国培计划学员培训手册

2024-10-22

国培计划学员培训手册(共8篇)

1.国培计划学员培训手册 篇一

个人研修计划

在制定这个研修计划之前,我先感谢这次信息技术培训的所有组织者!希望自己通过网络这次研修平台能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弥补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们喜欢上课堂,热爱上学习,让同事们能相互促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现就测评结果和专家的建议,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这个研修计划。

1、自身分析:

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方面:我的技术素养还是可以的,对多媒体设备等能熟练操作,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计划与准备方面,还是能找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契合点的。组织与管理方面,让每个学生平等地接触技术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注意力,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引导他们提升技术素养并发挥技术优势。但在评估与诊断方面却存在严重的不足,没有好好学习评估的标准,所有就会在诊断方面出现无从下手的感觉。学习与发展方面,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反思与发展的意识,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方面:技术素养方面也是还行,可能是得益于自己对各种网络设备的了解和使用吧,这几年教改也改变了观念。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这三个方面却是严重的出现问题,在发展目标中我将列出。学习与发展方面,还是能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实现学用结合。

2、环境分析:

乡镇的初级中学,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落后的。无论是设备还是整体的观念。教学任务也比较重。

发展目标: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方面,在自己较好的技术素养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学习,对计划于准备、组织与管理、学习与发展等三个方面的各项较强理解和实行,重点将评估与诊断方面的各项指标理解透,通过这次培训,力争达到优秀。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方面,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这三个方面是一片飘红啊!计划与准备这块评估列出了六点,组织与管理有五点,评估与诊断有四条,我将一一了解,一一学习,争取将它们融会贯通,达到优秀。

3、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方面,本人将通过此次培训,结合网络与实践教学中的各种资源,力求是自己在专业水平上有个大的提高。行动计划

如果说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的话,那最大的困难可能是时间问题。但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实现发展目标的具体途径与措施:现在好好珍惜这次培训的机会,认真聆听专家们的视频与讲座,做好笔记与交流,把学到的理论结合实际教学应用到课堂上区。在生活中多阅读相关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多花点时间锻炼下各种教学软件,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最后给自己一个好的祝福:迈上新台阶!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优化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师技术素养的必备条件,作为教师要能对多媒体设备熟练操作,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对我这个老教师而言,我很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具体措施

1、每天晚上利用1—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的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总之,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并学以致用!

2.国培计划学员培训手册 篇二

一、从目前学校体育普遍存在问题思考

现阶段学校体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 从学校体育地位的角度看

“育体”是育人的根本, 在健康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育德 (做人) 、育智 (启智) 、育美 (升华) , 这才是学校教育的育人之道, 所以说学校教育应“育体为先”, 体育的地位应得到关注和重视。但目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尤为突出, 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 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把时间挪作他用, 个别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 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滑, 体育工作在部分学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 从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的角度看

目前, 各级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不作为、指导不到位、把学校体育工作边缘化的现象。学校主管体育领导 (包括主管学校体育的校长、主任和组长) 是学校体育管理的领导人、方向的领路人、工作的带头人, 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引领和垂范, 就很难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更谈不上质量的提升和飞跃。

3. 从实施课改保障条件的角度看

学校应在体育硬件 (必备的场地和器材) 和体育软件 (合理教师配置) 建设上满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当前, 普遍存在必备的场地器材数量和质量不达标、体育教师配备不足而导致很难完成国家规定课时和其他工作的情况。

4. 从体育教师课程理论研究的角度看

新课程改革实施是由全新课程理论支撑的, 需要通过各级培训、自主研修、集体备课、教研指导、交流研讨等途径和方式来提升相关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但由于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内容和水准的不同, 以及教师掌握程度的参差不齐, 再加上体育教师课程理论基础薄弱, 领悟课程标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5. 从体育教师课程改革实践的角度看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具体的执行者, 但由于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理论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难免会有一些偏差, 再加之基本没有现成的操作工具可以利用, 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势必会出现“校本课程研究”、“课程实施方案制订”、“学习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计划设置”、“教学组织安排”、“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应用”、“多元评价操作”等方面把握不准、无从入手的状况。

6. 从学校体育科研的角度看

大部分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淡薄, 科研知识相对匮乏, 科研能力比较薄弱, 研究性学习氛围尚未形成, 这是困扰教师探究新课程改革理论、开展新课程改革实践最大的障碍之一。

7. 从体育教师责任的角度看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实施,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这是每一位具有职业操守的体育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目前看, 一部分体育教师由于外在不利因素的干扰, 工作积极性已经降至较低水平, 职业倦怠较为严重, 很难达到《专业发展标准》的要求。

8. 从体育安全的角度看

近几年来, 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的与运动有关的伤害事故引起了业内人士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矛盾和纠纷严重干扰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学校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育运动及体育教材本身存在的安全问题、教学设计及运动负荷安排造成的安全问题、教师疏于管理导致的安全问题、场地器材不达标及使用不规范造成的安全问题、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及不遵守纪律等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 再加之教师对安全问题疏于防范, 应急处理方法不当, 又对法规政策不甚了解, 必然会出现体育安全问题。在学校体育工作中, 该问题极大地束缚和困扰着广大一线体育教师。

9. 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具有挑战性, 目前大部分一线体育教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方面都不能满足新课程需要, 个体和整体素质亟待提升, 只有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及师资队伍专业化, 才能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二、从当前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设置

以上诸多问题一直困惑着体育同仁。学校体育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学科地位偏低、管理不到位、课程计划得不到落实、场地器材设施及师资建设配置不足、体育教师待遇欠公平、体育安全等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等, 导致一部分体育教师内在因素的消极和倦怠。新课程改革对一线体育教师要求较高, 体育教师原有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满足不了当前新课程改革实践需要, 这就出现了“知识结构的单一及理论工具的匮乏, 导致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步伐的迟缓;科研意识淡薄及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氛围, 导致教学实践缺乏创新;体育教师直接或间接经验积累得较少, 导致常规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文件, 但各级行政和业务部门在贯彻执行、监督评价上尚存在漏洞, 反映出推行政策法规、落实问责制、强化监督机制、提升执行力等方面的不足。总之, 所有不利因素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的重要原因。

教育部启动的“国培计划”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培训, 试图通过培训来改变和提升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骨干带头及辐射作用。那么, 根据“国培计划”的核心目标, 在培训课程设置上就应充分正视当前学校体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针对一线体育教师困惑设置科学有效的培训课程, 就是说“缺什么就补什么”, 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 有利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容都可以纳入“国培计划”体育与健康学科培训课程范畴, 这样才能真正达成“国培”目的。下表为笔者对“国培计划”体育与健康学科培训课程设置的一些建议:

1.政策法规类培训课程内容:学习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法规文件, 可选择“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评估制度”、“学校体育管理模式”、“创建体育特色教育”、“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教师待遇”及“学校体育安全问题”等, 达成为一线教师导向、引领、激励、保障的目标。

2.专业标准类培训课程内容:解读《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 (体育与健康) 》。教师对照标准, 及时查找自身的不足, 通过不断地提升专业素质, 努力成为合格的骨干型、专家型体育教师。

3.体育科研类培训课程内容:掌握体育科研方法, 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再结合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确定几个热点课题, 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对策研究”、“新世纪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学校体育现状评估及对策研究”等, 体育科研理论与课程改革实践相结合, 让教师学会利用体育科研工具, 勇于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创新, 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

4.课程理论类培训课程内容:教育、课程、教学基础理论学习。有了基础理论工具, 才具备领悟《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前提条件, 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 才能科学、有序、有效、有针对性地实践课程改革。

5.课程实践类培训课程内容:课程改革实施相关实践操作工具的设计, 包括课程实施方案设置、校本课程设置、学习目标设置、“选项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计划设置、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选择、多元学习评价工具开发与运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再通过现场体育活动观摩交流巩固学习成果, 提升课程改革实践能力和水平。

“国培计划”体育与健康学科培训, 要让参培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明确学校体育的重要地位, 了解和掌握新课程理论, 开发与利用新课程实践工具, 依法执教, 从问题和困惑中走出来。

三、从达成高效国培的角度建议

建议一:培训课程选择性。负责“国培”的各个机构在培训课程设置时内容不必完全统一, 应针对不同地域和人群, 通过事先了解和征求意见, 整体把握并有所侧重, 特别要注重亟待解决的以及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针对性内容。

建议二:培训方式多样性。主题讲座, 强调引领;主题研讨, 强调互动;现场观摩, 强调交流;拓展练习, 强调参与;网络研修, 强调受益面。

建议三:培训评价多元性。在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 强调过程性评价;在注重师生互评的基础上, 强调生生互评。同时, 应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 力求最大化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建议四:培训团队层次性。聘请有影响的领导、有学识的专家、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参与“国培计划”。从理论的高度、思想的深度、视野的宽度、教学的精度等方面全面提升学员素质, 使广大“受众”收获更加丰富。

建议五:参培人员广泛性。每期应安排来自不同地域的参培学员, 这样有利于增进了解, 相互学习, 跨地交流。鉴于目前学校体育工作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有必要增加“体育领导”研修培训, 提升“体育领导”管理执行力, 同时也避免在行业里出现“外行领导内行”以及“不作为”等现象。

3.国培计划学员培训手册 篇三

一、地理素养的内涵

1.地理素养的定义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它不仅包括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的特有知识体系,也蕴涵有区域比较、区域综合与分析、观察、野外实践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此外还包含了地理学家在探索地球表层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地理素养是地理教育教学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一般认为,地理素养由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三部分组成,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2.地理素养的特点

地理学的特点在于具有广泛的研究范围、丰富的研究方法、综合性的研究内容,并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赢得广泛的生存空间。受地理学科性质的影响,地理素养与其它学科素养相比有共性也有差异,其具有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终身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多方面的基本特点。

3.地理素养与地理教师培训方式

地理素养是地理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提升地理教师地理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在职培训,而培训中方式的选择又尤为重要。通过培训前的调查,可以明确地理教师在地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有效设置培训课程和内容,使培训方式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选择紧密贴合地理学科实际的培训方式,可以促使地理教师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训后跟踪调研,可以及时对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巩固培训效果,提升培训价值,同时调整和完善培训方式,使下一次的培训更为有效。

二、重庆市农村初中教师地理素养概况分析

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师的水平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地理教学的状况。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开县、梁平、石柱、黔江、涪陵、南川、万盛、綦江、合川、江津、潼南等20多个区县的上百余名初中地理教研员和一线教师进行调查可以发现,重庆市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很大一部分非地理专业毕业,地理素养较差,其师资水平与新课程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初中地理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地理新课程的实施。

1.地理专业知识有待加强

地理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知识部分,涉及天文、气象、水文、土壤等各个方面,抽象难懂,不易理解,如果地理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在讲解时就会有很大困难,不仅不容易讲解清楚,还有可能出现知识性错误。而与城市地理教师相比,重庆市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大多非地理专业出身,大部分由历史、数学、语文、政治等其它学科教师担任,没有经过系统地理知识的学习,专业知识比较贫乏,理解也不透彻,在讲解过程中纯粹照本宣科,不能知其所以然。同时,他们对地理科学的发展态势也缺乏了解,不能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地扩展学生知识视野,难以胜任初中地理教学。

2.地理专业能力亟待提高

地理专业能力是教师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地理专业能力包含地理学科能力和教学能力,即不仅要有社会科学类常规的组织课堂教学的技巧与能力,还要有自然科学类的演算、实验、制图、考察等技能。根据信息时代对数字地球教学技能的要求,地理教师还必须与时俱进及创造性、艺术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重庆市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大部分属于非专业教师,地理专业能力如实验、实习、制图等能力极其欠缺,有的教师甚至不能绘出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轮廓图,加上农村学校条件所限,现代技术媒体设施设备不完善,地理信息能力也有待提高。同时,由于自身条件及学校条件所限,在教学中也不能体现较好的教学技能技巧。

3.地理专业意识急需提升

农村地理教师大部分专业意识比较单薄,非常不利于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由于社会、学校、家长将地理看成可有可无的“副科”,对担任地理学科的教师存在偏见和歧视,认为他们无能,也认为任何教师都可以教地理。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中尤其突出,所以农村中学初中地理教师大部分都非专业出身。这部分教师本就没有地理专业背景,对地理学科谈不上兴趣与喜爱,再加上对地理知识和技能都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很多时候自怨自艾,勉强走上讲台,长此以往,地理教学不能体现应有的价值,更谈不上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三、基于地理素养提升的培训方式

1.问题驱动培训,满足学员需求

问题驱动式即通过问题这一桥梁达到教学目的的培训方式,它主要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来选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国培计划”的学员来自重庆市各区县农村初级中学,有一定教学经验,也具有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对地理教学规律具有一定感性认识,但教学中产生了很多困惑,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日积月累形成的经验也成为他们拒绝变化或发展的障碍。基于对学员的这种认识,在进行每个专题培训时,授课专家都应与学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现有水平、培训需求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初中世界地理教学策略研究”的培训课堂上,授课专家就可列举初中世界地理教学中的若干问题,让学员自行选择最需要了解的内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满足学员在重难点剖析、学法指导及教学建议方面的需求,对其地理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2.专家讲座培训,扎实专业知识

专家讲座式即授课专家以通俗的语言表述高深的理论,将培训内容以专题讲解的方式传递给学员的培训方式,为加强效果,需要授课专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要注重与学员的互动交流。培训中,为加强国培学员的地理专业知识,拓展地理教学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法、新成果等,知识性强或信息量大的课程都以专题讲座和专家与学员对话为主的方式进行。例如,为扎实地理专业知识,让学员了解地理科学的新发展,“自然地理专题”、“地理信息技术新发展”、“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都可采用专家讲座方式,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凸显地理学科专业性,围绕专题,以预设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贴近初中地理教育实际,注重针对性、突出实用性、落实引领性,以促使学员地理知识的拓展与提升。

3.案例分析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让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训方式。通过案例,对地理学科能力进行培养,也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重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促使学员地理专业能力的提升。培训中,授课教师可根据培训内容准备相关的主题视频课例,最好是一线教师的优秀课例,通过对其进行案例分析,可以更加凸显培训主题、突出教学问题、拓宽教师讨论和反思的视野。培训学员已有的教学经验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可以作为案例进行交流分享,使大家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并主动接受新的观点,提升对其专业发展有价值的能力。另外,培训不但应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应增加地理野外考察与社会调查方法内容,授课教师可将野外实习考察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展示给学员,让学员进行讨论分析,提升学员专业能力。

4.参与体验培训,增强专业意识

参与体验式即学员主动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并进行反思,再从其亲历中和反思中获得认识和情感的培训方式。体验式培训是有力、有效且极具影响力的培训方式,对学员地理专业能力的提升及专业意识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安排学员参与中学研讨课观摩、同课异构交流、野外考察等实践活动,中学研讨课观摩应注重观摩学校的层次性,既要有直属重点中学、区重点中学,又有一般中学,让学员进行比较,从中找到差距,以利于自身素养的提升。通过同课异构交流活动,让学员在教师技能及教材分析能力等各方面更进一步。野外考察涉及人文、自然等方面,拓展学员视野,提高野外实践技能,加强专业意识。也可通过师徒结对形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员深刻感受与领悟“师傅”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如影随形”地近距离、全方位观察、感受,将“师傅”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等缄默性知识,转化为鲜活的、显性的教师研修课程资源,从而拓展教师研修的路径与方法。

4.国培计划培训心得 篇四

环县演武初级中学孙全新

我有幸参加了美丽园丁教育基金会和陕西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庆阳市农村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这次培训机会难得,我非常珍惜。培训期间,我认真记好笔记,仔细聆听专家们的讲座,用心领悟,吸取精华。通过十几天的培训,给我以思想上的洗礼,心灵上的震撼,使我在教学理念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很大的更新和补充。

一、专家讲座,精彩纷呈

带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课堂。每位专家的讲解都是那么精彩,那么耳目一新,使我心潮澎湃,立刻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对教学的反思。第一位是杨泳教授给我们讲的《教师道德修养》。首先吸引我们的是他的语言,非常的清新优美,富有语言艺术。其次是她他讲的内容,更是让我们佩服。他从各位伟人的认识中告诉我们教师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都以能作为一名教师而感到自豪。同时又告诉我们新时期的教师要有更高的要求,更高的目标,我们要德高为师,学高为师,技高为师,身正为师。第二位印象深刻的教师是赵精兵教授,他讲的是《现代教学艺术》。他的讲解又一次使我心灵震撼,他的许多别样的思考方式使我耳目一新。从他的讲解中是我认识到自己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特别是思考问题的方式不灵活,不特别。也改变了我以往的一个错误认识,几何时用来培养人的直观和推理能力的,而不是逻辑能力。其他教师或教授讲的也都很有水平,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专家。他们知识渊博,讲解昂扬有激情,并且和蔼平易近人。他们把我们引入了教育教学的殿堂,他们奉献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各自对教育教学的最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更使我们受益无穷的是他们的人格魅力。这将成为我教学生涯新的助跑点,更成为激励我不断求索的力量源泉。

二、深刻反省,不断提高

5.“国培计划”培训体会 篇五

w w

w.5 Y K J.Com 1

“国培计划”培训体会

“国培计划”已圆满结束,有辛苦,有快乐,有焦虑,有愉悦,我们收获了信心和决心,完成了一次心理历程的转变。再回首,曾经与那么多可敬可爱的一群人度过一段美妙的时光,也许是以后都不可能再复制到的美好。现撷取我在安庆历史培训1班“国培”历程中撰写的《班级简报》刊首语,作参与“国培计划”的经历、体验、感受、收获。

相约寄语

当观看着专题视频,我们在学习;当聆听着专业辅导,我们在思考;当一行行文字跃入屏幕,我们在进步;当一个个问题展现平台,我们在交流……我们相约,在这里,在冬季,为同一个目标。

茫茫人海,借助网络,借助国培,我们相遇。温暖的问候,温和的建议,[莲山 课件]温馨的鼓励,乐着相同的乐,苦着相同的苦,共享一个志同道合的家园,于是不再孤单。当放下手中的课本,我们来到了这里;当批阅完一份份作业,我们来到这里;当备好了明天的课程,我们来到了这里……我们在提升,累并快乐着!

国培,轻松而愉快!我们的作业、留言、评论……不断地在增加!看着我们班级内容日益丰富,一种收获的喜悦潜滋暗长!国培不仅是我们人生路过的风景,更期待能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永恒站点。我们缘于国培,感受着成长的快乐!

国培,因为有了我们的睿智和热情而精彩!

班级,因为有了我们的努力和奉献而美丽!

我们同行

时间飞转,我们在国培度过了共同成长的岁月。国培,我们相遇,我们同行。观念在培训中升华,希望在惊喜间收获,理想在平台里展现。这些日子,我们的指尖滑过白日的喧嚣,夜空的深邃;我们的思想给急躁以清冽,给浮嚣以宁静。在这宁静中,我们轻松了脚步,浓缩了人生,陶醉了自我;在这网络里,我们享受浓浓绿意透出的派派生机,淡淡花香妆点出的列列诗行。

终于,困惑的目光明澈成冬日的泉水,停滞的脚步快捷成清爽的长风。在研修的平台上,我们用鼠标锁定了更为广阔的天空,用键盘敲击出更为深邃的世界。“文字视频”,那是我们学习的记忆;“学科论坛”,那是我们研修的史册; “你问我答”,那是我们教学的心声;“线下研讨”,那是我们同行的履印……我们用激情,在国培谱写了一曲跋涉者的赞歌。

国培,我们同行;网络,我们交流。一个个典型的案例、一个个智慧的策略、一个个动人的细节、一个个闪光的心得、一个个冷静的思索……从键盘上我们轻舞飞扬的指间轻轻地流淌而出,没有空间的约束,没有时间的限制。我们学习,我们思考;我们困惑,我们顿悟;我们认识,我们激励;我们交流,我们实践;我们开阔了视野,我们增长了知识;我们提升了自身素质,我们浸润了教学艺术。

我们同行,分享着收获和欢乐;我们同行,书写着感受与体会。回首,我们深感欣慰;展望,我们激情满怀。

同一个希望,同一个梦想,同一个平台,同一个目标。在“国培”,我们播下了理想、热情和汗水,我们收获了阳光、鲜花和果实。

——国培,我们同行!

难说再见

习惯了幕起幕落,总以为明天还有很多;没有了“国培”的相伴,也许我们真的会难过。

“国培”是一泓水,解我们的饥渴;“国培”是一座桥,连着你和我;“国培”是一叶舟,伴我们远行。为着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我们渴望知识的碰撞,渴望经验的交流。我们,聚在“国培”,学习中收获,交流中解惑,探索中感悟,研修中提高,反思中成长。不曾见面的朋友,那一串串激情的文字,那一篇篇优美的文章,那一份份精彩的作业,我们,真的难忘!在这里,没有年轻与年老,没有优秀与渺小。专家们来了,带着一路远行的风尘;朋友们来了,带着一天教学的心情。远程指导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学实践似暴风骤雨,激荡心灵;经验交流如涓涓细流,沁心可人。我们感受着学习和收获的快乐,国培就这样毫无痕迹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国培,有你,有我。孤灯、人影、电脑、网络,成就了夜的丰满。我们的心相通,在网络;我们的手相连,在国培。在这里,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这里,我们教学相长,[ 课件 ]相互尊重;在这里,我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这里,我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与更多的同行交流,我们在“国培”绽放——是最美的邂逅,践行我们对教育的承诺。

我们没有错过,国培是我们的收获。

一路走来,一路花开;一路走来,不能忘怀。一路走来,我们在网络中徜徉,[莲~山 课件 ]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我们在大千世界里寻觅,我们在不同的教学岗位上抒写情怀!走下去,我们挥洒汗水;走下去,我们满载而归;走下去,我们青春无悔!

国培即将结束,没有鲜花和掌声,我们诗意地走过,我们快乐地度过,我们一路相知相伴。让我们握手,珍重道一声:学安!深情说一声:教安!离开也是一种最美的洒脱,永远不忘我们相互的嘱托:三尺讲台,我们一起天空海阔!不管岁月怎样流逝,但愿一起走过的这段日子,留下我们记忆中相遇的快乐。

惜别,我们难舍留恋;回首,我们难说再见……

文章来 源

w w

6.国培计划培训总结 篇六

置换脱产研修学习总结

——丰乐中心完小刘娟

9月14日,我和此次参培的一千多名学员带着教学中的困惑、带着激情、带着期望、带着责任与使命来到贵州师范大学开始为期80天的置换脱产研修学习,本次国培学习分四个阶段:集中研修—跟岗研修—总结反思—跟进研修。时光飞逝,岁月流转,转眼间,两个多月的国培学习就要结束了。可国培留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和思索。

首先,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刘丽妹妹这段时间的辛勤付出,才使得我能完全转变角色,认真学习。同时,感谢国家给我们提供这么难得的学习的平台,感谢贵师大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条件。感谢班主任赵老师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使得我们全班同学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喜悦伴着汗水,成功连着艰辛,两个月弹指一挥间,来不及驻足就已飞逝而过,然而,却在这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贵师大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的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它神奇般地让我们得以和同行与专家共同交流、探讨、合作、学习。通过聆听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和一线教师的当面交流研讨,使我获益匪浅,提高了我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知识素养,完善了教学理念。同时也让我懂得了如何调试教师的心理健康和教师职业倦怠的心里影响。通过这次研修,让我听到了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实践探索的脚步声;让我看到了那么多心怀高远的执著寻梦人;感谢付出智慧和辛苦的教育专家和同行们,让我从你们精彩讲座和面对面的研讨交流中,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博大胸怀与执着无悔!

其次,集中研修阶段:我有幸聆听了许多专家以及一线教师的讲座,被专家们独到的教育理论解读所吸引,使我在学习中提高,在思考中前进,这高规格的“文化大餐”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精髓,自己的思想真可谓是豁然开朗,许多困扰了自己很长时间的教育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以前常常以为自己在课堂教学时把课上完就行了,从未认真去深思过什么才是好课,学生在这堂课中究竟学到

些什么;也没认真去思虑过怎样才能造就高效课堂。通过这次学习,我的感触非常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多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备课先备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实践,使自己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更加有效。

再次,跟岗研修阶段:我幸运地被分到贵阳市第一实验小学跟岗一个月。通过观摩市级骨干教师黄春老师的精彩课堂展示以及与她的交流,我感受到了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使我在感悟不断中进步,在研讨中学习创新。本次培训,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跟岗研修期间,恰逢云岩区的小学英语“新秀赛”,我们观摩赛课后,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各抒己见,高招频出。专家们的点评更是让我们豁然省悟。这样的互动给我的感悟是深刻的,所带来的进步是任何催化剂都无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说,没有互动,就不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也不能拓宽我的视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因为交流,我充实了自己;因为互动,我获得了进步,因为研讨,我学会了创新。我一定会把自己的感悟应用于实践,让自己今后的课堂也能绽放出奇光异彩。

最后,总结反思阶段:教学相长,在反思中提升,在总结中提高。这次的总结反思与往常很不一样,比平常多了一个教学技能大赛,而这个技能大赛又是我之前从未见过甚至从未听过的微格课。尽管我们外国语学院的领导和老师高度重视,可我非常畏惧,毕竟我对微课毫不了解,再加上这次培训的学员中人才济济所以我一直打退堂鼓。最终,在班主任等的一再要求下,我被逼上梁山,硬着头皮参加。经过一番努力,我和覃老师还有钟老师在初赛中脱颖而出,代表外国语学院小学英语组参加文科类决赛。自此,学院特请经验丰富的陶鲤华老师和戴玮红老师指导我们。在两位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共同协作,反复操练,把我们在这次国培中学到的思想、理念运用在其中,才形成技艺、技能,从而在大赛上得以展现。教学技能大赛“小学英语组一等奖”、“文科组二等奖”、“最佳授课者单项奖”、国培“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让我饱尝了付出辛勤和汗水后的喜悦!在此,衷心感谢陶老师和戴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我校赖校长和申老师等几位老师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才使得我在这次学习中带着收获,带着喜悦,带着荣誉满载而归。

两个月的培训,让我更加体会到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我们必须不停地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它同时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国培置换脱产研修的平台像一架云梯,让我能不断地向上攀登。看到那么多的学员才思敏捷,学识渊博,令我感慨万千,羡慕不已,顿觉“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充满了孜孜以求的激情,洋溢着不断攀登的动力,时刻充溢着强烈的学习欲望。

总之,经过这次培训,我彻底领略了专家们的治学严谨、渊博才学,深刻反思到自己的学识水平相差甚远和平时教学方法的浅陋。感觉自己知识功底、教学方法、思想认识、心理素质等等都还有很大的漏洞,但是在专家及老师们的感染和熏陶下,我无形中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这里我增长了知识,忘记了辛苦;增添了欢乐,摈弃了烦恼;增强了自信,摆脱了困境!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希望今后能多参加类似的培训,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教学等各方面的能力;我更希望,在此次培训之后,能学有所用,让自己的专业成长更快。

7.国培计划学员培训手册 篇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明确指出: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 做好培养培训规划, 优化队伍结构,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2], “国培计划”是《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 也是第一个落实出台的项目。为做好“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培养一批“种子”教师, 同时也为探索生物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 我们在相关的培训需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从研修目标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置、研修方式与培训机制的创新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方面进行培训方案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一、依据“国培计划”要求和学科特点, 确定研修目标

“国培计划”的目标要体现“骨干、引领、示范”的作用和培养“种子教师”的宗旨。研修目标在整个培训方案的设计中具有纲领性功能和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说, 教育目标反映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主观上的一种要求和愿望, 具有主观性的根本特点, 它决定着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和价值实现[3]。

对于生物学科而言, 我们在对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以《纲要》精神为依据, 确立了以新课标为学科基础,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原则, 突出先进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立足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实际, 引导、激励、帮助培训对象在现有起点上持续发展, 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与拓展能力, 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 使其在当地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改理念和培训教师中发挥带头作用, 真正起到“骨干、引领、示范”作用的总目标。

为进一步深化总目标以便能够顺利实施, 我们将其细化为如下七个目标:第一, 通过课程研修, 帮助高中生物教师扩大知识面, 更新知识结构, 了解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深入理解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中出现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第二, 通过研修使受训教师能够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新教材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能够正确使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新教材, 并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理清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教学思路。第三, 通过研修使受训教师能够正确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 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校本研修中, 并在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中起到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第四, 通过正规化的教育科研培训, 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与写作水平, 提升教育科研成果质量。第五, 通过参与式和体验式的学习, 能够了解国内不同地区生物课程改革及教学的最新动态, 认识差距, 主动探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进一步研究和把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活动, 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第六, 通过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线索的任务驱动式、互动交流式、经验共享式研修, 使受训教师积极参与到研修活动中。在研修中开发并形成一部分优质课程案例资源和优质教研课题案例资源。第七, 通过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验和科研方面的培训, 使学员具备相当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 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能在当地生物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根据新课程标准和骨干教师需求, 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内容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 课程设置应当注重于更新知识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拓展实验技能和促进专业发展等方面;同时根据“国培计划”的要求, 培训中要培养一批“种子”教师, 全面提高生物教师素质。因此, 我们将研修课程分为六个模块, 这六个模块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体, 相互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课程。

1.注重更新知识, 强化生物学专业基础理论与科学发展前沿动态

“生物学专业基础理论与科学发展前沿动态”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完善高中生物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结构, 让学员了解生物学科最新发展动态, 这样有利于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促进中学生物教师专业成长

根据“国培计划”的要求, “种子”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 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 还要学习如何培养青年教师的课程, 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新课程的要求, 切实加强对年轻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 努力提高生物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同时这也符合“国培计划”的“引领示范”的宗旨, 对促进生物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价值。

3.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改进教学方法, 进行创新性教育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育理论与方法、教学与创新教育”模块以受训教师为本, 以促进受训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 以受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 以教学案例为线索, 以受训教师的发展为目标,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生物教育教学的问题。

4.深入钻研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 教育科学研究与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生物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信息技术应用”模块旨在引导受训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科研, 指导、引领受训教师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

5.强化技能训练, 提高实验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的科学, 实验在中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块内容, 操作实践也是《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中学生物学实验技能与实验设计培训”模块的目的在于促进生物教师实验能力的提高、学会因地制宜优化教材实验并设计新颖的课外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6.开展教学实践, 完善考察与交流机制

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必然有着不同的地方, 互相观摩、考察、学习和交流有助于教师之间的深层次了解, 对提高本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生物教学实践、考察与交流”模块将以受训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需求、困惑为出发点, 视学员为资源, 让学员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掌握“参与式”、“探究式”、“自主式”、“活动式”的教学方式, 使其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调控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三、创新研修方式, 完善培训机制, 建立“示范培训”规范

培训过程的研修方式和培训机制是培训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它直接关系着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建立良好的研修方式与完善的培训机制是保证培训活动顺利进行的根本。不同形式、不同角度、不同环境的研修方式可以给学员多方位的体验和感受, 在良好氛围的熏陶和感染中逐渐获得进步和发展。

1.创新多元研修方式, 改革培训途径

从某种意义上说, 培训形式本身也是培训内容。高中生物课程倡导合作、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使培训方式更具有示范性、互动性、实践性, 可以专题讲授为主, 辅以参与式和开放式为基础的合作讨论和交流互动环节, 融合学习科研网站载体和交流平台, 制定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实行培训途径的“全方位开放”, 包括教师队伍的开放、实验平台的开放、学习科研交流平台的开放, 以利于学员的学习实践, 也便于其开阔视野, 增进了解, 促进成长。

2.完善培训机制, 保证培训活动的顺利实施

良好的培训机制是培训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这一内涵包含培训过程中的学习组织、生活保障、实验操作、参观考察活动等。对此, 我们从相关层面进行制度建设。

(1) 学员的意识形态:

清楚而明确的认知可以使一个人的活动变得有序而合理。学员对培训活动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着其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对此, 在培训开始之前我们对参加的学员进行意识形态上的辅导,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本次培训活动, 并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计划的制订:

一方面, 师资队伍是关系培训活动效果的直接因素, 生物教育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优秀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是培训活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他们通晓高深理论、了解中学教学现状, 可以为整个培训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 要成立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领导, 确定班级的管理人员和规章制度, 对学员的生活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 制定出有关的奖惩措施和条例。

(3) 基于“导师制”的“合作研究共同体”的建构和实施

所谓“导师制”, 指的是一种教育制度, 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目前, “导师制”在许多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广泛应用, 尤其是在高等学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更为普遍, 效果也非常良好[4][5]。“合作研究共同体”是适应教育改革趋势的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主张就是将不同群体组成一个研究共同体。实践表明, 这一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6]。

在培训中, 学员之间很可能有着一些共同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的研究方向,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 实施“导师制”和“合作研究共同体”将会极大地促进教师的成长。通过导师指点、同伴交流, 真诚坦露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尝试和教学困惑, 从而对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重构和扩展, 达到大学教师、学员的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目的, 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有效提高培训的效果。

四、培训效果评估的评估与分析

效果评价是检验培训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培训效果则是考查培训活动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关于效果评价与估量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柯克帕特里克所提出的四级评估模型 (4R模型) , 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效果层, 此外还有CIPP与CIRO模型以及Stufflebeam提出的评估思想和方法等。

“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调查表明:学员对培训普遍感到满意, 认为通过培训达到了更新知识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和实验技能、专业发展的目的, 在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7]。本次“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为今后其他的培训活动提供了一些经验与借鉴, 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价值, 具有很好的示范性。

五、思考与展望

教师的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专门的培训, 更需要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长期的实践和锻炼, 而教师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获得进步, 不断成长和发展。

综合而言, 本次的“国培计划”给我们提供了教师培训的新的思想、宗旨和机遇, 对于进行教师培训工作有着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教师培训工作中, 我们应该以“国培计划”为新的起点, 进一步深化培训工作, 改进研修课程、发展新思维新思路、努力构建教师培训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 不断总结经验, 优化培训方案, 为教师培训工作和今后“国培计划”的继续实施发挥积极的作用, 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

摘要:“国培计划”是由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旨在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专项培训活动。针对“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从研修目标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置、研修方式与培训机制的创新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方面对培训方案的设计进行探索。通过项目的实施, 达到了帮助学员更新知识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与拓展实验技能的目的, 同时起到了示范培训模式的作用, 对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均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

关键词:“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小娅.在“国培计划——培训者研修项目”国家级研修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9, (12) :3.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2010.7.29) [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高闰青.“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体系的构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8 (3) :69.

[4]吴洪亮, 孙小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制下的师生关系探析[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9 (4) :66-69.

[5]王小萍, 黄春.专业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8 (1) :42-43.

[6]张海珠, 等.合作研究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J].教育科学论坛, 2010, (11) :62.

8.国培计划学员培训手册 篇八

摘要 “国培计划”是国家强师战略,基于2015年竞标获得的五省乡村教师访名校初中化学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反思了项目取得成功和获得学员高度好评的几个关键做法,并对如何进一步做好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国培计划” 乡村教师访 名校 实施 建议

教育部、财政部自2010年开始实施的“国培计划”取得很大的成效,培训教师700多万人次,其中农村教师占96.4%,极大提高了广大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设置了“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要求教师培训者组织参训教师进入发达省市的优质中小学,以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驱動,通过访名校跟岗实践的形式,改变参训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2015年,作为专门的省级教师培训机构,福建教育学院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获得了中西部五个省区(以下简称“五省”)的“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初中化学培训任务,并顺利完成,获得委托单位和参训教师的高度好评。

一、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参训教师需求分析

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个别访谈等方式,我们对五省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调研。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主要有:更新化学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学习掌握化学相关知识;提升化学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能力;开设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和学校安全与法制专题课程。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培训的主题——深化新课标理念,提升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1.在首席专家和项目负责人带领下进行方案的研制、论证与修改

“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一般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遴选培训承担机构。项目申报书中要求成立项目管理团队和设立首席专家。在首席专家和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认真研读中西部各省发布的招投标文件,按照文件的要求进行培训需求调研,确立培训主题和目标,并研制方案,撰写申报书。有些省份还要求首席专家和项目负责人进行现场答辩、论证。在此基础上,相关省份“国培计划”负责部门会根据网络平台专家匿名评审或者专家现场论证意见列出可能人选承担培训机构名单,并请申报单位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修改方案和申报书。通过多次反复修改,项目团队撰写的培训方案和申报书可以更好地符合委托省份参训教师培训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在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的主持下进行项目的实施

获得项目承担资格后,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着手按照培训方案和申报书的规划,组织项目团队进行项目的实施。在收到委托省份参训教师信息后,第一时间通过邮箱、QQ群或问卷星网站等途径,向参训教师进行培训需求问卷调查,以便进一步修正培训方案,并撰写出培训实施方案。开班式上,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围绕培训理念、培训需求调研、培训主题、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要求、学员任务、考核方式、培训预期成果等内容向参训教师作全面介绍,以便参训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每一门课程或活动前,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对该课程或活动设计的意图进行深入说明,帮助参训教师认识该课程或活动在整个培训中起什么作用或要达到什么目标;课程或活动结束后,项目负责人或教学班主任对该课程或活动进行深入总结或提升,帮助参训教师进一步提炼课程或活动的收获,并形成一些观念性的认识。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通过个别交流、座谈会或课程测评等方式及时了解参训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及时改进培训方案,调整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过程中,教学班主任根据培训时间的长短,有针对性地制作3~4期精美的、有指导价值的、专业性的培训工作简报。培训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根据委托省份的要求,撰写提交相关的培训总结材料。

3.在行政班主任和班委的带动下进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参训教师来自于同一个省份的不同县的农村初中校,参训教师之间互相认识的并不多,培训时间一般为10天或15天。在短暂的培训时间内,要使参训教师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培训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就显得相当重要。在从委托省份获得参训教师信息后,项目团队行政班主任第一时间建立了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班级网络研修平台,并发送短信或打电话邀请全体参训教师加入。在QQ群和微信群里,行政班主任通过发布培训方案、回答参训教师问题、发布福州市和福建教育学院简介等方式,与参训教师们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并根据参训教师信息和交流情况,初步遴选培训班班委队伍,将参训教师进行分组。开班式结束后,行政班主任负责组织参训教师开展“破冰之旅,团队建设”活动,在活动中参训教师们自主选出了各组的组长以及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等。课后,行政班主任组织班委召开班委会,对班委的工作提出要求。有了强有力的班委队伍,行政班主任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工作就更为顺利了。整个培训过程中,在行政班主任和班委的带动下,班级的学习共同体得到了有效构建,并在培训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形成了“班委自治”氛围,带动了更多的参训教师自觉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4.在项目团队和一线名师的导引下进行访名校跟岗实践

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突出亮点之一在于引入了访名校跟岗实践环节,要求实践性课程不少于50%,要聘请一线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通过访名校跟岗实践活动,让参训教师通过观摩体验优秀教师示范课进行反思,以期对参训教师返校后的教学行为改进有所帮助。为实现教育部的这一意图,项目团队遴选了一大批优秀的一线名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对参训教师的跟岗实践活动进行全程指导。这些优秀一线名师包括来自一线的国培专家、特级教师、省名师、省学科带头人、教研员、高级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在访名校跟岗实践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示范课观摩、同课异构、同课二次异构、研讨课现场诊断、课例研究、名校课程介绍、名校文化考察、心得反思等形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一线名师的实践指导教师作用,让一线名师与参训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经验和看法,既帮助参训教师解决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疑难问题,也培养了一批可以承担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的一线名师队伍。

5.在网络研修平台的助力下进行自主反思与改进方案撰写

在集中培训过程中,项目团队建立了乡村教师访名校专题网络研修平台。网络研修平台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参训教师在参加培训的每一天,都可以根据当天的课程或活动撰写研修心得或体会,全班教师均可以登陆平台阅读其他教师提交的研修心得或体会,进一步巩固了学习共同体。在专家讲座理论引领、名师跟岗实践示范指导、同伴小组交流互助的基础上,参训教师通过观摩、体验、感悟,结合所在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生源情况,撰写返校以后课堂教学改进的方案,以期通过教育教学理念的改變引领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变,从而实现教育部所期待的“先体验、后反思、再实践”的要求。这样的培训设计里,培训的结业并不代表着培训班的结束,项目团队还要对参训教师撰写的改进方案进行指导修改,并督促参训教师返校后进行实践。

三、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实施建议

1.全面把握不同省份参训教师培训个体需求

在进行五省“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申报和实施后,发现五省的参训教师总体需求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个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年龄、教龄、职称、所在学校等方面的差异,参训教师个体的培训需求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大部分参加工作时间都不足五年,有的省份选派的教师参训工作的时间基本都超过了十五年;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高级教师占大多数,而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中学二级和中学一级占大多数;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全部是乡村一级的教师,而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里面有部分来自于县城学校。在从委托省份获得参训教师信息后,要第一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需求的再调研,以全面把握不同省份参训教师的培训个体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富有吸引力的课程和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将参训教师吸引到培训中来,让尽可能多的参训教师都获得最大的收获。

2.全面保障不同省份参训教师生活需求

后勤生活保障对于参训教师能不能全身心、愉快地参与到培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西部省份与中东部省份在生活、饮食、作息时间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需要引起项目团队的足够重视。在培训前,项目团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与学员交流、咨询了解相关省份情况的人员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不同省份参训教师的不同生活需求。比如,有两个省的参训教师到东部沿海城市参加培训存在时差问题,这就需要在培训过程中适当调整每天的课程或活动时间,并帮助参训教师逐渐适应;沿海地区饮食方面偏好海鲜鱼类,口味偏清淡,中西部地区偏好面食,口味偏辣偏重,沿海地区雨季偏多,冬天阴冷没有暖气供应,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项目承担机构和项目团队在培训前广泛调研了解,在培训过程中尽力为参训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教育部对“国培计划”项目的质量进行了学员匿名测评,参训教师满意率最低的一般都是食宿条件这一项。2015年承担的五省乡村教师访名校初中化学培训结束后,对参训教师进行了匿名测评,参训教师对我院提供的食宿条件非常满意率都超过了90%。

3.组建专门专业的培训项目专家导师团队

要真正通过“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帮助参训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这就要求培训承担单位组建一支专门专业的培训项目专家导师团队。该导师团队既要有高校培训专家,又要有教研员和一线名师,形成“三人行”导师团队,全程指导参训教师。项目团队在培训过程中,应该用自己的专业指导让参训教师感受到项目团队成员除了是自己生活上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自己专业成长过程的导师。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双导师制”,由高校培训专家担任参训教师的理论导师,由教研员或一线名师担任参训教师的实践导师。或者可以根据需要结合采用“主辅导师制”,由高校培训专家担任理论导师,教研员或一线教师担任实践导师,他们共同作为主导师的基础上,聘请国内知名高校的知名学者担任辅导师,共同指导参训教师。

4.构建灵活多样的访名校跟岗实践模式

项目团队要设计好访名校跟岗实践环节的实践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比如示范课观摩、同课异构、同课二次异构、研讨课现场诊断、课例研究、名校课程介绍、名校文化考察、心得反思等形式。我们比较不赞同直接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将这些小组成员分散到若干个不同的学校,由所在学校的优秀教师直接接管,参训教师直接跟着所在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因为初中化学学科每周的课程并不太多,加上一线名师自身工作繁忙,无法全程兼顾参训教师,也无法完全按照项目团队的实践方案落实,效果会大打折扣,无法真正达到访名校的目的。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训后跟踪指导

为了进一步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帮助参训教师从体验、反思走向实践,并真正改进其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项目团队要在训后加强跟踪指导。训后跟踪指导活动的开展形式是多样的,如实地跟踪指导、网络平台研修指导、QQ群和微信群在线指导等。可以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学校进行实地跟踪指导,其他大部分参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远程的训后跟踪指导。

上一篇:读《丰碑》心灵感悟下一篇:怎能让我忘记你的爱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