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趣味科学实验教案

2024-09-14

低段趣味科学实验教案(共7篇)

1.低段趣味科学实验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染色的方法,尝试用彩色颜料在不同的材料上染色。

2、愿意动手操作,体验染色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染色作品布置成展览区。

2、废旧的白棉布、白纱布;餐巾纸等若干;稀释的彩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欣赏染色作品

1、出示染色作品

提问:它是什么?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2、幼儿讨论,教师介绍制作方法

二、尝试染色

1、教师示范

2、幼儿染色,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颜色,(教案来源:)将材料折成不同的形状进行染色。

三、作品展示

1、幼儿讲述制作过程中用了什么颜色的颜料

2、在展览区中展示幼儿作品,同伴欣赏

活动建议:

1、这是一次极富趣味性的活动,通过动手染色,幼儿会发现棉布等上面的各种颜色、花纹不同的图案,在幼儿尝试染色时,建议老师适当提醒幼儿将棉布折成不同的形状并选择不同颜色的颜料。在作品展示的时候亦可发挥幼儿想象,说说自己作品上的花纹像什么。

2、幼儿收集染色的丝巾和衣服,放置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表演,进一步感受染色制品为我们生活带来的美丽。

3、用白棉布、白纱布染色显得浪费,教师可以发动家长、幼儿一起收集能染色的废旧材料,这样更具活动意义。

2.低段趣味科学实验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增进幼儿对树叶的认识,了解树叶最常见的几种颜色,形状,简单地知道树的一些用途。

3、提高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放大镜 各种树叶 图片 油画棒 幼儿绘画用纸 音乐《小树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观察树叶的兴趣

教师讲述:“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秋天的气温,农作物、树叶等的变化。

教师:“秋风轻轻地吹,树叶宝宝从树妈妈身上飘落下来,我们来和小树叶做朋友,好吗?”“请小朋友在筐里拿出一片干树叶和一片新鲜的落叶,”“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你的好朋友,好吗?”

二、观察认识树叶

1、引导幼儿比较干落叶和新鲜落叶有什么区别?

幼儿观察后,教师提问幼儿:干落叶和新鲜落叶看上去怎么样?

干落叶和新鲜落叶摸上去怎么样?

干落叶和新鲜落叶用手一抓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

干落叶卷曲不平坦,颜色呈黄褐色,叶脉干瘪,把它放在手中一握,成了碎片。未干落叶形状平坦,美丽,颜色黄绿色,红色等,叶脉柔软,有水分,把它放在手中握一握,伸展开还和原来一样。

2、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落叶?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把自己见到的落叶形状、颜色、大小描述出来。

3、展示图片,让幼儿欣赏,告诉幼儿:秋天来了,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从树上落下来,这样的树叫落叶树,也叫阔叶树。

4、用放大镜观察认识叶子的外观,用手摸叶子的脉络,认识树叶正反面的不同。

5、认识树叶的用途。

三、做树叶拓印画。

四、作品欣赏,评价。

欣赏幼儿作品,说出用的是什么树的落叶?让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说一说在活动中的感受,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亲情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作品,应该感谢树妈妈,怎样感谢树妈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做法。唱歌《小树叶》,加深对树妈妈的亲情感,教育幼儿保护树木。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找一找哪些树是落叶树,哪些树不落叶?加深幼儿对科学自然的探索和求知欲望。

教学反思

秋天来了,秋风萧瑟,落叶树上的树叶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我带小朋友户外活动时,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和落叶做游戏,他们高兴的捡拾落叶,商讨着怎样用树叶游戏。于是我从孩子们的兴趣入手,及时生成了《树叶趣味多》这次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增进了幼儿对树叶的认识,了解树叶最常见的几种颜色、形状,简单地知道树叶的一些用途。同时提高了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本次活动,我注重通过孩子们的亲身探索与观察,发现落叶树与阔叶树树叶的不同,在这个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发现树叶外观、形状、颜色、大小,认识树叶的用途。并通过做树叶拓印画,加深对树叶叶脉的了解。作品完成后,让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说说在活动中的感受,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再加之以亲情活动,引导幼儿加强对树妈妈的亲情感,教育幼儿保护树木。

3.低段趣味科学实验教案 篇三

2012年3月14日,语文低段教研组对低段语文教师的教案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检查。总体质量较好,既有值得推广的优秀做法,当然也有些问题需要规避,下面略为总结。

主要优点: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教材内容及所在班级实际 认真备课。大部分老师的教案较为完整规范,能渗透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2、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科学设计教案,能根据实际适当拓展学科知识,学习方法指导科学有效。

3、大多数老师的教案内容丰富翔实,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清晰,作业量控制合理,板书设计美观、科学。

4、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达到了反思的效果。

几点提醒:

1、个别老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或教学目标不完整,主要侧重知识与能 力,对过程与方法,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所忽略,仍停留在“知识本位” 阶段,较少融入新课程的理念。

2、部分老师的教案反思过于简单,只

一、两句话就结束,成篇且深入思考的反思较少。

4.趣味实验实验报告 篇四

实验员:张燕年级、班级:09级化学三班学号:40907147 联系方式:***

一、实验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化学实验的趣味化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手脑并用的能力更强,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二、实验内容:

(一)蓝色振荡实验:

1.实验原理:

亚甲基蓝的水溶液呈蓝色,在碱性条件下,葡萄糖可以将它还原为无色,搅拌条件下空气会把无色产物亚甲基白氧化为蓝色,蓝色又被还原为无色,如此反应,实验能多次重复。

2.实验仪器和药品:

碘量瓶(用于微量元素的测定)、小烧杯、NaOH固体、葡萄糖、亚甲基蓝溶液(10mol/L)。

3.实验步骤:

(1)称取5.0g氢氧化钠(为整个实验过程提供一个碱性环境)于小烧杯中,加入约30mL水充分溶解。再将所得溶液转移至碘量瓶中,加水至约150mL;

(2)称取7g葡萄糖加入到(1)所得的溶液中,充分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再向碘量瓶中滴加1mL(约20滴)亚甲基蓝溶液,缓慢摇匀,之后静置大约半分钟,会发现蓝色的溶液慢慢变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再继续振荡碘量瓶,会发现溶液又变回蓝色,再继续静置半分钟左右,溶液又变为无色。此现象可重复若干次。

(二)化学冰袋:

1.实验原理:

铵盐溶解会吸热,可以起到降温的效果。

2.实验仪器和药品:

密封袋、(NH4)2SO4、NH4NO3、Na2SO410H2O和NaHSO4。

3.实验步骤:

(1)分别称取4g硫酸铵、5g硝酸铵、9.6g十水硫酸钠和4g硫酸氢钠;

(2)将所称取的药品按顺序加入到密封袋中,添加顺序如下:十水硫酸钠、硫酸氢钠、硫酸铵和硝酸铵。将所加的药品用手压碎,会发现密封袋温度很低,此时我们的冰袋就做好了。

(三)固态汽水:

1.实验原理: 3

碳酸氢钠和柠檬酸钠反应可以释放出二氧化碳,能带走部分热量,这就是特别爽口的碳酸饮料。

2.实验仪器和药品:

烧杯、玻璃棒、研钵,柠檬酸、柠檬黄、蔗糖、明胶、碳酸氢钠。

3.实验步骤:

(1)称取0.1g明胶于小烧杯中,加入约10mL水使其吸水膨胀,如溶解过慢可用酒精灯适当微热;

(2)称取2.5g碳酸氢钠与小烧杯中,再取1mL(1)所得的溶液加入其中,最后用电吹风将小烧杯中的液体吹干;

(3)取4g蔗糖、4.5g柠檬酸和微量的柠檬黄于研钵中,研细成粉末状之后再加入到(2)所得的固体药品中,这时我们就制成了固体汽水;

(4)用100mL来冲调固体汽水,就制成了我们日常饮用的爽口的饮料。

三、实验注意事项

1、明胶微热溶解时不可温度太高,烧杯距离火焰需保持一定的距离,原因是明胶是一种蛋白质,高温容易变性。

2、称量NaOH时需用烧杯,纸张要现称现用,这样也会产生潮解。当然由于此实验主要是要一个碱性环境,所以此影响在此实验中可以忽略。

3、蓝色振荡实验过程中包含的是一种热力学平衡,在2—3h后这个实验现象就完全消失,此时已达到了极限状态。

4、冰袋制作不能使用无水碳酸钠(纯减)粉末,必须是含结晶水的晶体碳酸钠或成块状纯碱。可以将无水碳酸钠粉末溶于水,然后加热浓缩至晶体析出,自制晶体碳酸钠。

四、实验反思1、1.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如果把实验做趣味化处理,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我们本次实验包括观察性趣味实验和操作性趣味实验。

5.趣味数学教案 篇五

趣味数学

第一次

教学时间:__________ 教学地点: 九(2)班教室 授课人: 出 勤:_________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身心潜能,树立正确的思维和学力观,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调“动”,“动”是课中学生的多种感官、教学的各种媒体都要充分调动起来,尤以动手操作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实践为主 教学过程:

一、数学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

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二、小试牛刀

1、两个男孩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2O英里(1英里合1.6093千米)的两个地方,开始沿直线相向骑行。在他们起步的那一瞬间,一辆自行车车把上的一只苍蝇,开始向另一辆自行车径直飞去。它一到达另一辆自行车车把,就立即转向往回飞行。这只苍蝇如此往返,在两辆自行车的车把之间来回飞行,直到两辆自行车相遇为止。如果每辆自行车都以每小时1O英里的等速前进,苍蝇以每小时15英里的等速飞行,那么,苍蝇总共飞行了多少英里?

答案

每辆自行车运动的速度是每小时10英里,两者将在1小时后相遇于2O英里距离的中点。苍蝇飞行的速度是每小时15英里,因此在1小时中,它总共飞行了15英里。

许多人试图用复杂的方法求解这道题目。他们计算苍蝇在两辆自行车车把之间的第一次路程,然后是返回的路程,依此类推,算出那些越来越短的路程。但这将涉及所谓无穷级数求和,这是非常复杂的高等数学。据说,在一次鸡尾酒会上,有人向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提出这个问题,他思索片刻便给出正确答案。提问者显得有点沮丧,他解释说,绝大多数数学家总是忽略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方法,而去采用无穷级数求和的复杂方法。冯·诺伊曼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可是,我用的是无穷级数求和的方法.”他解释道。

2.今有A、B、C、D四人在晚上都要从桥的左边到右边。此桥一次最多只能走两人,而且只有一支手电筒,过桥是一定要用手电筒。四人过桥最快所需时间如下为:A 2 分;B 3 分;C 8 分;D10分。走的快的人要等走的慢的人,请问如何的走法才能在 21 分 让所有的人都过桥? 解:AB过,B回,CD过,A回,再AB过,3+3+10+2+3=21分钟

第二次

教学时间:__________ 教学地点: 九(2)班教室 授课人: 出 勤:_________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身心潜能,树立正确的思维和学力观,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调“动,“动”是课中学生的多种感官、教学的各种媒体都要充分调动起来,尤以动手操作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实践为主.教学过程:

一、数学故事

数学家的墓志铭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 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二、小试牛刀 《孙子算经》是唐初作为“算学”教科书的著名的《算经十书》之一,共三卷,上卷叙述算筹记数的制度和乘除法则,中卷举例说明筹算分数法和开平方法,都

是了解中国古代筹算的重要资料。下卷收集了一些算术难题,“鸡兔同笼”问题是其中之一。原题如下: 令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

问雄、兔各几何?

原书的解法是;设头数是a,足数是b。则b/2-a是兔数,a-(b/2-a)是雉数。这个解法确实是奇妙的。原书在解这个问题时,很可能是采用了方程的方法。

设x为雉数,y为兔数,则有

x+y=b,2x+4y=a

解之得

y=b/2-a,x=a-(b/2-a)

根据这组公式很容易得出原题的答案:兔12只,雉22只。

2、春夏 × 秋冬 =夏秋春冬,春冬 × 秋夏 = 春夏秋冬,式中 春、夏、秋、冬 各代表四个不同的数字,你能指出它们各代表什么数字吗? 解:春夏×秋冬=夏秋春冬,春冬×秋夏=春夏秋冬 ∵秋夏<100, 春冬×100=春冬00>春夏秋冬 ∴冬>夏 且积千位≤春 ∴春>夏

当 夏≠1时,根据九九表和 冬>夏知:冬=5,夏=3 若 春≥6, 由春3×秋5=3秋春5<4000 可知 秋<7.春5×秋3<春000 无解

若 春<6 春≠5 且春>夏=3 所以 春=4 45×秋3=43秋5 无解 所以 夏=1 因为 春冬×秋1=春1秋冬, 所以秋>5 春1 ×秋冬=1秋春冬, ∴春≤3 当春=3时,秋=6,3冬×61=316冬 无解.因为 春>夏,且<3 所以 春=2 2冬×秋1=21秋冬, 21×秋冬=1秋2冬;秋=9时无解, 秋=8时,冬=7

第三次

教学时间:__________ 教学地点: 九(2)班教室 授课人: 出 勤:_________ 教学目标:

1、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身心潜能,树立正确的思维和学力观,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调“动,“动”是课中学生的多种感官、教学的各种媒体都要充分调动起来,尤以动手操作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实践为主.教学过程:

一、数学故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二、小试牛刀 有位渔夫,头戴一顶大草帽,坐在划艇上在一条河中钓鱼。河水的流动速度是每小时3英里,他的划艇以同样的速度顺流而下。“我得向上游划行几英里,”他自言自语道,“这里的鱼儿不愿上钩!”

正当他开始向上游划行的时候,一阵风把他的草帽吹落到船旁的水中。但是,我们这位渔夫并没有注意到他的草帽丢了,仍然向上游划行。直到他划行到船与草帽相距5英里的时候,他才发觉这一点。于是他立即掉转船头,向下游划去,终于追上了他那顶在水中漂流的草帽。

在静水中,渔夫划行的速度总是每小时5英里。在他向上游或下游划行时,一直保持这个速度不变。当然,这并不是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例如,当他以每小时5英里的速度向上游划行时,河水将以每小时3英里的速度把他向下游拖去,因此,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仅是每小时2英里;当他向下游划行时,他的划行速度与河水的流动速度将共同作用,使得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为每小时8英里。

如果渔夫是在下午2时丢失草帽的,那么他找回草帽是在什么时候?

答案

由于河水的流动速度对划艇和草帽产生同样的影响,所以在求解这道趣题的时候可以对河水的流动速度完全不予考虑。虽然是河水在流动而河岸保持不动,但是我们可以设想是河水完全静止而河岸在移动。就我们所关心的划艇与草帽来说,这种设想和上述情况毫无无差别。

既然渔夫离开草帽后划行了5英里,那么,他当然是又向回划行了5英里,回到草帽那儿。因此,相对于河水来说,他总共划行了10英里。渔夫相对于河水的划行速度为每小时5英里,所以他一定是总共花了2小时划完这10英里。于是,他在下午4时找回了他那顶落水的草帽。

这种情况同计算地球表面上物体的速度和距离的情况相类似。地球虽然旋转着穿越太空,但是这种运动对它表面上的一切物体产生同样的效应,因此对于绝大多数速度和距离的问题,地球的这种运动可以完全不予考虑.

第四次

教学时间:__________ 教学地点: 九(2)班教室 授课人: 出 勤:_________ 教学目标:

1、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身心潜能,树立正确的思维和学力观,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调“动,“动”是课中学生的多种感官、教学的各种媒体都要充分调动起来,尤以动手操作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实践为主.3、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的良好作风,行为得到锻炼,思维得到提高。教学过程:

一、小试牛刀

1、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营一家有80间套房的旅馆,看看知识如何转化为财富。经调查得知,若我们把每日租金定价为160元,则可客满;而租金每涨20元,就会失去3位客人。每间住了人的客房每日所需服务、维修等项支出共计40元。问题:我们该如何定价才能赚最多的钱?

答案:日租金360元。

虽然比客满价高出200元,因此失去30位客人,但余下的50位客人还是能给我们带来360*50=18000元的收入; 扣除50间房的支出40*50=2000元,每日净赚16000元。而客满时净利润只有160*80-40*80=9600元。

当然,所谓“经调查得知”的行情实乃本人杜撰,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第五次

教学时间:__________ 教学地点: 九(2)班教室 授课人: 出 勤:_________ 教学目标:

1、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身心潜能,树立正确的思维和学力观,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调“动,“动”是课中学生的多种感官、教学的各种媒体都要充分调动起来,尤以动手操作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实践为主.3、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的良好作风,行为得到锻炼,思维得到提高。教学过程:

一、小试牛刀

1、两个男孩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2O英里(1英里合1.6093千米)的两个地方,开始沿直线相向骑行。在他们起步的那一瞬间,一辆自行车车把上的一只苍蝇,开始向另一辆自行车径直飞去。它一到达另一辆自行车车把,就立即转向往回飞行。这只苍蝇如此往返,在两辆自行车的车把之间来回飞行,直到两辆自行车相遇为止。如果每辆自行车都以每小时1O英里的等速前进,苍蝇以每小时15英里的等速飞行,那么,苍蝇总共飞行了多少英里? 答案

每辆自行车运动的速度是每小时10英里,两者将在1小时后相遇于2O英里距离的中点。苍蝇飞行的速度是每小时15英里,因此在1小时中,它总共飞行了15英里。许多人试图用复杂的方法求解这道题目。他们计算苍蝇在两辆自行车车把之间的第一次路程,然后是返回的路程,依此类推,算出那些越来越短的路程。但这将涉及所谓无穷级数求和,这是非常复杂的高等数学。据说,在一次鸡尾酒会上,有人向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提出这个问题,他思索片刻便给出正确答案。提问者显得有点沮丧,他解释说,绝大多数数学家总是忽略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方法,而去采用无穷级数求和的复杂方法。冯·诺伊曼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可是,我用的是无穷级数求和的方法.”他解释道

2、有位渔夫,头戴一顶大草帽,坐在划艇上在一条河中钓鱼。河水的流动速度是每小时3英里,他的划艇以同样的速度顺流而下。“我得向上游划行几英里,”他自言自语道,“这里的鱼儿不愿上钩!”正当他开始向上游划行的时候,一阵风把他的草帽吹落到船旁的水中。但是,我们这位渔夫并没有注意到他的草帽丢了,仍然向上游划行。直到他划行到船与草帽相距5英里的时候,他才发觉这一点。于是他立即掉转船头,向下游划去,终于追上了他那顶在水中漂流的草帽。

在静水中,渔夫划行的速度总是每小时5英里。在他向上游或下游划行时,一直保持这个速度不变。当然,这并不是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例如,当他以每小时5英里的速度向上游划行时,河水将以每小时3英里的速度把他向下游拖去,因此,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仅是每小时2英里;当他向下游划行时,他的划行速度与河水的流动速度将共同作用,使得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为每小时8英里。如果渔夫是在下午2时丢失草帽的,那么他找回草帽是在什么时候?

答案

由于河水的流动速度对划艇和草帽产生同样的影响,所以在求解这道趣题的时候可以对河水的流动速度完全不予考虑。虽然是河水在流动而河岸保持不动,但是我们可以设想是河水完全静止而河岸在移动。就我们所关心的划艇与草帽来说,这种设想和上述情况毫无无差别。

既然渔夫离开草帽后划行了5英里,那么,他当然是又向回划行了5英里,回到草帽那儿。因此,相对于河水来说,他总共划行了10英里。渔夫相对于河水的划行速度为每小时5英里,所以他一定是总共花了2小时划完这10英里。于是,他在下午4时找回了他那顶落水的草帽。

这种情况同计算地球表面上物体的速度和距离的情况相类似。地球虽然旋转着穿越太空,但是这种运动对它表面上的一切物体产生同样的效应,因此对于绝大多数速度和距离的问题,地球的这种运动可以完全不予考虑.

附加题:

1、乘车兜风

“你在忙乎什么吧,比尔,”教授留意地说。这时他的这位朋友正一口气喝完剩下的咖啡,站起来要走。

“准备带三个女孩乘车游览!”比尔答道。

教授笑了:“原来如此!敢问三位佳丽芳龄几许?”

比尔思考片刻说:“把她们年龄乘在一起得到2450,可她们年龄和恰是您年龄的两倍”。

教授摇了摇头说:“非常灵巧,但对她们的年龄仍然有疑问。”

比尔还在那里,他补充道:“是的,我忘了提起,我的年龄至少要比那个岁数最大的小一岁。”而这使得一切都变得清楚了!

当然,教授是知道他朋友的年龄的,请问,你能算出他们的年龄吗?

2、去别墅

“都已经把一家子都带到别墅去了,”鲍勃说道,“那儿多好,晚上非常安静,没有汽车喇叭声。”

“但你那儿警察照常上班,”雷恩评论说,“难道你那里没有警察?”

“我们不需要警察!”鲍勃笑道,“倒是有一个出现在我们驾车中的难题值得你想。情况是怎样的:头15英里我们平均时速40英里。接着大约在九分之几的路上,我们开得快一些。而在剩下的七分之一路程上,我们一直开得很快。全程的平均车速正好是每小时

56英里。”

“你说的„九分之几‟是什么意思?”雷恩问。

“这里的„几‟是精确有整数,”鲍勃回答道,“而后面两段路程上的车速,也都是每小时整数英里。”

鲍勃自然不会带着一家子人用疯狂的速度去驾驶,尽管也可能那段路上刚好没有警察!

试问,在最后七分之一的旅途中,鲍勃他们的平均车速是多少?

3、一位在需要时候的朋友

点燃雪茄后约翰靠回到自己的椅子上,他显得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是的,”他开怀地笑着说,“在三十年前,当我们在一起还是十几岁孩子的时候,我绝没有想过后来会过得这么好。”

他的来访者微微笑了笑。在过去那些日子,他们曾是好朋友,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今天当他急需一份工作的时候,一种古老的友谊又有什么价值呢?“你的两位兄弟怎么样?”他问道,“他们都比你年轻是吗?”

约翰点点头:“干得不错。本恩,就是最小的那个,已有近百万家产。而泰德,就是原先爱耍小聪明的那个男孩,现在家住华盛顿。比尔,你过去好像计算上挺在行的,看看这样一道问题怎么样?”

这位大亨潦草地写着他的问题,而比尔却在充满希望中等待了几分钟:“本恩的年龄乘以我和泰德年龄的差,与我的年龄乘以他们之间年龄的差恰好少1。这里年龄都是取整年算的。”

“太糟了,”比尔伤心地摇头道,“我本打算来你这儿求份工作,却没想到你倒向我经销起自己的计算能力!”

比尔自然得到了工作。然而,找出那三个人的年龄无疑会给你带来快乐。

4、一场温和的赌博

“我没有一美分的零币,”汉克说着,一边叮当地敲着他的钱币,“你有多少?”

本恩查看了一下回答道:“正好五枚。怎么啦?”

“想知道吗?我想我们来一次小小的赌博游戏怎么样?”汉克一边说一边开始分牌,“规定这样的:第一局输的人,输掉他钱的五分之一;第二局输的人,输掉他那时拥有的四分之一;而第三局输的人,则须支付他当时拥有的三分之一。”

于是他们玩了,并且互相间准确付了钱。第三局本恩输了,付完钱后他站起来声明说:“我觉得这种游戏投入的精力过多,回报太少。直到现在我们之间的钱数,总共也只相差七美分。”

这自然是很小的赌博,因为他们合起来一共也只有75美分的赌本。

试问,在游戏开始的时候汉克有多少钱呢?

5、奖金

当秘书走进办公室时,杰克微笑着说:“贝蒂,现在我事情已经做完,请把其他人都叫进来。”

很快,包括贝蒂在内的五个职员都来到他跟前,不知出了什

么事。但老板很快使他们轻松起来。杰克告诉他们:“我想你们一定很高兴知道,我在克莱蒙的交易最后赢利了,这里有一笔260美元的奖金,在你们之间分配,作个意思。”

贝蒂想自己职位较低,“也许轮不上我”这令人沮丧的念头,刺伤了她的心。

但令人满意的是,杰克继续说道:“我已经算出了你们跟我工作的完整的年限,并按这个比例发放奖金,但允许男人比女孩每年多得一半。”他一边说,一边递给每人一个信封。突发的感激,使雇员们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这对他们来说确是一种好运气!

已知他们工作的完整年限分别是2,3,5,6和7年。请你算出在杰克的职员中女性有几人?

6、狂怒的大女子主义者的寓言和股票市场

我写这个寓言是在1997年10月股市大跌的一个星期之后。它发生在一个地点不明的愚昧的大女子主义村子里。在这个村子里,有50对夫妇,每个女人在别人的丈夫对妻子不忠实时会立即知道,但从来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如何。该村严格的大女子主义章程要求,如果一个女人能够证明她的丈夫不忠实,她必须在当天杀死他。又假定女人们是赞同这一章程的、聪明的、能意识到别的妇女的聪明、并且很仁慈(即她们从不向那些丈夫不忠实的妇女通风报信)。假定在这个村子里发生了这样的事:所有这50个男人都不忠实,但没有哪一个女人能够证明她的丈夫的不忠实,以至这个村子能够快活而又小心

翼翼地一如既往。有一天早晨,森林的远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女族长来拜访。她的诚实众所周知,她的话就像法律。她暗中警告说村子里至少有一个风流的丈夫。这个事实,根据她们已经知道的,只该有微不足道的后果,但是一旦这个事实成为公共知识,会发生什么?

答案是,在女族长的警告之后,将先有49个平静的日子,然后,到第50天,在一场大流血中,所有的女人都杀死了她们的丈夫。要弄明白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我们首先假定这里只有一个不忠实的丈夫A先生。

除了A太太外,所有人都知道A先生的背叛,因而当女族长发表她的声明的时候,只有A太太从中得知一点新消息。作为一个聪明人,她意识到如果任何其他的丈夫不忠实,她将会知道。因此,她推断出A先生就是那个风流鬼,于是在当天就杀了他。

现在假定有两个不忠实的男人,A先生和B先生。除了A太太和B太太以外,所有人都知道这两起背叛,而A太太只知道B太太家的,B太太只知道A太太家的。A太太因而从女族长的声明中一无所获。但是第一天过后,B太太并没有杀死B先生,她推断出A先生一定也有罪。B太太也是这样,她从A太太第一天没有杀死A先生这一事实得知,B先生也有罪。于是在第二天,A太太和B太太都杀死了她们的丈夫。

如果情形改为恰好有三个有罪的丈夫,A先生、B先生和C先生,那么女族长的声明在第一天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但类似于前面描述的推理过程,A太太、B太太和C太太会从头两天里未发生任何

事推断出,她们的丈夫都是有罪的,因而在第三天杀死了他们。借助一个数学归纳法的过程,我们能够得出结论:如果所有50个丈夫都是不忠实的,他们的聪明的妻子们终究能在第50天证明这一点,使那一天成为正义的大流血日。

现在我们把森林远处来的女族长的警告代替为对去年(1997)夏天泰国、马来西亚和其他亚洲国家的通货问题的警告;妻子们的紧张和不安代替为投资者的紧张和不安;妻子们只要自己的“公牛”没有被刺伤就心满意足代替为投资者们只要自己的“公牛”没有被刺伤就心满意足;杀丈夫代替为抛股票;警告和杀戮之间的50天间隔代替为东亚问题和大崩盘之间的延迟,你就会得到这次大崩盘的成因。更清楚地说,利益息息相关的金融集团们可能已经在怀疑其他的亚洲经济是不堪一击的,但直到某人如此公开地说,并最终发觉了他们自身的不堪一击以前,他们是不会行动的。这样,马来西亚总理在1997年4月批评西方银行的讲话就起着女族长的警告那样的作用,促成了他最担心的这次危机。

6.量词趣味教案 篇六

师:里面有四本书一盒彩色笔,一把尺,猜一猜还有吗? 生:有(课件继续播放。)

师:还有没有,七张纸,重不重。(随着课件播放老师描述:他走出看到一个大太阳,两朵云,两只鸟,听到鸟的叫声,可是这时一架飞机飞过来。他走到一座山,看到两旁有四棵树,一阵风吹过,叶子的旁边有三朵花,真好看。花朵里忽然跑出了一只兔子,它跳着跳着就跑了,很快不见了,紧接着出来一条蛇,这时蛇听到一些声音,什么声音呢,听到一只鸡在叫,一只狗在叫,小明继续往前走,一只羊从身边跑过,把他吓了一跳,你们猜猜为什么跑这么快呢,狼在追他,一只牛跟他打招呼,这时小时听到一阵笑声。一匹马在笑,不知道,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因为他看到了一只会跳舞的猪,所以哈哈大家起来。继续往前走,两只熊,走过一条河,一座桥,走过木桥,看到河里有三条鱼在游水,岸边有一只青蛙在吃早,终于走到了学校,一面国旗,认识吗?这是我的国旗,新加城的国旗,学校里发生什么事情,今天不告诉你们。接下来请你们说说从图上你们看到了哪些特别的词? 生:数量词

师:用了什么量词? 生:一面国旗

师:很好,还有吗? 生:一匹马。师:很好,再来。生:一朵云

师:非常好,再来

生:一所学校生:一条蛇 师:还有吗生:三朵花 生:两只熊生:三条鱼 生:一只兔子

师:很好,你们都很仔细在听我的故事。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规则

1,每一组会拿到五个量词,你们要用这些量词写一个故事给我。故事怎么写你们可以自己去想,可以自己发挥,如果使用正确可以得十分。

2,每组会有一个特别的量词(红卡),如果能正确使用可以得到二十分 3,故事里每多一个量词可以多得十分。

师:被选中的组员要能够讲出故事,一定要确定每一个组员都要说出这个故事,如果不能,将会被扣分。在三种情况下会被扣分

1组员太吵2组员不合作3组员讲不出故事师:只有十分钟的时间,时间一到,要马上停。老师给你们材料,如果用了别的量词请用彩色笔标出来。(每组一个时控员)(小组开始合作讲故事,老师各组指导)

师:写出一个短短的故事给我。如果有字不会写可以写汉语拼音。

师:现在要来看一看你们的故事了。我会每一组选一位同学来讲给我听。

一组:从前有一只鸡和一个人他们在吃一顿饭,忽然降了一场鹅毛大雨,一场大雨过后,用一杆笔写出了一副对联。

二组:在山上我看见了小溪里三条鱼,我还看见了一匹马,我还看见了三棵树,我还看见了一座学校,我还看见了一行字。师:六十分 三组:一朵花引来了一群小鸟,小明打了一把洋伞,小明背着书包装着一本书,文具盒里有,吃了一大碗饭,晚上吃了套餐。师:六十分

四组:早上小明吃过一顿饭,背着书包去上学,看见一辆小车,看见一棵小树,看到一户人家,走啊走,撒了一粒米,他终于到了学校五组:小明上学他的书包有一只笔还有三本书,还有七张纸,他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她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他走着走着看到一群羊,他走到学校。

7.趣味折纸教案 篇七

折 西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会折西瓜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折西瓜。

2、在折纸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许多折纸的作品,这些作品看似简单,折起来并不容易。

二、出示折纸作品“西瓜”,让学生仔细观察“西瓜”形状、特征。

三、师示范、讲解“西瓜”的折纸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

四、学生拿出准备出的彩纸,和老师一起动手折“西瓜”。

五、学生独立完成折“西瓜”,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六、作品展示,从不同的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教学效果:

折 菠萝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会折菠萝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折菠萝。

2、在折纸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许多折纸的作品,这些作品看似简单,折起来并不容易。

二、出示折纸作品“菠萝”,让学生仔细观察“菠萝 ”形状、特征。

三、师示范、讲解“菠萝”的折纸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

四、学生拿出准备出的彩纸,和老师一起动手折“菠萝”。

五、学生独立完成折“菠萝”,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六、作品展示,从不同的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

教学效果:

折 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会折苹果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折苹果。

2、在折纸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许多折纸的作品,这些作品看似简单,折起来并不容易。

二、出示折纸作品“苹果”,让学生仔细观察“苹果”形状、特征。

三、师示范、讲解“苹果”的折纸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

四、学生拿出准备出的彩纸,和老师一起动手折“苹果”。

五、学生独立完成折“苹果”,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六、作品展示,从不同的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教学效果:

折 白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会折白菜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折白菜。

2、在折纸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许多折纸的作品,这些作品看似简单,折起来并不容易。

二、出示折纸作品“白菜”,让学生仔细观察“白菜”形状、特征。

三、师示范、讲解“白菜”的折纸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

四、学生拿出准备出的彩纸,和老师一起动手折“白菜”。

五、学生独立完成折“白菜”,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六、作品展示,从不同的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教学效果:

折 番茄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会折圣诞树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折圣诞树。

2、在折纸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许多折纸的作品,这些作品看似简单,折起来并不容易。

二、出示折纸作品“番茄”,让学生仔细观察“番茄”形状、特征。

三、师示范、讲解“番茄”的折纸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

四、学生拿出准备出的彩纸,和老师一起动手折“番茄”。

五、学生独立完成折“番茄”,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六、作品展示,从不同的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

教学效果:

折 甜椒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会折甜椒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折甜椒。

2、在折纸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许多折纸的作品,这些作品看似简单,折起来并不容易。

二、出示折纸作品“甜椒”,让学生仔细观察“甜椒”形状、特征。

三、师示范、讲解“甜椒”的折纸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

四、学生拿出准备出的彩纸,和老师一起动手折“甜椒”。

五、学生独立完成折“甜椒”,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六、作品展示,从不同的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

教学效果:

折 鲜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会折鲜花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折鲜花。

2、在折纸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许多折纸的作品,这些作品看似简单,折起来并不容易。

二、出示折纸作品“鲜花”,让学生仔细观察“鲜花”形状、特征。

三、师示范、讲解“鲜花”的折纸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

四、学生拿出准备出的彩纸,和老师一起动手折“鲜花”。

五、学生独立完成折“鲜花”,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六、作品展示,从不同的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教学效果:

折 鲜花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会折鲜花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折鲜花。

2、在折纸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许多折纸的作品,这些作品看似简单,折起来并不容易。

二、出示折纸作品“鲜花”,让学生仔细观察“鲜花”形状、特征。

三、师示范、讲解“鲜花”的折纸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

四、学生拿出准备出的彩纸,和老师一起动手折“鲜花”。

五、学生独立完成折“鲜花”,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六、作品展示,从不同的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

教学效果:

折 鲜花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会折鲜花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折鲜花。

2、在折纸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许多折纸的作品,这些作品看似简单,折起来并不容易。

二、出示折纸作品“鲜花”,让学生仔细观察“鲜花”形状、特征。

三、师示范、讲解“鲜花”的折纸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

四、学生拿出准备出的彩纸,和老师一起动手折“鲜花”。

五、学生独立完成折“鲜花”,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六、作品展示,从不同的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

教学效果:

折 美丽的蝴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会折美丽的蝴蝶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折美丽的蝴蝶。

2、在折纸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许多折纸的作品,这些作品看似简单,折起来并不容易。

二、出示折纸作品“美丽的蝴蝶”,让学生仔细观察“美丽的蝴蝶”形状、特征。

三、师示范、讲解“美丽的蝴蝶”的折纸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

四、学生拿出准备出的彩纸,和老师一起动手折“美丽的蝴蝶”。

五、学生独立完成折“美丽的蝴蝶”,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六、作品展示,从不同的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

教学效果:

折 小蜜蜂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会折小蜜蜂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折小蜜蜂。

2、在折纸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许多折纸的作品,这些作品看似简单,折起来并不容易。

二、出示折纸作品“小蜜蜂”,让学生仔细观察“小蜜蜂”形状、特征。

三、师示范、讲解“小蜜蜂”的折纸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

四、学生拿出准备出的彩纸,和老师一起动手折“小蜜蜂”。

五、学生独立完成折“小蜜蜂”,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六、作品展示,从不同的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教学效果:

折 七星瓢虫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会折七星瓢虫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折七星瓢虫。

2、在折纸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许多折纸的作品,这些作品看似简单,折起来并不容易。

二、出示折纸作品“七星瓢虫”,让学生仔细观察“七星瓢虫”形状、特征。

三、师示范、讲解“七星瓢虫”的折纸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

1.将有颜色的纸张一面朝上,然后将四个角分别进行对角线的对折,然后展开,可以看到一个纵横交错的折痕。2.然后将顶角向下折叠三分之一。

3.这个时候继续将这个角向回折叠三分之一,在折纸图示中已经标示出来了。

4.然后再将此时前一步制作出来的钝角向内进行一次翻折。5.再将左右两个角向后翻折。

6.然后继续将左右和底角向向后面翻折。

7.最后画上眼睛和花纹,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儿童折纸瓢虫就制作完成啦。

四、学生拿出准备出的彩纸,和老师一起动手折“七星瓢虫”。

五、学生独立完成折“七星瓢虫”,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六、作品展示,从不同的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

教学效果:

折 小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会折小鸡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折青蛙。

2、在折纸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许多折纸的作品,这些作品看似简单,折起来并不容易。

二、出示折纸作品“小鸡”,让学生仔细观察“小鸡”形状、特征。

三、师示范、讲解“小鸡”的折纸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

第一步:将正方形沿对角线对折两次,折出折叠的痕迹。

第二步:把正方形一角向中折痕交点折叠出痕迹后展开。

第三步:将正方形一角沿两折痕中间位置向上折叠。

第四步:将折叠好的正方形按如图虚线位置向下折叠。

第五步:将所折得的图形翻转。

第六部:如图所示位置向下折叠。

第七步:沿如图虚线位置向上折叠。

第八步:将两翼沿如图位置向内折叠。

1.9 第九步:把所折得图形翻转。

第十步:画上眼睛,小鸡完成。

四、学生拿出准备出的彩纸,和老师一起动手折“小鸡”。

五、学生独立完成折“小鸡”,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六、作品展示,从不同的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

教学效果:

折 小鱼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会折折纸-折小鱼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折小鱼。

2、在折纸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许多折纸的作品,这些作品看似简单,折起来并不容易。

二、出示折纸作品“小鱼”,让学生仔细观察“小鱼”形状、特征。

三、师示范、讲解“小鱼”的折纸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

第一步:将正方形沿对角线对折,形成三角形。

第二步:将三角形按虚线折叠。

第三部:将下面的三角形一角沿虚线向上折叠。

1.4 第四步:再按虚线向下折叠。

第五步:将左侧沿虚线向右折叠。

2.第六步:再沿虚线向下折叠。

3.7

第七步:沿虚线折叠。

第八步:将图形翻转。

第九步:画上眼睛,收工。

四、学生拿出准备出的彩纸,和老师一起动手折“小鱼”。

五、学生独立完成折“小鱼”,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六、作品展示,从不同的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教学效果:

折 小兔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会折折纸-折小兔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折小兔。

2、在折纸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许多折纸的作品,这些作品看似简单,折起来并不容易。

二、出示折纸作品“小兔”,让学生仔细观察“小兔”形状、特征。

三、师示范、讲解“小兔”的折纸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

第一步:将正方形沿对角线对折,形成三角形。

第二步:继续对折,折出折痕

第三步:沿虚线向上折叠。

1.第四步:以中线为准线向内折叠。

第五步:将折叠好的图形翻转。

第六步:按虚线向后折叠。

第七步:按虚线向后折叠。

第八步:画上眼睛、嘴和鼻子,完成。

四、学生拿出准备出的彩纸,和老师一起动手折“小兔”。

五、学生独立完成折“小兔”,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六、作品展示,从不同的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教学效果:

折 小老鼠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会折折纸-折小老鼠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折小老鼠。

2、在折纸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许多折纸的作品,这些作品看似简单,折起来并不容易。

二、出示折纸作品“小老鼠”,让学生仔细观察“小老鼠”形状、特征。

三、师示范、讲解“小老鼠”的折纸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

四、学生拿出准备出的彩纸,和老师一起动手折“小老鼠”。

五、学生独立完成折“小老鼠”,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上一篇:英文演讲稿大全下一篇:培训机构健康安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