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报告质量分析

2024-10-27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报告质量分析(通用14篇)

1.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报告质量分析 篇一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病原以肠道病毒71 型和柯萨奇病毒多见。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但在临床中亦可见成人发病。尤其近几年来,特别是2008年、2009年、2010年的春季,安徽、河南和山东等省局部地区手足口病疫情的暴发流行后,成人手足口病有明显增多趋势,全国各地陆续出现成人手足口病的报道。显而易见,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出现一些新情况,病原体逐渐在进化,感染人群在扩展,传播途径在演变,手足口病的预防更加棘手,传统的防控意识亟待更新。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及临床感受就手足口病现存情况浅析如下。

一、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新情况

1、病原学研究进展

EV71和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病原,其他柯萨奇病毒如A5、A7、A9、A10、B3和B5也可引起[1],但EV71在我国的研究报道较多。EV71可分为A、B、C等基因型,基因型B和C又可再细分为B1~B4、C1~C4基因亚型。自1989年始,我国诸多学者从湖北、深圳、上海、重庆、广州、福建等地的手足口病患者中均分离出EV71[2]。其中Li等[3]对我国深圳市1999至2004年流行的EV71序列以及中国大陆其他地区EV71流行株序列进行遗传特征分析,确定其均为C4基因亚型。此基因亚型与阜阳、深圳、重庆、上海地区及2004年我国台湾地区流行毒株基因型一致,且距离较近。最近新乡地区一项研究显示该地区EV71病毒属于C4a亚型,与2008年安徽阜阳代表株距离接近[4]。EV71具有遗传多样性,不同基因型EV71流行存在一定的时间性和区域性,且病毒可在同一地区发生进化。1998-2001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省暴发的几起大规模手足口病流行均由EV71多种基因型引起,包括B1、B3、B4、C2、C3等。2005年后,我国大陆地区的EV71流行毒株为C4基因亚型C4a簇[8]。我国台湾省1980、1986年EV71流行株为亚型B1,1998年为C2,l999年至2003年为B4,2004年为C4[。不同基因型的交替流行说明EV71进化活跃。

2、易感染人群及其变化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的易发人群为10岁以下儿童,其中又以5岁以下的儿童最常见,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在幼儿园中发生流行。传统观念认为成人对手足口病毒普遍存在免疫力,其极少发生于成人。但随着疫情的发展,手足口病感染人群也发生着变化。早期有学者认为,存在免疫缺陷或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可感染本病。但近几年,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呈明显上升趋势。2008年至今,国内报道成人手足口病100余例,其均无免疫缺陷或明显免疫力低下表现,并有合并脑炎、睾丸炎等疾病的重症患者[9-11]。另外,笔者最近一项对手足口病患者家庭成员随访研究发现,手足口患儿家庭中不但有成人患者,而且还存在成人隐性感染患者。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及成人隐性感染者的存在可能是手足口病疫情难以控制和引起大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临床上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主要症状,起始多表现为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手足口病皮损初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发展为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开始为红色小疱疹,后常变为溃疡。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个别患者可伴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成人手足口病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多仅表现为手、足皮疹和/或口腔溃疡,很少伴有系统性损害[9]。

4、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但不会在人和动物间传播。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疱疹液,咽部,粪便中,通过唾液、飞沫、粪便和疱疹液等排泄物,经呼吸道、消化道均可感染,健康的儿童、成人均可感染。水和食品污染是导致手足口病流行的另一主要原因,病毒感染者排出的病毒污染了水源,而被污染的水源又进一步成为污染食物或其他物质的污染源,此种情况可引起手足口病小范围的暴发流行。有研究显示,成人手足口病多经患儿传播而感染[12],即家庭内传播。受感染的成人活动范围大,携带病毒量多,又可传染其他儿童和成人,且传播和危害能力远远超过儿童患者,故成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新见解

1、改变意识,加强监测 加强监测、做好疫情报告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关键第一时间发现手足口病患者,迅速采取措施将患者有效隔离,防止疾病的扩散,以免造成大范围的流行和社会恐慌。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以便对手足口病的发病数量及病症进行有效统计和监测。对重症患者和特殊患者应采集咽拭液或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对疾病可能发生的变异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从而起到有效预警作用。改变对成人手足口病的认识,成人患者虽症状轻,但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社会危害远远超过儿童患者。高度重视成人手足口病的上报、调查和隔离工作,以做好手足口病的全面监测。

2、及早切断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常发生于幼托机构。幼托机构应严格执行晨检制度,晨检对象不应仅限于幼儿,还应包括接送幼儿的家长及幼托机构教师。对幼儿疑似病例或家长有疑似症状的幼儿及时隔离,控制本病在幼托机构内蔓延。本病流行期间,幼托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进行终末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幼托机构要多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晒衣服,督促幼儿饭前便后要勤洗手。

3、加强家庭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应提醒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家长还应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夏季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一旦确诊,无论儿童或成人,尤其是老人、孕妇及免疫功能不全者,在手足口病患者发病期间都应与其避免亲密接触(如亲吻、拥抱、共用餐具等),甚至患者家庭成员及与患者长期生活人员之间也都应避免亲密接触,以切断隐性感染者的传播。

总之,随着疫情的发展,手足口病在病原体、感染人群、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给本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存在,迫使传统防治策略亟待更新,对成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重视和防范应纳入新的手足口病防治策略,以完善手足口病防治体系。

2.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报告质量分析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1.1 流行病学资料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收集宁波市江北区2009-2010年7月手足口病疫情资料,描述流行病学特征。

1.2 病原学检测方法

每月采集辖区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5~10份,共计40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2]。主要仪器:7500型荧光定量PCR仪,RNA Mini Kit RNA提取试剂盒购自Qiagen公司,核酸检测试剂购自上海之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率

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09例,年发病率为138.05/10万,其中1~7月共计301例,发病率101.6/10万。至2010年7月江北区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本年度手足口病病例712例,报告发病率为240.32/10万,报告重症病例3例,无死亡病例报告。

2.2 地区分布

各街道(镇)均有病例报告,其中2010年(1~7月)庄桥街道报告发病数(175例)最多,其次为洪塘街道(140例)和甬江街道(115例),3个街道发病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0.39%,各街道(镇)的报告发病数均较2009年同期有所上升。(图1)

2.3 人群分布

2010年1~7月报告的712例病例中,男性433例,女性279例,男女性别比为1.52:1。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年龄33周岁。常住儿童576人,流动儿童136人,分别占发病总数的80.90%和19.10%。年龄组发病情况显示,3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发病最多,合计发病495例,占报告总病例数的69.52%(表1)。病例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442例)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2.08%;其次为托幼儿童(251例),占发病总数的35.25%(图2)。

2.4时间分布

2009年与2010年的发病高峰均从16周开始,28周后发病人数直线下降。(图3)

2.5 聚集疫情分析

2009年江北区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5起,其中4起发生在托幼机构,1起发生在小学。2010年1~7月,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6起,其中4起发生在托幼机构,2起发生在小学。两年内托幼机构发生的手足口病聚集疫情占总数的72.7%。

2.6 病原分析

自2010年1~7月在辖区各街道采集了40份手足口病病例粪样,从RT-PCR检测结果分析,EV71毒株占总阳性毒株的61.3%,Co A16阳性率为25.8%,肠道病毒(未分型)阳性率为12.9%。而EV71阳性病例中3岁以下的人群占84.21%。(图4)

3 讨论

江北区2009-2010年7月两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显示,2010年(1月~7月)发病率是2009年同期的240%。说明手足口病疫情有上升的趋势,提示我们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的防控。

从病例的三间分布来看,每年4月后,病例数明显增多,夏秋季是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主要是散居儿童,而城乡结合部又是发病的主要地区。这跟江北区的地理位置、居住环境相关,因为城乡结合部居住的人群大多是来甬的民工及其孩子,相对来说环境条件、卫生条件都比较差,今后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同时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住人群的健康意识,从而预防与控制各类传染病的传播。

通过近两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分析,73%发生在民营托幼机构,说明这些托幼机构在管理、传染病防控方面存在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学校卫生联络员制度,一对一、定期指导,督促对应的托幼机构规范地开展晨检、消毒、健康教育等预防控制措施,减少突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EV71和Co A16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3],但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与Co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在临床上难以区分,EV71还可以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中枢神经性疾病[4]。1972年首次报道以来,EV71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十多次暴发与流行[5]。近年来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2008年中国安徽、浙江等地也发生了大规模的流行,江北区也不例外。2010年的病原检测结果显示,EV71占阳性毒株的61.3%,是江北区手足口病疫情的主要病原。

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疫苗预防,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至关重要[6],特别是加强公共场所、托幼机构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

摘要:目的 了解宁波市江北区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与主要病原,为今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信息系统收集2009-2010年(17月)宁波市江北区手足口病病例,比较两年同期的发病率、发病人群、聚集性疫情等特征。采集2010年40份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样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核酸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 2010年(17月)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为240.32/10万,2009年同期发病率为101.6/10万。两年病例分别覆盖辖区所有街道与乡镇,病例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的街道(庄桥、洪塘、甬江),以散居儿童为主。两年的发病高峰从16周开始,28周以后逐渐下降。2010年RT-PCR检测样本EV71阳性率为61.3%,CoA16阳性率为25.8%,肠道病毒(未分型)阳性率为12.9%。结论 江北区手足口病发病全年均有,夏秋季为流行高峰,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病例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2010年江北区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毒株为EV71。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病原

参考文献

[1]Ho M,Chen ER,Hsu KH,et al.An epidemic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in Taiwan.Taiwan enterovirus epidemic working group[J].N Engl J Med,1999,341(13):929-935.

[2]严菊英,卢亦愚,徐昌平,等.肠道病毒TaqMan荧光定量RT-PCR法快速检测[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7):818-820.

[3]何雅青,丰素娟,刘可,等.2001年深圳地区肠道病毒71型的监测[J].疾病监测,2003,18(8):287-288.

[4]朱汝南,钱渊,邓洁,等.北京市儿童手足口病与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感染有关[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0):1004-1008.

[5]Li L,Yang H,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enterovirus 71 andcoxsackievirus A16 circulating from 1999 to 2004 in Shenzhen,People,sRepublic of china[J].J Clin Microbiol,2005,43(8):3835-3839.

3.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报告质量分析 篇三

【摘要】目的:了解吉安市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吉安市2009年全年报告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13个县(市、区)均有发病,主要以散发为主,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6:1;该病好发于春夏季,集中在3~7月份,占发病总数的85.02%;发病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的儿童,1~2岁儿童发病率较高。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7月份,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年龄组。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Jian 2009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Yujian Chun, Zhou Weidong

【Abstract】Objective: Jian HFMD incidence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vide a reference. Methods: A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Jian year 2009 reported case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Result: the city's 13 counties (cities, districts) have the disease, mainly in the distribution-based, male and female incidence ratio of 2.56:1; disease occurs in spring and summer, concentrated in the 3~7 month, accounting for the total incidence 85.02%; disease mainly targeted at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5, 1~2-year-old children have a higher prevalence.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HFMD mainly concentrated in 3~7 months time, age of onset mainly in 5 year age group.

【Key words】 foot and mouth disease; Epidemiology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 型(Cox A16) 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常见。为了解吉安市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手足口病网络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现结合分析结果作以下报告。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资料来源于吉安市13县(市、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手足口病疫情及本市定点医院和所辖县(市、区)疾控中心上报的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1.2 调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对全年网报病例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2结果2.1 流行特征

2.1.1流行概况:2009年发病1849例,死亡2例,年发病率38.80/10万,死亡率0.04/10万,病死率0.11%,与2008年相比,发病率上升2223.14%。

2.1.2 地区分布:全市十三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是吉州区(400例)、吉安县(281例)、青原区(244例),占全市发病数的52.79%。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青原区(130.14/10万)、吉州区(125.89/10万)、吉安县(62.99/10万)。

2.1.3 时间分布:我市2009年全年均有发病,主要集中于3~7月份,发病1572例,占发病总数的85.02%。

2.1.4 人群分布:发病人群主要是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以散居儿童为主,报告1539例,占发病总数的82.23%;男女发病数比为2.56:1;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0~4岁年龄组,发病1731例,占发病总数的93.62%。

2.2 临床表现:大部分病例病程短,病情轻,一般1~2wk痊愈。患者以手掌、足底和口腔壁出现斑疹、水疱等皮疹为主,部分病例出现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讨论

5岁以下儿童容易发病,这可能与体内的免疫力有关。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发病几率相对小,而婴儿随年龄的增大,从母体带来的抗体逐渐减少,加之本身的抗病毒能力较差,因此发病可能性也逐渐增大。而Lu等认为机体缺乏保护性抗体可能是低年龄组儿童高发的主要原因,并认为EV71感染流行可能间隔数年呈现周期性发生[1]。马来西亚、新加坡、我国台湾和深圳等地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新生儿母体抗体可能持续1mo左右;2岁以下儿童的血清抗EV71抗体水平极低,到5~6岁血清抗体水平上升并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约为50%;6岁以上人群的抗体水平随年龄的增加再次逐渐下降[1-3]。因此EV71攻击的目标人群多为5~6岁以下的儿童,1~3岁最为常见。

HFMD在夏季容易发病及流行 夏季特有的气候特点为该病的盛行提供了条件。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EV71病毒属于肠道病毒属小RNA病毒科[4],夏季是肠道传染病发病的高峰季节,由于低年龄组的儿童不注意卫生或机体抵抗能力下降,便容易感染发病。除此之外,EV71病毒具有耐酸性和耐热性,其耐热性决定了其可以通过粪-口传播[5],今年来亚太地区的疫情显示,EV71病毒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6]。而耐热性使病毒在较高湿度下仍可自我复制,这种能力与其神经毒作用相关[6]。HFMD较容易在夏季发病及流行,因此,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在春夏之交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疫情监测,各级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强化手足口病的知识培训,同时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和幼托机构教师的知识培训,这对于控制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Lu CY,Lee CY,Kao CL,et al.Incidence and case-fatality rates resulting from the 1998 enterovirus 71 outbreak in Taiwan[J].J Med Virol,2002,67(2):217~223

[2]Herrero LJ,Lee CS,Hurrelbrink RJ,et al.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enterovirus 71 in peninsular Malaysia,1997-2000[J].Arch Virol,2003,148(7):1369~1385

[3]周世力,李琳琳,何雅青.深圳市肠道病毒71型血清流行病学初步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7,7(1):66~67

[4]Ooi EE,Phoon MC,Ishak B,et al.Seroepidemiology of human enterovirus enterovirus 71 ,Singapore [J].Emerg Infect Dis,2002,8(9):995~997

[5]Mcminn PC.An over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enterovirus 71 and its clinical andpublic health significance [J].FEMS Microbiol Rev,2002,26(1):91~107

[6]王中林.肠道病毒71感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28(6):311~313

4.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报告质量分析 篇四

手足口病PICU护士的压力分析及对策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膜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合并症,病死率很高.自春季以来,我国出现了手足口病多个地方的暴发流行,卫生部5月2日23时30分紧急发布<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版),3月31日河南省卫生厅鉴于当前省内手足口病救治任务繁重,要求承担手足口病救治任务的`个定点医院按照<河南省二、三级综合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基本标准(试行)>要求迅速改扩建,完善设施,充实医护力量,努力提高手足口病患儿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 者:全美霞 刘静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刊 名:中外医学研究 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年,卷(期): 7(9) 分类号: 关键词: 

5.手足口病结案报告 篇五

**镇**幼儿园幼儿人数,发病时在园数为1100名。2012年5月8日至6月1日该园先后发生16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分别为:首例为5月8日发病,5月11日-14日又有8名发病。至6月1日共发生16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

**镇卫生院防保所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人员于2012年5月14日下午在网络上搜索机关幼儿园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后,立即将疫情向院领导作了汇报,防保所负责传染病管理的工作人员,带着消毒剂、手足口病防治宣传资料和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流调表、访视表等于14日下午赶到机关幼儿园,分别向园长、保健员、保育员询问了在园幼儿数、已患病的幼儿患病前后的生活起居情况及其可能的感染途径,离园后园内已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目前在园幼儿的情况等;查看了幼儿园的卫生设备和各种儿童保健帐册。根据现场调查所见,该园食堂能做到生、熟、成品与半成品分室存放,每天菜谱有留样备查。食品从购进有登记台帐,加工流程符合卫生要求,有专用的清洁池、消毒池。有专供幼儿用的水冲厕所、自来水洗手池、洗手用小毛巾、小肥皂,有供餐具消毒用的消毒柜、室内空气消毒有紫外线灯。幼儿园有晨检用的保健室和隔离室,有晨检药械和晨检记录。患病儿童所在教室地面墙壁(包括桌椅、玩具、茶具)、寝室和活动时所到过的场所(包括门把手、楼梯扶手、游乐设施等)每天二次用1:200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被褥、床单、书籍等经太阳暴晒处理。

在做好调查和指导消毒方法后,对幼儿园保育教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共培训幼儿教师30名。同时将编印的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家长版发给所有幼儿,供家长阅读。幼儿教师人手一份手足口病防治指南和托幼机构日常消毒方法。现场指导日常清洁消毒方法和消毒液的配比,要求幼儿园每天做好入园晨检,发现可疑病例要及时向防保所报告,做好晨检记录,对缺课儿童要进行登记和随访。就如何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书写现场指导笔录。同时到手足口病患儿家里

进行了个案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了疫点处理。

机关幼儿园自2012年5月8日发生首例手足口病病例后,并在7天内连续发生8例手足口病感染者,属聚集性病例,经过采取以室内通风、环境消毒、开展晨检、停课隔离传染源等一系列的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过10天的隔离、停课、医学观察,末发生新病例。本次聚集性病例结案。

**镇卫生院

调查人:*** ***

6.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自查报告 篇六

周边环境、门卫、上下学值班、应急预案、手足口

病防治工作的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会议、通知精神,我校全力做好周边环境、门卫、上下学值班、应急预案、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安全工作。并根据上级要求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管理。要求门卫人员严格履行职责,严禁校外闲杂人员随意进入校园,记好来人登记记录。严禁,家长随意进入校园。如果有事要在值班室办理。

二、加强上下学时段的管理,制定了上下学时段管理方案并认真落实执行。

1、强化学生上放学安全意识。

学校加强学生对上放学路途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严禁学生骑自行车上放学,原则上放学应由家长接送,对于没条件接送的学生,家长可以想办法让学生结伴上放学。学校将对学生上放学的时间严格控,并告知家长遵照学校要求控制学生上放学时间,有特殊情况及时给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联系。

2、加强上放学教师值班安排

加强上放学时段值班。学生上放学时段,学校安排二名男教师在门口值班。值班教师要加强对学校门口人员的排查和管理,要重点关注在学校门口逗留的无关人员、精神障碍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等,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

3、加强门卫的安全责任意识

门口是学校安全事故的第一道关口,所以门卫必须有较强的安全责任意识。在上放学时段门卫要和值班教师共同做好上放学期间学生的安全。在非上放学期间严格执行门卫制度。门卫制度规定如下:

(1、)学校门口是学校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高度重视,严格管理,完备制度,责任到人。学校值班管理制度和学校安保人员岗位职责互相联系,各有侧重,要规范操作,有利于学校监督,使学校门卫管理逐步实现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2、)学校门岗实行24小时有人值班制度:白天工作时间由值班教师和门卫同时管理。由门卫负责管理其它时间段。

(3、)学校门卫肩负维护校园秩序,保障师生安全的重任,值班人员要遵纪守法,坚守岗位,严格把关,文明值勤,努力将学校门岗建成展示学校良好形象的窗口。

(4、)学校门卫必须严格执行学校会客制度,来访者应该进行登记,写明进出校的时间与事由,由门卫电话联系,经确认可以接待后方可入校。如被访者遇上课或开会,门卫应安排来访者在门卫室等候。

(5、)学校门卫应严控学生课间擅自离校,因特殊情况需出校门的学生应持有离校证明方可放行。上课期间禁止家长和社会闲杂人员随意进校。

三、为做好防控甲型流感手足口病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防控甲型流感和手足口病的防疫、监督、管理及信息上报工作。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要求,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甲型流感和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建立了“晨检制度”、“防控甲型流感和手足口病消毒制度”和“学生病因追查制度”等。加强监督管理,狠抓落实。

四、完善了各种应急预案,对学生进行了预防地震等应急疏散演练,演练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总之学校安全工作必须常抓不懈,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大力度,确保学校安全工作不出现任何纰漏,为给师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而努力奋斗。

7.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报告质量分析 篇七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人口资料来自麻江县统计局;2008-2012年HFMD疫情资料来自麻江县疫情室;HFMD实验室检测资料来源于麻江县疾控中心检验科和黔东南州疾控中心HFMD实验室。

1.2 病例定义

HFMD病例定义采用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09年版) 》[1]中的病例定义。

1.3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麻江县HFMD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1.4 实验室检测

由麻江县疾控中心采集临床诊断病例的咽拭子送黔东南州疾控中心进行RT-PCR检测, 阳性标本送往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标本复核。

1.5 数据统计分析

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和用Epi Info200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8-2012年麻江县共报告HFMD例118例, 发病率为11.93/10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5年发病率依次为0.92/10万 (2例) 、5.04/10万 (11例) 、10.07/10万 (22例) 、9.55/10万 (16例) , 39.94/10万 (67例) 。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

全县9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 发病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杏山镇 (44例) 、下司镇 (23例) 、碧波乡 (12例) 和宣威镇 (11例) , 共发病90例, 占总病例数的76.27%。发病率最高的是杏山镇, 其次是下司镇和碧波乡, 最低的是龙山乡。见表1。

2.2.2 时间分布

麻江县病例从3月开始增多, 除2008年、2009年高峰分别在7月和4月外, 2010-2012年高峰均在5月, 每年进入8月以后, 病例明显减少。而2009年在11月、2011年和2012年在12月有一个小高峰。2008-2012年, 病例主要集中在4-7月, 共发病77例, 占总病例数的65.25%。

2.2.3 人群分布

2.2.3. 1 年龄分布

发病年龄最小6个月, 最大9岁, 以5岁以下婴幼儿居多, 共112例, 占病例总数的94.92%。发病率最高的是1岁组, 并随着年龄的增加, 发病率逐渐降低。

2.2.3. 2 性别分布

男性发病75例, 女性发病43例, 男女性别比为1.74∶1。男性发病率为:12.74/10万, 女性发病率为10.75/10万, 不同性别人群发病率相近。

2.2.3. 3 职业分布

发病主要以散居儿童 (100例, 占总报告数的84.75%) 为主, 其次为幼托儿童 (14例, 占总报告数的11.86%) , 学生发病 (4例, 占总报告数的3.39%) 。

2.3 HFMD病原学监测

2.3.1 HFMD病毒核酸检测情况

2010-2012年共采集HFMD病例咽拭子标本53份, 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4份, 阳性率为45.28%, 其中检出EV71阳性6份, 阳性率为11.32%;CA16阳性9份, 阳性率为16.98%;检出其他肠道病毒9份, 阳性率为16.98%。不同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8, P>0.05) 。

2.3.2 HFMD病毒核酸阳性率时间分布

麻江县53例HFMD病例病毒核酸阳性率有3个高峰, 分别为2月、6月、10月 (分别为100.00%、80.00%、60.00%) 。其中病毒阳性检出率主要集中在4-7月, 阳性率为51.85% (14/27) , 不同月份病毒核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53, P<0.05) 。

2.4 不同性别、年龄儿童的HFMD病毒核酸阳性率

53份标本中, 男童标本35份, 阳性15份, 阳性率为42.86%;女童标本18份, 阳性9份, 阳性率为50.00%, 不同性别标本阳性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χ2=0.24, P>0.05) 。53份标本中, 年龄最小6个月, 最大9岁, 以5岁以下儿童阳性率最高 (χ2=7.90, P<0.01) 。见表3。

2.5 HFMD病例不同采样时间与病毒核酸阳性率的关系

53例标本中, 除了9~22天外, 从发病至采样0~2天病毒核酸检出率最高 (50.00%) , 并随病程增加, 检出率有下降的趋势 (χ2=4.66, P<0.01) 。见表4。

3 讨论

麻江县2008-2012年发病率为11.93/10万,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发病率低于省外其他地区的报告[2,3,4,5]。麻江县发病率低发, 主要是HFMD监测系统灵敏性还不高, 很多病例没能被发现。但麻江县HFMD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说明麻江县监测工作质量在逐年提高。全县所辖的9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 其中发病数最多、发病率最高的为杏山镇, 其次是下司镇和碧波乡, 提示上述3个乡镇是麻江县HFMD防控工作的重点地区。从时间分布来看, 夏季多发, 发病高峰为4-7月 (占全年病例数的65.25%) , 符合HFMD的流行病学特点。从人群分布来看, 病例以5岁以下婴幼儿居多 (占病例总数的94.92%) 。发病率最高的是1岁组, 并随着年龄的增加, 发病率逐渐降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对象多为散童, 其次为托幼机构儿童, 这与该年龄段儿童特别是男童卫生意识较差, 与其他儿童接触玩耍机会较多有关, 也与散居儿童的家长多为文化程度不高的外来务工人员或该人群为留守儿童, 其监护人为祖父母、外祖父母, 缺乏HFMD防病知识, 卫生习惯差, 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度和教育不够有很大关系。

麻江县2010-2012年共采集标本53份, 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45.28%。流行毒株以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与省内外有关报道HFMD病原以肠道病毒CA16和EV71为主不一致[6,7,8,9], 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除了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外, 麻江县EV71阳性率也较高。由于EV71易致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病情凶险, 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1]。因此对EV71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对儿童重症HFMD和死亡病例的防治至关重要[11]。

麻江县HFMD核酸阳性率最高为2月、6月、10月, 病毒阳性检出率主要集中在4-7月, 这与麻江县HFMD流行高峰相一致。2010-2012年10-12月份病毒核酸检出率有一个小高峰, 这与该县近3年冬季气候反常有关。麻江县检测的53份样本中, 从发病至采样0~5天病毒核酸检出率较高 (44.90%) , 尤以0~2天最高 (50.00%) , 与多数报道[12,13]一致。提示病例最佳采样时间是病后1周内, 尤其是病后3天内。但麻江县有2份样本分别是发病后13天和15天采集的, 此时仍能检出肠道病毒核酸阳性, 说明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 病后15天也可考虑采样。从采集的标本阳性率来看, 史晓林等人认为粪便标本采集方法简单, 病人无痛苦, 且阳性检出率高, 故建议应用RT-PCR法检测HFMD时以粪便标本为主[12], 但范凯等人认为早期合格的咽拭子标本在HFMD防控工作中具有更好的时效性和指导意义[8]。郑官增等人则认为对HFMD病人采样进行病原学诊断时, 采集咽拭子或肛拭子或大便或疱疹液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病例的脑脊液标本对病原学诊断几乎没有意义[13]。

要降低HFMD流行强度和病死率, 首先要提高HFMD监测系统敏感性和监测质量:在疫情的高发季节,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 尤其是各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要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和转诊制度。托幼机构和学校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追踪制度, 对患病儿童和学生要做到“五早”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出现较多学生同时缺课时, 应查明原因, 如怀疑疾病流行, 教师要及时报告校医或当地卫生部门[14], 二是医院和学校要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园 (校) 内HFMD传播, 并将通风消毒措施常态化。三是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使儿童家长了解HFMD防治知识,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第四, 医疗机构要加强临床医生培训, 使其掌握重症病例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及早发现重症病例, 及时、正确用药。第五, 疾控中心要加强对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学校HFMD防控工作指导, 同时要加强病例的采样和送检工作, 为疫情的迅速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目的:了解2008-2012年麻江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 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麻江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全县共报告手足口病例118例, 发病率为11.93/10万,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其中杏山镇发病数和发病率最高。4-7月为发病高峰。5岁以下婴幼儿占94.92%, 1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 并随年龄增大, 发病率逐渐降低。2008-2012年全县共检测手足口病例标本53份, 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5.28%, 其中EV71阳性率为11.32%;CA16阳性率为16.98%;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6.98%。结论:麻江县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年份、地区、季节、年龄差异, 流行毒株以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和降低流行强度。

8.幼儿园手足口病调查报告 篇八

2012年5月30日9时,区疾控中心疫情监测发现mou幼儿园近日连续出现5名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为核实疫情区疾控中心流调人员立即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mou区mou幼儿园是一所位于mou镇mou路mou号的民办幼儿园。全园共有17个班级,幼儿610名,其中托班1个、小班6个、中班5个、大班5个。教职员工50名。园内有一幢三层教学楼。园内设施一般,卫生环境一般。该园为所有幼儿统一提供开水、点心及午餐,午餐在教室中食用。每个班级都有独立卫生间。各班室内通风良好。

该园设有1名专职保健老师,联系方式:*******。

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1、首发病例

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首发病例张某某,该园托班幼儿,男,3岁。该患儿于20日起出现不适,并未引起家长及保健老师的注意,20-22日正常到园学习,期间患儿并未得到隔离,园内也未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至5月23日病情加重,遂带至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就诊,被诊断为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并给予抗病毒治疗。患儿在发病前一周内无类似症状患者接触史,无外出史。目前,患儿病情已好转,正处于居家隔离观察中。

2、发病情况

经现场病例搜索,自5月20日至今,该园共出现手足口确诊病例6例。全部为托班幼儿,其中男生4例,女生2例。发病的时间分布为:5月20日1例,5月26日1例,5月27日2例,5月28日1例及5月29日1例。发病的托班中共有幼儿33人(17男15女),罹患率为16.9%。

目前,所有幼儿病情稳定,均处于居家隔离中。

三、本次疫情定性及传播危险因素分析

根据现场情况,流调人员初步判定:该班出现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是由首发病例在发病后的两天中依旧到园学习,未得到有效隔离,与其他幼儿在园内密切接触,造成其他幼儿的感染,从而导致疫情传播。从目前该班疫情来看,继发病例与首发病例存在着流行病学关联,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还有继发病例出现的可能。

经流调人员现场调查,发现该幼儿园内幼儿众多,而软硬件配置相对缺乏,存在着致使疫情扩散的危险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9.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报告质量分析 篇九

工作自查报告

最近,我国部分地区陆续发生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病例数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中感染肠道病毒71型(EV71)的重症患儿数也高于往年。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更好地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加强我院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实行以下措施:

一、加强领导,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各级部门、科室要充分认识做好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缜密部署安排、采取有力措施,有序、有效地做好手足口病患儿医疗救治工作。建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挥小组和指挥小组办公室,负责领导、指挥、组织、协调全院的防控工作和医疗救治工作。

二、明确医院严格执行收治和转诊制度

各级科室要按照丙类传染病收治管理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明确上报及分级转诊程序和要求等,严格执行传染病上报和转诊制度。对本镇发生的手足口病病例应由及时上报并转至相应上级医疗机构,不得擅自跨市、县(市)域转诊。确需跨县(市)转诊或由县(市)上转至市的,应由上级级医疗救治专家组会诊确认;需跨市转诊的,应由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会诊确认。转诊按照传染病患者转运要求实施转诊,防止疫情播散。各科室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推诿或安排患儿家长自行带着患儿到其他医院就诊。

三、做好重症、危重症病例早期识别与救治工作

加强重症与危重病例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及时上报。各科室及村卫生站医疗人员要高度重视重症患儿的诊断和上报工作,规范重症患儿的上报、转诊制度。我院医技人员要切实掌握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的标准,及早发现、准确诊断重症病例。一旦出现重症病例,要按照早和快的要求,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将重症与危重病例集中收治到具备重症救治能力的定点医院,迅速落实各项救治措施,并立即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安排医疗救治专家组参与会诊和抢救。

四、加强培训,提高手足口病诊治能力和水平

*月*日下午,组织全院医疗技术人员学习《卫生部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办了全国手足口病诊疗培训讲座》。使每位相关医务人员掌握《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内容、医院感染控制要求、临床检验检测和实验室诊断的知识等。要重点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对手足口病的防范意识、发现意识和诊疗能力。不断提高医疗救治能力。

五、密切医防协作,严格落实报告制度和防控措施

各科室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促进医疗救治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密衔接,严防医、防脱节,造成疫情蔓延。一线医务人员及防疫人员要密切配合,认真落实网络直报制度及上报工作。发现疑似病例的要迅速按传染病转运有关要求转定点医院,由定点医院专家组会诊后再行网络直报。要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把握好诊断标准,既要防止漏报,又要避免出现扩大报告范围的情况。

六、规范诊疗流程,切实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按照传染病防治的有关要求,科学设置手足口病诊疗流程,防止因流程不规范造成患儿间传播。要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提高手足口病早期发现的机率,并认真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登记、报告工作。要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隔离的有关规范和规定,加强医务人员自身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和物品消毒,防止医源性感染和传播。要加强对手足口病患者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严格做好病区探视管理,控制病区人流量,避免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对疑似病例需要留观的,原则上实行单独隔离观察。

****镇卫生院

10.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报告质量分析 篇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资料来源于南充市统计局。

1.2 统计方法

使用Excel2003、Epidata软件对手足口病个案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11年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102例, 其中重症病例11例, 报告发病率为17.55/10万, 报告发病数、报告发病率与去年相比分别下降了54.82%、52.24%。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

9县 (市、区) 均有病例报告, 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地区依次是:南部县 (477例) 、阆中市 (181例) 、西充县 (110例) 。手足口病例地区分布情况详见表1。

2.2.2 时间分布

1~12月均有病例报告。自2月份开始, 疫情呈逐月上升趋势, 6月份达到最高峰 (242例) 之后, 疫情开始下降, 10月疫情反弹, 至1月出现一个小高峰。时间分布见图1。

2.2.3 职业分布

病例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为主, 共1092例, 占99.09%。

2.2.4 性别分布

男692例, 女410例, 性别比例为1.69∶1。

2.2.5 年龄分布

14d~35岁, 其中<1岁25, 1岁组52例, 2岁组383例, 3岁组310例, 4岁组171例, 5岁组63例, 6岁组48例, 7岁组14例, 8岁组13例, 9~35岁23例, 发病以1~6岁组为主, 共1027例, 占93.19%。

2.2.6病毒监测情况

2011年全市共检测手足口病样本306份 (普通病例标本302份, 重症病例标本4份) , 检测结果是:肠道病毒EV71型阳性130份, 肠道病毒CoXA16型阳性19份, 肠道病毒通用型阳性5份, 阴性152份。南充市2011年手足口病监测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卫生部2008年5月将手足口病纳入传染病报告以来, 南充市近几年手足口病年均发病均在1000余例, 主要原因是手足口病无疫苗可预防, 也无特殊防控方法, 传播途径复杂, 儿童普遍易感, 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 个人可反复感染发病, 这些因素导致手足口病防控难度较大, 加之部分县 (市、区) 未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 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较差。

11.手足口病疫情及防控 篇十一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传播渠道(全方位传播)

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绢等物品。2.患者分泌物(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播)。3.饮用或食用被患病者污染过的水和食物。4.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

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以散居儿童发病占多数,实验室确诊的病例大多数肠道病毒71型(EV 71),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主要传染源临床特征

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 患儿口腔粘膜、手、足心、肘、膝、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重疹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脑炎等系列症状---重症手足口

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肺等重要器官

1、病毒性心肌炎 :四肢发凉,指发绀、心率增快,脉弱,血压下降。

2、无菌性脑膜炎 :嗜睡、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3呼吸系统表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

诊疗

一般病例(仅有皮疹或发热症状),对症处理,返家隔离休息,社区医生定期访视。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

死亡及重症病例(高热不退,出现肺炎、脑炎、心衰、呼吸衰竭等症状),及时报告卫生局和疾控中心,同时做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时采集标本送检。

预防原则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妥善处理粪便,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12.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报告质量分析 篇十二

1 资料来源

手足口病疫情资料来自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由国家统计局提供。

2 结果

2.1 发病总体概况

2009—2010年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2 09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40/10万,各年度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P<0.05),无死亡病例;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2例,实验室诊断病例13例,其EV71病毒8例,Cox A16病毒3例,其他肠道病毒2例。见表1。

2.2 性别分布特征

男性报告发病1 33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7.85/10万,女性报告发病76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60/10万,男女报告发病数之比为1.76∶1。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83,P<0.01),见表2。

2.3 手足口病时间分布特征

2009—2010年遂宁市每个月均有手足口病报告发病,其中四五月报告发病988例,占47.16%,见图1。

2.4 手足口病年龄分布特征

散居儿童、幼托儿童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分别占报告发病数的72.60%、23.25%。1~3岁年龄组人群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1 607例,占76.71%,呈典型的幼儿高发。见图2。

2.5 地区分布特征

2009—2010年遂宁市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射洪县,为60.55/10万,最低的为大英县,为13.65/10万。各地区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72,P<0.01)。见表3。

3 讨论

2009—2010年遂宁市手足口病发病率为30.40/10万,低于金祝平等[1]、邢广杰[2]、张玲等[3]、黄文光等[4]、蒋静等[5]的报道结果。主要原因可能是遂宁市以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为主,人群流动性差、相互间接触机会较少,因而感染和传播手足口病传播概率也较低。

遂宁市手足口病发病年龄分布1~3岁年龄组人群占75%以上,与邢广杰[2]的报道结果相同,这主要由于这部分人群属于幼儿,自身免疫功能较差,感染后极易发病。同时这个年龄组人群尚未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遂宁市手足口病男女报告发病数性别比为1.62∶1,与金祝平等[1]、邢广杰[2]、张玲等[3]、黄文光等[4]、蒋静等[5]的男性报告发病数多于女性的结果相同,男性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张玲等[3]的报道结果相同,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男性幼儿相对比较淘气好动,接触各种污染物品机会较多,且卫生习惯相对较差。

遂宁市手足口病四五月份报告发病占50以上,与金祝平等[1]、邢广杰[2]、张玲等[3]、黄文光等[4]、蒋静等[5]的报道结果均不相同。

遂宁市的手足口病职业分布中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报告发病数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与金祝平等[1]、邢广杰[2]、黄文光等[4]、蒋静等[5]的报道结果相同,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绝大多数为婴幼儿,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极易感染,而且自身免疫功能较差,感染后极易发病。

从本文分析结果来看,我市在手足口病防制工作中还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和评估考核,各托幼机构设立专(兼)职保健医负责本单位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重点做好公共用品的消毒工作,督促幼托儿童饭前、便后洗手。要做好晨检,发现病例后及时隔离治疗。(2)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防控意识和水平。(3)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的培训和管理工作,要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做好鉴别诊断和订正,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4)加强疫情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5)做好手足口病疫点的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摘要:目的 掌握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遂宁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9—2010年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40/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为37.85/10万,女性为22.60/10万(P<0.01),男女性别比为1.76∶1;四五月报告发病占47.16%;散居儿童、幼托儿童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分别占全部病例的72.60%和23.60%;各地区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岁年龄组发病占76.71%。结论 根据遂宁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重点做好托幼机构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疫情报告,及时掌握流行趋势;做好应急处理工作,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流行。

关键词: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

参考文献

[1]金祝平,庞志峰.2009年浙江省金华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5):374-376.

[2]邢广杰.2009年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78-2480.

[3]张玲,曹海霞,张艳.2009年山东省淄博市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7):525-527.

[4]黄文光,刘俊华,刘婷,等.2009年无锡市滨湖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425-426转438.

13.手足口病疫情的调查报告 篇十三

2012年11月6日上午9︰30,**中心接到**乡中心卫生院报告,**乡中心小学幼儿园有多名儿童手、口出现疱疹。为核实并查明流行原因,尽快控制疫情,在县卫生局领导的组织下,县疾控中心流调、检验人员和县医院感染科医师于10时前往**乡中心小学进行调查和处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中心小学现有261名学生,其中幼儿园分三个班级,共65名学生,小班15人、中班25人、大班25人。

二、流行过程

首发患儿***,女,4岁,小班学生,10月29日因发热(体温39℃)、咽痛,到**村卫生室对症治疗,无外出史。小班幼儿***11月1日发病,5日到**市人民医院就诊,临床诊断手足口病。11月6日,***中心卫生院通过晨检,发现小班和中班有数名儿童手、足及口腔出现皮疹,至11月6日县医院感染科**医师临床诊断,共发病学生13例,其中小班9例,中班3例。

(一)发病时间分布 病例主要发生在11月1~ 6日。

日期 发病数 10.29 10.30 10.31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 0

0

0

合计 13

(二)班级和年龄分布 13例病例集中分布在小班和中班,小班共15人,发病9人,发病率达60%。发病学生多为4周岁,其中3周岁2人,4周岁7人;中班共25人,发病4人,发病率16%,发病学生5周岁3人,4周岁1人。男女比例2.25︰1。具体年龄性别分布如下:

年龄(岁)

男 女 合计 1 1 2 5 3 8 3 0 3

合计 9 4 13

三、临床表现

患者以手、足部丘疹、水疱疹和疱疹性咽峡炎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伴有发热、流涕、咳嗽、咽痛,均为门诊留观病例,无重症病例患者。

四、调查结论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基本判断是一起手足口病暴发。

五、实验室检查

县疾控中心对其中9位现症患者采集了咽拭子送市疾控中心检验室进行病毒学分型,样本在等待检测中。

六、控制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县疾控中心向**乡中心学校和卫生院提出以下疫情控制措施:

1、对小班和中班采取停课措施。

2、幼儿园需加强管理,进一步落实消毒制度,对教室、桌面以及玩具等的消毒。

3、教室等公共场所每天经常性地开窗通风,保持幼儿园空气质量清新。

4、落实晨检制度,加强晨检管理,重点检查幼儿有无手、足皮疹和发热,加强缺勤儿童的追踪。

5、发现幼儿发热或出疹等可疑症状,立即对患儿进行隔离,及时通知家长带幼儿到县人民医院确诊。

6、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医院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7、加强对学生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8、卫生院负责居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随访工作,指导居家治疗患儿的家长或监护人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4.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报告质量分析 篇十四

1 资料与方法

疫情资料来源于乌海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手足口病报告卡,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2009年乌海市报告手足口病例355例, 发病率为81.78/10万, 病例数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 位居第三位。报告临床诊断病例346例, 实验室诊断病例9例, 报告重症病例3例 (0.85 %) , 无死亡病例。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和地区分布

乌海市2009年4-12月均有病例报告, 发病明显有两个高峰期, 6月和 9-10月, 分别占发病总数的35.77 % (127/355) 和27.32 % (97/355) 。详见表1。

全市3个区均有病例发生, 其中海勃湾区报告病例数最多 (107.79/10万) 。详见表2。

2.2.2 年龄与性别分布

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内的儿童 (91.83 %) , 男性207例, 女性148例, 男女之比1.40 ∶1。详见表3、表4。

2.2.3 职业分布

病例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 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3.80 %和42.25 %。详见表5。

2.3 病原检测

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和保存技术要求》, 采集临床诊断病例发病3 d的咽拭子, 送内蒙古自治区CDC做肠道病毒PCR检测。共采集10份咽拭子标本, 其中EV71阳性9份, 阳性率90 %, CoxA16阳性0份, 未检出混合感染病例。

3 讨论

乌海市近几年均有手足口病发生, 但缺乏准确的疫情数据。2008年5月1日起手足口病被列入法定报告传染病, 使疫情有准确的信息数据。乌海市2009年手足口病发病率达81.78/10万, 疫情波及全市3区, 以轻型为主 (99.15 %) 。我们报告的3例重症患者为1岁、2岁和5岁, 其中有1例为EV71型感染。临床分型均为脑炎伴肺水肿型, 主要表现为高热、肺水肿、嗜睡、易惊、指趾发绀, 还有出冷汗和心率增快等, 病情较凶险, 由于及时发现和救治, 未发生死亡病例。

从病原检测结果看, 流行毒株以EV71肠道病毒为主, 提示要加强重症病例的早发现和早救治。从结果看, 5岁以内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1.83 %, 幼托儿童占42.25 %, 6月和10月呈明显的发病高峰。这与幼托儿童的密切接触, 使感染传播机会增加有关, 提示要加强幼托机构疫情监测和控制。幼儿园发病呈明显聚集趋势, 与晨检制度未完全落实、传染源隔离不彻底和玩具及生活用品消毒不到位等有关。

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 多种肠道病毒均可引起。且各肠道病毒间无交叉免疫, 加上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因此落实幼托机构卫生保健制度, 发现手足口病有暴发苗头, 应及时采取部分班级或全园停课等措施, 才能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1]。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增强儿童及家长、幼托机构工作者的防病意识和能力, 做到早发现、早诊治, 对降低发病率将起积极作用。另外, 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业务培训, 提高对手足口病尤其重症病例的识别能力, 预防和减少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读后感成长下一篇: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沙主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