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驻村工作计划

2024-09-17

16年驻村工作计划(通用8篇)

1.16年驻村工作计划 篇一

驻村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县选派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更好的完成驻村工作任务,结合所驻丹娘乡康布热村实际,特制订2014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康布热村简介

康布热村位于我乡政府以西11公里处,与鲁霞村及派出所毗邻,全村共10户64人男57人,女37人,劳动力27人。藏族6人57个珞巴族,1个门巴族。全村共有党员9名,贫困户7户,47人,低保户3户17人。该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1亩,粮食总播种面积148亩,其中青稞26亩,小麦120.5亩,豌豆1.5亩。种植油菜19亩,其他作物4亩;粮食产量39.5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66.98万元,人均纯收入6279.47元,其中人均现金收入5119元。我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64人,参保率达到100%。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6人,其中60岁以上3人,三老人员1人。牲畜193头,其中牛104头,猪84头,马5匹。

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1.认真开展农村走访调研。熟知村民的愿望和要求,仔细分析研究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做好工作实施方案,重点突出、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深入考察研究符合村民意愿的和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提高村民收入。

二、在村内做好本职工作

1.做好短平快项目及各项富民项目。在做好调研后,了解群众所需,提供有价值的科技信息,我村在本年,坚持做好短平快项目初级阶段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县强基办文件要求特制的我村的财务分配制度,专款专用。

2.顺利完成项目衔接工作。我村第二批驻村工作队争取到的相关项目,其中粮油加工场项目(23万),迹地更新(50万)审批工作已完成,下阶段工作主要有我驻村工作队落实。

3、积极开展适用农村核桃种植基地技术培训。今年计划的培训分别是:实用技术培训,农村政策法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运行方法,特色种养殖等。通过理论培训提高农村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科技含量,打牢农业农村基础,增强农村发展后劲,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三、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及时将工作期间有价值的信息形成简报上报县强基办和乡党委政府。定期向县强基办、县检察院、乡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认真做好每季度工作小结以及半年和全年的工作总结。四、五项任务并进,确保基层建设年取得实效。

(一)建强基层组织

建强基层党组织是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的“五项任务”之一,也是基层组织建设年的主题。我工作队按照党支部“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强化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年轻党员。不断扩大党内民主,激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政治责任感和荣誉感,不断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输入高质量的新鲜血液。

二是解决好基层组织功能问题。以本村两委班子建设为基层建设年的工作重点,强化两委班子领导的核心功能,在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明确职责,合理分工,责任到人。

(二)做好维稳工作

一是进行明察暗访,妥善解决和处理好农牧民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化解群众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

二是排查外来流动人员,并登记在册,及时掌握外来流动人员的动态;

三是严禁打架斗殴和聚众闹事的行为,一旦发现及时化解、及时处理;

四是强化值班、巡逻和日报告制度,由村长和三个村民组成的值班督查员,每天不定期就当天值班、巡山、巡逻人员进行督查。

(三)寻找致富门路

一是理清体现本村特点、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今年上半年总规划和下半年的具体措施,选准适合村情实际的发展路子,为促进所驻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强引导广大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加大本村与外界优秀先进村的联系,深入学习优秀的先进经验,扩大村民的视野。

三是帮助村里管理和使用好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教育引导群众一方面科学、合理、有序采集林芝、松茸等林下资源,做到资源持续利用;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农牧业,不断调整产业机构、培育增收产业、开发致富项目、拓宽增收渠道,努力实现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户户有门路。

五、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是我村妇女主任西洛就医经费问题,西洛身患重病,现家中所以积蓄已交纳巨额医疗费。现家中一贫如洗,因经济原因现已中止医疗。

二是我村人居卫生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农村里安居工程建设房屋及村公房没有自来饮水,整村没有排水条件。其次,我村村公房电线线路需要改造,现村公房所有电线线路已经老化破损,不能正常运行。

康布热驻村工作队

二〇一四年二月十日

2.16年驻村工作计划 篇二

为了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实现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应用而生,省委、省政府相应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甘发[2015]9号),自此,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转向“精细滴管”,为了确保这些“管道”充分发挥作用,《意见》还指出“创新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驻村工作队就担负起了解决扶贫“最后一公里”的光荣使命。汪洋副总理指出:“如果说精准帮扶是滴灌的话,干部驻村就是精准扶贫的管道,就可以解决扶贫资源跑冒滴漏、大水漫灌的问题”。2015年6月9日,在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上,王三运书记对驻村帮扶工作队明确指出:对于“大水漫灌”怎么向精准“滴管”转变,“管道”怎么设计、怎么铺设、怎么发挥作用,用好驻村帮扶工作队就是一个很好的“管道”,这些重要论断,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驻村帮扶工作的高度重视。从我省来说,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是落实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务实举措,也是深化拓展双联行动、助推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重要部署。做好驻村帮扶工作,才能使“1+17”各项方案得到落实,才能发挥出综合多元的效应,也才能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预期目标有人指导、有人实施、有人监督,意义深远广泛。因此加强驻村干部的培训,培养一支有决心、懂政策、会工作的驻村干部队伍也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关键一环。

二、如何加强驻村帮扶干部培训工作

省委双联办、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扶贫办联合制订的《甘肃省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整合和加强管理实施办法》第九条对驻村干部培训的时间和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实行驻村帮扶工作队年度培训制度。以县(市、区)为单位,由县(市、区)委双联办牵头,扶贫办组织分期分批对驻村干部每年培训1~2次,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5天。要紧扣省委、省政府年度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和精准扶贫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且根据《关于做好驻村帮扶工作队培训工作的通知》(甘联领办发电[2015]20号)精神,受省委双联办、省扶贫办委托,我院在2015年、2016年共举办了六期全省驻村帮扶干部省级示范培训班,学员普遍反映培训效果良好。为了进一步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培训班的示范效应,每期培训班结束后我们下发了教学评估,就培训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加强驻村干部培训应着重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课程设置要合理

首先要加强扶贫政策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学习,这是搞好驻村工作的前提。一是要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央和省委关于扶贫开发的最新政策和工作部署,特别是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王三运书记有关扶贫方面的系列讲话和省委、省政府“1+17”工作方案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切实用新的理念和思路来指导工作,用新的政策来规范行为,用新的举措来解决问题。二是支持农业生产的相关政策,主要是近年出台的惠农补贴和扶持政策;三是熟知农村民生和社会保障政策,包括农村低保、养老保险、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扶贫帮困等方面的运行制度和程序;四是熟悉农村社会报销政策,义务教育、新农合及医药费报销、农村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优惠政策;五是了解农村扶贫开发相关政策,包括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扶贫、小额信贷、移发搬迁、劳务培训输出等;六是了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政策和要求,熟悉“四议两公开”的内容和方法;七是学习有关农村土地政策。

其次要学习基层干部工作的方法和策略,学会与老百姓打交道,经济扶贫、思想扶贫一起抓,越是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思想观念越是因循守旧,要想脱贫致富,首先要解放思想,借助外力帮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在活力。

第三是要学习了解与扶贫相关的业务知识,比如,甘肃精准扶贫管理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建档立卡、853挂图作业,认真落实精准识别、精准脱贫“853”管理办法,对接落实“1+17”精准扶贫政策,从而扎实推进各项帮扶任务的落实。

第四是要学习贫困乡村特色产业开发的相关内容。产业培育是驻村帮扶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驻村干部要了解政府重点支持的产业项目、政策以及当地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分类指导,因户施策,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帮助指导农民拓宽增收渠道。

第五是要加强学习驻村工作人员的职责与任务。通过学习,从思想上对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解,找准角色定位,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增强驻村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为改变农村面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教学方法要得当

3.16年驻村工作计划 篇三

石景山区档案馆开展编研资料收集工作 前不久,石景山区档案馆完成了文化系列丛书——《八大处》、《模式口》、《古城》素材收集工作。共收集照片素材1214张,文字素材205篇。丛书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京西文化风采,助力区域文化繁荣发展。(王欢)

昌平区档案局举办社区档案工作培训班 前不久,昌平区档案局以社区档案管理为主要内容举办培训班,具体讲解了《档案法》及文书、声像、设备、实物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全区13个街镇144个社区的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王娜)

大兴区档案馆召开档案数字化中期工作总结会 会议对馆藏数字化前一阶段工作进行了总结,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沟通,并提出两点意见。(孙瑞荃)

东城区档案局召开档案协作组会议 会议对2013年档案工作任务,特别是档案基础建设、资源建设、安全保障等方面作了具体部署。同时,就机关档案工作测评、修改报审文件材料归档、档案安全管理、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等方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庞文杰)

西城区档案馆成为区委党校学习教育阵地 西城区档案馆根据机关干部工作性质级别不同,安排不同的参观和讲解内容,宣传《档案法》,提高存档意识,展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基层数字化扫描工作和区县机关档案测评工作。(杨真)

延庆县档案馆举办“美丽延庆我的家”主题展览 4月28日,延庆县档案馆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传日举办了“美丽延庆我的家”主题图片展览活动。169张具有典型性的珍贵照片档案,展示出城乡的巨变,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张蕊)

朝阳区档案局对各乡(地区)机关文书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进行调整 朝阳区档案局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8号令确定保管期限,同时根据各乡(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条款进行细化,做到文书档案归档范围与实际职能和形成的材料相符。(戚柏兴)

海淀区档案局全面推进数码照片规范化管理 近日,海淀区档案局下发了《海淀区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办法》文件,并对全区128家立档单位就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办法、数码照片纸质副本整理办法和数码照片档案管理软件的操作使用进行了培训,收到良好效果。(刘海燕)

怀柔区档案局为“六型社区”建设提供档案知识培训 近日,怀柔区民政局为搞好“六型社区”创建工作,邀请区档案局就档案的价值与表现、档案工作的原则、档案的种类与划分、综合档案的分类、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等问题为大家进行讲解培训。(郑志忠)

顺义区第一次水务普查档案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前不久,市水务普查档案验收组到顺义区进行检查验收,在听取区水普办负责人汇报后现场检查、抽查归档案卷,同时进行现场提问。最终一致认为:顺义区水普办档案验收合格。(张琳)

门头沟区开展2013年度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日前,门头沟区2013年度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已全面展开。此次检查分为全区普查、实地抽查、反馈意见、查处违法案件和结果通报等五个步骤,为进一步提高区依法管档奠定基础。(赵阳)

密云县档案馆目录数据全覆盖快捷方便利民生 密云县档案馆各门类档案目录数据库已覆盖全部馆藏,使档案信息的检索更加准确、快捷。为档案利用者提供高效率的服务奠定了基础。截止到4月底共接待利用者3589人,利用案卷2185卷,出具证明1907份。(刘静)

丰台区档案局全力以赴做好园博会档案验收工作前不久,丰台区档案局制定了《关于北京园博会工程项目建设档案验收实施方案》,成立工程项目建设档案验收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服务、参与对园博会工程相关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王国欣)

甘肃省档案培训班到房山区档案馆参观 前不久,甘肃省档案业务培训班学员到房山区档案馆参观。他们实地参观了信息公开查阅大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档案库房和数字化现场,对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并表示此次参观交流受益匪浅。(何涛)

4.2016年个人驻村工作计划 篇四

【2016年个人驻村工作计划1】

一、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深入宣传党的群众路线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广泛宣传开展清洁环境、美化家园、培育新风、造福群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加强生态文明村建设,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二、完善清洁乡村机制,形成长效管理

今年除了要做好清洁乡村工作之外,着力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建立清洁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巩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并努力向常效管理迈进。今年来,保和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会议,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通过多次民主讨论和修改,制定《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书》、《在外工作和经商人员捐款倡议》和《清洁乡村理事会》等管理考核机制,从制度、措施、工作方法等方面加强管理。建立督查机制,一方面是村民督查,一方面是村里老党员、老干部的督查,如有群众反映环卫工作不到位的,调查核实后要追求相关人员责任,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定期组织人员开展监督活动,督促整改,确保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取得实效:一是两个村的保洁队伍人员充足,工作运转实现常态化,二是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三是保洁费按时缴纳。

三.努力工作,认真履职。在驻村工作中,我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工作中充分尊重和依靠村两委成员,出色地完成了清洁乡村、建设生态乡村等工作。积极参与覃塘区委区政府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村屯了解每家每户的家庭情况,人口状况,家庭成员收支,耕地面积,人均收入等相关问题进行精准识别,并认真登记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并建立走访户档案材料,为今后扶贫工作做到准确、公平、公正。

四、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

1、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协助单位在保和村开展三帮三扶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为群众办实事。

2、关爱村中的弱势群体,经常深入村屯走访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困难群众、孤儿、留守儿童等,努力争取后盾单位和企业支持,共慰问5名留守儿童,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和书包、文具等,价值约0.45万元。

3、跟踪落实好村一事一议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完成和兴屯水泥路和邓西屯三化建设。

五、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注重普法教育。经常利用进村入户的有利时机,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村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育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同时,以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同时积极协助村两委对辖区内的社会矛盾纠纷定期进行摸底排查,对所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解,解决不了的认真做好群众的疏导、说服思想工作,并引导群众通过合法的渠道反映诉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没有发生。

六、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人所在的部门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致使有时驻村时间相对少。

七、2016年工作思路

1、深入村屯开展宣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农村。

2、协助村委干部做好今冬明春农村农业工作,特别是冬季蘑菇种植的宣传发动工作,增加农民收入。

3、结合村情,努力为群众办实事。

4、引导村民自觉参与三清洁活动。

4、协助村委干部做好本村的社会稳定工作。

【2016年个人驻村工作计划2】

一、选派队员(3月10日前)

(一)选派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员4名(含工作队队长1名),其中:钟仁茂同志任队长,刘兴万同志任副队长(兼),张越然、吕忠飞2名同志任队员。

(二)村第一书记:刘兴万,张越然,吕忠飞3名同志。

(三)联络员:工委联络员张顺清、杨畅2名同志,驻村工作队联络员吕忠飞同志。

二、时间安排

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一年半)

三、驻村帮扶

刘兴万驻麻江县宣威镇岩莺村,任该村第一书记。

张越然驻麻江县杏山镇青山村,任该村第一书记。

吕忠飞驻麻江县龙山镇复兴村,任该村第一书记。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开展调研,掌握情况(2016年4月30日前)。按照(黔党建办发〔2016〕3号)文件精神,工委驻村工作队于2016年4月5日前,与前往麻江县进行工作对接,分别与县(镇)村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介绍,开展调研,了解情况,确定驻村帮扶点及帮扶任务。

第二阶段:认真研究,制定规划(2016年5月30日前)。各驻村队员须于4月10日前到各自的驻村点进行工作对接,与村两委召开见面座谈会,开展调研,掌握情况,针对驻村点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群众需求、社会矛盾、基层组织建设等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制定帮扶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阶段:抓好落实,有序推进(暂定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帮扶规划确定后,机关党委要搞好统筹,加强与上下的联系,与工作队紧密协调配合,明确任务,精心组织,提出要求,狠抓落实。

五、职责任务及措施

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和村第一书记在所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主动承担帮扶责任,紧紧依靠村党组织,支持和指导村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好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好村两委积极性。

(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充分运用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党的好声音。特别要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脱贫攻坚1+10文件精神,使中央精神和省委的重大部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帮助建强基层组织。实施领头雁工程,以第十届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帮助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抓好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发展功能。

(三)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帮助驻地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推动项目落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电子商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围绕旅游业井喷式增长目标,挖掘旅游资源,培养乡村旅游人才,积极培育和推介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特色品牌。

(四)帮助推动精准扶贫。围绕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好大扶贫战略,打好大扶贫攻坚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中心工作,抓好项目落地,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帮助提升治理水平。指导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推动落实四议两公开,帮助村干部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化解矛盾能力,教育引导群众知法、守法、用法。认真排查矛盾纠纷,及时疏导化解,做好驻地群体性事件信息直报速报工作。指导村两委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弘扬文明新风,传递健康向上的正能量,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六)帮助为民办事服务。深入走访群众、联系群众,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指导所驻村两委利用现有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建设群众谈心室、说事室,带领村级组织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等工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努力为群众办实事。

六、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驻村队员和第一书记要高度重视,端正态度,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驻村工作。要结合所驻村的实际情况,加强调研,摸清情况,制定好工作计划,切实找准帮扶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尽快进入角色。

(二)坚守岗位。各驻村队员要全脱产驻村,认真坚守工作岗位,严格考勤,每月驻村时间必须与省委要求一致,扑下身子,深入群众,广泛与群众交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向群众学习,尽快熟悉农村工作的基本规律,有计划的做好帮扶工作。

(三)加强管理。机关党委每季度要对驻村队员和第一书记工作情况进行1次了解,定期同驻村队员和第一书记所在的镇(村)联系沟通,了解驻村队员和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每半年向工委作1次汇报,为工委掌握进展,统筹调度,及时与县(驻村工作队)共同解决驻村队员和第一书记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年底对驻村队员和第一书记工作情况进行1次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驻村干部考核、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5.一年驻村工作有感 篇五

一年驻村工作有感

兰添

2017年4月,上级安排我到者东镇者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我带着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年的驻村工作让我感触颇多,我认为作为驻村干部一定要俯下身子,多想点子,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增强脱贫攻坚队伍凝聚力

自开始驻村以来,我和单位的同事一起拎着行李,住进了村委会宿舍。白天和村干部入户走访、发掘问题,晚上开会研究对策,每天大家轮流买菜做饭,不知不觉中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工作上形成了默契,生活中结下了友谊。我充分相信,只要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消灭贫困,带领群众奔小康。

细化任务分工 强化总体统筹

针对者东村人口多,驻村队员较少的情况,村脱贫攻坚协调组成立了外业组和内业组。外业组负责落实各类项目进度、卫生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内业组负责材料数据整理、汇总上报、项目资金申报、档案痕迹管理等工作。内外两组各司其职,分头开展工作,每周定期召开工作布置会和总结会,内外两组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将任务目标一点点细化,一件件落实。分析贫情 重点解决核心问题

驻村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者东村地处河谷地带,自然条件较好,群众勤劳朴实,产业发展已经形成初步规模,生产生活条件在全镇处于较好水平,但

是全村内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危房,这是者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针对这一主要问题,全体队员在全村内进行了5次危房大排查,申报项目。项目落实后,积极为群众联系施工队伍,制定建房方案,甚至替群众担保赊购建材。两年来,者东村总计实施了87户C、D级危房修缮、重建和174户人居环境提升项目,群众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者东村最突出的核心问题也得以解决。

俯下身子 走进群众

驻村干部不能端着架子高高在上,驻村工作不能走走过场流于形式。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必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在一年的驻村工作中,我们驻村干部始终战斗在最基层。我们为群众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危房改造方案,拿起扫把和群众一起打扫卫生。群众慢慢地放下了心理的戒备,愿意将生活的烦恼,内心的困苦与我们倾诉。一杯粗茶,一根卷烟,几句家常,无形中拉近了驻村干部和群众 的距离。

去年,我挂包的贫困户吴大哥家的孩子高考分数上了二本线,但是填报志愿时候,由于父母文化不高,孩子又没有社会经验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专业。这时候吴大哥想到了我,立刻给我打了电话。第二天我和几位同事一起来到了吴大哥家,我们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分析了当前就业的环境趋势,最终孩子下定决心选择了中医学专业。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件事情却让我感动不已,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是足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命运的选择,面对这么重要的选择,吴大哥选择相信我,是对我最大的肯定。面对这样一群可爱、朴实、勤劳的群众,我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和力量,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与他们打成一片,抱成一团,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我始终坚信,只有以诚待人,将心比心,才能拉近干群关系,才能让群众跟着党走,才为者东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6.2022年驻村干部个人工作计划 篇六

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政策、理论、法律知识等,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明确责任,分工到人,加强对继任书记的锻炼培养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开好_;按期收缴党费;认真开展好民主测评党员、干部工作,认真开展好无职党员定岗定责,农村党员“四个起来”等活动的开展落实。

严格按照党员发展方针,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准备培养发展建党积极分子2—3名,把好党员队伍的“入口关”。通过对已确定的建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进行考察培养,同时召开支部大会讨论3个预备党员的转正问题。

实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及时召开村“两委”、村务公开监督组会议,真实、全面地公开村里事务党内事务,建立规范的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档案;支部及村里重大事务,及时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认真贯彻执行。

二、经济发展方面

以中央的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经济工作思路,采取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发挥优势等原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农民致富谋策。结合20__年2万亩国家土地治理项目的正式实施,引导好群众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争把村里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好,提高我村抵御自然灭害的能力。

要想富先修路,我们正在结合__公路即将修建的大好机遇,再通过“一事一议”的途径,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力争在很短的时间内将1500米进村柏油路修好,同时修建拆迁等工作。

认真落实使用好村级发展资金,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保证专项资金的安全、严格按照合同办事,稳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按时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计生抚育费等任务,认真落实减负政策,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做到公开、公正。

三、其它方面

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继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工作,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认真调解好民事纠纷,促进家庭和睦,维护好社会稳定。

7.16年驻村工作计划 篇七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构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表明区域协调发展仍是未来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1]。目前, 尽管各区县着眼于挖掘自身资源和吸引外来要素, 积极谋划各自的发展定位和优势产业, 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目前区县经济发展差异仍存在, 且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地区经济发展来看,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一的海淀区为排名最后的延庆县的31.8倍, 其比值从2005年的6.3倍扩大到2011年的8倍, 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从人民生活水平来看, 200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区 (县) 是最低区 (县) 的1.2倍, 2011年其值扩大到1.5倍;2000—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区县与最低区县的比值一直维持在1.6倍左右, 同期北京市城镇居民与农民收入水平的比值一直维持在2.2左右, 表明无论是城镇居民之间、农民之间还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在各县区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该背景, 本文选择了北京市16区县的经济差异问题进行研究, 以期为政府相关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2 北京16区县经济发展差异总体特征

对北京16区县经济差异总体特征的考察主要从经济规模 (GDP) 、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GDP) 、经济发展速度 (人均GDP增长速度) 、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和产业区位商) 和人民生活水平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 等几方面进行。

2.1 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GDP、人均GDP、人均GDP增长率一般被用来反映区域济发展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2]。如表1所示, 2005—2011年北京16区县的经济规模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除石景山区外, 其余15区县的GDP增长速度都超过10%) 。从区县之间的发展差距看, 2005年经济规模最大的海淀区是最小的延庆县的31.84倍, 到2011年这一比例扩大到43.15倍;2005年城六区 (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GDP之和占整个北京GDP的比例为70.59%, 2011年为69.63%, 无显著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 北京16区县之间在经济规模上的相对差异并没有缩小, 反而扩大了。而绝对差异更是显著扩大, 2005年海淀区和延庆县的GDP绝对差为12894301万元, 2011年扩大到31963190万元 (最大朝阳区、最小延庆县) 。

注: (1) 区县按照2011年GDP值从大到小排列; (2) 人均GDP按照常住人口计算; (3) 增长速度 (包括GDP和人均GDP) 为2005—2011年年均几何增长率; (4) 括号内为各区县2005—2011年GDP年均几何增长率排名; (5) 括号内为各区县2011年人均GDP年排名。本表数据由作者根据2006—2012年《北京区域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计算所得。

从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来看, 2005—2011年北京16区县人均GDP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但格局却发生了部分变化。石景山区受首钢搬迁的影响, 人均GDP增长速度居末位;而顺义区异军突起, 人均GDP增长速度高达23.19%, 2011年人均GDP位居全市16区县的第二位, 与排名第一的西城区仅差452元;通州区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人均GDP增长速度达到了17.38%。从区县之间发展差距看, 2005年人均GDP最高的西城区是最低的平谷区的5.86倍, 到2011年其差距扩大到6.37倍 (最大西城区、最小延庆县) ;而人均GDP绝对差异也显著扩大, 从2005年的70107元扩大到2011年的145896元。从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看, 2005—2011年北京16区县之间经济差异的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都在不断扩大。

2.2 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从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看 (表2) , 北京16区县的发展分为5种类型: (1) “三二一”第三产业为主型。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 这些区2005年第三产业比重已达70%以上, 近几年这一比重进一步提高, 2011年达到75%以上, 东城区更是高达95.68%。 (2) 第二、三产业均衡发展型。包括门头沟区、昌平区、平谷区、密云县、通州区, 2005—2011年这些区第二、三产业比重有小幅波动, 基本维持第二、三产业均衡发展态势。 (3) “二三一”第二产业为主型。包括房山区和怀柔区, 2011年两区第二产业比重超过60%。 (4) “二三一”—“三二一”转变型。包括石景山区、顺义区和大兴区, 2005—2011年这三个区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尤其是石景山区实现了由2005年第二产业的70.82%到2011年第三产业的62.01%转型。 (5) 农业重点区。包括平谷区、密云县和延庆县。尽管北京实现了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011年这三个区县的农业仍占GDP的10%以上。以上对北京16区县近6年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的分析可见, 其发展态势符合“北京市功能区域发展规划”对各区的功能定位和各区的产业发展方向。

注:本表数据由作者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区位商:比较北京的产业结构水平可运用区位商公式计算各区县的第二、三产业的区位商, 公式为:

式中, j1为北京各区县的第二、三产业产值;j2为北京同期的第二、三产业产值;b1为各区县的GDP;b2为北京同期的GDP;Q为区位商, Q>1, 说明第二、三产业的集中程度高于北京的平均水平, 反之亦然。根据式 (1) 计算的北京16区县的第二、三产业区位商 (表3) 可见, 城六区中的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和海淀区第三产业区位商大于1, 第三产业集中度高于北京市的平均水平;石景山区受首钢搬迁影响以及实施产业转型的发展战略, 第二产业区位商虽然大于1, 但呈不断下降趋势, 第三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05—2011年丰台区第二、三产业集中度基本维持在北京市平均水平。10个郊区区县中除延庆县外, 其余9个区县第二产业均保持了较高的集中度, 尤其是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昌平区、怀柔区、平谷区和密云县, 2011年第二产业区位商达到2以上, 而延庆县的第二产业集中度也在2011年超过了北京市的平均水平。从以上分析可见, 北京市的产业分布表现为:第三产业集中在城区, 第二产业集中在郊区。

人民生活水平: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析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表4可发现以下问题: (1) 对大多数区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都低于其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长速度 (表3) , 如顺义区2005—2011年GDP和人均GDP增长速度分别达到24.23%和23.19%, 通州区也分别达到了18.71%和17.38%, 而同期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仅为10%左右。这是近几年大家一直关注的为什么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不能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同步的原因。 (2) 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来看, 城六区无论是收入的绝对水平还是增长速度都高于10个郊区区县;从农民人均纯收入来看, 海淀、朝阳、丰台3个区收入的绝对水平明显高于10个郊区区县。尤其是海淀区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28%, 居各区县之首, 其余12个区县的增长速度差距不大, 都在10.5%左右。 (3) 2005—201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差距扩大, 2005年收入最高的海淀区是收入最低的延庆县的1.18倍, 到2011年这一比值扩大到1.4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差距无显著变化, 2005年、2008年和2011年收入最高区和收入最低区之间的比值分别为1.59、1.61和1.59。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北京各区县农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大于城镇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 但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在不断扩大。 (4) 2005—2011年, 尽管北京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大致相当, 但城乡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程度由2005年的2.19倍扩大到了2011年的2.23倍。

注: (1) 区县按照201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值从大到小排列; (2) 由于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没有农业人口, 因此这个三个区没有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数据资料; (3) 增长速度 (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 为2005—2011年年均几何增长率; (4) 括号内为各区县2005—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名。本表数据由作者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从以上对北京16区县经济情况的分析, 可得出以下结论: (1) 北京16区县之间的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 (2) 北京各区县经济增长速度快, 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并不同步, 尤其是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在逐步扩大; (3) 经济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和优化。

3 各区县经济差异演变过程 (2005—2011年)

3.1 衡量经济差异的主要指标

极差:极差又称全距, 是指某一指标的最大区域值与最小区域值之差, 反映的是一种极端的绝对差异状况, 计算公式为:

式中, R为极差;Ymax为某一指标的最大值;Ymin为某一指标的最小值。其数值越大, 表示区域经济差异的幅度越大, 反之则越小。

标准差和加权标准差:标准差是反映样本远离总体平均值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分为简单式和加权式两种:

式中, N为区域个数;S和Sw分别为未加权和加权后的标准差;Pi为i区域的人口数;Yi为i区域的指标值;为所有区域的该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的值越大, 样本就越分散, 样本间平均差异也就越大, 因此可用标准差来描述区域间绝对方差的总体水平。

极比:极比也“称极值差率”, 是指某一指标的最大区域值与最小区域值之比, 反映的是一种极端的相对差异状况。计算公式为:

式中, I为极比;Ymax为某一指标的最大值;Ymin为某一指标的最小值。I值越大, 说明区域差异的幅度越大, 反之越小。

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当两个系列数值的单位不同或均值相差较大, 或它们的标准差相同时, 就不能简单地用标准差的绝对值来比较不同均值时随机系列的离散程度, 用标准差和均值的比值可消除均值的影响, 该比值称为“变异系数” (或变差系数、标准差系数、离差系数) , 可用来对比不同时空的差异程度而不受原来变量水平高低的影响。公式为:

加权变异系数是加权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 公式为:

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的系数值越大, 说明区域之间相对差异程度越大;反之, 则越小 (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同标准差和加权标准差) 。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从总体上衡量一定范围 (一国或地区) 内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的相对量统计指标, 其值域为[0, 1], 是度量经济不平等的主要指标。基尼系数是衡量地区差距的主要指标之一, 其公式为:

式中, xi是按照所研究各地理区域人均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yi为各地理区域的人均收入;n是地理区域的个数, G值越大, 说明差异越大。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高度平均”, 0.2—0.3为“相对平均”, 0.3—0.4为“比较合理”, 0.4—0.5为“差异较大”, 0.5以上为“差异悬殊”。

泰尔指数:泰尔指数经常用于反映多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总水平。它等于各个国家或地区收入份额与人口份额之比的对数加权总和, 权数为各国或地区的收入份额。计算公式为:

式中, γi为第i个地理区域的GDP份额;Pi为第i个地理区域的人口份额。泰尔指数越大, 表明各地区之间差异水平越大。当收入在各个地区之间平均分配时, 各个地区之间不存在差异, 则泰尔指数取到最小值 (零) ;当所有的收入被一个地区占有时, 泰尔指数达到最大值[3]。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数据的运用, 对北京16区县经济差异的分析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的都是按当年价 (现价) 计算, 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北京各区县人均GDP指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是相同的, 对计算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 (2) 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4]认为:“是按现价计算还是按可比价计算, 对地区经济差异的比较影响不大, 除非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如果不是讨论地区经济差异水平 (不论是绝对水平还是相对水平) , 而是讨论地区差异的变动比例, 那么按现价和按可比价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 (3) 部分学者[5,6]之前所做的现价与可比价的对比研究也表明, 采用两种价格体系考察的经济差异, 其变动趋势是一致的。

3.2 北京市各区县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人均GDP差异的考察:本文分别计算了2005—2011年北京16区县的极差、加权标准差两个绝对差异指标和极比、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四个相对差异指标, 从其变化趋势来判断和分析北京16区县近6年经济差异的变化情况。从图1、图2可见这几个经济差异变动的特征: (1) 16区县之间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2005年, 16区县人均GDP加权标准差为21980元, 到2011年已扩大到53131元, 扩大了2.42倍。 (2) 16区县之间的相对差异也表现出逐渐增大趋势。从极比、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几个衡量相对差异的指标看, 北京16区县之间的经济差异在逐渐扩大。如基尼系数从2005年的0.33扩大到2011年的0.374, 尽管一直处于“较合理”的范围内, 但不断扩大的经济差异仍不容忽视。

农民人均纯收入:通过对北京13区县 (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没有农业人口) 2005—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相关指标的计算 (图3、图4) 可发现几个特点: (1) 绝对差异总体上在不断扩大。标准差2005年为1217元, 2011年提高到2391元, 扩大了近2倍。 (2) 相对差异维持了较平稳的状态。极比、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三个指标都表现出同样的趋势, 极比分别维持在1.58、0.16和0.07左右。尤其是基尼系数所表现出的16区县农民收入水平之间的“高度平均”, 表明近年来北京各区县的农村地区发展较均衡。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关于城镇居民收入差异状况, 从图5、图6和表5可见: (1) 2005—2011年北京16区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2005年标准差为1485元, 到2011年增加到4713元, 扩大到3.1倍。 (2) 相对差异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2005—2008年, 收入差异有逐年扩大的趋势;2009—2011年相对差异维持了较稳定的状态, 极比、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分别维持在1.43、0.143和0.065左右。 (3) 基尼系数一直维持小于0.1的状态, 表明北京16区县城镇居民收入处于“高度平均”的状态。

注: (1) 绝对差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 (2) 相对差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7]; (3) 13区县按2011年城乡绝对差异值由大到小排序; (4) 增长速度为2005—2011年城乡绝对差异值的年均几何增长率。作者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城乡差异:由于东城、西城、石景山三个区没有农业人口, 这里只分析13区县的情况。从表5可见, 2005—2011年北京13区县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异都在不断增加, 增长率最快的是朝阳区, 由2005年的6 4 2 1元增加到了2 0 1 1年的1 4 2 0 5元, 增长率高达14.15%;朝阳、海淀和丰台三区城乡差异的绝对差增长速度快于10个郊区区县;2011年, 绝对差异最大的是海淀区, 达17731元, 是绝对差异最小的延庆县 (13319元) 的1.33倍。这一比值在2005年为1.36 (最高顺义区、最低朝阳区) , 表明各区县之间的城乡绝对差异在近几年维持在较稳定水平。相对差异除朝阳区有所扩大外, 其余区县基本都在不断缩小, 朝阳、海淀和丰台三区城乡相对差异水平低于10个郊区区县。

通过以上对北京16区县居民人均收入的分析, 可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 无论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还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绝对差异在近几年都在不断扩大。 (2) 近几年北京16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处于“高度平均”状态,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对差异虽有扩大的趋势, 但总体小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区县差异。 (3) 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异在逐步扩大, 相对差异维持了较高水平。2011年各区县相对差异值均在2左右, 表明北京应进一步探索“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方式, 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

4 结论

通过对2005—2011年北京16区县经济差异的详细考察, 可得出以下结论: (1) 北京各区县都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但从经济发展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看, 各区县之间的经济差异绝对水平、相对水平都在不断扩大。各区居民收入水平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并不同步, 尤其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 (2) 北京各区县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和优化, 逐步形成了“城六区引导服务业发展、郊区区县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区县产业差异化发展的格局。 (3) 尽管北京各区县之间的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 但仍处于“比较合理”的范围内。从居民收入水平看,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处于“高度平均”状态,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对差异虽有扩大趋势, 但总体小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区县差异。 (4) 北京及各区县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异在逐步扩大, 相对差异也维持了较高的水平, 表明“如何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是未来北京城市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2011年计划报告解读[Z].北京: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

[2]胡艳君.长三角地区经济差异分析[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欧向军.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理论、方法与实证——以江苏省为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48-50.

[4]张曙光.关于地区经济差异变动的另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 1993, (9) ∶19-26.

[5]王启仿.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的实证分析与检验[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

[6]曾光.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8.“潜伏”弃女身边16年 篇八

因为忍不住心中的思念。这对夫妻一起来到这家汽配厂,潜伏在女儿的身边打工。这一潜伏就是16年。经常能看到女儿,却始终无法与她相认。对于这对夫妻来说,是一种怎样的痛苦折磨?

血浓于水啊,遗弃之后又选择“潜伏”

张金平和邓秀芝都是浙江省宁波象山人,1993年,刚过而立之年的这对夫妻带着11岁的儿子来到宁波打工。当时邓秀芝已经有孕在身。张金平靠干临时工为生。

当年10月,邓秀芝生下了一个女儿,但不幸的是。把妻女接出医院后,张金平几乎身无分文了。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张金平跟妻子商量:“我们把女儿送人好吗?”

闻听此言,邓秀芝顿时红了眼睛,她非常舍不得,可她也知道。家里根本没有钱。养不活这个女儿啊!这天晚上,夫妻俩躺在床上商量了一夜,终于哭着做出了把女儿送人的决定。半个小时后,他们走到一家汽车配件厂的门口。他们多少了解一点这家老板的情况,便把篮子放在汽配厂门口,再在附近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躲起来,想看看究竟是谁抱走了女儿。

半个小时后,汽配厂的门打开了,老板王中兴走出门来,突然看到篮子里的孩子,他大吃一惊,赶紧冲着厂里喊:“周小文。你快来看,有个孩子!”

妻子周小文闻声而出,稍作犹豫后。他们把这个女婴抱回了家。看到女儿被抱走,邓秀芝对丈夫说:“这家人条件很好,女儿今后能过上好日子了,我们应该为她感到高兴!”话虽如此。夫妻俩一路哭着回到了家中。

王中兴和周小文已有了两个孩子,这个突然出现的女婴让他们很意外,他们将女婴送到了儿童福利院。王中兴一直跟福利院保持着联系,得知迟迟没人认领女婴,夫妻俩商量后,将这个女婴领回了家。

天下突然掉下一个女儿,已过40岁的王中兴夫妇很是开心,他们给女婴起名为王新,他们把小王新当成了心肝宝贝。

回家后的张金平夫妇调整心情后,分别找到了工作,准备重新开始生活。但他们很快发现,多少个夜晚,躺在床上始终无法入睡的张金平总会听到妻子在低声地抽泣。

张金平原本打算在家里回避这个话题,但他发现根本没有用,终于,一个想法涌上了心头。把孩子送走半个月后的那个晚上,他对邓秀芝说:“我们在哪都是打工,既然想女儿,为何不去抱走了女儿的老板家打工?”

“这合适吗?”突然听到这个提议。邓秀芝多少有点震惊。

“我们又不打算认女儿,只是远远地看看她就行了,不会有问题的!”张金平这样告诉妻子。

邓秀芝答应了,只要能看到女儿,让她做什么都愿意。

第二天上午,张金平夫妇来到了王中兴的汽车配件厂,找到王老板并告诉他,他们很需要一份工作养家,工资再低都无所谓,请求王中兴能够留下他们。

尽管汽配厂并不缺人。但看到这对夫妇可怜巴巴的样子,一向热心助人的王中兴犹豫片刻后,还是答应留下他们。为了报答王中兴,一进汽配厂,他们就卖命干活。王中兴一家人就生活在工厂里,但因为王新太小,最初那段时间,他们几乎从不把她带到生产车间来。

张金平和妻子等了半个多月,始终没有发现女儿的身影,他们多少有些失望,但因为怕露出破绽,所以从不敢把失望的情绪表现出来。

真相暴露后,两家父母联手抚养丢弃女儿

12月2日下午,张金平正在车间里忙碌着,突然发现老板娘周小文抱着小王新出现在了不远处,他顿时激动起来。邓秀芝抬头一看,顿时张大了嘴巴!出于本能,她立即打算放下手中的活冲上去看女儿,但她很快控制住了情绪,她主动跟老板娘打起了招呼:“这是你女儿?”

“是的,她长得可漂亮了!”周小文一边说,一边抱着孩子走到邓秀芝面前。

小王新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冲着邓秀芝笑。邓秀芝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小王新,过了好一会,她实在忍不住了,开口说:“她太可爱了,我可以抱抱她吗?”

听到有人夸奖女儿,周小文很是开心,连声说:“当然可以!”

邓秀芝把手放在衣服上擦了又擦,然后伸手抱过小王新,小王新并不怕生,依然睁着大眼睛看着邓秀芝,张金平看到这一幕,怕妻子情绪失控,赶紧跑来扶住她。

邓秀芝紧紧地抱着孩子,身体微微颤抖着,眼睛湿湿的,但她还是拼命控制住了自己,过了一会,她艰难地把孩子还给了周小文:“太可爱了,难怪你们这么喜欢她……”

周小文抱着王新走了,看着她们的背影。邓秀芝的表情异常呆滞,张金平提醒她:“快干活,不能这样反常!”

邓秀芝总算回过神来,继续干活,接下来的每一分钟,对她来说都是煎熬……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邓秀芝一路哭着回到家,连晚饭都不肯吃,张金平知道妻子思念女儿,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只能陪着流泪。

第二天一早,邓秀芝收拾好心情。跟往常一样去上班了,她很想再看看女儿。这一天,小王新没有出现。第三天,周小文又抱着王新出现在了车间里,张金平和邓秀芝又经受了一次内心的折磨。

张金平非常担心老板夫妇对妻子的反常表现产生怀疑,但渐渐地。他发现担心是多余的。周小文坚定地认为,是因为小王新太可爱了,才让人这么喜欢……

小王新一天天长大,她会走路,会说话了,在张金平夫妇面前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终于,又一次出现在邓秀芝面前时,她清脆地喊了一声“阿姨”。这声“阿姨”让邓秀芝再次情绪失控,为了不让人发现,她只能悄悄转过头去,抹了一把眼泪。

这个晚上,邓秀芝回到家后,哭着说:“我实在受不了这种煎熬了,我要跟他们说出真相,把女儿要回来!”

“不能这么做,老板一家给王新提供了那么好的生活条件,他们是真心爱她的,做人不能这样……”张金平赶紧阻止妻子。

邓秀芝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她也只是说说而已。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跟王新更亲近一点呢?张金平想到了请客。小王新两岁多了,一个周末下班前,张金平主动找到了老板。

“王总,这两年来,你们对我们夫妻太照顾了,我们感激不尽,明天中午,我们想请你们一家人吃顿饭。表示感谢……”

王中兴再三推辞,张金平却异常坚持,看他的态度很诚恳,王中兴答应了,并表示要把王新带上,这正中张金平的下怀。

第二天一大早,张金平夫妇就忙了起来,邓秀芝又给王新买了一个洋娃娃。11点多,王中兴夫妇带着小王新,敲开张金平的家门后,多少有些吃惊:这菜,准备得也太丰盛了吧!

两家人热热闹闹地吃起了饭。酒足饭饱,该告辞了,邓秀芝拿出特意准备的洋娃娃,送给了小王新,看着小王新灿烂的笑脸,他们也异常开心。

此后,张金平夫妇每隔一段时

间,就会邀请王中兴夫妇带上小王新到自己家吃饭,他们为此想出了很多借口:感谢老板涨工资:今天我过生日,在这里没有朋友,所以请你们吃饭……

一来二去,王中兴心里渐渐产生了怀疑,这对夫妻都是打工者,挣点钱不容易,为何拼命要把钱花在内己一家人身上?他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不知不觉中,小王新上了小学,而且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张金平夫妇得知后很是开心。他们真的想为女儿做点什么。

2003年8月30日晚,张金平和邓秀芝敲开了王中兴夫妇的门,他们给小王新送来了一大堆书包等学习用晶。都是名牌,比王中兴他们买的还要好!

再三推辞不掉,王中兴夫妇只好收下了。张金平和邓秀芝告辞后,满腹疑虑的周小文首先开口了:“他们怎么对王新这么好?不会是对她有什么想法吧?”

王中兴也连连点头:“是有点不正常,看来我得好好问一问了!”

第三天,把王新送到学校后,王中兴回到工厂,把张金平和邓秀芝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同时喊来了妻子周小文。

“你们为何对王新那么好?究竟有什么隐情?”王中兴开门见山地问。

张金平赶紧否认:“因为王新实在太可爱了,我们太喜欢她了,没有隐情!”

尽管张金平连声解释,王中兴并不相信。僵持了半个小时后,邓秀芝终于忍不住了,含泪说出实话:“因为王新是我们的女儿,当年我们养不起她,所以才丢在你们工厂门口的!”

王中兴顿时张大了嘴巴,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事实:“这怎么可能?”

在邓秀芝说出了当时孩子的特征后,王中兴终于相信了这个事实一“这么说,你们这么些年,就是为了她,才留在我们厂里打工的?”

“是的,知道老板你们一家对她都很好。所以我们一直不敢说出这个事实,怕影响到她的生活……能够每天看到她,我们已经很满足了!”邓秀芝哭着说。

王中兴和周小文都愣住了,为了这对夫妻对女儿的爱。沉默了半天后,王中兴想,事情究竟该怎么办呢?他主动跟张金平夫妇商量,问要不要告诉小王新这个事实。

“不能告诉她,我们不希望影响她的成长,这违背了我们的初衷!”张金平赶紧说。

最终,这两对父母达成一致意见:暂时隐瞒真相,暗地里一起抚养、教育女儿。

对簿公堂后,还是亲亲一家人

此后,每隔两个星期,王中兴夫妇就会带上女儿到张金平家做客,在张家一呆就是半天。一开始,王新还喜欢去张叔叔家玩,但时间长了之后,她就有了意见,她更喜欢去公园和游乐场,张叔叔家的小屋,实在太没意思了。

终于,在王中兴又一次要带王新去看望张叔叔的时候,王新发起了脾气:“不去,我要去公园!”看到女儿不肯听自己的话,王中兴生气地打了她一巴掌,这是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打女儿啊!尽管心疼,他还是硬着头皮说:“不去看张叔叔他们,我就揍你!”

王新被爸爸的举动吓坏了,她哭着连连点头:“我去。我去还不行吗!”

这以后,每隔两周去一次张叔叔家,成了王中兴一家雷打不动的任务……

当年刚收养小王新的时候,王中兴的汽配厂只有二三十号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张金平夫妇非常感激王老板一家的善良。他们把工厂当成了家。工作非常卖力。王中兴也没有亏待他们,把他们提拔成管理人员,工资也一涨再涨。

不久,张金平夫妇的儿子到加拿大留学。儿子出国后,他们更加在乎王新了,招待女儿的那一天,成了他们最大的节日。

一开始,王新对张金平夫妇印象一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张叔叔和邓阿姨,他们总是牢牢记得她的生日。会在第一时间给她送上礼物;她每次取得一点进步,他们都会真诚地夸奖她……最重要的是。她感觉跟他们很有缘。越看越觉得亲切。

一次又一次。邓秀芝对张金平说:“真想听她喊一声妈啊……”他们多次考虑过把真相告诉女儿,但想来想去。为了不影响女儿的成长,他们还是选择了继续隐瞒这个事实,独自承受着这相见却不能相认的痛苦折磨。

2007年,张金平夫妇的儿子在加拿大大学毕业,并在当地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稳定下来后,儿子给张金平夫妇打电话,希望他们申请移民。

张金平夫妇不愿意离开王新,他们拒绝了,然而,儿子却一再要求他们移民。2008年12月,他们终于被说服了。可是难题很快又来了:如果就这样离开,今后一辈子都可能看不到女儿了!在犹豫了几天后,邓秀芝终于开口跟张金平说:“要不,我们跟王老板商量一下,让我们带女儿一起出国?”

尽管觉得多少有点对不起老板夫妇,但因为实在舍不得女儿,张金平在犹豫了两天后。还是同意了这个办法。

2009年春节刚过,张金平主动找到了王中兴,提起了这件事:“我们想去加拿大定居,你能让我们把王新也带走吗?我们实在舍不得她,而且出国对她今后的发展也有好处……”

突然听到这个建议,已经年近6旬的王中兴异常震惊,说:“不行,她是我的女儿,我绝对不会同意!”

王中兴强硬地拒绝了张金平的要求,张金平离开后,他立即把这事告诉了周小文,周小文一听就哭了:“我死也不会同意的!”

王中兴的拒绝完全在张金平意料之中。他希望通过真诚感动他们,让他们放手。可是无论他如何恳求,王中兴夫妇就是不同意。实在没有办法,只剩下起诉这一招了。尽管万分愧疚,但认回女儿的念头战胜了一切,2009年6月28日,张金平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接到起诉书以后,王中兴夫妇知道这件事不能再隐瞒下去了,那天晚上,他们把女儿叫到身边。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王新。

16岁的王新突然听到这个消息。异常震惊,她说:“爸爸,我现在思绪很乱,让我安静两天好吗?”

那两天,王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停地回想往事,对于王中兴夫妇,她越想越觉得感激,如果没有他们,她就不会有今天:但对亲生父母,她同样充满了感激:他们为了自己,竟然能够“潜伏”在这家工厂整整16年,这还不是爱吗?

渐渐地,王新心里有了主意。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变得比以往更乖巧了。每天都变着法子逗王中兴夫妇开心。

2009年9月17日,法院对这一起特殊的收养案件进行调解。调解现场,法官询问王新意见如何。深深地呼吸了一口后,王新开口了:“他们都是我的父母。我同样爱他们。我跟王爸爸他们已经生活了好些年,接下来。我想跟亲生的爸爸妈妈也生活一段时间,以回报他们的爱……”

听到女儿的选择,王中兴夫妇尽管异常难过,还是当庭表示。他们尊重女儿的选择,愿意解除收养关系。

含着泪,王中兴在调解书上签下了名字,签完名后。王新哭着喊了一声“爸爸”,然后扑到了王中兴的怀里,一家三口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跟亲生爸爸妈妈在一起后,要听他们的话,好好孝顺他们。这些年,他们为你付出了很多……”王中兴尽管异常不舍,还是这么嘱咐道。听到他的话。张金平再也忍不住了,说:“我向你们保证,今后,我每年都会带女儿回来看望你们的,你们永远都是我们的恩人,而且,我们会让王新继续姓王,以表达对你们养育之恩的感激……”

听着亲爸爸的话,王新又哭着对张金平和邓秀芝喊了一声:“爸爸,妈妈!”

这声呼唤又让张金平夫妇流出了眼泪。两家人紧紧拥在了一起,那场景,根本不像刚刚打了官司,而像是久别重逢。

目前,王新正在办理出国手续,这段时间。她依然住在王爸爸家,她要一直住到离开中国,去加拿大的那一天,这段时间里,她要好好对王爸爸王妈妈尽一点孝道……

上一篇:读新长征有感下一篇:反三违安全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