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数学分析(精选8篇)
1.厦门大学数学分析 篇一
研途宝考研 http://xmu.yantubao.com/zykzl?fromcode=2014
1.教材应重质不重量
厦门大学取消了专业课参考书目的设定,因为同学们可能会在网上查到各不相同的参考教材推荐。是不是看到的每一本教材都要入手呢?小编提醒同学们千万不能这样做。首先,考研备考时间有限,备考科目多,不可能将每一本教材都熟读熟背,到最后不仅浪费时间甚至会影响其他科目。其次,教材应该质量为先,除了对知识的呈现,印刷质量、答案解析是否权威等等都是同学们要考虑的内容。
2.考试大纲(推荐):
考试大纲一般会到9、10月份才会公布,有的同学们认为最新的这么晚才出早买也是没有必要的。其实不然,每年的考试大纲都不会有很大的变动,先拿到去年的考试大纲引导自己的备考方向是很有必要的,让我们对考点、重难点初步有所掌握。等到新考纲公布的时候注重把握变动部分,对于删除的知识点就可以勇敢丢掉。虽然厦门大学不公布专业课考试大纲,但是对于公共课来说,这就是需要注意的部分。
3.历年试题(必备):
除去辅导书外,历年试题是绝顶重要的,不把近十年的历年试题做个几遍是很难考高分的。
不少研友没有专门做历年试题,可考完后就会发现,他自己复习用的辅导书里的许多经典例题都是从历年试题中挖出来的。《2018厦大615普通物理学考研模拟五套卷与答案解析》和《厦门大学615普通物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都不错
4.模拟题(推荐):
模拟题是检验复习成果的重要工具,也是考前找考试感觉、模拟考试的必备工具。想要提前熟悉考试氛围,提高做题方法,学会考场把控的同学们相信模拟题是同学们不可错过的哦。
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思睿厦大考研网
2.厦门大学数学分析 篇二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等数学,数学建模
我国高教法中对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明确规定: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把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把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方法及相关知识, 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事实上, 绝大多数本科院校也是将自己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高等数学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培养有着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数学可以训练人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数学学习, 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精神, 提高思维能力。竞争激烈的社会, 除了要具备丰富具体的专业知识, 更需要具备计算推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目前大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数学教育与高中数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大学数学教育与高中数学教育的衔接问题突出表现在数学教学目的、方法和方式上。目前在我国的中学数学教学作为独立的学科,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仍是一味地追求升学率,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着重题海战术, 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支配着主要教学内容节奏, 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机械模仿, 不断地重复同一种题型以“致熟能生巧”掌握了所谓的解题技巧。这些高中式的数学教法学法对于应试来说屡试不败。高等数学是大学许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也是学习其它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必要基础课程, 无论学生和教师都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这不仅仅因为很多后继课都要应用其中的数学知识, 而是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即主要是对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高等数学不但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产生影响, 更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但是就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和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 致使许多学生在刚上大学的初期阶段不适应大学课堂的教学, 感觉大学数学难。
另外,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中西部与沿海、南部与北部和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资源限制, 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与内容多少和深浅难易不尽相同, 对于大学数学在有限的课时达到较好的教学制造了困难。
二、大学数学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
由于发展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许多学校的数学课程教学时间都被压缩然而教学要求却不断提高。大学数学教学内容多, 课时相对紧张。另一方面, 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由于师资紧张, 多数高校数学基础课程除了数学专业多采用大班授课。正因为大学数学知识点多, 课时相对少和授课学生生源的差异, 高校数学教师多采用讲授法教学, 期末考试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改变这种老师讲授的训练式的课堂教学方式, 要教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的能力是当今大学数学教育的重点。但是大学的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 且由于种种原因, 任何费时又费力的繁琐教学方法都不会得到广大教师的响应, 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短期内难以消除。
虽然多数专业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数学课程的教学。那是因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或实践中注意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产生影响, 更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但是对于一些文科学生, 因为不是专业课程而轻视大学数学的学习;另一方面, 现在的大学数学教材, 基本上只注重理论和计算, 对应用性不重视, 即使有个别的应用也是限于较少的经济、物理方面的简单应用。学过大学数学的高年级大学生和已毕业的大学生都知道高等数学重要而枯燥, 学了半天除了知道能在物理上应用外, 不知道还能有什么用, 但又不得不学。因此, 很多学生都是抱着不得不学的态度来学习大学数学的,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大学生都有明确的专业, 各类专业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要求不同, 其培养手段也不同。并且学生由于各人的差异, 个人的数学基础存在差异。现在的大学主要针对专业开课, 结合专业的特点设置大学数学课程。但是, 由于授课班级很大, 学生间的差异显著, 并且高中长期被动地由教师支配着进行紧张而低效的学习, 学生进入大学课堂后注重机械模仿, 急于掌握解题技巧, 而不愿进一步思考所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结果是一见到没做过的题目就束手无策。整体来说, 学生平均的数学素质不高。
大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 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熏陶, 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 使他们受益终身。作为一名高校数学教师, 应不断深入地研究大学数学教学,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首先, 无论老师和学生端正对数学教育的认识。数学是一种文化, 这就决定了对数学的认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将数学视为知识。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教育, 要把数学课程放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数学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理解力、学习力、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在大学数学教学中, 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也要学会如何做人。可以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某些数学史料和有关数学家创造性思维过程, 要让学生知道到一切科学都是在成功与失败、认识与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发展起来的, 科学上的每一个成果都是科学家刻苦钻研、不懈努力的结果。
其次, 为了体现数学课程的文化价值, 应对教学目标、方法其内容的选取进行改革。大学教师应该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水平。数学是借助于数量关系来揭示现实世界空间形式的科学。大学数学教学同样离不开数与形的结合, 大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抽象与形象思维的能力。在证明一个数学结论之前, 可以先解释其内容, 将观察到的结果加以综合、归纳、类比及联想。例如, 在讲中值定理时, 引导学生想象平面上的曲线。如此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也会加强其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高等数学中讲授的导数和定积分, 就是把几何学中平面曲线切线的斜率、曲边梯形的面积以及物理学中的非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变力所做的功等具体问题抽象概括为纯数学语言和符号, 从而进行的一系列推导和演算, 并得一系列重要的结果。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是每一位学习数学的人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改变大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和方式是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激发大多数学生浓厚的兴趣, 主动地、自觉地进行课堂学习乃至课后学习, 对于大学数学教师是个挑战。引发学生好奇心, 给予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让其享受其中的乐趣。数学教学中生动的案例教学不可缺少, 引入实例, 揭示知识背景, 通过归纳实验展示给学生知识探索过程。教师的课堂提问, 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 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是学生看书自学所缺乏的过程。教师的提问应该有一定的深度, 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学的教学必须强调学生的课堂练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指定的练习, 初步体会知识的用法。这样,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练习, 才能对所学的内容有准确的了解。
在教学安排上学习国外的经验, 面向全校分层教学。高等数学课程按内容划分为3-4个阶段, 供全校学生选择。第一阶段是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衔接部分, 主要是复习高中数学的内容, 可以免修;第二阶段是一元微分学和一元积分学;第三阶段要是多元微积分、级数和微分方程。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以及各专业对数学的不同要求, 选择完成不同阶段的高等数学。针对尖子学生, 开设了高等数学快班, 比常规班涵盖的教学内容更多, 难度增加。对于第一阶段的高数学习可以实施入学考试申请免修直接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
在课程设置上开设数学建模、数学实验、数学文化、运筹学、数学应用软件等公共选修课, 拓宽学生知识面, 增强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型应用实例的介绍, 培养学生双向翻译能力, 数学推导计算和简化分析能力, 熟练运用计算机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数学竞赛以及其他形式课外活动, 开拓眼界, 通过实践感受到数学的生机与活力和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促进。尤其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开始于1992年,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数学建模影响之所以影响如此深广, 取决于它是学生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 几乎所有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元素都体现其中。
在大学数学教育教学中, 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 以及如何开好数学课, 是一个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给予关注和积极参与的课题, 也是一个需要得到教育领导部门的高度注意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伍建华, 江世宏, 戴祖旭, 等.大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和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 2007, 16 (3) :36-39.
[2]叶秀丹.我国“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 (3) :40-42.
[3]陈国华.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数学的实践与认识[J], 2003 (2) :110-113.
[4]杨晓玲, 马磊.在经济类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育意义的探讨[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2 (6) :118-120.
3.大学数学中数学思想运用研究 篇三
关键词大学数学;数学思想;运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20-01
在大学教数学,我们应该教学生什么?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介绍数学的思想。数学最富有、最本质的就是它的思想。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古往今来,很多数学工作者,数学教师和数学爱好者都在关注数学思想的来源与发展,其中著名的《古今数学思想》这本书就重点阐述了重要数学思想的来源和发展,可见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我们还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不管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发现,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乃至整个“数学大厦”的构建,核心问题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建立。“数学科学”之所以从自然科学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现代科学的十大部门之一,其实不是因为数学知识本身,而是因为数学思想与数学意识的重要作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最有用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和数学的意识。因此我们应当在数学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方法的渗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指导学生将知识通过概括和比较上升为能力,且对培养思维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思想方法应从“隐含、渗透”阶段进入第二轮的“介绍、运用”阶段。因此,本文主要论述大学数学中数学思想的运用和如何较好地把数学思想传授给学生。
大学数学的主要内容是微积分,首先介绍微积分中所用到的几个数学思想。
1极限的思想
极限思想是微积分中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早在公元3世纪,我国杰出数学家刘徽在创立割圆术的过程中就丰富和发展了极限思想,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就是对极限思想的精辟论述,很多问题用常量数学的方法无法解决,却可用极限思想来解决。在微积分中体现在求曲边梯形面积中,通过分割,代替,求和,取极限的思想解决曲边梯形面积的问题。事实上,利用极限思想是人们能够从有限中认识
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成为可能。
2函数和方程的思想
函数和方程的思想是对于数学问题要学会用变量和函数来思考,会转化未知和已知的关系,它是永恒的好数学。如在证明方程根的存在性时,用到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零点定理,需要通过构造一个函数,并满足零点定理的条件,由此,把方程问题转化成函数问题,并进一步说明了微积分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函数。
3归纳概括的思想
归纳概括是把问题间共同的属性概括成一种具体的概念,产生一种新的概念。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有许多概念都不是孤立产生的,如导数概念的产生,它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曲线的切线问题,得到二者在数量关系上的共性,即有关变化率的念都可以归结为的形式,得出函数导数的概念。如何较好地把数学思想介绍给学生? 这依赖于许多方面,如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等。数学思想是不可能填鸭那样灌输给学生的。能否较好地把数学思想介绍给学生,要求是双向的。既要求老师善于讲,也要求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数学思想,达到运用的目的,适用于未来。下面具体说明这几个方面。
3.1态度和动机
“态度”是指一个人做事的细节精神,它能以周密、踏实的方式成就别人不能成就的事情。态度决定一切成为许多成功人的座右铭。对学生而言,拥有积极的态度必不可少,是因为他们肯定“今天”的无穷价值。动机包括愿意学习数学,感觉到学习的需要,有目的的学习,致力于数学。
3.2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有效的动力。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努力,等等。这些虽然必要,但是,单纯地把学习当成任务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压力。有了兴趣,学习就如燃烧,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像燃烧产生的热加快燃烧过程本身一样,只要有兴趣,学到的知识能扩大我们对学习的兴趣,诱使我们主动地去学习新的东西。兴趣不仅对学习重要,对事业上的努力同样是重要的。数学家韦尔斯(An2drewWiles)十年磨一剑攻克费尔马大定理,就是从小就迷上了这个世界难题。物理学家弗里希(O. R. Frisch) “科学家必定有孩童般的好奇心。
在大学期间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的有利的条件有三:一是数学本身的确有趣; 二是年轻人容易来兴趣; 三是学生们暂时还没太多其它的兴趣。什么最能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是数学的美,学科的重要,还是教材的生动? 无疑这些都是重要的因素,但我认为,最最重要的还是老师。一堂课,一个定理,乃至一句话都可能使得学生对数学终身的爱。例如,数学家哈代(G. H. Hardy)说到: “My eyes were first opened by Prof Love,who first taught me a fewterms and gave me my first serious concep tion of analysis.”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有时要因人而异,所以老师必须了解学生。
3.3思考
从笛卡尔(Descartes)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可知,思考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孔子说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不思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必定不能缺少思考。著名科学家牛顿在被问到是什么使得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时,其回答非常简单: “By thinking on it continually”。这看似简单的回答却给出了一个真理: 几乎所有的伟大发现都归功于不断的思考。所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而创新需要想像力。爱因斯坦说过: “Imagination ismore important thanknowledge.”但人不思考脑袋就会生锈,又哪来想像力呢?所以,大学里一定要从学生从繁忙的课时中解脱出来,多有时间思考。我相信,人就像爱做梦一样,是天生就爱思考。而年轻学生们的想像力更为丰富。要让他们这一特长得以发挥。我们一定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勤于提问题。大学如何较好地把数学思想介绍给学生及数学中数学思想的运用成为大学数学教学中值得思考,重视的问题,这也是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莫宙.伯祥数学方法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天津商业大学大学生数学竞赛章程 篇四
第一条 总则
天津商业大学大学生数学竞赛是由天津商业大学教务处主办,理学院承办的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一项科技活动,旨在激发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我校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促进大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竞赛成绩也将作为一年一度的天津市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的参赛资格选拔的依据。
第二条 竞赛内容
竞赛分为理工与经管两大类:
①理工类赛题内容为: 一元函数微积分(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
②经管类赛题内容为: 一元及多元函数微分学(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不定积分、定积分、导数在经济与管理中的应用)。
第三条 竞赛形式、规则及组织
1.竞赛时间: 2013 年3月23日(星期六)上午9:00—11:00;
2.参赛对象: 天津商业大学理工、经管类数学竞赛实验班学生,开设高等数学1或高等数学3公共基础课专业的2012级学生;
3.报名方式: 各学院通知并组织本学院学生报名,以班为单位将填好的纸质报名表以及相应的电子报名表汇总后加盖学院公章于3月15日前交理学院教学秘书(联系人:赵旭; 电话:26684041),理学院将于2013年3月19日在校园网公告栏及1号教学楼宣传栏公布参赛学生名单与竞赛考场;
4.奖项设立: 理工类、经管类将参赛学生人数的4%作为一等奖名额,6%作为二等奖名额;同时将本次成绩理工类的前130名、经管类前140名作为参加2013年天津市大学生数学竞赛参赛的队员进行集中培训,争取以优异的成绩迎接 2013 年天津市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5.命题方式: 由天津商业大学数学竞赛组委会负责竞赛的统一命题,试卷总分100分,进行闭卷考试;
6.竞赛纪律: 竞赛本着规范、公平、公正的原则,保持良好的纪律,对违反竞赛规则的参赛学生,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成绩无效;
7.组织评奖: 理学院负责组织阅卷和评奖,学校对获奖的学生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
天津商业大学生数学竞赛组委会
5.厦门大学数学分析 篇五
一、求极限(每小题8分,共16分)1p3p(2n1)p
1.limnnp1222lim()(其中p是自然数)2.nn111 nn2n1n2nnn
二、(第一小题5分,第二小题10分,共15分)
1.叙述实数R上的区间套定定理和确界原理;2.用区间套定定理证明确界原理
三、(第一小题10分,第二小题5分,共15分)设
证明:1.对任意x[a,b],f(x)在[a,b]上有连续的二阶导数且f(a)f(b)0,f(x)1bf'(x)a(xa)(xb)ba
b4maxf(x)f'(x)2.axba[a,b]
四、(每小题7分,共14分)
cosx1y(1x2)edy,计算dx.1.利用公式22001x1x
2.求0xsinx 21x
五、(10分)证明:若f(x)在R上非恒为零,存在任意阶导数,且对任意的xR,有f(n)(x)f(n1)(x)1
n2,则limnf(n)(x)Cex,其中C是常数。
xnynxyn()
六、(10分)若n1及x0,y0,证明不等式:22
xn
七、(10分)求级数 n(n1)n1
八、(10分)计算曲面积分Sxzdydz(x2z)ydzdxx2zdxdy,其中S是旋转抛物面
6.宁夏大学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 篇六
徐明
【摘要】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婚恋观念,为素质教育和婚姻咨询提供较为客观、可靠的实证资料。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对942名选修健康教育课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来源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着多维度、多元性的特征,且传统的婚恋观尤其是贞操观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新的《大学生管理条例》中有关大学生婚姻的规定。结论 大学生婚
恋观具有理想的浪漫主义色彩,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通过健康教育逐步解决。
【关键词】 婚姻;态度;横断面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1000-9817(2006)08-0699-02
【基金项目】 宁夏大学科学研究资助项目(编号:NS0510)。
【作者简介】 徐明(1963~),男,宁夏银川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
生性健康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银川 750021。
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随着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
击了以往的婚姻价值评判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1-2]。
21世纪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
间里中国民众的婚姻家庭状况。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
之间,生理、心理的发展使他们产生了恋爱的需要,对婚恋问题的关注和对恋爱的尝试是大学生在校生活的一部分。从2005
年9月实施的大学生新的管理条例,解除了大学生不能结婚的禁令。因此了解大学生的婚恋观,在实施性教育过程中适时地
进行婚恋教育,是高校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
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通过对宁夏大学学生婚恋观的调
查,探索该地区大学生婚恋观的多元的价值判断标准和总体发
展态势,为高校素质教育和婚姻咨询提供较客观、可靠的实证
资料。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宁夏大学选修健康教育课的不同专业大学生942名,其中男生527名,女生415名;来自城
市的学生405名,农村学生537名;汉族学生594名,回族学生
348名。年龄范围为19~23岁。
1.2 方法 使用自编问卷,采取集体问卷的方法。首先发放开
放性问卷,让学生将他们认为在恋爱中允许的行为和影响择偶的重要因素进行罗列,然后将项目筛选后分成3类。在这些项
目中,除是否恋爱是二元变量外,其余项目都按非常重要、比较
重要、一般和不重要4级评分,采用非常重要计4分、不重要计
1分的正向取分方式。问卷在匿名条件下进行填写。在正式施
测前,对40名大学生进行重测信度检验,2次施测的间隔时间 文章编号】 【
为2个月,结果表明,重测等级相关系数为0.724 ,说明该问卷的重测信度可以接受。共发放问卷942份,全部回收,均为可供
分析的有效问卷。全部资料采用EPI Info 6.04软件建立数据库
录入计算机,运用SAS 6.11软件进行频度描述t检验等。结果与分析
2.1 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 31.6 %的大学生认为恋爱时可以
发生性行为,其中男生占39.8%,女生占23.4 %;汉族学生占
35.4%,回族学生占27.8%。男女、回汉大学生对恋爱时发生性
行为即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71,3.471,P值均<0.05)。
2.2 选择对象时所重视的条件 按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列的顺
序可以看出(表1),除男女大学生在对“爱情”认识有高度的一
致性外,其余各项目的内容和排序都有不同程度差异。项目排
序差异可以反射出社会对男性的角色期待是以事业发展为重,女性对未来丈夫的选择更注重未来发展,而男性更注重当前现
实。从婚姻对象选择条件的排序最前和最后几项的内容可以
看出,当代大学生择偶更注重个人良好的素质与内在条件,而
对家庭财产、社会地位、生长环境等外在因素却不太重视。此
外,在婚姻对象条件的排序上,童贞性被排在第8位(男生被排
在第7位,女生排在第10位)。
表1 942名大学生选择婚姻对象条件排序
条件总体(n=942)百分比/%排序男(n=527)百分比/%排序女(n=415)百分比/%排序
爱情3.64 1 3.60 1 3.69 1
健康3.40 2 3.31 4 3.48 2
温柔宽容3.38 3 3.54 2 3.21 4
漂亮性感3.12 4 3.45 3 2.78 7
兴趣一致3.08 5 3.16 6 3.00 5
发展前途3.03 6 2.69 8 3.36 3
善理家务2.86 7 3.24 5 2.47 11
童贞性2.71 8 2.90 7 2.51 10
收入2.65 9 2.43 9 2.89 6
职业2.52 10 2.36 10 2.67 8
学历2.39 11 2.21 12 2.57 9
年龄相当2.36 12 2.25 11 2.46 12
父母赞同2.20 13 2.03 14 2.37 14
家庭财产2.19 14 1.99 15 2.39 13
家庭社会地位2.15 15 2.12 13 2.19 15
生长环境1.95 16 1.93 16 1.97 16
2.3 婚恋价值取向 男、女大学生除在爱情、兴趣一致、家庭社
会地位、生长环境相似4个项目上存在一致性外,另外11项内
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2)。在温柔宽容、健康、漂亮性
感、善理家务、童贞性上,男生比女生要求更高,女生对发展前
途、收入、职业、学历、父母赞同、年龄相当等比男生要求更高;
在父母赞同项目上,男生不太关注父母的意见,而女生比较重
视父母的态度。说明女生在婚姻对象选择上更谨慎、更保守、更苛刻和更理想化。可能与女生对婚姻的需要较男生强,以及
对今后婚姻生活是否幸福担扰比男生多有关。
2.4 不同民族、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对婚姻对象选择的比较 不
同民族大学生选择婚姻对象条件前2位排序完全相同,依次为
爱情和健康,但从第3项以后排序上有明显的差异。除在童贞
性上回族学生比汉族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外,其余项目回族大学
生的均分都稍高于汉族大学生,说明回族大学生在对婚姻对象的选择上更保守和苛刻。不同生源地大学生选择婚姻对象条
件前5项排序完全相同,但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发展前途、收
入、父母赞同、年龄相当以及童贞性各项的均分比来自城市的学生更高,提示成长环境对大学生婚恋观也有一定的影响,也
可能还有其他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2.5 对新的大学生管理条例中有关大学生婚姻的看法 统计
结果表明,有67.6%的学生认为新条例更人性化了,25.6%的学
生认为该条例对大学生有好处,40.5%的学生认为本科生对于
婚姻可望而不可及,2.1%的学生说如果条件许可会选择结婚,但有27.9%的学生认为新条例与自己关系不大。
表2 宁夏大学男女学生对婚恋价值取向评分比较(x±s)
性别人数爱情温柔宽容健康漂亮性感兴趣一致发展前途善理家务童贞性
男527 3.60±0.57 3.54±0.55 3.40±0.56 3.45±0.68 3.16±0.78 2.69±0.79 3.24±0.66
2.90±0.84
女415 3.69±0.61 3.21±0.58 3.31±0.56 2.78±0.64 3.00±0.64 3.36±0.60 2.47±0.55
2.51±0.86
t值 0.339 2.193 2.243 3.869 1.916 5.890 4.196 3.790
P值 >0.05 <0.05 <0.05 <0.01 >0.05 <0.01 <0.01 <0.01
性别人数收入职业学历父母赞同年龄相当家庭社会地位家庭财产生长环境相似
男527 2.43±0.77 2.36±0.66 2.21±0.66 2.03±0.74 2.25±0.67 2.12±0.75 1.99±0.76
1.93±0.88
女415 2.89±0.69 2.67±0.73 2.57±0.75 2.37±0.83 2.46±0.73 2.19±0.72 2.39±0.67
1.97±0.66
t值 2.771 2.107 2.727 2.227 2.182 0.693 2.074 0.39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大学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着多维度、多元性的特征,且传统的婚恋观尤其是贞操观正面临严峻的挑
战,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新的《大学生管理条例》中有关大
学生婚姻的规定。具体地说,当代大学生性观念发生了质的变
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对婚姻对象的选择条件上,与外在条件相
比,都能以爱情为基础,更注重个人良好的素质、个体的发展潜
力,摈弃了传统的重门第、重财产等婚恋观,这是值得肯定的。
也表现出当代大学生人格的独立性和高尚的精神风貌,反映出
当代大学生具有理想的浪漫主义色彩。
结果还显示,童贞性与笔者以往调查的结果[1]相比,有明
显的后移趋势,而且女生对男生是否保持童贞更宽容。不再是
大学生择偶的重要条件,贞操观在大学生尤其是汉族大学生的婚恋意识中逐渐淡化。对童贞性这一人的非本质特征的弱化,是时代进步和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但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男
性大学生一旦涉及到作为自己的恋爱和婚姻对象时,对童贞性的要求就明显增高。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当恋爱前的理性思考
与恋爱中的现实出现了矛盾冲突时,大学生对是否保持童贞有
双重标准,即对作为自己婚恋以外的男女性是否保持童贞较宽
容,而作为自己婚恋的对象则要求纯洁、保持童贞。男性的这
一特点,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贞操观”、男尊女卑以及男
性对性的独占欲有密切关系。大学生对待童贞性的双重标准
将可能导致婚前性需要的满足与婚姻生活时童贞需要不满足的矛盾冲突。这一冲突的最终结果可能使婚前性行为和婚后
幸福度成负相关,婚前性行为和婚后性和谐成负相关。在离婚
案中,有婚前性行为比没有婚前性行为的比率高[2-3]。
婚恋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随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是必然
趋势,但在旧的传统观念被解构而新的观念尚未建构的社会转
型时期,许多不合理、非科学乃至被历史所证明曾给人类带来
灾难的观念乘虚而入。因此,应充分利用性健康教育这一阵
地,在普及性科学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
确的性观念,使他们能够在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历
史进程中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
是时代赋予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参考文献
[1] 徐明,邵佩兰.某校农科大学生性观念和婚恋观调查.中国学校卫
生,2002,23(2-B):145.[2] 卢淑华.婚姻观的统计分析与变迁研究.社会学研究,1997,11(2):
37.[3] 李银河.性的问题.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11.(收稿日期:2005-11-08)
7.厦门大学数学分析 篇七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解决高分低能的问题, 教育部多次出台课标改革的指导意见。就数学改革而言, 新课标要求的高中数学教材内容日益的简易化, 转向强调对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在增加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 也使学生能学到的实实在在的知识却越来越有限。这也造成了大学与中学数学不仅在知识结构上迥异, 而且在难度上也相去甚远。认为大学数学深奥、抽象的学生越来越多, 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频频受挫, 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相关教育部门应对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的衔接性问题的高度重视。
国内已有学者对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开展研究。王亚玲等人[1]对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同步, 对知识的衔接、教师教学内容、作业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可行性意见;柴艳有等人[2]针对高考实行大规模分省命题和高中与大学数学教学衔接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 在大纲制定、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指出了研究这些问题的可行性方案;王思义[3]在高中新课标背景下, 提出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要求的问题, 只有进行合理的改革, 高等数学的教学才能和中学知识很好的衔接。并对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童雯雯[4]从高中教材和高等数学教材的内容、思维模式、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四个方面分析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感到困难的原因, 并探讨做好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的措施;刘海霞[5]探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并提出高中数学教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的建议。
2.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分析
数学是一门贯穿于科学文化教育始末的基础学科。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既相对的自成体系, 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前一阶段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后一阶段的学习。由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力度加大, 尤其是高中数学课程在实施新课标后, 对之前的教学内容做了很大调整, 而大学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与这次调整不同步, 从而出现了衔接不上的问题, 造成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从以往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 无论是课程的内容与结构, 还是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甚至包括教育的思想与理念, 都与传统高中数学有着极大差异。现有的大学数学和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之间在课程与教学上的脱节问题, 正变得日益突出, 这给大学数学教育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同时也成为了目前数学教学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深入大学新生中间, 了解当事人对于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之间的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东北农业大学来自19个省的379名新生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 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学习态度参差不齐, 高中数学教材版本各异, 知识结构脱节严重, 重复、跳跃知识点的问题比比皆是。77.1%的同学认为实现从高中数学向大学数学的过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强烈要求提高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性, 并通过大学数学与现实案例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大学数学的可接受性。66.1%学生认为提高数学实践能力对于数学基础提高有作用。
3.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在课程衔接上出现脱节的原因是二者教学上相差甚远, 为了实现缩小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差距, 实现教学的连贯性, 有必要从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两个方面做出相关努力, 共同实现。
(1) 高中数学的改革
(1) 对相关必要内容进行增补
要对新课标课本中已删去或某些讲解较浅的课程进行增补。现阶段, 中小学教育为追求“减负”, 将许多必要的内容删去或讲解的非常浅显, 然而, 有些删去的内容正是大学高等数学教育的“敲门砖”, 如果学生没有在高中阶段学习过或不能深入学习这些必备知识, 会导致进入大学后学习高等数学困难, 很多学生出现很多“挂科”现象。例如, 高中教材中应加入反函数等相关内容, 这对于后续学习高等数学中的反函数求导等内容的理解非常必要。
(2) 注重应用性教育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应向学生展示些贴近生活的例子, 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体会数学的重要性, 知晓“知识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 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这一点需要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教育理念,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例如, 教师可以将指数模型应用渔业中, 通过建模预测鱼的数量波动趋势。
(3) 引入数学软件的内容
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 需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 教导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和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 学习三角函数和反三甲函数时, 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应用数学软件进行绘图,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又能够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matlab, lingo等常用数学软件, 既方便了老师的教学, 又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2) 大学数学的改革
1对重复内容进行删减
对于高中课程出现过的数学知识, 高等数学中应该进行相应的删减, 避免学习内容重复冗余。一方面, 能够减轻大学高等数学教育的负担, 另一方面, 学生能够努力学习新的内容而非将精力用在以往课程的回顾上。例如, 导数、数列极限等内容高中就已进行介绍, 在高等数学中可以对其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
(2) 深化应用性教育
在高中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 进入大学后, 应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实现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有效梯度对接。例如, 在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时, 可以利用贝叶斯公式计算抽烟的人中得肺癌的概率, 这样学生可以对数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有一定的感观认识。
(3) 对数学软件应用的进行梯度上升
对数学软件的教学需要循序渐进才能渐入佳境, 高中教育展示相关软件的重要应用后, 大学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利用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高中阶段数学软件只需作为辅助教学, 而大学阶段则要求学生在高中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相关数学软件, 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数学思想内容有机结合。例如, 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时, 要求学生应用SPSS, SAS, Eviews等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内容的实现。
摘要:本文对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开展研究。通过对来自东北农业大学的19个省379名新生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77.1%的同学认为实现从高中数学向大学数学的过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强烈要求提高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性, 并通过大学数学与现实案例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大学数学的可接受性。本文从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两方面提出了数学课程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数学,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亚玲, 张国强, 贡丽霞.紧密衔接中学数学, 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J].科技创新导报, 2015, 12 (9) :129-129.
[2]柴艳有, 林锰, 王朔.高考分省命题背景下的高中与大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28期 (8) :47, 49.
[3]王思义, 朱键.关于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J].高教学刊, 2015, (11) :38-39.
[4]童雯雯.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J].高等数学研究, 2014, 05期 (05) :34-37.
8.大学教育环境分析 篇八
(一)课程环境的概念
课程环境是环绕在“课程”主体周围,对课程主体产生影响的客体因素。即环绕在课程周围并对课程“育人方案”制定、“育人方案”实施产生影响的因素。课程环境客观存在课程周围,对课程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同时课程如果与环境相适应,环境又会推动课程的发展。
(二)大学教育环境的概念
大学教育是在学校目标的指引下,以思维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情感和社会方面和谐发展为具体目标所赋予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的活动方式,具有多层组织结构和育人计划性能、育人信息载体性能的,用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方案”及“育人方案”的实施过程。那么,大学教育环境就是以大学教育为主体,围绕大学教育周围并对大学教育“育人方案”的制定和“育人方案”实施产生影响的客体因素。这些客体因素是相对大学教育而客观存在的,对大学教育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二、大学教育环境系统结构分析
大学教育系统作为课程系统的特殊个体,除具有课程系统共性的属性外,还具有大学教育自身的特性,大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按照逻辑原理,大学教育的内涵比课程系统的更具体,而外延小于课程系统的外延。所以,在大学教育的整个运行过程中,影响课程的因素,一定影响大学教育,而影响大学教育的因素,不一定影响其他学科课程。同样,大学教育环境系统包括大学教育外环境系统与大学教育内环境系统,大学教育环境系统要素包括大学教育系统的主体性要素、客体性要素、条件性要素和制约大学教育产生、发展的社会、学生、知识要素和影响课程实施的不同学校类型、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学校关于教学和教学管理、教学、教学管理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大学教育外环境要素对大学教育的影响是通过大学教育内环境系统而起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主体性要要素而影响课改。
依据环境因素对大学教育不同领域层次的影响,分为大学教育宏观环境、大学教育中观环境、大学教育微观环境。大学教育宏观环境是指,社会这个大的领域,从国家教育计划、政策的层面考虑,对大学教育影响的环境因素。
大学教育微观环境是指:在课堂这个领域,从教学的层面考虑,对大学教育教学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教师因素。即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学方法手段等因素;学生因素。即学生的个体差异、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运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等因素;课程内容因素。即教材、活动项目、活动方式等因素;以及教学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空间、条件、设备等要素。
三、三重环境理论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一)大学教育宏观环境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文化更新的不断加速,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基础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了充分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各国都从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改革运动,课程改革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国政府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新的大学教育以“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把增进学生的健康,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新的大学教育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新的大学教育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突破传统的单一的“灌输—接受”的课堂教学方式;新的大学教育标准的目标体系包括:身体发展、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体验四个方面;新一轮的大学教育改革,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主要是针对当今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是对健康功能重新认识,是从完整的健康促进的视角,推动“积极生活:为健康”的运动观点。
(二)大学教育微观环境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大学教育微观环境包括人员要素、信息要素、条件要素。人员要素主要指教师和学生;信息要素主要指课堂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条件要素主要指教学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空间、器材设备等因素。
从大学教育运行过程分析,主、客体在课堂这个空间内,部门负责人和教师根据学年和学期计划,制定教学计划,遵循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身心状况、学校教学条件,精心组织教学,同时接受督导机构的监督,尽力达成对学生的期望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大学教育是一种“育人方案”及“育人方案”的实施过程,大学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只有通过大学教育实施的执行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大学教育的微观环境是大学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大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四、优化大学教育环境的对策思考
大学教育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环境又推动大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建立大学教育与课程环境和谐运行的系统,实现大学教育价值和功能的最大化,促进人的发展,一方面,要优化大学教育环境,另一方面大学教育要适应环境。
从大学教育的运行看,建立大学教育与课程环境和谐运行的系统,需要解决两个矛盾:其一是主体认识要与客观对象保持一致。具体表现为:l、课程人员的认识要与社会要求、学生需求、知识发展要求保持一致,那么,要求课程决策人员、课程设计人员重视来自社会的经济、文化影响与阻力,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2、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要与课程的要求保持一致,那么,教学工作的运行机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学习活动方式的改变与大学教育的理念和目标保持一致。其二是主观的意图和目的与客观现实一致。具体表现为:l、制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要与课程的现实情况相符合,即要看到来自教育系统内部的传统影响,从教育理念、教育管理理念、教育评价指标到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的操作,与大学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符。2、学校教育的规划、培养目标,不仅要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还需要学校的执行机构、管理机构、监督评价机构协调配合。3、对学生发展的期望水平与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尽量保持一致。
【厦门大学数学分析】推荐阅读:
厦门大学形势07-03
厦门大学详细介绍07-20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09-14
厦门大学431金融09-16
厦门大学智能复试整理08-13
厦门大学商务英语09-20
厦门大学自控考研试题06-25
厦门大学考研社会学07-02
厦门大学录取分数线07-12
厦门大学网络教学平台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