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系统

2024-07-08

农业生产系统(共8篇)

1.农业生产系统 篇一

农业生产经典农业谚语

头道深,二道浅,三道像洗脸。

秧田要浅,大田要深。

耕地莫粗糙,四周要犁到。

做地不做边,少了一大片。

做田不做角,边做会边缩。

会犁地一根线,不会掣地蛇抱蛋。

多耙一遍地,等于多降一次雨。三犁九耙,迟雨不怕。

泥隔三分肥,下水根落泥。

耙田耙得好,栽禾不长草。

犁多止漏,耙多死草。

地耙三遍,好似散粪蛋。

一犁三耙,不是瞎话;光犁不耙,枉打一夏。、干耕干耙,湿耕湿耙;光耕不耙,种不上庄稼。秋前不打田,秋后叫皇天。

开荒三年丢,梯田百年收。

田改地,有一季;地改田,有一年。

种庄稼,不用巧,沟边地边打整好。

不看气候和土质,庄稼一定受损失。…

粘土是冷土,沙土是暖土,壤土是肥土。

白土地里看苗,黑土地里吃饭。碱土压沙土,保苗不用补。

河沙压碱土,一亩顶五亩。

黄土配沙田,一年顶两年。

田泥上山金不换,土泥下田收万石。薄地上熟土,一亩顶两亩。

上流乱开荒,下流要遭殃。

山上开荒,山下冲光。

山地开荒,平地遭殃。

水土不出田,粮食吃不完。

水土不下山,庄稼定增产。

土是本,水是命,肥是劲。

舍得盐,下得酱;舍得肥,谷子强。田里无神无鬼,全靠肥料土水。

种地无巧,粪灌尿泡。

秋天翻地如水浇,开春无雨也抓苗。秋季早犁田,工夫在隔年。

秋耕只一遍,保顶春耕三四遍。

秋耕要早,春耕要迟。

秋耕没有早,耕得深了长麦好。

秋天划破皮,赛过春天犁三犁。秋后耕下地,春天好拿苗。

秋后不耕地,来年虫子多。

十月耕地如盖被,庄稼要收成,土地要冬耕。

冬耕耕得深,庄稼肯生根。

犁田过冬,有如放粪壅。

冬天多刨地,春天苗子齐。

冬耕犁头小,来年少长草。

田不翻冬,来年草凶。

人不吃饭要饿死,庄稼无肥要枯死。人勤地不懒,肥多菜不黄。

蓄好一塘水,长好一仓谷。

塘内无水,仓里无米。

天上望一望,不如地下修堰塘。

大雪纷纷是旱年,造塘修仓莫再闲。

立了秋,雨水收,有塘有坝赶快修。

十一二月不修塘,五、六、八月要喊娘。冬土如铁,修塘不漏。

冬春挖渠修塘,夏秋庄稼有望。

缺口不管好,有水也要跑。

种地莫懒,坡地要砌坎。

多打一道埂,多吃一张饼。

一亩地三道堰,该收八斗打一石。山地不打堰,饿死庄稼汉。

见粪不亲穷断筋。

肥料生来到处有,只怕懒汉不动手。挖不尽的`土,积不完的肥。

做田无粪,瞎子无棍。

肥料不下,稻子不大。

人把地肥,地把人肥。

田里不上粪,吃饭要断顿。

积肥如积粮,粮在肥中藏。

要问粮食是多少,先看粪肥堆大小。

门前没粪三大堆,长好庄稼是胡吹。

农民看粪堆,商人看货堆。

今年粪比堆,来年粮比堆。

伏天能积三圈肥,明年小春收满囤。

今年粪满缸,明年谷满仓。

今冬积下来年粪,莫等春耕忙一阵。

有田无塘,等于娃儿无娘。

塘修一口,鱼米都有。

田水保栽,塘水保苗。

闲时积肥忙时用,渴了挖井来不及。要想吃个香的,就得拾个脏的。趁空多捡粪,时雨快耕田。

积肥没巧,腿勤就好。

南跑北奔,赶不上抓草拾粪。

赶集上店,不如拾粪垫圈。

村前村后走一圈,随手拈来都是肥。攒粪就靠零工夫,清晨傍晚别耽误。早起拾粪,收成加半。

天天起得早,粪多庄稼好。

早起三朝当一天,捡回狗粪好肥田。

出门不离粪担子,庄稼长成蒜辫子。

拾驴屎,瞅上坡;拾牛屎,瞅草窝;拾人屎,背道角;拾狗屎,岔道豁。

农闲修坝堰,冬天不缺饭。

正月修好堰,四季不受早。

旱地要打沟,水田要平丘。

天晴不开沟,雨落遍地流。

河沟挖得好,田地淹不了。

田边开条流水沟,荒年也有七成收。

山洪暴发冲一片,修沟打坝一条线。

沟渠纵横水长流,百日无雨也丰收。

河渠组成网,气死老龙王。

开渠挖江,气死龙王。

种不好庄稼一年穷,修不好水利一辈子穷。

岗地挖河防天旱,湖地挖河防水灾。

肥料农家宝,吃饭隔年找。

一年庄稼二年种,闲时攒粪忙时用。

庄稼佬,冬无闲;今年拾下粪,明年好肥田。冬天攒下明年粪,莫待来年瞎胡混。

2.农业生产系统 篇二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型经营方式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型生产方式上来, 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智能农业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的一项前沿技术[1]。智能农业系统是将从田间采集影响作物生产的环境参数与农业专家总结出的理想参数, 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比对分析, 然后自动决策并控制作物生产, 使各项参数在合理范围内, 以确保最佳产能比的一个综合体系。智能农业主要包括田间信息监测、采集、通信、控制、存储等技术。物联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 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等特征[2,3], 它的出现为智能农业实现田间信息采集、远程监测、智能控制等提供可靠保障。对物联网的定义有不同说法, 一般理解为通过使用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GPS、无线通讯等技术, 按照一定协议把不同的设备与互联网连接, 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 以实现对物体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的一种网络[4,5,6]。目前, 物联网技术已在不少领域深入应用[7,8,9,10]。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能农业生产中, 形成全面感知的智能化管理体系, 从而实现作物生产的高效、高产、优质、环保等为目地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以大棚瓜果种植为研究对象, 将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农业相结合, 设计开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系统, 系统包括软、硬件两部分。其中, 软件平台能实现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病害预警诊断、生产的智能化管理、产品溯源等功能。通过在田间合理布置各种传感器、摄像头、可控设施、无线网络等, 以及物联网技术与软件平台的具体应用, 在瓜果生产中能对肥水、温湿度、农药等生产要素进行精细化、智能化控制, 以及产品安全溯源等, 从而实现高效、便捷的智能化瓜果生产管理体系。

1 物联网智能农业系统在瓜果生产中的应用

1.1 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通过在大棚内安装各种传感器、摄像头、可控设施等, 用以监测与调控棚内温湿度、光照、CO2浓度、PH值、各种养分等参数, 以确保作物生长在最佳的环境中。各种传感器与摄像头检测到的环境参数、视频、图片等信息, 通过Zig Bee网关, 再通过3G、GPRS等网络传至装有软件系统的上位机中。上位机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分析, 并结合专家系统与实际生产需求, 启用远程设备控制功能开启或关闭可调控设施 (喷淋、抽风机、加热器等) , 对作物生长的环境参数进行智能化调控。用户可通过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访问上位机, 查询信息, 修改设备参数等。此外, 应用物联网技术对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等各环节信息进行跟踪、监测、存储等, 以此设计开发了产品溯源平台, 为消费者提供产品质量溯源服务。设计的物联网智能农业大棚瓜果生产控制系统如图一所示, 对应的智能农业系统软件功能如图二所示。软件平台主要包括病害预警、各种传感器数据查询、视频与图片查看、数据报表统计、阈值设置与智能报警、远程设备控制、专家系统、智能终端查询、产品溯源、后台管理等模块, 以实现病害预警诊断、生产的智能化管理、产品溯源等功能。

软件系统基于云服务器, 模块创建采用J2EE服务器资源池和数据库资源池搭建, 应用数据和程序分离原则搭建SAAS平台。这样, 当需新增大棚时, 只需通过应用程序与数据库模板创建大棚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实例, 实现系统有效扩展, 从而降低成本。整个软件平台采用B/S软件架构, 包括表现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和数据库4 个层次, 在Windows NT Server平台下, 使用SQL Server 2008 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用Java2 平台具体开发。

限于篇幅, 以下着重阐述棚内各类传感器布置、病害预警、生产智能管理及产品溯源功能的实现。

1.2 大棚内传感节点布置

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系统中, 各无线传感器节点是信息采集的最末端单元, 为确保瓜果生长在最佳环境中, 对传感器节点的布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既要求其能够传感器节点能够精确检测到对应的参数, 又要求其能够经济实惠的有效覆盖整个大棚。传感器节点通常是一个嵌入式系统, 各传感器节点集成有传感器执行器模块、计算与存储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等[11,12]。

本系统在大棚黄瓜中进行实验, 传感器节点的处理器单元和无线传输单元采用CHIPCON公司的CC2430 芯片。它是一款基于Zig Bee协议, 集成89C51 内核处理器的芯片和Zig Bee无线收发模块, 内置RF2420 射频芯片, 并增加CC2591 增益放大芯片,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无线传感芯片。传感器节点结构图如图三所示。单点之间有效传输距离可达700m, 系统监测并存储棚内各个环境数据, 所有监测节点均采用无线传输。棚内空气温湿度、CO2浓度、光照强度按每隔10m布置一个监测节点, 每个监测点分上中下三个层次, 距地面高度分别为50cm、100cm、160cm;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每个大棚部署3 个监测点, 每个监测点分为土层5cm、10cm、15cm三个层次;另布置PH值和氨氮传感器, 共部署3 个监测点, 每个监测点分土层5cm、30cm二个层次。节点采用支架方式插入土壤中, 这样在种植及空闲季节, 方便布置及收回仓库保管, 若需增加相关监测节点, 只需在上位机设置, 无需在采集节点修改硬件。采集节点供电采用锂电池和太阳能板供电两种方式, 根据无线节点的采集频率和传感器耗电量而定, 当采集频率间隔大于等于5min/ 次, 无线节点在低功耗模式下启动, 节点可持续工作6 个月。

1.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瓜果病害预警诊断

实现瓜果病害预警, 是有效防治和控制病害发生发展、减少农药施用和生产无公害瓜果的最佳途径。实践证明, 每种病害发生都有其特定的气象因素, 如在黄瓜种生产中, 常见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褐斑病、炭疽病等, 且每种病害有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其中, 霜霉病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70%~85%时最可能发病;灰霉病在低温18~23℃、相对湿度94%以上, 光照不足时容易发病;炭疽病在湿度高达87%~95%时发病较快等。

因气象因素与病害不具备线性关系, 若用数理统计方法找出气象因子与病害之间的某种函数关系有一定难度。支持向量机是Vapnik等人根据统计学理论中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提出的一种模式识别方法, 它在解决非线性、小样本及高维模式识别问题中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势[13,14,15]。

支持向量机基本原理为:若有两类线性集合D={ (x1, y1) , (x2, y2) , …, (xi, yi) }, x∈Rd, y∈{-1, 1}, 为保证对所有样本均正确分类, 要求满足如下约束:

式 (1) 中, ω 为分类面权系数向量, 此时最大化分类间隔等价于在式 (1) 约束下, 求式 (2) 的最小值。

解决约束最小化问题引入Lagrange函数, 有:

将原问题变为对偶问题, 有:

式中, a为Lagrange乘子, 若a* 为最优解, 则:

式 (6) 中, s为训练样本下标集合, 其相应的分类阈值为b*, xs为特定的支持向量。解上述问题得最优分类函数:

对线性不可分问题, 只需加一个松弛变量, 此时约束条件为:

目标函数变为:

式 (9) 中, C为惩罚因子, 控制着对错分样本惩罚度的作用。对非线性的解决是定义一个核函数k (xi, xj) , 使其在高维空间线性可分, k (xi, xj) =<Φ (xi) , Φ (xj) >, 相应的分类函数变为:

常用的核函数有线性核、多项式核、径向基核、Sigmoid等核函数。

实践证明, 对同种病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气候等一些自然条件是稳定的, 本文以最高温度、最底温度、平均温度、最高湿度、最底湿度、平均湿度、光照强度共7 个因素为输入参数, 以作物病感指数为输出。病感指数的计算分别见表一病害分级标准和公式 (11) 所示。

本文选择黄瓜常见病害:霜霉病、炭疽病、褐斑病、灰霉病共4 种为对象, 收集样本400 个, 每种病害100 个, 进行仿真实验。为加快分类收敛性及泛化能力, 输入参数采用最大最小规格化方法, 将特征向量数据归一化处理。分类器选用SVM的一对一投票策略实现预测与诊断。共训练k (k-1) /2 (k为类别数取4) 个二值分类器, 在分类时采用了打分策略, 分别用训练过程得到的k (k-1) /2 个分类器进行测试, 每个结果为1 分, 累计各类别得分, 选择得分最高的为测试类别。核函数采用径向基K (x, y) =exp (-γ|x-y|2) 作为核函数, 经多次实验可知, 其参数C=50, γ=0.125 效果较好, 输出采用十进制编码输出, 0 代表正常、1 代表轻、3 代表偏轻、5 代表中、7代表重、9 表示偏重, 共6 种输出。

采用同样的样本, 构建并训练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识别模型, BP模型采用三层结构BP (7, 23, 6) 表示, 即输入层节点数为7, 输出层为6, 隐含层节点数通过试凑法选定为23。

为比较识别结果, 引入4 种病害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差及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作为评价指标, 结果如表二所示。

从表二可知, 支持向量机的识别精度要比用遗传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高。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作物生长的气象参数, 用支持向量技术进行预测, 不仅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精准度, 还为瓜果保护智能化、变量喷药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1.4 生产智能管理平台

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系统中, 生产智能管理平台是系统的核心, 主要实现棚内环境参数实时监测与显示、阈值设置与自动报警、远程设备自动控制、智能终端查询等功能。

(1) 实时监测与数据显示

该模块是生产智能管理平台的核心, 通过在棚内安装各种传感器和高精度的网络摄像头, 定时采集温湿度、光照强度、养分等参数, 以及作物长势与周边环境的视频、图片等信息, 分别传至上位机, 并按要求显示出来。显示的数据包括传感器监测、视频与图片、数据报表统计等可查信息, 这些信息以折线图、图片及数据表的形式呈现, 方便用户查看, 并视情况及时调整种植方案。此外, 在数据报表统计模块部分还提供了大棚信息管理, 它存储了棚内种植品种, 并对施肥、喷药等各项信息以及责任人作了记录, 以方便日后产品溯源。

(2) 阈值设置与智能报警

该模块是针对设备的自动化操控设计的。因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期所需的环境参数各不相同, 如黄瓜生长的适温为15~32℃, 但在不同生长期又不同:在种子萌芽期, 适温为28~32℃;幼苗期, 白天晴天不应超过24~28℃, 阴天不应低于18~22℃, 夜晚不应低于12~17℃;开花结果期, 白天不能低于20℃, 在25~30℃果实生长最快。若温度过低, 会导致种子出苗延迟, 苗弱, 生长受阻, 或发生猝倒病、根腐病等病害发生。黄瓜的根系对地温也比较敏感, 最适温度为20~25℃, 地温降至12℃以下, 根系生长受阻会引起下部叶片发黄, 地温过高, 超过32~35℃, 根系生长受阻。收集不同作物生长需求的各种经验参数保存在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中。用户可依据作物生长需求, 设置温度参数的上限和下限, 一旦温度达到阈值临界点, 系统会自动触发智能报警功能, 把信息反馈给用户, 并启动远程设备控制模块, 自动开启或关闭抽风机、加热器等棚内设备。同样, 光照、湿度、CO2浓度、肥水等自动控制方案也可预先设定。为了应对不同级别的紧急情况, 将阈值级别设置为普通、紧急、超紧急三档, 分别对应蓝色报警、黄色报警、红色报警, 方便用户视情况做出相应处理。

(3) 远程设备控制

该模块是针对自动控制环境参数设计的。通过启动棚内的PVC喷水管、营养液滴头、遮阳网等设备, 软件为这些设备的自动化控制预留了端口, 用户通过预先设定阈值参数, 系统将自动完成或用户利用智能终端设备远程控制, 以调节棚内的肥水、农药、温湿度等生产要素。

(4) 智能终端查询

通过该模块, 用户除了可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主动查询相关信息外, 还可利用订阅方式, 获取相应信息。用户订阅方式可分为电子邮件订阅和手机短信订阅两类。订阅内容可分为警告信息、阈值修改信息及远程控制操作信息三类。用户除了可选择性的订阅信息内容, 还能设置接受信息的时间段, 以便定期查看。

1.5 产品溯源服务平台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问题的重中之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对其生产、流通、销售等过程监控脱节或不到位。瓜果溯源平台是瓜果生产的扩展平台, 是生产管理功能的延伸, 能提升附加值。本平台主要采用二维码编码技术生成二维码, 通过电子标签、GPS定位、互联网、无线传感、数据库等技术, 对瓜果的生产、加工、物流、检测、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 利用无线、有线网络与溯源中心数据库相连接, 对数据进行搜集[16]。用户可利用手机扫描产品二维码, 查看产品的来源信息, 实现对产品质量追溯。溯源平台的系统结构功能图如图四所示, 共分三层, 分别是瓜果生产现场层、溯源数据管理层和用户层。

为了使产品溯源信息的采集与查询更加方便、快捷, 用户层采用了主流操作系统Android和i SO系统开发的APP客户端软件, 分别供客户端采集信息和消费者扫描二维码, 查询产品溯源信息。这样只需在Android (2.2 及以上版本) 和i OS操作系统的3G手机上安装客户端软件, 信息录入时, 用户可利用采集客户端方便、快捷的录入信息, 如将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上传至溯源数据库中。消费者通过查询客户端软件扫描二维码或者手工录入条码后, 可查询到产品的溯源信息, 如查看是哪个大棚生产的, 是否施过农药、化肥, 生产保质期等相关信息, 以及相关环节的详细信息。消费者若有疑问, 可通过客户端的信息反馈菜单向监管部门投诉, 监管部门处理后, 将处理结果及时向消费者反馈, 以节约时间及保障溯源系统的正常运行。

2 结束语

智能农业系统的作用不只是将获取的环境参数直观的呈现给用户, 并提供简洁的操控措施, 其更大的作用在于利用经验参数实现相关设备的自动决策。本文将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农业相结合, 设计开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系统, 通过在田间合理布置各种传感器、摄像头、可控设备等, 开发智能控制软件平台。通过软、硬件及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瓜果生产中能对肥水、温湿度、农药、周边环境等信息实时监控、采集、存储与分析, 并对其进行精细化、智能化控制, 以及产品的安全溯源等, 实现高效、便捷的智能化瓜果生产管理体系。就产品安全而言, 设计的瓜果质量溯源平台能起到产地瓜果生态生产宣传的作用, 价格也将会有所提升, 同时为高品质瓜果打下良好口碑, 防止其他产地瓜果假冒, 强化区域生态瓜果, 为打造产地高精品瓜果品牌做好铺垫工作。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系统可对瓜果生长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控、自动决策控制等系列操作, 不仅减少了劳动力成本, 还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同时提高了产品的质与量, 以达到生产规范化、周期化等功效,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

目前,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系统还处于试验阶段, 主要应用在示范基地, 其涉及技术门类多, 融合了3G、宽带、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 成本还较高, 也存在一些安全威胁[17], 使项目全面推广存在一定风险。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成本将会大幅降低, 其应用将会拓展到作物生产的各环节。

摘要:因引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系统能加快我国迈向现代化农业的进程, 为此本文设计开发了物联网智能农业系统。该系统具备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病害预警诊断、生产的智能化管理、产品溯源等功能, 同时在田间合理布置各种传感器、摄像头、可控设施, 并应用3G、GPRS、Zig Bee等物联网技术, 从而实现农业生产一体化的智能管理系统。将该物联网智能农业系统应用于黄瓜示范生产, 起到了预警诊断病害, 智能、精细的控制棚内肥水、农药、温湿度等生产要素, 以及产品安全溯源等功效, 若大范围应用, 将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3.农业生产系统 篇三

做好2012年元旦、春节期间农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对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2012年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具有重要意义。《通知》要求,农业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要组织实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的同时,针对各行业生产特点和安全生产薄弱环节、事故多发领域,加强安全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生产行为。

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集中治理。以采煤采矿、危险品和易燃易爆品生产型乡镇企业为重点,加强检查,集中治理。对存在隐患的企业,要限期整改,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不放过”。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主动和公安交警部门加强联系,密切配合,联合执法,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强相关信息沟通,加大对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的整治力度,减少事故隐患,主动向公安部门了解拖拉机道路行驶违章情况,促进拖拉机违法载人治理工作。继续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深入开展垦区安全生产综合整治,切实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场所、烟花爆竹生产和经营点、外来人员集中居住地、商场、学校等消防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监控。各农垦企业要以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场所、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场所、消防重点部位等人员密集场所和旅游设施为重点,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对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要及时整改,暂时难以解决的要限期整改,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是要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对主要农业投入品组织开展质量检查行动,重点对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的投入品要加强监督检查,查处违禁农药的经营使用;二是要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大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及标准化生产指导力度,进一步规范蔬菜等生产者的生产行为;三是要加大监测力度。实行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测相结合,强化对“两节”期间本地主要农产品的质量监测;四是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健全应急体系,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开展。

各单位要建立“四防安全”制度,加强元旦、春节期间隐患的排查,对用电、防火、防盗设施等进行安全检查,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和管理人员,确保安全。同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工作预案,确定检查治理重点,采取交叉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组织开展好专项检查活动。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采取现场纠正、限期整改、跟踪结果等措施,有效排除安全隐患。对未按规定及时消除隐患的,要实施挂牌督办并进行公开曝光,督促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通知》指出,各部门、各单位要抓紧制定元旦、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方案,明确措施,抓好元旦、春节期间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要周密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健全值班制度,安排专人实行24小时值班,保证一名领导干部在岗带班,保持信息畅通。 (省农委乡企局 供稿)

4.农业生产系统 篇四

促进农业增效 农业增收

中共羊福乡委员会 羊福乡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乡秋冬农业生产工作开展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今年受持续干旱气候影响,我乡大季粮食作物受灾严重,农民收入遭受损失,为切实抓好今年秋冬种工作,全力弥补因灾造成的损失,确保夏季粮油增收,农业增效。我们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大季损失小季补、种植损失养殖补、农业损失劳务补、田坝损失场坝补”的工作思路,以“185”工程为载体和主抓手,面向市场,科学谋划,依靠科技,增强效益,全力以赴抓秋冬农业生产,实现大灾之年减产不减收、不减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秋冬农业生产是实现全年丰产丰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大灾之年,大季损失严重之下便尤为重要了。就我乡而言,干部群众重大季,轻小季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加之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外出务工较多,缺乏劳动力,对秋冬农业生产的重视和投入不足。对此,一是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在全县召开秋冬农业生产工作视频会议 1

后,我乡及时召开了全乡村组干部秋冬农业生产专题会议,迅速传达全县秋冬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全乡上半年抗旱救灾工作,深入分析秋冬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关要求,安排部署2011年的秋冬农业生产工作任务。二是加强宣传发动,积极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为营造秋冬农业工作氛围,我们采取召开会议、悬挂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秋冬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努力使他们从思想上对秋冬农业有新认识,转变过去只重大季不顾小季的传统观念,让其积极主动投身到秋冬种工作上来。三是深入村组调查,了解群众种植意向。通过制定《秋冬农业农户种植意向调查表》,组织各包村干部及村组干深入村组及农户家中,调查了解他们的种植意向、打算等,掌握他们的想法、看法,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二、理清思路,科学规划。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按照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本乡实际,着力搞好“六点一线”建设,科学规划秋冬农业生产。羊福乡山高坡陡,土地零散,农业生产条件极差,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极为困难,怎样将这些劣势条件变为优势条件,这是长期困扰着全乡干部群众的难题。根据这一现实问题,我们针对各村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群众意愿等因素,采取宜种则种、宜养则

养,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抓好规划建设。“六点一线”六点即利用同马山丰富的草地资源创办一个规模200只的养羊基地;在田土相对集中,地势较平坦,水源较充裕的里勇村大坝创办3000羽的种草养鹅示范点;在设有“两高”项目部的孔荣村、羊甲村分别创办50亩脱毒马铃薯和蔬菜示范点,就近向“高铁”项目部销售马铃薯产品和蔬菜,增加农民收入;在离乡驻地街上、学校较近的达荣村、小昔村创办50亩蔬菜种植示范点,可以向驻地街上居民、学校提供新鲜蔬菜;一线即在公路沿线实行油菜规范化种植和绿肥种植。同时抓好300亩葡萄和翠冠梨的田间管理,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全乡秋冬农业生产,实现绿色过冬。

三、迅速行动,统筹推进。

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关键在于行动和落实,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计划、有步骤顺利推进,我们做到: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加强工作领导,采取分工负责和分片包干的办法,精心组织,抢抓时节,全力以赴投入秋收秋种工作,保证种足种好;二是分解任务抓落实,按照目标任务,及时制定了《羊福乡2011年秋冬农业生产工作实施方案》、《羊福乡2011年秋冬农业生产计划指导表》,明确了职责,细化了任务,把各项指标任务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村、到组、到农户,每项工作都有实施地点和具体的责任人,使其人人肩上有压力,个个身上有重担。各包村干部和村组

干部作为直接责任人,认真按照细化分解后下达到各村的指标任务,负责抓好秋冬种期间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努力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积极抓好农资筹备调运,保障种子、农膜、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严厉打击贩卖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确保农民买到放心种,用上放心肥,维护农民权益。目前,已秋耕农田850亩,土150亩,完成小麦播种80亩,油菜200亩,蔬菜150亩,绿肥、牧草及其它作物等1000亩;“185”工程种草养鹅项目已调进了第一批鹅苗,羊舍改造正在实施过程中。

四、加大投入,保障生产。

为了提高群众生产积极性,确保工作取得成效,在资金方面投入到位。一是按照政府引导、扶持,群众自筹的原则,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整合项目资金;二是从紧张的财政办公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按照每亩政府补助100斤复合肥的标准,用于示范点建设;三是根据不同时期农民需求,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进行现场示范演示、讲解指导,传授培苗壮秧、施肥、病虫防治等全程做好跟踪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工作,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五、加强督查,兑现奖惩。

为有效推进工作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秋冬农业生产督

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秋冬种各阶段工作进度和质量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究,随时帮助解决秋冬种农业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同时,把秋冬农业生产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对完成任务好的村组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在秋冬农业生产工作中严重失职,只安排不落实,甚至不闻不问,持消极态度的村组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总之,我乡2011年秋冬农业生产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尽管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各有关部门和兄弟乡(镇)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把我乡秋冬农业生产工作推上新水平。

5.区农业局年度农业生产工作计划 篇五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第一年,也是农业发展环境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区农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武进”的目标,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发展主题,按照“稳粮提质、高效安全、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的要求,夯实粮食单产、稳定播种面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打造“动物疫控中心、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和农产品检测中心”三大平台,努力促进武进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主要目标是:全区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以上;围绕亩产“吨粮区”建设,粮食单产递增1%;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3.3%;新增设施农业面积0.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确保农业基本现代化水平继续位于全省前列。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着力做好以下10方面重点工作:

(一)抓机遇补短板争率先。近年来,我区通过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一些工作和指标走在了全省前列。但对照总书记关于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指示和最新要求,对照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新指标,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发展大局,坚定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信心,切实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要巩固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做出精品,放大亮点;要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厚积薄发,补齐短板。要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智慧和力量,采取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抓粮食稳面积攻单产。通过产业规划布局工作,稳定粮食生产,引导农业产业合理有序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一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近年来,我区稻麦种植面积呈逐年缩减趋势。要以“吨粮区”创建为目标,水稻面积稳定在16万亩,三麦面积稳定在13万亩,守住耕地红线,严格控制土地流转中的非粮生产,通过水稻生态补偿、关键技术实施、支农项目扶持等措施,保障粮食生产面积,确保粮食单产递增1%。二是加大三新技术推广。围绕“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的路线,加大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小麦主推扬辐麦4号、扬麦20号,水稻主推武运粳23号、武运粳24号,示范推广新品种武运粳30号。继续推广硬地喷灌节水灌溉技术,压缩直播稻,积极探索秸秆还田后的小麦播种、施肥、后期管理技术,提高主推技术应用率。三是抓好病虫害测报与防控。完善病虫害情报点建设,做好病虫害绿色防控科学决策,病虫害测报准确率保持在90%以上。试验示范无人植保机等植保新器械,提高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化程度,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

(三)抓基础强设施快提升。夯实农业生产基础,首先要持之以恒地改善农田基础设施,通过土地整治、综合开发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条件。一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为原则,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在雪堰、礼嘉等镇建立项目区,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力争高标准农田占比达60%以上。二是提升高效农业生产设施。普及推广大棚、无纺布、遮阳网、喷滴灌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三是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编制高效农业实用机械宣传图册,在现代农业园区、农林场圃、规模养殖场推广先进适用机械,重点发展物联网技术,提高设施农业装备技术水平。

(四)抓标准重监管提质量。现代农业必须是生产安全、产品安全的农业。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日常监管行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产出值和附加值。一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制标”的原则,健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体系,加快国家级畜禽产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水产养殖示范场、稻米蔬菜瓜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打牢农业品牌发展基础。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提升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推进网格化管理进程,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移动终端为技术手段,加强三品一标的证后监管,全区农产品合格率保持96%以上。三是加强畜禽屠宰监管。根据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我区生猪屠宰监督管理职能已经从区商务局划转到我们系统。各单位要认真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能的调整,从机构、人员、经费三大方面进行保障,严格工作程序,明确责任主体。根据我区屠宰场布局规划,对不符合定点屠宰要求的场点,要加快撤并步伐,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保障肉品消费安全。

(五)抓特色创品牌增效益。按照新的行政区域调整要求,我区将有不少亮点产业、园区、品牌被划分出去,现代农业建设时不待我,我们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植亮点典型,挖掘品牌特色。一是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点在花卉苗木、水产养殖、休闲观光等领域,推进中信逸农示范园区、礼嘉油用牡丹种植工程等10个市区级重点项目的实施,计划完成总投资3亿元。二是开展三品认证。深入调研、摸清现状,引导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努力打造安全优质产品。重点组织粮油、蔬菜、瓜果类产品进行“三品”申报,实现新增三品15只以上,争取新增产量5万吨。三是坚持品牌农业建设。以“找特色,选精品,创亮点”为目标,挖掘1-2个具有武进文化或地理区域特色的农业品牌,进行重点打造和培育。组织申报省、市级名牌或名优农产品认定,增强商标意识,参与省、市级的知名或著名商标评选。制定品牌农业建设奖励新政策,重点扶持一批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六)抓防控保产业利稳定。一是加强动物防疫水平。结合我区动物疫病防控实际,加大防疫监测力度,增加监测频次,提高监测范围,全面提升我区动物疫病监测预警能力。我区作为农业部建立病死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县,要结合XX市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进程,按照“镇建区补、先建后补”的原则,建立健全“场户交送、镇设站点、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无害化收运体系,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发展冷链配送的新型模式,鼓励大型屠宰企业发展自营冷链加工配送。二是加强森林防火水平。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防火工作不漏死角、不留空档。按照《2015-2020XX市XX区森林防火规划》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全面提升护林防火综合水平。完善森林预防体系建设,形成指挥统一、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水平。落实农机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类农机生产、销售、维修企业和农机合作社的主体责任。加强农机安全源头管理,严把登记关、发证关、技术检测关、事故处理关,力争拖拉机的发牌率、检验率及驾驶人的持证率达92%以上。

(七)抓主体搭平台促发展。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效化解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谁种地”的难题。一是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行动,以“五个一”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支持农业企业进行科技、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实施农业外向化战略,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业,全年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创建市级“五个一”示范龙头企业2家。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对种养大户的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向家庭农场发展,实现农业经营的专业化和农民务农的职业化。加强调研,把符合条件合作社、家庭农场推荐进入上级项目库,探索扶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大学生务农创业的途径和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或联合其他生产经营组织兴办加工、流通服务业,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提升品牌打造、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三是放大办展参展效应。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农产品展销5次以上,充分利用各类会展资源,全面推介和展示武进农产品,力争我区更多名特优农产品走出常州、走向全国。鼓励和扶持企业积极参加农产品境外展销。继续举办中国(夏溪)花木节和第十届中国花卉产业论坛,以花为媒,以展促销,带动花木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全区招商引资搭建新的平台。

(八)抓科技强服务促增收。一是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在水稻、林果、畜禽、水产等四大产业,遴选科技示范户1260户,推行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农技服务制度,强化农业综合科技成果的实验应用、示范和推广。二是实施信息入户工程。开展物联网区域示范工作,引导农业企业采用传感、通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智能农业、感知农业。鼓励农民使用一点通触摸屏查询系统、村级信息服务站以及“12316”服务热线等各种渠道获取农业信息,提高为农信息服务质量。加强与淘宝、京东商城等电商企业的合作,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让农产品的生产、经营、销售搭上信息高速路。三是实施农民培训工程。以现代农业发展、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科技素质、应用能力建设为核心,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实地培训、实习研修等方式,运用远程教育网络、广播电视、科技直通车、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扩大覆盖面,全年培育部、省、区级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

(九)抓生态治污染美环境。坚持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一是加快推进创森工作步伐。通过“定点、连线、扩面”,整合森林资源,优化森林布局,全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万亩,四旁植树130万株,新建、完善农田林网3万亩,建设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32个。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逐步开展退化湿地生态修复。二是加强畜禽养殖整治力度。推进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严控太湖保护区内畜禽养殖场反弹回潮现象,推动全区各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按步推进、有序开展。建立禁养区、限养区、适度发展区三区畜禽养殖长效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完善监管体系,保障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成效。三是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健全秸秆收贮体系,继续推进试点镇秸秆收储利用工作,建设一批村级秸秆收贮站,探索建立一套秸秆综合利用体系,为秸秆多种形式的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引进秸秆利用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科技型企业,帮扶收储利用量大的市场主体扩大产业规模、拓展产业链条,全面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四是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对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工程进行全面排查,淘汰一批建设时间较早、工艺不成熟、改造难度大的工程点。对管网建设不到位,污水收集率低,但工艺模式成熟和设备正常运行的工程进行改造提升。设计开发农村生活污水实时监控系统,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做好太湖、西太湖蓝藻打捞处置工作。探索废弃农膜、农药等包装物回收处理,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十)抓管理促规范转作风。做好各级各类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在制度的落实中提升管理效率。一是加强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不断丰富内部审计内容,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提升内部审计成效;突出加强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严格执行财政资金报账制、财务账目审计制。二是加强项目管理。坚持阳光操作,做到项目运作公开、公正、透明,坚持将纪检监督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对所有农业项目建设,做到全程、全面监督,加强对招投标、建设质量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保障项目建设运行规范,严格执行项目验收制度,确保项目质量。三是加强内部管理。有序推进建章立制工作,及时出台会议(培训)、公务接待、党委会议事决策规则、机关内部资产管理、党风廉政建设、农业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同时,加强监督检查,有效推动制度执行,维护制度刚性,做到令行禁止。

四、巩固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成果,提升农业系统服务效能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农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常态,围绕区委、区政府开展“建设三知机关、打造四有队伍”主题实践活动要求,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机关作风建设水平,不断增强公信力、执行力和干事创业活力。

(一)提升履职能力。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养成良好学风,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知行合一推进“三知”机关建设,坚持“秉执政之法、修为政之德、尽勤政之责”,努力建设“知法、知德、知责”机关,全面提升履职能力。要围绕关系农业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重大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深化农情认识,打破思维定势,勇于变革创新,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强化执行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落实行政问责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对工作不尽职、配合不积极、落实工作不力、工作处于末位的干部严格问责,追究责任。完善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督查工作,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逐个分解立项,做到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用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彰显效能,取信于民。

(三)规范行政行为。加强农业法制宣传,推进依法治农进程,营造良好的法治宣传环境。加强法制培训,提高执法人员水平。加强综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净化农村法治环境。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案件的办理程序。以权力事项清理为基础,明确部门职责,确保各项权力的正常运行。完善窗口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使各项涉农服务行政行为更便捷、更高效。

(四)强化服务手段。推进“动物疫控中心、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和农产品检测中心”三个平台建设,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继续开展“双政三零”、“党员示范岗”、“星级科站”等竞赛活动,让干部队伍在“比学赶超”中与时俱进,防止和克服“懒政”、不作为思想。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短期学习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组织岗位练兵,开展对口培训,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6.2002农业生产总结 篇六

二00二年农场共完成播种面积33.5万亩,其中:大豆13万亩,其中高油大豆6万亩;水稻12.2万亩;玉米0.7万亩,红小豆0.5万亩,芸豆0.1万亩,白瓜籽0.1万亩,小麦4 万亩,大麦2.5万亩。

基本情况:二00二年1-10月降雨量为511.7mm,有效积温为2466.6℃。

一、强化领导,深化改革,把两自四到户落到实处。

二00二年农场党政领导认真贯彻执行总局、分局两级党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为根本,把土地承包到人,把机车承包到户,为农场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打下了基础。

1、制定措施,分清责任,奖罚分明。

农场领导及各业务科室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制定了二00二年农场质量效益农业方案。方案中有目标、有措施、有阶段考核、有奖罚细则,真正把则、权、利结合起来。

2、阶段考评与全年效益工资挂钩。

二00二年农场对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作业区领导实行定期检查验收评比,每次考评所得的分数奖作为全年评比的部分得分,这样充分调动了一线干部、职工的生产积级性和主观能动性。

3、全部应用优质、高产品种

(1)小麦以龙麦

26、格莱尼为主。

(2)6万亩高油大豆品种以东农163、东农434和绥农11为主,其它品种以北93-454、垦鉴豆4号、北丰15,同时引繁高油大豆垦农18。

二、坚持质量、坚持标准,把标准化作业落到实处

1、二00二年农场先后出台了质量效益农业实施方案,以及配套出台了“麦类种植标准及技术要求”;“大田化学除草技术要求及配方”;经济作物、绿色食品种植等一系列实施方案细则。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实行标准化作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标准,彻底推行优机优价。

2、抓基础上标准,为实施质量效益农业方案创造条件

二00二年农场以最基础的备耕抓起,无论是机具的检修,还是各种物资的准备;无论是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还是到兄弟场的参观学习。都形成了一种顽强奋进积极向上的精神。备耕生产的各项准备,为春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坚持常年一贯促早熟措施,无论是在耕作制的选择,还是品种的应用;无论是测土配方施肥,还是病虫草害的防治,始终采取全年一贯促早熟的措施。

4、坚持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加强科技示范带建设,做到以点带面。

在科技示范带建设上,水田落实了30户,旱田落实了10户,经济作物落实了2户。场领导及科级以上干部积极种植奶花芸豆,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的措施、技术、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推动了新技术在我场的应用。

5、抓订单农业、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种植

二00二年农场领导由单抓生产向既抓生产又抓市场转变不盲目上马项目,签订单合同,以销定产,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把风险压到最低限度。

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种植上积极引导农户提高环保意识,发展无公害、走绿色和有机食品的道路。

6、在推广应用新技术上有新突破

(1)农场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的筹措资金购买了大垄密植耕作机,把新技术落到了实处。

(2)农时标准化上有新突破,农场按照分局的质量效益农业方案的要求严格农时界限,麦类作物,大豆、玉米、经济作物全部按农时标准完成种植任务。水田插秧截止到5月25日全面完成插秧任务。所有农时比上年同期快了8.5个百分点。

(3)推广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上有新突破。一是培育壮苗,大、中棚、秧田播种机的大面积应用,为培育壮苗提供了保证;二是机械插秧,钵育摆栽比上年面积增加了3万亩,三是A级绿色水稻面积全场达到了5000亩。

(4)水田应用PVC板1100亩。

(5)精点机链轨道垄上三行改装有新突破,全场垄作机100%进行了改装,充分利用了地利达到了缩垄增行的目的,使大机械化更好的发挥优势。

(6)对全场部分喷要机械的喷头进行了更换,全部改成了美国进口的喷头,使单口流量雾化效果达到了农艺要求,在大豆茎叶化学除草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强化管理抓落实

1、抓住麦类三叶期的有利时机,进行灭草追肥,使全场种植的4.0万亩小麦,1万亩大麦都100%达到了清趟麦。在麦类抽穗扬花期利用飞机航化作业进行追肥喷施多菌灵防治赤霉病,使小麦、大麦的产量品质得到提高。

2、在豆田管理上狠抓机械灭草和化学除草

(1)利用一切有利时机抢中耕,放寒增温、灭草促早熟。

(2)狠抓叶面追肥促早熟,全场大豆利用地面机械和飞机航化进行叶面追 微肥增产促早熟,保正了霜前正常成熟。

四、适时抢收,颗粒归仓

1、在麦类收获时,充分利用气象预报,抓住空隙,及时进行割晒,集中全场割晒机,突击作业,使全场麦类作物100%分段收割。仅用了一周时间,完成了麦类收获任务。减少了损失,提高了品质,降低了费用。全场大麦品质好于历年,一等品率高。

2、在大豆收获上,历时十天,按分局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了13万亩的大豆收获任务。

五、加强质量验收制度,提高服务意识

在各生产环节,农场到作业区都有相应的质量检查验收领导组织,针对各生产环节进行把关,提高对农户的服务意识,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把科学种田、新技术应用逐步引到农户手中。

六、抓秋收的同时,狠抓明年生产的准备工作

1、黑色越冬十月底前100%完成。

2、麦茬起垄3.5万亩,豆茬起垄5.4万亩,大垄密1.2万亩,麦类达播1万亩。100%的完成了明年生产的准备工作。

3、在种植结构上进行调整,明年将压缩大豆,扩种水稻、大麦,引种部分经济作物。大麦以100%的签订完种植购销合同。

4、在种子选留上

(1)小麦以龙麦

26、格莱尼为主,统供率100%。

(2)大豆高油以垦农

18、东农

434、合丰42为主,其它品种搭配绥农11,统供率100%。

(3)大麦以垦啤3号、垦鉴啤麦2号为主。

5、土地承包上,100%签完合同,落实到个人,承包期为五年。

6、在机械改装上,所有精点机全都改成65cm或66cm的行距。

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个别单位对标准化作业重视不够,给承租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应加强管理克服以包带管的现象。

2、部分外来种地户,小农意识强,科学种田水平低,有待于逐步引导,增强科技意识,使农民增收,农场增效。

3、对外来种地户,应加强《种子法》宣传力度,坚决杜绝越区种植。

7.农业生产系统 篇七

黑龙江农垦总局的特点是远离中心城市, 农垦总局根据自身特点提出了“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 确立了“四五”城镇体系发展规划, 即比照地级市、县级市、乡镇和新农村标准, 规划建设5 个农垦中心城、50 个重点镇、50 个一般镇和500 个左右管理区。目的是实现农垦总局人民“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 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美好愿望[1]。然而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造城运动[2], 建设现代化的、硬件合理配套的现代化城镇不难, 但首先要保证农垦总局人民在广袤田野上的农业生产能顺利进行, 有了安身立命之本, 然后才能踏踏实实的生活在现代化的城镇里。黑龙江农垦总局三次产业结构为48. 4∶ 26. 3∶ 25. 3,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87. 1 万公顷, 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例为72. 8%, 农业生产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7. 5%, 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人口比例为4. 75 千瓦/人[3], 大于全国的平均数3. 68 千瓦/人[4]。总体看来, 农垦总局土地面积大, 农业人口多, 机械化程度高, 农业生产无论对农垦总局人民的收入增长还是对农垦总局总体经济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更是农垦总局城镇化建设健康稳定推进的动力源泉。农垦总局已经对未来的城镇化做好了战略部署, 然而城镇化的发展, 与以往的农业生产物流产生了较大的冲突, 两方面相互制肘, 极大地限制了农垦总局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5]。在农垦总局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人民收入稳定, 安享城镇化后生活质量的提升, 如何在城镇化宏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 微观优化农业生产物流系统, 是农垦总局城镇化目标实现的保障, 是城镇化进程中微观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6]。

2 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业生产物流系统特点分析

农业生产物流是指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种养、管理到收获整个过程所形成的物流。包括三个环节: 一是种 ( 植) 养 ( 殖) 物流, 包括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等; 二是管理物流, 即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物流活动, 包括除草、用药、施肥、浇水、整枝等, 或动物的喂养、微生物培养等所形成的物流; 三是收获物流, 即为了回收生产所得而形成的物流, 包括农产品采收、脱粒、晾晒、整理、包装、堆放或动物捕捉等所形成的物流[7]。黑龙江农垦总局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 是黑龙江省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龙头, 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农垦总局的特色, 但是长期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使得其农业生产物流系统演化为大规模现代化生产与小规模传统生产的混合系统, 具体分析如下。

种植物流: 农垦总局各农场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底肥根据所种植的品种由农场统一购买发放, 追肥根据需求农户自主购买; 土地上种植的作物按照轮作的耕作制度确定, 种子是自主购买, 但是农垦总局使用良种补贴的方式, 引导农户的种植方向。农业生产作业站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分散开来, 种植规模较小的农户每家每户拥有较大的院落, 购买到的农资先储存在农户的仓房里, 农具放在自己家的院子里, 播种时一同运到田间。

管理物流: 田间管理物流作业中, 种植规模较小的非机械作业主要靠农户自己, 种植规模较大的通过雇工来完成; 需要机械作业时, 一般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拥有农业机械, 自主进行, 没有农业机械的采用雇佣的方式完成作业。农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的监控, 主要由农户自主完成, 发现不明白的问题时, 向相关技术人员咨询, 田间作业的时机也由农户自己把控。对于一些适宜于集中大规模作业的农作物化学除草、叶面施肥、喷施微量元素、防治病虫害等, 统一利用航空作业进行管理。

收获物流: 收获时节, 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 一般拥有收割机, 雇佣人力协助完成收获, 种植规模较小的农户, 一般是同一作业站的农户相互帮助, 雇佣机械来完成。因为每年农作物收获的季节, 由于产品大量集中上市, 往往也是价格最低的时间。对于水分较少易于储藏的水稻和大豆, 为防止价格波动损失, 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通过租用大的粮库存放粮食, 种植规模较小的农户会将粮食存放在自己的仓库里, 在播种季节到来之前, 根据市场需求状况选择合适的价格卖出。对于不容易储藏的玉米等农作物, 绝大多数农户是在收获的时候联系好收购方, 使用对方的收获机械或者自己雇用收获机械进行收获, 然后直接卖出, 只有在收获季节价格很不理想时, 才会留下来自主储藏。当地的蔬菜等农作物无法大量储藏, 都是在冬季到来之前销售出去, 各家各户自主储藏。

3 黑龙江农垦总局城镇化与农业生产物流系统运作的冲突

城镇化之前, 农场种地的农户住房前面都有一个大院落, 这个大院落是农业生产物流系统中一个重要节点, 农垦总局在城镇化建设中, 修建了具有现代化生活设施的居住小区, 农场的居民可以自主购买。现代化的小区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但是却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便。农户没有了大院落, 也就失去了传统农业生产物流的重要节点, 并且离开耕地的距离比较远, 城镇化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物流系统之间产生了巨大冲突。下面分别从农业生产物流的三个子系统进行分析。

3. 1 城镇化与种植物流系统运作的冲突

3. 1. 1 农业机械的长期存放和管理

农户的大院落可用于农资和农产品的短暂仓储, 放置农具和农业机械, 即便于财物的看管也便于农机具的保养。农场的拖拉机即作为农业生产的动力机械, 也用作农民的代步工具。城镇化后, 从前放在院落里的农机具需要安置的地点, 安置的地点必然不同于自己家的院落, 给机具的保养和使用带来了不便; 从前每天自家人出出进进就能看得见的农机具也失去了以往方便的安全保障。

3. 1. 2 农用物资的暂时存放

一直以来, 农垦总局的农户习惯在春天提前备好种子和底肥等农资, 放在自家的仓房里, 防雨防盗。根据每年冰雪的融化速度、气温的变化情况和人力的组织等, 确定哪一天去田间播种。农作物生产期间的追肥和治疗病虫害的农药也是按照需要购买后存放在家里, 根据天气晴雨状况, 确定哪天施用。城镇化使得农户失去了院落和仓房, 农用物资的暂时存放无法实现。

3.2城镇化与田间管理物流系统运作的冲突

3.2.1打破了非机械化作业的人员自组织形式

农垦农户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大, 种植的农作物有不同, 地块条件不同, 管理措施也不同, 每个作业站的农户都是根据自家土地上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田间管理。如果是非机械化作业, 不是自己家的一两个人天天在田间作业, 往往是雇佣一些乡邻集中一、两天完成作业。这样互助的集体劳动, 组织比较松散, 都是根据大致的农时和田间作物的具体长势来临时确定的。集中居住的小区, 打乱了从前乡邻之间的居住结构, 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户, 居住的相对分散, 从而使得农业互助劳动的自组织变得比较困难。

3. 2. 2 作物生长状况和病虫害的监控困难

农业生产中, 农户需要经常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追肥, 保证作物的增产。此外, 更要实时监控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及时根据病虫害的特点进行预防和治疗, 避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降低产量, 减少收入。城镇化使得居民离开土地的距离比较远, 没有机动车辆, 经常性的田间状况的观测变得很困难, 如果有机动车辆, 也必然增大了观测的成本。

3. 3 城镇化与收获物流系统运作的冲突

北方冬季低温比较低, 农户家家拥有较大的院落、简易粮仓、果蔬的地窖, 帮助农户实现了较好的粮食储藏和漫长冬季里当地蔬菜的存储, 同时在市场上为农户提供了粮食的议价能力。但是城镇化使得农户没有了宽大的院落和简易的粮仓, 粮食的自主仓储成为不可能, 必须在收货后马上卖出, 整个农户集体失去了和粮食收购商议价的有利条件, 收获季节的价格也将对农户更加不利。此外, 当地蔬菜等农作物在收获后, 很难大量卖给居住在城镇里的居民, 蔬菜种植业也需要良好的存储空间, 用以缓解蔬菜集中大量收获, 而消费少量平均分布在漫长冬季的矛盾。

4 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产物流系统发展对策

农垦总局农户的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33. 4% ( 2008年) [8],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上的收入, 保证原有生产物流系统的正常运作, 占农户绝大多数的小规模种植户不愿意搬迁, 农垦总局城镇化步伐无奈放缓。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城镇化后的农业生产需要更好的物流系统配合, 才能有效顺利的进行。有了农业生产的可靠收入, 农户才能安享城镇化带来的生活的改善, 从而加快城镇化的建设步伐。为此针对现阶段垦区农业生产物流系统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4. 1 种植物流系统发展对策

为了避免种植物流与城镇化的冲突, 首要任务是进行农具停放场的优化选址, 根据农业生产作业动力需求特点, 按照农机具在适当农时的作业能力, 在相应区域规划农具停放场, 让农具的总作业能力覆盖相应的耕地面积, 为农户提供农具停放的场所, 保证机具的安全, 便利机具的维修保养和农业生产运作。此外, 根据区域内农具场的区位特点和农资采购物流的特点, 科学选择地址, 建立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资配送中心, 按照农户的需求提供农资配送服务, 确保种植物流的顺利进行。

4. 2 管理物流系统发展对策

城镇化的居住方式, 打破了从前非机械化作业人员的自组织形式。农垦总局居民电脑的拥有量快速增长, 上网农户较多, 可以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 建立以农业生产为主题的网上社区, 方便农业生产中非机械化作业人员的组织。由于农垦总局实行轮作的耕作制度, 同一地块种植相同的作物, 田间作物的生长状况和病虫害的监控可以按照地块雇佣或者委托具有较多经验和较好专业知识的人员集中进行, 定期在相应的网上社区公布监控的状况, 而不需各个农户多次往返, 简化田间监控的作业环节, 提高田间管理的总体技术水平。

4. 3 收获物流系统发展对策

收获粮食的农户没有仓库, 直接卖掉影响农户的收入; 不直接卖掉又无法保证粮食的仓储安全。垦区需要根据现有粮食种植面积上粮库的分布补充修建粮库, 同时帮助农户和周边的粮库以多种方式合作, 将收获的粮食集中入库。可以按照粮食的数量收取仓储费用, 也可以将粮食卖给粮库, 或者粮食加工企业, 农户可以根据自己对市场价格的判断进行粮食销售, 粮库配合进行粮食的出库, 出库时结清仓储费用。此外, 垦区还应该根据居民的数量、饮食习惯和居住地区的分布, 科学选址建设蔬菜等生鲜农作物的储藏设施, 保证居民冬季蔬菜消费, 保障蔬菜种植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黑龙江垦区在京举行推进城镇化发展座谈会[Z].http://www.hlj.gov.cn/zwdt/system/2011/05/30/010185304.Shtml, 2011-05-30.

[2]曹钢, 曹大勇, 何磊.论马克思的城市发展思想与国际城镇化百年革命──兼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创新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01) :5-17.

[3]2012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黑龙江农垦调查队, 2013, (01) .

[4]国家统计年鉴2012[M].北京:国家统计出版社.

[5]辜胜阻.农村城镇化要做到“五防”[J].农村经营管理, 2013, (01) :30.

[6]阎竣, 丁士军.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关系[J].农村经营管理, 2004, (11) :43-45.

[7]赵黎明, 徐青青.我国区域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发展探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3) :7-13.

8.生态农业 主导农业生产模式 篇八

进入新世纪以来,生态农业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全球162个国家发展生态农业,预计到2020年,全球生态农业生产面积占农业生产总面积的比例最高将达到35%。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建设起来的,既促进生态保护又依赖良好生态环境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农经生产经营体系。生态农业包括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所谓绿色农业,是指按照规定有限度地使用化肥、农药、植物保护剂等化学合成物的农业生产方式,产出的是有助于公众健康的无污染产品。有机农业则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也不采用转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前者是要求有所放宽的生态农业,而后者是要求更为严格的生态农业。

痛定思痛,“三高一低”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被看好

20世纪50年代以来,石油农业在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致使农业生产严重依赖化肥、农药等,不仅诱发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还导致粮食、蔬果、畜牧产品等残留的有毒成分增多。就实质而言,这是一场人、社会与自然环境间关系失调的严重危机。痛定思痛,人们意识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导致生态环境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生态农业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起初只是由个别生产者针对局部市场需求,自发地生产某种产品;到了30至40年代,生态农业在瑞士、英国等地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后,各种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主旨的替代农业思潮开始出现。法国、德国、荷兰、英国等西欧发达国家积极开展有机农业运动,并于1972年在法国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与此同时,日本也提出生态农业发展计划,把重点放在减少农田盐碱化和农业面源污染上。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布《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确立了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地位。至此,建设生态农业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世界各国农业的共同选择。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积极研究和探索绿色食品生产。

生态农业不仅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农业经济体系转型的必然产物。这种转型主要体现在:由单一向综合,由粗放向集约,由高碳向低碳,由污染向环保,由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向注重综合“质量效益”转型。在必然转型的基础上,形成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前景广阔,全球生态产品年销售额已达625亿美元

进入新世纪以来,生态农业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从发展规模来看,全球共有162个国家发展生态农业。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统计,截至2009年,全球生态农业种植总面积达3200万公顷。预计到2020年,全球生态农业生产面积占农业生产总面积的比例最高将达到35%。

生态农业发展最快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其生态农业种植面积600万公顷,占世界总面积19%;中国生态农业总面积约450万公顷,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西班牙生态农业种植总面积180万公顷,居世界第三、欧盟第一。

全球生态产品的年销售额已达到625亿美元,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瑞士、丹麦和意大利等国消费量较大,产品种类涵盖农作物产品、奶制品、肉类、水果等。目前,欧盟自产生态农业产品供不应求,有近60%的缺口需要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口,其中阿根廷和中国是其主要供应国。生态农业产品的市场前景可谓越来越广阔。

与常规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具有5个特点:一是综合性,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全面规划、顶层设计、优化结构,促进各产业间协调发展,实现强农兴粮富民和环境优化;二是多样性,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技术装备农业生产经营,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多种优势,促进多样化发展;三是高效性,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质量效益;四是安全性,提高农产品质量,向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的食品;五是持续性,把农业生产经营和环境建设、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后再利用,有效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政策扶持,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成功必不可少

生态农业,已成为21世纪全球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和主要潮流。新世纪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绿色农业发展,被世界可持续农业协会评为“全球可持续农业发展20个最成功模式之一”。然而,与部分发达国家相较,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仍存在很大差距,各国先进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对生态农业采取积极支持政策,是发挥长效作用的措施。各国大都制定了专门政策,支持生态农业发展:把发展生态农业资金列入国家财政预算,实施税收优惠减免措施,对生态农业先进者给予奖励等。在德国,政府建立和实行多种农业生态补偿方式,包括财政转移支付、直接支付、限额交易支付和直接交易支付等。德国实施补偿方式,大多通过项目对向生态农业体系转型的农场主提供资金支持,并多与相应环保措施挂钩。

高度重视生态农业科研和教育,是增强生态农业发展动力的关键。很多国家非常注重以现代科技为依据,密切结合生态农业科研与教学、推广。也有许多大学、科研院所定向培养生态农业科研技术人员。自2002年起,美国政府就实施有机农业研究和推广计划,2003年以来的10年间共提供经费9300万美元,资助重点包括有机农业环境及效果、有机农场生产与社会经济状况、利用田间试验方法鉴别有机产品特点等。

加强生态农业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发达国家就生态农业的生产、产品质量和销售等建立了相关法规体系。美国制定了《有机食品质量法》,加拿大制定了《加拿大农产品法》《加拿大谷物法》等,欧盟颁布了《欧共体生态农业条例》。在欧盟相关法律基础上,德国制定了本国的《生态农业法》《土地资源保护法》《垃圾处理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让生态农业发展实现了有利的社会外部氛围及内部“软环境”整合,对其健康发展发挥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上一篇:史玉柱是真正的营销高手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