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能模拟教学培训(精选11篇)
1.急救技能模拟教学培训 篇一
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计划
为了全面提升我院医护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各类事件的应对能力,培养急危重症抢救的工作思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特制定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1.进一步提高我院卫生技术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帮助其掌握基层急、危重病人的正确、及时、规范、早期处理技术。
2.巩固和发展我院已建立的卫生技术人员在岗培训制度,积累培训经验,不断引进深入,并实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长久化。
二、培训内容
1.熟练掌握心肺复苏(cpr)急救技术。
2.了解常用急救药物的作用与用途﹑使用注意事项。3.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救治原则。
4.常见的临床危象(高血压、高血糖、低血糖危象)。
5.掌握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前臂和头部外伤急救止血、包扎,劲椎的固定及搬运等)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做好我院对卫生技术人员急救知识及能力的培训工作,成立安宁卫生院急救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熊联辉(院长)
副组长:邓世恒(医务科科长)成员:胡绍芳(公卫科科长)熊杰(慢病管理)游光平(儿童管理)赖学文(住院部医师)
杨丽(住院部护士长)李永连(办公室)
2.培训对象
本院在职、在编的卫生技术人员以及因工作需要聘用的各类卫生技术人员。
三、培训要求
1.安宁卫生院院长熊联辉同志担任本次培训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培训地点设在安宁卫生院三楼会议室,严格按照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在职培训安排表课程授课。参加人员按时到课,填写签到册,不得迟到、早退,否则按相关规定处理。
2.参加人员为本院在职、在编的卫生技术人员以及工作需要聘用的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参加人员按时记录学习笔记,无学习笔记不得参加考核。
安宁卫生院
2014年5月20日
2.急救技能模拟教学培训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7月—2015年12月选择门诊护士48名,年龄25岁~53岁(43.05岁±3.3岁);副主任护师9名,主管护师29名,护师10名;学历:硕士研究生1名,本科24名,大专19名,中专4名。将48名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名,两组年龄、职称、学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
参照“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教材,选取急诊专科护士2名、门诊护士长1名、急诊急救护理专家1名组成方案制定小组,根据常用5项急救技能操作心肺复苏、吸痰、气管插管、电除颤、静脉穿刺的使用频率,设计成人心搏呼吸骤停作为情景模拟病例,培训内容、流程形成方案初稿,持续优化,最终形成定稿,组织门诊护士反复演练并拍摄成标准视频资料。
1.2.1. 1 对照组
2015年7月—2015年9月以前接受传统的急救培训:由2名急诊专科护士采用现场讲解、演示的方式进行,培训后可参考技能训练室操作视频个人练习,统一考核达标,确保操作规范化。后按照模拟病例要求,将24名护士随机分为8组,每组3人,计时各人员配合与操作时间,但未强调具体定位要求及配合方法。
1.2.1. 2 观察组
2015年9月—2015年12月在对照组培训的基础上进行定位抢救演练。24名护士随机分成8组,每组3人,设定急救工作岗位,对受试对象进行为期3个月情景模拟训练,采用设定的情景模拟病例,按实际搭班情况由A护士任组长,抢救时起指挥者角色,所有培训按照预设的抢救流程进行,并进行角色分工,护士A:位于病人头侧,起指挥者作用,负责气道管理,包括气管插管配合、吸痰、呼吸机备机、生命体征的监测。护士B:位于病人右侧,负责静脉通路的建立、给药以及血标本的采集。护士C:位于病人左侧,负责仪器设备准备、气管插管用物准备、静脉用药、记录及对外联系和抢救场地清理。抢救小组各成员轮流承担抢救过程中的A、B、C角色,从不同角度体会抢救全过程,提高应急能力及默契程度,培养团队精神。
1.2.2 评价指标
1.2.2. 1 急救理论知识考核
两组培训后参照《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3]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闭卷考试,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填空题5题(每题4分),简答题5题(每题8分),总分100分,严格监场,当场封卷。
1.2.2. 2 急救技能考核
根据《急危重症护理》[4]中5项急救技术操作标准制定:心肺复苏(CPR)、气管插管、电除颤、吸痰、静脉输液评分表,按照考核标准现场打分,比较两组的急救技能分值及急救措施落实到位时间。
1.2.2. 3 培训满意度评价
根据“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制定培训满意度量表,分为急救综合能力、团队凝聚力、激发学习热情、安全防范意识、科室间协作能力、责任心和自信心等7方面来评价[5,6]。培训后分别对4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非常满意、满意、不确定、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后收回,发放量表48份,收回48份,回收率100%。
1.2.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所有资料均进行正态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
分
s
分
3 讨论
门诊是医疗护理服务的第一站,我院作为江苏省门诊量最大综合性医院,门诊面积约30 000平方米,诊室300多间,其门诊量连续15年位居全省第一,2015年门诊量即达到472.36万人次。随着门诊量的持续增长,门诊病人在就诊过程中会出现晕厥、休克等意外事件几率不断增高,而门诊护士对急救药品知识、急救器材的掌握程度及急救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基于此,我们将情景模拟训练方法引入到门诊护士急救综合能力培训中,以期提高抢救的时效性,确保抢救的有序化进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培训满意度。
3.1 定位协作模拟训练提高急救关键操作时效性
时效性(time effective of emergency)即救治成功率与时间的比值[7],是抢救工作的最重要的指标。急救时效性应作为一切急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脱离了时效性,任何措施和技术都偏离了急救的方向。因此,我们在制定定位抢救模拟中,给予定职责、定站位,定流程。遵循指南要求,在流程设计时充分考虑细节,每个操作环环相扣[8],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和动作,减少不必要的中断。抢救时急救人员各司其职,互相协作,缩短了急救准备时间及急救措施落实到位时间,使得抢救高效、有序进行。根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要求,心肺复苏每延迟1 min,复苏成功率就下降7%~10%,对于有心电监护者,从心室颤动出现到除颤,时间不应超过3min。本研究在3人团队协作基础上,按照角色定位实施急救流程,并在定位分工方案中,充分把握胸外按压实施时间越早越好、首次除颤越早越好,按压中断时间越短越好,制定由第一个发现心搏呼吸骤停病人的护士A负责启动急救系统及胸外按压,以确保胸外按压尽早实施;护士B负责开通气道并实施辅助人工呼吸;护士C尽快开始电除颤,确保电除颤尽早实施。3名护士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确保各项技能在同一时间有序进行。本研究显示,实施定位协作抢救模式后,在启动急救系统、胸外按压、人工气道建立、首次除颤、药品应用等措施落实时间方面,均较培训前缩短,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充分证明定位协作模式在急救关键操作时效性均优于对照组。通过本次团队协作定位抢救培训,使得抢救更加有序、高效,缩短抢救准备时间,各项抢救操作技能更加娴熟,应急能力有了更大提升,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提高了急救的时效性与有效性。
3.2 定位协作模拟训练提高门诊护士综合急救能力
门诊病人病因不确定、随机性大、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加之门诊护士高年资护士居半的人员配置问题,故门诊现场急救更应注重急救意识、综合能力、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培养。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对其他急救能力的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往传统单项操作培训考核方式,多注重个人单项基本技能的培训考核,忽略了高效团队配合能力,如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指挥协调能力、沟通配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案例情景模拟考核的过程中,对照组因为护士职责不分明,处于忙乱状态,护士急救系统启动速度慢,因此这种传统的培训模式不能真正提高护士应对门诊现场突发事件的能力。定位协作抢救模拟训练,是以团队为单位的集体训练,各角色任务符合实际,从而产生角色认同,演练时现场忙而不乱,思路清晰,各司其职,护士能完整而系统地体验场景真实感,促进了培训过程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在角色实施过程中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得门诊护士惯性思维得以改变,提高门诊护士综合协作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也有效提高了抢救病人的整体实战能力,保证了抢救的时效性、有序性、有效性,是一种较理想的团队协作培训方法。
3.3 定位协作情景模拟训练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培训满意度
情景模拟训练将情景模拟运用于培训中,使学员处于不同的情境中,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可以更好地体会临床护理的工作内容,使得比较抽象的知识更加的形象、具体,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9,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士对培训法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定位协作情景模拟急救培训较传统方法更受学员欢迎。由于是分组角色定位练习,演练过程中,护士把枯燥的理论和操作培训应用到角色中,组员之间相互切磋鼓励,组与组之间相互观摩学习,互相比拼,形成了有竞争意识的演练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完全扭转了传统培训的被动接受,护士通过定位协作情景模拟中角色要求不断互换角色反复演示,随时发现自身和合作过程中存在问题,诸如如何有效打求救电话、转运通道不流畅、搬运真人和模型感觉完全不同等,在演练过程中不断改进,使得团队凝聚力得以加强,在培训的同时增强了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心,也体会到增加科室间协作能力的重要性。
定位协作情景模拟训练,使得抢救更加高效、有序,缩短了护士抢救准备时间,各项抢救操作技能更加娴熟,应急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保证了抢救的时效性。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应急情况在模型人身上较难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因模拟人本身缺乏反馈,而模拟训练流程管理是一个持续、反复评估实施、不断完善过程,在今后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反馈,持续优化评价体系,医护人员要在临床上不断地锻炼、实践和总结,以使流程更加合理,真正达到全面提升门诊护士抢救协作能力、保证病人安全目的。
摘要:[目的]探讨定位协作模拟抢救在门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名门诊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名,对照组接受传统抢救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设计模拟病例进行培训及考核。比较两组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考核相关成绩,用自制问卷调查培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急救技能完成情况、急救措施落实到位时间、培训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定位协作模拟训练应用于门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可以提高抢救的时效性,保证抢救的有序化进行,激发护士学习兴趣,提高培训满意度。
关键词:定位协作抢救,模拟训练,急救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张利平,邓敏,卿梅.门诊护士急救能力及相关知识的现状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7):59-60.
[2]孙玉敏,耿金康.集中培训提高门诊护士急救知识与技能的体会[J].黑龙江医药,2013,26(4):726-727.
[3]Field JM,Hazinski MF,Sayre MR,et al.Part 1:executive summary;2010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10,122(18Suppl 3):S640-S656.
[4]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
[5]颜丽霞,张平.产科护士共情能力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98-900.
[6]Weiss DJ,Davis RV.Manu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M].Minneapolis MN: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67:10-21.
[7]何忠杰.论急救的时效性[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7):659-661.
[8]张连劳,牛娟,朱有胜,等.定位协作抢救模式在模拟心搏呼吸骤停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4A):919-921.
[9]李红,熊青,涂传敏,等.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4,29(1):76-77.
3.急救技能模拟教学培训 篇三
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各种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频繁发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但我国绝大多数医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灾害医学教育,缺乏必要的灾害救援专业技能训练[1],应系统地进行灾害医学继续教育和专业救援技能培训,提高我国的灾害救援整体水平。
灾害医学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课题,必需重视灾害医学的学术理念,本文就加强基层急诊急救人员对灾害医学继续教育,提高灾害救援专业技能水平,加速灾害医学队伍的建立和培训做简要综述。
基层医疗机构灾害医学教育与救援技能现状
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体制还很不健全,医学院校的课程开设主要是医学理论和技能在临床各专业方向的教育。基层医务人员也未能接受灾害医学的继续教育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对灾害医学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仍然是空白。大部分临床医师缺乏灾难医学知识和灾难救援技能训练。其次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薄弱,医疗资源配置失衡,涉及灾害医学救援方面的管理机制不畅,缺乏先进的救援装备,救援手段落后,缺少健全的法制体制,救援预案不完善和不配套,没有成立灾害应急救援医疗队。同时,社会性急救知识也未能够得广泛深入的宣传和普及,面对各种突发灾害事件时,能动员起来的社会上诸多方面救援力量,大多数都缺乏必要的救援理念和救援技能使得现场的救援效益不高。而作为现场医疗救治主体医务人员所掌握的灾害医学知识和救援技能非常有限,势必会影响救治效率,这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多灾环境下对救援工作的需要,难以及时应对一些区域性的灾害伤亡事故的发生。也很难做到灾害现场高水平、高效能,大救援的急救特征。
加强灾害医学继续教育和专业救援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灾害医学是一门研究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及灾后医疗救护的新型学科。灾害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人员伤亡。灾害救援有它的特殊性:①灾害救援组织机构的临时性;②工作环境的危险性;③救援对象的复杂性;④救援工作的协同性;⑤灾害医学的社会性。其内容涵盖了医疗救治,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特殊的救援设备和技术,伤员分类输送,流动医院建设,疫情防控,公众心理危害等方面。医护人员工作性质是抢救生命,减少人员死亡和伤残,技术上要求熟練掌握输液、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抗休克、心肺复苏、气道管理、解毒等急救技术,他们的表现对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伤残率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急救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救援知识和过硬救援技能,方能胜任救援任务,必须加强急救人员的灾害医学继续教育和专业救援技能培训。
灾害医学继续教育和专业救援技能的培训是防灾救灾降低损害的根本保证,掌握灾害医学知识和救援技能是急救人员的必备条件。“救人”-“治病”的一种专业思路与对策。面对灾害群体时,要采用专业的救援理念和救援技能,快速检伤分类,使现场救援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救治更多的人。目前在我国灾害医学无论从认识还是到实践都尚属起步阶段,为适应当前及今后应急救援形势的需要,灾害医学继续教育与救援技能培训这一新课题,应尽快实施到实际工作上来,特别是在灾害多发的区域或基层的急诊急救人员显得尤为必要。
灾害医学继续教育及专业救援技能培训的建设与建议
加强灾害救援的法律法规建设;虽然,我国近年来颁布了许多突发事件应急法规和预案,但其系统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并不强。给予灾害医学立法,对我国灾害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有极重要意义,使得在紧急救援工作时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更好地协同社会化救援。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完善灾害救援的各种规章制度,建全监管体系,规范紧急救援过程中的各种行为,是灾害医学事业的生存及发展的关键因素。
灾害救援队伍的建设;制定标准化、现代化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一套适宜本地区统一可行的灾害救援运作机制。高效的组织管理和统一可行的灾害救援运作机制,是能否实施有效救治的关键。平时也就需要有预见地制定相应的灾害急救计划。整合、优化区域性的卫生急救资源,加大资源配置,建立区域性灾害救援队伍,组建高效、现代的区域性应急救援医疗网络。高效的灾害医学救援组织管理需要整合资源,建立统一的灾害指挥体系。建议在灾害发生的区域由当地政府牵头,调动公安、武警、消防、急救医护人员及可组织的社会上的人员成立救援队,统一指挥调度;成立搜救队、营救队、医疗队、转运队和后勤保障队等,各队伍要分工明确,任务清晰,协同作战,快速机动,善于攻坚等特点,目标是灾害现场救人。建立平战结合,专兼结合,装备精良,技术精湛、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精准高效的灾害救援医疗体系,才能适应医疗救援的需要。才能对本地区域内各种重大灾害事件的发生进行紧急救援。
加强急诊急救人员的灾害医学继续教育,急救医护人员对灾害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现场医疗救援的水平,建议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应尽早开设灾害医学基础教育的必修课。尽快培养出实用人才,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在职培训制度,并纳入继续医学教育计划,要重视和加强急诊急救人员的灾害医学继续教育和专业救援技能的培训,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医学院校进行短期的理论知识学习,参加各级灾害医学专业知识的学术活动,了解学科的前沿进展。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医学院校的教授或上级医疗救援机构的专家到当地医院进行灾害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学术讲座,建立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对口帮扶机制。同时依托多媒体网络中心在不同的行政区域建立地方灾害救援中心网络,实现信息源共享,开展灾害医学的远程网络教育[2]。组织人员到省级的专业救援中心进行短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模拟灾害现场实施对伤病员的救护演练。只有通过演练才能使急救人员更好地掌握预案的流程,使预案逐步完善,规范和科学,最终形成制度化。不去反复演练的预案那只是“纸上谈兵”。灾害救援工作需要全社会,多学科的参与,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当地消防、交警、森警、矿工、通讯等单位举行灾害救援合练,提高彼此之间的协调能力。依托当地医院急诊科为培训基地主体,承担区域救援队伍的培训工作。建议建立院前、院内紧急救援联动、预警模式:即院前急救小组在现场收集到的伤员信息:①主要伤情;②对伤情的评分;③预计送达医院的时间;④院内必须准备的急救措施等现场信息,立即报告给院内救治组值班医师,确保伤员到达医院后能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实施针对性的救治。还要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和普及灾害医学急救知识,提高民众对各种突发灾害事件自救互救认识水平。“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急救”[3],只有经常强化灾害救援意识,长期不懈地进行灾害医学知识学习和救援技能的培训与演练,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桥梁,才可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使广大基层急诊急救人员的综合应急救援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充实和提高,使救援队伍的工作效能达到灾前防灾,灾时救灾,灾后减灾的实际理想效果。
综合上述,教育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政府、社会、学校及工作单位对灾害医学教育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加强灾害医学继续教育与专业救援技能的培训,才能提高基层急诊急救人员的急救意识和救援水平,有效地保护和救治生命,也是适合我国当前及今后灾害救援形势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赵绵宁,李华强.灾害对医疗救援人员的素质要求[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2):12-14.
2杨学东,郑伟,李红玉.构建灾害医学教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医学教育杂志,2010,30(3):362-365.
4.急救技能模拟教学培训 篇四
来源:www.xiangdang.net上传者:小鬼当家时间:2011-1-25
收藏该范文到自己的文库
2011 年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计划
护理部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急危重症病人急救护理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培养急危重症抢救工作思维,提升我院的医疗护理质量水平,特制定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熟练掌握 CPR(心肺复苏)急救技术。、掌握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的使用。、了解常用急救药物的作用与用途、使用注意事项等。、熟悉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护理流程。、掌握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如患者坠床 / 跌倒、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患者出现输液外渗等)
二、具体实施方案、成立培训考核小组。
(1)护理部培训考核小组成员。
组 长:
成 员:
(2)大科、科室根据情况成立相应培训考核小组。
(3)培训考核小组职责:负责全部护理人员 CPR 技术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及考核工作。
三、培训考核方法
1.新毕业护士进院时进行 CPR 技术及知识的学习,上岗前进行 CPR 技术的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科室工作。
2.全院护理人员 3 月份进行 CPR 技术培训考核一次,不合格者进行重新培训,直至考核合格。
5.急救技能大赛细则 篇五
全省医疗急救技能大赛竞赛细则
一、医疗急救理论知识竞赛
内容主要包括急救技能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相关规定,选择题 100题,时间为60分钟,成绩满分为100分。该竞赛环节将采用计算机考试方式。
考核要点范围如下:
(一)常用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环甲膜穿刺术、Heimlich手法、氧气疗法、球囊面罩加压通气术、机械通气术、深静脉置管术、电除颤电复律术、胸膜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胃肠减压术、洗胃术、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导尿术、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技术;
(二)常用急救仪器与设备的使用
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简易呼吸器、雾化器、血糖仪、床边心电图仪、电动洗胃机、吸引器、输氧装置;
(三)三级医院(含市州级急救中心)参赛队员还包括以下急救技术
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液净化、血气分析仪、电解质检测仪操作、机械通气、微量注射泵操作、输液泵操作、临时经静脉起搏操作、经皮电起搏操作、快速经皮气管造口术。
二、医疗急救技能竞赛
该环节为单项急救技能操作比赛,每单项 100分。
(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参赛队竞赛急救技能项目
1、成人心肺复苏(2010年指南标准、单人):在仿真成人模型人上进行心肺复苏术,主要考查复苏流程、技术要点、复苏质量;
2、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在呼吸道管理模型上使用球囊面罩装置进行人工辅助通气,主要考查球囊面罩使用方法、通气比例、通气效果;
3、创伤急救技术:在仿真创伤模型人上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主要考查各项创伤急救技术的操作原则与技术要点。
每支代表队的2位参赛选手都要参加这3项技能竞赛。
(二)二级医院参赛队竞赛急救技能项目
1、成人心肺复苏(2010年指南标准、单人):在仿真成人模型人上进行心肺复苏术,主要考查复苏流程、技术要点、复苏质量;
2、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在呼吸道管理模型上使用球囊面罩装置进行人工辅助通气,主要考查气囊面罩使用方法、通气比例、通气效果;
3、创伤急救技术:在仿真创伤模型人上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主要考查各项创伤急救技术的操作原则与技术要点。
4、成人气管插管:模拟救治一位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在呼吸道管理模型上进行常规成人气管插管,主要考查插管用物
选择与准备、气管插管的操作程序、气管插管后常规处理。
5、呼吸机的准备及使用:模拟救治一位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在医用呼吸机或模拟医用呼吸机上进行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连接前准备、连接及连接后呼吸机初始管理,主要考查开机运行、恰当呼吸机模式的选择、参数的设定、管道的管理、连接气管插管前调试、连接气管插管的操作、连接气管插管后的初始管理。
6、电除颤:模拟救治一位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在仿真成人模拟人上应用医用或模拟除颤器进行电除颤,主要考查电除颤器开机、模式、能量选择、操作动作、除颤有效性。
各位参赛选手(每队2位参赛医生)现场随机抽取 6项中的3项进行比赛。
(三)三级医院(含市州级急救中心)参赛队竞赛急救技能项目
1、成人心肺复苏(2010年指南标准、单人):在仿真成人模型人上进行心肺复苏术,主要考查复苏流程、技术要点、复苏质量、常见特殊情况的处置;
2、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在呼吸道管理模型上使用球囊面罩装置进行人工辅助通气,主要考查气囊面罩使用方法、通气比例、通气效果;
3、创伤急救技术:在仿真创伤模型人上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主要考查各项创伤急救技术的操作原则与技术要点。
4、成人气管插管:模拟救治一位心脏呼吸骤停、重症哮
喘、急性脑血管病或休克的患者,决策需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在呼吸道管理模型上进行成人气管插管,主要考查诱导麻醉方案、插管用物选择与准备、气管插管的操作程序、气管插管后常规处理。
5、呼吸机的准备及使用:模拟救治一位心脏呼吸骤停、重型颅脑损合并呼吸衰竭、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急性左心衰、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或重症哮喘患者,在医用呼吸机或模拟医用呼吸机上进行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连接前准备、连接及连接后呼吸机初始管理,或者是无创呼吸机的准备、连接及连接后初始管理。主要考查开机运行、恰当呼吸机模式的选择、参数的设定、管道的管理、连接气管插管前调试、连接气管插管的操作、连接气管插管后的初始管理。
6、电除颤:模拟救治一位心脏呼吸骤停或快速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在仿真成人模拟人上应用医用或模拟除颤器进行电除颤或电复律,主要考查电复律前准备、电除颤器开机、模式、能量选择、操作动作、除颤有效性。
各位参赛选手(每队2位参赛医生)现场随机抽取 6项中的3项进行比赛。
三、模拟心肺复苏抢救竞赛
比赛考核为救治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模拟心肺复苏抢救: 模拟救治一位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在仿真成人模拟人上,每队参赛选手的 2位医生应用双人配合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电除颤、球囊面罩通气为该患者进行5分钟的基础生命支持,参照《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
急救指南》的标准,主要考查双人配合的流程、心肺复苏质量、人工辅助通气的效果、电除颤的操作与效果。
四、综合模拟病例抢救竞赛
比赛考核为常见危急重症病例之一(包括:心跳呼吸骤停、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左心衰、急性心肌梗死、哮喘急性发作、多发伤、休克等)。
每支参赛队的2位医生和1位护士组成抢救团队,以高仿真成人模拟人为对象,按真实场景进行急诊救治,由评委现场打分点评。
(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参赛队
模拟救治一位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在仿真成人模拟人上,每队参赛选手的 2位医生和 1位护士应用多人配合心肺复苏、多功能监护、电除颤、球囊面罩通气、静脉通路、心血管活性药物、气管插管(可选)、导尿、置入鼻胃管等措施为该患者进行 10~ 15分钟的基础生命支持与高级生命支持,参照《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标准,主要考查双人配合的流程、心肺复苏质量、人工辅助通气的效果、电除颤的操作与效果、静脉通路的建立、恰当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等。
(二)二级医院参赛队
模拟救治一位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在仿真成人模拟人上,每队参赛选手的 2位医生和 1位护士应用多人配合心肺复苏、多功能监护、电除颤、球囊面罩通气、静脉通路、心血管活性药物、气管插管、导尿、置入鼻胃管、呼吸机人工辅助
呼吸等措施为该患者进行10~15分钟的基础生命支持与高级生命支持,参照《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标准,主要考查双人配合的流程、心肺复苏质量、人工辅助通气的效果、电除颤的操作与效果、静脉通路的建立、恰当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的准备及使用等。
(三)三级医院(含市州级急救中心)参赛队
模拟救治一位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左心衰、急性心肌梗死、哮喘急性发作、多发伤或休克后进展为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在仿真成人模拟人上,每队参赛选手的2位医生和1位护士应用危重病人救治流程、专题疾病规范诊治流程、多人配合心肺复苏、多功能监护、电除颤或电复律、球囊面罩通气、静脉通路、心血管活性药物、气管插管、导尿、置入鼻胃管等措施为该患者进行15~20分钟的急危重症病人救治、基础生命支持与高级生命支持,参照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相应专题诊疗规范《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标准,主要考查危重病人救治流程的规范实施、专题疾病规范诊治流程的实施、双人配合的流程、心肺复苏质量、人工辅助通气的效果、电除颤的操作与效果、静脉通路的建立、恰当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的使用等。
6.护士急救技能比赛规则 篇六
一、比赛目的
为夯实基础护理,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发掘医院护理队伍中优秀的人才,激发全院护理人员刻苦钻研业务、苦练技能的热情,塑造健康文明的护士形象,比赛项目是洗手法及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
二、比赛规则
1.比赛评定标准以我院下发的《手卫生(速干手消毒法)考核评分标准》及《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考核评分标准》为准。
2.参赛选手从各科护理人员名单中随机抽取2人,按护士着装要求统一穿夏装。
3.不能参赛的人员必须于5月15日前上交请假条到护理部。4.选手出场顺序按抽签序号决定,并在指定的区域坐好。
5.观赛者在规定的区域观赛,严格遵守赛场的规则,以免干扰选手参赛。禁止对选手进行暗示、说话及提醒等,并将手机调为静音或振动,不能随便出入赛场。
6.比赛的成绩将现场计时、计分并宣布。
7.比赛中如果遇到设备、物品故障等原因导致比赛被迫中断,应由评委组视具体情况作决定。
8.每个操作项目设评委5名,评委组依据评分标准现场打分,取5位评委的平均分作为该项操作的成绩,两项操作平均分相加为该名选手比赛成绩,2名选手成绩相加为该科室比赛成绩。9.议程:
(1)各科护士长于5月17日上午11时到护理部抽签,确定参赛人员名单及比赛序号,同一科室2人,先抽到名单者为先比赛。(2)各科组织观赛,统一按护士着装要求,并于5月17日14:20入场签到。
(3)14:30-14:50 院领导主持开幕式,致开幕词。(4)主持人宣读比赛规则。
(5)院领导宣读获奖名单及颁奖(一、二、三等奖)。
XXX人民医院
7.大学生应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 篇七
临床实践证明, 提高急救成功率, 减少残疾与死亡, 应强化院前急救的作用。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急救与转送途中救护。现场急救分为家庭急救、公共场所急救、野外急救等。心跳呼吸骤停发生时, 最佳抢救时间仅为4~6分钟, 创伤性急症为30分钟以内。如果公民具备一定的现场急救与互救技能, 可以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减少死亡与残疾。
众多欧美国家以《急救医疗系统法》等形式要求成年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现场急救技能, 包括心肺复苏术、创伤的现场急救技术、异物卡喉的急救等, 并通过国家规定的培训与考核。如美国将高速公路的从业人员经严格培训, 列为“院前急救辅助人员”;日本通过加强消防队员的院前急救培训, 使其成为重要的院前急救力量。
近30年来我国的急诊医学发展重点放在院内急救与重症监护等领域, 院内急救水平的提高与现场急救能力的滞后形成极大的反差, 明显阻碍了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提高院前急救水平与成功率, 要进一步大力发展院前急救体系, 普及公民的自救与互救知识, 提高公民的自救与互救能力与水平。但由于人力、财力等因素影响, 院前急救技术的普及, 应积极寻找可行的方法与途径,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院前急救辅助人员的培训。
在校大学生是国民中高素质群体, 其学习、理解与接受能力好, 且具备积极向上、好学的特征。从在校大学生开始, 进行大学生自救与互救意识、院前急救能力的培养, 从而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民急救技能培训、认证方法与体系, 对提高国民素质, 促进急救医学发展, 提高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大量调研结果表明, 当前大学生对学习与掌握急救技能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 而且希望周围的成年人均具备一定的急救技能。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急救技能后, 关键时刻会主动施救于他人。
二、在校临床医学生可作为急救培训的实施者
可以以高等医学院校为依托, 建立 “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中心”, 招募志愿参加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的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高年级在校大学生及研究生, 进行集中规范化培训, 并经严格考核合格, 成立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者的基本信息档案;分期培训各院校“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分中心”骨干;各院校骨干志愿者开展工作, 以每学年新入校大学生为主要培训对象, 将培训纳入新生入校素质教育内容之一。逐渐对除新生外的在校大学生实施培训, 但以自愿参加为原则;最终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校门, 走进社区, 开展全民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随访研究经培训大学生与未经培训大学生在就业、社会能力、遭遇急症时的现场救治能力及其产生的积极结果等方面的差异, 总结、评估培训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 并进一步改进发展。当培训体系成熟并具有一定的规模, 经有关管理机构认可, 将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纳入大学生 (大专及本科) 毕业并获取相应学位的必备与要求素质。
三、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模式
强调教学过程的真实性、情景化,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教学以实训课为主, 理论教学重点突出培训的意义与重要性。实训课除规范化教学外, 更多的是强化学生之间互救的模拟练习, 保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并注重学生应急性与应变能力的培养, 重视鼓励式教育, 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注重学生珍惜生命的教育。
建立网络培训系统,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及信息平台, 上传培训教学课件、实训录像等, 并由培训教师负责解答参与培训的志愿者与接受培训的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 及时发现培训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 多途径保证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8.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的现状分析 篇八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现状分析
急诊科所接触的大多是病情复杂、生命垂危的病人,这样的患者在送到医院治疗时,情况都不是很乐观[1]。对这几类病人的抢救是急诊科工作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自此可以看出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直接影响抢救的成功率,在此对我院急救科护士的急救技能现状进行进行具体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我院XX名急诊科护士对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护士平均年龄为(27±15),最大的42岁,最小的27岁。职称:护士13名,占68.42%;护师4名,占21.05%;主管护师及以上2名,占10.53%。护龄从3年到18年不等。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调查表第一部分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年龄、职称、护龄、学历;第二部分主要考察急救科护理人员对急救室物品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2],有20道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满分20分,12分及格。
1.2.2 现场考核现场考核护理人员的急救技术和对急救车内药品的熟悉程度,每月考核一个项目。急救技能主要包括: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外伤止血、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吸痰、给氧等。急救车药品考核主要包括:呼吸兴奋剂、强心剂、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止血药物等11种药品的分类、作用、剂量、用法。每名急救科护理人员随机抽取一项急救技能和三项急救车药品进行考核,急救技能一项20分,急救车药品考核一项10分,满分50分,30分及格。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如表一:
2.2急救技术以急救车药品掌握情況如表二
3讨论
3.1急救科护士的急救相关知识有待加强:从表一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护龄、职称以及学历与问卷结果得分是成正比的,工作时间越长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越深。近几年,年轻的护理人员越来越多,医院也需要新鲜血液的,从调查中可以明显看出对年轻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不足,问卷中所给出的都是平时工作中容易出现以及遇见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从平时工作时间中得到知识和经验往往是不够的。
3.2急救科护士急救知识不足方面分析:从此次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护士对急救室物品的熟悉程度不够,如负压吸引器吸痰时使用的负压值、气管插管的长度、对呼吸兴奋剂、强心剂的正确使用方面的得分都较低。由于平时理论方面学习不足,在紧急处理疾病的过程中出现临床症状判断失误、抢救程序混乱等情况。除了理论知识不够意外,低护龄也是影响护士业务水平的因素之一。在急救科中,护龄低于5年的护士占整个科室的一半以上,她们的急救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科室整体水平。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护龄低的护士多半是参加工作不久,她们的主要理论知识无非是从学校以及老师那里得来的,学到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参加工作时间又比较短,仅仅靠护龄年限的增加、累积工作经验来提升自身的急救水平是不利于年轻护士多方面获得急救知识,更加减缓科室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3.3针对调查结果给出的意见和建议:急救科护士的急救技能对病人生命的抢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所体现出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定期给予急救科护士短时间的培训,培训的方式可以是科室内的高护龄护理人员分享她们多年来的临床急救经验,以及将急救工作中急救措施的程序和药物分类、作用、剂量以及方法编辑成册,发给护士进行学习,不定时进行检查考试。亦可让护士外出学习,吸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样能够更快积累临床经验,活跃临床思维,提高整体的急救知识技能水平。
4结论
急救科护士的急救技能的提升能够直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医院应重视对急救科护士急救技能的培训。
参考文献
[1]童宇平,王子秀;我国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现状[J];护理研究2010 年1月第24 卷第1 期中旬版(总第310 期)
[2]梁玲,李衷美,刘英 ,何平;护士掌握急救技能及急救物品相关知识的现状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7年5月第7卷5期
9.急救技能比赛讲话稿 篇九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曙光杯”南昌高校急救技能邀请赛,首先,我代表主办方——作为一家民营医疗机构的南昌曙光手足外科医院和承办方,作为民间公益机构的曙光公益急救培训中心,欢迎和感谢所有参加本次比赛的高校队伍和参赛选手们!也感谢为本次比赛付出辛勤努力的所有工作人员!我还要特别感谢江西财大的彭焕亮同学,没有他的热心和努力,这次比赛是不可能举行的。
曙光公益急救培训中心,自以来,以人人学急救,个个会救人为愿景,走进企业、社区和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公益急救培训活动,在急救技能的普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这个邀请赛,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比赛,进一步推动急救在各高校的宣传普及工作。也希望我们在座的年轻学子们,勇敢地站出来,担当起这个责任,不但自己努力掌握急救技能,而且能够向身边更多的同学和民众,宣传急救理念,为我国公民急救意识的整体提高,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本次比赛的意义,我想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更好地建设公民社会。我刚才提及主办方时强调了主办方的民营性质,的确,我比较乐意把这次比赛看成是一个非官方的民间的活动,至少对于主办方而言是这样。正因为这次比赛是民间的活动,所以对于我们这个贫弱的造血不足的公民社会,才更有其不同寻常的意义。我们相信这是一条值得努力的建设公民社会之路,让民间的自发的各种有利于社会和民众的活动更多地开展起来,可以减少民众对政府的依赖,加强民众的自主能力,正是公益活动的价值所在。第二,更好地培养公民意识。普及急救在我国,在当下,其实也是在呼唤一种公民意识,包括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公共责任的主动担当;以及重视、融入、达成良好的社会合作关系。我们呼唤这样一种自助互助的理念,一种勇于担当的理念。这也是曙光公益倡导的理念。这理念要求我们在恪守本分的基础之上,还要具有一份超越,这超越对于这时代是罕见的,陌生的,甚至会被讥讽为不合时宜的,不是吗,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如此冷漠。轰动一时的南京彭宇案,就是我们这个社会虚无主义盛行的证据。人人自保、人人自危成了普遍的生存准则。
在我国,掌握急救技能的人口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非常之低。尽管如此,急救推广在我们这里仍旧是一项匪夷所思的任务。急救是小概率事件自不用说,更因为在当下的中国,对于大部分个体而言,太多的事情,排在掌握急救技能这件事的前面。比如升学、求职、就业、考各种证、谈恋爱、玩游戏等等。而你们极其不合时宜地出现在这里,参加一个这样的比赛,我相信你们一定具备一种情怀,一种在当下的环境当中弥足珍贵的情怀,那就是担当和责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必须对在座的各位,表示特别的敬意。
我们本次比赛当中的必考项目心肺复苏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医疗专家发明的一项拯救生命的技术,就是这项技术,可以使非医疗专业人员经过训练,在突如其来的灾难和疾病面前,不至于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反而可以放手一搏、有所作为。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人们就是凭借着这项技术,已经拯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同样,对于在座的各位,我不愿意你们会遇见任何危急的场面,但是,我又十二分地期望,当某一天,某一处,某一个人不幸出现危难,你的在场可以成为他的幸运所在,因你的出手相救,一条生命被成功挽回。
最后,我想引用大家都熟悉的一句歌词作为讲话的结尾: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不过这个长城,我想不是用来抵御外敌,而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份冷漠。
10.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总结 篇十
8月1日上午我怀着一颗学习的心来到加积中学参加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班的开学典礼。xx局长在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使我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重要性,要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还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现将本人在这几天的培训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训为我教育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方法和策略
在学习中,听授课老师分析教材,使我对教材有了更深的全面的了解,同时还分享授课老师的教学经验。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另外,一定要认真地研究创新教学,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培训对我以后提出了更多要求。
学然后知不足,这是我的一个体会。通过培训,感觉以前所学的知识有限,看问题的眼光肤浅。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不是一桶水,它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溪流。我认为,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拥有的知识才能像‘泉水”般涌出,而不只是“一桶水”了。
11.急救技能模拟教学培训 篇十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兰州市城关区辖区3所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随机抽取模拟场景进行现场急救演练,目前,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管理总人数为71 474人,其中慢性病占17.41%,60岁以上的占47.18%,服务半径平均约1.5~2.5 km。各中心的急救设施有吸痰器、急救箱、心电图机和氧气瓶。参加急救人员以全科医生为主,经过专职培训者3人。
1.2 方法
1.2.1 急救演练内容和场景设计。
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急救技能演练内容选择了徒手心肺复苏、呼吸道异物现场抢救和脑出血院前急救以及转运。采用急救模拟人体模型,根据演练内容设计病例模拟场景,每个病例设计2个场景。演练前说明原则,由各中心派1名队员随机抽取演练内容,5分钟准备急救设备。主持人宣布开始出现模拟场景,同时计时。演练操作结束后,由专家进行现场点评、提问相关急救知识及评分。
1.2.2 现场点评、提问及评分标准。
根据社区院前急救的特点和演练的内容设计了徒手心肺复苏、呼吸道异物现场抢救和脑出血院前急救以及转运评分标准。徒手心肺复苏(3人)评分标准从急救物品的准备、患者的现场评估、操作要点、复苏效果、医护配合及后续处理方面进行评定;呼吸道异物现场抢救评分标准从患者的现场评估、操作要点及后续处理方面进行评定;脑出血院前急救以及转运评分标准从对患者的现场评估、病情的快速判断、医护救治中的配合及转运过程的要点进行评定。现场点评和提问内容:如何迅速对患者做出正确评估、如何判断急救的效果、操作中医护配合的流程、设备的使用问题以及对在“120”急救没有到达以前在急救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如何救治等相关急救知识。
2 结果
2.1 急救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演练人员对社区急救知识回答的正确率:徒手心肺复苏为44.40%(4/9)、呼吸道异物现场急救为55.60%(5/9)、脑出血社区院前急救为54.50%(6/11)表1。
2.2 急救基本技能完成情况
3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演练人员完成社区急救技能情况:徒手心肺复苏85分,呼吸道异物现场急救84分,脑出血社区院前急救79分,平均82.76分(表2)。
3 讨论
3.1 社区医疗服务的内容将更加广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医疗服务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治疗感冒、输液和测血压,而将承担除慢性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以外的社区急救任务。据统计,有83.20%的院外急救突发事件发生在社区,而面对社区内的危重疾病,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显得束手无策,只有呼叫“120”进行院前急救。所以,在人们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初期救治需求更加迫切的同时,也对社区医疗结构和功能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4]。本次演练可见,对院前急救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明显不足,知识老化,缺乏全科知识;对急救基本技能的手法和要求不到位,缺乏医护整体配合和急救临床经验,个人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差,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3.2 社区急救存在的问题
3.2.1 急救意识低。
急救医学是一项特殊的医疗活动,不仅要求医生有急救知识和技术,还要有很强的急救意识,而社区医生长期在基层工作,遇到急危重患者转院现象很普遍。
3.2.2 缺乏医护配合。
社区护士急救意识弱、素质低,对急危重患者就诊初期,医护配合行动迟缓,治疗措施不得要领,往往失去急救的最佳时机。
3.2.3 政府对社区医院急救设备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社区医院资金不足,不能购置先进的急救设备,经了解发现,社区医院的基本急救设备仅有心电图机、吸痰器,并且医护人员也不能熟练应用。
3.2.4 对急救技能培训不重视。
在我区社区医院就诊的患者中90.0%以上是老年患者,以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多种疾病为主,且年老体弱,随时可能出现心脏骤停和外伤,每位社区医生都能遇见心脏骤停和外伤的患者,但对实战性的、规范的急救技能培训较少。据报道,北京市宣武区社区医生85.7%没有进行过规范的急救技能培训[5],个别经过培训的医生也因长时间没有实践和再培训对技能的应用生疏。
3.3 对策
3.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社区急救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环节和主要组成部分,对危重症患者的先期救治是否及时到位成了衡量一个社区医疗水平的标准[6]。让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社区急救要转变以往坐等急救的观念,而是要将医疗急救送到患者身边,重视社区的急救能有效地减少患者治疗的空白时间,为专业院前急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另外,社区急救需要政府的重视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认识到社区急救是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与急救医疗体系二者的完善与发展,加大对急救基本设备的投入,提高社区急救水平。
3.3.2 加大对社区全科医师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
社区急救要求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各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在社区环境中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救治服务。培训应先了解全科医师培训目标、内容、工作特点和自身的水平,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采用启发和引导的方法,结合实际讲解;注重参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以及如何向患者家属解释、交待病情,如何减轻患者和家属紧张情绪的培训;注重培训对急、危重患者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社区医师可以通过在上级医院的急救中心进行急救培训,使之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水平得到更新、充实和提高。
3.3.3 加强社区全科医护人员在急救中协作的培训。
在社区院前急救中全科医护人员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急救、对于急危重患者能在有效的时间内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培训中要注重全科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及操作程序熟练程度的培训,为急危重患者到达医院之前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在社区医疗工作中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医师的急救技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不但要求医生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娴熟的急救操作技术。应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能立足于社区的、高水平的全科医师和护士,更好地为社区居民的生命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金利波.某校医院突发事件急救分析[J].中国校医,2005,4(19):205-206.
[2]纪桂茹,李艳.社区院前急救的全科医疗理念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4,7(22):1675-1676.
[3]杨萍芬,陈志.论城市院外急救网络社区化[J].中国急救医学,2001(10):619-620.
[4]余玲,熊光华,万体华,等.院前急救4740例病种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12):1824.
[5]王长远,秦俭,孙长怡.全科医师急救技能调查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2(10):357-358.
【急救技能模拟教学培训】推荐阅读:
护士急救技能培训07-26
创伤急救培训教案06-30
中暑急救培训记录07-03
现场急救知识培训08-02
“世界急救日”培训小节08-30
2016年急救培训计划07-01
急救常识培训(中英对照)09-06
公益急救培训心得体会范文08-16
技能培训教学措施08-05
烧烫伤的急救培训试题及答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