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动迁规划

2024-08-14

沈阳市动迁规划(8篇)

1.沈阳市动迁规划 篇一

沈阳市将打造五条特色慢行街,包括以北市场为主的东北民俗慢行街、方城为主的清文化慢行街、中山路地区的欧风慢行街、西塔为主的朝鲜风情慢行街以及文化创意为主的铁西工业文化慢行街。

什么叫慢行街,连规划人员都认为这一概念很新。虽然此前沈阳市进行过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但是慢行交通系统更多针对城市主干道的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以及休闲绿道等,也就是出行时速不大于15公里的这些交通方式,主要包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也就是并不涉及主干道的机动车道时速。

但目前分析来看,沈阳市要打造的五条特色慢行街,限制交通时速尚不确定,更多是其在特色上自成规模,适合游人以慢节奏自处自在地逛,以推动其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昨日,沈阳市公布了未来三年的社会事业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涉及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重点民生领域,也就是说,作为普通市民,我们日常生活涉及到的各种公共事业在这个规划中都有所涉及。

【文体休闲】

文体活动“15分钟”生活圈

统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健全公共体育设施网络,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乡居民文化服务和消费需求。

未来三年,规划投资1548665万元,实施7项文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储备重点项目74个。

基层文体设施覆盖建设工程。建设2372个社区电子阅览室、872个社区书屋,为全市131个文体活动广场、1400处基层文化场所配备文化体育健身器材,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文体活动“15分钟”生活圈。

建设市非遗博物馆、市科技宫

未来三年沈阳市将对公共文化设施进行提升。

建设市青少年宫、市妇女会馆、盛京博物馆(市博物馆、美术馆)、市少儿图书馆、市艺术学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市科技宫等15处市级大型文化活动阵地。实施和平区文化中心、沈河区文化体育中心、皇姑区文博大厦、大东区文化艺术中心、铁西区文化中心、于洪区文化艺术中心、苏家屯区文化艺术中心、沈北新区锡伯族民俗博物馆、辽中县图书馆、新民市潢南文化中心等14处区县(市)级大型文体工程。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关键节点,形成覆盖城乡的文化基础设施骨干网络。

故宫维修两陵监控系统改造

修缮张氏帅府西院红楼群,改造提升工业博物馆,扩建锡伯族家庙,推进一批民国、工业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展示项目。

改扩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整治二战盟军战俘集中营旧址周边环境,打造一批精品红色文化旅游景点。

清前文化遗址保护展示项目:

建设新乐遗址公园、舍利塔盛京碑林公园和石台子山城等4个

清文化保护展示项目:

实施故宫维修、两陵防雷及监控系统改造、清汗王宫遗址广场文物本体保护3个

棋盘山秀湖综合环境整治

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要是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各种休闲旅游带和配套设施。包括、浑河生态廊道休闲旅游带、辽河旅游带自行车路、白清寨都市休闲公园、浑河西峡谷生态公园、沈北新区旅游集散中心、辽中蒲河国家湿地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康平卧龙湖旅游集散中心、棋盘山秀湖综合环境整治、康平卧龙湖生态景观提升。

建设市体育博物馆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程包括市水上运动学校水上训练基地、沈阳市水上运动学校游泳馆和田径馆项目、市体育博物馆项目等3个市本级体育设施项目;实施铁西区、大东区、皇姑区、康平县区域内11个体育设施建设项目。

【医疗卫生】

所有医院看病“一卡通”

完善城乡居民健康医疗电子档案,建立重大公共卫生、传染病等健康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跨卫生业务的健康信息、就诊信息共享和一卡通用,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度。

建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工程。建设沈河区万莲社区、皇姑区三台子功能区、沈北新区道义等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铁西区长滩镇、于洪区大兴乡、辽中县乌伯牛镇等20个乡镇卫生院。

实施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改扩建、市传染病院艾滋病治疗中心等8个公共卫生防疫项目。建设市精神卫生中心二期医养结合项目、市妇婴医院病房楼新建项目及和平区、于洪区、辽中县等9个区级妇幼保健站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社会保障】

实施10个公共租赁房项目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覆盖面,形成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及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享受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未来三年,规划投资465697万元,实施公共租赁房建设工程,储备重点项目10个。

实施雪莲雅居、地铁滨河新城、地铁惠生新城、克俭小区回购、赤山阳光园、望花丽景小区、地铁丽水新城三期、西雅嘉园、西雅美苑和于洪洪汇园等10个公共租赁房项目。

建设13所区级区域养老中心

建设13所功能完备、服务形式多样的区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30所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带动养老事业快速发展。到2017年末,全市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以上。

新建回龙岗公益骨灰祭祀堂

启动回龙岗公益性骨灰祭祀堂新建项目。按照农村地区服务半径5公里、方圆100平方公里的布局规划,建设19处城乡公益性公墓。到2017年末,实现全市所有乡镇农村公益性公墓100%全覆盖。

建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仓库

迁建市救助站,改造苏家屯区、辽中县、新民市和康平县等涉农区县(市)救助设施。改造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建设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仓库。到2017年,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成,社会救助设施水平名列同类城市前列。

市东陵监狱整体搬迁新建

实施市公安局犬留置所新建、市公安局应急物资储备库新建、市公安局档案馆新建、辽中县看守所翻建、辽中县拘留所新建、铁西区翟家派出所改扩建、康平县检察院技侦用房新建、市东陵监狱整体搬迁新建、市中级法院信息化升级改造等18个公检法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部队武警消防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结合消防工作整体布局需求,新建砂山、五爱、东塔等9个消防站。实施预备役红宝山训练基地建设和装备维修中心建设项目。分三期建设武警沈阳市支队现代化农副业生产基地。

【教育】

大东于洪建素质教育基地

未来三年,实施4个基础教育阶段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升级改造教育城域网,建设沈阳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多方位应用与支撑服务。建成一批智慧学习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建设大东区素质教育基地、于洪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和法库县素质教育基地,实现每个区、县(市)至少有一所素质教育基地的布局。

到2017年末,全市公办学前教育学位达到规范学位的45%以上。按照省示范高中建设标准,实施沈河区27中学、大东区50中学、皇姑区21中学、苏家屯区176中学、于洪区于洪新城高中、沈北新区矿务局高中和辽中县第一高中等21所高中标准化建设。

【社会事业】

100所学校单位图书馆体育馆向居民开放

通过补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改造开放100所学校(含中小学、高中、高校及体育学校、艺术学校等)及机关事业单位的图书馆、体育馆和操场,完善安全设施,对周边居民开放。

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在和平区、沈河区、皇姑区、大东区、铁西区等区选择2-3个街道试点建设区域性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建设面积约3000平方米,主要集社区管理服务、教育培训、文化活动、体育健身、日间照料、残疾人康复等功能于一体,逐步解决基层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条块化、碎片化的问题。

2.沈阳市动迁规划 篇二

我国已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城乡统筹的不断完善, 越来越多的城市功能需求正在向乡村地区快速拓展, 特别是大城市在其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的过程中, 将大量的旅游休闲功能都附加在乡村地区。面对乡村旅游多元化的发展机遇, 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乡村功能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现有乡村空间结构也将随之发生转变, 一般镇、中心村、自然村的发展结构必将被打破。为了适应乡村旅游的快速增长, 必须结合乡村的特点从旅游资源开发角度对传统乡村空间结构进行调整, 重新确定发展重点, 挖掘新的乡村价值体系, 完成乡村价值的整体重构。

1 乡村地域空间的传统价值

乡村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乡村以农业产业即第一产业为主, 土地是农业的基础资源, 包括各种农地、林地、园艺和蔬菜粮食生产等, 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 跟人口集中的城镇比较, 乡村地区人口呈散落居住。

农业功能是乡村基础价值, 农村土地资源的功能与属性, 是指土地资源作为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农村的生活资料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乡村的农业功能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中,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农业发展都会经历一个从快速增长到衰退的过程, 现代化过程中都需要解决农业农村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1]。

2 旅游视角下的乡村功能重构

实现农村发展的成功转型, 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必经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中, 众多城市问题不断加剧, 人口剧增、资源危机、城市雾霾、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困扰着城市居民, 给城市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也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方式。人们开始向往具有开阔郊野空间、优美自然风格、浓郁乡村风情的乡村地区。乡村的开阔空间、优美环境及乡土文化可以满足城市游客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望, 乡村旅游得到了更多旅游者的青睐, 这已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契机。

从城乡统筹的角度来看, 乡村旅游地应随着其功能的演变也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不能再从单一角度审视乡村旅游地的地域功能, 应该从观光农业、历史文化、生态保育、旅游休闲和生活宜居等多方面对乡村旅游地进行价值和功能的重构。

2.1 乡村旅游地的观光农业功能

农业是乡村的基础, 乡村旅游需要依托观光农业的发展, 同时乡村旅游的开发也会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乡村旅游应该在保护基本农业耕种前提下推动生态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 积极发展多功能、高度集约化的现代农业, 以适应乡村旅游的发展, 推动特色农园、花卉农园、大地景观等农业发展形态。

2.2 乡村旅游地的休闲体验功能

乡村旅游是城乡休闲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乡村景观和农业的多样性、美学价值和休闲功能, 科学合理地开发休闲体验功能, 将乡村发展成为休憩度假的重要场所[2]。结合特色农业重点发展休闲体验特征的采摘园、农事体验园、休闲农场等乡村旅游功能。

2.3 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展示功能

乡村文化代表着乡村历史的积累和沉淀, 具有独特的识别性。相对于城市文化, 乡村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田园耕地、乡村民居、手工艺术、乡土饮食构成了乡村的物质文化;礼仪制度、人居空间、宗法制度等构成了乡村制度文化;节日庆典、家庭生活等构成乡村精神文化。积极保护乡村文化, 避免乡村文化受到城市文化的强烈冲击, 导致乡村走向庸俗化、商业化、城市化是保护乡村价值重要内容[3]。

2.4 乡村旅游地的生态保育功能

乡村农业本身是区域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 乡村的“山水田园”空间要素是区域重要的生态屏障, 是区域生态系统建设的重点空间。乡村生态系统中的斑块、廊道、基质结构要素应纳入城乡生态建设体系当中, 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系统。乡村空间作为绿色开敞空间, 一般具有生态环保、防护缓冲、户外活动等综合服务功能。乡村生态空间建设成为绿色开敞空间, 将使生态空间更为综合更为全面。应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区位特征, 重点培育森林、山地、河流等旅游空间, 发展乡村营地和休闲体育等特色内容。

2.5 乡村旅游地的生活宜居功能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下, 乡村旅游对宜居乡村的建设在不同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乡村地区的宜居性是农村就地城镇化重要途径。建设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完善配套设施的农村社区, 有利于促进乡村地区接受中心城区人口和居住空间的外迁,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度改革, 将更有利于乡村地产新模式的发展。

3 乡村旅游地规划实践

3.1 项目概况

沈北新区共七个涉农街道, 即黄家街道、石佛寺街道、兴隆台街道、马刚街道、清水街道、尹家街道和财落街道, 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涉农人口约9万人。其中, 村庄建设用地约37平方公里, 人均村庄建设用地400平方米。2014年农业增加值实现32.7亿元, 农民人均收入约1.77万元。

3.2 资源分析

3.2.1 交通便利, 区位条件得天独厚

沈北新区位于沈阳市中心城区北部, 沈康、沈哈高速公路贯彻全境, 与沈阳中心区交通联系便捷, 纵向道路主要有101、102、203国道, 107省道和四环快速路横跨全区。沈北新区位于沈阳“半小时经济圈”, 半小时车程可达沈北全境, 具有都市观光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 是沈阳都市区范围内区位条件最优, 生态环境最好, 最适宜发展都市休闲旅游的区域, 是服务于沈阳市民的绝佳旅游目的地。

3.2.2 青山绿水, 自然条件优势突出

山水林田等自然要素丰富。拥有辽河、蒲河、九龙河、长河、左小河、洋长河六条河流, 水网密布, 滨水岸线曲折悠长;东部棋盘山余脉山地众多, 帽山、怪坡等山林叠翠。

3.2.3 历史文化, 地区内涵独具特色

辽金文化、满清文化等历史文化, 锡伯族、满族、朝鲜族等民族文化, 佛教等宗教文化源远流长, 底蕴丰厚, 极富地域特色。

3.2.4 农林牧渔, 农业发展资源丰富

一是沈北新区坐拥北纬40度 (辽蒲胡同) 黄金水稻种植区, 土地肥沃, 良田遍野, 近年来形成“清水大米”等地理标识产品和“蒲兴”禽畜产品等驰名商标;二是通过土地流转与涉农产业延伸, 成为全国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土地流转率达到70%以上。 (图1)

3.2.5 遗址景区, 旅游要素基础雄厚

全区现有双州古城遗址、七星山碉堡群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15处。七星山、怪坡等风景区和各类旅游景点15处。旅游体系初步建立, 稻梦空间、薰衣草庄园等特色农业观光项目成为新亮点。

尽管上述发展条件优势突出, 但总体来看, 沈北新区涉农街道仍面临着发展不均衡、资源利用不充分、发展重点不明确等现实困境。如何利用好优势资源, 创新发展思路是全区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任务。

3.3 基于乡村旅游的目标定位

紧密围绕我区资源禀赋、涉农产业特点, 重点培育大都市观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将涉农七街道建成为以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为特色的生态田园新都市。

通过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产业打造成沈北新区战略性支柱产业, 进而推动沈北新区传统产业转型、激活相关要素整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致富。近期2020年, 年游客接待量达到990.72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到69.35亿元;远期2030年, 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664.78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到216.42亿元。同时, 根据沈北新区游客人均次消费水平, 辽宁省 (沈阳市) 游客人均次消费水平测算, 设定旅游人均消费逐步增长。到2020年, 沈北新区游客规模将达到990.72万人, 旅游收入69.35亿元;到2030年, 游客规模将达到1664.78万人, 旅游收入216.42亿元。

3.4 乡村空间总体规划布局

3.4.1 空间结构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和都市农业, 以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先导区、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辽沈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 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健康休闲、农业观光, 全面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提升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规划总体上打造“一带一路”的发展格局。 (图2)

观光农业发展带:结合省道107, 贯穿沿线尹家、兴隆台、石佛寺、黄家、财落、清水和马刚, 打造特色种植、有机水稻、高效农业、绿色林牧四大农业片区, 形成沈北都市现代观光农业发展带。

山水风情旅游路:以规划旅游大道为依托, 贯穿沿线尹家、兴隆台、石佛寺、黄家、清水台和马刚街道, 打造乡村休闲、七星文化、辽河湿地、怪坡娱乐、山旅风情五大旅游组团。总体形成东部依托森林山地景观资源, 西部展现辽河湿地景观的旅游路。

3.4.2 空间布局

按照空间布局完善、产业分布合理、区域功能清晰、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的要求, 科学划定全区功能分区, 明确区域功能定位, 统筹安排建设用地, 依托“一带一路”的总体空间布局, 形成全区涉农街道的镇村布局体系, 构建风情镇———特色村 (即7+21) 两级体系, 促进镇村合理布局、产业互补发展、产城良性互动、人口梯度转移, 推动区域间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

“风情小镇”:规划七个风情小镇。其中黄家、石佛、兴隆、马刚为生态旅游型;尹家、清水为都市农业型;财落为产业综合型。

“特色村庄”:规划打造拉塔湖、腰长河、孟家台、曙光、中寺、盘古台、营盘、依路等共21个特色村庄。

3.5 乡村特色价值的规划指引

总体功能以“东山西水”为特征。东部山林经济区:马刚、清水两街道重点依托东部“山、林、蕴”等山林资源特色, 形成旅游休闲和农业产业服务片区。西部水乡经济区:石佛、黄家、兴隆、尹家四街道重点依托西部“水、田、色”等渔米资源特色, 形成旅游体验和特色农业种植片区。

黄家打造“水之源”主题功能。围绕辽河、长河、左小河、万泉河、洋长河及西小河六大水系资源, 形成“六水汇黄家”的特色景观, 优化全域滨水区生态环境, 依托水稻、渔业等农业特色, 重点发展湿地观光旅游, 营造具有文化水乡氛围的旅游乡镇。

石佛打造“文之蕴”主题功能。围绕独特的“六大文化”资源, 即辽金文化、锡伯文化、田园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及军事文化,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 深挖文化内涵, 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为依托, 重点发展文化旅游项目, 打造历史文旅风情乡镇。 (图3)

兴隆打造“民族风”主题功能。围绕锡伯故里的民族地域特征, 结合盛京城锡伯族人民西迁原点的历史事件, 全面展示和传承锡伯族民族风情与历史文化, 使兴隆台成为锡伯族人民寻根祭祖的故乡, 打造中华锡伯第一镇。

马刚打造“山林境”主题功能。围绕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的山林资源, 以满族风情、祈福文化为民俗特色, 打造山旅休闲风情乡镇。

尹家打造“田园色”主题功能。围绕优质水稻资源, 推进农业家庭农场发展模式, 结合花卉观赏、水果采摘等特色农业开展农事体验活动, 打造田园风光主题的农业观光型乡镇。

清水打造“农科园”主题功能。围绕高效设施农业产业, 结合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物流及农业科技研发, 打造现代农业服务型特色乡镇。

财落打造“产业镇”主题功能。围绕产业及交通资源, 发挥区位优势, 承接城区产业转移, 打造近郊综合型乡镇。

4 结论

规划以实践为基础从观光农业、生态保育、休闲体验、文化展示、宜居生活五大方面对乡村旅游地的价值功能进行分析, 围绕旅游资源挖掘, 提出全新的乡村发展思路, 构建适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空间结构, 提炼出旅游地规划的功能定位, 提出风情镇和特色村两级空间体系, 并在总体定位指引下对各镇村独特的发展价值进行重新审视, 总结出基于乡村旅游的镇村空间发展模式。

摘要:乡村旅游发展作为推动农村就业非农化的先锋产业, 是促进现代城乡文明交融和共同进化的主要途径, 在乡村传统功能向多元化演变过程中乡村旅游的空间配置和功能特征必将发生深刻的转变, 文章重点探讨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特色价值构建问题。

关键词:乡村,旅游地,价值重构

参考文献

[1]王文萍.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 2007, 5.

[2]王小磊.论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J].经济问题探索, 2007 (2) .

3.沈阳市动迁规划 篇三

沈阳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四五”普法规划

为进一步提高计划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保障“十五”计划目标的实现,根据《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和《辽宁省计划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文件精神,结合我市计划

工作实际,制定沈阳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四五”普法规划(以下简称“四五”普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立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确定的宏伟目标,立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继续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切实做好法制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使计划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二、基本目标

根据我国宪法原则和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要求,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计委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积极推进计划工作的依法治理,全面提高计划工作法治水平,努力实现由提高干部职工法制观念到增强干部职工整体法律素质的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由一般地强调学法用法到全方位推进依法行政的转变,为适应入世要求,创造发展环境,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基本任务

(一)继续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学习宣传与公民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培养干部职工现代法制观念,增强干部职工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有序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意识。注重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水平,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

(二)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的法律知识,宣传与维护社会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社会发展迫切要求普及的各项法律法规,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继续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妥善处理学法与用法的关系,以依法行政为重点,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进程。

(四)要把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学习内容与要求

全体干部职工都要认真学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知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努力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

(一)领导干部学法要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坚持有针对性的法制讲座制度、法律培训和考试制度及重大决策前法律咨询审核制度,不断完善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使各级领导干部逐步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为全体干部职工学法做出表率。各级领导干部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40小时。

(二)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人事部、司法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国公务员中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和进行依法行政培训的意见》(人发〔2000〕101号)精神,组织公务员认真学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依法行政的基本原理;宪法和规范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律,包括《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检察法》等法律。为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学习世贸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保障措施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的协议》等国际贸易方面的法律知识。建立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将公务员学法、用法情况与公务员考核、评议结合起来,作为公务员任职、晋级的重要条件。公务员学法时间每年不少于40小时。

(三)行政执法人员要重点学习依法治国理论、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与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深刻领会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的精髓,全面、准确地理解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精神实质,掌握宪法、国家基本行政法律法规和职位需要的专门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公正司法,严格执法,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错案、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维护法律的统一和权威。行政执法人员学法时间每年不少于40小时。

五、方法步骤

(一)步骤

“四五”普法规划从2001年开始实施,到2005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4.企业动迁瓶颈问题 篇四

当前,随着动迁的不断深入,企业动迁已成为制约整个动迁工作的瓶颈,目前主要存在几个突出矛盾与问题:(1)返征地指标稀缺与企业期望土地安臵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随着土地含金量不断提升,动迁企业都强烈要求落实返征地,才肯动迁签约,但当前我区土地占补平衡指标严重紧缺,无法满足企业提出的安臵要求,造成企业因无安臵用地而不肯签约,甚至对于一些确需安臵的优质企业,也无法及时落实安臵土地;(2)企业提出的补偿要求与现行动迁法规及政策之间的矛盾:因原则上不提供返征地,统一采用货币方式进行补偿,因此企业面临停止生产、解散员工等诸多问题,因此普遍提出较高的补偿要求,但由于相关动迁政策和法规的滞后,企业一些合理的损失无法得到合理的认定,难以得到补偿,导致企业不肯动迁;(3)新老动迁政策衔接的矛盾:由于土地价格等影响动迁的因素已发生较大变化,同时一些相关的新的法规也相继出台,因此酝酿调整新的动迁政策势在必行,但新老政策之间如何合理的衔接将是面临的一大难题,如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之前已动迁企业的全面翻盘,造成整个面上的不平衡;(4)企业动迁签约与真正搬迁腾地之间的矛盾:对实施返征地安臵的企业,由于“两规合一”等导致相关规划落实困难,同时报建审批环节以及厂房建设周期太长,导致大多数企业签约后迟迟不能搬离,无法及时腾地,造成后续项目难以推进。

上述矛盾和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当前企业动迁推进困难,针对以上问题,为尽快解决矛盾,突破瓶颈,区动迁指挥部协同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对策,采取各种办法:(1)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利用现有指标,在相关地区落实部分土地,完成农转用等前期开发整理工作,作为确需返征地的优质企业的安臵土地以及裁决强迁备用土地。同时多方协调,为在本区无法落实返征地的动迁企业寻找安臵出路,积极联系周边的太仓,常熟等地区,落实能接纳的工业园区并达成意向。(2)多方调研,研究制定新的形势下不提供动迁返征地的企业动迁相关补偿的调整方案。(3)对于动迁企业提出的合理但超出相关法规规定以外的补偿部分,建立认定审核机制,由各动迁实施责任主体上报动迁指挥部,提交区储备地块成本认定小组审核通过后给予认定。(4)对经各相关部门认定的优质企业、功能性项目及重大工程,确需返征地的,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开通绿色通道开工建设,以加快腾地时间。同时提供厂房及必要的配套设施,帮助企业二次过渡。

在想办法解决矛盾,有效推进企业动迁的同时,我们加大了依法行政的力度,对于个别不以法律及事实为依据,漫天要价,人为设臵障碍的动迁企业,我们在工作做到最后一刻的同时,坚决依法实施裁决强迁,利用法律的武器强势推进动迁工作。以启扬金属为例,在政府依法将对其实施强迁的最后一刻,主动要求按原定协商的补偿方案达成协议,持续了近三年的动迁终告解决。同时,我们在实施裁决强迁程序前,要求项目主体单位根据项目进程提前完成需动迁区域的征地、收地以及申办动迁许可证等前期工作,为实施强迁做好法律程序上的准备,做到整个程序的规范、合法和不留任何后遗症。

5.动迁科年终总结 篇五

动迁科在旧城改造指挥部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旧城改造的决策、文件精神,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并在2004年5月对乐成镇东门片实施了模拟拆迁,对支持率达到85%的地块确定为首期启动点。2007年首期启动点已进行到实质性拆迁阶段,现就当前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中的积极因素、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一、当前工作进展情况:

首期启动点东至瑶田巷(规划东云路),南至东大街北侧,西至银溪河岸,北至银丰巷,用地面积为2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7000平方米,共有拆迁户 213户。拆迁后实行就地安置,应安置面积为39500平方米。自今年七月份来,我们对213户拆迁对象按照规划七幢安置房分为三批进行签订协议,第一批38 户已于九月十七日完成签协,旧房已拆除完毕;第二批99户已于九月二十八日完成签协,旧房正在拆除当中;第三批已基本完成拆迁协议、评估报告校对工作,准备近期给予公示,计划在年后予以拆迁。

银溪河(文昌阁--灯芯桥)段两岸防洪整治已竣工,北门新桥重建已开工建设。

二、工作中积极的因素:

1、大部份拆迁户认为拆迁补偿政策是公平、合理的,是切合乐清实际的,对拆迁户是相当优惠的,同时也体验了旧城居住环境的恶劣,迫切需要进行旧城改造,不但自己带头支持旧城改造,还对个别拆迁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出现了拆迁户做拆迁户思想工作的情

况。启动点内有一李某,由于众用分摊与邻居达不成协议,影响了该幢房屋的签协,其余被拆迁人召开会议,自愿集资补偿李某,最后使该幢顺利如期签协;另一拆迁户卢某情绪波动、思想犹豫,多次提出难题,另几个被拆迁人出资购买其房产,使事情完满解决。

2、原模拟拆迁地块居仁巷两侧居民强烈要求拆迁,并成立工作组到指挥部递交要求拆迁报告480多份,同时上门对原来模拟阶段有抵触情绪的拆迁户做了不少的思想工作,完全从“要我拆”转变为“我要拆”,政府实行拆迁人性化操作,避免了强制拆迁,使老百姓完全成为拆迁的主人,做到和谐拆迁。

三、存在的问题:

1、个别拆迁户还认为拆迁是政府的事,要拆我的房子必须来求我,必须给我突破政策界限,捞取政策外的实惠,同时也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与众不同。比如陈某是某单位的退休人员,开始是反对旧城改造,召集人员商量做反面工

作,目前拆迁形势已水到渠成,独木难支,听说他在物色房屋准备搬迁;赵某是华侨户,指挥部已与其本人沟通,赵某态度很积极,表示无条件服从拆迁,但在家的几位亲戚为显示自己的能耐,提出各种过分的要求使政府难以接受。

2、强烈的拆迁呼声与政府财政投入的矛盾,旧城拆迁是为民办实事工程,是为了金、银防洪综合整治,在拆迁政策的允许范围内,必须让利于老百姓,政府是亏钱的。首期启动点拆迁后必将带来更好的拆迁形势,那么市财政应该增加投入满足拆迁的高潮形势。

3、发改、财政、国土、规划建设、房管、公安、市政、电力、广播、招投标等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旧城改造工作,特别是拆迁后的房屋建设工作,根据拆迁条例中规定的三年时间内,安置房必须建设竣工交付使用。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东大街西段北侧已签协拆迁,计划东大街东段北侧列入下一步拆迁,开通消防通道,彻底改变东大街全段的落后面貌。

2、开工建设原氮肥厂建设用地,储备拆迁安置房源,利于今后实行异地安置拆迁。

3、做好首期启动点拆迁安置房建设工作,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如期使拆迁户回迁安置。

6.沈阳市动迁规划 篇六

北方软件学院是由沈阳格微软件公司和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共同组建的省属第一所示范性软件院校,是辽宁省实用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项目选址于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开发区,由沈阳市人民政府、沈北新区人民政府和沈阳格微软件公司共同组织实施建设,总投资4.5亿元。占地面积28.82hm2,基地地势较为平坦,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低点和高点的高差约为3m,总体坡度在2%左右。整个用地被中部贯穿东西的公共管线带(包含一个高压走廊)划分为南北两块方正用地(图1),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6万m2,拟在3~5年内分三期建成。

二、总体构想

1. 设计构思与原则

我们的设计构思来源于以下几点:对项目周边环境和设计任务深入全面的理解把握;对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考虑;对地域文化及建筑特征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回应。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如下几个基本设计原则。第一,可持续原则。校园的建筑及其规划是在不断变化的,未来难以预计,本次规划将目光着眼于对校园“生长过程”的控制和引导,而非“最终形态”的界定和表达,着力构建弹性、健康生长的校园空间结构,以适应大学不同发展阶段的功能要求。

第二,人性化原则。从方便使用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创造舒适、便捷的人性化校园,包括单体建筑物的可达性、建筑物之间的便捷联系、近人尺度的小环境塑造、步行空间设计以及安全性等设计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

第三,现代化原则。规划适度超前,趋向现代而不失典雅,吸取国内外优秀设计理念,体现简洁、明快、开放的现代精神,同时又不失庄重、含蓄、典雅的校园意蕴,以体现时代特色。

第四,生态化原则。充分利用环保技术与节能材料,并注意建筑物的朝向,以获得充足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与此同时,采用成熟有效的生态技术和生态环保的建筑材料,将整个校园建设成为生态校园的典范。

2. 设计理念

在中国古代,孔子周游列国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因此,人们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杏坛是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集中体现(图2)。我们的设计理念汲取“杏坛·芳洲”之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塑造自然山水的生态校园意境。良好的校园规划应该使学生能够身心愉悦地在自然环境中读书、学习。校区整体规划中应重点体现人与自然山水环境的共生、建筑与生态环境的互动,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体验,并有意识地提升场地的生态价值,以创建有益于促进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的校园环境。规划设计通过校园内点、线、面结合的景观体系,来构成校园的绿地系统。我们对基地内原有的冲沟地形进行整理、拓宽、延展,形成带状中央水系与校园内重要的中央共享景观区,以此作为整个校园的生态中心,起到联系整个校园、加强校园整体感的作用(图3)。

第二,回归中国传统教与学的本源状态。中国古代的大学之道在于培养健全人格、发扬人性之善、改良社会风气,大学的首要责任在于传承人类文明和文化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杏坛”讲学的模式,就是一种自然、理想的传统教学形态,也是我们力争回归的中国传统教与学的本源状态,而大学首先应该提供一个开放交流的空间。我们通过中央共享区的建设,形成了一个通透的景观区,将高压管线走廊贯穿校园的不利因素变为有利条件,将绿化带作为校园环境的一部分,广泛种植杏树,重塑先人树下讲学的教学氛围。在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能够增强学生与自然环境的交流,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追求。

第三,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大学生活情景。校园环境承载着大学文化精神,注重校园环境建设中人文精神的嵌入、文化价值的提升和审美功能的丰富,这既能促进大学生现代人文精神的养成,又是建设特色校园的必要途径。基于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设计力图创造出自然生动的校园环境(图4):多以院落的形式成组群布置,将建筑空间最大化地与自然环境融合,具有更好的亲和力、文化性和地域特色(图5);以多组群的形式围绕视觉轴线、景观视线、蜿蜒水系等要素展开。无论是教学区还是学生生活区,都创造出理想的环境氛围,学生在充分享受自然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可以更好地发挥潜质,开拓思维。

第四,完善现代高校的校园职能。从北方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学校发展模式以培养研究、应用型发展人才为主,培养软件专业方面的实用人才,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校园整体规划设计中,注重体现产学研结合、教学与研发结合、培训与实践结合的特点,建立教学区与培训区互动与共享的联系。学院为社会生产提供智力支持与人力资源,培训区为学院提供科研成果转化手段和创业场所,两者联系紧密。

第五,突出北方地域性厚重底蕴的特征。规划充分利用寒冷地区气候特点,化不利为有利,创造北方城市特色景观。

建筑设计方面,建筑群体形成院落式功能单元,产生围合感,改善局部小气候;建筑之间建立半封闭联系通道,延长冬季户外活动时间(图6);建筑内部设计多层次交流空间,提供冬季活动场所;建筑单体风格体现北方地域性特征,简洁厚重、朴素雅致(图7)。绿化环境方面,利用植物配置的季节互补性,形成多层次的绿化体系;通过绿篱剪形树等形成冬季绿化肌理;对局部绿化进行冬季防护或将绿化引入室内,构筑冬季绿色生态景观。水体环境方面,提高水体利用率,中心大面积水体在冬季作为冰上运动基地,设置冰球场,滑冰场等;小面积水体以旱地喷泉为主,冬季与硬质铺装融为一体;线形水系进行底部图案处理,冬季无水时,形成新的地面肌理。

三、规划设计

1. 规划结构

校园规划力求建立一种合理的空间结构,一方面具有开放性,尽量包容今后发展的多种可能;同时又有清晰的空间逻辑,使学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持结构的完整有序,突出整个校园的整体性与合理性。根据设计任务要求,我们对各部分功能进行严格分区,依据规划的总体布局增加主入口广场区和中部景观休闲区。主要功能区包括教学区、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教师公寓区和培训区五个部分。教学区和培训区位于校园的最北侧,形成了沿沈北大道的标志性建筑群,这两个功能区是整个校园与外界联系最紧密的区域,紧邻沈北大道布置;教学区和培训区之间是主入口广场区,构成整个校园中轴线的起点,广场区的南侧是中轴线上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图8);在整个用地的中部利用公共管线区规划景观休闲区,与在冲沟基础上形成的水面共同构成校园中心区开放空间带,同时也充实和强化了校园中心轴线;南侧用地规划学生生活区、教师公寓区和运动区,学生生活区和运动区沿东西方向并列布置,这样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和运动区这三大功能区之间形成最有效的三角形关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图9)。

2. 道路交通规划

用地北侧的沈北大道是项目周边最主要的道路,因此将校园的主入口设置在用地北侧,开向沈北大道,形成面向沈北大道的形象空间。在道路系统的规划过程中,坚持四个原则:统一性原则—遵循组织交通、合理分区、创造景观的三统一原则进行路网规划;安全性原则——以人为主、人车分流与混行结合,限制车行区域,减少相互交叉;便捷性原则—以主导性人流为主的道路尽量直达,对车流限速减速,提高环境的完整性;舒适性原则—道路环境相结合,临水穿林、对景生情,营造可停留空间(图10)。汽车停车场在地面集中设置,在主次入口附近及重点建筑周围均设有一定数量的停车位;自行车主要停放在各功能区的集中停放处。

3.环境景观规划

本方案力求创造出有个性、有内涵、丰富的校园环境景观,变单纯的景观绿地为融绿色于校园生活之中,充分发挥环境对品性、人格的熏陶作用。我们对基地内现存的冲沟加以修整,形成了位于园区中心的水面;利用公共管线带设计形成中央绿化休闲区,中心水面与中央绿化休闲区共同构成“十”字形的环境骨架,同时构成校园南北中轴线的中心部分,环境景观与现状地形紧密结合,塑造出校园环境景观个性,是有生命力的环境景观。将图书馆置于水面的最北端,呈半岛状伸入水体之中,犹如一片文化“芳洲”,图书馆的体量雄浑并在水中形成缥缈的倒影,建立起水体与图书馆即环境与建筑之间的互动关系,增加了整个核心空间的趣味性。

“杏林·芳洲”构成了整个校园的中央生态区,并向四周发散辐射,形成联系各部分的核心要素;同时向学生生活区延伸,成为联系整个校区的“绿廊”;同校园结构共生的绿带凸显出校园的脉络,也产生了步移景异的观景线,创造了空间氛围,体现了环境标识性(图11)。

四、结语

随着我国高校大范围扩招的结束,各地大学新校区的建设热潮逐渐退去,大量优秀的建筑方案的背后,也难掩各地“千校一面”的尴尬,所以现在应当反思一下大学校园建设中的文化缺失现象。而如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大学校园建设结合起来,既是对设计者的挑战,也是很好的机遇。通过这次沈阳市北方软件学院的设计,我们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学校建筑文化氛围的重视,使我国大学的校园建设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沈阳市北方软件学院规划

建设地点:沈阳

用地面积:28.9hm2

建筑面积:200 842m2

建筑占地面积:58 636m2

建筑高度:8m~24m

建筑层数:以4~5层为主

建筑覆盖率:20.30%

绿化覆盖率:45.60%

停车场总面积:3 600m2

容积率:0.69

停车位:2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北方软件学院设计过程的介绍,总结了校园设计中的四个原则,针对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指引现代校园设计,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设计理念。

7.上海动迁政策 篇七

1. 政府在哪些情形下可以决定进行动拆迁?

答:目前,按照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相关规定,市、级人民政府在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确需征收房屋的,可以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其主要情形有:为了国防和外交的需要、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设施等相关的公共事业建设、安居房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旧区改造,以及其它法律、法规规定的为公共利益需要而进行的建设项目。因此,关于房屋征收要遵守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即建设项目的组织与实施,以及房屋征收的实施都是由政府组织;二是房屋征收公共利益优先;三是禁止为经济利益集团、个人利益进行拆迁。

2 什么是“二轮征询”?

答:第一次征询主要征求居民改造意愿,如果居民同意改造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的,列入改造计划。第二次征询主要征求居民对改造方案的意见,与居民签订附生效条件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在一定期限内,居民签约户数超过规定比例的,协议正式生效并履行,并启动改造工作。

3. 如何理解“数砖头+托底保障”?

答:“数砖头+套型保底”,是上海旧区改造一种新机制,如果“数砖头”也不能解决居民的住房困难,就要进行“套型保底”,也就是说起码要给居民确定一个居住面积底线。这在以前的动迁政策里是没有的。所谓“套型保底”,指针对旧改地块的房屋普遍不独立成套的现状,按照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原则,以被拆除房屋为基本单位,套型面积补贴标准一般不超过建筑面积15平方米(具体由动迁新政试点区人民政府确定)。其最大的功能就是满足被拆除房屋基本使用功能,改善被拆迁居民的居住现状和生活水平。

4. 结果公开如何理解?

答:结果公开应当包括:(1)各种依据公开,包括拆除房屋的权证、建筑面积、评估价格、居住困难认定等。(2)操作过程公开,包括被拆除房屋的权属、人口调查,建筑面积、居住困难的认定,拆迁评估、签约、裁决等各环节。(3)签约内容公开,包括货币补偿总额、安置房源(套数、地址、面积、价格)及其他补偿费用。

5. 居住房屋的价值补偿金额如何确定?

答:依据《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旧区改造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以及《关于调整完善本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政策试点工作的意见》内容,居住房屋的价值补偿为:

1、公房:评估价格×80%+套型面积补贴+价格补贴

2、私房:评估价格×100%+套型面积补贴+价格补贴

评估价格=被拆除房屋的房地产市评估单价×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如被拆除房屋的房地产市场评估单价低于评估均价的,按评估均价计算。

套型面积补贴=评估均价×补贴面积。

价格补贴=评估均价×补贴系数×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

6. 居住困难户的货币补贴如何计算?

答:居住困难户的货币补贴计算公式:异地配套商品房单价×(应安置对象×22平方米/人-补偿安置后的房屋拆算面积)

异地配套商品房单价以市属配套商品房平均单价为基准,由各试点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被拆迁户的应安置对象由区住房保障机构参照本市住房保障相关管理办法明确的申请条件和审核办法进行认定,并将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对象在拆迁范围内公示。公示期为15日,有异议的,由区住房保障机构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和公布。

补偿安置后的房屋拆算面积=被拆除居住房屋价值补偿款÷异地配套商品房单价。

居住困难户增加的货币补贴可与被拆除居住房屋取得的价值补偿款合并购买拆迁人提供的异地配套商品房。

享受居住困难户货币补贴后,该户视作已享受住房保障。拆迁人应将相关情况报所在区住房保障机构备案。

7. 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主体是谁?

答:拆迁私房的,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订立协议,被拆迁人以房地产权证所载明的所有人确定,若只有国有土地使用证,则以国有土地使用者所载明的使用人确定。产权人已故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由继承人签约。

拆迁公房的,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分别订立协议,房屋承租人以租用公房凭证、房屋租赁合同所载明的房屋承租人为准。承租人已故的,依据关于贯彻执行《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若干意见的通知(沪房地资〖2001〗673号)规定,由继续承租该房屋的同住人签约;同住人有多人的,应协商确定签约代表;协商不成的,由公房产权人指定确认。

8. 如何理解房屋使用权人?

答:房屋使用人,是指实际占用房屋的单位和个人。

9. 何谓动迁配套商品房?

答:配套商品房,又俗称“配套房”,是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限定建设标准,供应本市重大工程、重点旧区改造等建设项目被拆迁居民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10. 配套商品房的开发建设标准是怎样的?

答:首先,配套房应按照《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的规定开发建设。其次,配套房的建设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进行规划设计:(1)符合规划部门确定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等规划指标;(2)住宅以建筑面积70平方米左右2室1厅为主要房型,适当配置建筑面积50平方米左右的1室1厅或者2室户,少量配置建筑面积90平方米左右的3室1厅。高层住宅房型设计的面积可适当放宽;(3)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住宅建设的技术规范、标准。另外,市有关部门在审批市属配套房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和初步设计方案时,应当征询市房地资源局的意见;区县有关部门在审批区县属配套房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和初步设计时,应当征询区县房地管理部门的意见。

11. 配套商品房在拆迁过程中应遵循怎样的供应标准?

8.动迁户征税问题 篇八

2009-5-7 17:43

问:房地产开发公司采用回迁方式进行动迁安置,因为动迁户被拆迁的房屋是产权房,回迁后的产权房在办理产权时需要房地产开发公司出具商品房销售发票,根据国税发[2009]31号文件第二十七条规定“回迁房建造支出”可以计入“开发产品计税成本——土地征用费及拆迁补偿费”项目。问题是:房地产开发公司回迁房的行为是否视同销售缴纳营业税,收入怎样确定?是否计缴企业所得税?还涉及其他税种吗?

答: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动迁居民建造的回迁楼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应按销售不动产税目征收营业税。计税依据为销售同类不动产的市场价格。

按照契税政策规定,各种拆迁补偿费均应计入契税计税依据,包括房屋货币补偿和房屋实物补偿。房地产开发公司采用回迁方式进行动迁安置属于房屋原地实物补偿,房地产开发公司应以补偿房屋开发成本为计税依据缴纳契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其他有关文件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回迁安置用房,应当视同销售,缴纳土地增值税。房地产开发公司将房屋给回迁户,应按产权转移书据税目缴纳印花税。

依据税法规定,对回迁标准面积内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其开发的回迁房屋标准面积内实际发生的成本确定回迁房屋销售收入和成本;对超出回迁标准面积的部分,应按实际取得的收入确定销售收入,按回迁房屋超出面积部分实际发生的成本结转销售成本,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根据我公司与政府签订的协议规定,房屋拆迁补偿费和安置房的费用由我公司负责。此前收取的被拆迁户的按政府规定的安置面积与原被拆迁面积的价款,视同商品房销售收入缴纳了营业税及附加、预交了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220号文件规定:回迁户支付给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补差价款,应抵减本项目拆迁补偿费。我理解就是此款不用缴纳土地增值税,是否也不作为销售收入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回复意见:

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220号)规定:

(一)房地产企业用建造的本项目房地产安置回迁户的,安置用房视同销售处理,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

[2006]187号)第三条第(一)款规定确认收入,同时将此确认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拆迁补偿费。房地产开发企业支付给回迁户的补差价款,计入拆迁补偿费;回迁户支付给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补差价款,应抵减本项目拆迁补偿费。”

所以,收取的补偿价差一样要计算缴纳土地增值税。

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城市住宅小区建设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5]549号)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城市住宅小区建设,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就其取得的营业额计征营业税;对偿还面积与拆迁建筑面积相等的部分,由当地税务机关按同类住宅房屋的成本价核定计征营业税,对最终转让时未作价结算的住宅区配套公共设施(如居委会用房、车棚、托儿所等),凡转让收入已包含在住宅房屋转让价格中并已征收营业税的,不再征收营业税。

因此,对于偿还面积与拆迁建筑面积相等的部分,由当地税务机关按同类住宅房屋的成本价核定计征营业税,超面积补偿应当按实际收入计算缴纳营业税。

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六条第三款规定:“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根据《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2009]31号)第七条规定:“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行为,应视同销售,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或利润)的实现。确认收入(或利润)的方法和顺序为:

(一)按本企业近期或本最近月份同类开发产品市场销售价格确定。

(二)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同类开发产品市场公允价值确定。

(三)按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确定。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不得低于15%,具体比例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

上一篇:漫步时光静候花开作文800字下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