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4-09-0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共10篇)

1.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篇一

[摘要]随着中央一系列“强机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而且力度逐年加大,本文探究湖北省利川市元堡乡如何借势好这股春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使得农机化新装备、新技术得以推广应用,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农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制约因素;发展对策

元堡乡因集镇处于圆形山堡而得名,集镇位于湖北省利川市东南城郊,是距离市城区最近的一个乡镇。利川市元堡乡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面积263km2,耕地面积2495.00hm2,水域3.33hm2,林地16626.00hm2。随着中央一系列“强机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而且力度逐年加大,利川市元堡乡应借势这股春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使得农机化新装备、新技术得以推广应用,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农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2.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篇二

1本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1) 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存在误区。主要体现在:一是叙永县人多地少, 不需要发展农业机械;二是本县经济水平低, 没有能力发展农业机械;三是本县自然、地理条件不适宜发展农业机械;四是农村长期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不宜发展农业机械。

(2) 发展农业机械化自然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叙永县地形南高北低, 以深丘和半山区为主, 特殊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一年一熟的种植习惯, 使发展农业机械化有许多困难,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任务十分艰巨。

(3) 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程度过低。本县田块小加之以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的经营形式, 使田块划分过小, 如落卜镇云山坝, 土地整治后为标准农田, 但由于一家一户经营, 同一地块就有两家或两家以上农户耕作, 给机械作业带来很大不便。小田块与大机器作业的矛盾严重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4)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开发力度小。长期以来, 适合农业生产的新机具、新技术开发力度小, 农机具的选择范围窄, 使得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自2006年以来, 国家通过农机推进项目、购机补贴项目共计下达叙永县农机具补贴资金295万元, 由于补贴额度小 (不超过30%) , 范围窄, 可选性差, 到目前为止, 只用出补贴资金不到90万元。

(5) 农业机械化管理体制不顺。本县现有25个乡 (镇) 农机站, 应编人员25人, 在岗17人, 缺岗8人, 在岗人员中全额拨款6人, 差额拨款1人, 自收自支10人, 由上可知本县25个乡 (镇) 农机站有经费保障的仅6个, 其余19个乡 (镇) 农机站经费得不到保障, 工作难以开展。

2叙永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建议

(1) 提高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劳动成本, 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认真贯彻执行执行各级党委政府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力度, 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鼓励和支持种田能手承包和转包农业生产用地, 形成规模化经营。

(2) 要多争取涉农项目资金, 加大对本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农业综合开发、金土地工程、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中在改造中、低产田 (土) 的同时, 注重机耕道的建设, 切实解决农机具“行路难”的问题。

(3) 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新型农机具的研发和生产扶持力度。利用资金和税收等经济手段, 鼓励科研、生产单位尽快研制适合本县农业生产特点的新型农机具, 增加农机户的可选范围。各级农机培训、推广机构应加大对农机手的培训力度, 提高广大农机手的生产操作能力, 扩大国家对购置农机具的补贴范围和力度。在制定补贴政策时, 建议省农机主管部门充分考虑盆周山区、国家级贫困县的特殊情况, 增大对机具补贴的力度和范围, 增加机手的购机能力。

3.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篇三

一、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新形势下的重要任务和要求

1.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既有利于节本增效,又有利于扩大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农民经营联合收割机,一般3年就可收回投资,受益期在5年以上。此外,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使用农机参与乡村道路建设、河道疏浚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推动村容整洁,而且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目前,很多农机大户已经成为致富奔小康和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

2.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量播种、设施农业、高效收获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通过机械的动力、精确度和速度才能达到。农业生产中的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等,更是需要依靠机械化作业。使用农机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

3.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其中大多是有一定文化的青壮年,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是一些老人、妇女,不同程度出现了农村干活缺人手的现象,导致对农业生产的某些环节无力顾及,经营比较粗放,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得不到有效提高。随着留在农村的青壮劳动力的减少,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解决农村当前劳动者劳动能力不足以及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4.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在农村。农业机械化能大大减少土地耕作的劳动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同时,农业机械化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我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经历了从无到有并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为农业的持续发展,为农民致富奔小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中央、省、市、县对农业机械化发展非常重视,我地区农业机械化事业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

1.农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

近几年农机发展不断壮大,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扩展,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饲草饲料作物全面发展。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不断扩大,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日益兴旺,已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2.机械化作业水平逐年提高

我地区在机耕、排灌等方面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途径,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的建设水平。

3.农机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农机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标准和规章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大。

4.农机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发展农业机械化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动农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推动新化经济持续增长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当前我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机化发展缓慢,机制不健全。

2.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制约了农机化发展。

3.农业机械技术含量低,整体水平落后。

4.农机推广服务组织软弱,队伍素质不高。

5.农机服务无法同步跟进。

6.农机化项目、课题少,新机具、新技术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四、促进我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提高对农机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抓农机化,不单纯是农机部门的事,必须要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各有关部门的支持。要把农机化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应把农机化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措施来抓。要加强宣传教育,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对使用农业新机具的热情,提高他们对新技术的认识。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我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业机械作业效率不能得到正常发挥。对贫困山区的乡村公路,机耕道,水渠网路,田土改造(主要是小块改大块)山塘沟坝等要进行重点建设和完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机作业的完全系数和机动性,充分发挥农机应有的效力,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贫困山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地方财政要设立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尽力增加购机补贴,增加农民购机热情,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二是财政每年将“培训、推广、安全管理”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支持农机局搞好综合管理工作。三是通过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鼓励金融部门增加财政扶持和贷款业务,促进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

4.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

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准确掌握和运用法律的各项规定办事,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二要切实规范山区农机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努力降低农机事故发生率,确保山区农机安全生产。三要进一步强化农机产品试验鉴定,完善检测手段,进一步提高鉴定检测能力。四要加大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体系,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的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同时要维护好农机作业市场秩序,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5.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兴机富民

一是用科学发展观理念,加强农机手和农机系统干部职工培训,着力培养实用人才。二是政府加大对实用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把人才培训纳入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培育大批农机技术人才,提高农机服务水平。三是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机人才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评定,逐步推广面向农村农机工作者的职业资格评价和技能鉴定机制,并对贡献突出的技术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逐步提高农机人员的综合素质。

6.深化农机改革,为农机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梅州市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对策 篇四

摘要:梅州地处南岭以南,丘陵及台地、阶面面积占56.6%,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属典型的山区,农业机械化是丘陵山地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梅州市农业机械化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如水稻生产中的育秧、栽插、收获、烘干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偏低,甚至空白,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严重偏底等,本文提出在梅州推广专为满足丘陵山地农业生产作业需要而设计的丘陵山地农机,在推广方式上采用“先试点,再推广,逐步推进”的方式。关键词:丘陵农机; 农业机械化; 现状; 对策

0.引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是在农业生产中以机器为主体的生产力替代以手工农具为主体的生产力系统的经济技术发展过程。也是运用先进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过程。

梅州在地形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经济上比较落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加快推广农业机械。由于梅州地处丘陵地区,耕地分散而且单个面积较小,不适合大型农机作业。因此专为满足丘陵山地农业生产作业需要而设计的丘陵山地农机成为推广对象。

与平原地区使用的小型农机相比,有以下主要区别[1]:(1)比平原小型农机更强调小型与轻量。(甚至以汽油机为动力)(2)通过性要求更高。体现在传动和行走部件更为复杂,动力储备更大。(3)可靠性要求更高。丘 陵山区的地形、土质更为复杂,操作者文化水平低,维修条

件差,服务成本高,因此要求农机产品有更高 的可靠性,才能得 以生存。(4)全程小型化。由于地形的限制,每个作业工序都必须由小机械来进行。加上丘陵山区作物品种多,因此农机 的机械种类要求繁多。

1.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1.1.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随着梅州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由最初简陋的手工带动的机械发展到现在的柴油机、汽油机等为动力的农机;农机种类也大有增加,如今较广泛使用的有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耕整机、旋耕机等。但是,农业机械发展速度却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2]:l)水稻生产中的育秧、栽插、收获、烘干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偏低,甚至空白。2)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严重偏低。如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的金袖、单丛茶的生产、加工机

械化水平严重偏低。

但近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近年来大力开展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使得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条件基本具备。1.2.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1.2.1.耕地规模小

因为梅州大部分的耕地不处于平原,所以大部分耕地分散且面积较小,导致了很难运用大型机械进行播种、收割的问题,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展。1.2.2.农民经济收入较低

虽然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梅州地处山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还不能够支付农机养护使用、农机维护等方面支出,并且购买农机的费用也很高。这样就使大多数农民不具备购买农机的能力。

1.2.3.农民文化水平低[3]

梅州本来就经济欠发达,再加上地处山区,农民的学历普遍停留在中小学,有少数为高中,大学生就凤毛麟角了。这样的文化水平使得农民即使买得起农业机械,但是操作机器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另外,较低的教育水平也使得农民很难意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1.2.4.政府普及力度不够

对于政府来说,对农机的宣传和推广的力度还是不够的,新型先进农机基本都是靠农机经营商引进的,这样的结果是更新换代缓慢、农民因了解少而不敢尝试购买。

2.解决方案

2.1.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应完善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政策,进一步加大农业扶持与农民补贴等力度,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梅州 山 区 开发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来抓,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心;组织农机操作培训,让有财力购买农机的农民也有能力操作农机;开展农机道路治理,为农机普及奠定基础;引进推广更多适合本地区的丘陵山地农机,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加快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使农民增加收入。

2.2.推广丘陵山地农机

要想加快农业机械化的进程,除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并推广合适的农机,就比如说,中国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政策,但如果没有走适合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也是举步维艰。2.2.1.推广优势

前面也讲到了,丘陵山地农机具有平原农机无法比拟的小型、轻量和良好的通过性;相对于大型农机来说,小型的丘陵山地农机更容易维修保养,适合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丘陵山地农机的小型也决定了其价格不会太高,有利于其在经济落后的梅州的普及。2.2.2.推广方式

丘陵地形的复杂性决定了处于该地形区的耕地也会出现地形、土质复杂的情况,且市内不同地区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如果全市统一推广,可能会出现同一农机在不同地区适应情况不同的问

题,造成推广时人力物力的浪费。因此,梅州市在推广农机时,可以借鉴改革开放的方式——先试点,再推广,逐步推进。

先试点。由梅州市农业局负责组织调研,了解各地区地形、土质,分析该地区适合何种丘陵山地农机,并选择一个地区作为试点,研究丘陵山地农机在该地区的使用效果及产生的经济效益。

再推广。如果在试点期间丘陵山地农机的效果可观,则可以考虑扩大和加快机械化的范围和速度,最终达到推广丘陵山地农机的目的。

逐步推进。虽然在梅州丘陵山地农机比起平原农机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丘陵农业的复杂性也要求农业部门在推广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在全面实地考察后,再逐步推进丘陵山地农机的推广。在考察时应注意到当地农民的购买水平及耕地面积是否达到了大范围推广农机的要求。

2.3.多人合作购买农机

由于梅州农民收入较低,个体的耕地面积小,没有必要每家每户都购置农机,因此可以多人合伙购买,然后以出租或为他人服务出售劳动力的方式使全村或者更大范围内实现一定程度的农业机械化。

3.结论

本文结合梅州市当地的地形、经济水平及农民的文化水平等分析了梅州市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简单介绍了解决方案。结论如下:

1)梅州市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

程中存在耕地规模小、农民收入及文化水平低、政府宣传扶持力度不够的问题,这些同时也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的障碍。2)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大

帮扶力度,推广丘陵山地农机。在推广方式上,我建议采用“先试点,再推广,逐步推进”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钟挺,胡志超.关于丘陵山地农机发展的现实思

考[C]//全国丘陵山地农机化技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江苏省: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论坛,2011:14-22

[2] 曾庆文.因地制宜加快梅州农机推广步伐[J].广东农机.2003,(1):20-22

[3] 杨艳华.农业机械化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

[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86-93 [4] 陈金虎.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与

对策研究[D].湖北省:长江大学,2013 [5] 叶清华,霍志荣,梁得田,黄景云.贯彻实施《农

业机械化促进法》——浅谈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J].现代农业装备.2005,(4):46-48

[6] 李占文.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推广对策探讨

[J].民营科技.2012,(11):131

[7] 林新,林银凤,谢岳昌.梅州农业科技创新现状与

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07):345-347

[8] 邹帆,江华,黎国林.推进梅州农业产业化对策研

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9,(07):23-26

[9] 本刊通讯员.广东梅州:推动高效农业发展[J].中

国财政.2012,(19):55

[10] 胡本成.乡镇农机发展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安徽农机.2002,(01):

[11] 李秀明,汤萍.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推动农业转型

5.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五

摘 要

农业机械化对对促进粮食增产、提高农业总产值、降低农业劳动力使用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优化种植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固原农业机械化起步晚,发展水平低,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和自治区在这一领域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这一政策有力促进了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逐步缓解了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突出矛盾,保障了粮食增产和农业稳定,推动了农业技术集成、节本增效和规模经营,真正使农民得实惠、农业得发展、企业得效益,农机装备总量逐年稳步增长,农机装备结构也得到了不断优化,农业发展速度大幅度提升,农业产量快速增加,为固原市农业发展带来重要意义。

关键词:固原市、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分析 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制约突出,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着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硬约束趋紧,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家庭规模经营小,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严峻挑战。“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方面,要提高薄弱环节机械化生产的农机装备数量,加速机械替代农业劳动力的步伐,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应科学合理配置农机装备,提高农机装备使用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解决“怎么种地”的问题。通过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现补贴精准到位,提高财政投入效率,促进农机装备应用与生产向数量质量并 1 重,机械化作业向全程、全面发展,整体上向优质、高效的转型升级,是适应经济运行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杨敏丽 2015-04-18)财政部表示,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了217.5亿元(人民币,下同)贴补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共补贴购置各类农机近600万台(套),惠及382万户农户。凭借资金支持,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财政部表示,2013年全国农机总动力预计将超过10.6亿千瓦,同比增长3%;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59%以上,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同时,农机工业也因此受益。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约16%,高出全国机械工业行业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农机购置补贴设立于2004年,是中国政府对农业的四项直接补贴之一,补贴标准由中央财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该补贴已逐步覆盖主要农业机械种类,范围扩展至全国所有农牧业县,资金规模也逐年增加。政府计划通过补贴,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的同时扩大内需。据官方数据,这一补贴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从2003年的35%提高到2012年的57%。财政部表示,为落实中共中央推动农业发展的“一号文件”要求,2014年将继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李晓喻 2014.01.14)

目录

绪论..............................................................4 1.固原市农业机械化现阶段状况......................................4 1.1 农机化发展现状..............................................4 1.2 农机化财政补贴投入..........................................5 1.3 农机化财政补贴政策..........................................5 2.加大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意义及取得成就..........................5 2.1 加大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意义..................................5 2.1.1.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与竞争力...........................5 2.1.2.能够有效提升粮食产量...................................5 2.1.3.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6 2.2 农业机械化取得成就..........................................6 2.2.1.农业产值...............................................6 2.2.2.农业产量...............................................7 2.2.3.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7 3.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问题及遵循原则................................7 3.1 农机化财政投入问题.........................................7 3.1.1.财政补贴总量偏小,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7 3.1.2.管理体制运行不畅,补贴成本高...........................8 3.2 农机化财政补贴遵循原则.....................................8 3.2.1.目标清晰...............................................8 3.2.2.受益直接...............................................8 3.2.3.整合统一...............................................8 3.2.4.操作简便...............................................8 4.农业机械化财政补贴改进措施......................................8 4.1 改善农业补贴管理,保护农民利益..............................8 4.1.1.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的法规...................................9 4.2.2.建立农业补贴综合管理体制.................................9 4.2 增加补贴额度改进补贴方式....................................9 4.2.1.积极推行财政对农户直接补贴公示制度.......................9 4.2.2.通过财政补贴,建立对农业投入的激励机制...................9 4.3 在补贴对象上实现从全面补贴向重点选择的转变..................9 4.3.1.注重对农业保险业务亏损的补贴.............................9

4.3.2.重视对农村人才引进、培养的补贴...........................9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绪论

为全面掌握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深入研究分析今后发展思路和解决对策,通过对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从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老旧农机装备管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1、固原市农业机械化现阶段状况

1.1 农机化发展现状

固原市地处宁夏南部山区,相比中北部黄河灌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对落后,2013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74.68万kW,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52.76%,拖拉机拥有量达到4.11万台,配套农机具6.20万部,配套比为1.0∶1.5。农用拖拉机在册管理3.80万台,入户率为92.5%;在册驾驶人员3.4万人,持证率为89.7%;检验拖拉机2.71万台,检验率为71.3%。农机管理机构实编人员170人,高级职称32人,占总数的18.8%,中级职称88人,占51.8%,初级职称22人,占12.9%,技工或工勤人员9人,乡级农机监理参公编制人员19人;45岁以上63人,占37.1%,35~45岁79人,占46.5%,35以下28人,占16.5%。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55个,从业人员964人,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44个,从业人员788人。

1.2农机化财政补贴投入

2013年自治区下达固原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4701万元,其中原州区1020万元、西吉县1228万元、彭阳县1048万元、隆德县890万元、泾源县515万元。2015年自治区下达固原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4570万元,其中中央补贴资金4240万元、自治区补贴资金330万元。

中央和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贴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和其他机械等11大类31个小类102个品目机具。固原市用于拖拉机及各种农机具计划补贴资金3095万元、牧草机械210万元、玉米收获机械520万元、马铃薯收获机械750万元及补贴农机作业公司126万元。补贴重点是马铃薯生产、覆膜及残膜回收、牧草收获及包膜机械等特色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机械设备。今年自治区拟在原州区、西吉县和彭阳县实施农机深送整地作业3万亩,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 安排作业补贴75万元,鼓励有条件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承担农机深送整地作业任务。

1.3 农机化财政补贴政策

2015年宁夏农机补贴政策实施范围覆盖全区22个县(市)区和农垦系统,实施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补贴方式,补贴对象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补贴机具种类包括种植施肥机械、设施农业设备等10大类27个小类79个品目。其中,一般机具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5万元;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25万元,而补贴额低于500元的部分机具不列入补贴范围。

此外,凡购买马铃薯种植、收获机具,覆膜及残膜回收机械,牧草打圆捆、包膜机械以及枸杞植保机械、深松机,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再累加补贴20%。马铃薯种植、收获机具,深松机、水稻插秧机、免耕播种和植保机械敞开补贴。

据悉,2014年宁夏农机总动力达到800万千瓦,农用拖拉机拥有量达22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9万台,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

2、加大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意义及取得成就 2.1 加大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意义

2.1.1.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与竞争力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也是一个支柱型产业,农业的生产力与竞争力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近些年来,随着工商业的飞速发展,农业遭受到了比较大的挤压,加上传统农业的生产力较低,经济效益较低,也使很多农民放弃了土地,投入到了城市建设与工商业之中,导致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特别是在一些山区,由于机械化水平较低,体力劳动繁重,很多人都放弃了农业生产,这也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力造成了很大的流失。

2.1.2.能够有效提升粮食产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够不断的提升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益,这在农业中也是一样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耕地面积的日益缩小,想要保证社会的安定与人们的安居乐业,除了依靠进口之外,我们最主要的还是要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而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率高、进度快、质量好、经济合算,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 和农产品质量,提高了农机化水平,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比如采用机械化进行生产,可以进行有效的灌溉,提升灌溉有效性的实现,依靠机械化进行病虫害防治,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够科学的进行综合治理,另外运用机械化进行施肥,更可以提升肥料的利用率与吸收率,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的提升粮食的产量,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些都是提升农业生产价值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对于粮食产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2.1.3.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

随着三农政策的逐步深入,国家对于农业生产的投入也在逐渐的增大,另外加上“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我们也都深刻的认识到了:农村要实现小康,关键要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靠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全面振兴农村经济,而这些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实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产技术的推广,需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农艺与农机相配套,只有农机发展了,农业综合机械作业水平提高了,这些高产、省工、节本的关键措施才能落到实处,这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上一个新台阶。只有做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实行,才能够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生产。当然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减?轻农业劳动程度,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根本途径,这也为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与生产力。所以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2.2 农业机械化取得成就

2.2.1.农业产值

2013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13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6.2% 其中:农业产值58.51亿元,林业产值4.53亿元,牧业产值25.3亿元,渔业产值0.0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78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72亿元,增长6%。

2015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49.05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18.96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5%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2.1元,比“十一五”末增加3621.8元,年均增长10%以上;以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对农业增加值占到82%。2.2.2.农业产量

201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93.92万亩,比上年减少4.98万亩,下降1.2%。其中:夏粮面积为115.31万亩,减少10.28万亩,下降8.2%;秋粮面积为278.61万亩,增加5.31万亩,增长1.9%。全市粮食总产量79.86万吨,比上年减少0.6%。其中:夏粮产量16.72万吨,减少20.4%;秋粮产量63.13万吨,增长6.4%。全市猪、牛、羊存栏分别为17.92万头、36.06万头、86.4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1.4%、下降3.4% 和增长9.3%;出栏猪、牛、羊分别为19.9万头、26.88万头、89.94万只,分别增长1.7%、7.3% 和14.7%;肉类总产量达到7.42万 吨,增长8.5%。其中:猪肉产量1.48万吨,减少2.9%;牛肉产量3.94万吨,增长12.9%;羊肉产量1.55万吨,增长12.6%。

全市养殖肉牛105万头,肉牛良种化率达到85%以上,黄牛冷配改良覆盖率达到95%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平均单产达到1.2吨以上,年加工精淀粉15万吨。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8万亩,蔬菜产业提供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200元。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79.5万吨,粮、肉、蛋、奶、蔬菜、油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平稳。2.2.3.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

2013年全市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0.3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143.98万千瓦,增长1.7%;汽油发动机动力3.78万千瓦,增长1.2%;电动机动力32.62万千瓦,增长0.4%。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4.11万台,增长3.8%;拖拉机配套农具6.2万台。耕整地机械3.18万台,种植施肥机械5.06万台,农用排灌机械3.58万台,收获机械0.68万台,畜牧养殖机械8.5万台,农用运输车5.97万台。农业机械耕作面积384.2万亩,机播面积291.57万亩,机电灌溉面积54.92万亩,机械植保面积61.03万亩,机械收获面积222.15万亩。2015年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56.04%,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3%。

3、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问题及遵循原则 3.1农机化财政投入问题

3.1.1财政补贴总量偏小,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

与发达国家比,目前我国财政补贴支农水平不高,补贴总量根本达不到WTO《农业协定》中“黄箱补贴”允许的8.5%的水平,并且近几年,财政用于“三农”的财政补贴数量虽不断增加,但间不均衡,特别是一些地方财政补贴支农投入不足、城乡财政资源配置不对称的状况没有彻底改观。按照WTO《农业协定》我国可利用的支农补贴分为以下几方面:黄箱补贴,即对农产品价格提供直接支持的,必须承担削减义务的补贴。根据WTO黄箱政策规定,我国今后每年对农业的综合支持量不能超过48亿元人民币,而现有补贴大约平均每年仅276亿元人民币,离48亿元尚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即所谓的“绿箱补贴”,即对农产品价格不直接提供支持的,不必承担削减义务的补贴。我国绿箱补贴量较多但结构不尽合理。如我国每年平均支出1514.2亿元人民币,主要对农业提供的“一般服务”补贴,达785.6亿人民币(95亿美元),占“绿箱政策”补贴的52%;其次是粮食安全储备补贴,约383.8亿元(46.4亿美元),占25%;自然灾害救济、扶贫、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支持等所占比重较小,而对农民的直接收入支持、结构调整补贴等,尚未列入财政预算科目。3.1.2管理体制运行不畅,补贴成本高

关于农业补贴的政策,主要涉及财政、农业、外经贸、粮食、民政和银行等部门,因政出多门,协调困难,交易成本高,时滞长,加之部门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寻租活动的影响,使得农业补贴中的“跑、冒、滴、漏”现象难以避免,从而降低了农业补贴的效率。另外,因中国农民数量庞大,在政府与农民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中介组织载体,许多针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其运行成本都 比较高。如粮食补贴中,山东省每亩补贴的工作成本为1元。河北省在今年粮食直补工作中,县、乡、村三级共抽调2万多人,每人用了近6个工作日。一般一个乡镇的直接支出费用为2万~3万元(不含人工),直补工作成本约占直补资金的1%。一些省粮食风险基金按季均衡拨付和分两次发放直补款,既不方便农民,也增加了工作量和成本。另一方面,一些省按照当年实际播种面积进行补贴,在核实面积时需要三次张榜公布核实,工作量很大。另外,有些地方实施良种补贴政策时,多数农户已备足种子,给良种推广带来一定难度。

3.2农机化财政补贴遵循原则

3.2.1.目标清晰

要解决农机补贴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大家感到需“补”、需“贴”的地方很多,因此在执行目前出台的少数补贴政策中,有意无意加入了过多的附着功能,使得补贴的目标混杂起来。同时实行直补办法后,农民拿到钱之后,也不清楚或者并不在意政府补贴的具体政策意向,从而使补贴的政策威力打了“折扣”。所以,为了使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出效力,从政策制定者这方面讲,应注意使各项补贴政策的目标指向更加清晰,从政策推行者这方面讲,应注意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宣传力度,使补贴政策信号能够迅速准确地传到千家万户。3.2.2受益直接

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应当是农业补贴的直接受益者,政府部门和其他中间环节在实施农业补贴过程中只能间接受益。但农民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基层实施国家补贴政策的“代理人”、“经营人”,总会有个别人自觉不自觉地“讨”农民的“便宜”,他们在事实上是“反”补贴的力量,因为他们的行为在实质上损害着农业补贴。所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要加大监督机制的建设,使“跑、冒、滴、漏”降低到最低限度。3.2.3整合统一

世界上并不存在功能齐备的农业补贴,必须设计出各类不同功效的补贴制度,对农业农民实施全面完整的保护。在实施补贴中,应注意区分各类补贴各自不同的功能和效用,让各类补贴配合使用,起到综合效用,也起到放大各单项补贴功效的作用。现在各项补贴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掌管,容易出现各唱各的调的现象。努力整合各类补贴使之产生“共振”,当是我们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的应有之义。

3.2.4操作简便

多年实践证明,最可行的办法不一定是“好”政策,而是简便易行的政策。因为有些“好”政策实施成本过高,缺乏可操作性;有些“好”政策偏于复杂,不易为基层准确把握,基层往往会简单化操作,使那些复杂的“好”政策产生出了“坏结果”。当然,很多简便易行的政策,缺点肯定不少、漏洞在所难免,但我们应当注意到,简便易行的好处是在执行中不容易走样,容易取得政策效应最大化的效果。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也必须朝“操作简便”的方向努力。

4、农业机械化财政补贴改进措施 4.1改善农业补贴管理,保护农民利益 4.1.1.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的法规

我国财政对农业的补贴长期存在着补贴政策目标短期性、补贴方式模糊性、补贴对象和补贴数额的随意性等,使补贴效果难以集中体现和发挥出来。为此,有必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农业补贴法规,使之成为支持、保护和发展农业的一项制度。从法律上明确对农业的补贴数量,把对农业的支持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美国把支持农业的资金投入公众化、固定化并写入农业法中的做法对我国从法律法规上明确对农业的投资数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1.2建立农业补贴综合管理体制

应强化农业部的职能,或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农业补贴的部级单位或部级的监管部门,整合财政补贴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集中、高效、协调财政农业补贴,解决目前农业补贴多头管理,以及在使用中的“跑、冒、滴、漏”的问题。

4.2 增加补贴额度。改进补贴方式

4.2.1.积极推行财政对农户直接补贴公示制度

对补贴农户的粮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对种粮农户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补贴资金进行全方位公示,发挥了广大农民直接监督的作用,使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4.2.2通过财政补贴,建立对农业投入的激励机制

通过贴息、担保、政策优惠等方式,引导并刺激银行信贷资金、外资、民资工商资本投入农业,提高农业投资的吸引力。同时对目前的财政补贴资金扶持对象、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政策进行清理,减少社会资金投入农业体制性障碍,通过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规费减免等方式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的投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凡是社会资金投入农业都可以平等享受财政资金的扶持,从而引导社会资金的广泛投入,丰富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式。

4.3在补贴对象上实现从全面补贴向重点选择的转变

4.3.1注重对农业保险业务亏损的补贴

农业保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风险大且难以控制,赔付率高,经营保险业务普遍存在亏损问题,以至许多商业保险企业限制开办或不开办农业保险业务。支持农业保险业务的全面开展,首先,需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由政府直接开办或政府委托的保险机构开办,经营亏损由财政补贴。这项补贴肯定比财政直接用于救灾支出少得多。不仅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分摊风险损失,而且能极大地减轻财政的救灾支出压力。其次,鼓励地方或农户成立互助保险合作组织,建立农业保险专项风险基金,通过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优惠办法,扶持其发展。

4.3.2重视对农村人才引进、培养的补贴

现阶段的我国财政资金的农村教育补贴主要是对农村学生的补贴,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补贴。下一步,财政资金补贴要对在农村工作的教育工作者T资进行补贴,充分调动农村教育者的工作积极性,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才能培养出人才;此外,对在农村工作或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农业科技人员也要进行工资补贴,使其工资待遇不低于在城市工作,鼓励农业大学毕业的科技人员到基层展示才华;最后财政补贴还要鼓励在农村建立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把农民的大学建在家门口,培 养适用的人才。当然,这一政策的实施并不妨碍农村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城市需要的人才不一定必须是高科技人才,农村也不是只需要简单劳动力,应逐步在农村和城市之间要建立大进大出的人才流动机制,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

结论

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和重要内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直接体现,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现代农业机械根据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社会化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取得较快发展,主要通过中央财政补贴与自治区财政补贴,固原农业机械从数量与现代化程度上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管理人员的数量与文化程度也有所提高,对固原地区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固原市的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居民生活水平都具有积极作用。

但本文对于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的研究存在诸多缺点,由于资料的不足和研究方法的偏差导致无法完全准确描述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程度,只能通过展示不连续的相关数据来为大家展示。对进一步开展研究,需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运用更具体更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做到更准确、更科学、更严谨的研究。

参考文献

6.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篇六

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2010-06-29 18:23:2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农业服务为主,与农民有机结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能够带动农业发展商品生产的企业。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一、**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现状与成效

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阶段,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止2007年底我县上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家,其中,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县绿海苜蓿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县荣宝养殖有限公司),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1家(宁夏**县原野蜂产品科技开发公司、**县山川科宝食品有限公司、宁夏余聪食品有限公司、**山逗子杂粮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县和丰淀粉有限公司、**县鑫海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宁夏**生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县鸿元奶牛养殖合作社、**县忠信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县源丰草产业有限公司、宁夏来浴淀粉有限公司)。资产总值万元,固定资产万元,年销售收入万元,净利润万元,开发基地种植面积万亩(不包括原野蜂蜜公司的蜜源基地10万亩),直接带动农户万户。这

13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均属于加工型企业,其中,以滩羊肉为主的肉类3家,粮食类3家(小杂粮1家,马铃薯淀粉2家),林特产品类2家(柠条加工1家,蜂产品1家),蔬菜类、油料类、乳类、皮及皮毛制品类各1家,其他类1家(以苜蓿为主)。**县绿海苜蓿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县荣宝养殖有限公司2家农业龙头企业率先被评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享受自治区的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我县13家区、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均具有一定的地方经济特色,产品品质较好,有的产品拥有出口许可,有的产品获得品牌称号,有的产品获得专利产品。如:宁夏原野蜂业有限公司是宁夏唯一一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生产、经营出口蜂产品的企业。连续八年产品质量经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局和宁夏食品质量监督检验局检测各项指标达到优质,公司先后获得了“中国食品安全放心

品牌” 和“宁夏地产品牌”等荣誉,2003年,国家星火计划万亩优质蜜源基地建设及专利产品“蜂胶枸杞片”项目得到国家科技部批准(专利号2003101193018),被指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指定产品,并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命名为自治区科技创新重点企业。根据调查分析,我县重点龙头企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逐步提高。

2007年,全县有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3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有9家。如,**县绿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资产已达3543万元,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066万元,实现利润89万元,较上年增加27万元,增长%。公司不仅建立了自己的苜蓿示范种植基地9000亩,现有苜蓿草块、草颗粒和新型

牛羊复合生化成型饲草产品加工设备三套,年设计能力4万吨。**县荣宝养殖有限公司作为全区第一家以纯羊肉为原料生产的清真肉食品加工企业,始终将公司的发展与县委政府的产业化政策丰结合,历经3年多的发展,在产品开发、产业化经营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以优补优”的自我发展模式,即以优势资源滩鸡产业补资源优势滩羊产业的发展模式。2007年企业资产达到了922万元,销售收入1620万元,实现利润万元,带动农户数由2006年的113户增加到2007年的243户,户均纯收入1420元。宁夏原野蜂蜜有限公司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507万元,实现利润131万元,上缴税金48万元,出口创汇8万美元,直接安排就业40人。

2、龙头企业有力地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7.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篇七

1.1农户对农业机械认识不足

传统种植业理念在农户思想当中已经根深蒂固, 他们认为自己耕种要比用农业机械的更加精良, 产量也会高, 但是这存在着认识误区[1]。农业机械在种植、灌溉方面有精准的设计标准, 精度已经超越了人工种植水平, 所以推广农业机械要从农户观念转变做起。

1.2农业机械的种类和使用群定位不准确

我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的种类逐步增多, 但是农业机械的最大优势是大规模农业种植、生产、加工。所以小农业机械并不能满足需求, 侧重中等程度和大规模生产的农机具应用领域更为广阔[2]。

1.3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

从事农业机械推广的人员多为当地政府聘用, 待遇相对较低。有时招聘条件不切合实际, 过度注重人员的学历与履历, 忽视实际的工作需求, 造成优秀人才不愿意从事农业机械推广, 从事农业机械推广的人员消极怠工。这种结构性工作人员失调, 导致农业机械推广不到位。

1.4厂商牟取利益, 不顾质量

一些非法厂商为了获取利益粗制滥造, 推出一些不合格的农业机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 屡屡出现问题, 甚至造成人员损伤。这让农户“谈农机色变”, 对农业机械产生了避而远之的想法[3]。

1.5服务体制不健全

农机化服务体系薄弱, 社会整体的服务程度不高, 服务体系不完善, 县、乡机构改革后, 多数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撤并, 农机推广网络出现断层, 使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4]。县、乡、村三级农机服务站缺乏服务力度, 在农机作业过程中, 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 严重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

2农业机械推广建议与对策

2.1做好宣传工作

让农户改变对农业机械的错误认识, 就要与农户面对面, 坦诚地说明农业机械的利与弊。对农户不理解的给予解释, 说明农业机械的作用, 节约人工开销, 从而提升生产效率, 帮助农户获得更多的利益。

2.2培养新农民、学习型农民

农业在发展, 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水平也要不断提升。普及农业生产知识, 培养具备创新思想、科学技术的新一代农民知识分子是当务之急。加大农科培养人才, 在可能的情况下, 农学与自动化结合, 打造交叉学科, 农业机械的专业人才, 让农业发展在新农户的支持下, 发展得更快。

2.3保证政策落实到位, 打造基层农业机械设施

要让惠农政策为农户带来实在的利益, 不能将政策束之高阁, 从农业机械入手, 打造基本的基层农业设施, 使用农业机械帮助农户进行播种、收割、加工。让农户真正尝到农业机械的“甜头”, 给予认可, 才能大规模地推广农业机械用具。

2.4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培植农机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户, 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 帮助其优化机具配置, 拓宽服务项目,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其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各级作用。二是要鼓励和引导各类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 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三是要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工作, 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制度, 为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5]。

2.5打击不法厂商, 肃清农业机械市场

严厉打击不具备生产资质的农业机械小作坊, 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的, 要给予法律制裁。让农户能使用到放心的农业机械, 同时制定农业机械标准, 推广产业链条, 实现一个规范化的农业机械市场运行机制。

2.6协调发展, 多种机型整体推进

全面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 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推进大型农机具的发展速度, 使多种机型整体推进, 协调发展。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机械, 努力实现农机从低性能向高性能、单一作业向复式作业转变, 从单纯发展大宗作物农机具向兼顾经济作物农机具转变[6]。

3小结

农业机械的推广对农业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要不遗余力地将农业机械推广到农业的各个生产过程中。当前存在的农户思想落后, 不能接受农业机械的问题, 可以通过宣传和基层推广来改变。一些不法厂商生产的不合格产品, 在监管部门的严查下, 也会销声匿迹, 农业机械市场会健康稳速发展。综上所述, 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 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 农业机械的推广前景一定会一片坦途。

摘要:就农业机械推广与使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抓住其根本原因, 同时提出了一些农业机械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业机械,推广方法,政策扶持

参考文献

[1]鞠金艳.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1.

[2]钱学龙.辽阳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发展模式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11.

[3]吴昭雄.农业机械化投资行为与效益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3.

[4]赵琨.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4.

[5]郭姝宇.中国农业机械化制度变迁及政策评价[D].吉林大学, 2011.

8.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篇八

关键词:设施农业;现状;问题;建议;天津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8.019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development scale, equipment system, development features of installation agriculture in Tianjin,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installation agriculture of Tianjin were pointed, and then some suggestions on planning management, changing concep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stallation upgrade and brand cultivation were given.

Key words:installation agricultur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suggestion; Tianjin

1 天津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1 天津设施农业取得的成绩

天津设施农业生产起步于20 世纪80 年代,90 年代末期,随着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实施,以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天津全力实施设施农业“4412”工程、设施农业提升工程,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设施农业已成为天津农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1.1.1 设施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2年底,全市10个有农业的区县设施农业面积已达到4.5 万hm2,比2007年增加了2.32 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1.4%。可生产面积近2.7 万hm2,塑料大棚、节能日光温室分别占全部设施的60.8%和39%。设施农业面积以武清区最多,其次是西青区、蓟县、静海县和宝坻区。设施农业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以西青区最高,为45.5%;武清区次之,为13.5%;第三是蓟县,为11.8%。设施农业种植品种主要涉及蔬菜、食用菌和花卉等,其中蔬菜面积占50.6%。

1.1.2 设施农业装备体系初步构建 天津市设施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以设施品种繁育设备、设施栽培管理设备、营养和植保设备、保鲜加工设施装备、温室设施设备以及设施农机具相结合的设施园艺装备体系。保温被、卷帘机、微耕机、水肥一体化设备和节水灌溉装置等配套设施较为齐全[1],为设施农业的安全稳定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1.1.3 设施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日益显著 2012年底,设施农业可生产面积近2.7 万hm2,其中“三品”认证面积0.78万hm2,年产值81.1亿元。设施蔬菜年产量261.5 万t,平均产量116.4 t·hm-2,是全市蔬菜平均产量的2.35倍。设施蔬菜年产值达66.5亿元,平均产值达26.7 万元·hm-2,是种植业的6倍左右。设施花卉、设施食用菌和设施果品平均产值分别为90 万元,79.5 万元,51 万元·hm-2,土地产出率更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1.1.4 设施农业服务带动能力逐步增强 通过对10个有农业的区县进行统计,2012年天津设施农业共引进新技术近100项,新品种近400个,培训农民近13万人次,设施农业带动从业人员28万人,约占全市农业从业人员的38.4%,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2 天津设施农业的发展特征

1.2.1 生产布局规模化 天津积极扶持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已建立了市级设施种植业园区20多个,初步形成了一批规模化设施农业产业带。如武清区形成了“一区、两片、三园、四带”的设施农业发展格局;北辰区形成中部精品农业、东部生态农业、西部特色农业的发展格局;宝坻区以“三区三带”为重点发展各具特点的设施园区;宁河县新建76个设施农业园区;蓟县形成了“四带、两园、四市场”的设施农业发展格局。

1.2.2 产品结构高端化 天津把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高端高质高效特色农业,作为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形成了 “华明”牌蔬菜、“君健”牌蔬菜、“鲜果园”金针菇、“思源”牌葛沽萝卜、“出头岭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1.2.3 经营方式产业化 天津围绕设施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 和“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延伸设施农业产业链的重要载体。到2013年,市级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 136家,进入产业化体系的农户达到90%。 “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发展到127个,设施农业的产业化带动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1.2.4 功能拓展多元化 天津以设施农业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休闲等现代农业业态,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的渠道。已经建成一批休闲农业园区,形成了“旅游景点—配套设施—产品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方式,设施农业已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和拓展农业功能的重要支撑点。

2 天津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设施农业品牌建设落后,市场占有率较低

天津设施农业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农产品品牌的塑造力度还不够。“三品”认证面积还较低,以无品牌的初级产品为主,在获得认证的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中,能够进入各大超市的数量也极为有限;农产品“走出去”的能力不足,自身质量和销售渠道的不畅均妨碍了农产品品牌向高端市场的推广。

2.2 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

天津设施农业以塑料大棚为主,全市塑料大棚可生产面积占设施农业可生产面积的60.8%,设施农业机械化程度和机械化的作业水平整体较低,生产过程中的土壤耕作、播种、微量灌溉、施肥等绝大部分作业均为人工进行,生产效率较低[2]。

2.3 设施农业标准化体系尚未健全

天津设施农业全面推进时,农民标准化观念还不强,建筑材料、结构参数、结构形式和施工安装要求不规范,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多数温室大棚生产率不高,单产水平低,而且部分存在安全隐患[3]。目前尚未制定农产品加工配送、分级包装等标准,难以满足大批量、快速准确和全过程监测的需要。

2.4 劳动者专业素质较低,设施农业带动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天津设施农业收入对于青壮年吸引力不足,从业者多为中老年男性或妇女,影响了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劳动者文化和专业素质偏低,造成了设施农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大部分农业园区和基地的带动辐射能力普遍在几百人左右,带动上千人就业的较少,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3 天津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调整设施农业建设步伐

市场容量的相对刚性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长期性决定了天津设施农业发展规模的边界,应重点研究设施农业发展的人力、物力和市场需求等影响因素,制定天津设施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明确远景目标和近期目标,调整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使设施农业建设稳步、健康发展。

3.2 强化示范宣传,提高农民素质

一是随着设施农业建设的推进,会出现各种新问题、新情况,通过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供解决办法,对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二是重点扶持科技示范户,通过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使农民能真实体会到农业设施生产的高效益,引导农民掌握依靠设施农业致富的本领;三是积极组织中青年务农人员赴设施农业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先进技术和发展理念,增强发展信心,调动发展热情。

3.3 加强科技研发,支撑设施农业健康发展

技术的有效供给是天津设施农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天津在设施农业科技研发和转化等方面与国内设施农业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根据天津地区气候特点研发适宜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制定新标准,将对天津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4],显著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效率和发展水平。

3.4 加快组织建设,提升设施农业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强化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5]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开拓、科技创新、资金融通、资产整合等现代管理能力的产前、产后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与市场的衔接和对基地与农户的带动,引导农民自主投资设施农业。二是提高合作社发展水平[6],目前合作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加强管理和扶持,规范组织建设,实现统购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服务水平。

3.5 强化配套设施,提升设施农业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加大设施改造提升。目前农户自行投资的设施,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影响设施农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要进一步完善政府补助、农民自筹、企业投资、银行贷款等资金筹措渠道,加快对现有设施进行提升改造[7]。二是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投入。通过科技下乡、技术培训、培育科技示范户等形式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施,满足农民经营设施农业的技术需求[8]。

3.6 发掘特色资源,实施农产品品牌带动战略

大力发展设施特色农产品,深层发掘天津的各类特色农业资源,选择一些发展潜力明显、生产数量较大的特色农产品进行重点培育,打造成名牌产品,进而通过品牌产品的市场带动战略,实现设施农业的提质增效,推进设施农业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9]。

参考文献:

[1]津文. 快速发展的天津设施农业[J].当代农机,2010(5):11.

[2] 李恩举,丁奇,辛恩兰,等. 浅议天津市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J].天津农林科技,2013(4):32-33.

[3] 孙福君,高峰. 规模化设施农业的盘活及落地运行途径分析[J].北方园艺,2013(19):193-197

[4] 仇继东. 天津设施农业发展设想与对策建议[J]. 天津农业科学, 2010(1):5-9.

[5] 雷瑛,于海飞. 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09(5): 5-7.

[6] 张淑荣,付俊红. 以色列外向型设施农业发展战略—对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2(7):86-88.

[7] 李艳萍,田翠杰,程爱华,等.天津设施农业建设融资现状与问题剖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7):59-62.

[8] 王晓蓉,李凤菊,詹嘉放,等.都市型设施农业农民对合作社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 2012(8):899-902.

9.同心县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九

同心县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气候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耕地面积205.4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30万亩,早耕地面积175.4万亩.“十一五”期间,全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逐步成为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的生产工具和发家致富的主要手段.

作 者:武太邦 田玉萍 马立新 作者单位:同心县农业机械推广服务中心 宁夏同心 751300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年,卷(期):“”(24)分类号:S23关键词:

10.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篇十

一、我县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区畜牧业、林果业、特色产业在大农业和人均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过低,南部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尤其是传统畜牧业仍然占主导地位。二是农民的传统农业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模式根深蒂固,习惯于小而全、多而杂和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较低。三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少,服务机制僵化,科技服务水平不高,良种程度、单产水平还明显低于周边团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困难;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农村缺乏能够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有些产业还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工业反哺农业和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弱,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十分紧密,多数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牵引作用发挥不充分。五是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养滞后,农业抗风险机制不健全,致使农业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较差,农业生产盲目性、短期性、脆弱性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六是土地流转机制建设滞后,土地难以向优势产业和大户集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规模集约发展。七是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外销平台建设滞后,农产品品牌意识不 1

强,市场竞争力弱。

二、加快推进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一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实施沃土工程,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突出灌区配套建设、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结合项目建设,引导和鼓励农民通过“一事一议”,搞好投入资金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受益快的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抗灾防灾能力。二是抓好农村道路建设。积极争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充分调动农民修路积极性,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农业农村生产公路交通条件,加快农村商贸流通。三是积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加速推进乡村清洁工程,推广普及沼气等洁净能源,搞好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生态公益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有效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防止水土质量退化恶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经营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一是建设特色基地,夯实产业基础。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围绕棉花、番茄、辣椒、无公害蔬菜、设施农业、经济林果等农业特色产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沿国道经济区主要依托区位交通优势,扩大番茄、辣椒、蔬菜、林果种植,大力发展牛羊育肥、奶牛养殖业;老沙湾经济区主要依托水土光热资源,着力建设棉花生产、加工、转化基地;

沿天山经济区主要依托绿色生态优势,重点发展粮食产业、草原畜牧业、特色旅游业。二是立足优势,加大招商力度。坚持“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套班子”的思路,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着力引进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积极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围绕县域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开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带动农民增收。三是培育和壮大中介组织,搞活市场流通。认真贯彻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现有农村专业协会向合作社方向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品牌响亮、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探索和推广“支部+协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等运行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下一篇:陕西省钳工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