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共12篇)
1.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篇一
网络大数据时代下的银行信息安全保护策略
摘 要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加速了网络金融行业发展,大数据管理和应用逐渐成为银行机构关注的焦点。然而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信息安全问题形势严峻。本文主要从信息保护技术、敏感数据管理以及外联系统管理三方面对大数据时代下的银行信息安全保护策略提出相关建议,希望为加强银行数据信息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网络大数据 银行信息安全 保护
银行自身信息资源与网络数据?w系的有机结合,有效推动银行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基于大数据影响,银行用户信息不完全局限于以往的内部系统,通过与互联网相互结合,赋予银行数据信息量大、价值高一级泄露破坏性较强三大特点,本文就大数据环境下银行信息保护提出相应管理策略。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技术
1.1 数据加密
基于大数据环境下,银行数据与外部环境接触频率逐渐增加,银行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数据加密是从根本上加强安全防护,大数据自身具有灵活性特点,其要求银行系统应选择多样形式的加密方式,并对结合运行环境实行针对性的数据加密。根据现存技术条件分析,多模加密技术针对银行系统较为使用。该项技术在保证数据安全防护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对称算法及非对称算法的相互结合,并基于其自身特性对加密模式进行灵活选择,满足了网络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安全多样化的实际需求。
1.2 访问控制
不同种类的大数据使访问控制需求具有一定差异性,在分析客户信息过程中,需针对历史记录信息进行访问控制、在分析地理信息过程中,需针对精度和尺度进行访问控制、在处理流动数据过程中,需针对实施具体时间进行访问控制。访问控制具备灵活性是符合网络大数据特点需求的必要条件,根据银行大数据的特点分析发现,在常规性和强制性的自主访问控制范围外(DAC/MAC),实行信息流访问控制较为合适,其主要对信息的流动过程进行授权处理,从而在保证信息机密性与完整性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管理。
1.3 安全审计
在网络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使银行系统关联关系具备较强的复杂性。安全审计技术对保证银行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其在实施过程中需对系统内部的各个功能及用户实现全面覆盖,从而提升该项技术的实效作用。安全审计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银行系统日志。利用日志反馈信息对外部因素侵入情况及其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其次,用户必要性权限。主要是严格控制权限范围较大的用户,对其登录信息泄露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降低违法侵入的安全隐患。最后,系统更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版本升级,对已知系统漏洞进行及时修复,从根本上掐断违法侵入者的窃取路径。加强敏感数据管理
2.1 选择DLP避免数据泄密
通常情况下,负责存储数据相关设备缺乏严格管理是导致银行系统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违法侵入者通过特殊手段对数据信息进行盗取,增加了信息安全隐患。DLP(Dataloss prevention)是集数据加密与内网监控一体的软件,其自身功能充分满足银行系统信息保护需求,该软件的实施可对非法信息复制、窃取、拍摄、电子邮件以及信息浏览等操作行为进行监控阻止。同时该软件可结合相关解密技术使用,升级数据被窃取的防御能力,同时如该设备未进行DLP授权,则其不具备查看的权限。
2.2 控制敏感数据访问
严格控制敏感数据并赋予指定人员浏览权限,当指定人员中出现职位调动或离职情况则该访问权限被取消。在网络运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对敏感数据进行查看,一旦处于安全环境之外需进行权限审批。同时在查看或使用敏感数据过程中,必须进行相关信息登记及跟踪复查,主要复查数据申请意愿是否符合实际用途,在完成使用工作后,对相关记录进行物理清理,加强保护敏感数据浏览程序的严谨性。
2.3 加强测试数据管理
在数据测试过程中选择实验数据不包括真实数据,如业务需要则需进行数据脱敏处理和传输过程技术加密。提取生产数据时应以最小化需求为主要原则,并通过安全运维平台或安全专项终端进行数据提取,让所有操作流程有迹可循。同时针对测试数据的使用过程,应建立实名制监督机制,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银行可开设云环境进行测试工作,从而保护数据信息安全。
2.4 加强工作人员信息安全教育
银行信息安全维护关键因素是在于人的问题,加强内部监管并制定惩罚机制,同时明确信息泄露需要承担的责任,对违规操作形成有效制约。目前,银行现存制度中,对敏感数据信息安全和人员保护责任有明确规定,关键是人员层面落实不到位。因此,银行应加强内部工作人员信息安全教育,集体人员开展信息安全分析会,普及风险知识、防御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结合相关知识制定员工手册,针对册中内容定期进行考核。同时针对有权限接触敏感信息的人员要求其出具保密证书,并明确因其信息泄露承担的责任。加强外联系统管理
目前,我国针对大数据的应用处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关于银行大数据处理通常会选择合作方式,该种合作模式被各大银行认可并快速发展,然而相对应的管理机制却有待完善,导致信息安全风险增加。因此,银行机构应从外包现场服务、外联系统以及外包合作开发系统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首先,外部人员维护敏感设备时应有内部人员现场监督。其次,缩短与外联系统的通信时间,避免信息遭到非法截获。最后,针对外包合作系统,银行建立完善的安检机制,审查相关文件代码,保证信息安全。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金融环境,银行信息保护措施应不断加强,对维护用户自身权益具有总要意义。而通过加强信息保护技术、敏感数据管理以及外联系统管理是网络大数据时代下银行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吕虹.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策略[J].通讯世界,2016(10):116.[2]李晗.大数据时代网上银行的安全保障义务研究[J].当代法学,2016(04):118-127.[3]邵若男.大数据时代下电子商务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及保护[J].商,2015(23):235.作者简历
刘宜奎(1987-),男,广东省茂名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研究员,从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研究。
作者单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300
2.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篇二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数据都来源于网络,网络数据呈爆炸式增长,如何对这些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采集、组织、分析和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是大数据时代急待解决的问题。
1 大数据概述
2011年,位于美国的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了“大数据时代”概念,随即在全球掀起了轩然大波,似乎所有学科都被冠以大数据的头衔。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数据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每秒钟有60张照片上传到网络;每分钟有60个小时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每天,全球互联网中产生的数据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论坛帖子达到200万个,相当于美国《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
到目前为止,大数据还没有一个完全准确且被公认的定义。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现在被广泛认可的是大数据的4V特征:海量的数据规模(Volume)、快速的数据流转(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的处理要求与日俱增,特别是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亟需大数据技术的特殊处理,才能够得到充分的组织利用,才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2 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 网络信息资源概念
广义上讲,信息资源是指一个贯穿于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从事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全过程的多要素集合,包括信息劳动的对象、信息劳动设备、信息劳动技术、信息劳动者等[1]。而网络信息资源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即虚拟的信息资源,是指借助于网络环境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总和。网络信息资源可以指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方式进行传递的信息内容集合,也可以是为满足人类需求,借助计算机等设备开发、生产和传递的、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集合。
2.2 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遇
过去,很多行业对网络数据只是进行传统挖掘,比如点击率、网络流量以及其它仅局限于网络数据的指标。因为技术、人才的缺乏,导致很多详细的网络行为数据没有被充分挖掘。但是现在,在基于大数据的有关技术以及在全行业大数据的浪潮中,来自于网页浏览器、移动应用终端、自助服务终端、社交媒体等地方的网络数据被挖掘整理为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为科研、商业、教育等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可用情报,从而促进各大行业蓬勃发展。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中可挖掘的有用信息更加丰富。
早在大数据概念提出不久的2012年,美国就已经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美国作为一个科技与经济强国,其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虽然我国互联网起步较晚,但政府在实行大数据战略时也给予了充分的经济与政策支持。2016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的主题便是大数据开启智能时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信息处理技术作为四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涵盖了海量数据存储、图像视频智能分析、数据挖掘等信息处理技术,是大数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着良好的发展条件,机遇和挑战并存。首先,我国现阶段在数据挖掘、数据仓库、搜索引擎、元数据等技术上与科技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差距[2],如何使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来处理庞大的网络数据,增强信息的采集、组织、分析和运用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其次,如何有效管理庞杂的信息资源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3]。在互联网时代甚至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民产生的海量数据杂乱无序,需要合理管理才能组织利用好这些数据,为生产生活创造价值。
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发展迅速,但人们的从众心理会导致盲目投资,很多人往往在没有彻底弄清大数据的发展形势前就跟风操作,这会加重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负担,不良的大数据产业还会带来行业风险,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3 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3.1 提升大数据技术水平
我国的大数据技术水平与美国等科技发达国家还存在差异,要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开发,就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
大数据核心技术有:(1)Hadoop,是一个能对大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的软件框架,Hadoop是以一种可靠、高效、可伸缩的方式进行处理的;(2)Storm是自由的开源软件,一个分布式的、容错的实时计算系统。Storm可以非常可靠地处理庞大的数据流,用于处理Hadoop的批量数据;(3)RapidMiner是世界领先的数据挖掘解决方案,其数据挖掘任务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各种数据技术,能简化数据挖掘过程的设计和评价。
3.2 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引导和管理
大数据时代的社会舆论环境非常复杂,互联网时代,每个网民都是大数据的生产者和接受者[4]。首先,有关部门要疏通网络舆论环境渠道,善于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解剖舆情问题,提取采集有价值的网络信息,整理网民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其次,对于网络信息资源反映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甚至可以预测问题、提出预警。对于网络行为进行数据挖掘,从而得到经济、政治、社会层面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比如在淘宝网上,通过用户的购买数据和浏览数据得出用户偏好,在后台处理这类信息,形成商品推荐呈现给用户,以此增加用户购买行为概率,提高潜在经济效益。
大数据时代应以先进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基于大数据的4V特征,一般的管理方式是难以驾驭大数据的,所以新型的先进管理经验应运而生。要利用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技术对大数据进行管理。数据挖掘一般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自动搜索隐藏于其中的有着特殊关系的信息过程。数据仓库,是为企业所有级别的决策制定过程,提供所有类型数据支持的战略集合。它是单个数据存储,出于分析性报告和决策支持目的而创建。这都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操作与管理,对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制订相应的政策推动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深入到上至国家下到个人的各个层面,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个人的隐私也都会受到影响。国家不仅要在促进大数据发展上制定相应的政策,还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政策和法规,用相应的法律来进行约束管理。
我国相关机构要建立符合实际的技术、人才、财政等政策保障体系[5],为大数据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生产并提供适合受众的网络信息资源与服务。在经济政治条件允许下,可以建立大数据创业园区,集聚大数据开发运营企业,对相关企业提供便利条件或相关支持,从而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4 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潮流势不可挡,大数据与互联网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为连接两者的桥梁。随着科技发达国家对大数据的重视,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也逐渐成为信息力量的权衡,网络信息资源在国家领域和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应紧跟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加紧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以提升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摘要:大数据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与日俱增,大数据技术在处理日益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大数据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指出了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网络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欣.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内容建设管理[J].新技术,2015(5):119.
[2]严颂.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内容建设管理[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4(1):19-22.
[3]刘倩倩.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5(5):83-84.
[4]黄双颖.大数据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1):102-103.
3.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篇三
智库论坛
网络信息时代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
程子扬(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随着信息化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社会的发展开始进入新的篇章,即网络信息时代。在这一阶段,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生活还是教育,网络信息带给人们的便利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却造成了严重的个人信 息外泄,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因此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已经成为了不可回避的的问题。为此,本文从树立公民 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完善网络服务者的法定义务以及界定网络侵害隐私权的责任三方面对网络信息时代个人信息 的民法保护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网络信息时代;个人信息;民法保护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19-0125-002
在这
个
信
息
爆
炸的社
会
中,从
个人
到
国
家,都
遭
受
着
信
息
安
全
问
题的威
胁,早
在2014 年
爆
发的苹
果
手
机
发
生的定
位
门
事
件,更
是
一
度
让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成为人们关注 的焦
点。
个人
信
息,是
能
够
识
别
自
然
人
身
份的存
在,是
人
与
人
之
间
联
系的纽
带,但
是
随
着
网
络
信
息
时
代的来
临,个
人
信
息
在适
应
其发
展的过程中自然的被应用于这一时代的 “ 大
容
器 ” 中,但
是
这
一
容
器
却
并
非
严
密
无
比,而
是
充
满
危
机的,面
对个人信息不断泄露所带来的严重 影
响,对
个人
信
息
进
行
民
法
保
护
成为了建造网络信息时代安全屏障的 重要基石。
一、树 立 公 民 的 个 人 信 息 保 护 意识 在西
方
社
会,资
产
阶
级
革
命
带
来
了
人
文
主
义
和
自
由
主
义
思
想,工
建
立
联
邦
制
国
家的历
程,由
于
长
期
以
来
社
会
大
众
对
公
权
力
并
不
信
任,他们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主要是 从
防
止
国
家
或
者
公
权
力
侵
扰
而
来,是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而在欧洲,随
着
人
文
主
义
思
想的传
播
和
发
展,对个人私生活的保护被根植于人格 尊
严
之
上。世
纪,是
网
络
信
息
高
速
发
展的时
期,随
即
社
会
快
速的进
入
了
网
络
信
息
时
代。
但
是
信
息
时
代
也
有
其两
面
性,信
息
时
代
确
实
为
社
会
生
活
带
来
了
巨
大
方
便
和
利
益,但
是,依
然
无
法
掩
盖
它的缺
陷,即
个
[1]
发生与个人的信息保护意识薄弱是 无
法
分
开的,尤
其是
对
于
我国
部
分
公
民
来
讲。
我国的传
统
文
化
与
西
方
社
会
不
同,我国
公
民的个
人
信
息
意
识
相
对
薄
弱,在新
时
代
对
网
络
缺
少
一
定的判
断
能
力。
因
此
在个
人
信
息
人信息被滥用
。显然,这一情况的在树立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方面,对 于 一 些 需 要 个 人 信 息 的 网 站,可 以 通 过 网 络 搜 索 资 料,查 看 信 息,以此来确定该网站是否正规以及是 否 有 人 在 这 一 网 站 受 到 欺 骗,在 网 络 信 息 的 使 用 上 保 持 十 足 的 戒 心,以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与此同时,也 需 要 根 据 对 网 络 信 息 的 学习,掌 握 一 定 的 网 络 信 息 防 范 手 段,规 避 风 险,并 在 对 网 络 安 全 方 面 的 法 律 法 规 进 行 了 进 一 步 的 了 解,以 确 保 受到伤害时可以有效地使用这一利 器,维 护 自 身 的 权 益。
总 之,个 人 信 息 的 保 护 不 能 仅 仅 依 靠 国 家,还 要 从 自 身 做 起,树 立 起 个 人 的 信 息 保护意识,提高个人信息保护能力
[2]。
二、完善网络服务者的法定义务 网络服务者即指在网上运行的、面 向 于 服 务 的 个 人 或 集 体,如:
网 上 订 票、电 子 商 务 等。
随 着 人 们 对 业革命和电气革命催生了物质文明,的保
护
方
面,公
民
要
通
过
学习
逐
渐
这 些 服 务 产 业 的 应 用 与 参 与,使 得 在这
种
环
境
下,公
民
逐
渐
形
成了
个人
信
息
保
护
意
识,并
产
生
了
两
种
不
同的认
识。
美
国
基
于
其国
家
独
立
和
树
立
个人
信
息
保
护
意
识,同
时
要
学习
相
关的法
律
法
规,从
而
保
护
自
身的合法权益。
他们手中拥有了强大的个人信息资 料。
网 络 极 大 地 便 利 了 信 息 发 布,倘 若 这 些 信 息 资 料 遭 到 泄 露,伴 随
·125·
智库论坛
智库时代
信
息
泄
漏
而
来的钓
鱼
网
站、垃
圾
邮
件
以
及
欺
诈
信
息,将
会
为
被
泄
露
者
造
成重
要
影
响,严
重
扰
乱
社
会
秩
序
和
民
众的日
常
生
活,使
公
民
遭
受
财
产
损
失,破
坏
整
个
网
络
公
信
力,甚
至
会
破
坏
市
场
环
境的信
任
秩
序。
因
此,完
善
网
络
服
务
者的法
定
义
务
是
民
事
责
任
之
时,需
要
考
虑
到
当
事
人
之间的利益冲突,实现实质正义。
民
事
责
任的归
责
原
则,体
现
了
责
任
分
配
与
构
成,体
现
了
法
律
最
基
本的正
义
和
公
平。
德
国《
联
邦
数
据
保护法》规定,存在损害行为之时,首先需要区分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的势 地 位 的 个 人 信 息 权 人,加 剧 了 双 方 的 不平等,不 利 于 对 个 人 信 息 的 保护。
本 文 认 为,在 网 络 信 息 时 代 应 当采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对个人信 息 侵 权 人 进 行 归 责,在 其 证 明 自 身 没有过错或者符合其他免责事由的 网
络
信
息
时
代
发
展的必
然,也
是
对
法律属性是民事行为还是行政行为,条 件 之 时,才 能 够 免 责。
在 此 基 础 个
人
信
息的民
法
保
护
途
径
之
一。
而
如
果
是
前
者,则
适
用
过
错
推
定
责
任
上,同时符合违法行为、因果关系、在完善网络服务者的法定义务方面,原
则
进
行
规
则,如
果
是
后
者,则
适
损 害 结 果 的 构 成 要 件,则 能 够 认 定 要
以
现
实
情
况
为
依
据,充
分
考
虑
各
用
无
过
错
责
任
进
行
规
则。
欧
盟
1995 个 人 信 息 侵 权 责 任。
在 个 人 信 息 安 种
情
况,以
个人
信
息的重
点
保
护
为
指令照顾到信息归属人的弱势地位,全 遭 受 的 威 胁 日 益 严 重 的 情 况 下,最
终
目
标,促
进
网
络
信
息
时
代
下
个人
信
息的全
方
位
保
护,增
进
网
络
和
[3]
完
善
服
务
者的法
定
义
务,本
人
认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的是 对
公
民
个人
信
息的安
全
保
障
义
务,并且这一义务需要包含事先审查和 事
后
监
督
两
方
面,以
防
止
侵
权
行
为
人逃避责任且背离立法宗旨。同时,大多数的立法通常是局限于现实生 活
中,而
非
扩
散
于
网
络
中,显
然
这
是
不
可
取的,因
为
处
于
网
络
信
息
时
代的我们,显
然
已
经
与
网
络
信
息
密
不
可
分,因
此
由
这
张
信
息
网
所
组
成适
用
了
无
过
错
原
则,不
要
求
侵
权
人
存
在过
错。
在1995 指
令的示
范
下,很多欧洲国家都适用了无过错的归 责
原
则,例
如
荷
兰。
我国
台
湾
地
区的《
个人
资
料
保
护
法》
则
与
德
国的规
定
类
似,在区
分
侵
权
责
任
主
体的基
础
上,对
于
公
务
机
关
适
用
无
过
错
责
任,对
于
非
公
务
机
关
则
适
用
过
错
推定责任原则。
本
文
认
为,对
于
个人
信
息
侵
权
而
言,其
不
符
合适
用
无
过
错
责
任
原
则的基
础
条
件。
无
过
错
责
任
原
则的产生是以大型危险性生产的兴起和 发
展
为
背
景的,以
保
障
在劳
动
灾
害
谐和社会发展。
我 国《 民 法 总 则》 中 已 经 有 了 关 于 个 人 信 息 保 护 的 专 门 条 款,这 是 我 过民法典对网络信息时代个人信息 保 护 的 回 应。
当 然,对 个 人 信 息 进 行 保 护,需 要 制 定 专 门 的 个 人 信 息 保 护 法,以 科 学 合 理 的 法 律 制 度 上 进 行 规 制,引 导 人 们 采 取 正 确 的 方 式 收 集、处 理、使 用 个 人 信 息。
同 时,也学要各个部门法的协调配合,从 民 事 责 任、刑 事 责 任、行 政 责 任 多 角 度 对 个 人 信 息 进 行 保 护,才 能 够享受网络信息时代带来的福祉。
【作者简介】程子扬(1995-),男,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在读,的世
界
也
应
该
得
到
安
全
保
障
义
务,中遭受损害的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研究方向为民法。
毕竟网络服务者对于这一特定空间 依
旧
具
有
强
大的控
制
权,只
有
如
此
才能更好地促进网络信息时代的持 避
免
雇
主
以
自
身
无
过
错
逃
避
责
任,即避免将社会进步的成本加之于作 为
弱
势
群
体的劳
动
者
身
上。
显
然,【参考文献】
[1] 王 利 明.论 个 人 信 息 的 法 律 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 续性发展。
从个人信息的收集,再到处理、使用,界分为中心 [J].现代法学 ,2013,(4):45.三、界 定 网 络 信 息 时 代 侵 犯 个 人信息权的民事责任 法
律
创
设
和
运
行的过
程,正
是
对
各
个
主
体
利
益
平
衡的过
程,体
现
了
不
同
主
体
之
间
利
益的博
弈。
在界
定网络信息时代侵犯个人信息权的 ·126· 并
不
存
在高
度
危
险的情
况,不
具
备
适用无过错责任的基础条件。
同
时,在当
今
信
息
安
全
受
到
高
度
威
胁的情
况
下,如
若
采
用
过
错
责
任
对
侵
权
人
进
行
归
责,则
将
证
明
侵
4.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篇四
伴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媒体作为一种媒体形式,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包括自媒体平台(博客、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社区等)、网络电台、网络商店等依赖于网络的媒体形式。新媒体具有较强互动性、较快的信息传播速度以及海量的信息等优势,因此,对社会信息流量与商品交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当前,广播面临着来自新媒体的巨大挑战,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广播必须积极进行自身转型,抓住发展机遇,满足市场的需求。
一、新媒体发展概况
早在1967年,新媒体的概念就被美国学者戈尔德马克提出,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新媒体发展迅猛,已成为世界上最热门的行业之一。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突出特征体现在:一是海量信息承载,处理速度快,通过网络传播处理信息,加大了信息的海量传播,增强及时性、实效性;二是碎片化信息传播,网络信息内容丰富,传播形式多元化,新媒体信息传播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三是新媒体实现了与受众的互动,新媒体传播具有双向性特征,在接收信息时,受众能够参与信息的反馈。
二、在新媒体背景下广播面临的挑战
第一,在新媒体背景下受众触媒习惯改变较大。和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具有信息传递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信息量大等优势,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便捷,人们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等限制进行阅读、观看视频、收听音乐等。人们可以利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满足娱乐需求,很显然广播不能做到。新媒体极大地冲击了广播的发展,实际上是因为受众改变了触媒习惯。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已经不再被动地接收单一的信息,移动终端使用从个人使用习惯进行数据分析,推送个人所需的信息内容,甚至做到一对一推送,正因如此冲击了传统广播的发展。
第二,广播自身缺乏创新。随着网络技术日益普及,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媒体不断创新,将全新的体验带给受众。比如微博平台实现了音频、图片、文字等功能的融合,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度,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参与互动,并及时上传发布个人资料和信息。反观广播,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大多数广播媒体对信息的传递仍然采用我播你听的方式,多采用单座或双座主持人的形式,播出的形式单一。部分广播实现了互联网的直播,但广播节目的播出模式、发射技术等受限,无法如新媒体般灵活多变,参与性不能直接体现,所以广播自身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受众的信息就得不到满足。
第三,在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盈利模式受到挑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广播电台体制需要改革,很多电台已开始走企业化道路,基于这种模式广播须对自身运营管理给予重视,从而在经济市场中不断发展。通常而言,广告是广播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在吸引广告入驻方面,新媒体具有更大的优势,新媒体广告投放的受众目标更精准明确,投入产出比的提高,造成广播媒体广告量的降低。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媒体直接冲击了广播的盈利来源,对广播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制约的作用。
三、在新媒体背景下广播发展的机遇与对策
第一,在新媒体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广播的.引领作用。新媒体不断挑战和冲击广播等传统媒体,然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其传播是基于“去权威化”或对“一种媒介多种声音”的自由市场传播效果进行追求,所以相对缺乏公信力和权威性。作为有着较长发展历史的广播媒体,其基础好,在受众中有较强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如果充分发挥其优势,应对管理机制与信息审核机制进行完善,使信息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得到提升,进而使受众对广播信息的信任度加大,即便在新媒体背景下也能较好地推动广播的发展。
第二,在新媒体背景下,广播节目要不断推陈出新使节目质量不断提高。节目内容是媒体发展的关键,事实上媒介发展的根本是内容与创意。在新媒体背景下广播需要从内容上不断挖掘,从形式上不断创新来吸引受众。事实上,广播本来就具有新闻报道、知识传播、休闲娱乐等众多的功能。新媒体的发展一方面为广播提供了更多原创内容,另一方面广播可以通过对新媒体内容进行选择取用,进一步加工,进行“二次销售”。广播节目可以通过节目质量的提高,增加自身竞争力,获得受众的认可。
第三,广播应加强与其他媒体形式的融合,全方位地推进融媒体发展。广播因充分与新媒体进行多元化融合,利用微信公号、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等实现与受众的实时互动,打破信息传播的单一模式,使得广播传播方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感受更直接。
四、结语
5.网络时代科普宣传的再思考 篇五
摘要: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在社会发展中与时俱进,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信息的传播由一对多变多对多,突破了传统的宣传模式。科普宣传员应从新定位自己的工作方式,利用网络媒体的信息渠道,做好宣传工作。要善于甄别网上信息,把握好宣传导向。要掌握好网络信息的主动权,把握好度和时机。关键词:关于;科普宣传;思考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全民终身科学教育。它主要功能是通过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具有运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达到判断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和求真务实的科学世界观。这项工作,在我们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也在与时俱进,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论坛、博客、聊天室、移动通讯等新的方式对信息进行传播,突破了传统的宣传模式,新技术新信息传播由一对多变成多对多。面对这些变化,作为科普宣传员不能视而不见,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先进技术,从新定位自己的工作方式,不断地总结提高,并对宣传模式的诸多方面进行再思考。
一、传统的科普宣伟员要学会利用网络媒体的信息渠道,做好出色的宣传工作网络科普,是网络技术传播飞速发展的产物,是当今时代多元化的宣传理念。传统的科普活动,如现代科学、健身讲座、家居绿化、书画活动、再就业培训,后来又有了科普周、科普之夏、科普之冬、科普大篷车、科普伴你行、科普进社区等等,科普宣传员首当其冲、义不容辞地工作在第一线。但在当前,这种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已经不是各个宣传员的专利,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都借助现代网络及数码技术主动加入到科普宣传工作中,主动参与,主动宣传,体现出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作为科普宣传专职工作者,更应该借助互
联网这股东风,借助网络信息的即时性、海量性、互助性及方便性,筛选有使用价值的科普资料,增加信息渠道和信息量,以便把宣传工作做的更新鲜、更厚实、更有深度。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中,有311个地市、503个县、1198个乡镇建立了老科协组织,社区老科协发展到家772个,各分会直属团体增加到250多个,个人会员现在增加到60万人。勿庸置疑,网络科普的发展,对传统模式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为传统科普宣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互动性也为宣传者提供了方便的工作方法。由平时单方面策划宣传变成与更多的互动对象平等交流,可以使宣传工作更真实、更鲜活、更有说服力。
二、传统的科普宣辟员要善于甄别网上信息,把握好宣传导向
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容易让宣传工作者眼花缭乱,网络信息有它不规范、不严肃、多、杂的虚拟特点,是一个自由空间,任何人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地发布信息,很明显缺乏科学依据,有不可靠性、不真实性。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时常关注是好的,作为主流宣传,就是在科学真实的基础上体现高新技术的主题,这是一种义务和责任。作为宣传工作者。在利用网络信息时要睁大眼睛,辨别信息的有用性和可用性,不能随手拿来就做宣传讲解,要牢记自己的职责,要有一种使命感,要服从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要从大局出发,做到“守土有责”,不能“网云亦云”。要时刻保持警惕性,对待各种新鲜技术、新信息,不能马上当作宣传作品,而要当成素材看待,经过严格核实后,真伪自见分晓,这样既能保证传统宣传模式的真实性,又能维护现代宣传模式的时效性,所以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和智慧。科普宣传内容要把科技体现和人文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既要精确表达,又要引人入胜,宣传员要注意培养这种能力,增强深入浅出的表达能力以及拟写标题方面画龙点睛能力,撰写出让公众能看懂的科普文章,体现高科技宣传模式的导向作用。
互联网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习惯于从网上获取信息。美国《科技与工程指标》一项调查
数据,当受调查者被问他愿意到哪里去获取专门的科技信息时,44%把网络作为第一选择,越来越多的科普活动选择了与网络有关的高科技手段,这项活动把学术研究、理论知识和普通老百姓的距离拉的更近。机遇就是时机,科普宣传员要利用好自己的特殊地位,把握好这种主动权,承载好新观念的展示者传播者。运用现代化的宣传方法进行宣传发布,从而使科普作品和内容走向千家万户,以社会化的形式起到普及宣传的作用。网络有互动性、共享性、形象性、趣味性等多种特点,宣传员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将传统的报告会、讲解、专刊、墙报等方式通过网络平台使其多元化、快捷化,集视、听、说功能与一体,让宣传在“润物无声”中完成。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度和时机一定要把握好,有高效的选择,才能合理设计网络内容和栏目,及时发布科学信息,以丰富多彩的知识贴近老百姓生活工作实际,要把知识性、思想性、服务性与趣味性溶为一体,将宣传理念转化为学习理念,将学习主体转化为百姓自己,高效的、全面的、优质的为人民服务,发展属于自己特色的网络宣传工作体系。
6.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篇六
一、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是培养国家优秀人才的摇篮, 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各类人才, 所以, 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涉及到在校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涉及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持, 涉及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 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十分重要。此外,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逐渐提高, 传统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高校的安保工作, 所以, 必须根据网络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在原有高校安全保卫的基础上, 开拓新的安保途径, 提高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
二、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威胁
1. 高校学生人数的激增, 给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影响, 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呈成倍增长, 激增的人口数量给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校园内钱财被盗、打架斗殴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严重威胁着高校的稳定和谐发展。此外, 由于大学生都是从一个完全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下进入一个完全开放的学习环境, 加上自我保护意识差, 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安全事故使得学生处于不安全氛围中, 会产生学生的安全危机, 极大的影响着学校的日常进行工作和学生的学习。
2. 高校的办学模式由封闭转变为开放, 增加了高校的风险因素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国外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模式被引进国内, 开放式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开放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但是开放式教学给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比如随着教育的国际化, 越来越大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 但是语言的无法交流是困扰高校安保人员进行管理的因素之一。
3. 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高校实行扩大招生政策后, 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 流传着一句经典名言“毕业等于失业”。在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下, 很多大学生无法真正承受这一事实, 心理脆弱, 导致心理扭曲诱发心理疾病, 容易引发心理变态、自杀、杀人或犯罪等极端行为。
三、网络时代下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应对策略
1. 提高高校网络安全制度的建设, 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力度
为了保证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必须进行网络安全制度的建设, 通过制订校园网络的规章制度, 对学校的网络运行情况实行监管, 加强对网络上各种信息的监控, 密切注意学校师生的思想动向, 加强高校的校园监管力度, 营造一个安全、规范、健康有序的高校环境。
2. 建立一支符合网络时代发展需要的安全保卫队伍
针对新时期的新要求, 高校要建立一支符合网络时代发展需要的安保队伍。可以通过网络教育提高高校安保人员的整体素质, 配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 让高校的安保人员与时俱进, 加强学习, 形成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安保队伍。
3. 通过网络媒介大肆进行安全教育, 提高学生的安全保卫意识
高校的安全教育是一个窗口, 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方式。因此, 高校安保部门可以借助网络这个平台, 向大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 同时还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使学生树立安全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能力, 降低高校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结束语
网络时代下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尤为重要, 高校安保工作可以通过提高高校网络安全制度的建设, 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力度;建立一支符合网络时代发展需要的安全保卫队伍;通过网络媒介大肆进行安全教育, 提高学生的安全保卫意识等途径, 提高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 切实做到保卫学校师生安全和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王善鹏.网络时代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 2 (3) :68-69.
7.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篇七
摘 要: 在以网络传播为主体的新媒体时代,舆情监控已成艰难之势,高校站在风口浪尖也是在所难免。这主要是由于高校学生有知识懂网络技术,且爱议论时政,兼之社会的诸多问题包括就业困难、社会不公、阶层固化等给高校学生造成负面影响,使得不少学生借助网络表达偏激意见,围观拥堵热点事件。高校要做好宣传工作,就必须创新思路,以超前的思维、准确的定位、新型的载体、多变的手段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高校宣传工作 创新思路 提升形象
近年来,不少高校发生的事件,在网络形成了围观和拥堵之势。每一次事件出来,都会在社会激起阵阵涟漪,甚至掀起风浪。
一、高校缘何成了舆情灾区
高校成为网络舆情的灾区,有其背后很深的根源,一是新媒体时代舆情监控变得十分困难;二是高校学生因为有知识懂科技,善于利用网络科技表达意见,也是个钟缘由。
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社会已经由传统的媒介传播时代进入以网络传播为主的新媒体时代。相对于传统的媒介传播时代,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为主要传播手段、以媒体单向传播信息,新媒体时代可以说是有了天翻地覆的革新与变化。一是传播手段更加先进和广泛,包括网络的微博、论坛灌水、QQ群信息、博客播客,也包括手机短信、飞信、微信等,传播更加迅捷,也更加广泛;二是由于传播手段的先进和广泛,使得信息传播成了双向甚至多向传递,在新媒体时代,每一个公民都成为一个信息源,成为一个媒介;三是由此造成的舆情控制难度相当大,相对于传统媒介时代的动辄封杀,新媒体时代的任何事件都很难被掩埋,群众对于事件的知情权和意见表达权更容易得到满足和体现。
就高校本身而言,高校师生善于借助网络表达意见,高校更多承载了社会关注的目光,也使得高校更容易站在舆情的风口浪尖。高校师生因为有文化、懂电脑网络科技,能够借助现代科技及时传递信息表达意见,因此成为新媒体时代媒介的主力军和生力军;高校师生更加关注社会事态,有一定的人生理想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得他们愿意参与到舆论当中,甚至愿意主导舆情风向;从1998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带来生源大幅增加,由此带来师生良莠不齐,也使得高校出现更多网络水军、愤青等,在网上推波助澜、呼风唤雨;同时,这些年由于扩招带来的就业困难、高校师生素质降低道德滑坡导致的社会的诘难、社会由于腐败、分配不公引起的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拉大等各种矛盾,也迅疾在青年师生中引起强烈不满,这也使得高校师生很容易借助高校本身的某个特定事件而大做文章;另外,教育承载了国人中国梦、大国复兴的重大压力,也使得社会民众对于高校本身的各种事件更多投注关切,以上种种因由,自然使得高校站在舆情的风口浪尖。
二、高校创新宣传方式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
酒好也得会吆喝,酒香尚怕巷子深。进入以网络媒体新兴发展为特征的新媒体时代,宣传的作用更加凸显。因为与传统媒体向社会和受众单向传递信息不同,在新媒体时代,每个受众也是一个信息传递者,借助网络和手机等现代传播工具,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信息源。这使得传统的正面宣传更难以为受众所接受;宣传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非可控性;同时,纷繁复杂的信息,无限扩展的信息量,也使得宣传要取得预期的效果,难度也随之增加。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高等院校的对外宣传发展也经历了大的转变,过去是皇帝女儿不愁嫁、酒好不怕巷子深,多少带有一点崇高的神秘色彩,现在,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效益竞争及公开透明的信息社会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发展,高校也开始更加注重营销。因为,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形象的毁誉已经不单纯是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即学校或者媒体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发布,而是社会公众尤其是高校学子与学校、媒体的信息博弈。在网络大发展的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高等学校的学生,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自主和民主的意识增强、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充裕等原因,更成为信息的重要源头。兼之从1998年开始的教育大扩招,高校从精英教育转向市场化的大众教育,高校学子的素质也变得良莠不齐,部分高校学生由于借助网络愤青、追逐新奇出名效果等原因而采取的激进的信息传播举措,也将高校推上了封口浪尖。传统的“正面宣传+负面堵截”的方式已经不很适用。对于高校而言,要提升形象,提高社会美誉度,就必须创新思路,未雨绸缪,内外兼修,双管齐下:对内必须狠抓建设,勤练内功,真正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并积极疏导学生情绪,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对外必须主动开放,提高办学透明度,积极广泛树立良好的形象,并及时有效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三、强化传统媒体宣传的创意,突出新兴媒体的效应
纸媒的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电视媒体则从大众遥控时代开始向特定受众传播转变。选择传统媒体开展宣传,既要抓住合适的时间、面对特定的受众群体,更要有很强的创意,比如,选择一个学校的重大活动、庆祝日,在形式上尽量有新意变化。或者,充分发挥拥有高学历高知识高素质人才的优势,创作一些优秀的节目如电影(微电影)、电视剧(微型剧)、小品、相声等,通过在节目中植入学校品牌,可以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8.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篇八
3.1 确定检索项
(1)分析检索课题,明确检索要求。分析检索课题,是为了弄清楚检索课题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弄清楚课题学科属性、专业范围及相关内容,以便正确选用数据库、检索词和逻辑运算符,确定检索标识,达到良好的检索效果。
(2)选择适当的语词,确定检索项。规范词和自由词是检索常用的语词。规范词是规范化的语词,是受控词汇,它取自主题词表(叙词表)。自由语词是自然状态的语词,属于非受控词汇。检索时,应遵循优先使用规范词,根据实际情况恰当使用自由词的原则。
(3)检索项之间进行逻辑组配,编制检索表达式。不管是数据库还是网上的搜索引擎,几乎都具有逻辑组配检索功能。由于已确定的检索项表达的主题概念间存在逻辑关系,可以通过使用布尔逻辑算符和位置算符对检索项进行组配,编制成检索表达式。常用的布尔逻辑算符有“逻辑与”(and)、“逻辑或”(or)和“逻辑非”(not);常用的位置算符有“near”、“with”、“field”等算符。
3.2 选择检索工具
(1)科研选题和科研进行中,由于要检索比较专业的、学术性较强的文献信息,如正式发表的期刊论文、会议记录等,应选择网上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保证检索结果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2)网上商务信息数据库的比重逐年增加,如中文的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美国的Dialog公司均提供许多很有特色的商务信息数据库,用户如要检索比较准确和系统的商务信息(包括政策与法规、市场、金融、商品等),也可以选择网上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登录其网站,进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有偿信息检索。
(3)检索时效性较强的信息,如新闻报道、最新商务信息等,可以选择网上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具有信息传递速度快且免费检索的特点,但对于学术性强,比较专深的课题,用搜索引擎检索效果不理想。
(4)针对具体的检索课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灵活地配合使用,取长补短,即以专业性或综合性数据库检索为主,适当辅以网页搜索的检索方法,以达到最佳检索效果。实际操作中,用户最常用的就是这种综合运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如花.网上电子期刊的利用.图书情报工作,(12)
2 陈光祚,夏立新,我国网络图书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
3 李家清.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对策研究.图书情报知识,2001(1)
4 司莉.因特网上的图书馆虚拟文库建设.图书情报知识(1)
5 李毅萍.网络报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图书馆论坛,2001(4)
9.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篇九
1. 提升高校典型宣传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外在要求
作为一项导向性和创新性非常强的宣传工作, 高校典型宣传是“在大学生群体中, 用与大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典型人和事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提高思想认识, 引起情感共鸣, 促使大学生思考、比较、模仿和学习, 从而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1) , 其目的就是要让典型事迹或者典型人物内化为高校师生群体的一种标杆和模范, 在我国高校宣传工作中发挥示范、激励和引导等重要作用。
从传播学的理论角度来讲, 典型只有被受众群体接受并内化为精神动力或转化为实际行动, 典型宣传的教育、引导功能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但随着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的变迁, 传统运作机制下高校典型的选树模式、宣传策略、推广模式等逐渐显露弊端, 直接影响着高校典型宣传的传播效果。因而在全媒体语境下对新时期高校典型宣传的相关实践活动进行重新审视, 探索新时期高校典型宣传的创新策略与转换路径, 进而产生鲜明的旗帜作用、强烈的感染作用和显著的鼓舞作用, 是不断提高校典型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题中要义。
2. 弘扬校园主旋律和传递社会正能量力的内在动力
高校是学习知识的殿堂和培养精英的摇篮, 师生群体思维活跃, 在全媒体背景下, 面对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他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认识也必将随之受到影响,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高校先进典型作为社会发展的真善美的道德典范, 诠释着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是坚持正面宣传的活教材;同时, 高校典型宣传作为一种思想教育手段, 用身边人的先进事迹教育和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激励和鼓舞师生加以效仿和推广, 进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是弘扬校园主旋律, 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内在动力。
其次, 一些优秀的师生典型事迹往往因为契合了时代的需求,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一般规律, 包含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以他们的高尚品格和思想力量来影响、带动、塑造、凝聚和鼓舞当代的民众, 所产生的社会轰动效应无疑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语言, 对坚持正面引导社会舆论, 引领公民提升道德层次或行为标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发展意义。
二、全媒体时代高校典型宣传面临的瓶颈
1. 传播格局变化对传统典型宣传模式带来挑战
进入第二媒介时代, 新媒体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异军突起, 过去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局面被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所打破。而进入全媒体时代, 传播格局进一步发生变化:媒体活动的网络化与数字化进程逐渐加快;媒介形态进一步多元化和多媒体化, 并且“所有的多媒体都隐含了互动的功能” (2) ;传播渠道不断延伸并被拓展, 而在此背景下, 媒体受众的主体意识进一步被重视并得到强化, 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和融合化, 受众的碎片化与分众化也日趋明显。
传播格局的巨大变化对传统运作机制下的高校典型宣传提出了挑战。在传统的高校典型宣传模式下, 高校典型宣传多采取“自上而下”、“我说你听”的运作模式, 高校师生作为主要的受众群体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和先进典型的学习者、模仿者。从传播载体和传播手段来看, 传统的高校典型宣传多利用海报、广播、报纸等开展以短期内集中强化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运作机制, 相比较而言, 传播载体比较单一, 宣传方式灌输化明显, 感染力缺失, 且覆盖面不广, 推广模式短视化, 互动性不足。而进入全媒体时代后, 高校师生作为受众群体其主体性地位不断增强, 由于获取信息更加快捷方便且丰富全面, 他们对高校在传统宣传模式下塑造和传播的典型存在认可度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高校典型教育实效性的发挥。
2. 价值取向多元化对传统典型宣传效果构成消解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及我国正步入转型期, 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社会多样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也日益增强” (3) , 社会一元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高校大学生作为对社会生活变化最敏感的青年群体, 在价值取向的选择上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则对传统的高校典型宣传效果构成了消解。
首先, 随着时代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在对理想信仰、道德修养、消费理念、生活观念等进行认知、判断和选择时更加凸显出追求一种务实、更能体现个性和自我价值的目标, 而对高校“主导价值观”指导下的典型宣传则习惯采取“对自身有用还是无用”这一价值尺度来衡量, 并决定是否接受。其次, 在网络社会, 可供大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典型”、“偶像”不断涌现, 可供大学生阅读的信息与观点也在不断增殖, 受社会各类思潮的影响, 他们在面对多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显得无所适从。如果高校典型宣传与诸多“典型”、“偶像”的较量中难以凸显更强的感染性和吸引力, 则势必会在争夺、引导青年方面处于劣势。此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典型宣传实际效果的发挥。
三、全媒体语境下高校典型宣传的创新策略
1. 整合多元宣传力量, 实现立体传播。
典型宣传是借助传播力量的一种强势宣传, 为达到强大的引导、鼓舞和示范作用, 需要运用高频度、大范围、全景性的宣传规模和力度予以展现。而长期以来, 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宣传模式下, 对高校先进典型的宣传, 学校宣传部门是主要依靠力量, 校报、广播、校园网等是校园媒介是主要依靠载体, 存在宣传力量过于单一、分散等问题, 宣传效果不够明显。
在全媒体时代, 要让高校典型宣传形成强大的声势和规模, 仅仅依靠宣传组织的单打独斗和校园媒介的“碎片化”传播是远远不够的, 而应该整合各种宣传力量, 发挥传播的集群效应, 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性的立体传播。首先, 应该通过建立典型宣传的临时或常设机构, 把涉及典型宣传的组织部门整合进来, 加强对典型宣传的宏观策划和整体合力, 专事专办, 高效运作, 以确保高校典型宣传在最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宣传效应 (4) 。其次, 要整合校园媒介的力量, 在充分重视校报、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等主流宣传媒介的作用的同时, 积极利用和发挥微信、微博、校园手机报等新媒介的独特优势, 将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官方媒介与自媒介整合到统一集中的宣传主题中来, 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介形态在声、电、光、影等方面的个性化功能, 通过提供全方位和多层次的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群体的细分要求, 以确保高校典型宣传以更加多元与密集的形式手段增强传播力度。
2. 与社会媒体和组织形成合力, 建立联动传播。
高校先进典型的推出, 如果仅限于学校宣传组织和校园媒介的传播, 则不仅传播力量小, 而且宣传范围不广, 无法达到应有的舆论引导力和推广效果。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 媒介之间的信息互通、内容共享、联动传播进一步加深, 极大地扩大了信息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而与此同时, 高校典型宣传也必须进一步加深与社会媒体、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 确保典型的先进事迹走出校园, 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公众视野, 面向更多的高校师生群体及社会公众群体传递正能量。
首先, 高校典型宣传必须与社会主流媒体和官方组织形成联动机制, 相对而言, 社会主流媒体和官方组织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借助社会主流媒体和官方组织的力量开展典型宣传, 容易迅速引起受众群体的共同关注和广泛认同, 有利于形成强有力的正面宣传声势, 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其次, 高校典型宣传必须善于利用现代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广、受众多的优势, 主动占领互联网这块传播平台和宣传阵地, 放大宣传效应, 并以此为契机, 实现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力的目标。
3. 让受众参与到典型宣传中来, 开展交互传播。
进入全媒体时代, 受众获取和发布信息的途径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 受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 他们乐于参与, 更喜欢分享, 在一定程度上, 他们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参与者, 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二者间的平等性日渐彰显。这进一步启发我们在新的信息时代, 开展高校典型宣传必须与时俱进, 让受众参与到典型宣传中来, 积极开展交互传播, 使受众群体真正成为典型的“发掘者”、“塑造者”、“学习者”、“推动者”和“维护者”, 从而才能使高校典型宣传“入耳、入脑、入心”。
在高校典型宣传中开展交互传播, 在形式和机制上可以利用网络互动平台的优势使之具体实施。一是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建立高校典型的发掘和传播机制, 以网络投票等形式让典型从受众中来, 到受众中去, 由过去从上至下树立和包装典型, 转变为自下而上推出典型, 在这种交互传播环境由受众自身发掘和塑造的身边人、身边事不仅贴近生活、亲切感人, 易于为受众所接收, 并且还为高校寻找和塑造典型建立了长效机制。二是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建立受众与典型之间的对话交流机制, 因势利导, 引发师生的广泛参与, 让受众与典型零距离接触, 从而拉近与典型之间的距离, 实现受众与传播主体的交融。三是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建立网上与网下的联动机制, 引导师生将网上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从而增强典型宣传的实效性。四是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不断为典型宣传的调试作用提供动力。
摘要:创新高校典型宣传的传播策略对提升高校典型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 弘扬校园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面对全媒体时代传播格局的变化及价值取向多元化对传统的高校典型宣传带来的挑战, 亟需创新宣传策略, 整合多元宣传力量, 实现立体传播;与社会媒体和组织形成合力, 建立联动传播;让受众参与到典型宣传中来, 开展交互传播。
关键词:全媒体,高校典型,宣传,创新
注释
11 尤伟杰.构建高校学生先进典型立体传播模式[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34卷, 第6期
22 [美]尼葛洛庞帝著, 胡泳译: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 1997, 第74页
33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 ,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第178页
10.招生宣传及招生策略(本站推荐) 篇十
2009-07-07 11:47
社会对培训教育的迫切需要像一股春风吹开了培训学校的大门。企业需要人才,培训学校需要生源,但因种种原因,造成许多培训学校招不到生源或是生源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面对生源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招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培训学校在搞好学校其他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培养招生老师的招生宣传能力。其中招生方法的运用是招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招生过程中常用的几类宣传方法:
1.介绍法
是以学校综合实力来宣传学校的一种招生方法。比如,学校的管理、教学质量、实习力量、就业安置等实情向生源阐明。介绍法是招生宣传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招生方法。它要求招生老师能够融会贯通、条理清晰、语言优美地介绍学校的一切情况,对招生老师的口才要求较高,不能说了上句,忘了下句,语无伦次。
2.类比法
是通过与同类学校进行各方面对比,突出自己学校的优势进行招生的一种招生方法。运用类比法要求招生老师一定要了解同类学校的师资、教学、管理、服务、就业、实训、校貌等基本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同类学校的优势和短处,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在运用此法时要注意客观公正的评价,不得诋毁诽谤。
3.权威法
是利用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报道、权威人士的言行、政府部门的政策等进行宣传的一种招生方法。招生老师在宣传中,经常会借助一些有影响的报道、人士、荣誉提升自己的宣传力度,类似“明星效应”。例如:“我校获得技术大赛第一名”,“我们学校是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等。权威法运用最好的方法还是让中学领导、老师现场做宣传。如:某某校长说:“我才从这所学校参观回来,学校的教学、管理、就业都不错。”——权威法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真实感强,宣传效果较好。
4.事实说服法
是招生老师用展示某种事实来说服生源,也就是讲事实摆道理的招生方法。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是这个道理。例如:某些招生老师把已结业的沉重名单加以整理,宣传时,拿出来说:“你们这里某某同学也是在我们学校学习的,现在在某某学校,成绩优异”。有时,招生老师带着当地的在校生一同宣传,以此证明学校的实力。招生老师运用此法时,必须注意:展示的事实必须真实可靠,不能弄虚作假。
5.诱导法
是招生老师在招生中,巧妙地把生源所关心的事与招生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引起生源的兴趣,刺激生源上学欲望的一种招生方法。例如,招生老师与家长的一段对话:
6.演示法
是招生老师运用宣传资料、光碟等非语言的形式,通过实际操作,让生源通过视觉、听觉感受到招生信息的刺激,最终促使生源上学的一种招生方法。在招生过程中,演示的作用是相当大的。有些招生老师总是翻来覆去地介绍,会使生源生厌,导致招生失败。因此,招生老师恰到好处地利用录音、光盘等音响、影视工具进行演示,不仅克服了介绍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而且通过演示把招生信息、招生情景、招生气氛融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招生老师在利用演示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演示内容一定要“投其所好”,要看得清、听得懂、接受过程要快;②演示的内容要突出重点具有导向性,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③演示时要把握时机。
招生老师在招生宣传中必须注意的一些事项
1.注重形象
招生老师在约见生源基地的各级领导、学生、家长时,都应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招生老师的仪表、仪容,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学校风格、形象。因此,永远带着微笑,有风度、有魄力,穿着合适,是招生老师形象的根本。试想一下,一位形容龌龊的招生老师,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你还能对他宣传的学校感兴趣吗?遵循形象原则要注意几点:①招生老师服饰不能过于前卫或滞后;②态度谦虚诚恳;③表里如一。
2.注重诚信
招生老师在招生工作时要切实对生源负责,真诚真实地进行宣传。招生老师在招生中失去诚实,就意味着失去生源,甚至是永远的失去某区域的生源。因此,招生老师必须讲真话,实事求是的传递信息,力争取得生源的信任,同时必须出示真实可靠的证件,证明自己和学校的真实性,打消生源的疑虑,坚定生源的上学决心。诚信原则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①不隐瞒学校的短处,诚实的介绍学校;②不许诺自己做不到的事;③不夸大学校的实力,特别是就业安置情况。
3.注重倾听
招生老师在招生中不要滔滔不绝地宣传,而要注意倾听生源的意见和要求,让生源尽可能地多说,自己则注意倾听,从而减轻生源的压力,形成相互的沟通。在倾听生源说话时,要注意眼睛注视生源,脸部要表现出诚意和兴趣,使生源引为知已,对生源的言谈要适时做出反应,不可中途打断生源的谈话。
4.发挥鼓动性
招生老师在招生工作中用自己的热心、信心和诚心,以自己的丰富知识,有效地感染生源。但在运用时,要注意分析当时的情况和气氛,不能勉强否则会弄巧成拙。招生老师在宣传时,必须坚信职业教育的好处,用自己学校的优势来影响生源对自己学校的信赖程度;必需满怀神圣感、责任感、使命感,表现出真诚和尽心尽责,深深地感染、激励生源;必须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面、丰富的招生经验说服生源。
5.讲求策略
11.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篇十一
我国高校网络新闻宣传活动伴随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始而诞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高校校报为代表的高校媒体就已成为国家新闻事业中的一部分。在这六十余年的发展中,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逐渐增多,高校新闻宣传活动成为和谐校园最重要手段。随着时代进步,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化正在对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产生巨大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上的内容有利有弊,在这种新形势下,探讨高校网络新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已成必然。高校网络新闻宣传的现状
目前高校内部的校园媒体多样,包含传统的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络、bbs、手机媒体、微博等,这些校园媒体都在影响着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但是这些媒体的传播中仍有一些列问题。如一是传统的报纸媒体报道同质化现象严重,报纸报道的内容比较单调,影响传播效果;二是高校内的各个媒体没有互动,各自宣传,无法起到良好效果;三是高校媒体宣传的设备相对比较简陋,对宣传的效果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四是某些高校媒体宣传者的综合素质较低。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使用校园媒体的现状和需求,我们设计了《高校网络新闻宣传调查问卷》,在校园内采用集中发放的方式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96份,其中6份为无效问卷,实际有效率为97.5%。从结果来看,90%的学生将网络媒体做为主要选择的媒体方式;对于网络新媒体和传统纸质媒介,52%的同学倾向于新媒体,47%的同学选择了两者兼顾,仅1%的同学选择了传统的纸质媒体。另外对于四大媒体在校园的解除情况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1。
表1 哈尔滨某高校学生对校园媒体的接触率
校园媒体使用情况 报纸 电视 广播 网络媒体
经常 7% 1% 10% 28%
偶尔 35% 12% 56% 49%
几乎不用 46% 52% 28% 20%
从未用过 12% 35% 6% 3%
从该调查可以看出,校园内四大媒体的学生接触情况。其中以广播和网络媒体的接触率最高,主要原因是在校园内听广播比较方便,而且内容丰富,贴近校园生活,广播的主持人是大学学生;而报纸和电视的接触较少,原因可能是报纸作为纸质媒介只有一小部分固定的应用群体,而电视在校园内的普及率比较低。这项调查更是给我们一个新的引导方式,就是对网络新闻宣传阵地进行建设,从而能够使其变成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校园的思想文化,传播着校园自身特有的教育和文化特征,间接的影响学生的文化素养。从建设高校网络新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角度来看,做好校园媒体的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是目前高校媒体发展的首要任务。
2高校网络新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
目前校园网络已成为高校宣传的主体,如何让校园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高校宣传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四种校园媒体的模式,结合自身特点,整理了以下经验供大家分享。
2.1整合和改进新闻网资源
自启用校园网以后,经过多次的改革与创新,目前已将宣传部的新闻中心、校报、理论学习、人才交流、科学研究等功能整合,由单一发布新闻的网站变成立体式功能齐全的网络发布平台,为建设和谐、丰富的校园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该网站也给对外宣传提供了重要的窗口,为学校宣传起到促进作用。
网站在内容资源上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重点展示教学、科研风貌,对人物宣传上重点突出优秀的学生和教师,促进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朝主导方向发展。网站在板块设置上特色突出,内容明确,能够快速搜索到想要找到的内容,并且对重点内容进行突出。在媒体对接方面,网站结合了大学学报,并且与多家合作网站链接,实现了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的转变。
2.2整合高校媒体人力资源和传播内容
校园媒体的宣传是通过相关工作人员配合来实现的,为了更好的发挥作用,需要对校园内媒体进行整合,包括人力资源的整合和传播内容的整合。要改变传统的宣传方式,如报纸媒体只编辑出版校报,广播工作人员只负责录播校园广播,网络管理人员只负责发布网络消息这样的现象,应该建立一个整合的高校网络宣传文化阵地,打造一个全新的传播平台。首先要集合现有的工作人员,建设一支稳定和合理的新闻工作团队。可以考虑设置总编室,下面设置文字报道组、编辑组、图片组、音像组等组别,各组分工明确,资源共享,并根据所采访内容选择最佳的播出方案,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以达到准确发布的效果。有了合理的工作团队,还需要对传播内容进行整合,要通过策划对各媒体的特点扬长避短,根据时间和事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传播途径。如校园广播可以关注学校的各项活动,比如娱乐活动、球类活动和校园通知,校园网络则要以海量的知识和便捷具有时效性的新闻吸引学生,报纸则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某一个新闻进行深入报道。
12.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篇十二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服务
随着信息与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档案业务建设的重心也开始向信息化、现代化转移, 档案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没, 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档案是一个集众多门类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档案体系。因此,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要保持生机和活力, 也需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 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与形式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也迅速增长,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所以, 建立起一套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有效地管理各部门的教学档案资源, 使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已势在必行。当前高校档案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 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 馆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一些具有高级职称的档案管理者面临退休, 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 培养和充实跨世纪的高素质的档案专业技术人才已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 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 提高服务意识, 而且必须要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 大力采用高科技化的管理手段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网络时代高校档案建设的需要。
2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趋势
(1) 高校的档案管理电子化。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目前逐渐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例如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等, 这些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 不单提高了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也形成了大量的电子档案。这对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也促进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进程。加强档案的微机管理, 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给传统的档案服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教学档案的查询、检索、学籍档案管理、数据统计等项工作。虽然由于软件、硬件、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 当前高校档案的微机化管理还不存在各种问题, 但是已经向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 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网络化。随着各高校校园网的建立, 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逐渐趋向网络化。根据高校的需求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使之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实现价值, 是教学档案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任务。档案的管理、传递、检索等都可以利用计算机, 实现网络化。网络内的档案都可以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拓展了档案用户的范围, 校外等远程用户也可以非常方便的利用教学档案, 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进行档案管理的全部工作。相信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必将发生更加深刻地变化。
(3) 高校档案工作人员专业化。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 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以及各类现代化办公设备来进行电子文件的制作、使用和维护。为了保证电子时代人类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得以长期保存和利用, 档案管理者必须学会利用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档案计算机管理及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这就要求每一个档案管理者都必须及早适应电子信息技术革命给档案工作带来的影响和变革。
3 加快推进高校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
首先要重视实施档案标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档案管理标准化, 是指在实现档案实体管理逐步转向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所必须依赖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档案管理标准化主要包括档案信息采集标准化、档案信息存贮标准化、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档案信息网络标准化、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化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实现档案标准化需要按一定的规律、一定的标准开展工作, 才能做到有章可循, 有目可查, 达到高效率、高质量, 以求最佳的效益和良好的工作秩序。
其次, 在实施档案管理标准化工作中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现代化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 利用这些新技术来进行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因此, 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 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 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 而且还要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 努力使档案人员成为一名掌握科学先进的工作方法, 一专多能的档案工作人才。
4 拓展档案工作服务领域, 提高档案综合效益
档案信息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它一旦与物质生产条件相结合, 就会使潜在的生产力变成直接的生产力, 使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国家和各级档案部门应根据其行业的特点, 加快相关规范、制度、标准的出台。一是要遵循国家标准, 吸收国内相关行业的管理标准和经验。二是要借用信息部门的技术力量, 因为档案信息化要与办公自动化建设同步进行, 仅靠档案部门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有关信息技术问题, 因此, 要打破高校档案工作的僵化封闭局面, 尤其在办公设备逐渐实现自动化的情况下, 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信息传输技术, 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更能促进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传递和交流。由于高校档案管理部门是处于教学、科研等部门之外的从属机构, 所以每年划拨到的管理经费远远不能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如果只是消极的等待上级领导划拨经费, 显然是不切实际, 不利与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在这种情况下,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只有积极主动的立足自身, 寻求出路, 才能创造出经济效益。其次要正确处理保密与开放的矛盾, 坚持校内、外有别的原则, 既通过有偿服务, 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用于更新设备, 改善工作条件, 又要保证高校档案的所有权不受到非法侵害。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 应立足现在, 放眼未来, 树立超前意识, 渐渐加快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是网络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的世纪是档案管理事业发生深刻变革的世纪。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高校强大的科技力量优势, 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努力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 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档案局第6号令) .
[2]陆小宇.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 (6) :229~231.
[3]赵菁菁.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 2007 (4) :26~27.
[4]高克强.实施档案标准之我见[J].山东档案, 2000 (1) .
【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推荐阅读:
信息空间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战略环境09-14
抵制网络虚假信息09-11
网络信息部述职07-01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107-03
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07-26
学校网络信息安全总结11-02
浅析网络信息安全的论文08-15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系统10-05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