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检测答案

2024-08-09

河南理工大学检测答案(共4篇)

1.河南理工大学检测答案 篇一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

选拔优秀专科生进入本科阶段考试试题 大学语文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下列作品中,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礼记》 2.“狡兔三窟”这一成语出自()A.《郑伯克段于鄢》 B.《冯谖客孟尝君》 C.《李将军列传》 D.《李斯列传》 3.经西汉刘向整理定名,属国别体史书的()A.《左传》 B.《史记》 C.《汉书》 D.《战国策》

4.曹操《短歌行》(其一)一诗中,未用典故的一句()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李白下列作品中,属于绝句的是()A.《蜀道难》 B.《望庐山瀑布》 C.《行路难》 D.《梦游天姥吟留别》 6.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7.“小李杜”中的“杜”指的是杜牧,“李”指的是()A.李白 B.李商隐 C.李煜 D.李贺 8.下列小说,产生于明代的是()A.《红楼梦》 B.《聊斋志异》 C.《儒林外史》 D.《西游记》 9.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A:1917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1年 10.属于创造社的作家是()A.周作人 B.冰心 C.郁达夫 D.徐志摩

11.下列作家在散文方面取得成就最大的是()A.田汉 B.老舍 C.朱自清 D.闻一多 12.张爱玲的小说集是()A.《传奇》 B.《沉沦》 C.《人·兽·鬼》 D.《呐喊》 13.《羊脂球》的作者是()A.契诃夫 B.莫泊桑 C.福楼拜 D.海明威 14.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叫()A.归纳法 B.演绎法 C.比较法 D.例证法 15.下列句子中,“之”字作代词用法的是()A.斯天下之民至焉 B.大军不知广所之 C.顷之,家居数岁 D.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少选、不选或错选者,该题无分。1.先秦诸子中,属儒家学派的有()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E.韩非子 2.下列作品中,屈原创作的有()A.《氓》 B.《秋水》 C.《天问》 D.《离骚》 E.《国殇》

3.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一诗中,属于写景的句子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E.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4.鲁迅小说中,以农民为写作对象的有()A.《孔乙己》 B.《**》 C.《阿 Q正传》 D.《故;》 E.《伤逝》 5.叙述的方式有()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平叙 E.补叙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先秦时,道家的代表性人物是_________。2.诗集《女神》的作者是_________。3.方鸿渐是钱钟书小说_________中的人物。4.《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_________。

5.“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谏逐客书》)这句话是议论文三要素中的_________。6.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7._________,长河落日圆。8.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9.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10.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

四、词语解释题(每小题1分。共l0分)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负:

2.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坐: 3.请以遗之。遗:

4.爱其母,施及庄公。施: 5.青海长云暗雪山。暗: 6.多歧路,今安在? 安在: 7.凌万顷之茫然。凌: 8.恶气袭衣袖。袭: 9.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孳:

10.成败之数,视此而已。数:

五、翻译题(每小题2分。共l0分)翻译下列句中画线部分。1.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3.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4.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5.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六、简析题(共30分)1.阅读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请回答:

(1)上片写“春”有何象征意义?(2分)

(2)“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一句含义是什么?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3)词中运用玉环、飞燕的典故有何作用?(2分)

(4)全词总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2.阅读下面文章: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请回答:

(5)概括这则笔记小说的主题思想。(2分)

(6)本文采取什么写作方法表现石崇豪富及其个性的?(2分)

(7)本文描写了哪一细节来突出表现作品主题和人物性格的?(2分)

3.阅读《选择与安排》中一段文字:

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

请回答:

(8)本段文字的含义是什么?(2分)

(9)本段文字采用何种论证方法?(2分)

(10)“要塞”指什么?本段论点是什么?(3分)

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

A.宝钗见他睁着眼睛,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天,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

B.此时黛玉虽不是号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咽喉堵,更觉厉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咽咽地道:“你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请回答:(11)A、B两段文字都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2分)

(12)A写宝钗是“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B写黛玉是“无声之泣,气咽喉堵”。这两种不同的神情说明了什么?(3分)

(13)宝、黛二人语言表面看都是劝诫宝玉改悔,而实质上却不同,请说明有何不同。(4分)

七、简答题(共10分)1.试析《庄子》文章的特点。(2分)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何意境内涵?(2分)

3.试答元杂剧的特点。(3分)

4.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是指哪三种境界?(3分)

八、按照给定的材料。为下面这条新闻拟制多行体新闻标题(5分)新华社北京体育专电 据亚洲排球联合会消息,第13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将于今年9月1日至8日在中国江苏太仓举行,届时将有12支队伍参加这一赛事,卫冕冠军中国女子排球队首场将迎战朝鲜队。

比赛分为小组循环赛和排位赛两个阶段,12支球队被分成A、B两组,将在1日至5日进行小组赛,6日休息一天,7日按照各组的排名进行交叉排位的半决赛,8日进行决赛。根据1 5日产生的小组抽签结果,中国队分在A组,亚洲传统强队韩国和日本队在B组相遇。韩国女排上届亚锦赛负于日本队获季军,而日本队则来势汹汹,可能是本届亚锦赛唯一能对中国女排卫冕造成威胁的队伍。

九、作文(50分)

以“活到老,学到老”为中心,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超过1200字。

2005年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试卷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 题 1-5.ABDCB 6-10.ABDBC 11-15.CABAD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CDE 3.CD 4.BCD 5.ABCDE

三、填空题

1.庄子 2.郭沫若 3.《围城》 4.《奥德赛》 5.论点 6.野渡无人舟自横 7.大漠孤烟直 8.古来征战几人回 9.停车坐爱枫林晚 10.不拘一格降人才

四、词语解释题

1.负:倚仗 2.坐:因为 3.遗:给与、赠送 4.施:施恩 5.暗:晦暗 6.安在:在哪里 7.凌:乘 8.袭:熏染 9.孳:繁殖的多 lO.数:定数、命运

五、翻译题

1.一边笑一边说。2.听到各种各样的道理,认为没有比得上自己的。3.美好的事物渐渐凋残了。4.把你种树之道,移到为官治民上。5.培养植物的根而等待它结果。

六、简析题

1.(1)春意阑珊象征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

(2)人既无计留春,倒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结网,企图留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

(3)告诫那些佞臣小人不要太得意忘形了。

(4)总体上运用了象征、比喻、运用典故、抒情等表现手法。

2.(5)通过石崇与王恺争豪斗富,揭露了东晋门阀豪富穷极奢侈的生活态度和依仗财势飞扬跋扈、骄横暴戾的品性。(6)对比方法。

(7)石崇以铁如意击碎珊瑚树这一细节。

3.(8)谈关于写文章应该如何选择和安排材料的问题。作文章选择安排材料须把重点放在主旨上。(9)类比论证。

(10)“要塞”指文章主旨。本段论点: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4.(11)比较。

(12)薛宝钗表面温存伤心,内心却认为宝玉“素日不正”,惨遭毒打,是咎由自取。林黛玉则是饱含同情、伤心和鼓励。(13)薛宝钗劝诫宝玉改悔其实质是劝诫宝玉走仕途之道。林黛玉则是劝诫宝玉改掉“素日不正”的病。

七、简答题

1.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词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内涵:远离纷争、喧嚣、危险的官场,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采菊做酒,悠然远望,何等惬意。表现出一种“静穆”、“淡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

3.“元杂剧”即元代的戏剧。是在唐宋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杂剧的结构一般为四折一“楔子”,有科、介、白等舞台形式。散曲是从词蜕化出来的,是元代兴起的一种口语化很强的供演唱的歌。它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通常是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并且一韵到底。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它的特点:(1)必须有两支以上的同宫调的曲子相联(2)全套必须首尾一韵。

4.(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众里寻 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八、按照给定的材料.为下面这条新闻拟制多行体新闻标题

亚洲女排12强会聚江苏太仓(引题)第13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即将举行(主题)卫冕冠军中国女子排球队首场迎战朝鲜队(副题)

九、作文(略)

2.河南理工大学检测答案 篇二

政治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II卷6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罝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按照国家发改委和中®人民银行《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的要求,2016年9月6日起,P0S机刷信用卡手续费取消封顶:餐娱行业的小頰刷卡手续费率从1.25% 下调至0.6%。回答1-2题。

1.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是商户和为其服务的收单机构之间结算的费用*《通知》的实施(D会增加①刷卡套取大额现金行为的发生,影响银行卡产业健康发展 ②有利于减少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童,保持社会合理的货币流动性 ③增加大额刷卡消费的成本,汽车等大宗商品的销售会受到一定影响 ④可降低餐娱行业商户的经营成本,改莕商户的经营环境,拉动消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当前,支付宝和微信结飯支付的手续费多为0.6%。下图中,a表示社会小额刷卡支付额总量,b表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额总量,《通知》实施后,若其他条件不变,能正确反映刷卡支付与互联网支付变化情況的是

3.目前,我国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 化传承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质置明显提高。2015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852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647万人,比2010年增长17.5%;毛入学率达到40%,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总体看I《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我国重视教宵的原因有

①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力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有利于发展经济 ②受教育权是劳动者履行义务的前提,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③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第一要义的表现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国务院近曰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强调,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 力,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市场角度看,下列有利于鼓励科技创新的措施有 ①坚持允许科技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②尊重市场在科技要素配罝中的决定性作用 ③发挥民营经济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作用 ④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增加科技投入的力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5.营改增是国家结构性减税的重要内容。近日,李克强就全面实施营改增到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考察,检查和部署营改增的工作。关于全面实施营改增的意义,其合理推导是 ①减少重复征税一促进社会公平一消除社会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②市场发展环境优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就业一社会稳定 ③服务业获得发展一投资比重增加一经济结构调整一实现经济的转型 ④企业税收支出减少一创新成本降低一设备更新加速一促进科技创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6年8月18日,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回答6-7题。6.下列对该公司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 ③股东数量有上下限的限制

②股东大会实行一人一票原则 ④公司的财务信息具有开放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该公司由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设立,总规模 2000亿元人民币。国资委副主任孟建民强调,作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模最大的“国家级”风险投资基金,要牢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中央企业发展的基本定位,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该公司的成立 ①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 ②能够调整优化国有资本的战略布局结构 ③有利于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④可促进国家战略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土地财政收入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2015年4月5日,财政部公布了 2015年全国士地出让收入情况。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经济增速放缓,土地市场谲求不足,全国土地出让收支规模出现“双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的减少

①是我国紧缩性运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②增加经济下行的压力,抑制了土地浯求 ③有利于协调社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④可推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随著时代的发展,月饼的花样越来越多,从传统的五仁月饼到现如今的蛋黄月饼、巧克力月饼、水果月饼;从传统的圆形月饼,到如今个性十足的卡通月饼、奥运月饼,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月饼花样层出不穷 ①说明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②表明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恩格尔系数在提高 ③优化了产品结构,为居民消费创造了动力 ④完善了消费结构,实现了改革开放的目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回答10-11题。

10.《意见》规定了包括发行股票偾券、获取政府补贴、获得政策支持、行业准入等11类37 项惩戒措施,要求加快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工作体制机制。这一举措

①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②可以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③促进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贵任 ④体现了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意见》的出台说明

A.中共中央与国务院都是国家的决策机关 B.党和政府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经济建设的职能 C.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离 D.具有审判失信权力的人民法院,不具有执法权

12.—个重点建设项目从签约到进场开工,原来需要一年时间,现在45天即可完成;其审批 事项由原来的18项精简到2项,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52个工作日缩短至26个工作日《这是海南省海口某区推行“极简审批”改革的显著成果。“极简审批” ①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宗旨,将群众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③可以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摆正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 ④提高了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有利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西藏自治区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党的治藏方略。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若眼点和着力点,切实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之所以要做好西藏工作是因为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③是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题中之义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4.2016年8月2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 2016年上半年的纠“四风”数据,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査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9160起,处理2690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0159人。与2015年同期相比,这三项数据分别增长37.6%、44.1%、77.6%。纠“四风”

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②属于行政体系内部的监督,能够改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 ③是党坚持依法行政的体现,做到带头守法,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④体现了党惩治腐败的决心,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要正确,政治保证要坚强。这就需要 ①坚持和发展中国待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司法机关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6.2016年9月13曰,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辽宁省人大选举产生的部分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当选无效的报告,确定45名全国人大代表因拉票、贿选 当选无效。材料告诉我们

①若不加以有效规范,差额选举会发生贿选等问题 ②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 ③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人员,人大代表应为人民服务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任免权罢免不称职的人大代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自古以来我国婚姻的缔结,都有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彩礼的习俗。它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向“财物”过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婚姻 法》虽然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内容,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上述现象说明

①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我们要积极改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④社会发展磨蚀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中国舞协副主席在点评创新舞蹈时指出,有的作品,别说观众,甚至连评委也看不出是哪个民族的。他强调,虽然理解编导求新求变的努力,但是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风格属性不能丢,基本的民族音乐属性不能推翻,因为这种改动会导致民族舞蹈的文化属性、民族地域属性不清。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新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地域性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④要辩证地看待文化创新的社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行动的推进

①为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②提高了经济的文化含量,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③强化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亦步亦趋的关系 ④意味着收集、传递文化资源的手段将发生根本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当前,一些地方的“美好乡村”建设.比较注重文化硬件设施.如文化墙、活动广场、体 育设施等,但文化软件建设投入不够,比如先进文化素材的挖掘整理、好人好事的宣传教育、提升村民文化素养的培训引导等》之所以要重视文化软件建设,是因为 ①先进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 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霈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 ③可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④有利于挖掘和弘扬生活中的优秀文化,培育“四有”公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漫画《你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盲从 ②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往往因人而异 ③应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何题具体分析 ④价值判断因事物的复杂性而难有判断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2.2016年9月15 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拥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科学家将在其中开展多项空间验,验证和创新突键技术,为解决国家迫切需求的重大应用问題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法和手段。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④ B.①③

②指导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根本任务 ④先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

D.②④

C.②③

23.骨灰钻石是一种高科技人工钻石,它是用人火化后骨灰中含有的的碳,在持续的高温高压下所培养出的实验室钻石,从而帮助人们实现亲人“永垂不朽”的愿望。通过材料我们可知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能够创造出新的客观事物 ②作为人为事物的联系,骨灰钻石具有客观性 ③人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的东西 ④人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主观联系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24.当前,在对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问题上,绝大部分同志的态度是肯定的,但也有 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应被边缘在。上述现象告诉我们

①看问题要善于把握主流和大局 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④要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③④

25.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或者不断重复写某个字,就会出现这个字越看越不对劲,越写越不认识的现象,这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语义饱和”,即大脑神经活动在接受持续相同剌激之后,会因神经疲倦而受到抑制,大脑仅能注意字的某个部分,而无法从整体上得到对这个字的意识。“语义饱和”现象告诉我们 ①心理活动是影响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②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③一切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④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活动实现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6.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长征,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80年后.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材料说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是上实践的

④曲折性是事物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7.2016年9月26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视察火箭军机关时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新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火莳军适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需要而成立。火箭军是我囯战略碑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的成立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②表明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对抗性的 ③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④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自1978年至2014年,中国7亿多人成功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制定的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目标的国家,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我们还有7000万的扶贫任务。我国之所以重视扶贫,是因为人民群众是

①历史的创造者

②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③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②③ B.①③

④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①④

D.②④

29.朱光潜在他的散文 <谈人生价值》中写到:“幸福是一种享受„„肉体的享受不是人类最上的享受,而是人类与鸡豚狗彘所共有的*人类最上的享受是心灵的享受。哪些才是心灵的享受呢?就是真善美三种价值朱光潜所指的幸福是

①最根本的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社会对个人物质生活的满足 ③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④纯粹的精神世界的车受

D.③④

30.曾经作为“伐木模范”的马永顺,为新中国的建设采伐原木大约36500棵,创全国手工伐 木产量之最,在新时代他又成了 "植树英雄”,义务植树5万多棵,为世人留下一片绿萌、一种精神。马永烦的事迹表明

①植树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③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31题19分,32题21分。)

31.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 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材料一 从国家体量上看,G20成员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67%,总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 经济方面的部分数据(参考世界银行2014年数据)如表一:

材料二 2016年9月日至5日,G20峰会在杭州举行。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贸易投资增长下滑,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等挑战,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提出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4分)结合材料分析G20杭州峰会对世界经济发展 的意义。(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将“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定为今年峰会主题的原因。(9分)

32.2016年8月21曰,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不利情况下顽强拼搏,时隔12年之后第三 次取得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再次奏响中囷时代最强音。女排精祌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是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整个社会处于百度待兴又充满希望的状态。1986年中国女排实现历史性的五连冠,向国人和全世界庄严室告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女排的热潮。因此,女排精神从一开始就超出了体育竟技范围,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

当前,实现中囷梦的道路上仍然充满风险和挑战。我们要大力弘杨女排精神,使之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因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形成子20世纪80年代的女排精神为什么在当前也能奏响时代最强音?(9分〉

3.2010河南特岗 答案 篇三

1-5 BCCDC 6-10 ADDCD 11-15 ABCAD 16-20 DBABC

二、填空题

1.教师成长= 经验+反思 2.功能固着 3.创造性想像 4.预防 5.诊断功能 检验教学效果 6.加里宁 7.《大教学论》夸美纽斯8.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9.讲授法 10.壬戌学制 11.陶行知 12.注意 13.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14.弗洛伊德 15.马斯洛 16.班级授课制17.1995 18.《义务教育法》 19.《高等教育法》20.《教师法》 21.依从 认同 内化22.初中二年级 23.精加工 24.发展性 25.教书育人 26.德育 27.综合实践 28.性质 29.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30.主动 31.相对独立

3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33.《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批评教育 34.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调节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四、简答题

1.①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②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③促进政治民主化

2.①树立新型的师生观②建立教师威信③善于同学生交往④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3.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①对活动的反思②活动中的反思③为活动反思

5.①学习者的心向②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③学生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观念

6.①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强学习效果好②学习材料的难度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两者的关系不同③学习效果可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7.①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③学生特点;④教学时间、设备、条件;⑤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8.①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②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③调节各科教学负担,妥善作出全面安排;

五、论述题

1.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做到平均地分配提出的问题,往往对某些学生提许多问题,而对另一些学生从不提问题或很少提问题,这种提问方式必然导致不平衡的课堂互动,使某些学生过度地受到教师的注意,而忽视了其他学生,因此要讲究提问方式。发问方式对课堂提问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应精心选择发问方式,尽可能使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经受思维训练。一般发问的原则要先提问,后指名回答;提问要面向全班;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待全班同学积极思考时再指定学生回答。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面向全班提问,个别回答。最后归纳为完整答案。这种发问方式的优点是能促使全班学生思考,缺点是回答人数有限。

第二,并行发问。即在同一咐间内向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或分组提问,回答时可采用书面、口头等多种方式,然后逐个总结评定。其优点是增强可回答问题的人数,使更多的学生经受锻炼,但不易组织和控制。

第三,面向全班发问,学生轮流回答。教师在备课时拟就若干个简明的问题,或在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答案时,向全班提出,让学生轮流回答。前一种情况多在复习课上使用,通过提问,既检查了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能从整体上使知识系统化。后一种情况多在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引起联想时使用。面向全体还要有个区别对待的问题,要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或者根据不同的问题提向不同的学生。

2.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发展起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具体包括:①优良的个性品质a积极乐观的情绪b豁达开朗的心胸c坚忍不拔的毅力②积极的创新品质a创新教育观念b创新教育能力。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

4.河南特岗考试专题答案 篇四

(一)答案

参考答案

1.A【解析】全身松弛训练主要是用在学生压力较大需要放松时。系统脱敏法是心理学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帮助人去掉某种不好的习惯。表达想法和感情需要鼓励,需要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训练,所以选A。

2.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3.D【解析】古代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4.D【解析】积极强化是获得强化物以加强某个反应;消极强化是去掉可厌的刺激物,是由于刺激的退出而加强了那个行为。

5.C【解析】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是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由此可知,题中运用的是鸟的正例;变式是为了分化概念,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特征。

6.C【解析】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7.A【解析】高成就需要者的成就动机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即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50%的任务。这类人会选择做企业家和风险较大的工作,他们通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为内部因素。8.A【解析】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9.D【解析】发展性评价强调对学生的激励功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10.A【解析】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11.C【解析】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内容。

12.C【解析】元认知就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13.B【解析】所谓学会学习,是指掌握了学习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并能在适当的情境中加以运用。兴趣和知识掌握并不代表知道如何去学。14.B【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5.A【解析】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等,选项B、C、D都是特殊能力。

16.D【解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韩愈的《师说》。这是韩愈关于教师角色和作用的定位,即教师是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

17.C【解析】说服法又叫说理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道德认识的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是中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18.A【解析】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19.C【解析】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三类: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

20.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

21.A【解析】根据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是国家。

22.A【解析】略。

23.B【解析】教育的发展应先于经济发展。如我国2010年6月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出了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4.B【解析】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

25.D【解析】关键期就是指人的某种心理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错过这一时期的教育很难取得成功。26.C【解析】这是嗅觉的适应现象。27.B【解析】略。

28.B【解析】研究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研究的第一步。

29.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将表现好的学生的照片贴在“明星墙”上,对学生是一种奖励。

30.A【解析】道德认知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31.D【解析】命题学习指学习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此处涉及三个概念即功率、牵引力、速度的基本关系。一般来说规则、原理和公式的学习都属于命题学习。

32.A【解析】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属于依存型。

33.D【解析】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

34.C【解析】由于小学生的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对间接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差,所以应多选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35.B【解析】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师德的灵魂。36.A【解析】德育对其他教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37.B【解析】泰勒有着“课程评价之父”的美誉。

38.C【解析】根据离差智商公式计算,Z =(80-70)÷5,Z为2。此人的IQ为100+15×2=130。

39.C【解析】态度是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40.C【解析】总的来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41.A【解析】越强烈的刺激越容易被知觉,刺激物的绝对强度是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之一。

42.A【解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43.A【解析】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这种问答法分为三步:讽刺、定义、助产术(产婆术)。

44.B【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平均值为7。

45.A【解析】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努力程度属于不稳定的、内部的、可控的因素。

46.C【解析】本题考查黏液质的特征,不仅要记忆各种气质类型的描述性特征,还要能灵活运用,判断文学作品主人公的气质类型。

47.B【解析】铃声单独呈现时,不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当铃声与食物多次配对出现之后,铃声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此时铃声为条件刺激。48.D【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不怕见生人了”属于态度的学习。49.B【解析】这里体现出要发展学生的能力。

50.A【解析】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教育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51.B【解析】略。

52.D【解析】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的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称之为感觉补偿。

53.D【解析】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理想色彩,又与个人的志向、世界观相联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小新由于受到政府帮助而产生努力奋斗将来报效祖国的想法,与他的志向有关,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54.D【解析】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我国现行的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55.D【解析】教师在言行举止上为学生作示范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没有体现出创造性。

56.A【解析】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感觉确实是这样时,就形成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移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

57.C【解析】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动机。

58.D【解析】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情况,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这种现象最早是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从实验中发现的,因此叫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为教师期望效应。

59.C【解析】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

60.D【解析】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第一次应该在学完后复习,第二次复习在一天后,第三次复习在一周后,第四次复习在一个月后。

61.C【解析】孟子是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人的本性中就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62.D【解析】1922年,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壬戌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63.D【解析】略。

64.A【解析】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者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65.C【解析】颞叶主要是对听觉刺激进行加工;枕叶是视觉中枢;额叶在有组织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调节机体的感觉。

66.D【解析】“教必有法”指的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特点、学生年龄特征等,但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时间、设备、条件以及实际经验等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即“教无定法”。总而言之,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67.C【解析】题干是结构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68.A【解析】第斯多惠的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苏格拉底著名的“产婆术”;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教学有进步意义”。

69.A【解析】在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稳定因素包括个人的能力和工作难度。70.B【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71.D【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

72.B【解析】道德认识(知)是德育的基础,道德行为(行)是德育的关键。73.A【解析】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其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材料富有真实性。

74.A【解析】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75.C【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迁移概念的理解。

76.C【解析】在课堂上,这位小学生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把注意有意识地从一个活动上转移到另一个活动上,此时他的注意状态是转移的。77.D【解析】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要理论的核心概念,是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

78.C【解析】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79.D【解析】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了《宪法》第五条。

80.D【解析】家长与子女的朝夕相处中,更能够深入地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可以更准确地对子女存在的问题和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

81.A【解析】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82.B【解析】原始社会的教育者和教育场所都不固定,教育是自发的。人类专门的教育形式出现在奴隶社会的初期,如我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83.D【解析】本题考查人格的特征。

84.C【解析】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发现法是布鲁纳提出的。

85.B【解析】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6.C【解析】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是做好其他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并把它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

87.D【解析】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如果得不到复述,很快就会遗忘。88.A【解析】题干是直观性原则的定义。

89.C【解析】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一所小学的绩效一般包括学校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效益的好坏等,同时还包括学校所有成员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成果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状况,以及由以上诸方面所反映的学校组织及其人员的素质、对环境变化所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和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等。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90.B【解析】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任务有很多,但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91.A【解析】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92.C【解析】个体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93.B【解析】审题和画示意图属于问题表征的过程。

94.C【解析】教育教学权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学生管理权是教育教学权的一部分。95.C【解析】运用参观法能够使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

96.C【解析】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反思能力、科研能力、学习能力等。97.B【解析】略。

98.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送其入学。

99.A【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00.C【解析】教育行政复议需要向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或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申请。101.D【解析】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02.C【解析】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之一,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

103.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人格的定义。104.C【解析】向师性是学生自身的特点之一。

105.D【解析】本题考查观察的概念,即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106.A【解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学记》里面的一句话。

107.A【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108.A【解析】校本课程开发更重视学生的需要,尤其重视个体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开发理念。109.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学习需要的定义。

110.A【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

111.B【解析】真从众指不仅在外显行为上与群体保持一致,而且内心的看法也认同群体。有些情况下,个体虽然在行为上保持了与群体的一致,但内心却怀疑群体的选择是错误的,这是权宜从众。

112.A【解析】本题考查对性格概念的理解。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113.C【解析】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114.A【解析】把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属于内归因,会让学生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15.B【解析】罗杰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对学习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116.C【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

117.C【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从具体运算阶段到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两个阶段划分的时间为10~11岁。

118.C【解析】略。

119.A【解析】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120.B【解析】对王某的伤害由寄宿学校承担责任,但寄宿学校对司机有追偿权。121.C【解析】本题是对公共行政伦理的考查,要求考生拓宽知识面。

122.B【解析】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23.A【解析】注意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一心二用”是典型的注意分配现象。

124.C【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125.B【解析】初中生思维中再度出现自我中心性,认为自己是独特的,有许多“假象的观众”在关注自己,因此空前关注自我形象。

126.A【解析】马克思主义者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127.B【解析】动作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直观问题。

128.D【解析】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29.C【解析】对同一个知觉对象,不同的人看到的侧重点不同,是因为受到以往知识经验的影响,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130.A【解析】略。

131.B【解析】劳伦兹通过对小鸡、小鸭印刻现象的发现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132.A【解析】“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即要严格要求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即要尊重学生。

133.D【解析】从学习“石”字到学习“磊”字,不需要对“石”字进行加工改造,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中,这是具体迁移。

134.B【解析】巴班斯基是前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35.C【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136.D【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是教师的榜样作用。137.D【解析】略。138.A【解析】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动作敏捷、活泼好动、情绪不稳定为特征。与题干吻合。

139.D【解析】常模参照测验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为参照点,比较分析某一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主要用于选拔、编组等。140.B【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

141.D【解析】该题四个选项是四种德育方法。说理法是讲道理培养道德观念。榜样法是引导学生向某个榜样人物学习。陶冶法是使学生在某种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道德观念。锻炼法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本题所述是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因此选D。

142.C【解析】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在此书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143.C【解析】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144.B【解析】豁朗期是指创造者经过长期酝酿,新假设产生或对考虑的问题豁然开朗。

145.A【解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称为负迁移。题干中lg(a+b)=lga+lgb这个公式是错误的,是由于先前学习m(a+b)=ma+mb的影响,阻碍了公式的学习,所以属于负迁移现象。

146.C【解析】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47.B【解析】在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下,儿童的自主性受到抑制,安全感得不到保护,也不喜欢与他人接触。

148.A【解析】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他们的品德、人格正在形成的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149.C【解析】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班杜拉首次提出。

150.C【解析】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151.D【解析】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实质,揭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题干表述符合思维深刻性的含义。152.B【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153.C【解析】“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154.A【解析】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他人在一起活动或有他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155.A【解析】略。

156.C【解析】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感到紧张的情绪状态为应激,教师第一次上讲台的情绪紧张属于应激。

157.D【解析】体育竞赛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为目的的活动形式,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

158.B【解析】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题干中描述首次接触一个人,因为对方某方面不受自己喜欢致使这个人都不被喜欢的现象是受第一印象的影响,所以是首因效应。

159.C【解析】注意和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特征进行区分。160.A【解析】略。

161.B【解析】定势是一种旧有的习惯对新行为获得的影响,英语知识不是习惯,因此不是定势。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与这道题目无关。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因此,正迁移符合本题所述的意思。162.D【解析】思维的变通性即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独创性是指思维角度十分独特、新颖。目的性是问题解决的特点。由此可知,对同一问题寻找更多不同类型的答案是思维的变通性特点。163.C【解析】略。

164.D【解析】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的评价叫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

165.A【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对游览过的名胜古迹的记忆属于这种记忆。

166.A【解析】题干是讲授法的定义。

167.C【解析】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感觉的继时对比。

168.C【解析】“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这条规范的实质就是要求教师从严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

169.B【解析】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170.C【解析】“教然后知困”意思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弟子不必不如师”意思是学生在某方面可能会超过老师,这都体现了我国师生关系的教学相长特点。171.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流体智力的特点,晶体智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172.A【解析】获得解答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属于内部学习动机。173.D【解析】“儿童中心主义”只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违背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教学规律。

174.D【解析】下位学习也叫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175.B【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题干表述与之相符,故选B。

176.B【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迁移的关系理论,认为迁移是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和顿悟。

177.C【解析】道德意志是一个人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而体现的一种坚持精神,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才能把道德行为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

178.B【解析】动机的激活功能是指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如口渴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179.D【解析】略。

180.C【解析】桑代克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奠定了基础,斯金纳则系统地发展了这一理论。

181.A【解析】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的课程;拓展型课程则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型课程是一种培养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形态。

182.A【解析】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故答案为A。183.B【解析】培根提出的是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184.A【解析】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属于道德感范畴。

185.C【解析】格式塔学习理论即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186.A【解析】早在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孟子》里载有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187.B【解析】人刚进入黑屋子,要经历暗适应的过程才能看清东西,是视觉的暗适应,属于感觉范畴。

188.D【解析】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89.C【解析】结构课程论强调教学中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学科结构为课程的中心,而活动课程论主张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不固定。二者存在着本质差别。

190.C【解析】创造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

191.C【解析】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的变换语调,维持学生的注意。192.A【解析】略。193.C【解析】略。

194.A【解析】“产婆术”是苏格拉底首先提出的,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产婆术)。

195.B【解析】安全需要是指希求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的需要。希望得到稳定的工作,愿意参加保险是安全需要的体现。

196.B【解析】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197.D【解析】略。

198.D【解析】记忆的敏捷性是指能在短时间记住较多的东西。

199.A【解析】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在意义识记中,理解是关键。

200.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的权利。这是学生在学校中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

201.C【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小组活动主要包括:(1)学科小组;(2)技术小组;(3)艺术小组;(4)体育小组等。

202.C【解析】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它随着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型、级别而变化。

203.C【解析】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这种类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错误率高,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

204.B【解析】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05.D【解析】课程计划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206.B【解析】对新事物表现出的好奇心、探知欲等是理智感的体现。

207.D【解析】原型启发是从具有启发作用的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现象。“茅草”在这里充当了创造活动的原型。

208.D【解析】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而不是“阶段性的、直线提高的过程”。

209.D【解析】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210.D【解析】形成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

211.A【解析】正式群体是指在校行政部门、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班级、小组、少先队等都属于正式的学生群体。212.A【解析】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成长”这一教师成长公式。

213.B【解析】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会在人际关系上花费大量时间。

214.C【解析】判断好坏只注意行为的结果,而不注意行为的动机,带有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的特点。

215.B【解析】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个体的遗传素质是逐步发展成熟的。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提供了限制与可能,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216.C【解析】意志是指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并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217.C【解析】行为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就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

218.C【解析】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219.A【解析】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有特殊规定外,必须是县级教育行政机关。

220.C【解析】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221.C【解析】延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被誉为“生命中枢”。

222.A【解析】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

223.C【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型曲线,动机的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可以判断,C选项表述正确。224.C【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代表作是《设计教学法》。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

225.C【解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226.C【解析】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的、可控的因素。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227.B【解析】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228.C【解析】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当机立断的性格。

229.A【解析】具有良好的意志自制性表现之一就是善于控制自己去执行所采取的决定。

230.D【解析】知识虽然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但是知识的多少与才能、智力的高低并不等同。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掌握而自然发展起来的。231.B【解析】题干是德育疏导原则的定义。232.C【解析】题干是道德意志的含义。233.D【解析】略。

234.B【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放任型的班主任领导方式。

235.A【解析】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236.C【解析】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237.B【解析】题干是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238.D【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相对不变。

239.A【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240.C【解析】略。

241.B【解析】本题考查对时事政治的了解。十七大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修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增加了“和谐”一词

242.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壬戌学制。

243.C【解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注意自己讲课的情况,还要观察学生的反应,维持课堂秩序等,所以对注意的分配要求较高。244.C【解析】气质是人的天性,无所谓好坏。

245.C【解析】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权威,形成了传统的“教师中心论”。246.B【解析】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本题考查的是对成就动机的概念的理解。

247.C【解析】问题解决是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本题中只有C符合要求。248.D【解析】略。

249.B【解析】 文饰,即合理化,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时,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本题是文饰的典型实例。250.B【解析】略。251.C【解析】略。

252.A【解析】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句话就是反映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253.A【解析】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54.D【解析】课程是教育的基础,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或工具。它又是教师从事教学的“施工蓝图”。255.B【解析】略。

256.C【解析】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因此,客观现实是人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257.A【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已知的、他人的也是经过提炼的认识成果。因此,教学过程以教学间接经验为主。

258.A【解析】实物直观是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观察标本、参观工厂都属于实物直观。

259.D【解析】 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属于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260.A【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

261.B【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因材施教原则的体现。

262.A【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

263.D【解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加强了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并将综合实践课程列为必修课程。

264.D【解析】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265.C【解析】发现法是布鲁纳首先提出的。

266.A【解析】教师工作(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这一特点的具体反映。

267.A【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68.C【解析】题干是对自我认知概念的描述。

269.B【解析】教师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知识将自身所具有的本体性知识以一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同时能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果。

270.B【解析】学校心理辅导有两个目标: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271.B【解析】《教育漫话》是洛克的著作,《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著作。272.B【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向的作用。

273.D【解析】儿童后期、少年期即小学后期、初中时期的学习动机已由渴望受到长辈的赞赏为主转向赢得在同伴群体和集体中的赞赏为主。

274.A【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通过教学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275.A【解析】对挫折的认知决定着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反应。一个人如果对挫折的认知是积极的,那么他的挫折反应就会相对积极。相反则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276.C【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期。277.A【解析】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278.B【解析】(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影响人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教育,从逻辑上讲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因素,是可以控制的特殊因素,与那些产生自发影响的环境因素相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79.A【解析】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280.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有:(1)方向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

281.B【解析】创造力是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以非智力因素为动力,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一种综合力。

282.C【解析】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283.B【解析】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例如,观察标本、演示实验等。模像直观指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如图片、图表、幻灯、电影、录像、电视等),形成感知表象。言语直观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抽象直观是个迷惑选项。因此,本题描述的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模像直观。284.C【解析】一般来说,材料越多,越容易遗忘;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达到50%,记忆效果最好。也就是说,学习程度为150%时,记忆效果最好、精力上耗费最经济。285.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这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的颁行,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

286.A【解析】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应最先考虑的问题。

287.A【解析】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具有良好自制性的人,一方面善于控制自己去执行所采取的决定,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另一方面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表现出较强的忍耐性。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前者不能约束自己的行动;后者在行动中畏缩不前,惊慌失措,这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288.B【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以及《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都是这一教学原则的体现。

289.D【解析】加德纳在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他的多元智力理论,它对传统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包括七种类型:言语智力(即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逻辑—数学智力(即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视觉—空间智力(即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音乐智力(即对声音的辨识与韵律表达的能力)、运动智力(即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人际智力(即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的能力)、自知智力(即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河南特岗考试专题

(二)答案

www.zhaojiao.net 来源:招教网 更新:2012-7-19 招教考试真题 招教论坛 本文已经被阅读:

参考答案

1.×【解析】初中阶段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学校教育,主要因素是教师。

2.√【解析】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3.×【解析】刺激分化是只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对其他相似刺激不作反应;刺激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作出相同的反应。

4.√【解析】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5.×【解析】教学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评判对与错,它还具有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提供反馈信息等功能。

6.×【解析】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7.×【解析】课时计划是指教师为某一节课而拟定的上课计划。它不仅包括课堂讲授的计划,还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标、课的类型、教学进程等。

8.×【解析】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9.×【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可以说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而学校的出现则是在奴隶社会初期。

10.√【解析】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所以说作为教材主体的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11.√【解析】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12.×【解析】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3.×【解析】性别不影响青少年智力的发展。

14.√【解析】终结性评价重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15.×【解析】教育目的是人们的教育理想,虽然属于意识范畴,但是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根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等,所以说教育目的也具有客观性。

16.×【解析】管理学生不仅是学校领导、政教处和班主任的工作,也是每位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17.×【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8.√【解析】对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属于命题学习,题干描述的是判断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19.√【解析】略。

20.×【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21.×【解析】就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现状而言,国家课程一般是必修课程。22.√【解析】略。

23.×【解析】划线法属于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24.√【解析】考查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

25.√【解析】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6.×【解析】环境可以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但是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不是消极地接受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27.√【解析】略。

28.√【解析】首先,知、情、意、行等心理因素的培养提高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其次,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品德发展容易出现反复。所以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29.√【解析】学校是专职教育机构,同时,学校有明显的教育优势,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凝聚力、号召力。

30.×【解析】教育研究的课题可以来源于教育实践,也可以来源于教育理论。31.×【解析】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2.√【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童年期是6、7岁~11、12岁,这段时间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33.√【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所占时间最多,也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教学是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途径。34.×【解析】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的时间是在明代。

35.×【解析】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两种,其中图像记忆是瞬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

36.√【解析】我国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

37.×【解析】教育的终身化是指教育是贯穿人整个一生的工程,从摇篮到坟墓都要接受教育。这些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阶段和形式。所以,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的观念是片面的。

38.√【解析】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所以说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9.√【解析】我国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40.√【解析】略。

41.×【解析】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42.×【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以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只有适用教育法律规范调整的教育关系才能转化为教育法律关系。

43.×【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但知识的掌握并不意味着智力的发展。44.√【解析】教师申述具有非诉讼性。

45.√【解析】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类型的多样化有利于实现课程价值。46.√【解析】略。47.×【解析】态度和品德实质不同。价值观念只有经过组织,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称为品德。

48.√【解析】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

49.√【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50.√【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从这个角度讲义务教育就是强迫教育。51.×【解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52.×【解析】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是第一个环节,而且是在上课前已经开始的。

53.×【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材施教的实质是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

54.×【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55.√【解析】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和感觉正常,并不存在问题。

56.×【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57.×【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58.√【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记忆术是精加工策略的一种。

59.×【解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属于道德意志。

60.×【解析】觉察刺激之间微弱的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阈限。61.√【解析】略。

62.√【解析】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所以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的发展来实现。

63.×【解析】科技是生产力的重要内容,虽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只有被劳动者掌握和运用,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技术,但它并不等同于生产力。

64.√【解析】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所以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65.×【解析】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形式训练说。

66.×【解析】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67.×【解析】从教育法律关系上说,管理学生是教师的基本权利。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看,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倡导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68.×【解析】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强调的是新旧知识之间有实质性的联系,而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两者本质不一样。69.√【解析】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就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现状而言,必修课程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70.×【解析】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71.×【解析】评定一个测验质量优劣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信度、效度和标准化,而不是难度。

72.√【解析】考生要注意的是,我们经常说的课外、校外教育,二者一个是在课程标准之内,一个在课程标准之外。

73.×【解析】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对事物的歪曲知觉,是不可以克服的。

74.×【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基本成分。

75.×【解析】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包括教师的观念转变等。76.√【解析】教育目的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77.×【解析】对事物的理解性的感觉属于知觉,题干的含义是个体从微弱的声音中判断是火车鸣叫,属于知觉。

78.×【解析】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时要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这是运用发现法的基本要求之一。

79.√【解析】黏合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0.√【解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平权型。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是两个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教育关系主体之间产生的教育法律关系,通常视为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81.√【解析】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当个体因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称为正诱因;如果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例如,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是正诱因,斥责是负诱因。82.√【解析】略。

83.√【解析】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84.×【解析】宋代以后,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85.√【解析】能力是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题干中的描述是能力强的表现。86.×【解析】生产力虽然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基础,但不对教育起直接影响。对教育的领导权与受教育权起直接决定作用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87.×【解析】在某一时期,儿童身心发展较其他时期迅速,反映了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88.×【解析】智育的任务不仅要教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

89.√【解析】德育对其他教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

90.×【解析】课程不仅包括了全部的教育内容,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91.×【解析】划线属于复述策略。

92.×【解析】言语和语言是密切联系但又有区别的。93.√【解析】略。

94.√【解析】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95.×【解析】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96.√【解析】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但不是所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的儿童都患有多动症,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区分。97.√【解析】略。

98.×【解析】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个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99.√【解析】首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初效应、第一印象效应。100.√【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三条。

101.×【解析】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注“生活世界”,并不是不要求“科学世界”。102.×【解析】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不能代替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103.√【解析】产婆术亦称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104.×【解析】六艺教育中的“礼”,不仅包括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还包括政治、历史等内容。

105.×【解析】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106.×【解析】这种社会现象是服从,而不是从众。

107.×【解析】“少年得志”“大器晚成”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是人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表现。

108.√【解析】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总结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认识、转化的过程。109.√【解析】略。

110.√【解析】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和。从德育的性质上来说,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德育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111.√【解析】题干表述的是高原现象的定义。

112.×【解析】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教育内容的不断调整与更新,同时,生产力的提高也在不断地促进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更新与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继而制约着教育方法的变化与发展。113.√【解析】个体学习动机越强烈,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影响学习结果,即学习动机通过制约学习积极性来影响学习结果。114.×【解析】略。

115.×【解析】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评价的发展功能,即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116.√【解析】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117.√【解析】略。

118.×【解析】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

119.×【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颁布,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20.√【解析】该教师没有履行对学生的保护职责,构成不作为侵权。

121.√【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提出了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22.√【解析】自我意识要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生理自我在三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在青少年初期开始形成和发展。

123.√【解析】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即“三字一话”是一个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124.×【解析】西周时,周王朝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国学是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的学校,教育内容是“六艺”。125.√【解析】互补性规律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长善救失”即扬长避短,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

126.×【解析】对学生的不当行为不予理睬,不给以强化,运用的是消退原理。127.×【解析】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既与当地的经济状况与学校设施的现代化程度等客观条件有关,也与家庭、教师和学生等主观因素有关。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128.√【解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随着年龄增长和大脑的成熟,有意注意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129.√【解析】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按课教学;(3)按时授课。

130.√【解析】教师和家长不要过分干涉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否则会引起孩子们的逆反心理,而应教育和建议他们把握好“自然”与“适度”原则。

131.√【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左右,负迁移指阻碍作用。两种学习之间相似程度高会产生正迁移;相异程度高产生负迁移;既不相似也不相异不发生迁移现象,即零迁移。

132.×【解析】荀子是外铄论的代表,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133.√【解析】略。134.√【解析】略。

135.×【解析】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想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应维持较强的动机水平。

136.×【解析】赫尔巴特首次提出要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科学教育学的基础。137.×【解析】多动症产生的原因不仅可能有先天体质上的原因,也可能有社会因素的影响,如不安的环境。

138.×【解析】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注意。注意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种特点。

139.√【解析】一般来说,在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与自尊。只有满足了学生基本的需要,才能促使他们积极努力地学习。

140.√【解析】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141.√【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142.×【解析】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教育媒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143.×【解析】蜘蛛结网是本能行为,是无条件反射。

144.×【解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荀子》。145.√【解析】略。

146.×【解析】个别化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方法个别化。个别教学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实施形态,与班级授课制相对应。所以,个别化教学不等同于个别教学。

147.√【解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

148.×【解析】儿童在具体运算阶段才掌握守恒概念。149.×【解析】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识不多到知识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

150.√【解析】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关系融洽、凝聚力强的班级,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151.√【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忽视了认知、理解、情感等在人类学习中的作用,抹杀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152.×【解析】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是易混点。

153.×【解析】广义的教育心理学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154.√【解析】依法执教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因而其主体是教师。155.√【解析】教育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156.√【解析】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

157.√【解析】洛克主张绅士教育,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人就都会很快走上正轨。158.√【解析】略。159.√【解析】略。

160.×【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教育基本法律。161.√【解析】本题是对科技知识的考查。162.√【解析】略。

163.×【解析】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比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晚,到清朝末年才出现。

164.×【解析】学习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过度学习达到50%时记忆效果最好,注意区分这两种说法。165.√【解析】略。

166.×【解析】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从学习方式的维度上划分的,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是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维度上划分的,四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奥苏贝尔强调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67.×【解析】运用标本,属于实物直观教学。模像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

168.×【解析】逆推法是常用的启发法策略之一,还有爬山法和手段—目的分析法。

169.×【解析】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170.√【解析】问题解决的认知性体现问题解决活动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

171.√【解析】心理学家把教师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172.×【解析】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是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情况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

173.×【解析】 在巴甫洛夫所讲的两种信号系统中,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

174.×【解析】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奈塞尔的《认知心理学》的出版。175.√【解析】本题是对依法执教概念的考查。

176.√【解析】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反过来学习效果也会影响学习动机,如一个学生学习效果不好,可能会挫伤其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动机。

177.√【解析】到了初中阶段,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178.×【解析】呼气时,刚从嘴里呼出来的是气体,出来遇冷后变成液态的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在物理上称为液化。

179.√【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条。

180.×【解析】吉尔福特提出智力的三维结构论,认为智力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

181.×【解析】在实际事物中,本质因素与非本质因素往往结合在一起,而且非本质因素一般表现得比较强烈。

182.×【解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

183.×【解析】小学生的记忆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形象识记为主导。184.×【解析】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185.×【解析】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关系。186.×【解析】教师应热爱所有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187.√【解析】略。

188.×【解析】校本课程开发包括建立组织、现状分析、制定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修订六个步骤。在具体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其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各校在开发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选取合适的操作流程,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具时效性。

189.×【解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觉性;第二,独立性,也称自主性;第三,创造性。创造性才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190.√【解析】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是教学的本质。

191.√【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月晕知风”是典型的思维间接性表现。

192.√【解析】西周时,周王朝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

193.×【解析】通过收集资料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研究的方法是个案法。194.×【解析】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195.×【解析】桑代克提出的联结—试误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备的学习理论。196.√【解析】略。

197.√【解析】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不同表征而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所以说知识表征是知识学习的关键。

198.√【解析】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

199.×【解析】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00.×【解析】《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是我国教育立法的根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基本法律,即“教育母法”。201.√【解析】本题是对常识的考查。

202.√【解析】在各种实践领域中,气质虽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对人的工作方式有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上,考虑气质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203.√【解析】个体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04.×【解析】外铄论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205.×【解析】1924年出版的廖世承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此类教科书。206.×【解析】德国于1763年作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207.√【解析】教师职业角色多样,他们不仅被认为是智者的化身,作为教师,他还必须是一个学者和学习者,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208.×【解析】美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使他们在生活中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209.√【解析】罗夏克墨渍测验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投射式人格测验。

210.√【解析】班级授课制虽然有利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但也限制了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211.√【解析】略。

212.√【解析】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教育无法脱离生产劳动而独立。213.√【解析】本题是对情感与意志的关系的考查。

214.√【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三条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

215.√【解析】教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果断地作出正确判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是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216.×【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217.√【解析】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的假说认为记忆是在大脑皮质上暂时神经联系地接通、巩固和恢复。暂时神经联系一经形成便会在大脑皮质中留下痕迹的接通,这就是识记;这些痕迹因受到强化而得到巩固,因不强化而消退,这就是保持和遗忘;回忆和再认则被认为是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在一定条件下的重新活动。

218.√【解析】该题考查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关系。219.√【解析】略。

220.×【解析】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是杜威,而不是泰勒。221.√【解析】本题是对自然科技知识的考查。

222.√【解析】自上而下的垂直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的上位概念。

223.×【解析】关键期并非是绝对的,错过关键期之后,经过补偿性学习仍有可能得到发展,只是难度要大些。

224.√【解析】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建立在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的基础之上。225.×【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26.√【解析】学科课程分科设置,重视学科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但不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我国古代的“六艺”属于学科课程。

227.×【解析】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掌握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228.√【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229.×【解析】这句话说的是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230.√【解析】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针对的是特定的受教育者。

231.√【解析】练习对技能进步有促进作用。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232.√【解析】活动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

233.×【解析】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234.×【解析】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235.×【解析】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236.×【解析】讲授法可以是“注入式”的,也可以是“启发式”的。“注入式”主要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37.√【解析】男孩在动作技能方面的优势到青春期以后才逐渐显露出来,之前非常微弱。

238.×【解析】惩罚与负强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会降低反应概率,一个则是为了增加行为出现的概率。

239.×【解析】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分为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三类。

240.√【解析】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241.×【解析】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242.×【解析】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是古代雅典教育的教育目的。

243.×【解析】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244.×【解析】热爱学生首先要理智地爱,不溺爱、不偏爱;其次要无私地爱,一视同仁;再次,爱与要求相结合。

245.√【解析】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题干中“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是顺向正迁移。

246.×【解析】课外辅导不仅包括为基础差和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补课,也包括给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做个别辅导,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等。

247.√【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没有这个前提或者有缺陷,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就会受到不可弥补的影响。248.×【解析】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249.√【解析】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商代,并且同时产生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我国商代的社会形态是奴隶社会。

250.×【解析】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叫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251.×【解析】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小组活动。

252.√【解析】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只有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实现教育目的。253.×【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课程标准的释义。254.√【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目标的地位。

255.×【解析】了解学生并不意味着班集体的形成。256.√【解析】略。

257.√【解析】本题考查洛克的教育思想。

258.×【解析】我国最早颁布的教育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它标志着我国教育开始走上依法治教的道路。

259.×【解析】原始社会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了古代社会两者才开始分离。

260.√【解析】我国法律规定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无故开除学生要负法律责任。261.√【解析】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62.√【解析】略。

263.×【解析】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所以说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264.√【解析】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只是被开发的程度不同而已。

265√【解析】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以及自我监控的能力。

266.√【解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对全体学生,主要是针对正常学生。267.√【解析】传统教育更偏重于部分学生,而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268.×【解析】认知方式不同,个体选择信息加工的方式不同,但并不影响对信息的处理,所以说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

269.×【解析】德育的一般顺序是从道德认知开始,但德育又具有多种开端,知情意行都可以作为开端。

270.√【解析】提倡教育的公平性即要实现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全体学生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这意味着要对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殊照顾。平衡城乡师资力量体现了这一要求。

271.√【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及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规定。

272.×【解析】智力不影响学习的发生。

273.√【解析】根据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使是同一种教学任务,教师也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传授新知识,可采用讲授法;复习和巩固知识,可采用练习法。

274.√【解析】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按课教学;(3)按时授课。

275.√【解析】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在于建构学生主体,“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即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276.√【解析】考生要注意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概念的区别。

277.√【解析】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278.×【解析】依法执教就是依罚执教这一观点是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病。在义务教育阶段,一些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歧视、侮辱、体罚学生的现象,主要就是对依法执教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依法执教是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指对学生的依罚管理。

279.√【解析】我国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280.√【解析】略。

281.×【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282.√【解析】生产力水平是教育的物质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83.×【解析】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在于执行方式不同:教育法规的执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不得违反;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或党的纪律,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方式贯彻实施,其强制力是有限的。

284.×【解析】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285.√【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班级授课制”的奠基者。他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一书中,对班级教学的实践作了总结和归纳,并对班级教学的特点、功能、应用等问题,第一次从理论上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和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286.√【解析】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不是同步发展的。287.×【解析】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

288.×【解析】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就学生的认识任务而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地接受间接经验。

289.×【解析】注入式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式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讲授法和问答法是教学方法,是注入式和启发式都可以采用的方法。290.√【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简言之,这两个目标分别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水平。

291.√【解析】略。

上一篇:通信技术专业岗位下一篇:氧气站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