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精选11篇)
1.浅谈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篇一
我们的班级,我的精神家园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材料
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创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班级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也正是这个目标让我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寻找着支点,使所教的班级成为我的精神家园。因此,在百花齐放的班级管理方式中,我用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着探索和尝试。
一、班级基本建设 :
每一个新的班级从成立开始,我就十分重视班级建设,建立了一系列班级规章制度,推行班级个人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正规化、制度化,逐步形成“团结互助,活泼进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优良班风,几年来,我的班级在学校德育量化考评中一直名列前茅。
1、建立一支有创新精神、团结互助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带头人。要形成一个好的文化氛围,并形成管理上的面,必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为了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我是这样给他们打比方的。班长就好比是总经理,其他班干部就好比是部门经理,总经理能够高屋建瓴,统筹规划,不能是事务型的,因为事必躬亲,时间长了就会觉得很累,有点力不从心,而要做管理型的,把各项事务都布置下去,自己检查督促,其实班主任也要做管理型的,如果事事到场,也是很累。其他班干部也要提高工作的效率,如安全委员每天同学们走后再留下来把一个个窗户关好,把灯、风扇、电源等关好,然后再锁门,这需要很长时间,能够坚持一个学期,这样的班干部确实工作认真负责,值得表扬,但我不提倡这种做法,因为他完全可以提高效率,安排靠窗的同学关好窗,自己检查督促,自己不会那么累,也有利于加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又比如收作业本,有的科代表亲自到每一个同学面前收,这样耗时对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又是一种打击,因为经常收不上,其实,完全可以要求每个小组长收上来,把没交作业的名单汇总,有针对性地去催交作业,效果就好多了,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2、创建和谐的教室文化
教室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展班级活动的主阵地。积极和谐的教室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窗明几净的教室环境,发人深思的名人名言,丰富多彩的学习园地,都是教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班主任都会注意这些方面。在学生第一次进入教室前,我就在前后墙贴好了标语,前面是团结、自信、务实、奋进,后面是苦读三年,幸福一生,左右贴上四幅名言,学生第一天走进教室就进可以感觉到一种学习的氛围。接着还有一个学习园地,让学生写了一幅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边框,中间有时贴上学习方法,或学生的奋斗目标。“让每一个班级成员用班级的每一寸地方来表现自己。”这是我创建教室文化的宗旨。一个教育专家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让教室成为一个能够耕耘出春天的“村庄”。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我会留一块空着让学生每天在上面写一些东西,如温馨提示,今日天冷,注意加衣,天气炎热,注意保持教室卫生。还有名人名言,凡人凡言,表扬等,同学们都乐意去写。
3、创建健康高雅的班级精神文化 一个班级有一个班级的精神,开展健康的活动文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如校运会前,学生干部在班上组织同学们写班级口号,全民参与,然后收集起来,输入电脑,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让同学们举手表决,选出班级口号。我们班还组织了一次登山活动。一次次精心组织策划的活动激励着每一个同学,增强了他们之间的团结与信任,使他们体会到自己所在的集体是幸福温暖的集体,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
我喜欢给学生们讲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如去外地,我在车上就组织学生唱歌,当然我带头示范,给他们讲单口相声,唱了许多歌曲,可以说我们是一路欢歌笑语到了,这样就不会觉得旅途疲劳,也增进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新颖别致的主题班会。
班主任跟学生几乎天天打交道,一谓地进行空洞的说教,只会让学生觉得烦燥,助长他们的逆反心理。我基本上每周都进行一次主题班会,大多数时候做成课件,图文并茂,还有动听的音乐。基本上让学生自己主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经过切身感悟讨论探究一些问题的解决策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也锻炼了部分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使得班级能够更加团结,凝聚,积极向上。
5、定期召开家长会。
第一学期召开两次大型的家长会。第一次是在第一次月考后的一个星期天上午,所有的家长都到齐后,总结月考成绩,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要求每一位家长切实做好青春期的教育,和孩子一起平稳渡过这一阶段的学习生活,家长们受益匪浅。第二次是在期中考试以后,这次家长会我会采用了一个特殊的方式。因为在这之前我都会让每个学生给自己的家长写了一封信,一方面汇报自己的学习成绩分析自己的得与失,另一方面和家长说说心里话,进行心灵的沟通。然后让学生把这封信亲自交给自己的家长,并让家长再给自己写一封信。这种方式通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很多的家长写的信情真意切,真实感人,有的给孩子介绍学习方法,有的和孩子畅谈人生,有的和孩子化解矛盾,有的和孩子诉说自己的良苦用心……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家长会上,我会读了几篇有代表性的来信,每当读到感人之处,很多家长都为之动容,有的还流下了眼泪,我觉得那一次开得很成功也很难忘。孩子们用真诚打动了父母,使他们真的走近了,使他们真的沟通了。家长对我也越来越信任了,家里的事情,孩子的事情,工作的事情,我们有很多的交流,这对我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帮助。家长会及时地让家长了解了学生的在校情况,互通有无,方便了班主任思想工作,加强了班级管理。
二、运行过程中的角色扮演
高中生活的来临,随着课时和知识复杂程度的加重,有的学生会感到迷惘,对前途失去信心。因此,学生的思想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和重要。每个学期,我都会加大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这些活动大大地促进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形成。具体做法就是认真扮演好“三个”角色,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
1、扮演好“鼓动师”的角色
高中不仅是成绩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较量。作为班主任,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情绪,适时地、恰到好处地鼓舞学生的斗志,显得尤为重要。具体的我是这样做的:
一是经常鼓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晚自习前的几分钟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鼓动,学生情绪低落的时候应该鼓动,学生春风得意的时候也需要鼓动。要让每一个学生明确: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梦想。敢于梦想本身就是一种开拓和创意,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心存梦想,相信自己,就会成功。
二是鼓动要讲究方法。首先,要抓目标激励。考前制定合理目标,科学运用目标激励,可以给学生以强大的动力,促使学生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最后就是要求他们把目标放在桌上,天天督促自己。其次,抓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经常宣传榜样的事迹,用后进变先进的实例激励学生,以此来激发全体学生的拼搏精神。
三是把握好鼓动的时机。要利用好每一次考试成绩,对学生实施鼓励。要利用班会、谈话、课堂教学和家长访谈等机会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鼓励,要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相互鼓励活动,形成赏识激励的氛围。
2、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
随着高中生活压力的加大,学生普遍会出现惊悸、失眠、易怒、急躁、盗汗等心理症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综合症”。作为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个别谈话等方式,让学生明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有压力、有竞争是常态,有挫折、有逆境也是常态,学生要做的不是逃避,不是退却,而是勇敢地迎接风浪的考验,善于在逆境中成长。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合理定位。高考固然重要,但它既不是命运的大决战,亦非人生的终极点,即便考试失败,也不是末日来临,明天太阳照样会升起。另外,通过开展各项课外活动调节学生的心理。
3、扮演好“协调员”的角色!
协调好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切实打好班级教学团体战。协调好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一种同舟共济的氛围,从而使教师教得尽心,学生学得高兴。协调好家校之间的关系。进入高中以后,很多教育和管理工作要求家校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取得成效。班主任要加大和学生家长联系的密度,既使自己对学生的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也使家长全面了解自己的子女,使家长全方位地接纳子女,使家庭成为考生迎考的温暖港湾,家校合力,和衷共济,确保学生正常发挥,最终取得高考的全面丰收。
三、班级管理的几种意识:
1、在竞争中培养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培养学生干部入手,打破了由班主任凭主观印象任命的惯例,实行竞选制。即不分成绩的高低,只要有领导和组织能力,在竞选演讲及民主选举中获胜,都可担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园内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缺憾,满足了新时期高中生的心理需求,进而调动了班级整体的竞争意识。实践证明,竞选产生的学生干部,其能力都在班级工作中得到了锻炼提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班干部对班级管理逐渐由生疏而得心应手,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由于学生干部真正成为同学的模范带头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以增强,学生的努力目标更加明确,班主任也得以摆脱了“生产队长”的处境,能够潜心从事教学研究。
2、用激励手段提高素质
在班级的建设中,我们倡导在知识方面要超越他人,在素质方面要超越自我。前者意在培养竞争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后者意在强化心理素质,使之在激烈的竞争中,时刻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进而形成整体性的品学兼优。在此基础上,我们取得家长的积极协助,筹集了一定数额的资金,建起本班第一期家长奖励基金,用以奖励本班在校级以上的考试、竞赛优胜者及成绩突出者。因有家长参与,使竞争更趋热烈。学生们懂得,他们所代表的不只是自己,还有全家;他们所竞争的不仅是在成绩上超越他人,而且是在素质上超越自我。(本文由免费提供,请注明)
3、在论辩中净化心灵
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不成熟与成熟的临界点上。他们的自我意识、意志力、坚定性逐渐增强,但由于知识和阅历的局限,辨别是非的能力又显不足,加之生理方面的日臻成熟有时会引发心理的恐慌和情感的躁动,从而导致早恋、“追星”等现象的出现。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曾就十几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全班通过论辩方式明辨是非,净化心灵。以上几点做法,都是围绕素质教育进行的。
做好德育工作的首要前提在于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应以学生为主体,使之获得主动的发展。由此才能形成自发的而非人为的自律、自强、进取的班风,才能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发掘潜能,进而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
我们的班级,我的精神家园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材料
学校:沁源县第一中学
姓名:李伟
性别:男
年龄:27
2.浅谈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篇二
一、高职院校班级文化
文化是一个群体 (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班级) 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 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它包括心理活动、人生态度、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内容, 外显于个人的道德品质、言谈举止、行为方式、文化修养、人际关系等等方面。因此,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是对班级全体成员在大学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 逐渐形成并以各种外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理想信念、道德情感、价值取向、人文涵养、生活态度、思维方式和处事行为方式, 具有鲜明的区域经济特点、专业特征、班主任/辅导员德育领导特征与成人特征。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围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三方面内容进行, 它是班级全体成员自觉的、有目的的创造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过程。班级文化建设是全方位的、立体的, 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南京师范大学的李学农教授认为, 班级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 是一种“班级生活方式”。本文将班级文化界定为: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微观呈现, 是班级的灵魂, 受所在时代、经济影响, 以班级师生认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精神文化为统领, 以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及物质文化为内容结构的班级所独有的活动方式。通过弘扬、践行浙商精神, 成为班级精神, 带动班级文化的其他内容建设, 使学生毕业后, 其“神”犹在, 而不因沧桑变迁、岁月流变而消失, 且能激励学生的终生。
二、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1. 目前的研究视角、对象、内容和方法不能适应班级文化建设的需要
由于高职教育对班级文化研究的时间不长, 主要表现在:在研究视角上, 现有的研究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机理研究较少, 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与分析上;在研究对象上, 大都是针对班级文化实体进行静态论证和探索, 缺乏对实践的操作性指导;在研究内容上, 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客观问题分析不足, 缺乏班级文化建设实际操作的策略;在研究方法上, 较多的使用逻辑演绎推理和描述法, 研究结果脱离了实际样本的真实面貌。
2. 高职院校中媒体、网络等各种渠道的信息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强, 班级文化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淡化
高职院校班级没有固定教室、固定座位, 无法以物质形式呈现班级文化;班级的团队建设薄弱, 各类活动流于形式;致使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小, 造成了赵阿华研究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受到媒体、网络等各种渠道的信息影响, 缺乏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的引导, 学生们的理想模糊、责任缺乏、意志薄弱、法纪观念淡漠, 使得日常行为 (如学习行为、竞争行为、就业行为、网络行为) 等都表现出缺乏约束, 呈现恶意欠费、不还贷款、考试舞弊、作业抄袭、履历造假、随意毁约和网络孤独症等现象。
3.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没有突出实践性、职业性, 缺乏高职特点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由班主任或辅导员为主导, 以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为目标, 顺势而为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在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 对班级文化规律性的漠视和对大学生主体性需要的忽略, 只把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简单地当成一项班级管理工作, 忽视了文化渗透和生活指导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所起到的作用。
三、秉承浙商精神, 建设时代需要的高职班级文化
笔者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 对高职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地实践与思考, 认为班级文化是文化的基元, 高职院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必须与区域经济特点和自身专业方向结合起来, 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建设, 使健康向上的高职班级文化占领思想教育阵地, 塑造富有浙商精神的、积极健康的高技能劳动者。
1. 通过班级文化构建, 对于包含表层文化、幔层文化和深层文化的班级文化, 逐项深化。
同时, 加强学生对国家法律、法规与校纪、校规的学习, 增加他们的公民意识。培养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公民和法律意识, 明确、并能守住道德底线, 使其成为班级文化的底线。
2. 通过浙商精神弘扬, 突出高职院校班级文化的地域特色、增强浙商精神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内涵。
激励他们在大学生活中进行有意识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使自己成为爱国爱民、笃实宽厚、修己慎独、谦和礼让和勇毅力行的人。
3. 通过友爱熏陶, 增加班级文化的关爱内涵, 缓解人际关系敏感、敌意、忧郁与紧张。
针对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高的特点, 倡导相互关爱、相互帮助, 提供他们主动交际沟通的场合, 使其克服在交往中有着较强的怀疑、戒备和嫉妒等心理, 增加班级文化与个人志趣的融洽, 形成健康的心理。
4. 通过就业文化活动的构建, 将职业生涯规划引
导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的全过程, 使学生完善职业意识, 以健康的价值观指引他们职业发展方向。
5.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三方联动和网络互动,
在班级范围内建立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模式, 让学生们在道德认知上相互教育、相互促进, 完善他们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为课堂教育服务。同时, 使网络教育成为高品位、健康的媒介, 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明辨是非、扶正祛邪的渠道;成为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并切入学生学习的桥梁;成为班主任、学生家长和学生互相交往的新纽带。
6. 通过班级评价机制的建立, 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从评价机制出发, 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自身的力量, 让学生自己去管理自己, 自己教育自己。由约束变为与自律相结合、由定性评价变为与定量相结合, 使评价方式在形式上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形成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导向性评价和现实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使学生在自信、自主、自省和监督中走向自律。达到自主化、规范化、育人化, 使班级管理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健康成长的过程。
7. 通过班主任关爱效应的构建, 使高职班级文化更具有人性化、更具感召力。
班主任在道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 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有点燃火种的能量;不仅要有高超的管理技巧, 更要有为人师表的风范。班主任只有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知识层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 才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人格的成长、意志品质和价值观的形成。文章提出需要构建好校园文化的基层单元——班级文化, 使其突出与区域经济贴近的职业性和与学生发展紧密的实用性。
关键词:浙商精神,班级文化,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錞, 郭李红.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
[2]赵阿华.当代大学生的性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
[3]章剑鸣.刍议浙商文化的内涵特征[J].商业时代, 2007, (3) .
[4]黄向阳.德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5]郭毅.班级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3.浅谈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篇三
【关键词】初中 班级文化 道德建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16-02
班级的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班级凝聚力的体现,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加强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强班级的文化建设。在文化制度方面以及物质方面也应该进行完善,建设班级文化也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的充实。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是目前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团结向上,形成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下面就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进行研究。
1.建立全新的班级文化制度
有了规范的制度才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完善的制度,才能够让学生在井然有序的条件下开展文化建设。班级文化的建设要本着公平民主的原则,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制度建设的原则,要让学生认同并且遵守文化制度。教师要认真的听取每个学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实际想法,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文化制度。班级文化的建设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班级礼仪、学习风气、考试制度、奖惩规则等方面都是需要制定严格的制度的,要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有章可循,在班级礼仪方面,学生之间见面应该互相打招呼,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应该相互问候,这样的规定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另外在学风方面的建設也应该更加的严格,在考试制度方面应该严厉的打击作弊的行为,同学之间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互相帮助,不应该存在自私的心理,整个班级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互相帮助,互相扶持,这样才有利于班级的文化建设,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这样的文化制度是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前提下制定,所以在施行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的顺利,学生对这样的制度是比较认可的,逐渐的将这样的文化制度深入内心,自主的进行行为上的约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和帮助,共同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班级。
2.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初中班级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定要局限在课堂建设当中的,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当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能够让学生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对于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了也就使得班级文化的建设得到了提升,另外还可以举办主题班会,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比如,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真切的去感悟、去体会,比如举办一些班级的演讲比赛或者是小品相声比赛,这样的实践活动本身具有娱乐性,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能力,这样的实践活动要远比教师空洞的班会要有用的多,有些学生本身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只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机会展示,通过这样形式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潜能,比如就拿相声来说,从编排到表演,从人员的选择到主题的确定等方面,教师都可以交给学生自由的去发挥,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创作才能,细心的进行编制,最终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在其他学生的面前。班级的主题班会中学生各尽其能,展示着自己的才华,这样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感染力是非常大的,能够将学生的身上的发光点挖掘出来,让每个学生能够更好的表现自我。
3.在日常教学中贯彻精神文明建设
班级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工作,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的努力和磨合才能够逐渐形成的。教育工作是要从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就要进行渗透的,让学生时刻的受到熏陶和感染,才能够更好的建设整个班级的文化氛围。比如,从教师本身来说,要充分的发挥好榜样的作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数量是比较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顾及到每个学生的情况,对于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不能置之不管,反而要更加细心和耐心的进行讲解和指导,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是平等对待的,这样的行为也会使学生之间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差异出现歧视的现象,学生之间也会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另外在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可能会开展一些教学游戏,在竞技类的游戏当中,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游戏当中也要建立公平的原则,这样的原则能够让学生在游戏和学习当中井然有序。还有就是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要关心每个学生的情况,当学生身体上或者是心理上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困扰。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是从日常教学以及平时的生活中点滴的积累起来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提升每个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同时,也使得整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得到了提升。
总而言之,班级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家庭,每个学生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维护班级的稳定,每个学生都是影响班级的一个因素,自身的道德素质对于班级的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建立完善的班级文化制度,每个学生都在制度的约束下自然的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赵先军.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人格培养[J].未来英才,2014,(9):23-24.
[2]解玉平,刘世平.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4,(7):21-22.
4.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论文参考 篇四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我们对班风建设、学风建设、班干部选拔、集体舆论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查,以便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进行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资料。调查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样本选取三个实验班的121名学生,采取发放问卷、召集班主任进行座谈等形式。
一、调查与分析
1.目前师生与生生关系关于师生、生生关系的调查,我们设计了三道题:“除了室友,你经常与班里其他同学交流吗?”有36%答“经常”,有28%答“有时”,还有24%答“很少”,这说明学生之间的交流偏少;关于“同学之间关系现状”的调查,有46%认为很融洽,有20%感觉关系一般,有23%认为关系不太好,有11%根本对班级同学漠不关心,这种现状不容乐观;关于“你与班主任关系”的调查,有30%选“尊敬”,有33%选“喜欢”,有29%选“一般”,显然师生、生生关系不和谐、不融洽的现象比较突出。
2.班干部选拔与培养情况这里设计了两道题:“你班中的班干部产生方式是哪一种?”有35%班级采用竞选制,有50%班级仍是班主任任命;“你的班级由谁管理?”有46%由班干部管理,有33%由班主任管理,只有21%由学生自己管理,看来还有不少班主任不愿放手。
3.班风与学风情况班风、学风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设计了6道题:“你认为自己班级的班风属于下列哪一种?”有24%认为班级充满了和谐与竞争向上的氛围,有34%认为“团结友爱”,有32%认为“安静、有秩序”,有10%认为“人心涣散”;“你对你们班目前的学风评价”,有33%答“很好”,有36%答“较好”,有约1/3认为一般;“你班团组织工作状况如何?”认为“能团结协作、基本协作、不能协作”的各占1/3;“你认为班级自习纪律现状如何?”答案中本班级均“有管理者”,但选“能很好管理”的只是1/3多一点,有38%认为班干管理者能力不强、管理无法,有26%认为管理混乱;“关于班级卫生状况”,30%答“很好”,36%答一般,24%答“保洁不好”;关于“班级对你学习的.影响”,有31%反映管理过严,有24%反映学业负担重,有25%反映班风、学风对自己有影响。
4.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关于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调查,我们设计了三道题:“你认为一个班级最重要的是什么?”有34%答“归属感”,看来不少学生已经把班级看作自己的“家”,有33%答“学习氛围”,这是学习型学生的答案;“你所在班级凝聚力如何?”有44%答“一般”,只有28%认为很好,更有24%认为“很差”,看来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你对本班级的热爱程度如何?”有26%答“很热爱”,有35%认为无所谓,看来班级精神远没有形成。
5.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对于学生责任感与诚信意识调查,我们设计了六道题:“你觉得个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是哪一种?”有45%认为是“积极作用”,还有32%认为“没什么作用”,有23%认为起消极作用;关于“建设一个优秀的班级文化主要途径”,有41%认为要靠全班同学的力量自主实施,有25%认为那是班干部的事,有34%认为要加以强制实施,班主任应加强优秀班级文化的传播;关于“你所在班级的获奖情况”,调查的三个班,有一个班不曾获过任何荣誉;谈到“班级的未来”,充满希望的占56%,还有30%表示有些希望;“你对你的班级或对你分管的工作是否有强烈的责任感?”有56%“非常有”,有42%“有一点”;“你给班级或他人承诺的事是否一定尽力办到?”有79%表示一定办到,有21%表示尽力办。通过这六道题可以看出,学生责任感与诚信意识较为薄弱。
6.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关于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设计了四道题:关于“班级开展文体活动的次数及学生的态度”,有1/3班级经常组织活动,但参加的人数少,只有25%热情高涨,偶尔组织的情况高达42%;在调查“部分学生不参加集体活动理由”时,选“活动质量不高,同学们不愿意参与”的占29%,说明学生中的三种意识几乎都是1/3左右,应该提高活动质量;关于“一个班级是否应积极开展活动”时,有68%同意,可见已达广泛共识;关于“班级活动开展方式”时,有34%认为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只有1/4认为学生担任主角,还有28%认为“老师在唱独角戏”。看来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落实起来,老师还有诸多不放心。
7.简答题情况分析本次调查设计一道简答题:如果你想对班主任、班干部、班级管理提些意见或建议,请写出来。对班主任的建议大致有:要理解我们,我们已长大;不要体罚,要相互尊重;多举办一些活动;教室办一个图书角;等等。对班干部的建议有:多数挺满意的;有责任心,但方法要改变;学习委员不称职等。对班级管理的建议有:举办一次艺术节,经常调位有利于眼睛健康,班貌布置应当定期更换,黑板报最好按小组出版……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很认真,体现了对班级的关心。
二、结论与建议
1.构建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师生与生生关系调查显示,多数班主任已经与学生初步构建了平等、民主与相互尊重的关系,但也有部分班主任放不下架子,高高在上,与学生存在明显的代沟,这势必影响师生关系,进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建立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2.班级需要形成充满正气的集体舆论与集体凝聚力学生普遍认为,一个班级最重要的是归属感,这足以说明学生已认可班级是自己的班级、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但目前班级凝聚力还不够强,所以在下一阶段实验中,班主任应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增强集体舆论导向和班级凝聚力,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培养他们应有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协作,增进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
5.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篇五
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说明生长环境对生命体成长的重要作用,而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就是为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对于班主任工作者来说,充分认识与主动把握班级精神文化的导向、约束、调适、凝聚和激励功能,对于引导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和优化班级管理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有文化内涵
当前校园文化中出现了非主流文化日益盛行的趋势,并对主流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此,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时候,例如,“十年寒窗,岂能功亏一篑;日夜苦读,只为金榜题名”,“听说听教养成好习惯”等功利色彩过浓且层次不高的文化应该摒弃。而“好习惯,好人生,好过程,好结果,好方法,好效果,好态度,好未来”,“追求卓越,拒绝平庸”,“和班集体一起欢呼的感觉真好!”等文化因蕴含丰富、积极的教育价值而值得提倡。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形成共识
班级精神文化不能是班主任的一句话,或贴在级墙壁上的一幅标语。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共谋共建,让全体班级成员形成共识,使其变成统一的行动和精神力量,以形成师生合力。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班级精神文化的确立要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把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精神诉求融为一体。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针对变化
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根据社会发展、学生现状和班级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与时俱进地提出新内容。例如,根据高三后期容易浮躁和吃苦精神差的情况,我们班主任曾经提出“坐下来,沉下去”,隔壁11班提出“听必练、练必实、错必纠、疑必问”,理科实验班班提出“抗疲劳,抗烦躁、抗无所作为”。这些口号针对性强,很实用。
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有多样化的载体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很多,如班歌、班旗、班徽、黑板报、学习园地、名言警句、心愿条、祝福语、知识窗、聚宝盆、读书角、报夹、博客、网站(网页)、BBS 社区、QQ 群等。多样的形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实现了“对每一个阵地的占领”,把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6.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篇六
摘要:本文切合实际浅谈班级文化的内涵、作用及建设途径,建议班主任从教室布置、制度建立、关爱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来建设班级文化,并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总结、归纳班级的文化特点,从而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无穷教育魅力。
关键词:班级文化内涵作用教室制度关爱班主任素质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形式,而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团体并为团体成员共同接受并遵循的集体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班级文化是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班级文化就是指的班级精神文化,它的形态包括以集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为核心的班风、教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班级精神文化。
然而,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对班级文化认识的误解和简单的做法。有些人将班级文化仅仅理解为教室的布置、主题班会的召开这些表层方面,甚至还有些教师忽视了班级文化中的负面因素。事实上,班级文化从性质上有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也有消极颓废的班级文化。作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应该不是停留在教室的布置和制订班级公约或章程,还包括班级的集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这些集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使学生们的班级自我意识不断强化,班级成员对自己所在班级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班级荣誉感不断提高,当班级成员意识到个人的言行代表着班级形象时,他们不仅会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能够自觉主动地维护集体形象不受损害,班级凝聚力得到不断增强,班级成员在校际、班际等各类竞赛和创优活动中努力发挥各自特长,团结协作,为班级争光。
二、建设班级文化的作用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是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并使它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你走进一间地面整洁、窗明几静、环境优美的教室时,你能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能在教室追跑,大声喧哗随便吵闹吗?不能。这些不良现象都会悄悄退避,这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魅力。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行为准则的总和。
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实践表明,在同一校园文化中,不同的班级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了不同班级间的个性特征,更反映了各班级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班级管理的重要途径。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教室——心灵栖息的家园
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它是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教室的物质文化氛围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风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另外优美的教室与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而对教室的布置不可忽视。教室的布置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环境布置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做主,而是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我们仅给学生提一些建议。布置时让全体学生一起动手,剪的剪,画的画,贴的贴。在大家一起努力下,“绅士和淑女的约定”、“小荷才露”、“图书角”、“我最棒”、“荣誉栏”都一一美化,成了教室里最亮丽的风景线。“绅士”和“淑女”两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公约则是切合实际,从学习、生活、文明、自律等
方面来提出要求。“小荷才露”是学生作品展。“图书角”收集了大家从家里带来的课外书。“我最棒”则是结合班级的班规,比一比谁得的星最多,然后满十颗星爬一个台阶,看看谁先能到顶峰,谁最棒,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进良好班风的养成。“荣誉栏”是班级努力得来的何种荣誉。这样,设计和布置的劳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美,去体验审美的情趣,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多了。同时积极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一举多得,可谓一种极好的教育方法。
(二)制度——班级管理的引航灯
“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应最大限度地依靠自主管理和制度管理,少一些人治,少一些无效劳动。” 班级是全班师生共同的“家”。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对于一个良好班级的形成,必须要有适合本班的切实可操作的制度。基于此,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同,我们结合学校制定让每位孩子参与班级目标的确定、管理和评价。集思广义,积极采用学生建议,首先确定班集体的口号——“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打造“活而不乱”的班级特色。
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要突出“童心”、“童趣”,而不是强制性惩罚。班规涉及多方面内容,有些成文,有些不成文,但大家达成共识,而且条款不多,主要分“勤学”、“做操”、“上课”、“活动”、“文明礼仪”这五个方面,还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状况,对以上规范进行变通,如在“上课”一栏,对性格外向、好动的孩子提出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别人、发言热烈等要求;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提出上课能发言就可加分等要求,一个星期评定一次。总之制度严慈相济,严的合理、适度,学生通过努力能做到,决不搞假、大、空。
2、从己做起,落实班规。制度一经制定,就必须下功夫落实。落实是一本难念的经,我们首先从自己做起,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每天早上我们一走进校门就会检查班级公共区干净吗?走进教室都会进行一番巡视,窗户有没有打开,垃圾有没有及时倒掉。如果学生忘记完成了,我就会帮他们把这些事做好,然后找这些没有尽到职责的同学谈话,提醒他们下次别忘。其次是要一视同仁,怀着同样的感情去严格要求他们,用广阔无私的胸怀去爱所有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班级整体进步中得到发展。无论是学习好的同学,还是学习不够好的同学,只要有谁违反了班规,我们都会进行教育批评。
3、分层要求,留有余地。有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纪律松散,性格任性,他们不可能跟其他守纪的学生相提并论,对这部分学生,不搞一刀切,而是区别对待,分层要求,分层推进,引导他们逐步遵守班规。给他们留出缓冲的余地,直到他们能够与班级合拍。比如有些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总是会找些东西玩耍,如果按照对待其他同学标准对待他们,那他们每天都要扣很多分,这样也许他们会更加没有信心,更加改不好。怎么办呢?我就跟其他同学说明白,允许他们一步步改,先改做小动作的坏习惯,只要上课不做小动作,就可以不扣分,如果哪节课没有做小动作,坐势也端正,就给他特别奖,我们相信只要他们肯努力就一定会改好的。
(三)关爱——学生成长的依靠
人际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环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相互理解、团结、帮助甚至能平等地友好相处,那么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
爱能驱除阴霾,爱是雨后绚丽的阳光。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这就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必须满腔热忱、真诚热爱学生,并用这种爱去塑造孩子,把学生因被动教育转化成主动接受教育,在自己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使师生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协调和共鸣。多一份爱心,就多一份对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就喜爱你,爱跟你谈话,爱帮你做事,爱听你讲课,教师的言行风范便成了学生的无声楷模。当师生在感情产生共鸣形成尊师爱生的氛围时,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我常会告诉他:“我一直在你身边支持你!”当学生犯错时,我会对他说:“我很喜欢你,所以当别人说你不好时,我会伤心。”我毫无保留地关爱每一个学生,然后引导孩子们之间也要互相友爱。我提倡同学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在学习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优劣之分,这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
帮助也是重要因素。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助”小组,相互质疑问难,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发挥优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课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真正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集体氛围。
(四)班主任素质——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虽然说的未必全面也未必完全正确,但从一个侧面透视出班主任的人格、修养、学识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力。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以及开展班级活动中,要十分注重从细节入手,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去主动地影响、创建班级精神。在个人的外表形象方面,教师注重在流行时尚元素与教师职业着装要求之间寻求最佳契合点,力求整体搭配协调,既不失端庄,又能体现个人风格。在与学生“近”距离的接触过程中,及时并坦诚地将所思所感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积极参与者。班主任用自身的行动、情感去推动、促进、充实班级精神,是创建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一环。
四、结语
假如说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中的“社会”的话,那么班级文化就是学校教育的“家庭”。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不仅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学校也要为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一切有利的条件,帮助总结、归纳班级的文化特点,创建班级文化的各种模式,并鼓励形成班级文化的多样化局面。只要每位班主任都能做个有心人,共同来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我相信班级文化一定能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黄爱武《班级文化建设的尝试》
戴联荣 薛晓阳《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7.浅谈高三年级的班级文化建设 篇七
一、班级文化对高三年级的重要性
所谓班级文化, 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 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能公开或潜在地给学生一种精神力量的感染、吸引、熏陶和改造, 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1], 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高考是一场智力、体力和心理素质的大比拼、大考验。许多高三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 精神负担不断加大。其实, 任何群体的氛围都会对个体产生心理影响力, 甚至压力。消极的群体, 会让学生产生逃避甚至是放弃的思想, 而积极的群体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向上的推动力。因此, 班主任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一个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 同时依靠并通过班集体教育其中的每个成员, 这有利于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和良好的思想品格的形成。[2]可以说,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 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 良好的班级文化将有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有利于高中毕业班的学生以昂扬的姿态走进高考考场。
二、创建高三良好班级文化的途径
1. 提高班主任业务能力是前提
教师是以“道”立身, “道”不高, 怎么能“授业解惑”呢?作为班主任, 首先要提高教学业务的水平。有了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业务能力, 学生才会被班主任的知识才华所吸引, 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育。这是班主任建立威信的前提, 也是得到学生认同的第一步。有了这个前提, 班主任才能顺利地开展各项班级管理工作, 才能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才能推动学生刻苦学习, 不断上进。
2.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基础
思想家培根说过,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生。要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 就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 从开学的第一天开始, 从头抓起, 从小事抓起, 严格具体到学生的言行举止各方面, 如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染发、不戴金银首饰等。在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不流于形式, 必须从身边挖掘题材, 让生活说话,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会终身受益。同时班主任也应该明白,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不能一蹴而就, 应作长远打算, 应当允许学生习惯的形成有个过程, 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班主任只要善于引导, 持之以恒, 久而久之, 学生便会习惯成自然。
3. 独特的教室文化是载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班主任应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 构建有特色的教室文化。尤其是在高三阶段, 可以通过美化教室, 给学生一个整洁、美观的学习环境;可以在教室两侧墙上张贴鼓励的标语, 激励全班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还可以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介绍各种学习方法, 也可以以“我的理想”为主题, 让学生谈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为防止少数学生在高中最后阶段放松纪律要求, 可以将班级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劳动制度等张贴在教室前面的“公告栏”上, 不断提醒学生严格要求自己, 增强自我约束的意识。在班级布置美化的过程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体现出特色, 从而更好地形成班级凝聚力。教室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载体, 它胜过千言万语, 所收到的教育效果是巨大的。
4. 师生的心灵沟通是关键
高三学生高考的压力时时刻刻冲击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如果学生的这种压力得不到有效的释放或者及时的调节, 日积月累, 后果会很严重。相反, 如果班主任能用心去和学生交流, 用爱去关怀学生, 那么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 有利于良好学风和班风的形成, 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师生的心灵沟通, 应该建立在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之上。
(1) 班主任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世界上的爱有各种各样, 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 它蕴含着更多的社会内容, 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 还是由班主任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它具体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 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 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但是这种爱应该公平地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 班主任若偏爱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 会使大部分学生有一种失落感, 这些学生不但会对少数“好学生”产生厌烦感, 而且对班主任也有成见。师生无亲疏, 无论哪一个学生都有长处, 班主任都应该一视同仁, 善待每一个学生, 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 帮助他们克服缺点, 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给所有的学生创造表现才能的机会, 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 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构建和谐的班级。
(2) 班主任要宽严相济地对待学生。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对学生光有爱心是不够的, 对学生严格要求也是不可缺少的, 但要把握好“严”与“爱”的尺度。班主任对学生的严, 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 要有分寸。当碰到学生违纪的现象, 对其进行处理是必然的, 但不能以粗暴的方式, 要在了解事情原因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说服和转化教育。尤其是“学困生”, 在高三的最后阶段, 他们会有放松或放弃的思想, 此时班主任在学习上不能放弃他们, 在纪律上不能放松他们。只要班主任持之以恒地理解、信任他们, 关爱他们, 严格要求他们, 同样可以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只要宽严相济, 班主任就能给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
(3) 班主任要充满真诚地对待学生。师生的沟通首先是感情的交流。感情的交流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说教, 而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和学生进行的一种心灵互动。高三年级的课程多, 内容深, 学生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都很多, 若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心理包袱没有及时得到释放, 学生很容易受到打击, 对学习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因此, 班主任要充满真诚地对待学生, 要积极主动地去与学生沟通, 使师生心心相印, 它是教育管理工作者的一种高尚的品德。其表现主要是班主任以自己的经验教训、方式方法去引导学生, 以诚恳的态度去开导学生。这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科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 真诚能带来信任和喜爱。这一点和日常的人际交往情形是一样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 以心换心才是最能加深理解, 最能加深情谊的。心心相印, 息息相通, 推心置腹的交谈, 才能使学生无保留地倾吐自己的全部真实心声, 也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所讲的道理, 否则, 即使是再正确不过的道理, 没有感情相通和彼此信任的基础, 学生也不容易听进去。第二, 真诚能带来前进的动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 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情感上的长期支持, 是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的。而班主任与学生的真诚交流, 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习上就会获得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面对教师的关爱、信任, 学生思想上任何的退缩都会受到一种道义上无形的压力, 从而使学生坚持不断地前进。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 班级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动、活泼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 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创新。高三年级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 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不断拼搏, 从而勇敢地面对高考和今后人生的一切挑战。
参考文献
[1] 刘昌海.加强高校班级建设的思考——以新疆农业 大学为例 [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 1 (3) .
8.高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微策略 篇八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128-01
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等人文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班级精神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良好的班级文化是班级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和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搞好高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意义重大,必须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一、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首先,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是培养班级凝聚力的主要方式。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培养他们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充分利用校运会,让学生本着锻炼、超越自我的精神,充分挖掘班级每一成员的潜力,调动全班的积极因素,成立了“竞赛组”“后勤服务组”“宣传报道组”,提出“不求第一,但求做得最好”,尽展我班的拼搏精神、体育道德精神、团结互助精神,这次的运动会,班级组织工作表现最活跃和最井井有条的,同学的加油喊声非常热烈和鼓舞人心,每一个运动员都安排专人的跟踪服务,无论胜者还是败者归来都有热烈的掌声,经过全班同学齐心协力的努力,我班取得入场式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一名,这些成绩出乎我们的意想之外,极大鼓舞全班同学的志气。我就及时的利用这次运动会,引导他们有些事只要我们用心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要相信自己,要敢于超越自己,相信自己能行。通过这次运动会的洗礼,同学们对参与各类课外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重在参与精神;达到不断超越提高自我,同时为班级争取荣誉,这些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班级凝聚力建设搭建了桥梁,又使学生心情愉悦,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其次,在班级管理中,知人善任,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组建积极向上、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各种角色设置,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这样一来,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支精练有热情有组织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班团干的选拔通过“竞选上岗”,对班干部严格要求,树立班团的形象,提高班干部的威信,给班干部以“自主权”放心让他们去做工作,我要求班干部定期开小结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成立“各个学科攻关小组”,让学习好的同学在班里树立榜样,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这样促进同学间的关系,推动学风的建设。
二、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首先,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注意“言传”和“身教”。利用主题班会,如学习洪战辉事迹,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次生动的挫折教育课。让学生对某一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或者看录像等教育学生具有民主与法制的观念、有责任感;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他人可以从关心自己的父母开始,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集体,关心学校,关心班级,关心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能源危机等问题;把学生真正培养成有开放头脑、宽阔的视野、博大胸襟、平衡的心态、高远的志向,富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其次,建設班级精神文化要注重诚信教育。利用主题班会对校园、班级的有违“诚信”的行为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诚信者人人夸,不诚信者遭鄙视甚至受惩罚的班级道德氛围,使学生们学习一些关于诚信的知识,引起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关注。
三、培养创新精神
9.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篇九
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我把思考综合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标准应体现变革与提升
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提升班级品位,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文化变革是一切变革的根本力量。
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是探索建设和谐班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策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必然面临许多问题改革,重建班级文化,有利于改变班级中某些落后的文化,有利于使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具有精神感召力、创新活力的班级文化。
2.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提升班级品位。
班级品位是指班级教育体系的品质与层次。班级品位反映的是班级中人的品位,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为方式,以及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内在的性质、功能及其运作方式,其核心是班级文化。有品位的班级基本标准包括:(1)班级中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态度的合理性;(2)班级组织的性质表现与制度化组织与日常生活组织、学习组织的有机统整,人的地位、人格、权利、能力得到合理的尊重与发展;(3)具有优化的教育活动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整套先进的理念,一整套具有活力的教育行为方式,一整套具有创新意义的班级制度,一整套具有精神感染力的班级文化。班级品位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经营的,班级文化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系统变革。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及构成应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班级文化”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班级物质环境的文化建设,忘却了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随着人们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班级文化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班级文化?一直以来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它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在朝着班级共同目标不断迈进的过程中,用智慧和实践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一个班级快速健康地发展。因此,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是每一个班主任所要思索的问题。班级文化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认识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作为思想意识的班级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教师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为班级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班级文化是内隐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班级内部制度及班级环境等因素中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班级作为一种有活力的组织内在的“人文系统”。从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用来看,具体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从其他方面来看,班级文化包括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但班级文化就是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只有当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环境真正进入师生的生活过程之中时,才真正具有教化意义。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不仅仅包括外显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内隐的层面,它内隐于班级人的生活之中,因此,班级文化具有导向意义,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三、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体现“童心、童真、童趣”
班级文化建设基本出发点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班级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求,尊重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班级文化。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师的作用,用教师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儿童文化,小学教育活动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小学教育环境的设计都应关注儿童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需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第二是教师文化,要能引领学生感悟“教育人
生”的意义。让班级成为学生的摇篮,教师成为优秀的摇篮人,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成长。
四、班级文化应以学生为本,凸显学生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应凸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原点。班级文化应在“学生观”和“教育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反映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班级中地位等方面观念上和行为上的倾向性。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确立全新的学生观。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生命的火种,全面理解学生。
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建立小学班级文化的根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具体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有待发展的“完人”。因此,面向小学生的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他们生活的世界,处理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文化的关系,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对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健全价值观、良好的情感,逐步形成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
学生是文化中的人。特定的文化遗产、种族文化及其文化性格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社会意识。因此,班级文化不能脱离特定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背景,相反,要让学生去吸收、理解文化遗产的精髓,去批判、发展人类的文化遗产。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应具有文化品位、文化气息。无论哪个班级都应从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环境设计、班级内部管理着手,将班级建成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染力的学生发展空间,凸显学生文化,以学生为本,使班级成为具有童趣的学生发展的精神居所。
10.浅谈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篇十
当代小学生思想活跃,充满朝气,自我表现强,敢想敢做,但同时他们对是非观念淡薄,辨别事物能力差。而在学校,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是通过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进行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以及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班级文化的建设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构建优秀班级文化,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小学是人的社会性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所受的外界刺激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人生。构建优秀班级文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用文化的氛围来熏染学生,最终使学生养成一定的文化素养,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规范着班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优美的班级环境、良好的班风、丰富的文化生活,使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其中,它的感染力像潜流持久地影响着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班级文化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无疑会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发奋学习。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让学生在其中形成发展
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建立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
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教师不摆教师支配学生的架子,应当真诚公正地面对班级内的所有学生,而不是有某种等级的眼光。学习是学生所追求的,平等也是学生所追求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在任何方面都感到平等的快乐。同时,让自己也加入到学生中去,积极参加学生的各类活动,做到以身示教,使学生有一个学习的榜样。班主任要用高尚的精神鼓舞学生,要用真诚的心灵面对学生,要用宽广的胸怀容纳学生,这样,我们的班级文化才可能朝着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方向发展。
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教室的课桌、门窗明净了,地面洁净了,物品摆放也有序了,课余时间学生以往的追逐打闹,吵吵嚷嚷逐渐消失了,代替的是学生在学习上你追我赶,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学生们也学会了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形成了良好师生、班级人际关系,关心集体的人越来越多,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得到加强,学生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和充实。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出了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教育、教学氛围,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学生在班级中就会朝着先进的方向不断努力、不断奋进。
三小
11.浅谈班级的文化建设 篇十一
事实上,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应该说,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多重的作用。它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层面上,也不能局限于某一部分,它必须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建设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作好对学生进行表层影响和熏陶的教育。
在当前,一些学生对于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不感兴趣,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至少,在审美的成熟程度上,有着相当的部分需要去充实。例如,他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很少愿意读文学作品和科技作品,而是喜欢读一些卡通图画,更有甚者,读一些无聊的作品。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学生,而是采取引导的方式,告诉大家如何鉴赏文学作品,如何使自己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此外,更主要的是,我在班级布置上入手,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结合学校的要求,我和学生们一起对教室进行了一番布置,在布置的过程中,注意了对学生的影响,这其中,我首先注重了审美的要求,比如说墙壁报的设计,在形式上注意了与教育环境的和谐,注重了对衬美和结构美,并且力争做到与黑板上方的标语搭配,相互映衬。懂得美术的同学还在设计上做到了形式上的“开合”。
在内容上,墙报的设计更是注意了对学生的影响,做到不流于形式。墙报的内容从各个学科的学习到思想教育,从趣味知识到文体内容,可谓丰富多彩。这样,学生时时处于文化与知识的熏陶之中,教育效果自然提高。当然,这并没有结束,在以后的班会上,我又组织了一次关于美的讨论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主动谈什么是美,中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审美层次,我们的审美趋向是不是还要停留在看动画片、看卡通书的层面。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美有很多,形式美、文学语言美、结构美、和谐美、行为美、交际语言美、心灵美等。人类的本性就是求真、趋善、向美,而某些东西,我们不能说它不美,但我们要考虑到是否与自己的审美需要和谐。机械地告诉学生该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的亲身体会比别人强加的更有说服力。
二、以学习为主线,以班级的凝聚力为轴心,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促进班集体文化活动的深
化。
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仅仅是文化建设的一个开端,要建设一个有机的班集体,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建设内容,去深刻文化建设的内涵。
作为学生,谈到文化内涵,似乎太深刻了一点;但是,丰富的课内外活动,至少使班级文化建设走向有机。在历史上,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很少能创造出历史文明,仿佛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民族尚且如此,一个班集体亦是如此。诚然,这里的“文化”,概念上有大小之别,但在所起的作用上,大致上是一样的。都有一种凝聚作用。
在这方面,我尤其注重组织一些课内外的文体活动。针对班级的实际,我注重抓住他们的爱好,找出一个突破口。在一个学期里,班级组织了各种球类比赛、棋类比赛、歌咏比赛。在比赛中,我注意引导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尤其是在体育活动中,相互的配合,更有利于协作精神的培养,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我从协作精神入手,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了集体荣誉感的学生,自然就会在各个方面都有进取心。而有了进取心的学生,就有了进步的可能,也就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当然,我也时时没有忘记,培养高尚品德,掌握文化知识,乃是学生受教育之本。在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初步形成后,我尝试着引导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教师的组织下,全班同学组织了多个活动小组的同时,也组织了学习互助小组,在适合于他们的方法的引导下,一个进步的班集体正在形成。
三、建立班级内友爱、平等的意识,促成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式,促进班级文化的深层发展。
心理学研究显示,人在紧张和压抑的状态下,很少能有创造潜能的出现,其智商的发挥也会受到相当的影响。我所带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差,缺少学习能力,更谈不上学习方法,由于心理上的因素,他们更加自尊,很怕别人看不起他们。而且,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种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些学生在平常的表现上也不尽人意。
鉴于这一点,尊重学生,建立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就显得相当重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从来不摆出教师支配学生的架势,大家一律平等相待,像朋友一样相处。教师有了缺点,学生也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提出来,学生有不足,教师自然更是责无旁贷,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指正。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友好的建设性的基础之上的。经过师生共同努力,一种“闻过则改,友好互助”的班级文化悄然形成。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在自己的潜意识里,油然而生一种主人翁意识,这种主人翁意识,又促使学生的责任感被强化,由被动地被管教,到主动地为班级、为学校考虑,学生的课上和课下表现自然就有所不同,而且,是一个质的飞跃。
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下,进入了深层发展阶段,看似极简单的一种方式和方法,却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了极具影响的效应。在这里,每一次细微的关心,每一次充分的尊重,都在不断净化和陶冶着学生的心灵,都在鼓舞着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崎岖的求学之路上不断进取。
【浅谈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推荐阅读:
班级校运会精神团结口号07-29
浅谈课改中的班级小组建设07-25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06-21
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文化建设 班主任工作论文08-07
幸福德育班级文化建设的羽翼09-07
小学班级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09-25
班级文化建设资料07-01
班级文化建设感想07-26
高中班级文化建设计划08-23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表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