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的探索

2024-08-09

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的探索(12篇)

1.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的探索 篇一

来源:http://

考核内容陈旧应做到试题更新实时化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时的庞然大物,到现如今小巧的笔记本电脑,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而现行的“计算机操作工”的部分考核内容过于陈旧,与市场上实际应用的技术之间有着相当的差距。比如,数据库软件,早已进入了ORACLE、的时代,所谓FOXBASE也只能在某些教科书上能够见到,VF在现实编程中也已不多见,可我们的技能鉴定考试依然保留着这方面的内容。再如,二进制、十进制之间的手工换算,这种知识在计算机技术已经高度人性化的今天,对于“计算机操作工”还有必要掌握吗?与此相反,计算机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保障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应该是所有计算机操作人员所必须要掌握的,而这部分内容在技能鉴定考试内容中并没有太多具体体现。

诚然,我国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属于以某种既定的标准作为参照系进行解释的标准参照考试模式Ⅲ,加之职业的分类细化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标准参照化,使得此类考试存在着一些先天弊端,故此,我们应根据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计算机操作工”的培养目标与试题标准。

加大试题的开发力度,保证其时常更新(包括陈旧试题的剔除与新知识的补充),力求考试能体现考生对当前先进技术的掌握程度。

试卷设计应科学有序,使考核的内容有相应的覆盖面,力图接近社会需求实际。

事实证明,试题的更新速度,直接影响着考生的学习内容,陈旧的试题只会让学生掌握落后的技术。如果试题能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则考生拿到的职业资格证书,才会更有说服力,才能使技能鉴定工作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

考核模式单一应实现考核评价自动化嘲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知识要求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计分一般采用百分制,两部分成绩都在6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相应的,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均由具有一定资质的考评员进行人工计分评价。其实,对于高度自动化的计算机来说,“计算机操作工”的鉴定考核完全可以采用“无纸化考试”的方式,由考生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试题,由计算机自动评分。实际上,现在很多的计算机资格考试大多采用了这种形式来进行。

知识考试。作为典型的应用型考试,重点考察的应该是考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对于“知识考试”中的非理论知识,就应以实际应用问题进行上机考试;而对于计算机操作中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可以笔试,也可以完全使用计算机来代替纸质试卷,让考生在计算机上完成知识考试。这样做有四点好处。(1)可以通过软件来随机设置题目顺序,避免了试题的雷同,从客观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2)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放在一起同时进行,有利于理论和实际操作的相互印证。(3)可以通过软件自动阅卷,减少了考评员的工作量和错判、漏判的机率。

为考生创造了开放的考试环境,避免死记硬背。

操作技能考核。现行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考核是上机完成的,但从计算机操作的特点来看,也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改进。(1)要精心设计题目,充分考虑到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加强考试内容与实际生活、计算机实际应用的联系,用真实的任务去衡量考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2)考试要体现开放性原则,不能强求考生必须使用某一种方法。只要考生能独立完成题目要求,达到操作目的即可。比如说,在进行“数据库”的考试时,不必要求考生必须使用命令行方式来完成操作,如果考生能使用菜单等方式达到题目的最终要求,也表示考生掌握了该知识点,也应该判给相应的分值。(3)尽可能地开发出相应的考试软件,考生在线答题,答完题后由计算机自动判分、提交分数。

这样一来,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就能实现全面机考,保证了考试效率。

工种细化不够可采用考核内容模块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技术分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可以说,各行各业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有着明显的不同。如教师要求掌握课件制作、行政管理人员要求掌握信息管理、美术工作者需要多媒体制作等等。用工单位和工作者本身希望能在通用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行业应用特点来进行考试,比如侧重于美术的岗位一般不需要掌握数据库编程技术的。也就是说,不同行业对“计算机操作工”有着不同的要求。拿到“计算机操作工”的职业资格证书,只会打字、排版等这些已经不算技术的基本操作。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定位,如果将考核内容模块化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考核内容可以分为必考模块与选考模块两大部分。必考模块以现行“计算机操作工”考核内容为主,包括原笔试内容、汉字录入、字处理等基本的通用操作。选考模块可根据不同岗位对计算机操作工的不同要求来设置考核模块,比如,数据处理(电子表格或数据库)、辅助设计、图形处理、网络管理、基本硬件维护、信息管理等多个平行模块。参加鉴定人员必须进行必考模块的考试,并由考生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来选择一个或几个选考模块。各模块成绩均合格后,方能拿到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上也应注明持证者参加了哪些模块的考试,以方便用人单位进行参考。

相信这样将会更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也会大幅度上升。还可以考虑增设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期限。

现在社会发展非常迅速,13新月异,计算机技术更是如此,如果我们还用几年前的标准或几年内标准一直不变的话,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有效期限的设定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持证者对自身知识更新的主动性。

结束语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工作者个人,都急需一个权威、实用的职业资格证书来证明工作者的实际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工”的技能鉴定若能加快一点步伐,真正顺应社会对计算机的实际需求,相信对社会、对个人都将是一件好事。

2.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的探索 篇二

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知识教学和数据库软件平台教学的安排不合理

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应用”课程学时较少,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既要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又要能在数据库软件平台上较好地运用本门课程的知识是很困难的。在教学中很容易陷入误区,即要么过分强调理论教学,要么过分侧重数据库软件平台的教学,导致理论与应用的比例失调,不能为学生构建合理的课程知识结构,影响学习的效果。此外,在实践应用环节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本专业课程内容关联度较低,使得教学难度增大。

2、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多样性

目前,多媒体课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完全依靠课件教学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缺乏教与学之间的积极互动,学生的思维可能跟不上课件画面的切换,更加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不能集中注意力。

3、教学方式单一,考核形式固定

当前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讲授理论为主,对课程中各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这种“灌输型”的教学方法,学生是被动接收知识,学完以后不能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大大降低了课程的教学效果。课程考核的形式固定,学生只注意考试的内容,对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很少进行分析思考,使教学成了为考试服务。

二、教学改革举措

1、精讲多练

教师通过“精讲”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学生可以通过”多练”加强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堂上教师讲解时不可能对书本内容面面俱到,对于学生看得懂的、能理解的内容可以少讲或者不讲,通过布置习题让学生自行掌握;对于一些理论概念,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和难点。这样既可以解决课时不够的问题,又避免学生因为授课内容过多而产生厌烦的情绪。

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让学生通过大量练习进行巩固和提高。比如说对于学生比较弱的程序设计部分,只有通过大量的上机编程练习,才能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逐步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提高程序设计的能力。

2、分层教学

由于种种原因,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参差不齐,对于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已经具有一定的编程基础的学生,如果达到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及以上要求,此课程可以免修。

对于艺术设计、英语、汉语言等专业的学生,弱化程序设计的学习,侧重于数据库的使用。

在实验课上,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的学生直接布置设计性实验让他们完成,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先让他们做验证性实验,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设计性实验。

3、增加课程设计

在课程的中后期,布置课程设计的任务。课程设计的选题和各专业特点相结合,难度适中,各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和自己专业特点比较符合的系统来完成,如适合审计、会计、金融等专业学生的帐务管理系统,适合管理类专业的人事管理系统等等。给出系统的模块和功能作为参考,但是鼓励学生不拘泥于给出的功能,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扩充。

4、启发式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通过案例连接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行为,增进学生自我引导的学习技巧,增强知识迁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比如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程序设计教学时: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个程序案例(这个程序是完整可行的,并且包含了本次课要讲的新知识,也包含了前面课程中已学过的内容)。第二,给学生讲解实现这个程序的思路,要想实现这个程序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学习,引出本次课要学习的内容。第三,讲解与这个案例有关的知识点。最后,总结新的知识点,并把新知识应用到案例中,使学生很快了解程序设计的全过程。案例教学会使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彤,王良.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6(2).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的探索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职业院校教育反思

一、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反思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更深入的应用在各个领域,这让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教育上要不断创新,努力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于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培养出很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职业院校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反思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对中等专业教育的改进有重要作用。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不足

(一)课程层次深

现在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本科层次相似,专业基础课、理论课较多。如:《工程数学》和《离散数学》需要较好的高等数学基础,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那么好的基础。

(二)理论知识繁多

许多课程讲理论过多,不适合学生动手。如:《数学电路》、《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课程,都存在着内容枯燥、理解困难,看不见,与实际联系不起来等情况。

(三)学生数量少

由于普高热,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下降。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不好,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强,学习、使用计算机课程存在一定障碍。

(四)知识过于腐朽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对各应用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就对各个层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而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好多年不变,还是以DOS,WPS,BASIC等为主要课程,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反思

(一)提高教师水平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

建立一支稳定、实践经验丰富、水平高的计算机教师队伍,是使计算机教育水平适应形式发展的关键,是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保证。

在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没有什么像计算机这样发展迅速,这样令人应接不暇。学校在发挥老教师作用的基础上,应当大力吸收和培养青年教师,实现新老教师的优势互补,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教师的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对高等职业教育任务的完成和目的的实现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在职学习、参加进修和培训等方式来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深入企业接受实践能力的锻练,提高动手能力,使自己站在本学科的技术前沿。专业知识不深影响讲授内容的深度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该具有与本专业有联系的知识,能够将专业与其他相关知识进行相互渗透,以便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还应该在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反思、教师间相互学习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工作,这对于计算机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二)坚强实践教学

职业学校是以培养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劳动者为目标的。计算机基础课是為使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理论为目的。随着计算机教育改革的需要,会使用计算机被要求作为一种技能来掌握,这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说,主要应以培养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为目标。因此,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以学生掌握知识、加强应用、提高实践型教学为目的。

(三)硬件设备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物质保证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使用计算机,绝不能搞“纸上谈兵”的教学。应在充分认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尽量大可能补充和更新计算机设备,提高使用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上机时间。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四)改进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

1.努力创造条件,尽快改变以黑板加粉笔为主的教学方式,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积极推广和使用CAI课程,在大部分课程中力争尽快实现以CAI为主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利用联机大屏幕投影进行教学。

2.建立实验室网络教学系统,将传统的基础教育活动转移到计算机实验室的网络平台上,充分利用网络系统的教学资源,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逐步采用以电子教材和机试(无纸笔)为主的方式。

3.因材施教、分层指导,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五)降低难度,分层次指导学习新知识

减少部分理论课,强调应用课程。《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等课程不再开设。《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合并,并且降低要求,加强对硬件名称、性能、型号等方面的了解。

计算机的知识比较复杂,如何使差等生学进去,优等生学得好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老师讲新课时,不是无谓地讲授同一难度的内容,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六)不同程度的指导上机操作练习

一节上机课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训练目标。对于好学生,上机操作时,指导他们熟练准确地完成实习,并提出较高要求;对于一般的学生,指导他们顺利完成实习;对于差等生指导他们分解单项练习,对每一个极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这样经过不断地反复操练,学生的操作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结论

计算机教学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提高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老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以案例为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人格,培养计算机和人文素养为原则,不断创新。如果广大教师能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从学生的能力出发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计算机基础的应有作用,那么学生会学有所得,老师也将享受到这份快乐和成就,学校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信息化建设[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 2005,(02)

[2] 相福军. 需求分析 信息化前战[J]. 信息系统工程 , 2005,(09)

[3]刘艳.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要求及路径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08, (9): 159-160

[4] 孙乃光,耿华,胡晔.浅谈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J].兰台世界,2006,(5): 24

[5] 郭正. 信息化建设须规划先行[J]. 信息化建设 , 1999,(04)

4.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的探索 篇四

姚荣

【摘要】: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如何用科学的内容、理想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这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课题。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积极寻求计算机教学的生活意义,实现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转换;在实践练习中,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提高课堂实践练习效率,这些措施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可行方法。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有效教学 计算机专业课 职业特色 教学策略 实践练习了解学生 专业课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教学 教学效率

【分类号】:TP3-4

【DOI】:CNKI:SUN:JSGD.0.2008-05-027

【正文快照】:

5.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的探索 篇五

一、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

1、生源情况分析。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在上初中时是被教师所冷落的对象,因而普遍学习基础差,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自信心,学习自觉性较差,自控能力较差,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们上学的目标不明确,有相当多的学生选择上职校是为了混文凭、找一份工作,因此学习缺乏动力。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笔者在职业教育教学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知识、电脑操作、技能学习方面兴趣极高,对参加课外活动、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他们渴望在计算机课中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能用电脑及时灵活地解决本专业的问题。许多学生喜欢上网,但是并没有合理地利用网上的资源进行学习与提高自己个人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具体表现在:学生们喜欢上网,喜欢在网上聊天、玩游戏、看电影。

3、教材内容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计算机的教学需要一套实用性强、内容新颖、层次配套、版本升级换代很快的教材。但许多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大纲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所开设的课程内容是五花八门,有的教材本身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与职业学校教育课程体系是不适应的,实用性明显不足;有的教材内容陈旧过时。这样教材的利用率不高,学生学习完课程后表现为应用能力不强,常常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前景感觉很迷茫。

4、师资力量薄弱。随着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许多教师的知识呈现滞后状态,一小部分既懂理论又懂实践操作的计算机教师往往又因为职业学校待遇较低而跳糟或兼职于其他计算机行业,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导致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业务素质与水平能力普遍不高,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二、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措施

1、教材改革。职业学校应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根据计算机知识的时间性和阶段性特点,选择优秀的理论教材或自主编写实践课教材,避免理论知识过于教条化、过多、过繁,让理论知识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服务。

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职业学校根据生源的低起点情况,可制定兴趣导入、任务驱动、细讲多练、作品展评等教学设计模式。教师在授课时以兴趣导入,设计一些起点较低的学习任务。在学习基本操作教学中,突出知识、技能点的示范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所学软件中各技能点的操作方法。比如在讲授Photoshop的图层、选区、路径等教学内容时,在分阶段讲解的同时,还要结合相关典型案例进行操作讲授。

3、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对于双师型的要求不但是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还应具有扎实的实际操作水平、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技巧,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职业学校可把计算机专业课教师送到企业、公司等进行实践学习,使他们成为具有实际工作经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还可以从企业、公司等引进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工作,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4、改革考试考核方法。职业教育直接担负着向社会培养、输送大量合格技术人才的职责,学生应具有实际的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考试中,应突出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比如,对于网页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等一些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应当以实践技能考试为主,理论考试可只占20%—30%的比例,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学生高分低能这一现状,使他们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率的储存、处理、传输信息的工具,已成为信息社会中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电脑技术日新月异,只有科学地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查有梁 课堂模式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孙名符 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程俊静 项目教学法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5)。

[4]郑俊乾 技能训练方法简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5)。

6.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的探索 篇六

一、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

就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看来, 除了进入高中继续进行求学的素质较好的学生外, 大多数是学习素质较差的学生, 他们选择中职学校、技校进一步求学, 事实上是因为中职学校的门槛比较低。这就导致了学生整体的素质较差, 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逐年降低。但是目前, 中职学校仍然沿用旧的国家中职教育的教学大纲进行计算机教学, 大纲内容的使用对象与学生的素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落差, 这使得教师在教学时面临一定的困难和被动。同时, 学生的学习、就业也非常困难, 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去就业。

2.专业设置的不合理

中职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 强调专业学科的基础性, 认为中职学生的专业基础非常重要。这种想法本没有错, 因为就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而言, 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基础知识的教学, 而忽视计算机操作实践及应用能力的提升, 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教学过程的基础理论与学科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使得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差, 这让学生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

同时, 由于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 使得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往往忽略对应用能力很强的计算机软件、程序的教学。

3.师资力量的薄弱

目前,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师资力量相对而言比较薄弱, 一是因为计算机在中职学校全面普及的时间还不长, 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比较薄弱, 学校的资金相对不足, 不能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求;二是因为计算机人才流动问题, 大多数计算机能力较高、学历较高的人, 多数选择大学教学或者是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 很少选择中职学校就业。一方面因为它的工资不理想, 另一方面因为它对于就业者本身的专业素质没有很大的提升。这就导致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课程的落后。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模式

1.以兴趣带动教学

尽管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比较差, 但是学生的潜力是可以开发的, 学校老师应该在教学的同时, 注重对学生潜力的开发, 不能放弃学生。只要学生选择了这个专业, 不管是就业的需要还是真的感兴趣, 他就一定想要有所收获, 那么课堂教学就可以针对学生的思维、个性有所区别的进行教学, 以取得最大的教学成果。比如:根据学生的兴趣, 开展小组搭配活动,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可以有:软件开发、计算机网络应用、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计算机维护、网站开发与维护等等,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小组, 带动他们学习的激情与活力。把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变为主动性, 激发他们自身的潜力, 这样一定会达到惊人的教学效果, 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2.以赛促学

在教学过程中, 适时举行一些比赛以刺激学生的欲望和动机, 掀起学习浪潮。让学生在比赛中, 找到学习的紧张感、刺激感, 同时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更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信心。比如:举办一些办公软件大赛, 让他们在钻研学习的同时, 为将来在办公软件的发展上开拓道路。还可以参加全国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 这个大赛的规模之大、项目之多、涵盖面之广、规格之高, 都是史无前例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市级、省级、国家级大赛结合起来, 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更是为学生未来就和进一步深造提供动力支持。

3.专业设置与未来发展趋势相贴近

随着广告业、房地产业、服装业及其他行业的迅速发展, “平面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等IT人才一直都比较热, 需口很大, 呈现出猛增的趋势”, 人才的供不应求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方向提供了出路。当前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专业要求有:CorelDraw、Photoshop、3DsMA、PageMaker等技术, 可见实用性、技能型是计算机人才的发展方向。因此, 中职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一定要与市场需求相符合。根据明确的专业培养方向, 优化、调整专业课程结构, 按职业能力的要求去设置具体的专业课程。学生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就会朝着目标一步步的努力, 这样才能培养出自信、成功的计算机人才。

4.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计算机专业的成功, 除了理论的掌握外, 进行实践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 中职学校的学生起点很低, 素质有待提升, 基础课对于他们而言异常重要。但是只注重基础理论课, 没有实践课的操作, 任何理论都不能变为实践, 都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 只注重理论课程教学, 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任何人对新事物都抱有探索的心态, 中职学生同样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充满着好奇与向往, 只有在实践中去检查理论学习的情况, 才能让他们找到不足, 进一步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提升自己, 以更好地去实践。还有, 在机房的操作中, 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处理一些遇到的网络、计算机问题, 让他们相互探讨, 主动去解决问题。一来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二来可以锻炼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结论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不同于高中、大学的学生, 他们在中职教育的传统模式下, 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更加实际的技术, 以更好地去就业, 它不同于高中教学为了学习、深造、学术研究。他们最大的目的是培养一批批专业技能人才, 满足社会的需要及其自身价值的实现。而目前的中职教育对这方面还不是很重视, 也许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要改变这种现状, 就要克服目前计算机教学的缺陷, 进一步改革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 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中国大学教学, 2005, (5) .

[2]熊聪聪.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 2003, (12) .

7.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的探索 篇七

关键词:计算机;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一、当前中职学校中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要求与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整合

(一)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要求与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整合

由于中职学校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应用人才,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就要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听、说、写等相关技能的培养。国内相关专家就已经提出过:要在四个周学时里,同时完成精读、泛读和听的内容,及训练学生说和写的能力,这是很难做得到的[1]。因此,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教育界的今天,引入计算机技术参与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已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手段。

(二)多层次英语教学模式的内涵要求与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整合

所谓“多层次的英语教学模式”即“两种组班模式”“两种阶段”以及“三大模块”。

1.“两种组班模式”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当中采取大班、小班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是与计算机技术相对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在大班的教学当中,计算机的应用率相对较低,因此可进行读、写、译的教学,而视、听教学则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

2.“两个阶段”具体而言就是把中职英语四个学期的教学时间大致分成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是在第一至第三学期,第二阶段为最后一个学期。在这样阶段化的教学中,应该在前三个学期注重中职学生的英语基本知识和英语氛围的塑造,可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引导,以此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第二阶段则相对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业务水平和对话能力,这一阶段当中,可以利用视频语音技术以及计算机随机分组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3.“三大模块”具体是指知识模块、技能模块以及中英文教学模块。“三大模块”内涵可概括为“视听说(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读译(通过读和译的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英语知识面‘词汇、语法、文化知识’和读译能力)”和“写(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三条主线以及九个步骤,并为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选修课程,充分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2]

二、计算机专业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模式探索

在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来促进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慢慢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力的学习工具和多样的教育环境。[3]对此我们提出将计算机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一系列整合,就是建立在教育部的相关指导思想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改革。从以下几方面个具体来做: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整合的主要含义是指,结合、集成、融合、一体化等。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方式,就是把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人力资源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密切联系和继承性,是我国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而且还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研究与实施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对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其他国家,这种信息技术教学与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方式被称为数字化学习。

(二)建立新的有效有序的管理与激励机制

由于信息技术已在教育中应用广泛,不但学校内部管理机构职能将逐步转变,教师工作的方式也将随之转变,所以,学校必须制定一套积极有效的配套管理和激励政策,同时还要调整相关机构的职能。一方面,建立应用示范性科目,培养一批骨干教师,推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典型课与公开课,通过这些示范科目来带动其他学科,以推动整个学校的课程整合深入发展。另一方面,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制度化,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管理的必备工具,使信息技术进入每一个教室、每一堂课,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全面整合。除此之外,还可以参与一些相关的研究课题,走出学校,观摩其他学校的优秀课,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吸收先进经验。

(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的深入

学校应当要建立一种协作的机制,营造一种协作的文化,中职教师则先要学会协作的技巧,然后再进行课程整合的设计。

课程整合应从本学科开始进行,从当前所教的科目开始进行课程整合,以实现学科内部的课程整合。从易到难地开始进行课程的整合,换句话说就是,从课程整合程度比较低的科目开始进行课程整合,慢慢过渡到整合课程比较高的科目进行课程整合。例如,设计多科目、设计跨科目、融合课程与广域课程等,一直到最后设计超学科的整合。

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注重教学效果评价。首先,在结合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創设学习情境,突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其次,为了给主导课堂教学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应大力提高教师自身信息技术的水平。教师应掌握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网络环境下教学平台的使用以及网络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常见问题与故障排除的能力。最后,优化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既要做到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能全面地发展。

革新教材的内容与教学的安排。由于目前教学情境的不断变化,许多传统的知识和能力,在当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已被赋予了新的涵义,甚至是更高的要求。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除此之外,由于信息化教学环境特有的属性,要求教师应具备新的能力。所以,教师课程整合理论的学习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应迅速加强对中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尤其是课程整合教学理论和信息素养与能力的提高,以达到适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要求的目的。

(四)要主动利用计算机技术帮助其他学科建设教学资源库

一般教学资源就是指,能够提供给学习者使用的信息、技术及环境资源,同时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而且,这些教学资源要素不但可以单独地使用,也可以被合起来由学习者使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资源作为抽象名词,首先是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媒体而存在,媒体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沟通了教与学的过程,起到了良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然后才是作为媒体的内容即教学信息的存在,它使得教学得以持续进行,使教师和学生通过资源内容得以共同进步;最后才是作为教学活动得以生存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存在。

因此,对于在计算机环境下对各学科进行系统性且具有创造性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将成为将来中职教育发展规划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压缩大学基础英语,提高语言学习效率[J].外语界,2002,(5).

[2]汪涛.关于改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8.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的探索 篇八

摘要:本文提出中职计算机专业必须把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放在重要位置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实验室、实训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构建课程教学与认证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实践环节;操作技能

在最近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i)ll~节教学”这给我国的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必南之路。

在2001年教育部职成司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对该专业培养目标的提法是:“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人员”。我们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教学课时偏多、实践教学课时少的现象,相当部分实验操作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较好实施,往往是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和操作熟练程度。学生既没有学好有关的计算机理论,又没有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或达不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把实践教学放在重要的地位,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几年中都不断地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这就要注意抓好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实践教学的几个环节实践教学总的来说可分为:上机实验课、实训、实习三个环节。

1.上机实验课,计算机专业的大部分专业课都安排有上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操作技能。因此,每一门课程中涉及到计算机操作的内容,应尽量增加学生计算机操作的课时.操作课时的安排视具体情况有的可达总课时的50% 以上甚至更多,使学生掌握必须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熟练掌握所涉及的操作。提高操作技能。

2.实训,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能否将所学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应用于实践,与实训教学有密切关系。计算机专业实训主要有英文打字实训、录入与图文编排实训、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实训。通过这些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中英文打字技能、掌握图文排版技能、掌握微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技能,了解常用外设的安装、使用及日常维护方法。

3.实习,是综合性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素质各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综合的锻炼。

二、制约实践环节教学的几个因素制约实践环节教学的因素主要是如下几个:

1.过去由于对中等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认识不足,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向大专和本科看齐.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理论水平低、实践能力不强,无法在生产、服务的管理第一线从事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的操作。

2.由于经费上的原因,无法建立相应的实验室,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操作课时,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3.学生没有从事奉专业实习的场所,名誉上是实习但实际上做的是与本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有的甚至给学生放任自由,根本就没有去实习。

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的几点措施

(一)加强实验室及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学生积累实践操作经验,就必须要有必备的实验设备和实训的环境,否则将成为空话。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对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做得不够,现在必须要高度重视。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逐步重视、教育经费逐步提高,应尽量建立能满足计算机专业所开设课程的实验室,如: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等。要进行直观教学,每一阶段上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实验室上课,边讲边实践。特别要突出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这一实训的重要地位,要求学生能熟练组装一台计算机,能正确诊断计算机软、硬件的一般故障,同时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相关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的一般维护维修方法。此外应加强电子电工应用技能的实训,要使学生掌握各种电子电T仪表的使用.基本的焊接与维修技能。过去我们对这方面的实训不够重视,认为计算机专业主要从计算机操作的角度去要求即可,实际上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除考虑从事计算机业务外,相当部分学生可能要到电子厂工作,加强电子电工的实训,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门路。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各工矿企事业单位、计算机公司为实习基地是培养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建议增加一项见习的内容,见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使学生毕业后容易适应工作岗位。见习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学期要求学生到计算机公司了解计算机的市场行情,计算机配件的性能及价格,如何合理配置一台计算机等,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有初步了解;从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安排3-5天的时间到计算机公司见习,跟随计算机公司的职员工作,使学生既能从中学到有关的计算机知识又能学到一些管理上、作者、陈超文营销上的知识。前些年我们在安排学生实习上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三无”现象,即无固定实习场所、无专门指导实习的人员、无明确的实习要求,学生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我们应加大实习指导的力度,与有关实习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根据能联系到的实习单位和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特长可以分几个不同的实习方向:

如软件使用较熟练的学生到一些企事业单位实习,硬件操作掌握较好学生的到计算机公司从事计算机组装及维修的实习,一部分学生到生产计算机板卡的工厂或电子厂实习,学校要专门派出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可以聘任实习单位的专业人员作为学校的外聘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此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尝试由学校开办计算机公司,学生参与经营与管理。

(二)定期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机制实践环节教学重在实践操作,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精讲多练。要注意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技术具有更新快的特点,因此要定期修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根据未来岗位的实际需要将技术陈旧又没有实用价值的专业课砍掉,补充一些新的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有应用价值的技术课。

2.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与社会应用密切联系,教师备课时既要熟悉课堂的内容要求,又要了解学生的水平和学习进度,预测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把每次上课将要演示的内容事先操作一遍,做到万无一失。有的教师认为操作课比较简单,因此在备课时只是大概看一下教科书的操作步骤,实际上有时会因为一个小的问题而造成教学事故。就曾经有一位教师在上VB程序设计时为了找一个要使用的控键花了十分钟的时间,影响了教学。因此教师备课一定要认真过细,要根据学生基础及使用软件和设备进行,每次课的教学要明确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在讲课过程中除讲清操作步骤外,同时给出一些问题由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例如在FrontPage2000中有关创建网页之间的超链接的内容时,首先给学生明白网页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超链接的方法实现,即使网页之间不同在一个驱动器或一个文件夹上;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给学生介绍了超链接的操作方法,当学生掌握这一操作方法后要求学生将主页改变保存位置,再打开这个主页,观察结果(发现问题:超链接失效),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通过这样启发教学,学生对这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3.实验操作要有目的性、连贯性,要采取流水作业的方式。过去安排课程我们往往采取两节理论课两节操作实践的方式,这样的弊病是一次课讲的内容太多,而上机操作要等到下一次课才能进行,学生不能及时进行操作训练,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应注意调整教学方法,将内容进行分解,每次课都能做到讲练结合。要使学生有成就感,觉得每次上课都学到了东西,都有收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技能考核要灵活机动。技能考核主要是考实际操作,考核学生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要求,例中英文录入主要是对录入速度和正确率的要求;对于Word、Excel这一类的操作的考核,可以按要求进行图文混排、复杂表格的制作等现实生活中常需要用到的技巧;对网页制作,动画设计等课的考核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的想象力.以定时完成作品的方式来考核。同时可结合社会上的技能考试来进行,构建课程教学与认证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要求每个学生通过努力至少取得一个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如:组织学生参加OSTA认证。

OSTA认证是一个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考试,而计算机职业是国家实行准入控制的职业,通过对学生进行培训和考试,使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促进就业和推动经济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着手打造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技能的教师队伍。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提高,其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改变。因此一方面要求现有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进修提高,达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类专业认证教师资格;另一方面吸收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要注重选择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毕业生,因为有的毕业生虽然理论课成绩很好,但操作能力较差.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此外,可以考虑通过校企合作,从计算机公司等企业外聘有某些计算机操作特长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组建一支满足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这己在教育界达成了共识,我们要通过不断探索,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

本论文网专业从事家庭教育论文业务!如需转载请保留一个链接:代写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李云松.计算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思考? 教学与教法,2oo4,(3).

[2]辛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思考U】.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1(15,(1).

前一篇: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研究

9.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的探索 篇九

面对工业4.0与中国制造强国战略,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对接产业、协同创新,是新时期赋予职业教育的命题。工业4.0的人才标准。基于新的生产系统和工业模式,工业4.0需要新的人才以及人才新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这对社会和教育系统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从人才种类来看,工业4.0时代任何产品中包含了软件和无线网络的领域都明显地缺乏优秀的机械、电子和计算机工匠。从人才的规格构成上看,普遍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以理解和掌握在智能制造时代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设备。

以从业人员的品质要求来看,将更加关注人的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一是更强调人的能动性。随着智能化生产,不仅熟练工种逐渐减少,能动性岗位会变多,而且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动性的人,才可以研发最好的产业产品、创造合适的生产机制,并可以时刻以清醒的头脑和全局的眼光独立、快速并正确地作出决定,这是推动工业4.0的关键。二是更强调跨学科能力和全局意识。目前企业使用的人,都是已经具有跨学科经验,或者是曾挑选做过这样的交替性工作。三是更强调自我组织和情绪管理能力。工业4.0工作模型的设计需要结合个人责任和分散领导下的自治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让员工有更多的自由做决定,更多地参与和调节自己的工作负载,而同时也能够灵活地安排工作。

10.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的探索 篇十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课程虽然要在一学年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但还是经常会出现内容多、课时少的现象,特别是在上机实操的课时,尽管教学方式在不断的优化,但学生的问题还是不能完全得到解决。以下是对教学相关的几个事项的分析: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分析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等。有部分内容专业性较强,不少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提不起兴趣。对一些使用较多的应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得比较轻松,但操作往往又不是很熟练。有些内容,操作繁杂,学生在学习中因没有实际的切身体会,掌握起来比较吃力。这些问题都与教材统一,没有专业针对性,与实际、专业的应用联系不紧密有关。

2.教学对象的分析

(1)教学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校的中职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的差异,学生在对计算机的接触和了解上也存在着差异。

(2)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学生受手机游戏、聊天等网络信息影响严重。现行的教学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不能运用有效的操作考核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另外,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学生可以很容易接触到网络,更容易被外来的各种信息影响到课程的学习,因此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上课不带课本,只带手机,上课交头接耳,不是讨论学习而是讨论如:网络新闻、微信等信息,把计算机课变成“微信课”,严重影响了学习。

3.教学方法的分析

(1)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板书或课件)讲解→教师演示→(教师)上机辅导。所以在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在讲授知识点时,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师在演示操作时,学生又往往眼高手低,弄得教师在上机辅导时不得不反复回答学生相同的问题。这就使教学成了教师的独脚戏,教学效果也不好。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目的除了简单的知识积累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上机实践也就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普遍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课堂是一个老师要负责几十个学生,甚至是合班课辅导上百人上机的情况。由于上课老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学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辅导。

二、教改思路

1.改革、优化课程,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自学能力为目的,使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在本专业的学习和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

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为包括若干个相关知识点或技能要点的子目标,根据这些教学子目标把教材的内容进行模块化,由此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筛选、并及时进行有益的补充。根据教学模块化这一思路,那么,计算机基础教育根据课程和内容可大致分为:①计算机基础(初级的理论知识),这个模块主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汉字输入、计算机基础知识;②计算机技术基础(强化动手能力),这个模块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常规的计算机操作。教学内容主要包括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自动化(Word、Excel、PowerPoint)基础操作,网络基础、Internet应用;③计算机应用(理论与操作相结合),这个模块要求学生能较深人的掌握计算机理论与操作知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Office办公自动化(Word、Excel、PowerPoint)高级排版和操作、计算机安全、病毒预防及相关专业的常用工具软件。

(2)教师要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各教学模块的作业和练习不能千篇一律,要体现出专业针对性,让学生学有所用。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加入相应的专业常用软件的教学。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相应的加入财务管理软件的实际操作。另外,教学目标设置也应根据专业、班级的教学实际区分对待,允许A级班级的教学内容高于大纲要求,B级班教学内容符合大纲,C级班教学内容基本符合大纲。通过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考核标准的细化、专业化,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能力,让教学循序渐进。

2.改革教学模式,实施分级、分层教学,差别对待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应该多采取分级、分组进行教学,如:提高组和普通组。教师针对不同组别开展小组教学,从而避免一锅端,填鸭式的教学。对于提高组的学生,缩短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提供更多的上机操作时间。对于普通组的学生,适当加大学习内容和深度,给予方法的指导,让他们能做到举一反三。又或者是运用帮扶式小组教学,按优秀学生比例分配组成学习小组进行教学。通过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有限的精力可以分配的更合理更有针对性,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因材施教。

3.改革教学评价、考核机制,规范上机管理

(1)对学生的评价内容的改革,需要将学生上机实际操作的考核纳入到学生的总体考核评价中,评价内容应该包括:学习的精神面貌、小组合作能力、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等。评价方式可以通过“评价表”形式让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学习重视起来。如: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让学生用“评价表”对各自的作品进行点评、评分,让学生在别人的点评中发现问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2)对学生的考核方式的改革。我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中加入了两套考试系统,分别是计算机统考考试系统主要是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套是计算机等级证考试系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计算机等级证、相关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的双考核机制能使学生把计算机学习和上机操作都重视起来,而且考核内容也能做到更全面、更科学。

(3)学校要规范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教师要严格执行《学生上机守则》,将手机游戏、微信等不良的网络信息屏蔽在机房之外,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将过程教学法落到学生学习的实处。

4.改革教学方法,运用任务、游戏驱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1)在新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充分运用互联网,将相关的教学内容以视频、微信、微博、Q群、网站等方式,在课前就提供给学生了解和学习,为学生安排好课前任务,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预习形式还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教师设计合适的小组任务,让学生互相分工合作,共同准备学习材料。教师通过互联网及时接收学生在预习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计划。这就使学生的预习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同学间、师生间的多向互动,让教与学从第一步开始就相辅互承。如:在讲解图文混排前,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为制作一份班刊收集自己需要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不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学习热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1.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的探索 篇十一

(一)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地位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统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占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总人数的80%以上,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 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好坏,对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各高职院校非计算机职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形势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如下:一是由于地区差异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各省市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发展不平衡。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习条件,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偏远农村来的学生,个别人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从而导致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难以把握。二是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都采用大班大课,应用多媒体、大屏幕投影、机房课程安排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技术进教学,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传递的信息量大,教学内容形象直观,也易于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效率。但是,由于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时间不长,尤其是大多数从农村来的学生,一时还难以接受这种上课就像是看电影、看电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教师授课过程中运用的多为电子教案与课件教学,内容多,速度快,学生对要求要掌握的内容印象浅,难以接受。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什么区别,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仍然处在听、看、记的被动地位,只是黑板换成了大屏幕,电子教案与课件是灌输的内容,多媒体成了灌输的工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难以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由此可见,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工作,必须从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实际状况和教学工作的现状出发,探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模式与方式方法。

(二)更新教育理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知识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吸收的主体,是知识意义建构者,这就要求教师以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可见学习情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在建构学习理论学习环境的条件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从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建立在以研究式和分层式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双主”作用,在教学任务的驱动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为主体,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核心,开辟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新模式。1.对教学目标进行全面分析,合理进行任务分解。根据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的专题,每个专题由不同的任务组成,分层设计任务,由浅入深,为研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做好充分准备。2.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合理分层分组。根据学生原有计算机知识水平与操作技能的高低,组成3~5人一小组的学习协作小组,每组中都包括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做便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分组后的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在组长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自学,然后每个学生完成各自不同的任务,同时组员之间要对学习任务进行讨论,通过协商形成共识,而达到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交流、讨论,学生要向教师反馈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以利于教师把握学习进度,以及存在的问题。3.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优势,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多媒体网络教学形象直观,图、文、声、像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学习情境的创设和联想思维以及新旧知识的联贯,对学生所学的知识意义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必须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以便于发挥上述多媒体教学独特的优越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造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思考,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与弱点,对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正面指导,恰当的进行提示,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授课的方法与技巧。教学过程中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授课时,讲解要全面,因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一般情况下是浅层次的,对相关的知识不能连贯而举一反三,教师要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其次,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来回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不同的指导,真正作到个性化教学。再次,在提问时,要从实际出发,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既能照顾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能照顾到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以便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从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际出发,找准问题,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双主”作用,开展分层、分组、协作与研究式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效率,提升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从而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重要地位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索了以任务为驱动, 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形式, 以分层分组和研究式学习为途径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高晓梅.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高职院校, 2002.

[2]喻宋泉.计算机基础与实训指导[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3]邓郁旭.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3.

[4]丁爱萍.计算机应用技术公共基础[M].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12.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计算机专业论文 篇十二

1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相对老化

无论是计算机软件还是计算机硬件,更新换代都较快,很多高职院校一直在延用很旧的计算机专业教材,以至于学生所学知识都是过时的,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在用户已经普遍使用了Win7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版本,而在教学中还在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2003办公自动化软件教材;再如《AutoCAD》课程,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AutoCAD2010版,甚至AutoCAD版,学校还在教学生们使用AutoCAD版。新旧知识虽然比较接近,有些只是简单的增加些功能,但有的却截然不同,相对老化的教材,使学生没有接受到最新的技术,进入社会也是落后的。

1.2教师业务能力差

职业院校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相对本科院校要弱,教师绝大多数是大学本科毕业,工作后进修考取的在职研究生,好一些的院校能直接聘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几乎没有,工作后进修博士的少之又少,这些教师缺少实践工作经验,因此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而职业院校要培养的是能够熟练操作的技术人才,作为教师本身就缺乏实践经验,又如何教育和指导学生。

1.3学生实践机会少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很多职业院校却忽视这一点,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理论多于实践,学生得不到实践锻炼,比如计算机的网络维护,学院只是给学生讲一些书本上的理论,缺少让学生动手实践的环境,没有真正的维护过网络,不能更好的掌握新知识。

2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2.1课程体系改革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关键,尽量做到合理安排课程。职业院校主要培养的是熟练的技能型人才,他们应该是懂得理论知识,又能熟练操作的人才,我们经常把他们称为“蓝领”,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应该有下面这样的特点:

2.1.1少理论,多实践

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爱动手不爱动脑的现象,即不喜欢理论课,只愿意上实践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尽量选择开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而且动手要多于动脑的课程,教材的选择应当尽量以浅且易懂为主,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有些难度高且不实用的课程应当取消,切实的做到“少理论,多实践”才是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实践教学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动手能力的一线操作人员,在教学中就必须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强调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这里说的实践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实际操作练习,还应该以一些完整的任务以作业或是课程设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组织学生认真做好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前做好毕业设计,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工作机会,这些都是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1.2学习最新的技术

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比较快,而当代年轻人的一大特点就是接受新鲜事物也快,这一特点正好适合学生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在每学期开设课程之前,学科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应当多做调查,比如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考察、借助媒体和互联网获得最新知识、到兄弟院校学习等,尝试抛弃一些陈旧的并且是纯理论性的课程,开设一些实用的处于行业前沿课程,并且在学校就组织实训。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就是当前最新的技术,而且是比较实用的知识,如最新版本的平面设计的软件、符合最新标准的网络组装的课程等。毕业后就可减少培训周期,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新的技术对于教师来说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只有教师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水平,更新自己知识,才能更好的教会你的学生,让学生信服,因此,学习最新的技术不但是学生受益,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也同样受益。

2.1.3熟练掌握一门技术

高等职业学院在开设课程时,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开设以实用为主的专业课程。作为大专层次的高职学生,应该熟练掌握一门基本技术,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方向,制定好其主干课程的教学设置,突出重点课程并加大课时量,课后可开设一些兴趣小组,使参加的同学得到一定的技能练习。学生在定位学习方向时,一定选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技能,以后从事的行业也就有所定位方向,不然毕业后转行的话还要从新学习,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2.1.4注重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主要包括认知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方面。各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在开设课程时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充分利用好学生在校的四个学期。尤摘要:本文主要简述了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几个方面探讨了计算机专业教其是专业能力的培养,更是需要通过相应的系列课程来完成。专业能力包含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和应用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等。这些系列之间也存在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作用。实践表明,在建立系列课程时应该提倡“重视基础、加强实践”的指导思想。

2.2教学计划的改革

2.2.1教学计划的制定

众所周知,无论什么事情,要想得到满意的结果都应该制定周密的计划,教学也不例外。教学计划的制定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我们的计划是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指导和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当地计算机产业发展的现状、企业的规模、企业的岗位设置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的专业设置一定要为当地市场服务,以此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专业的扩展范围。2.2.2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计划的实施上我们号召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比如采取多媒体教学、网络视频教学等;我们鼓励教师进行深造、进修,并到生产第一线去体验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以提高教学水平,并去引导和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是我们应该提倡的,组建一套能工、能讲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又一个关键因素;我们还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办法,这对于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

2.2.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希望培养有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于一身的人才,而计算机专业课程要是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不动脑、不思考、不动手、不实践,长期下来,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主张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即应用多媒体教学,使计算机的很多复杂操作能够借助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而变得直观便捷。微机室授课是另一个可行的教学模式,微机室内的教师机和学生机是一个局域网,我们可以安装一些教学软件,使其同步演示和讲解,学生在面对多媒体时的注意力有时不够集中,但对于自己面前的一台电脑就会更集中注意力,操作细节看的更清晰,而且可以随堂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练习操作。根据学生接受的能力,教师可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领悟差一些的可从简单练习开始,有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询问,领悟快的可选择性的做一些有难度的练习,放开思路,可以和老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这种交互式的授课方式,即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的能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让他们对新知识掌握的更好,记得更清楚,并且有不断探求新知识的想法。网络的普及让我们的教学又开辟了一种新的方式,现在的大学校园都有Internet网络或校园局域网覆盖,我们借助这一有利资源,将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到指定网站,比如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也可以借鉴某些兄弟院校的现成的网站,供学生参考;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作业布置、批改等。

3结论

上一篇:畜禽整治百日行动总结下一篇:2008年民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