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考题

2024-10-08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题(精选8篇)

1.大学计算机基础考题 篇一

2014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基础考题

一、名词解释(共30分)

1、威塞克斯小说

2、十四行诗

3、意境

4、阳湖派

5、新传奇

6、期待视野

二、简答(4选3,每题10分)

1、萧红作品的文学特色

2、简述章回体小说的特点及发展状况

3、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结构特色

4、简述文学批评的基本类型

三、论述(6选3,每题30分)

1、赵树理、汪曾祺的小说与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关系

2、分析里克尔的诗《豹》

3、中国古代有许多总集,诗、词、小说各举一例。

4、美国现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灯与镜》所提出的文学理论四要素能否概括现代文艺理论实际情况,并说明理由。

5、从叙事结构、语言特色、人物形象等方面分析《边城》与《围城》的成就

2.大学计算机基础考题 篇二

我国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 从少数理工科专业率先实践, 发展到所有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 计算机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有两类不同的范畴:一种是指计算机专业的学科教育即计算机专业教育;另一种是指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占全体学生数量的90%,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 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育部提出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目标, 即按照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确定。第一层次, 计算机文化基础, 主要是结合当今信息社会的文化背景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第二层次, 计算机技术基础, 阐述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相关的基础知识, 使学生具有当今流行的系统平台和开发工具构造应用体系的初步能力;第三层次, 计算机应用基础, 尽可能按照多数专业的应用需求, 选择公共计算机应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为今后的专业应用奠定基础。

二、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大学新生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差异性很大, 多数学生在高中时代已经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 而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较差。我们多次对大学生作过调查, 他们在中学期间开设计算机课程, 但是实际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的却比较差, 使用计算机写文章、排版、统计计算的能力非常差。在入学前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 比如网络游戏和聊天, 但是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 目前, 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机文化层次的教学内容将会逐步下移到中小学。但由于中学期间受到高考的影响, 中学的计算机课程处于形式上, 从老师到学生都没有很好地完成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学习。对一所重点中学的调查显示, 他们的计算机课程完全放任自流, 老师只作简单的介绍, 完全由学生自己操作, 处于一种玩耍状态, 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计算机应有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大学前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 大部分是在课外学到的。在今后一段时间, 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2008年, 胡锦涛主席专门视察了人民日报社人民网, 在同网民交谈时说:“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 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可见,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的重要性。因此, 大学必须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 单独的计算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产生了互联网技术, 它的产生奠定了信息化社会的技术基础, 因此, 必须学好信息技术, 使学生在校期间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 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掌握现代化信息处理工具、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现代化信息处理工具, 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但是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 存在着很多问题。

1.教材还不能切实地为学生服务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 需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授内容具有灵活性、新颖性, 要及时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但是, 许多大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 一些陈旧过时的内容依然在讲授, 这使学生对课程本身产生了质疑, 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其次, 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认为该课程只要学会WINDOWS和OFFICE等操作就行了, 因此, 对课程的整体内容把握不好, 没有学到课程的精髓。由于中学阶段不同地域计算机普及教育的程度不同, 使大学新生对计算机的使用熟练程度不同, 造成了听课的起点不同, 授课时不好把握进度。因此, 如何把握教学内容, 如何面对不同学生, 这是许多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2.教师的知识应不断提高

教师应该跟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 灵活把握教材的使用, 避免课堂上传授过多的陈旧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应不断更新思想, 更新观念, 及时了解新的信息, 掌握新的技术。通过广泛地查阅和学习, 力求尽可能地从最前卫、最恰当的实例中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 加到相关知识点上。做到在讲授教材内容的同时, 删旧添新, 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因为计算机学科很鲜明的特点是知识衰减期短, 技术淘汰快。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例, 从Windows98到目前Windows Vista, 经过短短的十年时间, 它们的操作界面和内容都有了一些变化, 教师应该及时了解自己所讲授的知识是怎样更新了, 有条件的, 应该简单介绍新的知识点。

四、更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我们要充分认识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针对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 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进行教学改革。这就是:将多媒体教室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 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调基本技能的练习,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实践能力, 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确定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保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计算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着重讲授现代信息技术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方法, 加强课堂实验教学环节 (例如OFFICE应用部分和网络应用部分) , 积极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 实例教学与理论相结合, 使学生牢固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提高应用能力。

1.培养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 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为了使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真正适应教学要求, 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总体上要求主讲教师具有硕士或更高学历, 教学辅导人员应不低于本科学历。计算机技术及工具变化较快, 学校应重视教师培训工作, 以加强在岗教师的业务提高。针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新快的特点, 经常性地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研讨、对教师进行培训, 建立和稳定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 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在新形势下对大学计算机教师的要求。

针对大学不同的专业, 计算机教学应该更加贴近专业, 如新闻、艺术、建筑、化工等。所以, 根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计划, 有些工程性强的专业涉及到的科学计算比较多, 艺术类专业可能会注重多媒体处理。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包括针对该专业特点的内容。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大多数毕业于计算机专业, 因此必然缺少其他专业知识, 例如建筑辅助设计CAD知识, 针对这一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教师应该了解建筑CAD的知识内容, 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 为建筑CAD教学进行启蒙教育并打好基础。针对当今的网络世界, 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在网络中遨游, 同时也使不少学生沾染了网络恶习。因此, 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还应该承担起网络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网络文化的教育。这就要求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具有更广泛的知识。

2.与时俱进, 更新教学手段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在新形势下, 计算机与网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成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基础课, 它包含了简单的计算机知识、现代办公知识、网络知识等。计算机基础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就业的前景需求, 计划内的计算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应该有选修计算机课程;该课程又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设计, 因此, 也要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总之, 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要按照重基础、强实践、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原则建立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网络的应用给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有课程的网站, 教学中的高层次的需求在网络中得到极大的补充。网站的建设包含讲义、教案、实验指导书、网络课程, 还应该包含自学需要的素材库、试题库, 以及可以开发出考试系统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软件, 它们各自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 各种教学形式互相补充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满足各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由于计算机应用范围广, 通用教材很难满足我们的需要, 必须根据自己学校以及专业的需要, 补充教学内容, 编制讲义, 适应后续专业课的教学需要, 使计算机基础教学为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加强互联网的应用教学,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打下一个好基础, 有条件的学校应该给每个学生一个电子信箱, 让学生充分使用网络。开设本学校的BBS, 进行开放式教学,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博客, 怎样正确地开博和进行网上交流, 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 相互促进, 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 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深入探索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探索各种教学模式综合运用的新式教学手段。

3.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为了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 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 改革考核手段非常重要。对教师而言, 重点在于对学生信息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是否符合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着手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 建立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系统, 类似国家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议每门计算机课程后都有一个综合设计的课程设计, 这样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大大提高, 同时学生有很强的成就感。

4.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以学术促进教学

积极开展相关的学术讲座与课外教学活动, 以学术讲座、科研等促进教学。如开展网页制作、计算机写作等相关知识的竞赛,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开办有关信息知识的讲座, 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原有的Office教学内容 (一般原有的Office教学包含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应用软件) , 增加Access、Outlook、InfoPath办公软件, 并加强这几个软件的综合使用。在Access和Excel课程完成后, 试验指导学生设计并完成以下开发课题, 如“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三好学生量化考评系统”等学生比较熟悉的课题的研发,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力, 提高教学效果,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 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 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确定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保证计算机系列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开始转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 即大众化的信息基础教育。总之, 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全面改革, 积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为以后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光来.计算机文化基础:第2版[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王移芝.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实践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方法;教改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08-02

21世纪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标志的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而其中,最基础的是计算机。计算机科学已成为支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信息基础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满足信息化社会人才需求的基本途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在高等学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必修课。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力。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形势

目前,西安石油大学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两门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环境,上机操作实践机房建设也具备相应的规模。然而,由于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学生数量的增加,旧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示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一部分新生的计算机使用水平较高,但由于生源地和家庭经济发展背景的不同,又有一部分学生计算机使用水平较低。这就造成一部分教学内容对于计算机使用水平较高的学生显得不必要,而对计算机水平较低学生来说又显得很有必要。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2.随着学生人数增加,本课程教学工作量越来越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目前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授课学生在4500人~4800人之间,而任课教师只有9人,教学任务繁重,对教师潜在教学水平的充分发挥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3.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新生的基数越来越大,教学资源的开销也越来越大,直接冲击着课程内容的必要性、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因此,如何避免已经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新生重复参加学习,减少教学资源占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基于“1+X”体系的分层次教学模式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基本上分为计算机大公共课、计算机小公共课与计算机知识背景专业课三个层次,分别对应计算机基础层次课程、技术层次课程和综合应用层次课程。其实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发布的《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中,就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这三个层次,其中“基础层次”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当时称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加“文化”的目的是强调计算机普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层次的教学目的是使大学新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面达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和计算思维意识,应对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技术层次”包括四大类与非计算机专业应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领域,分别是计算技术、数据技术、网络技术和设计技术综合应用,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与先进工具解决本专业与相关领域问题的初步能力。

计算机“应用层次”包括面向不同学科专业门类的综合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课程定位在综合应用的通用方法层面。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专业设置不断增多,计算机应用课程也随之增加,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2006年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要求》(简称“白皮书”),提出11条建议,确立“3个层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总体构架,构建“1+X”的课程设置方案,设置大学计算机基础等6门核心课程,即一门大学计算机基础加6门其他计算机课程。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完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形成了基本完整的“1+X”课程教学体系。其中,面向全校学生的第一层次计算机大公共课是大学计算机基础;面向不同专业大类的第二层次是计算机小公共课有程序设计语言C、程序设计语言VB和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计算机硬件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和软件技术基础也是属于这个层次的课程;第三层次是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由各专业院系自己开设,尽管不属于计算机公共课范围,课程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三、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采用以配套教材、网络课件、网上资源为基础,以在线答疑、在线作业、在线考试为补充的教学实践模式。其充分利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特点,把教学要求和目标,与教学过程、考核过程、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从而整体优化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一)学生分层教学

对学生进行分层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时,用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系统对新生进行一次计算机操作实践考试,从而实现分层。考试形式为上机考试,考试内容为Windows、Word和Excel的基本操作和文本录入。根据考试结果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A层为通过考试标准分数线的学生,这一层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经验,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其余没有达到标准成绩线的学生为B层,这一层的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相对较低。

同时,为了实现学生分层教学,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另一部分为计算机操作实践部分内容,并作为两门课程或教学环节进行管理。这样就实现了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部分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了按层分级教学的目的,最终达到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

(二)注重课堂教学,贯通两个层次教学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要充分用好现代化教学设备,比较全面地讲述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并注意与计算机操作实践课程内容的贯通和为程序设计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有助于老师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认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产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冲动和欲望,促进学生在计算机与信息方面的基本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大学生应有的水准。

(三)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前身是“计算机文化基础”,2006年教育部“白皮书”发布后,改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增加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和多媒体原理等内容,提高了课程的难度,但同时又取消了Office软件操作的内容。在2008年的教学评估中,本课程暴露出了教学内容定位偏差的严重问题,理论内容多,实践环节少,缺少Office软件操作的教学内容。2009年增加了Office软件操作的教学内容,又出现了课时不够的问题,鉴于此,2010年初组织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项目,并根据36学时教学要求,确定了现在的课程内容。2013年又修订出版本教材,将Office升级为2010版,以适应新的需要。

(四)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自主开发了基于C语言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平台主要由网络课件、网络资源、在线答疑、在线作业等部分构成,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课余自主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考核方法与考试系统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分类考核的方式。A类学生免修计算机操作实践部分内容,只修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内容;B类学生修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实践两部分内容。课程结束后,两门课程一并安排用在线考试系统测试,由考试系统分别给出两门课程百分制成绩,总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汇总而成。

考试系统能够很好地检测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且操作方便,考试过程本身也是学生操作技能的表现。自动评分系统极大地减轻了教师阅卷的负担。

四、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各个教学环节,使之更加合理和系统化。在网络普及发展的今天,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要顺应信息社会的变革,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网络教学资源,以传统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资源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优化组合,不断提高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杜鹏.算机基础课程“1+X”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8):38-41.

[2] 吕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养成[J].计算机教育,2013(5):44-46.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委员会编制.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

4.数控技术基础考题 篇四

2004.4

一、简述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10分)

二、简述常见数控机床功能特点,并说明其对现代模具制造的重要意义。(15分)

三、简述刀具半径补偿及刀具长度补偿的概念及作用。(10分)

四、请自己设计确需数控铣加工(请特别注意前面文字!)的平面零件并手工编程(编程平面为X-Y面,Z=0),刀具补偿号为05,要求在试卷上画出图形,然后写出程序并加以解释和说明。(25分)

五、试说明UG的平面铣削、型腔铣削、三轴曲面加工在数控编程中的适用范围,并简要说明其参数设定要点。(30分)

六、谈谈你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的了解,试论述今后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10分)

选做题:

1、如果必做题的第四题需要深度方向的分层铣削,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

2、除了UG以外,你对何种CAD/CAM软件较为熟悉?其总体功能与UG比较有何特点?

注意事项:

1、考试方式:开卷;

2、试卷要求:字迹工整的手写版;

3、参考资料:课堂笔记、超星电子图书及中国学术期刊网上的科技论文;

4、独立完成;

5、除了第三题的基本概念以外,其它题目的正确答案均不唯一;

6、4月28日各班班长收齐试卷,交至东八楼213(梁培志,62219440);

5.医学基础知识常考题 篇五

1、使用人工呼吸器的适应症有哪些?

答:可用于各种原因(疾病、中毒、外伤等)所致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抢救,以及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

2、什么叫呼吸困难?

答:呼吸困难为缺氧的主要症状之一,表现为烦躁不安、鼻翼扇动、口唇及指甲发钳、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3、何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答:在休克、感染、创伤、肿瘤等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微血管内(主要是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可发生广泛的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的聚集.即广泛的形成微血栓,称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4、血液有哪些生理功能?

答:运输功能、调节功能、防御功能、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5、什么叫缺氧?

答: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必须由氧化过程供给能量,当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氧气,或不能充分利用氧以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时,叫做缺氧。

6、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多少?其增高或降低的临床意义?

答;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8~12厘米水柱。

中心静脉压高于15~20厘米水柱,提示血容量过多或心脏排血量明显减少,有发生肺水肿的危险,应减少输液,酶情给予快速洋地黄制剂等措施。

中心静脉压低于5厘米水柱,提示有效循环血不足,应快速补充血容量。

7、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的机理是什么?

答:静脉注射高渗溶液(如甘露醇)后,可使血液渗透压迅速升高,使脑组织和脑脊液的部分水份进入血液。

8、何谓血栓形成?何谓血栓?

答: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发生凝固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淤血块称为血栓。

9、正常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多少?

答:正常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占体重的20%,包括血浆和细胞间液等。

10、什么叫微循环?它的主要功能?

答: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它主要是实现物质交换,即向各组织细胞运送氧气、养料和带走组织细胞的代谢废料。

6.护理学基础典型考题 篇六

A1型题

1.急性肺水肿时,患者的体位应取()A.去枕平卧位

B.头低足高位

C.俯卧位

D.半坐卧位

E.平卧位且头偏向一侧 【解析】D。急性肺水肿时应使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使下肢静脉回流减少。2.长期备用医嘱的缩写是()A.sos

B.prn C.tid

D.od

E.St 【解析】B。A为临时备用医嘱;C为每日三次;D为每日一次;E为立即。3.心跳骤停后最容易发生的继发性病理变化是()A.肺水肿

B.急性肾衰竭

C.急性肝坏死

D.脑缺氧和脑水肿

E.心肌缺氧性损伤 【解析】D。心跳骤停后血液循环停止,各器官的供氧随之中断,全身组织均发生缺氧的病理变化。脑是人体最大的耗氧器官,脑细胞对缺氧最敏感,容易发生脑水肿,4~6分钟后会发生不可逆转的脑死亡。因此,心跳骤停后,影响最大的是脑组织。

4.早期先兆流产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子宫停止增大

B.尿妊娠试验阴性

C.阵发性腹痛

D.少量阴道流血

E.宫口扩张

【解析】D。先兆流产表现为停经后出现少量阴道流血,量比月经少,有时伴有轻微下腹痛、腰痛,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全,胎膜未破,妊娠产物未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5.留取24小时尿标本应告知病人从几点开始到几点结束?()A.早5:00至晚5:00

B.早7:00至晚7:00 C.早6:00至次日晨6:00

D.早8:00至次日晨8:00 E.早7:00至次日晨7:00 【解析】E。嘱病人于清晨7时排空膀胱,记录开始留尿时间,病人解第一次尿时即应加防腐剂,使之与尿液混合,防止尿变质;至次晨7时排尽最后一次尿,即24小时尿液,全部送检。

6.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创办的时间和地点是()

A.1887年福州

B.1887年广东省

C.1888年福州

D.1888年广东省

E.1835年广东省 【解析】C。略。

7.纽曼认为护理干预是通过()

A.一级预防完成的 B.二级预防完成的C.三级预防完成的 D.四级预防完成的E.五级预防完成的 【解析】C。纽曼的保健系统模式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模式,认为个体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重点强调人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个体对于环境中应激原的反应。护理的目的是通过护理干预来维持和恢复机体系统的平衡。纽曼认为护理干预是通过三级预防来完成的。故选C。

8.制定护理法时必须首先确定护理立法的()

A.意义

B.过程

C.目标

D.质量

E.内容 【解析】C。制定护理法时必须首先确定护理立法的目标,明确立法的意义。故选C。9.超声雾化吸入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A.水槽内加温水

B.药液用温水稀释后放入雾化罐 C.先开雾化开关,再开电源开关

D.添加药液不必关机 E.停用时先关电源开关

【解析】D。A错误,水槽内应加冷蒸馏水。B错误,药液应用冷水稀释。C错误,应先开电源开关,再开雾化开关。D正确,添加药液不必关机,从雾化罐盖上的小孔加药液即可。E错误,停机时应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

10.改善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缺氧的最佳措施是()A.持续高流量吸氧

B.按时使用有效抗生素

C.呼气终末正压通气

D.避免输液过量过快

E.鼓励深呼吸和排痰 【解析】C。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行定容定压的机械通气,以纠正低氧血症和改善肺泡换气功能。最佳的呼吸治疗为呼气终末正压通气,其目的在于使肺泡在整个呼吸周期保持开放,使塌陷的肺泡重新膨胀,减少肺内分流量,改善氧合功能。

11.不符合铺床节力原则的是()

A.备齐用物,按序放置

B.身体靠近床沿 C.上身前倾,两膝直立

D.下肢稍分开,保持稳定 E.使用肘部力量,动作轻柔

【解析】C。将铺床用物准备齐全,按使用顺序放置于床尾椅上,可减少取物时往返费时。铺床时身体靠近床边,上身保持直立,两腿前后分开稍屈膝,以扩大支撑面,使身体重心降低,增加稳定度,折叠床单时,手不要举得太高,上臂尽可能保持垂直,以缩短重力臂,以最小的能量,完成较大的工作任务。

12.酒精擦浴时,禁擦的部位是()

A.侧颈、上肢

B.腋窝、腹股沟

C.前胸、腹部

D.臀部、下肢

E.背部、肘窝

【解析】C。酒精散热效果较强。但应注意:胸部、腹部及后颈部对刺激敏感,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和腹泻等不良反应,不宜做酒精擦浴。

13.某病人6小时内需输液1500ml,应调节滴速为每分钟()A.60滴

B.62滴

C.65滴

D.70滴

E.72滴

【解析】B。每分钟滴数=液体总量×滴系数/输液时间(分),滴系数(gtt/ml)为滴完1ml溶液所需的滴数,一般为15gtt/ml;故滴速=1500×15/(6×60)=62.5,本题答案为B。

14.不属于医嘱内容的是()

A.给药途径

B.护理级别

C.隔离种类

D.药物剂量

E.测生命体征的方法

【解析】E。医嘱的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日期、时间、护理常规、护理级别、隔离种类、饮食、体检、药物及其剂量和用法、各种检查和治疗、术前准备、医生和护士的签名。

15.心力衰竭病人饮食,下列哪项不妥?()A.低盐

B.高热量

C.富含维生素

D.适量纤维素

E.少量,多餐

【解析】B。心力衰竭病人的饮食护理:①限制钠盐摄入,以预防和减轻水肿;②限制水的摄入;③热量和蛋白质适量,限制脂肪,低热量饮食能使病人的净体重维持在正常或略低于正常水平,并能减少机体的耗氧,从而减轻心脏负荷;④补充维生素;⑤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⑥适当选用多纤维食物,以有利于保持大便畅通;⑦饮食不宜过饱。

16.护理高血压病人,下列哪项措施不正确?()

A.协助用药,血压降至正常后可停药

B.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

C.沐浴时水温不宜过高

D.头晕、恶心时协助其平卧并抬高下肢 E.保持大便通畅

【解析】A。高血压用药要求:服用降压药的目的不仅是降压,也为了预防靶器官的损害。因此,即使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也不能擅自停药,而应长期坚持服药。服用降压药的剂量应遵医嘱,不可随意增加,以防血压降得过低。

17.护理阑尾切除术后病人,第1天应注意观察的并发症是()

A.内出血

B.盆腔脓肿

C.肠粘连

D.门静脉炎

E.切口感染 【解析】A。阑尾系膜结扎线松,可引起系膜血管出血,因此阑尾切除术后病人第1天应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内出血,一经发现立即输血补液,紧急再次手术止血,故本题选择A。

18.支气管扩张病人施行体位引流时,错误的护理是()

A.引流在晚间睡前施行

B.根据病变部位选择体位 C.引流时鼓励病人深呼吸

D.引流时间每次3分钟以内 E.引流完毕给予漱口

【解析】D。首先应给予祛痰剂,指导病人根据病变的部位使患侧向上,开口向下,做深呼吸、咳嗽,并辅助拍背,使分泌物在气管内振荡,借助重力作用排出体外,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雾化吸入,效果更好。病人施行体位引流应在空腹时,每日可2~4次,每次15~20分钟。做引流时如有呼吸困难、心慌、出冷汗等症状时应停止引流,给予半卧位或平卧位吸氧。引流完毕应协助病人清洁口腔分泌物。

19.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A.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 B.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

C.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D.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E.有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

【解析】C。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定的病原体引起的,排除A,D。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就是其有传染性。传染病还有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排除B,E。此外传染病有感染后免疫的特征,故本题选C。

20.使用无菌持物钳,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液的大口容器内

B.液面浸没轴节以上2~3cm C.每个容器只能放一把

D.取钳应将钳端闭合 E.可用于夹取消毒的油纱布

【解析】E。无菌持物钳浸泡在盛有消毒液的广口罐内保存;浸泡时消毒液应没过无菌持

物钳关节轴上2~3cm、持物镊的1/2处;一个容器只浸泡一把持物器械,以免相互碰撞而污染;取出、放回时前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液面以上的部位;换药时,不可用持物镊直接取油纱条或换药、消毒皮肤。

A2型题

21.男,70岁。反复咳嗽、咳痰十余年,近3年来劳累后心悸、气促。入院时发绀明显,呼吸困难,应取()

A.仰卧位

B.侧卧位

C.头高足低位

D.端坐位

E.膝胸位 【解析】D。仰卧位:有多种不同的仰卧位。侧卧位:适用于灌肠、肛门检查、臀部肌内注射、配合胃镜检查。头高足低位:适用于:①颈椎骨折进行颅骨牵引时作反牵引力;②预防脑水肿;③开颅手术后。端坐位:适用于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是呼吸极度困难的强迫体位。膝胸位: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的检查及治疗;矫正子宫后倾及胎位不正。根据病人病情故应采取端坐位。

22.患者女性,52岁。与家人争吵后服下半瓶敌敌畏,洗胃时每次灌入的溶液量为()A.100~200mL

B.200~300mL C.300~500mL

D.400~600mL

E.500~700mL 【解析】C。每次灌入的量以300~500ml为宜,如灌入量过多,液体可从口鼻腔涌出,易引起窒息;还可导致急性胃扩张,使胃内压增高,促进中毒物质进入肠道,反而增加毒物的吸收;突然的胃扩张还可兴奋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心脏停搏。

23.病人,男性,50岁。因门静脉高压症进行脾肾分流术,出院时进行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指导,哪项最重要()

A.继续卧床休息

B.服用护肝药物

C.经常服用维生素

D.少吃脂肪和蛋白质类食物

E.饮食细软,不过烫 【解析】E。门静脉高压行脾肾静脉分流术,手术不切除脾,将脾静脉的远端和左肾静脉的侧面作吻合。术后病人胃底食管下段曲张静脉虽然压力减低,但是仍然存在,仍有破裂出血的可能。饮食细软,不过烫,不食用瓜子、核桃等较硬食物仍是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关键,故本题选择E。

24.苏先生,77岁,有COPD病史25年,近日受凉后咳嗽加重,咳大量脓性黏痰,不易咳出。护理查体:体温37.5℃,气促,听诊可闻痰鸣音,伴喘息。此病人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

A.清理呼吸道无效

B.气体交换受损

C.体温过高

D.低效性呼吸型态

E.活动无耐力 【解析】A。根据病史,病人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由于近日天气突变,咳嗽加重,咳大量脓性黏痰。但病人无血气的变化,因此无气体交换受损和低效性呼吸型态的情况。病史中也未说明病人有乏力等表现,体温比正常略高,因此呼吸道痰液积聚成为病人最主要的问题。所以此时清理呼吸道无效即为病人最主要的护理问题。

25.1岁小儿,出生时接种过卡介苗,近2个月来经常低热、盗汗,OT试验(1∶2000稀释液)硬结18cm,持续1周。应考虑该小儿为()

A.有过结核感染

B.接种卡介苗后反应

C.活动性结核

D.无结核感染

E.分枝杆菌交叉变态反应 【解析】C。该1岁小儿,尽管出生时接种过卡介苗,但有低热、盗汗等结核发病症状;OT试验硬结18cm,持续1周,提示为自然感染,体内有活动性结核。

26.产妇产后24小时,在换尿布时发现孩子的大便为黄绿色,且粪水是分开的,护士给予的解释是()

A.进食不足

B.消化不良

C.肠道感染

D.进食过量

E.婴儿腹泻

【解析】B。新生儿生长发育有赖于良好的喂养,而大便的性状能提示喂养情况,故每次更换尿布时要观察大小便次数,大便的性质,通过观察可了解消化道的情况。消化不良时,大便呈黄绿色,稀薄状,次数多且粪水分开。

27.病人张某,男,52岁,有胃溃疡病史。近日来上腹部疼痛加剧,医嘱做粪便隐血试验,应给病人哪一组菜谱?()

A.卷心菜、五香牛肉

B.菠菜、红烧青鱼

C.茭白、鸡蛋

D.油豆腐、鸡血汤

E.青菜、炒猪肝

【解析】C。粪便隐血试验前吃过肉类、动物血、含铁药物以及绿叶蔬菜等可造成假阳性。28.患者女性,全身微循环障碍,临床上禁忌使用冷疗的理由是()A.可引起过敏

B.可引起腹泻

C.可发生冻伤

D.可降低血液循环,会影响创面愈合 E.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变性坏死

【解析】E。全身微循环障碍的患者因循环不良导致组织营养不足,若使用冷疗,进一步使血管收缩加重血液循环障碍,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变性坏死。

29.林某,因肝癌晚期入院治疗,入院后病人出现肝昏迷,烦躁不安,躁动,为了保证病

人的安全,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纱布包裹压舌板放于上下臼齿之间

B.加床档,用约束带约束病人 C.室内取暗光线.避免刺激病人

D.工作人员动作要轻,避免刺激病人 E.减少外界刺激

【解析】B。肝性脑病患者出现精神症状,行为错乱、狂躁,可能出现自伤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因此,需加床档、用约束带约束病人以保证安全。

30.某产妇,产后6天发热40℃,恶露多而混浊,有臭味,子宫复旧不佳,有压痛。下述哪项护理不妥?()

A.半卧位

B.床边隔离

C.物理降温

D.抗炎治疗

E.坐浴1~2次/天

【解析】E。该产妇的症状和体征提示发生产褥感染。因此相应护理措施有:半卧位、床边隔离、物理降温、抗炎治疗等。产褥感染者禁止坐浴,因此E错误。

A3/A4型题(31~34题共用题干)男,40岁,因车祸发生脾破裂,就诊时血压60/30mmHg,脉率120次/min。病人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四肢湿冷。

31.此时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A.平卧位

B.定时测血压

C.注意保暖

D.测每小时尿量

E.遵医嘱补液

【解析】E。此病人因脾破裂出现失血性休克,此时首要的治疗措施是补充血容量,故遵医嘱补液最重要。

32.此时不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吸氧、输液

B.置热水袋保暖

C.平卧位

D.测每小时尿量

E.测中心静脉压

【解析】B。休克病人切忌应用热水袋、电热毯等进行局部体表加温,以防烫伤及皮肤血管扩张,后者使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进一步减少,可增加局部组织耗氧量,加重缺氧,不利于休克的纠正。

33.提示病人病情危重的重要指标是()A.表情淡漠

B.皮肤苍白

C.尿量减少

D.血压下降

E.全身广泛出血

【解析】E。当病情加重,微循环衰竭期病人可出现血液高凝状态,甚至 DIC,全身广泛出血。

34.此病人的休克指数为()A.0.5

B.1.0 C.1.5

D.2.0

E.2.5 【解析】D。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35~38题共用题干)患者张某,72岁,因肝性脑病昏迷,患有冠心病。为保证患者的热能和营养素供给,护士给予鼻饲以补充营养和水分。

35.当胃管插至15cm时护士应()

A.使患者头部后仰

B.嘱患者做吞咽动作 C.托起患者头部使其下颌靠近胸骨柄

D.置病人平卧,头侧向一边 E.加快插管动作以顺利插入胃管

【解析】C。当胃管插至15cm时护士应托起病人头部使其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加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咽部。

36.在插胃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和呼吸困难,护士应()

A.嘱患者深呼吸,缓慢插入

B.停止片刻,待病人恢复后继续插入 C.立即拔出胃管

D.停止插入,检查胃管是否误插入气管 E.让患者继续吞咽配合

【解析】C。在插胃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和呼吸困难提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患者休息片刻后更换胃管插入。

37.护士插入胃管后检查证实胃管是否在胃内,方法不正确的是()A.注入少量空气,同时听胃部有气过水声 B.抽吸出液体用石蕊试纸测试呈红色 C.注入少量温开水,同时听胃部有水泡声 D.胃管末端放入水杯内无气体溢出 E.抽吸出胃液

【解析】C。证实胃管是否在胃内不可注入温开水。

38.为该患者进行饮食护理,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A.鼻饲液成分以高蛋白低胆固醇为主

B.注意适量补充植物蛋白

C.每次灌食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D.胃管每周更换1次 E.每日行2次口腔护理

【解析】A。由于患者肝性脑病昏迷,应给予低蛋白饮食。(39~40题共用题干)某患儿,女,2岁,以急性泌尿系感染收入院,有发热、腹痛、尿痛、排尿时哭闹。39.护士进行护理评估时应注意下列哪方面?()A.卫生习惯

B.饮食习惯

C.居住环境

D.活动习惯

E.家庭环境

【解析】A。急性泌尿系感染多为上行感染,约95%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是由尿道经膀胱、输尿管上行至肾脏。故应特别注意评估患儿的卫生习惯,作为护理的重点,本题答案为A。

40.为减少排尿时的不适,护士应当告诉家长采取何种措施?()A.注意休息

B.多喂水

C.排便后清洁外阴

D.减少排尿

E.服止痛剂

7.大学计算机基础项目式教学探讨 篇七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大部分, 理论知识部分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网络通信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和数据库基础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实践操作部分包括计算机基础操作、Word文档制作、Excel电子表格制作、Power Point演示文稿制作、Front Page网页制作和Access数据库应用等软件的具体操作。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Office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还应该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或生活中的问题奠定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在实现职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 计算机不仅为解决专业领域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2) 计算机和互联网有极其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资源, 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它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工具; (3) 善于使用互联网和办公软件是学生未来进入工作的重要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不仅承载着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使命, 也是培养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载体。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其教学方式多种多样, 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应用性很强, 需要学生转变学习方法, 以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为主。该门课程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所学的技能。但是,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多, 什么样的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总体思想,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一直是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研究课题之一。而项目式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既要独立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还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完全符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梳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使用项目式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分析教学所需的环境, 设定更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任务, 调整教学过程, 构建适合现代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模式,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操作实践部分由6个项目组成, 每个项目又由若干个小项目组成, 以项目二——Word文档制作为例, 它分别由板报排版、毕业论文排版和传真文档制作3个项目案例组成。每个项目案例包含若干个知识点, 让学生在完成项目案例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知识。每个项目案例都是按照“学习目标→学习案例→学习任务→学习知识→学习小结→自我练习”的线路逐步开展的。

在实际项目案例设计中, 要求项目案例的制订具有适应性、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 要保证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同时, 在此过程中也要考虑学习的渐进性和延伸性, 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起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以能够构建自身的知识技能体系为最终目的。

以Word教学为例, 设计此项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提高自己对Word问题的处理能力和排版能力, 使用Word的相关技巧等, 逐步提高学生对Word的操作技能, 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实际的任务设计过程中, 把Word内容设计为一个项目案例, 然后再将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 由学生逐步完成。

3 以“板报排版”为例

3.1 学习目标

掌握字体、段落、页面、分栏、边框和底纹等设置;掌握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等的插入和设置;掌握图文混排的编辑处理;掌握Word表格的创建和使用。

3.2 学习案例

2012-04-22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 在其到来之前, 江苏商学院信息学院的宣传干事小王接到了学院分团委布置的一项任务, 即制作一期有关环境保护的电子板报, 以配合“世界地球日”这一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 要求主题突出, 图文并茂, 布局美观、大方。

3.3 学习任务

该任务主要包括以下4个小任务: (1) 设计整体布局。该任务要求设计电子板报的整体布局, 利用页面设置功能将纸张大小设置为宽42 cm、高29.7 cm, 上边距设置为1.5 cm、下边距设置为1 cm、左右边距均设置为1 cm;再利用分栏命令将页面设置为等宽的两栏, 即将页面分成左右两个部分。 (2) 设计报头。该任务要求先插入一个刊首图片文件, 然后再将电子板报的名称设计为“环保园地”, 并设置字体, 接着利用文本框编辑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刊号、出版日期等, 最后在报头下方加1条横线, 用来分隔报头和报刊正文。 (3) 设计左侧版面。在设计时, 可以利用文本框布局, 使整个版面整洁、文字排列整齐, 还要用艺术字和图片美化版面。在该任务中, 要求插入艺术字、横排文本框、竖排文本框、图片和云形标注, 可以参考范文对各对象进行格式设置。 (4) 设计右侧版面。在设计时, 仍然使用文本框布局, 然后在其中插入相应的正文。在该任务中, 要求设置文字的中文版式、插入竖排艺术字, 并利用首字下沉、边框和底纹等美化版面, 最后再加上一些表格数据, 设置表格格式并简单处理表格中的数据。

3.4 学习知识

在这项任务中, 学生要学的知识点包括:认识Word 2003窗口、文本录入、选择文本的方法、字体的设置、字号的设置、字形的设置、使用字体对话框对字符排版、字体的几种设置方式、报刊常见的排版方式和文本框的链接等。

学生通过对此案例的学习, 既掌握了学习目标中所列的知识点, 同时也完成了1个板报排版作品, 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学习。

4 总结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釆用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法, 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我院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通过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现状, 提出了以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的设计, 并以板报排版为例介绍了项目式教学的设计。

8.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探究 篇八

【关键词】MOOC 多元化 计算思维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35-02

一、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新生入校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是培养信息社会中各专业学生所必备的计算机素养的基础课。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使他们能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为将来利用计算机来解决专业问题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研究的背景

不少家庭的孩子还未入学前就已经对电脑、智能手机、IPad并不陌生,小学和中学阶段都学习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入门知识。大学新生已经具备一定计算机素养,我们的课程应着眼于更好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所说的信息素养是以计算机素养为基础,不仅包括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库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能力,还注重对信息的查找、分析与评价,信息的存储、表达与交流,是一种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各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目前教学方式一般局限于在多媒体教室与机房进行教学,各自24学时。本课程目前主要教学内容是: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及WINDOWS 7,常用办公软件使用,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技术基础操作,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等。 通过比较全面、概括性地讲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重要概念,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与组成原理,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其中一些重要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领域、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和应用能力。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16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白皮书中指出:教学内容将围绕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目标进行重组;实施方案将结合不同高校的定位呈现多样化形态;教学手段适应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挑战和机遇;教学成效评测将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更为准确与科学。课程变化:“软件工具操作为主”改变为“综合考虑思维能力培养、学科知识传授和应用技能训练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围绕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这里的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

三、课程改革探究

1.教学内容改革

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在现有章节内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两部分内容:

1)IT新技术与计算机素质教育

知识点:高性能计算,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计算文化,计算科学,计算思维,计算机职业道德。

2)算法的概念与基础

知识点:算法的一般概念,流程图,穷举法、回溯法和递归法,算法的复杂性;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演示。

2.多元化教学资源建设

多元化教学资源,是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综合化、多维度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应为“文字教材-学习辅助光盘-网络学习平台-技能实训平台”四位一体的呈现方式。建立一个基于多元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给学生一个校内、校外自主学习的优秀环境,协调课内教学与优秀资源库之间的关系,使目标明确化,把教学任务完善化,可以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多元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建设内容:

1)建设优秀的课程教学资源库。教学视频、课件及课外拓展知识,分类放入库里,学生可以通过Web页访问本库,共享优秀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构建交互性课程教学平台。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及时和教师进行学习上的交流,更好辅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

3)更新建设。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完善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

4)在线测评:对学生各单元学习水平进行阶段性测试并记录成绩。

5)考试指导:对学生单元测试、期末考试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方面给予一定指导。

6)作业管理:支持作业在线发布、在线批改、在线统计。

7)签到系统:上线学生的签到。

8)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是对学校课余闲置计算机的使用,利用此共享平台,可以让学生进行网上机房上机的预约、学习时间上的管理。

3.MOOC建设

MOOC就是网络公开课的意思,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增加,各章节的教学课时也会相应调整,在课时有限情况下,建议Office部分的学习用MOOC形式进行,这样也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Office部分的教学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室和机房教学相结合,Office部分的教学与实践占用大量学时,在16学时左右,学生在课堂学习与机房实践之间有一定时间的脱节,在知识的巩固环节上有些欠缺。鉴于Office是适用性强、应用面广、操作性强的特点,取消其多媒体教室的教学量,改用MOOC学习。把基本文字及素材提供给学生,提供机房2次实验已能满足。

MOOC可以实现教学范围大、学生多、教师大范围的影响力,增强课堂教学的交流与互动,是一个开放的互动学习空间。学习在网上进行,教师和学生处于空间分离状态,那么师生在公开的论坛进行讨论探究时具有开放的心态,坦然接受批评或质疑。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地点进行学习。MOOC开展要求如下:

1)MOOC内容:提供Office部分完整课程,包括课堂教学的所有元素,选课、听课、课上讨论、课后阅读作业、单元测试等。短小教学视频,一般以7分钟左右为宜;视频中教师直面镜头,构建一对一氛围;每段视频是轻质的教学片,画面美观度好、清晰度高、音质好,并可以穿插运用多种媒体,信息量更丰富,也更生动有趣。

2)模块教学:每个教学单元由若干个模块组成,包括多个知识点视频、阅读材料、问答、作业、讨论等。

3)严格的流程控制:严格按规定的流程学习,不允许随意选择章节,必须在保证前一章节作业完成、单元测试过关情况下,方可进入下一章节的学习。

4)视频中穿插课堂提问,每堂课后有随堂作业,按章节进行阶段性测验。

5)重视及时反馈:课间问答需要及时给出答案,如果在随后的视频中有解释更佳。作业为教师提供素材后做的Office部分操作实验。每个阶段性测验分客观题和操作题两部分,系统自动评分后自动给出每道题的解答,并说明讲课中的具体位置以方便学生再次学习。教师也可以开辟专门的版块或论坛主题,对常见错误给出进一步的指导。教师对学生普遍易错的知识点进行反思,不断修改完善教案,力争测评达到95%以上的通过率。

参考文献:

[1]谭浩强.面向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4(7).

[2]丁伟,教学改革动态初探——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为中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8).

[3]张素红.慕课时代大学新型“教”与“学”教学实践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8).

[4]龚晖,储节磊等.“慕课”八问[J].中国大学教育,2016(3).

作者简介:

上一篇:践行十九大精神 做忠诚干净纪检人下一篇:励志的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