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2024-07-31

当前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分析(通用8篇)

1.当前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篇一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董泽庆

院系:工学院专业:交通运输班级:交通运输1001学号:20101176

内容摘要:2011年,世界全球化速度加快,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政治 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依然是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就了新的国际格局:支撑中国经济30多年快速增长的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大国与新兴经济体经济权重此消彼长,国际经济合作和保护主义呈现新态势„„对于中国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关键词:我国经济发展挑战机遇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同时又面临哪些机遇呢?

一,我国面临的挑战:

1、2011年我国面临着严峻的通货膨胀压力。由于前几年各国政府都用巨额的资金刺激经济增长,现在通胀压力、特别是输入性通胀压力不断加大。我国金融机构多次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些措施都旨在抑制通货膨胀。

2、贸易保护主义与国际贸易格局有新变化。在经济危机下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正在抬头,让人不得放松警惕,也使得我国乃至国际贸易格局有新变化,我国对外贸易受到巨大挑战。

3、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努力进行了多年,但现状依然是:取得明显进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锐。因此,要下定决心,找到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途径。

4、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反映了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结构低水平。这种低水平在第三产业内部表现为,生活性服务长期占主导,生产性服务业处于非主导地位。这表明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

5、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世界50个主要国家中我国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后。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于50%,美国、日本只有5%以下。事实深刻地告诉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关键。

6、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这对矛盾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缺水的大国,人均拥有

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00个城市有400个缺水,110个严重缺水。我国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7、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当艰巨,是“重中之重”。我国人口近13亿,农村人口占62.3%,农村中的赤字县占35%。近年来某些农村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返贫”现象。

8、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然而,在经济发展条件下,不能适时解决突出的社会发展问题,就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和妨碍经济发展的尖锐问题。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是:就业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顺三大问题。较深层次的是教育、文化和医疗三大问题。

9、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经过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但是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作长期的努力,必须打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

21世纪初期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那么我国现在面临哪些机遇呢?

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发展需求劲头足

第一,居民消费结构迅速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迅速提升的状况。我国消费市场非常广阔,商机无限,广大人民改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穷尽动力。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要重点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基础产业设施建设。

第三,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不仅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同时是保持我国发展需求的势头一项长远的举措。

(二)发展基础较好

第一,我国有取之不尽的劳动力资源,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资源,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在5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我国“十五”计划期间完成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如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已初见成效。南水北调正在筹划实施中。到目前为止,全国高速公路大体联网,最低程度是省内联网。

第三,科技教育基础较好。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拥有一支可信赖的有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相当庞大,已拥有保持在校学生一千多万的共计1731所高等学校,全国普及义务教育人口达适龄儿童的98%左右,整个国家的文化科学知识素质有很大提高。

(三)初步具备发展的体制保障

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国内统一的开放的市场逐步形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逐步接轨;政府职能正朝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为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制度而努力。此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四)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

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保持社会稳定。一是正确对待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发展变化的种种表现,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努力做到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有效处理;二是高度警惕来自敌对势力的破坏、颠覆和渗透等活动,重拳出击违法犯罪的案件,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

面对当前形势,我们一是一定要充满信心,决不能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对前途丧失信心;二是一定要居安思危,决不能看不到存在的问题,盲目乐观,拒绝与时俱进。我们祖国应从以下几方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是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三是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四是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五是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增强忧患意识,深入思考重大问题,旗帜鲜明地大力提倡改造世界观。

2.当前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篇二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中备受人们关注的“骄子”, 陕西省这一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凝聚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心血和智慧。

目前, 陕西省太阳能光伏行业相关企业和研究单位有50多家, 经过2009年到2010年两年的大规模项目建设, 如今已经形成从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拉棒/多晶硅铸锭、硅片到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光伏产品系统集成都包括在内的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在主产业链快速发展的带动下, 部分光伏制造设备、光伏玻璃、逆变控制器、蓄电池、组件支架等配套产品在陕西省内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光伏电池用浆料、网版、铜带等配套产品也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在2010年底前可以形成多晶硅材料产能3 000吨、硅材料加工能力8 000吨、电池片产能1 000兆瓦、组件生产能力600兆瓦的阶段性产能规模, 销售收入也从2008年的20亿元增长到120亿元以上, 年平均增长145%。专家预测, 到2012年, 陕西光伏产业产能规模和工业产值将进入国家第一梯队方阵, 成为国家层面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省份, 至2015年前, 平均每年新增1 000兆瓦全产业链产业规模, 力争占全球光伏市场供给的十分之一, 光伏产品每瓦成本低于1.2美元, 具备技术和成本的全球竞争能力, 使陕西省光伏产业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光伏技术创新与规模化生产基地。

眼下, 陕西省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是打造全球市场竞争型光伏产业集群。要完成好这一目标, 首先要加快发展上游多晶硅材料及其加工业, 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二是加强发展中游电池业, 集中资源, 持续开展技术创新, 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加紧发展下游组件与系统集成业, 面向市场需求, 鼓励更多的企业开发下游应用产品与控制系统, 建立示范工程, 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延长产业链,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形成互为补充、携手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四是加速发展光伏装备制造业, 特别是晶体生产设备、多晶硅制备关键设备、电池生产线与相关检测设备等, 促进关键设备技术上水平、市场上规模。

到2015年, 陕西省多晶硅产能将达到5万吨/年, 晶体硅硅片产能将达到10 000兆瓦/年, 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达到7 000兆瓦/年, 区域内产业主/辅链配套能力达到90%以上。届时, 太阳能光伏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将大于450亿元, 产值1 800亿元, 实现出口创汇超过50亿美元, 就业人数超过8万人。同时, 电子集团、比亚迪、中电投、黄河光伏公司等一批过百亿元企业的龙头地位形成, 隆基硅、华晶、华山、天宏硅、碧辟佳阳公司等一批过50亿元的重点企业和数十家过10亿元的配套企业也快速壮大。

要加快陕西省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 相关政策措施必须跟上, 对此, 陕西省工信厅厅长蒋跃说:“壮大太阳能光伏产业, 首先要培育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上规模。以市场国际化、生产专业化、配套本地化、成本最低化、竞争最大化为指导, 优先、侧重支持现有骨干企业生产上规模, 管理上水平, 技术上台阶, 培育成产业链各环节的龙头企业。其二要强化配套产品。以完善陕西省光伏产业链、做大作强光伏产业为目标, 依托各园区, 积极策划、包装一批强链与配套链项目。针对强链与配套链项目,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快速实现企业聚集与项目达产, 使陕西省光伏产业‘横向成链、纵向成群’。其三是扶持和鼓励出口。以国际市场为主要方向, 支持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鼓励企业走出去, 建立国际化的销售体系。”

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得天独厚

陕西省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 同时又具有装备制造业的雄厚基础, 这使陕西发展新能源风电装备制造业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陕西省风电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早, 在风电产业发展之初, 众多科研和制造企业就进入了风电装备制造业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 在技术和技术创新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已成为国内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目前陕西全省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近50家, 整机制造企业6家, 配套企业44家, 从业人员达1.5万余人, 产业链基本形成。其中生产整机的广东明阳风电公司西安生产基地已经具备了年产150台兆瓦级风电整机的生产能力, 西安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已形成年产200台兆瓦级风电整机及3 000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的批量生产能力, 西安盾安电器有限公司已形成年产200台兆瓦级风力发电整机及3 000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的批量生产能力, 西安船舶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台1.5兆瓦风力发电整机已经下线, 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1.5兆瓦整机进入样机试运行阶段, 陕西神龙风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3兆~10兆瓦风力发电整机生产项目正在开发阶段。2009年全省风电装备产业零部件产品省内配套率达到50%以上, 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 工业增加值14亿元, 预计2010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元, 增加值达到20亿元。

到2015年, 陕西全省风电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将达到500亿元 (其中整机150亿元, 关键部件350亿元) , 增加值将达到100亿元, 年平均增长38%;整机零部件产品省内配套率达到70%以上, 控制系统及电力产品配套率达到90%;形成1~3个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整机企业 (集团) , 2~5个销售收入过30亿元和一批销售收入5~10亿元的配套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 推进自主研发,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2.5兆瓦以上永磁直驱和双馈整机及主要零配件的研发、生产实现产业化。

在“十二五”期间, 陕西省将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 形成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陕西省将重点抓好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1.5兆~3.0兆瓦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项目、西安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兆瓦级永磁直驱风电机组产业化项目、西安船舶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建设项目、国水投资集团西安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项目、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大功率风电齿轮箱产业化项目、西安盾安电气有限公司1.5兆瓦及0.85兆瓦风电机组制造项目、风润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风力发电设备铸件建设项目。

对于陕西省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蒋跃厅长说:“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给予陕西省风电设备制造业更大的支持。二是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技改资金向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倾斜。三是陕西省规划的风电场建设应优先考虑采用本省生产的风电装备, 在陕西省投资风电整机生产的重点企业, 在风电场资源的规划上应给予支持。同时要大力实施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家培育工程, 着眼于未来成长性好的风电高新技术开发, 风电衍生技术、产品和服务项目, 在主要部件配套服务等方面培育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和能力突出的企业家。通过多种手段, 在多个层面吸引、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3.当前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篇三

制造长城:产业结构由产业链中下游向中上游转变

自1985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高级中文微型计算机0520CH,经过20余年的发展,长城电脑已成为中国具有最完备IT产业链制造能力的消费电子厂商,拥有除CPU外所有计算机核心部件生产能力。

在计算机行业,人们常常用著名的“微笑曲线”形象地描绘利润高地与低谷。处于曲线高点的两端,分别由掌握软件、核心零部件的企业与具有品牌影响力、营销实力的企业占据,而一般制造企业则处于曲线的低谷。在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长城电脑也认识到了生产核心零部件的上游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重要位置,提出向上游产业转移的发展战略,积极实施产业整合,推进产业升级。

2009年,长城电脑利用金融危机条件下的恰当时机,积极开展资本运作,再度对全球第一大显示器制造商冠捷科技进行并购,成功成为冠捷科技第一大股东,实现了对冠捷科技的控股,不仅有效地摊薄了一期收购成本,也使得长城电脑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地位快速提升。

技术长城:自有技术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支撑产业中高端的是企业拥有的高技术能力,这也是中上游企业竞争的核心焦点。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长城电脑牢牢把握“上游竞争、竞争上游”的制胜理念,坚持自主创新,勇立潮头。长城电脑研制的长城安全电脑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融合航天科技推出的A91U、T42D等笔记本电脑产品也深获市场好评。

4月28日,在苹果发布ipad平板电脑仅三周后,长城电脑便正式推出了自主研发的Gpad,Gbook两大系列平板电脑产品,成为国内首发厂商,无论是设计能力还是内容服务应用,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业界平板电脑领军晶牌之一。

品牌長城:促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名片,战略新兴产业的突围是要打造一批中国知名品牌。在苦练内功的同时,长城电脑在品牌塑造上也加大了力度。2008年,长城电脑牵手航天,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实现了品牌新的跨越。

通过每年一届的“电脑创新设计大赛”不仅提升了长城电脑的品牌影响力,而且为产品的创新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新鲜活力。而坚持不懈的公益活动不仅体现了民族品牌的社会责任,而且增强了人们对长城品牌的信任和赞誉。经过中国企业CSR研究中心通过公众和专家委员会评选,长城电脑成功获选“2009年中国社会责任优秀企业”。

品牌战略的实施为长城电脑的价值注入了越来越多的含金量。2009年8月,长城电脑被品牌中国组委会授予代表中国品牌新形象的“华谱奖”。2010年1月长城电脑连续第四次荣膺索有消费电子“奥斯卡”之称的“中国消费电子领先品牌TOP10”。

4.当前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篇四

摘 要: 昌吉回族自治州正处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义重大。当前昌吉回族自治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面临不少制度障碍。立足昌吉回族自治州主导行业的现实基础和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昌吉回族自治州今后应重点培育和发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昌吉回族自治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需要从机制上进行创新,应着重在科技体制机制、人才建设、投资发展软环境、投融资机制、政府支持机制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

关键词: 昌吉回族自治州;战略性新兴产业;机制障碍;机制创新;飞地经济

中图分类号:F292.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3.0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要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1]2009年5月,李克强同志在“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自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首次被正式提出。2010年9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进一步要求各级部门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加快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步伐。

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昌吉州”)党委第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略。昌吉州正处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必须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来抓,努力摆脱对低端产业、粗放式发展路径的依赖,加快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夯实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一、当前昌吉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基础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昌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与相对优越的发展条件。国家确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大产业领域,除新能源汽车外,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都在昌吉州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如此齐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种类集中于一个区域之内,这在新疆是不多见的,比如昌吉州的新能源产业领域,以煤制洁净燃料产业为主,初步形成了太阳能光伏产业、风能产业、非常规油气能源产业等能源产业布局,特别是煤制天然气、煤制清洁合成油等产业在全国都具有示范引导作用。截至2013年底,昌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形成工业产值90.02亿元,约占昌吉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54%。(详见表1)

(二)强势企业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目前,在昌吉州工业经济领域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强势企业,已成为推动昌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特变电工的发展轨迹对此作了最好的诠释:特变电工创建了我国输变电领域的自主创新平台,变压器产品年产能已居世界第一位,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一等奖3次,攻克了节能环保、清洁输变电前沿领域的一大批世界性课题,掌握了代表世界节能输变电最高水平的核心技术。特变电工已累计申请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800余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49项,包括IEC标准2项。“十一五”时期,实现103项自主技术重大突破,其中28项产品填补世界空白。昌吉州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目前昌吉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7家,强势企业在带动昌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导作用进一步凸显。

(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条件日趋优化

首先是金融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昌吉州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新兴业态的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强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和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了经济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不断优化创新金融资源配置,金融创新对昌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导作用不断加强。其次是人才工作机制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昌吉州在全疆率先建立人才工作室制度,发挥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大师的传帮带作用,使骨干人才和优秀后备人才在学术水平、技术攻关能力、科技成果取得与转化等方面获得显著成效,已建立了企业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6个,先后有2名院士和19名博士进站工作;建立了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研发机构,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当前昌吉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制障碍

(一)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弱

1.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在调研中发现,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成为昌吉州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性问题。企业普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规模以上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多,有一半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没有科技创新活动;就是拥有研发中心的重点企业,也大多处于应对市场需求的短平快项目开发水平。昌吉州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即R&D经费)占GDP的比重在全疆仍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见表2)发展科技的基础力量仍然薄弱。

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较低。科技创新平台总体上建设层次还不高,方向不明确,传统行业平台建设数量较多,而新兴产业缺乏创新平台支撑;平台服务能力较弱,提供深层次服务的平台数量较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亟须提高;缺乏有效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和制度保障,还未从制度层面建立起科技资源协同合作、优化整合、互通共享的运行机制。

(二)人才建设机制不健全,高层次和创新型人才紧缺

1.人才的数量、结构及布局不合理。昌吉州高层次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短缺,国家级、自治区级学科带头人较少;熟悉传统产业人才多,熟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少;东部地区人才相对不足,基层一线人才匮乏。截至2012年底,全州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只有18.2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还未达到20%,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仅有2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严重紧缺。

2.人才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受区域氛围、配套环境、成长空间、城镇化水平等多方面条件限制,不仅缺乏本区域人才,也缺乏大量吸引外地高层次人才长期在昌吉工作的条件,难以对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形成足够的吸引力,领军人才及核心团队形成困难,直接影响了关键技术和高精尖技术的研发,原发性创新能力远远不足。高端人才紧缺将成为制约昌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首位因素。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发展的软环境仍需改善

根据对昌吉州5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抽样调查(发放1 000份调查问卷,回收989份,有效问卷946份)结果表明,投资者认为昌吉州的投资软环境还存在不少问题。在产业发展环境方面,14.6%的调查对象认为不理想;在管理服务方面,17.1%的调查对象认为严重滞后;调查对象认为主要有6大项目制约要素,(详见表3)依次排序为:资金筹措难(34.1%),技术人才少(17.1%),管理服务严重滞后(14.6),项目报批难(12.2),征地交地难(7.3%),人员流动大(4.9%)。在调研中发现存在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办事程序及流程过于繁杂。虽然审批体制已做改革,审批程序也有业务流程图,但依然比较繁琐和复杂。签约后在办理一些具体项目手续时,投资者不清楚办理程序应先办什么、后办什么,应先到哪个部门、后到哪个部门或应提交哪些相关材料和证明,跑了冤枉路而拖延了时间。

2.跟踪服务跟不上。一些部门没有摆正管理和服务的关系,重管理轻服务,甚至形成了管理就是审批、服务就是办证的情况,项目管理上缺乏有力地协调配合,管理出现漏洞,致使一些投资商在项目启动后不履行合同。就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投资者认为政府主要应该在5个方面改进服务(见表4,此处调查问卷所设计的题目为多项选择,所统计的数据是选择次数)依次排序为:帮助项目报批(68.3%),加强项目协商(56.1%),开展银企对接(48.8%),帮助技术对接(36.6%),加强项目督查(22.0%)。

3.政策的配套性和灵活性差。昌吉州各级政府虽制定了招商引资的各种优惠政策,但一些政策到了下面执行走样,导致歪曲执行了上面的政策。另外,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导致政府不能或难以履行承诺,集中反映在土地征用、税收返还、拆迁和免交税收等方面,于是企业与有关部门发生矛盾,并由此认为政府诚信度不够,导致不少外来企业更倾向于向风险低、见效快的产业进行投资,再加上目前尚未出现比较完整、具体的投融资政策,企业投资动力明显不足。

(四)政府支持机制不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要求

1.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昌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级政府管理经验尚且不足,对于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的功能定位及协同互动关系把握还不够准确,加之体制上的部门分割,致使决策协调难度较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上下联动配合、多方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还未健全,政府支持机制有待进一步改善。

2.投融资体系不健全。当前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投融资体系尚不健全,政府支持方式、政策体系以及使用和管理机制都亟待完善。就财政政策而言,存在着资金使用和管理分散、重点领域投资不足、缺乏稳定持久的投入支持机制等问题;就税收政策而言,相关奖励政策还不够健全;就金融政策而言,商业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企业缺乏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渠道过于狭窄,融资规模偏小、融资机制还不够灵活。目前昌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场外交易、风险投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支撑和政策性融资支撑等制度还处于空白状态。

三、昌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一)昌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方向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遵循产业发展内在规律,把握好一些基本的原则。就昌吉州而言,确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要注意把握四个方面的问题:

1.要有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长期稳定而广阔的市场需求,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生动力。应“选择收入弹性大于1的产业进行支撑,产业收入弹性大于1,需求增长率就会快于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随着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这类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份额会越来越大”。[2]11

2.要有较好的经济技术效益。技术上一定要有创新性,要保证其核心技术在一定时期内不至于落伍,并切实能对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起到直接支撑作用。

3.要具备产业基础且能带动相关产业兴起。只有选择和昌吉州本区域产业关联效应较大的领域重点发展,才能促使产业发展潜力得到更大释放,才能对整个产业体系有足够的拉动和引领作用,加速推进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4.要有明显的产业集群效应。应紧密结合昌吉州现有的产业基础,选择那些产业链条长、适于形成集群的产业,尽快形成创新活跃的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二)昌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立足昌吉州主导行业的现实发展基础和转型升级的方向,昌吉州今后一段时间需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确定为: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输变电装备制造产业、化工新材料产业、生物农业及生物制造产业、煤制洁净燃料产业。

(三)昌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7年,全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以上,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昌吉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增加值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15%,为昌吉州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加快昌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程的对策建议

机制创新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必由之路。要实现昌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必须通过综合性的机制创新来实现。

(一)创新科技体制机制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心环节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

1.创新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机制。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一是要尽快建立起共享服务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社会化评价机制、社会化资源共享管理体制、可持续投入机制、强化激励机制以及加强基础研究、推进交流合作等平台建设的保障措施。二是要尽快建立平台高效运行的服务机制。要建立起既遵循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又能促进自身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技术委员会咨询、理事会决策、运行绩效评估考核、运行补贴、重大事项报告、产学研合作等项制度。

2.多管齐下,全方位提升创新平台。一是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围绕昌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自治区级创新型企业和高水平企业研究院。二是要加快推动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步伐。要扶持建立各种形式的产业技术战略联盟,支持组建产学研用相互结合的研究开发联合体,形成产学研用合作共生的长效机制。三是要大力扶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要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积极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充分挖掘企业科研设备和人才优势,加快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步伐,积极引导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参与企业标准化研究,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

3.大力开展模式创新,形成多元投入格局。今后要把“借脑引智”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来抓。可以由企业结合自身产业需求,引进专业性强的研究机构,或者进行市场化合作,亦可由政府为主引进高校共建创新载体,做到两轮驱动。既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又要促使企业提高消化吸收的投入比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现象。政府的科技投入要从支持企业科技项目为主转向优先支持平台建设发展,要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投入主体,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社会投资,要加强和金融机构的合作,为平台建设提供快捷的融资服务。

(二)创新人才制度建设机制

一个人才可带动一个产业,一批人才就会拉动一个地区的发展,人才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昌吉州必须要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发挥人才优势。要积极引进和培育一大批高端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带动昌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1.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昌吉学院和各高职院校要以培养实用型的创新人才为教学目标,把学校的发展与昌吉州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善于用市场经济的方式解决发展中的资金及人才瓶颈制约;要依托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工程项目及学术交流合作项目,着力培育掌握专业知识、具备熟练技能、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各类优秀人才。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要大力实施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发挥领军人才在拓展市场、带动产业、集聚项目及人才上的引领作用。要努力将一批学有所长的高校毕业生、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者和业有所成的企业家吸引到昌吉州。在路径上,实施高校对接,根据昌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积极主动与重点院校沟通联络,将人才需求发布到各院校网站上;要积极拓宽选才视野,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布紧缺人才需求情况,如主动与人才中介及猎头公司联系,委托招聘紧缺型人才或通过外来人才协会引进人才。

3.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要在昌吉州建立重才、爱才、用才的新机制,努力营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氛围。在路径上,要切实解决好高层次人才实际存在的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及住房等问题,鼓励企业自建商品住房给高层次人才居住;要完善人才评价制度,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可借鉴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以人力资本入股,按各自贡献份额分享利润的办法吸引人力资本,使人才的贡献和报酬相适应,客观反映人才的真正价值。

(三)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

1.完善“一站式”服务。一是要集中办结,提高效率。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以及和项目建设服务有关的服务项目全部集中至政务中心办理。要简化审批手续,缩短项目审批办结期限,大幅度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二是要不断优化、改进服务流程。各园区要利用好网络平台及时公开政务信息,收集制作拟审批项目的基础材料以及格式文本、示范文本和材料样本,逐步完善服务功能。要利用网上预审等方法,切实提高审批速度。

2.构建服务型政府。一是要加强诚信建设。要大幅度简少行政审批,尽可能简化程序,营造勤、廉、高效的政务环境,例如对企业所需的土地,可以采取预留土地、分期划拨等方法,以加快审批进程;要着力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依法构建良好的市场秩序,大力推广公开招标和拍卖的方式,为投资者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切实起到基础性作用。二是要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惩处力度。要把优化软环境的具体责任措施分解到各个单位、部门以及个人,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重视优化投资软环境问题。

3.发展“飞地经济”③,承接产业转移。可以在昌吉州建立若干个“飞地”工业园,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税收留成和GDP统计归属,转出地负责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落地项目形成的引资额、工业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在转出地和工业园之间进行合理的划分;也可以把工业园区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权售卖给国内外的投资公司,由投资公司主导成立“飞地”园区管委会,工业园区下放除司法以外的行政管理权限给“飞地”园区管委会,由投资公司进行开发,规定的年限到期后再全部移交给园区,使“飞地”经济成为拉动昌吉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优化投资环境的突破口。

(四)创新投融资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资本需求量极大,需要高密度、高强度的资本投入,同时在不同阶段又具有不同的资金需求特征和风险特征,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特殊的投融资机制。

1.健全政策性投融资机制。可以专门筹集一笔财政资金,设立“昌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利用有限的自有资金与商业风险资本结合,组成定向投资基金,对信贷融资提供政府担保,鼓励风险投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要尽快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先导,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民间金融相结合,信贷与保险服务相结合,政策扶持与金融支持相结合,企业自主投入与信贷投入相结合的协同投入机制。

2.健全股权、债权融资机制。要放开金融机构进行股权直接投资的限制,鼓励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活动。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融资,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行业企业债券融资实行倾斜政策。

3.完善银行信贷融资机制。要充分发挥昌吉州多层次银行体系优势,加强“政银企”对接,鼓励银行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及项目的信贷优先支持。积极探索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积极开发推广技术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及股权质押融资等金融创新产品。要健全多层次担保体系,解决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五)创新政府支持机制

政府的扶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昌吉州各级政府要在科学布局的基础上,将工作重点放在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上,进而助推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1.实施产业扶持政策和示范项目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费用及人力资本投资巨大,在成长的初始阶段面临着诸多风险,因而必须实施产业扶持政策和示范项目建设,帮助企业进行市场拓展。要鼓励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完善和落实政府采购及市场准入制度,在政府采购时优先采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要加强舆论引导,并采取价格补贴、税收优惠及产品应用示范等形式,刺激消费需求。

2.提供鼓励创新的制度安排。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实施促进科技进步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扶持教育和人力资源培训项目,推动风险投资的发展,为技术创新和扩散应用提供补贴。今后既要对产生了重大技术突破的个人和单位予以重奖,也应对提出了新的商业、盈利和组织模式的个人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3.创新协调机制和服务机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由政府进行总体利益协调。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多业务、多部门、多地区及多技术的分工协作,价值链分布广而长,需要政府不断完善协调机制,理顺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间的关系,减少不同利益集团的相互摩擦,促使该行业健康发展。

注释:

①根据昌吉州统计局编著的《昌吉州统计年鉴》(昌吉州金版印刷厂,2014年7月第1版)数据编制而成。

②根据自治区统计局编著的《新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数据编制而成。

③“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5.我国旅游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篇五

我国旅游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一、国际化机遇

一是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旅游业发展。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看,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更加明显,为世界旅游经济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全球经济增长的稳步回升,加上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各地区政府采取更加有利的旅游产业促进政策,有利于国际旅游保持持续较快发展。

二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出境旅游的发展,为旅游业的国际化提供有利的市场环境。当前,我国和世界主要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等的关系持续平稳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正式启动,一批跨境经济技术合作规划已经或正在编制。“十二五”以来,我国还实施互利共赢的开发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国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为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从行业自身来说,我国旅游业的开放水平也不断提高。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的旅游交流合作蓬勃发展,目前国际上著名旅游集团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外资进入中国旅游业呈加速态势,并向二三线城市纵深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出境旅游持续快速增长,也将推动我国旅游企业更快地“走出去”,使得中国旅游业越来越融入全球化发展的大格局当中。

二、市场需求机遇

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可望保持旺盛。我国居民消费已经进入结构快速升级时期,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潜力巨大。未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将进一步增长,旅游消费进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期,我国旅游持续较快发展具有强大的市场基础。

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城镇化有利于国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为旅游消费提供新的增长空间。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发展任务,政府支出中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这也将有利于居民消费预期的形成,促进旅游消费需求的增长。

三、交通支撑机遇

我国高速交通等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将为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固的发展基础。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省会城市与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基本框架,高铁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根据《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至2020年,全国民用机场总数将达244个。与此同时,航线也会大大增加。公路方面,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总规模达到8.5万公里,全部建成后将连接全国所有的省会级城市、城镇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以及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城市,覆盖全国10多亿人口;实现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上高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上高速,西部地区平均2小时上高速,从而大大提高全社会的机动性,为人们旅游、休闲提供快速通道。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我国高速交通体系的初步建成,大大拓展了游客出行距离和产业发展空间。加上海洋和内河、湖泊等水上交通、城市内部交通的发展,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各种发展大众旅游的条件正在成熟,发展基础逐步稳固。

四、转型升级机遇

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以及现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装备改造和提升旅游业,正在成为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进程中,科学技术不仅创造出大量新的旅游业态和新的旅游需求,引导新的旅游消费,还将极大地推动服务方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今后一段时期,信息技术将会更加广泛地运用到旅游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2015年国务院推行的“三网融合”,将促进不同网络之间的信息兼容,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旅游经营方式和旅游管理方式,将推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运行模式发展,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6.当前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篇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一个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要求和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正在逐步得以确立。与过去相比,这个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教学、评价、管理、课程开发等方面都有不少创新之处,问题,它将给我们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作为一名教学校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呢?

一、机遇

1、国家重视,政策支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明晰,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的制定,为我国未来二十年的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对教育的重视。、国家经济发展,对教育投入的逐渐增长。教育不仅肩负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而且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随着国力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多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始终把教育摆在公共财政的突出位置予以重点保障,持续不断地加大教育投入。随着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有力支持,相信我国教育的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并践之以行,民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需要经济发展予以强有力的支撑,国力强盛,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也就相应增大。民众日益富裕,步入小康后,人民对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关注,在家庭消费支出中,教育消费日趋增长,占家庭消费支出非常大的份额。据2011《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显示,被调查家庭每月用于教育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44%。教育消费支出迅速增长反映了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

二、面临挑战:

1、城乡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及教师待遇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教育均衡任重而道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强,大量的人口涌进城区,给城乡教育带来沉重的压力,一方面,城区在未做好教育规划与布局之际,进城上学的学生急剧增加,出现师资紧缺,校舍紧张,大班额等现象,于是,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通过各种方式从乡村学校选调优秀骨干教师,也不得不把本应用于城乡均衡发展的教育经费侧重于投入到城区学校的改建和扩建上。另一方面,乡村学校生源大量减少,优秀骨干青年教师不断流向城区,这无异于釜底抽薪,优秀教师的流失进一步加剧学生的流失。城区优质的教育资源,优先的经费投入,优越的城市环境,优厚的福利待遇,攀比心理和“要求上好学”的优秀生源的输入,使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城乡教育越均越不平衡了。、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师资配备不到位,体美音等艺术专业教师紧缺。“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这一现象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青春的事业,可由那些并不青春的教师来勉强维持,对学生的发展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农村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和音、体、美学科普遍缺少专任教师,要开足开齐上好课程难度极大。、留守儿童增多,给学校安全管理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沉重压力。我国城乡有45万多所中小学校、9万个左右农村教学点,有12万多所幼儿园,有2亿1千万中小学生和2200万在园儿童,其中近80%在农村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中隔代抚养的情况越来越普遍,09年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已达5800多万。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出门在外,小孩长期缺少父母的亲情关怀,爷爷奶奶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和教育,使得家庭教育近乎空白,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卫生及心理发展等状况令人担忧,同时也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4、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影响了教育教学设备的添置与更新,从而进一步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强盛,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在逐年提高,但从我国整体的教育投入的方向来看,主要的资金都用在发展高等教育上,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比例不大,重视不够,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失衡。世界多数国家教育经费支出一般呈现出宝塔型结构,即在分配教育经费时,优先满足初、中等教育发展的资金需求,在此基础上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但我国目前则恰恰相反,将本来有限的教育经费大量投资在高等教育领域,使得中国高教投资比重偏高,不仅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高于发达国家,造成教育经费错置、基础教育薄弱,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这种失衡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也与各类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目标极不适应,严重阻碍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且我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基本格局是以地方负担为主,中央和省级只提供少量的补助。大多数欠发达地区的县乡政府财力原本就较为薄弱,却负担着绝大部分义务教育经费。这使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了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处境越来越困难。处于中部地区的江西,经济发展水平全国排名靠后,所以,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偏低,当地政府能提供的用于教育的财力十分有限,欠帐较多,导致农村中小学老化的教学设备因资金短缺而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在教学硬件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上,就和城市学校差了一大截,教学质量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5、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踟蹰前行,举步维艰。在人才评价标准和人才选拔方式尚未发生根本改变的今天,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仍然是围绕着“分数”在运转,虽然素质教育已提了多年,并且很多学校也曾努力尝试过,但很多学校和教师迫于上级的“唯分论”考核及家长要求高分的主张不敢大张旗鼓地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虽“千呼万唤始出来”却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下,仍羞涩地“犹抱琵琶半遮面”。

6、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与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太高这一现象形成强烈反差,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责难和怨言越来越多。很多家长观念阵旧,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教育改变命运的认识也非常的深刻,但是,他们认为家庭只提供衣食住行,满足孩子的温饱,而教书育人就完全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他们分不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他们不懂得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他们把小孩在学习,生活、品行、心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全推给学校和教师,孩子出现了问题不是去反思和总结,而是一味地去指责和埋怨学校和教师。

那么作为小学校长我们将如何应对呢?

(一)加强班子建设

做一名好校长,心中要谋事,永远憧憬着未来;眼中要见事,永远注视着发展;双手要干事,永远把握着现在;脚下要追事,永远超越着时代。

1、用自身的儒雅魅力影响教师。首先要重修养,胸中藏正气。校长要修政治素养,多一点敏锐目光,多一点理性态度,多一点辩证思维,多一点知识储备;要修人格涵养,做到既能举止端庄、文明典雅、神态从容,又能表情丰富、言语得体、幽默风趣;要修情趣教养,我们不怕没经验,就怕不勤奋。其次要善学习,腹中有才气。校长不仅要学,更要先学、多学、深学、博学,学习的覆盖面要宽,学习的切入点要准,学习的集成度要高;不仅要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站得更高,思谋更远,才能赢得教师的尊重和追随。第三要会思考,脑中聚灵气。会谋事能成就大业,会理事能获得敬重,会干事能取信于民。(校长要研究新情况、分析新形势、提出新对策,着眼创新愿思考,养成习惯勤思考,掌握方法会思考,因为有时工作的成败只在于一个观念的转变。)第四是勤实践,手中用力气。要抓落实,抓督查,抓推进,抓效果,不能无果而终,更不能不了了之。(要诚心服务用真劲,提高效率用巧劲,严谨细致用实劲,确保“工作筹备零遗漏,工作开展零失误,工作总结零遗憾”。)

2、用纯真的人格力量感染教师。校长的人格力量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概括起来是四句话:一是“无欲则刚”。校长应是一个好人,一个能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要大事不独裁,小事不缠身,难事不推诿,好事不伸手,会经营学校,会经营人心,会经营质量,会经营品牌。二是“有容乃大”。校长要与人为善,厚德载物,宽容得众,宽厚生辉。要以身作则,不要只会批评;要解决问题,不要制造麻烦。三是“大爱无疆”。校长要心系学校,情系教师。当校长的,要把所有的教职员工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看待,要热爱你的集体,热爱你的同事;要把与同志们共事当作一种缘分,当作一种至高的乐趣;要善于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为教职工谋福利、求实惠。四是“永葆激情”。一个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校长,必定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校长。校长要有干事的冲动,要有成功的渴望,要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对认准的事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去拼搏。校长的激情可以感染教师,教师的激情可以感染学生,校长、教师、学生的激情融汇在一起,校园才能充满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学校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3、用学校的愿景目标鼓舞教师。一是用心谋划发展愿景。校长要用心去谋划制定学校的发展蓝图,不只是把学校做大,更重要的是把学校做强做优。二是用心经营学校。校长管理学校,不是让师生去服从自己,而是让自己和师生都服从于一个共同的愿景。做一任校长,要经常思考三个问题:我为学校发展做了什么?我比前任校长强在哪里?我给后任校长留点什么?这应是校长追求的理想境界。三是用心培育学校团队。校长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校的团队精神,向愿景目标挺进。一个团队像一片树林,每一棵树为了阳光和雨露都奋力向上而成为栋梁。校长对教师要有“放心”的诚意、“放权”的胆略、“放手”的措施,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为愿景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4、用科学的发展眼光激励教师。校长如果没有强烈的发展意识,那么学校必然死水一潭,没有生机和活力。常言讲得好:“把困难踩在脚下,它就是你成功的助推剂;把困难压在心头,它就是你失败的导火索”,“人生是一杯水,你往里面添加奋斗,就会品出甘甜;你往里面添加懈怠,只会品到苦涩。”在发展中遇到困难、遇到问题不可怕,这些困难和问题正是我们发展的机遇。校长要善于发现小问题,理清大思路,解决新问题,引领学校向更高一层发展。

5、用强烈的忧患意识警示自己。每一位校长都要时刻保持“安易忘危,安能生危,安外有危”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真正做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同志们经常回头看一看:自己的脚印有多少留在了师生之中、留在了履职尽责的征程之中?自己的脚印有多少留在了娱乐休闲场所、饭店和咖啡屋?书架上的书有多少认真阅读过,有多少记入了自己的笔记?是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6、加强宣传,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党和政府出台的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政策无疑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执行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原来红艳丰韵的好政策从上到下不停地缩水和瘦身,最后落实到基层时已是脸色苍白,瘦骨嶙峋了。所以,作为最基层的教育管理者,校长

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等待政策的到来,要及时地去学习、了解、宣传政策,去主动关注教育的发展动态,去主动要求和推动有关部门落实政策,用好用足政策,促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7、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全面客观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新标准。虽然现行的教师评价涉及到了德能勤绩等方方面面,但其核心却仍然是与教师切身利益相联系的业绩评价,学生考试成绩事关教师的考核,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由于受到教育评估机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的共同影响,使得部分教师只重视教学业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以考试成绩为重要依据来评估学校,学校和家长也以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师,只要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考得好,“分数论成败”,只要业绩突出,便“一俊遮百丑”,业绩优秀便可以成为邀功请赏的骄人的资本,便可以抹杀一切的缺陷和不足,虽然教学质量是衡量一个学校或教师优劣的重要依据,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如果评价体系不能很好地体现教育目的,就会容易使人误入歧途,偏离方向,因此,积极构建具有导向,激励、监督、反馈作用的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8、密切家校联系,加强交流与沟通,发挥家校社联动共管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电话、短信,家访,制作家校联系单,开好家长会,或构建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沟通,形成互信共识密切合作的良好关系,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与村居社区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取得它们对学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课程改革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改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模式。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传统的认识已不再实用,取而代之的是多维、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它应包括(1)有效训练学生的理解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不断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对此教师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有价值、有新意的教学素材,而不是拘泥于原有的参考材料。

9、精益求精,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胡锦涛总书记在第23个教师节的讲话中强调:“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可见教育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教师的作用日益增强,教师的质量受到普遍关注。只有教师的教育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专业化。

7.当前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篇七

近几年,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传统的实体店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研数据, 2015 年上半年, 中国在线零售同比增长39.1%, 销售额超过1.6 万亿元人民币。无论在哪个行业, 具有极大优势的电子商务迫使实体店铺的营业额受损严重, 销售业绩不佳。

根据商务部调研的数据显示, 国内5000 家重点的零售企业在2014 年一整年的销售额增速仅只有6.3%, 同比去年回落了2.6 个百分点, 其中专业店、超市和百货店的增长速度相比去年分别回落1.7、2.8 和6.2 个百分点。虽然购物中心的增速为7.7%, 略胜一筹, 但相对比去年仍然放慢了大约4.5 个百分点。截止到2015 年上半年, 国内5000 家重点的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了约4.6%, 相比较上年同期再次放缓了1.7 个百分点。如果应对线上店铺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将是实体店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二、实体店铺互联网化的重要性

据了解, 实体店铺销售额约占全国零售总额的90%, 相关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约五分之一, 实体店铺无论在促进消费, 亦或是稳定就业等方面都担任着重要角色。即使实体店铺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冲击下, 经历了营业业绩下滑、关门倒闭等各种重创, 但种种现象并不意味着实体商业正在走向灭亡的道路。从全行业的势头来看, 实体店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触底回升, 实体店铺市场仍具有可观的发展潜力。

互联网发展势头良好的时代, 并不是鼓励实体店去网上开店, 而是应该学会如何借助具有竞争力的互联网, 运用我们所说的“互联网思维”, 共生双赢, 对我们的传统店铺进行彻底的改革、创新和转型。如何转型?这是需要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对于实体店面来说, 购物流程一定要是互联网化的。比如应用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的消费者进店、定位、浏览, 可以收集到消费者的行为记录, 如同在互联网上一样。消费者在实体店面购物的流程要尽可能弥合网上购物的过程, 也就是说不需要导购人员拼命地交谈, 而是自主式的选择浏览, 这种自主式的行为还包括支付过程等。

这些实体店铺流程上的变革, 新生代消费者到实体店面去感受后, 不会觉得自己是老土的人, 而是可以和互联网连接、保持密切联系的人。实体店铺运营商先别管这些技术是不是赚钱, 首先必须要这么做。吸引客流, 让消费者进店才是首要目的。未来的实体店面也不能把购物作为第一需要进行设计, 而是把消费者的需求, 把现代社会中的人所必须的生活方式体现出来。我们要建立什么样新的盈利模式那则是第二步的问题。

三、互联网时代实体店铺与高新技术完美结合

1.i Beacon定位技术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近几年, i Beacon应用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 其高效的定位技术将成为实体店铺赢得销售额的重要武器。尤其是在移动设备普及率及使用率极高的今天, 线下实体店铺应抓住这一机遇, 和线上技术高效连接起来, 争取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i Beacon是一项低耗能蓝牙技术技术, 工作原理类似之前的蓝牙技术, 由i Beacon发射信号, IOS设备定位接受, 反馈信号。根据这项简单的定位技术可以做出许多的相应技术应用。该技术可以向用户推送信息及收集用户相关数据, 帮助用户做出相应决策, 优化实体店铺资源配置。

i Beacon的使用在国外已趋于成熟。为了提升客户的购买体验, 美国的Giant Eagle, 英国的Tesco, 法国家乐福超市等, 均已在实体商店内运行i Beacon这一新技术。在悉尼有家购物中心名叫Chatwood Chase, 这家商场通过i Beacon技术与消费者之间保持良好且有效的沟通, 通过苹果客户端内的Passbook对自己的会员老客户每周推送优惠及促销信息, 通过对已掌握的消费者信息进行分析, 为消费者推送最有价值的信息。该实践证明了i Beacon技术的确可以帮助店面吸引客流。

在国内, 多个行业已开始应用这一技术, 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零售行业, 万达集团处于领先地位, 国内多个集团广场内已试水i Beacon技术。但对于国内的零售商来说, 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i Beacon的使用初期, 财务指标并无明显上升。零售商纷纷觉得此技术并不能扭转线下商铺所面临的近遇, 其实i Beacon使用初期商铺应把关注点放在客户的体验指标上, 先做客户再挣钱, 这是目前国内商铺所需做的思路上的扭转。

在所有行业中, 零售行业对于i Beacon的热情无疑是最高的。通过i Beacon技术, 零售行业实体店铺可以向用户推送店内商品的信息、相关产品促销信息, 甚至优惠券的派送。i Beacon如何与实体店铺更好地结合, 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 他们依然希望店铺能通过APP提供优惠, 对于实体店铺来说, 通过自身APP可以推送各种形式的优惠券将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原因这一。国内零售商大多目前都是和大众点评、美团此类型的APP合作。但是毕竟不能永远依靠第三方平台, 所以打造自己的APP并提供优惠是不可缺少的, 用户只需要在手机中安装这款软件, 然后走到实体店中, 就会有“奖励”, 为用户带来线上线下整合服务。通过i Beacon技术和店铺APP, 将记录下消费者行为数据。商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 每个用户在商家平台上拥有自己的个性化标签。在未来, 可向用户推送个性化信息及最适合用户使用的兑换券。

2.Apple Pay为线下商铺带来全新支付时代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mer的数据了解到, 2013 年全球移动支付规模在2354 亿美元, 而2012 年这个数据则是1631 亿美元。并且现在的消费者, 出门购物时没有带现金和银行卡的习惯, 习惯用手机来进行支付。苹果根据消费者的这个习惯, 推出了自己的支付产品Apple Pay。

Apple Pay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一个快捷支付工具。它是基于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近场通讯) 技术和苹果的Touch ID (指纹识别) 技术以及其它一系列安全控件技术相结合而研发出来的。自Apple Pay在美国正式上线以来, 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据报道, 在短短的两个月内, Apple Pay就已改变了全美的支付格局。消费者通过Apple Pay直接完成生活中的各种需要支付的场景, 乘坐交通工具时可以刷手机支付;线下服装店及餐厅支付时也可以通过刷手机来完成。

中国市场中, 目前流行的移动支付工具就有数十种之多, 主流的移动支付工具有微信、支付宝、银联的“闪付”卡、各种手机钱包 (如百度钱包) 等。在各种支付工具竞争激烈的今天, Apple Pay即将进入中国市场。2015 年12 月, 银联发布消息, 称与苹果就Apple Pay入华达成协议, 并将计划在2016 年初推出此项支付服务。目前, 各大银行纷纷表示将向用户推出Apple Pay, 这意味着移动支付方式将进入另一个发展阶段。对于线下实体店铺来说, 这是一次吸引消费者的绝好机会。据了解到, Apple Pay的核心是其安全性和隐私性。这也是消费者最为关心之所在。当消费者添加信用卡或借记卡的时候, 实际的卡号并不存储在设备上, 也不是存储在Apple服务器上。Apple Pay的系统会分配一个且是唯一的名叫Device Account Number设备账号, 这个账号是经过严格加密的, 存储在设备上的安全芯片中。每一次交易都使用一次性的动态码进行授权。

Apple Pay的支付方式变得更加便捷。Apple Pay不需要打开特定应用软件, 直接将手机靠近收款终端, 用户根据弹出的支付界面, 手指放在Home键停留1 秒左右, 支付就相应地完成了。相比其它线下移动支付, 如微信、支付宝, 都变得更加快捷。Apple Pay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更多的支付市场, 作为商家及消费者只需等待简单、安全、方便的“支付时代”的到来即可。

3.VR开启虚拟现实未来

在最近的零售展会NationalRetailFederationsBig Show上, 一家名为The Line的零售商推出了VR购物服务, 该服务吸引了大量客流群。消费者只需要戴上三星的Gear VR头盔, 便可以“进入”一个摆放各种商品的场景。如果你凝视场景中的一个商品足够长的时间, 就会立即弹出一个对话框显示你所关注的商品的信息, 然后通过头控技术把商品加入购物车。

消费者对这个Gear VR头盔产生了极大兴趣, 什么是VR?VR, 即Virtual Reality的缩写, 我们称之为虚拟现实, 实际上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 (Virtual World) 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城市规划、室内设计、房地产及教育培训等都是VR技术践行的领域。VR的火爆程度, 相信每个人都略有耳闻。有人用来玩游戏, 有人用来看电影, 包括现在游乐园都用VR技术来坐过山车, 房地产行业用其来做市场营销。虽然现在的VR技术还不成熟, 一大堆问题等待解决。其实, 大家都明白, 就目前阶段, 这种VR技术购物顶多是一种吸引消费者眼球的营销手段, 一种探索性的实验。开启VR购物的数字营销机构Sapient Nitro的高管Matt Lewis曾说过“, 这仅仅是开始。我们是希望通过这项技术告诉消费者未来的购物方式。”他还补充说道, VR最先会在零售店或者高端店面使用, 因为那样更容易引导消费者。但是人们对这项技术的热衷, 让现代社会已经提请进入了VR时代。

四、结束语

对于互联网购物所带来的威胁, 有些实体店或关或转, 这是消费需求嬗变的直接体现。线下实体店铺的转型和创新迫在眉睫, 迎合现代商业模式升级的迫切需求。来自互联网电子商务日趋激烈竞争的今天, 当顾客对线下消费体验的期望不断攀升的时候, 线下实体店铺应意识到传统零售需与移动互联网结合, 让互联网技术成为改变实体店铺的一把钥匙, 主动去迎合这些技术所给消费者带来的便利, 为实体店铺提升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耕艺.Apple Pay:移动支付新兵[J].中国信息化, 2014.

[2]陆青.i Beacon来了[N].电脑报, 2013-12-09007.

[3]徐妍.新鸿基:用苹果i Beacon进行精准营销[N].中国房地产报, 2014-06-30A06.

[4]吴凤娟.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状况[J].科技视界, 2015.

8.当前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篇八

一是技术服务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针对某个环保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方案,组织规模小。二是项目承接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为环保项目提供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营等一揽子服务,组织成规模化发展。

三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以产品营销为核心,以企业品牌为依托,以项目融资、项目承接、产品营销、技术服务等为内容。这一阶段将是市场洗礼的结果,也是目前中国环保企业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环保产业 现状分析 未来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

1.1 我国环保产业的定义范围

我国环保产业的概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比如前一两年,环保产业仪指专门从事环保没备生产和其它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企业单位。现在,随着国家对利,研院所的企业化改革步伐的加快,环保产业还包括诸如国家各部委直属的研究院所和生态建设的企业单位等。

1.2 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

总结中国环保产业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技术服务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针对某个环保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方案,组织规模小。二是项目承接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为环保项目提供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营等一揽子服务,组织成规模化发展。三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以产品营销为核心,以企业品牌为依托,以项目融资、项目承接、产品营销、技术服务等为内容。这一阶段将是市场洗礼的结果,也是目前中国环保企业努力的方向。

1.3 我国环保产业的特点

1.3.1 进入门槛不高

十多年来,中国的环保企业通过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洗礼,现有一万家左右。由于环保产业相对于其他的行业而言,整体利润比较可观,而且进入壁垒并不是很高,因此,就不断有新企业加盟,且呈方兴未艾之势。

1.3.2 企业分布的分散性

因为我国的环保产业广泛分布在各个产业部门,导致了环保产业管理上各自为阵、政出多门,使得国家对环保产业的发展投入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监督协调,综合管理的力度不大。

1.3.3 企业规模多为中小型大型环保企业只占全国环保企业总数的2.8%,近90%都是小型企业。到2000年底,全国已有1万多家企事业单位专营或兼营环保产业,职工总数180多万人,固定资产总值800亿元。2000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1080亿元,其中,环保设备(产品)产值300亿元,占27.8%:资源综合利用产值约680亿元,占63%;环境服务产值100亿元,占9.2%。环保产业总产值已占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77%。

1.3.4 中国的环保产业还很稚弱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环保产业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一方面,中国的设备制造业与国外的差距由来已久,因此,这种差距在环境污染治理设备、在线监测仪器的制造方面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中国环保企业在转化、引进、吸收国外成熟环保技术和设备以及在技术工艺的开发方面远远低于其它行业的转化、引进、吸收程度

和开发程度,当然就无法提供满足中国闩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需要的技术工艺和缺乏解决日益扩大的环境问题的综合实力。

1.4 我国环保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4.1 我国环保产业的主管缺位

我国环保产业没有主管、只有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对环保产业进行规范和约束。由于我国环保产业协会对各地环保产业的指导缺乏行政上的监管,从而导致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缺乏一种强有力的指导和管制。

1.4.2 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的规范问题

我国的环保产业是伴随着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但目前就国内的环保市场而言,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和约束机制。一方面,市场准入的条件没有限制,另一方面,环保的市场资源比较分散,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1.4.3 资金短缺的问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尽管投资多元化趋势已初露端倪,但资金短缺仍将是一段时期内的主要矛盾。

1.4.4 环保产业仍未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行业

因为环保产业目前还未列入国民经济的行业之中,致使目前环保产业缺乏一个规范的统计、研究、政策指导。

1.5 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因素

谈到制约我国环保企业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制约我国环保企业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一是新生的公司没有资金、技术及资质优势,老牌的公 司技术、资质占有绝对优势,但又没有市场主动性。二是新老公司都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没有大的综合实力强的公司形成,无法与国际环保公司抗衡。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5.1 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显示出来,环保产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还没有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导致环保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由于产业政策不到位,缺乏吸引人才、技术、资本资源投入的市场氛围。如火电厂烟气脱硫,“七 五”期间国家开始安排重点攻关项目,“八五”开始实施示范项目,“九五”制定了宏大的实施计划,但由于配套的政策不落实,造成实施计划难以落实。例如:目前,安装脱硫装置的火电装机容量只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1.2%,很有发展前 景的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难以形成。

1.5.2 环保基础设施投资渠道窄,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足

据有关研究表明,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的投入应占GDP的1.5%,而我国到“九五”后期虽然达到1%,但还不能满足建设所需。资金缺乏直接限制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建设6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后经调整为52个,但截止到2000年底,全流域只建成运行10个,未动工建设的10个。目前,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几乎全部依靠财政 投资进行建设和运行维护,致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发展滞后,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率不足15%,一部分污染处理设施难以运行下去。

1.5.3 市场混乱,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这是我国环保产业和环保企业都长不大的一个原因。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现象严重,采取所谓的市场准入制度,造成市场割据。有的地方片面强调当地环境保护建设项目所需的设备和产品要在当地生产,造成了新一轮低水平重复建设。个别省市制定的环保产业政策中,明确提出承担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单位必须持有《当地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资格

证书》。另一方面,不正当的市场竞争依然存在。有关部门指定产品准入、虚假鉴定等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山于环保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缺少必要的标准、技术规范。环保产业市场混乱,严重阻碍了环保产业技术进步,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环保产业与金融资本的结合资金缺乏一直是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尤其是环保企业。由于环境保护是一个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和收益较低的公益性的行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往往与巨额的资金联系在一起。在这方面,国内的环保企业与金融资本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

2.1 我国环保治理现有资金来源分析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己形成了八条环境保护的资金渠道,这八条资金渠道是:基本建设项目“三同时”的环保投资:更新改造投资中环境保护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环保投资:排污收费补助用于污染治理资金部分:综合利用利润留成用于污染治理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用于治理的投资;污染治理专项基金和环境保护部门自身建设投资。

2.2 我国上市环保企业的现状及特点

目前沪、深两市与环保业务有联系的公司有30多家,但有相当多的公司环保业务占总业务比重较小,环保业务比重较大的公司只有7家,它们是:环保股份(0730)、清华紫光(0938)、凯迪电力(0939)、首创股份(600008)、武汉控股(600168)、创业环保(600874)、龙净环保(600388)。这7家公司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环保产业基本上是其唯一主业,它们是:环保股份、凯迪电力、龙净环保,它们的“环保血统”更纯正一些:另一类是环保产业是其主业之一,但不唯一,它们是:清华紫光、首创股份、武汉控股、创业环保。

2.3 风险投资与我国环保企业

环保治理项目的投资主要是政府且属公益性事业,其收益的改善主要来自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政策和资金配套,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于其未来发展依赖于政府的政策的行业,风险投资对其介入是很谨慎的。但是,随着国家对环保投资政策的改革和对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这一状况会有所改善。

2.4 我国环保企业的融资探索

纵观国内几家环保公司的探索实践,其投资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八种模式。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BOT模式源于“八五”期间,当时,BOT模式主要在高速公路、电厂等领域应用较多,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严重短缺的资金问题,在环境污染治理项目中引入BOT模式是目前中国政府面临的新课题和中国环保企业面临的新挑战。二是利用强大的融资能力,收购污水处理厂,通过受让和转让股权,变现政府投资资本。政府利用变现的资金再投资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从而加快地方环境污染的治理。三是利用国家的国债资金进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并承担这部分债务的偿还。四是山工程方贷款,环保公司为其提供担保,并建设污水处理厂,工程方负责还贷。五是基金投资模式。即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集团进入的方式介入。因为以这种方式进行污染治理,将有利于降低一次性投资,有利于统一规划和统一设计,有利于引进先进的工艺,有利于降低环保设施的运行成本。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因为地方政府的观念较为落后,对这种模式的认识有一定的差距,会给这种模式的推进人为地制造障碍,这就需要通过上一级政府来协调,通过市场来引导。六是在一定的工程建设周期内,环保公司以无息借款的方式给工程方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在工程峻工后,工程方将本金还给环保公司。七是环保公司以总承包的形式,投资一定的资金,并占整个工程投资一定的股份,成为工程的股东。八是环保公司与工程方成立项目公司,用项目公司的名义从银行贷款进行环保项目的建设。我国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

说到我国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市场需求,要将中国环保产业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一要靠增加环保投入,二要靠严格的执法监督,三要实施强强联合战略。

3.1 增加环保投入多渠道筹集污染治理资金,增加环保投入,是实现环保产业有效市场需求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适当支持、依法监督下,靠企业、市场运作来实现的。我国一些地方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己开始探索社会化、企业化、专业化的新机制。

3.2 严格执法监督严格环保要求,进一步加大环保执法监督力度,通过环保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和规范约束,可以拉动环保产业现实市场的需求。“九五”期间,我国政府陆续制定了“三河”、“三湖”防治规划,“两控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控制区)规划,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和“一控双达标”计划等环境保护重点计划,有力地促进了环保产业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去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超标是违法行为,并提出依法建立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零起点收费。这将有助于改变污染物排放收费标准相对于污染治理成本偏低,难以调动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的局面。如新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不能达标的,必须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装置,推动了烟气脱硫产业的发展。对污染物排放量大而又超标排放的现有企业,要通过执法检查和监督,促使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污染治理,并要限期整治。对到期不能达标的企业,要依法采取关闭、转产、限产和停产治理等措施。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开展严肃查处污染物超标排放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这对环保产业现实市场的形成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关于学生感恩老师作文600字下一篇: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