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处置程序(8篇)
1.交通事故处置程序 篇一
各类灾害事故处置基本措施及程序
(教案)
一.消防部队参加火灾扑救及应急救援工作的法律依据 新修订的《消防法》赋予消防部队的法律职责:公安消防部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公安消防部队应当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实施专业技能训练,配备并维护保养装备器材,提高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的能力。
二.消防部队处置灾害事故类型划分
《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规定了除火灾扑救以外,公安消防部队还主要承担的八大类应急救援工作: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二)道路交通事故;
(三)地震及其次生灾害;
(四)建筑坍塌事故;
(五)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六)空难事故;
(七)爆炸及恐怖事件;
(八)群众遇险事件。
三.火灾扑救及应急救援的基本程序 公安消防部队执行灭火与应急救援任务,应当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按照“第一时间调集足够警力和有效装备,第一时间到场展开,第一时间实施救人,第一时间进行排烟降毒,第一时间控制灾情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的要求,组织实施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
(一)火灾扑救基本程序
公安消防部队在灭火战斗中,应当按照先控制、后消灭,集中兵力、准确迅速,攻防并举、固移结合的作战原则,果断灵活地运用堵截、突破、夹攻、合击、分割、围歼、排烟、破拆、封堵、监护、撤离等战术方法,科学有序地开展火灾扑救行动。
火灾扑救主要有以下9个基本程序: 1.接警出动
(1)接警人员必须迅速准确受理报警,问清发生火灾或者其他灾害事故的种类、危险程度、有无人员被困或者伤亡、发生灾害事故的单位名称、详细地址、报警人姓名等情况,同时启动录音记时设备。
(2)公安消防中队执勤人员听到出动信号,必须按照规定着装登车,首车驶离车库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分钟。中队值班首长应当检查登车情况,并随首车出动。
(3)公安消防中队出动后,应当迅速、准确、安全地赶赴灾害事故现场。途中应当注意观察并了解灾害事故现场的情况。
2.火情侦察 指挥员到达火场后,应当立即组织火情侦察,并将侦察工作贯穿于火灾扑救的全过程。通常情况下,火情侦察可以采取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利用消防控制中心侦察监控、深入内部侦察、仪器探测等方法进行。火情侦察应当查明下列情况:
(1)有无人员受到火势威胁,人员数量、所在位置和救援方法及防护措施;
(2)燃烧的物质、范围、火势蔓延的途径和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3)消防控制中心和内部消防设施启动及运行情况,现场有无带电设备,是否需要切断电源;
(4)起火建(构)筑物的结构特点、毗连状况,抢救疏散人员的通道,内攻救人灭火的路线,有无坍塌危险;
(5)有无爆炸、毒害、腐蚀、忌水、放射等危险物品以及可能造成污染等次生灾害;
(6)有无需要保护的重点部位、重要物资及其受到火势威胁的情况。
3.战斗展开和力量部署
参战公安消防部队根据火场情况,可以采取下列战斗展开形式:
(1)准备展开:从建筑外部看不到燃烧部位和火焰时,指挥员应当在组织火情侦察的同时,命令参战人员占领水源,将主要战斗装备摆放在消防车前,做好战斗展开的准备;(2)预先展开:从建筑外部能够看到火焰和烟雾时,指挥员在组织火情侦察的同时,命令参战人员携带战斗装备接近起火部位,铺设水带干线供水,做好进攻准备;
(3)全面展开:基本掌握火场的情况后,指挥员应当确定作战意图,果断命令参战人员立即实施火灾扑救。
根据火场情况,主要灭火力量应当部署在下列重点部位:(1)有人员受到火势威胁的地点及抢救、疏散的路线;(2)可能引起爆炸、毒害物质泄漏的部位;(3)重要物资受到火势威胁的部位;
(4)火势蔓延方向以及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部位;(5)参战力量实施内攻救人灭火的部位;(6)毗邻建筑受到火势威胁的部位。4.抢救人员
当火场遇有人员受到火势威胁时,应当迅速抢救疏散,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并按照下列要求抢救人员:
(1)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外墙门窗、阳台、避难层(间)等途径和举高消防车、消防梯,以及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救生装备进行施救;
(2)采取排烟、防毒、射水等措施,减少烟雾、毒气、火势对被困人员的威胁;
(3)稳定被困人员的情绪,防止跳楼或者因拥挤踩踏造成人员伤亡;(4)进入燃烧区抢救被困人员时,应当仔细搜索各个部位,做好记录,防止遗漏;
(5)对被救者采取防毒保护措施,对在救助过程中和已抢救疏散出的危重伤员应当由具备急救资质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对遇难人员也应当及时搜寻、妥善保护。
5.火场排烟
根据救人、灭火的实际需要,应当按照下列基本要求,迅速采取正确的排烟措施,防止烟气对人员构成威胁和火势扩大:
(1)排烟前,应当查明火源的位置、火势蔓延的方向、烟雾扩散的范围,视情在烟雾流经的部位设置防御力量;
(2)应当尽量利用建筑物内部的防、排烟系统和移动排烟设备进行防烟、排烟;
(3)利用建筑物的外墙门窗、阳台等途径进行自然排烟时,应当注意风向,防止造成火势扩大蔓延;
(4)利用破拆、喷雾水流、移动排烟设备等方法进行人工排烟时,应当注意安全。
6.火场破拆
根据灭火战斗行动的实际需要,应当按照下列基本要求,依法合理实施破拆:
(1)为查明火源和燃烧的范围,以及抢救人员和疏散重要物资需要开辟通道时,可以对毗邻火灾现场的建(构)筑物、设施进行破拆;(2)当火势迅速蔓延难以控制时,可以在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根据火势蔓延的速度,选择适当位置拆除毗邻火灾现场的可燃建(构)筑物,开辟隔离带,阻断火势蔓延;
(3)当发生火灾的建筑物或者局部出现倒塌的危险,直接威胁人身安全、妨碍灭火战斗行动时,可以进行破拆;
(4)当发生火灾的建筑物内部聚集大量的高温浓烟时,为改变火势发展蔓延方向,定向排除高温浓烟,便于救人、灭火,应当选择不会引起火势扩大的部位进行破拆;
(5)在破拆建(构)筑物时,应当注意承重构件,防止因误拆造成建(构)筑物倒塌;在有管道设备的建(构)筑物内部破拆时,应当注意保护管道,防止因管道损坏造成易燃可燃液体、气体以及毒害物质泄漏;
(6)在破拆建(构)筑物和设施过程中,应当划出安全警戒区,设置安全警戒哨,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7.火场供水
火场供水应当按照下列基本要求,正确使用水源,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力争快速不间断:
(1)就近占据水源,集中主要的供水装备保证火场主攻阵地特别是内攻救人灭火力量的供水;
(2)使用市政消火栓供水时,应当根据给水管网的形状、直径和压力确定消火栓的使用数量;当火场供水压力不足时,应当通知供水部门增大水压;(3)根据消防车泵的技术性能和水源与火场的距离,合理选择直接供水、接力供水或者运水供水的方式,并尽量使用大口径水带铺设供水干线;
(4)在市政消火栓不能满足火场供水时,应当充分利用天然水源和蓄水池、水井等水源设施供水;
(5)当多层、高层建筑物或者地下工程、生产装置发生火灾时,应当尽量使用固定消防给水系统供水,同时利用移动装备供水。
8.火场安全防护
火灾扑救中,应当按照下列基本要求,做好参战人员的安全防护,严防人员伤亡:
(1)进入火场的所有人员,应当根据危害程度和防护等级,佩戴防护装具,并经安全员检查、登记;进入火场后应当合理选择进攻的路线、阵地,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在可能发生爆炸、毒害物质泄漏、建筑物倒塌和可燃液体沸溢、喷溅,以及浓烟、缺氧等危险的情况下进行救人灭火时,应当组成精干作业组,设置安全观察哨,尽量减少现场作业人员,布置水枪掩护,留有备用力量,严禁擅自行动;
(3)在需要采取关阀断料、开阀导流、降温降压、点火放空、紧急停车等措施时,应当掩护配合起火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实施,严禁盲目行动;
(4)对火场内带电线路和设备应当视情采取切断电源或者预防触电的措施;
(5)当火场出现爆炸、轰燃、倒塌、沸溢、喷溅等险情征兆,而又无法及时控制或者消除,直接威胁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时,现场指挥员应当果断迅速组织参战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并立即清点人数,视机再组织实施灭火救援行动。
9.火场清理及撤离
火灾扑灭后,应当进行下列工作:
(1)全面、细致地检查火场,彻底消灭余火;对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储存设备的温度及其周围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蒸汽的浓度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应的处理,防止复燃;同时,应当责成起火单位或者相关单位人员看护火场,必要时留下必需的灭火力量进行监护;
(2)撤离火场时,应当清点人数,整理装备,恢复水源设施,向事故单位或有关部门进行交接;
(3)归队后,应当迅速补充油料、器材和灭火剂,调整执勤力量,恢复战备状态,并报告作战指挥中心。
(二)应急救援基本程序
公安消防部队必须遵循“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快速反应,快速调派力量,正确判断灾情,科学决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营救遇险人员,控制灾情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应急救援主要有以下8个基本程序:
1.接警出动 迅速准确受理报警,根据警情,集中调集所需人员、装备,并视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动相关联动力量,安全、迅速地赶赴现场。
2.侦察检测
应急救援过程中,应当通过侦察、检测等方法查明下列情况:(1)灾害事故的种类、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2)遇险和被困人员的位置、数量、危险程度以及救援途径、方法;
(3)危险区域和防护等级,应当采取的防护措施;(4)贵重物资设备的位置、数量、危险状况以及抢救疏散和保护的方法;
(5)灾害事故现场及其周边的道路、水源、建(构)筑物结构以及电力、通信、气象等情况。
3.设置警戒
应急救援时,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采取现场警戒:
(1)根据灾害事故类型,依据侦察检测结果,科学、合理地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标志;
(2)清除警戒区域内无关人员,禁止现场群众和无可靠安全防护措施的施救人员、装备进入警戒区内;
(3)必要时采取禁火、停电等安全措施;
(4)需要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实行交通管制。
4.安全防护
应急救援过程中,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做好现场安全防护:(1)进入灾害事故现场的所有救援人员,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危险等级采取防护措施,严格操作规程;
(2)在可能发生爆炸、易燃易爆和毒害物质泄漏、建筑物倒塌等危险情况下救援时,必须进行检测和监测,应当尽量减少一线作业人员,并设立安全员,加强安全防护,留有机动力量;
(3)需要采取工艺措施处置时,应当掩护配合事故单位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实施,严禁盲目行动;
(4)当现场出现爆炸、倒塌,易燃可燃气体、液体,毒害物质大量扩散等险情征兆,而又不能及时控制或者消除,直接威胁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时,指挥部或者现场指挥员应当果断下达撤离命令,发出撤离信号,组织参战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并立即清点人数,待具备基本安全条件时,再组织实施抢险救援;
(5)实施水上救援时,救援人员应当佩戴专业救生装具,必要时系安全绳,以小组为单位,不得单独行动;实施潜水救援时,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并采取安全措施。
5.抢救人员
现场救人行动应当根据现场情况,按照下列基本要求进行:(1)根据现场不同情况,视情采取破拆、起重、支撑、牵引、起吊等方法施救;(2)在人员被倒塌的建筑构件、材料埋压或者被困于容易窒息、受伤的现场,应当首先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并视情迅速采取送风供氧、急救、提供饮水和食物等措施,然后设法采取有效的营救措施;
(3)当不能确认遇险人员无生还可能时,严禁盲目使用大型挖掘机、铲车、推土机等机械设备和可能危及被困人员生命安全的救援方法;
(4)在毒害物质泄漏现场,应当使用防毒、救生等工具抢救中毒人员,并及时疏散染毒区域内的人员;
(5)在高空和水上救生时,应当充分利用可靠的设施、工具和专业救援装备,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6)对现场受伤人员应当由具备急救资质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立即通知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
6.排除险情
当救援现场有易燃易爆或毒害物质泄漏、扩散,可能导致爆炸、建筑倒塌和人员中毒、触电等危险情况时,要根据专家组意见和现场救援力量及技术条件,及时采取冷却防爆、稀释中和、加固破拆、断阀疏导等措施,尽快排除险情。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结束时,应当对受到污染的人员、装备及场地进行洗消,并妥善处理洗消后的污水。
7.清场撤离
灾害事故(事件)处置结束后,要全面、细致地检查清理现场,并视情留有必要力量实施监护和配合后续处置,并向事故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移交现场。撤离现场时,应当清点人数,整理装备。归队后,迅速补充油料、器材和灭火剂,迅速恢复战备状态,并向上级报告。
8.信息发布
灾害事故(事件)处置结束后,要按照上级指示,确定新闻发布会的内容、时间和发言人,严禁未经批准擅自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四、常见灾害事故处置规程
(一)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处置
1、理化性质
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稀、丁烷、丁烯等,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石油气通过加压或降温以液态形式进行储存和运输,即为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体积扩大250-350倍左右;气态相对密度(空气=1)为1.5-2(比空气重),液态相对密度(水=1)为0.5(比水轻);在空气中扩散较慢,易向低洼地区流动和积聚,爆炸极限为5%-33%。
液化石油气一般为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属于低毒类。常见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严重时出现麻醉状态和意识丧失。液化石油气一般加有特殊臭味的醛类或硫化物,便于察觉该气体的存在。
2、事故特点
(1)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液化石油气一般以喷射状泄漏,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迅速扩大,形成大面积危险区。
(2)易发生爆炸燃烧。液化石油气爆炸下限极低,泄漏后极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爆炸或燃烧。
(3)燃烧猛烈,爆炸速度快。液化石油气燃烧火焰温度可达18000C以上,爆炸速度可达2000-3000m/s。
(4)处置难度大,要求高。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的容器、部位、口径、压力等因素各不相同,灾情复杂、危险性大,处置专业技术要求高。
3、处置程序与措施(1)侦察检测
通过询问、侦察、检测、监测等方法,以及测定风力和风向,掌握泄漏区域气体浓度和扩散方向。查明遇险人员数量、位置和营救路线。查明泄漏容器储量、泄漏部位、泄漏速度,以及安全阀、紧急切断阀、液位计、液相管、气相管、罐体等情况。查明储罐区储罐数量和总储存量、泄漏罐储存量和邻近罐储存量,以及管线、沟渠、下水道布局走向。了解事故单位已经采取的处置措施、内部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先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查明拟定警戒区内的单位情况、人员数量、地形地物、电源、火源及交通道路情况。掌握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和给水方式。分析评估泄漏扩散的范围和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危险因素及其后果。
(2)疏散警戒
疏散泄漏区域和扩散可能波及范围内的无关人员。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并划分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和出入口。严格控制进入警戒区特别是重危区的人员、车辆和物资,进行安全检查,做好记录。根据动态检测结果,适时调整警戒范围。
(3)禁绝火源
切断事故区域内的强弱电源,熄灭火源,停止高热设备,落实防静电措施。进入警戒区人员严禁携带、使用移动电话和非防爆通信、照明设备,严禁穿戴化纤类服装和带金属物件的鞋,严禁携带、使用非防爆工具。禁止机动车辆(包括无防爆装置的救援车辆)和非机动车辆随意进入警戒区。
(4)安全防护
进入重危区的人员必须实施二级以上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现场作业人员的防护等级不得低于三级。
(5)生命救助
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进入重危区和轻危区。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遇险人员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移交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
(6)技术支持
组织事故单位和石油化工、气象、环保、卫生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判断事故状况,提供技术支持,制订抢险救援方案,并参加配合抢险救援行动
(7)现场供水
制订供水方案,选定水源,选用可靠高效的供水车辆和装备,采取合理的供水方式和方法,保证消防用水量。
(8)稀释防爆
启用事故单位喷淋泵等固定、半固定消防设施。使用喷雾水枪、屏封水枪,设置水幕或蒸气幕,驱散积聚、流动的气体,稀释气体浓度,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气体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液化石油气若呈液相沿地面流动,可采用中倍数泡沫覆盖,降低其蒸发速度,缩小气云范围。操作时,要防止因泡沫强力冲击而加快液化石油气的挥发速度。对于聚集于建筑物和地沟内的液化石油气,可打开门窗或地沟盖板,通过自然通风吹散。同时还可采用防爆机械送风进行驱散。禁止用直流水直接冲击罐体和泄漏部位,防止因强水流冲击而造成静电积聚、放电引起爆炸。
(9)关阀堵漏
生产装置或管道发生泄漏、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技术人员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喷雾水枪掩护,关闭阀门,制止泄漏。罐体、管道、阀门、法兰泄漏,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通过液相阀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罐内底部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法兰盘、液相管道裂口泄漏,在寒冷地区和季节可采用冻结止漏,即用麻袋片等织物强行包裹法兰盘泄漏处,浇水使其冻冰,从而制止或减少泄漏。
(10)输转倒罐
烃泵倒罐。在确保现场安全的条件下,利用车载式或移动式烃泵直接倒罐。实施现场倒罐和异地倒罐时,必须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操作,消防人员予以保护。
惰性气体置换。使用氮气等惰性气体,通过气相阀加压,将事故罐内的液化石油气置换到其他容器或储罐。
压力差倒罐。利用水平落差产生的自然压力差将事故罐的液化石油气导入其他容器、储罐或槽车,降低危险程度。
实施倒罐作业时,管线、设备必须做到良好接地。(11)主动点燃
实施主动点燃,必须具备可靠的点燃条件。在经专家论证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配合下,严格安全防范措施,谨慎、果断实施。
点燃条件。①在容器顶部受损泄漏,无法堵漏输转时;②槽车在人员密集区泄漏,无法转移或堵漏时;③遇有不点燃会带来严重后果,引火点燃使之形成稳定燃烧,或泄漏量已经减小的情况下,可主动实施点燃措施。如现场气体扩散已达到一定范围,点燃很可能造成爆燃或爆炸,产生巨大冲击波,危及其他储罐、救援力量及周围群众安全,造成难以预料后果的,严禁采取点燃措施。
点燃准备。担任掩护和防护的喷雾水枪要到达指定位置,确认危险区人员全部撤离,泄漏点周边区域经检测不在液化石油气爆炸浓度范围内,使用点火棒、信号弹、烟花爆竹、魔术弹等点火工具,并采取正确的点火方法。
点燃时机。在罐顶开口泄漏,一时无法实施堵漏,且气体泄漏范围和浓度有限,同时又有喷雾水枪稀释掩护以及各种防护措施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实施点燃;罐顶爆裂已经形成稳定燃烧,罐体被冷却保护后罐内压力减小,火焰被风吹灭,或被冷却水流打灭,但仍有气体扩散,如不再次点燃,可能造成危害时,应予果断点燃。
(12)现场清理
用喷雾水、蒸气或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气)。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4.行动要求
(1)正确选择停车位置和进攻路线。消防车要选择上风方向的入口、通道进入现场,停靠在上风方向的适当位置。进入危险区的车辆必须戴防火罩。使用上风方向的水源,从上风、侧上风方向选择进攻路线,并设立水枪阵地。指挥部应设置在安全区。
(2)行动中要严防引发爆炸。进入危险区作业的人员一定要专业、精干,防护措施要到位,并使用喷雾水枪进行掩护。在雷电天气下,慎重采取行动。
(3)设立现场安全员,确定撤离信号,实施全程动态仪器检测。一旦现场气体浓度接近爆炸浓度极限,事态未得到有效控制,险情加剧,危及救援人员安全时,要及时发出撤离信号。一线指挥员在紧急情况下可不经请示,果断下达紧急撤离命令。紧急撤离时不收器材、不开车辆,保证人员迅速、安全撤出危险区。
(4)合理组织供水,保证持续、充足的现场消防供水,对液化石油气容器和泄漏区域保持不间断的冷却稀释。
(5)严禁作业人员在泄漏区域的下水道或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处、储罐两端等处滞留,防止爆炸冲击造成伤害。
(6)做好医疗急救保障。配合医疗急救力量做好现场救护准备。一旦出现伤亡事故,立即实施救护。
(7)调集一定数量的消防车在泄漏区域附近集结待命。一旦发生爆炸燃烧事故,立即出动,控制火势,消除险情。
(二)公路交通事故处置
1、事故特点
(1)事故发生频率高,成因多样,连锁性强。(2)社会影响大,人员伤亡重,易造成次生灾害。(3)车辆损毁严重,救援技术性强、难度大。
2、处置程序与措施(1)侦察检测
掌握事故车辆、现场及周边区域,伤亡人员位置、数量及伤势等情况。掌握事故车辆是否有燃烧或引发爆炸燃烧的可能性。遇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应查明载有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性质、数量,安全阀、紧急切断阀、液位计、液相管、气相管、罐体等情况。如有泄漏,应通过检测、监测等方法,以及测定风力和风向,掌握泄漏区域气体浓度、扩散方向等情况。查明实施破拆、救生、堵漏、输转等途径。掌握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和给水方式。
(2)警戒疏散
实行交通管制,划定警戒区,设置警戒和事故标志。疏散围观群众,禁止无关车辆、人员进入现场。若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警戒范围应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高速公路发生事故,应立即实行交通管制,并视情关闭入口。
(3)安全防护
救援人员应根据事故灾害情况做好个人防护。在警戒区合理设置出入口,安全员对进入警戒区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进行认真检查,做好记录。
(4)处置措施
一般单车倾翻、两车或多车相撞有人员被困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先利用无齿锯、扩张器、牵引器、气动切割器、双向异动切割刀、液压剪切器、液压顶杆等工具,破拆牵引变形的车厢外壳,将遇险人员救出,再视情使用牵引器将车体扶正或使两车分离。对车辆坠入江河等事故,救援人员应根据事故现场的地理环境,利用冲锋舟、潜水装具等器材装备实施救生;对车辆坠入悬崖的事故,采用山岳救助的方式实施救生。对事故造成车辆燃油泄漏的,在破拆车体时应采用喷雾水枪实施掩护或喷射泡沫覆盖泄漏区域,防止因金属碰撞或使用切割器切割时产生的火花引起油蒸气爆炸燃烧。对有危险化学品泄漏的交通事故,应根据危化品性质进行处置,采取稀释降毒、关阀断源、筑堤导流、器具堵漏、输转倒罐、洗消等措施,有效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扩散,防止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燃烧。
(5)现场清理
在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对事故现场进行清洗,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做好登记统计,核实救援人数。清点人数,收集、整理器材装备,移交现场,安全撤离。
3、行动要求
(1)救援人员在处置过程中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现场车辆发生火灾,应及时灭火。
(2)贯彻“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迅速抢救人员生命,并及时移交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
(3)处置高架路(桥)交通事故时,为防止途中交通堵塞,同一消防站出动的车辆不能同一方向驶向事故现场,应从不同的入口进入,相向驶向现场。
(4)高速公路发生事故,同向车道易于堵塞。救援车辆可在交警或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引导下,反向占用车道,快速抵达事故现场。(5)救援车辆一时无法接近事故现场时,救援人员应先携带轻便的破拆、救生、起重等器材装备,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6)对伴随有危险化学品泄漏、燃烧或爆炸的交通事故,应按照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程序展开抢险救援行动。
(7)处置高速公路事故时,应在事故区域前、后方500米处设置明显的警戒和事故标志;在雨、雪、雾等气象条件下,应在事故区域前、后方1000米处开始连续设置警示标志,防止后续过往车辆再次发生交通事故。
(三)地面建筑垮塌事故处置
1、垮塌因素
(1)工程质量如承重的梁、柱、楼受损引起建筑垮塌。(2)可燃气体泄漏爆炸引起建筑垮塌。
(3)爆炸性物品因事故或人为因素爆炸引起建筑垮塌。(4)飞机等交通工具因事故或人为因素冲撞造成建筑垮塌。
2、事故特点
(1)突发性强,人员逃生困难。
(2)内部设施设备损坏严重,难以正常运转。
(3)易发生二次倒塌,引发次生灾害,加剧灾害程度。(4)需要的救援力量多,情况复杂,救援难度大、时间长,大型救援装备使用困难。
(5)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社会影响大。
3、处置程序与措施(1)侦察检测
掌握垮塌建筑的结构、布局、面积、高度、层数、使用性质、修建时间,发生垮塌的原因、是否有人员被埋压以及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大致位置等情况。查明是否造成煤气(天然气)和自来水管道泄漏、停电等。通过外部观察和仪器检测,判断垮塌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性,未垮塌部分是否还有再次倒塌的危险。了解现场道路交通、搜救通道及周边区域情况。
(2)救援准备
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实行交通管制。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针对建筑整体垮塌、局部垮塌,因可燃气体或爆炸物品爆炸垮塌、建筑工程质量引起建筑垮塌等不同原因和损坏程度,以及人员被埋压的不同部位,拟定救援措施,制订抢险救援行动方案。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纪律,提出行动要求。救援人员落实安全防护,准备抢险救援器材。协助供水、供电、供气部门切断垮塌建筑的水、电、气供给。征求建筑、结构、工程设计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处置意见,协同配合开展救援行动。
(3)处置措施
迅速清除障碍,开辟出一块空阔地和进出通道,建立抢险救援平台和救援车辆进出通道。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或机器人等器材、设备,采用听、看、敲、喊等方法,确定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及其具体位置,分组作业,运用破拆、起吊、起重、撑顶等装备进行施救。使用破拆、起吊、起重、撑顶等装备进行救援时,为防止二次伤害,可采取救援气垫、方木、角钢等进行支撑保护,并使用刨、翻、抬、抱等方法配合施救。对深埋建筑废墟下的人员,在无法确定其具体位置时,要边小心清理、边搜寻人员。对救出的受伤人员,以医疗急救部门为主实施现场急救,伤情较重的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4)现场清理
会同公安、事故(施工)单位,使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再次对现场进行搜索确认。清点人员,检查有无人员受伤,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做好记录。确认现场救援完成后,将现场移交公安机关或受灾单位。
5、行动要求
(1)加强同公安、安监、卫生、供水、供电、供气、交通、民政、城建、规划、通信等部门的合作,协同配合开展救援行动,必要时请调武警和驻地部队进行支援。
(2)视情按照“先易后难,先救人后救物,先伤员后尸体,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进行救援。
(3)现场安全员应在不同方位全程观察建筑结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垮塌征兆要立即发出警示信号,救援人员要迅速、安全撤离现场,防止造成人员伤亡。
(4)救援人员不得进入结构已经明显松动的建筑内部,不得登上已经受力不均的阳台、楼板、屋顶等部位,不得擅自钻入非稳固支撑的建筑废墟下方。对于可能发生爆炸或有毒物质泄漏的场所,应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质,做好安全防护,同时开展处置工作。
(5)在救援初期,一般不得使用铲车、吊车、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车辆清理现场。在未完全确认埋压人员已无生还可能的情况下,不得使用大型机械车辆清理现场。
(6)采用起重设备救人时,必须认真研究受力情况。尤其是使用机械作业时,每台机械都必须配有安全观察员,发现生命征兆应立即停车,防止因强挖硬拉而造成误伤。
(7)使用切割装备破拆时,必须确认现场无易燃、易爆物品。
2.交通事故处置程序 篇二
一、国有资产处置程序
国有资产处置程序:确定标的→拟定转让方案→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审批准处置方案→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备案→成立资产处置工作项目组→对市场进行调研和论证→对标的价值进行评估→选择产权交易中心进场公开交易→对标的进行复检→对现场进行布置→确保交易要件的质量→公布转让时间、标的评估值→登报公示, 扩大影响, 寻求更多的受让方→对转让方进行筛选→选择交易方式→委托拍卖行→公开竞拍→收款交割→产权变革登记
(一) 确定标的
对闲置资产进行处置最有效的方法是公开拍卖, 不仅能达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目的, 还能有可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标的为某电力公司关停电厂闲置的机组设备。
(二) 拟定处置方案
根据标的特点和市场情况拟定转让方案, 征求全体职工和债权人的意见, 然后根据意见对处置方案进行调整。
(三) 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审议
上报处置方案以及职工和债权人意见, 经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审议、签字同意。
(四) 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审批准处置方案
上报审议后的处置方案, 经上级主管单位批准后才能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五) 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备案
由于该关掉电厂的闲置资产超过500万元, 应向政府申报, 政府知情签字同意。
(六) 成立资产处置工作项目组
公司的相关领导牵头成立资产处置工作项目组, 采取项目负责制管理方式, 实现对整个交易流程的监督和控制, 选择挂牌交易。
(七) 对市场进行调研和论证
严格执行国资委关于国有资产处置的规定, 结合标的市场定位对目标市场和受让方进行调查和研究。
(八) 对标的价值进行评估
在公司内部财务部门清产、核资、审计后, 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标的价值进行初步的评估、认定、备案。
(九) 选择产权交易中心进场公开交易
资产的处置不同省份国资委有不同的规定, 有些省份国资委要求必须在本省国资委指定的产权交易中心进行交易;有些省份则没有此类规定, 可以充分考量权衡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产权交易中心后, 选择合适的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公开交易。此次我们选择北京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公开交易。
(十) 对标的进行复检
在进行进场公开交易, 项目组与产权交易中心人员对标的进行重新复验, 确保进场交易的顺利进行。
(十一) 对现场进行布置
对处置资产喷涂标识、拍照、存档, 挂牌, 对标的所在的区域进行确定, 施行安装摄像头、加派巡逻岗等安保措施,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十二) 确保交易要件的质量
在产权交易中心的帮助下, 对受让条件和说明进行检查, 发现不足之处立刻进行修改, 确保交易要件的完善完备, 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
(十三) 公布转让时间、标的评估值
于2012年8月13日在北京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 标的评估值 (备案值) 为1270万元。
(十四) 登报公示, 扩大影响, 寻求更多的受让方
为扩大在交易市场中的影响, 寻求更多的潜在的意向受让方, 北京产权交易中心在北方产权交易市场、中国证券报、北京产权交易中心网对此次的挂牌交易信息进行详细介绍和重点推广, 确保挂牌交易的公开公正, 提高良好的竞争局面。
(十五) 对转让方进行筛选
对挂牌日出现的意向受让方进行筛选, 为后期的交易做好准备,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十六) 选择交易方式
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 (3号令) 的规定, 选取公开拍卖的交易方式, 公布拍卖会时间2012年9月25日上午9点30分。
(十七) 委托拍卖行
委托拍卖行全权处理拍卖活动, 签订拍卖合同。
(十八) 组织意向受让方看样
在拍卖合同签订后, 拍卖行公开发布拍卖活动的相关信息, 引导意向受让方办理了竞价手续, 组织看样。
(十九) 公开竞拍
于2012年9月25日上午9点30分, 拍卖会于某酒店准时举行。由警察、保安、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维护现场秩序。竞拍过程公开、公正、活跃、有序, 经数十次举牌报价, 最终于2780万元成交, 高于挂牌价1510万元, 增值率达到157.55%, 实现了国有资产增资。
(二十) 收款交割
公司财务部门收到购买人的款项后, 进行产权的交割。
(二十一) 产权变革登记
协助购买方进行产权的变革登记, 完成交易。
二、国有资产处置程序的优化
(一) 确立资产转让进场交易原则
制定《企业进场交易管理办法》, 严格限定大宗资产转让为“进场交易”, 让国有资产的转让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 从制度上杜绝侵吞国有资产现象的出现, 使得房产、土地和成套设备的交易更加公平、公开、公正, 增加国有企业资产交易的透明度, 严禁私自处置和暗箱操作等不规范行为。
(二) 审核评估值工作需要加强
在此次交易中, 标的评估值为1270万元, 最终于2780万元成交, 增殖1510万元, 增值率达到118.90%, 评估值与市场价严重偏离, 说明了审核评估值工作需要加强:尽可能多聘请专业的第三方评估进行审核评估, 充分分析研究各评估机构估值, 避免国有资产的贬值;加大交易的宣传力度, 尽可能增加市场意向购买者的数量, 弥补关停电产发电机组、生产线以相关设备专业性强、通用性差的劣势, 营造活跃竞争的局面。
(三) 探索灵活多样的国有资产处置方式
无论是公开拍卖还是公开招标揭标, 都应秉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除了上述两种处置方式, 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置: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网上竞拍方式;以批发价和零售价出售的方式。根据标的特点、市场状况、购买人的数量选择最适合的处置方式, 最大限度地调动标的市场的活跃度, 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 加强对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督
加强对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督。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督的主要内容限制处置的权限, 检查掌控处置的顺序和证据, 通话严格把控处置过程中的各个节点,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
三、结束语
尽管国家产权交易中心在国有资产交易中作用越来越大, 但我们还是要认识到处置程序中的不足之处。不可迷信拍卖本身所带来的效益, 应在充分调研市场的情况下, 结合标的特点对处置程序进行优化, 保证处置程序更加合理科学, 避免国有资产的人为贬值。
摘要:为了避免闲置或报废的国有资产进一步贬值, 应尽快寻求交易。在交易的过程中, 严格遵守处置程序能有效地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对处置程序进行优化, 可使得交易更加规范、高效、公开。
关键词:国有资产,处置程序,优化
参考文献
[1]徐凤华, 狄焕芬, 康成明等.规范国有闲置资产处置程序实现资产处置效益最大化[J].冶金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1 (29) .
[2]区级政府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19) .
[3]沙朝阳.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07) .
3.浅谈城市燃气事故处置对策 篇三
关键词:城市燃气事故分析处置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6.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3(c)-0000-00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燃气作为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已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但随之而来的城市燃气泄漏事故和燃气爆炸、火灾等事故也逐年上升。如何科学地处置城市燃气事故,是消防部队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新课题。结合长春市一起商居两用楼天然气爆炸事故,就城市燃气事故处置对策进行探讨。
1 事故案例介绍
2010年7月30日16时49分,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调度指挥中心调度接到报警,位于高新区硅谷大街交电台街处世纪花园八佰伴发廊(共2层)发生燃烧爆炸,支队立即出动8台水罐车、2台抢险救援车、50余名指战员到场参加处置,同时通知天然气公司、小区物业、110、120及各有关部门到场协助处置。在现场指挥部的正确决策下,与社会联动部门密切配合,顺利地将泄露管道关闭,成功抢救楼上被困人员29人,疏散警戒区内住户120户、160余人。
该栋建筑共有11层,共有两个单元,有住宅54户。1—2层为商铺门市, 3—11层为民用住宅,于2005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底层有吉林农业银行(101室,322.07㎡)、婴幼儿教育中心(正在装修尚未营业)、八佰伴美容美发中心。
处置结束后,经过事故调查分析,由于地下塌陷,使燃气管道变形、出现多点裂缝,造成燃气泄露,遇火源发生爆炸并燃烧。
2 城市燃气的理化性质及危害性
2.1 天然气
2.1.1 理化性质
天然气是通过气井从地下开采出来的烃类和少量非烃类混合气体的总称。它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生成、运移,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储集在地下构造层中。天然气的主要成份83%—99%是甲烷,并含有少量乙烷、丙烷、丁烷、戊烷以上的烃类,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氢气、硫化氢等非烃组分,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扩大600倍,爆炸浓度极限为5—14%,属一级可燃气体。
2.1.2 危险性
天然气成份决定它是一种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可燃气体,输气及应用过程中稍有不慎或管道破裂漏气就会逸散到空气中,碰到火源、热源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甚至造成重大伤亡,吸入高浓度的天然气能造成人窒息死亡,与氯气、次氯酸、液氧等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2.2 城市煤气
2.2.1 理化性质
城市煤气一般是以煤炭为原料而制取的煤制气,主要成分为烷烃、烯烃、芳烃以及一氧化碳、氢气等,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质。其比重比空气略轻,一旦从设备或管道中泄漏后易在空气中飘散,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4.5—40%,遇明火、高温等火源,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2.2.2 危险性
煤气有毒,其中含有一氧化碳、芳烃等,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缺氧,使人昏迷不醒甚至死亡,在低浓度下也能使人产生头晕、心跳、恶心及虚脱,高浓度吸入能使人死亡。
3 事故类型及其原因
城市燃气由于它本身具有的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性,其危害主要包括毒害性和易燃易爆两个方面,且极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2000年至今,长春市共发生有人员伤亡和重大影响的燃气事故10余起。综合分析,其事故类型主要分为泄漏和爆炸两个方面。
3.1 泄漏
城市燃气泄漏事故随着城市燃气的日益普及而增多,发生燃气泄漏的形式和成因也日趋多样化。
(1)贮气设备老化,贮罐、管道锈蚀,居民灶具连结管老化等造成的气体泄漏。
(2)在城市公共设施改造、施工中因作业不慎,造成地下管道破损,造成气体泄漏爆炸。
(3)燃气公司违反安全规程或用户使用不慎造成气体泄漏甚至爆炸。
(4)人为造成泄漏。如战争、恐怖分子的破坏,甚至有人使用煤气、液化气制造事故或自杀等。
(5)自然灾难,如台风、地震、地面塌陷等。
3.2 爆炸
(1)城市燃气一旦泄漏,与空气混合即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在爆炸极限内一旦碰到火源,将会引起猛烈的爆炸。
(2)燃气爆炸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种:一是燃气受热体积膨胀,造成容器爆炸,如火场中液化气罐爆炸、贮气球罐受热爆炸等;二是燃气泄漏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碰到火源发生爆炸。
4 事故处置
4.1 泄漏事故的处置措施
当接到燃气泄露事故报警时,调度指挥中心应及时通知燃气公司和电力公司及辖区公安部门到场参与处置。燃气公司应关闭煤气阀门,切断气源;电力公司应尽可能切断泄漏场所相关电源,防止电火花的出现;公安部门应配合消防部门疏散泄漏现场人员,并划分外围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
4.1.1 侦察检测
消防部队到场后应尽量从上风或侧上风处进入泄漏现场,消防车辆宜停靠在离泄漏点约200米处,车头向外。侦检人员应在上风阵地寻找知情者,了解相关情况,如是否有人员被困、人员数量、地点,泄漏原因、泄漏部位、泄漏口大小以及四周有无相关消防设施等。
4.1.2 划定警戒区域
目前一般对现场的可燃气体浓度进行检测使用可燃气体浓度探测仪,确定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50%—60%以内的范围为警戒区。在使用可燃气体浓度探测仪进行检测时,应根据四周建筑物的构造、密集程度和当时的风向、风速影响,再对警戒区范围予以扩大或缩小。
4.1.3 加强个人防护
(1)警戒区内的消防人员应按照防护等级着防护服。利用开花射流与喷雾射流稀释和驱散空气中的燃气,避免使用直流水枪,以防密集射流与空气磨擦产生静电火花。
(2)在警戒区铺设水带时接口部位须用布条扎紧,以防水带在拖拉过程中与地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
(3)当燃气进入地下设施时,消防队员不必考虑风向,因为这与风向无关,而应用人工通风方法驱散和排除燃气,此时使用的通风电气设备须为防爆电气。
4.1.4降低浓度
消防人员应利用开花火喷雾水枪稀释和驱散泄露区域的燃气,必要时在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下打开门、窗以及通风设施,降低燃气浓度。
4.1.5 堵漏措施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要认真查找泄漏点,确定堵漏方法和技术措施。可使用专用的堵漏器材,也可采用石棉板、木塞、包扎带、垫片、橡皮塞、棉纱、纸板等无火花工具及粘合剂,视情况进行堵漏。堵漏过程中一定要用喷雾射流和开花射流实施保护,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4.1.6警戒区的解除
当险情排除后,应利用检测仪器检测事故现场的可燃气体浓度。当可燃气体浓度确已低于爆炸下限时,才可恢复活动,解除警戒。
4.2 燃烧时的处置对策
(1)当燃气泄漏部位已经起火时,不宜盲目轻易去灭火,以防止更多燃气喷出,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更大的灾难。
(2)假如是居民区燃气管道发生泄漏并已着火时,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泄漏部位已着火,而堵漏工作较难实施,这时可关闭着火部位两端的阀门切断气源,用冷却水冷却相邻部位,让管道中的燃气燃尽为止;二是泄漏点较多,有些部位已着火而有些部位只发生泄漏,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危险,应防止泄漏出的燃气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遇着火部位的火源而发生爆炸。因此,在冷却着火管道切断气源的同时,须用喷雾射流或开花射流稀释现场可燃气体。
4.3 爆炸时的处置对策
当燃气泄漏并发生爆炸时,往往会引起建筑物倒塌,并产生次火灾。公安消防部队应加强同公安、医疗救护、燃气、水、电、交通、民政等部門合作,共同实施抢险救援行动。同时加强行动安全,加强现场的监护工作,严防倒塌事故和爆炸的再次发生。具体行动程序为:
4.3.1 现场询情
消防人员到场后应具体询问事故建筑的高度、层数、面积、平面布局、使用性质;建筑内人员数量、在位率;事故埋压人员的数量、大致位置等情况。
4.3.2 侦察检测
利用生命探测器、警犬等,立即搜寻遇险和被困人员;利用检测仪器检测事故现场可燃气体的浓度等。
4.3.3 设立警戒
封锁事故路段的交通,隔离围观群众,严禁无关车辆及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现场警戒的范围需据侦检情况确定。
4.3.4 救生排险
(1)迅速在现场清除障碍,开辟出一块空阔地和进出通道,确保现场拥有一个急救平台和一条供救援车辆进出的通道。
(2)立即疏散建筑结构受到影响、并可能倒塌的建筑内部的人员。
(3)协助供水、供电、供气部门切断倒塌建筑的水、电、气供给;使用开花或喷雾水扑灭事故次生的火灾。
(4)救援初期,使用扩张、切割、起重等小型工具排除障碍,全力搜寻遇险和被埋人员,并组织营救和疏散;对发现,但一时无法解救的幸存者,应提供饮食和药品。
(5)被埋人员清理结束后,使用大型铲车、吊车、推土机等施工机械车辆清除建筑废墟。
4.4 现场急救
对事故现场抢救出的窒息、休克、出血的重、危急伤员,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初步处理后,利用救护车或现场车辆迅速转送医院救治。
5 处置要求
5.1 科学施救、严禁蛮干
燃气类事故抢险救援,绝不同于一般的抢险救灾,专业技术性很强。执行抢险救援任务时,抢险救援指挥部一定要尊重专家组和事故单位技术人员的意见,周密计划,严密组织,量灾用兵,严防打“人海战术”。碰到疑难问题或情况突变,应冷静分析,听取专家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防止鲁莽从事。
5.2 统一指挥,密切协同
社会抢险救援工作涉及到众多的政府部门和单位,必须实施统一组织指挥,密切协同配合,制定抢险救援的程序,明确统一指挥要求。
参考文献
[1] 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
[2] 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急速查手册.
[3] 伍和员.消防战训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邮寄地址: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6555号(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司令部战训科)郭学东(收)邮编:130000
电话:15943031121
4.交通事故处置程序 篇四
序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职业病防治法》第17条规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__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A.资格认证
B.安全认证
C.卫生认证
D.资质认证
2、__不属于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A.监护失误
B.指挥失误
C.操作失误
D.辨识功能缺陷
3、《矿山安全法》要求矿长必须以过考核,具备__,具有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矿山事故的能力。
A.矿山知识
B.安全专业知识
C.凝聚力
D.开创性
4、我国伤亡事故统计是一项__的统计工作。
A.系统性
B.经常性
C.长期的D.多层次
5、__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
A.综合预案
B.现场处置方案
C.基本预案
D.专项预案
6、危害性极大的净化方法是粉尘__。
A.洗涤法
B.袋滤法
C.静电法
D.燃烧法
7、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__的安全评价方法。
A.定量
B.概率 C.定性
D.因素
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电梯应当至少每__天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A.15 B.30 C.45 D.60
9、矿山企业必须对作业场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和__进行检测。
A.井上空气含氧量
B.含氧量
C.空气含氧量
D.井下空气含氧量
10、依据《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__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A.爆破、吊装
B.高空施工、电力安装
C.采掘、架设
D.易燃易爆物品试验
11、装有安全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压力不得低于安全泄放装置的__压力或爆破压力。
A.关闭
B.标准
C.最大工作
D.开启
12、法律通过授权职代会、职工和__的监督形成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内部管理机制。
A.矿山委员会
B.班会
C.工会
D.矿务局
13、从法的不同层级上,可以分为__。
A.上位法与下位法
B.《宪法》与《刑法》
C.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D.国家法律与地方法规
14、通过__,可为应急资源的规划与配备、与相邻地区签订互助协议和预案编制提供指导。
A.资源计划
B.资源分享
C.资源分析
D.资源管理
15、硝酸铵炸药为粉状,用纸包装加工成圆柱形药卷,外涂一层石蜡防水。硝酸铵炸药的贮存期为__个月。A.2~3 B.6~8 C.4~6 D.5~6
16、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具备__。
A.生产条件
B.一切安全生产条件
C.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D.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17、在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内容中,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应按照__进行解决方案的排序。
A.风险程度的高低
B.风险发生的时间
C.风险发生的地点
D.风险管理人的职责
18、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级别分为三级,在一级紧急情况中,通常由()作出主要决定。
A.紧急事务管理部门
B.现场指挥部
C.事故单位负责人
D.生产安全监督部门
19、《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__,告知从业人员和__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A.安全措施;安全管理人员
B.安全措施;相关人员
C.应急预案;安全管理人员
D.应急预案;相关人员
20、在进行海事分析时,应充分地对发生事故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给予__,才能达到防止海事的目的。
A.分析
B.评价
C.研究
D.预测
21、__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A.安全投入
B.安全文化
C.安全科技
D.安全责任
22、影响材料硬度最直接的元素是__。
A.硫
B.磷
C.硅
D.碳
23、我国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四不放过”原则是指__。
A.事故直接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遇难人员家属未得到抚恤不放过
B.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C.事故扩大的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资金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D.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直接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安全管理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24、600兆瓦以上锅炉爆炸的属于__。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25、__应当在劳动就业上给予特殊的保护。
A.女工和来成年
B.有残疾的职工
C.女工怀孕期间
D.未成年工和有特殊情况的工人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有__。
A.警告
B.罚款
C.有期徒刑
D.行政拘留
E.责令停产停业
2、以下属于非矿山企业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的是__。
A.锅炉、压力管道、压力容器
B.高压医用氧舱
C.电梯、自动扶梯
D.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及游乐设施等
E.矿井通风设施、防爆设施以及防突水措施
3、实施安全检查的方法有__。
A.访谈
B.现场观察
C.汇报
D.仪器测量
E.查阅文件和记录
4、应急响应的核心功能和任务包括: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和__。
A.公共关系
B.应急人员安全 C.消防和抢险
D.泄漏物控制
E.应急场面清除
5、构建事故预警需要遵循__。
A.引导
B.及时
C.高效
D.全面
E.果断
6、我国实行特种设备安全全过程一体化监察制度,该制度包括__等环节的监察。
A.设计和制造
B.安装和使用
C.检验和修理
D.登记和备案
E.回收和报废
7、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生产、销售民用爆炸物品的企业有__行为,由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A.违反安全技术规程生产作业的
B.使用现金或者实物进行民用爆炸物品交易的
C.民用爆炸物品的包装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相关标准的
D.未按照规定对民用爆炸物品做出警示标志、登记标识或者未对雷管编码打号的
E.超出生产许可的品种、数量进行生产、销售的
8、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__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A.定期
B.不定期
C.巡视
D.旁站
E.专项
9、《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__。
A.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B.不发生交通事故
C.提高通行效率
D.保护人身安全
E.保证道路畅通无阻
10、固定资产损失价值应该按照__来计算。
A.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B.衡量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是否合理
C.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
D.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前人经济损失率计算
E.固定资产的数额
1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救援器材、设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应急救援预案适时进行修订,定期组织演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记录应当报__备案。”
A.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公安部门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E.煤矿监察局
12、为安全生产法服务的中介机构的主要工作有__。
A.安全管理
B.安全评价
C.安全认证
D.安全检测
E.安全检验
13、下列站房,属于机械生产动力站房的是__。
A.污水处理站、通讯总站
B.计算中心、消防泵站
C.制氧站、煤气站
D.消防泵站、通讯总站
E.变配电站、锅炉房、空压站
14、重大、特大事故发生最多的是从事__的生产经营单位。
A.矿山开采
B.第二产业
C.第一产业
D.航空航天
E.建筑施工
1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中,技术法规主要由各类安全监察__构成。
A.考核标准
B.检验规则
C.考核细则
D.管理规定
E.规程
16、犯罪的特征是__。
A.实施的行为不具有应受惩罚性
B.实施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C.实施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D.实施的行为具有故意或者过失
E.其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17、根据《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在新从业人员人厂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班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有__。
A.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方法
B.本单位职工奖惩制度 C.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事故案例
E.生产设备、安全装置使用方法
18、以下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的是__。
A.动力原则
B.能级原则
C.激励原则
D.弹性原则
E.可调原则
19、应急预案的演练包括__。
A.桌面演练
B.功能演练
C.全面演练
D.系统演练
E.计算机模拟
20、在车间内对机器进行合理的安全布局,可以使事故明显减少,布局时要考虑的因素包括__。
A.时间
B.空间
C.地点
D.照明
E.管、线布置
21、《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__。
A.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B.建立防火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C.实行每周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D.严格管理,对职工进行消防培训
E.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22、根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特别规定》,__应予关闭。
A.某矿山有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经营许可证和工商执照采煤
B.某矿山在2月内发现2次重大安全隐患
C.停产整顿期间擅自生产的D.整顿合格后开始生产的E.不整顿又开业的
23、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的事项有__。
A.婚姻家庭关系
B.保障劳动安全
C.防止职业危害
D.应急预案和处置
E.依法办理工伤保险
24、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包括__。
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程序正当
D.诚实守信
E.等价有偿
25、安全生产检查的检查方法有__。
A.常规检查
B.安全检查表法
C.事故树法
D.LEC法
5.衡器计量投诉处置程序 篇五
衡器计量投诉处置程序
一、办理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仲裁检定和计量调解办法》
3.《毕节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投诉举报处理规定》
二、计量投诉处置程序及要求 1.投诉接待
黔西质量技术监督局业务股办公室统一接受衡器计量举报投诉,并对被投诉的衡器使用单位(个人)地址、衡器型号、器号、及投诉内容进行登记,并请投诉人用身份证进行实名登记以及留下联系电话。
2.投诉处理
业务股将投诉登记表呈局分管领导批示后及时进行处置。3.组织检查核实
业务股在接到批示后,如投诉人无其它回避要求,在1个工作日之内组织稽查人员和检定人员奔赴现场对投诉内容进行检查核实,如本局无相关检定资质和处理权限的及时上报市局处理。
4.现场处置
检查组到达后,保持计量纷争的衡器正常状态,对衡器制造计量许可证、检定证书(或检定合格印证)等进行查验,并检查该衡器是否正确操作、是否经修理后未经检定、是否改动内部结构或涉嫌加装作弊装置。一经发现,立即收集证据并依法查处。
如投诉人在场,对以上查验均未发现问题,由检查组向投诉人做出解释,分析纠纷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现场调解。
如投诉人不在场,即使查验过程均未发现问题,也要由计量检定人员按照检定规程对计量纠纷的衡器进行免费检定,并出具检定结果报告,检定复查结果不合格的,依法进行处理;检定结论合格的,计量监管人员保存检定证书。
5.情况上报
检查组在检查结束后1个工作日内,将检查情况(含调解情况)书面报县局分管领导。
6.反馈意见
检查组对检查情况进行整理后形成反馈意见,报经分管领导同意后,书面或口头向投诉人反馈检查情况及处理意见,并作好反馈意见登记。
7.异(疑)议处置措施
6.办理工程渣土处置证程序 篇六
关于办理工程渣土处置证的建设或施工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10日内向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城管局窗口申报渣土处置计划,办理渣土处置手续,签订环境卫生保洁责任书。申报时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办理工程渣土处置证
(一)申报材料
1、建设工程
①《规划许可证》原件;②施工总平面图;③单体基础图;④地下出土量说明。
2、拆迁工程
①市、县政府拆迁文件; ②《房屋拆迁许可证》原件; ③拆迁评估报告; ④拆迁红线图。
注:当拆迁许可证标注面积与评估报告标注面积不一致时,以拆迁许可证为准。
3、市政工程
①《规划许可证》;②《施工图》。
4、其它建设工程 提供土方、面积等相关证明。
(二)办理程序
1、未提供相关要件资料的,及时一次性书面告知;
2、相关资料要件齐全,工程渣土管理人员实地勘察、计算;
3、填写《工程渣土处置证》申请表(加盖单位公章;委托他人的,须出据委托书;渣土种类、地点、位置,表述清楚);
(三)承诺时限
在申报材料齐全情况下:
1、大型工程3个工作日办结;
2、一般工程1.5个工作日办结;
3、零星工程1个工作日办结。
二、办理工程渣土清运证
(一)取得资质的工程渣土清运企业在清运前,按照渣土清运工程量的大小,向工程渣土主管部门交纳3-8万元工程渣土处置清运保证金;
(二)出示《工程渣土处置证》;
(三)提供出土、受土单位证明;
(四)登记在册清运公司,无违规行为,三证一险(营运证、驾驶证、行驶证、保险)齐全;
(五)工程渣土管理人员勘察清运线路。
三、违规责任
违反本程序,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管局依据有关规定,除责令限期改正、警告外,并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或者将危险废弃物混入建筑垃圾的,单位处以3000元以下罚款,个人处以200元以下罚款;
(二)擅自设立处置场受纳渣土的,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人处以3000元以下罚款;
(三)建筑垃圾储运消纳场受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四)施工单位未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造成环境污染的,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施工单位将渣土交给个人或未经核准从事渣土运输的单位处置的,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处置渣土的单位在运输渣土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渣土的,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未经核准檀自处置渣土或处置渣土超出核准范围的,对施工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运输单位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渣土处置核准文件或渣土处置运输准运证的,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九)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渣土的,对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
四、办公地点
宿州市泗县城市管理局渣土办公室 友情提示: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39号“关于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实行收费制度”和宿政办发[2011]36号文件,办理《工程渣土处置证》后,再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对未办理《工程渣土处置证》或工程渣土处置不到位的竣工项目,在工程验收时不予通过。
2、当地下产生的土方与实际出土量不一致时,应提供说明或承诺书,否则应以工程渣土管理人员测算为准。
3、建设(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做到定负责人、定清理人、定清理时限,有围挡(墙)、有沉淀池、有冲洗设备、出入口有硬化道路。围墙外5米范围内不准堆放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确保场地干净整洁、文明施工。
4、渣土应及时清运,不得裸露;清运渣土时,不得带泥行驶、抛洒滴漏,应随车携带《工程渣土清运证》,一车一证贴于驾驶室内挡风玻璃后;不准同一工地同一时间向两处进出土方。
5、实施清运时,应提前安排好保洁人员进行全程跟踪保洁,同时不得将零星渣土扫入路边绿化带、河塘;清运公司、司机应严格遵守公安交警、交通路政、建设市政等部门法律法规,确保城市基础设施、行车及人身安全,否则后果自负。
7.化学灾害事故的处置对策 篇七
一、化学危险品事故的危险性与危害性
化学灾害性事故是指导致一种或几种有害物质释放的意外事件或危险事件, 其能在短期或较长时间内损害人类健康或危害环境。化学灾害性事故包括可引起疾病、损伤、残废或死亡的有毒物质的泄漏、释放、火灾、爆炸等。
1. 化学灾害事故, 伤亡大、社会危害大
由于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如果管理不善一旦发生事故, 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都是十分巨大且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如:1998年1月6日, 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Ⅱ期硝铵装置发生意外爆炸, 造成22人死亡, 6人重伤, 直接经济损失7000万元。2000年8月4日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发生重大烟花爆竹药料爆炸事故, 死亡27人, 重伤2人。2000年8月21日, 国内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厂发生爆炸, 死亡22人, 重伤7人。2001年8月3日下午5时许, 兰州市东岗东路一废旧金属回收公司发生氯气泄漏事件, 剧毒气体扩散至四周家属区, 具体中毒人数难以确计。其中60余人中毒程度较重, 被送进附近医院救治, 住院人员中有十余名儿童。在我国也时常出现由化学事故造成的交通中断或大面积人员受灾的现象, 如:1998年7月13日, 贵州省湘黔铁路朝阳坝2号隧道因机车颠覆, 化学石油气槽车发生火灾爆炸, 造成6人死亡, 20多人受伤, 致使湘黔铁路中断21小时。2003年12月23日, 重庆中石油川东北气矿突然发生井喷事故, 富含硫化氢的气体喷射30多米高, 大量硫化氢气体喷涌而出, 造成大面积灾害, 造成243人死亡、1万多人不同程度中毒, 10万群众被紧急疏散。
2, 灾害事故发生频繁
化学危险品事故发生的次数和火灾规模呈上升和重大化的趋势。在国内外由于对化学危险品使用的不当引发的火灾和爆炸事故逐年增加, 同时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 2000年内, 发生在石油化工企业、易燃易爆等场所的特大火灾7起, 死43人, 伤31人。2002年内, 仅发生在加油站的火灾就有212起, 死20人, 伤118人, 直接经济损失511.6万元, 其中重大火灾5起, 死7人, 伤1人, 直接经济损失168.4万元。2003年1月27日, 济南章丘市明珠小区北区29号楼发生液气泄露爆炸, 该爆炸单元1至5层共10户及地下储藏室全部坍塌, 导致21人死亡, 3人受伤, 周围150范围内8栋楼房不同程度受到破坏。
3、扑救难度大
化学危险品火灾事故发生的不确定因素多, 扑救困难大。加上目前我国公安消防部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消防部队警力不足, 装备还比较缺乏, 投入也还较少。在有关法律对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的职责任务规定尚不具体的情况下, 一旦遇到危险复杂的化学事故救助, 消防部队怎样才能上去, 才能解决问题, 并能有效地保护自己, 在扑救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时, 除了经济损失和部分群众的伤亡外, 参战的消防官兵和抢险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同时会受到严重的威胁。1998年3月5日, 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的液化气罐区发生气体泄漏, 造成特大爆炸火灾事故, 有7名消防官兵献身于火场, 4名工人被大火吞噬, 30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477.8万元。
二、在我国处理化学事故的灭火救援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在生活当中的不断运用, 各类火灾和突发灾害事故日趋增多, 事故性质和处置方法日趋复杂, 特别是一些化学事故引起的火灾, 危害大, 伤亡多, 使消防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日益艰巨的灭火救援任务, 消防部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 加强技战术训练不断提高部队灭火救援的实战水平。然而当前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工作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形势和任务需要的方面, 影响了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发展。
1、灾害事故处置组织体系混乱
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的处置工作从组织结构上看是不够清楚的了。化学事故火灾制灾因素多, 扑救困难大, 仅消防部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灭火救援工作涉及很多部门, 如:防化部队、企业专职消防队、化工、卫生防疫等多方面社会技术力量。而现在, 地方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上职责不明确, 分工不具体, 在法律、法规上还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通过它可以明确消防部队灭火的职责, 公安部消防局颁布了《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程序》, 它是作为处置化学灾害事故的指导程序, 国务院颁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监督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 而对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全面的法律、法规来指导我国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这使得救援力量基本是各自为政, 单独规划, 分散管理, 缺乏统一组织指挥和综合协调能力, 平时无法进行必要的合理调度导致在大型灾害事故抢险时, 难以形成有效战斗力, 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2. 灭火救援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
当今许多化学危险品火灾扑救的失败是由于火灾扑救策略不健全、不普及, 基层指挥员对相关化学物质的扑救方法掌握不够造成的。化学危险品数量繁多, 性质各不相同, 在化学灾害事故处置过程中的方法对策也不同, 稍有失误, 就有发生爆炸的可能。如果是业务不精的干部碰上了大的化学灾害事故, 情况是可想而知的。例如, 对于金属锂、钠、钾这些常见的化学物质, 指挥员知道要用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砂土来灭火;而对于像氢化钠、乙基二氯硅烷、五硫化二磷这些不常见的遇湿燃烧的物质, 难免会出现直接用水枪灭火, 导致更大事故的情况了。此外, 特勤队战士身体素质比较好, 但普遍文化素质比较欠缺, 化学灾害事故中的化学危险品种类繁多, 许多具有燃烧爆炸危险, 比较深厚的化学功底是处置这类事故的基本要求。另外, 特勤装备的科技含量较高, 甚至有些是直接从国外进口的, 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很难驾驭这些高科技装备。
3、灭火救援部队装备落后
我国消防部队的装备发展滞后, 同样制约着灭火救援工作。器材装备在化学灾害事故处置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特勤器材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灭火救援工作的成功和失败, 例如:侦检仪、重型防化服、堵漏工具等, 一些装备比较差的支队缺乏这些器材, 便无法正常实施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程序。比如缺少侦检器材, 就无法确定泄露物的泄露范围和浓度, 也就无法划分警戒区。实践中只能依靠经验, 用嗅觉去闻, 依据气味轻重, 来确定浓度的范围的大小, 划分警戒区, 这既不科学, 也不准确, 也无从谈起下一步处置提供科学定量的分析。如果缺少了必要的堵漏设备, 单靠人力去关闭阀门或干脆不制止泄漏一味地灭火, 往往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了。因此说救援器材与救援工作的开展是息息相关的了。
三、化学事故灭火救援的相关处置对策
1、以防为主, 防消结合
欲减少或防止化学事故的发生, 把化学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只有大力开展群众性防范和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尤其是对具有发生化学事故潜在危险单位的领导和职工、化学工业比较集中的城市。更应认真普及化学事故防范和化学毒物伤害防护及中毒抢救等常识。可由消防部队专业技术人员或组织化工、卫生防疫、人防、环保监测等有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职工、学生讲课, 并可进行疏散和简易防护器具佩戴使用训练, 还可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图片、板报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对具有发生化学事故潜在危险单位周围的群众, 要针对可能因泄漏而受到污染伤害的毒物的性质, 开展防护知识教育, 使群众懂得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和防护方法, 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的能力。化工企业单位建设的选址、设计、施工、竣工验收, 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消防及化工专业安全规范技术标准、规定。化学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单位必须完善并落实安全员和法人代表全面负责、各级领导逐级负责、职工对本岗位安全负责的制度。领导严格按规程、规范管理, 职工自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防患于未然。要切实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维修、监控, 这是预防化学事故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要教育职工遇有险情发生, 应沉着、镇静, 按预案和处置程序有条不紊地妥善处置。消防执法监督部门对化工单位应严格实施监督检查, 督促其及时消除隐患。对发生的化学事故应按“三不放过”的原则, 教育依法追究有关责任者和领导者的责任。对典型的案例可向社会公开宣传报道, 提高社会对化学事故的防护和处置能力。
2、调查研究, 制定预案
只有认真开展调查研究, 制定预案, 才能做到打有准备之仗, 打有把握之仗, 才能有效地处置化学事故。我们消防部队应在辖区内开展调查研究, 了解并掌握:①具有发生化学事故潜在危险的单位的名称、地址、规模, 生产 (储存、使用) 化学危险品的种类、危险特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危险源位置、数量, 可引起爆炸、燃烧的因素等;②化学危险源单位可能发生的化学事故的类型及危险程度, 这些单位自有的消防设施、设备种类、性能状况, 防护设施的种类、数量、性能状况, 专 (兼) 职抢险救援队伍力量情况, 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职责分工情况等;③化学危险源单位内及其附近地理环境情况, 如单位内部布局、与周围单位、居民住宅的间距、人口密度、疏散通道、消防水源 (及其可能受污染的情况) 等;④突发性化学事故发生后, 在最大事故危及的范围内需要重点保卫的目标及其实施保卫的方法;⑤具有救援能力的单位, 如环保监测、防疫、医疗救护、邮电、运输、气象、防化部队、化学危险物品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等的分布情况, 以及通告联络方式, 集结方法、地点等;⑥危险目标区域的水文、气象资料, 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应对本地区化工单位的化学事故潜在的危险度进行评估, 进而确定重点救援目标。再对重点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程度及危害进行预测分析, 为制定预案提供依据。
此外,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还应包括救援的组织领导、力量组成及其职员分工, 事故的报警和响应程序、方法, 现场救援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救援指挥的程序、内容和方法, 现场保障的内容和方法, 信号、记号及各专业队伍的行动规定等, 以及平时救援准备工作的内容、要求等。预案制定后应适时组织分散和综合应急救援演练, 预案若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情况变化时应及时进行修改。还需注意的是, 化学危险物品成千上万种, 就具体的某一支消防部队来说, 参与处置化学事故的机会不很多, 作为一名消防指挥员也不可能将每一种化学危险物品的有关情况都记在脑子里。所以, 在城市的消防调度指挥中心应建立有关化学危险物品及化学事故处置预案的数据库。在现场指挥车上应装设计算机, 并有包括有关化学危险物品情况及化学事故处置方法的软件, 以供现场提取、使用。
3、充分利用社会技术力量
化学事故的特点及化学物质品种和性质的多样性, 决定了处置具有危险性, 需要专业性, 要一流的人员, 一流的设备, 才能更好地完成化学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为了弥补我国消防部队目前面对化学事故的抢险救援存在的明显不足, 这就要求消防部队在实施化学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 有必要充分利用社会相关方面的专业力量、先进设备, 既能解决燃眉之急, 又可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所以, 只有充分利用全社会技术力量, 做到取长补短, 优势互补, 才能做到既快又好的完成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任务。
4、开展化学事故抢险救援的专业训练, 提高实战能力
我们不仅要组织广大官兵学习有关的化学知识, 学习化学危险物品分类及危险特性,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化学危险品泄漏及火灾、爆炸时的处置方法, 还要重点对各级指挥员关于化学事故抢险救援组织指挥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提高救援人员素质, 大力提高化学事故灭火救援工作的科技含量, 培养一支科技素质高, 业务能力强的指挥员队伍。这样不仅可以成功的完成灭火救援工作, 保障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同时, 在一些新技术的帮助下, 灭火救援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而且, 往往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建立危险品事故信息数据库
应该建立危险品事故信息数据库, 其中涵盖领导专家信息、设备类信息、预案类信息、常识类信息、发生事故时及时组建专家技术指导组、化学危险品、放射性物质泄漏、燃烧等事故直接现场侦察分析的专用仪器设备和计算机辅助决策等。
6、研制救援新装备
8.交通事故处置程序 篇八
关键词:化学灾害事故;救援处置;气象要素;影响
中图分类号:E2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085-02
化学事故具有:突发性强,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伤害途径多;侦检不易,救援难度大;污染环境,洗消困难和涉及社会面广,政治影响大等特点。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化学品的毒性及排出量、气象条件和地形、地物等均影响事故的危害程度。
一、气象要素对不同化学灾害事故的影响
(一)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是指表明大气物理状态、物理现象的各项要素,主要有:气温、气压、降水、风、湿度、能见度等。
(二)气象要素对不同化学灾害事故的影响
在不同的化学灾害事故救援中不同的气象模式对不同事故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1.化学泄漏事故
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气温、湿度等因素会对化学泄漏事故造成影响。风向决定泄漏气云扩散的主要方向,大部分泄漏气体总是分布在下风向。风速影响泄漏气云的扩散速度和被空气稀释的速度,因为风速越大,大气的湍流越强,空气的稀释作用就越强,风的输送作用也越强。一般情况下当风速为1~5m/s时,有利于泄漏气云的扩散,危险区域较大;若风速再大,则泄漏气体在地面的浓度变稀。若无风天,则泄漏气体以泄漏源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由于风场的复杂性,使得有毒云团的扩散变得复杂化,从而影响毒害剂量的分布。大气稳定度是评价空气层垂直对流程度的指标。泄漏气体的扩散与大气稳定情况密切相关,大气越稳定,泄漏气云越不易向高空消散,而贴近地表扩散;大气越不稳定,空气垂直对流运动越强,泄漏气云消散得越快。气温或太阳辐射强弱主要是通过影响大气垂直对流运动而对泄漏气体的扩散发生影响。气温的高低还能影响泄漏源的泄漏速度,在气温较高时会加快泄漏出的气体量,同时气温还能够对侦检结果产生影响,如温度的高低会影响侦检管的误差大小。大气湿度的影响,一般地说,湿度大不利于泄漏气云的扩散。
2.化学火灾事故
风、湿度、能见度、降水等因素会对化学火灾事故造成影响。风向决定火灾蔓延的主要方向,火灾大部分的热量都延风向向下传播,使下风方向的化学品更易被热量烘烤导致燃烧。化学品燃烧后即使被扑灭,由于气温高风力大,一些被扑灭的火头复燃,导致火势又会疯狂地蔓延扩大。湿度对化学火灾影响比较复杂,如夏季高温潮湿还将使某些易燃易爆物加快挥发分解,或者因聚热而自燃。如硝化纤维素及其制品、赛璐珞等在上述情况下常易分解自行燃烧;但是对于一些化学品来讲湿度小,可燃物含水量少,干燥易燃,容易起火;反之,湿度大,引起燃烧越难。雨雪会使某些物质受潮引起燃烧,例如电石、磷化钙、金属钾和钠等。在化学火灾现场由于各种原因能见度往往都很低,这就使人们在判断火场的情况时,因为得不到准确的情报,导致救援处置滞后,增加了事故带来的危害。
3.化学爆炸事故
日照、湿度、降水、气压等因素会对化学爆炸事故造成影响。阳光的照射不仅会成为某些化学品的起爆能源,还能通过凸透镜或含有气泡的玻璃窗等聚焦(聚焦后的阳光能达到很高的温度)引起可燃物着火。例如:氯气与氢气、氯气与乙烯的混合物能在阳光的作用下剧烈反应爆炸;乙醚在阳光的作用下能生成过氧化物;硝化纤维在日光下暴晒,自燃点能降低,并能自行着火;盛装低沸点易燃液体的铁桶如罐装过满,在烈日下暴晒,液体受热膨胀会使铁桶爆裂;压缩或液化气体钢瓶在强烈日光下存放,瓶内压力会增加甚至爆炸等。湿度对化学爆炸事故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化学品物理性质的不同,对于一些遇水易分解的化学品来讲高温潮湿天气会加快化学品的分解使其浓度聚集更易达到爆炸极限发生爆炸;但是对于遇水不分解的化学品来讲,当化学品处在潮湿环境中化学品受潮可以降低其爆炸的危险性。雨雪会使某些物质受潮引起燃烧爆炸,例如电石、保险粉、金属钾和钠、磷化钙等。当气压低于事故现场周围的气压时,就会导致事故现场空气不流畅,造成地区性无风环境,从而使泄漏可燃气体无法借助任何自然形式而被排走,给易燃易爆气体造成了良好的聚集条件,导致爆炸发生。
二、气象要素对化学品特性的影响
危险化学品之所以有危险性、能引起事故甚至灾难性事故,与其本身的特性有关。现以化学品的扩散性和遇水易燃易爆性为例介绍气象要素对化学品特性的影响。
(一)化学品的扩散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由于气体的分子间距大,相互作用小,所以非常容易扩散,能自发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重的气体扩散后,往往聚集在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不散,遇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同时,比重大的可燃气体,一般都有较大的发热量,在火灾条件下容易造成火势扩大。
气体是以液态形式或压缩状态储存和运输,所以在事故中化学品因为存放环境和外界环境存在一个压差,使化学品以气体的形式扩散到大气环境中形成气云。
风对气体云有往下风向输送的作用,风速越大,输送作用越显著,使下风向处的气体浓度降低;由于风速增大,引起脉动速度增大,湍流运动加剧,湍流扩散作用增大,使气体云浓度下降,同时湍流运动的加剧也使得气体云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变得剧烈,使扩散的过冷气体(或气液混合物)温度迅速上升,气体云密度下降,在风的作用下更易于扩散,从而导致气体云浓度下降。
绝大多数事故泄漏发生时,有毒气体泄漏形成的气云是重气云,气云密度显著大于环境空气密度。在扩散过程中,重气云会受到方向向下的负浮力的作用,表现出与非重气云明显不同的特点。此外,较大的气云密度显著影响环境空气的进入速率,从而也显著影响气云浓度的变化速率。泄漏气体是往下风向扩散的,因此盛行风向决定了大气污染物影响的区域。风速的大小主要影响污染物在下风向的输送速度以及大气的湍流速度;显然,风速越大,则污染物的输送速度越快,大气湍流越强,越有利于泄漏气体的扩散。对化学品泄漏区域的划定时,应该根据当时风向和风速进行划定。
在扩散过程中,气云还会受到湿度的影响,一般来讲湿度越大越不利于气云的扩散,因为气云在扩散时是以气体分子的形式存在的,当环境的湿度较大时气体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一个相互的吸引力使两个分子相互吸引,这就使气体分子的质量增加导致气体扩散减缓。
化学品蒸发扩散能力的大小不但与化学品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更大,其中温度对它的影响也很重要。温度越高,化学品蒸发越快,蒸气浓度越大,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可能性就越大,火灾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二)化学品的遇水易燃易爆性
化学品的遇水易燃易爆性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要明火,既能燃烧或爆炸,根据遇水受潮后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和危险性大小分为二级。一级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受潮发生剧烈反应,产生氢气或其他易燃气体引起燃烧;二级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受潮湿发生缓慢的反应,产生可燃气体而引起燃烧。
在潮湿降雨天气此类化学品发生事故时,救援处置队伍应当迅速采取措施,如果化学品还没有着火或爆炸,只是外漏在大气环境中,救援处置人员要迅速对外漏在大气环境的化学品进行掩盖防止化学品分解,并且将没有外漏在环境中的化学品搬走防止外漏的化学品着火引发更大的火灾;当化学品已经着火,那么救援处置人员应迅速对没有发生着火的化学品进行掩盖或搬走,对已经着火的化学品应当先控制火势,等处置力量充足的时候再扑救;发生火灾时应当在着火的区域筑堤防止化学品随雨水流走造成更大的着火区域和对环境污染范围的扩大。
三、气象要素对化学灾害事故救援处置的影响
化学灾害事故的救援处置过程包括:调集救援和处置力量;了解和掌握现场主要情况;控制现场;抢救和疏散人员;查明事故危害情况;调集有生处置力量;采取有效处置措施;结束归队。现以救援处置过程中的了解和掌握现场主要情况、控制现场和抢救疏散人员为例介绍气象对化学事故救援处置的影响。
(一)了解和掌握现场主要情况
参加处置的人员到达现场后,要仔细询问被困人员数量、泄漏物质的具体情况、泄漏时间、泄漏部位有无发生爆炸的危险、泄漏量的大小、泄漏地点的气象情况,同时疏散周围人员。
(二)控制现场
进入现场应充分运用侦检仪器和其他有效手段准确测定泄漏气体的浓度。对事故区域进行侦检时应该联系气象部门。在掌握了风向后应当在上风向建立现场指挥部,并且划定危险区域范围。
划定危险区域侦检行进方式有下列两种:第一,从下风处迎风向泄漏源行进,侦检小组按照现场指挥员制定的路线和位置接进染毒区域,从泄漏源的下风方向朝上风方向行进,边行进,边侦检,边标志危险区边界;第二,从侧风方向平行斜穿行进,侦检小组按照现场指挥员指定的路线和位置接近染毒区域,从染毒区域的侧风方向平行斜穿行进,边行进,边侦检,边标志危险区边界。在划分了危险区域后,救援人员应当迅速将危险区域的人员疏散。
(三)抢救和疏散人员
组成救援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进入危险区,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转移至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的无污染地区。有条件时要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并进行登记。重伤者迅速送往医院。在能见度不高的天气情况下处置化学事故时,应当加强救援处置力量,这样可以防止在救援过程中能见度低所造成的疏忽,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四、结语
本文通过气象要素对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救援处理的影响分析,阐述气象要素对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救援处理的影响,提出更为合理的事故救援处理措施,为提高处理化学品事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周淑贞,张如一,张超.气象学与气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李建华,黄郑华.易燃有毒气体泄漏扩散及其危险范围预测[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2,(8).
[3]丁信伟,王淑兰,徐国庆.可燃及毒性气体扩散研究[J].化学工程,2000,(1).
【交通事故处置程序】推荐阅读:
停电事故类别及处置程序08-20
停电事故应急处置演练07-05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07-30
事故应急处置的总结09-16
煤矿事故应急处置方案09-28
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09-02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07-18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08-25
重大危险源漏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09-02
学校预防重特大事故处置应急预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