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协调会会议纪要

2024-07-25

环境污染协调会会议纪要(共16篇)

1.环境污染协调会会议纪要 篇一

关于在全市优化发展环境暨生产要素协调会议上的讲话会议发言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进一步增强优化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略)

二、与时俱进,狠抓关键,进一步提高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水平

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广量大,必须与时俱进,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全面推进。

1、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一要积极营造优化发展环境的浓烈氛围。要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弘扬优化发展环境的主旋律,办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简报、优化环境大丰行和政风热线栏目。要加大正反典型的宣传力度,曝光一批影响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二要完善2005年度市级机关民主评议的实施办法。要遵循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的原则,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要把平时评议与集中评议相结合,对重点部门实行对口评议,解决个别部门、少数科室中梗阻现象;对全市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实行点题评议,凡涉及到的部门集中汇报服务情况。通过不间断的评议,推动机关作风建设的落实。三要严格兑现机关作风建设考核结果。要有奖有罚,对排名前列的市级机关和公共服务部门要大张旗鼓地予以奖励,不仅要精神奖励,还要物质奖励,要奖得让人心动。对排列末位的部门和中层职能股室,不仅要诫勉谈话,还要组织处理,更要与经济报酬挂钩,要罚得心疼,从而促进各级机关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更好地为发展、为基层、为群众服务。

2、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要加快建设行政审批中心。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行政审批中心建设步伐,确保6月底前实施到位。任何部门都要服从大局,配合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把审批窗口、审批事项迁入审批中心,把素质最好、能力最强、服务最优的同志放到中心,对于进入中心的审批事项必须放手放权,使工作人员职责和权限相一致,坚决杜绝“两头跑”问题的`发生,真正做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二要清理审批项目。按照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要根据行政审批改革最新精神,对全市现有的行政审批项目再进行一次清理,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调整的及时调整。凡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必须要有法律明确许可,否则必须取消。三要提升审批服务质量。要加强窗口人员素质教育,强化服务意识,注重窗口形象。要部门围绕窗口转,窗口围绕服务转,审批服务围绕发展转。要加强对窗口的效能监察,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误事追究制等制度,杜绝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甚至吃拿卡要现象。凡对群众和投资者不热情、不耐心、不周到的人要坚决予以处理。

3、大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一要继续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工作。重点健全五项制度,即裁量公开制度,行政执法职能分离和行政执法回避制度,一般程序案件集体会办制度,行政执法限时制度和执法查处与罚缴款分离制度。二要深入贯彻省“十不准”和市“十项禁令”。各部门要加强对工作人员执行省“十不准”和市“十项禁令”的教育工作,保证落实到位。要严格执行“行政收支两条线”规定,坚决不允许行政执法机关下达行政处罚指标。三要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工作。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市级机关及各镇机关政务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拓展公开内容,完善公开形式,创新公开载体。通过推行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所有行政执法部门要全面推行收费项目总额报告制,学校、医院和供电、供水、环保、交通、通信、城管等与群众利益密切联系的公共部门和单位要全面公开办事制度,向群众公示服务承诺、收费项目和标准。

4、全力开展为企业服务活动。一要积极落实领导干部和部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要进一步明确挂钩联系的任务,定期开展征询意见,及时了解和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发展。市委、市政府将定期组织对挂钩服务情况进行交流过堂,年终对挂钩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确保挂钩服务取得实效。二要强化重点企业实行“绿卡”和“贵宾证”保护制度。今年明确了30家规模企业接受“三制”保护,并发放绿卡,公布保护条款,明确企业权利。市优化办要督促相关部门严格执行规定,严肃查处违规行为,确保企业得到保护。同时,今年市委、市政府对部分外来投资者和规模企业主要负责人实行贵宾证服务,持证人在丰期间的工作、生活、交通、子女入学、就医等方面得到优先和方便,这也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安商富商的诚恳态度。市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切实履行职责。三要扎实搞好生产要素协调。要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问题。要充分挖掘市内劳动力资源,将更多的闲置劳动力转化为专业劳动力,同时要努力吸引外地劳动力来丰就业,切实帮助企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解决用工紧张问题。各个企业也必须以人为本,苦练内功,强化管理,提高效益,以优厚的待遇、优越的环境、优秀的典型吸引人、留住人。要切实搞好银企对接。各金融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为优势项目、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增加授信额度。各企业既要切实提高信用度,搞好银企关系,为进一步增加信贷奠定基础,更要从内部挖潜着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同时,还要积极做好电力等其他生产要素的调度。

5、认真办理社会投诉。一要整合投诉资源。要通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系点企业及时汇总各方面的信息。将书记市长、效能监察中心、政风热线、优化环境大丰行栏目收集到的有关环境方面的投诉及时通报,资源共享,定期分析研究,共商解决办法。要建立投诉台帐,及时向领导报告,落实查处,查处结果要及时向投诉人反馈。二要明确查处的重点。要查处与机关作风建设不相符的人和事,不管涉及什么人,都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要查处项目审批过程不热心、无作为的人和事,抓住一个典型推动一片面上工作。要查处乱检查、乱收费、乱处罚、乱摊派、乱培训现象,保证企业合法权益。要查处服务企业不力、企业反映强烈的部门,查找问题根源,通过查处切实为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保障。三要开展明查暗访。要实行明线查、暗线访、热线举报三线联动,对举报反映的问题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违规必究。要加大作风巡查力度,定期不定期进行暗访,要加大暗访结果的曝光力度、查处力度和宣传力度,让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无立足之地。

2.环境污染协调会会议纪要 篇二

4月12日, 由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主办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ITSS) 指导协调组第六次工作会议在四川召开。ITSS工作组汇报了标准体系框架调整建议方案、全国信标委信息技术服务分技术委员会筹备方案以及信息技术服务运维通用要求符合性评估进展情况, 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验证与应用试点单位汇报了2012年标准验证与应用试点工作, 与会代表就以上内容进行了交流研讨。

质检总局信息办、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湖北省、重庆市、成都市、沈阳市、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信息技术服务标准指导协调组成员单位和验证与应用试点单位, 以及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ITSS) 工作组各专业组负责人 (召集人) 及有关成员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3.环境污染协调会会议纪要 篇三

会议听取了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副部长、ICSU-CHINA秘书长梁英南关于2011年工作协调委员会工作總结的报告。2011年9月,国际科联召开第30届全体大会,进行了新一届执委会的换届选举,由中国科协推荐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国雄当选国际科联执委。10月,中国科协与国际科联在北京共同主办了灾害风险综合研究国际会议(2011 IRDR Conference)。会议通过了第四届国际科联工作协调委员会委员名单,吴国雄院士任第四国际科联工作协调委员会主席。

国际科联科学计划与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吕永龙在会上重点介绍了国际科联新的十年研究计划——“未来地球——全球可持续性研究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传递行动所需知识,以减轻和适应不利的环境变化和极端灾害事件。新一届工作协调会对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讨论,并就委员会如何为科学研究的前瞻性、可持续性,科研计划的横向联合提供支持,通过梳理、分析与整合更好地发挥在国际组织任职的中国科学家的作用等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吴国雄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中国科学家已在国际科联下属的近20个联合会中担任了领导职务,这表明我国学者在国际科学界的影响力正不断提升。中国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在联合国内各学科领域科学家开展协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届工作协调委员会应对如何发挥这种优势,通过开放、联合与协作,增强委员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将国际科联的4大全球变化研究计划与国内研究结合起来,挖掘并充分发挥出国内科学家们在科研上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科学研究计划,促进国内科学研究的发展。要对如何发挥重大国际科学计划中国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国内专家学者间的合作并以此进一步活跃学术交流,推进学科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实施计划。

(中国科协 国际联络部)

4.协调会会议纪要 篇四

会议听取了黄山博蓝特科技有限公司关于项目情况的介绍。会议指出,黄山博蓝特半导体科技项目是市、区两级重点项目,推进项目建设是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是落实“工业经济发展年”的重要举措。会议强调,按照“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的思路,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统筹规划,做好服务企业、推进项目等工作。

会议研定:

一、关于项目建设资金问题。由江南融资担保公司牵头负责,对接徽商银行黄山屯溪支行,尽快将万元担保资金发放到位。由建行黄山分行根据项目建设和生产规模,确定贷款授信规模。关于贷款抵押物问题,由建行黄山分行对黄山博蓝特的土地、在建工程进行评估先行办理抵押并根据建设需要申请放贷;抵押物不足部分由江南融资担保公司负责对接市担保公司争取信用联保解决3000万元,同时做好与省担保公司汇报沟通,争取后续放贷资金的担保问题。

二、关于帮助申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问题。由区发改委牵头负责,对接省发改委,做好申报材料所有准备,争取纳入首批项目申报范围。

三、关于申请专业团队科研经费补助问题。由区科技局牵头负责,梳理申报条件,列出申报要件清单,并配合企业抓好落实。同时,会同市科技局提前与省科技厅沟通对接,切实做细做好申报安徽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科研项目经费补助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关于人才引进资金奖励问题。由区人社局负责,会同区人才办,对照政策文件要求积极申报,争取资金奖励。

五、关于企业用工问题。由周权同志牵头,区人社局负责,在了解黄山博蓝特公司招聘条件、工作要求、薪酬待遇等信息的基础上,对接黄山学院、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和黄山市炎培职业学校等,做好企业用工招聘和培训工作。同时,由区人社局做好委托皖北地区专业公司落实异地招聘工作。

六、关于项目建设问题。由九龙园区负责,对接市、区有关单位,做好衔接服务工作,并及时做好材料收集和建设进度上报工作。

5.工程协调会会议纪要 篇五

编号:HY-M-001

工程名称:中建·衡阳中心

时间:2011年11月21日 下午17:00

地点:衡阳星河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会议室 会议主题:工程协调会

参会单位及成员:

建设单位:衡阳星河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湖南雁能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支护单位:湖南长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土方单位:衡阳华泰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内容:

建设方对本周生产安全一事工作做安排:

一、支护单位:

1、现在南区工作面已全部出来,支护方从明天起,必须组织人员

及设备机械满足施工要求及进度。

2、现场施工必须要有负责人指挥,在施工过程中要与土方单位协

调配合好。施工进度计划按11月15日所调整的计划进行。

二、土方单位:

1、主要任务是配合好支护方,重点在南区。

2、对工地的基坑较深的部位,必须设立临时性防护栏及悬挂警示

牌。

3、对新建的洗车槽,设备安装及路面混凝土尽快搞好。

三、监理单位:

1、督促施工单位做好以上工作,必要时可以下通知单。

湖南雁能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6.协调会会议纪要怎么写 篇六

一、加强沟通服务好客户

市场部与财务部要加强沟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从公司利益出发,服务好客户,既扩大销售业务,又及时收回货款,促进公司业务发展,获取良好经济效益。

二、积极完成追收货款任务

市场部与财务部在公司内部要加强沟通与配合,提高服务意识,互相支持,积极配合业务部门追收货款,共同完成追收货款任务,切实维护公司利益。

三、市场部做好工作问题

市场部要努力扩大销售,增加销售额,在做好营销工作的同时做好费用回收的工作,保证公司的费用回收率。财务或商务提出的无人认领的已到账费用,市场部业务人员应在两个工作日内提供付款凭证及核销信息。对于以个人名义提货的客户,如没有货物在运途中,不能在费用没有收到的情况下放行;如果有在运途中的货物,业务员可以出保函担保先行放货,担保金额仅限约等于人民币5000元。

四、财务部做好工作问题

财务部树立服务意识,以良好的态度接待客户及业务员,认真办好业务工作。

对商务或业务提交核销的费用应尽快核销,尽可能避免出现日后再次催收的情况;我公司供应商能接受汇票,财务部可以按公司规定接受汇票并用于支付供应商相关的费用。

五、关于内贸出口放货问题

内贸出口操作人员根据商务部门提供的放货记录单进行放货,放货记录单上必须同时有市场部经理的放行意见及财务部的签字确认方可放行。具体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对有信用期的`货物,市场部经理及财务部根据前期付款情况给予签字放行。二是对于无信用期的以个人名义订舱的货物或者是仅有零星业务的,如有货物在运途中,业务员可以出具保函,在费用没有收到的情况下放行;否则,严格执行见款放单原则。三是商务收到客户或市场部提供的付款通知后,应在一个工作日内向财务部查证是否进账,查证后应在一个工作日内及时将放货记录单送市场部及财务部签单放行并通知出口操作主管。四是费用到账后,由商务向财务提供费用核销单。上述要求从xxxx年月日起实行。

六、内贸进口方面问题

尽快完成前面第三方业务的报账,同时从月开始每个星期提交一次上星期的第三方业务报表。

★ 协调会的发言稿

★ 教育局组织筹备协调会范文

★ 关于会议纪要

★ 专题会议纪要范文

★ 会议纪要范文

7.浅析国际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 篇七

关键词:环境,国际贸易,协调

【文章摘要】

要实现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必须通过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定价和产权界定实现环境外部性内部化, 将环境问题与贸易问题关联来改善环境污染, 就是利用贸易合作的丰厚利益来维系环境合作的脆弱结构。作为发展中国家, 在贸易与环境的关联中更应立足于贸易合作, 并着眼未来, 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环境管制标准, 推动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贸易与环境的基本关系

自然资源分为可分拨资源与不可分拨资源两大类。资源可分拨, 实质上就是产权可分割, 在运行良好的市场竞争中, 可分拨资源往往能得到合理的定价和有效的配置;而不可分拨资源则由于其产权难以明确分割到个人, 因此谁也不能拥有该资源的产权, 却能够无偿地使用它。在国际贸易领域, 贸易成为诱发某些环境问题的根源, 例如以贸易为手段的污染转移、资源掠夺等等, 这使得贸易与环境相互交织。但是, 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 环境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加快了技术的进步, 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从深层次来看, 推进了经济的发展, 使人们生活在舒适、优美的环境中。

二、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如何相协调

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环境意识, 也决定了环境保护的投入, 从而决定了环境质量。发达国家正在创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这是人类的追求。因此协调环境与贸易的关系就变得越加重要。

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外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关键是环境资产产权界定模糊及市场不能正确估价和分配环境资源, 从而导致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它们的全部成本状况。纠正这种市场失灵最关键的步骤就是使环境的外部性内部化, 也就是通过私人或公共政策手段正确地估价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环境影响并将其环境成本纳入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中去。由于污染跨越国界, 污染接受国就不能对污染来源国征收排污费以控制污染。此外, 也不存在国际机构实施庇古税以改善全球福利。因此, 环境经济学家将贸易政策视为协调市场失灵的一种可行办法。

贸易与环境政策之间也存在着冲突, 集中表现为, 究竟是利用国际贸易政策工具还是单边环境规制来实现环境目标。对于用贸易工具来实现环境目的既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反对采用贸易工具以实现环境目标的学者认为, 大多数环境问题并非产生于国际贸易, 而是源于市场失灵。因此, 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优选择并非贸易措施, 而是对消费或生产进行干预, 或者界定明晰的产权。Sorsa (1994) 指出政府不应采取单边制裁, 因为许多国际环境问题的存在及其范围是很难测量的, 并受价值判断和科学的不确定性的影响。赞成采用贸易工具以实现环境目标的学者认为, 贸易工具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跨境污染和严格环境规制导致的竞争劣势的有效途径。Whalley (1991) 认为, 对国际环境公约的道德承诺并不能保证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 如全球变暖和臭氧空洞。而且, 由于全球环境问题涉及的主要是公共品, “搭便车”行为很可能会削弱控制全球环境恶化而付出的努力。

环境资源的产权不明晰是环境外部性的重要原因。当环境资源的产权未加界定或未被履行时, 无人会主动承担环境退化所造成的损失, 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 只要有利可图, 私人就会继续开发利用资源, 若对自然资源使用也缺乏调控机制, 便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过度消费。而产权一经确定, 损害的责任主体随即明确, 损害所造成的社会成本由加害者内部予以承担, 社会成本转为私人成本。这样, 污染者会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法来解决污染损害问题, 对其加以治理, 从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损害程度。

三、协调环境与贸易关系的对策

1、自愿执行与产品相关的环境措施,

包括产品包装、标签、废物回收、环境标准以及ISO14000这样的环境管理体系。虽然在原则上要求自愿遵守, 但实际是强制性的规定。包装、标志、废物回收的规定是依赖市场信息以及制造商和消费者的反应做出的。而ISO14000标准反映了工业产品和服务更为复杂的情况, 在国际上是统一的, 高度透明。

2、似用环境税、贸易许可证等经济工具

环境经济工具中环境税、费, 保证金/退还制度、财政刺激是最为常用的工具, 这些措施适用于进口和国内产品。在原则上, 环境经济工具是为了修正市场失灵, 使产品价格充分反映出负的环境外部性, 或通过污染者付费, 使经济活动的环境成本内在化。将环境成本反映在产品价格中, 对贸易有一定意义。环境经济工具越来越多得到使用, 说明了处理环境保护中的命令和控制方式这一传统的措施成本越来越高, 不利于鼓励技术创新。环境经济工具在选择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可以使生产者在较低的成本下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促进开发和使用利于环境的技术和产品。环境经济工具在OECD国家使用较多, 在处理贸易与环境问题上会发挥重要作用。

3、环境与贸易问题的国际合作

环境成本内在化和各国的环境标准法规可以解决一些局部的、地区性的环境问题。然而, 对于相当一部分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全球性的或跨境转移的环境问题, 最有效的途径是国际合作。由于有些环境行为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如全球变暖等, 一个国家采取措施解决全球变暖既有利于本国, 也有益于其它国家, 这样, 便存在着“搭便车”的倾向。此外, 有些环境问题具有外溢性, 一国的环境问题会影响到相邻的国家, 解决这类环境问题, 国际合作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8.环境污染协调会会议纪要 篇八

王凤敏副站长传达了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分析了2013年全省水产技术推广工作情况;申红旗副站长安排布置了2014年我省水产养殖病害监控工作;各地交流了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中取得的好经验和做法;会议还针对近年来推广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项目设计、申报、实施及管理等要点培训。

李建军副局长在讲话中对目前渔业发展的形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2014年水产技术推广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增强做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紧迫感;二是找准定位、履职尽责,充分发挥技术推广在渔业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作用;三是不断创新、干出成效,为全省渔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曹杰英站长安排部署了2014年推广工作重点:一是继续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做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二是强力推进技术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着力加强水产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完善绩效考核与培训机制,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工作效力;四是着力提升水产技术信息化水平,利用好网络、水生动物疫病远程诊断系统、渔情信息采集等平台,加强宣传与展示工作;五是积极拓展水产技术推广新领域,例如休闲渔业、渔业保险等。

9.公司会议、协调会会议通知 篇九

各相关设计单位:

为了达到早日开通运营的目标,根据施工需要,×××××有限公司决定于2016年2月27日在×××××有限公司会议室召开×××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2016年2月27日14:00

二、会议地点:××××××××会议室

三、参会单位:××××××××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四、会议内容:

1、确定××××××事宜。

2、确定××××××等事宜。

3、确定×××××。

4、××××其它相关事项。

10.环境污染协调会会议纪要 篇十

2012年7月30日下午,在合福八标项目部会议室,就华中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中电建)多次阻挠合福八标电力迁改施工问题召开了专题会议。黄山市铁办、休宁县政府、休宁县公安局、休宁县铁办、万安镇政府、万安镇派出所的领导同志及合福八标项目部相关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休宁县副县长汪岩主持。会上合福八标领导详细汇报了与华中电建的纠纷情况及迁改工程受阻的原因,各与会单位发表了意见,汪岩副县长也作出了重要指示。现将会议内容及主要领导讲话纪要如下:

一、休宁县公安局金局长讲话

1、休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铁建设工作,委派分管副县长汪岩同志带队到工地实地查看情况,并进行现场布置,防止不稳定因素发生。

2、黄山市公安局局长就合福八标提供的汇报材料已作出批示,要求沿线公安机关要严格落实黄山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精神,要确保高铁建设施工顺利进行。休宁警方会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密切配合合福八标搞好电力改迁工作。

3、阻工事件的起因是由经济纠纷引起的,因此要尽快启动法律程序予以解决。因此公安机关参与过程中只要应以劝阻方式进行调解,不会介入此事,以免扩大矛盾。休宁警

方会认真制定紧急预案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

4、进一步加强沟通工作,休宁县公安局、高铁办、万安镇政府、万安镇派出所和合福八标都要加强彼此的信息沟通,认真开展维稳工作,确保高铁施工顺利进行。

二、万安镇派出所王所长发言

1、万安派出所根据上级领导指示精神,采取多种手段,力保辖区内高铁施工顺利进行,在镇政府和施工单位的协助下也顺利的解决了部分矛盾纠纷,但是针对点多面广工期长的施工特点,这种临时调解的方式也不是长久之计,希望局领导能够研究出长久的解决办法。

2、万安派出所在此表态,派出所人员会一直整装待命,并且和县公安局、县高铁办、镇政府、合福八标多沟通多联系,建立联调联动机制,只要有问题有矛盾就会及时出警去解决去化解,确保辖区内高铁施工顺利进行。

三、县高铁办洪主任发言。

县高铁办非常重视辖区内高铁建设施工环境问题,出现这个矛盾后县高铁办第一时间就与县政府、县公安局沟通,并及时上报市高铁办,寻求解决方案。此外,在后续的施工中,县高铁办会一直帮助合福八标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保上级领导批示得到准确落实。

四、休宁县政府汪副县长总结做重要指示

1、要充分认识到阻工事件的敏感性和协调解决好矛盾的紧迫性、重要性。

敏感性是指这件事发生在十八大即将召开的关键时期,也是在高铁施工的关键时期,所以各部门各单位都要高度关注此事,做好维稳工作。

其重要性一是市委领导有交代。市委王书记已亲自批示,要全力推进高铁重大项目建设,无论是我们政府、公安机关、铁办、施工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都不能置身事外;二是工期有要求。高铁建设作为国家大型基础建设投资,面对施工工期紧张的形势,都要为国家考虑,都要做出努力,力保施工顺利进行;三是群众有期盼,高铁对黄山市老百姓来说是个重要的事情,人民需要的我们都要努力办好,这件事要从大局意识来讲,与我们各个单位及部门都有密切关系,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努力推进高铁顺利建设。因此,这件事不允许我们慢慢坐下来商量,必须采取措施,加强高铁建设顺利进行。

2、要全力维护十八大召开的稳定环境,与会的各单位各部门都有责任去做这件事,如果不能做到措施保障有力,处理及时得当,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3、围绕中心工作,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到矛盾解决的根本方法。合福八标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到矛盾的根源,多与华中电建相关负责人沟通,告诉他们采取极端的方式会发生什么问题,如果发生问题他们要负什么责任,晓以利害,引导他们放弃不理性的阻工,走司法程序解决经济纠纷。

4、要建立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长效机制,特别是现阶段,保障措施要跟上,项目部要派人在现场协调,公安部门、县高铁办、镇政府和派出所各派出2人,每天到现场值守,确保现场人员有保障。在做好现场值守工作的同时,公安部门要确保有20名后备人员,随时可以控制现场,确保不能发生群体性事件。

5、与会的各级政府、公安机关、高铁办及合福八标要加强沟通,保证畅通的信息渠道,尤其是合福八标在进行施工前一天要以书面或电话的形式把施工地点报告给黄山市铁办,由铁办将信息汇总传达到休宁县公安局,公安局再根据情况安排派出所人员前去现场维护施工秩序。

会议再次强调:合福八标要与参加会议的各级政府、公安机关和铁办及时沟通,时刻保持联系,齐心协力把施工受阻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参加会议的各单位要为高铁建设保驾护航,要为黄山市高铁建设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务必制止各种干扰施工行为。

11.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政策框架 篇十一

对环境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源于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深化。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支柱,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发达国家对环境问题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跳出自然环境本身,而从经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思考,这也是研究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向。

我国学术界重在对环境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研究,对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尚未足够重视。近年来,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如环境污染造成群体性事件、环境恶化危害公众健康、环境破坏与贫困形成恶性循环,等等。要实现生态文明的美好愿景,就必须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是国合会设立该研究项目的初衷,也是本书的要旨所在。

本书的作者,也是该课题的研究团队由中外专家组成,中方由国务院研究室巡视员范必任首席专家,课题组成员来自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环保部、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等单位。他们大都有数十年政策研究经历,不少政策建议已转化为政策实践。外方首席专家伊丽莎白?多德斯维尔(Elizabeth Dowdeswell)女士,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和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现任加拿大学术委员会主席,其团队成员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院、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银行等机构。

时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宁吉喆在序言中写道:住在世界各地的十几位课题组成员聚在一起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在一年多的研究中,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平均每两个月就集中一次,既有专门会议,也有国内外调研。会议中激烈的争论甚至使旁观者感到紧张。不同意见相互碰撞激起的火花,使这份研究成果显得与众不同和更具创新性。

这份研究报告总结了国内外对环境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着眼于环境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就环境问题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关注环境与贫困、环境与人口、环境与健康、环境与社会公平、环境与可持续消费等领域。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促进中国环境与社会相协调的政策框架。

课题组在学术界首次提出分析中国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框架,包括环境意识、环境行为、环境公共治理“三个维度”。他们主张,在价值观念上,推动全社会形成环境保护的主流价值;在环境行为上,倡导公众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落实企业环境社会责任,促进和规范环保组织发展;在环境公共治理上,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完善环保社会风险的评估、化解、应急机制,提高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国合会秘书长、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在本书序言中指出,这一研究不仅开创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系统性研究的先河,而且在分析方法和理论上都有重要创新。

基于“三个维度”的框架,课题组进而提出了制定环境与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一是多方参与原则,促进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企业、团体与个人作为社会主体不是旁观者或批判者。二是长期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政策时兼顾当前收益与长远效益。三是政策目标一致性原则,综合制定经济、社会和环境政策,做到相互衔接配合。四是以法制为保障的原则,通过立法保障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五是公平正义的原则,保护公民的环境权利,同时公民也要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义务,享受环境的权利与保护环境的责任相辅相成。

研究报告提出了多个方面的政策建议,荟萃了中外专家学者对环境保护与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比如,课题组构建了促进环境与社会和谐的2050年愿景和2020年行动框架。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政策建议。我国规划体系按时间分,包括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中长期规划一般只规划五年。对环境工作来说,五年能够实现的转变十分有限。比如,本世纪初“十五”计划提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后,十多年过去,至今尚未完全遏制。联合国、世界银行的很多研究往往要展望20-30年,课题组将规划目标延伸到2050年,与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时间同步,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报告还建议将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调整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规划”。各级政府提交每年“两会”审议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相应调整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报告”。我国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最早只有经济发展计划,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级政府编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将社会发展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并列为重要内容。课题组建议,在我国的公共政策体系中提升环境政策的地位,将其与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并列。这一建议势必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报告还提出了一提列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教育培训和理论研究,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和公序良俗;凡涉及公民环境权益的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均纳入环境社会风险评估;合理确定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通过购买服务提高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鼓励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完善保障公众参与环境政策制定的制度安排,等等。

12.海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篇十二

然而在海洋开发的过程中,粗放式的海洋资源的开发给海洋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尤其是近海,环境污染严重、海洋灾害频发,在远海,由于过度捕捞,渔业资源的日渐贫乏等问题都已经凸显,所以在目前这个时期,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也成为重中之重,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议题,也是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关键。

1 我国海洋环境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与32000公里长的海岸线。海岸线分为大陆岸线与海岛岸线,其中大陆岸线为18000公里。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我国各地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海洋渔业、海上石油等重要的资源。

我国是一个海洋开发比较晚的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海洋经济的开发才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海洋产业总产值从1990年的447.4亿元,增长到了2011年的45570亿元,20年间,增长了100倍以上,说明了海洋经济开发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开发晚不代表不污染,我国在海洋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目前的海洋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1.1 陆地污染海洋化

这一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许多大河流域,建有很多工厂,工厂排污的处理与排放有很大一部分都不符合国家标准,致使河流的污染物增加,当河流流向大海的时候,就会使海洋也被污染。再加上农业用农药等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也会汇集到近海。这样的水流入海洋,就会造成近海海水的富营养化,并引发赤潮。赤潮的发生对于近海养殖有着很大的危害,每年我国因为赤潮造成的经济损失多达几十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有多达数百种的新型化合物会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海洋,直接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使海洋环境进一步恶化。

陆地上生产生活产生的垃圾和污染物,未经处理,通过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等形式不断汇集到海洋,海洋的自净能力很强,但是超过一定的界限,也会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致使地球上,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海洋生物种群减少,生物数量下降。这将是一个悲惨的结局。

1.2 溢油漏油事件频发

海洋中油气资源丰富,对于近海大陆架石油资源的开发,是我们近年来补充陆地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状况的一大措施,但是石油的开采和运输自始至终都有石油的污染存在,另外,对于水路运输的大型油轮的漏油事件,更是每年都有十几到几十起不等,蓬莱19-3油田2011漏油事件、大连油罐爆炸事件等多起溢油漏油事件的发生使我们不得不警醒,如果任这些事件继续发展下去,海洋受油污染将不可避免。

石油污染的降解难度特别大,经常会数月内依然存在。这样的污染严重影响了海水的水质,会影响水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甚至会直接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威胁。

1.3 捕捞和养殖

我国近海资源由于过度捕捞,已经到了十分匮乏的地步。目前虽然已经开始设立禁渔期和避免过度捕捞,但是迫于人口的压力,短时间内这一状况很难改善。渔业资源得不到好的休养生息,最终的结果就是大量减少直至消失。

另外最大的海洋环境污染来自于近海的海水养殖。海水养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问题,但是海水养殖过程中,投入的大量饵料,为防止和减少动植物发病率,直接添加的杀菌、维生素营养药剂,在未经过处理时,就直接排入海水,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直接影响局部海域的生态平衡,造成鱼虾贝等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

1.4 直接倾倒废品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沿海很多地区,都存在着未经处理的生产生活废品直接倾入海水中的事件,尤其是港口与航道的疏浚而产生的垃圾和废料等等。这些物质在海水中浸泡,有些物质就会在海水中发生迁移,聚集在生物体内,造成污染。另外这些物质在陆地上已经造成了污染,进入海洋后形成了二次污染,使污染扩大化。

除了以上所说,海洋放射性污染、济南工程环境破坏也是现在海洋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总体来看我国海洋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 应对策略

看着如此严峻的海洋环境问题可知,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海洋环境为代价的。为了不使海洋环境进一步恶化,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使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和谐发展。

2.1 建立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同步机制

目前我国海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还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没有统一的科学的管理、监测和监察机制,没有统一的管理,必然会导致无序的开发和利用。我国需要设立这样一个专门的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兼顾海洋经济效益的专门部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整体规划和布局海洋产业,使海洋经济的开发与环境和谐发展。

2.2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相关科技的研究与开发。

环境污染和开发的不合理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水平落后。由于技术水平的落后,海洋开发方式粗放,造成海洋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与浪费。所以在海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大对海洋科技研发的投入,建立海洋相关专业,培养相关人才。

2.3 加大海洋污染的整治力度

海洋污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整治不到位,缺乏监管。整治的重点一方面是整,整顿违法行为,整顿污染。整的方面主要是建立健全海洋法,海洋行业的法规;建立更为专业的海洋执法部门,专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减少危害海洋环境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是治,治的重点在于防治,加大对入海河流污染物的控制,这是最重要的方式。预防主要是通过建立近海水质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2.4 实施渔业修复工程

渔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近海渔业资源日渐枯竭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实行渔业修复工程。一方面实行牧渔工程,在不破坏海洋环境的基础上,增加人工放养的养殖面积,努力建造海上牧场,充分利用深水网箱养鱼、鱼礁等渔业养殖的建设,丰富养殖品种,增加养殖产量。另一方面实行休渔机制,控制捕捞强度,促进渔业资源的自然恢复。通过实行渔业修复工程,既可以满足生产需要,同时又可以使海洋生物休养生息,一举两得,是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策。

2.5 加强石油开发和运输的监管

对于海上石油资源的开发和运输,从技术层面来说,提高输油管道、运输船舶、油井的安全程度,利用高科技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从人员层面来说,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对其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和海洋环保培训和法制教育,建立更专业、更有责任心的队伍。从制度层面来说,建立更为完善的设备检查和巡视制度,并认真执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2.6 加强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政府的宣传优势,利用媒介的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于保护海洋的意识和法制观念。对从事海洋开发的单位和个人,从事海洋保护监管职能的人员进行海洋环保教育、海洋法制教育,使其树立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思想。

综上所述,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海洋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不得忽视,为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大监管力度,控制海洋资源的浪费和消耗,加大海洋科技的开发力度,加强宣传,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环境和谐发展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斌.中国海洋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环境保护,2006(20).

[2]张志锋,韩庚辰,张哲,王燕.经济发展影响下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压力变化趋势及污染减排对策分析[J].海洋科学,2012(4).

[3]魏颖慧.关于我国海洋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法律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12(2).

[4]蔡文恬.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2(22).

[5]秦灿.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山东大学,2014.

[6]郭珊.疏浚施工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2006.

[7]于淑文.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J].中国水运月刊,2009(12).

[8]王玉枢.河北省海洋环境现状与渔业资源开发对策[J].河北渔业,2006(9).

[9]徐质斌.海洋环境管理需要实行五大转变——海洋资源开发中的环境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3(2).

13.工作协调会议纪要 篇十三

一、关于来料转三资过程中,已解除海关监管设备转让涉及的税务问题

(一)会议明确,如果来料加工企业的全部资产(含已解除监管的不作价设备)、债权债务及劳动力均由新成立的三资企业承接,并持有市外经贸局出具的注明来料加工企业就地转三资企业的批文或《东莞市来料加工企业就地转三资企业补办备案登记表》,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全部产权不征收增值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420号)的规定不征收增值税,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销售发票。

会议提出,按此方式转让的设备经有资质的机构评估核定价值后作为资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

(二)会议明确,来料加工企业处置其不属于第(一)款规定并于12月31日前购进的生产设备,可根据《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征收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9号)的规定,属一般纳税人的按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开具普通发票;属小规模纳税人的减按2%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开具普通发票。

会议明确,来料加工企业转让已解除海关监管的设备,按设备转让交易价格与海关报关单价格差额的25%单独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若转让交易价格低于海关报关单价格,则该项交易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来料加工企业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亦可按销售普通货物处理,按增值税的适用税率或征收率计算应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17%税率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小规模纳税人按3%征收率计征增值税,可由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购货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增值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二、关于来料转三资后计税方式问题

会议明确,来料加工企业转为三资企业后,三资企业可经营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和一般贸易;税务部门将严格按照查账方式征收企业有关税款。

14.业务协调会纪要〔2014〕4号 篇十四

中建五局长沙地铁3号线8标项目综合办印发 〔2014〕4号

会议名称:项目管理例会

会议议题:项目前期工作任务布置 会议时间:2014年5月10日

会议地点:金色华庭临时办公大办公室

参会人员:曾小明 李隐飞 罗沛忠 李赞新 彭 奇

李 芳 彭泽健 阳 波 彭 声 胡蝶赟

马 骏 李腾毅 沈臻鑫 方 澍

会议由项目负责人曾小明主持。会上,项目负责人曾小明对前期启动形势下的项目人员配置分工及整体工作做了重要工作部署。同时针对各条线提出了详细的工作指导意见。现将会议内容纪要如下:

一、部门人员分配及分工

1、李隐飞任协调经理兼项目副书记,分管协调、党群、人力、行政及后勤工作;

2、李赞新任项目总工,分管技术质量及实验工作;

3、罗沛忠任商务经理,分管合约法务、物资设备工作;

4、彭奇任生产经理,分管生产安全及测量工作;

5、阳波、彭泽健、李芳、方澍分别负责工程部、技术部、合约部、综合办工作。

二、关于协调方面的工作安排

1、交通疏解工作由李隐飞负责牵头,彭泽健、沈臻鑫配合,主要负责相关单位对接及方案审批;

2、管线迁改由李隐飞负责牵头,彭泽健、沈臻鑫配合,详细考虑管线迁改方案编制工作;

3、临建驻地李隐飞负责牵头,马骏配合,争取在下周确定临建驻地方案,报分公司相关部门审批。

三、关于党群综合方面的工作安排

1、方澍做好项目后勤管理工作;

2、项目管理办法的编制及汇总,各线条负责人方澍、彭泽健、李芳、阳波、李腾毅做相关线条管理办法的编制;

3、宣传和稿件由李隐飞牵头,方澍负责落实,执行力和党的群众路线征文项目管理人员每人一篇,下周六交综合办汇总至曾总处;

4、信息化前期启动工作由方澍负责,信息化启动申请表、权限申请表、空间开通申请表及协同人员调动落实。

四、关于合约法务方面的工作安排

1、商务策划由罗总负责,合约部部门人员配合,2本月20号争取邀请分公司总经济师王翠连至想召开第一次商务策划评审会,只做本项目火车站部份;

2、劳务招标由李芳负责,杨文配合,在本月15号出土方及连续墙的劳务招标书;

3、工程量核算胡蝶赟负责,马骏配合,下周16号之前完成围护结构的量,计算工程量统一格式,以方便商务工作为准,要有计算过程的模式。

五、关于工程技术线的工作安排

1、车站施工组织设计由李赞新牵头,彭声负责,沈臻鑫配合,主要内容为火车站,用电、临电责任人为彭声,下周16号完成;

2、各施工阶段施工现场布置由彭奇负责,阳波配合,15号之前维护阶段的平面布置;

3、临电接入问题由彭奇负责,阳波配合,在16日之前确定劳务队,达成初步意向;

4、培训工作由彭泽健负责,方澍配合,12号召开培训启动会,13号正式开始培训;要求准备PPT,结合现场施工现场,施工工艺重点事项,方澍负责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5、信息化工作有沈臻鑫担任信息化管理员,12号成立信息化小组,各线条开始开展信息化录入工作;13标目前有较完整的资料,可以参考学习一下;

6、安全工作、劳务实名制由李腾毅负责,彭奇配合,12号完成安全线条工作计划;

7、现场调查阳波负责,16号之前整理一份较完整的调查照片及报告资料;

8、设计优化由李赞新负责,曾小明及罗沛忠配合;16号之前整理相关资料,需计算的内容及资料由商务部胡蝶赟配合;

六、近期工作的进一步补充

方澍:

1、目前协同人员信息大部分都已调入,公文处理常态化正式启动,争取三天内传阅完毕所有公文,加强公文的学习,处理文件不流于形式;

2、各岗位人员拟定本岗位的岗位说明书,综合办方澍转发样表供大家参考,在下周六前完成。

李隐飞:

1、综合办就此次开会内容的工作任务分工整理会议纪要,经曾总审核后发各部门;

2、交通疏解方案需就近期芙蓉区交警大队先查巡查提出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优化,星期一经芙蓉区交警大队

3、火车站协调会,方澍负责联系相关会议地点;

4、关于管线改迁事项星期一上午在临时办公场地召开,彭泽健负责落实汇报材料,对接的相关单位很多,各相关人员主动靠前,推动此项工作;

5、党群活动、新闻宣传、群众路线的初步方案方澍落实。罗沛忠:

1、商务策划要在节点完成之前还需要其他部门相关配合,临建、现场场地、加工场地、视觉形象及办公费用等相关方面的数序要尽快落实。周转材料、模版的数据由马骏、胡蝶赟负责,架管、扣件具体的量要出来;

15.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进展 篇十五

协调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 因此可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当前开展较多的与协调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主要有可持续发展研究、环境承载力研究和生态经济规划研究等。

一、可持续发展研究

经济与环境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理论是该理论的核心内容。可持续发展一般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既符合局部人口利益又符合全球人口利益的发展。也可定义为环境、社会、经济综合集成的均衡发展[3]。它应包括经济、人类、环境与技术四个方面的内容, 并不局限于经济发展。它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实质:一是针对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的共同进化思想;二是针对人类自身世代关系的世代伦理思想;三是针对经济发展的效率与公平目标的兼容[4]。

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化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消费可持续发展研究、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等[5]。

二、环境承载力研究

协调发展的前提是环境在最大发展负荷的承受极限内, 通常用环境承载力来表示这一极限。环境承载力是联系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纽带和中介, 反映了人类活动与环境功能间的协调程度, 它将环境与人类活动联系在一起, 力求达到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 某种环境状态下, 某一区域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 表明了某一地区维持经济不断增长前提下保持一种可接受生活质量的能力, 提出了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应考虑环境容量问题[6]。环境承载力本质上是环境系统组成与结构特征的综合反映, 具有客观性、变动性、可控性三大特点, 强调环境的价值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 从而在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环境系统是由各个环境要素子系统组成的, 因此环境承载力与各个环境要素承载力密切相关。当前对于环境要素承载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般都沿用研究环境承载力的方法, 只是选择指标体系及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时考虑所研究的环境要素, 现在也仅是对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较为深入。

当环境承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约束时, 承载力的变化应符合自然系统发展的客观规律。蔡宁提出了用环境承载力的变化来表示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四种模式[7]:

(1) 环境承载力呈阶梯型变化的增长-顶点-下降协调模式;

(2) 环境承载力不变, 生态系统量以S型渐近环境承载力的环境经济饱和型协调模式;

(3) 环境承载力呈倒S型下降趋势的倒V型协调模式;

(4) 环境承载力呈正弦波动型的正弦型波动模式。

用来衡量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应该从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上入手, 一般可分为三类:自然资源供给类指标、社会条件支持类指标、污染承受能力类指标。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提出后, 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但在指标体系和定量评价模式的建立上仍存有较大问题, 尚无普遍适用的量化模型来计算环境承载力。

三、生态经济规划研究

生态经济规划是实施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技术途径和有效手段, 而协调发展则是生态经济规划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特点。生态经济规划可以理解为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 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系统科学的手段, 去识别、模拟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 探讨改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提出合理的区域开发战略以及相应的土地和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 从整体效益上, 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的相互协调, 并创造出一个人类得以舒适、和谐地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其目的是通过调控人与环境的关系, 实现并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优美、清洁、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生态经济规划包括确定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搞好住宅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搞好园林绿化布局、环境污染防治规划、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等, 其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目标要求高、技术难度大, 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和经验, 国内外均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目前生态经济规划常采用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方法中的"效益"和"效果"分析, 但很难用币值进行统一描述, 造成费用与效益分析不一致, 给决策者造成心理障碍, 忽视长远生态经济效益的发展, 降低规划可信度。

四、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协调发展对策是协调发展实现的手段和研究协调发展的目的。目前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定性分析找出矛盾并提出对策;一类是根据定量分析结果找出矛盾并提出对策。其相应的对策可分为宏观对策和微观对策两类。而从对策的内容看则可分为经济对策、环境对策、社会对策和资源对策。从对策的形式看又有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划设计、技术及宣传教育。但是当前协调发展的对策尚处于理论上较空洞的研究, 缺乏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措施, 可操作性差, 因此有必要研究具体的法律、规章, 落实政府及企业部门的具体责任, 使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走向具体化、可操作化。

五、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趋势

经上述协调发展理论及相关理论研究分析, 以下几种突出的研究方向将成为今后协调发展研究的趋势。

(1) 深入研究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框架、模型建立、指标的设备和筛选方法, 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科技各个方面制定一套规范、科学、通用的指标体系。

(2) 充分考虑生态经济规划的分析方法, 提高生态经济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使生态经济规划能被决策者接受并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3) 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将走向具体化。当前协调发展对策尚处于理论上较空洞的研究, 缺乏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措施, 因此有必要研究具体的法律、规章, 研究如何落实政府及企业部门的具体责任。

(4) 随着环境承载力定量化、环境要素承载力及其相互影响、环境承载力价值等的深入研究, 环境承载力理论研究将趋向成熟, 对协调发展实践将更具指导性。

(5)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逐步建成, 随着指标体系与量化模型的完善, 其量化研究方法将走向成熟。同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工作将逐渐细化, 在实践中更能推动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综述了协调发展相关理论——可持续发展、环境承载力、生态经济规划等的研究进展, 并指出了协调发展理论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惠雄.资源约束与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 10 (4) :9212.

[2]于光远.追求实现协调发展[J].经济发展与环境, 1988, 7 (2) :56

[3]李康.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宏观调控模式[J].环境科学研究, 1997, (1) :32~36.

[4]毕军, 章申, 唐以剑等.可持续发展的判别模式及其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 1998, 13:30~36.

[5]谷树忠.持续发展思想及其对自然资源的含义[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3, (1) :59.

[6]林道辉, 沈学优, 杨坤.我国可持续发展理论若干研究热点的探讨[J].上海环境科学, 2000, (2) :59~62.

16.环境污染协调会会议纪要 篇十六

在版权管理实践中,我国现行法律对版权所有者与个人使用者的态度是大不相同的,即支持版权所有者的权益保护,强调通过技术措施对版权进行强保护。然而,从长期来看,过度版权的强保护则会挤压个人使用者的合法使用的空间。因此,有必要回归到版权法制定的原初动因,重新审视版权所有者和个人使用者在版权保护中的关系,找到数字化环境下协调版权所有者和个人使用者的协调机制。

公共性VS专有性——版权法出现市场失灵

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中心周林曾经以问题形式引发我们对版权所有者与个人使用者在版权保护中角色的思考:“假设有这样一个小社会,只有三个人,一位作者、一位出版者和一位读者。当作者创作完成一部作品之后,他是否享有著作权?……回答只能是,没有意义。因为那部作品没有被出版,没有被阅读,版权对那位作者来说价值是零。假设在作品创作完成之后再加入一个人——出版者,著作权有意义吗?回答仍然是,没有意义。因为没有人去购买、去阅读那部作品。……只有在作者、出版者、读者同时存在,大家都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传播与阅读过程时,版权才真正有意义。” 国外学者也认为:“版权是作者、出版商和读者共同的权利。”由此可见,版权人和个人使用者是版权保护中一体两面,缺一不可。

版权法制定的初衷是通过赋予权利人有限期限的独占权以保障作品的公共性,促进使用者创造出新知识。公共性这一崇高目标的确立蕴含着版权法对版权人与使用者关系处理的大前提和原则,由此版权法规定了两者的边界:版权人“享有开发作品的独占权,并排除他人对作品的擅自开发,版权人有权决定是否对其作品进行商业开发,以及何时以何种方式进行开发”。使用者的权利在于发挥作品的享用功能,而非进行财产性的开发这样的做法,“旨在激励创造革新与成果传播扩散之间实现平衡”。

1709年第一部版权法《安妮法》制订的宗旨是“授予版权人或稿件购买人于法定期间占有复制书籍以鼓励学习之法律”。美国的第一部版权法,在序言中也声明本法“是为了鼓励学习……”我国《著作权法》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版权人利益的保护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可见,各国版权法的目的均为促进使用者学习、知识传播以及社会进步,赋予权利人一定期限的独占权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换言之,版权法不仅犒劳版权人的劳动,更重要的是通过保证版权人的酬劳而使使用者和社会普遍受益。

根据版权法,版权人“享有开发作品的独占权,并排除他人对作品的擅自开发,版权人有权决定是否对其作品进行商业开发,以及何时以何种方式进行开发”。而对于使用者而言,其权利在于发挥作品的享用功能,而非进行财产性的开发,版权法通过首次销售原则和合理使用两种原则保护使用者的权益。

然而,从理论上讲,即便版权法保护版权人的经济利益,保障作品通过售卖方式进入市场,但是无法避免“市场失灵”的情况,这是因为作为智力成果的作品,兼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其中“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产品的享用并未剥夺其他人享用该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这可能导致作品利用不足,因为作品一旦发布则很难控制其使用与传播,要识别谁未付费或阻止搭便车者使用作品是相当困难的。“非排他性”是指产品一旦被制造出来并向公众发布,则不可能阻止为支付生产成本的个人消费该产品,可能导致版权人的创作回报降低,甚至无法收回其创作投入。尽管从理论上讲,版权法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搭便车者侵犯公共产品风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要防止搭便车者侵犯版权人权益则可能付出过高的成本,导致版权人无法维权,因此,“市场失灵”现象依然存在。由此版权法引入合理使用原则,作为“当市场缺陷发生时可能依靠法官对适当社会利益做出自由裁量”的解决方案引入版权法。像手抄和打字的私人复制通常被看作是合理使用,不受版权人的控制,因为查处私人复制需要的执法成本过高,依据“市场失灵”理论,当执法成本高于赔偿或许可的价值时,私人复制就在法律上具有了正当性。

数字环境下版权公共性的目标受到三大挑战

数字技术的出现使既有版权法所设置的公共性的目标受到极大挑战。

首先,既有的版权法通过权利人获得排他性的权利以解决公共产品的制度安排,常常是失效的。因为权利人即便“有意制造资源的稀缺性以提高对创新的回报”,也难以实现对版权完全的操控。但是在数字环境下,作品的首次销售不复存在,版权人完全有可能通过技术措施和反规避规则对版权实现完全的控制。通过技术手段使数字内容具有排他性,迫使人们必须付费方能使用作品。通过技术手段阻止未授权使用作品,不仅便利而且廉价,有效地克服“市场失灵”的问题。既然“市场失灵”是私人复制等合法使用的前提,那么这个前提的丧失,意味着私人复制也应当排除在法律保护之外。然而问题是,版权人利用技术手段为作品提供更为完善保护的同时,却遏制了使用者享用作品的自由。因为数字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版权人能够监控、追踪和限制在线读者阅读、观看和收听的内容;另一方面,版权人可以同步检测使用者的消费行为,消费者的每一次网上点击都被记录形成大数据,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和利用又成为版权人进一步获得作品潜在商业利益的资源。最典型的是《纸牌屋》,它是奈飞公司从3000万付费用户的数据中总结收视习惯,并根据对用户喜好的精准分析进行创作的电视剧。“技术对版权的控制扩展到使用者利用作品的方方面面:不仅拷贝音乐在电脑上播放、截取电影片段为教学所用等行为受限,而且技术还阻碍生产竞争产品、压制言论、限制首次销售原则及分裂市场,甚至限制那些早已进入公有领域的访问,从而增大了公共接触信息的社会成本。”此外,原有的个人使用法定“免责区”变得不复存在,不仅首次销售原则不适用于互联网,而且个人使用也被排斥在新闻网络传播权的合理使用情形之外。换言之,个人使用者沦为被支配者,技术措施和反规避法律规则成为工具,帮助版权人支配使用者对作品的使用行为。但是我们知道,版权法的宗旨“不在于为了作者利益而授权作者,而是通过授权作者以利于使用者和整个社会”。而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的滴水不漏的版权保护则与作为版权法崇高目标的公众性相悖。

nlc202309081812

其次,数字技术介入下的版权绝对排他性,从而危害作品创作的平等性。我们知道,版权法通过赋予作者独占性的权利以获得回报来鼓励作者继续创作,提供更多的作品。但是即便是版权人进行的后续创作,也得依靠两种生产资料,一是前人的版权作品,二是人力资源。就前者而言,任何一个作品的创作需要以消费前人作品思想、观念和方法为基础,进而产生新作品。对创作者而言,他希望版权作品合理使用的空间增大,因为每个作者既是后来作者可能想从中借用材料的前作者,而且他本身也是后来的作者。当其处于前一角色时,他希望为其所创作的作品提供最大化的著作权保护,但当其处于后一角色时,他又偏好于对他人在以往所创作作品的保护最小化。然而,从我国现行的法律对信息传播权的规定来看,对使用者进行了强排斥——既不允许个人合理使用,也不允许出于个人使用目的而规避技术措施。就后者而言,人力资源是创作者智力、体力、教育程度、收入等多要素的组合,均直接或间接地受益于前人的版权作品。如果版权作品的合理使用受到强版权保护的排斥时,创作者所享用的学习空间就会缩小,进而放缓作品的创作速度。此外,通过技术对作品的强保护,可能导致创作者的分化。因为作品的获取必须是强制进行的,因此,较之于贫穷者,富裕人更容易获得作品的接近权(access right),也更有可能创作出作品,这样导致了创作上的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情形,有悖于作品创作的公平性原则,也不利于社会整体的文化发展。

再次,在以分享为标志的互联网文化下,以混搭和混合为特征的新型作品形式得以出现。如果说由《黑色专辑》和《白色专辑》融合而形成的摇滚说唱专辑《灰色专辑》尚能让人理解的话,那么维基百科、百度百科这种全民协作式的百科全书创作则一改人们心目中“高、大、上”的百科全书的形象,进而改变了对作品创作的看法。劳伦斯·莱斯格将其形象地称作“混合文化”,它模糊了传统意义上的版权人和使用者的界限,内容混杂了多人的劳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很难界定版权作品的所属者具体是谁。现有版权法尚无空间容纳这一作品突变文化,也无法按照传统的做法通过给付版权人报酬促进作品进入公共领域,因为在数字环境下,这些作品首入公共空间后才有作品参与者获得报酬的诉求,或者根本没有获得报酬的诉求,这正好与传统意义上的版权运作路径相反。这样,公共性仅仅具有工具理性而非价值理性。

在数字化背景下,由版权使用者通过首次销售原则和合法使用让渡于版权人所取得的公共性之合法性正在沦陷,而由积极的使用者和具有创作潜力的使用者推动下的新的公共性正在成长。如果继续沿用现有版权法限制使用者的法规,将有碍人类文化的进步。

破解难题,构建版权冲突的动态协调机制

为了作品公共性的获得,现行版权法在处理版权人和使用者关系时采取“一边倒”的态度,满足版权人的诉求,在保护范围上大大扩张了。比如,延长保护期限、增加专有权利,缩短和限制合理使用期限,视创作挪用为抄袭,从而版权所有者从法律和技术两方面牢牢控制了版权作品的享用。我国保护著作权的法律更是极力保障版权人的权益,在我国由于盗版猖獗,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国倾向于支持通过技术措施对版权进行强保护,不惜以牺牲使用者合理使用版权权益打击盗版,导致的后果如同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掉一般。当版权人权利无限扩张之时,使用者的权益则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按照版权法制订的初衷,有必要对现行的版权保护进行动态调整。

(一)动态调整的理论前提:版权人的关系在流动

按照经济学关于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关系原理可知,通过绝对控制及防止浪费来实现的静态效率,长期来看可能产生动态无效率。短期内版权保护水平提高固然能够提升版权人的收益,但是这个保护水平过高时,则容易使创作者产生“坐地收租”心理,反而不能激励其创作的热情,同时也会为后继创作者设置障碍。我国版权法将版权保护视为实现维护公共利益这一终极目标的手段,由于个人使用是获取所有知识、培养创作所需的人力资源的必由之路,也对创造过程做出重要贡献,从鼓励创作、维护公共利益这一版权法最终目标角度,在版权保护过程中不应忽视对使用者利益的兼顾,需要对版权保护在数字化环境下做动态调整。

在数字化环境下,作品的流通速度加快,版权人和使用者之间的互动频繁,为动态调整两者关系提供了可能。这种互动可以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版权人与被动的使用者之间的互动,第二种情形是版权人与积极的使用者之间的互动。所谓被动的使用者,是指只消费作品但不产生新作品的使用者。他们通过阅听行为获得感官的愉悦,并分享这种愉悦,或者直接转发作品,这种现象引发人们对版权人的关注,从而形成了有利于版权人的口碑效益,换句话说,赋予了版权人一定的社会资本,且这种社会资本具有转化为经济资本的势能。

所谓积极的使用者,是积极消费作品、参与作品的再创作的版权使用者,他们创作的目的不在于形成新的作品或者获得经济回报,而是兴趣爱好使然。有学者认为,积极的消费者体现了自治表达、相互交流和自我发展的特点,将有助于版权制度的进步和民主文化的发展。这样,就存在着版权人、积极使用者和未来版权人关系的不停地流动——今天的版权人有可能变成明天的使用者,今天的版权使用者有可能成为明天的版权人,这种变化使得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版权保护的动态诉求:每一个作者既是后来作者可能想从中借用材料的一个以前的作者,而且他本身也是提供最大化的著作权保护,但当其处于后一角色时,他又偏向于对他人在以往所创作的保护最小化。正因为存在着上述情形,在某一次静态分配中利益受损的一方可能在未来的其他分配中得到充分补偿,即由于版权限制版权人被剥夺而减少的那部分经济利益,可以由版权人的作品被他人使用时得到补偿。反之亦然,后续的作者或潜在的作者借用前人的版权作品,减少表达成本而促进更多作品创作。丰富的版权作品有助于将版权作品所产生的社会福利放大,从而增加每一个利益相关者在版权分配中的收益。

由此可见,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的使用者,其消费行为不仅为自己也为他人创作提供基础材料,培养了新作品的作者,使用者的消费行为本身具备了生产性的特质。从这个意义上讲,版权人和使用者地位是平等的,这为调整两者关系并促进两者达成共识提供了可能性。

nlc202309081812

(二)动态调整最低原则:版权人的精神权利不可侵犯

既然版权人的经济收益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作品精神价值通过有形的载体得以传播并在使用者中获得认同从而得到经济收益,二是使用者对其作品的认可和追捧,为了获得个体精神享受从而通过购买获得该作品的使用权。上述两者的结合使得作品由精神价值过渡到经济价值。而使用者对作品甚至作者的认可和追捧又会产生边际效益——为作者后续作品的售卖提供了保障。因此,版权人个人创造和使用者对版权人作品的认识是版权人获得经济收益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既然版权财产权离不开使用者,那么在以分享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版权人要推进自己作品在市场上的认可程度,有必要将作品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接近使用者。而要做到这一切,则需要版权人让渡个人的某些权益。

我们知道,作品诞生之日起,作者就享有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精神权利是伴随版权人始终的,无论其身故与否,都不存在转让的问题。真正给版权人带来经济收益的是财产权利,而财产权则是有时间期限的,过了一定的保护期便进入公共领域。版权人为了使作品接近作者需要让渡的在保护期内的财产权利的某些权利或者全部权利,以这部分权利在一定时间期限内的让渡为自己在使用者中获得名气,即社会资本,进而为日后社会资本转变为经济资本做好铺垫。但是需要确保的是,版权人的精神权利不可侵犯,这是动态调整的最低原则。只要这条原则保留,权利人可以适当时候依据社会资本的获益情况收回财产权。版权人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暂时分离不仅给使用者提供了便利,也促进了作品的广泛传播。

(三)动态调整模式:版权人获得更多元的版权收益

从我国版权人与使用者的动态调整的实践来看,一些版权企业已经做了比较好的示范。比如,一些刊登网络文学的网站,对网站上传的作品实行部分开放供读者体验,而在读者读到兴致盎然处戛然停止,实行收费阅读。如果网络文学的版权运营是一种比较粗放的动态调整模式的话,那么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和《中国新歌声》的版权人和使用者的动态调整模式就上了一个档次。作为在国内观众中美誉度极高的音乐类选秀节目,将播出期间所有的版权作品授权QQ音乐播放,QQ音乐则为该节目提供吸粉平台,免费分享参赛选手的歌曲。QQ音乐针对差异化的听众,提供流畅品质、标准品质、高品质和无损品质等四种制式,供使用者收听或下载时选择,如果想无偿享受歌曲,只能在畅品质、标准品质两种制式中享受;如果想享受高品质或无损品质的歌曲,则需要付费。当节目的歌曲经过一段时间被听众熟知后,无论采用哪种制式,则需要付费收听。除此之外,QQ音乐还与微信无缝对接,方便听众在中国这个最大的社交平台上分享歌曲和收听感受,极大地扩大了节目和参赛歌手的知名度。一旦版权人获得丰厚的社会资本,之后版权的运营就不一定限制在音乐这一特定版权领域,而是可以开展版权的跨界,实现版权价值在版权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流动,使得版权人获得更为多元的版权收益。除此之外,版权人还会获得版权之外的收益,比如由作品点击率带来的广告收益等。

由于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暂时分离的版权运营是在数字化背景下出现的新现象,运作模式仍然在探索中,从目前来看,比较成熟的模式有三种:低品质制式内容在线免费阅/视听、低品质制式内容在线免费阅/视听、部分内容在线免费阅/视听。其中低品质制式内容在线免费阅/视听、低品质制式内容在线免费阅/视听适合使用者费时比较短的内容,如歌曲、MV、广播短剧等。部分内容在线免费阅/视听适合内容密集度高的网络出版,谷歌图书和国内外学术论文数据库使用的就是该种模式。但是,上述这些调整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数字化时代不断增长的版权使用者合理使用的需求,仍需要探索增加其他模式。

(四)动态调整核心:调整版权人和使用者的关系

动态调整与之前的版权关系的调整不同之处在于“动态”二字。由于要根据时间、地点和情境的变化而调整版权人和使用者的关系,因此可能造成一些不确定性,导致动态调整中的风险。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动态调整中需要处理版权人、使用者、版权管理者可能遇到的问题。

就版权人而言,既然在数字化时代个人版权经济利益倚重使用者,这就要求版权人提升作品创作的含金量,不能拿使用者的阅/视听品味开涮。这一点与我国政府最近提倡的增强出版业的“供给侧”是密切相关的。目前我国图书市场中的畅销书至少有1/3来自引进版图书,国内图书同质化现象明显,单纯从“需求侧”刺激读者消费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必须着力于将当下作品生产的“粗放型”的方式转变为“精耕细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将对作品的量化考核转变为对作品的质性评价,从对作品发展速度的追求转变为对作品发展深度的思索,从而在根本上保障更多优秀的作品走进读者,免遭明日黄花的厄运。

就使用者而言,数字化时代带来使用作品福音的同时,也对使用者的个人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这要求使用者在使用作品时不能利欲熏心,将作品的合理使用当作通向个人非法致富的铺路石,玩饮鸩止渴的游戏;个人创作作品时,要尊重他人劳动,不抄袭他人作品,引用他人作品要规范;尊重版权人的个人要求,比如当版权人提出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时,使用者转载须征得版权人的同意。

就版权管理者而言,版权人和使用者关系动态调整着力点应着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规定个人合理使用的情形,进一步厘清合理使用和盗版差异。第二,确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中个人使用权的覆盖范围。第三,允许信息网络中出于个人使用之目的可采取规避技术措施条款的存在。然而这个工作的开展仍有很多理论和现实困难,有待于版权研究者和版权法规制定者破解。

(作者单位系浙江传媒学院)

上一篇:烧伤整形外科培训课件下一篇:好书―《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