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主体探究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2024-07-03

构建主体探究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体会(精选14篇)

1.构建主体探究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篇一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探究能力,高中化学,培养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它兼顾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既可表现为“专题研究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 也可表现为在各学科中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学习在新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1. 探究是一种能动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 归根结底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强调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过程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这与热衷于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2. 学生在多方面的探究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能。

探究是一种多方面的活动。通俗地讲, 探究是人们用以追求探索未知事物以期达到“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的多种不同途径和方法, 也是学生长知识、长见识、长才干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科学探究包括一系列的活动, 如他们需要观察研究对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 经过深思熟虑对问题做出猜想或预言, 提出自己的假设;需要查阅各种信息资料, 对假设的逻辑含义进行推断;需要设计探究或验证的实验方案, 找出和控制可变因素对其进行实验;需要收集、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 运用逻辑和证据做出答案或解释;需要利用各种图表交流得出的科学结论, 并对不同的结论或实验现象做出反应, 等等。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在这些探究活动中融会贯通。

3.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 为寻求对问题的解答, 学生需继续深入系统地观察、交流、进行一些化学实验以便获得一些事实性信息, 在己有经验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信息处理。中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虽然仍处于发展阶段, 但他们已能够提出一些简单的假设, 以合作和单独的方式亲自去验证自己的假设。计划检验假设的步骤;明确实验必须的材料;寻找、收集这些材料;按计划实施实验等。如果假设得到验证, 要求学生进一步做出解释和预测。当假设得不到实验的证实时, 学生将面对一种认知冲突或认知失衡, 这引起学生的反思并提出相关问题, 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去思考, 直到冲突解除, 认知达到平衡, 新的图式代替旧的图式或建立新图式, 获得对科学概念的真正理解。这些过程必使学生的演绎思维得到促进和发展。

新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因此,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教师引导, 利用探究性学习的模式, 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具体的学习知识,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提高整体素质。本文将就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一) 中《二氧化硫》的教学为例, 阐释笔者对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供同行参考。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按照如下图中的几个步骤引导学生: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一) 中《二氧化硫》的教学为例, 详细讲解这四个阶段的操作流程。

1. 创设情景、自学探究阶段。

创设情境、自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激发学习动机。在本阶段, 结合实际给学生提供了近期当地城市的空气质量报告和世界八大公害之一的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等资料, 通过分析让学生认识SO2是一种重要污染物, 如何防治等问题, 依据学生已有的物质结构知识, 熟悉的“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三位一体的分析方法, 推测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2. 设计方案、合作探究阶段。设计方案、合作探究是学生在自学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内互相合作设计方案。

首先把学生分成小组 (按前后人为一学习小组) , 小组内依各自查阅相关资料设计的实验方案, 在组内讨论, 合作探究, 确定各小组认为比较理想的方案, 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现整理、归纳如下:

(1) 探究SO2是酸性氧化物。他们选用的试纸或试剂有:湿润的PH试纸、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石蕊试液、饱和Na HCO3溶液、饱和Na2CO3溶液、Ca (OH) 2溶液、酸性Ba (NO3) 2溶液等。有些同学还利用SO2是酸性氧化物提出了如何进行尾气处理。

(2) 探究SO2的还原性。他们提出的氧化剂很多, 如新制的氯水、溴水、碘水;KMn O4 (H+) 、Fe Cl3溶液等。

(3) 探究SO2的氧化性。大多数小组提出的还原剂为H2S气体, 也有些小组提出可用饱和的H2S溶液, 新制的饱和的Na2S溶液等。

(4) 探究SO2的漂白性。学生根据已有的氯气的漂白性实验, 选用可被漂白的物质有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皱纹纸、新鲜的有色花瓣, 湿润的紫色石蕊试液、品红溶液等。为了探究是干燥的SO2具有漂白性, 还是湿润的SO2具有漂白性, 或二者都有可能, 学生设计了用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皱纹纸、干燥的有色花瓣、干燥的石蕊试纸作对照实验。为了探究SO2和其它漂白剂的漂白原理是否相同设计了对照实验。把SO2漂白后的品红溶液略加热进行观察便可得出结论。有些小组为了再次探究SO2通入溴水、KMn O4 (H+) 等溶液的褪色是由SO2的还原性所致还是由SO2的漂白性所致, 又设计了对褪色后溶液再加热的实验方案。若恢复原色证明是SO2的漂白性, 否则是SO2的还原性所致。

对SO2化学性质, 教师应该引导各小组不仅要从试剂方面进行探究, 还要从实验装置、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方面进行探究。

3. 验证假设、实验探究阶段。

验证假设、实验探究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通过该环节使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发展。

根据每个小组汇报的方案, 通过实验来探究。如探究SO2的还原性可用的氧化剂KMn O4 (H+) 、新制的溴水、新制的氯水、新制的碘水、Fe Cl3溶液等究竟哪个效果最好且消耗SO2少。探究SO2的漂白性, 被漂白的物质有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皱纹纸、新鲜的有色花瓣, 湿润的紫色石蕊试液、品红溶液等, 选用哪个更理想?经过实验就会发现有些在理论上可行, 但在实际操作上不是很现实, 如出现现象不明显、环境污染严重、试剂的消耗量大等问题。本阶段是整个探究过程中的重点, 在探究活动中, 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学生的评价方式和合作意识得到积极倡导, 也为学生个体发展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4. 激励评价、实践探究阶段。

激励评价、实践探究是师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通过评价得出结论, 形成知识结构, 并将学得的知识和技能, 运用到新的情境, 去解决新的问题。

学生对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通过汇报、实验验证后觉得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辨析评价, 纵横联系, 比较整合, 去粗取精, 确定最优实验方案。经过整个过程 (设计—汇报—实验—评价) , 师生便会总结出元素化合物实验设计与评价的一般思路和原则:

(1) 两条思路。这两条思路分别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进行分析。其中, 物理性质包括:熔沸点、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包括选用的试剂、化学反应、现象等。

(2) 五条原则。这五条原则为:目的明确, 步骤简捷, 科学规范, 现象明显, 节约资源, 环境友好。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 通过“自学探究”、“合作探究”、“实验探究”、“实践探究”后, 学生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 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 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都得到训练。本节课学生分组讨论积极主动, 智力参与程度高, 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汇报方案争先恐后, 讨论、辨析据理力争, 补充问题各显其能。

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中的几个问题

在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时, 不能忽略以下几点:

1. 相信学生的潜能。

在教学中, 笔者深深体会到学生蕴涵着巨大的智慧潜能。也惊喜地发现, 对有些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想到的学生能想到, 教师想不到的学生也能想到。学生不是缺少智慧, 而是教师缺少发现。正如罗丹说,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一样。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人人都有发展自我潜能的需要, 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 人人都有积极向上、获得成功的愿望。这些潜能一旦开发出来, 就会成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源, 并在学习和生活中释放出巨大能量。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发挥潜能创造时机和条件,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想象, 积极进行各种探索。

2.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个性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与人之间无论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方面, 还是在审美、知识、技能、行为等方面, 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师面对的就是活生生的、在各方面各不相同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因此, 在“探究式教学”中, 就要允许存在这样的情形:对同样的一个问题, 学生选择的方法和途径不同, 经历的体验不同, 因而对于实验原理、现象、结论的理解和掌握也会有所不同。学生个体对实验的设计、操作、观察上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不一致, 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失败。相反, 如果完全按照传统的做法, 即教师制定出统一的步骤、操作、原理来要求学生, 往往造成学生一味地模仿教师, 限制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3.“探究性学习”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中的课堂具有“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它全然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按事先设计的框框, 上课时让学生按规定的方案往里钻。在引导“探究性学习”时, 学生提出的假设, 设计的方案, 也许有不少是教师始料未及的, 是教师也未曾想到的。所以“探究性学习”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特别是应变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做到既要对探究的问题在课前要有充分的思考和准备, 又要转变观念, 做好角色转换。“教师不是万能者, 教师不是什么都知晓”, 有些问题教师还要向学生学习。对有些当堂不能解决的问题, 要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查资料, 做实验, 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与接受学习相比, “探究性学习”花费的时间较多, 40分钟的课时很紧张, 一般来说, 要完成教学程序中的全部环节需要1~2个课时, 对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造成一定困难。由于实验内容多, 对学校的实验条件要求较高, 需要实验员给予配合, 同时教师准备实验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些探究的问题难免会超出中学教学大纲, 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所以, “探究性学习”有其局限性, 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春风.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之我见[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6) .

[2]钱其保.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尝试[J].化学教育, 2002, (2) .

[3]李杰.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之探索[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5, (4) .

[4]陈宝茹.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挑战[J].化学教学, 2004, (Z1) .

2.构建主体探究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篇二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高效生物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效能的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最大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活动。探究性学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源泉,本文探讨了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一、“探究性学习”概述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内容为基础,以学生独立、自主地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实施实验和调查,分析结果,表达和交流等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课外和课内相辅相成,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与学生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实现教学相长。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模型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制作、设计方案等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主动获得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如在构建DNA分子结构的模型时,笔者引导学生尝试以不同的碱基(嘌呤和嘧啶)进行配对。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让学生把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都写在黑板上;然后,笔者提问:“如果以碱基对不同的配对方式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几类?”学生回答:“两类。”这时,笔者进一步介绍:“1951年,査戈夫采用纸层析技术,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出不同生物细胞中的4种碱基的数量比。”最后,再由学生总结出“A=T,G=C”的规律,并概括否定错误的配对方式。学生根据模型推测原型未知的属性,认识到事物中蕴含的规律。因此,利用模型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仅实践了学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制定解决方案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2.由教材叙述知识开发成探究实验

笔者是这样安排七年级上册“叶片的结构”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由教师讲授叶片结构的知识;第二课时,学生在教师讲授知识的基础上,完成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加深对叶片结构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此外,笔者还做了另一种安排,把讲授教材叙述的知识和验证实验变成探究实验,即在讲授叶片结构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根据知识的前后联系,分步提出问题,再逐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探索。这样,在不影响教材原有知识体系和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教师根据探究型实验教学的具体要求,把叶片结构的叙述知识和结构观察实验加以融合,在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完成基础知识和实验教学的双重任务,从而达到通过探究性实验学习叶片结构的目的。

3.通过生活案例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可以把生活中的科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如在教学“植物体内养料的贮藏”时,有的学生提出:“红薯和马铃薯都长在地下,为什么红薯是根贮藏养料,而马铃薯却是茎呢?”笔者要求学生回家做实验:“把若干个红薯和马铃薯放在同一个不密封的塑料袋里,然后观察红薯和马铃薯的变化。”經过一段时间,有的学生发现红薯有点干瘪了,而马铃薯却开始发芽了;有的学生发现红薯和马铃薯都有点腐烂;有的学生发现红薯和马铃薯都有点干瘪了,等等。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笔者进行总结:“红薯存放的时间长了,会出现腐烂和干瘪的现象,而马铃薯存放时间长了,除了腐烂和干瘪的现象外,还会发芽。”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适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还能打破教科书和课堂的限制,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更广泛的时间和空间中,让学生学到在课本里与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学生理解生物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发展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正威.再议“倡导探究性学习”[J].生物学通报,2011,(46).

[2]邵川英.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J].生物学教学,2003,(28).

[3]陆爱桢.生物学探究型实验的开发研究[J].生物学教学,2002,(27).

3.构建主体探究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篇三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中,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寻找答案的问题多

了,高科技领域的知识也多了,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提出了“高效课堂”研讨,“八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以下几点做法对构建高效课堂十分有效。

一、将初中物理课堂分成八步

揭示目标——自主学习——互查互助——代表汇报——教师点拨——巩固拓展——达标测试——课堂小结

例如,初中物理人教版版第十三章第一节《弹力 弹簧测力计》,先温故知新复习本节课需要用到的之前学的两个知识;然后揭示目标,告知学生本节课你需要掌握的几个知识;第三步进行第一个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他们自主学习第一个内容弹力,弹性,塑性,通过阅读课本得出这个知识的定义,找不到的组内互相帮助;然后提出问题弹力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根据手里的实验器材体会得出定义;学生自主学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然后分组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画图得出结论。进一步总结出更全面的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规则;巩固拓展测头发的拉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学生小结,当堂小测,检查这节课的学生掌握情况。

二、课堂要高效,必须关注全体学生。

课堂上,既要“师动”,也要“生动”,才能取得高效。课堂上,老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老师可以用笑话、小故事、甚至眼神来提示学生注意学习。只有关注学生,学生才能感到

教师的关爱、温暖和支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注重知识落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平时课堂教学提问时,有的学生回答不上来,不要求学生刻意记忆,只要下次课余时间提问时能够答上来就行。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课本上的小实验、小制作。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过程。

4.构建主体探究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篇四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专题

本人在学院主要承担公共体育课课程教学工作。本次来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专题》,主要就是想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对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进行改进与创新。特别是在公共体育课精品课程的创建过程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切实落实“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教学指导目标。

在听了何克抗教授的精彩讲座后,让我感受颇深。特别是“课内整合模式”的介绍,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课堂上很好地运用,那将会很明显地提高教学效果。体育课不同与其它学科教学,作为高校学生经过小学、中学阶段的学习,每个人都对体育有着自己的锻炼习惯与爱好,因此通常在高校(女生)体育课堂上,通常会出现“不爱动、赖得动”的现象,或是找出种种身体不适的理由进行见习,这也使得教师很头痛。通过何教授介绍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后,其实这种教学模式很适合运用在女生体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强调是学生的主导性,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

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中,很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提供“认识工具”,让其产生认识冲突。认识冲突是指不同群体或个人在对待某些问题上由于认识、看法、观念之间的差异而引发的冲突。当人们认识到他们态度的认识成分情感的和行为不一致时,就出了个人内部的认识冲突。这种不一致会使人们感到心理上的不安,感到这种不安的人们往往会想通过各种方法找到其原因,以在心理上的寻找到平衡状态。那么我们可以很好的运用这点,进行引发性教学。现代的高校女生对美容与健康常识较为感兴趣,我们可以把此类问题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联进行整理,总结出在现实生活中女生们常常出现的错误观点与行为,把这作为在课堂教学认识冲突的突破口,将其运用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引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另一方面,在课堂准备活动部分内容,也可以变化一贯作法,通常在课堂中总是教师事先安排好了各种准备活动内容,学生一味的模仿,时间久了老师没了新思路,学生也就没了参与热情。因此,我们稍稍放权,把准备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把学生进行若干小组,给各小组提前制定准备活动的目标,每次课安排一组成员,进行自主性安排内容,想信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激情程度远远超过老师事先安排的教学模式。课堂中相信只要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一定会大胆地表现自我,一改往常的“老成持重”,作为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自学、自练和学会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即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又达到教学目标。

5.构建主体探究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篇五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性

郭庙中心校 刘加飞

2015年3月3日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郭庙中心校 刘加飞

摘要:新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提供了素材更加丰富、探索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课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下我从注重小组建设,构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学案----“导学案”,探索“幸福课堂”高效教学模式,多元评价,健全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 教学模式 学案 多元评价 新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提供了素材更加丰富、探索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课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必须深思的课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现结合本人自接触高效课堂教学以来,对农村初中数学主体性高效课堂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小组建设,构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

建设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职能,体现合作学习的精髓,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成为我们每位老师必须关注的重点。可以说,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每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独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子间的对学的运用,注重小组合作机制的建设,激发学生课堂教学的展示欲。例如:在教学“全等

三角形的判定”中,学生已明确目标:“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就可以判定其全等?”这样的疑问后,每位学生根据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的动手尝试,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的三角形全等。对子之间交流哪种方法画出的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为什么?学生积极动手操作、比较、合作、探究,在探索中很顺利地发现:三条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小组总结展示,得到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以及“角角边”。

由此可见,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说,是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兴趣点及思维发展点,加强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在观察和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合作交流、综合。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在这种动态的认知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学案----“导学案”

高效课堂要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前备课,认真研讨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围绕目标去研读学生,换位于学生,确定适合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充分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每节课都用“幸福课堂导学六环节导学案”,每个导学案上都向学生呈

现学习目标,学生在课堂上带着目标去学习,有的放矢。导学案主要分为五个环节:快乐独学,愉悦合作,幸福展示,开心提升,达标测评。

三、探索“幸福课堂”高效教学模式

所谓“幸福课堂”高效教学模式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体现舒畅导学明确目标、快乐独学、愉悦合作、幸福展示、开心提升、达标测评六个环节的学习过程,具体如下:

1、舒畅导学明确目标:是指教师在课前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时间为不超过3分钟为宜.2、快乐独学:是指学生以学习目标为核心的自主独学,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及课程内容的多少给出自学策略。在自学策略的引领下,学生能够进行独立自学,自学时间一般5到7分钟为宜.3、愉悦合作: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几个的问题,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在独学的基础上展开相互学习、合作探究,在这一环节重点体现合作、探究上。时间大约需要7分钟.4、幸福展示:这一环节是学生在独学、对学、群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把学习成果、学习体会汇报展示给全班同学,而教师要在重难点内容上要做适当的诠释点拨,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5、开心提升: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梳理和归纳,特别是一些知识知识点,学习方法,解题技巧,个人的学习体验和收获等学生可能说不具体或理解得不透彻,这里要靠教师点拨,帮扶,本环节大约需要3分钟.6、达标测评:这一环节至关重要,要对这节课的知识点及主要学习内容编成练习,分层次进行练习,做到一题多解,一点多练,目的是为了夯实本节课所学内容,也可以进行提升练习,进行知识的拓展训练,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0分钟。

四、多元评价,健全评价体系

“评价是一盏灯,为学生指明学习前进的方向”。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采用多元评价,正面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教师个人的教学成功与不足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并形成评价体系:一是评价内容全面。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看知识和技能是否达到要求,或者是否有所提高,而且也要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不是所有学生学习成绩都很好,虽然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他的思想道德,为人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可能会有很好的表现,在评价中也要给予认可,这样,也许对他其它表现不好的方面也会有所改进。二是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即对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表现等进行恰当评价,并组织小组内的互评和学生的自评,以此肯定成绩、发现不足、指明方向;也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结果的合理部分,不苛求完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合作水平。针对学生好胜心,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从强化两种理念入手,及时引进竞争机制,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实效、高效。三是评价方式多元化。以前,我们只是通过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这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也是对学生及其不负责任的。除了考试以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技能大赛、兴趣活动、演讲比赛、书法大赛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6.构建主体探究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篇六

在学校中, 课堂是最基本最常态的细胞, 是实施教学和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教学效率最大化的追求是教学的本质特性, 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 更是教育事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中职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俨然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课堂效率, 构建高效课堂, 是中职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体,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布置练习, 学生只是被动的按要求去做。这种模式下, 往往是教师们唯恐学生学得少, 听得少, 一遍遍的去强调, 甚至满堂灌。而学生被动的学, 没有自主性, 缺乏学习热情。最后的结果反而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快乐, 教学效果却不好。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种种弊端。“以教师为中心, 按教材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 难以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使课堂缺乏能动和创新,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压抑, 学生的素质发展也就成了空谈。

1.1 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往往是按照课本按部就班的讲授, 重理论知识, 轻实践操作和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教师在整节课地讲授知识, 学生在满堂地接受知识, 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验证和实际操作, 导致好多学生理论知识讲起来头头是道, 可工作中一旦应用起来, 就手足无措了。

1.2 在课堂上, 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中。

换句话说, 老师是逼着学生走进教材, 而不是注意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让学生们主动的走进教材、理解教材、应用教材。在课后, 学生却要做大量的作业来巩固知识, 增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的负担, 也影响了他们对学习知识的热情。

1.3 教师授课的针对性不强, 教师授课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们吃的是“大锅饭”。

表面上学生在老师讲的时候都在听, 而实际上能听进去、听得懂的只是一少部分学生, 大多数学生特别是成绩靠后的学生根本就消化不了, 上课对他们而言, 成了一种折磨。

这些弊端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着, 这种教学理念已大大落后于时代, 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要求。因此, 我们必须对旧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如何使一节课上得好, 上的高效, 学生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 使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在教学中获得收获的乐趣, 成为广大的中职教育工作者们共同的梦想。

2 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 主动思考, 在单位时间内 (通常是一节课) 尽可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的发展。评价课堂是否高效的前提是看能不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立足点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评价高效课堂效益的主要标准是看这堂课是否达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课堂气氛热烈, 充满激情,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主动学习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的课堂, 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也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积极思考、主动吸收消化的课堂。

因此, 我们要懂得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 要减少常规课堂的“讲与听”, 增加“说与做”, 努力尝试“教与评”。让教师快乐地教, 让学生快乐地学, 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式。

3 转变观念, 寻找症结, 创建高效课堂

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 要想创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积极探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要将讲堂变学堂, 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学中应注意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 才能在课前做好准备, 查看资料, 课上才能有的放矢的学习, 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吸收课堂知识。还要注意创设“自觉学”、“我要学”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 要注重对学生的训练, 注重学生的自我展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3.2 课堂上构建激趣的问题情境。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 我们所有的计划, 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学习的愿望往往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由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出适当的问题, 以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 引领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从始至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构建激趣的问题情境的要点在于要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有效的提问对于学生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问, 可以引发学生动脑, 自己思考。提问的方式, 不需要循规蹈矩, 一定要提问的有技巧, 有意义。另外, 提问, 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

3.3 创造团结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生, 是学习中最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体现课堂教学的效果, 学生则是最直接的判断者, 从学生身上, 可以反映出教育教学中的一些东西。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氛围好, 彼此团结协作, 这样的话, 对于学生吸收课堂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效率高, 他们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全方位的能力提升。所以, 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中, 必须积极开展小组形式的学习模式, 让学习小组发挥它的作用, 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升。在组建小组时, 应注意学习个体的差异性, 才能让课堂充满团队协作的氛围。同时通过小组竞赛和互评、教师适当的激励, 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实现全体学生的高效学习, 从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作好准备。

3.4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科学指导。

古话说:“予人以鱼, 惠其一时, 授之以渔, 惠其一世”。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机会, 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多思考, 从而发现问题。教师要学会留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 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质疑, 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 变“学会”为“会学”, 做到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从而再去发现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出, 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 提高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实现高质量的、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从而达到完成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一最终目标。

摘要:课堂是学校中最基本、最常态的细胞, 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 学生的主体性很难得到体现,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压抑, 存在许多弊端。作为中职教师,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寻找症结, 对旧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 我们的教学应立足于学生, 努力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弊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赵连根.从“有效教学”的“瓶颈”问题出发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 2007 (2) .

[2]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4.

[3]张刘祥, 金其生.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第1版.

7.构建主体探究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篇七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效率 探究性课堂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要求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措施,借助教师引导性作用的正确发挥,充分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自主意识和数学探究思维,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对此,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自身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的改进,结合高中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充分表达、思考、探究、质疑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知识归纳迁移能力的生成,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构建高中数学高效探究性课堂的必要性

受传统应试教学思维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采取的都是单向、统一化的施教方式,“师传生受”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培养。同时,随着高中数学教学效能低下上的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高效的探究性课堂需要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以自我学习和独立思考为主,能够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最终内化为一种数学思维和能力。探究性课堂的构建,还需要教师尽快实现自身角色的积极转变,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充分尊重高中生认知规律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更有趣味、更具吸引力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二、高中数学高效探究性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为学生的数学探究创造更多的问题情境,实现数学知识教学传授与学生内在需求的有效对接。如在高中数学椭圆的概念与特征的教学中,教师会采取“一个定义,两项注意,三个例题”的传统教学方法,此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无法准确把握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此,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准备细线、图钉、纸和铅笔等画椭圆的教具,然后传授画椭圆的基本方法,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要想画出一个规则的椭圆,需要具备什么条件;②随着画椭圆中图钉支点的变化,椭圆的形状会怎样变化?③通过以上实验,可以总结出椭圆有怎样的特征?在几个探究问题的指引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了学习与探究的兴趣点,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相应的进步与提高。对此,高中数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一定要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让每个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讲到例题:点 A,B的坐标分别是(-2,0),(2,0),直线 AN,BN 相交于点N,且直线 AN 斜率与直线 BN 的斜率的商是2,请指出点N的轨迹及其原因。对于此问题的答案比较简单,班级内的学生基本都可以解答,可以满足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学生的探究需求,但对于学习成绩在中等以上的学生而言,则可能丧失探究学习的好机会,这时教师可以根据中等生和优等生的探究需求,再设计变式探究问题:当直线AN与BN斜率的斜率发生变化,是正数或复数时点N的轨迹会分别怎样变化,是否有规律可循? 如此一来,可以很好地满足每个学生在高中数学上的探究需求。

(三)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探究技能

为了确保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学生对探究方法和学习要领的掌握水平将是很好的试金石。很多教师通过“题海”战术,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解答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路数”,使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能“切中要点”,这远比让学生做更多的习题重要。

(四)发掘生活化特征,增强探究效能

高中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欲望不是自发形成的,学生探究的过程也非一帆风顺,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在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同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效。高中生由于学习繁重,又面临着高考,所以内心的情感和学习的动机是相对复杂的,很多学生在脱离现实生活的同时,也忽略了自主探究习惯的养成。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特征,从学生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实际出发,将高中数学教学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设计更多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这就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将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在高中概率、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题目,这样有助于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情感,体会出学生数学的重要性。

三、结语

高中数学高效探究性课堂的构建,需要高中数学教师积极总结新课改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加强对新课改思想与精神的理解,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将课堂教学成功演绎成学生对数学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探究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进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环环. 高中数学探究性兴趣小组研究——以静海一中为例[J]. 知识经济,2010(23).

[2]黄光荣.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

8.主体性德育教学模式探究 篇八

主体性德育教学模式探究

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无论从培养目标,内容及方法上均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德育教学中注入一种新的.模式--主体性德育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的充满主体性、创造性、合作性,并能肩负起社会责任的人.

作 者:余彬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郑州,451150刊 名:黑龙江史志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HIZHI年,卷(期):“”(7)分类号:G41关键词:德育教学模式 教育者 受教育者

9.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与探究 篇九

商丘经济开发区一中

田美娥

摘要:

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探索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因此,加强课改势在必行。作者认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有效备课是前提;二加强预习指导是重要环节;三课堂上要激动灵活的创设情趣,寓教于乐,因材施教是关键;四因人而宜,人人达标,力争堂堂清。这样,才能把主体多元的高效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策略与研究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高效性是当前语文课改的关键。提高学生素质,加强课改,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学习他人经验,从中归纳梳理认为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进行有效备课

文本有温度,冷暖人自知。语文教学要正确体现文本解读,要进行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备好课是最基本的前提。讲什么?怎么讲?事先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备课要吃透教材。提炼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及相关知识点,明白“教什么”,其次,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补内容;也可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对教材体系,呈现顺序进行重组,达到优化;教师要关注新情况,将最新的知识呈现给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整体情况,设计相应的练习,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确保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温故知新、技能、技法、思维都能得到提高。

学习要高效,备教法、备学法很重要。因此,教案中需要将渗透学法指导作为一个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课末小结;怎样引发性趣,强化动机、体现三维、吸引注意、启迪思索、鼓励创新及如何联系实际。以上这些,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备教法就是要灵活多样,根据学龄的心理特征,教法必须因人而宜,富有变化,努力寻找适宜的新颖之法,努力做到堂堂有异、课课有别、常教常新。总之,我们必须以启发式和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切忌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这是每一次课堂教学时都应该注意的。

二、构建高效课堂,预习是十分必要的。

预习指导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预习前,教师在对课文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理清知识的脉络,确立重、难点,进而设计出围绕重、难点(知识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预设问题。在学生预习中,除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发音准确、通顺流利外,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看谁提出的问题多且富有针对性。问题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坚持“不学不讲,不做不教”,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三、构建高效课堂,要机动灵活的创设情趣,因材施教。古代的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在课堂上只有教师充满激情,才能以情激情,才能和学生以心换心。那么如何启迪、诱发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愿望呢?教师必须加强导向、调控的作用,适时合理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心灵的享受,精神发育的乐园。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在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老师,是学生。教师只有经常性的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去发现问题,才能使学生处于一种搜索知识,寻找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在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再塑重生命》一课时,引导学生结合的研讨与练习,自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同桌讨论,如果实在弄不懂得,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正如新课标所要求,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交往。抓住教学中的这一“指挥棒”,教师不仅教的欲哭,学生也能学的轻松。

鼓励学生大胆探究,让学生每天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只有让学生先发现问题,把问题暴露出来,教师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实施高效课堂。因此,我们要改听讲为读书,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学。提出质疑,为精讲作铺垫。教师应针对学生不懂得问题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拨,点出学习规律,点出学习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非常认真地执行既定的教案。虽然在备课时能认真地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精心设计教案,但是,所有这些都是“预设”的,而课堂是鲜活而富有变化的,在高明的教师也不能将一切都“设计”到。课堂教学不能以老师的思路和设计为本,不应该让学生成为帮助教师完成预定的“配角”。教师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利用学习环境自主构建,要实现知识、能力、方法、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应该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从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转化为关注学生的有所得。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才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课堂上教师始终心怀学生,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要善于随时捕捉课堂生成,而这些生成的东西,往往可能是文章的难点或重点。如果我们还死抱着自己的教案不放,势必导致高耗低效。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时,要随时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可以通过激励竞争机制,顾分组讨论探究、典故、幽默事例等多种形式的临场发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注明学者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一个‘活’字”。那么,怎么才能让可让“活”起来呢?我认为,创设教学情境便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方法之一。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把思考的余地和表达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参与的乐趣,进而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快乐。因此,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教案,眼中有学生,努力达成目标。那种不管学生的感受,一味俺自己既定的设计教案实施教学,就不是真正的“教”为“学”服务,更谈不上高效课堂。

教无定法,但不能设法,贵在得法。尤其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更应该注重方法的引导。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为目的。中学生由于人生体验和思维深度的限制,有时未必能理解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意向。这就要求我们加以引导和点拨。如学习《社戏》一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题目?社戏好看吗?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样表达?再如学习《藤野先生》一课时提出问题: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体现作者什么的意图?

2、“但在那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原来是怎样的看法?

3、作者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本,让学生思考、学习、探索,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量让学生来回答,此时,如果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教师应适当点拨,不需要过渡分析讲解,就能达到预期目标。这样,不仅把语文老师从繁重的课业负担解放出来,而且也解决了学生以往雾里看花的现象。

三维目标其中之一是既重结果、又重过程。如果不经过学生的质疑、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结论很难获得。知识也难于真正的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自然生成的丰富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出来。所以不仅是重结论,更要重过程。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既重结果又重过程。

四、达标测试,因人而宜,力争每课比清。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当堂消化,力争堂堂清。教师要及时把握学情,力争人人达标。要设计好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A类(优秀)生解决问题的创新点,B类(优良)生解决知识技能掌握的熟练度,C类(潜能)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就行了。要给学困生补习、吃偏饭,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学生,只要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就是好学生,实现人人达标。

在当堂的检测中,先口说后笔练,分组合作交流,可发现每堂课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学生在检测中或多或少会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学情反馈,我们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对学生进行准确机智的评价。只要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10.注意探究性学习,实现高效教学 篇十

[关键词]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 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87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把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那么,不仅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究性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出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究。

如教学“负数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并且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可从学生最为耳熟能详的天气预报入手,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地区的天气情况,然后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资料中知道了什么,并具体说说同一时间段内哪些地区的温度高些,哪些地区的温度低些,理由是什么。就这样,把零上几度与零下几度的常识自然引入教学中,学生对于温度标记“-”这个符号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可追问:“你知道温度前面为什么用‘-’这个符号吗?你在什么地方还见过这样的表示?”让学生由此而展开探究学习。这样教学简单有效,为学生的深入探究奠定了基础。

对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来说,关键还在于兴趣的引领。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天气预报中正负数的表示情况,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下,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二、关注难点,加强探究方法指导

基本上每节课都有一些学生难以理解或者接受的知识点,这些也就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路径,进而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优化课堂教学。

如“因数和倍数”,学生学习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单独掌握因数简单,单独掌握倍数也简单,但是,因数和倍数综合起来时,许多学生就分不清什么是一个数的因数,什么是一个数的倍数。怎样才能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呢?这时就可以采取引导学生探究的方法。以18为例,让学生分别写出它的因数和倍数,于是得到18的因数:1,2,3,6,9,18;18的倍数:18,36,54,72……教师再让学生就这些因数与倍数进行比较,想想它们有哪些明显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一步探究,很快明白了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具体区别,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由此可见,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旁观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学生以必要的点拨指导,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探究目标落到实处。

三、注重反思,积累探究学习经验

在整个数学学习阶段,经验的获得与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及时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轻松解决数学问题。

如教学“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道习题:“有12名学生在踢毽子,其中是女生,是男生。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展开了探究学习。在汇报探究成果时,学生给出了很多方法:有学生是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来解决的,即女生=12×=4,男生=12×=8;有学生是根据“是女生”这句话把12平均分成3分,用“12÷3=4”来解决的;还有的学生说自己是用画图策略来解决的,如右图。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充分放手,学生的探究潜能得到了发挥,此时,教师再趁热打铁,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并说说自己积累了什么学习经验,那么,在教师的鼓励和倡导下,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画图策略等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当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果之后,教师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探究学习过程说给其他同学听,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学生解题经验的交流共享,还能让学生学习其他人的探究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探究性学习方法,并且让学生多实践,多总结,多运用,以达到逐步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优化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

11.引导探究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篇十一

一、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基本前提

任何课堂没有学生的参与配合, 肯定是沉闷无趣的, 且效果不好。要实现探究学习,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第一步。在历史课上, 怎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呢?

1.学生要愿意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比如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 让学生感受到鲜活的历史。以初中历史的《百家争鸣》一课为例, 可以和班级纪律管理相结合, 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家思想的特点。回归生活, 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 创设情境,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历史。

2.学生要敢于参与。放手是最好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 学, 放手让学生思考, 放手让学生动手, 放手让学生讨论, 放手让学生总结, 放手让学生展示。要充分相信学生, 使课堂真正成为有生命的课堂、有“问题”的课堂、有活力的课堂。以初中历史《民族政权并立》一课为例, 插入关于“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的小品, 既活跃课堂气氛, 又锻炼学生胆量。

3.学生要知道怎么参与。那么, 教其方法是必然途径。分阶段地实现探究学习。第一步, 引导探究学习。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完成历史课程的学习, 但是必须是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第二步, 合作探究学习。师生共同合作进行探究教学活动, 但是要注意教师仅仅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第三步, 自主探究学习。它特别强调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但是最后是由师生共同对探究的问题、方法、结果进行评价。

二、共享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

合作学习是与探究性学习同时提出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探究”促进“合作”, “合作”实现“探究”, 共享合作是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

首先, 先明确分工再合作, 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 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以初中历史《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为例, 可以将班级分为四个小组, 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入手,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进一步感受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其次, 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 达到开阔每个人思路的目的。

最后, 选择值得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内容组织开展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体现教材知识的主体性, 又要具有现实性。好的选材能使学生在探讨对现实社会借鉴意义较大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历史学科的学以致用价值的亲身体验。 比如可以在学习基础型课程时选题, 例如“西欧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为何不同”、“剖析中国科举制度利与弊”; 可以在拓展型课程中选题, 选用地方性、实用性比较强的探究性题目, 如教学《苏州乡土历史》时, 引导学生围绕“苏州地名的来历”、“苏州历史名胜古迹的探寻”、“苏州历史名人再探”等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三、发散创新———探究学习的最终归属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当下教学不应当是传道, 教学必须是伴随喜悦与感动的探究发现过程, 或是伴随惊异的问题解决过程。那么,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如何使学生真正发散创新呢?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是创新的关键。所以, 探究性学习的关键之一在于问题的设计。比如在教学秦灭六国后统一度量衡的意义时, 由于战国时期, 各国货币各有特色, 秦统一六国初期, 各国货币仍在继续流通, 这就给秦国人带来不同货币间兑换的现实问题。但如何让学生加深理解呢?可以让学生想象穿越时空隧道来到秦国, 然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探究: “假如我是秦国的一个商人, 货币的不统一可能会带来哪些不便? ”从“疑”入手, 给学生营造适于“探究学习”的学习氛围, 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辨析,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实现对知识的重组和思维的创新。

总之, 传统教学中某些思想和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定要摒弃;而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过的有效教学思想和方法, 一定要继承和发扬。新课改的很多方式方法还在实践中, 用历史的观点说, 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有针对性地加以采用, 并适时地加以改变。

在新课改过程中, 只要我们锲而不舍、不断探索, 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乐”在探究, 以高效课堂为课堂教学的宗旨, 定能孕育完整美丽的生命。

摘要:在新形势和新观念的影响下, 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反思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尝试各种形式的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新一轮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学习、爱上学习是每一个教师不懈努力的目标。本文通过对“探究学习”理论的学习, 介绍了如何将探究学习引入历史教学中, 帮助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自主探究,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姬秉新.21世纪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趋势研究[J].历史教学, 2005 (7) .

[2]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虞晓真.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历史[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12.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十二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3.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篇十三

利通区第十一小学参与式教学显实效

利通区第十一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在校学生1615人,教职工83人。为了加快学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派教师外出学习,请专家到校讲座、引领。从理念上、方法上探索课程改革中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2009年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先在二年级和四年级两个学段各确定一个班级进行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共有4位教师参与,学校教务处和教研室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2010年实验扩大到三年级和五年级(已升级)整个年级,当年教学质量凸显。大家一致觉得参与式教学方法比较适合农村学生,因为它的核心是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其基本步骤为:第一步,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时收集到的信息,提出学生要合作探究解决的问题;第二步,分组。分组有利于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第三步,讨论、探究、验证,得出小组结果。首先,小组内部讨沦交流自己在合作学习时的结论并尝试得出需要验证的小组结果;然后,动手动脑尝试小组结果,探究最佳答案。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巡视,给予必要的质疑与点拨,此时教师的身份应是多元的,既可以是引导者,又可以是探究者,更应该是合作者;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答案。此时,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启发、引导学生补充、争辩;第五步,教师小结;第六步,学生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互助练习,掌握学习内容。

14.构建主体探究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篇十四

也许是现在科技进步了, 人人都有智能手机、电脑等现代化工具。没有为了资料去图书馆或书店查询的热情, 坐在电脑前, 登录网络搜索就得到了。由于方法越来越简单, 学生们就变得越来越慵懒, 不再看书, 不再去书店买书, 更不知道图书馆在哪里了。

对于丰富的媒介, 教师应对学生正确引导, 让学生在浏览网页、观看视频的同时具有目的性, 并与教学内容和要求紧密结合,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比如一门学科开始前, 第一节课教师先不要急于讲授教学内容, 而是应对学生分析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意义。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是十分了解所学专业, 或者知之甚少。教师应当从专业内容、教学目标、社会应用领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讲解, 让学生在学习之前有宏观认识, 为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计划, 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在介绍完成之后, 教师要留作业, 作业就是让学生自主查找相关专业资料, 通过学生自主寻找资料的过程, 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的了解, 进一步深入理解教学目的。只有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切身参与到学习中来, 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才能让即将展开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进入学习状态, 并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特质, 采用全员参与的探究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现在的学生普遍比较懒惰, 缺少主动性, 只愿意等现成的。现在的学生不愿去思考, 急于得到答案, 然后去记住答案。由于缺少思维过程, 这样即使得到答案, 但很快又忘记了。限于模仿, 创意能力越来越缺乏。不能将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 这样学知识是不能牢固的。

专业课程, 涵盖了多种学科。除了要在专业技术方面掌握多种软件的操作之外, 更要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 既要有好的创意, 又要通过技术手段呈现, 是综合能力很强的专业。

实现创意的表现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在这里没有固定的模式, 只要求结果精彩。不像1加1等于2, 一种结果是可以有多种方法来实现的。一个人每次做的不尽相同, 几个人做一个案例, 结果也不尽相同。评判标准是只要具有好的创意, 完美的构图、色彩等美术要素, 同时具备完整性即是好作品。完成好的作品, 技术的实现并不是最难的, 难就难在创意上。创意从哪里来呢? 他来自知识的积累, 也是在个体智慧的碰撞中得以产生。

在制作过程中,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个小组由5、6名成员组成, 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作品, 大家一起探讨, 在探讨过程中, 对每一个建议或想法深入研究, 最后敲定一个可行性方案。这个方案由于是学生们自己想出来并通过的, 比教师硬性的规定更符合学生的制作心理, 制作起来每个人都具有很大的热情。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都争着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技术手段表现出来。通过探究, 学生们会发现一些问题, 由于他们的想法海阔天空, 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没有讲到, 怎么办? 首先, 学生们自己研究解决方法, 看看用老师讲到的知识是否可以触类旁通。其次, 有的学生自己就去查找相关资源来进行解决, 这也正是教师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如果以上两种方法还没有解决, 这时, 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过程评价了。

三、过程性评价是通过对各种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阶段性成果的评价, 最后给出正确结论

通常的讲授法, 填压式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了。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出人出耳朵, 好像讲的知识都听进去了, 懂了, 但其实没走心, 回头问一下, 什么都不知。教师在前面讲得非常辛苦, 但结果远不尽人意, 达不到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不好。一名好的教师, 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那怎样学生才能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记忆深刻呢, 那就是课堂一定要互动起来。学生自己参与进来, 那么不论是讨论的过程, 哪怕是学生错误的结论, 都会使学生记忆深刻, 教师再实时地进行评价, 进而给出正确结果, 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 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非常好。

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 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 找到解决方案。学生在困扰时, 通过查找也不能得以解决的问题, 被老师一语道破, 问题迎刃而解, 学生会豁然开朗, 原来还可以这样, 问什么我们没想到呢。通过一个问题的解决, 学生学习到了思考的技巧, 不是没有解决的问题, 是没有找对方法。从而,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模式, 激发了再创作的欲望。使得学习由被动式变为主动式。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拓展分析, 将知识延伸, 学生们既学到了知识, 又拓展了思维。这是传统课堂填鸭式教学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由于问题是在思考中出现, 并得以解决, 学生对掌握的知识环节印象深刻, 不必死记硬背就牢记于心了, 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在2013年国家技能大赛的集训中, 我对于参加集训的学生应用了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过程性评价的教学方法,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我为参加集训的学生制定好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目标的实现靠学生自主学习来实现, 学生通过探究学习, 将阶段成果反馈, 我给出评价, 指出优缺点, 学生再完善。这样反复进行, 最终学生通过市赛选拔, 省赛选拔, 获得代表全省参加国赛的资格, 并在国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目前获奖的学生都去北京的中国知名企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并深造。我为他们的成绩自豪, 更让我欣慰的是在教学过程中, 我帮助他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探究中拓展了思维, 在获得成就中树立了自信心, 明确了什么是自己要的, 并为之去努力。

综上,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过程性评价是目前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手段, 他以坚实的专业技术, 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支撑, 使学习者主动参与, 教师实时进行评价拓展, 能够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 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形成和职业生涯发展,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探究学习、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教学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 获得成就感。

关键词:自主,探究,评价,激发,自信,人生观,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高强.影视动画实例详解:3ds Max和After Effects综合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06.

上一篇:工商银行银行卡题库下一篇:博物馆安全防范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