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发展总结

2024-11-15

社区教育发展总结(精选8篇)

1.社区教育发展总结 篇一

嘉定区自2001年被教育部列为首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以来,努力尝试,大胆实验,积极探索发达地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以此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在多年的社区教育实验中,嘉定区始终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引领,以“推进社区教育实验,打造创新品牌”为主导,结合嘉定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区、镇(街道)、村(居委)等不同层面上加强社区教育内涵建设,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嘉定区社区教育目前发展状况及下一步发展设想。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全面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实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嘉定区在2002年成立了区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随后各镇、街道相应成立了学习型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2008年初又成立了嘉定区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作为全区开展社区教育的指导服务机构。

2006年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并颁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嘉定区以该文件为指导,全面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区社区学院还成立了二号文件学习小组,深入研讨如何用二号文件的相关精神指导我区的社区教育工作。

(二)建立社区教育队伍,完善各类管理制度

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管理者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已经称为嘉定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三支重要队伍。如徐行镇社区学校成立了由教师、老干部、医务人员和科技人员组成的徐行镇社区讲师团,制定了讲课日程表,到各村、居委、企业等办学点进行讲课。讲课的内容有“喜看徐行十八变”;

“迎世博谈文明行为的养成”等等。

从2002年起,嘉定区着手建立区、镇(街道)、村(居委)办学点的三级规章制度,以文件形式予以颁布,并通过岗位责任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经费保障制度、表彰奖励制度等予以强化落实。

(三)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健全社区教育网络

区、镇两级统筹和优化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类机构、团体、单位的资源建立各类社区教育基地,为社区居民服务。黄渡镇充分利用各村、中小学校的电化教室、计算机房及各类教学、文体活动设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

在社区教育实验中,嘉定区形成了以区社区学院(区电大分校、成教学院)为龙头,镇(街道)社区学校为骨干,村(居委)、企事业办学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各成人学校还分别以“百姓学习中心户”、“农家书屋”、“村组家园”等为载体探索社区教育发展新模式,使社区教育组织网络扩展为四级。

(四)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

嘉定区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除了电大成教院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和各类技能培训外,还有针对各类群体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培训,如马陆镇成校集中开展的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工业区成校开展的失地农民培训、真新街道成校开展的商贸市场外来从业人员培训、外冈镇成校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培训、徐行成校开展的“阳光之家”智障人员培训等等。

在社区教育活动种,嘉定区制定了学习型组织的设置标准、考核指标、管理手册等,指导各镇(街道)、村(居委)、学校开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连续7年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组、学习型村(居)委、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单位)和学习型镇(街道)的评选活动,学习型组织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

(五)加强理论研究,引领实践发展

至今,全区已完成或正在实施的实验项目有近50个,惠及对象广泛,内容涵盖全面,这些项目部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在实践中加以逐步推广。同时,嘉定区在实践中关注社区教育实验的热点开展理论研究,用理论成果来指导社区教育实验。目前,我区正在实施由俞勇彪副局长领衔的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上海市镇乡成人学校建设标准研究》,已经形成上海市镇乡成人学校建设标准。

二、努力探索,积极创新,社区教育发展取得可喜成就

经过不断探索,嘉定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有:

(一)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近些年来,嘉定区教育局“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及办学点达标工程的实验”等两个项目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项目;

工业区成校“农民集中居住区‘百姓学习中心户’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探索”等三个项目获上海市社区教育示范项目;

安亭镇政府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与就业研究”等3个项目被评为上海市社区教育优秀实验项目;

俞勇彪、俞伟、杨少鸣三位社区教育工作者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先进个人”。

在此基础上,2008年嘉定区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江桥镇、安亭镇、南翔镇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上海市社区教育示范镇”。

(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的实验取得一定的成功

2005年,嘉定区成为上海市唯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实验点。在选取区成教学院、安亭镇、华亭镇联华村和毛桥村试点实验的基础上,目前该项目已经覆盖全区。该项目取得的成果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大推进、三个层面、四种关系、五种模式。“一个核心”,即以促进上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核心。“五种模式”分别是:“中心”连“农户”;

“项目”进“农户”;

“专家”联“农户”;

“网络”通“农户”;

“成果”惠“农户”。

(三)成人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2005年,嘉定区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嘉定区镇成人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和《嘉定区成人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指标》。四年来,我区有江桥成校、南翔成校、安亭成校、工业区成校、徐行成校、黄渡成校相继通过达标验收。

(四)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的学习载体不断丰富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日趋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社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嘉定区除建立区社区学院、13个街镇社区学校、269个村(居委、企业)办学点之外,还不断拓展学习载体,如目前在全区广泛实施的“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工业区的“百姓学习中心户”,华亭镇的“农家书屋”,徐行镇的“村组家园”,安亭镇、江桥镇的“空中家长学校”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载体为市民学习提供了便捷,使他们能在更近的范围内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场所。

(五)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取得成效

从2001年到现在,嘉定区已连续7年从区、镇(街道)两级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组、学习型村(居)委、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单位)和学习型镇(街道)的创建活动。各类参与主体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学习型组织评价标准开始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水平不断提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效益开始显现。

三、总结经验,突出重点,不断加强示范区的内涵建设

近年来,嘉定区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各区县同行的帮助下,社区教育发展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一阶段,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自身内涵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完善三级网络,夯实学习型城区建设基础

加强社区学院建设,继续发挥社区学院在全区教育培训功能、服务指导功能、示范辐射功能、文化建设功能和理论研究功能;

继续实施成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力争在2010年全区9个镇成人学校全部实现标准化;

在全区村、居委达标办学点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培育一批优秀办学点,扶持一批薄弱办学点,使三级网络的建设更加完善,其作用的发挥更加有效。

(二)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与建设,深化社区教育发展内涵

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实施各类社会资源的整合,并且实现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嘉定镇街道等街道社区学校要充分利用工会俱乐部、敬老院、福利院、干休所等非教育性场所设施,增加其教育功能;

马陆镇等镇成人学校要继续主动联合或牵手区域内各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为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各种有益教育培训活动。

要将远程教育网络终端与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及其办学点、企业培训中心、老年学校、乡镇成人学校等相连接,建立集体学习终端或直接将教育资源送到家庭,形成覆盖全区、布局合理的终身教育网络平台。

(三)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搭建市民公共学习网上平台

对各类具备远程教育条件的办学单位进行整合,建设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加快学习和培训的信息化步伐,形成一个覆盖全区的全时开放学习网络,使嘉定所有学习者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选择学习内容,以适应信息时代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嘉定终身学习网,及时反馈网上学习信息,不断更新网上学习资源,使嘉定终身学习网真正成为市民最便捷的学习的平台和最有效的学习工具。

(四)打造学习活动品牌,繁荣发展嘉定社区文化

开展面广量大、积极健康、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包括继续推动和实施以弘扬车城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迎世博系列活动、“建国60周年”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人文素质。

以“汽车嘉定”的功能定位为导向,发扬“教化嘉定”、“人文嘉定”的历史传统,根据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鼓励、培育和支持各街镇、部门、行业培育更多的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学习活动,实现“一镇一品”,如新成路街道的“社区教育节”活动、马陆镇的“全民读书月”活动、徐行的“放风筝”活动等等。

近些年来,嘉定区的社区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感自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今后,嘉定区将在此基础上,在领导、专家的关怀下,在同行的帮助下,继续努力,勤于探索,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力争取得更大进步。

2.社区教育发展总结 篇二

关键词:哈尔滨,社区发展,社区规划

1 哈尔滨市社区现状及发展阶段

哈尔滨的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紧密结合, 具有行政力度大, 投入资金多等显著特征。分析哈尔滨市社区现状, 有以下基本特征:

1.1 社区环境差, 生活条件水平低。

哈尔滨居住区中, 存在大量的不完善社区。由于多数为不封闭的社区, 容易产生多发性的高噪声污染、生产经营设备噪声污染、群众娱乐噪声污染、露天生产作业噪声污染及娱乐场所、建筑施工、交通噪声污染等等。同时, 比较东北地区其它城市, 哈尔滨市人均生活水平还比较低。2000年, 哈尔滨国内生产总值1002.7亿元, 低于沈阳的1116.1亿元及其大连的1110.8亿元, 仅高于长春的824亿元。折合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哈尔滨同沈阳、大连的差距将更加明显, 从而导致哈尔滨市社区环境同东北部地区同级别城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2 存在大量未改造社区, 社区建筑布局零乱。

哈尔滨住宅类型大多为多层单元式住宅, 无电梯的住宅层数已经达到七、八层, 有的更甚至高达九、十层。建筑形式也比较简单, 回型八层住宅围合的“天井”内院里, 也挤满了1至2层甚至3层的锅炉房、动迁安置房、车库或管理用房, 用地的容积率常常被突破, 甚至出现失控状态。大量社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不适用性, 老化周期在缩短, 相继出现了居住环境恶化的“安字片”和道外区新的“贫民窟”, 市民责难和不满声, 一时哗然。

1.3 居住社区类型复杂多样, 空间分异日益明显。

市区空间分异显著, 功能分区明确。以道里、南岗为中心, 向四周形成中央商务区 (CBD) ———商业、居住区———居住、商业、工业区———居住区圈层式的功能分区空间结构, 形成了居住社区的空间分异。其中内圈层包括商务区和商业区, 社区多以街坊形式布局。社区居民主要从事商业为主的服务业, 人口密度大, 绿地面积小。在旧城改造前, 居住环境条件较差, 经历近几年的大力改造, 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绿地面积不断增加, 居住环境有较大改善。

由此可见, 哈尔滨的社区类型均表现了复杂、多样的特征, 并呈现空间分布的规则性, 这应成为我们从事哈尔滨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出发点。

2 哈尔滨市社区发展与规划

20世纪90年代初期, 哈尔滨市开始重视城区的社区发展, 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即:引入社区规划理念;“生态社区”思想的建立;强化物业监管制度;营造人们交往空间。

2.1 社区规划的概念。

社区规划是对社区的形态和物质条件以及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 其目的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依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区域和城市总体规划, 从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 确定社区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合理布局社区设施, 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环境优美, 方便舒适, 安全卫生的居住环境, 促进社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2.2“生态社区”思想的建立。

通过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充分合理地营造和利用当地的生态环境, 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 实现住宅区的自然通风与采光, 减少机械通风与人工照明, 综合考虑交通停车系统、饮水供水系统、供热取暖系统、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营造生态是现代社区规划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要求。

现代生态社区规划中涵盖了屋顶绿化系统、窗墙保温系统、屋顶雨水收集、贮存与处理系统、分质供水系统、太阳能供热系统、自然降温、通风系统以及人车分行的住宅区交通系统, 从而构成完善的居住社区生态化结构运营体系。有关资料显示, 在德国这些系统已在不同的住宅区中进行了实践, 效果显著。这样一个生态化结构的运营体系, 同时设有非常情况下的辅助系统, 如雨水不足时的清洁水补充设施, 阳光不足时的煤气供热设施等。

2.3 强化物业监管制度。

经过十几年住宅建设, 人们逐步意识到小区管理的重要性, 有的住房使用后, 违章建筑不断出现, 生活服务设施配套不全, 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 物业管理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规划者一方面可以利用管理的优势, 为居民创造更美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另一方面, 又要切实考虑住户的利益, 尽可能结合物业管理的内容, 在规划阶段就为管理创造条件, 必要时参与协助制定管理方法, 从而尽可能的降低管理成本。

2.4 营造人们交往空间。

哈尔滨地处寒冷地区, 气候条件限制了市民的出行活动数量和质量, 因此, 建筑师和规划师能够为居民创造出更多的彼此相遇和撞击的机会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 应充分利用夏季短暂时间, 为居民创造室外活动场所, 在住区内多设置运动器械、休息长椅、风雨凉棚、设置遮阳空间。其次, 在建筑设计中, 楼梯间开间适当加宽, 楼梯平台挑出作为公共阳台, 即可成为一个住宅交往的小空间;最后, 引导投资部门进行混合功能住宅建设, 为社区创造一定的就业岗位, 同时又是不同阶层人群交往最自然的组合和衔接形式。目前住区规划的各种特色街、适当规模的无污染工厂等, 预计将是混合功能的发展方向。

3 社区规划的发展趋势

3.1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管理重心下移, 权力下放, 在街道实行责权统一的良性运作机制, 如与居民生活相关的私房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建筑工地的施工管理、绿化环保初审、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等, 街道办事处都有部分监督处罚权。二是在街道办事处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如城区管理委员会等, 以加强基层的统筹协调能力。三是引进市场机制, 实行有偿服务和义务服务相结合, 拓展社会化管理, 理顺政府、社会、企业三方面的关系。四是运用法律手段, 严格执法, 在街道办事处成立综合执法队伍, 对治安、工商、环保、卫生防疫、物业等进行综合执法。

3.2 社区规划和建设的内容及其特色。

关于城市基层社区规划、建设的内容, 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规定, 从实际情况看, 现有的社区发展规划、建设的内容十分全面, 社区规划和社区建设评估的指标也十分复杂。这固然有好的方面, 但问题也很突出。一是实施的步骤和措施不够落实, 存在“纸上画画, 墙上挂挂”的现象;二是内容过于面面俱到, 很难全面实施规划的目标;三是重点不突出, 忽视或没有体现社区的特色和个性。城市的形态、风貌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 每个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建筑景观, 保留城市的个性和特色是包括社区规划在内的城市规划的原则。然而, 现有的社区规划和建设往往片面强调了城市的现代化, 而严重忽视社区的特点和个性, 特别是在旧城区大面积的改造拆迁工程中, 时常会发生破坏传统文化、特色建筑景观的现象, 令人十分惋惜。正确处理现代化与发扬传统与保留特色的关系是今后社区规划建设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3.3 规划师和美学界参与社区规划。

社区规划是一项高层次、凝聚集体智慧的系统工程, 需要集体创造思维, 需要多学科参与创新。然而, 目前中国大陆开展的社区建设规划基本上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制定的, 缺少规划师和美学界的参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规划的质量。应当改变这种状况, 动员规划师和美学界积极参与社区规划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以提高城市社区规划、建设水平。

21世纪, 我国的社区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社区规划将纳入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哈尔滨在未来10~15年之内将基本建成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贸易城市, 社区的规划建设如何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是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嘉漉.上海城市社区规划理论和对策研究[M].上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0.

[2]顾朝林.概念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发展社区教育 服务社区发展 篇三

【关键词】教育 培训 活动 社区

【分类号】G779

社区教育要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老少皆宜的社区教育活动,努力形成贯穿人的一生的、比较完善的现代社区终身教育体系,把社区教育办成居民满意的教育,使社区居民享受教育、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享受人生,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服务社区发展。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社区教育要以深厚文化底蕴为基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用文化来熏陶人。

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具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支配和影响着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潜移默化和激励、鼓舞人们进步的积极作用,是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社区教育要致力于传承、创新、保护、利用、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传统文化进校园”、“校园文化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弘扬传统美德,把民俗文化融入社区教育范畴,使居民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用道德来塑造人。

要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法制教育、人口教育、老年教育、家长教育、妇女教育、党员干部教育等培训活动,使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进社区、进家庭,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要积极配合政府中心工作,营造舆论氛围,引导社区居民正确认识和支持政府工作,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等培训。

二、普及科学文化技能,提升社区居民素质。

社区教育要服务大众,与政府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联合办学,以普及科学文化技能为突破口,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不断更新和拓展培训的形式和内容,面向农民、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社会人员开展科普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等培训活动。

1、部门联合,开展贴近生活的科普教育活动。

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如镇文体中心、村(居)活动室、文化礼堂、公园广场等,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联合组织各种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以“科技活动月”、“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健康教育大讲堂”等活动为载体,通过送科技下乡、图片展览、科普讲座、科普咨询服务和分发资料等多种宣传形式,重点开展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防震减灾、安全急救、医疗健康、法律常识、反邪教等主题科普活动,向群众普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分享生活小窍门,增强社区居民的科学意识,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

2、送教上门,举办灵活多样的文化技术培训。

为了方便社区居民参加培训,采用送教上门、就近开班模式,举办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文化技术培训。

(1)到居民家门口办培训,方便居民学技能。结合政府中心工作,到各村宣传动员,把政府的关心及时送达到居民心中,把社区教育免费培训信息及时传递给居民,动员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培训,并想为居民所想,把培训点设到社区文化娱乐中心,常年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面点制作、健身舞、学历教育、扫盲教育、电子商务、家政等培训班,方便居民就近参加学习,提高居民素质。

(2)到企业中开展培训,让职工工作学习两不误。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员工专业技能水平,增长知识,帮助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社区教育要送教进企,将教室、课堂搬到企业,结合企业的场地、设备,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同步进行,真正让学员在“家”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切实为企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注重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通过政策法规、职业道德、安全生产等一系列内容的培训,使新员工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发展建设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新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責任感、归属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好地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

三、开展休闲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生活。

社区教育要从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入手,注重“全员、全程、全方位”,开展休闲文化活动,宣传终身教育理念,激发居民学习热情,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1、满足居民需求,开展休闲文化活动,提升生活品质。

社区教育要贴近需求,整合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图书、棋牌、健身、舞蹈等活动场地;开设青少年活动室,在节假日开展各种技艺兴趣活动;开设老年大学,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举办保健、花卉、太极拳、扇子舞、腰鼓舞、戏曲等学习班,开展“文化养老进社区”活动,让老年人乐享晚年生活;面向社会举办学历教育、婴幼儿早期教育、家庭教育、家政知识、电子商务、养生保健、健身舞、广场舞等学习培训。这些培训活动贴近生活,内容丰富,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教育和娱乐需求,真正体现全民性,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2、面向全体居民,倡导全民终身学习,营造学习氛围。

结合全民终身教育学习周活动,深入社区,大力宣传终身教育理念。要以各社区教育点为主阵地,因地制宜,面向全体居民,精心组织各项教育学习活动,激发居民学习热情,掀起“人人参与学习、处处皆有学习、时时得以学习”的高潮,营造“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学习氛围,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

社区教育要立足实际,通过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倡导全民终身学习,形成社区居民“有其学、优其学、乐其学、终身学”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益民.乡镇成人校应在推动农村社区教育中唱主角[J].中国农村教育, 2008年03期

[2]曾书琴,覃广泉.依托乡镇成人文化学校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7期.

[3]崔国富.学习型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社区化发展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4]朱鸿章. 社区教育政策与公民学习权保障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2

4.社区家庭教育总结 篇四

***社区家庭教育在镇妇联指导下,以提高学生、家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家长学校和留守流动儿童室实践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家庭教育工作的新内容、新领域、新方法,全方位构建社会化、开放式家庭教育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

进一步落实全国妇联《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的通知》要求,社区两委高度重视,社区妇联和文明办以家长学校,留守流动儿童室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讲堂为载体,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和家长共同成长。同时社区结合当前合肥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将家庭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规划之中,做到家庭教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明确家教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措施,为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阵地建设,完善教育网络

为了促进社区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社区妇联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工作体系,加强督查。一方面强化家庭教育阵地建设,把社区原来的家长学校、未成年人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留守流动儿童暑期快乐学堂等统一调度起来,为社区不同层次的未成年人提供学习、娱乐活动场所。另一方面社区妇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了家庭教育服务网络,通过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以及调动社区内党员、大学生志愿者,形成一整套家庭教育服务网络,有效地推进社区家庭教育实践月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暑期安全宣传

为加强社区儿童少年暑期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意外事故发生,使社区儿童少年度过一个快乐安全的暑假。老官塘社区妇联和安全办工作人员利用留守流动儿童室开展暑期儿童少年安全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现场,社区安全员利用图片和小故事的方式,向小朋友们宣传暑期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火防电防溺水等方面的安全知识。通过学习,小朋友们不仅掌握了暑假期间必备的安全知识与技能,还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安全教育活动受到了小朋友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四、以人为本,关爱留守流动儿童

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获取平等的权利,我们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予特殊群体中的儿童以更多的人性关怀。由社区妇联组织的“留守、流动儿童暑期快乐学堂”于7月18日正式开班,快乐学堂由大学生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游戏,度过快乐的暑期时光。社区“快乐学堂”每周一、三、五下午三点到六点,由社区9名社区党员和共青团大学生志愿者对暑假在家的社区内留守、流动小朋友,免费开展暑期作业辅导、课外阅读、美术兴趣班等活动。

“快乐学堂”现在每次都有二三十小朋友参加活动,快乐学堂的举办意义不仅仅是为小朋友们提供活动的场所,而是让留守流动儿童们通过学习、游戏交到更多的朋友,让留守、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内心上不在孤单。

两个月来社区妇联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适应未成年人家庭的活动,不仅增加了家长、未成年人的交流与互动,同时提高了家长和未成年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区家庭教育工作是一种长期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我们结合社区实际创造性开展的特色活动,传播家庭教育新方法,营造重视家庭教育,学习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社会氛围。

5.社区健康教育总结 篇五

一、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坚持以专职的卫生技术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二、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利用健康教育讲座、社区课堂、宣传栏、电视台、广场大银幕等各种宣传途径进行卫生健康知识宣传。今年上半年我中心更换宣传栏6次,健康知识宣传讲座6次,公共咨询4次,经过历年的不断努力,不但提高了辖区居民的知晓率,还大幅度的增进了辖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三、20xx年上半年我中心开展针对节假日健康饮食、脂肪肝的科普与防治、关注血管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吸烟的危害、甲状腺科普、颈椎健康知识与防治等健康知识讲座6次、参加人员300余人次。每次利用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印有“xxx区卫生服务中心”字样的各类健康知识手册、控油壶、挂历、毛巾、围裙、购物袋、雨伞等纪念品1400余份。

五、分别开展以义诊、H型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知识、预防脑卒中为主题的公共咨询活动。

六、健康教育负责人朱宇鹏创建微信公众平台,每日更新维护,充分利用新形式信息化平台传播健康知识,并且以镇内各个单位各个办公室为基础上门宣传,大力宣传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平台,添加关注赠送纪念品“草莓”购物袋,极大的提高了xxx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知晓率。

总之,我中心健康教育工作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标准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健康教育宣传形式不够多元化;

2、宣传途径须进一步改善,应进一步加强借助媒体传播。

6.社区教育发展总结 篇六

x街道是x区区划调整新成立街道,是x“双擎驱动”战略中支撑新城发展的重要产业功能区域。今年以来,我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区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结合《x区社区发展治理xxxx年工作要点》,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实践,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一、xxxx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众志成城,严把疫情防控关口

年初以来,面对疫情肆虐蔓延的紧急情况,我处在第一时间全员出动,以街道党工委为领导,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统筹党员干部及各方群众力量,不分日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严把疫情防控关口,担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重任。

疫情初期,我处选派xx名机关干部蹲点包户、包楼宇、包企业、包工地,成立xx个临时党支部(志愿队)、吸纳辖区xxx余名志愿者,开展了x轮入户排查,精细化开展重点人员居家服务管理,有效应对境外疫情输入压力,结合院落走访排查,为困难群众送慰问送关怀,关心关怀重点人员生活物资能否及时供应。积极引导辖区超市开展线上接单、线下配送服务,做到疫情防控和群众生活保障双统筹,扎牢了xx个小区院落、xx万居民防控关口。

疫情进入常态化后,我处及时收集、核实、录入外地返蓉人员信息,通过x区疫情防控平台建立重点人员台账,双向保证掌握人员行程路径、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等信息并进行动态跟踪。将疫情相关的风险提示第一时间告知居民,增加公共区域消杀次数,保证居住环境安全。我辖区截至目前已解除重点人员xxxx人,其中国内xxxx人,境外xxx人。

(二)党建引领,深化社区治理体系

xxxx年以来,我处着眼党建引领,继续深化“xxx”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基层治理机制。

在社区实现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在推动物业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方面努力探索。开展小区党的组织覆盖专项行动,计划对xx个物业小区开展党组织全覆盖,目前已完成x个建设,并创新推动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

积极构建起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小区党组织+业(院)委会+物业服务机构+商居联盟+居民”五方联动治理格局,持续提升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能力。新街道成立以来,各社区常态化推进党建联席会议相关工作,同瑞、同辉社区着眼辖区商家多、居民多、单位多的特点,重点抓好疫情防控与商居融合,各社区单位、企业积极参与社区共驻共建,有效确保了疫情不反弹、经济社会正常运行。

(三)多元参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树立共建共治共享意识。通过着眼党建引领、转变政府角色、社区搭建平台,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各社区均制定了小区居民议事协商机制,将党群服务站作为载体,开展居民、物业、业委会、商家等多元化主体参与的联席会议,支持和帮助居民群众养成协商意识、掌握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更广泛地参与到社区共同治理当中。

积极引入社会企业,完善社区服务供给。街道坚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大力引入与民生服务息息相关的社会企业。例如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医养玩学等需求,努力打造xx分钟养老圈,目前在辖区内建有养老机构x家、日间照料中心x个、助餐点x个。

积极发展社会组织,推进社区可持续营造项目。本,我处运用社会保障资金,引进x市x区扬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x市同路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xx个社会组织开展保障资金项目,已备案社区社会组织xx个。

其他社会力量如x市妇女儿童医院、无料书铺等单位,也在社区的积极搭桥下,通过儿童之家、社区志愿活动、商居汇等平台积极参与到社区发展治理中,在构建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中发挥协同作用。

(四)项目先行,丰富社区场景营造

xxxx,我处通过十余个特色创新项目的打造,丰富了社区场景营造,形成了具有不同感知体验的场景供给,推进了社区场景与美好生活需求精准匹配,整体营造出高品质和谐宜居的社区场景。典型项目如:街道“爱x·迎大运”共建共享行动项目以“青春大运·活力x”为主题,结合xxxx年大运会的举办,以赛事营城为指引,围绕“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行动”等七大主题,开展社区更新改造、社区英语课、社区运动会等xx个任务行动;同瑞社区示范社区项目通过“商居汇”的打造,构建起社区党委统领全局、社区居委协调各方、社区单位共驻共建、群众全面参与的多元共建、多元共融、多元发展的“和合同瑞、商居汇萃”的社区发展治理格局;光华逸家示范小区项目以光华逸家小区活动室为阵地,引领居民积极参与,发掘小区资源、特色和居民骨干,成立自组织和志愿服务队,探索党建引领下社区发展的新途径、新机制;同瑞的x区儿童之家项目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传送,调动街道、社区、相关单位和社会资源深度参与,建立并运行以社区为基础的儿童保护服务体系;全区品牌书屋项目结合社区历史文化,营造书香社区、和谐社区,将书香x的氛围传递到辖区千家万户。

二、存在问题

(一)社区发展不均衡

x辖区经历了近xx年拆迁安置和城市建设,目前正处于拆迁、建设同步推进的状态,情况复杂,造成社区发展不均衡。一是社区类型复杂,上半年完成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后,既有同辉、同瑞两个成熟城市社区,又有新成立的同欣社区,以及其他尚处在拆迁点位的涉农社区,工作重心有所区别,且目前辖区x个涉农社区的活动阵地尚在过渡阶段; 二是居民诉求多元,辖区建成区、待建区域和待拆迁区域相互交叉、错综复杂,外来新入住居民和当地安置群众相互融合,多阶层社会主体造成诉求多元化。三是辖区环境复杂,建成区大型社区和产业园区聚集,汇集了大量人口,部分小区存在大量的楼顶违建;待建区域工地比较多,待拆迁区域城乡环境比较复杂,街面秩序维护、治安维稳、生态环境管护、噪音油烟治理等方面的压力大。

因以上情况,今年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尤其是示范项目建设等工作重心主要落脚在城市社区,其他社区鲜有涉及,覆盖面不全,发展不均衡。

(二)社区品牌不鲜明

x正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社区作为最基层的城市单元,应体现更具特色的美学元素、文化元素,营造更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消费场景、社交场景,进而打造出鲜明的、独特的、可复制的社区品牌。目前,我街道社区的品牌示范性不够突出,大部分社区存在发展理念滞后、活动形式单一、场景营造不够活化、美学元素不够突出等问题,社区打造趋于同质化,未打破常规发展思维,未找到塑造社区品牌的突破口,在激发“生活+体验+社群”新业态、新模式、新体验上有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

三、xxxx年工作计划

(一)以更严要求落实疫情防控举措,确保风险不扩散

在可预见的未来,疫情防控势必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推进。我处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更严要求毫不松懈落实好各项疫情防控举措。一是继续加强人员社会管控,严防输入和扩散风险。认真落实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做好社区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实行人员分类管理,根据居民近期旅行史或居住史、目前健康状况、病例密切接触史等判断其传播疾病风险,结合区上要求动态调整,对重点人员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二是继续做好重点场所防控,严防扩散风险。发挥社区动员能力,实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到人,做好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信息告知、重点地区和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等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切实落实、不留死角。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生活必需类场所及酒店、宾馆等生活服务类场所,在精准有序推动开业的同时,严格落实环境卫生整治、消毒、通风、“进出检”、限流等措施。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增强大局意识,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单位责任、家庭责任、个人责任,依法依规落实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总要求,推动由全面防控向精准防控、重点防控转变。动态评估防控成效,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全面提高建章立制规范性、风险识别合理性、措施落实精准性。

(二)以更强动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助力社区可持续营造

从社会组织只是活动承办者的单一角色的理念中转换出来,积极借助并壮大优质社会组织力量,加入更适应新理念的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中。一是探索建立街道枢纽型社会组织。根据区委社治委《加强和规范街道社区发展治理枢纽平台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孵化引入优质企业,建立街道枢纽平台,通过发挥党建引领、资源整合、项目研发、服务管理、培育赋能等平台功能作用,推动街道、社区开展可持续总体营造,助力街道形成符合x特色的社区发展治理基本路径和实施方案。二是支持社会专业性企业参与社区服务供给。通过发挥社会企业的专业作用,营造社区生活性服务场景,激发“生活+体验+社群”新业态新模式新体验,借鉴府南街道邻里中心打造经验,打造社区生活消费新场景,激活社区空间动力;通过引入专业企业,探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力求实现社区服务的信息集成、活动集成、管理集成,提升生活便利程度和群众获得感。

(三)将更新理念融入社区场景营造,释放社区品牌效应

7.社区教育发展总结 篇七

(一) 加强组织领导, 注重统筹协调, 构建功能完备的组织网络

1.明确责任

成立社区建带群团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由社区管委会主任任组长, 两委成员任副组长, 并把工、青、妇组织建设纳入基层社区组织建设的整体格局,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认真研究加强工、青、妇组织建设和工、青、妇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及时对工、青、妇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 帮助工、青、妇组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切实加强对工、青、妇工作的领导, 做到社区主任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做到情况清晰, 措施完善, 责任明确。

2.形成合力

社区组织与工、青、妇组织之间要加强协调, 做到工作同步;工、青、妇组织负责同志与社区组织负责人之间要加强协调, 做到工作同心;职能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 做到工作同力。办公室、工、青、妇等部门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社区建带群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 努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关注、理解、支持社区建带群团组织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

3.加强指导

社区工委加强对社区建带群团组织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 定期分析并通报工作情况, 深入基层, 帮助研究具体的工作方法和对策。要把“培植典型、突破重点”作为社区建带群团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方法, 结合本地实际, 注意培养有代表性和借鉴性的不同典型, 逐步形成典型群体, 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不断提高社区建带群团组织建设工作水平。

(二) 完善制度建设, 注重常规管理, 构筑运行顺畅的管理网络

社区教育如果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是盲目的;没有具体的工作目标, 是模糊的;没有制规管理制度化, 制度管理科学化, 目标管理责任化, 使社区教育不断向规范化、标准化、示范化的管理目标迈进。

为保证组织顺畅, 使社区教育保障体系更加有力, 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制度, 出台一系列政策, 比如, 《宣传调查制度》《继续教育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常规工作制度》《表彰奖励制度》《督导评估制度》《研讨制度》《专干培训制度》相关文件, 使社区成员单位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

二、加强队伍载体建设, 培育规模宏大的社区工作人才队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造就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推动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坚持专职工作者、专职教师、志愿者三支队伍一起抓, 拓宽“三支队伍”的流通机制, 做到用社区教育事业凝聚人才, 用实践造就人才, 用机制激励人才, 加快造就素质优良、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

(一) 拓宽渠道, 创新方式, 打造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

1.严格标准, 抓住机遇选才

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既是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又是基层社区工作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生活在社区, 奉献在社区、成长在社区。推动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要靠他们去落实, 具体任务要靠他们带领社区群众去共同完成。他们管理社会、服务社区的本领, 直接影响到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成效。

2.典型示范, 坚持以才带才

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发现和培育典型, 把宣传和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作为提高专职工作者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在工作中学习, 在实践中反思, 在研究中提升, 培养一支热爱社区教育事业, 肯于奉献, 工作有激情、有魄力、有创新意识的社区专职工作者。

(二) 加强培训, 精心培养, 提高专职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一支具有开拓性的、过硬的专职教师队伍是社区教育的发展之本。培养和造就一支精明强干、能打硬仗的专职教师队伍是社区工作能顺利开展的关键。为优化队伍结构, 使工作达到优质、开放、协调、高效的水平, 社区可以进一步完善队伍的管理, 公开竞聘, 选拔年富力强的管理骨干充实到学院管理层;新的领导集体更趋向于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通过组织参观考察, 参加全国社区教育会议, 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班和提高班, 教师开阔视野, 增长才干。

(三) 深入挖掘, 扶植培育, 搭建志愿者队伍施展才华的平台

发展社区教育, 提升城市社区的品位,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明程度, 仅仅依靠社区工作者和专职教师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从群众中发掘人才,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依靠脊梁和骨干的带动, 不断壮大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提高社区教育志愿服务意识, 同心协力才能搞好。同时, 将志愿服务与学习型个人、家庭与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评挂钩, 从而不断拓展社区教育服务内容、服务领域, 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社区教育志愿者也由过去的单一化、基础化逐步转向多元化、专业化。

三、加强活动载体建设, 建立深入发展的品牌创新机制

(一) 积极借鉴, 大胆探索新模式

我国借鉴西方社区教育学院、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 探索出一种分层次、分阶段、开放型, 综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并辅之以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新型社区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以社区学院为主, 可以辅之以农村社团活动和开放讲座, 让新农村的居民能够通过各种活动, 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笔者认为应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以“社区学院为龙头, 社团活动、开放讲座为补充, 完备的教育设施设备为载体”的综合模式。使新农村社区教育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逐步完善和发展终身教育体系, 努力提高全民素质。

(二) 资源共享, 多方合作求发展

我国的新农村社区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 师资队伍问题是个大难题。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专职教师较少, 并且文化水平低, 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有些专职教师甚至只受过初中教育, 自身都没接受过专业的农村社区教育知识。这种情况对新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笔者认为, 在农村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采用专兼职结合、与就近高校联合, 资源共享的策略。让高校的教师走进社区学院或开展专题讲座, 支持新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同时, 也可以吸纳志愿人士, 成立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让他们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为农民提供教育咨询服务, 这种活动可以采用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 总之, 在多方的共同合作下促进新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

(三) 因地制宜, 依托实际创特色

纵观国外社区教育的成功模式, 除了遵循社区教育发展的共同特点、共同规律外, 还充分体现了各国的特色。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 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国情不同于其他国家, 各地的经济文化、自然环境、人文风情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 我国在发展新农村社区教育的过程中, 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但是不可照搬照抄, 应因地制宜, 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选择适合于本社区的教育发展模式, 创造出本地的特色。例如, 苏州吴中区开展了“书香家庭”建设活动;江苏盐城开展了“社区居民学习日”的探索。

回顾我们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 我们感觉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品尝到了社区教育甜美的果实。因此, 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 更新观念, 以社区教育载体建设为抓手, 创新机制, 建设品牌, 深入推进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积极发展社区教育, 将其纳入社会教育系统, 对于培养各类现代化建设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社区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完善社区载体功能, 发挥社区平台作用等方面, 围绕“加强组织载体建设,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强队伍载体建设, 培育规模宏大的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加强活动载体建设, 建立深入发展的品牌创新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社区教育,载体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金奎, 王玉梅.创新学习型载体构建终身教育体系[J].理论观察, 2007 (4) .

8.社区教育发展总结 篇八

关键词 社区护理发展 社区护理教育 卫生服务人员

一、国内外社区护理发展现状

(一)美国社区护理。美国社区护理开展时间较长,体系相当完善。上世纪60年代初就通过了联邦政府医疗资助项目,将家庭健康护理扩展到花费较少的医院外社区健康护理。20世纪80年代末又提出了把全国的卫生工作重点转向初级保健。美国社区护理机构是一个独立的医疗单位,护士占80%以上。社区健康护士一般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临床经验丰富的注册护士承担,要求至少有3年~5年临床经验,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及合作和管理能力。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设备的完善,许多社区护士涉及和参与二、三级医疗保健,社区护士逐渐趋向于具有硕士学位者,2000年在社区护士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达11.6%,远远高于医院护士7.6%的比例,又通过专科护理专家(Nursing Specialist)制度,使社区护士具备较高的行政管理能力,并与医生合作,管理和实施各项工作。美国护士协会(ANA)1986年制定社区护理活动基准为:理论、资料收集、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质量保证及专业人员的开发、与其他部门的合作、研究等,共9个领域。

(二)英国社区护理。英国是现代护理开创者南丁格尔的故乡,也是社区服务的发源地。目前,英联邦卫生保健系统大致由“家庭-初级保健-院外治疗-院内治疗”组成,而初级卫生保健是构成整个卫生服务及社区服务系统的重要部分。80年代以来,英联邦广泛实施了3种社区服务,即教区护理、保健访视和学校护理。教区护理是英联邦社区护理中最重要的服务形式。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家庭护理、术后护理、病人出院护理、保健中心护理及社区护理等;健康访视的主要护理任务是疾病访视、婴幼儿及老年人巡视、预防和健康教育;学校护理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是选择和实施对学生的筛检,二是对学生的卫生保健及健康促进。英国的社区服务工作主要由社区护士来完成,社区护士的培养比医院护士要求更高,一般为3年基础教育,毕业后还要进行1年社区护理技能培训,使之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以适应社区保健工作的需要。

(三)韩国社区护理。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社区护理事业,并迅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70年代末试行了医疗保险政策,不仅解决了大量社区贫困居民的医疗费用问题,也使护士真正作为独立的角色,与医生、卫生技师一起作为保健管理者,担当起了初级保健医疗的任务。分布在社区各个部门工作的社区护士可分为精神保健看护师、保健看护师、家庭看护师、助产士、保健诊疗员、产业看护师、母子(妇幼)保健人员等,约占韩国护士的20%。韩国的社区护士必须毕业于看护大学并在临床上积累一定经验,在国家指定的专门机构经6个月至1年的专门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才可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社区护士的主要任务有直接护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环境的监督和指导、实习指导、转诊和行政业务等。

(四)我国社区护理。我国社区护士的角色仍以二级预防的角色为主,与国外社区护士的角色和职能相比较局限,其主要原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工作的社区护士人数少,负担过重;从事社区服务的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和能力;社区护理工作的相关政策不够健全等。此外,社区护理学的专业定位不明确,服务内涵和模式与社区卫生服务定位不一致,系统性的社区护理学研究相对滞后等因素均是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各国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对我国社区护理专业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项目多样化,各课程间合理衔接,突出社区护理专业特色。结合我国医疗卫生大环境,开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满足社区护理发展需要的社区护理专业学士课程、研究生课程,针对不同学历层次,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培养方案。此外,为了避免科目重复,可以将课程分等,各级课程均包括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根据不同学历层次,规定不同的选择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在不同等级课程的学习中尽可能避免科目重复,并兼顾自身的专业兴趣。

(二)社区护理除了面向社区、家庭与个人,还可进一步丰富专业学习方向。正如美国护理专业研究生方向主要分为临床型和科研型,前者以培养临床护理专家为目标而后者主要培养护理教育者或护理研究人员,社区护理研究生课程也可分为两个方向:即社区护理专家和护理教育者或护理管理者,前者侧重于社区评估、计划、评价、政策、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并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学习病例管理、学校护理、职业卫生护理、家庭护理、公共卫生护理、心理健康护理、学习障碍者护理等内容;而后者则侧重于教育及管理方面。

(三)教学内容以人和健康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突出护理专业特点。社区护理专业课程应结合社区实际,以某一特定人群服务或某一临床问题为切入点将此项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组织在一起,综合讲授基础科学与临床科学,使两者有机联系。如迈尼多巴大学开设的“初级保健技能与社区保健”专业,其核心课程之一为“初级保健技能—临床干预”。该课程学习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慢性健康问题,涉及领域包括:病理学、影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特异性诊断、管理计划、转诊与随访策略、手术、生殖健康、儿童及成人急救。

此外,加强社区护理教学基地建设,使早期接触社区,加大实践比例增强学生实践技能,从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社区实践中,还应加强师资培养,带教老师不仅要临床经验丰富,而且需具备教育技能;教学中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与评价方法,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罗洪.美国社区健康护理见闻[J].中华护理杂志,2001.

[2]刘虹,王云翠.国外社区护理对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启迪[J].中医教育,2003.

[3]郭红.韩国社区护理发展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4.

[4]李春玉,金胜姬.国外社区护理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4.

上一篇:大洼县民政局机关效能考评制度下一篇:联谊会演讲稿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