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哲理散文

2024-08-14

轮回哲理散文(共9篇)

1.轮回哲理散文 篇一

轮回人生哲理

盛夏的正午,挂在上空的太阳像发了疯似的,朝着地球不停地喷着火焰。天空没有一丝云彩,耀眼的阳光倾泻在大地上。整个原野变得像个烤炉一样,蒸腾的热浪把远处一切扭曲像跳动着的魔影般。房屋四周的植物都卷缩着叶子没精打采。知了躲在树上拼命地嘶鸣着。小狗一休懒懒的趴在门口,伸出长舌不停地抖着身子呵气。胡明躺在椅子上进入了梦乡。

他感觉自己在空中飞了起来,来到了老山前线。整个战斗过程是那样的熟悉。这个梦一生中不知做了多少次了。他感到挺奇怪。心底里总是在发出问号:“对越自卫还击战是79年发生的。而自己是80后,怎么可能会参加战斗呢?你说没有参加嘛。连队那么多战友的名字可以如数家珍般喊出来。真是不可思议”。

汤勇老家在湖南一个偏僻的山区,父母过世较早,,家里只有兄妹两个相依为命,汤勇参军后本想混出个名堂来让妹有个依靠。不想还没到两年就要上战场了,临上战场时,汤勇没有按惯例写遗书,怕妹妹伤心。要是能活着回来再说吧!不能活着回来只能是对不起妹妹,来世再相见了。不过部队壮行酒倒喝了两碗。男儿生当赴国难,生生世世莫回头。一次,汤勇冲锋时腹部中了流弹,血流如注。临死前念念不忘自己可怜的妹妹。

这段经历像在胡明脑海里刻印般清晰可现。打从娘肚子里出来就知道前世老家在何处。也很想去看看。可惜一直勇气不足。想到这里,胡明的手不由自主的摸向自己的腹部那个疤痕,那是前世死前的枪眼,心里直叫骂:“娘的,真奇怪,伤疤居然跟着老子投胎了”。等会去老九哪里问问,究竟是啥原因?

晚上,胡明来到了老九家,刚进院,就看见老九只穿着裤衩躺在椅子上乘凉。老九这个人在附近是比较出名,别看他身材矮小、尖嘴猴腮。初看一付贼相,但心底善良。平时无事喜欢研究旁门左道,尤其是在易经方面,颇有一些心得体会,对凡人转世条件和生理特征继承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听胡明说明来意,就像见到了金子似的.,两眼放光,情绪高昂。话匣子一打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起来。胡明听了半天如坠云雾之中,似懂非懂,好在胡明也是聪明人,善于归纳总结:物质不灭定律,草木枯了还会再生,四季过了还是四季。凡人也是如此,转世投胎能记住前世的条件必须是有放不下的牵挂和心愿,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转世投胎能记住前世之事的。前世和今世,肤色相同(混血儿除外),前世死前的缺陷会保留下来为今世的胎记。听了老九的解释,胡明将信将疑。不过心中也突然豁然开朗起来。人的一生原来如此:能记住前世之事的人很少,佛理是放下前世牵挂,乐观善待今生。有诗为证:前世今生如戏台,灵魂自古能回环。六根清净入圣境,今生几人能善待。

2.轮回哲理散文 篇二

关键词:散文名篇,教育哲理,现实教育

中国古代文人历来以“传其事以为官戒”即以寓言的形式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进行纳谏。以展现其对社会不满和期望改革之决心。它有着委婉含蓄的特点, 也夹杂着幽默之成分, 其中也不乏教育智慧之光芒。本篇文章就人教版高中 《语文》 教科书中所编选的三篇文章荀子之 《劝学》、柳宗元之 《种树郭橐驼传》 和龚自珍之 《病梅馆记》 来分析其各自隐喻表达含义并进一步揭示其蕴含的教育哲理。三篇选文就时间分布而言, 贯穿中国古代历史的上古、中古和今古三个重要时期。虽然每一作品生成动机各不同, 就发生语境而言也并非专为教育认知而表达, 但文中却隐含着共同教育思想, 这无疑为现实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该文试图从教育角度按宏观教育、中观教育、微观教育三个层面来论述, 挖掘其各篇文章所蕴含教育智慧达到古为今。

一、 《病梅馆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育方针

此文作于道光十九年, 龚自珍被迫辞职返回故里杭州为自己新辟梅园命名“病梅馆”而作的散文。当时清朝封建统治者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本, 以束缚人们思想;另一方面, 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思想统治下, 人才遭受严重压抑和摧残。 《病梅馆记》 就是在这样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文章开篇就把人置于一片梅林之中, “皆产梅”的“皆”字说明梅产地多, 分布广。暗喻天下人才不可胜数, 尤江浙一带人才济济, 这为下文“江浙之梅皆病”作了铺垫。就在人们感慨“江山待有人才出”之意境时, 作者笔锋一转指出了病梅产生缘由, 指出是文人画士对梅的特别嗜好和审美情趣决定的。他们认为“梅以曲为美, 直则无资;以欹为美, 正则无景;以疏为美, 密则无态。”于是“砍其正, 养其旁条, 删其密, 夭其稚枝, 锄其直, 遏其生气。”以一种病态的被歪曲了的美学标准来“以绳天下之梅”, 江浙之梅皆病正是“砍、删、夭、锄、遏”之结果, 揭示了病梅产生的社会原因, 进而生动形象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残酷扼杀人才的狰狞面目。面对当时“万马齐喑究可哀”之局面, 龚自珍直指“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他进而指出, 世上的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必然趋势, 应让其按照自身规律自然生长, 如违背就是对他们本性的摧残。这反映到现实教育中, 中小学教育标准化、统一化的教育模式严重抑制学生的创新能力, 剥夺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由。

面对以上弊病, 作者决心疗梅, “予购三拜盆”, “誓疗之”, 可见其行动果断, 疗梅之方法是“纵之顺之”, “毁其盆”, “悉埋于地”, “解其棕缚”, 为实现其目的“甘受诟历, 辟病梅之馆以疗之”旗帜鲜明地表明其立场和决心, 敢于面对现实, 与传统势力奋斗到底的决心。最后作者表明自己疗梅的心志, 面对如此之多病梅, 慨叹自己空暇不多, 闲田不多, 以自己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遭受扼杀之局面, 即便如此还是用“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的心志来表现作者坚持斗争的志向。

从以上论述看, 《病梅馆记》映射和抨击了现实教育过失, 传统应试教育波及面之广, 学生受害程度之深。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 以分数来衡量一切, 抹杀学生天赋, 造就出的学生缺乏出类拔萃之才。然而教育改革不是一番风顺, 道路曲折漫长, 任重道远, 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应突破传统教育模式, 让学生获得个性发展和自由解放, 给予适当监督和引导使其在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基础上培养特殊才能, 在教育中也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 《种树郭橐驼传》:“顺人之天, 以致其性”的教育原则

此文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作品, 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现象而言的。中唐时期, 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 “富者兼地数万亩, 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 除了缴纳正常捐粟外, 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以致民不聊生。这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社会背景。

《种树郭橐驼传》 一文统辖全局总原则: “ 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此处“天”是指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 “性”是指树木的个性和生长习性, 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要“顺”, 其生长习性要“致”。我们教育就是要遵循生长的自然规律, 进而实现学生完满个性。为了更好贯彻这一教育原则, 就要做到“其本欲舒, 其培欲平, 其土欲故, 其筑欲密”, 这四个环节无一例外的指“树木”即学生。“本欲舒”即在教育中疏导学生, 使其心情愉快的学习;“培欲平”指传授的知识要讲求“度”, 否则会过犹不及;“土欲故”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心理学上的“统觉”理论在学生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建立必要联系;“筑欲密”指所学知识要扎实的巩固。由此看来, 柳宗元自然主义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可与今天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模式相媲美。

在上面四个环节做好后就“勿动勿虑, 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这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意指在教育中, 知识一经传授给学生, 就让学生大胆自主去实践。再者教师要热爱学生, 做到真正“教书育人”。面对当时现实, 针对一些违反自然主义教育规律做法, 柳宗元给予猛烈抨击。“根拳而土易”, “其培之也, 若不过焉则不及”, “爱之太殷, 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这样做只使“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其实毫不掩饰的指出我们现实教育弊端。在应试教育下, 学校以考试作为唯一手段来选拔人才, 没真正按照“育人”规律教育学生“以致其性”。其次, 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爱之太思, 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是我们溺爱孩子的真实写照, 这样培育的孩子是温室的花朵经不起外面风吹雨打的。

三、 《劝学》:“学不可以已”的学习意义、作用、态度和方法

《劝学》 是荀子代表作, 也是《荀子》 开篇之作。“学不可以已”是贯穿全文中心思想:一方面是说学习重要意义, 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对待学习应采取的态度、方法也是不能停止的。

为了论述学习之重要, 连用五个比喻,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变化过程可有所提高和发展。直木“以为轮”“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人改造可改变原来状况。据此推理, 人只有经过“博学”才能增长知识, 成为一个有道德学识之人。荀子认为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后天不断学习获得的。木要改造成“中规”的轮要使“其曲”, 金要利需“就砺”, 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可见学习之意义重大。荀子同样用五个比喻论述学的重要作用在于弥补以前之不足, 把“终日思”与“须臾学”对比, 强调空想不如实学。接着从生活经验谈起“跂而望”不如“登高”看的广阔,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假舆马, 假舟楫这些都能获得良好效果。此效果获得并非人本身固有条件不同, 而是“善假于物”的结果。据此理, 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不足, 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提出时难能可贵的。

学习态度与方法方面, 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坚持不懈, 逐步积累。先正面设喻“积土成山, 可以兴风雨, 积水成渊, 可以生蛟龙。”之所以有如此之功效全在于“积”。同样, 人要达到“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之境界就必须先积善成德。再从反面设喻, 说明不“积”就不能至千里成江河。人们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逐步积累、由量变到质变之过程。其次从“舍”与“不舍”来论述贵在坚持不懈的学习道理。先用骐骥与驽马对比, 骐骥本身条件虽好, 如止于一跃达不到十步, 驽马本身条件虽差, 如能锲而不舍, 也可以跑很远。接着用朽木与金石对比, 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我们的学习也贵在持之以恒, 如是这样, 再艰深的学问也可学会。最后用蚯蚓的 “ 用心一” 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 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荀子关于学习观点无论是学习意义还是学习态度和方法都值得继承借鉴, 当然也要与时俱进创造性学习、合作学习等都是有必要的。

四、三篇散文名篇之特色

(一) 强烈的教育现实性。以上三篇文章, 从其内容看, 荀子《劝学》 篇意在督励初涉学者明确学习的意义作用, 进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和龚自珍 《病梅馆记》 则可看作是对现实教育过失的影射和抨击。给现代教育敲以警钟, 指导教育改革的步伐。

(二) 说理的情感性。三篇文章都发自作者真情实感但又超越个人情感, 字里行间隐含着普世之情即关注人才培养。通过其隐喻策略不难发现, 《劝学》 意在使人明, 明其 “ 学不可以已” 之大道理;《种树郭橐驼传》 意在使人信, 信其“顺人之天, 以致其性”的自然主义教育原则是育人之术; 《病梅馆记》意在使人感。感其“不拘一格”的人才观对社会之重要。

(三) 表达的综合性。三篇散文将叙事、描写、说理、抒情融为一体, 说理深入浅出, 以小见大。《种树郭橐驼传》 通过叙事与说理将“养树”与“养人”有机结合起来, 《病梅馆记》 通过描写与说理描绘出一幅“万马齐喑”的局面, 进而为打破此局面呼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心声。

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古代文人著作中蕴含着先进、高明的教育理念, “学不可以已”、“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不拘一格降人才”等教育哲理值得我们进行反思, 有待对其进一步发掘汲取营养为现实教育之用。

参考文献

[1]]龚自珍.龚自珍全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

[2]汪贤度.柳宗元散文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3.轮回哲理散文 篇三

关键词:散文名篇 教育哲理 现实教育

中国古代文人历来以“传其事以为官戒”即以寓言的形式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进行纳谏。以展现其对社会不满和期望改革之决心。它有着委婉含蓄的特点,也夹杂着幽默之成分,其中也不乏教育智慧之光芒。本篇文章就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所编选的三篇文章荀子之《劝学》、柳宗元之《种树郭橐驼传》和龚自珍之《病梅馆记》来分析其各自隐喻表达含义并进一步揭示其蕴含的教育哲理。三篇选文就时间分布而言,贯穿中国古代历史的上古、中古和今古三个重要时期。虽然每一作品生成动机各不同,就发生语境而言也并非专为教育认知而表达,但文中却隐含着共同教育思想,这无疑为现实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该文试图从教育角度按宏观教育、中观教育、微观教育三个层面来论述,挖掘其各篇文章所蕴含教育智慧达到古为今。

一、《病梅馆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育方针

此文作于道光十九年,龚自珍被迫辞职返回故里杭州为自己新辟梅园命名“病梅馆”而作的散文。当时清朝封建统治者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本,以束缚人们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压抑和摧残。《病梅馆记》就是在这样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文章开篇就把人置于一片梅林之中,“皆产梅”的“皆”字说明梅产地多,分布广。暗喻天下人才不可胜数,尤江浙一带人才济济,这为下文“江浙之梅皆病”作了铺垫。就在人们感慨“江山待有人才出”之意境时,作者笔锋一转指出了病梅产生缘由,指出是文人画士对梅的特别嗜好和审美情趣决定的。他们认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资;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于是“砍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一种病态的被歪曲了的美学标准来“以绳天下之梅”,江浙之梅皆病正是“砍、删、夭、锄、遏”之结果,揭示了病梅产生的社会原因,进而生动形象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残酷扼杀人才的狰狞面目。面对当时“万马齐喑究可哀”之局面,龚自珍直指“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他进而指出,世上的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必然趋势,应让其按照自身规律自然生长,如违背就是对他们本性的摧残。这反映到现实教育中,中小学教育标准化、统一化的教育模式严重抑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剥夺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由。

面对以上弊病,作者决心疗梅,“予购三拜盆”,“誓疗之”,可见其行动果断,疗梅之方法是“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为实现其目的“甘受诟历,辟病梅之馆以疗之”旗帜鲜明地表明其立场和决心,敢于面对现实,与传统势力奋斗到底的决心。最后作者表明自己疗梅的心志,面对如此之多病梅,慨叹自己空暇不多,闲田不多,以自己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遭受扼杀之局面,即便如此还是用“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的心志来表现作者坚持斗争的志向。

从以上论述看,《病梅馆记》映射和抨击了现实教育过失,传统应试教育波及面之广,学生受害程度之深。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以分数来衡量一切,抹杀学生天赋,造就出的学生缺乏出类拔萃之才。然而教育改革不是一番风顺,道路曲折漫长,任重道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突破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获得个性发展和自由解放,给予适当监督和引导使其在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基础上培养特殊才能,在教育中也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种树郭橐驼传》:“顺人之天,以致其性”的教育原则

此文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作品,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现象而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缴纳正常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以致民不聊生。这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社会背景。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统辖全局总原则:“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此处“天”是指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性”是指树木的个性和生长习性,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要“顺”,其生长习性要“致”。我们教育就是要遵循生长的自然规律,进而实现学生完满个性。为了更好贯彻这一教育原则,就要做到“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这四个环节无一例外的指“树木”即学生。“本欲舒”即在教育中疏导学生,使其心情愉快的学习;“培欲平”指传授的知识要讲求“度”,否则会过犹不及;“土欲故”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心理学上的“统觉”理论在学生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建立必要联系;“筑欲密”指所学知识要扎实的巩固。由此看来,柳宗元自然主义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可与今天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模式相媲美。

在上面四个环节做好后就“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这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意指在教育中,知识一经传授给学生,就让学生大胆自主去实践。再者教师要热爱学生,做到真正“教书育人”。面对当时现实,针对一些违反自然主义教育规律做法,柳宗元给予猛烈抨击。“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这样做只使“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其实毫不掩饰的指出我们现实教育弊端。在应试教育下,学校以考试作为唯一手段来选拔人才,没真正按照“育人”规律教育学生“以致其性”。其次,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爱之太思,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是我们溺爱孩子的真实写照,这样培育的孩子是温室的花朵经不起外面风吹雨打的。

三、《劝学》:“学不可以已”的学习意义、作用、态度和方法

《劝学》是荀子代表作,也是《荀子》开篇之作。“学不可以已”是贯穿全文中心思想:一方面是说学习重要意义,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对待学习应采取的态度、方法也是不能停止的。

为了论述学习之重要,连用五个比喻,“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变化过程可有所提高和发展。直木“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人改造可改变原来状况。据此推理,人只有经过“博学”才能增长知识,成为一个有道德学识之人。荀子认为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获得的。木要改造成“中规”的轮要使“其曲”,金要利需“就砺”,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之意义重大。荀子同样用五个比喻论述学的重要作用在于弥补以前之不足,把“终日思”与“须臾学”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实学。接着从生活经验谈起“跂而望”不如“登高”看的广阔,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些都能获得良好效果。此效果获得并非人本身固有条件不同,而是“善假于物”的结果。据此理,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提出时难能可贵的。

学习态度与方法方面,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坚持不懈,逐步积累。先正面设喻“积土成山,可以兴风雨,积水成渊,可以生蛟龙。”之所以有如此之功效全在于“积”。同样,人要达到“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之境界就必须先积善成德。再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就不能至千里成江河。人们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逐步积累、由量变到质变之过程。其次从“舍”与“不舍”来论述贵在坚持不懈的学习道理。先用骐骥与驽马对比,骐骥本身条件虽好,如止于一跃达不到十步,驽马本身条件虽差,如能锲而不舍,也可以跑很远。接着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我们的学习也贵在持之以恒,如是这样,再艰深的学问也可学会。最后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荀子关于学习观点无论是学习意义还是学习态度和方法都值得继承借鉴,当然也要与时俱进创造性学习、合作学习等都是有必要的。

四、三篇散文名篇之特色

(一)强烈的教育现实性。以上三篇文章,从其内容看,荀子《劝学》篇意在督励初涉学者明确学习的意义作用,进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和龚自珍《病梅馆记》则可看作是对现实教育过失的影射和抨击。给现代教育敲以警钟,指导教育改革的步伐。

(二)说理的情感性。三篇文章都发自作者真情实感但又超越个人情感,字里行间隐含着普世之情即关注人才培养。通过其隐喻策略不难发现,《劝学》意在使人明,明其“学不可以已”之大道理;《种树郭橐驼传》意在使人信,信其“顺人之天,以致其性”的自然主义教育原则是育人之术;《病梅馆记》意在使人感。感其“不拘一格”的人才观对社会之重要。

(三)表达的综合性。三篇散文将叙事、描写、说理、抒情融为一体,说理深入浅出,以小见大。《种树郭橐驼传》通过叙事与说理将“养树”与“养人”有机结合起来,《病梅馆记》通过描写与说理描绘出一幅“万马齐喑”的局面,进而为打破此局面呼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心声。

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古代文人著作中蕴含着先进、高明的教育理念,“学不可以已”、“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不拘一格降人才”等教育哲理值得我们进行反思,有待对其进一步发掘汲取营养为现实教育之用。

参考文献

[1]]龚自珍.龚自珍全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2]汪贤度.柳宗元散文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梁启雄.荀子简释[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

4.轮回的优美散文 篇四

一丝春风一寸情。从枯黄的草丛中钻出的嫩绿的细芽,从光秃秃的枝条上绽出的青蘧蘧的芽苞,使我们感受到生命那喷薄的锐气。春天是深藏于万物的生命之中的,它应该是从生命的最深处爆发出来的一股力量,显示着这世界所有生的欲望、能量与激情。也许,春给人的感觉总是那种缠缠绵绵的柔情,其实,春有着最刚强的内蕴,坚韧的轻柔,融化了冬日的酷寒,铺青叠翠,为世界送来艳阳高照的亮丽和盎然。面对我们生命中一个又一个春的复始,你可曾感受到生命原动力中洋溢的那份火热的激情?

生活于地球空间,天、地、人构成了一个三维空间,这是一个最客观、最完整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在我们平淡而又丰富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是最重要的空间因素。在我们的生命内涵里,有天,有地,顶天立地才可称得上真正的人。只要秉承了天地之灵气,只要汲取了万物之精华,生命就永远会充满激情和活力。只要有一颗年轻的心,生活会展示永恒的青春风景,信念和希望便会化作一棵生命的常青藤,任风雨飘摇,任烈日严冬。

大鹏展翅万里,方可剪辑到云霞的绚烂;鱼翔海底,才能探知如渊的大海的神韵。也许,只有那些以全身心拥抱生命的人,才能在生命历程的始终拥有这种给生命以热情和梦幻的力量。

星转斗移,四季更替,亦如人生。寒风起处,转眼间,一个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只落得黄叶满地,枝桠秃兀。与树木的繁衍一样,人的世界也离不开这样的规律。这样的世界才是充满青春气息的世界,这样的生命才会永远焕发青春的生机。

人到中年,走过了几十年的坎坎坷坷,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少年的幼稚化为稳重,但还未有老年的迟暮。人到中年,恰似生活的中流砥柱,他们对生活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他们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对生活抱以理智、平静从容的态度,潇洒地走自己的人生路,“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

无论你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有了一种净化了的心灵,你都可以体味蓝天、空气、阳光,享受亲情、友情和人间种种渗透到心灵的关怀。

岁月包孕着生命内涵的宁静庄重,缓缓流过人生的晚年,随时光逝去的便是岁月的缠绵空灵。让心灵沉入生命的深处,金色的黄昏才会构成人生境界那灼热诱人的风景。

生命的晚年,更需要温馨的情愫将它包裹。只要让自己整个的生命沉入温情,便会在默默地凝望中发现,我们的往昔虽然已经呈现古铜般的色泽,但生命依然会在今天勃发蒸腾着生机、青春的盎然。

人生晚境是一种新的人生境界,生命的这个阶段显现的是一种生命的苍劲之美,庄重之美。它在傲然挺立中显示出生命成熟后的高尚风格:大度、沉静、宽厚。它总是蕴含着对生命情味的体验,对生命铭心刻骨的沉思。它会振起生命不息的律动,去寻觅、创造、开拓一方能够发挥生命极致的空间,赢得生命在金色晚霞中的升华和飞腾。

四季的轮回,似水的流年,剥去的是痛苦和磨难的厚痂,留下的是对幸福对生活激情的希冀。只要心存这样一种心绪,我们便不会为岁月的衰老而沉淀那蓬勃的灵气,无论秋风萧瑟亦或风霜严寒,灿烂的阳光依然会照遍我们的心底。

5.转世轮回散文 篇五

花儿正艳,风不止,花叶轻盈、舒缓地飘入凡尘。华丽转身过后的身影溅得花丛湿漉漉地粉红一片,那里流淌着花叶们生命中最后的血液。行走在岁月的最后光影里,她们回眸望着花树,凄婉、依恋地说:“再见啦,亲人们!”

星星窜入了夜空,看到花叶回归大地,他们安抚花叶说:“任何生命一生中繁华过后终归平淡,繁华总是一时,这是自古以来亘古不变的定律。别怕,你的父母和同伴都还在枝头,你没死,你还活着!既然无法重返枝头,那就做树之土壤,助你重生、助你家人和同伴青春长久吧!眼下虽是静夜,可你不孤单,我们的呼吸与你们共存,我们的眼睛为你们照亮。 你们是骄傲自豪的,你们曾吐尽繁华,为世人一展芳容、赠地球以清新空气。你的`一生短暂,但不苍白,你们回归大地也是华丽转身,因为你们本身来自大地。你会重卧唐诗宋词、会依偎明日书店文学稿册,有这样的结局,你们也值了!无怨无悔吧!”。

回归原始座标后的叶儿们笑了,笑得好亮,那上面刻了星星之吻,她的脸庞好美粉嘟嘟的,那是枝丫输送的晶莹甘露。

时光难再,生命可以轮回,留如许壮美于夜色,秋分时节,夜一点儿也不冷。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

6.曾经希望轮回散文 篇六

曾经的曾经;有个活泼开朗的少年生活在一个没有悲伤,没有别离,没有伤痛的世界里。

曾经的曾经;他总是比别人活的快乐,因为他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更不知道痛苦与悲伤是什么感觉。

曾经的曾经;他也像小孩一样羡慕那眨着眼睛的星星,期望着跟它们一块去傲视那神秘而辽阔的苍穹。

曾经的曾经;他天真的认为世间可能真的存在轮回。

曾经的曾经;他也羡慕那稍纵即逝的流星,奢望着跟它们一块去划破那渺茫而深邃的夜空,哪怕千分之一秒,万之一瞬!

曾经的曾经;他的笑容是那么的从容洒脱,在他眼里只有清澈明亮水泛清波。

曾经的曾经;他也羡慕别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并为他的爱情流下了同情和开心的眼泪,却没想到自己也会亲身体会到。

曾经的曾经;他也轰轰烈烈的爱过,恨过,并为自己愚蠢的行为而感到可笑!

然而,之后呢?留给他的却是痛苦的回忆与悲伤的眼泪。此后他便开始希望时光可以倒流,希望有轮回存在,希望可以穿越时空回到过去那种快乐,无忧无地生活中去,希望自己还是以前那个天真活泼,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小孩。

经历了种种往事后,这个孩子长大了,也成熟了,也不再相信世界上有轮回的存在。如今的他长大了,不再是那个一直向往世间存在轮回的天真小笨孩啦!

从而也让他明白了生命的真谛:日夜交替,生命轮回,我们无法改变,有过的回忆依然在我们脑海里,就算物换星移依然不能忘。况且那些回忆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快乐,痛苦的回忆就让它随风飘散吧!

现在的我开始喜欢在深夜聆听那些零零碎碎的声音,因为它让我想起成长的声音。

有时候想,那些日子,那些人,似乎早已被设定了,无论怎么变化,结局始终都是一样。

我会很清楚地记得与每一个给我心灵关爱的人的相遇。然后在某一时间他们忽然就不存在了,仿佛一个泡沫般轻轻破碎,没有声息。只是不知哪天起,那些曾经在文章后的留言再也找不到踪迹,那些许久以前的曾经似乎不堪一提。

回顾从前,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跋涉了很长的一段路。一路上有淡淡的笑,悄悄的哭,更多的是深深的忧郁。那些人呢?他们说好要和我一起扶持,一起走过,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度过青春的逆境,一起游过这片海洋,说好要让我开开心心,让我顺顺利利地走下去。只是,这一切一切,都刹那间,弹指而去。

而我,终究也没等到轮回出现!

许多年过去了,开过的花早就谢了。一些所谓的不可磨灭的誓言被深埋,什么也看不见。好些年的阳光在记忆里因积存灰尘而模糊起来。我抬头看天时,天的颜色早已记不清楚,漫天是灰尘一样的固体,暗淡地压在我的身上。

我们平静而虔诚地在云淡风清的日子游走,那些消逝的美丽时光都一丝一地留在我们的脑海,留在我们掌心纠缠的细细线纹里,那时的我们是如此的幸福。

可是,可是我们总会一点一点地长大。

我们都太平凡,无力左右很多东西,包括记忆,那些我们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往昔,也常常在我们的念念不忘中,被渐渐地淡忘了。

有人说,我要把我的生命记录下来,那又怎样呢?若干年以后,那些纸页的文字,终归是要散落一地的,到时候,还是什么都没留下。

但是,尽管轮回不存在,我们还是可以永久地生存下去。因为尽管生命有限,而我们在世界上的“作为”却为之织就了一张永恒的美丽图景。我们建造的东西将会留存久远,我们自身也将通过它们得以久远的生存。我们所造就的美并不会随我们的湮灭而泯灭。我们的双手会枯萎,我们的肉体会消亡,然而我们所造就的真、善、美则将与时俱在,永存而不朽。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段时光吧,我们将年少的心事写在纸上,我们为了喜欢的.人记录着这个世界。可是,我们回忆的主角却往往在别人的生活里生活着,我们却无力回天。

也许,这一切只不过是一段苦涩的回忆吧!

可是,每个人都拥有最宝贵的回忆,无可取代,即使是一堆烂棉烬灰。

是啊!在人生的回忆中,有痛苦的,也有快乐的。我们何不忘记痛苦的,记住让我们快乐的,值得怀念的回忆。这样,我们就会活得很轻松,很快乐,不是吗?该笑时就放声大笑,该哭时就放声大哭,做最真实的自己。不管来生来世我们还能否聚在一起,但至少今世我们相聚过,有过共同的梦想与追求,有过共同的感悟的与认识。我们曾在月光明亮的夜晚下一起彼此畅谈阔论自己的梦想与未来,曾彼此倾听着对方的欢乐与痛苦,也曾一起哭过笑过。多年后,这些都将成为我们最宝贵的回忆,今生今世都不会忘记。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会更加珍惜这份对我来说最美丽的回忆。轮回啊,你是否在人间出现过呢?

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前世是怎样的,也不能预知自己的来世有会有着怎样的命运?但今世的命运却掌握我们手里。“春去春会再来,花谢花会再开”,然而生命不会轮回,它只让我们拥有一次,千万不要妄想有轮回的存在,否则你今世将会在向往与渴望中度过。“时间一去不复返,青春一过不再有”,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挽回已经流逝的时间和青春。让我们张开翅膀来拥抱生活,真爱生命吧!

轮回你果然没有出现在人间,你只是人们假想出来用来忘记过去痛苦回忆的一种说法罢了!但我仍然希望终有一天你将奇迹般的出现在人间。

7.18年海南不再轮回 篇七

与稍早前相比, 海南陵水县5月17日商品房成交均价17805元/平方米, 这里单栋商品房的成交均价曾达73300元/平方米之多。而另一则传言是, 三亚凤凰岛的房价曾一度被炒高到15万元/平方米, 5月中旬的开盘均价也在5.5万元/平方米以上。

5月18日,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 三亚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0.1%, 这是三亚住宅销售价格一年来环比首次下跌。该统计还显示, 八成大中城市房价环比略涨。

调控政策之下, 三亚高房价是否“强弩之末”?三亚、陵水、海口……谁会成为刺破海南新一轮房地产泡沫的银针?

海南, 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海之殇

1993年, 海南建省的第六个年头, 很多人见证了房地产泡沫大到巅峰又瞬间破裂的那一刻。逃出来的, 庆幸、感慨着;陷进去的, 或许能够从零开始, 或许, 梦碎。

潘石屹“五斤桔子和一条烟”的真实经历, 足够戏剧, 李连杰为现在的老婆彼时的女友还债而被黑帮胁迫拍片, 足够煽情。诸如此类的情节, 细细探访, 相信每个亲历者都会讲出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那一年, 人们见证了房地产市场从萌芽到衰败的全部过程, 过早地品尝到了房地产投资带来的喜乐苦忧。

那一年, 人们更记住了一个重要的词汇——宏观调控。从此, 这个词就与“房地产”结伴而行, 如双生儿般不可分割。

回顾这段历史, 难免唏嘘不已:怎么会如此之快, 如此之猛, 如此之惨烈?

彼时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海南承载了国家和人民极大的期望, 毕竟, 深圳、厦门等地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腾飞有目共睹。于是大批“闯海人”涌入了这座并不发达的岛屿。至于人们为什么一开始就将资本投放到房地产业, 确实值得回味。

中国首次公开出售商品房是在1989年2月15日的北京, 那时黄金地段的房子每平米不到2000元, 但彼时北京的人均年收入不过2000元左右, 这样的房价不啻为天价。但是, 这标志着住房商品化的大幕被正式拉开。随后, 天津、无锡、济南等地纷纷建起了城市住宅示范小区, 同年, 中国第一个房地产公司创办成立。

1990年, 国内经济萎靡, 全国的房改陷入困境。主政上海的朱基在上海率先开创了公积金制度。

1991年, 全国第二次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确定城市土地转让制度正式实施。国务院批准了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在房改大旗下, 房价开始攀升, 房地产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1992年, 邓小平南巡讲话。房地产在这一年井喷, 引发海南房地产狂潮, 无数怀着“淘金”梦想的人和数百亿资金涌入了海南。

投身海南房地产开发的冯仑、潘石屹、张宝全这些至今仍活跃于房地产界的大佬, 当年都从中受益匪浅。

海南的房地产最初开始炒作, 并非凭空而来。大量涌入海南的人口没有住房, 确实有很大的需求。同时, 由于海南本身的工业发展比较薄弱, 大量资本无法投入到好的工业项目中, 只能进入房地产, 开始是炒房子, 接着炒地皮、炒楼花。

1993年, 7500元/m2, 这对经济尚未开始发展的海南来说太过沉重。如此高价的房子卖给谁?海南的老百姓?就凭他们千元上下的人均年收入?

当炒房者梦碎时才发现, 自己手里拿着的可能就是一张纸:当时一张有政府批文卖地的复印件就能卖钱, 一转手就翻番, 连地在哪里都不知道。1992年, “要挣钱, 到海南;要发财, 炒楼花”, 成为到海南投资房地产的经典口号。

于是海南的结果就成为了“天涯、海角、烂尾楼”。

于是, 海南开始了漫长的疗伤期。

海之惑

2010年是中国房地产“疯狂”的一年。海南也不例外, 甚至先一步于全国市场, 开始飙升。

2009年底, 沉寂了多年的海南房地产市场, 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1999年到2006年, 海南省用了7年多的时间, 才消化掉了那数百万平米的烂尾楼 (见表4数据) 。拍卖、流拍;改建、改造……然而, 伤口尚未愈合, 一场似曾相识的地产热再次袭来。

又是一个特殊政策:海南将建设“国际旅游岛”。零关税、博彩业、免签证、开放航权……一系列的特殊政策, 给这个没有“特”起来的特区带来了更为美妙的发展空间。

2010年1月4日,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布, 海南国际旅游岛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第一次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给海南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近20年的蛰伏, 海南终于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原本平稳增长的海南楼市, 又一次亢奋起来。短短一个星期里, 海南房价一路飙升, 个别楼盘每平方米每天上涨约1000元, 甚至还出现了一天数价的高温行情。

一场久违了18年的地产热从海口、三亚开始, 蔓延至周边的文昌、琼海、陵水、乐东、万宁, 随即又延续到定安、五指山、澄迈等三线市县。以三亚为例 (见表1) , 2009年12月—2010年1月, 涨幅竟然高达81.9%。

在“国际旅游岛的总体规划”尚未正式出台时, 海南楼市已捷足先登。2009年, 海南地产开发的投资总额已经惊人地接近了海南前一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高达316.63亿元, 而2008年海南省全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也不过317.17亿元。

2010年1月底, 三亚凤凰岛, 该项目一期开盘均价6.5万/m2, 700套当天销售一空, 创造了海南楼市纪录。

而更为惊人的数据是:在2010年1月4日“国际旅游岛”获批后的5天内, 整个海南省商品房销售量达到了惊人的171.12亿元——是2008年海南全年的商品房销售量总和。

此后数月, 虽然调控政策频出, 但海南的房价仍然高位增长, 海口市涨幅连续五个月高居全国第一位;三亚连续五个月高居全国第二位。整个2010年, 三亚市房价同比上涨43.3%, 位列全国城市房价涨幅第一;海口市房价同比上涨35.5%, 位列全国第二。

如此飙升的房价, 不禁让人们悚然而惊:1993年那场房地产泡沫会不会重演?

海之魄

两度地产业非正常的现象, 在表象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样一个重要的发展概念;同样涌入了大量外来资本;同样造成了房价的非正常飙升。高企的房价又使得海南渡过一个长长的消化期。

看衰的人, 认为海南将重蹈覆辙, 看涨的人, 认为海南的国际旅游岛概念潜力无可限量。

中国经济, 特别是房地产市场, 具有很明显的“政策市”特征, 政策利好, 市场便可能反周期运行。1992年时, 福利分房制度并未结束, 国内的房地产市场还并未形成, 而海南省不仅出现了房地产市场, 而且这个市场看起来十分分散、充分竞争, 十分市场化。

从政策市这个特征来看, 近期海南房地产的再热, 与十几年前极为相似。“国际旅游岛”项目获批, 令开发商和投资客看到了操作及炒作的空间。在极短的时间内, 集中于一线城市的资本又涌入了海南。

上一轮房地产泡沫的迅速破灭, 其根本原因是当时的房地产市场是建立在一个资本虚无基础上的市场。据称是有400亿人民币的资本投入市场, 而当时大部分参与者并不是真的有资本, 其炒作资金大部分是从银行贷款而来;真正做项目的不多, 只是通过倒买倒卖谋取差价。

2011年, 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都面临着最为严厉的调控政策, 海南也不例外, 目前房价虽未大幅下跌, 但市场已处于有价无市的局面。2011年4月, 海南全省商品房仅出售3246套, 环比下降52.1%, 这不禁让人们忧虑:海南的房价会不会再次暴跌?成为破裂的泡沫。

要想避免海南房地产泡沫的再次产生, 首先就不能够把“海南岛变成炒作房地产的商场” (社科院《旅游绿皮书》) 。地产业只是海南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而不能将其视为海南经济的支柱产业, 以免遭受过度投资、需求过热等风险。

海南具备我国最为独特的旅游资源, 这是海南发展的“魂魄”所在。围绕这一特质建设海南, 发展海南经济才是正途。海南的房地产市场, 也应在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下, 着重与海南旅游业进行配合发展。

宏观经济的发展, 给海南的旅游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会, 同时, 也为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重大的机遇。改善性住房的需求不断提升, 对拥有稀缺资源的海南不啻为一股新鲜的血液, 盘活了沉寂多年的海南地产。

在这样的整体市场情况下, 海南地产才会走上一个良性的发展道路:合理的资本投入, 平衡的供需关系, 多层次的产品供应。

同时, 海南旅游地产的规划一定要与城市建设、城镇化推进相结合, 使游客不仅仅停留在酒店和海滩。针对旅游地产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 敏感性较强的特点, 应该考虑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在大力发展旅游地产的同时, 更要考虑到岛内800多万常住人口的住房问题。为避免国际旅游岛品牌效应下海南楼价上涨导致“岛富民穷”, 应将保障性住房作为政府重要民生工作制定完成。在大力发展旅游地产、开发商品住房的同时, 加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 使城镇家庭从中受益。

8.凯马特百年轮回 篇八

在沃尔玛的发展史上,一路风平浪静,顺利走入《财富》全球500强,并连续3年居于榜首,同业人士无不纷纷学习他的成功管理。

但是在凯马特发展史上,一路没有风平浪静,不是世界大战,就是石油危机,等到“天灾”过去之后,沃尔玛乘势而起,对凯马特造成很大冲击,还差点破产。

历经百年风雨,在目前的《财富》全球500强中,凯马特依然还能排到100多位。其成功的创业故事,还有多次起死回生的经历,仍然值得对手们尊敬。

与其他很多零售百货公司一样,凯马特的创始人萨巴斯蒂安 克瑞斯吉(Sebastian Spering Kresge)也是白手起家。

普普通通

萨巴斯蒂安出生于美国一个不富裕的农民家庭,少年时期,他已经学会勤俭持家。由于从小接受良师教导,他养成了攒钱的好习惯,希望以后能用这笔钱做大事。

高中毕业后,萨巴斯蒂安停止了学业,找了份全职工作,他将所有的工资都交给父母,父母不忍心孩子中止学业,就把钱攒下来,再投资到儿子的学业上,供他继续上学。

萨巴斯蒂安再次回到校园,就读于一家商业学院。大学毕业后,就业环境不是很好,他只好先當一段农场主,此后又做过教师和公司职员。据萨巴斯蒂安一次回忆,他还曾经用自己的积蓄投资过一家面包店,但生意没有持续多久。

加盟小店

从1892年起,萨巴斯蒂安到一家生产特殊铁器皿的公司做销售,一做就是5年。

在工作中,萨巴斯蒂安结识了商人约翰·麦可罗瑞(John McCrory)。约翰跟随伍尔沃斯(Woolworth),经营“五至十美分”日用品店。在当时商业区内,除了Woolworth,只有他经营这种薄利多销形式的日用品店。

平时,萨巴斯蒂安虚心向约翰学习经商,当他的积蓄达到8000美元时,萨巴斯蒂安提出和约翰合伙开店,希望正式成为经营伙伴。

约翰非常看重萨巴斯蒂安的为人与经商能力,决定收他人盟,两人各自持有一半的股份,分别在孟菲斯和底特律两地各开了一家“五至十美分”日用品店。

萨巴斯蒂安做上了小店主,他把全部积蓄与精力都投到了生意上,准备大干一场。

当时,底特律人口成倍增长,再加上汽车产业兴起,给这个城市增添许多希望和商机。人们纷纷投靠这个城市,萨巴斯蒂安和他表弟查尔斯也不例外。

在合伙经营两年后,由于经营理念出现分歧,萨巴斯蒂安与约翰散伙,自己出来单独经营其中一家小店。

萨巴斯蒂安提出与约翰交换主权,他将孟菲斯的股份卖给约翰,然后自己拥有底特律店,同时,还剩下3000美元。萨巴斯蒂安将钱再次投资在底特律店上。

百分百店主

1899年,萨巴斯蒂安与表弟共同经营,并将他们的姓氏定为零售店的新名字,即克瑞斯吉(Kresge)。

萨巴斯蒂安的零售店商品售价很低,全部限制在5~10美分,最初的店员也只有18名。

萨巴斯蒂安非常懂得节省,店里的钱除了支付员工的薪水外,他几乎一分钱也不留着,全部用来开新店,克瑞斯吉店很快从一家,发展到多家。

7年后,表弟查尔斯渐渐失去从事零售业的兴趣,决定转行,萨巴斯蒂安只得终止与他的经营伙伴关系。

1912年,萨巴斯蒂安终于攒下钱,买回了查尔斯名下的股份,从此成为真正的商店老板。当时,他的店铺已发展到85家之多,销售额已经超过1000万美元。

两种标签

上个世纪初,社会上开始流行“时间就是金钱”的说法,很快影响到人们的购物习惯。人们希望足不出户就可以采购到想要的商品。

克瑞斯吉公司马上试用邮购方式,迎合流行,增加销售额。但是萨巴斯蒂安销售的都是廉价日用品,邮购费用超出了产品本身的价值,萨巴斯蒂安不得不渐渐放弃这种新式销售。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美国笼罩在经济危机的烟雾中,通货膨胀现象非常严重。10美分的商品货源越来越少。

水涨船高,克瑞斯吉不得泊是高价位,将商品价格制定在15美分、25美分甚至1美元不等,但是按最低价销售的准则没有变。

为了方便顾客购买,萨巴斯蒂安在小店中实行“颜色标签”,他吩咐员工将原来的商品采用红字头标签,这些商品的价格仍旧标为5~10美分,而进价就超过10美分的商品采用绿字头标签标注,这些商品一般在25美分~1美元。

这样一来,即便价格上涨了,但克瑞斯吉的商品仍旧比其他零售店便宜,顾客还是愿意光顾这家老店。

辉煌50年

随着零售业的竞争越来越强烈,克瑞斯吉开始在报纸上做广告,这一宣传方式在营销界实属先驱。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克瑞斯吉双喜临门,公司股票上市。

萨巴斯蒂安依旧喜欢开店,不喜欢搞个人消费。他将公司积累的资金用来开发新市场。20年代,萨巴斯蒂安的经营模式扩大到加拿大,首次进入国际市场,并很快成立19家连锁店,分布在加拿大各大中城市。

第—:次世界大战后,克瑞斯吉公司已经拥有673家商店,但是竞争也明显加剧,公司显得有些跟不上,迫切需要新的领导方式。

哈里接替公司主席职位,他一改从前的单一价位经营方针,决定跟随潮流,进入折扣经营领域。

1962年,克瑞斯吉公司在花园城市开办了第一家凯马特折扣商店。虽然经营状况没有马上改善,但是通过减少分红,公司仍旧集足资金,新开17家凯马特国家连锁折扣商店。

随后,凯马特进入另一个发展高峰期,在美国零售连锁店排行榜上,凯马特一度跃居第—名,成为美国最大的折扣连锁店,沃尔玛创立时,都以它为师,从实力上,令人羡慕不已。

1966年,99岁的萨巴斯蒂安在退休后去世,凯马特再次进入新时期。

百年轮回

1977年,克瑞斯吉公司名称正式改为凯马特(Kmart)集团公司,公司再一次调整经营方向,这次调整并不成功。

在沃尔玛等新兴折扣连锁店的冲击下,凯马特显得老态龙钟,公司好像一下忆完全迷失了发展的方向。

凯马特一味关注扩张新店,缩小商店面积,使得它的管理跟不上,经营成本步步高升,商品很快失去价格优势,顾客纷纷涌向沃尔玛和Target。

同时,公司转向多元化经营,先后兼并多家服装公司、药店、书店和餐饮公司。雇员人数达到144000人,而且整体素质偏低。再加上盲目扩充店面,忽视了店内管理,购物环境严重下降,商品定位模糊,既缺乏高质量的产品,又没有价格吸引力。

2002年1月,一个百年老店终于坚持不下去,向法庭申请了破产保护。

凯马特向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4家公司求助,很快得到20亿美元贷款。为了东山再起,公司果断停止284家零售店的营业租约,裁员3.7万人。更重要的是,在沃尔玛、西尔斯、GAP、Target等众多刘手面前,公司完全明确了市场定位,转向独家品牌经营,兼营其他个别品牌,暂时与对手做差异化经营。

同时,公司大幅度改善硬件设施,采用ISP蓝光网上购物装置,鼓励消费者在网上购物。安装电脑亭,推行“虚拟仓储室”等。

9.时光流转,岁月轮回散文 篇九

一、

那一年九月,秋高气爽,在长亭古道,有一脉心语悄悄绽放,伴着风花雪月,便有了一汪痴念潜滋暗长;植一段良苦夙愿。

那一年深秋,在流溪河,一座长长的`木质栈桥旁,听到一曲清音取名天籁,不是天籁,更胜天籁,在郊外响彻流溪河夜空,听到的人顿时思绪万千……

二、

两个月的光阴,不短不长,时光老人将季节转向了那一年立冬。一柄普洱茶芳习习,一条金利来意韵悠长。一条宝石蓝,金光闪闪,一条金丝绿,余韵留芳。一抹情愫静享,一寸时光低叹婉约;一怀眷恋山泉般流淌,顷刻间,便有芳纯频占。

就这样,那年立冬,拉开帷幕,从此高山流水,水榭亭台,便一路低吟浅唱……山间浮云飘逸,水畔蒹葭萋萋,山水之间芳草丛中不时有蓝色蝴蝶飞落,舞蹈着一缕幽香飘散。悠悠的,温馨了江河湖海间几世情缘。

春夏秋冬,时光辗转,多少次的轮回,难相逢,不相忘。千年相思树下,一枚红豆盈盈红透。是谁拾一枚醉不思归?忘尘湖畔一间小木屋里,一壶香茗浓香四溢,推杯问盏,便产生诗意流年。

如果,你为我铺就一片芬芳锦绣,我便为你点染紫马腾飞,流溪脉脉;我便为你倾斜一湖春色、唱响一山秋歌;我便为你一路平平仄仄、与你一生闲适缱绻。于是,你蘸海水为墨,挥洒一简《春之邀》,字字句句葱茏、风雅,似静润秋水,洒落倾城誓言!

紫马山下,一池碧荷,时光从此凝固,一身墨色,一点洁白,黑、白、红渲染了层叠翠莲。这个春日五彩缔结了永恒璀璨。相携拾级古道,赏蜂蝶翩跹。我问可有一纸翰墨呵护宁静?你笑而挥毫成就诗篇。

三、

于是,你用三千个日夜赋诗万首,我用无痕岁月画一轮婵娟。我挥洒一卷空灵轻慢舒展,你捻一赋平仄情意缠绵。文笔山闲文轻叹,大夫山滞留笔端。

于是,天之涯一帘幽梦畅游海底,海之角一世情缘飘然成仙,万泉河水滋养物竞天择,珠江花园邂逅别有洞天。五指山烟锁朦胧,鹿回头沉沦盈欢。

尾声:

上一篇:4.1愚人节250字作文下一篇:好听的励志类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