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实务题库

2024-09-27

国际贸易与实务题库(共8篇)

1.国际贸易与实务题库 篇一

国际贸易实务试题库

第一章

国际贸易实务概述

一、选择题

1、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最大比重的是()。

A、货物贸易

B、技术贸易 C、服务贸易

D、易货贸易 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确定货物交易“国际性”的标准是()。

A、买卖双方当事人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 B、买卖双方当事人具有不同国籍 C、订立合同行为完成于不同的国家 D、货物必须由一国运往另一国

3、在进出口贸易实际中,对当事人行为无强制性约束的规范是()。

A、国内法

B、国际法 C、国际贸易惯例

D、国际条约 4、我国法律认可的进出口贸易合同形式是()。

A、口头形式合同

B、书面形式合同

C、行为形式合同

D、其他形式合同

5、与我国进行进出口贸易关系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国际条约是()。

A、《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B、《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C、《跟单信用证统一通则》

D、《托收统一规则》

第一章

国际贸易实务概述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C

4、B

5、A

2.国际贸易与实务题库 篇二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已经开始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活动, 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具体内容如下:

(一) 学校对双语教学认识不足, 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学校还没有认识到双语课程重要性, 没能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给予更多政策上和经济上的支持。例如:在激励机制方面, 从事《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老师所付出的工作量要比全中文授课的老师的工作量大很多, 比如备课时间延长, 不但要准备中文授课内容还要准备英文的授课内容, 课下还要花大量时间搜集英文案例, 课堂授课过程中要能迅速将中文知识转换成英文进行讲解, 工作强度加大, 工作压力增加等。但是如果双语教学老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 而待遇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就会打击教师双语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二) 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教学效果不明显

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也会使《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一般来说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较高, 外语应用能力也相对较强, 但仅限于读写方面, 听说则比较薄弱。这就使得《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的推广产生了一定难度, 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进行深入阅对英文教材难以读, 课堂上对老师讲授的内容也只能听懂部分, 因此很多学生会对这门双语课程产生畏惧感, 课堂上本应是热烈的案例讨论环节现在往往会冷场, 或者学生干脆用中文回答问题, 没能达到双语教学要求的教学效果。另外, 一些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误区, 就是把双语课程当成了英语听力课来听, 反而忽略了这门课程本身的内容, 本末倒置。

(三) 师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英文和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施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而且还要掌握大量的外语词汇, 能够用流利的英文进行表达。很多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师虽然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 词汇量大, 阅读能力强, 但口语和听力较差, 英文表达能力弱。因此, 要将这门课程讲得清晰明了, 同时还要组织课堂讨论, 活跃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注意力, 具有一定难度。而外语专业教师, 外语基础虽然不错, 但不懂专业课知识。因此师资力量薄弱也是制约《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开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二、优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 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提高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

目前, 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院校所认识到。为确保《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并将此经验顺利推广到其他课程上, 学校应在政策上和经济上鼓励教师深入研究、并积极实践双语课程教学。在激励机制上, 对双语教学研究项目经费数量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建立双语教学专项经费。还要制定双语教师薪酬制度, 上调双语课程的教学工作量比例, 使双语课程教师在教学中的超额付出能得到肯定和回报。

(二) 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营造英语听说环境

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通过向学生提供英文读物引导学生预习新课, 通过英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曾经所学知识, 让学生始终在英文环境中学习。也可以双语教学课程作为起点, 围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 进行课外活动的延展, 例如组织学生举办模拟广交会, 模拟商品发布会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国贸专业技能, 逐步使学英语、讲英语成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自觉行为, 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 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进而对英语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得到提升。

(三) 着力培养双语教学的骨干教师

教师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 学校必须拥有一批外语水平高、专业知识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开展双语教学。一方面, 学校应该对不管是校内培训还是出国进修, 都给予激励政策。例如, 校内按照教师自愿原则组织各学院骨干教师参加英语培训, 进行脱产学习, 经考试合格的教师方还可以申请出国进修, 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四) 整合教材资源

选用合适的英文版和中文版教材, 二者缺一不可。外国原版教材实用性强, 案例丰富, 研究的问题更具前瞻性;中文版教材有更多适合中国国情的案例, 且可以照顾英文程度不是太好的学生, 二者缺一不可。同时, 也可以鼓励学生选读英文经贸报刊, 既能提高外贸英文资料的阅读能力又能开拓学生视野, 及时掌握国际外贸动态, 培养学生从国际视角捕捉外贸发展动向。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和涉外性极强的经济类专业课程, 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能借助英语开展外贸活动。目前各大高校均已开展该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 但从实践中我们发现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不能认真对待这些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将很难取得质的进步, 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并提出解决办法, 促进《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顺利开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实践,经贸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智华, 胡美珠.《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建设研究[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3.国际贸易与实务题库 篇三

【关键词】高职 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88-02

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到如今国际贸易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在此情形下,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融理论与实务为一体且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专业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系到培养适合我国当前企业所需国际贸易人才的关键。本文试分析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并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零散缺少创新。据调查,各高职高专本科院校开设该门课程的课时一般都有55课时至60课时,但教师在授课中没有整合教学内容,课堂上仍然照本宣科、按照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运输、检验、支付、投诉等分割教学,缺少把这些内容串起来的一条主线。

(二)重专业能力轻职业素养。企业在招聘时都希望毕业生“会做事又会做人”即专业能力强和品德好,但浏览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课程建设网可知,专业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以“岗位技能型”,为主,过于强调提高学生岗位能力,轻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毫无疑问,这将制约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很多私立高职、三本大学大量增加,学生生源的锐减令全国各类高职院校除了严格按照教育部政策从高考中录取毕业生外还采取了高校自主招生、定向招生、中职毕业后直读高职等灵活的政策进行招生,这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的理解能力上有很大差异,加大了教师在专业教学方面的难度。

(四)考核方式单一。期末一张卷已成为大部分高校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主要考核方式。在新形势下,结合外贸企业在招聘时要求毕业生有国际贸易实务理论知识又有操作能力的现实,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已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些有效做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专业教师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上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课堂上采取一些新的做法,也完全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一条贯穿教程内容的主线。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涉及贸易、物流、报关、报检、金融等行业,专业性强,内容多、学生素质差别大。为了提高学生听课质量,教师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并用一条线把这些内容串起来。具体做法是:以企业实际交易过程为依据,把国际贸易销售合同设为教学主线,以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订立一份国际贸易销售合同各条款为教学目标,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涉及的出口商品品质、数量、价格、支付、包装、装运、保险和索赔仲裁等内容穿插到合同中的品质条款、数量条款、价格条款、支付条款、包装条款、装运条件、保险条款和索赔仲裁条款(如表1)。

表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内容

能力目标学会草拟国际贸易合同

1.会制定品质条款2.会制定数量条款3.会制定包装条款4.会制定价格条款5.会制定保险条款6.会制定装运条款7.会制定支付条款8.会制定检验条款9.会制定不可抗力条款10.会制定索赔条款11.会制定仲裁条款

知识目标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知识

1.掌握品质的表示方法2.掌握溢短装条款的运用3.掌握包装种类及包装唛头4.熟悉价格术语及价格构成5.熟悉保险类别及承保范围6.熟悉装运条款的内容及提单7.熟悉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8.熟悉检验方式及证件类型9.了解不可抗力的构成10.了解索赔条款的内容11.掌握仲裁的效力

(二)运用情景教学法。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先设定一笔交易即两个公司一个国内出口公司另一个为国外的进口公司正在进行某一具体产品买卖,其次,把学生分成每6人为1个小组,各小组要分3个人担任卖方成立虚拟的国内出口公司,3个人成立虚拟的国外进口公司,最后每组成员在课堂上模拟企业实际的交易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模拟企业交易过程的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订立合同前的工作,内容包括市场调研、建立业务关系、业务磋商中的询盘、发盘、还盘到接受和订立国际贸易合同;第二部分,进出口商履行合同的工作,内容包括信用证项下支付条款、包装条款、装运条款、保险条款、检验条款、索赔条款等内容的学习和订立。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在指导学生模拟进出口业务操作时,还要全程记录各小组课堂上担任相关业务角色:组织货源业务、报关业务、租船订舱业务、报检业务的各学生表现。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课堂上完成合同各条款的订立,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合同条款订立的过程中可轻易地把课程各相关的知识点串起来,学生在动脑动手去订合同的过程也牢牢掌握了这门课程的相关专业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模拟企业实际操作的情景教学法能够收到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的效果。

(三)运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外语沟通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涉外性和技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中要使用双语教学,同时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合同、信用证和单据等尽量选用英文资料,真实地展现实际业务中的样本,使教学内容紧贴进出口业务实际。同时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外销员、报关员、报验员等资格证书的考试以及毕业后能胜任相应的外贸业务岗位,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要将这些证书的考试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用英语订立销售合同各条款的能力,也要求学生运用专业英语口头表述各项业务的交易过程。

(四)寓职业道德教育于课程教学。“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课件并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训练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把对学生思想品质教育、职业道德修养参透于课堂教学中,在课后要充分利用网络各种交流工具,把一些跟课程相关的有用的信息不断地提供给学生,老师既能随时在网上为在校的或毕业的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建议,也便于毕业生在工作后可随时向专业课老师传递企业新的资料或资讯,教学相长。

(五)创新考核方式,客观评定学生课程成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已不适合客观评定一个学生的课程成绩,采取课堂考核、课外作业考核和期未试卷考试综合评定学生课程成绩不但能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成绩的评定公平公正,凸显能力技能。

1.课堂考核。教师将上课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双数),每个小组6人。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的组织、联系、安排等方面工作。每次课堂练习时,各小组分别扮演卖方或买方,在审阅交易案例后,就交易条件进行小组间交流,组内成员讨论,草拟交易条款,小组代表陈述或在黑板上展示,同学点评,老师点评并记录成绩。以代表小组发言、主动回答、教师提问、教师检查或批阅学生个人课堂作业等项目,按以下陈述的A、B、C档记录成绩:A——能正确表述条款,分清责任与义务,内容完整;B——能基本分清责任与义务,表述不够简明,内容较完整;C——有部分内容不能分清责任与义务,表述明显不正确,内容不完整。其中,如代表小组陈述发言所得A档成绩,则组内成员同样获得一次同等A档成绩,代表者多得一次A档成绩,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2.课外作业考核。教师设计的课后案例分析题或仿真企业业务操作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书面形式上交作业。作业中陈述的内容必须包括:由哪位学生于什么时间收集到某一篇文章,该文章来自何处?如文章来自“中国商务网”,文章何时发表或何时登载?作者是谁?小组内何时何地集体讨论?集体讨论时有谁缺席?由谁起草或归纳大家的体会,体会的内容有哪些?

每题安排课堂评议。课堂评议时,由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限时3分钟内陈述小组体会。组内成员补充发言,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并按以下要求记录成绩:A——能交代清楚文章来源及小组讨论的情况,陈述观点正确,语言简练,声音洪亮,仪表端正;B——基本能交代清楚文章来源及小组讨论的情况,陈述观点基本正确,语言简练,声音较洪亮,仪表端正;C——基本能交代清楚文章来源及小组讨论的情况,陈述观点部分不正确,语言不够简练,声音不够洪亮,仪表端正。按上述A、B、C三档评定,书面作业由教师评定;代表发言得分,组内其他成员同样取得相应得分,代表者多得一次分;补充发言者为个人得分;组内互评按6人组计,按参与度评2人为A、3人为B,1人为C;组间互评以代表发言的表现比较,本组只评其他各组。以6组计,评出2组为A,3组为B,1组为C。

3.期末考核。该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理论考核采用开卷考试,实践考核以分组完成作业形式。在期末总评成绩中,课堂练习成绩以每两个条款学习内容作汇总1次,每次以A×3+B×2+C×1计算个人得分值,以全班学生人数的分值排序达到前15%以上者为90分以上,达前40%又小于前15%者为80-89分、达前85%又小于前40%者为70-79分、后15%者为60-69分,迟到每次扣3分,旷课每次扣10分,三次或三次以上平时成绩不及格。若干次总和平均即为课堂练习的总成绩。

课外作业成绩,每次作业参照上述课堂练习成绩的计算方法。最后,课程总成绩=课堂表现成绩×0.2+课外作业×0.1+课程期末考试×0.7。

总之,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理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订立销售合同条款为主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考试方式,使学生对国际贸易操作的全过程和现代的国际贸易方式有全方位的认识、了解和把握,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理论知识、合同条款及后续知识,外贸业务操作和各种国际贸易业务单据的填制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学完本课程能切实提高学生正确履行外贸业务的能力,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现代化的国际贸易环境。

【参考文献】

[1]吴百福.进出口贸易实训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张卿.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3]孟祥年.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4]万文丽.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JGB299)

(责编 何田田)

(五)创新考核方式,客观评定学生课程成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已不适合客观评定一个学生的课程成绩,采取课堂考核、课外作业考核和期未试卷考试综合评定学生课程成绩不但能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成绩的评定公平公正,凸显能力技能。

1.课堂考核。教师将上课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双数),每个小组6人。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的组织、联系、安排等方面工作。每次课堂练习时,各小组分别扮演卖方或买方,在审阅交易案例后,就交易条件进行小组间交流,组内成员讨论,草拟交易条款,小组代表陈述或在黑板上展示,同学点评,老师点评并记录成绩。以代表小组发言、主动回答、教师提问、教师检查或批阅学生个人课堂作业等项目,按以下陈述的A、B、C档记录成绩:A——能正确表述条款,分清责任与义务,内容完整;B——能基本分清责任与义务,表述不够简明,内容较完整;C——有部分内容不能分清责任与义务,表述明显不正确,内容不完整。其中,如代表小组陈述发言所得A档成绩,则组内成员同样获得一次同等A档成绩,代表者多得一次A档成绩,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2.课外作业考核。教师设计的课后案例分析题或仿真企业业务操作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书面形式上交作业。作业中陈述的内容必须包括:由哪位学生于什么时间收集到某一篇文章,该文章来自何处?如文章来自“中国商务网”,文章何时发表或何时登载?作者是谁?小组内何时何地集体讨论?集体讨论时有谁缺席?由谁起草或归纳大家的体会,体会的内容有哪些?

每题安排课堂评议。课堂评议时,由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限时3分钟内陈述小组体会。组内成员补充发言,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并按以下要求记录成绩:A——能交代清楚文章来源及小组讨论的情况,陈述观点正确,语言简练,声音洪亮,仪表端正;B——基本能交代清楚文章来源及小组讨论的情况,陈述观点基本正确,语言简练,声音较洪亮,仪表端正;C——基本能交代清楚文章来源及小组讨论的情况,陈述观点部分不正确,语言不够简练,声音不够洪亮,仪表端正。按上述A、B、C三档评定,书面作业由教师评定;代表发言得分,组内其他成员同样取得相应得分,代表者多得一次分;补充发言者为个人得分;组内互评按6人组计,按参与度评2人为A、3人为B,1人为C;组间互评以代表发言的表现比较,本组只评其他各组。以6组计,评出2组为A,3组为B,1组为C。

3.期末考核。该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理论考核采用开卷考试,实践考核以分组完成作业形式。在期末总评成绩中,课堂练习成绩以每两个条款学习内容作汇总1次,每次以A×3+B×2+C×1计算个人得分值,以全班学生人数的分值排序达到前15%以上者为90分以上,达前40%又小于前15%者为80-89分、达前85%又小于前40%者为70-79分、后15%者为60-69分,迟到每次扣3分,旷课每次扣10分,三次或三次以上平时成绩不及格。若干次总和平均即为课堂练习的总成绩。

课外作业成绩,每次作业参照上述课堂练习成绩的计算方法。最后,课程总成绩=课堂表现成绩×0.2+课外作业×0.1+课程期末考试×0.7。

总之,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理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订立销售合同条款为主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考试方式,使学生对国际贸易操作的全过程和现代的国际贸易方式有全方位的认识、了解和把握,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理论知识、合同条款及后续知识,外贸业务操作和各种国际贸易业务单据的填制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学完本课程能切实提高学生正确履行外贸业务的能力,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现代化的国际贸易环境。

【参考文献】

[1]吴百福.进出口贸易实训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张卿.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3]孟祥年.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4]万文丽.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JGB299)

(责编 何田田)

(五)创新考核方式,客观评定学生课程成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已不适合客观评定一个学生的课程成绩,采取课堂考核、课外作业考核和期未试卷考试综合评定学生课程成绩不但能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成绩的评定公平公正,凸显能力技能。

1.课堂考核。教师将上课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双数),每个小组6人。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的组织、联系、安排等方面工作。每次课堂练习时,各小组分别扮演卖方或买方,在审阅交易案例后,就交易条件进行小组间交流,组内成员讨论,草拟交易条款,小组代表陈述或在黑板上展示,同学点评,老师点评并记录成绩。以代表小组发言、主动回答、教师提问、教师检查或批阅学生个人课堂作业等项目,按以下陈述的A、B、C档记录成绩:A——能正确表述条款,分清责任与义务,内容完整;B——能基本分清责任与义务,表述不够简明,内容较完整;C——有部分内容不能分清责任与义务,表述明显不正确,内容不完整。其中,如代表小组陈述发言所得A档成绩,则组内成员同样获得一次同等A档成绩,代表者多得一次A档成绩,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2.课外作业考核。教师设计的课后案例分析题或仿真企业业务操作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书面形式上交作业。作业中陈述的内容必须包括:由哪位学生于什么时间收集到某一篇文章,该文章来自何处?如文章来自“中国商务网”,文章何时发表或何时登载?作者是谁?小组内何时何地集体讨论?集体讨论时有谁缺席?由谁起草或归纳大家的体会,体会的内容有哪些?

每题安排课堂评议。课堂评议时,由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限时3分钟内陈述小组体会。组内成员补充发言,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并按以下要求记录成绩:A——能交代清楚文章来源及小组讨论的情况,陈述观点正确,语言简练,声音洪亮,仪表端正;B——基本能交代清楚文章来源及小组讨论的情况,陈述观点基本正确,语言简练,声音较洪亮,仪表端正;C——基本能交代清楚文章来源及小组讨论的情况,陈述观点部分不正确,语言不够简练,声音不够洪亮,仪表端正。按上述A、B、C三档评定,书面作业由教师评定;代表发言得分,组内其他成员同样取得相应得分,代表者多得一次分;补充发言者为个人得分;组内互评按6人组计,按参与度评2人为A、3人为B,1人为C;组间互评以代表发言的表现比较,本组只评其他各组。以6组计,评出2组为A,3组为B,1组为C。

3.期末考核。该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理论考核采用开卷考试,实践考核以分组完成作业形式。在期末总评成绩中,课堂练习成绩以每两个条款学习内容作汇总1次,每次以A×3+B×2+C×1计算个人得分值,以全班学生人数的分值排序达到前15%以上者为90分以上,达前40%又小于前15%者为80-89分、达前85%又小于前40%者为70-79分、后15%者为60-69分,迟到每次扣3分,旷课每次扣10分,三次或三次以上平时成绩不及格。若干次总和平均即为课堂练习的总成绩。

课外作业成绩,每次作业参照上述课堂练习成绩的计算方法。最后,课程总成绩=课堂表现成绩×0.2+课外作业×0.1+课程期末考试×0.7。

总之,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理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订立销售合同条款为主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考试方式,使学生对国际贸易操作的全过程和现代的国际贸易方式有全方位的认识、了解和把握,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理论知识、合同条款及后续知识,外贸业务操作和各种国际贸易业务单据的填制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学完本课程能切实提高学生正确履行外贸业务的能力,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现代化的国际贸易环境。

【参考文献】

[1]吴百福.进出口贸易实训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张卿.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3]孟祥年.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4]万文丽.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JGB299)

4.国际贸易与实务题库 篇四

1、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了严重的 “滞胀”现象。所谓“滞胀”是指多种经济现象并存,这些经济现象有:

A.物价停止上涨

B.经济增长停滞

C.通货膨胀严重

D.失业率下降

E.失业率居高不下

标准答案: B, C, E

2、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目标主要有:

A.资源配置优化

B.转移支付增加

C.国债利率稳定

D.收入分配公平

E.经济增长稳定

标准答案: A, D, E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宏观经济目标不同

B.传导机制不同

C.政策手段不同

D.政策时滞不同

E.对利率变化的影响不同

标准答案: B, C, D, E

4、某国国际收支长期存在顺差,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该国货币升值将有利于:

A.增加进口

B.增加出口

C.国际收支平衡

D.抑制出口

E.抑制进口

标准答案: A, C, E

5、当一国同时出现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赤字时,政府应采用的宏观经济政策有: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货币政策

C.紧缩性财政政策

D.紧缩性货币政策

E.中性货币政策,

标准答案: C, D

6、衡量投资风险程度的指标有:

A.贝塔系数

B.标准离差

C.期望报酬率

D.标准离差率

E.必要报酬率

标准答案: A, B, D

7、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顾客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其包括的`内容有:

A.信用期限

B.坏账损失率

C.资金成本率

D.现金折扣率

E.现金折扣期

标准答案: A, D, E

8、企业可采取的长期债权性筹资方式主要有:

A.发行债券筹资

B.长期借款筹资

C.融资租赁筹资

D.经营租赁筹资

E.发行股票筹资

标准答案: A, B, C

9、影响公司股利政策的股东因素主要有:

A.维持举债能力

B.追求稳定收入

C.遵循资本保全

D.规避所得税

E.担心控制权稀释

标准答案: B, D, E

10、下列各项财务比率中,属于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有:

A.流动比率

B.资产负债率

C.产权比率

D.总资产周转率

E.股东权益报酬率

5.国际贸易与实务习题 篇五

(1)该批商品的出口总成本是多少?

(2)该批商品的出口销售换汇成本是多少?

(3)该商品的出口销售盈亏率是多少?

2、某公司对外报价为每公吨2000美元CIF悉尼,按发票金额的110%投保,保险费率为0.6%,后来客户要求按发票金额的130%投保,利润保持不变,问该公司如何报价?

3、我某公司对外报价某商品2000美元/公吨CIF纽约,外商要求改报4%含佣价。问:在保证我方净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我方应该报含佣价为多少?

解:含佣价=净价÷(1-佣金率)

CIFC4%=CIF净价÷(1-佣金率)=2000 ÷(1-4%)=2083.33(美元)

4、设CFR价为840美元,加成10%投保,保险费率为1.2%。求:CIFC5%价。

5、我出口商品原报价为350美元/桶CIF纽约,现外商要求将价格改报为CFRC5%。已知保险费率为0.6%,保险加成率为10%,试求我方应将价格改报为多少?

解:CIF价=CFR价+保险费=CFR价+ CIF价×(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

CIF价=CFR价/[1-(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840 /[1-(1+10%)×1.2%)]=851.24

CIFC5%价=CIF价÷(1-佣金率)=851.24÷(1-5%)=896.04(美元)

6、调整含佣价的佣金率:已知CFRC3%为1200美元,保持卖方的净收入不变,试改报CFRC5%价。

解:CFR净价=CFRC3%价×(1-佣金率)=1200×(1-3%)=1164(美元)

CFRC5%价= CFR净价÷(1-佣金率)=1164 ÷(1-5%)=1225.26(美元)

7、某商品出口价为CIF伦敦1000美元减3%折扣。求:该商品的折扣和折实售价。解:折扣额=含折扣价×折扣率=1000×3%=30

净价=含折扣价×(1-折扣率)=1000 ×(1-3%)=970(美元)

8、出口商品共500件,每件报价为10美元CIF伦敦,其中运费为200美元,保险费为100美元。进价每件为人民币50元,国内增值税率为17%,费用定额率为10%,出口退税率为13%,银行美元买入价为8.2650人民币元/美元。求:该笔交易的出口换汇成本及

盈亏率。这笔交易是盈是亏?

货价=购货成本/(1+增值税率)

=500×50 /(1+17%)=21367.52

J出口退税额=货价×出口退税率

=21367.52×13%=2777.78

J总成本=购货成本+定额费用 – 出口退税额=500×50+500×50×10%-2777.78=24722.22(元人民币)

J出口外汇净收入=收入-运费-保险费

=500×10-200-100=4700(美元)

J出口换汇成本=总成本÷出口外汇净收入=24722.22÷4700=5.26(元人民币/美元)J出口盈亏率=出口盈亏额÷出口总成本

6.论文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篇六

------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与大学教育

曾建明

摘要:略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中国大学教育

我们从贸易创造角度审视国际贸易的重要意义:由于各国生产成本的差异性,假设A、B、C三国生产X产品,并根据成本导向定价,最低价格分别为250元、150元、100元。假设A国对X征收200%的进口税,那么A、B、C国生产的X产品在A国市场上的价格分别为250元、450元、300元。A国生产的X产品在自己国家的市场上最有竞争力。因而,A国在200%的保护贸易条件下自行生产X。

假如A、B进行关税同盟,他们对外共同关税保持200%。那么B国生产的X在A国市场的价格变为150元,于是X产品的生产从价格高的A国逐步转向B国。A、B间创造出新的国际分化。这时,A国消费者用150元买到了X,从而减少了消费支出,提高了福利水平。同理,A、B、C共同建立关税同盟,那么X产品的逐步转向生产成本低的C国。这就是推动推动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因素。

较低的生产成本除了依靠机械化,智能化带来的生产力发展,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依赖于廉价劳动力。这点,在我们中国是很明显的。

富士康是专门从事对外加工装配业务的企业。专门从事电脑、电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组建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企业。

昨晚晚自习时间,有学长组织富士康的暑假工招聘,挺有感触的。

特别是看到宣传单上关于待遇与工作条件的条款。富士康频繁的跳楼事件对我的感触就够深了。

我不禁感慨,在中国有多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有多少企业是依赖低低薪资,低福利、加班等方式来维持企业利润的。

然而在中国经济取得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投资过热带来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例如一季度湖南株洲前5月的CPI同比增长6.4%。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已经走向尾声,加上高的生活成本必然推动劳动力成本的上涨。2011年以来,一些外企将加工代理业务转向越南等地,在东部沿海一带,很多私营企业面临订单急剧减少,资金链断裂、招工难的困顿。很多温州等地,众多民营企业被迫破产。

以我个人观点,中国投资环境的恶化,是中国产业经济面临被迫改造升级的时候了。这是21世纪中国经济所必然面对的。

中国的产业经济要逐步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上来;同时由产品的初级加工、次级加工更多的转向成品的加工;由传统产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

那么,在世界范围内打造卓越的“中国制造”品牌,或者实现由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很重要的条件因素是人才。

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大学生农民工”凸显了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集体贬值”!

其实,在我看来,在一定角度上审视,这也是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提出的必然要求。中国的经济“改造升级”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一线劳动者。或许,这就是科教兴国战略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许,这

就是10年扩招的用心良苦了吧。

所以,一方面加强大学教育的普及率,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一方面要求广大的大学生勤学自勉,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成为优秀的劳动者;再一方面要求政府企业协调好、改善好大学生就业环境、福利、待遇问题。充分表现社会对知识的尊重,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简而言之,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提高我们的国民待遇水平靠的是人才;我们要很好的走出去看,在世界之林占据一个很好的位置,靠的还是人才。

所以,对于国家,大力普及大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个人,努力“适应时代”具有重要的成长意义。

注:1.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不具有任何学术性,是为打发无聊时间所作。

7.国际贸易与实务题库 篇七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模式,改进

1 序言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两大部分, 也就是关于国际贸易的宏观知识和微观知识的两部分, 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在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要特别重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 针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2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方面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理论部分包括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组织等内容;实务部分包括市场调研、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货款支付、商品价格核算、国际贸易合同的磋商订立和履行。内容涵盖面广, 涉及知识点多。而且随着国际贸易实践的发展, 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中。比如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新的贸易保护壁垒——美国和欧盟新推行的“碳关税”, 新的自由贸易区协议:如2010年9月12日正式生效的“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国际贸易实务部分, 如2009年1月1日开始使用的新版英国《协会货物运输保险条款》, 国际商会新推出的自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等。而很多教材即便是新出版的, 也没有做到全面反映这些新的变化,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 教学活动没有充分反映国际贸易中的新变化、新动态, 不能将最新的内容融合到教学中的问题。比如选取的案例发生的时间比较早, 内容与目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教师要做到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 方能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的实用性。

目前教学中, 部分教师在讲授理论部分时, 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平均用力, 不考虑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 存在讲授内容过多, 讲解程度偏深、偏难, 脱离实际的毛病, 学生感觉理论部分难于理解, 不实用;而在讲实务部分时, 不注意基本概念和操作原理的解释, 一味注重所谓实际操作, 比如对于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部分的教学, 花费大量时间在运费、保险费的计算和提单、保险单如何填制上, 造成与后续课程的内容的重复。另外不重视对于实务操作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国际国内法律的讲解、解释, 结果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 学生如果没有建立起总体上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框架, 没有建立起按照国际贸易法律和惯例进行规范操作的理念, 掌握的实务操作会流于表面, 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也不能提供足够帮助。

2.2 教学方法

目前很多老师上《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都会采用多媒体设备, 特别是使用PPT课件授课已很普遍。而几乎每个授课教师也都会列举案例、提问学生和要求学生根据布置的题目分组讨论并进行课堂演讲的形式,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 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的教师使用PPT课件授课时, 课件不够生动, 加上PPT课件承载的内容多, 教师不注意与学生互动, 只顾自己讲, 学生学习会觉得容易疲劳;目前采用较多并且较为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是小组讨论, 即由教师选取或由学生自选适当的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实际问题, 由学生组成小组来进行分析, 将其做成 PPT, 在课堂上演讲, 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发言后, 由教师进行点评。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 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 并且由于时间有限, 不去充分查阅资料, 不去自学相关知识, 结果导致分析不到位, 基本概念解释不清。导致讨论效果奇差, 浪费课堂时间。

其次, 教师没有很好地控制办法, 出现了搭便车现象。小组中部分同学忙碌, 部分同学不参与讨论, 课堂发言往往是小组代表, 没有达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更加灵活多样, 要能吸引大多数学生的参与, 教学形式和方法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3 考试形式单一, 考核不尽科学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 其目的是考查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师生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改变考试模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考试中存在以下问题:

对技能、能力的考核力度不够, 考试形式单一, 考试方式大多侧重笔试, 对于口试、操作考试、演示考试采用较少。笔试的卷面分数在学期总评成绩的分值比例较高, 笔试的考试内容偏重于知识记忆, 名词解释、选择、填空、判断、案例分析等试题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考合一存在弊端。在传统的“教考合一”的模式下, 任课教师既是命题人, 又是阅卷人, 为了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 任课教师往往在考前划重点, 缩小复习范围或者用各种方式透露考试信息, 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 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 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教学内容上

3.1.1 教学内容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

首先, 教师要通过科研, 真正理解教学内容的精髓, 把握本学科或课程的发展趋势, 及时吸收相关领域的最新的科研成果, 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 授课内容不可以局限于教材, 可以从网络、有关的报刊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并以此来调整授课内容。比如获知国家自2012年8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 取消核销单, 企业不再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做出响应的调整, 按照新的要求、新的办事程序介绍报关、退税内容。

其次要引导学生关注有关理论的背景、作用, 并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现实问题。比如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都是政府为了更好地维护本国利益而采取的措施, 都有其实施的条件、作用和目的, 从不同角度看又都会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教师要设法带领学生去联系实际,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上看, 统计数据表明, 同前些年相比, 欧、美、日仍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 但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贸易增势强劲。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一问题:贸易地理方向变化后面的原因是什么?带动学生去做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第三, 加大对贸易理论部分中实用性内容的教学力度。比如“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非关税壁垒”等, 都是我国外贸企业要实际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熟悉国内外贸企业如何应对外国的“两反一保”措施, 我国如何对进口产品进行“两反一保”。外贸企业如何突破外国的非关税壁垒, 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学生熟悉和掌握的这些知识, 是他们进入外贸企业工作必备的常识。

3.1.2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实务部分内容任课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 与外贸企业人员共同开发课程, 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实际案例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当中, 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1.3 突出考证要求

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系, 结合有关的考证要求安排教学内容。目前有关国际贸易专业的考证有单证员、跟单员、商务师、外销员等考试, 教师要密切注意有关这类考试的大纲要求和试题内容, 以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这类考试, 这也是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方面。

3.2 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并且做好课堂设计和教学组织工作

制作PPT课件要增强吸引力。可适当增加图片、视频, 笔者在课件中加入了有关外贸单证的实例, 在讲非关税壁垒措施时, 播放有关的电视新闻视频, 增强了直观效果。

科学的分组和有效管理是提高分组讨论效果的途径。教师在分组时要求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和分工, 小组成员的角色经常变换, 使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任务角色。力求使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小组的管理策略:选择合适的题目, 确立小组目标;合理分工, 强调个人责任;监控学生行为, 提供技能指导;确立标准, 强化评估。

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中, 案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施案例教学要注意:

3.2.1 选择合适的案例

案例选择不在于多, 而在于精, 在应用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 促使学生开动脑筋, 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 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2.2 采用合适的案例讨论方法

对于简单的案例, 可以随授课进度当堂提出, 教师让学生短暂思考后请学生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 最后教师进行案例总结。对于综合性的有难度的案例, 可以预先布置、分组讨论, 规定时间让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

3.2.3 教师做好案例总结

教师对案例分析的评析和总结能够整理学生思路, 统一认识, 进一步提高案例讨论的效果。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或报告进行评价, 指出其中的对错、优缺点。然后教师要简明扼要地总结与案例相关的知识点, 并比较分析容易混淆的地方。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模拟实践操作, 学生很感兴趣, 针对某些章节的内容可以采用, 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授国际货款结算的金融票据内容时, 通过分小组模拟票据流转过程, 可以使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使用从外贸公司获取的真实空白票据的复印件, 分发给各个小组,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教师给出的资料和要求模拟完成一系列的票据行为, 包括出票、背书转让、提示、承兑、拒付、追索、付款。通过模拟操作, 使教学与实际操作环节相融合, 不仅可以加深对相关流程的理解和记忆,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3 考试模式改革

3.3.1 丰富考核形式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考试应该突出实践能力的考核、加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重视创新能力的考核为改革方向, 打破传统单一笔试的局面, 采用不同的考试方式。比如, 增加口试;要求每位学生画出某种支付方式 (汇付、托收或信用证) 的主要流转过程图, 并进行讲解;提交有关问题的专题报告或小论文;期末的笔试加大主观性试题的比重, 综合性的主观题能够测试出学生综合分析、创新思维能力。口试、专题报告或小论文以及笔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

3.3.2 建立试题库, 实现教考分离

试题库不仅克服了个人命题容易出现的片面性、随意性, 而且保证了试卷测试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 提高了试卷的保密性, 能够更加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教考分离也是对学生的有效激励,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4 结语

以上是我对改进《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粗浅认识,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 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理念, 加强自身的科研力度, 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有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及时丰富、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 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改进考核方式方法, 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月, 王贵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示范学报, 2012, (2) .

[2]李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4) .

[3]王成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高教论坛, 2010, (6) .

8.国际贸易与实务题库 篇八

关键词:中职学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28-02

作为中职学校,受高校扩招和中专生免收学费的影响,我校所招收的学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的学生都是思想品质良好、行为习惯优良,且中考分数都是比较高的,老师教这样的学生很有成就感。可是,现在中职学校的的生源多数是贫困的农家儿女、外出务工的农民子弟、学习有困难的初中生和不那么“循规蹈矩”者,无庸置疑,他们属于“弱势群体”。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失败感,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前景十分悲观。所以,有些学生就自暴自弃,或是放弃学业或者抱着混张文凭找个工作的想法。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知识涉及面较广。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概念、理论和惯例,弄清实务操作机理,领会相关知识、理论和技法掌握《公约)}、Incoterms2000、UCP600、ISP98等常用国际公约和惯例,理解分析和处理国际贸易业务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并且通过仿真模拟操作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成为社会需要的外经贸人才。

国际贸易理论课的开设是在第三学期,学生处于老油条状态,她们有自己的思想,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比如商务英语班,她们对英语的定级考试非常重视,对非英语专业的课程不重视,甚至不予理会。同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向来是较难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的,因为学生首先会对其有用性提出质疑,认为所学的理论不能被运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并且由于理论学习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如果再运用单纯的讲授法来教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很少,并且认识不到课程的有用性,更难以对课程产生兴趣,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意愿,结果就造成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却不容易接受的恶性循环。因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生动有趣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的程度和学习效果的好坏。但目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1、教学中心存在偏差,重理论、轻实践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国际贸易课程理论与实务的比重上,往往多讲理论少讲实务;二是在国际贸易课程的总体教学上,过分强调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却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模拟环境,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2、教学内容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脱节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迅速发展、变化,有关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也在迅速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而我们的国际贸易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很多已与现实不符或根本没有涉及。

3、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将启发式教学实施到位

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时隐时现,没有很好地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很多学生反映,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理论性太强,实际应用少,学起来枯燥乏味,兴趣不浓。

4、教学手段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不够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一张嘴、一本教材、一个演员,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

因此,在讲授该课程时,不能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而要结合以下几种方法,才能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紧密联系时事)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即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要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可以将理论和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体现出教学内容,一般选择该领域的经典案例或近期发生的重大经济事件。其次,案例应具有针对性,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难度适合于学生的案例。如果难度过高,学生运用自身知识不能解决,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果难度过低,又会使学生失去挑战的乐趣。再次,案例一定要紧密联系时事。因为现在的学生是在电脑下长大的一代,他们思想鲜明,容易接受新事物,受新事物的影响大。他们比较关注国家大事,对时事、新闻感兴趣,因此在案例教学时紧密联系时事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对09级学生讲解“贸易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贸易化”这一知识点时,所举案例是2010年9月发生的福建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同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相撞,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是中方禁止向日本出口稀土。让学生对该事件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这使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会使学生觉得很有成就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场景、人物、事件,让学生进入情景,扮演其中的各种角色,进行模拟实战演练,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建立在情景认知学习理论基础上的,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工具的应用、角色的扮演来真正获得有用的知识和本领。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的鲜明特征。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国际贸易教学有助于培养应用型经贸人才,符合国际贸易学科性质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由于内容多,实践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易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学生学习记忆困难。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情景的设置,并在角色模拟中,在仿真的环境中通过角色的换位思考,加深了学生对外贸工作特点的理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情景模拟教学的完整过程包括:案例选择-场景设置-分组、角色分工-场景讨论-模拟实施-总结评析。

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堂中采用情景教学法,不但有利于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并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动机,加快对惯例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有利于掌握并运用知识。比如在讲授交易磋商的基本程序时,采用了情景模拟教学法,对交易磋商过程的真实演练,通过模拟真实的磋商环境,学生扮演磋商的主体全程参与磋商过程来对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演练。这种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改变原先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这种改变主要包括:

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尽量增加课程信息量运用多种软件和工具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特别是像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种实务性强的课程在应用多媒体授课时要结合每节课的主要内容,播放一些真实的贸易流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内容。

2、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的教学研究。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国际贸易实务学习的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上应发布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最新信息、国际贸易网站的一些链接并将其与实训室中的模拟操作软件系统链接以便学生课后能自主模拟操作;同时开设在线答疑,以便随时与学生就疑惑的问题进行交流。

总之,中职学校要教好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不能采用单纯的讲授方法,而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把“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使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应用型经贸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严国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瑞芳.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及实践,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3] 肖莉川《中职学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职业技术教育》,2012(07)

上一篇:南京大屠杀历史资料下一篇:红花实验学校2010——2011学年度开学典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