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24-06-25

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共14篇)

1.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一

浅谈如何激发一年级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一年级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贺州市建设路小学 郭炼芳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帮助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也是阅读、写话的工具。它不仅能帮助识字,也能促进读写。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要让这些六、七岁的小孩子在近半个学期的时间里准确掌握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学会拼音方法并能正确的拼读音节,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因为他们这时的年龄特点是注意力不能持久,观察不细致,有意记忆能力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而汉语拼音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有些字母形体相近,不好辨认,准确发音又比较难,初入学儿童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无味,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的效率,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好拼音呢?新课程理念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爱因斯坦曾说:“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使教学内容成为小时乐于接受的‘礼物’。”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学习汉语拼音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趣中学,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一)充分利用情境图、情境歌,激发学生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容易在直观的教学中激发兴趣。新编的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在汉语拼音部分配上了大量的彩图,而且彩图活泼生动大方。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情境图的作用,引导学生欣赏情境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或让学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编一个小故事。这样一来,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想要表达的欲望大大增强,进入学文意境。当孩子们弄懂了情境图的意思,我会及时出示相应的情境歌教给孩子们。情境歌是小朋友喜欢的,读起来琅琅上口,既能纠正读音,又能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情境歌里有声母、韵母的发音,能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中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搜集通俗易懂、有趣而又琅琅上口的儿歌来辅助教学

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号,往往孩子们难以区分、记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我重视搜集一些通俗易懂、有趣而又琅琅上口的儿歌来辅助教学。如我在教学声母“d”的时候,我会出示:b—d,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母有什么异同点,然后说出来,再教给学生一首儿歌,一边表演一边读“右下半圆b b b,左下半圆d d d,b d对坐笑呵呵,我们都是好朋友。”在教学声母“q”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套用此方法来自编儿歌识记“p”和“q”的音、形。又如,在教学拼音的书写规则时,我就出示儿歌教学生们念:“四线三格记心间,拼音字母住里边。声调、圆点写上格,胳膊长了住上格,尾巴长了住下格,其他部分在中格。中格一定要饱满,上格、下格空一点儿,书写规则记心间,拼音才能写规范。”孩子们记住了这个规则后,在书写拼音时都能做到书写正确、美观大方。(三)把“游戏”引入教学实践,让孩子们体验学习的乐趣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差,注意力不持久,对于上课有兴趣的他们就爱听,没有兴趣的就不听。因此,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是吸引学生的重要条件。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把“游戏”活动引入拼音课堂,寓教于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绳子变变变。

在拼音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是非常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如在教学单韵母“a o e ”时,我让学生自己用绳子玩变魔术的游戏,变出学过的“a o e”三个字母,在变魔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要眼睛看,脑子想,双手动,嘴巴读。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记住了字母。在后边的声母教学中,我也常用“绳子变变变的”游戏方法,帮助孩子们巩固、识记字母。2.拼音宝宝找朋友。

如:在学习“ai ei ui ao ou iu ie ue”八个复韵母后,我让学生分别戴上标有韵母“a o e u u”和韵母“i“的头饰进入拼音王国,再让大家自己找朋友,看谁找的朋友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3.自编顺口溜大比拼。

争强好胜是孩子们的天性,一说到要在孩子间展开比赛,他们就会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如:学习声母“b p m f”字形时,我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联系实际,编出了不少顺口溜,如“像个6字b b b”,“左下半圆b b b”;“反写9字p p p”,“右上半圆p p p”;“两个门洞m m m”;“一根拐杖f f f ”,“伞把朝上f f f ”。通过自编顺口溜,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4.听音摘“苹果”。

为了帮助学生分辨平翘舌音,在学完“z c s”和“zh ch sh r”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听音摘苹果”的游戏。老师将7个带有“z c s zh ch sh r ”的苹果卡片贴在黑板的“苹果树”上,再请两名学生上台玩听音摘“苹果”的游戏,老师报音,其余学生当评委判定对错。通过游戏,提高了学生听音辫别能力,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5.大家来玩“扑克牌”。

扑克牌,孩子们都喜欢玩,在教学中我会指导学生同桌两两合作,制作每一课的“拼音扑克牌”(内容有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制作成“扑克牌”后,同桌二人轮流翻牌并认读牌面的拼音,读对的积1分,比比谁积的分高,谁就是获胜者,老师给予“小苹果”奖励。在制作扑克牌、玩扑克牌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四)联系生活经验学习拼音 1.联系实物学习拼音。

这些刚入学的孩子,对学习了解得不多,但对生活中的事物知道得还不少。如果老师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种语言环境,把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h-u-a---hua”这个三拼音节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一朵花的简笔画,再请学生说说对其他花的认识,在孩子畅所欲言后,出示:h-u-a---hua让学生拼读,他们很自然就能拼出来。2.联系口语学习拼音。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坚持在语言环境中学拼音,联系日常用语学拼音,学普通话。教学中采用给音节带调组词的方法,如wu 乌龟,wu 姓吴,wu 跳舞,wu 动物;也练习给音节带调说话,如“跳舞”——我喜欢跳舞。“动物”——妈妈喜欢养小动物。孩子们饶有兴味地组词说话,把无意义的拼音符号与儿童生活、语言联系起来,通过听说训练发展了语言。(五)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它能激发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室只要千方百计使学生“享受成功”,他们会有学习的劲头。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给孩子们创造机会,用赞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及时给予肯定、赞美,让孩子在学习中享受成功。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差一点的孩子,我会耐心地辅导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宽容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古人云:“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才会从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自己要学,我爱学。

2.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二

关键词:导入,学习兴趣,学生主体,合作学习,评价

低年级的孩子, 他们就像一张白纸, 他们活泼好动, 好表现自己, 要在语文课上实现素质教育, 就要让课堂教学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让孩子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激情导入, 引起兴趣

1. 利用谜语, 引学生入情境

比如, 在教授《朱德的扁担》一文中, 我先导入扁担的谜语, 让学生来猜一猜。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回答老师的谜语。我再从扁担一词引出课题, 让学生引发思考:朱德的扁担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写朱德的扁担?在一个一个的问题中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教学。

2. 利用图像教学, 引学生入情境

低年级的孩子对于图片很感兴趣, 比如在教学《水乡歌》时, 我用了一组水乡美丽的图片。由于孩子们本身就处于水乡, 这一组图片更好地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学生对课文内容仿佛多了一份亲身体验, 学起来兴致勃勃。

3. 利用音乐教学, 引学生入情境

比如在教授《再见了, 北京》一课时, 我先播放了歌曲《我和你》。学生听到歌曲, 会唱的一起唱了起来, 不会唱的也被这好听的旋律吸引了。接着我问学生知道这是什么歌吗?这首歌是在什么时候唱的?于是自然就引出了北京奥运会, 也引出了奥运会闭幕式。

二、改变课堂教学,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 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读课文

每学一篇新课文, 先让学生先预习, 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句等可以借助字典, 共同讨论, 比如, 在学习《美丽的丹顶鹤》一课, 学生对“引吭高歌”“无忧无虑”不太理解, 就利用字典查找“引”“吭”“忧”“虑”的意思, 学生很快就找到“吭”指脖子, “引”指伸长, “引吭高歌”即为伸长脖子歌唱, 这样学生自己动脑解决了问题。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 老师可以给他们提示, 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 使学生有了自己的思维空间, 学生的学习情绪既活跃又轻松, 达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目的。

2. 激发小组讨论, 让学生互学

学生是小组的成员, 通过讨论互学, 使学生能在互助、和谐的状态下探索新知识。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选择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合作学习, 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如分角色朗读、课堂讨论、形象表演、“做一做, 摆一摆”的动手练习、一分钟游戏、竞赛等, 用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恰如其分地活跃学习氛围, 让课堂生动, 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感受到学习的精彩。比如, 在教学《小动物过冬》时, 课文中有三个小动物互相商量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以四个为一组, 分角色演一演,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3. 利用“空白”艺术,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低年级课文教学中, 有很多都留下了教学空白, 利用好“空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比如, 在教学《云房子》一课时, 文中讲了几种不同形状的云房子, 让学生自己想想, 小鸟还能造怎样的云房子。学生纷纷开动脑筋, 自己说出能想到的不同房子,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利用评价, 提高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充满激励的气氛, 一个积极的评价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状态, 提高学生的信心,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 不吝啬评价

教师的评价往往能给予学生正能量, 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因此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评价, 更要及时作出评价。评价孩子不能使用一刀切的方法, 应以学生为本, 做到分层鼓励, 尊重每一个学生。对于一些平时表现不是特别好的学生, 可以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评价, 这样效果更佳。

2. 学生参与评价

课堂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事, 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来评价学生。比如, 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后, 可以让其他学生说一说,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运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其他学生思想集中, 积极听别人的朗读, 也使得被评价的孩子认识到自己, 学生之间有了良好的互动。

3. 家长参与评价

对于学生的评价, 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 让学生把自己的成长印记放入记录袋中, 并带回家给家长看, 家长可以从中知道孩子在校的表现, 并作出反馈, 使得家校互动频繁, 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3.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三

一、以生活情境来激发兴趣。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的内容大多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儿童好奇、爱玩的特点,在导课时精心地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数学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尽快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如:在教学“青蛙吃害虫”时,我找出一些青蛙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青蛙能做什么,是谁的好朋友?接着在图片上贴上大青蛙和小青蛙捕捉虫子的数字,然后再问学生这些青蛙一共捕捉了多少只虫子,以此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这个导入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做了很好的铺垫。通过生动情境的创设,也使学生感到要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处处要用到数学知识。

二、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兴趣。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把儿歌引用进来,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s像钩子,6像口哨,7像银锄,8像葫芦,9像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以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我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然后,我问学生:“看看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又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之后再启发学生思考: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四、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兴趣。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为此,在教学中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进行教学,不断给学生以新异感,让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得以保持。如:通过讲故事、设问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具、数学游戏、课堂提问、练习形式多样化等方法,使学生不致因教法而产生厌烦感,不断巩固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善用表扬与奖励来激发兴趣。对于天真好学的一年级儿童来说,表扬和奖励无疑是激发和保持他们学习兴趣的助推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来唤醒他们的学习需要。

如:可以制定一个奖励制度,让他们渴望受到表扬、得到奖品,让他们明白想要受到表扬、得到奖品必须要把数学学好,告诉他们:理想、愿望与学好数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现在学好了数学你的愿望才可能实现。教师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表扬和奖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并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当某个学生能正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或后进生有了点滴进步时,老师应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和奖励,可以采用鼓掌表扬,或奖励一个小红星、小奖品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错了,老师应以鼓励为主,以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以合作交流来激发兴趣。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合作交流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的又一良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多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练习、实践的机会,多给学生搭建主动参与、自我学习的舞台,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在在一年级的复习课中,我就让学生在课堂上轮流当“老师”,通过一问一答,复习旧知识,并在各小组内开展问答式学习,这样不仅增添了学习兴趣,使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自然、愉快,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合作探究精神,大家在其中相互学习,促优补差,都有机会当“小老师”,学习效果自然会好。

总之,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愉快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喜欢数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从而打下“乐学”的思想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番禺区东涌镇中心小学)

4.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篇四

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朱玲玲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被动接纳成不了主体”,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如何激发学习兴趣,一改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让课堂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谈谈浅见。

一、师生亲和,突出学生主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倡导“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构建自主探究课堂的先决条件是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才会沉浸其中,忘我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平等亲和的师生关系何以建立?

1.多鼓励。人人都喜欢获得别人的认可,孩子更是如此,“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要转变角色意识,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舍得蹲下身子看孩子,以“发现、赏识”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孩子,给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赞许的目光、欣赏的话语……纯真善良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常常是“给点阳光就灿烂”,所以真诚的赞美和鼓励,往往一下子就能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促使儿童满怀积极的.情绪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就形成了。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让他们带着自信成长在生命的课堂,因为,“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莎士比亚)。

2.多放手。修订后的课程标准重点突出了新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温家宝总理说:“‘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学生只有亲历了从不会到会自主构建知识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形成能力,获得发展,正如皮亚杰所说,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

3.多互动。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的方面,教师是主体;在学的方面,学生是主体。因此,在“双主体”教学中,教师无疑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分享者,是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实践,一起解惑,一起发展。所以在课堂上,我常常会这样问:该怎样读好这句话,谁能帮帮我。我们来分享自己的感受,交换彼此的思考。一起认真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与学生平等对话,努力实现师生间的“零距离”交流。也只有在这种亲和、民主、和谐的平等交往中,每个学生才能弘扬个性,确立自信,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不断获得发展。

二、情境创设,诱发主动参与

李吉林老师通过“情境教学”的实践证明:“一旦情感伴随儿童的学习活动,儿童学习主动性大增,趣味无穷。且这种心理让他们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个个跃跃欲试,以学为乐,以思为乐。”小学语文是有情之物,我们的儿童又是有情之人。那怎样以文中的“情”激起儿童心中的“情”,通过文中情的熏陶、感染,来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渠道。

1.艺术化手段优化教学情境。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能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儿童进入这样的情境时,很快能激起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些是单靠朗读无法实现的。如《雨点》课始,我让学生伴着音乐唱一唱《小雨沙沙》,柔美的歌声捕捉孩子们的思维,将他们带人雨点的世界。

2.语言描述再现课文情境。生动的语言描述能再现课文情境,使平面的文字“有血有肉”,丰满形象地“立”于眼前,让学生深度触摸文字,获得体验。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我请学生自主选择描写自己感兴趣的景物的诗句来读,教师则相机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配上恰到好处的神态动作,创设出各种夏的美好情景,引导学生人情体验,动情朗读,尽情想象。(语文教学论文 )“看呀,就让我们一起变成这颗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碧绿的荷叶上(闭上眼睛),一阵微风吹来,荷叶儿轻轻地摇来摇去,摇来摇去……此时的小雨滴,有什么样的感觉?”“炎热的夏天,小鱼们游在这清澈见底的小河里,又会有什么感受?”“小蝴蝶看到这么多色彩斑斓的鲜花,它的心情怎样呢?你看出来了吗?”课堂因此变得有情有趣,学生沉浸在美丽多彩的夏日里,陶醉在学习语文的快乐氛围中。

3.角色转换主动体验情境。在教学中,根据需要让学生扮演、担当课文中的角色,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活动,也是促进体验式学习的途径。角色转换,能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现实化,使儿童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充分地投入、积极地思维、主动地创造,让课堂“活”起来。学习《云房子》时,一起带上“小鸟”头饰去“造云房子”,“介绍云房子、欣赏云房子、设计云房子”,“小鸟”们彼此互动分享“云房子”的活动过程,推动、转换着课文的情境画面。学生们个个忘我投入,俨然成了一只只雀跃的小鸟,以身体之,以情悟之,课堂处处呈现“动态生成”的美!

4.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热望。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天生就有着探究的欲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巧妙质疑,激起他们主动探究的热情。提问要恰到好处,问题过深则不及,过浅又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应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狼和小羊》课尾一句“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一般教师教到这儿会问:结果怎样?而我这样问:“小羊就甘心被狼吃掉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狼扑过来,小羊身一闪,笨狼就掉进河里。”有的说:“小羊退到崖边,狼一扑,小羊一躲,恶狼就掉进万丈深渊。”……在学生纯真的想象里,小羊不再是一个弱者,变得聪明而勇敢。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他们学会联系课文合理想象,阅读能力得到潜在发展。

三、活学活用,促进自主发展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因此,语文课应重在给学生提供多样的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而这实践的过程就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如课文《冰花》中出现了两个生字“他、它”,再加前一课的“她”,这三个字的区别运用是这一单元识字的难点。学习生字时,我不失时机地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借助图片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快辨别出字形(偏旁)和字义之间的联系,随后当场加以活用,掌握规律。再如学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后,我让学生做一回小诗人,仿写诗句:“我还想变____,____。学生兴致盎然,满怀诗情,进行语言的迁移,语言和想象齐飞。在语言实践中学生不仅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表达能力,更深化了对课文中心思想的体悟,语言与精神同生共振!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如何实现从“教”到“学”的华丽转身,让学生变成“好知者”,成为“乐知者”,这是课改以来每个教师肩负的重任和面对的挑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建立亲和平等的师生关系,优化创设各种学习情境,提供多样的语言实践平台,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让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发展语文素养,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5.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五

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有很强的指向性,引入环节位于一节课的开头。引入环节设计的好,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课时,根据学生情况以及课文内容,或讲一个笑话,或讲一个故事,或提一个问题,设计一个悬念,或讲一则奇闻趣事,或展示一幅画面,或做一个演示……总之,力求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例如: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就先放录音,让学生欣赏《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学生进入新的教学境界。通过“境”来表现“情”,再通过“情”来深化“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又如,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采用了以旧带新法和直观演示法。把初中学过朱自清的《春》与《背影》联系起来,再用多媒体演示“荷塘月色”的优美画面。通过复习旧知识,从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种导入,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基铺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直观演示,能把教学主要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感性材料,能引起学生寻求探索的积极性,为学生架起了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这种以旧带新法与直观演示法,同样可以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于漪老师说:“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实践证明:精心地设计课文的导入环节,采用恰当的方法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六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课前恰如其分的过渡语言作导语,不仅能使课与课之间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五彩池》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五彩池的神奇,然后用简洁明快、抑扬顿挫的语调描述五彩池的大小、形状、颜色的语句作导语,这样使人听了如临其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好这一课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产生了美好的境界,产生无限的向往之情。

二、巧设提问、激发兴趣 课堂上巧妙地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学《五彩池》一课,当学生们了解到来自同一溪流的水流入池里颜色就不同了,甚至一个池里就有几种不同的色彩。而舀出来看又跟普通的水一样,在这时候我就问: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同学们的兴趣一下激发起来了,学生有的想,有的查找工具书,教师在班中来回询问,老师再加以总结,课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不但使他们受益匪浅,而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引导争论、激发兴趣 争论往往能折射出智慧的火花,有争论的课堂就有求知的高潮。一次我们班会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某城要扩展公路,可一旁有几株树怎么办?为此,同学们展开激烈的争论,大家各抒己见,纷纷摆事实,讲原因,对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7.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七

一、语文教师的语言应生动、形象、幽默

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能增添讲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活跃气氛,保持学生大脑的兴奋,消除学生的疲劳和紧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有声有色,让学生感受到听语文课简直是一种享受,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这样说,生动、形象、幽默的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学成功的一个必要因素。

二、抓好每一堂课的“切入点”,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其艺术的真谛在一个“导”字上。一堂课如能抓住一个好的“切入点”,会使整个教学过程“先声夺人”,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给学生愉悦舒畅的情绪体验进而形成一种推动力。

导语可以用“引诗句”“引名言”“讲故事”“欲扬先抑”“煽情导入”等方式。其关键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

三、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最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常不断转移,一堂课要使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不容易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最易使人感到疲倦,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做到有张有弛。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复述,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讲解,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编成课本剧表演。各种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堂课中交替进行,灵活运用。

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以激发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每取得一点成绩,教师如能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使他从成功中体验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特别是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失败会导致其学习动机的减弱,从而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成功与否并无绝对标准,如好的考试成绩,正确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圆满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等等都可视为成功。第一次成功的体验以可推动第二次成功,多次成功会使学生信心倍增,逐步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对于学生一点的进步,教师都应当恰当地、不失时机地给予书面或口头鼓励。

8.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八

一、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进行教学

低年级学生和注意力不够集中,持续注意力一般不超过20分钟。因此,新课伊始,导入的形式要新颖有趣,具有启发性,这样就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并把学生带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去。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将听录音、讲故事、演小剧等方法引入课堂。

教学《雪地里小画家》一文时,我拿着打印的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图片在黑板上展示,并微笑着问大家:“你们喜欢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吗?”学生们齐声回答:“喜欢。”于是我接着说:“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成为小画家的吗?”“想!”一下子整个课堂就活跃起来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产生。由此可见,精彩的导入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以课堂表演的形式来教学

根据现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活泼、好动,我注重以生为主的课堂教学,对于内容浅近、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我指导大家采用表演形式,根据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练习朗读和对话,以体现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让学生上讲台表演,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酸的和甜的》一文时,我设计了课堂表演,让学生戴着课文中动物的头饰来朗读课文。一开始课堂上的气氛非常沉闷,但是经过学生上台表演,课堂气氛较活跃了。学生在整节课中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都专心听讲。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能挖掘课文中的“乐趣”,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游戏的方法来教学

游戏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玩,还要善于组织学生玩,和学生们一起玩,让学生玩得有意义。学生们在游戏中,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激发了表达的欲望,提高了口语实践能力,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参与语言交际,在游戏中学会使用语言,寓教于乐。

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会设计游戏进行教学。在识字和朗读课文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游戏。如开火车识字,即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组词、分析字型,如果有人说错了或不会读,火车就停下来,请其他组的同学帮忙(重读字音、组词等),然后火车继续开。还有生字大比拼、接力赛、猜谜语、看口形猜字、朗读接龙等游戏。通过这些游戏,使本来枯燥的识字和朗读教学变得有趣多了。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的巩固生字教学阶段,我展开了一个游戏——看口形猜字:教师做嘴形,学生把相应的生字卡片举起来。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但巩固了生字,还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使学习变得有趣、有效。此外,猜谜语的游戏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在识字活动中猜字谜、编字谜,不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在《荷叶圆圆》的识字教学中,我出了一个谜语:“人来小亭边,停步看竹篮。竹篮竹子编,月亮在旁边。旁边有翅膀,一飞冲云天(停、篮、膀)。”还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利用电脑显示出来,让小朋友去猜,去读。如“一天一天又一天”(晶字)等。现在甚至有些学生可以自己编谜语考同学。通过这样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营造了一种和谐相融的学习氛围。

四、以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激励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手段,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优势;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领略到进取的价值,从而受到鼓舞,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教学《揠苗助长》一文的结束阶段,教师问学生:“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一个学生这样说:“我想告诉农夫,你别着急,庄稼一两天长不高,三四天长不高,时间长了就会长高。”教师觉得他的回答符合二年级学生语言、智力发展水平。于是鼓励他说:“你的想法真好。如果农夫听信你的话,以后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接着问:“那么我们做别的事像他这样行吗?”学生说:“不行。”在教师的引导下,这个学生终于回答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盲目着急,那样有时会把事情弄糟的。”此外,诸如“你真行”“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真是太佩服你了”等这些激励语言,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在活动中形成。学生的兴趣越浓,注意力便越集中,学习便越积极主动。只要我们教者想方设法,调动一切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还有哪个学生不爱学习呢?

9.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九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对学习材料本身发生兴趣。”我认为这句话具有较高的哲理性和科学性,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才会集中,求知欲才会旺盛,思维才会敏捷、灵活。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改变“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过程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智力、非智力因素等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能与教师一道产生共呜,起到接收知识的最佳效果。笔者认为,激发学习兴趣可有如下方法

一、利用有效的情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当针对学习者先有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真所谓投其所好、学为已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积极主动的”。从学习的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调用、摄取已有的生活原型,激活、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积极主动地构建语文的理解。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教学过程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这就需要老师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来。如我在教学生书写“心”时,为了让学生牢记“心”字写法。我编了顺口溜:一口小锅煮三条鱼,有两条跑出了锅外,只有一条在锅里。再如在教学带有“日”旁和“目”这两类字的时候,学生往往容易把这两个旁写颠倒。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记忆的:“日”表示太阳,凡是与太阳有关的字都是“日”字旁;“目”表示眼睛,凡是与眼睛有关的字都是“目”字旁。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中也有很多乐趣。用这样的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结合起来,趣味无穷,学而不匮。

二、利用丰富的语文活动

好动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活动恰恰符合学生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引用丰富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和运用知识。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时期。在活动中品尝获得成功的乐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到语文的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启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学语文、爱创造奠定了有利条件。如在教学古诗时,本人采用“音乐教学法”来教学,划分节奏时让学生一边打拍子,一边读古诗,这样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节奏感。为了便于背诵,我利用优美的音乐旋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这一原理,将古诗编成歌曲教学生唱,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快了记忆的速度;对引导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形势多样的练习

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要让他们真正掌握新知,达到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必须经过足够数量的练习才能实现,但练习绝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对已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因此,练习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比如识字与写字,组词、造句,看图说话,阅读和理解这些内容在练习中要根据需要适时灵活地安排和调整这些内容,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厌倦,达到练习的目的,提高练习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巧妙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特别是教师应注意问题的思考性、启发性,鼓励每个学生积极思考。如:在教学《快乐的小燕子》一文时,引导学生找春天的景物有秧苗、柔柳、桃花。此时要积极引导结合当地春天的景物来思考问题,学生自然会想到我们这里春天没有秧苗,这时老师就可以告诉学生,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季节的差异性很大。从而培养了学生勤动脑的能力。

10.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十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

郝建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有过对学习兴趣培养的观念,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把教育的新理念切实落实到教学的课堂实际中,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那么,又该怎样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导语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的重要教学环节。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导语,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好的导入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为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的进入角色中。

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自己的特长设计运用不同的导语,比如讲故事、唱歌、展示多媒体课件、出示挂图、播放音乐、成语接龙等等。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室展示一张张优美的夏夜荷塘美图,然后播放名家的配乐朗读将学生引入到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在优美的视觉与听觉享受中已经感悟了课文的意蕴,从而为下面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开始之际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学过程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语文教学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

二、注重课堂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需要从具体的教学的每一个活动的环节入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获取知识,避免繁琐乏味无效的机械性的练习。

进行探究式的课堂活动关键是问题的设计,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设计好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水平知识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思维层次和认知规律,同时要注意给学生设计一些富有体验性和探究活动性的问题,这样会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可以从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产生问题的途径来设计流程:

1、学生发现问题。在学生预习课文或初步学习课文时发现的问题,经过小组的讨论交流,教师的点拨与指正或者师生共同解决。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善于抓住并梳理主要的问题,不要纠缠于无意义的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提出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并让学生在阅读中讨论总结分析,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适时的拓展迁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兴趣进而产生喜欢学习的兴趣。

三、积极渗透情感,增强学习兴趣。

一堂课应该是一部微型的电影,而语文老师就应该是导演,用他对剧本的深刻透彻的了解,用他渗透情感的富有激情的语言动作,将演员(学生)带入到预想的境界,进而挖掘出剧本的内涵,展现出剧本的特色。

语文教师要融洽课堂师生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形象。教师走进课堂与走上讲台之前应整理仪容,调整心态,精神饱满,情绪高昂,使学生望之精神一振,端坐静盼,从而奠定一堂课的成功基础。(2)、沟通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缩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对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进而为师生的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创造有利条件。(3)、体现关爱。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的尊重学生学习中的独特体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给学生安全感和成就感,<莲山 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时刻呈现出爱心给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或参与讨论时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出现错误时,应当给予指导与帮助;思维阻塞时,应当循循善诱。当学生回答完毕或讨论结束时,一定不要忘记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不要在简单的是非上做评价。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习得快乐和成功。

四、挖掘课程资源,吸引学习兴趣。

语文的课程资源是包罗万象的,既有课外的也有课堂的。如:教科书、挂图、报刊、杂志、电视、网络、演讲答辩、广告招牌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可以说生活有多宽广,语文课程的资源就有多么宽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教学资源。如:充分利用当前的 “农远工程”中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莲山 课件>具体而言它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感悟更具体、更生动、更直接;大而言之它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学不应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内涵;不应是僵死的知识灌输,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因此,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至少应该把握以上四个环节。应该努力做到:避免晦涩难懂的语言,消除紧张尴尬的气氛,创造兴趣盎然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进而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总之,只要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很好的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进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的有用人才。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11.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十一

【摘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师要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识字,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快乐地接受每一节识字课。

【关键词】识字;兴趣;游戏;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16-01

识字教学,历来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新课标规定: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会写,识字量占小学六年识字总量的60%,平均每学期大约要认识500个左右的汉字。郭沫若也曾经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在新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识字条件,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处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么大的识字量如果不讲究科学合理的方法,而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将使学生不堪重负。那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1 做游戏

兴趣是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过桥、摘果子等等。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例如教学《操场上》(第一册)时,可组织学生玩“快乐传真”的游戏。上课前,老师先把要学习的“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六组词分别写在纸条上,游戏时,一个人看了纸条后,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让下面的小朋友来猜,猜对了得分,猜错了则要扣分。下课后,还可把学生带到操场上,一起玩一玩。当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的欢跳时,试想一下,为什么打球的打、拍皮球的拍、拔河的拔都是提手旁,而跳高的跳、跑步的跑、踢足球的踢都是足字旁,还用得着老师再去费力的强调吗?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

2 看动画

教学课件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孩子。如学习“采”时,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的采摘着树上的果子。辅以字理与解说:“采”树上采果子。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采”联系在一起。教学中的课件,以接示字理让孩子们了解字的本源,加深对字的理解,既形象又生动。

3 编顺口溜

例如学习“飘”字,我编了一个顺口溜:右边风吹左边票,车票随风飘呀飘。学生随即有很多自己的办法有的说:左边一个票,右边一个风,两字相加就是飘。有的说:我把飘和漂来比,漂字去掉三点水,换上风字就是飘。为了让孩子们牢记“坐”字,我编了一句这样的顺口溜“二人土上坐”。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也跃跃欲试,编出了许多有趣的易记的顺口溜来识记字形,如,记“朋”字时,有学生说:“两个月亮肩并肩,亲密友情记心间”;“猜猜猜”游戏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种识字方法,可以看动作、看表情猜生字、猜词语等。

4 讲故事

孩子最喜欢听故事,把生字编成一个故事来记学生也容易接受,如“休”字,我这样编:“一个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见路边有棵树,就顺势靠在树上休息一下。又如”明“字,”太阳很亮,月亮也很亮,当它们碰在一起就特别亮,这就是“明”字。

5 象形识字

在教独体字时,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认识事物的特点采用形象的识字方法,把事物原来的样子临摹到黑板上,看象什么,看懂图意后,再写出这个字,如“日”字,“月”“羊”等字,又如“鸟”字,它的笔画稍多一些,就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哪是鸟的羽毛,哪是鸟的身子,小黑点是鸟的眼睛。这样的教法,既有趣又有效。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识字的方法比如:读儿歌、猜字谜、做加减法、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提高儿童的识字能力。

6 部件识字

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利用拆分和组合汉字部件的办法,教给学生识字的本领。如在识“青”字后,让学生加上偏旁,组成尽可能多的字,有的学生加上“日”旁,组成“晴”字;有的学生加上“目”旁,组成“睛”字;有的学生加上“讠”旁,组成“请”字;有的学生加上“氵”旁,组成“清”字;还有的学生加上“忄”旁,组成“情”字……通过组字,使学生发现:原来汉字竟有如此奥妙,识字也可以有如此乐趣,一下子就把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1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十二

预习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 是课堂教学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前应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如在指导预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 可以先到野外捕捉一些小蝌蚪, 养在玻璃缸内, 然后进行了启发谈话:同学们, 你们平时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它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 (出示玻璃缸内的小蝌蚪) 这是小蝌蚪, 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小蝌蚪不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 它们要去找妈妈。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呢?回去后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 找一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和求知的兴趣, 并且在课堂上学得生动、活泼, 理解得透彻。

二、精心设计导入

1. 巧设悬念。

在导入时, 教师用巧妙的语言巧设“悬念”, 能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 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 我巧设“悬念”:“同学们, 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学生精神大振, 跃跃欲试。我接着说:“带你们去哪里呢?”说完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哦!”学生恍然大悟, 但随之产生疑问, 小兴安岭?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这时, 我顺势引语:“同学们, 小兴安岭,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一带, 那里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有香脆的榛子, 鲜嫩的蘑菇和木耳, 还有许多人参和珍贵的药材, 美丽的小鹿……要想领略小兴安岭的秀丽风光, 就让我们随作者去小兴安岭旅游观光吧!”这样,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更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 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了学习活动。

2. 借助现代教学手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结合课文教学内容, 让学生听听美妙的音乐, 看看生动逼真的画面, 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 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 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 走上一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如教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 我先让学生边听古筝乐曲, 边观赏西湖的美丽风光 (视频) , 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学习情绪, 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 享受作者所描写的自然界的美。这样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为学好古诗打下基础。

3. 猜谜语。

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则小小的谜语, 往往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如教学《蜜蜂》这一课时, 我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嘴象小铲子, 脚象小扇子, 走路晃膀子, 水上划船子。”生动形象的谜语,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他们很快就猜出谜底。这时我趁机将学生的兴趣引入课文:蜜蜂有什么本领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打开《蜜蜂》这一课。于是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书本上来了。

三、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 持久力差, 有意注意时间短, 容易疲劳, 而语文知识的掌握, 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是要在不断地练习中, 才能巩固和熟练。因此, 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 努力创设语文知识的故事性和游戏性情境, 使他们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用“一字开花”“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进行扩词比赛, 从而丰富学生词汇, 巩固字词。“一字开花”就是老师在黑板上先画一朵花, 再在花心里写上某一个生字, 而后让小朋友口头扩词或板演。如果这个字的朋友多, 就在花瓣外再画上一层花瓣, 花儿越开越大, 学生就越有兴趣, 注意力非常集中。如我教“花”这一字时, 用“花”字就扩词二十多个, 为了进一步巩固, 一字开花后就进行“开火车”游戏。这样学生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 特别对那些学困生帮助很大, 教师就能达到较好地传授知识的目的。

语文知识的故事性, 我在看图说话教学中常以故事进行教学, 如教第二册基础训练与看图说话教学中《迷路和小白兔》, 我先让学生看三幅图, 看后让学生说说, 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一幅图画的是:早晨, 小白兔走出家门, 提着篮子去森林采蘑菇, 找不到家了, 第三幅图画的是:乌鸦与小白兔说话, 乌鸦给小白兔指路。为了使学生能围绕故事中心有目的地进行说话训练, 我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起个名字, 有的学生起出了如《勤劳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小白兔》《找不到家的小白兔》等题目, 最后我板书《迷路的小白兔》, 当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深入地理解后, 我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 在音乐声中进行完整地表演。有的学生扮演小白兔, 有的扮演乌鸦, 学生们声情并茂, 兴趣盎然, 这样教可使学生实践与表演相结合, 以趣引思, 知趣结合, 掌握了辩别方向的知识, 学生愉快地受到了观察, 思维和语言训练。

总之, 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

摘要:在学生的学习中, 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激发起了兴趣, 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13.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十三

曹玉桥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活动,而兴趣则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是发展思维的前提。对学生来说,兴趣的浓淡,心情的好坏,产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欢乐愉快的气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人精神振奋,学习效果倍增。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这需要通过课内外长期的、有意识的诱导和反复的加强。激发兴趣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是一些简易可行的方法。

一、精心设计,趣味导入

上课伊始,教师要实施导学,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成功的导入,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把学生带入思维和兴奋之门,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情知开端和背景。有趣的导入法有:

1、故事导入法: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有趣或新奇的小故事,在学生产生兴奋之时导入课文。例如:教《出师表》前,简述“六出祁山”、“五丈原陨星”的故事。讲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制造的“李闻惨案”,导入《最后一次讲演》。

2、名句导入法:引用名人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的方法。例如:教《谈骨气》时,引用徐悲鸿的“人不可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导入。从毛泽东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导入《纪念白求恩》。从“民以食为天”导入《食物从何处来》。从“失败是成功之母”导入《失败是个未知数》。

3、影视导入法:利用影视、录像、影碟等放映精彩片断,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例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先放映一段关于抗美援朝的影片,像《英雄儿女》、《上甘岭》等,让学生从视觉上领略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再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共鸣。

4、悬念导入法:利用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巧妙设置悬念,把学生的兴趣召唤出来,再导入正文。例如:教《傻二哥》时,教师说:我想,在座的每一位,都不会让别人说自己傻吧。但是有一位,人称傻二哥,大家都说他“傻”。本节我们来学习《傻二哥》,看看傻二哥“傻”在哪里呢?傻二哥到底“傻”不“傻”?教《宋定伯捉鬼》时,教师说:一提起鬼,大概大家都害怕。可是有人不怕鬼,而且还捉住了鬼。今天我们学习《宋定伯捉鬼》,看看宋定伯是怎样捉住鬼的?

5、诗词导入法:讲授新课前,朗诵或播放或吟唱与课文有关的诗词歌曲等,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教师领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教师朗诵鲁迅的《自嘲》诗,导入《有的人》。朗诵杜甫的《蜀相》导入《出师表》。播放歌曲《愚公移山》,讲授《愚公移山》。播放《好汉歌》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6、图示导入法:利用挂图、幻灯片、网上下载的图片等,给学生以直观形象,导入所学内容。如:故宫博物院图、人民大会堂图、苏州园林图、人物图等。

ザ、开拓知识面,激发求知欲

心理学上讲:“兴趣和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的事物优先地给予注意,并且对它有向往的心情。”这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感到所学的内容需要了解,需要掌握,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教材为辐射中心,尽可能的开拓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教《小橘灯》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我”走后,小姑娘妈妈的病“好”了没有?她的爸爸回来了没有?时至今日,假如小姑娘还在的话,她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她家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教《卖炭翁》时,让学生尽情想象、发挥,赖以糊口的炭被抢走之后,卖炭翁会怎么做呢?他回家后怎么说呢?他的家人又会怎么说呢?他家以后的生活怎么样呢?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发挥创造性才能完成。而争强好胜,乐于创造,勇于求新,正是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所以对这样的练习他们是很有兴趣的`。这些课堂练习,既有利于学生熟悉课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或写作能力,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经验证明,学生对这种富有创造性的练习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认真阅读,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看来,兴趣和成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设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教师要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问的巧妙或笨拙,体现着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提问要难易适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较难的问题请优生回答;较容易的题目,则要请希望生回答。当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地给以启发指点,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在特定情况下,教师可以实施“高高举起你的左手”的策略。即和希望生约定:“回答问题时,要是不能回答就举右手,能回答就高高举起你的左手!”这样难易有别、因人而异的提问,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板书工整优美,创设审美情境

美学上讲:美是以感性为特征的。审美直觉必然带来情感愉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学生有美的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审美情感,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板书工整简洁、新颖美观,就能够创造美的情境。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设计如下:

背影

朱自清

父子深情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

中间叙事一引出背影(悲哀的泪)

望父买橘一刻画背影(感动的泪)

父子分手一惜别背影(离别的泪)

结尾思念一照应背影(伤心的泪)

板书抓住文章四写背影,四次流泪,线索清楚,紧扣主题,让人一目了然。周敦颐的《爱莲说》板书设计如下:

爱莲说

周敦颐

菊--花中隐士

牡丹--花中富贵

莲--花中君子

(托物)(言志)

板书体现文章用陪衬手法,突出莲的君子品格,借物喻人。象这样的板书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情绪。オ

14.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十四

总口管理区小学 刘 强 陈传林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知道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俄国思想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众多的例子看,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也往往从兴趣开始的。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 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喜欢数学,学好数学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得到了一些启迪:

一、用儿童的语言激发兴趣

一年级新生年龄大多在5岁半到六岁,爱玩、爱动、爱说。上课后没几分钟是不能进入到学习状态的。这时老师要用哄小孩的方法引导学生入到学习状态,可以说你们真乖,真是听话的孩子,你看某某同学坐得多端正,你们都要向他学习。这时所有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会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要抓住十几分钟的有利时间,引导学习,尽可能用简短,有趣的话和他们交流。比如认识“>、<、=”可以说尖尖向右是大于符号,尖尖向左是小于符号,等号就像两根横着放的筷子。在用“< ”、“>”、“=”比较两个数大小时,学生往往弄不清该填哪一个,我们可以用儿童的语言说尖尖那头是小数字,开口那头是大数字,等号两头是一样的数。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中的第一课时内容“前后”时,要求学生能分辨前面和后面。书上用的是“前面、后面”来表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由于生活地域的关系,学生大多用“前头、后头”来描述。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得内容感兴趣,我们可以按学生的语言习惯对学生讲课。北师大教材中出现的很多动物名字,都是以普通话作标准的,由于地域的差别,说法不尽相同,在用情境图教学时,如果一味的使用书中的名称,学生不是很感 1 兴趣,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语言习惯,作一些必要的调整,用一些孩子爱说的话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如果喜欢一个老师,他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很高的兴趣。所以数学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用关心,爱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生活上关心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开始都很喜欢自己的老师,他们也很希望得到老师的喜欢,如果得到老师的赞扬,或者能在课堂之外有所单独的接触和交流,学生会表现得很兴奋,这些学生对这一老师所教的学科会表现出很高的兴趣。特别是现在父母均在外地打工的学生,他们是很需要有人来爱的。所以我们老师要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比如学生热了,给他擦擦汗,学生冷了,给他添加衣服,学生饿了,给他们吃点食物,学生受了委屈,就给他消消气。有时还要给个别的擦屁股,其目的是让学生先喜欢这个老师。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老师是保姆,老师是公安,老师是警察。如果我们当老师的做到这一点,能使学生从老师给予的爱中获得学习数学的动机。,2、学习上帮助学生:

一年级学生年龄都还小,特别是生源不足的地方,不满六岁的小孩大多入学了。由于学校家庭以及教材的因素,一些学生明显跟不上教学进度,在完成平时的作业或是测试,感到非常吃力。这些学生往往信心不足,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唯一的办法就是做耐心细致的帮助。

首先要培养他们认真学习的习惯,要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上来。,讲课的时候多注意他们,多给他们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要多表扬,多鼓励。对接受慢的待进生要单独做辅导,对他们的课堂作业或是家庭作业要及时的检查讲解。

再者要和家庭取得联系,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参与查漏补缺。这样让学生从点点滴滴的帮助中逐步转变,让他们渐渐喜欢数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除了要关心学生生活,学习上帮助待进生等方式之外,好好把握40分钟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好短短的几十 2 分钟呢。那就要我们在优化教学方式上下功夫。我的做法是:

1.用新颖方法导入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有人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课前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使用情境导入、演示导入、设疑导入、故事导入、猜谜语导入等。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烈,不同方式的导入是小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来源,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极高。

比如,在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以小白兔请客为题,讲小白兔是怎样种果树,怎样管理果树,怎样收获果子,怎样请好朋友做客的故事,使学生对学习20+30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再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学生都显得热情很高。由此可见,好的内容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都有显著地提高。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教学数学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是教一系列的“+” “–”符号,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可以想象,学生在学习时是多么的无聊。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联系学生生活,这样才会使学生产一种学习数学的积极情绪,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把学习数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教学请境来达到目的。如小学生爱吃的食物,爱穿的衣服,爱玩的玩具,爱听的动物故事,爱做的游戏等都可以拿来做情境。这样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模仿活动,增强学习兴趣。

教育学表明,小学生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模仿,参加活动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兴趣的好方法。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具体的活动,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的学习热情会很高。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时,我们可以一个超市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了元角分的基础上,一部分学生当售货员,一部分学生作顾客,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买卖交易。学生模仿顾客讨价还价,模仿售货员介绍商品。不管是哪个角色,都要积极的进行人民币的对换计算。经过这种方式的活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都掌握的快,记得牢。

四、设计多种方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对老师所用的教学方法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将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上来。但进入练习时,由于练习的题目偏难,偏多,学生会表现的没兴趣。

众所周知,学生做练习是必要的,因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老师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方式。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爱好练习,这部分学生格式正确,速度快。而有的学生面对练习题会无动于衷。那么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练习时都能积极的行动,就需要老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做到多层次多样化趣味化,使其难度逐渐提高,同时尽量设计到适合班上每一个学生。

1.让学生多动口: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他们都爱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布置作业应该以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可以用补充完整一句话;观察情境图,有条理的说出图意;和同学交流获得的数学信息。这些动口的方法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要善于运用。

2.让学生勤动手:

小学生爱动口,也爱动手。所以,在设计作业时要多出些动手题。比如把和数相对应的图涂颜色,数与图连线,数与图找朋友等。只要是学生喜爱的方法都可以用上。学生在动手同时都能体验到成功。

3.综合实践:

动口说,动手做,让每个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综合实践更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做法是让学生进行数据小调查,结合生活经验自编数学题,用算式说小故事,扮演有数据的小动物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是不可缺少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

总之,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不断的尝试,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践不断总结,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随着教师的努力而提高。

上一篇:创业园区入驻管理办法下一篇:自我感悟总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