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上《蜜蜂》教案、教学反思(精选10篇)
1.部编版语文三上《蜜蜂》教案、教学反思 篇一
语文园地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愿望。
2、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3、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教学重难点: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过程:
1、先从两个观察游戏入手的,第一个游戏是观察猜字,学生说出猜的是什么字,并简单说说理由。第二个游戏观察图形,从中找到需要的梳子、哑铃和毛笔。用这种方式导入,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老师也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清楚地表达、认真地倾听的能力。
2、老师要求男同学闭上眼睛,让女同学观察毛笔的位置,然后让女同学来讲述毛笔在图形的什么地方,只能用嘴叙述,不能用动作来指点,男同学要根据女同学的描述找到毛笔。这就是在训练学生清楚地表达、认真倾听的能力。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谁能讲得比她更清楚?”“谁还要补充?”“根据描述,你找到了吗?”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3、由学习伙伴的话作为引子,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名个别学生在全班发言后,老师安排小组交流,要求专心听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的发现。然后让学生汇报小组的发现。其中,老师适时地对学生语言表达中不准确、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纠正。
4、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老师启发学生“有没有你们最感兴趣的发现?”,学生纷纷回答,老师从中挑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围绕着这些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示范怎样进一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5、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出示一个现场观察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四幅图:随着太阳位置早、中、晚的变化,猫的瞳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观察猫的眼睛,引导学生说得更准确。然后再观察图片,向旁边的同学说说在什么时候猫的瞳孔是什么样子?
6、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重难点: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四组词语,学生认读。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2、仔细观察每组带点的字,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并说说形声字的特点。
4、拓展练习: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形声字卡片。
二、读读背背
5、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6、分小组练习背诵。
7、说说这个儿歌知道了什么?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读读认认”,认识“肩、臂、瞠”等7个字。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认认
1、出示六个词语,让学生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的方式指名认读,检测识字的效果。
3、展示人体器官的挂图,由一位学生读词,另一位学生指出图上相应的部位或者器官。
4、说出几个表示人体器官或部位的带有“月”字旁的字来。
二、宽带网
5、组织竞赛讲故事活动。
A 教师可以先宣布竞赛的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B 竞赛活动可以先在小组内进行,选出优胜者,然后在班级内在竞赛。C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出优胜者,并让优胜者介绍经验。
6、开展推荐读物活动。
介绍自己读过的讲科学发明或者发现的图书。向学生推荐并互相借阅。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法,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大多学生作文时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一、要浅化习作入门。对于语文教师,切忌一开始就和学生讲述许多作文的理论、技法,而是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你的忧愁。
二、练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在平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课堂上要经常指导学生去观察、练笔,使每个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三、多做游戏,在玩儿中写,培养写作兴趣。将游戏融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写作,写中再现玩趣。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2.部编版语文三上《蜜蜂》教案、教学反思 篇二
(一)本课是一个感人的童话故事,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四次的对话让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
在教学的策略上,我围绕“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鼓励学生质疑从而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理解句子以及童话中的意思、情节,如在自由读时,我让学生找出小鸟为了寻找好朋友所到过的地方,于是学生找出了从很远的地方——森林——山谷——村子的句子及词语,我随即板书,从这些句子、词语中也抓住了故事的情节,学生就会理解到小鸟千里迢迢、力尽艰辛找朋友的过程,理解到童话要表达的意思,体会到小鸟对友情珍惜的情感了;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演故事的情节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就是在这语言文字的演绎中,逐步感悟内化,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的语调高扬一点,有的稍低沉,有的边读边做动作,还有正象人们所说的真是“七情上脸了”,这些真情流露正是他们纯洁幼稚的童心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演绎;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的介入以及学生读悟后拓展想象让学生从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既提升了学生的言语能力也让学生感悟童话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收获较大的,但毕竟我教学经验尚浅,同时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这节课我也觉的存在着不少的遗憾!如在学生对角色的感悟方面,我是觉得部分学生还不够深刻,原因是对一些关键词的读悟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如果我不是心情过急,可让学生走上讲台演绎对话,说感受,可能就会带动得好些,这是其一。其二,在小练笔得过程中,如果我能提示一些童话的写作特点,可能就会引导出一部分尖子生能用童话式的语言丰富故事内容,为学会童话奠定基础。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本文是以诚信为主题,但是对四年级学生的现有思维水平来说,他们一拿到课本不一定就能够捕捉诚信这个主题。诚信、奉献、环保三个主题的多元体会又会造成“人文性的厚度”不够的缺憾。小鸟的执着追寻,对诺言的尊重,传递给我们:这是一只多么重情义的小鸟啊!所以我以诚信(友情)主题的体会为主,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
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去年的树》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因此,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去年的树》,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境界。
但“了解课文内容”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刚开始,我认为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简单,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杨老师提出,是否能将这块内容放到文章理解后在出示,这样一来会简单一些,要考虑学生能力,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且尽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三)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课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偏重于人文性。因此,我觉得语文老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因此,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去年的树》,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
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境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后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提出问题:小鸟深情地注视着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知道吗?
有的学生说:“大树啊,大树,我们是好朋友。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有的学生唱:“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有的唱,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3.部编版语文三上《蜜蜂》教案、教学反思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切”。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课前准备:
1.生字、生字卡片。
2.有条件,可准备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及反映课文内容情景的课件,以帮助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和感悟童话主题。
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树”,提问:你知道的树是什么样的?
再板书“去年的树”,提问:看到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2.一只美丽的鸟儿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段美丽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2.认读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4.再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确立本文的阅读方法
1.这篇课文对话较多,让我们主要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来阅读本文。2.画出写对话的句子。
四、指导朗读第1组对话
1.过渡谈话:冬天到了,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他们说了些什么呢?读一读。
2.生活中,你也许经历过离别,想一想那是怎样的情景?想后再读一读。3.组内练习朗读,注意读出感情来。4.指名朗读。注意读出自己的个性。
一、读第2~4组对话 1.学生分组练习
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跑回来找它的好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她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下面的三
第二课时 组对话,请同学们自己选定一个角色在四人小组里面合作练读。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那一声声急切地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读着读着,谁不被小鸟的这一份真情感动呢?我们一起来朗读,互相说说究竟怎样读更能反映小鸟的这份真情。
3.扮演角色,体验感知
谁来做一回小鸟。你们可以像寸鸟一样在教室里,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着她的好朋友,你在谁的身边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读。(两组同学分角色一起朗读)
二、朗读、想象,体悟主题
1.同学们,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 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感情。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大家把书拿起来,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三段。
2.引导想象。亲爱的小鸟,你看到朋友了,你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想说什么?你要走了,但你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课文中有好多话作者想说都没说出来,给我 们很大的想像空间。我们来把作者没说的话说出来,行吗?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都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啊。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 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们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
三、拓展升华 编写“友情卡”
小鸟对大树的情,把大树也给深深地打动了。大树想在自己还没有被燃尽之前,为小鸟寄去一张友情卡。同学们你们愿意为大树写这张友情卡吗?
四、学生自由写,教师指导 1.读了这篇课文,对鸟儿,对树,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让我们再来读读全文,读后说一说。
2.总结
我们通过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我们一起和课文进行多次的交流对话,让我们真正地走进课文、真正体会了“信守诺言,珍爱友情”的可贵。但愿这个世界“诚信与友情同在。”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去年——小鸟 树——今年
信守诺言
4.部编版语文三上《蜜蜂》教案、教学反思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向别人表示感谢,能安慰别人。
2、能看图写一件由图想到的事,或是写一件生活中的真实的事。
3、学会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词语。
4、积累古诗《过故人庄》和成语故事《杏林春满》。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胜似亲人》看图作文。
难点:恰当地表达感谢和安慰别人。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感谢和安慰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感谢和安慰。
教学目的: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
2、通过模拟现场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
教学重难点:恰当地表达感谢和安慰别人。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唤起真情,激情导入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这一单元,我们围绕“爱”这个主题学习了几篇描写人间真情的课文。这节课,让我们也来化作爱的天使,来学会感谢,学会安慰!【课件出示:课题】大家齐读课题。
二、模拟情景: 请看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广告片【课件出示:公益广告片】边看边想【课件出示:你看到了什么?你最想说什么?】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孩子应该感谢母亲,感谢母爱,哪怕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者是一个眼神,应该说都是对母亲最大的安慰。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也要有献出爱心的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话题——【课件出示:感谢和安慰!】
三、模拟表演: 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也许也有困难,得到过别人的帮助.请大家回忆一下【课件出示: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你需要感谢的人?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感谢的话?】同桌互相合作,摹拟一下当时的情景,互相说说.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上台把感谢的过程向大家展示一下.刚才几位同学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帮助过的人的感谢.我们感谢的方式可以用掌声表示,可以用语言表示。我们的掌声是热烈的,发自内心的,我们的话语也是真心实意的,所以我们在感谢别人时,话语要做到真心实意【课件出示:真心实意】是发自我们的内心.【课件出示:发自内心】
四、学会安慰 现在,我们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发现了一件麻烦事情,希望得到在坐的同学的帮助,愿不愿意? 前几天, 心理辅导老师收集到了同学们许许多多的烦恼有些烦恼老师能够解决,但有许多烦恼需要同学们来帮助解决。【课件出示】
谁愿意帮助她一下? 刚才两位同学对他进行了安慰。现在,老师也给她讲两句话.【课件出示】 这位同学的烦恼是我们很多同学都有的烦恼.也就是家长给我们加重了学习负担,但是同学们回家给家长讲清楚,合理的安排,适当地阅读课外书,让家长给我们自由,自己保证完成学习任务。大家都知道神舟六号遨游太空的事吧!【课件出示:天地对话】看看两位遨游太空的英雄的妻子与两位英雄进行的天地对话,请同学们认真看,看看他们都讲了些什么? 你从中看到了些什么? 同学们,安慰别人需要我们用真心实意,鼓励和同情的话,从这两位阿姨的话中我们得到了启发,以后同学们在安慰别人时应该注意向这两位阿姨学习.同学们,我们只要留心身边的事情,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需要安慰的人,或者说你受到别人帮助时要学会感谢别人.你觉得在你身边谁最需要安慰呢?
五、结束语:在以后的生活中老师也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课件出示:学会感恩!献出自己的爱心,对需要帮助的人进行安慰。】这就是老师最大的安慰。
六、板书设计: 真心实意 感谢和安慰
鼓励、同情 话语得体
第二课时
看图习作:胜似亲人 教学内容:看图习作:胜似亲人
教学目标:
1、观察插图,理解图意,引起合理想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组织语言,尝试表达所想所感,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感受情感表达的方法,受到互帮互助的人际常情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尝试习作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进行合理想象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渗透写作知识。
1、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出示课件:图片】【出示课件:图上画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渗透写作知识: 一位小朋友根据这幅图还写了一篇文章,就是看图写画。【出示课件:例文】 谁愿意把这篇文章读一读?【出示课件:文章写了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出示课件:有顺序观察】 【出示课件:作者描绘的哪些是图上看到的?还有哪些是图上看不见的?】
4、小结。
二、审题
1、出示写作要求:【出示课件】 齐读。
2、【出示课件:这次作文类型是什么?题材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三、看图想象,激活画面
1、指导看图:【出示课件: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人?给小姑娘取一个你喜欢的名字吧。【出示课件:小姑娘与老奶奶是什么关系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理解题目:【出示课件:题目】 “胜”的意思是什么?“胜似亲人”呢?(就是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
3、理解图意: 仔细观察画面【出示课件:老奶奶正在干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搂抱、抚摸小姑娘呢?】请仔细观察画面,好好想一想,【出示课件:事情可能发生在什么时候?】 小姑娘是怎样帮助老奶奶洗衣服的呢?老奶奶又是怎么感谢她的呢?请你再次看图,仔细想一想,把小姑娘洗衣服的过程想清楚,然后跟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课件出示:想一想,小姑娘是怎样帮老奶奶洗衣服的呢?老奶奶是怎样感谢她的。】
4、小组讨论,师巡视。
5、指名反馈 【课件出示】
6、提出要求,试写片段: 同学们都能根据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小姑娘帮助老奶奶洗衣服的过程想得很具体。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让每位同学将自己的想法,在这里一一交流,那么赶紧把它写下来吧!下面请拿出笔和作文纸,写一写小姑娘帮老奶奶洗衣服的过程。写的时候要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描写。赶快动笔吧,看谁写的又快又好!【课件出示要求】
7、片段讲评: 【课件出示:作品】 赶快来看一下这位同学写了些什么!(注意起因、经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有没有写清楚。)生评,提修改建议,师评。
三、画外联想,丰富内容
1、图前想象 课上到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老奶奶为什么是孤身一人呢?她没有亲人照顾吗? 老奶奶身边没有亲人,生活遇到了困难,乐于助人的小姑娘平常还可能会帮她做些什么事情呢? 嗯,小姑娘对于老奶奶来说【课件出示: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老师觉得可以把这些内容放在我们习作的最前面,也就是刚刚写的片段的前面,作为故事的起因。【课件出示】
2、图后想象 这么一位美丽、善良的小姑娘,用她的爱心让老奶奶得到了比亲人还好的照顾,人们是这样评价她的做法的?你能大胆、合理地猜测一下吗? 说的真不错,我们可以把它放在习作的后面,作为故事的结尾。【课件出示】
3、习作题目 这么感人的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用【课件出示:胜似亲人】来做题目,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以取什么题目?
4、如果不想写这幅图,你可以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其它有关爱心奉献的事情。
四、范文赏析。【课件出示】
五、快乐任务: 老师让你们回去把这篇故事完成好,有信心吗?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习“我的发现”——学会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
2、积累古诗。
3、阅读成语故事,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道“杏林春满”的典故。教学重、难点: 读背积累词语、古诗、成语故事。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我的发现】 【课件出示:学习伙伴的话】
1、读学习伙伴的话。你发现了吗?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展示,再个性展示。
3.总结:【课件出示: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但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还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即联系上下文理解。】
4、延伸拓展。让学生再说几个字进行练习。
二、【课件出示:日积月累】 【课件出示:古诗】(1)读古诗,自读──指名读──齐读(小组齐读)(2)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3)自读尝试背诵。(4)、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
三、成语故事。【课件出示】
1、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2、读题、解题、字词质疑。
3、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4、谁来说说“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的意思?——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用“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等成语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5、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成语的来历的故事吗?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2、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5.部编版语文三上《蜜蜂》教案、教学反思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了解农民在不同的季节里的农事活动,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农民的辛苦,懂得辛勤劳动的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背诵课文。
2.了解农民在四个季节里的主要农事活动。[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入境
1.读课题,理解课题中词语的意思。
2.你怎么记住“季”这个字?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的。3.再读题目,想一想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初读诗歌,学习17个会认字 1.听教师范读课文,听准会认字的字音。
2.学生自读诗歌,不认识的字要根据拼音把字音读准。3.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1)后鼻音的字:桑、农、场。其中“桑”读sānɡ,平舌音;“农”的声母是“n”。
(2)多音字:“了”在文中读“liǎo”,意思是完毕,结束。4.读本课的词语卡片,积累词语。
四季
蝴蝶
麦苗
肥胖
农事
蚕桑
归来 谷粒
黄金
上场
虽然
辛苦
喜洋洋
农事了
三、学习诗歌,朗读感悟
1.请四个学生再读诗歌,大家边听边画出表示四个季节的词语。2.每人选一个最喜欢的季节,把相关的诗歌小节读给大家听。3.大家评议。
4.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一起讨论。5.找出描写农民心情的词语。喜洋洋
笑盈盈
你能仿照这样的形式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6.全班齐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田家四季歌》,现在我们来“唱一唱”,背一背。2.背诵诗歌。3.开火车读生字。
二、精读课文,感悟体验 1.老师范读诗歌。2.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读,想一想:你读的这个季节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它?
第一节:春季(春风、花、草、蝴蝶、麦苗儿、桑叶儿)第二节:夏季(采蚕桑、插秧;早起耕作、戴月光)第三节:秋季(稻谷粒粒香,心里喜洋洋)第四节:冬季(棉衣暖又轻,大家笑盈盈)
3.怎样读才能读出每个季节的特点?才能表达你的心情? 第一节可以读出轻松、舒畅的感觉。第二节可以读出忙碌、踏实的感觉。第三节可以读出喜洋洋的感觉。第四节可以读出温暖、幸福的感觉。
4.赛一赛。小组赛读,要求读出季节特点,读出自己的情感。5.找一找。
(1)你从哪儿看出农民劳动很辛苦?
(采了蚕桑又插秧。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2)找出写农民心情的句子,反复读读,体会体会。思考:他们这么辛苦,为什么还喜洋洋、笑盈盈?
三、学写本课的生字 1.拼读会写字。2.自主记字,交流方法。3.指导书写。
(1)季、吹、农:注意撇、捺的书写,撇和捺要写得舒展。(2)忙:注意“竖心旁”的书写,先写两点,再写竖。(3)辛:注意笔画中的三横,中间一横最长。(4)年:笔顺是“”。4.练习书写。教师巡视。5.讲评学生书写。
四、拓展运用
1.读一读,记一记下列词语。
播种
插秧
耕田
采桑
除草
割麦
打谷
积肥 这些词语都和农事有关。2.练习用生字组词造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一年四季小朋友们都有什么活动。4.自编《儿童四季歌》,培养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例如:春季里,鸟儿催我上学早。夏季里,六一节里编舞蹈。秋季里,同学们忙着扫落叶。冬季里,滑冰堆雪人真快乐。
《田家四季歌》教学反思一
6.部编版语文三上《蜜蜂》教案、教学反思 篇六
第一课时
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第二课时
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
【部编版】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配套课时练习含答案
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部编版】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配套课时练习含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二课时
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三课时
1.(1)萧萧:风声。梧:梧桐树。(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4)篱落:篱笆。
7.部编版语文三上《蜜蜂》教案、教学反思 篇七
小青蛙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小青蛙》是一首儿歌韵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本课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归类识字、字谜识字、看图识字、组词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识字,能主动识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并有意识地将识字教学引向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在生活中识字。
课前准备 1.(1)课文相关图片。(2)辅助课件。(教师)2.制作本课字卡。(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激趣。课件出示:“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青蛙)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小青蛙。(板书:小青蛙)3.课件出示漂亮的小青蛙。导学:同学们想和小青蛙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学生齐读课题)4.说说你对青蛙有哪些了解。5.青蛙穿着绿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的是绿色的意思吗?(青)6.导入: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看,小青蛙还为咱们带来一首儿歌呢!(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用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小青蛙的距离,既让学生感到新奇,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为整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读文识字(一)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你圈画的生字的读音。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那该怎么办呢?(查字典、问老师、问同桌、借助拼音)读完后,请你们把圈画出的生字、词读三遍。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随文识字。★学习第一句。1.指生读第一句。2.指生评议朗读。3.赛读。4.相机学习生字“清、晴、眼、睛”。(1)指生领读生字。(2)先引导学生小组内观察;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3)汇报交流: 预设一: “清、晴、睛”三个字的读音有点像,字形里面都有“青”字。①导学: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我们把它们放回课文里读一读,再看看图,好吗? 预设:“清”,清水的“清”。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导学:带“三点水旁”的字表示与水有关,谁还能说出带“三点水旁”的字。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浑水,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晴”:太阳出来就表示天气晴,所以是“日字旁”,表示与太阳有关。(出示晴天的图片)导学:谁能给“晴”找个相对的朋友?(出示阴天的图片)扩词:雨过天晴、晴空万里。(练习说话)“睛”的部首是“目字旁”,表示与眼睛有关。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②导学:怎样区分“睛”和“晴”? ③想想还能给“青”加上什么部首,组成哪些字。(发现生字中的“请、情”)预设二: “眼、睛”都是“目字旁”。①说说这两个字都和什么有关。②请眨眨你们的小眼睛。5.指导朗读。(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2)男女生赛读第一句。★学习第二句。1.指生读第二句。2.相机学习生字“保、护、害、事、情”。(1)指生领读生字。(2)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3.指导朗读。(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2)全班比读第二句。★学习第三句。1.指生读第三句。2.指生评议朗读。3.赛读。4.相机学习生字“请、让、病”。(1)指生领读生字。(2)引导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5.指导朗读。(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2)小组比读第三句。
(三)巩固生字。1.挑战过关。(认读生字)第一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第二关:擦掉拼音认读。第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老师。第四关:读老师手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卡片。第五关: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2.找朋友游戏。一名同学手中拿着一张生字卡片,其他同学要快速找到这个生字的形近字卡片,然后站在一起,同时要用自己的生字卡片上的字组一个词语。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老师对生字的教学非常扎实。在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能够采用多种方法主动识字。用“游戏”加以检测,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动力和兴趣。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青、清、气、晴、情、请、生”。2.学生读字。3.导学:这几个生字宝宝,你能给它们按结构分一下类吗? 上下结构:青 左右结构:清 晴 情 请 独体字:气 生 4.根据结构特点,重点指导:青、请、气。(1)教师指导书写“青”。①导学:认真看一下:“青”字共几笔,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竖在竖中线上,下面“月”的“丿”变成“丨”,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上。③学生书空跟写。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青”字,教师巡视指导。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⑥学生再写2个“青”字。(2)教师指导书写“请”。①导学:想想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是什么。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领。③学生书空跟写。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请”字,教师巡视指导。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3)教师指导书写“气”。重点强调第四笔的写法。设计意图:一年级是书写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要抓住每一次时机指导学生写字。在进行写字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的书写,提升学生的汉字审美能力,再通过书空、描红等美观地书写生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总结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首儿歌,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交流怎样保护小青蛙)2.总结:对呀,青蛙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更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好吗?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吧!设计意图: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在学生识字学文之后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更加明晰“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而“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既巩固了儿歌的学习,又将保护青蛙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可谓“一举多得”。
8.部编版语文三上《蜜蜂》教案、教学反思 篇八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惮、撺掇、凫、潺、蹿”等词语,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2.理清故事的情节,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来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3.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学生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叙事详略的写法。
2.体会小说景物描写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难点:
正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
【教学准备】
1.查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上网查阅有关绍兴“社戏”的资料,了解“社戏”这种乡村戏剧的文字及图片。
3.师生合作制作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1.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与空间。在阅读活动中,学生要开展思维,要体会、理解、感悟、思考,这一切都有赖于对文本的充分阅读。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势必由老师来包办代替,也势必导致语文教学满堂灌的结果。因此,设计中,让学生多次阅读课文,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
2.课文教学重在培养能力,掌握读书的方法。本课设计“粗读——细读——精读”的阅读活动,主要是在阅读方法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从课内走向课外。
3.“学而不思则罔”,语文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思考、交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交流思考中去理解内涵,感悟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老师很想知道你童年时,你最喜欢去哪里?最喜欢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生活的画面。
(用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同,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教学的思维轨道上来。)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课件播放有关“社戏”的图片。
2.学生介绍有关收集到的“社戏”的知识。3.放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学生轻声跟读,熟悉课文内容。
(提供相关材料,有利于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主题。有条件的在课前发动学生自己获得有关材料进行学习,这可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1)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学生的概括大意符合即可)(2)学生细读课文,指导学生圈点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以便帮助理清文章情节脉络,把握叙事的详略。
学生小组阅读,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师生共同努力,得出结论。
(演示)1.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3.看社戏前的波折。4.夜航看社戏途中。5.赵庄看社戏。6.看社戏后归航偷豆。7.六一公公送豆。详写3、4、5 略写1、2、4、7(本文篇幅相对较长,内容也较丰富,学习这类文章,首先理清脉络,分清主次,这是很重要的,也是基本的学习方法。)2.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涵。
思考:本文课题《社戏》,但真正写社戏的内容又不多,我们是否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你同意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意图的感悟。然后组内推荐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以平等的方式,发表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根据学习需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迁移的一个基本前提。探究、对话、交流、提高。教师适时点拨,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这里比较关键的是教师要视具体情况来点拨,既非灌输包办代替,更不是强加给学生,而是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一种指导。)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师:认真阅读你认为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读时可先概括这部分内容;其次看看它在整篇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第三,也是最主要的,想想这一部分美在哪里,语言表述上有何特点,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阅读前的指导十分重要,充分体现学习重在掌握学习方法,教书重在“授之于渔”的教学理念。)2.学生在个人精读的基础上分组,按写景的与写人的分若干组,相互交流,再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概括,得出供学生参考的结论:《社戏》有“三美”:自然美、人性美、情感美。
(在此环节,学生从“粗读”到“细读”再到“精读”,由粗到细,从浅到深,完全合乎阅读的规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对话,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培养了学生提出自己见解、疑问的能力,也培养了通过合作方式共同探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自然美。
[左右都是碧绿的豆田,河流,淡黑的起伏的远山,朦胧在水气里的月色,水面前“仙山楼阁”般的戏台,“大白鱼”似的航船,无不给人以生命的鲜活,给人以美好的向往。] 背景音乐:舒缓、抒情的《田野的风》。
(1)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月夜行船,月下归航”的语段,速度稍慢。其他学生闭目静听,想象其意境,体会其语言的流畅和表现的自然美。
(2)听后想想,这段写景从哪几个方面,结合着哪些事物来写的,起到了怎样的表达的效果。讨论后齐读,加深体会,再放音乐。
(优美的乡村景色,在音乐的陪衬下,通过个人、集体的多种朗读,拉动想象,来体会自然美,能悟出许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人性美。
[小伙伴们那善意的嘲笑,偷豆的举动,对付六一公公的幼稚方法,将船划得飞快的英姿,无不体现了孩子们毫不雕饰的纯净之美,体现着人的率真、自由与活力。](1)请男生齐读第10节少年朋友们开船的动作描写,圈出动词,揣摩语言的准确。
(2)分角色朗读偷豆时人物鲜明的个性化语言。*情感美。
[小朋友得到特许来伴“我”钓虾、游戏,母亲再三嘱咐与深夜候船,年幼的陪“我”坐在船中,桂生为“我”找豆浆、舀水,六一公公的嗔怪与送豆,无不洋溢着爱的温情。]
五、体验反思
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通过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六、拓展延伸
本文写了“我”的家乡的文化习俗——社戏。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的家乡有些什么文化习俗,可与同学们对话交流,上台说给大家听听。
《社戏》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详略,加深理解。
2、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
3、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4、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5、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教学设计: 以品读体验为主
《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记述了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了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体验,在品读中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于景的,同时联系生活,在品读体验中揣摩语言,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本篇安排三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童年引读。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童年》: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 现在呵,童年却是—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亿深处/放声歌唱……
同学们,我们的童年都是美好快乐的。哪位同学愿把自己最难忘的经历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的小说《社戏》,那又是怎样的一件事,一种感受呢?
(情境创设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力求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童年生活的回忆中融入课文。)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
l.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例:惮 踱 颇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 潺潺宛转 2.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可适当提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1)看戏前(1—3段)——(2)看戏中(4—30段)——(3)看戏后(3l一49段)
三、合作探究,平桥“乐”事。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
讨论明确:“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这是还未当家的已嫁女儿的一般情况;“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母亲的情况不同于上述的已嫁女儿,“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清明扫墓完毕之后的天数,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
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村中居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小村庄)
讨论明确: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人民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份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风尚淳朴。
3、“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讨论明确:“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我”看着在清澈的河水中,呆子似的虾“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钓尖送到嘴里去”,被钓上来,自然乐趣甚浓;吃着自己和小朋友一起钓来的虾,更会甜在心里。
“我们”还常一同去放牛。黄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诗经,“全都嘲笑起来了”。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我”怕牛,还因此而被嘲笑,却还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远远地跟着,站着”,是多么愿意和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这放牛被嘲当中,更表现出彼此的亲密。“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种很浓的乐趣。
4、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多方表现乐趣,铺垫赵庄看戏)
讨论明确: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四、总结存储,体验拓展。
1、总结存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却是“我”的“乐土”。那是因为:(1)“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可以自由欢乐地生活。
(2)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
(3)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2、体验拓展: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在体味中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预习第二部分,初步体会夏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和表现作用。
第二课时
一、再述乐事,导入看戏。
(生活乐事的叙述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看戏部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默读看戏,梳理过程。
(一)默读第二部分看社戏的全过程。并思考:围绕社戏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讨论明确:一层(4—9段):看社戏前的波折;二层(10—13段):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三层(14—21段):在赵庄看社戏;四层(22—30段):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语文美,在探究中发现语文的思想美,在诵读中体验语文的情感美。)
1、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写? 讨论明确:看社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摆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写包票的话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这样叙写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岩。
2、文中为什么说笛声宛转悠扬,使“我”“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呢?
讨论明确:“自失”是指“我”听得出神,忘了自己。这是因为被美丽的夜景陶醉而出神的缘故。
3、“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讨论明确:“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一是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了误认,写这两点误认,既构成了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急欲去到赵庄,看到演戏的心情(板书:误认 心急生误 两误曲折 更现心急)。
4、“我”在望到戏台时的心情怎样?
讨论明确:“我”望到“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台,使“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深被吸引,无限欢喜,更全神贯注地一直望到“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5、在作者笔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好看。
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②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戏不好看?
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孩子的神态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6、既然戏不好看,大家也就一致赞成回去了。课文中月夜归航这一部分写得也非常精采。但为什么没有写沿途所见的景物呢?
讨论明确:因为前面第11节已着重写了两岸景物,所以这节略了这部分内容。
7、夜深了,人乏船慢,兴致将尽,在小说将要结束之际,偷豆一事又把情节推向了高潮。为什么说“偷”?“偷”谁的豆?
讨论明确:孩子们认为背着大人摘豆吃是不应该的,所以直言不讳地说“偷”。可是他们不是窃取别人的东西来肥私,有趣的是把自己家最好的劳动果实奉献给伙伴享用;“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些话足以表现出这群农家孩子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
8、由此,我们想—想,小伙伴们这样热衷于来看戏的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明确:(1)对少年儿童来说,对未知事物或新鲜事物的追求与探索远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2)小伙伴们更在乎的是在看戏途中彼此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耍。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小伙伴们真正感兴趣的不在社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
四、品读赏析,景物描写。
1、去赵庄看戏的途中,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的? 讨论归纳:
嗅觉:(清香、水气)
视觉:(淡黑的起伏的群山,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听觉:(似乎听到了歌吹)
想象:(……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2、这样描写看戏途中的情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借助“我”,一路上领略了江南水乡的夜景。这段描写,从感觉入手,描绘了豆麦、水草的清香、淡黑起伏的连山、皎洁的月光、闪亮的渔火、宛转悠扬的笛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写得有声有色有味,然而更有情。写连山,以动写静;写笛声,以声传情;写渔火,由远及近。这样写,既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感,又将社戏在仙境般的景致中呈给读者。同时也表现了我急欲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
3、明确下列几个问题:
(1)“朦胧”在句子里作什么词用?
“朦胧”原来是形容词,现在作动词。(下文中“模糊”也是这种用法。)(2)为什么说连山像铁的兽脊似的踊跃向船尾跑去? 这样写既形象真切,又突出了船行的快。
4、至于“深夜归航”的描写又怎样呢?为什么说“航船”像条“大白鱼”呢?
要求同学与上面的写景比较,讨论明确:
从赵庄回平桥村途中的描写以仙境再拟社戏,“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另外,还写得带有童话色彩,如“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烘托出了孩子们看社戏安全归来的愉快场景。
(让学生在品读赏析中体会自然之美和语言之美,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五、总结存储,归纳特色。
1、总结存储:这是一段优美清丽的自然环境描写,它写出了农村夜景的清新,写出了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与景有机的交融在一起。
2、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特色:
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情于景,才能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具体地说:
1、景物描写多侧面。《社戏》在描绘农村自然景物时,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恰如多重奏管弦曲,给人以十分丰富的感觉,景物的立体感由此产生。
2、景物描写多层次。这里所说的层次,主要指景物的空间位置,《社戏》中能清晰地显示出远景、中景、近景三个层次。
六、片断仿写,体验拓展。
1、找出描写山、戏台、航船的比喻句,并加以进一步体会体会。
2、按照课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仿写一段自己所熟悉的景致。
第三课时
一、复述偷豆,交流感受。
请同学复述偷豆情节,交流感受,导入课文。
(因为这段很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通过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农家少年天真、热情、纯朴和稚气。正是因为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我”终身难忘。)
二、体验角色,把握性格。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这篇小说不仅情节吸引人,更塑造出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所以在同学们的角色体验中,在人物动作、语言的分析中,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双喜:聪明能干。阿发:憨厚无私。桂生:机灵勤快。六一公公:宽厚、好客。)
1、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物有谁?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他具有怎样的品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说主要描写了双喜,其他描写的人物有:桂生、阿发、六一公公。双喜:看戏前,当“我”因为看不到戏感到沮丧,人们都叹息地表示同情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提得恰到好处,很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当外祖母和母亲还有些不放心时,双喜马上表示“写包票”,同时提出了几条有力的根据,至使“我”能去看社戏。航船出发了,双喜“拔前篙”,第一个出动,像小伙伴中的领头人。这都表现了他的聪明、热情、机灵、能干。看戏时,双喜告诉“我”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这说明他已经来看过戏了,这一次是专意陪“我”的。这表现了双喜对“我”的友爱、热情。那铁头老生没有表演翻筋斗,双喜马上来安慰“我”,“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这表现双喜善解人意,对“我”非常体贴。当大家都不想继续看戏时,双喜说“还是我们走的好罢”,他了解大家的情绪,俨然像一个兄长一样。看戏后,双喜认为多偷阿发家的罗汉豆,阿发的娘若知道了会哭骂的;用了八公公的盐和柴,老头子会骂的。这又表明了双喜考虑周全。
(对这个人物,作者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桂生:因没有给“我”买到豆浆,要给“我”舀一瓢水来喝;这补偿对“我”的歉意,他还想出了偷罗汉豆的主意。
阿发:建议小伙伴们偷摘自家的豆。他多么纯真无邪,憨厚无私。六一公公:只对小伙伴们摘豆“踏坏了不少”表示惋惜,这是劳动人民珍爱劳动成果的本色;他又亲自给“我”送罗汉豆,又表明他的淳朴,好客。
(这些人物虽着墨不多,但勾画得颇为准确、生动,也要认真领会。)
三、合作探究,梳理详略。
1、全文写了哪几个故事情节?详略又是怎样安排的? 教师投影七个故事情节,然后请同学们梳理明确: A 赵庄看社戏 B 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C 看社戏前的波折 D 看社戏归航偷豆
E 六一公公送豆 F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G 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1)情节顺序是:G、F、C、B、A、D、E(2)详写的是: A、B、C、D(3)略写的是: E、F、G
2、课文这样有详有略地叙写事件产生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讨论明确:这样详写略写相配合,既表现出小住农村的诸多乐趣和美好事物,又使文章多姿多彩。
(总的来看,本篇详写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小住平桥村的得到优待,一般乐事,和看戏次日的情形。详写的各个情节,让人读来如同身历其境,亲见其人,深受感染;略写部分也多以简约的笔墨体现出充分的表现力量,钓虾、放牛就表现出农村生活的浓郁童趣,六一公公的简短问话和送豆行动,更表现了乡村老人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这种详略结合的灵活运用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学习。)
四、归纳主旨,体验反思。
1、归纳主旨:通过阅读,我们不难看出,《社戏》这篇小说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体验反思: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呢? 讨论归纳:“我”所难忘的是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以及人们朴实、善良的性格。对这段生活的回忆也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至此,我们可以说,这篇文章以去看社戏为线索,写出了—系列的人与事,情和景,充分地突出了“平桥村在我是乐土”的主旨,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实有着美好的情趣,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2、拓展延伸:
(1)做课后练习题第三题。
9.部编版语文三上《蜜蜂》教案、教学反思 篇九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体会秋天的美。
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教学流程】
一、走近秋天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但是需要你们帮我填完整,填好了就送给大家,好吗?
(1)课件出示小诗: 秋天的颜色
谷子说:“秋天是()的。” 高粱说:“秋天是()的。” 棉花说:“秋天是()的。” 土地说:“秋天是()的。” 小朋友说:“秋天是()的。”
秋天的色彩真多呀!你们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出来吗?
有位朋友告诉我:“秋天是五彩缤纷的”,想不想去看看?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秋天的雨》”
(2)听录音,一边听,一边小声跟读。看看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复习词语
现在,我们把本课的生字请出来,请同桌配合读,待会儿老师来抽读。
课件出示:“钥匙,五彩缤纷,一枚枚,争着,勾住,喇叭,厚厚,一曲,丰收。” 抽生,同桌读。齐读。
三、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和伙伴们交流,在作者的眼中,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你能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回答吗?找到后在文中画上横线。
提示中心句可以关注每段开头和最后一句,这里刚好是每段第一句。
(1)根据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中心句: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是一曲丰收的歌,是一首欢乐的歌。
齐读
(2)
引导生关注列出的中心句,找出课文的结构。引导发现,是总——分——总的结构,并板书。
(3)再请同学们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呢?关注课件分写句子,引导得出。
课文从五彩缤纷的颜色,好闻的气味,会吹小喇叭(声音),三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并板书。
在作者眼中,秋天的雨千变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如诗如画的秋雨里吧!
四、品读感悟
(一)打开秋之门
1、学习第1自然段。请生自由朗读,思考:秋天的雨是一把怎样的钥匙?(板书“钥匙”)(课件出示第一段)明确:清凉的、温柔的。
2、它是怎样打开秋天的大门的? 明确:轻轻地,趁你没留意。
再引导生用清凉的,温柔的语气再读第一段,抽生读。女生读。
(二)品悟秋之美 秋天的大门已经打开,就让我们一起欣赏秋天的美吧?
秋雨五彩缤纷的颜色、秋雨藏着香甜的味道、秋雨吹起小喇叭,你想先了解什么? A、颜色:
1、大声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秋雨有哪些颜色?在文中圈起来。(课件出示第二段)
2、它把这些颜色给了谁?在这些颜色的装扮下,它们又是怎样的?(指名读句子)
根据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黄色:银杏树——扇子,扇走炎热 红色:枫叶——邮票,邮来凉爽 金黄色:田野——金色的海洋 橙红:果树——你挤我碰 紫红、淡黄、雪白等:
菊花——频频点头(开心、满意、感谢)
这么多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理解意思,近义词)
3、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心情,再读读第二段,读出秋天的色彩。
(1)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出示了两句话,请你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对了,老师给“扇哪扇哪,飘哇飘哇”都加了点。现在老师要请两位同学来试着做一做这些动作。
是呀,这些动作多活泼,可爱呀。有了它们,句子就更生动活泼了。
你们能仿照这样的句子,也试着来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例句: 黄黄的树叶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师再举例: 白白的云朵像一团团棉花糖,飘啊飘啊,飘进小朋友的梦里。
请生回答,抽生答。(比喻)
(2)
请同学们再看,根据这两句加点的字,你可以想到什么修辞?(拟人)
课件出示: 橘子、柿子,你挤我碰。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师举例: 星星向我们眨眼睛
抽生答 小结
4.秋天的色彩让我们沉醉!秋天的雨里又藏着哪些好气味呢?现在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闻闻吧。请同学们快速看看第三段,找一找。
B、气味:
1.秋雨里,藏着哪些好闻的气味?
(课件出示:梨子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苹果,橘子,都很香甜。)
2.师引导生关注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这个季节都有些什么水果,什么花。还有哪些气味?(预设,橘子,葡萄,酸酸甜甜,桂花,菊花,清香等)
3.秋天不但有五彩缤纷的色彩,还有好闻的气味,迷住了一群小朋友。你听,秋天正向我们吹着小喇叭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提示课前布置的任务,小组合作,根据第五段,需要的角色,进行分工。分别扮演,秋天的雨,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松柏,杨树,柳树。想想雨姑娘,会对这些动植物说些什么,它们又会怎么回答。(课件可出示相关要求)
生推选代表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师引导总结
C、吹喇叭:
1.生展示后,课件出示预设: 秋雨吹起小喇叭,他对小喜鹊说:
小喜鹊小喜鹊,快去造房子吧,冬天就要来啦!小松鼠小松鼠,快去储存粮食吧,小青蛙小青蛙——加紧挖洞吧,松柏松柏——快穿上厚厚的衣裳吧,杨树柳树——快脱下叶子准备过冬吧,秋雨飘荡在大地上,他对所有人说:冬天就要来啦!
是呀,冬天就要来啦!听了秋雨的提醒,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2、听了秋雨的提醒,动物植物都在加紧准备过冬了。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紧张、忙碌、充实、开心、期待)抓住:加紧、舒舒服服、油亮亮。
3、齐读本段,引导读出忙碌、紧张、开心。
五、总结:
1、是呀,秋雨是一曲丰收的歌,更是一首欢乐的歌!(板书“丰收”,“欢乐”)
2、作者眼中的秋雨是这样的,那么,你们眼中的秋雨又是怎样的呢?
3、学了这篇课文,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请周末在家长的陪同下,出去观察秋天的景色,然后用你们的巧手将看到的秋景画下来。下节课,我们就来比比,谁的眼睛最会观察,谁的画最好看。
好,下课。
六、板书设计
6.秋天的雨
总起句
分写
总结句
钥匙
五彩缤纷(颜色)
好闻的(气味)
会吹小喇叭(声音)
10.部编版三上第八单元教案 篇十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通过请教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向别人请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玩得高兴的事。3.明确并掌握默读课文的方法。4.认识和“目”有关的字。
5.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学会给词语分类。6.读背名人警句。【学习重难点】
1.重点:口语交际和习作。
2.难点:把自己玩得高兴的一件事写下来,表达出当时的快乐心情。【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请教)
一、谈话导入,引出“请教”。
1.生活中,当你们遇到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时,会怎么办? 2.板书“请教”。
3.请教别人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做的事,别看它简单,其实大有学问。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请教中的学问。
二、示例引路,明白“请教”。
1.播放录像:星期天,一学生骑车去朋友家,半路上向一位老大爷问路。他没有下车,径直骑到老大爷身边大声问:“去李林家怎么走?”老大爷装着没有听见,继续在路边干活。
2.看完录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学生交流,老师归纳板书。(用语礼貌表示诚意)
三、模拟情境,学习“请教”。
1.课件出示文中的两个情境。2.同桌合作,选择一个进行表演。3.学生上台表演。
4.师生结合请教的注意点进行评议。
四、总结收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请教别人时应注意些什么? 2.学生交流。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那次玩得真高兴)
一、谈话导入。
你平时喜欢玩些什么?有没有哪次玩得特别高兴、印象特别深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玩得高兴的事。
二、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在自己经历的事情中,选一件印象特别深刻、特别高兴的说一说。2.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
(1)游戏娱乐活动,如:老鹰捉小鸡、捉迷藏、扔沙包、跳绳„„(2)同家人去玩,如:和爸爸去钓鱼、一家人去动物园玩„„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相机指导。
教师在习作内容上给予指导。(例如:写出当时是怎么玩的,把过程写清楚,还要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三、引导习作。
1.习作导入。
教师:同学们描绘的事件都是那么有趣,那么让人印象深刻,那现在就请你们提起笔,把你们玩的过程写下来,让大家一起感受你的快乐,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作文讲评)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佳作展示:
那次玩得真高兴
这几天,我们几个“狐朋狗友”只要一见面,就会津津有味地谈论上周的那场足球赛,真是太高兴太过瘾了。
上周六,我们一帮人约好一起去学校的足球场上进行一场足球比赛。学校的足球场是袖珍型的,但是我们都很高兴。我们想象着自己就是罗纳尔多,就是齐达内,就是卡纳瓦罗。各自分配了任务,一场激烈的“战斗”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我把球放在地上,走上前去,猛地用力一踢,球就飞了出去。大家蜂拥而上,纷纷抢着踢了起来。我队的同学个个都非常勇敢,争着向前去抢球。足球在地上骨碌骨碌地滚动着,又传到了我的脚下,我带着足球向前冲。对方一个同学趁我不注意时,从我身后跑上来想把足球抢过去。还好被我及时发觉了,我立刻带球往旁边一带,他扑了个空。然而,我甩开了这位同学,更多的对手却围过来了。在这关键的时刻,还好我队的郑家淇同学赶了过来,我急忙把球传了过去。呀!不好,郑家淇摔倒了,这下该怎么办呢?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赶紧冲过去补救。对方队员眼看就要抢到球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前去,对准足球一踢,好!球径直进了对方的球门,那守门的同学呆住了。顿时全场欢呼了起来,我高兴得又蹦又跳。
重新开球后,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战斗„„
天色渐渐暗下来,我们一边愉快地交谈着比赛时的情景,一边出了校门往家的方向走去。习作评析:作文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和小伙伴们进行的一场足球赛,比赛的过程叙述得具体、生动,再现了比赛的激烈和精彩,字里行间透露出自豪和快乐。
2.全班同学听完进行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二、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1.是否扣住了“高兴”。
2.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玩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3.用词、造句是否妥帖、顺畅。
三、学生评析。
1.小组评析。
让学生写好后再小组内交流。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第四课时(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读文中小朋友们的话。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默读的方法。
(1)默读时不要发出声音。(2)默读时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3)默读时要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文中的字、词。2.请学生认读。
3.说说这些字词都和什么有关。
4.你还能说一说与“目”有关的字吗?(学生交流汇报)
三、词句段运用。
1.出示句子。
(1)学生读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说一说这些词语能互相调换吗?为什么?(3)分别用“陆续”“连续”“继续”再写一句话。2.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1)请学生自读词语。
(2)请给这些词语分类,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四、日积月累。
1.自由读句子,要求读准字音。2.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一句话的意思。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4.引导学生再读句子。
5.总结:这些都是与“爱”有关的名言警句。爱,给予我们温暖、希望和力量。所以,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部编版语文三上《蜜蜂》教案、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部编版语文三上《花的学校》教案09-09
部编版语文三上《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09-29
部编语文三上期末复习06-26
部编三上语文期中试题07-19
语文三上教案07-20
三上语文教案08-14
部编版三下语文守株待兔教学反思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