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我的未来教学反思

2024-07-16

表达我的未来教学反思(13篇)

1.表达我的未来教学反思 篇一

英语书面表达教学反思

英语的书面表达教学曾经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棘手的一个问题,英语的书面表达和语文的小作文相似,它要求的篇幅十分短小,仅限于150个单词或150个字。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在这么短小的一片文章里表达清楚一件事,或阐明一种观点的话,不仅要求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而且要求学生有熟练的驾驭英语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分析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摸索确实可行的方法,创造可能的条件,最大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面临的写作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里因素的制约。一部分学生根本不重视书面表达,因为初中时所养成的定势思维,初中时书面表达很简单,根本不需要去刻意的练习。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英语书面表达难写。他们认为英语写作提高耗时长、见效慢;另外,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词汇缺乏,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很有限。2.写作内容单调。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几乎在作文中都体现出内容贫乏,思路狭窄、不开阔。3.写作技巧欠缺。不少同学动笔前没有审题、构思的习惯,提笔就写,边想边写,东拼西凑,语无伦次,根本没有使文章主题与段落和句子连为一体的整体概念。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时只注意单句的意思表达,而忽视了句子的逻辑关系。分析了学生的主要问题之后,我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写作重要性的教育,并通过立足教材和活用教材,重视挖掘,拓宽学生写作的渠道,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英语写作练习。

一、重视学生平时的积累。

书面表达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高一就要抓起,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得习惯,着重打好语言学习基础,尤其是词句的练习。此外,还要采取一些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笔头写作能力。

1、背诵课文中含有语言点的句子、段落,含有主旨句的段落,并且进行仿说、活用。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记忆重要的短语、句型,而且还可以积累话题写作内容和培养语感。

2、积累短语词汇。词汇是说话写作的必需材料要求学生每天运用联想、发散等方法记忆一定量的单词。在词汇教学中,坚持用英语解释新单词,注意同义词和同词根的积累,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例如:见到短语as a matter of fact(事实上)这个短语时,就可以让学生写出所有的表达这个意思的词和短语,有in fact ;in actual fact;in reality以及副词actually。并且要求学生造句,在句子中记住它们。

3、收集英语中写作的各种题型的格式和篇章结构,尤其是一些实用文体如书信、邀请函、通知、口头通知等。背诵开头和结尾的优美句型。

4、坚持一句多译练习。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坚持表达方式多样化的练习。如:会议结束了,就可以翻译为:

Their meeting came to an end.They put an end to their meeting.They put their meeting to an end.Their meeting was put to an end.Their meeting was brought to an end.They brought

their meeting to an end.They brought an end

to their meeting.5、限时训练,集中精力,一气呵成。在限定时间内,一般是20分钟,完成写作、修改,定稿和誊写任务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平时注重限时训练,养成良好习惯,时刻提醒同学要善于避生就熟,“曲线”表达,但切记中文式英语,要善于英语思维。

二、加强英语写作步骤的教学。

在教学中,一直向学生强调要想拿高分就要取悦于阅卷老师。阅卷老师喜欢的文章:字体工整,卷面整洁,紧扣主题,条理清晰;语言地道,过渡自然;长度适中,一气呵成。而讨厌的文章:层次不清,段落不分;语句不通,杂乱无章;书写潦草,卷面不清。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使用一系列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第一步:审题构思,明确体裁和格式。在平时写作训练中,让学生明确常见的几种文体和格式,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分类,按题材归纳,通过对各种文体的分析,掌握各种文体所需语言材料,促使学生熟悉英语篇章的常见结构,使学生熟悉不同文体的构成要素和不同要素的层次结构。只有这样学生写作时才会得心应手。

第二步:抓住要点,一一对应。要点齐全是得高分的关键,要点遗漏要扣分。一般为5~8个要点,加一些次要点构成一篇文章。可用列提纲式或关键词列出,以防遗漏。

第三步:遣词造句,句式灵活多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择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润物无声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感,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在阅读中,有意识的对各种从句、倒装句、强调结构、虚拟语气等语言形式进行分析、欣赏和积累对于学生形成英语语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为从根本上迅速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让学生的作文亮起来还要注意:

1、用词要亮,要简洁,不重复,要生动。

2、避免汉语式英语。如:The fish doesn’t smell fresh.不能写成:The fish

smells not fresh.3、造句要亮:可以有意识地在文中使用非谓语动词形式、倒装句、虚拟语气、省略句及with的复合结构等句式,使文章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如:

A strong storm hit/struck in our city last week要比A strong storm happened in our city last week生动活泼的多。

又如:Only by working hard can we succeed要比We can succeed by Working hard更富有说服力。

4、句间和段间过渡要亮。要在文章中段间、句间恰当使用一些表示过渡性的词语。如:表转折用but,however,nevertheless,yet,while,though,although,on the contrary等;表原因用because,since,for,以及介词短语because of,thanks to,due to,owing to等;表个人观点用in my opinion,as far as I concerned,personally,from my point of view,I think等还有其他的英语中表示上下文逻辑关系的词,使文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第四步:规范作文 的篇章结构。作文基本格式很重要,三段式仍需强调:开头段—开门见山,点明主旨;主体段—衔接自然,内容连贯;可以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自然段组成,主要是以说明事由、叙述事件为主体,应该详细写。结尾段—简洁有力,首尾呼应。这三段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这就要求学生会用恰当的过渡词和过渡句使文章承上启下,流畅通顺。

总之,英文写作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书面体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训练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地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写作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打破传统写作教学的模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要将阅读、翻译和写作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对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中西思维差异的对比研究,这样才能使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平时就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有目的、有机会、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地进行训练,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只有这样,学生到高考时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2.表达我的未来教学反思 篇二

i T e a c h课堂互动教学平台。i Teach课堂互动教学平台是师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支撑。通过该平台, 教师可以随时获取分布在后台系统的各类教学资源, 包括课件资源、题库资源、学生历史评价信息等, 并用手中的i Pad将教学信息即时发送给学生。学生生成的各类学习成果, 如练习、问答、测试等, 也会经由无线网络在后台服务器被自动记录下来, 为教师分析、总结和讲评提供依据。i Teach平台还可以完整有效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 准确地反馈教学相关数据, 协助教师利用这些过程性数据即时诊断、评测, 并进行有效的形成性评估和教学调节。

教学资源内容。教学资源内容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以苹果应用商店及i Tunes U为例, 这两个资源库涵盖了丰富的教学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内容, 并能够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苹果i Books Author电子书制作软件, 教师可以将课前预习、课中交互、课后复习、作业和拓展学习资源有效整合, 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个性十足的多点触控教学课件或电子教材。作为传统纸质教材的有益补充, 教师制作的电子教材包含丰富的交互元素及快速的自测方式, 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

配套管理设备。移动管理推车等配套管理设备方便i Pad在校园内使用、存放、管理, 实现教学应用软件同步以及为i Pad充电等关键功能。

无线多媒体教学环境。i Pad以无线方式传输数据, 因而需要在教室中部署相应的无线网络环境。教师可通过Apple TV实现无线投影, 方便师生将i Pad中的内容展现到屏幕上。

驻校教学管理服务。我们长期为合作学校提供全方位的驻校教学管理服务, 根据项目周期、设备数量等具体情况提供定制服务。

通过建立基于平板电脑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我们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的学习情境体验、更为方便和开放的知识获取及分享手段,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为教师提供更为便捷的满足备课、课堂互动、学生评价以及学生管理的信息化环境, 也为各类创新教学模式提供有力支持。

截至2012年底, 我们已经与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共同合作, 在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选择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验, 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同时积极参与基于平板电脑教学的课题项目, 与课题学校共同研究并为其做好服务。实践证明, i Pad增强了师生互动, 学生充分体验新型学习形式的同时, 也更好地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模式、转换角色、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在过去两年的试点中, 我们探索和总结出未来数字化教学的四大重点。一是强化教师培训。以小组项目的方式开展教师培训, 让教师参与互动体验, 效果非常明显。二是转变教学模式。引导教师逐步将数字课堂的教学应用模式融入传统课堂教学环节中, 最终形成常态化应用。三是建设教学资源。学科教师、学科教研组共同整合资源, 并借助第三方力量开发制作。四是培养学生能力。通过数字化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分析、判断信息, 并利用有效信息建构和创造新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以及具有21世纪技能的自主学习者。

3.《未来的桥》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三

1.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那些桥?

木桥、石桥、石拱桥、立交桥

2.一起回忆桥的发展史。

桥随着时代的发展,材质从木头到石头,再到更加坚硬的混凝土材质,形状和功能更加丰富。

过渡:是呀,桥的世界太丰富了!随着科学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变化。下面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设计一座未来的桥梁。板书“未来的”。

一、说说桥

1.老师设计了一座未来的桥,我先为大家介绍介绍。

大家好,我是设计师,请听我设计的桥。我建造的桥叫做鲸鱼桥,它的外形像一只鲸鱼,建造在海底深处。你走在它的上面,就可以和自己喜欢的海底动物一起去玩耍、游戏,这座桥还伸向海底的任何一个角落。

老师是怎样介绍自己设计的桥的?板书:名字、外形、位置、作用

2.今天,小朋友们就一起先来向别人介绍这座未来的桥。分类介绍(名称)。生:我建造的桥叫做大象桥。我建造的桥叫做奥特曼桥。我建造的桥叫做白雪公主桥……(外形、作用、功能)生:我建造的桥像一只章鱼,中间是圆圆的形状,无数只触角是会变化,它会根据你的需要,迅速将你送到你想到达的地方。师:你敢于大胆想象,你建造的桥真富有想像力。生:我修的桥像变色龙,会变换颜色的。你高兴时他会变成五彩的,你难过时它会变成蓝色的。师:你的桥还有这样奇特的功能,真厉害。生:我建造的桥是像波浪一样的,当我把车开上去时,就像坐上摇摇车一样,可以得到舒服的享受,一眨眼就到目的地了。师:同学们很会使用比喻的方法,让自己的桥变得更加漂亮、有更多功能。

3.出示:名字 外形 位置 作用。 板书:大胆想,说通顺。

4.只有开动脑筋,敢于想象,才能把未来的桥设计得神奇无比。下面就请你按顺序,跟同桌说说这座未来的桥。说的过程中,同桌间要互相补充,互相提意见。

5.哪位小设计师为我们介绍这座桥?生:我设计的桥叫做旺仔桥。它和旺仔小馒头一样,像个小面包,当我们把车子开上去时,就可以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它最神奇的地方是——车子可以在上面跳,像蹦蹦床一樣,所以不会堵车。

二、评选优秀桥

1.老师刚得到一个好消息:我们将进行最佳设计师的评选活动。你们想参加吗?谁能自己设计一座神奇的桥梁,谁就有机会成为最佳设计师。

2.我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先互相介绍你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

3.决赛开始了,设计师们准备好了吗?

生:我设计的桥叫做蜗牛桥,它的外形就像一个蜗牛一样,它的触角可以为来往的车辆加油。在它背上的壳里可以为车辆洗车。它软软的身子像滑梯一样,将车子开过去,就可以滑到你想去的地方。不仅省油,还很方便。

三、总结

今天,同学们大胆想象,设计了那么多有特色而神奇的未来大桥。每一座桥就是一个美丽的梦想,老师相信并衷心祝愿小朋友们都能梦想成真。

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这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口语交际课教学实录。

本课的教学目标:①让孩子对桥有初步的认识。②充分发挥想象,说说未来的桥。教学重难点:①让孩子大胆想,充分想。②说说桥的神奇作用。

作为一年级的口语交际课,我的重点放在了教会孩子说一句完整的话。不管哪一个层次的训练,我都牢牢把握这个基础训练,为孩子的语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在设计本课时,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孩子大胆说、大胆想,并通过同桌、四人小组、师生等多层次的练习,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其中我在四人小组练习中采取了同学互赠笑脸的做法,真正落实四人小组的口头练习,避免形式化。

说说未来的桥有一定难度,我降低难度,有层次的进行练习,从而使每位学生在口头表达上有一定提高。首先,老师范说,让学生了解介绍一座桥的要点。其次,大家一起分部分介绍黑板上漂亮的图。最后,放开让学生自己说说设计的桥。这样“帮—扶—放”的设计,让学生说得好,说得精彩。

4.《用信息表达自我》教学反思 篇四

最后,总结本课的收获,为了让信息表达效果变得更好

1、讲故事时,配上手势和表演,更容易打动听众。

2、古诗配上图片,阅读起来更生动。

3、作自我介绍,语言要清楚、简练。

4、语言幽默会给别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5.《相信未来》教学反思 篇五

这首诗歌的几个小节之间的衔接很自然,但是讲到意象的象征意义时,基本上由我自己讲出来的。而我的理解也是从教参中得到的,由于自己对诗歌没有理解,或者说,对文本的研读还不够透彻,导致自己不能引导学生去理解,只能把思考的结果呈现给学生。

如“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这句诗中的“炉台”这个意向,在教参中的解释是“产生希望的地方”,如何去解释这个象征意义的产生?我只能呈现我的思考思路:炉台上面一般可以放蜡烛,蜡烛燃烧着产生火,“火”的一般象征意义是希望、热情之类的,也就是说“炉台”就是“产生希望的地方”。

以后应该要加强自身解读文本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加便于理解。

6.《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反思 篇六

(1)连续故事情景的展开,不仅充分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给课堂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更能够轻松地带领学生进入课堂的教学;

(2)抓住“欣赏作品――提出问题――提出任务――完成任务的方法――制作作品――完成任务”这条线索,层层递进;

(3)整个课堂将教学评价穿插其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认识性。这种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同学对同学以及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

(4)任务的进行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充分运用了“反思――提问――解决问题”的自我完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不足:

(1)引入的时间过长,比较适用于连续的课堂教学,因为是对一个连续性课程的研究,整个过程只需一次背景引入,但对于单节课来说犹如时间有点过长,应该更加注意突出课程的中心要点,提高单节效率;

(2)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更加分析准确,注意在自我评价的第二课时中,需要针对学生个体进行点拨,这需要清楚学生的底子和心理等情况,同时还要在指点中,完成教学任务难度的分层;

7.反思我的物理教学 篇七

首先, 物理学所揭示的自然奥秘, 展示了大自然的和谐, 要求学习者 (教师和学生) 必须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热情的人。正如孙维刚老师所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神圣科学的钟情和执著, 必然会通过展示学科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智力, 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坚定勇攀高峰的信念, 引导学生献身科学探索, 树立为社会创造财富, 为人民服好务、多服务,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崇高理想。笔者认为可以将物理学史上的动人故事告诉学生, 因为真正的科学大师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 比如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等。

其次, 我们必须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源于哲学的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基本结构与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既可以使学习者感受到极大的乐趣, 又确实需要学习者付出艰苦的努力。例如, 物理知识的精确性, 物理实验的可计量性, 都要求学习者必须有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再如物理知识的客观性, 物理概念的精细性, 物理规律的局限性, 又要求学习者必须有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品质。学生有了这些基本认识才能有备而学, 做到大气沉着, 冷静从容, 紧而不慌, 忙而不乱, 张弛有度, 收发有序。

最后, 尝试探究习题教学。习题教学是应用概念、规律的环节, 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棘手的事实常常是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所有知识 (即一看答案就会, 一说规律就背, 一听讲解就懂) , 但就是不能顺利求解 (即一写就错, 一考就蒙, 一放就忘, 一提就烦) , 什么原因呢?简单来说是学生没有掌握审题的基本要领:慢、准、细、全, 不能通过细心审题找到“题眼”, 联系相关的知识、方法、规律、技巧、或者相似的典型情景加以适当变化处理, 灵活变通、准确迁移。即或者知识点不清楚, 或者知识线不实, 或者知识面不全, 或者知识体系不丰厚, 致使应变网络不通畅、牵一发而未动全身, 感觉不灵敏、反应迟钝、各部分功能不能协同作战。其实以我个人之见, 习题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熟悉概念规律的应用环境, 更重要的是能够站在物理学科系统的高度审视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基本性质, 即先要对题目设置的物理事件做出定性分析, 确定研究对象是谁, 作用环境怎样, 事件的起因为何、经过哪些过程、如何结果, 哪些是主要因素, 甚至决定性因素, 哪些是次要因素, 抓住问题特点 (即突破疑点、明确难点) 只有对所学规律、方法各自的特性和应用范畴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筛选出适合题目的具体规律。这些好习惯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自觉做到仔细审察、揣摩、挖掘每一个字、词、句、数据、图像信息里面的内涵和外延, 对问题做到了如指掌, 必然会对症下药, 药到病除。为达到以上目的, 我们可以通过对典型习题的深入研究, 充分展示物理学科的灵活多变, 反复玩味, 领略其美好。

下面试以例析:

例1:平板车的质量M=8kg, 长度L=1m,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4kg的小滑块, 以速度V0=4m/s的水平速度, 从平板车的左端滑向右端。若小滑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求小滑块离开小车右端时平板车的速度为多少? (g=10m/s2)

答案:1m/s

解法1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

解法2用动量定理求解

解法3用动能定理求解

解法4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

变式1为使小滑块留在车上, 车的长度最少应该多长?

答案:L=M V02/2μg (m+M)

变式2为使小滑块留在车上, 小滑块的初速度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答案:V0=[2μg (m+M) L/M]1/2

变式3若增加小滑块的质量, 使它不滑出车, 则小滑块的质量最小值是多少?

答案:m=M (V02/2μgL-1)

变式4若车足够长, 滑块相对于车静止需经历多少时间?

答案:t=MV02/μg (m+M)

变式5若车和小滑块一起以V0沿光滑水平面运动, 车与墙壁碰撞后, 以原速率反弹。经过多长时间小滑块在车上停止滑动?设车足够长。

答案:t=2MV0/μ (m+M) g

说明:本题看似寻常, 但是极具典型意义, 尤其几个变式的情景设置, 异彩纷呈, 令人耳目一新, 揣摩之后, 更觉余味无穷。

例2:在直角坐标系xoy原点O处, 有一质量为m, 电量为+q的粒子, 速度大小为V0, 方向沿y轴正方向 (重力不计) 。现要求你设计一方案:在粒子运动范围内加上某一种或几种“场”使其能通过直角坐标系xoy中的p点 (a, -b) 。说明: (1) 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并说明运动性质; (2) 通过必要的运算给出所加“场”的有关物理量的表达式 (用题设的已知条件和常数)

8.表达我的未来教学反思 篇八

本课是第四类信息技术,是第一课的扩展和扩展。本课程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准确性和细节。在实例1中,通过自我介绍的链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勇气和勇气来表达学生,同事还行使学生的语言组织,剑效应。

实例2中的小女孩和消防员叔叔之间的对话显示了信息表达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准确性的重要性,其中通过实际对话使用学生中的角色扮演活动,以便儿童可以了解信息的表达,准确性至关重要。介绍一件事,明确事件发生的时间,位置和相关字符,对发生的事情进行结构化描述。课堂氛围活跃,孩子们自由交流,真正反映信息交流,双向互动,通过自我表达,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优势,建立对生活的乐观积极态度,学习。

最后总结一下本课的教训,以使信息表达效果更好1,讲故事,加上手势和表演,更容易玩 听众2,古诗,带图片,阅读更生动。3,对于自我介绍,语言应该清晰,简洁。4,语言幽默会给别人一个深刻的印象。5,语言应该适当,要准确。

9.表达我的未来教学反思 篇九

采用图表方式分析数据,发现数据规律并直观形象地表达统计结果,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用到,而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表达意图是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之一,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教学中通过分析“评优活动”的案例入手,设计了一系列学习活动的任务,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让学生经历“明确任务à建立表格à分析数据à形成报告”的过程,并掌握使用图表处理、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的方法。

遇到的问题:

1、利用Excel制作图表时,部分学生不会选择不连续区域,或区域选错了不知道怎么办。

2、如何引导学生选择最合适的图表类型来表达、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

10.表达我的未来教学反思 篇十

一、理念贯穿, 过程督导

(一) 合理分组, 小组互助

每次开班前, 我会要求学员按提前分好的组入座, 并以游戏接龙的形式进行自我介绍, 选出每组的组长, 并且让每组学员在充分交谈了解的基础上, 推荐每组的“技术专家”“课程专家”, 并确定每个组的口号。组长在整个培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起小组内组织、协调作用, “技术专家”是每个组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较高的学员, 在完成作品任务的过程中, 对组内学员技术上进行指导和帮助;“课程专家”是每个组中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思维敏捷、教学设计能力较强的教师, 在各个模块作品设计过程中进行组内指导和帮助。花一定的时间组织开展这个活动, 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面可以在培训之前充分调动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使整个培训活动在轻松愉悦中完成。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每一位参训教师的主动性, 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 在小组活动中进行互助互学, 共同提高。

(二) 学法引导, 注重研讨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 我们要注重强调英特尔·未来教育所倡导的“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合作交流、重视评价”的现代教学理念。培训过程中, 我会以V10电子教材为学习载体, 充分发挥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 针对每个模块应完成的任务, 开展主题活动研讨, 这样, 不仅使学员在理论上有了很大提升, 还使学员能够依据在自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可以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去解决, 从而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升华理论。在每个模块学习中, 我不会依教材顺序按部就班地讲, 而是根据各模块学习要求下达任务, 提出要求, 让学员通过阅读电子教材自行解决, 要求学员遇到问题自主探究, 再与同组学员交流研讨, 争取同伴的帮助, 各组遇到的共同问题, 在全班进行研讨。另外, 我会安排一些主题活动, 开展教法研讨, 让学员通过头脑风暴达成共识。这样, 既充分发挥了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提高了培训效率, 学员在紧张有序的互助、交流、研讨、探索等活动中累并快乐着!

(三) 科学互评, 共同提高

在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项目中, 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恰当地运用评价手段, 不仅可以促进培训活动有效开展,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员的评价意识, 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每次培训班开始时, 我都要组织学员认真阅读单元作品集评价量规, 以掌握单元作品集的质量标准, 为开展评价活动做好准备。每次结对共享或小组交流, 我都要求学员认真进行互评, 充分肯定成功的方面, 指出不足之处, 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员学到的不仅仅是评价方法, 还逐步形成了评价意识, 为改进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 作品展示, 共享成果

在每个模块任务完成后, 我都会要求学员将作品分享到自己的维基页面, 小组内可以相互查看, 并在维基页面上互相提出一些修改建议。另外, 我还会拿出一定时间来开展班内成果展示。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 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 并阐述他的设计思路。然后要求班内学员针对该学员作品进行评价, 发现优点, 供其他学员参考, 指出缺点, 以使作品更加完善。此项活动, 大大促进了学员的积极性,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更重要的是还通过展示、评价, 使学员的作品质量大大提升。

二、模块改造, 项目引领

整个培训内容是以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为核心, 以“项目学习”为主线, 以任务驱动为模式, 以问题引领为重点。所以在培训过程中, 从八个模块中, 逐渐引领参训教师将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改造成基于技术的项目, 用项目驱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我把八个模块学习的过程, 按照项目生成的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分别是:

(一) 确立项目主题环节

在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下, 让参训教师将原来的教学单元进行整合, 形成一个基于技术支持下的项目。首先引导参训教师确立项目主题, 这个是关键, 也是关系到后续项目能否开展的关键一步。如何让参训教师理解“项目”?我通过大量的案例, 让他们自己阅读、小组研讨、班内分享 (各小组代表发言) 自己的理解, 然后生生质疑、师生质疑, 直到参训教师掌握什么是项目, 如何整合教学单元形成项目, 项目如果开展等。最后要求参训教师描述自己的单元概述 (即项目的设计过程、项目的实施过程、项目的成果形式) , 通过互评, 达成共识, 形成一个能够实施的具体项目。

(二) 项目设计环节

引领参训教师确立项目主题后, 就要考虑如何去设计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 项目实施过程如何用问题引领开展任务驱动式学习。框架问题部分, 我采用参训学员质疑的方法。即先让参训学员去阅读电子教材相关内容, 向教师提出一些自己不太理解的问题, 然后我在解释过程中, 将部分问题抛给参训教师, 如此往来, 让参训教师深入理解框架问题的设计思路及如何用问题引领开展项目学习。

在考虑项目具体实施过程时, 让参训教师掌握技术支持下教师是如何教的、学生如何学的。这个环节, 让参训教师转换角色, 以学生身份考虑, 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过程中,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做。我让参训教师看了大量的学生范例, 让参训教师自己描述学生范例的制作思路和过程, 明白在开展项目学习过程中,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把参训教师制作的学生范例作品, 通过组内共享、班内分享, 并要求参训教师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使全班所有参训教师的作品趋于成熟。

通过培训过程中的预设评价和相关作品的评价, 让参训学员理解如何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注重评价的运用, 如何用评价促进学习, 促进项目的生成和实施。

(三) “说项目”环节

经过反复打磨, 每位参训学员都会生成一个整合了教学单元的、趋于成熟的项目, 最后通过展示、汇报成果的环节, 让参训学员进行“说项目”活动。即让每位学员把自己的项目设计理念、问题的呈现方式、项目的实施过程、项目的成果、评价的运用等, 通过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通过现场“说项目”, 班内共享交流、小组讨论, 提出修改性的建议, 在此基础上, 进行后续的项目完善。通过此活动, 参训学员对项目的实施充满了信心, 对自己的项目实施过程也非常清晰, 充分调动了参训学员的积极性和提升了参训学员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通过此环节, 参训学员可以回顾整个培训过程, 将自己设计的项目进行重新梳理, 并考虑如何将自己的项目应用于实践。加上我对整个培训过程的总结, 让参训学员非常明晰地掌握理念如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从而达到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在培训过程中, 参训对象基础不一样, 所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 所以每天课程结束后我们都要进行教学反思,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每天我都要查看学员上传的作品, 根据作品完成情况, 及时提出修改建议, 并对当天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疏理, 调整研讨活动主题和方法。在每期培训结束后, 我还要总结整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以便于在下期培训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 以保证整个培训任务顺利完成。

摘要:“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开展, 为我们送来了新理念、新模式、新手段, 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促进了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 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也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基层施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主要突出在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贯穿和项目运用上, 用理念贯穿整个项目的实施, 用项目引领带动整个教学模式的创新。

11.表达我的未来教学反思 篇十一

二、学情分析:

1、高中的学生都具有初步的信息需求。

2、技术上学生已基本掌握表格处理工具的使用,具有信息加工处理的基本思维和能力。

3、通过之前的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大部分的学生认识到信息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4、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甄别信息的真伪、合理的处理各样的信息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节为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章主要是利用工具软件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学习。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等。通过本章的学习,其目的就是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及多媒体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操作使用,能够掌握根据具体需要合理的表达意图的方法,这里注重的是对学生利用工具表达意图的培养。

通过表格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信息,可以清楚的表示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关于这一点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如学生成长档案袋、考勤表、评选表等。本节则正是讲述这方面的内容。通过表格来组织数据,将相关信息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并以合适的表格数据、图表类型以及相关文字说明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去发现数据规律并直观形象的表达统计结果,以便表达的意图更加充分、生动和科学。

四、教学目标分析:

1、课程内容标准: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加信息,表达意图。初步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2、教学目标:

(1)掌握日常文本信息加工表达软件,熟练使用表格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

(2)利用恰当的图表形式表达结果,得出有价值的信息。(3)利用多媒体软件,设计多媒体作品,采集加工过程要掌握。

3、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欣赏作品,在活动中掌握文本 图表,多媒体信息加工过程方法。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合作学习,独立学习中加强学生竞争合作能力,通过完成任务,发挥展现学生的个人理解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根据任务需求,利用合适的图表处理工具软件(Excel)加工表格信息,并以恰当的呈现方式表达意图。

2、难点: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和表达信息。并以恰当的呈现方式表达意图。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局域网、多媒体教室、电脑室、投影仪、学校对高一年级“文明班集体评优活动”成绩表。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1、引入课题(出示班级评优活动所产生的数据表,明确本课的任务要求)

2、复习(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测试,了解自己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老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3、学生自主实践与探究

(1)学生就“评优活动”进行分组讨论,明确任务需求,并在网络平台上发表分析报告,给出建设性意见或结论。(2)建立表格

(3)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并通过网络平台与小组同伴分享自己的意见,并做出修改。

(4)分析统计呈现结果,各小组通过网络平台上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各组之间展开讨论,并完善自己的作品。

八、教学评价设计:

1、出示项目评价表,各小组进行互评。

12.表达我的未来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不喜欢“高谈阔论”的老师说:“说出来容易,要落到实处是需要下一番真功夫的。你上一堂课给我们看看吧。”为了维护作为“本土专家”的面子,我自然爽快答应。11月19日,我和402班的陈老师师徒结对举行“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同上小语第七册《林中乐队》。

备课过程中,我遇到两个挑战:一是以“表达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如何兼顾阅读训练,做到阅读与表达的圆融?二是把“写”挤进课堂,如何精简教学环节?如何合理分配时间,以提高课堂效益?仔细琢磨后,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即落实以下三个“强化”。

一、强化先学后教,提高教学起点和实效

什么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吕叔湘先生说:一是认清教的是什么;二是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教语文应该遵从学语文的规律,“道法自然”便是。韩兴娥老师两周教完一本教科书,她重诵读,重背诵,轻理解的做法给人有益的启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些千百年经验之谈人们总是时时提起。当今,不少学生都异口同声认定语文学得好“莫不得益于课外”。这些都告诉我们,语文可以自学而且必须通过自学这一基本规律;告诉我们,课文才是学生最好的也是最主要的教师,而我们教师,充其量只能当“助学”。如何“助学”呢?主要在于帮助学生“得法养习”,而方法习惯都是学生自己行为的事,那么教学过程就不能不选择“先学后教”这一基本方式,即,以指导自学方法为主组织先学,得法历练让其习惯成自然。

学生先学有两个最基本的任务:诵读和提问。诵读的遍数要足,要尽量熟读课文,努力去体验“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的亲切感、愉悦感。提问要做到自己生疑,不依赖课本上的提示和提问,提出问题要试着自己解答,努力做到多揣摩。《林中乐队》我设计如下导学提纲:

1、一读。读准字音,读懂每句话,难读的词句要多读。

2、二读。找出描写动物声音的拟声词、形容词、比喻句,重点读一读。

3、三读。重点读第二段,想一想,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并试着独立完成P94页作业。

4、四读。想一想,课文哪个地方写得特别传神,请静心体会,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5、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近同学和教师。

基于“先学”而“后教”就能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既费时又低效;有了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催生学生的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

二、强化语言学习,凸显课堂的“语文”本色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所以语文课一定要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能力。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感悟语言,发展语言。

教学《林中乐队》时,我先让学生思考着读,画出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森林动物各种叫声的词句;再出示结构化重组的三类词语:嗥声、咳嗽声、呻吟声、吱吱声、嗡嗡声、呱呱声……(拟声词),啭啼、婉转、清脆、纯净、尖声尖气……(形容词),“活像在拉一把小提琴”、“好像牛叫似的”、“活像羊羔在森林上空叫”……(比喻句);然后读一读,适当拓展;最后总结提升:作者就是积累了丰富的拟声词、形容词、比喻句,才能把动物的声音写得如此逼真、形象;与其说聪明在于积累,不如说积累使人聪明。丰富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

教师如何引领学生感悟语言呢?我认为,要让学生站在语言的立场,用语言的头脑思考文本的问题,挖掘、分析各种语言现象。悟读中心句“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时,我说,词语的里面有意思,意思的背后有形象,形象里面有感情;请注意画横线的词,把心放进去读,读出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读出句子背后的形象和情感。一阵静心品读之后,学生体悟到作者潜伏森林观察的时间长,观察动物的数量多,聆听动物声音十分仔细。脑海里留下了作者“细观察”的形象和“酷爱”动物的感情。

读书要留下形象和情感,更要留下语言和方法。凭借什么“留下”呢?

教师节的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西城区听了一节语文课《新型玻璃》后,深情地对孩子们说:“你们不但要学到课本里的知识,更要学会表达。”

温总理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那是因为他听到的课,是以“阅读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学生只是读懂文章内容而已。所以,他评课时指出:“这堂语文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表达、用词、口语、习作的训练还可以加强一点。要告诉学生,一个事物,为什么这么表达?用你自己的话怎么表达?……”

温总理为什么把“表达”看得那么重要?这是因为表达是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和阅读的综合运用;表达是各种学习能力、智力的尖端反映;“表达”是获得语言能力最直接、最现实的训练形式。而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来说,表达则是“生命的呼喊”,是“心灵的歌唱”。

语文教学就是要凭借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着力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林中乐队》一课,我设计如下表达训练:

1、请用课文的词语模仿表达:三月,莺唱起歌来,白天黑夜,老是尖声叫着,啭啼着。那声音,像。

2、同是说明中心的具体内容,下面两个句子写法(语言表达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①啄木鸟打着鼓。(热闹场面普通的一员,只是列举)

②啄木鸟寻找能发出响亮声音的枯树枝,这就是它们的鼓。它们那结实的嘴,就是顶好的鼓槌。(特写镜头典型的一员,细致描写)

想象拓展表达:你觉得啄木鸟会敲奏出怎样的旋律呢?

“”(拟声)它和着旋律敲打节奏呢。啄木鸟就是(比喻)。

吕叔湘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只要坚持表达训练,得法养习,一课一得,得得相连,练到习惯成自然,语文能力便在其中。

三、强化当堂训练,变革学生的“学习”状态

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立身之本。叶圣陶先生发表过深刻的见解:“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办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他还说:“必须督促学生循规蹈矩地练,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纯熟,再也丢不了了,学生身上才真正有了这项能力。”

我以为语文课可从两方面强化当堂训练:

1、“以读为本”是最根本的训练方法。

书是读出来的。古人认为,学生学习语文课文,不靠教师架空分析,主要靠自己反复诵读,加上教师讲解来理解课文。只有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达到如郭沫若所形容的“胸藏万红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境界。这种做法,反映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

上《林中乐队》一课,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读活词语、读活句子;自己读出句子之间的联系、读出文章的结构特点。凡需指导必有示例,不靠多讲,恰当举例,足以启发即可。这如同汽车进入高架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要当“引桥、路标”,但如何驾车是学生自己的事。

2、“化讲为练”是最重要的训练手段。

吕叔湘说:“讲得太多,一则没有充分时间让学生多练习,二则不知不觉造成学生的错误认识,以为上语文课是为了学会讲语文,不是为了学会用语文。”英国教育家埃克斯利说过:“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练习使人体验。所以我把要讲的重点变成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想、说、背、写等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当场“写”的训练尤为重要。语文课堂让学生准备可以“随便写、随便画”的本子非常必要。教学《林中乐队》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沙雉更是异想天开,它竟用尾巴唱起歌来了:它一个腾身冲入云宵,然后张开尾巴,头朝下直冲下来。它的尾巴兜着风,发出一种“咩咩”的声音--不折不扣,活像羊羔在森林的上空叫!”时,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从中发现句子的语言组合规律(想法特别→做法大胆→结果奇妙),体会把意思写清楚、写具体、写生动的写作方法,然后进行“仿创表达”--写“蚱蜢”:蚱蜢(想法)也想,(做法)用爪子抓翅膀,(结果)。最后进行“创新表达”,写其他动物。

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是由语言的“输入”(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输出”(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如果没有语言输出,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因此,语文教学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言语表达”的时间,让学生在表达中积累规范语言,在表达中认识语言现象,在表达中掌握语言规律,在表达中发展语言智慧。

学表达,让语文回家!

13.表达我的未来教学反思 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充分发挥想象力,画出一些新式的汽车,激发起幼儿创造性绘画的热情和兴趣。

2.能大胆地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汽车的外观造型。

3.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4.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活动准备:

1.记号笔、油画棒、图画纸。

2.录音机、录音带《梦幻曲》。

3.未来城的马路背景图,范例长翅膀的车。

活动过程:

一、梦游未来城:以梦幻形式带幼儿到未来城去旅行,引出课题。

1.幼儿闭上眼睛,静静听教师随音乐讲述:我们开着时空车,来到了未来城,未来城里的汽车和我们见过的可不一样,有的汽车长着翅膀,可以在天空自由地飞,也可以在地上开;有的汽车长得象西瓜一样圆圆地;有的汽车有许多轮子,有的车身象弯月亮。想一想,你看见了什么样新式的汽车?

2.以问答的形式丰富幼儿对未来车的想象。

二、绘画活动:

1.请幼儿根据想象,动手设计未来的汽车。

师:请小朋友也来设计一部未来城的汽车。想一想汽车由哪几部分组成?怎么才能设计得和别人不一样?

2.幼儿作画,老师指导。继续播放梦幼曲,启发幼儿的想象。

三、讲评小结:

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对有独创性的作品给予特别介绍并表扬肯定。

四、分区活动:

1.汽车制造厂。(重点指导:用大色块的即时贴装饰汽车)材料:纸盒、圆形板、即时贴纸。剪刀、铅笔、双面胶等。

2.画未来城的汽车设计图。

材料:作画工具。

3.开汽车、交通警。(重点指导:交通警维持秩序)材料:纸盒汽车、交通警袖章、红绿灯。

4.为未来城造新房。

5.娃娃家、小医院、超市。

6.机动:图书馆(放交通工具的图片、书)结束:请全体幼儿“开”着自己设计的汽车,参观未来城。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上一篇:《铁路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核管理办法》(铁建设[2010]36号)下一篇:元宵节送给父母长辈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