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

2024-08-13

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8篇)

1.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 篇一

二小教师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细则

二小教师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细则

为了提高校本培训的有效性,引导教师关注自身专业成长并能自主发展,帮助教师以档案的形式记载自己的学习成果,以分值的形式来衡量自己的学习工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z二小教师教育培训学分管理细则。

一、教师教育学分与学分制

教师教育学分是表示教师参与学习研究活动后的量化分值;

教师教育学分制度就是围绕教师教育学分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学分制度根据每位教师不同途径和不同的学习形式,赋予不同的学分,分值的结果以

及它所反映的每个教师学习行为次数的多少和学习质量将作为学校考核教师学习情况的依据。

二、教师教育学分制的实施对象及界定

教师教育学分制的实施对象为z二小全体教师,根据年龄层次将教师分为四类:新教师、青年教师、中年教师、55/50岁(含)以上教师。其中新教师指三年(含)以内教龄的教师;青年教师指三十九周岁及以下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中年教师指四十周岁至五十(女)或五十五(男)周岁的教师。(教师具体年龄划分以当的8月31日为界)

三、教师教育学分制的积分细则

1、学分类型:

教师在按要求参加市教育局规定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得基础上,参与以下规定的A类、B类教育培训积分。

教师教育的学分类型分为A、B二类学分。一次培训活动不能同时计两类学分,不能重复计算学分。各类学分具

体含义是:

A类学分:教师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所取得的学分。包括参加教研组或学校教研活动的听课、外出听课、听或作“观点报告”、青蓝工程、按规定做好教学摘记、其他各类培训活动。(教师外出听课须按学校有关规定作好课务安排,如不按规定则不计学分,其他相应活动以签到表形式落实。)

B类学分:教师参加下列活动所取得的学分,均称为B类学分。

(1)教师从事校级或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

(2)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包括案例)、教育教学随笔、主题研究、教学设计(教案、试卷)等参加校级或以上评比及发表;

(3)开设教研组内、校级及以上公开课、做讲座或获得“最佳观点报告”;

(4)参加校级及以上优质课评比、各类单项或综合素质比武等;

(5)关注教育教学的理论主题;

(6)参加其它与上同级类型的继续教育活动。

2、积分规则(单位:学分)

★A类学分的积分:

听课/节观点报告活动青蓝工程/学期教学摘记/篇其他培训活动/次参加/次作/次

124512

教学摘记:每学期上限15分。

★B类学分的积分:

◆教师从事校级或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

校级县级市级省级

一等奖/152540 二、三等奖/101530

课题立项581220

得学分者:省、市级课题立项为前三人,一般课题为执笔者和负责人;其他参与者,省、市级课题得一半学分,其他级课题得1分。

在统计和确认学分时,要提供各种科研档案资料及相应的获奖证书。

◆开设教研组内、校级及以上公开课或做讲座或获得“最佳观点报告”:

公开课讲座最佳观点报告

教研组学校镇市学校镇市

4812181015208

学分确认时,必须提供上课及作讲座单位的资料和相关证明(教研组内由教研组长提供相关证明)。

◆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包括案例)、教育教学随笔、主题研究、教学设计(教案、试卷)等参加校级或以上评比、有论文等有关教育教学研究的在公开刊物发表或有专著出版:

论文(含案例)教学设计(教案、试卷)

奖级校级镇级县级市级及以上校级镇级县级市级及以上

教师把当年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获奖的教学教育论文、教学设计等(第一作者)、专著的原件或证书、其他有关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交教科室确认,并计入学分。

◆参加校级及以上优质课评比、各类单项或综合素质比武等

校级 镇级 县级市级省级

一等奖 二、三等奖

根据有关通知、文件确定学分。

◆关注教育教学的理论主题:每学期最多上报1个,以1000字以上的读书感受形式提供证明,每个7分。

◆参加其它类型的继续教育活动:不在上述归类的教育培训活动,可如实上报教科室,由教科室进行确认。

3、积分登记

(1)学校成立以教科室、教务处老师为主要成员的积分管理小组,为每位教师建立教育培训学分档案,期末集中认定积分。

(2)A类学分由教务处直接确认进行登记。

(3)各类参评、获奖、发表,可根据相关证明由教科室、教务处认定后登记学分。

(4)其它各类学分也须分别提供相关材料,由教科室、教务处确认进行登记。参加同一类型的活动,按最高等级积分,不重复。

四、教师教育积分要求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各年龄层次老师的发展要求及新课程培训要求,对每个年龄层次的教师各类学分(一学年)提出如下要求:

教师类型总分其中B类学分

新教师

青年教师

中年教师

55/50岁(含)以上教师

五、教师教育积分奖励

学校设立教师教育培训积分奖,积分情况将与教师学年考核直接挂钩。

每位教师的教育培训分值在学年考核中平均为15分。

达到B类学分未到B类学分

超出总分加

低于总分减

超出总分加

低于总分减

六、本细则于2014年9月起施行。

z二小教务处 教科室

2.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 篇二

1 对象

2007年7月分配到我院的新护士, 共计99人, 其中大专生80人, 本科生18人, 硕士生1人。男性3人, 女性96人, 年龄20~28岁, 平均 (21.35±2.75) 岁。

2 方法

2.1 设置学分标准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 经我院护士在职培训管理委员会讨论, 报主管院领导批准后, 确定我院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学分标准为≥35分。各项目根据完成的情况赋予不同的学分 (见表1) 。

2.2 培训周期

规范化培训周期为24个月。新护士报到后即开始岗前培训、基础理论培训、基本技能培训、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注册考试培训以及相关的考核。

2.3 培训内容

2.3.1 岗前培训

上岗前集中进行为期2周的岗前培训, 共计60学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服务理念:共计6学时, 包括医院的历史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医院文化建设及服务宗旨等, 激发新护士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2) 制度职责:共计12学时, 一是学习医院有关规章制度, 二是学习护理部的相关制度职责, 使新护士在短时间内了解医院的整体情况, 熟悉工作流程, 尽快适应新环境。 (3) 个人素养:共计12学时, 包括职业道德素养、行为举止规范、职业安全防范等内容。 (4) 三基操作:共计30学时, 选择临床常用的10项三基操作作为主要培训课程, 进行三基操作培训。

2.3.2 基础理论培训

共24个学时, 每月2学时, 课程计划1年完成。主要的课程有:与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常用检查前后的护理、如何正确执行医嘱、褥疮的预防及护理、高压氧前后的护理、疼痛与舒适的护理、独立值晚夜班的工作技巧、术前访视及手术患者管理、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技巧、病情观察技巧等。系列课程由资深主管护士以上人员讲授, 内容与临床紧密结合, 具有时代特点。新护士必须参加80%以上课程的学习, 并有考勤记录。

2.3.3 基本技能培训

共24项操作, 每月培训2项操作, 计划1年完成。包括手卫生法、采血法、无菌技术、静脉输液、肌内注射、皮内注射、静脉输液泵、静脉注射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监测、鼻饲法、口腔护理、雾化吸入、晨晚间护理、灌肠法、鼻导管吸氧、导尿、穿脱隔离衣、冷热应用、床上擦浴、醇浴、护理文书书写等。由科室专职带教老师负责基本技能培训。

2.3.4 临床实践培训

为了提高新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 要求新护士在2年内完成3个相关科室轮科培训、参加10次专科业务学习和4次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查房, 通过上述培训, 拓展临床护理服务视野, 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为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2.3.5 注册考试培训

国家卫生部规定新护士必须通过全国统一的注册护士考试, 方可单独执业。为了提高考试通过率, 护理部组织新护士利用周末参加注册护士考试辅导班。一方面帮助他们集中学习、掌握考试重点, 另一方面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减轻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2.4 考核评价

采取分阶段考核的形式评价培训效果, 培训及考核结果均纳入学分制管理。岗前培训考核、季度考核、转正前综合考核及护士注册考试均合格、且完成了规定学分的护士方能按期转正。

2.4.1 岗前培训考核

包括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试、应急能力考核等, 考核评价合格者即可以进入临床开始工作。对于岗前培训考核不合格者, 经再次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

2.3.2季度考核

制定考核标准, 量化季度考核要求。考核评价总分为100分, 其中业务能力占50分, 护士素质占30分, 出勤情况占20分。各科室每个季度对新护士进行考核评分。所有考核成绩记录在“转正考核记录表”上。对于季度考核不合格的, 给予延期3~6个月转正。

2.3.3转正前综合考核

护理部成立考核小组对新护士进行转正前的综合考核, 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转正前综合考核不合格给予延期3~6个月转正。

2.3.4注册考试评价

组织新护士参加全国护士注册考试, 注册考试不合给者, 延期1年待注册考核合格后方能转正, 再次注册考试不能达标的予以辞退。

3 结果

3.1 培训完成情况

岗前培训完成率、基础理论培训完成率、基本技能培训完成率、专科理论培训完成率、危重患者查房完成率、注册考试培训完成率为100%, 轮科培训完成率为83.84%, 见附图。

3.2 培训考核情况

岗前培训考核平均成绩为90.5分;季度考核平均成绩为87.15分;转正前考核平均成绩为92.50分;护士注册考试平均成绩为72.18分, 见表2。

4 讨论

4.1 规范化培训使新护士顺利走上临床工作岗位

护理部对新护士进行为期24个月的规范化培训, 包括岗前培训、基础理论培训、基本技能培训、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以及相关的考核。新护士上岗前集中进行为期2周的岗前培训, 对新护士进行服务理念、制度职责、个人素养、三基操作强化培训。新护士分配到科室后, 护士长安排服务优良、技术过硬、具有良好教学素质的护师以上人员进行临床带教, 便于新护士熟悉各班工作程序、学习和掌握专科技能、了解抢救工作的组织。同时, 新护士每月参加护理部规定的基础理论培训和基本技能培训。基础理论培训系列课程由资深主管护士以上人员讲授, 内容与临床紧密结合。基本技能培训由科室专职带教老师负责, 共24项操作, 为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新护士在2年内必须完成3个相关科室轮科培训, 每个科室培训时间不小于1个月, 第一年需参加10次以上科内、院内专科业务学习, 促使其知识、技术、方法和理论的不断更新;需参加4次以上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查房, 拓展临床护理服务视野, 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新护士的正处于最佳的可塑期, 在这个阶段进行一系列的强化培训, 不仅尽快使其明确护理生涯规划, 同时也对相关的基础理论与技能进行了强化训练, 使其能尽快实现从护士生到护士的较色转变, 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4.2 学分制管理能充分调动护士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学分标准为≥35分, 分别对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包括科内、院内、省级、国外学习, 院内轮科、院外进修等赋予1~5分;对参加科内、院内、院外查房、会诊、病例讨论等赋予1~10分;对发表论文包括发表在SCI、CSCD、统计源、非统计源期刊的论文等赋予10~1分;对参加理论与操作考试根据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分别赋予5~-2分, 对年度考核按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4个等级分别赋予5~-2分, 这种学分制管理大大提高了护士学习的主动性, 并能作为评价学习态度的参考, 能激发护士浓厚的专业兴趣、高昂的工作热情、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1]。同时也为护士建立了一个公平成长的平台。

4.3 需要改进的不足

虽然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新护士培训内容一致, 没有进行分层的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不同学历层次的新护士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不同, 应进一步探讨如何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合理地利用资源,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更好地提高培训效果;培训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国外也有一些对新护士的培训形式值得我们借鉴, 如日本新护士入院教育中举行隆重授帽仪式, 可以使新护士职业神圣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2]。另外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角色扮演应用于新护士岗前系统化、规范化培训过程, 使新护士寓情于境, 以增强新护士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总之,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和岗位培训, 增强了新护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注册护士考试通过率, 加速了其由见习护士向合格护士的转变。新护士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也是新护士继续教育的一部分, 关系着护理专业人员的发展, 为护士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摘要:目的建立学分制管理体制, 落实新护士规范化培训, 探讨培训实施的效果。方法制定新护士学分制管理要求和规范化培训计划, 并对99名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评价实施后效果。结果岗前培训完成率、基础理论培训完成率、基本技能培训完成率、专科理论培训完成率、危重病人查房完成率和注册考试培训完成率为100%, 第一年轮科培训完成率为83.84%。岗前培训考核平均成绩为90.5分;季度考核平均成绩为87.15分;转正前考核平均成绩为92.50分;护士注册考试平均成绩为72.18分。结论规范化培训使新护士顺利走上临床工作岗位, 并为新护士建立了公平成长的平台。通过学分制管理可以充分调动护士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推动个人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护士,在职培训,学分制管理

参考文献

[1]杨顺秋, 吴殿源.现代实用护理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3:213-218.[1]YANG SQ, WU DY.Modern practical nursing management[M].Beijing:Military Medical Science Press, 2003:213-218.Chinese

[2]范亚芹, 王雅静.日本新录用护士岗前培训过程的体验[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2) :216.[2]FAN YQ, WANG YJ.Views on the training of newly employed nurses in japan[J].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 2002, 18 (12) :216.Chinese

3.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 篇三

(一)企业员工培训中实行学分制的优势

在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中,学分制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1.通过学分制可以制定出更加系统的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囊括从基础到专业的每一个阶段,并让员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有利于员工根据具体的工作部署,主动选择学习时间以及培训的期别,从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

3.提供均衡的学习机会,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参加培训学习,只要员工能坚持不懈、积极主动地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岗位技能,就能提高自身素质。

4.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员工的学习兴趣,让员工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培训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整个企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在企业员工培训中实行学分制的弊端

虽然在企业的员工培训中实行学分制有以上优势,但学分制本身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些弊端,就会阻碍学分制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在企业员工培训中,学分制还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

1.员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约束力。约束力主要来自于动力,而动力则主要源于目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目标,就容易失去约束力。相对而言,在学分制的管理下,学习几乎全部依靠员工的自觉性,这对一些缺乏目标的员工来说缺乏足够的约束力,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对企业的管理机制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学分制的应用,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要想让学分制获得良好的效果,还需要建立一套高水平的培训管理体制,以及完备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3.没有与学分制相配套的激励措施。制定激励措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可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都还没有根据学分制的要求制定相配套的强有力的激励措施,再加上学分制本身的强制性较弱,使学分制很难获得明显效果。

二、学分的设置与核准

(一)学分的设置

学分制要求企业在对培训进行规划时,设置合理的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即确定培训内容。因为每一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都不相同,对于任职者的要求也存在巨大区别,所以,对应的培训课程就应有所差别。在对学分进行设置时,需要考虑岗位需求、企业的发展需求、员工的职业规划等多项内容,并以这些内容作为依据,设定每一个岗位在年度培训中的必修课以及选修课的学分。例如,石油企业的钻井工需要学习的专题主要包括:石油钻井基础知识(地质、钻井液)、钻井设备、钻井事故案例、井队安全生产常识、企业管理制度、沟通技巧、班组管理技巧、电脑操作技能等。在这些专题之中,石油钻井基础知识、钻井设备、钻井事故案例、井队安全生产常识、企业管理制度应该作为必修课,而剩余课程则可以作为选修课。在确定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后,再分别制定出每一门课程的具体学分数。例如,石油钻井基础知识、钻井设备、钻井事故案例教育、井队安全生产常识这几项培训内容都非常重要,可以设置4~5个学分。最后,核定不同岗位全年培训的学分总数。

在制定每一门课程的学分时,可以借鉴高校中相应课程的学分数,并考虑这门课程对于相应岗位的重要性,确定具体学分。

因为每一年都要举办期数较为固定的培训班,并且每一期都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受训者的专题,因此,在年初就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培训计划,确定每一期的培训内容,并且针对每一期的培训内容来设置学分数以及获得相应学分的条件。

(二)学分的核准

企业中的员工要获得培训学分,主要途径有:参加企业组织的内、外部培训,学历教育以及企业承认的其他培训。同时,员工还需要在企业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修各项课程,出勤率要达到规定,考试成绩也必须合格。在此基础上,再将每个学时固定的学分计入个人年度培训学分中,对学分进行累计。

例如,每期培训都有多个专题,并且每个专题的讲述时间在半天以上,那么在考核时,首先需要对参训人员的出勤情况进行考核。如果没有出勤,那就必然无法获得学分。在每一期培训结束后的一定时间内还需进行相应的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给予学分。如果最终没有通过考试,也就无法获得全部的学分。

如果员工参加的是外派培训,那么就需要由管理部门根据具体外派培训的效果来核准学分。同时,企业还需要对其承认的其他培训方式制定对应的细则,并通过培训管理部门开展考评管理。其中,出勤率与考核成绩都必须达到企业的相关要求,再按照对应的学分标准,将相应的学分计入年度培训学分中去。

每一年都需要定期举行相应的课程考试,并且根据相应岗位的具体情况来安排考试计划。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内容都需要准备多份,保证内容不同但难度相同,便于每个人都能够有时间参加考试。

制定合理的学分得分项目与分值细则,得分项目、得分条件、分值以及附加分获得条件与分值都必须明确。比如,针对“井队安全生产常识”这个专题培训,如果员工能够在对口期刊上发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那么每篇论文可给予1~2个学分。

三、企业员工培训深化学分制的措施

要想让学分制在企业员工培训中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需要完善相应的条件,并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提高培训管理水平,打造完备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和传统的培训方式相比,学分制培训更加复杂,需要对员工参训的各种内容进行记录与管理,因此,有必要增强企业的培训管理水平。企业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学分制培训的团队,并针对学分制可能涉及的每一项内容设计出完善的管理机制。例如,对员工学习情况的记录、出勤情况的考核、考试成绩的记录等,都必须有对应的管理制度。同时,企业还必须将员工参加的每一项培训内容录入专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这就需要企业与专业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开发企业合作,积极开发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为企业的学分制管理提供良好的硬件。

(二)企业自身需要保持相对稳定

培训课程的具体设置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那些生产、工艺以及市场相对较为稳定的企业,各个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相对成熟,因此培训的内容不会出现频繁变化,设置的课程也会相对稳定,这就为学分制的推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相对稳定的企业,每一工种或工作岗位上的人员也相对稳定,所开发的课程的参加人员也会相对稳定,而且,如果参加人员较多的话,课程也会获得较好的规模效应。

(三)加强激励

为了鼓励员工自觉参与培训,并增强学分制的约束力,企业还可以制定一些强有力的激励性制度。例如,将员工参加培训的情况以及学分获得情况与员工自身及其主管的各种利益进行挂钩,同时将培训学分制作为职工职业等级晋升制度的重要基础。这样就可以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能够最大限度地将企业优秀员工的各种经验有效沉淀为公司的组织行为。企业可以对员工每个月或每个季度,甚至每一年应该获得的总学分进行规定,对那些没有获得指定学分的员工,根据情况给予处罚。例如,学分不足的不续聘,严重不足的解聘等。

(四)注重课程评价

4.村干部培训积分制管理参考 篇四

为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能力素质,规范村干部管理,今年,峡江县委组织部通过实行“一档三卡”(教育培训档案、目录卡、鉴定卡、积分卡),统一为在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大学生“村官”共186名村干部建立了教育培训档案。

“目录卡”,给教育培训定目标。“目录卡”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统一计划栏”,年初时,由县委组织部根据干部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就村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对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征求村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确定教育培训内容,列出本年度村干部教育培训的具体安排,将教育培训内容、形式、组织单位、时间、学时等填入“统一计划栏”。第二部分为“自主选学栏”,由乡镇党委和村干部根据工作或个人需要,确定自主选学内容,乡镇党委备案后填写入各村干部的“自主选学栏”。第三部分为“临时调训栏”,主要是由县级以上部门或县内其他部门临时组织的相关培训,培训前先将培训内容、时间等填入参训村干部的“临时调训栏”。目前,186名村干部的“目录卡”全部建立。

“鉴定卡”,为教育培训验质量。“鉴定卡”依据“目录卡”分三类,县委组织部统一组织的教育培训由县委组织部负责鉴定,乡镇党委组织的的教育培训由乡镇党委负责鉴定,其他单位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由其他单位部门负责鉴定。鉴定格次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格次。培训后,组织单位都必须及时对村干部培训期间的学习、纪律和考试等情况进行综合鉴定,鉴定栏内必须加盖组织单位的公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或调训,由县委组织部根据培训登记表鉴定内容记录到参训村干部的“鉴定卡”上,并将培训登记表存入参训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档案。今年5月份,由县委组织部在吉安市委党校举办的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鉴定为优秀的21人。有1名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全省调训被评为优秀。

“积分卡”,让教育培训出成效。实行百分制积分,县委组织部统一组织的教育培训占70分,乡镇党委组织的教育培训占30分,其他单位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算加分项目,加10分封顶。依据“鉴定卡”上不同类型的培训鉴定格次进行评分,三种教育培训类型的优秀格次都为满分,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分别为该类型满分的70%、60%和50%,三种教育培训类型得分相加为年终总评分。另外,一年内累计参训时间未达到40学时的,每少1学时在总评分的基础上扣5分。将总评分作为村干部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总评分80分以下的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峡组宣)

坊子区实行积分制管理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

去年以来,坊子区立足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干部培训管理的新模式,对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实行积分制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科学设置分项与分值。将计分项目归纳为三大类,即脱产培训、在职自学和学历证书教育,每一类又划分成若干个计分项目,对应一定的分值。每脱产培训1天计1分,累计应达60分以上。计分项目主要包括参加各级学校、行政院校的培训;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各单位自办并报区里备案的培训;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脱产进修学习等。在职自学,学完规定内容且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的,每年按8分计算:成绩在60分以

上的,每年按4分计算;成绩不足60分的不得分。学历证书教育单独加分,对期间取得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及大专、大学学历的,分别加5分、10分、15分。

二、健全完善积分的保障措施。一是抓好在职自学。通过规定必读书目、调阅读书笔记、组织理论考试、年度考学等形式,督促科级干部加强在职自学。二是抓好脱产培训。按照“抽硬人、硬抽人”的原则,实行点名调训制,确保参训人数;每期培训班都有一名组织部人员跟班学习,并严格考勤。使每期培训班参学率和出勤率均达到98%以上。三是抓好学历教育。通过发放奖学金、报销部分学费、晋级加分等办法,积极鼓励和支持干部参加学历教育。

5.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目标明确、措施到位、个体自觉与学校支持相结合的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机制,根据县教育局[2015]1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以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加大全员校本培训力度,以引导教师终身学习意识、促进专业化进程。结合我校实际,经校委会研究,特制定本研修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二、基本要求

(一)全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优化知识结构,聚焦课堂,直面问题,增强教师创新精神和执教能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二)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培训机构的指导下,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在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切实推行校本培训工作,力求全面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教学做合一”,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按需施教,讲求实效,学用一致,结合学校实际,多途径多形式开展校本培训。

(四)坚持面向全体原则,每位教师必须参加校本培训。每学期不少于24学时。

(五)以教师发展为本,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注重差异,突出个性,满足教师发展需要。

(六)注重资源整合,加强教学、科研、培训的有机统一;注重校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

(七)建立配套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实现校本培训规范化与特色化发展。

三、培训对象:全体在职专任教师;

三、学分认定机构: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由县教研室和教育局基教科具体负责。教师校本研修的学分,由县教研室负责审核认定,由县教育局基教股负责统一登记并备案。学校成立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做好舆论宣传、统筹规划,配合教育局、教研室搞好校本研修学分认定相关工作。

四、学分认定内容:校本研修是指学校按照学计划组织开展的以校为本的研修活动,以及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纳入校本研修管理范畴的教研、教改活动。包括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等工作。

五:学分认定周期: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等级管理主体变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行办法》,落实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省培国培远程研修180学时,市县集中培训60学时,校本培训120学时),每72学时(省培国培远程研修36学时,市县集中培训12学时,校本培训24学时)。

六:培训内容及对应学分 1.专业精神(6分)

(1)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先进教师经验交流会;(共计2分)

(2)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阅读四本教育类书籍,并至少撰写2篇读书心得及体会;(每篇计1分,共计2分)

(3)结合课堂教学,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质量较高教学案例、反思或论文,参与评选活动,并上交教导处作为考核依据(2分,获奖论文根据国、省、市、县级别额外加分4分、3分、2分、1分)

2.专业知识与技能(16分)

课堂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学实践是教师工作的落脚点,以实践操作为主的策略研究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和能力,都必须落实、融化在教师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之中。此项培训主要包括:

(1)学校每年至少组织6次(每学期3次)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每次1分,共计6分)

(2)以教研组和课题组1人1课为基本单位,结合每学年1次的教研大组主题性研讨活动,每位教师每年至少上校级以上公开课1次,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得2分)

(3)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10节,评课至少1节;(共计6分,每少一次减0.5分扣完为止)

(4)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评价研究活动;(计1分)(5)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教学技能培训或展示活动。(计1分)3.专题培训(2分)

以 “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规为依据,组织教师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及教育科研等专题培训,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及专业意识。

4.学校特色

(1)开展师徒结对,优势互补活动。师徒结对是我校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做好年轻教师和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活动,形成优势互补。(计2学分)

(2)其他培训,教师在五年一个培训周期内,参加与任教学科相同或相近的高一层次学历提升教育,凭录取通知书、单科合格证、学历证书,按集中培训认定学分。学习期间,考试合格,每门课程计3学分;获得学历证书,视为完成本周期内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学分。

(3)特殊情况,对因产假、病假等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完成当年培训学分的教师,经学校同意,报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可适当免修学分。增加或免修学分的办法参照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规定。

七、培训形式及时间安排

(一)培训形式

1.校际培训:学校通过调查了解,根据教师普遍性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全校性的校本培训活动。

2.教研组培训:根据各教研组特点,开展与各教研组专业紧密相联的培训内容。

3.自我培训:教师自定个人发展计划,为自己设计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二)时间安排

1.集中培训——利用开学前的准备周,每周安排一个单位时间。2.教研组研讨——结合半天无课日活动。

3.课题组研讨——根据各自所承担的课题,不定时进行。

八、组织保障

校长为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校本培训要有学年培训计划和总结;学校有校本培训组织机构、专人负责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学校有必要的经费、图书、设施和骨干队伍保证校本培训的开展;校本培训各项工作有考勤、记录、考核,档案齐全;学校较好地完成“规定内容”的培训,并有自己的特色;教师参与率高,培训质量高,整体素质提高,骨干教师成长快。

(一)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督导机制。

1.成立校本培训领导机构。校本培训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由校长亲自抓。成立由校长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工负责抓好培训的各项工作。

2.将校本培训纳入校长办学目标管理和考核目标体系,作为校长绩效考核和学校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对校本培训工作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不能有效组织校本培训,评估不合格或当年有15%以上的教师未能完成规定学时的学校,当年不得参加县级及以上各项先进单位(集体)评选,校长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并予通报批评。

(二)教师参加学习培训并取得规定学时是考核、职务评聘和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之一。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取得48学时,其中必须参加学校校本培训(被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部门派出长周期培训的除外)并不少于24学时。

(三)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根据学校实际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如考评制度、奖励制度,把校本培训和教师的年终考评及岗位职务晋升结合起来。

2.学年内参加学习培训累计不足48学时,其中校本培训不足24学时者,当年考核、高级教师履职考核不能评为优秀。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学习培训的,考核为不合格。五年内参加学习培训累计不足240学时的,予以待聘或降职聘任,不得晋升上一级教师职务,不能评优评先。

(四)为教师搭建学习、展示平台。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增强教育教学能力。把校本培训与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评比、竞赛和教研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更多地争取提供、推荐让教师展示自我的各种机会。

(五)校本培训继续实行学分管理。

1.校本培训的学时由学校教导处负责统计,县教师发展中心认定。

2.学时登记以学为单位,从上年9月1日至当年7月4日完成的教师教育学时计算为当年学时。于每年9月上旬将校本培训学时统计。

九、工作要求:

1、教务处、政教处要做好学校经常性活动的考勤统计。

2、教研组长要记录好本组的活动情况和进行考勤登记。

3、各位教师要为自己建立一份校本研修档案(个人成长档案),内容包括本学期个人研修计划,听课记录,示范课教案,论文获奖证书、发表文章、培训证书(复印件)、心得体会等能够反映本人研修情况的材料,每学期交教务处登记,作为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

4、档案室要做好研修档案的整理、存档。

5、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6.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 篇六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 1号),进一步完善我省教师培训管理制度,我厅制定了《甘肃省中小学培训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各地认真执行,本办法从印发之日起实行。本轮次学分认定从2011年开始,五年一周期。请各地教育局在完成本学分认定登记工作的同时,务必于2014年12月30日前完成本地教师2011年和2012年学分认定补登工作。

为了确保学分登记工作顺利进行,请各地教育局指派专人进行学分登记工作,于2013年12月20日前将《甘肃省中小学教师学分登记工作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信息备案表》(见附件)报省教育厅师范处。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适应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切实做好教师培训学分认定与管理工作,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取得教师资格、在我省学前教育机构、特殊教育机构、中小学校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以下统称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

第三条 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实行分登记、五年一周期(本周期为2011—2015年)核定的管理制度。

第四条 中小学教师每年参加培训所获学分不得少于30学分。在五年一周内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不少于30

学分,累计学分不得少于360学分。新任教师须另需参加100学时以上的新教师适应性培训。

第五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依规举办的各类培训,经县级以上(含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基地)举办的各类培训,各级教研机构组织举办的各类培训,学校组织开展的校本研训、国民教育学历提高、论文撰写和教育科学研究等,均列入学分登记范围。

第二章学分认定

第六条 参加学校校本研训经考核合格者,凭学校负责人签字盖章的学习证明和教师本人学习笔记认定学分,每3学时计1学分。本项目培训学分每学年累计不得超过30学分。

第七条 参加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或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并经培训机构考核合格获得培训结业证书者,依据培训结业证书登记的学时数认定学分,其中县级集中培训每1学时计1学分,市(州)级集中培训每1学时计2学分,省级集中培训每1学时计3学分,国家级集中培训每1学时计4学分。其中,获得优秀学员的,按国家级、省级、市(州)级、县级各加10分、8分、6分、4分;成绩不合格者,不认定学分。

第八条 凡参加学历提高培训的教师,凭毕业证进行学分认定,学习期间(最长5年)每学年计30学分。人社部门组织的公修课培训,按5年30学分认定。

第九条 担任县级及以上教师培训机构举办的教师培训项目教学、辅导工作者,按承担任务的实际学时数认定学分,学时数以聘任单位出具的证明为据,分别按照县级每1学时计2学分,市(州)级每1学时计3学分,省级每1学时计4学分,国家级每1学时计5学分。

第十条参加县级以上有组织、经过注册的网络培训学习,完成网络培训学习任务、并经培训机构考核合格获得结

业证书者,依据结业证书登记的学时认定学分,每2学时计1学分。

第十一条报刊上发表论文者,凭报刊原件认定学分,国家级、省级、市级每篇分别计6、4、3学分;正式出版教育教学方面的教材、专著者,凭原件认定学分,共计10学分;课题研究或教改实验,主持或主要完成人凭结题文件按国家级、省级、市级每项分别计10、6、4学分,第三名按相应学分折半计(同一课题不重复计算);取得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者,主持或主要完成人凭获奖证书按国家级、省级、市级每项分别计10、6、4学分,第三名按相应学分折半计。

第十二条男55岁以上、女50岁以上的专任教师在学校指导青年教师的,按校本研修计算学分,每年不超过30学分;城区学校教师被县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全职支教的或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研修的,时间在一学期以上的,认定120学分,时间在1年以上的,认定240学分;对因产假病假等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完成培训学分的教师,经学校同意,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可适当免修学分,增加或免修学分的办法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规定。

第十三条 教师在同类型学校之间调动,新任职学校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认可其调动前所获得的培训学分。

第三章学分登记

第十四条 学分登记程序。

(一)本人申请。教师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凭培训结业证书、校本研训学分证明书、学时证明书(以下统称为证书),向所在学校申请学分登记。

(二)学校审查。学校对申请学分登记的教师内参加培训的情况逐一进行全面审查,并对其提交的证书核实后,编制申请学分登记教师名册,连同证书原件、复印

件(1份)报县(市、区)教育局(或主管部门)指定的教师培训学分登记机构(以下简称登记机构)审核登记。

(三)县(市、区)登记。县(市、区)登记机构在全面审核学校提交的教师培训学分登记材料的基础上,逐一将教师的培训学分登记在其《甘肃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证书》(下简称《登记证书》)上,并建立培训学分登记文本档案留存。

省直学校(单位)教师的培训学分登记工作,由省教育厅负责;市(州)直属学校的培训学分登记工作,由市(州)教育局指定的登记机构负责。

登记证书全省统一式样、统一印制、统一编号,由教育行政部门加盖“学分认定专用章”后,颁发给教师。教师个人应妥善保存,作为周期学分认定登记的重要依据。

(四)市(州)审核。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年底对所属县(市、区)的教师培训学分登记情况进行集中审核,并予以确认。

(五)省级备案。学分登记结束后,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将本县(市、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情况报市(州)教育局。市(州)教育局汇总各县(市、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情况,并于次年五月底前报省教育厅备案。

第十五条 周期学分核定与结业核准程序

(一)学校申报。学校依据《登记证书》学分登记信息,对教师进行周期学分审核后,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向县市区登记机构申报周期学分核定和结业核准。

(二)县(市、区)审查。县(市、区)登记机构逐一核实教师的周期学分,提出是否准予其结业的意见,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审查同意后,报市州教育行政部门。

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直属学校教师的周期学分核定与结业核准工作,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登记机构负责。

(三)市(州)确认。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对每位教师五年一周期培训学分完成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对达到规定要求者予以确认,并上报省教育厅。

(四)省复核备案。省教育厅指定机构对市州教育局确认的结论进行复核备案。复核合格者,由市州教育局在其《登记证书》上签署“合格”意见。

第四章学分使用

第十六条 教师参加培训和完成学分的情况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晋级、职务评聘、骨干教师培养、名优教师申报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要将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教师完成培训学分情况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内容。凡当年有20%及以上的教师未能完成最低学分的学校,原则上当年不得参加县级以上各类先进单位(集体)评选,校长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并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七条 省教育厅统筹管理全省中小学教师学分认定工作,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辖区内中小学教师学分认定工作。

省教育厅每通报一次各地教师培训工作和培训学分认定情况,并作为考核市(州)、县(市、区)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每五年一个周期结束后,省教育厅将对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情况和学分认定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适时调整完善有关政策。

第五章其 他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规定为准。

第十九条 各地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与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7.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 篇七

学分登记制度要求中小学教师在五年一个轮回的培训中达到360 学分。这360 学分中, 由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占120 学分, 由培训部门组织的培训占240学分。培训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 每项学分约为40~80 学分, 照此计算, 在一个周期里, 每位教师除了完成校本培训外, 至少还要参加4 次培训部门组织的培训。面对如此高密度、高成本的培训, 对本来就很辛苦且收入不高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在心理上、经济上克服这些困难, 建立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 也是确保教师参加培训并收到良好效果的保证。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 激励机制永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应随时代、环境变化而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激励过于依赖精神激励, 虽然这种激励方式有积极意义, 但物质需要若长期得不到满足, 精神激励的效果也会越发脆弱。所以, 我们认为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 应该是一个多元的、与时俱进的系统。

一、免费激励是教师积极参加培训的前提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第19 条明确指出:“要确保县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经费来源。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要以财政拨款为主, 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要切实保证县教师培训机构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经费来源, 并积极探索经济来源的其他有效渠道。”教育部《中小学继续教育规定》第四条“条件保障”第13 条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 多渠道筹措, 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列支。地方教育费附加应有一定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人均基本用费标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县级以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不得截留挪用。”湘政办发〔2003〕22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意见的通知》对湖南省教师培训经费标准及来源作了规定:“由县级财政按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安排继续教育经费, 切实加强教师培训。”以上文件都明确规定,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应是免费培训。但由于县级财政的紧张和部分领导的观念滞后, 可以说, 很多地区都没能够得到落实。我们利用校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优势, 多次向县委县政府提出议案和提案, 这一问题终于在2014 年得到了解决。现在邵东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全部实行免费, 由县财政买单。减轻了每位教师一个周期4 次培训大约1500 元的经济负担, 而今教师培训的热情高涨。

二、政策激励是教师培训持续开展的巨大推力

终身学习是21 世纪的生存概念, 是各行各业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 新的观念、新的知识都有助于提高专业素质以及业务能力, 因此作为教师都应该在不断的学习中来提高自己, 那么, 终身学习就是唯一的途径。要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 政策激励是一种巨大的推力。在邵东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 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一是将教师的培训纳入对各中心学校的年度考核之中, 由教师培训机构根据各中心学校教师的参培情况进行量化评估。二是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职称申报必要条件, 每年完成了72 学分的教师方能申报晋升职称。三是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进城调动的条件之一, 教师进城调动必须具有普通话、计算机和继续教育合格证书。四是年度考核评优在同等情况下, 学分高的优先。这一系列的激励政策, 使教师们通过培训, 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素质, 另一方面也实惠, 有利地推动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

三、奖惩激励是保证培训质量的有力抓手

教师培训的奖惩制度是对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一定行为给予奖励和惩罚的规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奖惩制度是通过一系列正刺激和副刺激的作用, 引导和规范教师的行为朝着符合教育和教师的方向发展。对希望出现的行为, 用奖励进行强化, 也就是正刺激;对不希望出现的行为, 利用处罚措施进行约束, 也就是副刺激。两者相辅相成, 才会有效促进教师提高和教育发展的实现。我们的做法是:一是评选优秀学员。培训机构制定优秀学员评选方案, 确定优秀学员评选的条件和比例, 每项培训结束时对学员进行考核评比, 按学员学习的成绩和表现, 公正客观地评选出优秀学员。优秀学员可适当加学分。二是严格考勤制度。成人学习, 存在着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家事的矛盾, 还有路途远等困难。如果不严格考勤, 出勤率就不高, 学习效果就不佳。我们的做法是:每项面授学习, 学员原则上都必须出满勤。如因公事或紧要事情, 出具有中心学校签具证明意见的书面请假条方可请假, 且每项学习请假不得超过一天。超过一天的不予继续学习而推至下一期学习。凡迟到、早退两次者视为请假一天。凡旷课者均取消本次学习资格, 将出满勤作为评选优秀学员评选的重要条件。三是惩罚。凡学习考核不及格者, 不发结业证书;凡拿不到结业证书者, 由本人负担本次学习的经费。

四、关爱激励是对教师培训的心理安慰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关爱激励。关爱激励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对人倾注真挚的、炽热的感情。对教师的感情激励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关怀。关怀能对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效应, 提高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 密切培训机构与教师的人际关系, 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做法是:一是统筹规划。年初, 召开师训工作会议, 将本年度培训计划抛出, 并发布在学校网站上, 让广大教师明白各项培训内容, 以便根据自己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选择报名学习, 避免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家事的矛盾。二是优质服务。面授学习, 做好饮水提供、防寒防暑工作, 愿意在学校就餐的, 提供中餐服务, 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三是协调矛盾。积极配合学员单位, 解决好工学矛盾, 克服困难顺利参加学习。四是搞好技术服务。网络远程培训, 对于部分年龄偏大、条件较差的学员来说, 有一定的困难。我们除了在开班前对他们进行集中操作培训外, 每个班都配备了技术员, 公布咨询电话, 随时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

五、成就激励是实现培训价值的体现

成就感是近来经常被人提起的一个词语。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可以这样理解:当个体在某种活动中体验到成就感后, 就会对这项活动产生兴趣;反之, 则会失去对该项活动的兴趣。以前, 大面积的教师在培训中体验不到成就感, 这一现象所昭示的是教师对培训兴趣的丧失, 这就需要培训机构着力培养学员的成就需要意识。成就需要是指工作上追求卓越, 学习上追求上进, 力求充分发挥个人潜力, 不断作出新业绩的需要。基于这一点, 我们努力探索教师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一是发挥优秀学员的示范作用彰显成就感。在近年进行的教育技术培训中, 我们让培训先进学校组织培训优秀学员提供示范课, 每期安排四天十几位优秀学员上示范观摩课。二是选拔优秀教师主讲, 激励成就感。在去年暑假进行的继续教育培训中, 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让以往参培的优秀学员登台现身说法。我们选择了杨玉红、刘义勋、王伟、杨兰平等学员主讲《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教师心理调适》等课程。三是为全体学员搭建平台感受成就感。在实践观摩活动中, 让每一位学员畅所欲言地评点主讲老师的课程, 创造一个平台, 让他们展现自己的风采, 并将优秀学员的表现反馈所在单位, 以培训机构的名义在学员单位推荐上示范课。对于学员的实习作业, 进行认真的评定, 我们还拟将“优秀作业”结集出版。教师的成就感就是寻求事业的发展和成功, 他们的“成就需要”突出地表现在希望“教有所成”上, 即以教学的成功与创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为最大的快乐和精神满足。而激励因素, 就是激发老师把先进的教学方法都必须经过教师本人的消化、吸收、思考、总结, 变成自己的东西, 然后才能传授给学生, 提升教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在学生身上体现出自己的教育教学成果, 从而间接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8.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 篇八

目前我国高校已广泛实行完全学分制。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是建立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也纷纷在完全学分制下进行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相应学分制下的本科教学管理改革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笔者从事高校本科教学管理一线工作,又正值笔者所在的外语学院在本科教育上改革力度较大,特对几年来在本科教学管理改革中的危机管理做了一些思考总结。

一、学分制下本科教学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乃至危机及其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基于学分制下的本科教学管理主要内容有:第一,培养计划的管理;第二,选课管理;第三,教学全过程的管理;第四,学籍管理;第五,教学质量管理。基于学分制下的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比较细琐,头绪较多,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可选择性与复杂性相统一,多样化与个性化相统一,信息化与网络化相统一等特点。教学管理工作又处于直接面对广大师生的第一线,一旦发生工作失误,即造成教学事故,而事故的影响往往较为复杂,涉及到教师、学生的利益及学校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我校外语学院近几年来为适应学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本科教学管理上进行了多层次的改革创新。在改革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乃至危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改革管理中出现的各环节不统一

自06年本科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做重大改革调整后,相应的而教学管理各环节都需做相应改革调整。而且随着培养计划改革的推进,中途对方案的微调工作也是不少。但在管理环节上,往往不能做到各个实施环节统一,导致学生在修读课程时参照的方案不是最新版或不能及时得到相关微调信息,在毕业审核时造成错位,影响正常毕业。这时出现的危机之一便是:不能按照学校已经修订过的培养方案正常毕业的学生会提出他们手头拿到的方案旧稿没人及时通知他们更新。化解这一危机常常需要多方补救措施。

(二)选课环节学校和学生两方面的问题导致的危机

选课制是完全学分制的核心。这对学校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完全学分制下的选课制的前提是学校开出大量的課程供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室、实验室等设备及其他后勤设备也需跟上。目前高校的扩招带来学生数量的增加,而相应的配套设施都还没有完全跟上,这必然使得学分制的执行效果打折扣。学生不能正常的顺利选课、上课,许多学生会质疑学分制,而怀念以前的学年制,这种质疑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会阻碍学分制完全实施的可行性,进一步影响到高校的本科教育质量。

其次是选课制要求学校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量”和“质”并行,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空间。目前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和师资不足,导致选课资源匮乏;或因扩招使得选课人数过多而选不上,一些精品课程所涉及的学生面只能限制在小范围,这些都影响了学分制的推行。

第三是学生在完全学分制下选课时缺乏理性和科学引导。盲目跟风,趋易避难,混学分等现象屡有发生。学生还未按课程进度循序选课,导致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结构不合理等弊端,最终都会对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造成影响。虽没有急性的危机问题产生,但是为长期教育质量埋下了危机的隐患。这些都需要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及相应的教学管理系统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引导,纠正。

(三)学籍管理管理环节不能及时改革创新而产生隐患

完全学分制下对学生学籍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前学年制下的学生基本上按照班级统一课表,部分自律性较差学生也能在班级同学督促下学完规定课程。而新的选课制下,每位学生的课表不同,教学班与行政班不再是同一批同学。上课,复习,考试等更加考验学生的自主自立能力,就会有部分学生不能在相应的学期内修到规定学分,一到大四毕业阶段,这部分学生往往成为不能顺利毕业者。这对学校的毕业率,就业工作及相关稳定工作都产生了影响。这部分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也常常会成为危机隐患。

(四)管理繁忙阶段差错,也会带来教学事故等危机隐患

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工作面临大量的挑战。在工作形式、内容上都做了改革调整。许多教学管理人员没有经历相应的科学、系统培训,尤其到了教学管理的一些繁忙阶段,因人为原因产生的错误,往往会给教学秩序带来很大影响,如果造成了重大的教学事故,将会给学校、学院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到了开学、期末等特殊繁忙阶段,很多工作都需要在规定时间完成,否则正常教学秩序就无法完成,比如:由于慌忙排课、排教室,造成教室冲突;慌忙排考造成监考通知部分未到位,造成教学事故等,一系列风险因素的累积,肯定会引来危机的爆发。而目前为适应学分制改革而开发的现代教务管理系统也在不断的完善中,不时出现问题,系统的不稳定性也给教学事故等危机埋下了隐患。

二、科学进行危机管理以更好地推进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改革

危机是指事物内在矛盾的激化,即将发生质变或已经发生质变但未稳定的状态,这种质变会给社会、组织或个人带来严重的损害。为阻止质变发生或减少质变所带来的损害,需要在时间紧迫、人财物资缺乏和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和行动。危机管理则是指某一组织或个人通过对危机的监测、预防和处理,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减少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的管理活动。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改革中的危机管理重在预防和监测阶段,做到防微杜渐,同时也要完善相应的危机处理制度。

(一)“以人为本”,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解决人才培养方案问题引起的危机,须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是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集体意见讨论通过,同时在制定时增加一定的弹性。

对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最终审核、微调审核及相关通知落实工作也是非常重要,要及时根据学分制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和潜在的危机隐患,尽早制定相应措施,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合理,科学地根据培养方案顺利修读学习、毕业。

(二)加强选课制下的课程建设、管理工作

选课制方面的危机主要从优化课程设置和加强选课学业咨询方面着手解决。

学校和学院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尽量满足学分制下学生选课的需求,为此学校肯定要在课程建设上花大力气,这也是提高学分制下教育质量之根本,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制定的课程既要充分发挥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社会的需求任意的选择课程,又要保证专业知识的整体性,达到学校对人才培养“宽、专、交”的要求。

学院成立专门的学业咨询中心,用以指导学生的学业、选课等问题。对学分制下的选课中学生碰到的问题能提前予以解决,将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积极推行导师制、学长制、新生之友等制度,让刚刚结束高考走进高校的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里的选课制,更好地在完全学分制下学习。这将减少因选课等问题出现的教育问题及危机。

(三)完善现代教务管理系统等配套设施以保障学分制顺利推行

目前我校开发运行多年的现代教务管理系统很好的保障了学分制下教学管理各项教、学、管工作的展开。但在具体运行中特别是教学任务安排、选课等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也往往成为危机的隐患。因为一旦是系统出问题,造成的后果肯定是大面积的。因此我们必须定期对现代教务管理系统的运行操作做总结,及时提出更新改进方案。同时面对日益更新的本科教学管理内容,该系统也要随时做出创新调整。这肯定需要学校本科生院在硬件、软件上都花人力、财力投入。

参考文献:

[1]章艳晶.阻滞与推进:基于学分制的高等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研究.硕士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7级(未刊).

[2]徐中兵,徐金花.对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91.

[3]钟丽萍,罗婷.完全学分制下高校课程管理问题及对策.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3):111.

[4]刘超.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知识经济,2011,(7):179.□

上一篇:2011林果业良种补贴资金绩效评价报告Q下一篇: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