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024-10-04

美术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精选8篇)

1.美术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篇一

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除了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和易于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之外,还具有一种目的性操作活动的特点,使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

2、提供学生认知的学习情境。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理解到应用。运用实验组织教学是提供学生认识材料和学习情境的有效途径。例如:初中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分组实验、观察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需要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并对各个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在此基础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的理解就更深刻,掌握就更牢固,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更加自如。

3、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问题——假设——实验——结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大多数中学生物学实验都体现了这个过程。教师应该结合每一个具体实验,帮助学生由了解到理解,最后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把这种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

4、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中学生来说,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是指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已有的经验、能力发现未知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解决的心理素质。探索性实验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是培养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一,可以加深理解,巩固和验证学到的基础知识.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学生没有感性知识很难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从一个理性认识转化到感性的认识,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和巩固有关知识.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不仅有利于当前的学习,也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深造和参加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第三,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看世界的观点.通过实验的具体操作,让学生自己探究实验.这样可以逐渐的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也就是说能使学生科学客观的认识世界,虽然在科技科学在高速发展的今天,还是有很重的迷信气味,如简简单单的坟多的地方出现的“磷火”,说是有鬼在作祟。这就充分体现了科学的观点。

第四,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亲自操作实验的整个过程以及每一个步骤在学生自己的操作,而且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出错,自然而然的就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工作的工作习惯.实验中出现的有趣现象。总而言之,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为我国培养全方位的合格人才在中学打下很好的基础.根据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回答问题:.

(1)克隆的方式属于 无性生殖.

(2)从成年母羊A的乳腺细胞中提取一个细胞,分离出该细胞的细胞核(3)从另一只母羊B的卵巢中取出一个卵细胞,去除 细胞核(4)将处理过的两个细胞重组为一个新细胞,这种技术是在什么水平上操作的(A)A.细胞B.器官C.组织D.生物体

(5)用细胞培养技术重组细胞发育成胚胎,再植入母羊C的 子宫

里.5个月后,母羊C分娩产下多利.(6)多利与哪一只母羊几乎一模一样(A)A.母羊AB.母羊BC.母羊CD.都不一样

(7)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主要存在于哪种结构内 C

A.细胞质B.细胞膜C.细胞核D.子宫

(8)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科学家主要是利用什么技术获得了克隆动物的成功B

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发酵工程D.酶工程

(9)在克隆动物的曲折过程中,人类经历了从利用早期胚胎细胞到利用什么的过程 A

A.成年体细胞B.卵细胞C.精子D.细胞核.

2.美术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篇二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 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 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 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 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和升华作用。使学生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提高分辨“真”与“假”, “美”与“丑”, “善”与“恶”的能力, 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 培养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 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 气势雄伟、磅礴, 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 给人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 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 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 使中学生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人民的勤劳勇敢, 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 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江泽民同志在1996年12月19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文联第五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的闭幕联欢会上, 热情洋溢地演唱了一首优秀历史歌曲《祖国歌》, 词曲优美, 如诉如说, 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感情。给与会的文艺界代表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留下了难忘的一幕, 使我们了解到江泽民同志深厚的音乐素养。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首创编于本世纪初的歌曲《祖国歌》, 在其心灵上留下的深长记忆, 使我们看到了良好的早期音乐教育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家成长的重要作用。中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 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 而音乐教育是重要手段, 能给中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 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二、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

音乐教育活动及其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 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来说指人的情意素质, 包含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 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中学生在学业和事业上能否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 是情感的培养, 是个性的发展, 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

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 又表现人们的思想, 但并非抽象的表现, 而是用生动的形象表现。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时, 将使人产生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 使人充满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 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 增强奋斗的自信和力量。

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演奏和歌曲演唱中,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 获得音乐表现的思想和意境, 实现情感的陶冶和培养的。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从孤独的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 曾使千百万个孩子和电影观众陪着流下同情的泪。大型音乐组曲《长征组歌》以优美壮阔的旋律, 再现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 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 讴歌伟大军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 官兵情、军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泪下, 使人沉思, 使人奋发。所以, 中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熏染中, 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 还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的音乐学习实践中, 通过耐心专注的音乐技能和技巧训练, 培养中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同时, 培养出坚强的意志与刻苦学习的毅力。如演奏乐曲或表演节目, 表演出色, 一丝不苟, 热情积极, 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演出之中。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 要求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 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 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 使学生会思维、会求知、会生存, 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帮助。

三、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

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得好:“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 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 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 有些科学家也称右脑为“音乐脑”, 它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关系。而音乐教育是左右脑平衡发展, 对开发右脑, 发展人的形象思维, 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 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启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 他们在各自领域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 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除了有超群的知识结构, 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 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和美的享受, 更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 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 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 刺激大脑的兴奋点, 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受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 小提琴伴他走过了孤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 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 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 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条件。因此, 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 特别是器乐演奏时, 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 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 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 越灵活, 越娴熟, 与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 越能使其得到锻炼, 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 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 能听懂音乐, 感受音乐的美, 开阔视野, 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为培养发展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四、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科学实践证明, 音乐能增进健康, 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 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 随着感情的变化, 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 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 促进内分泌, 促进消化, 消除疲劳的作用。在日本东京市有一座与众不同的音乐厅, 人们戴上立体耳机, 轻柔的大自然音乐声便被送进耳鼓, 有森林里的百鸟争鸣, 有潺潺的流水声、奔腾的海涛声等, 听众渐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似乎置身于大自然中, 三十分钟左右已使大脑达到完全放松、消除疲劳的最佳状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医院利用各种音乐医治好了病人。生活中的音乐椅子、音乐楼梯、音乐喷泉等, 使环境与音乐融为一体。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 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 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 使其在课堂上精力集中, 提高学习效率。《中国教育报》曾报导, 大连市实验中学打预备铃, 听到的不是铃声, 而是《牧童短笛》、《翠湖春晓》、《花儿与少年》、《步步高》等名曲, 上课、下课、上学、放学、课间操等都播放一首名曲, 每天5首名曲, 至今不到两年, 师生已熟知了几十首中外名曲, 营造了充满高雅音乐的文化氛围, 对学生身心发展大有裨益。因此, 中学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跳健美舞时, 伴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 中学生身心都得到愉悦和锻炼。另外, 练习歌唱时, 做平缓的胸腹深呼吸运动, 能锻炼肺活量, 对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是大合唱, 优美的歌声, 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不仅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更能锻炼学生有身心健康的体魄。

3.美术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篇三

【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中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语文教学实际来看,目前我国很多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学习能力差等问题,不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新课改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背景下,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介绍了学生主动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育 主动学习 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52-02

在中学教育中,语文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就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我国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其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就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生学习主动性差不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当前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教学难题。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改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们需要分析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原因,并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下面,我们就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分析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并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一、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作用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讲,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是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与过去的传统教学不同,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是满足新课改发展的需要。第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需要。在过去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模式、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主动学习性比较强,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需要。第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比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够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学生学习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具体策略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学生主动学习性并不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具体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热情,这是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灵活组织课堂形式,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等,这些方式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培养。比如,在学习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分角色扮演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完成分角色扮演的任务,学生会在课前主动预习课文,在课堂上也会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2.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新课改的情况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学习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经过探究,获取课文中的相关知识信息。通过探究式教学,不仅避免了课堂的枯燥,而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3.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条件。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培养。比如,在学习寓言《画蛇添足》(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在观看视频之前,让学生先自主进行课文预习,为了观看视频,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非常高。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也增强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观看视频之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之中,在视频的帮助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主动学习缺乏重视,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模式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齐绍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04(13):56-57.

[2]孙威.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性的艺术思维[J].文理导航(上旬),2010,08(11):107-108.

4.美术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篇四

夜村镇吕涧小学郭建平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协调进行,共同努力。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出现心理失衡或偏差,将对他们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前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实践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呼唤我们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而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一个人的成功,固然要看他的智力因素如何,然而智力因素是通过“心理素质”起作用的,心理不健康,无论有多少丰富的知识,其结果必定是失败的,可想而知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在我校,老师让学生们通过书信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另外,学校专设了心理辅导老师,学生遇到困惑、受到挫折,心情不舒畅都可以找辅导老师倾诉,寻求帮助。对于大多数学生,如何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一个紧要的问题。因此我校不定期有辅导老师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知识,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并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方法使自己身心健康。并且,班主任老师自身也学会用心理学的原理来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了管理水平,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在一个班级体里,学生众多,平日表现、学习成绩尽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区别对待,了解他们的心理尤为重要。有的学生学习差,自卑心理强平时不愿和其他同学交流、活动,教师应因势利导,通过各种途径对他们进行辅导,对全体同学进行道德教育和良好品质的培养。

另外,还有一些优秀学生心理也需要调整,他们在各方面位居上游,经常沉浸在喜悦之中,一些人滋生了骄傲的心理。这种心态降低了优秀生承受心理挫折的能力,形成脆弱的心理障碍。针对学生骄傲的心理,我们的“处方”是辩证法优秀只是相对的,教育这些学生应正确看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学,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利用班会的时间,让他们择取格言,警句以自勉。还有就是要使学生克服脆弱的心理,对学生道德情操,心理品质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

5.美术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篇五

朱小勇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灾害,引起了我们对地理教学的反思:地理教学在防震减灾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如何运用中小学地理课堂这个重要阵地,如何使地理教学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得以实现?这些问题都是震后我国地理教学中地质灾害教育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关键词:地质灾害;地理教学;灾害教育;地理能力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及大地震,据民政部报告,截至5月2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万人遇难,37.4万人受伤,失踪1.8万人(数据来源:新浪网)。此次地震破坏程度之大,波及范围之广实属历史罕见。

面对灾难我们不仅要全力做好防震救灾工作,还要痛定思痛,尽量做好以后的防震减灾工作。地震灾害是最平常的一种地质灾害,在中小学地理教学中,地震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的教育统称为灾害教育。我认为我们的中小学课堂中地理教学对今后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教学在防震减灾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界处,是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尤其是我国的西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是地震发生频率最高,我国具有地震发生频度高、震源浅、分布广的特点。所以在我国进行防震减灾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加强防震教育对我们的防震减灾工作有更加突出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的特点

学校是人员十分密集的地区,尤其是在上课的时候,一栋教学楼的人员密度超过了其他许多地方。加之学校教学设施密集,而且在我国存在着许多农村中小学具有教学设施陈旧的特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强。地震灾害来袭,保证师生的安全可以大量的减少因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

在汶川大地震中有数十所学校教学楼坍塌,数千所学校的建筑设施不同程度的损毁,其中北川中学、汶川中学等重灾区学校几乎成为废墟,而遇难人员学生人数占到了较高的比例。而地震发生时刚好是学生上课的时间,如何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自救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生的特点

1.在自我防御能力方面

广大的中小学生都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刻,不管是在身体素质还是心理质上都要弱于成年人。面对突发事件一来学生更缺乏实际经验,二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相对较弱。

2.在宣传教育方面

我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正在上学的小孩,也就是说每个家庭都有可能接收到学生来自学校的信息。而且如果学校的教学使学生兴趣高涨,能发动学生做许多课余的有效的实践活动,那么学生是很乐意像家长透露这一信息的。这样一来学校的教育也间接的教育了家长,进而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有效的影响。

(三)地理教学的特点

中学地理学科是中学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与众多地理环境因素的关系等为基础内

容的学科。它不仅联系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而且与实际的联系更是紧密,通过地理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价值观,而且可以直接在课堂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灾害意识教育。

地理教学的目标是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灾害意识教育本来就是地理教育的一大任务。

二、加强地理教学中防震减灾教育的迫切性

在汶川地震灾害中,有一位老师紧急采取措施,让学生躲在附近铁质椅子下使得全班学生无一遇难,最严重的学生也只是受了一点轻伤。据媒体报道这是由于教师的经验丰富,临危不乱。但是也有的学生“地震未伤人,无知先自残”,表现在慌乱中的人员踩踏,失措中的跳楼避险等。更有让人气愤的是有一段学生自

拍的震后视频中,有些高中生还幸灾乐祸,而且有一名学生还表示希望天天都发生地震,原因是他们可以不用上课!

但是相比之下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一位10岁的英国小女孩运用自己的地理知识拯救了数百人的性命;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发生7.3级地震,广东汕头市和福建漳州市距震中均约200千米,汕头市有6000多人受伤,而漳州市无一人伤亡,[4]原因是漳州市从1989年就开始了在地理课程中对中小学生的灾害意识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加强对学生的面对自然灾害知识教育是极为重要的,而地理教学也是责无旁贷的。

缺少对自然灾害严重性的认识、缺少对地质灾害知识的起码了解和运用、缺少人道主义情感„„面对灾情我们的学生是脆弱的也是残酷的!

三、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加强防震减灾教育

(一)丰富课程中关于防震减灾的内容

在现行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上册中的第四章我们用了两节的内容来讲解自然灾害(第五节:气象灾害;第六节:地质灾害),另外在整本书中关于地质构造以及天气系统的章节中都提到了对应的自然灾害的知识。我们对于灾害发生的缘由讲的比较透彻,对国家宏观如何预防自然灾害,如何进行灾后防护工作讲得比较细致,但是对于具体到学生个人应该如何在灾害中拯救自己进而拯救他人,我们却没有一处地方提及!

课程的改革永远都不能超越现实的需要,但是要想通过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来跟上现实的需要那是可行的。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回归地理知识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与实际,补充书本知识在实践方面的不足,丰富书本中关于地震灾害的知识。具体涉及到如何判断现有地理现象与自然灾害的关系,遇到灾害我们应该如何采取措施,面对受危险的他人我们应该如何施以营救等等。

(二)注重地理发展性思维的培养

面对自然灾害,对于学生来说我们没有更多的更有效的预测手段和设备,但是我们可以联系实际地理现象对自然灾害做出初步的判断。地理是一个广泛联系和发展性的学科,自然灾害在发生之前也会有许多相关联的信息,如果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联系的、发展性的地理思维,那么可以大大减轻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

害。

以地质灾害这一节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就地质灾害发生前的征兆做细致的总结,并且联系其他学科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与实际地质灾害的正确联系几率有几层,这种现象放到其他地区是否有效,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首先做出什么样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是否有效„„比如:汶川地震前是绵竹有明显的大规模的蟾蜍异动,这种现象与地质灾害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联系生物知识说明这种关联性的几率,发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等等。

这样的教育不仅使学生更加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用知识解决问题甚至是解救生命的成就感,使学生养成联系的,发展性的,科学的分析问题的习惯,应对灾害的忧患意识,锻炼学生应对突发事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注重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应对地质灾害的过程中,沉着冷静的态度,有条理的分析应对十分重要。但是要想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中自救,要想在极短的时间里做出迅速的决定生死的反应,实践能力十分重要。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普遍重视实体知识的传授和理论问题的分析,但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与实际的能力这一根本目的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日本是一个地震频繁发生的国家,而日本的防灾教育也是做的最好的,[5]在日本学校或政府会不时的向正在上课的学生和老师们来一个完全不知情的地震演习,一听到地震信号所有的学生迅速而从容的钻进课桌下抓紧桌腿,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但是一旦真正发生地震时这不到一分钟的实践却可以拯救数百数千或者是更多的学生的生命。[6]

而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以地质灾害这一节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真实的地震演习,让学生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体验一下面对地震我们需要做什么。而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也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于对自己周边环境的分析和建设,对实际问题科学的提出自己的设想。一方面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的又一遍深刻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面对灾难时有更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

(四)注重人道主义精神的培养

面对巨大灾难凭个人能力我们无法对抗,这时我们只有互帮互助,众志成城,共同抵御灾难。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图片、多媒体资料等)让学生深切感受生命面对灾难时的渺小,通过创设教学环境(如模拟有人在地震中被掩埋,我们如何开展救援;灾区人民水深火热,我们如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们等),激发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环境,在面对困难时互帮互助的人道主义精神。实践证明团结一致在抗击灾害中的作用十分巨大。

综上,在中小学地理教学中开展防震减灾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结合地理教学的特点可以从教学内容、地理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提高学生防震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性光芒,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增强我们整个国家在面对巨大灾害中增强防灾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罗崇升 雷麦莉.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J].甘肃科技,2005(5). 吴春艳.防震减灾与地理素质教育[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0(9):46/6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孙国学 孙晶岩.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与培训教育工作[J].山西地震,2007(10):34-37

[5] 任秀珍.从印尼地震海啸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作用和发展方向[J].国际地震动

态,2005(4):13-17

[6] 日本举行全国性地震演习防震教育从小做起[EB/OL].http://news.sina.com.cn/w/2006-09-04/09259929860s.shtml.新浪国际在线,2006-09-04

作者简介:

朱小勇(1986-),西南大学教育学院08级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学论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市西南大学教育学院04级教育学400715

联系电话:***

6.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篇六

幼儿教育具有明显的年龄和阶段性特点,利用其天性喜好游戏的特征,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游戏教育,抓住孩子的生理特点和活动能力,培养幼儿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游戏是幼儿童心的体现。在家庭游戏中,幼儿认识了家庭成员,协调了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幼儿园的教育游戏中,幼儿开始与同学、老师交流,开始认识新事物、接触社会。游戏中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7.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篇七

音乐课则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中外哲学家、音乐家早就意识到音乐教育与人的道德、行为的关系,也意识到音乐美塑造人,引导人向善的特殊作用。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文艺理论家都反复强调了音乐的这种功能。荀子在《乐论》中指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乐论》的《乐象篇》也谈到:“乐者,德之华也。”古希腊哲学家拍拉图亦认为:“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教育,对于心灵用音乐。”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鼓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而音乐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慧、情感和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1 通过音乐形象的感染,陶冶高尚情操

首先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通过音乐形象的感染,陶冶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情操。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时代的镜子,革命的号角,人民的心声。用鲜明动听的音乐来教育学生,点燃他们心灵中的火焰,唤起他们感情上的强烈共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鼓舞他们的意志。

音乐作品如浩瀚的大海,古今中外、南北西东、喜怒哀乐应有尽有。对于初涉音乐海洋、知之甚少的学生来说,选择曲目易于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逐类收听。一般情况下,学生对乐曲的感悟大致可分:娱乐聆听、理解聆听、评价聆听三个阶段。娱乐聆听只可以满足感官的兴趣,而理解和评价聆听是情感、理智的欣赏过程。它与生活经历、文化底蕴、欣赏情趣、艺术修养相联系,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

在作品层次上,可首先选听模拟各种音响、仿效形态、烘托气氛的模仿性音乐。如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唢呐曲《百鸟朝风》、二胡曲《空山鸟语》等。然后选听借用隐喻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情节、渲染场景的音画类作品。如柳琴独奏《春到沂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胡独奏《战马奔腾》、琵琶独奏《十面埋伏》等。在具备一定欣赏常识和音响感知基础后,再逐渐听赏具有象征寓意的情绪性作品。

2 音乐对人的潜能的开发作用

50年代苏联的人造卫星率先进入宇宙空间引起美国的强烈关注与思索,为什么在这个领域的竞赛中,美国落后了?据王忍之同志介绍:“美国人从对比研究中发现:美国的科技水平不逊色于苏联,但是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的普及和教育不如苏联。”大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无穷的探索》中不止一次地提到音乐对他的启迪:“在所有的一切中,关于音乐的思索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我的生活中,音乐是一个突出的主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酷爱音乐,他也认为音乐是他进行创造的催化剂。达尔文在《自传》中提到:“音乐常常迫使我紧张地思考我正在研究的问题。”这些科学家为什么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对人们去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究竞有什么帮助?拉丁语有句格言:“美是真理的光辉”,音乐对人的潜能的开发作用,对人的创造性的启迪,无疑都提高了人类把握客观规律的能力。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曾强调:只有当大脑右半球即“音乐脑”也充分得到利用时,这个人才最有创造力。叔本华认为:“世界在音乐中得到完整的再现和表达。”他还认为人的本质就表现在他的意志的奋求、满足,再奋求、再满足这样一种永恒不断的循环中……。音乐也具有人的这种特征……,作曲家揭示了内在世界的本质,用一种理智所无法理解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奥的学问。”音乐能使人产生创造力、联想力、直观力、想象力及灵感。所以如果能够设法利用音乐开发人的潜能那将会提高人类的智能。

3 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的作用

科学家实践证明音乐能促进身心健康,医治疾病。优美悦耳的音乐能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促进血液循环,解除疲劳的作用。世界上许多医院利用音乐医治了许多病人。

《中国教育报》曾经报导过大连市实验中学的预备铃,这里听到的不是铃声,而是由《花儿与少年》、《步步高》、《苗岭的早晨》、《翠湖春晓》等名曲,无论上课、下课、上学、放学、课间操等,都播放一首名曲代替。用名曲代替铃声,在短时间里,这里的师生已熟悉了几十首中外名曲,同时为广大师生营造了充满高雅音乐文化气氛,对师生身心大有益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使学生在课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音乐美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在人的心理结构的建造过程中,可以使之逐步地、牢固地形成一种对美的热爱与追求的积极心理定势,以及对美与丑的敏锐鉴别力。有了这种心理定势就可以使人自觉地按照审美理想去审视自己的心灵与行为,去判别社会与自然的美丑,赞美一切美好的事物,厌恶一切丑恶现象。美好的事物、崇高的行为、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言语与举止以及一切有益于人类社会更完美的创举就会得到推崇。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

8.美术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篇八

【关键词】情感教育 化学 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94-02

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不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不可低估,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情感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石,是教育教学活动成功的“催化剂”

如今,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父母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子女较多,由于缺失父母的监管,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厌学、逃学者甚多,辍学现象时有发生。虽然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情感教育的缺失是其主因之一。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曾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情感和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情感和爱在教育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怀着愉快心情亲切面对学生,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化学教学中同样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教育,应抓住教育契机,适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情感教育成为教学活动的“催化剂”,促进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运用情感教育,整合教育资源,是解决教育思想问题的重要手段

教育不是割裂的,每个学科虽各有特点,但都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如果课堂模式单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思想。而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所以思想问题是一切教育问题的根源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学科界限,整合教育资源,课堂上表演有关教育的小品、播放教育视频等。记得我教九九届学生时,有段时间,学生在化学课上厌学情绪较浓,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完成,上课也不专心听讲,讲过的习题下来也不会做,怎么办呢?突然,我想起了著名演讲家邹越先生演讲的《让生命充满爱》,当时我看这段视频时也深受感动,能不能用它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呢?报着试试看的态度,在课上我给学生选择播放了《让生命充满爱》的第三片段“爱父母”!伴着邹越先生一句句煸情的话语,对着动人的画面,几分钟后,一些同学的眼眶溢出了眼泪,十几分钟过后,全班同学已泣不成声。这节课后,我明显感到同学们上课时听讲认真了,布置的作业也能够很积极地完成,有几个家长打电话来说他们的孩子这段时间好像懂事了,回家主动帮忙干家务。看到学生们的变化我由衷的高兴,同时也认识到,如今的学生,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性格狭隘,自私、冷漠,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坦然地索要和接受一切,不珍惜别人的付出,同情心欠缺,学习目的性不强,浑浑噩噩,推天度日,不好好学习。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仅靠苦口婆心是不够的,此时则要我们运用教育智慧,抓住教育契机,巧用它山之石,攻开学生封闭的心灵,直达灵魂的深处,方可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以趣引生,以史励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

初中阶段对于化学来说,可以说是启蒙教育,也许刚开始学生会对化学这门学科很好奇,感兴趣。但当学到化学术语、元素符号和基本原理概念时,则会感觉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此时老师可以借助化学实验、生活中的趣味化学等来吸引学生。例如,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铁树开花”,“魔棒点灯”这样的小实验,利用PH试纸检验生活中饮用水、饮料的酸碱度等等,这些实验不仅简单易做,还能吸引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可以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以及化学与现代化建设的密切关系等。例如,我在教“金属元素”时,联系本地实际,向学生介绍我市的矿产储量及分布。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曾断言:“陇南是一个宝贝的复杂地带”。确如其言,陇南已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34种,其中储量大,有开采价值的金属矿有金、银、铅、锌、锑、汞、铜、锰、铁等,非金属矿有硅、重晶石、大理石、石膏、石灰石等。听到以上介绍,学生感觉很自豪,纷纷表示从今以后一定学好化学,将来回报家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爱乡、爱科学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教育效果明显。

四、综述

总之,情感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着力点和基石,是教育教学活动成功的“催化剂”。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只有抓住教育契机,灵活运用教育手段,进行“情真意切”的情感教育,学生才能“情不自禁”地进行学习,从而使化学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下一篇:网络研修对幼儿园教育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