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综合练习(通用9篇)
1.沪教版四年级综合练习 篇一
沪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练习题
一、选不同类单词
1.A.meetB.leftC.right
2.A.dumplingB.biscuitC.hungry
3.A.funnyB.strongC.mouse
4.A.grassB.treeC.those
5.A.lineB.dotC.five
二、单选
1.There____fivedots.
A.areB.isC.am
2.I____likerice.
A.don’tB.isn’tC.doesn’t
3.---Whatare____?---They’rebirds.
A.thaB.thisC.these
4.---Whatareyoudoing?---Iam____.
A.drawB.drawsC.drawing
5.Thechildren___onanouting.
A.isB.amC.are
2.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二
就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来说,自认为还是紧紧扣住了目标的,只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慢”似乎成了我的标签,(2个课时,3节课紧巴巴讲完,够汗颜的!)在反思自己不足的同时,我也在想自己到底有何特别之处,或许这“慢”也就是自己与众不同之处。“慢”也有慢的好处吧,对于问题的回答,可以等待更多的学生,可以等待他们的勇气爆发;有时候也在想,课堂上如果也真过急促,可能效果也并不好。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想想自己的特别之处,课堂有自己的个性。
这节课我借助了课件,这在平时基本也是不用的。从另一个层面,我这节课也有点作秀啦!不过,看来我还是秀出了自己的特点--慢。
3.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篇三
我们正处在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我现在就本册教材的编排意图、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编写体例、重点难点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建议等方面向大家做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编写意图
四年级第二学期是中年级最后一个学期,也是由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学期,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册教材,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级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分四个部分,8个单元,40篇课文;8次古诗,16首古诗;综合练习8次;作文8次。课文分8个单元,每个单元5篇,共40篇。教材后面列出一个词语表,鼓励学生不断扩大词汇量。课后练习分两个部分。第一是“阅读新体验”。第二是“说写双通道”。顾名思义,这是一道从说到写的训练题。通过说,理清表达的思路,做好选词用语的准备。说得顺才能写得畅,说得明白才能写得清楚,说得具体才能写得生动。本册教材各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为:
一、二单元,预习课文;
三、四单元,提出问题;
五、六单元,复述课文;
七、八单元,理解词句。
三、教材编排特点 1.题材多样性
从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选文的范围来看,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内容;就文章的题材来看,包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的内容。选文的内容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反映社会公德的《列车上的“人造屏障”》等;有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鸟语》、《拥抱大树》等;有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的《看不见的爱》《我们家的男子汉》等;有描写名胜古迹的《颐和园》《秦陵兵马俑》等。40篇课文,围绕不同的主题组元,教材内容多角度辐射。其中选入8篇自读课文,作为阅读材料的有益补充。
2.体裁多样性
从本册的选文来看,包括了古诗词、现代诗、说明文、记叙文等多种体裁。语文学习的任务不只是理解和感悟,还需要通过阅读、习作等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学生自身的语言建构,也就是通过不断的理解、感悟、积累,慢慢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本册的选文无论从题材还是体裁,都为学生提供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综合性学习方面也促使学生课外去广泛阅读,促使学生有更多机会直接接触语言材料。
四、教材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在体例上注重学段衔接,循序渐进,意脉贯通。1.瞻前顾后,夯实学力
本册教材承担着由第二学段向第三学段的过渡。因此,本册教材的阅读练习较之以前教材,在广度上有所拓宽,在密度上有所加强,在深度上有所发掘。
2.意脉贯通,浑然一体
本册教科书,在承扬第二学段前几册以专题组元方式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如由一单元的受春天,珍惜时间到第二单元的亲近自然,感受科技到名人故事,成功哲理,从四单元的纸上旅行,探古赏今到五单元的品味亲情,感受温暖到六单元的品味平凡,讴歌美德,从七单元的名人故事,感受精神到八单元的品读故事,领悟“财富”。这八个单元的主题循序渐进,浑然一体。
3.认写同步,规范书写。
本册教材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与会写的字都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中。为了减少头绪,方便教学,本册生字表将认字与写字合二为一,基本达到认写同步。中年段的识字、写字教学,往往被忽视或重视不够,俗话说“字如其人”识字、写字教学应该作为小学语文的常规教学,做到书写规范、漂亮。
五、本册教材的教学总目标
1、学习自主确定学习的生字,用掌握的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识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继续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熟练地运用部首和音序查字法,提高查字典速度。辨析同音字、音近字和形近字。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培养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的习惯。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进行口语交际。
3、按要求积累课内外词语,不断增加词汇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运用中辨别词语的不同意思,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的作用,并能学习运用。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本册教材中的常用句式,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部分句式能学习运用,学习把句子写具体。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标点: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学习顿号、冒号、引号、破折号和省略号的一般用法。
5、专心听人说话、认真思考、不随便插话和打断别人。能抓住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转述,用普通话交谈。交谈中听清别人的意思,对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6、清楚地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说一段连贯的话,完整复述一件事,具体讲述故事,简要转述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
7、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读出不同的语气。提高默读能力,借助资料解决阅读中的一些疑问。复述课文大意,正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熟目标记教材中的名句,背诵文中的全部古诗,背诵指定的课文,积累课文中 的优美词语和精彩段落。
8、学习观察生活、选择材料、清楚明白地写出自己的见闻,表达自己的 真情实感。学写小故事、游戏、活动、观察日记、读书笔记、看图作文和想像作文。做到有顺序,语句通顺,能使用标点符号,养成文必加点、边写边点的习惯。
9、积极参加课内外的语言实践活动。主动参加收集资料、出专栏、讨论会、读书会、朗诵会、故事会等活动。提高人际交流、口头表达和书面 表达能力。
10、练习用钢笔写字,要求写正确、端正、整洁。学习在双线格里写字,要求书写认真,字要大小均匀,字与字的间隔要适当。继续练习用毛笔 仿影,做到写字姿势正确。巩固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培养使用、爱 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11、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有自主选书的兴趣和能力。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写读书笔记或阅读日记。阅读量不低于课标的规定。
六、教材重点难点 本册是中年级最后一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教学重点难点应放在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方面,使学生从阅读中体验情感,在写作上表达情感,从口语交际中交流情感。
1、阅读教学
着重培养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词的意义;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作品大意,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2、习作教学
重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能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能学会自我修改或相互修改习作,提高写作能力。
3、口语交际教学
培养学生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使我们学得轻松愉快又事半功倍,接下来我就分别从精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教学中简述教学方法。
七、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3)、四(4)两个班语文的教学。全班共42人,两个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个性张扬,学习语文的兴趣比都较浓,主动性也较强。语文学习成绩虽然在前面,但是基础仍不牢固,应把好基础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还要靠老师的督促,个别同学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书写不端正,例如:四(3)班鹿俊华、陆万豪等同学。也有的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过且过,厌倦学习,畏惧困难,例如:四(4)班牛洋凯、夏家鑫等同学。还有的同学是学习方法不当,基础薄弱,致使成绩较不理想,如四(3)班的罗玉梅、马语涵、张剑同学等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上学期,我主要着手于基础知识的夯实,已初见成效,但情况依然不见乐观,本学期还要加大力度。
八、本册教材的教学设想
(一)精读课文方面的教学设想
精读课文可分四步进行教学,即粗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深入感悟;研读品读,深层体悟;熟读成诵,尝试运用。教学浅显课文时,不必安排“研读品读,深层体悟”这一步,可将其精神酌情贯彻在第二步之中。
第一步,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步通常是从学生预习课文开始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思考课文的大意,划出不懂的词句,中高年级学生要用查字典等方法弄懂这些词句。另一方面,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和含义深刻的课文,需鼓励并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等方式去搜集补充材料。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所谓“深入感悟”是指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情感和重要词句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和领悟。要达到这一要求,学生须精读课文。如35《将相和》,指导学生抓住“学习小建议”,从课题入手,质疑课题,“将”和“相”指谁?(初读)“和”是“和好”的意思,那么发生了什么事,使得他们由不和好到和好?从而带着目的开始阅读(细读)。和好的过程是怎样的,你怎么评价将相二人(研读)。课文精彩的语言和情节,品读体会,领悟方法,并达到情感共鸣(赏读)。因此我认为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即文章的精读部分。
第三步,研读品读,深层体悟。
在精读课文中,有一批涵义很深的课文。这些课文不仅有表层的描述,而且有深层的意蕴。例如,描写事物的,以事喻理,或托物言志;描写景物的,寄景抒情;描写人物感情的,则情中有情。学生学习这些课文时,通过对重点段落的研读和品读,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产生共鸣,甚至受到震撼。
第四步,熟读成诵,尝试运用。这一步的教学要求是,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口头或书面表达的方式初步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促进学生把自己感悟最深的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初步转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为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二)自读课文的教学设想
现行语文教材一般是以专题来组单元,每一个单元中既有精读课文,又有自读课文。大部分教材在自读课文前面有“提示语”,提出了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提示自读课文学习的要求和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自读课文教学时,我们要积极发挥提示语的作用,培养学生根据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的意识。
自读课的教学一般为借助提示,独立阅读,相机点拨,汇报交流。
(三)习作的教学设想
四年级(下)册教材的习作进行了两方面的安排:全册共安排了八次,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3次小练笔,作为片断练习。8次分别是写校园景、物、事,写自己的心里话,写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看图写想象,写热爱生命的人和事,写乡村生活的感受,写敬佩的一个人及自由表达。其中,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热爱生命的人和事,乡村生活的感受,我敬佩的一个人,这四项内容是说、写合一安排;其他四项是说、写分开安排。
1、重视兼顾记实习作与想象习作。
习作除了两篇练习写想象,其余的都是练习写实。对于写实的习作,要强调如实表达,即要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反映真实的生活。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和记实的表达能力,才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对于写想象的习作,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自己想象的事物清楚明白地写下来就行了。
2、重视激趣,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表达
本教材每次习作的提示语,都给学生自主选择习作内容与形式留有一个较大的空间。这样安排,旨在让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为学生的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而让学生亲近习作,喜爱习作。
3、重视习作的分享
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专门提了一条,即:“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教材的习作提示语多次提到,把你想写的内容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或把你印象深刻的人写出来让大家认识等。这些实践,旨在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分享,获得习作的快乐,提高自己品评习作能力。但仅有这八次习作远远不够,本册教材中已经作了一些安排。老师们在用好教材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创造性、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习作,并乐此不疲。
(四)、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要注重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表达的能力。四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如以交流为主的,有播报形式的《小小新闻发布会》;以讨论为主的《以诚待人》;以述说形式的《我推荐的一本书》、《我敬佩的一个人》等。
进行口语交际,要重视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如,进行以交流为主的口语交际,首先要激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再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内容讲清楚;然后还要使互动交流逐步深入。模拟生活情境的口语交际,要创设具体的情境,或引导学生回忆,或再现生活场境,或捕捉学校或班上发生的相关实例,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而自然的交际环境,让学生乐于交际,善于交际。
4.沪教版四年级下思品总结 篇四
凌贤兰
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我认为思品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一学年下来,我也有很多感触,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指导思想
充分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即“学会做人”为中心,发展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使自己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人格发展,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集体观念浓厚,有较好的班风、学风,学生间能相互帮助。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课后自觉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有小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自觉性,有时放松自己的要求,违反课堂纪律,课后不复习,故学习成绩不理想。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分目标
(一)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知道我国地域辽阔、有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知道台湾自古是中国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不可分割;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知道各族儿女手拉手,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民族的团结和繁荣。知道各地华人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知道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保卫者,保卫祖国人人有责。
2、知道家庭经济来源有多种形式,懂得在消费过程中要根据经济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放弃,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能根据购物场所的特点与自己的消费需求,选择恰当的场所购物;了解购买商品过程中的基本常识,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3、引导学生建立生产与生活的关系;通过观察农产品和生活用品,探究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知道改进劳动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各行各业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懂得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职业在交换。
4、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感受交通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发展情况,以及交通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了解家乡交通发展变化情况,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4、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5、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7、注重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使学生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五、教学成果、开放教学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2、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作业设计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4、抓好培优补差工作,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补差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优生培养好了,优秀率才能升高,班级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我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效果、有记录、有辅导、有鼓励、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5、加强学生成绩管理,使用好成绩册。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提问效果、课前活动、等等表现都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登记,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六、教学不足
1、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导致一部分同学应该记忆的东西没有记住。
2、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3、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发言积极,导致课堂纪律比较乱。
4、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以为品德与生活不是主要科目,学习积极性较差,虽然所学内容浅湿易懂,却不能很好地掌握。
5、继续更新观念,努力实践主体教学;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撰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七、下学期打算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法。
2、多读,多说,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知识。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帮一,一对一”的方法,促进全班均衡发展。
4、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品德与生活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总之,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争取做出更好的成绩。
5.沪教版四年级综合练习 篇五
数的产生
1、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这样的数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数位与数级(要弄清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别。)
3、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弄清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如:百万和万之间的进率是(100 ),十亿和千万之间的进率是(100)。题目举例:(10 )个千万是十亿。 一亿是100个( 一百万)。
二、数的读法和写法
1、读数:读数的方法:先按四位一级进行分级,从高位读起,每级都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或“亿”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如:304|2459|8762 读作: 三百零四亿二千四百五十九万八千七百六十二 2、写数:写数的方法:找到“万”字或“亿”字,从高位写起。确保每级四位,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补0。 如: 二千零九亿五千零三十万三千五百九十 写作:|5030|3590 3、数的组成:第一种:根据数位上的数来分析数的组成。 如:304| 是由(3)个(百万),(4)个(万),(2)个(千),(1)个(十)组成的。第二种:根据数级上的数来分析数的组成。如:304|2010 是由(304)个(万),(2010)个(一)组成的。
三、改写和省略
1、改写:去掉末尾的四个0,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如:450000=45万(去掉末尾的八个0,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如:00000=2亿
(再举一个超课本知识的改写例子: 45600=4.56万)
2、省略去掉末尾的四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去掉末尾的八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但要注意看清去掉部分的最高位,如果是5、6、7、8、9,要向前一位进一,是0、1、2、3、4舍去)
如:54340≈5万 56070≈6万
73000≈7亿 459800000≈5亿
3、改写和省略的区别
4、一亿有多大?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 1厘米×一百万=1000000厘米=1万米
5、比较数的大小: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从高位比起,最高位相同,比下一位……。
6、CE(清除键) ON(开关及清屏键) “+一×÷”(运算符号键) OFF(关闭键)
7、最早的计算工具,14世纪,中国发明的算盘。算盘上方每颗珠子代表5,下方每颗珠子代表1。
6.沪教版四年级综合练习 篇六
1.教学目标
1、用“综合--分析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2、能结合树状算图理解“综合--分析法”,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综合--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分析复合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结合树状算图,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口答: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
(1)复印机37分钟可复印多少张纸?
生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
(2)实际每月生产多少辆汽车?
生2: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3)小巧从家到学校走了多少分钟?
生3:路程÷速度=时间
出示课题“应用(二)”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出示主题图和题目
(1)小丁丁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
示意图:
①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条件?
②问: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从已知条件开始想,如果用同样的速度从学校到少年宫要走多少分钟?
出示:小丁丁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020米,需要走15分钟,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生:1020÷15=68(米/分)
出示:小丁丁用同样的速度从学校到少年宫要走多少分钟?
师问:把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结合起来思考,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
816÷(1020÷15)
=816÷68
=12(分钟)
答:从学校到少年宫要走12分钟。
探究三:
小丁丁用同样的速度从少年宫回家要走多少分钟?
师问:你会解答吗?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解答。(先讨论,再列式)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先汇报分析思考过程,再汇报算式
340÷(1020÷15)
=340÷68
=5(分钟)
答:小丁丁用同样的速度从少年宫回家走5分钟。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一只成年的大熊猫一周大约要吃140千克的鲜竹,照这样计算,一只成年的大熊猫一个月大约要吃多少千克的鲜竹?(一个月按31天计算)
生1:
140÷7×31
=20×31
=620(千克)
师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2:一只大熊猫每天吃的千克数×天数=一个月吃的千克数
练习二:
选择题:
(1)复印机5分钟复印了340张纸,照这样计算,复印2516张纸需复印多少分钟?算式是
A、2516÷(340÷5)
B、340÷5×2516
C、(2516-340)÷5
问:你是怎么想的?选B或C问题可怎么改?
生1:我选(A)我是从问题想的。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奶牛场每天生产牛奶2100升,如果每升牛奶可以卖3元,8月份生产的牛奶全部卖出后总共可以收入多少元?算式是()
A、2100÷3×31
B、2100×3÷31
C、2100×3×31
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选(C)。我是从问题想的
单价×数量=总价
练习三:
根据条件提问题,并列式。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从甲地出发行了4小时后,离乙地还有135千米。
师: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5×4+135
生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需几小时
135÷45+4
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7.沪教版四年级综合练习 篇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教学难点:
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第 1 页(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 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
第 2 页 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
【设计意图】度量需要统一的标准,学生借助三角尺中的同一个角比较角的大小,渗透了度量时标准要统一,唤起了学生度量的经验。借助课件认识1角,既有助于学生形成1角的表象,了解角的单位及符号,又有助于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为认识量角器做准备。2.认识量角器
(1)谈话:了解了1角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2)小组合作: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看一看,再讨论一下这些量角器有什么共同点?
汇报交流:谁来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发现?(配合课件演示)
第 3 页 学生: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到180,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有两条0刻度线等。
(3)操作活动:用两根牙签,在量角器上摆角 ①摆一个直角。
学生试摆后交流方法。(摆角时,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另一条边对准90刻度线,顶点与中心点重合。)②摆一个60的角
学生试摆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60份所对的角就是60度。③摆一个120的角 呈现错例,比较辨析。
【设计意图】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通过动手摆角,初步感悟量角器是角的集合以及用量角器度度量角的一般方法。3.用量角器量角──教学例1(1)出示例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2)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小组交流量角方法。(3)学生展示量角的过程(4)尝试归纳量角的一般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一条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第 4 页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5.反馈:照样子,量出2的度数。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6.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量角步骤的归纳与提炼,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辨析中学习新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倾听的习惯。
三、巩固深化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学生独立度量后交流方法。(2)猜猜看
看角的一条边在量角器上的位置,猜角的度数。(3)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设计意图】注重量角的技能训练和个别指导,使学生在量不同方向的角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四、总结延伸
(1)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 5 页(2)估一估,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再量一量。
8.沪教版四年级综合练习 篇八
2.通过自主操作计算器进一步学习、探究并归纳、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引导学生探究数射线、自主操作计算器,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总结、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出示例题:350.2 3502 35.02 3.50
2从小到大排列:__<__<__<__
从大到小排列:__>__>__>__
问题:
1.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观察这些数字,你能发现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么?
生:这四个数的数字顺序位置都相同,不同的是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缩小。
总结:
小数点的左右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
板书:
小数点的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
问题提出:
既然小数点的左右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那么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一)利用数射线探究
1.(出示多媒体课件)仔细观察数射线上的4个数:先从0.001开始,0.001、0.01、0.1、1,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生:10个0.001是0.01;10个0.01是0.1;10个0.1是1。
0.00110=0.0
10.0110=0.1
0.110=1
3.提问:观察小数点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小数乘1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4.再从下往上,从1开始,1、0.1、0.01、0.001之间有什么关系?
5.生:1里有10个0.1;0.1里有10个0.01;0.01里有10个0.001。
110=0.10.110=0.01
0.0110=0.001
6.提问:受以上启发,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7.归纳:一个小数乘1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一个小数除以1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8.提问:如果一个小数乘或除以100,1000,小数点又该怎样移动呢?
(二)利用计算器探究
1.师:1.4110,1.41100,1.411000是多少?请利用计算器来算一算。
2.问:谁能正确的用计算器输入1.41这个小数?
3.师:得出积或商之后,想一想小数点是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
4.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总结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5.生: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6.课件展示小数点的移动过程。
7.提问:1.411000=1410小数点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怎么办?
8.总结: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9.根据乘法中所发现的规律,试一试:1.4110,1.41100,1.411000是多少?
10.小组合作,共同归纳出除法中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师生总结: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11.初步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个小数乘(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三、巩固练习
尝试得出下列各题的结果,可以利用计算器验证自己的答案,想一想是否和自己的想法一致,如果不一致,原因是什么?
2.8710= 2.8710=
2.87100= 2.87100=
2.871000= 2.871000=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通过你们的探究,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学生尝试总结。
[鼓励学生用自己语言进行总结,可以很好地进行教学反馈]
五、作业布置
课后尝试完成如下题目(可以借助计算器验证):
3.8710= 0.710=
3.9100= 14.5100=
9.沪教版四年级综合练习 篇九
我上了一节课《角》。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成功之处在于
1.能驾驭教材,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灵活的解决办法。2.在小组合作学习产生争议的时候,教师能放能收,处理的到位,符合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3.在处理课堂练习时,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4.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5.我觉得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本节课,若按老的教学路子,应先告诉学生什么叫做角,然后让学生把角的概念背下来,最后应用角的表示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新的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在这点上,我处理的比较好。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角的形象,再让学生画出角,最后学生探究出角的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非常透彻。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新课的引入、练习题的设计,辅助我上好这节课。
第 1 页 我还设计了大量形象、直观的课件。例如角的动态定义的演示。
本节课不足之处
1.教学容量还应大一些,练习还不到位。
2.个别学生未能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还应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有待提高。3.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要从简单的角的计算开始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遇到问题如何下手,从何处下手。由浅入深逐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同样的问题要少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暴露问题,自己在从旁补充完善。然后再练习,达到会做的目的。3.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让同学们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
4.教学观念还要不断更新,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头脑,指导新课程教学实践。
【沪教版四年级综合练习】推荐阅读: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7-28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题10-10
冀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练习07-04
四年级语文综合练习题10-13
一年级数学下册《综合练习(二)》教案06-29
一年级下册数学综合练习题08-16
英语二年级上册综合练习题08-27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练习08-10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