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2024-08-20

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共8篇)

1.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篇一

论理想与信念

理想与信念二词多少给人些许压力,多少增添那么几分宏伟,然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又如何对待所谓的理想与信念呢?

如果我们反问一句何为理想?那我便说国歌中那一连三个的“起来”“起来”“起来”便是理想,倘若我们再问一句何为信念?那我边说国歌中那三个“前进”“前进”“前进进”便是信念。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与空想和幻想有所不同。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流沙河的诗告诉我们:“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理想以现实为基础却又高于现实,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源泉。理想不是空想,正确的理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认识人类社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明确方向,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预见性,增强主动性,克服片面性,减少盲目性。总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居于高层次,是最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个人理想居于低层次,并从属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只有自觉地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有可能实现,才能更好地、更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其次,个人理想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代表着人们的共同利益,它要靠千百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没有每一个人的实践活动的积累,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社会理想有赖于个人理想地整合,个人理想又不能脱离社会理想和人类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依靠每一个公民把自己的理想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个人理想如果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违背,就失去了客观地依据,因此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实现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长。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要时间的估计往往偏少,然而事实上理想的实现常常比事先所预料的时间要长,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并不是笔直的,往往是充满了曲折。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追求理想的道路是弯弯曲曲的,正是在曲折中不断地接近目标。正如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一样。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对现实的超越性并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需要对现实和自我作出比较大的改变才能够实现。这种改变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和波折,充满着曲折和坎坷。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遭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甚至动摇理想信念的人,不可能将理想最终变为现实。人类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就是如此。

而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之于人,犹翅膀之于鸟,信念是飞翔的翅膀。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信念支持着人生。不可想象,人能够没有信念而活着。信念是呼吸的空气,信念是沙漠中旅人的饮水,信念是我们心中的太阳。信念坚定的人,为了它无怨无悔地工作,尽心尽力地奋斗,甚至甘愿洒下最后一滴鲜血。世上没有任何力量能拆散由信念粘合在一起的团体。共同的信念铸成的铜墙铁壁,可以抵挡各种打南击和侵袭;共同的信念结成的长链,可以攀上峻山险峰。当然,信念也有正确和错误、伟大和渺小之分。大学生青年们应以全人类的发展进步,以祖国的繁荣昌盛为自己的信念,认真刻苦地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促使信念变为现实。所以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追求与向往。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

聚力和向心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聚力和向心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理想信念对我们的成长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理想信念就像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让我们人生的小舟在社会的大海中安全航行。没有了理想信念的指引,我们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当我们小组做完问卷调查统计时,便会发现在校大学生的一大部分对教师的满意程度都是一般,很显然这保函的绝不仅仅是大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水平的满意程度,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大学生对教师的诸多要求以及他们所想要达到的目标与现实相差甚远。也许并不是老师不好而问题主要出现在当事人那方。大学生的理想是否在?大学生是否坚定信念的追求理想也很有疑问。当他们吧视角统一转向教师授课这一个问题上时,我们将提醒你明白自己的理想,如果你的理想足够伟大,如果你的信念足够强大,也许你就不会那么在意对老师的满意度,而是一心将满意度放在自己心中。

大学本就是一个多部分靠自己来完成的一项通往理想之路的任务,若我们强求和你一样有理想的教师,还如同初中小学的授课老师一笔一笔的教,一个一个的查阅么?那你又何来的“大”学。所以我们更应该将自己的理想时刻放于心中,不带半点迁移。认认真真的以坚定的信念去到大理想的彼岸。我们要抱着崇高的信念和坚定的决心,勇敢地走下去,不去理会沿路的荆棘与脚下的坎坷,在人生的道路中一直向前不停地走下去,或许我们会遇到困难,碰到挫折,但是请不要放弃,我们要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我们坚定地走下,去,还有什么能够阻挡地了我们呢?心存远大理想,让我们找到为之奋斗的目标,坚定崇高信念,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斗志昂扬,永不言败。

2.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篇二

1 理想、信念的内涵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从字面上看,“理想信念”这一概念是由“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但其内涵绝不是这两个概念含义的简单叠加,它把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并赋予其丰富深刻的独特意蕴,从根本上同与其相近的理想、信念,一般意义的理想信念以及信仰等概念区别开来。与理想和信念相比,理想信念强调了理想和信念中两个基本方面的统一;与一般意义的理想信念相比,理想信念是最高层次的理想和最高层次的信念的统一;与信仰相比,理想信念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使用,更加科学,更加适合中国语境。

由于理想信念是一定人生观对自己未来生活目标的设置与憧憬,正如朱熹所言“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人只有以理想信念为前提和出发点,才能在有限现实的不断超越中与无限的可能世界建立联系,提升自身生命与生活质量,趋向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

2 大学生成才的影响和阻碍因素

2.1 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因素

(1)个人品质。良好的个人品质包括谦逊,勤奋与务实,忍耐与宽容,诚信。这些品质都是影响人们的人际交往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的成才具有深远的影响。

(2)综合能力。成才的要素中有一项“才能”,对其中的“才”,中国现代哲学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冯友兰这样解释:一个人的天资,我们称之为才。如果“才”是在于天定,那起决定因素的“能”则在于人为了。

2.2 阻碍大学生成才的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有些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3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

3.1 为大学生的成才指引正确方向

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给人指明方向。托尔斯泰有句名言:“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而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是引导大学生走出一个个困惑的指针,也是正确引导他们走上成才的途径。

3.2 为大学生的成才提供精神动力

在成才的道路上,人们往往要完成各种艰难的任务,而理想信念就是完成这些任务的内在的精神动力。恩格斯说过:“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甚至吃喝也是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饥渴而开始,并且同样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饱足而停止。”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

3.3 为大学生的成才提供精神支柱

成才的道路要经受各种困难的考验、挫折的磨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没有理想信念的人往往会一蹶不振。而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却能够砥砺意志,在逆境中奋起。理想信念是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精神支柱。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那样:“历史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艰苦奋斗的人们。”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迎接挑战,知难而上,加倍努力才能使自己成才。

4 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途径

4.1 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堂,向大学生灌输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内容,并开展理想信念讲座,使他们对理想信念有一个较深的理解,从解决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用“三观”来指导他们的成才之路。

4.2 外部培养和自我修养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堂,讲座和老师的指导都只是外部的作用,也可称为外因,而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是内因。而应该通过自我修养,逐渐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意识,并得到逐渐强化。这样,理想信念就可以起到实际的作用,指导大学生的行为,促进他们的成才。

4.3 高校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要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高校的管理者义不容辞,应做好“两课”教育,同时注意提高教师的素质,并为“两课”教育配备硬件设施,使学生能更形象地了解理想信念。另外,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校园文化内在的教育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功能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4 学校主导与社会配合相结合

学校所开设的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和其他形式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都是让学生能适应社会。如果社会的风气不好,不健康,就会使大学生对所学的理论产生质疑。这会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紊乱,不利于他们的成才。所以政府、媒体和社会各界应联手营造一个公正、民主、和谐的社会,为大学生的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能使精神生活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大学生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另一方面又能引导大学生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因此大学生在成才的道路上,并非只有鲜花和成功,也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对此大学生要做好准备,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让它成为我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贯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的核心任务。本文立足现实从理想信念的内涵来阐述理想信念,说明了大学生成才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坚持正面灌输与各种活动载体相结合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理想,信念,成才,途径

参考文献

[1]胡鹤玖.关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1).

[2]黄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是核心[J].高校理论战线,2004(12).

[3]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篇三

【关键词】价值观管理 大学生 理想信念

【基金项目】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校级科研基金项目《MBV理念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及实效性研究》科研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SY07)。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33-01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主要途径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流是好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文化的多元性发展,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形式化、过场化现象严重,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落后,无法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价值观管理(MBV)是继指令管理(MBI)、目标管理(MBO)之后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是通过建立一套与企业内外环境相适应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来引导企业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价值观管理作为一种新地管理模式,在国内外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人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结合自身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创新性的将价值观管理引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分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管理的内涵,并提出了运用价值观管理推动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

1.当前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普遍重视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从事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都是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师资队伍强大,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新形势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也面临不少挑战与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化、过场化现象严重

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使理想信念教育处在“文件规定上重要,实际执行中次要”的困境。按照规定开展的教育也是照本宣科,走过场、流于形式现象普遍,针对理想信念教育缺少相应的考核机制。

1.2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滞后

据调查,多数学生认为听老师讲理想信念教育太枯燥是导致他们不喜欢、不欢迎它的主要原因。部分老师只是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他的讲解内容,而不顾及学生的反应。另外,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设置的课程与社会实际、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密,缺少针对性。

1.3教育对象自身因素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相比前几代大学生更加务实、理性,他们更多地关注培养锻炼自己的技能,获得奖励,顺利完成学业、就业等关乎自身利益的理想,容易忽视理想信念的培养。

2.运用价值观管理推动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形成与个体身心发展状况、社会化程度和社会实践的水平密切相关。高校在运用价值观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贴近大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实际,真正把理想教育落到实处,应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建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

高校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通过全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来分析、提炼、确立核心价值观。高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框架下,与大学生积极对话和交流,把他们所渴望的美好未来形象化,形成一套既符合当前社会核心价值观又符合大学生个人理想追求的价值观体系,并通过教育,使其逐步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

2.2开展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2.1关注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当作一个引导大学生成长的过程

客观事物对人来说是否具备价值,在于其能否满足人的需要。理想信念对于人的作用亦是如此,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适应受教育者的需要,才能获得生长的沃土。因此,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首要一点就是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关注大学生自我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尽可能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理想。此外,积极教育大学生在重视个人理想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理想,要逐步引导他们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并用社会理想来引领个人理想,真正做到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个引导大学生成长的过程。

2.2.2以人为本,创新方式方法,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反思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尝试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的新途径。一是改变过去“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统的教育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我们既要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等显性教育渠道,又要积极开展隐形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二是以人为本,实现“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结合。我们既要进行必要的知识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价值性和逻辑性的力量让学生信服,又要以情感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大道理融于小道理中,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的典型事件中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是合理利用网络渠道。教育者要在继承传统载体的基础上,摸索创建一些如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BBS、博客交流、红色网站等网络渠道,方便师生间沟通和交流,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要密切提防大学生受网络的虚拟、自由、非他律等特性而淡化理想信念和道德理念。

2.2.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培养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增强和巩固他们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同时,通过正面的指引,使学生克服或消除不良的价值观,自觉形成符合社会主流的正面价值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契合,最终成长成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蓉生.论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11,4:31-35.

[2]王易,宋友文.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道德与法研究,2011,(148):57-60.

[3]吴蓓,曹向阳.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反思与建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1(111):100-102.

[4]李洁.论企业员工的价值观管理[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4(68):42-48.

4.理想和信念 篇四

——对人生重要意义的论文

班级:物流1131姓名:黄永雄学号:1123002027提 要: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其能否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好的,但在人生观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加强人生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 大学生 人生观 人生观教育 现状与对策

正 文: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能否树立

起正确的人生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民族的未来。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课题。

一、什么是人生观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区别在于是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还是错误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正确科学的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包括对人生价值、目的和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而且调节人的行为和活动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能够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奉公,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就能够确立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被矛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不为冲突而忧虑,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积极努力作出成绩,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大众共享幸福之乐。

实际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是人们的一种信念,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有意义的人生。

二、大学生人生观现状

当前大学生的人生观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其主流是好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政治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渗透和冲击、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大学生个性心理尚未成熟,致使大学生的人生观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少数大学生的个人主义思想仍然严重存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薄。

1.对待人生的态度。

大多数学生对于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把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的大小及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但是一些西方社会低级、庸俗的文化意识和错误的社会风气必然波及到我国大学校园,对青年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致使学生中存在着实用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等倾向,他们人生追求中,重实惠轻理想追求、重利益轻奉献、重个人主义轻集体主义、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人生价值观呈现出“功利化”、“多元化”的不良苗头。

2.对待金钱的看法。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杜林致教授最新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总体上对金钱持积极、认可的态度,但不把金钱视为成功的标志,并且认同合理理财,积极投资、愿意参与慈善捐款。即便如此,2008年人民网针对中国大学生金钱观调查结果显示,有三成的大学生是拜金主义者。学生中跟风攀比现象呈抬头趋势,日常生活里比谁的衣服是名牌,谁的化妆品高级,谁的手机最潮……加上一些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社会阴暗面的过分渲染都导致了大学生不安分的消费心理,产生许多消费误区。校园里一度流行着“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找工作看钱途”等口头禅。因此,专家呼吁,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金钱观”和理财意识需要科学引导。对金钱的过分看重会导致其心理压力过大、急功近利、思想偏激。

3.对待职业的选择。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今天,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大多数学生都能放下“天之骄子”的光环,勇敢地面对竞争,摆正位置,调整心态,甚至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可是令人担忧的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在择业时过于注重物质利益而淡化了社会责任,忽视了社会需求,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甚至寄希望于社会关系上,认为“拉关系、走后门”是找工作的捷径。这些观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对大学生择业、就业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加强大学生正确人生观教育的对策

1.加强自我管理。

人生观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心理塑造工作,需要健康环境的熏陶和良师益友的引导。

大学生在蜕变过程中,应从本校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约束,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的同时,主动选修一些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立场坚定;吸取前人的优秀思想,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健全的心理、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情趣和追求真善美的精神,树立健康人生观。

2.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大学的青年学生虽然意识渐趋成熟,不再迷信父母的权威,希望通过民主平等的方式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解决自己所要面临的职业选择、社会交往、爱情婚恋、人生发展等重大问题,但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在经济上和情感上对家庭还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的支持和帮助仍然是他们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开放式教育的高校,主要是宏观上的指导,无论是课任老师还是辅导员都不可能经常对每位学生的生活细节,心理变化关心到位。家长更应积极配合学校,经常提醒孩子在学会自理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加强学校教育。

在大学的德育工作中,人生观教育一直是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当前大学生人生观念的现状中我们不难看出青年学生的人生观基本是端正的。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大学校园,一方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更要发挥好主平台的作用,积极探索人生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展实践活动和典范教育,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大学生在人生观教育中认识人生,感悟人生,并且从中受到教育。就高等院校而言,应该始终坚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成为社会伦理的向导、人类良知的灯塔,充分发挥对青年学生的引领、示范和陶冶作用。

4.加强社会舆论导向,校内校外双结合。

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不仅需要依靠大学生自身、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而且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社会各界和大众传媒都有责任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出一份力。青年大学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群体,他们接受各方面的文化影响比其他阶层多,社会大环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共同努力,大学生教育的整体构架才能平衡,才能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国家的储备人才,中间力量的大学生应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尊心及成才使命感,立足现实,从大局出发,把个人的理想、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利益、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5.谈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篇五

人活着,不仅仅需要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满足,更要有一种精神,有一种信仰!鲁迅先生说的好:人,不能光靠吃米而活着,人需要有一点精神!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我们个人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体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抽象精神,它为人类提供了宗教、神学等其他任何信仰,均无法比拟的、最为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面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作为新时代青年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

能使我们为之奋斗的东西,叫做理想;而实现理想所必需的东西,却是信念。

古人有云:做人最重要的莫过于要有鸿鹄之志。这话不假,但我觉得,做人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那就是信念。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幅漫画,画中是一位志大才疏的挖井人,由于缺乏信念,浅尝辄止,最终失败了。其实他已经在地上挖掘了不少的大坑小坑,但没有一次坚持到底。甚至当他渴望的水源就在眼前时,他却弃之而去,终使功亏一篑。由此可见,雄心大致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还在于行动,在于行动中有没有坚韧的毅力,有没有顽强的信念。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理想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那就会变得鼠目寸光,以至一生碌碌无为。理想毕竟还只是一纸空文,要把它变为现实还要靠坚强的信念。人间没有平坦的路,人类历史每前进一步都需要经过火的陶冶,血的洗礼。如果我们只有远大的理想而不以巨大的信念从事“韧”的战斗,当岁月匆匆流逝,我们就会发现,理想仍然是理想,它还是天幕远景上的海市蜃楼,我们就会像那个挖井人一样,终于一无所获。可如果我们在树立理想的同时,不忘坚持刻苦努力,以顽强的毅力去拼搏,用一种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信念向困难冲击,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怀揣高大理想的年轻人,都被社会中的残酷与不公而打碎,最后石沉大海。

荀子说:“骐骥一越,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曾经和一位中年人聊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的时候;他说:“我和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也曾大展拳脚干过一些,可是最终的结果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经过反复的碰壁,我对此也失去了信心,当时我也想过坚持,可是总是天与愿违呀。”这位老乡说的与现实社会当中的大多数青年的状态都是一样的,有很多的青年有积极变为消极,逐渐的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低下头失去了原有的斗志和激情;人的精神世界犹如一座大厦,缺少了支柱就会倒塌,而理想和信念正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字眼,往往在人面对困难和挫折陷入困境的时候,理想和信念正是在这时候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和意志,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压倒,而且使人在困难和挫折当中能够坚强振作起来,来战胜面前的艰难险阻;人如果缺少了理想和信念的精神支柱,那么这人就会被困难和挫折所压倒。说到这里这些观点完全可以否认前面那位老乡所讲的说法,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的案例和典故也同样可以来否认他这种说法,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失去了理想信念的一个人或者说是一个没有志向和不坚定的人。

荀子说:“骐骥一越,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中国的史圣司马迁矢志修史,在漫长苦闷的生活道路上,以超人的毅力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不朽的杰作;化学家诺贝尔的炸药实验使自己负伤,亲人丧命,但仍旧坚定不移的工作;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更是理想与信念结合的典范,在伦敦图书馆他的座位下,竟有他读书时放脚留下的沟痕。理想是彼岸,现实是此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就是架在两岸的桥梁。”我们要凭着一份信念,终会成功。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又该如何将理想和信念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呢。首先,要兢兢业业地工作,工作中出现问题首先从自身上寻找原因。如果一心要做成某件事,就总会找到办法,如果非常不愿意做某件事,总会找到借口,我们在工作中树立“没有任何借口”的工作理念,就是体现在工作中的创一流目标,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体现的是一种服从、诚实的工作态度,体

现的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执行能力。我们必须树立这种精神,具有工作态度,具有完美的执行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创造更辉煌业绩。

其次,要持之以恒的决心,尽管工作简单、平凡,但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很多人都是在从事简单而平凡的工作,从表面上看来,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大事可以称颂,但是把简单平凡的事情做好是不容易的事情,办文、办会、办事看似简单平凡,但是的确是很繁杂、琐碎的事情,更容易出现问题和差错,要及时检查、回顾工作,发现问题或差错及时改正,不然就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因此要细致细致再细致、认真认真再认真地做,把每一件事情做得很漂亮,达到预期的效果才是目的。

最后,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事物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因而发展是事物的本质,是事物变化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当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勇于不断创新,使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不断进步。在工作中,我们要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就要在实践中发展,就要开拓创新,而且永无止境。

6.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篇六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选择了党,就是选择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只有牢固树立了这样的理想和信念,我们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胸怀大志、心胸开阔、坦荡大气,才能有高境界、有高智慧,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才能勇于奉献、顽强奋斗,才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工作状态,创造最佳业绩,实现幸福人生。

第一,胸怀崇高理想,对事业,就会充满激情,全力投入。树立了远大崇高的理想,就能够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看待和思考自己的岗位职责,就能有使命的光荣感、工作的豪迈感,就能够充满干劲、坚韧不拔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就能够心情愉快地接受组织上交给的每一项任务,认真做好经手的每一件事情,这样,也就比较容易干出成绩,取得成功。反之,激情就难以保持长久,状态就难以不出现衰退。

沈浩怀揣让小岗人过上更好更富裕日子的理想,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一干就是六年,村民按手印留他,他自己也舍不得走,实属不易。我们上小学也是六年,想想是何等漫长啊?沈浩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他想让小岗村面貌变得更好,老百姓的日子更富裕。

第二,胸怀崇高理想,对群众,就能骨肉情深,真诚为民。有了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幸福生活的远大理想,就能把自己的命运同群众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就能以群众之苦为苦,以群众之忧为忧,以群众之乐为乐。就能像雷锋那样,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就能像孔繁森那样,将热爱人民视为爱的最高境界;就能像沈浩那样,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自己为群众付出了许多艰辛劳苦,赢得了群众的拥护信任,自己就会得到莫大的欣慰。反之,如果胸无大志,把个人的利益摆在群众之上,就难免不懈怠,就难免不烦恼。

沈浩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亲,挚爱他的妻女,但在沈浩心灵的天平上,对党的忠心更重于对母亲的孝心,对群众的深情更重于对妻女的亲情,真正做到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的那样,“时刻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正是凭着对群众的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一片深情,他才有了坚韧不拔、不懈奋斗的力量,尽心尽力地为小岗的发展而奔波,全心全意地为小岗群众的福祉而操劳,与小岗村民结下了骨肉深情。第三,胸怀崇高理想,对名利,就能淡然处之,不为所累。有了远大理想,心中就总是装着未来、装着事业、装着人民,这样,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看重了,对自己的名利、地位,就会看得淡了,就不会为一时得失所烦恼,为名位高低所困扰。埋怨客观不会快乐,抱怨领导不会轻松,忌恨同志不会开心,这样也难出佳绩,如此就 不能幸福。惟有大志在胸,淡化自我,把忠诚奉献给党,把真情献给群众,把诚恳献给同志,把智慧献给组织,把投入献给事业,把修养留给自己,才能取得良好业绩,才能赢得组织的信任、同事的支持、群众的认可,也才能有大的作为。

沈浩扎根小岗六年中,既没计较名位,也没计较私利,相反自己还付出了许多许多,靠的就是信念的支撑。职位晋升、物质激励对于激发干部的动力有积极意义,但作用是有限的,最根本、最长远的还是要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

第四,胸怀崇高理想,对权力,就能心存敬畏,正确行使。牢记崇高事业在肩,就能够深刻洞悉权力所承载的使命、担负的责任,就能够以戒慎恐惧、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权力、行使权力,充分发挥权力推动事业、服务人民的作用,取得令组织和群众满意的业绩。就不会计较权力的大小,就不会在意岗位是否“风光”,就不会以权谋私,跌入困境。

沈浩在日记中,再三叮嘱自己,要谨慎,要公正。现在,许多腐败分子写忏悔书的时候,多数第一条都是说自己理想信念动摇了。一般说来,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往往也是想为党勤勤恳恳工作的,否则怎能被委以重任呢?后来,由于理想信念动摇了,就难以坚持权为民所用,就难以抵制各种诱惑,最终走上了违法用权、腐化堕落的道路。

第五,胸怀崇高理想,对成绩,就能一分为二,不图虚荣。懂得我们的事业是无比宏大的,是千百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就能在党领导的人民群众伟大创造中看清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对自己不吹不抬;就能在党的事业长远发展中看清个人贡献是微不足道的,对成绩不骄不矜;就能够将成绩作为继续奋斗的动力,而不是负重前行的包袱;就能够永不满足地在工作中不断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实在在的成绩。党的目标那么远大,事业那么宏大,人民的福祉那么重要,怎么还能做表面文章,怎么还能到处吹嘘自己,抬高自己?

在沈浩的工作中,看不出一点对成绩的骄傲和自以为是,他总是在日记中提醒自己,不要骄傲,不要自以为是。第六,胸怀崇高理想,对现实,就能客观看待,勇于攻坚。胸怀远大理想就能成为始终奋发向上的乐观主义者,就能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实,就能够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改造世界、改造现实的使命,以远大的抱负投身实践,以坚强的意志推动现实一步一步地走向美好未来。现实永远不会是完美的,改造现实是共产党人的天然使命。抱怨现实,责难现实,毫无益处。对于现实中出现的一些棘手事、阴暗面,我们一定要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千万不要因为现实中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东西而干扰情绪,影响状态。要做到:坚信正义、坚持原则,看不惯、想得通,因势利导、有效斗争,尽力而为无贪求、量力而行争上游。用这样一种态度来应对,什么情况都不会影响我们的斗志。

沈浩对小岗村一夜越过温饱线,二十年进不了富裕门的现实认识得十分清醒,他没有埋怨,没有责难,而是扑下身子,引导、组织和团结群众,踏踏实实地苦干6年,终于使小岗面貌大变,小岗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300元,增加到2008年的6600元。

第七,胸怀崇高理想,对挫折,就能勇敢面对,无所畏惧。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遭遇不顺,遭受挫折。但只要有了远大的志向,就有了坚强的毅力,就能勇敢地面对困难、挑战和挫折,不被任何艰难所困,不为内心苦痛所摧,愈挫愈奋,愈干愈勇,始终以先锋战士的姿态,一往无前地开辟美好未来。

沈 浩在小岗遇到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曾在一篇自述里写道:“不怕大家笑话,我这个性格开朗的北方汉子,4年当中也多次受过委屈、流过泪,甚至打过退堂鼓。由于在回收集体资产、规划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大家的利益,影响了个别人的利益。在筹建„大包干‟纪念馆时,有的给我出了一些难题。晚上,独坐在房间自斟自饮,我哭了,满腹的委屈,难以用语言表达。”但他从来没有退缩过。村里担心村民过多打扰他,也为他的安全考虑,为他住所安装了铁门,但他从来没有锁过,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勇敢。

第八,胸怀崇高理想,对同志,就能宽宏包容,紧密团结。为远大理想而奋斗,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胸怀崇高理想,就有了这样宽阔的胸襟和气度,对同志就能尊重关心、真诚相待、宽谅容让、和谐相处、支持维护、友善相助,就不会有亲有疏、搞小圈子。搞小圈子,是凝聚力不够的表现,是驾驭大局功夫不强的证明。团结才有力量,团结才能成就事业、实现理想。善于宽容、善于团结,既是高境界,也是大本事。

沈浩在小岗之所以能够打开局面,成就事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广大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了。群众说,沈浩一心为了工作,即使有的人对他不好,他也从不在意。

第九,胸怀崇高理想,对人生,就能享受奋斗创造的快乐,就能体验为民谋利的幸福。有了远大崇高的理想,人生就有大追求、就有大支柱。为远大目标而拼搏,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再苦也不会觉得苦,再累也不会觉得累。相反,会时时有创造的激情,有奋斗的冲动。尤其是经过辛勤耕耘,艰苦奋斗,工作有了收获,事业有了发展,得到群众的赞扬,组织的认可,同事的鼓励,这样的成就感,这时的幸福感,可以说是十分灿烂的,不亲历是难以想象的。这样的人生,才是值得欣慰和自豪的。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小岗村的时候,得知沈浩同志是省里来的选派干部,三年届满群众挽留下来的,总书记就对沈浩说,“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后来,沈浩同志说,“那一瞬间,我什么辛酸和委屈全没了,我感到浑身充满着力量。”当通往村外的水泥路修成了、被占用的集体资产全部收回了、一批现代企业办起来了,虽然精疲力尽了,但心中充满了快乐,这就是感受到了为群众谋利的莫大幸福。

四、用伟大理想鼓舞和凝聚人民,引导全体人民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伟大理想不懈奋斗

用伟大理想鼓舞和凝聚人民,是我们党把理想化为现实的一个基本途径,一个优良传统。党的理想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党的理想必须依靠人民。党的理想和主张,只有交给人民,成为民意,才能变为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自觉行动,才能成为改造世界、创造辉煌无可比拟的巨大力量,才能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一步一步化为现实。

要按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切实把党的最高理想,在现阶段化为广大人民和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团结一致地为之奋斗。

当前理想信念教育的确面临着一些新问题,甚至是新困难,主要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西方思想文化加紧渗透,封建主义残余沉渣泛起,严重冲击我国社会主流思想价值体系;极少数党员干部理想动摇、作风不正、意志消沉,甚至贪污腐败,加上一些媒体的夸大渲染,降低了人们的信心等等,这些给理想信念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新的挑战,甚至使有些 同志有较大的畏难情绪。但是,再难也难不过革命初期,我们党在一片黑暗中点燃共产主义的星星之火;再难也难不过乌云压顶的战争年代,我们党就是用共产主义理想召唤了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

更要看到,通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艰苦努力,我们的理想正在朝着现实一步一步豪迈前进,社会主义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国家的辉煌成就,人们身边的巨大变化,使人们对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日益增强,这为我们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理想信念教育最关键的是防止虚伪化、空洞化的问题,讲者要真心诚意,宣传要入情入理。关于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我认为要着重在以下几点上增加实效。

一是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理想的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和科学依据,讲清楚党的理想就是要为全体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和未来,与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息息相关,处处相连。

二是要深入浅出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用简明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接受。

三是党员干部要做共同理想的传播者,当共同理想的示范者,用自己的行动作出示范,不断点燃人民群众追求理想的热情。

四是把理想信念宣传教育和促进改革发展紧密结合,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正确认识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不断实现好广大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促进社会公正和谐,让人民群众从亲身感受中,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五、努力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做好工作、服务人民的不竭动力、实际本领和优异业绩理想信念修养,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是需要终生修炼,并将终生受益的人生课。必须自觉以沈浩同志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做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一是要刻苦学习理论。无科学理论指导,理想难树立,理想必落空。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树立和实现党的理想的科学理论。她不仅告诉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一定要自觉地学习科学理论,把理想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把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学习,也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经典著作的学习。

二是要牢记党的宗旨。党的理想与党的宗旨是高度一致的。要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理想就是造福最广大的人民。要不断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扎根于群众之中,始终将群众挂在心上,为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利益而不懈努力。

三是要积极投身实践。人的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和强化,理想信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牢固树立起来、实现开来。要立足岗位职责,坚持真抓实干,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任劳任怨的态度,勤勤恳恳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事业发展,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理想的认识,不断坚定实现理想的信念,务求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真正惠及人民。

四是要不断提高能力。将理想化为现实,必须以相应能力为支撑。能力的主体是方法,统领方法的是方法论。党员干部提高能力,必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刻苦学习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理想而奋斗的本领。

五是要切实改进作风。要修养坚强的党性,修养高尚的道德品格,修养优良的作风,不断提升精神境界。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为民、真诚待人,顽强奋斗、坚韧不拔,勤奋学习、乐观向上,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品格风范。

7.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篇七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核心

当今中国, 由于价值取向的多样化、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形形色色的理想和追求令人眼花缭乱。在如此背景之下,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教学中应该更加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的地位。

当前我们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 刘建军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了概括:“我们可以大体上从三个基本方面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丰富内涵, 一是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这也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三是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 逐渐引导和培养学生建立、坚守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理想信念教育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核心地位的确立

理想信念教育核心地位的确立有文件依据。2004年, 中央16号文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要“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可以看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该文又明确指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这就确立了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由此可见,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 理应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理想信念教育核心地位的确立还有其他几点原因:

1、课程自身的特点。

从内容上看, 本课程系统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从理论实质上,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到目前为止, 没有哪一门高校课程能如此详细的讲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于一体的党的奋斗历程, 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理想信念, 又包括立足现实的探索理论, 这对于坚定大学生对党的信任, 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对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 起到了直接的引导作用。因此, 本课程是一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课程, 也是关键课程。

2、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情况总体是好的, 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对政治理论问题的认识基本端正。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 少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发生动摇, 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产生怀疑, 这对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必然产生负面的影响。第二, 少数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缺乏信心。第三, 少数学生对能否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缺乏信心。对于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消极现象, 认为这些消极现象是改革本身的结果。第四, 少数学生怀疑党的领导能力, 对党缺乏信任感。有少数学生把党内和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都归结为党的问题, 因此, 对党的领导缺乏信任, 对克服腐败现象缺乏信心, 对要不要坚定地支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 甚至有学生认为实行西方多党制, 更能惩治腐败。[2]

3、教学中存理想信念教育薄弱的问题。

近几年,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师资队伍、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 课程教学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 也存在一些使人担忧的现象:只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理想信念的强化;片面强调了形式的多样化而忘记了课程本身的职责;受网络、媒体影响, 理想信念教育也随波逐流。有些教育者缺乏探究现实的问题意识, 陶醉在“象牙塔”内构建自己的“精致科学”, 越来越学院化, 远离现实与生活, 丧失了生机与活力;有些教育者缺乏对经典的探索精神, 他们“把毛泽东、邓小平挂在嘴边, 但却不读他们的经典文献, 还有一种不良的倾向, 就是本本主义、绝对主义, 不会用时代的眼光来看待经典”。[3]总之, 理想信念教育在本课程里要么被忽视, 要么一开始就丧失了其枝繁叶茂的土壤。因此, 有必要重提并巩固理想信念教育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二、理想信念教育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核心地位的实现

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因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应遵循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 坚持以人为本、循序渐进, 结合科学发展观, 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

1、发挥伟人的榜样作用。

人都有模仿心理, 大学生对于成功人士、优秀人才都心向往之。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在革命事业上取得的成功我们有目共睹, 他们的事迹、精神感人至深, 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无需发起什么号召, 学生们也会油然而生崇敬之情、效仿之心。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事业成功必须具备的精神, 每位伟人都是在打破前人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开创一番大事业, 这就需要一种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帮助培养学生“人民群众”的立场、观点、方法, 这些伟人年轻时就表现出对人民的关怀和热爱, 毛泽东对普通农民的关怀众人皆知, 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4]当今的国家重要领导人也总是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学习他们的求真务实精神, 例如邓小平先生提出“三个有利于”, 这就是立足现实, 坚持真理, 坚持理想。所有这些伟人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 对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坚定理想信念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重视真理的摆渡作用。

缺乏真理的理想信念是幻想, 同样, 有了理想而不坚持真理, 也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本课程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典范。让学生不断体会什么是真理, 并以此要求自己。培养他们探索真理的意识, 是本课程的重要任务, 所以, 在教学活动中要增强课堂的互动环节, 多开展讨论课, 在思辨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信仰真理, 比如在第二章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为了更加贴近实际, 在理论课结束后, 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这些理论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既加深了对真理的认识, 又运用了真理。使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明确到达理想彼岸的基本途径。

3、通过实践教学强化理想信念。

有些大学生虽然确立了人生理想, 但不知该如何行动。他们考虑多, 行动少, 多激情, 少理性, 往往缺乏深思熟虑的行动目标。一些人由于经常处于脱离实际的空想、幻想之中, 一回到现实, 就难免要苦闷、彷徨。所以, 实践教学环节在本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要开放课堂教学方式, 结合课程内容, 开展时事论坛、主题演讲、专题社会调查等;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 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 让他们更全面的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况, 在实践中完善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4、处理好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只有经得起各种严酷现实考验, 才称得上理想信念,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中不能回避这些现实, 即社会主义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当前甚至还存在很多问题, 在其他国家也受到过挫折, 这些严酷的现实是否会动摇当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这就要引导他们认识到, 这些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 而是因为今天的我们仍在探索过程中, 错误在所难免, 而那些在改革中放弃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国家由于固守僵化的模式自食恶果, 因此, 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 要正确看待社会现实和社会理想之间矛盾, 从现实中总结经验教训, 从理想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不能片面强调理想信念而无视现实, 也不能拘泥于现实而抛弃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思考》, 教学与研究, 2004年, 第11期:第15页

[2]柴红伟:《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第6-7页。

[3]张祖晏、宋周、李明建:《融合通识教育,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育机制》,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年, 第4期:第130页。

8.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篇八

一理论灌输的意义

理想信念教育必然离不开理论教育,科学的理论是坚定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基础。邓小平同志说:“老祖宗不能丢”,就是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不能丢,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信念不能丢。一个科学的原理不能自发形成,一个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经过后天的教育和引导,依靠不断地宣传和灌输。所谓灌输,是从‘反复灌输这个词来的,本义是‘用脚跟压印。即“系统地运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使受教育者铭记一套特定政治和经济观点,排除一切其他观点”。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代表人类先进思想理论结晶是不可能在群众中(特别是学生)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的。正如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有从外面灌输进去”。列宁所讲的从外部灌输,虽然产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它强调了革命理论指导革命实践的重要性,同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相比,历史条件有很大的不同,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也发生很大变化。但是,改革开放、现代化进程的实践证明,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仍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进入经济转型的时期,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因此,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样化趋势。这些思想观念引导不好,必然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动摇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不但没有过时,相反在新的形势下还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教育阵地来说,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它,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会占领它,资产阶级的思潮就会泛滥。作为高校学生,虽然在专业知识、思维能力诸方面,相对于同龄人来讲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学生的头脑中,同样不能自发地产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他们毕竟年纪较轻、涉世较浅,政治上不够成熟,免疫力、自控力较差,心理素质不够稳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其自持、自律、自择能力还很脆弱,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高,当社会客观实在作用于其头脑时,便会有不同的反映,真善美和假丑恶往往掺杂其间,鱼目混珠。对某些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是鄙夷、批判,还是羡慕、追求;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是坚持、信仰,还是抛弃、否定等等,都需要大学生们作出选择。可见在高校学生中必须坚持不断地向他们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当前,要特别组织他们学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才能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自己的政治敏锐性,提高自己的政治鉴别力,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把握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实践证明,重视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可以有效地对大学生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变化和发展起主导作用,促进大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性的本质认识;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反,如果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和教育,就会使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乘隙而入,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加强高校“两课”(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建设的需要;是保证高校培养目标和规格得以顺利实现的需要;也是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学工作者、党的思想宣传理论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高校要切实抓好“两课”建设,充分发挥“两课”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两课”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要坚持“灌输”,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基本方法,不是照本宣科、无的放矢、脱离实际,应讲究方法、注重效果、拓展空间,最核心之处是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入心、入脑。

二理论灌输的原则

1实现从统一灌输到分层灌输的转换,由硬性灌输向软性灌输的转变

分层灌输就是要使政治觉悟比较高的大学生,不断巩固自身完整的理想层次序列,使政治觉悟不高的大学生,逐步转变为理想层次序列完整的人。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精神需要状况采取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例如,大学一年级学生较高年级来讲思想还不够成熟,情绪波动大,以情代教效果可能会更好;而高年级学生理性思维发展迅速,思想较成熟,因此,理性的阐述加之以感情的感染,教育效果会更好。价值澄清法、辨证法等方法适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大学生自己在比较和辨证中选择科学的理想信念,尊重其人格、尊重其选择,加以适当的引导,是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的较好的方法。

硬性灌输并非是指“填鸭式”的灌输,而是指直接灌输,即通过报告会、课堂讲授等方式向大学生传授教育信息。软灌输是与硬灌输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间接灌输,即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将教育的信息传递给大学生,寓教育于载体之中。硬灌输教育的思想和意图一般明晰,内容比较集中,教育者的主动性比较强;软灌输教育的思想和意图一般融于形式多样的教育载体中,受教育者的主动性较强。因此,在进行灌输教育时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和不同的教育要求采取不同的灌输方式。

2坚持“三个统一”

第一,坚持革命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政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須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不允许以任何理由和任何形式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反对迷信、崇尚科学,使高校讲台牢牢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这些要求看起来好象是空泛的大道理,但却是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正常教学的根本要求,离开了这个根本,就无法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坚持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科学,它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根本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是注意联系社会实际,二是要注意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后者是前者在学生中的折射,故在课堂上主要应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重大的深层次思想实际问题,如理想、信念、前途、世界观、人生观等等。

第三,坚持艺术性。灌输,并非“满堂灌”,并非“填鸭式”,切忌使用呆板的教条化的教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不是生搬硬套,不是死抄书本,必须讲究教学中的艺术性。要求教师讲课语言要准确、通俗、形象、生动,逻辑要严密,教态要自然,重点要突出,举例要得当。

三理论灌输的方法

根据教学实践,理论灌输的教学方法通常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咨询式教学法。教师在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过程中,把“讲”落实到“解”上。启发学生倒出头脑中的疑问、问题,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咨询,解开学生疑惑。

第二,辨析式教学法。由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提出一两个专门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分析,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一起归纳出重点,总结出结论。

第三,调研式教学法。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针对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写出调查报告,然后教师通过讲评、组织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第四,演讲式教学法。先由教师从学习内容中整理出数个主要题目,然后组织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题目利用课余时间写出在3分钟左右的演讲稿,经教师审阅后挑选优秀者上台演讲,最后再由教师用演讲形式作总结。

第五,娱乐教学法。由教师按教学要求,整理出若干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编制成故事、诗歌、歌曲、游戏、谜语等娱乐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在“玩”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当然,教学方法不应有固定的模式,应因人而异,灵活多变。同时,在教学中要把革命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政治课教学就有战斗力,说服力,就能取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潘树章.新时期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几点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10).

[4]左立竞.试论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1).

[5]张雅清,邹玉杰,宋文官.社会转型期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9).

上一篇:XX年大学班长班级工作计划下一篇:培训学校消防疏散演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