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宣传工作管理办法(通用10篇)
1.对外宣传工作管理办法 篇一
XXXX学院
关于对外宣传管理的规定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对外宣传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积极主动,客观准确地宣传学院改革和发展的新成就,扩大学院的知名度,塑造学院良好的社会形象,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述对外宣传的内容包括:
1、校内各单位采写和制作的向校外公开扩散的有关我院情况和形象的各种宣传品(如图片、画册、贺年片、明信片、光盘、网页等)。
2、校内各单位或个人联系或协助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等社会各新闻单位、出版媒体采写和制作的有关我院情况的各类新闻、广告作品(含图片、消息、通讯、录音、录像等)。
3、校内各单位或个人采写和制作的、向社会各新闻单位或出版媒体投送的反映我院有关内容的各类新闻、广告作品。
4、校内各单位向社会各方面推荐或报送的,用于公开布设或发送的有关我院情况和形象的介绍材料、展览品或陈列品。
第二条学校对外宣传报道实行归口管理,由党委宣传部统一部暑和安排。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未经党委宣传部批准或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接待和安排新闻单位采访,违者责任自负。
1、各部门要强化对校外宣传意识,积极提供新闻线索,对学院统一安排的重要采访活动,应全力支持,积极配合,按时接受采访,以
确保学院的形象宣传。
2、院党委宣传部邀请或接待到校采访的新闻单位采写的稿件,由党委宣传部审核把关,并由党委办公室盖章审核。在党委宣传部协调下,学院各职能部门接受新闻单位采访后形成的稿件,由部门负责人审核把关,并上报党委宣传部审稿。
3、全院性或重大的对外宣传活动,由院党委宣传部提前制定报道计划,并报请分管院领导同意后,由党委宣传部会同院各有关方面与有关新闻单位通报信息、联系报道,并负责记者的接待工作。
4、校内各职能部门和各系部,如需要校外新闻单位采访报道,需提前1—2天向院党委宣传部提出书面或口头申请,申请需要说明采访报道的内容、时间、地点、意义,然后由院党委宣传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给予答复。
5、校内各部门遇有新闻媒体的主动来访,应及时报告所属系部或部门负责人,并报院党委宣传部,经同意后,方可接受采访。
6、以校内各单位或个人名义采写和制作有关我院情况和形象的各类对外宣传品,必须报送院党委宣传部审核、同意。
第三条所有对外宣传报道必须客观、公正、真实,自觉维护学院声誉,有利于扩大学院社会影响,树立学院良好形象。对不负责任的失实报道,给学院造成不良影响者,将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直至纪律处分,情节特别严重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条学院鼓励各部门在本规定下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工作,每学年末学院将对对外宣传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
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条本规定由XXX党委宣传部负责解释。
第六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2.对外宣传工作管理办法 篇二
笔者结合在外宣单位从事人事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思, 试对当前外宣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外宣人才队伍建设总体发展趋势良好
几年来, 在国家的重视下, 各方面的努力下, 外宣工作急需的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得到加强, 人才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呈现出良好的趋势, 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队伍建设的大环境越来越好。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针对文化行业提出,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 发展文化产业, 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 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为外宣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自从2003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印发以来, 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越来越重视。近年来, 国家对外宣工作的重视, 经费投入的增加, 为采取一些举措提供了可能。全国人事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也惠及到外宣人才, 使他们有了更好的发展、发挥空间, 价值和贡献得到了更多的肯定, 获得了一些实惠。一些高等院校根据现实情况的需要, 纷纷开设对外传播有关课程, 对于培养外宣人才, 为外宣工作输送新鲜血液提供了基础。
2.外宣单位人事管理得到改善。
在很多外宣单位人才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 并没有消极等待, 外文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等单位已经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和全国人事制度改革的大形势, 结合自身特点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取得了一些成效, 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比如, 外文局下属事业单位开展了定编、定岗、定责的“三定”工作, 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 为引进和使用好人才提供了依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改革了考核制度, 将所有人才分为行政管理人员、节目编排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三类, 采用了节目来信、收听率、安全播出等较为科学的考核指标。这些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单位氛围, 有利于外宣人才的成长成才, 以及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外宣事业凝聚了一大批人才。
近年, 随着国家对外宣事业越来越重视, 外宣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吸引了大批的人才投身其中。广大外宣干部对事业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命感明显增强, 基本扭转了前些年骨干外流现象。某外宣单位2001年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 对事业发展有信心的职工占30%左右, 2004年上升到70%左右, 现在这个比例达到了92%。虽然外宣单位的待遇可能不如别的媒体高, 但由于从事外宣工作能具有国内媒体所没有的国际视野和对外宣事业的荣誉感, 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投身其中。中国的发展, 外宣媒体影响力的提高, 也吸引了一大批海外专家。到2004年,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编制内的外国专家已达78人, 每年临时聘用的有25~30人, 中央电视台在引进国外传媒专家方面曾经面临“找专家难”的局面, 而2004年正式签订聘用合同的外国专家已达69人。一直和外国专家有不解之缘的外文局, 目前拥有了一支40多人的专家队伍, 他们在各个语种的岗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人才短缺问题及其成因
毋庸讳言, 虽然在队伍建设方面已经呈现出了好的趋势, 短缺依然是外宣人才现状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这是业内公认的事实。这其中既包括量的短缺, 即岗位上无人也包括质的短缺, 即岗位上虽有人但能力素质和工作态度不能满足工作任务需要。还有一种现象令人担忧, 很多老专家退休后仍返聘在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 大量高级专业人员近几年将陆续退休, 核心岗位即将出现的空缺给人才配置带来了压力, 如不妥善处理好, 短缺问题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加剧。
解决任何问题, 都要从分析原因入手。外宣人才的短缺有多种历史和现实成因。过去人才的大量流失造成现在短缺甚至是断档, 外宣任务要求的提高拉大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薪酬在人才市场上竞争力不够, 以及一些外宣单位内部还没有完全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等因素共同造成了目前的人才短缺。
1.骨干人才大量流失。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人才市场逐步建立, 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为主的机制逐步形成, 竞争、流动成为必然。一些外宣单位受到这股潮流的冲击, 业务人才流失数量惊人。据统计, 中国国际播电台1980—2000年流失专业技术干部627人;《中国日报》从1981年创刊至2002年编辑部人员流失360人, 已相当于今天两个编辑部的编制;新华社对外部1990—2002年共招收英语专业毕业生128人, 而此期间离职的英文采编人员多达130余人;外文局所属某外宣期刊社, 1990—2002年共有近50名英文人员离职, 有领导说, 这部分人可以按当时的水平办三份杂志。
由于采取了多方面措施, 目前已经基本扭转了人才外流的现象, 但当年离职的有很多是中高级业务骨干, 新招录的年轻人成长又需要时日, 造成一些单位队伍出现明显断层。
2.外宣任务要求提高。
中央对外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需要有更多能力素质强的业务人才去落实, 对人才队伍产生了质与量的需求, 未得到及时、充分补充的人员需求就形成了短缺。量的扩张相对容易, 质的短缺弥补起来就难了。要做到外宣三贴近, 需要一批具有采编译合一能力的业务骨干, 但学外语的业务人员新闻采写能力较弱, 学新闻的外语水平一般又有限, 培养起来难度大、耗时长。新时期的外宣工作需要驻外人员具备国际视野、外语能力、对外交往能力、经营发行能力等, 原有人才并不完全具备这些素质。有的翻译人员长期习惯于伏案工作, 不善交往, 派往国外开展工作困难, 开拓能力强的同志却又不懂对象国语言, 造成两难的窘境。
3.薪酬水平相对偏低。
劳动经济学告诉我们, 在劳动力市场上,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双向自由选择, 工资既是影响这种选择的一个关键因素, 也是激励在岗者的重要手段。劳动者逃避工作的程度与被解雇所发生的收入损失成反比, 提高收入能提高生产率;劳动者的能力与其愿意接受的最低工资正相关, 工资越高就越能吸引到能力强的劳动者;劳动者之间还会相互比较其收入, 当他们认定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 便不会好好工作。
目前, 外宣单位的薪资虽较以前有一定提高, 但在媒体从业人员中仍处于较低水平, 竞争力有限, 难以吸引和留住紧缺的优秀外语、新闻人才。某地电视台一位对外部负责人几年前曾说:“在外企同我一样资历的员工收入要比我高八倍。我部里的一般工作人员出去后, 收入也能翻两三番。”北外国际新闻传播系本来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到国内的涉外媒体甚至国际媒体去工作, 但很多优秀的学生却选择了外企、咨询公司, 或英语用的并不多但收入颇丰的娱乐媒体。现有的薪资水平要吸引能力水平较强, 经验丰富的中高级业务人员就更为困难。
4.内部管理有待完善。
外宣单位多为国有事业单位, 在内部管理和单位风气方面虽已有了较大改善, 但仍遗留了一些多年积累的问题。人员能上不能下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但能进不能出、人浮于事等现象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由于外宣工作的特殊性, 业务人员绩效考核的指标和标准难以确定, 尤其是外宣产品如何从质量上区分出优良中差, 至今仍无特别有效的办法, 造成了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干好干坏一个样, 考核评优轮流坐庄, 对业务能力强, 工作业绩佳的业务人员造成不公, 也不利于留住、激励优秀人才。
三、几点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 专门论述了如何正确地考核、选拔、使用、培养干部, 中央在外宣工作的有关文件中也对外宣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 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笔者认为, 在当前现实条件下, 针对其成因,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业务人才短缺问题。
1.面向市场广纳贤才。
外宣单位必须认清形势, 以主动的姿态走向国际国内劳动力市场, 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招聘人才。一是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中高级业务骨干, 以适当的待遇, 外宣的事业和成长的环境吸引优秀业务人才。二是面向海外吸纳人才, 从国外特别是对象国引进高水平的语言专家和外籍工作人员。三是面向国内高校招收应届毕业生, 许多有晋升潜力的工作候选人最初就是通过在大学中直接招聘雇佣来的。这些年由于高校扩招, 每年有近200万名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 为外宣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外文局2007年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中, 绝大多数职位与求职者已达1∶100。外宣单位可利用自身优势招聘素质高、基础好的年轻编辑、翻译、记者, 为将来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2.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是提升职工积极性、开发潜能的重要手段。可尝试结合单位实际适当引入关键业绩指标、目标管理、360度考核、平衡计分卡等现代绩效考核理念与方法, 逐步在外宣单位内部建立起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反馈、考核结果运用五位一体的科学绩效管理循环体系。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健全是业务人员考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对广播节目编播人才的考核, 可尝试采用听众来信、收听率为主要指标, 对外宣期刊采编译人员则可采用发稿字数、差错率、是否有事实和政治导向错误为主要指标。指标的建立和具体评价标准的确定,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调整, 需经历若干年的时间。
3.适当改善工资待遇。
2006年进行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从整体上增加了事业单位职工的收入, 也惠及外宣人才, 各单位可根据业务人才的特点, 用足用好政策。在整体薪酬水平难以大幅度提升的现实情况下, 也可采取特殊的办法向关键人才倾斜。比如外文局自2004年起向核心业务人才发放特殊岗位补贴, 起到了稳定队伍、激发积极性的作用。待绩效考核制度得到改进后, 可考虑增加绩效工资在总收入中的比重, 对业绩好的业务骨干给予奖励, 强化工资的激励作用。在保证外宣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 各单位也可多开展经营创收工作, 为职工谋福利。
4.抓紧培养核心人才。
针对现有业务人员存在的不足, 开展大规模培训提升能力水平。可以考虑让学外语的提高新闻报道能力, 让学新闻的提高外语水平, 培养采编译合一的人才。为了拓宽业务人员视野, 提高外语能力, 了解对象国, 可加大力度选派优秀业务骨干赴海外院校和媒体学习外语、新闻传播课程。要大胆提拔使用年轻业务干部, 有意识地让其勇挑重担, 在实践中培养提高。对一些身兼部门负责人的业务干部, 应从时间、资金、渠道上支持其研习管理课程, 增强领导管理能力和带队伍的意识水平。
5.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外宣干部均是知识型员工, 其需求具有多样化特征。要想吸引、留住、激励人才, 光靠待遇的提高是不够的, 必须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要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努力在单位内部形成和谐乐观的小环境, 营造良好的业务氛围和积极上进的组织文化, 使业务人才一心一意干事业, 全心全意谋发展, 爱岗竞业, 争创佳绩, 这是物质刺激所不能达到的。
6.提升人事干部素质。
人事工作者作为一线操作人员, 岗位、人员信息等一手材料的掌握者, 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针对新时期的新要求, 人事干部应当学会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在更高的水平上思考人才工作。要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熟悉国家人事人才工作政策及动态, 了解外宣干部的特点, 懂得如何对待知识型员工, 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 实施管理。既要内知单位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又要外知人才市场状况, 在工作中争取主动。这些无疑都是很高的要求, 需要广大人事工作者付出努力, 不断提高。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外宣人才队伍要达到理想的状态, 完全满足外宣工作的需要, 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人力资源管理告诉我们, 任何一支队伍都只能是在环境和任务要求的不断变化中寻求动态平衡, 不可能是一潭死水, 这就使问题显得更为复杂, 要求我们必须具有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当然,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重视下, 队伍建设的这种良好趋势会不断结出硕果, 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将投身于国家的对外宣传事业, 使之得到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实施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新时期国家对外宣传工作面临更高的任务要求, 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为了满足这种需要, 近年来, 外宣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多成绩, 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宣传,人才,短缺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对外宣传有效性调研”课题组.对外宣传报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J].中国记者, 2004, (2) :22.
[2]董克用, 潘功胜.西方劳动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5:116-120.
[3]段鹏.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策略[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54.
[4]唐润华.德才兼备——新时期外宣工作者的必备素质[J].对外大传播, 2005, (6) :52.
[5]乔木.中国对外传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首届中国全球新闻传播研讨会观点述评[J].对外大传播, 2006, (12) :13-16.
[6]王庚年.论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的人才保证[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5, (11) :10.
[7][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6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136.
3.邓小平与对外宣传工作 篇三
[关键词]邓小平;对外宣传思想;探析
[中图分类号] A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11-0012-03
对外宣传工作是对外开放的先导,也是展示中国形象,架起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规划和设计我国现代化进程和战略目标时,始终把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同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和世界主题变换的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他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为我国对外宣传主题的转换提供了理论依据;他关于对外宣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规律的论述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为新时期对外宣传主题的转换提供了理论依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逐步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转变。邓小平以他深邃的世界眼光和强烈的国际意识,深刻认识到“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1]他客观、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国际环境,提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他还多次提出, 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这两条要反复讲。”[2]他说:“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不发生战争,争取长时间的和平。”[3]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改变了过去一直认为的战争与革命是时代特征的认识,阐述了我国所处的国际大环境。依据这一判断,我们党对时代特征的认识实现了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对外宣传的主题也从过去宣传革命和战争转为宣传和平与发展。通过中国声音的传播,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求和平、谋发展的心声,了解我国的政策和主张。
二、邓小平关于对外宣传意义与宗旨的论述,为新时期对外宣传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加强对外宣传,既是恢复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需要,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树立中国和平形象的需要。
由于我们过去的失误和西方舆论的误导,长期以来中国给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以贫穷落后,政策多变,社会不安定的形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在国际社会上影响的扩大,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又把中国“妖魔化”,制造“中国威胁论”,力图把中国描绘成一个专制、没有自由的国家。这些言论对我国的对外开放十分不利,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对此,邓小平指出:“恢复我们党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同时又指出:“在国际上,肯定会进一步增加国外的同志、朋友和各种程度的合作者对我们的信任。这一点,对于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对于加强国际反霸斗争, 都是有利的。”[4]
针对对我国进行的攻击污蔑,邓小平一方面强调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揭露西方大国的煽动性宣传;另一方面,他认为,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必须反复宣传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世界上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最爱和平”。他说:“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5]对外宣传就是要展示中国爱好和平的真实形象。
对外宣传是架起中国通向世界的桥梁。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日益紧密,向世界介绍中国和向中国介绍世界,便成为了对外宣传工作的宗旨。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6]他一再强调:“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7]通过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可以让中国更深入地了解世界,让世界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对外宣传要先行一步,把中国的真实形象展现于世界人民面前,为中国走向世界架起沟通的桥梁。
外交活动是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开展广泛的外交活动,通过与各国政党、政治组织及各界人士之间的接触,坦诚交换意见,广交朋友,宣传中国的国情和外交政策,以实现增信释疑,扩大共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邓小平在外交活动中身体力行,利用各种场合,做了大量的对外宣传工作,为我国对外宣传树立了光辉的典范。1986年3月28日他在会见新西兰总理朗伊时说:“我们奉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谁搞和平,我们就拥护;谁搞战争和霸权,我们就反对……我们这种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最有利于世界和平。问题的关键是中国的现行政策不能变,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政策都不能变。我相信,只要坚持现行政策,搞它几十年, 中国会发展起来的。”[8]
三、邓小平关于对外宣传理念方法规律的论述,为新时期对外宣传工作提供了实践思路
4.对外宣传工作管理办法 篇四
二、目标任务
1、报道组每月在《NC日报》上稿任务为20件,全年在《四川日报》上稿任务34件。
2、广电局每月在NC电视台(NC新闻)上稿任务为22件,NC广播电台上稿任务为25件,专题节目上稿2件(由广电局具体责任到人),川台上稿任务为5件。
3、其他各单位任务见分配表。
三、量化考核办法
1、各单位在《NC日报》、《NC晚报》、NC电视台上稿一件记100分;在NC人民广播电台、《NC广播电视报》上稿一件记50分。
2、各单位在《四川日报》、《四川党建》、四川电视台上稿一件记200分。
3、各单位在《人民日报》、《求是》、《党建研究》上稿一件记500分。
4、各单位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省级行业报刊、商业性报刊、文学艺术性报刊上稿一件记100分。
5、各单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级行业报刊上稿一件记200分。
6、用稿在头版头条,在基数分上加倍记分;用稿在一版加基数分的30%,二版加10%。用稿字数在1500字以上再加记20%。
7、用稿字数超过3000字的稿件及电视台专题节目,在基数分上加200分。
8、系列报道,每多出一件,均在前一件记分基数上加倍计分。纯文学作品、纯理论文章及反映佚闻趣事的稿件均按基数减半记分。
9、报刊上稿稿件低于100字,电视台、电台简讯减半记分。
10、各单位人员与记者(包括县外记者)联合署名上稿,按基数分与记者平均记分。
11、单位提供新闻素材,先进典型经验、先进典型人物事迹,记者写稿被采用,单位按用稿应得分的40%记分。
12、单位出现问题,被媒体反映,每有一件,市级扣200分,省级扣400分,国家级扣1000分。如违反县委文件规定,对直接来单位采访的县外记者未及时做好解释协调工作,未及时上报县委宣传部、外宣办,未安排好记者接待工作引发的负面报道,加倍扣分。
四、奖惩办法
1、各单位对在上级媒体正面宣传蓬安的干部职工、专职记者要按县委文件规定当月兑现奖励。
2、县委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县委宣传部每月要组织一次对外宣传好稿评选,分专职和非专职人员给予通报表扬和100元以上的奖励;每半年进行一次对外宣传政府奖评选活动,对在对外宣传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职工给予500元以上的重奖。
3、每月对各区、各系统外宣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挂牌通报,每季度对各单位外宣任务及考核评分情况进行挂牌通报。对提前完成全年外宣任务的单位,给予提前月数乘以500元的金额给予单位奖励。对到年终未完成外宣任务的单位,除通报批评外,并给予未完成任务数乘以用稿基础得分,减去单位人员与记者共上稿件得分、单位为记者提供素材、典型上稿得分,加上单位出现负面报道的扣分所得数额给予经济处罚。
4、单位年终未完成对外宣传任务,不能评为县及县级以上表彰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不能升级,单位主要领导、分管政工领导不能评为先进个人。单位连续两年未完成对外宣传任务的,是文明单位的要报请审批机关撤销其称号。
5.对外宣传工作管理办法 篇五
为建立健全发改委对外宣传工作机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特制定如下外宣目标考核及奖惩办法。
一、考核原则:
对外宣传工作的考核以其在县级以上媒体发稿情况和为专职记者提供新闻线索、协助发稿情况为依据,实行每月量化打分,挂牌通报,年终奖惩兑现。把对外宣传工作成效纳入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综合考核内容,与单位和单位领导评先挂钩。
二、目标任务
1、自治区级有每科室每年在《新疆日报》上稿任务为2件,单位全年任务4件。
2、地区级有《电视台》、《阿克苏日报》上稿任务为6件,分配到每各科室为3件,共5科室计12件。
3、其他任务见分配表。
三、奖惩办法
为鼓励先进,我委年终将对各科室的外宣工作进行评比表彰,评选优秀个人,通讯员实行任务外现金奖励。
(一)奖励标准
信息类
(1)、《人民日报》及国家级刊物为300元;
(2)《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网站等自治区级宣传刊物每篇100元;
(3)《阿克苏日报》、阿克苏广播电台、网站等地区级宣传报道每篇50元;
(4)《阿瓦提县政情》、阿克苏广播电台、网站等县级宣传报道给予奖励30元;
(5)、《电子政务信息》县级网站每篇10元;
调研类
国家级刊物为500元;自治区级宣传刊物每篇300元;地区级刊物每篇200元;县级调研每篇100元;
(二)奖励依据
1、作者在报刊用稿以稿件原件为依据。
2、作者必须在每季度前将上述媒体采用的新闻稿件写明标题、字数、刊播发时间、刊播媒体、版面等,以表格形式报送镇委宣传科。作品有联合署名的,按作者人数给予平均奖励。
3、对在上级媒体正面宣传发改委的干部职工按本考核办法每半年兑现奖励。
4、委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对分专职和非专职人员给予通报表扬和100元以上的奖励;每半年进行一次对外宣传奖评选活动,给予500元以上的重奖。
阿瓦提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6.企业对外宣传工作汇报 篇六
今年以来,我们黄河钻井五公司按照总公司统一部署和要求,按计划、分阶段地认真做好外宣工作,并在上级宣传部门指导帮助下,认真落实总公司宣传工作会议精神,以公司“科技领先、文化制胜、人才强起、绿色低碳”四大发展战略为主线,以争第一、立排头、扛红旗为目标,大力加强外宣工作,现就几点做法与同事们交流:
一、认真策划、抢占阵地,促进了外宣工作良好开展 按照总公司统一部署,我们积极抢占人民网、石油经理人、百度胜利贴吧、QQ微博等外宣阵地,大力宣传报道公司在生产组织、精细经营、技术创新、科学打井、后勤服务、人才建设、维稳帮扶等各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特别突出对主题活动、提质提效、“心田”工程、青东5“一体化”管理、党建思想文化工作等经验做法的宣传。其中,《石油经理人》杂志通过对李迅、许军富、代尊江等人物事迹报道,大力弘扬石油人爱岗敬业、拼搏奉献、勇于创新的主旋律;在人民网胜利频道栏目,重点宣传党建思想文化“心田”五法,运用多种形式,对发生在一线井队里的困难帮扶真实故事进行广泛宣传,树立了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另外,申请注册了公司QQ微博、新浪微博等,以照片及简短的语言对外宣传介绍公司生产经营、思想文化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加强领导,强化运行,保持了外宣工作高效开展
为做好外宣工作,公司召开了基层党支部书记宣传工作会议,向基层干部认真传达了外宣工作的文件精神,强调外宣工作在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引导舆论和树立形象上的重要性,要求基层干部提高认识,把外宣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实,并把外宣工作列入政工考核项目,从而使基层干部从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起来。公司成立了由公司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宣传部门主任任副组长的外宣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从一线井队优选了政治素质高、写作水平高的人员组成外宣报道组,建立了外宣工作QQ群,从而壮大外宣队伍、拓宽信息来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健全制度,规范考核,进一步提升了外宣工作水平为保证做好外宣工作,调动基层通讯员工作积极性,制定了《黄河钻井五公司基层通讯员考核制度》,把外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每月进行考核,年终进行表彰。加强通讯员学习培训,组织经验交流,制定外宣通讯员培训计划,印发学习材料,邀请上级领导和外宣专家进行授课,不断提升外宣工作水平。组织经验交流座谈会,共享外宣工作心得,不断促进外宣工作水平共同提高。公司外宣人员围绕上级单位的工作重心任务,对公司良好的经验做法、员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积极进行外宣报道。对于网络上发布的公司新闻信息积极转载,大力营造良好的外宣氛围,不断提升公司外宣工作水平。今年截至目前,黄河钻井五公司在人民网用稿36篇,胜利贴吧发布、正面回复贴子16篇,腾迅、新浪微博发布、转发、评论公司相关微博1400余条。在总公司
7.当前高校对外引智工作现状浅析 篇七
关键词:外事,高校对外引智工作,工作现状
1. 引言
近日, 全球瞩目的二十国集团 (G20) 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 并顺利闭幕, 这是中国首次举办首脑峰会。在此次峰会上,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致开幕词《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1], 强调了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重要性。高校作为全球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 国内各大高校和国外高校联动创新, 相互合作越来越频繁和深入。大量国内学生、教师、行政人员出国交流, 长期在外执教者亦比比皆是。但当前引智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引智工作中的所见所闻, 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2. 高校引智工作现状
2.1 引智渠道不够通畅
当前, 外籍专家、教授的引入虽然数量不少, 但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 外教大多是来华访学、短期交流的教授, 此类外籍教授在华时间短, 来华教学不是其主要目的, 因此其在教学投入上重视程度往往不够。而长期任教的外籍教授人数则较少。虽然每年前来应聘岗位的外籍人士较多, 却鱼龙混杂, 想引入真正达到高校教授水准的人才, 难度不小。
笔者认为, 短期访学交流虽然能吸引国外优秀教授来华, 也能给国内高校带来不同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模式, 但是, 真正能提高国内高校全球化教育水平, 必须要吸引国外优秀人才长期在华任教。外籍教授短期授教, 短时间内很难给国内高校教育带来大的变化, 只有长期在华执教, 才能对高校国际化带来比较深远的影响。
笔者同时认为, 国内高校需要两种人才。一种是已经取得相当成果的高级人才, 另一种是来华优秀留学生毕业后留任。前者的引入, 能最直接地给国内高校国际化带来影响, 不仅能带来其科研方面的部分成果, 还能让国内研究生、博士生在其门下学习, 提升整个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后者的引入, 留任优秀的来华留学生, 可以给国内科研体系注入新的血液, 带来新的创新思维。由于其在中国已经生活了一段时间, 相对于刚到中国的外籍人士, 更加了解、适应中国, 如果能留任, 长期任职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时, 此类人才可以作为高校国际化过程中的支点, 连接中国和其母国的桥梁, 对进一步推进中国高校国际化有深远意义[2]。
然而如上所述, 引入优秀的外籍人才依然非常困难。笔者认为, 一方面要加强国家政府层面渠道, 如国家外国专家局、上海市外办、驻外使领馆教育处、驻华大使馆或领事馆等政府部门, 这些政府部门推荐的人才既能保证外教质量, 又能从政策上严格把关, 让应聘过程通畅。另一方面可以积极主动寻找其他途径。例如, 利用各高校现有的国际交流平台, 引进高素质的科研人才, 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布招聘信息, 吸引优秀年轻人才, 通过海外校友, 推荐合适人才等[3]。
2.2 管理后勤服务困难
对于外籍教师的管理后勤服务分为两块, 一是工作上的管理、考核;二是生活上的后勤服务。
国内高校本土教师的工作管理考核, 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 但是对外籍教师的工作管理并不完善。据笔者了解, 目前高校对外籍教师的管理, 主要是学校领导或者学校外事部门, 而作为直接用人单位, 各相关学院或研究中心, 通常并没有直接考核外教的机制。究其原因, 主要是国内高校, 尤其是公立高校, 其编制属于事业编制, 对事业编制的薪资报酬及考核都按照国家相关的规章制度, 而外籍人士很难纳入到事业编制这一体系中, 因此对外教的考核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另外, 学院层面外事人员及经费短缺, 外教聘任工作大多有学校层面的外事职能部门管理, 对外教日常科研、工作的具体情况, 往往会造成信息不对称, 反馈不及时等情况。面对这种情况, 笔者认为首要的是建立健全外教工作考核与激励机制。用人学院直接对外教进行考核, 并纳入科研课题组的体系中, 鼓励并支持外教申请科研经费, 鼓励并支持外教竞聘行政岗。同时, 将年度考核结果作为来年是否续聘的依据, 及时解聘考核不合格的外教。
在对外教的后勤服务方面, 更是问题多多。目前, 国内高校普遍存在外教对于后勤服务工作不满的问题。经常会听到外教这样抱怨:网速太慢, 没有卫星电视, 小区环境太差等, 同时后勤服务人员经常抱怨外教态度不好, 生活规律差等。一方面是因为某些外教来自发达国家其母国的条件优于中国, 可能会有落差。另一方面我们的后勤服务尤其是服务意识方面确实存在不足。面对这种情况, 笔者认为应打破目前高校安排外教住宿条件的惯例, 适当补贴让外教自行调节生活条件及与工作相关的后勤服务, 如工作签证等学校应负责及时办理, 生活上的后勤服务, 有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等。我们需要的是长期执教的教授, 应让外教适应中国的生活, 尽管需要一个过程, 但我们应当理解, 并给予人文关怀, 尊重外教教师的风俗习惯和个人信仰, 但也不必给予过分迁就和特殊照顾。
2.3 引智资源利用率不高
目前中国高校的外籍教师逐渐增加, 诚然, 很多外教在中国高校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 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模式的创新。但与此同时, 高校外教资源利用率不高却是个不争的事实。部分高校招聘外教的初衷并不是引进新鲜的教育理念, 为教学服务, 提高科研水平, 而利用外教装点学校门面, 成为对外招生宣传的一种手段, 势必形成中国高校相对较低的外教资源利用率。如此, 一方面国内高校在招聘外籍教师时不会严格把关, 对外教任教、科研能否取得成果不抱期望, 更不会对外教工作有合理的考核。另一方面外教在任教期间的工作态度自然不会端正, 资源利用率极低。
当然, 诸如笔者所在的“211”、“985”院校对引智资源的利用率有所好转, 但也存在着各种问题。“211”、“985”院校聘请外教的主要目的是多出科研成果。当下国内高校大量人才输出,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在国外院校留任者很多, 有的甚至在国外高校担任重要职务, 获得巨大的科研成果。在美国科学实验室, 中国学生的身影更是随处可见。反观国内高校, 在国内高校任职的大多是国外访学教授, 在中国高校短期任教后回国, 因此会严重影响其在中国任教期间工作的重视程度, 短时间内很难取得科研成果, 即便有所成果, 也很有可能将科研成果带回母国。因此, 这种情况下, 外教在科研方面的作用其实不尽理想。
3. 结语
高校国际化不仅是人才输出, 还需要人才引进, 所谓“联动”。中国高校在过去几十年中输出了大量人才, 如今, 我们同样需要引智, 引进真正的优秀人才, 更好地提高国内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让国外人才“慕名而来”。因此, 相对于短期任职, 我们更需要长期任教。通过本文的浅析, 笔者认为如何吸引国外优秀人才长期来华任教, 是当下高校对外引智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G20官方网站.http://www.g20.org/dtxw/201609/t20160904_3341.html.
[2]沈佳君.浅谈当前高校外事工作.教育教学论坛, 2016, 9 (38) :43-44.
8.企业对外宣传的战略战术 篇八
经营战略的重点就是对外宣传的战略重点
对外宣传的战略,按照企业经营战略思想制定,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内外结合,相互呼应,有利有节展开。可以说对外宣传就是解决企业与社会接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和矛盾,为企业进入市场疏通路途、亮明身份、鸣锣开道。因此说,企业经营战略的重点就是对外宣传的战略重点。
如内蒙古一机集团公司对外宣传工作的重点就是要紧紧围绕“十五”规模化经营发展战略的整体思路,在“做强做大”、“向优势企业迈进”上做文章、造声势,提高公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传播渠道,大力宣传集团公司经营思路和技术创新能力,突出报道以车辆为主的六大主干民品,让社会了解我们在行业内、国内外占有的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增加社会对我们的了解和信任。
宣传我们的比较优势是我们对外宣传战略的主战场。我们有好多优势:军工技术装备优势;集团化的规模优势;国有企业严格的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优势;协作配套的合作优势;人才优势;厚重的企业文化优势等等。我们的产品进入市场,需要这些优势作为竞争背景,成为力量支持。
针对性是对外宣传效果的保障
有针对性的对外宣传是对各种特殊群体进行的有限宣传。各种社会力量对企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利益关系和不同的需求,必须灵活地有选择性地进行有利有节的宣传。
例如,企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必须及时补充大量大学生和高技术人才,对外宣传就要针对人才的心理要求入手,策划一套打动人心、行之有效、吸引人才的宣传策略。多数人才看重企业有无自己事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关注企业发展前景,关心人才培养政策和生存环境。针对这些心理特点,我们要宣传企业的规模优势、经营发展思路;宣传我们的人才政策;宣传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生活氛围和美丽的生活环境;宣传大学生在这里得到迅速成长的范例。2000年我们通过中央电视台(当代工人)栏目,全面介绍我们企业的优势,播出三天后就有内地城市许多大专院校和专业人才打电话咨询和联系,愿意来我们公司工作。有针对性的宣传发挥了作用。
如果我们去寻求一个经济合作伙伴,要与商家进行接触、洽谈。我们对他们的宣传策略应该是:实力雄厚,诚信服务,合作可靠,投资环境优越。让他们了解我们在国内外的地位,看到我们拥有的创新能力及发展前景,让他们感到值得信赖。
有节有利是对外宣传的基本策略
对外宣传要想准确有效地为经营战略目标服务,就必须内外结合、步调一致、扬长避短、灵活应运、抓住机遇、有节有利的展开。
公司2001年对推土机完成质量整顿工作后,TYG230推土机在沱沱河参加了青藏铁路工程机械演示会,国内主要三家重型推土机制造厂家都来了。从发展历史和经营规模及市场份额来看,我们远没有“山推”有优势;从机制的创新和使用“拼盘”战术来看,我们与“三一重工”不可比,但是我们拥有的优势他们都没有。谁能在演示中取得成功,就意味着谁打开了中国高原推土机市场的大门。在演示前,我们突出宣传了我们的优势和特点:一是利用军工制造技术和质量保证体系;二是高性能液压传动技术和氧气配备装置;三是防翻滚装置及美观的外部造型。此次演示TYG230推土机获得了成功,我们抓住这一事实,迅速在内蒙、包头等进行了有节有利的宣传报道,不仅鼓舞了我们员工的斗志,而且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提高了TYG230推土机的知名度,使“大地牌”这一品牌在雪域高原一炮打响。
借题发挥是对外宣传的有效战术
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法则是,看准了对我们有利的宣传主体,就应该“借题发挥”加大力度“炒火炒热”,让其迅速扩大传播效果。
上海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上海大众集团是上海交通运输业的龙头老大,具有很强的采购车辆的导向作用,北方奔驰与其签定的37辆牵引用车,意味着北方奔驰主打车不仅进入上海,而且会通过上海大众的影响力,进而扩大到整个华东地区,意义十分重大。抓住这一事实,北方奔驰汽车公司在签定合同后,记者即刻在上海、北京、内蒙、包头新闻媒体刊发消息,借题发挥将其炒火炒热,使之进一步扩大影响。这次宣传在战略上与北方奔驰快速成长的战略相一致。战术上是抓住与“上海大众”这个在全国影响极大的企业与北方奔驰签定合同的商业行为变为新闻由头,使其“炒火炒热”,扩大宣传效果,使之一举成功,实现了战略、战术的同步胜利。
精心策划是对外宣传成功的前提
企业对外宣传就是把企业的意志通过媒介转换成受众的自愿。企业与用户之间必须有媒介搭建桥梁和通道。因此,寻找新闻点、营造新闻性、促成一条新闻在媒体传播,就成为企业宣传者需要精心策划运筹的工作。
9.财政对外借款管理办法 篇九
xx财政对外借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财政对外借款按时足额收回,堵塞安全管理漏洞,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特制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财政对外借款是指财政部门向政府部门、企事业等单位临时出借的国库存款和其它财政性资金。严禁将财政资金借给个人。
第二章借款范围
第三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相关规定,财政性资金原则上通过安排预算进行使用,严禁随意外借,强化预算约束,确保使用效益和安全。
第四条政府部门、企事业等单位履行政府职能,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所需经费,原则上应请求安排预算解决,不得以借款或预拨款形式,回避预算约束,长期占用财政资金,严重影响财政正常运行。
第五条如有以下特殊情形之一,急需调拨资金,确保相关工作迅速开展,可允许临时借款。
(1)发生特大自然灾害。
(2)发生影响面较大的突发事件。
(3)中央、省、市紧急安排部署的重大重点工作,明确县-1-
级财政必须先垫资后结算补助的。
第三章审批程序
第六条符合上述临时借款条件,确需借款的单位须先向县
政府书面申请报告,经县长审批同意后,方可向财政借款。
第七条根据县长审批同意的借款报告,县财政局相关业务
股室先与借款单位就借款相关事宜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后,双方单位法人代表签订借款协议。
第八条县财政局相关业务股室开具借款通知单,附一份借
款协议原件,送国库股划款。
第九条县财政局国库股应核对相关借款依据,符合要求
后,方可进行资金划转。
第四章协议事项
第十条县财政局在与借款单位进行商议时,应包括借款金
额、借款用途、使用期限、还款来源、还款方式等事项。
第十一条财政对外借款使用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特殊
情况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借款,借款单位须在向县政府书面
申请报告中特别说明,如未特别说明,借款的使用期限不得
超过一年。
第十二条还款方式分为一次性还款、分期还款两种。借款
单位原则上在规定使用期限内一次性还款。如确需分期还款的,在协议中必须明确每期还款的具体时间。
第十三条借款协议文本由县财政局制定,具体包括出借
方、借款方、借款金额、借款用途、使用期限、还款来源、还款方式、保全措施、联系方式等内容。文本一式三份,分
别由借款方、县财政相关业务股室、国库股保存。后附珙县
财政对外借款协议(样式)。
第五章保全措施
第十一条借款单位应确保借款资金安全,严格按照借款用
途、借款金额安排使用,不得贪污挪用。
第十二条借款单位应严格遵守借款协议,积极筹措还款资
金,按时将借款归还财政。如逾期未还,县财政局应及时催
收,或扣收该单位相等金额预算资金。
第十三条县财政局相关业务股室应定期和不定期对借款
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借款单位不按协议要
求使用借款资金的行为,应及时制止,责令纠正。情节严重的,应提前收回借款资金,并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
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管理办法由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
编号:X财借〔201X〕X号
XX财政对外借款协议(样式)
出借方:XX财政局(以下简称甲方)
借款方:XX单位(以下简称乙方)
乙方因需要,特向县政府书面报告,请求借款,经县政府领导审批,同意其向财政借款。现根据
《珙县财政对外借款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甲方与乙方协商
一致,特签订本协议,约定共同遵守。
第一条甲方自签订本协议后五个工作日内,将借款资
金¥元(大写:人民币元)一次性划转到乙方银
行账户,户名:,账号:,开户行:。
第二条乙方必须确保借款资金安全,严格按照协议规
定用途、金额安排使用,不得贪污挪用。
第三条甲方可定期或不定期对借款资金使用情况进
行监督、检查,如发现乙方不按协议要求使用,有权及时制
止,责令纠正。情节严重的,可提前收回借款资金,并提请
司法机关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
第四条本借款不计息,还款方式为一次性偿还。乙方
必须严格遵守借款协议,积极筹措还款资金,于年月日前将借款归还财政银行账户,户名:,账
号:,开户行:。
第五条若乙方逾期未还借款,甲方有权及时催收和扣
收乙方金额相等的预算资金。
第六条 为确保甲乙双方联系方便,甲方指定联系
人,电话;乙方指定联系人,电
话。如联系方式有变动,须及时通知对方。
第七条本协议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规办理。
第八条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执两份,乙方执一份。
从双方签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XX财政局乙方:
法人代表:法人代表:
10.对外宣传工作总结 篇十
在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中,我们坚持积极拓展外宣渠道和载体,整合外宣资源,形成外宣合力,为含山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抓住重大活动契机,服务于中心工作。
20XX年元月,英国、美国几家主流新闻媒体为了在奥运会开幕前集中宣传中国的变化,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推荐下来到含山,拍摄我县农村群众过新年风俗以及群众生活的变化,接到任务后,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付悦栓同志亲自过问,并专门陪同采访。县计划生育、农委、文化以及乡镇的负责同志也都非常重视,使采访顺利完成。
3月—6月,我县结合徽商大会的召开,在市外宣办的指派下,先后接待了新华社、cctv-1、cctv-4、cctv-7等媒体的记者50多人来含采访报道。
8月,我们结合巢湖(含山)首届铸造业发展论坛在含山举办,邀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安徽日报》等10多家新闻媒体参会采访。
同时,我们还积极与县招商局、文化旅游局、经贸委等部门协调合作,为招商引资、旅游推介、工业项目配套等活动组织对外宣传,收到明显的实效。
2、以抗洪抢险工作为契机,提高外宣策划工作水平。
20XX年9月3日,13号台风“泰利”袭击我县,特大暴雨倾盆而下,造成含山县受灾非常严重。
灾情发生后,我们迅速启动对外宣传工作预案,我们一方面组织县内的新闻工作者立即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掌握第一手素材,采写了大量的稿件;另一方面我们加强与上级新闻媒体的联系,先后组织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巢湖日报》等10多家媒体50多名编辑、记者来含采访。其中《巢湖日报》更是每天派出一名文字记者、一名摄影记者到含山采访。9月4日,《人民日报》率先刊发了含山的特大灾情,从9月5日开始,《安徽日报》每天都报道含山抗洪抢险的内容,特别是省委书记郭金龙在50天的时间里,两次到含山检查指导工作的新闻发表后,在含山的干群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巢湖日报》从9月4日起,每天都把报道的注意力放在含山抗洪抢险上,特别是从6—8日,连续3天的头版头条都是含山的内容,此举激发了含山干群的巨大热情,也为抗洪抢险取得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抗洪抢险的一个多月里,我们每天都注意收集反映含山的稿件,每周向主要负责人保送一次,并进行归档,形成了珍贵的抗洪抢险宣传档案。据统计,在抗洪抢险期间,我们在《人民日报》上发稿4篇,《中央电视台》用稿1条,《安徽日报》发稿21篇,在《巢湖日报》发稿85篇,其中头版头条3篇。
3、整合外宣资源,加大外宣力度,形成外宣合力。
20xx年,我们积极统筹协调,充分利用与上级新闻媒体良好的关系,有效地整合社会优势资源,积极向上、向外发稿,从而拓宽了我县在中央、省级新闻媒体的宣传覆盖面,扩大了含山在境内外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我们认真做好外宣品的研制工作,县文化旅游、体育等部门制作了精美的画册和光盘等,受到外界欢迎和好评。
通过有一年扎实的工作,我们认为要使对外宣传工作收到实效。必须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注重平面宣传与网络宣传相结合。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在继续加强对主流社会平面媒体宣传的同时,积极拓展网络媒体宣传。今年我们就先后在“人民图片网”、“中国新闻图片网”、“中国招商引资网”、“中国日报网站”、“中安网”等网络媒体上开展了专版宣传,网络宣传信息量大,传递快捷,受众多,效果较好。
二是注重日常宣传与专题策划相结合。要抓住重大经贸活动的时机,进行专题宣传,增强外宣效果。
【对外宣传工作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对外新闻宣传名词解释09-05
湄潭县对外宣传口号07-15
保健酒联盟成立对外宣传通稿10-22
年度对外宣传工作总结—年终工作总结07-23
2022年上半年对外新闻宣传工作总结10-16
报社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上对外宣传工作的意见07-27
大型国有企业公司对外接待工作管理办法08-22
公司对外接待管理办法11-05
对外援助物资项目管理办法11-07
对外派驻人员管理制度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