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怀模板

2024-08-08

爱国情怀模板(通用12篇)

1.爱国情怀模板 篇一

励志青春今天,保卫祖国明天

咿呀学语时,不知为何故,横竖练字间,似是有真意,豪情壮志染文墨,终是道不尽青春情爱国意。

-----题记青春岁月永不驻,只怨报国力有尽。青春也罢,爱国也

罢,从古至今都是传唱的不灭话题。任时代任风沙千变万化,任沧海山崖竭流枯老,它们依旧保持原有的精神原有的面貌。灰暗破败的哀叹声赶不走今朝的光辉艳阳,落寞丑陋的鄙夷哨吹不开光明大道。奔走在21世纪的时间旅程上,吻别过去的时间记忆,许下现实的诺言:励志青春今天,保卫祖国明天。有的人总说刚出生的婴儿记忆如白纸,随着时间的浸染逐渐有了生活的影子,有的走在人生的结点处才想起来似乎该留下点什么,后悔的哀叹声叹黄了几十载的岁月,来得及的抓紧时间的宽容,用人性最后的光明给世间留下光彩,来不及的只能将愿望寄托给后人,一张遗嘱粉饰了一生。。。

励志青春今天,我想这该是生命最年轻的一部分。轰轰

烈烈的生活方式不是英雄的专利,后劲勃发的我们更有资本为其赋予新意。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做着该做的事,而我选择的便是忠实自我生命的姿态,生如夏花之灿烂,不会担心着花期是多久,也许会有不幸剥夺我的财富,会有阻碍剥夺我的健康,但是它又有什么权利剥夺我忠实自我青春的力量?多少人在浮华的社会中灵魂无处安放,原本充满正能量的生命体却抵不过自然异化产生的“诱惑”,重视生命的诺言也被连根拔起,污浊的物质统治着生命的良知,在时间的夹缝中进行了一场灵魂交易。庆幸的是,在黑暗领域的战场上,始终有这么一批勇士,他们抱着光明信念,骨子里继承着革命先辈,远古圣贤的坚韧不羁,以时间为盾,以智慧为矛,立足寸土,保卫山河。英雄的赞歌没有为谁量身定做,只属于那些能重视生命的诺言且忠实生命原有姿态者。

作为读书人,无须畏惧远处的“冰火”战场,请信任祖国战士,思量及此,我们只需要做好他们的智力宝库。学者唯有进德修业这两事靠得住,其余皆是旁枝错结,只会费神劳力。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心想来这四个字已经完全将学者的任务品行概括滴水不漏。争做21世纪的大学生口号不知道传唱多少春秋,急于向前奔进的时候有多少人回过头把自家的历史精髓看透?进德修业不同于附庸风雅,更不是说唱者口中的陈词滥调,个人认为这是禁得起时间考验的真理。曾国藩曾在《家书》中说道“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知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该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想来励志青春今天,志当先,识次之,恒辅之,三足鼎立,纵使“外患”有“千军万马”之气,我辈亦有踏破山河,朝天阙之势。

励志青春的方式多种多样。衣沾露来荷锄归,不怨黄昏品悠菊,宁静淡泊,还以生命原有的质朴醇厚,看到了青春勃发后的宁静致远,远望间晴空排鹤,诗情碧霄,更能看透遮掩浮云后的塔际。寻着思绪来到向阳的山坡,当向日葵致敬阳光的时候,他抓住了瞬间的灵感,像个孩子亲吻大地,像个孩子跑向人群,世人却用鄙夷的目光怜悯着他,他最后以疯子般的方式,一声枪声告别人间。梵高,世人难以理解的疯子,从不在意世人的目光,只是坚守自我生命的承诺,用手中的画笔蘸着人生的颜料,忘我绘制青春的模样。多年后,人们在画中一眼就记住了他,更感叹生命从诞生至消亡的华丽姿态,就像临窗的那株向日葵,奔放而热烈同时又孤傲而决绝。青春像着旋转的万花筒,从每个角度总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不要习惯性的用社会的眼光把自己的棱角磨得扁平整齐,跳出这个怪圈,跳着属于自己的舞蹈。同时在快节奏的现在,和过去一样,我们又得防止民主个人主义倾向的产生,离开宪法要求自由民主,离开整体利益要求个人利益,离开马列主义要求思想解放,历史不允许,当下不允许,未来同样也不允许。

谈到这里似乎得说出后半句“保卫祖国明天”。如此想来那就错了,所有的思想塑造都是为着祖国建设,祖国保卫而积

蓄力量。那时,多少人投笔从戎,浴血奋战,用脊梁支起了锦绣山河。那时,多少人果断地弃医从文,在黑暗的暴风雨中与闪电巨浪奋力搏击,用呐喊唤醒被黑暗蛊惑的灵魂,现如今又会有多少人会记得这些历史,这些精神?的确,哪怕叱咤风云千百年的英雄也难逃成为历史尘埃的宿命,又有谁会被分秒地记着,也只有这些精神会成为人们心中不倒的丰碑。

年轻的日子不要掺杂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因子,不要让灵魂飘泊孤寂地走在没有灯塔的旅途上,倘若无法赶走停栖枝头的乌鸦,那么就用青春的阳光为它镀上金边,日子久了,它会重生成为只属于你领土的太阳鸟,这需要毅力,需要汗水,需要等待。

励志青春今天,成为保卫祖国明天的阿波罗。

2.爱国情怀模板 篇二

1888年,经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约翰-奥利里的介绍,叶芝认识了女演员茅德-冈。她年轻美丽而且热情。叶芝顿时对她一见钟情,茅德不仅美丽动人,还是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爱尔兰争取民族自治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这在叶芝的心目中又平添了一层特殊的光辉。茅德也很喜欢叶芝的诗。尽管叶芝对她一往情深,但她却一再拒绝他的求婚。他的一番痴情得不到回报。1903年茅德嫁给了爱尔兰的军官约翰-麦克布莱德少校。叶芝将茅德看作是最理想的女性美的化身。他曾以古希腊美女海伦的形象出现在叶芝的好几首诗中。

茅德的出现对叶芝的生活与创作影响颇深,无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还是在自己的创作天地中,都无法摆脱茅德的影响。在叶芝的创作中时时能看到茅德的影子。叶芝早期关于茅德的作品有许多如:“世界的玫瑰”(The Rose of the world),“爱的忧愁” (The Sorrow of Love) “当你老了”(When You Are Old)等。其中,“当你老了”一首感情纯朴动人: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

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

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过去的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候,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的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失

在头顶的山上它欢欢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刻画出来一幅最为感人的画面:一位老妇人,睡眼惺忪,皱纹层叠,银发满额。

舒缓的语调中,让我们品出几分淡淡地哀伤。也许正是这样,叶芝对茅德的爱情才如此的柔情似水,徘徊悠长。以至于它超出了时间的及空间的限制,摆脱了俗世的花前月下。“多少爱你年轻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多少年来,始终不变的期待与守候,这份爱高尚圣洁,任时光匆匆而去,依恋的心不言调零。时间的流逝带走了美人的容颜也减弱了她耳畔的赞叹。多少人曾爱过她年轻欢畅的时辰以及她的美丽。而今她独自守着一份沉静时,有另外一个人在一如既往地爱她那“朝圣者的灵魂。”甚至还有岁月赐予她的皱纹。

这种感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貌似淡如白水,实则百味交融,就像一杯热茶,需要品茶人去慢慢地尝出其中的味道。这样的爱经历了时间的砺炼其光泽穿越夜的黑暗和黎明的曙光在空中握手。于是,它得到了永生,成为了永恒。不错,那“朝圣者的灵魂”是永生的,而对这灵魂的爱更是奔流不息的。

叶芝这种独特的浪漫情调显然与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那种风花雪月截然不同。因为斯莱戈迷人的景色,丰富的民间传统以及农民的粗犷、朴实对他的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其获得了一种鲜明、逼真、新奇的色彩。而更主要的影响则是茅德的出现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叶芝的政治思想。

在“没有第二个特洛伊”(No Second Troy)里诗人没有单纯地表述自己遭到心上人拒绝后的痛苦和失落。相反,却不自然地流露出了对茅德-冈这样一位为民族自治运动而奋斗不懈的爱国志士的理解与赞扬。茅德-冈在叶芝心中是新时期一位理想的女性形象。她的美貌与她的爱国热情相比显然要逊色几分。她高尚而热情的心灵如同炽烈燃烧的火焰为叶芝照亮了不懈前进的道路,并为他注入了新鲜的思想和源泉。

叶芝意识到了对茅德-冈的爱只是一种无限的期待之后,他将自己的爱投向了自己的民族——爱尔兰。他用自己的诗来鼓舞爱尔兰人民为自由和平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这首诗中茅德-冈以古希腊美女海伦的形象出现。在古希腊神话中,海伦是丽达与宙斯的女儿,斯巴达国王的爱妻。但她却被特洛伊的王字帕里斯拐走。为了海伦,希腊王发动了战争。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结束了,海伦回到了国王的身边。海伦的出现导致了特洛伊的毁灭,诗人在末尾疑问道“was there another Troy for her to burn?(有另一个特洛伊让她燃烧吗?) ”茅德的努力和奋斗能否像海伦一样引发巨大的震动呢?语气中有钦佩也有辛辣之意。但这里叶芝对茅德的仰慕更多地是由于她的革命精神。

诗中这样提到“What could have made her peaceful with a mind/That nobleness made simples as a fire, /with beauty like a tightened bow, a kind/That is not natural in an age like this.”作为一名爱国主义者,她的热情和风尚在炽烈的燃烧着,而她的美丽则如紧绷的弓一样显得有些不自然。这种不寻常的美是那样的引人入胜,扣人心扉,以至于在叶芝看来她超凡脱俗、圣神无比。

叶芝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一方面是与爱尔兰特定的精神氛围和他独特的生活遭遇分不开;另一方面,他在生活上特别是爱情上的曲折(即:追求茅德的过程)也激发了他难以抑制的诗歌激情。这使得他获得了一种动力。正如当代苏格兰诗人绍利-麦克兰在《叶芝墓前》一诗中所讲的“你得到了机会,威廉,选用你语言的机会,因为勇士和美人在你身旁竖起了旗杆。”叶芝的抒情诗无疑在英国诗歌从十九世纪末的唯美派向二十世纪初现代派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要:威廉-勃特勒-叶芝 (1865—1939) 是现代爱尔兰著名抒情诗人和剧作家也是二十世纪初期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人之一。由于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重大成就, 他被T.S.艾略特称之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在叶芝大量抒情诗中, 读者可见到他的恋人茅德的影子。茅德是一位年轻美丽的演员又是一位热情执著的革命者。于是, 叶芝对茅德的爱进一步深化为对自己民族的爱。这两种爱交相辉映实现了浪漫气息与爱国深情的完美融合。本文分析了叶芝笔下两首关于茅德的爱情诗中体现出的浪漫色彩和爱国情怀.

关键词:抒情,浪漫色彩,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方汉泉, 略论叶芝其人其诗[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1992 (4) :126-135

[2].李微屏, 英美意识流小说[M]上海:上外出版社1996

[3].胡经文, 张首映,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Elisabeth.B.Boog.A Brief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nglish Literature[M]:上海:上外出版社1996

3.故乡情结 爱国情怀 篇三

春天,遂想起

余光中

春天,遂想起

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

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蜒于其中

(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

江南

小杜的江南

苏小小的江南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

(那场战争是够美的)

逃了西施

失踪了范蠡

失踪在酒旗招展的

(从松山飞三个小时就到的)

乾隆皇帝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

的江南,想起

太湖滨一渔港,想起

那么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

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

就那么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喷射云三小时的江南)

即使见面,她们也不会陪我

陪我去采莲,陪我去采菱

即使见面,见面在江南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在江南的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

何处有我的母亲

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

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

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

喊我,在海峡这边

喊我,在海峡那边

喊,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

江南,多风筝的

江南啊,钟声里

的江南

(站在基隆港,想——想

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选自《余光中诗选》)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他一生兼擅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东方之子”等栏目专题向国内观众连续推荐报导余光中先生,影响很大。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祖国。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春天,遂想起》是一首思念“江南”的诗,是一个自称“江南人”的台湾诗人表达的对江南最痴心最虔诚的向往。故乡情结、爱国情怀是这首诗的灵魂。诗人自称“江南人”,不仅是因为他出生在南京,母亲是江苏人,幼时经常游历杭州等地,更在于对挚爱祖国、挚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他来说,“江南”是一个生命的符号,烙在心头永远无法淡忘。就像中国人自称“汉人”、“唐人”是由于永远无法忘怀汉唐的强盛和自信一样,余光中自称“江南人”正是因为难以割舍祖国的山河和历史。“江南”这个符号的生命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诗人在孤岛的夜晚轻轻地叨念起这个词,滚滚涌入胸中的是文学赋予这一符号的所有美丽与温情。“江南……江南”,在诗人的呼唤中,在心中升起,犹如漫天烟花在空中不断灿烂地开放,幻化出诗人儿时的记忆,幻化出古时的江南,幻化出那永远让人魂牵梦绕的美景。满心的江南如漫天的烟花,照亮了孤岛游子远离祖国母亲的刻骨铭心的伤痛。

本诗开篇从江南的风光景物、乡土人情以及历史文化起笔,到中段开始忆及江南的故旧亲友,最后推出象征祖国大陆的母亲形象,形成三个依次递进的抒情层次,体现了浓浓乡愁和深深的爱国情怀。全诗以江南美景作为背景,意境优美。第一节,作者描述了一位九岁少年生活于江南的情景,这少年似乎就是作者的童年,在描绘他对家乡——位于江南的南京的朦胧的向往。随着知识的积累,诗中的少年对江南产生了更多的联想,如第二节中“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乾隆皇帝的江南”。作者对家乡的向往也在这诗中进一步加深了。在第三节如话家常的絮叨中,诗人的情绪显然变得有些伤感:这个少年长大了,思念起了“那么多的表妹”,但“就那么任伊老了”,“即使见面,他们也不会陪我”,这反而使“我”的思乡之情更浓了;“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这一句除了表层的意思外,还暗示着两岸统一、祖国以一个完整的形象重现于世界的愿望难以实现的意思。而这一切又都在最后两节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母亲在喊我”、“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作者的思乡之情与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得到了升华。

《春天,遂想起》的中心意象是“江南”,这一中心词在诗中反复出现,形成回环往复的旋律;同时,作者在这一中心意象前加了许多修饰语。这些修饰语大体可概括为两类:一是有关景物、风物的,如:“酒旗招展的”、“遍地垂柳的”、“杏花春雨的”、“多湖的”、“多寺的”、“多亭的”、“多风筝的”、“多燕子的”、“钟声里的”等等;二是有关人物、人情的,如:“小杜的”、“苏小小的”、“乾隆皇帝的”等等。第一类景物、风物的修饰语从声、色、自然与人文等多种角度渲染出江南水乡物产富饶、风光旖旎、繁华又不失温情与可人的独特魅力。第二类人物、人情的修饰语着重强调了江南厚实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两者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地地道道的氤氲着江南水乡旖旎气息的意境。从思维的角度看,这些修饰语充分体现了形象思维这一诗歌的本质特点。作者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过程中,力求用最具体可感、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语言材料来组织思维。这也是本诗虽然语言质朴但却诗意盎然的主要原因。那么,体现诗作主旨的“江南”这一中心意象到底象征着什么呢?只要梳理一下全诗的感情线索,就不难把握:诗中的江南不仅珍藏着作者的少年时代,而且也象征着母亲,象征着祖国,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诗人由怀旧而怀古,抒发的是一种以民族灿烂古文化为精神背景的文化乡愁。

本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诗中夹有带括号的诗句。从诗歌的文气和韵律来看,括号中的文字夹杂在全诗里似乎有些别扭,但这些文字是不能随便删去的。其中,有三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从松山飞三个小时就到的),(站在基隆港,想——想/想回也回不去的)。如果把这首诗歌的抒情对象(或者说是着眼点)称作是“彼”的话,那么这些括号里的文字可以称作是“此”。一般来说,一首小诗是不宜将两个着眼点并列其中的,但诗人又必须要讲两者的关系,所以就用括号、用补充说明的方式,来表明台湾和大陆是一衣带水、血脉相连的。两地间的地理位置相隔并不遥远,只是人为的因素将他们隔开。如果去掉这些文字,将会大大地伤及作品的主旨。从另一个角度看,第一个括号和第三个括号分列在诗歌的一头一尾,又以首尾呼应之势,凸显出浓浓的乡愁和无限的伤感。

4.爱国情怀的句子 篇四

1、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红色的庄严的礼服;冬天,它换上了朴素的雪白长袍。

2、我曾经远离祖国几年。那些日子,我对祖国真的说不出有多么的怀念。这怀念是痛苦又是幸福。痛苦,是远离了祖国的同志、祖国的山川风物;幸福,是有这样伟大的祖国供我怀念。

3、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5、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6、从最简单的一句话中,我可以联想到一长串的人物的画廊,联想到一系列的山川、树林、村舍、田野、池塘、湖泊。

7、爱国情怀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火种!充满爱国情怀的英雄人物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一个没有英雄出现的民族是一个可怜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而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幸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而且也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崇尚爱国英雄的传统。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8、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唐·王维《老将行》

9、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唐·李白《塞下曲》

1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2、我爱祖国的劳动人民,是他们开辟荒野,种出粮食,挑来河水或井水把我哺育长大。

13、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14、祖国的山对我们总是有情的。我们对它们每唱一首歌,它们都总是作出同样响亮而又热情的回响。

15、我爱祖国的语言。它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同我的生活血肉相连,同我的心尖一起跳跃。

16、爱国主义精神浸透着整个神州大地,爱国主义情怀深入到无数华夏儿女的心,追溯历史的长河,多少位爱国先贤的事迹流传千古。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那是何等的气魄;每当我回忆起这些英雄的往事时,便会周身热血沸腾,感慨万千!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时常在国人的耳边回荡,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着国人奋勇向前!

17、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五十三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亲!

18、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塞上曲二首》唐·戴叔伦

19、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

20、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1、我爱祖国的文化。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捉摸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想像到其中优美的图景,感触到其中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领略到其中言外的神韵。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哦,悠然神往。当它触动到我心灵的襞褶的深处时,我就不觉流下了眼泪。

2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23、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2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6、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宋·陆游《陇头水》

27、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8、古老的中国曾经历经坎坷,直到上个世纪中叶,我们才从长久处于国家分裂与抵抗外侮的艰苦磨难中迎来了新生。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在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之后,中国将一个充满活力的崭新形象,呈现给世界。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已经不是往日意义上的那个中国。作为世界公认的大国,我们的心态理当更加开放、包容、理性、自信,以国家核心利益为重,激情加理性才是我们表达爱国热情的正确态度。

5.爱国情怀作文 篇五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唐玄宗用自己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大唐王朝特有的波澜壮阔。现在大敌当前,士兵愤怒,他只能放弃那“天生丽质难自弃”的绝代佳人,来面对那潮水一般的安史之乱,自己又能怎样,无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红尘已去,为了国家,他只能“一别音容两渺茫”;为了国家,他不得不放弃最高权力,放弃他最亲最爱的家人。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岳飞用自己的精忠,书写着大宋王朝的辉煌与衰败。如今强敌四起,不禁,“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靖康之耻,这臣子之恨,何时才能荡然无存,无奈,只能“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不要再等待了,不要“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为国争光,“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为了大宋江山,岳飞献出了美好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与大宋王朝依依挥手,作别它昔日的风采。面对支离破碎的宋家江山,自己的身世,亦如雨打的浮萍,飘忽不定。望着自己的国家如狂风中被吹散的柳絮,自己又能怎样?无可奈何曾经“惶恐滩头说惶恐”,而如今却“零丁洋里叹零丁”。无奈,谁没有一死?大丈夫,为国捐躯,“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为大宋王朝献出宝贵的生命。

6.爱国情怀作文 篇六

每逢周一上午,在升旗仪式上,伴随着雄壮激昂的国歌的奏响,在金色朝阳的辉映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在半空中迎风飘扬,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国难当头的紧要关头,不乏爱国志士挺身而出,为了祖国,宁愿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杨靖宇将军就是其中一位。为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的深山老林里与敌人周旋了七年之久,渴了,抓一把雪吃;饿了,吞一口树皮和棉絮,他以顽强的毅力与鬼子作斗争,直到弹尽粮绝。杨将军牺牲后,敌人解剖了他的遗体,发现胃里他的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

不久前,在电视中我看到了“攀登者”夏伯渝老人的故事。夏伯渝作为新中国登山队中的一员,为了攀登珠穆朗玛峰,年轻时就失去了双腿,成了残疾人。但是夏伯渝身残志不残,为了把五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他靠一双假肢,经过四十年的拼搏,终于在征服了珠穆朗玛峰,实现了平生夙愿,而支撑他孜孜以求,顽强拼搏的就是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不得不令人敬佩和感动!

《开学第一课》里,有这样三个中学生。他们曾经代表我国参加世界级跳绳比赛,创下了每分钟133次的世界纪录,为祖国争了光。然而,他们并未沉溺于掌声跟喝彩声里,为了替祖国争得更大的荣誉,他们勇于挑战自我,经过刻苦训练,终于以每分钟143次的好成绩打破世界纪录,成功地超越了自我,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7.爱国情怀模板 篇七

李清照的诗文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首先表现在她对政局的关注和对腐败政治的尖锐批判方面。“靖康之难”后, 金贵族先后扶植张邦昌、刘豫建立了伪楚、伪齐两个傀儡政权。对这两个汉奸卖国求荣、狐假虎威的罪行, 李清照十分愤慨。“两汉本继绍, 新室如赘疣”, 诗人用借古喻今的手法, 将伪楚、伪齐比作王莽篡汉的“新”朝。她认为, 东汉继西汉而成立, 仍是一个完整的肌体, 然而王莽的“新室”, 却是赘附在这一完整肌体上的毒瘤, 伪楚、伪齐正与王莽的“新室”相同。“所以嵇中散, 至死薄殷周”, 这两句通过对嵇康的歌颂, 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以犀利的笔锋, 借唐明皇的故事对南宋王朝的种种积弊进行了无情的嘲讽与抨击。“五十年功如电扫, 华清花柳咸阳草”、“勤政楼前走胡马, 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筑披靡, 传置荔枝多马死”, 诗人从大处落墨, 分析了唐代之所以会发生安史之乱及唐王朝军队一败涂地的原因。“夏商有鉴当深戒, 简策汗青今俱在”, 诗人指出, 今人应该很好地吸取明皇误国招致离乱的这一历史教训。但南宋的腐败统治者及其文人们却对唐明皇极力美化, 给予同情。李清照嘲笑他们:“尧功舜德本如天, 安用区区纪文字。著牌铭德真陋哉, 乃令神石磨不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对腐败统治者的规劝, 正是李清照爱国思想的又一体现。

李清照所处的时代, 是封建士大夫大力提倡封建礼教、控制妇女思想、扼杀妇女才能的时代。但是, 她并没有屈服。她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关心着闺房以外的事情。她没有封建社会大部分妇女的自卑感, 敢于利用当时的各种文学形式表情达意。正是这种精神, 使她的诗词创作表现出较多的独创性。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中, 诗人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流露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然而从更深一层看, 她极不愿意看到山河破碎, 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这一点, 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宗国沦亡, 李清照个人的家世也发生了巨变。此后, 她还创作了《打马赋乱辞》《上兵部尚书胡公》等作品, 其风格刚健清新, 强烈地表现出她希望收复失地的愿望。对一个处于封建社会的女子来说, 她这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精神, 是极其可贵的。

李清照在《题八咏楼》中写道:“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此诗气势开朗雄俊, 也充满了豪爽气概。“愿奉天地灵, 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 直入黄龙城。”、“老矣不复志千里, 但愿相将过淮水!”等诗句, 表现出她位虽卑言虽轻却不忘百姓家国的高尚情怀。《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是一首整齐的五七言相结合的古体政治抒情诗。诗中“凝旒望南云, 垂衣思北狩”、“匈奴畏王商, 吐蕃尊子仪”、“夷狄已破胆, 将命公所宜”、“或取犬马血, 与结天日盟”等诗句, 体现了英武慷慨的大丈夫气魄。同时, 李清照仰慕英雄人物, “所以嵇中散, 至死薄殷周”、“南渡衣冠少王导, 北来消息欠刘琨”, 崇尚“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嵇康, 仰慕“戮力王室, 直复神州”的王导和“志在本朝”的刘琨, 这些都表现了她正直与刚烈的性格。

8.让爱国情怀涌动起来 篇八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反之则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所以,本着“让爱国情怀涌动起来”的设计初衷,教学中我试图通过调动多种感官来唤起学生积极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祖国的壮美与伟大,升华起浓厚的爱国情感,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一、教学内容选择力求生活化

《可爱的祖国》是《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个活动单元,这一元的主题“你好,祖国妈妈”。教材围绕“爱祖国”的主题,选取了有关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自然丰貌和伟大创造的有关知识,以丰富的感性材料把祖国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体会到祖国可亲可爱。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也不短的力求生活化,让祖国的概念具体生动的萦绕在学生的身边。比如“展风情”这一板块,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旅游照片。同学们通过小组交流、组际分享,体会到祖国的风光真迷人,我们的生活真幸福等主观直接的感受。这样从学生生活入手,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用学生的生活唤醒学生,的确能引导学生迅速进入爱家乡的情感状态,形成对祖国最具体化的初步认知。

二、教学方法应用力求实效性

在本课教学中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欣赏”、“探究”、“展示”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祖国的伟大与美丽,并感受到做“中国人,真好!”比如读儿歌,做“找家”的游戏。就体现了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以他们熟悉的儿歌“家”引入话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直奔了活动的主题。再如明“祖国”环节,没有避开“祖国”是什么这个大家都忌讳的知识点而是,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是简单地告诉,而是让学生经历过程。

对“祖国”的理解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师生亲切自然的生活化交谈中,准确生动的理解祖国——对,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祖祖辈辈生长在这儿的国家叫祖国。中国就是我们的祖国。形象生动的教学,通过了解有关祖国的基本的知识点,让祖国这一模糊的形象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树立起一个清晰的形象,孩子们的爱国情感正萌发出纯真的小嫩芽,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板块设计力求实践性

本课的设计思路从总体上来说由近到远,从家乡到祖国各地,可以说是主线清晰,细节饱满,很好的体现出生活是品德的落脚点,生活是品德形成的源泉,教学中力求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用学生的生活唤醒学生,很好的体现出我们的儿童是活动中的儿童,不是儿童中的活动这一理念。针对二年级孩子的特点,如何将“祖国”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地阐释给这些7、8岁的孩子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教师让学生把外出旅游的照片拿来展示,以此来唤醒学生真切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使学生产生爱家乡就是爱祖国的表现,让学生对祖国产生最形象化的认识,既而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述内化自己对祖国这一概念的认知,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热爱祖国的教育,从上课之前到上课之中学生都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在活动中明理,在活动中巩固。回顾整个课堂由您的名字叫中国;您的土地真神奇;您的文明很灿烂三大板块构成。在一系列在轻松、活泼、开放的互动活动中不断升华感情。让孩子们对祖国的爱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使得他们对祖国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也突出了教学重点。

四、教学活动预设力求生成性

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以学生熟悉的奥运会冠军刘翔为等切入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生活。这样既升华了爱国情感,再次形成了本次活动的高潮。通过“猜人物”“评发展”两个活动,推进学生的思考,让师生通过互动交流中,真切的体会到从祖国昨天的历史,回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今天,我们发现,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我们的祖国母亲不但拥有了美丽的容颜,而且越来越强大。从而深深的明了我们每一天都在感知祖国前进的脚步,每一天都在品尝祖国发展的成果。祖国妈妈真美,真可爱。这样就能巧妙克服说教的单调感,在增强趣味性、知识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进入了角色,在紧凑和谐的师生互动中提高了认识,升华了觉悟。

当然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生活实践的课程,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深化,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只有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才能达到知行统一。课设计得再完美,在上课时总是难免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由于孩子们课前搜集的资料太少,面太窄,所以在课堂上交流资料的时候,面向全体还不够。由此,我想到课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搜集大量的资料,让学生感知丰富的感性材料把祖国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这也是上好这堂课所必需的。

9.爱国情怀的作文 篇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大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表达的是南宋诗人林升不甘心偏安一偶,忧国忧民的悲愤心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了范仲淹一心为公,报效祖国的无私情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陆游在临终之时,最牵挂的仍然是国家的兴亡安危。

在众多的爱国诗篇中,我最喜爱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每次读到这首词,我都会为那种磅礴气势而热血澎湃,为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

10.爱国情怀的作文 篇十

也许在某些人眼中,祖国是谁都不能侮辱的。就像《少年爱国者》里的那个意大利少年。别人怜悯他,也许对给他许多金钱,在他,这金钱竟是一注财产。然而当听到赠者说自己祖国坏话时,竟然又义无反顾地,无比愤怒地将钱掷了回去。他宁可自己处于饥寒交迫、无家可归的境遇,也不愿意接受诽谤自己祖国的人的帮助。可见,祖国在他心中比生命更重要。

还有波兰的音乐家肖邦。肖邦的祖国被沙皇俄国占领,肖邦无奈之下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就在他离开的那几天,华沙爆发了反抗俄的起义。可是,不久起义失败了。肖邦得知后,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肖邦日夜思恋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肖邦在法国一住就是。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他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在了床上。弥留之际,肖邦握着姐姐的手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可见,他有多么爱祖国。

11.郑裕彤的爱国投资情怀 篇十一

周大福珠宝、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君悦酒店、北京新世界中心,上海香港新世界大厦......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名词都与一个人的名字有关,这就是郑裕彤。从金铺打工仔到香港新世界集团的创始人,郑裕彤被称为香港的超级富豪,其个人资产在香港排名第三。有人说他是运气,而他自己却说是勤奋。到底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郑裕彤对踏足内地市场也是战战兢兢,如今他对中国信心十足,旗下新世界中国地产拥有内地最多的土地储备。郑裕彤的投资策略胆大心细,奠定了他成为一代香港大亨的地位。郑裕彤对内地各大城市投资数以百亿计,动机除了赚钱,也少不得他那份爱国心。郑裕彤这种爱国投资,带着热忱与坎坷漫漫走来,成就感是他最大的收获。

首次返回顺德家乡

郑裕彤于1940年到澳门去谋生,六年后带着两万元与岳父来到香港开创金饰珠宝事业,之后飞黄腾达。解放后郑裕彤一直没有踏足过故乡,他和恒基主席李兆基同属顺德同乡,于1976年特地赴澳门拜访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何贤先生,经何先生陪同回到了故乡。迎接他们的是顺德县委书记黎子流。1980年,郑裕彤和李兆基两人合力捐款三百万元成立了顺德华侨中学,1995年郑裕彤又捐助八千万元于大良镇成立郑裕彤中学寄宿学校,之后他筹建顺德大学,又成立了顺德医院及伦敦医院,为家乡顺德的教育及医疗事业作出不少贡献。

北上率先兴建中国大酒店

1980年,郑裕彤看好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率先涉足内地市场。他说“我是最早进入内地的,相信中国政府改革开放政策一定会好,为投资带来机遇。”当时郑裕彤并非先投资房地产生意,而是从事酒店业。文革后他与霍英东等去北京、广州等地考察,发现内地的酒店服务质量还处于初级阶段,郑裕彤表示要出资兴建五星级酒点,并提出改进管理制度要求拥有聘用及辞退员工的人事权,一改当时的大锅饭局面。当广州市市长答应后,郑裕彤与李嘉诚、冯景禧、胡应湘、郭得胜发起经营中国大酒店。郑裕彤对该项投资很认真,为了测试员工服务水平,特意在中国大酒店居住,并从二千多人中挑出一百名英语良好的员工进行培训。之后他一直以中国大酒店所具备的优秀员工而引以为豪。

在北京改造一大片仍未见回报

祖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是郑裕彤北上投资的信心更加坚实,他于1992年2月到北京考察,首都官员带领他去看城南崇文区。当时这里有贫民区之称,人口居住密度大,环境恶劣。“我感到自己是中国人,北京民居这么残旧,对首都的形象不利。”于是他找到北京市长说出自己的构想“我不志在此赚钱,而是在于为崇文区政府搞好民生”,并要求争取一大幅土地发展作为。北京市政府遂拨出崇文区内第二、三、四、五、六区给新世界进行改造。“我们对住户拆迁后,不可只赔偿金钱就了事,还要负责回迁住户。住户又不能搬得太远,他们要求交通方便。因此要一路拆,一路搬迁”,郑裕彤在与当时北京副市长继续说“政府划拨农地,我帮助北京整顿改造,政府又帮助搞好各项基础建设和市政建设,房屋建好,再把原居民迁徙入住。”郑裕彤继续说:“旧的道路狭窄,我们都改阔了,修路也要贴上资金,以往连渠也没有,我们都改建造好”,现在五期工程只余下第六区未完成,人们都想象新世界拿下如此巨大的重要项目一定赚得盆满钵满,但是郑裕彤说“区内水电煤设备都没有,道路只有四线行车,我将新世界中心第一、二期的马路开阔为八线行车,开支很大”,他说当年投入一百多亿元,扣除利息,至今投资回报仍未回笼。“当时没有说是不牟利,也没有问收获,目的只想帮政府办点事,为贫民改善生活,不计较利益的问题。”目前北京崇文门区域已经经济兴旺起来,郑裕彤渐渐见到了回报的曙光。为了感谢郑裕彤为首都的贡献,北京市政府邀请他为市政府高级顾问及申办奥运顾问。郑裕彤也捐助五千万元帮助建设奥运水立方场馆,8月更是到北京参观奥运会的举行。

投资武汉长江二桥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郑裕彤也瞄准了中原心脏地带——武汉。眼见长江二桥的地盘因为资金短缺而陷入停工威胁,他为此派得力助手奔赴武汉说“长江二桥一定要大力支持......在武汉的钱要用在刀刃上,事关国计民生的工程,哪怕我们受点损失也要投入资金,这才是真正的帮助内地建设”。为了长江二桥早日建成,他投资八亿六千万元,余下四千万元作为汉口江滩改造的费用,这九亿投资解决了二桥建设资金的紧缺危机。1995年6月长江二桥全线通车。他对武汉市长赵宝江说“我作为武汉市政府的顾问和老朋友,是带着义务、责任和感情来帮助武汉发展经济的。新世界在武汉投资几年来得到市委、市政府很大的支持,看到武汉投资项目进展得十分顺利感到高兴,也证明了新世界投资决策是正确的。”

投资房地产要胆大心细

谈到郑裕彤在香港投资房地产的心得,他以“胆大心细”来比喻。1982年正当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编者:港译戴卓尔夫人)快要上京与中国领导人就香港前途进行谈判之际,湾仔会议展览中心的招标工程无人问津(编者:现在的香港会展中心)。郑裕彤却与当时众多港人的投资策略背道而驰,他认为中国领导人致力实施经济开放,更加坚定了他的投资的决心。“当时会展中心项目没有人敢拿下,我敢......现在回想起来,这块地皮要花上两百亿也买不到。”

郑裕彤继续回忆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得意之作——新世界中心。1971年12月在尖沙咀一片占地约四十万平方尺土地上(编者:约4万4千平方米),正在筹建新世界中心这座豪华建筑群。郑裕彤预见到该地皮的价值不菲。“当时的铁路以尖沙咀钟楼为终点,该地皮由铁路所阻隔。我在斥资一亿三千万购入前,曾向政府了解到火车站明年就要搬到红,原铁路构成的障碍将会消失,后来新世界中心变成了尖沙咀的龙头地带。”

数十年来投资房地产的心得

12.爱国情怀模板 篇十二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情怀的缺失是我们面对的一大难题, 这是由多方面的的因素引起的。而学校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 因为当今的教育以应试为主, 导致其他的一些人文教学受到了很多学校的轻视, 爱国主义教育也因此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学校和家长都把学生的分数看的尤为重要而大大忽略了学生的精神教育。学生本人也会由于分数的原因而不去刻意学习相关的课程。

而事实上, 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并不是分数能够体现的, 它是一个国家团结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 人们只有热爱着这个国家才能为建设它投入极大的热情。它把我们的优秀的传统传承下来, 使我们了解这个民族的过去, 展望这个国家的未来, 也能让我们从过的历史中反省自己避免前车之鉴。他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这个国家, 也在每一刻都提醒着我们居安思危, 意识到爱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中学生作为这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这个国家继续前进的动力, 如果他们一旦缺失了这种情感对整个国家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 所以从小培养是刻不容缓。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为祖国的未来而学习, 为祖国的强大而学习。这样的他们才会在国家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才, 会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1. 通过文明历史来提升民族荣誉感

对中学生最好的教育应该在课堂上进行, 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回顾历史也要展望未来。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来引导学生的爱国情怀。

可以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析来教育学生, 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由于近代的中国制度落后, 思想腐败导致积贫积弱, 而在国际上又看不清局势导致一系列的民族危机接踵而至。在这样的内忧外困中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机。结合着这样的历史来分析当今的形式, 告诉学生们, 虽然我们如今不再贫穷, 但相同的问题仍然可能威胁着我们。帮助学生们了解到当今的国际局势, 一超多强, 任何一方势力都在相互制衡, 我们也同样是在竞争中求生存。

还可以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讲解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国家, 在历史的长河中风吹雨打仍然坚韧地成长着。在这期间留下了大量的文明和精神财富, 作为这样一个国家的传承者自然会有着无比的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一定要更多的涉及这些历史的, 辉煌的内容。从原始社会到刀耕火种的农业文明, 从农业文明到商品时代每一个历史的跨越都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进步, 都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在每一个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我们都要着重介绍, 让学生们在学习了这么多的伟大的文明之后自然而然的感到骄傲, 为有这样的一个国家感到自豪。

在爱国主义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可以通过对当地的一些历史古迹让学生们先了解自己的家乡, 带着学生去有着当地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之类的地方, 让学生们置身其中, 给他们详细讲解这些辉煌的文明, 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使之主动学习, 主动去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 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也提升了自己的爱国热情。

2. 通过历史人物来培养价值观

在历史的发展中总有一些风云人物屹立在风口浪尖上, 通过这些伟大的人物对学生进行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某些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讲解让学生们自己给自己找到榜样, 找到自己心中的英雄, 从而向他们传达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不仅如此, 也可以通过一些反面的例子来提醒学生, 他们或为了荣华富贵, 或为了

权力地位, 但终究还是沦为了历史的罪人, 民族的耻辱。让学生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意义所在, 一时的荣华永远比不上民族的荣耀。让学生们学会反省自己, 让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而不是危害国家的败类。

总而言之, 中学生的爱国情怀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有时要几代人的努力才会初见成效, 也可能因为一时的疏忽而毁之一旦。它不仅要求老师的教育热情, 更要学生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它不会像其他学科一样能帮助你金榜题名, 也不会像某种技术一样让你一技傍身, 同时还兼具着内容多而繁杂的情况, 面对着如此的教育难题教育者的耐心更显得尤为重要。也只有把它坚决的进行下去, 才能使我们永久的屹立在民族之林。

摘要:爱国主义情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 他涉及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未来, 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 他更显得尤为重要。而历史又作为一个民族归属感和荣誉感最为强烈的存在, 与爱国主义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教学中出发, 分析为何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怎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N].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 .

[2]任志鸿.初中历史新课标优秀教案[M].山东:南方出版社, 2011.

上一篇:申请确认劳动关系的案例下一篇:动物营养与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