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测试题(通用12篇)
1.初一数学测试题 篇一
完全平方差公式的应用探究
例题.利用公式巧算:
(1)(3a2)2(3a2)2;(2)1002
991011;
(3)(x4y4)(x2y2)(xy)(xy)
1.(4x25y)需乘以下列哪个式子,才能使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A.4x25yB.4x25yC.(4x25y)2D.2.如果x2y24,那么(xy)2(xy)2=。
3.(1)1002992982972221
(2)(21)(221)(241)(281)(2161)(2321)
4.求(11111
22)(132)(142)(152)(1162)的值。(4x5y)2
2.初一数学测试题 篇二
1. 上好第一节课, 取得学生的信任。
初一学生会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畏惧心理, 认为进入初中后数学知识将会变得非常复杂。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所以我在第一节课安排的是“生活中的数学”, 在教学活动中模拟生活、结合生活, 赋予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 变单调乏味的数学学习为一种体验、一种享受, 关注学生的情感。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 社会各领域无处不有数学的巨大贡献。应引导学生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真正认识到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 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初一的新生的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 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 凭借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这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在应用题教学中采用分析法。
2.1 图解分析法
这实际是一种模拟法, 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针对性, 数学教学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如工程问题、速度问题、调配问题等, 多采用画图进行分析, 通过图解,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从而根据题目内容, 设出未知数, 列出方程解之。 (例略)
2.2 亲身体验法
如讲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很多学生没有坐过船, 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难以弄清。为了让学生明白, 我以骑自行车为例 (因为大多数学生会骑自行车) , 学生有亲身体验, 顺风骑车觉得很轻松, 逆风骑车觉得很困难, 这是因为受风速的影响。并指出行船与骑车是一回事, 所产生影响的不同因素一个是水流速, 一个是风速。这样讲, 学生就好理解了。
同时讲清:顺水行船的速度, 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 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
2.3 直观分析法
如浓度问题, 先要讲清百分浓度的含义, 同时讲清百分浓度的计算方法。上课前我准备几个杯子, 称好一定重量的水, 和好几小包盐进教室, 以便讲例题用。
如:一杯含盐15%的盐水200克, 要使盐水含盐20%, 应加盐多少呢?
分析这个例题时, 我先当着学生的面配制15%的盐水200克 (学生知道其中有盐30克) , 现要将15%的盐水200克配制成20%的盐水, 老师要加入盐, 但不知加入多少重量的盐, 只知道盐的重量发生了变化。这样, 就可以根据盐的重量变化列方程。含盐20%的盐水中, 含盐的总重量减去原200克含盐15%的总重量, 就等于后加的盐的重量。
即设应加盐为x克, 则 (200+x) ×20%-200×15%=x
解此方程, 便得加盐的重量。
3. 正确认识学生的差异, 因材施教。
按照多元智力理论, 许多数学学困生只是在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方面处于弱势, 而在其他某一种或某几种智力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如果这些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即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智力来学习, 那么他们完全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取得好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学生不同特点的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4. 注重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首先, 通过直观教学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理解概念、性质。其次, 加强对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 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 恰当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及有趣的事例, 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最后,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 挖掘数学的美, 进行美的创造、美的教育;可以巧妙设障, 营造悬念;可以进行教学的再创造, 再发现, 再探索, 等等, 使得学困生在愉快的教学诱导下激发起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还应注重情感教育。学困生尤其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当他们失败时, 教师要及时给予心理抚慰, 主动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和克服困难;当他们有进步时, 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如, 尽管已经看出学生某道题的计算是错误的, 但还是以亲切的话语启发学生, 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希望, 同时又找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
5. 微笑, 让学生靠近。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 学生都希望看到老师的微笑。老师眼神中所表达出的鼓励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 从心理上感到满足。学生回答对了, 老师的微笑能让他有满足感;回答错了, 老师的微笑能鼓励他, 让他有信心。学生取得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 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教师的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 也是对学生的及时奖赏。
6. 以身作则, 让学生尊重。
3.谈初一数学教学 篇三
一、把握教材,处理好小学与中学数学的衔接问题
小学数学到中学数学最明显的转折点是,算术方法向代数方法的转化。算术方法是指从已知条件出发,列出求“得数”的综合性算式;而代数方法主要是引用字母代表待求的数,即设元,通过对各个量的分析,列出方程解决问题。这个变化对学生来说,既新鲜,又困难。如何让学生由不适应到熟练地掌握运用代数的方法,是初一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
1.在小学的解题基础上引入代数的新知识。①由具体到抽
象。具体的东西是直观的,易为人们所接受,而抽象的事物需要大脑的比较与想像,才能被认识。比如,问初一的学生:一个工人一天做10个零件,5天能做几个?他一定很快回答:“50个”,但如果你再问:“n天呢?”回答就不容易了。在由“数字”向“字母”的转变过程中,可采用多次举例来消除学生的不习惯,逐渐让学生运用自如。②理清概念,用代数式表达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如:“和的平方”、“平方和”等等,对于这些概念的认识与否都直接影响到列式。因此在《整式》一章,对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内容不能轻易放过,应使学生弄清量与量之间的含义,再用代数式表示。③对于容易混淆的数学词语要重点讲。如:比原来增加2倍与是原来的2倍等等。
2.逐步培养学生以代数方法取代算术方法的能力。如何引导初一学生学会用代数方法取代算术方法,促成学生思考方法的转变,是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的关键一环。①充分应用已知条件。算术方法主要以“求得数”为前提的综合法,代数的方法主要是在列方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充分运用题目的已知条件。②抓住题目的等量关系。如对“某校师生参加挖渠劳动,原来安排80人去挖土,52人运土。后来情况变化,要求挖土的人数是运土人数的3倍,那么,需从运土的人中调出多少人去挖土?”一般是这样理解的,设需要从运土的人数中调出x人挖土,根据调动后挖土人数是运土人数的3倍,列出方程为80+x=3(52-x)。如果学生具备较高的分析能力,也可设情况变化后运土人数x人,则情况变化后挖土人数为3x人,52-x为运土的人中调出的人数,3x-80为应调入挖土的人数,根据运土调出人数等于挖土调入人数,得方程3x-80=52-x。不要将小学与中学应用题的教学割断,对中学列方程解应用题套上一个什么模式,致使在小学多年培养起来的对数量关系分析的能力逐步退化。而应在教学中应用这种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小学与中学应用题打通,搞好衔接。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优化的标准是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1.力求创设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我国古代关于教学的著作《礼记·学记》中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调要引导、鼓励、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自动正确的获得知识。
如讲到“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实例——探讨——小结”。
实例:①请同学们用尺量一下数学课本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②你的身高是多少?
③你的课桌的高是多少?
探讨:在学生做出回答后,展开讨论,这些数字是不是非常准确?
小结:以上各题客观上应是准确的,但由于各种实际原因,量得的只是一个接近准确数值的近似数,这些近似数又是经过四舍五入的,也就是有效数字。
通过以上的情景设置,其效应为①激发了学生学习近似数和有效数的兴趣;②从实例出发,学生乐于接受;③分散了教学难点。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极易产生“教学共鸣”,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能力。同时,又由于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贴近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经过努力思考可以获取新知识,而又达到了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2.抓住契机,适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笛卡儿在《方法论》中指出:“那些只是缓慢前进的人,如果总是遵循正确的道路,可以比那些奔跑着然而离开正确道路的人走的更远。”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有些思想方法往往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例如如果说列代数式是由特殊到一般,那么求代数式的值,则可以看成由一般到特殊,在教学中可适当渗透关于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的思想。从中学数学教学的近况来看,大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均存在一个落实不够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把好备课环节,适时适度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升华成“会学”。
4.初一数学测试题 篇四
基础检测
一、选择:
1.下列关于角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②角的边越长,角越大;③在角一边延长线上取一点D;④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4个图形中,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角的图形是()
BOA1CAO1DOBBBACO1A ABD
3.图中,小于平角的角有()A.5个 B.6个 C.7个 D.8个
二、填空:
BADC4.将一个周角分成360份,其中每一份是______°的角, 直角等于____°,平角等于______°.5.30.6°=_____°_____′=______′;30°6′=_____′=______°.三、解答题: 6.计算:(1)49°38′+66°22′;(2)180°-79°19′;
(2)22°16′×5;(4)182°36′÷4.7.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AOB=100°;(2)在∠AOB的内部画射线OC,使∠BOC=50°;(3)在∠AOB的外部画射线OD,使∠DOA=40°;(4)在射线OD上取E点,在射线OA上取F,使∠OEF=90°.8.任意画一个三角形,估计其中三个角的度数, 再用量角器检验你的估计是否准确.9.分别确定四个城市相应钟表上时针与分钟所成的角的度数.10.九点20分时,时钟上时钟与分钟的夹角a等于多少度?
拓展提高
11.马路上铺的地砖有很多种图案,如图所示的图案是某街面方砖铺设的示意图,请你用量角器量一下其中出现的所有的角度?
12.如图,在∠AOB的内部引一条射线OC,可得几个小于平角的角? 引两条射线OC、OD呢?引三条射线OC、OD、OE呢?若引十条射线一共会有多少个角?
AB
13.请用直线、线段、角等图形设计成表示客观事物的图画,如图, 并为你的图画命名.O一盏吊灯一帆风顺
角答案: 1.A 2.B 3.D 4.1,90,180 5.30,36,1836;1806,30.1 6.(1)116°;(2)100°41′;(3)111°20′;(4)45°39′.9.30°;0°;120°;90° 10.160°
5.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测试题 篇五
1.代数式的最大值是。
2.如图,AB∥CD,DB⊥BC,∠1=40°,则∠2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
3.计算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
4.已知,,那么用表示的式子为.
5.已知3×9m×27m=321,则m的值.
6.如图,AE∥BD,C是BD上的点,且∠CAB=∠BCA,∠ACD=110°,则∠EAB= 度.
7.如果x+4y-3=0,那么2x16y=
8.如果那么_______.
9.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调查了20户家庭某月的用电量,如下表所示:
用电量(度)10160180200
户数23672
则这20户家庭该月用电量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10.甲、乙两人练习跑步,如果让乙先跑10米,甲5秒追上乙;如果让乙先跑2秒,那么甲4秒追上乙.甲、乙每秒分别跑x、y米,由题意得方程组____________.
二选择
1下列代数式中:3ab+,,-,0,x2+2x-3,其中整式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52=10B.(2)4=8C.6÷2=3D.3+5=8
3.已知两个分式:,,其中,则A与B的关系是( )
A、相等 B、互为倒数 C、互为相反数 D、A大于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解B、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无数个解
C、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必是它所含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D、三元一次方程组一定由三个三元一次方程组成
5.若,则分式的值为()
A、B、C、1D、
6.方程组的解也是方程的解,则是()
A、k=6 B、k=10 C、k=9 D、k=
7.把分解因式,其结果为()
A、B、
C、D、
8.如图,直线a⊥直线c,直线b⊥直线c,若∠1=70°,则∠2=( )
A.70°B.90°C.110°D.80°
9有下列各运算:
①②
③④
其中计算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0.、为保护生态环境,陕西省某县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号召,将某一部分耕地改为林地,改变后,林地面积和耕地面积共有18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是林地面积的25%,为求改变后林地面积和耕地面积各多少平方千米。设改变后耕地面积x平方千米,林地地面积y平方千米,根据题意,列出如下四个方程组,其中正确的是()
A.B.C.D.
三化简和解答
1.解关于、的方程组时,甲正确地解出,乙因为把抄错了,误解为,求,,的值.
2.化简求值:,其中.
3.已知3x-4y-z=0,2x+y-8z=0,求的值
4.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若∠1=72°,则∠2等于多少度?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每小题选对得3分,选错、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0分。)
1、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D)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若∠1与∠2的关系为内错角,∠1=40°,则∠2等于()
A、40°B、140°C、40°或140°D、不确定
3、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的是()
A.∠1=∠4B.∠2=∠3C.∠2=∠4D.∠1+∠3=180°
4、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1)∠1=∠2;(2)∠3=∠4;(3)∠2+∠4=90°;(4)∠4+∠5=18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B.2C.3D.4
5、如图,∥则=()A50°B60°C70°D80°
6、用加减法解方程组时,有下列四种变形,其中正确的是()
A.B.C.D.
7、下列各式中:;3x-2y;5xy=1;,其中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8、某班有x人,分为 y组活动,若每组7人,则余下3人;若每组8人,则还缺5人。求全班人数,列出的方程组正确的是( )
9、已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则这个方程组是()
ABCD
10、若(ab)(ab)=ab,则m+n的值为().
A.1B.2C.3D.4
11、若x+y=7xy=-11,则x2+y2的值是()A.49B.27C.38D.71
12、计算:÷的结果,正确的是()
A.B.C.D.
13、若(x+a)(x+b)=x2-kx+ab,则k的值为()
A.a+bB.-a-bC.a-bD.b-a
14、若4x2+12xy+m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为()
A..y2B..3y2C.9y2D.36y2
15、若4x2+axy+25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A.20B.-20C.±20D.±10
16、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a+3)(a-3)=a2-9B.x2+x-5=(x-2)(x+3)+1C.a2b+ab2=ab(a+b)D.x2+1=x(x+)
17、下列多项式乘法,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a-b)(-b+a)B.(xy+z)(xy-z)C.(-2a-b)(2a+b)D.(0.5x-y)(-y-0.5x)
18、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的是()
A.x2-4yB.x2+2x+4C.x2+4D.x2-x+
19、人体中一种细胞的形状可以看成是圆形,它的直径为0.00000156米,这个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是().A.156×10B.15.6×10C.1.56×10D.1.56×10
20、下列正多边形中,与正三角形同时使用能进行镶嵌的是 ( )
A.正十二边形 B.正十边形 C.正八边形 D.正五边形
21、若铺满地面的瓷砖,每一个顶点有6块相同的正多边形拼在一起,此时的正多边形只能是().
A.正三角形 B.正四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八边形
22、正方形的边长为2,以为圆心,2为半径作⊙,则点、、分别在⊙的().A.圆内、圆外、圆内B.圆外、圆外、圆外
C.圆上、圆外、圆上D.圆上、圆上、圆上
四应用题
1.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364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诗句的意思是:寺内有三百六十四只碗,如果三个和尚共吃一碗饭,四个和尚共吃一碗羹,刚好够用,寺内共有和尚多少个?
2.上虞市体卫站对实验中学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情况进行调研,从该校360名九年级学生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成绩分为A、B、C三个层次)进行分析,绘制了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请根据图表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分组频数频率
C100.10
B0.50
A40
合计1.00
⑴补全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直方图;
⑵如果成绩为A等级的同学属于优秀,请你估计该校九年级约有多少人达到优秀水平?
3.甲加工18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乙可以加工240个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加工5个零件,求两人每小时各加工的零件个数.
答案:
一填空
1.7
2.50
3.x/(2x-1)
4.8
5.4
6.40
7.y=-x
8.2
9.180160
10.5x-5y=104x=6y
二选择
1.C
2.B
3.B
4C
5.A
6.B
7.C
8.A
9.C
10.B
三化简和解答
1.a=5/2b=1c=2
2.2(a-1)/a-2
3.1
4.
四应用题
1.624
2.
6.初一数学第六章测试题 篇六
一.填空题
1.____,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非负数包括____和____;非正数包括____和____。
考查说明: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0的特殊性,这是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答案与解析:0; 0 ,正数; 0 , 负数。这是基本的概念。
2.温度上升-5℃的实际意义是 .
考查说明: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反意义的量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答案与解析:温度下降5℃。上升负的,即是下降正的。
3.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100.05(单位:毫米),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10毫米,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 ,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 。
考查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反意义的量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答案与解析:0.05毫米 0.05毫米。对相反意义的量要正确理解。
4.下列一组数中,-5、2.6、-5、0.72、-3,3、- 3.6,负数共有 个。
考查说明:本题主要考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在正数前面加上-的数叫做负数。
答案:4
5.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小方先向东走了8米,记作+8米,又向西走了10米,此时他的位置可记作 米。
考查说明: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反意义的量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并用意义进行简单的复合运算。
答案与解析:-2。在向东走8米基础上再向西走10米,一共是向西走了2米,记做-2米。
二、选择题
6. 下面是关于0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①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②0是最小的自然数;③0是最小的正数;④0是最小的.非负数;⑤0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
A.0 B.1 C.2 D.3
考查说明:本题主要考查0的特殊性。
答案与解析:D。①是对的。②是对的。③是错的,由①可得。④是对的,非负数就是正数和0。⑤是错的,0是偶数。
7.文具店、书店和玩具店依次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文具店在书店西边20米处,玩具店位于书店东边100米处,小明从书店沿街向东走了40米,接着又向东走了-6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 )
A.文具店 B.玩具店
C.文具店西40米处 D.玩具店西60米处
考查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正负数来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并需要通过找到一个基准点和简单的图形来解决问题。
答案与解析:A。以书店为基准,沿街向东走了40米,接着又向东走了-60米,说明此时在书店以西20米,即在文具店。
三、解答题
8.某地气象站测得某天的四个时刻气温分别为:早晨6点为零下3℃,中午12点为零上1℃,下午4点为0℃,晚上12点为零下9℃.
1.用正数或负数表示这四个不同时刻的温度.
2.早晨6点比晚上12点高多少度.
3.下午4点比中午12点低多少度.
考查说明:此题考查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数来表示。因为学生此时不会有理数的加减法,所以后面的问题可以不用算式,但要通过实际生活经验来理解和掌握一个正数比一个负数大多少,或一个负数比另一个负数大多少,对加强有理数的运算的理解也有帮助。
答案与解析:1.分别为:-3℃,1℃,0℃,-9℃。
2.高6℃。
7.初一数学如何打好基础 篇七
现在的初二初三学生中, 有一部分学生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 这个问题原因所在, 主要是初一数学的基础没有打好.我们现在列举在初一数学学习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1.对所学的知识点的理解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 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不去作深透的分析理解与应用, 很容易忘掉.
2.在解题时, 不注重解题过程只想结果.当真正考试时需写过程时, 漏洞百出, 很自然就得不到高分了.例如,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过程是, 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在解题时学生往往忘掉“系数化为1”.
3.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落掉一些注意点, 课后不及时做作业所以不能及时发现, 再加上即使发现了又不去补救, 长此以往就留下许多小问题了.例如,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过程中移项要变号, 而有些没变号, 那就会解错了, 还有最后结果要把字母写在左边数字写在右边.
4.有些学生不仅解题不善于总结与归纳方法, 学完整个章节也不能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 不能理顺所学的知识点, 形成一定的体系;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 你将会发现, 天天做题, 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 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 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 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去解决.久而久之, 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 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 弄的一团糟.
5.不能记好笔记和错题集, 有些题型一错再错, 相反给自已带来加重学习的负担, 久而久之成绩自然会出现滑坡现象.
6.没有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不懂的要不装懂要不就随它而去, 时间长了也就形成问题了.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 在初二学习容易出现两极分化, 到了初三学习更深更复杂的问题以及总复习就很难把握了.我们要想学的顺心可以试着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 认真的作好课前预习
1.至少要提前一天预习新知识, 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预习.
2.在预习每一节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时, 把在预习中遇到不会或不理解的问题记下, 那样自己在上课时将会有目标去听课, 利用课堂时间抓住教师讲解你曾未理解的问题.
3.预习好例题.看例题的方法不是直接看解答过程, 而是先阅读题目, 审清题意, 已知什么, 要求什么, 根据所学知识想清楚:用什么方法解才能解得结果.解出答案后与例题比较, 看自己的想法跟例题所给的解答过程是否一样.若不一样的话, 再想想例题为什么这样解, 有什么优越之处.
第二, 认真的学习概念和公式
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 一是, 总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二是, 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 不能灵活变式, 如工程类的问题中的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并不能灵活转化为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记忆是理解的基础.我们在学习中要更细心一点, 观察特例, 更深入一点, 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 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第三, 认真的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 积极向教师或其他学生请教, 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 很多学生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 对该问题不求甚解;二是, 不好意思, 怕问教师被训, 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 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比如, 解答识别同类项没有掌握好的话那么如何去合并同类项呢.这类不会的问题积累多到一定程度, 就影响到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记住;“勤学”是基础, “好问”是关键.
第四, 认真的归纳与总结题型以及章节知识点
归纳与总结, 当你会总结题目, 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 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 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 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 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 我自岿然不动”.譬如, 最好在学完一章时把本章知识点用树状图描述出, 学完一本书应用一棵大树状图描述, 其中用几个主枝干表示章, 整本书就会在一张纸上解决了, 很清晰.那样很轻松的掌握了知识.
第五, 认真的记好笔记, 收集好典型题与错误题
8.浅谈怎样学好初一数学 篇八
关键词:初一;数学;兴趣;基础方法
数学一直是人类从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基础教育中最基本的课程之一。数学是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的科目,所以并不像其他没有接触过的新科目那么令人难以捉摸和接受。当然,兴趣并不是说来就来的,我们要把数学当成是一种游戏,不仅仅是学数学,而且是玩数学;是我爱数学,我要学数学,而不是要我学数学。对于一个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以下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但教材的叙述一般都是比较枯涩的,这就使学生对数学不容易产生兴趣,给学习数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获得知识,这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就是兴趣。”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兴趣。很难想象,对数学毫无兴趣,见了数学就头痛的人能学好数学吗?另外,在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了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也就会产生兴趣。还有,数学源于现实,用于现实,要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到数学知识。对任何知识的学习,前提是感到有用,才会有学的兴趣。教师若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确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刻都离不开数学,便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抓基础,讲方法
很多学生对最基本的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主要有三点: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地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不能灵活运用。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还有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对基本定义和知识点的记忆,导致解题时想不到需要哪些知识点,导致错误。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内容烂熟于心,又怎么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有的学生认为上课听懂了,就等于自己会做了,其实不然,听懂了和自己会做了是两码事,上课光听懂了还不够,课下的练习还要及时跟上。这里就涉及学习方法问题,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课下练习”,这是每个学生都应掌握的方法。当然,上课听课时要适当做笔记,主要记录教师补充的一些课本以外的内容和习题。然后利用课下时间多做题,做题后大脑对此部分知识的印象比较深刻,容易记忆和长久保存。另外,还要对所做的题目适当分类,进行整理归纳,只有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内容,才能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有的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不懂得总结归纳,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得一团糟。所以,“总结归纳”才是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聪明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会向有经验的人积极请教,来提高自己。但是却有很多学生都做不到。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不求甚解,可能认为会不会都行,或者认为反正我自己不会,别人也不会,没什么大不了的,得过且过;二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问,怕被教师批评,或者怕同学嘲笑自己,有这样的想法,学习很难有进步和突破。“闭关自守”只会让你的问题积压得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一定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没学好,没有打好基础,学到后面时,会更难以理解。一些小问题积压到最后变成了大问题,最终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善于不耻下问,而且在遇到比较难的题目的时候,也要善于与同学互相谈论。在竞争中合作,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实现彼此的“双赢”。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但是,如果同学水平跟自己相差无几,就要请教教师了,放下所有包袱,抱着学习的态度,这样才能进步!要记住:“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四、考试经验的培养
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为了单纯的考试,学习数学也是如此,但考试成绩基本上还是可以反映出一个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应该做到:一是工夫要用在平时,考试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考前搞突击是不行的。学习数学,要多在平时下工夫,不能等到最后再搞突然袭击,这样的话,效果是不好的。二是克服考试焦虑,考试时保持一颗平常心。认识到考试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些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上课教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主要就是考试心态不好,紧张、心理素质差。所以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与考试,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在每次考试之前,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如果做题速度慢,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学生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
考试中,必须要先易后难,遇到自己没见过的题型,或者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绕过去,等自己把其他会的题目都完成了,再来“啃”这几块“硬骨头”。千万不能一开始的时候在“硬骨头”那里耽误太多时间。否则,不但骨头没啃下来,那些对自己口的饭菜也凉了。因此,在做题时要积累总结经验,如果大家能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的话,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出了考试经验,自己的成绩就能不断提高了。
以上几点是我就如何学好初一数学,给出的几点建议,学习方法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学习方法和经验要在学习中去积累和尝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可能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能学好初一数学,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9.初一数学试题 篇九
一、填空题
1、班上有男女同学32人,女生人数的一半比男生总数少10人,若设男生人数为x人,女生人数为y人,则可列方程组为
2、甲乙两数的和为10,其差为2,若设甲数为x,乙数为y,则可列方程组为
3、已知方程y=kx+b的两组解是则k=b=
4某工厂现在年产值是150万元,如果每增加1000元的投资一年可增加2500元的产值,设新增加的投资额为x万元,总产值为y万元,那么x,y所满足的方程为
5、学校购买35张电影票共用250元,其中甲种票每张8元,乙种票每张6元,设甲种票x张,乙种票y张,则列方程组,方程组的解是
6、一根木棒长8米,分成两段,其中一段比另一段长1米,求这两段的长时,设其中一段为x米,另一段为y,那么列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为
7、一个矩形周长为20cm,且长比宽大2cm,则矩形的.长为cm,宽为cm
二解答题
8学校的篮球比足球数的2倍少3个,篮球数与足球数的比为3:2,求这两种球队各是多少个?
9运往灾区的两批货物,第一批共480吨,用8节火车车厢和20辆汽车正好装完;第二批共运524吨,用10节火车车厢和6辆汽车正好装完,求每节火车车厢和每辆汽车平均各装多少吨?
10.初一数学下三角形能力测试题 篇十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
一、填空题
1、在△ABC中,∠A=3∠B=2∠C,则∠A=,∠B=,∠C=;若∠A+
3∠B=∠C,则△ABC是三角形
2、已知:△ABC≌△DEF,若△ABC的周长为32cm,AB=8cm,BC=14cm,则DE=cm,EF=cm,DF=cm3、在△ABC中,若AB=7,BC=5,则
04、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D⊥AB于点D,则图中有个直角三角形,它们是;
∠A是和公共角;
B 互余的角有几对,它们是 D5、如图,已知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00(1)若∠ABC=50,∠ACB=65,则∠BOC=;
0(2)若∠ABC+∠ACB=130,则∠BOC=; 0(3)若∠A=90,则∠BOC=;
0(4)若∠BOC=100,则∠A=
6、两根木棒的长分别为3cm和5cm,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当第三根木棒长为偶数厘米时,它的长为cm07、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的差为20,则两锐角的度数分别是
00008、如图8,若∠B=30,∠AOB=110,CE∥AB,则∠ODE=,∠OCD=
009、如图9,已知△ABC中,AD⊥BC,CE⊥AB,若∠B=50,则∠AOC=;
0若∠AOC=2∠B时,则∠B=
10、如图10,若△ABF≌△ACE,则对应相等的边为;对应相等的角为
E C C D
二、选择题
1、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可以为下列哪一组()
A、1,2,3B、8,3,5C、2,5,10D、10,10,2B2、如图,要使得△ABC≌△ADC,还需要()
A、AB=AD,∠B=∠DB、AB=AD,∠ACB=∠ACD C、BC=DC,∠BCA=∠DCA D、AB=AD,∠BCA=∠DCA
D3、如图,O为AC的中点,只加上()B 则△AOB与△COD不全等,A、∠A=∠CB、∠B=∠D
C、AB=CDD、OB=OD D
4、以长为10cm,7cm,5cm,3cm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为边,可画三角形的个数为()A、1B、2C、3D、4
5、三角形的高是指()
A、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另一边画的垂线
B、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另一边画的垂线段的长度
C、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顶点与垂足间的线段
D、从顶点向对边所画的垂线
6、如图中,∠A+∠B+∠C+∠D+∠E=()
00
A、180B、240
00
C、360D、480
三、证明题
1、如图,已知:AC=AD,BC=BD,2、如图,已知:AC=DF,BC=EF,AD=BE你能判 试问△ACB与△ADB全等吗?定△ABC≌△DEF吗?说说你的理由。说说你的理由。
3、如图△ABC中,AB=AC,AD是中线,4、如图中,已知AB∥CD,AB=CD 请你说出两个正确的结论,并加以证明求证:∠B=∠D
D5、已知,AC=AD,∠CAB=∠DAB,求证:
8、如图,已知,AB=AE,AD=AC,且 △ABC≌△ABDC6、如图,已知AB=AC,AD=AE,求证:∠B=∠CDC7、已知△ABC中,AB=AC,BD⊥AC,CE⊥AB,求证: BD=CE∠DAB=∠CAE,求证:∠B=∠E
E9、如图,已知AB=AC,且D、E分别是AB和AC的中点,求证:BD=CE
C10、如图,已知AB⊥BD,ED⊥BD,AC⊥CE,且AB=CD,求证:AC=CE
EB C11、如图,已知AB=CD,AD=BC,且 AE∥CF,求证:AE=CF
D12、如图,已知AB=AC,AD平分∠
BAC,且点E在AD上,求证:BE=CE
11.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应从初一抓起 篇十一
今天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比赛,我开设的是《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的复习课,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本节课的选题上,我选择了这一章中最重要的求线段的长和求角的度数,本节课主要要达成的目标有三个:(1)学会有条理的表达;(2)提炼解题方法;(3)体会解题中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如下:
题1:如图,延长线段AB到C,使BC=2AB,D是AB的中点,点E、F在BC上,且BE:EF:FC=1:2:5,AC=36cm,求DE、DF的长.
此题给予学生3分钟时间自己动手思考,题目中出现了线段的中点和线段的比例关系,基于小学对比例的处理,部分学生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书写上面花了较多的时间,也有部分同学无从下手,我随手拍了两位同学的做题情况:
学生想从线段的倍份关系着手,但是里面线段关系比较多,所以解题时遇到了困难,当看到这些情况后,我引导学生回忆小学里面处理比例的方法,往往是先求出每一份,于是就给出了以下的解题方法:
通过对本例的解析,和学生一起提炼总结,学生在遇到线段的比例和倍份关系的问题时,就会有意识地想到列方程解决问题。紧接着,我就给出题2:
题2:已知,如图,∠BOC=2∠AOB,OD平分∠AOC,∠BOD=25°,求
∠AOB的度数?
实际上这一题是一道用方程来解决角的度数问题,有了前一题的分析,学生很好地将方法迁移到了这个题目,用方程很快解决这个问题。
在题1和题2中,我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思想,感受用代数去解决几何问题的方便。
题3:已知线段AB,C为直线AB上任意一点,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请你画出图形.
并解决下列问题:
(1)若AB=10cm,则MN= ;
(2)若AB=acm,则MN= ;
(3)若MN=3cm,则AB= .
此题的处理方法,先引导学生正确画图,一共会出现三种情况:
针对这三种情况,一一引导学生解决上述三个问题,通过归纳整理,发现无论C点在直线上的哪一个位置,MN= 始终成立。此题主要要让学生学会细致审题,体会数学中分类讨论的思想。
本题的难点有两个,一是正确的画图,一般只会出现第一种情况,忽略了C为直线AB上任意一点,有7-8位同学画出现了前两种情况,第三种情况遗漏;第二个难点是学会合理的表达,特别是第二、第三幅图,学生找到MN与AB的关系用了较长的时间。
接着安排了练习巩固(1)已知∠AOB=90°,画射线OC,使得∠AOC=30°,则∠BOC= .
(2)在(1)题的情况下,分别画出∠AOB和∠AOC的角平分线OM、ON,则∠MON= .
这一题安排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另外(2)题的设置是想和题3呼应,实际上我们通过计算发现∠MON与∠BOC有一定的数量关系,那就是∠MON= ∠BOC的关系,这个给学生留了白,让学生课下去思考推理过程。
本节课本人最满意就是两个例题的选取,表面不同,但实质相同,在处理方法上不是单纯的讲授,而是需要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知识、方法的迁移后才能解决问题,通过本节课,学生会有意识地去发现题目背后所蕴藏的思想和方。
數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听讲、复习、做练习等过程才能掌握与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也只有经过一个反复训练,不断完善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形成直觉的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建立起学生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持之以恒,寓数学思想方法于平时的教学之中,使学生真正形成个性的思维活动,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12.初一数学测试题 篇十二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许多学生进入初中后, 把小学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照搬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上, 而初中数学知识不管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要超出小学许多。思维方式的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
2.由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年龄较小, 所以大多都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在小学阶段, 学生大多对老师的教学亦步亦趋, 不必也不需要学生去进步思考。进入初中阶段后, 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究, 但此时初一年级的学生依然按惯性跟随老师运转, 还未掌握学习主动权。具体表现在不做课前预习、不做笔记、动手能力差等。
3.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表现在数学学习上有情绪波动大、意志不坚定和自尊心太强等情况。根据教育学理论研究情绪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意志的不坚定使学生在学习中浅尝辄止,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草率对待, 没有经过自己努力最终攻克的韧性, 数学作为理科的一门基础课程, 具有一定的难度, 如学生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能顺利的获得好成绩的。正由于上述意志不坚定的原因, 导致学生往往成绩不佳, 而青春期的学生自尊心太强, 一旦遇到没有取得好成绩就会产成挫败感, 从而自暴自弃、厌学, 久而久之出现恶性循环, 数学成绩不断下滑。
4.初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大多还没有建立起适应初中学习的良好习惯。研究表明, 一个人的学习习惯会直接决定他的学习效果。初中数学的学习由于其复杂性要求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和灵活性, 这些都需要学生建立在好的学习习惯上长时间培养才能熟练掌握。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个人素质是决定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与部分数学成绩下降的初一年级学生访谈及自身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教师的语言、教学方式和对课堂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具体来看, 第一, 数学教师需要有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严谨的语言表达方式, 否则会在知识的输入环节出现问题;第二, 在具体教学方式上, 数学教师应理清教学思路, 让学生明确教学的难点、重点、考点和易错点, 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对学习数学的繁重负担和心理压力中解脱出来。第三, 数学课在初中阶段每周课时量一般在6课时左右, 这就决定了学生有很长时间是在数学课堂度过的, 数学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高低成为了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数学教师缺乏课堂管理艺术就会使数学课堂陷入一盘散沙、缺乏秩序, 成绩优异者后劲不足, 反而会受到成绩较差学生的影响。
2.数学教师在初一年级年级的具体安排上也会影响学生的成绩, 大概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 由于为追求高升学率, 大多有经验的教师都安排在初二、初三和所谓“重点班”, 初一年级和普通班一般会安排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或资历较浅的教师担任, 这些教师一般经验不足, 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上大多不成熟;第二种情况, 即使有从初三年级循环下来或特别安排的“老教师”, 他们由于多年的“把关教师”经验和习惯, 所讲授的内容偏重于考试的内容, 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兴趣的培养, 这也会导致学生从过去的“吃不饱”“吃不好”变为“消化不良”和“水土不服”。上述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
三、教材方面的原因
1.初中数学, 大多数版本的教材的难度都要大大超过小学教材。初中数学教材所包含的函数、几何和大量的定理、公式在小学教材是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 这就加大了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难度。
2.初中数学教材在具体“量”上也要比小学教材多, 这就意味着刚刚步入初一年级的学生要在同样时间的一堂课中接受更多的知识信息, 相应的练习、复习的时间就会减少。
3.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多以“零星”的知识点出现, 这就使学生不能把知识点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网络, 从而从现“狗熊掰棒子”的现象, 不能够把新旧知识做到有机联系和综合应用。
4.大多数版本的教材知识脱离实际运用, 沦为单纯数学知识的堆砌。数学知识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 而现行教材大多没有很好的做到创设情境、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效用, 也没有做到适合初一年级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如在初一年级教材例题中经常出现的飞机、轮船顺风顺水或逆风逆水问题, 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此类问题没有切身体会, 具有一定的思辨性, 许多学生从始至终对这类问题没有深刻理解, 懂得一部分也只是“云里雾里”没有做到深刻理解。
四、学校及社会方面的原因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一说法虽然有失偏颇, 但数学作为理工科基础学科的地位是肯定的, 但这一观念在学校和社会被过度强化。学校一般把数学课安排在每天上午的前两节课, 教师和家长反复强调学好初一年级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社会上数学的补习也把招生目标集中在刚入初中的学生。所谓“物极必反”, 这些都给学生造成了无形的压力, 也违背了教育规律, 成为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 初一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 由于笔者学识有限, 只能做到挂一漏万, 不足之处敬请前辈和同行专家指正。作为人民教师, 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教好数学, 让学生爱学数学并且学好数学。这就需要我们从包括上述四个方面及更多的方面去寻找原因, 最终找到问题的根结所在, 解决这一难题。
参考文献
[1]程晓亮, 刘影编著.《数学教学实践 (初中分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2.
【初一数学测试题】推荐阅读:
初一数学综合测试题07-08
初一数学能力测试题08-09
初一数学竞赛试题08-21
初一数学平行线测试题07-20
初一月考数学试题09-06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运算测试习题08-21
华师版初一正数和负数数学家庭作业试题09-25
初一数学家教心得07-06
初一数学反思作文07-12
初一数学计算免费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