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国70周年初中生关于于点赞,我的祖国主题征文(精选6篇)
1.庆祝建国70周年初中生关于于点赞,我的祖国主题征文 篇一
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征文:我和我的祖国
天已黑了,突然觉得浑身酸痛,也许是一整天的手术让我感到疲惫,也许是刚才那长达 7个多小时有惊无险的手术让我感到疲惫。松懈后的疲倦让我无力的靠在驾驶室一点不想动,但生活还要继续,启动车辆,准备回家。打开收音,听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不知道唱过多少遍,更不记得听过多少遍,但当耳中濡染飘来的熟悉旋律时,胸中骤然升起从未有过难以名状的感动。这感动,是我印象中那个国 旗挥舞、群情激昂的场景,更是一种为守护每一个生命,作为白衣天使的使命和担当而感到自豪!
因为我是一名手术室护士,可能不曾被人记忆,但有一 种无私的关怀是伟大的,有一种奉献是平凡的。如果把医院 比作生命之树,那护士就是那枝头上一片最小的绿叶,虽然我是那一片最小的绿叶,但我发挥着绿叶的光合作用所释放的能量,以诠释我的职业,我的祖国情怀。
我虽渺小,但我身后是一个强大的祖国,我甘愿做一片最小的绿叶。从 2009年 4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至今,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加大投入,统筹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实现了阶段性目标,这是我的所见医疗制度初步改革取得的成功。
我虽渺小,但我见证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 13亿人,筹资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保障范围从大病延伸到门诊小病,城乡医疗救助力度不断加大。体现了我们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 加。
我虽渺小,但我见证了我们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 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安全保 障得到明显加强;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同步推进,开始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 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体现了我们国家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我们国家实力增强的同时,我们不能忘了曾经苦难中的民族,用信仰、信念作为柱石支撑,像黑暗中的灯塔,一直为我们向着光明的方向指明航线。
江山千秋永在,英烈风范长存,从太行军倒下的第一排勇士,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士;从罗霄山脉战死的大将,到抗日战争和大决战中英勇献身的官兵,他们中没有留下名字的,还有没墓场和石碑的。然而“青山处处埋忠骨”,他们的英灵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时间如信风拂过耳际,生命的旋律在眼前闪烁。悠悠的岁月如水流逝。
你是否还记得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
爱国是高于一切的传统美德,正是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为中华美德的最高音。屈原因国破而投江明志,张骞出使匈奴、苏武牧羊北海边、文天祥为保国而心甘受辱,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戚继光率兵抗倭、郑成功挥师收复台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国义无反顾,李大钊、陈潭秋视死如归,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周保中,为还我河山而爬冰卧雪,甘洒一腔热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献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焚身稳如泰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血可以流,泪可以洒,但头不能低下,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本色,中国人的血脉流淌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多少荣辱,多少艰辛,多少奋斗,多少牺牲,我们的先辈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东方大地不屈的中华魂!换得华夏大地阳光灿烂。
幸福的生活是我的祖辈、无数的英烈带着对祖国的挚 爱、对人民的赤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幸福来 之不易,这里面凝聚着无数英雄的血与生命。这是他们为了捍卫祖国,保护人民而献出生命的回报,这是所有人民心中 最甜的果实。这就是我亲爱的祖国。
我曾领略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大气磅礴,聆听长江三峡的嘹亮赞歌……无处不在歌颂伟大的祖国,歌颂她壮美的山 川,也歌颂她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
我骄傲、我自豪,只因为我是炎黄子孙,我的祖国是中
国。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每个龙的传人永恒的心愿!
沉思千万,心有余热,我爱我的祖国,尽管我是一片绿叶,尽管今天手术很累,但想到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很有意 义的,想到我能为我强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而倍感自豪,祖国啊祖国,我永远爱你!
2.庆祝建国70周年初中生关于于点赞,我的祖国主题征文 篇二
2019我和我的祖国优秀征文
每一次仰望飘扬的五星红旗,每一次奏唱庄严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爱国之情便在我们的胸怀激荡。
走进《詹天佑》这一课,我被这位杰出工程师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他不怕帝国主义者的蔑视和嘲笑,毅然接受任务。修筑京张铁路中,遇到种种困难,都被他一一化解。他还经常勉励工作人员。不 但如此,他还不畏艰苦,总是身先士卒。他常常请教当地农民、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他总是坚守职责,不离岗位。京张铁路提早两年竣工了,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重重的、有力的回击。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季羡林老先生虽身处在异国,但始终忘不了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亲在季羡林老先生心中有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彩色的翅膀》一文中,信号兵战士小高为了让岛上的西瓜繁殖下来,特地从家乡带来一些小昆虫。码头上,小高他紧紧抱住装有昆虫的箱子,即使受晕船的苦楚,也要将小昆虫们完完全全地送到 岛上。本文反映了战士们爱岛如家,扎根海岛的爱国情怀。
《中华少年》是一首诗,它充分表现了 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啊这就是我的中华,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我们为祖国的日益增强而骄傲!我爱我的祖国!
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征文有哪些
岁月悠悠,时间漫长,祖**亲已经七十岁了。
在这七十年里,祖国从弱小变得强大,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成为一个永不认输的民族。
七十年,土墙草房变成了今天的高楼大厦;七十年,从刚刚开始的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了一个领先富裕的世界强国。这需要经历多少风雨磨难啊!中国的巨变全世界人民都看得清清楚楚,有目共睹。
以前的中国人穿的衣服全都是中山装,颜色差不多都是黑色、灰色,贫乏而单调,而且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缝缝补补老三再穿,哪像现在!街上的衣服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些人衣服多得几个柜子都装不下,有些衣服穿几下就不穿了,全在那儿当摆设。这和七十年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说起现在的食品,品种多得数不过来。经常听爷爷奶奶讲现在的哪一种食品放到七十年前,真是想都不敢想,以前人们只能吃土豆和萝卜,富裕家庭才可以吃到白面馍,更别说肉了。粗粮做饭,野菜做菜,烤红薯已经算是最好的零食了,而且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现在的我们很挑食,以前的人想挑食都没资格,否则会被活活饿死。现在国家富裕了,祖国妈妈的“骨骼”硬朗了,人人都吃好的,生活有了健康保证,人人都能品尝到美味,再也不饿肚子了。
以前我们国家很落后,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面积也特别小。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十分拥挤、混乱,农村人只能住窑洞、土毛坯和茅草屋,生活条件极差,房屋特别破旧。往后一点时间,平板房取代了茅草房,可仍然不是很坚固,但里边的摆设整齐多了,让人感觉到和谐安宁。现在,人们住得都是几十层大高楼,富裕一点的都住两层楼洋房和大别墅,处处幽静美丽、鸟语花香,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有辆自行车的家庭都是大户人家、富裕人家,很了不起。而且那时公交车少得可怜,要等很长时间才来一辆,马路上真是一点车也没有。而现在呢?私家车已经很普遍了,马路上车水马龙,处处都是车鸣声。人们出门乘出租车应该任何人都付得起车钱,坐飞机也很平常了,出行都很方便。
祖国的变化真是令人惊讶,令全世界人惊讶。我们向全世界证明我们中国不渺小。“衣食住行”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我们最能体会到它的巨变,这巨变是中国这七十年来科技发达的见证。
3.庆祝建国70周年初中生关于于点赞,我的祖国主题征文 篇三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砥砺前行,才有了今日的中国。可能,谁也不曾想到,那个在西方列强脚下奄奄一息的睡狮,看似谁都可以分一杯羹的中国,会有今日这番雄风。
曾今不可一世的清王朝在船舰利炮面前丢盔弃甲,只能割地赔款换来一时的苟延残喘,时代的洪流来势汹汹,终于在仁人志士的努力下,延续200多年的清王朝摧枯拉朽一般坍塌了。可封建残余并没有如愿一同退出历史的舞台,越来越多的革命志士前赴后继,只为寻求真理,只为这脚下的土地。
一、峥嵘岁月,勿忘历史
19的十月革命,给黑暗中的中国送来了一把火炬,这星星之火,殊不知成了燎原之势,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个党不同于以往任何党派,这个党的主张代表了人民,而不是特权阶层的利益,正是这个史无前例的先进性,力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古谚。
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的牺牲换来的,在抗日战争中,在解放战争中,我们的元帅、将军都经历了火与血的洗礼,更不应该忘记的是那些无名英雄,他们倒在了战争的前线,猝然地牺牲,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然你我皆知,天地皆知,此人是为最壮烈的事业,为亿万人的福祉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世人皆有一死,有的人,重若泰山。
新中国,翘首以盼,不负众望。我们在困厄中摸索前进,终于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照搬照抄,有中国智慧,向全世界递交了一张崭新的名片。如今的中国早已不再是往昔的模样,说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的宣言。全世界都在瞩目,这个国家已经开始从一个大国迈向一个强国,不容小觑。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新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再一次面临崭新的契机与挑战,改革开放的人口红利开始缩水,中国经济的腾飞需要新的动力,既有利益阶层或许在转型期间遭受前所未有的阵痛,这都是中国前行的必经过程,也唯有此,发展才会冲破瓶颈,迎来新的高度。而这一场不见硝烟的鏖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已经开始蠢蠢欲动。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虎视眈眈,而某些周边国家又暗度陈仓,中国的每一步都需谨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56个民族的大融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接下来的征程中,所遇到的挑战与风险,需要的是凝聚起每位中国人的力量,祖国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个人的命运与中国同在。
二、爱国爱家,使命常青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年轻人,他说,年轻人生逢其时,责任重大。中国未来的二十年、三十年,就是未来中国青年的样貌,我们已经摆脱了炮火纷飞,不再缺衣短食,每个人只要努力就可以自食其力,与上一代人相比,岂止是幸运。他们的奋斗目标,可能仅是这代人生活的起点,而这一天翻地覆的变化的背后,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努力。
作为祖国的脊梁,如今年轻一代虽然起点高,但担子并不轻。科技的日新月异,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每一个人都似乎是在被追着跑,懈怠、消极,往往面临的是淘汰。一劳永逸的工种,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越来越绝迹,终身学习恐怕不能被当做一种理念束之高阁,而是成为随身携带的必备技能。
今日的中国,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各类交通工具鱼贯而出,娱乐媒体眼花缭乱,我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科技所带来的福利,而“中国速度”的确不同凡响。在这其乐融融,一片祥和的背后,殊不知也有不和谐的音符,就像网友所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救灾的第一线,在缉毒的前线,在平乱的战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书写了自己的骄傲,“祖国接你回家”“我是中国人”这话重若千斤。在贫富差距开始日益显山露水,脱贫攻坚也不仅仅是个口号,而是坚定不移的方向,“精准脱贫”落实到个人,一步一个脚印,让所有的中国人共享改革的成果。的确,我们不能否认,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就业问题、养老问题、住房问题等等,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四十年,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以一定利益的牺牲专注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政策的鼓励下,一部分通过诚实劳动实现了发家致富,“蛋糕”越做越大,如何分好这个“蛋糕”,我们一代又一代党中央为之不断调整政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世纪宣言。而矢志不渝地跟党走,是新时代青年的必由之路。我们不仅要做改革的受益者,我们更要成为未来中国远航的推手。如果你是一名学生,那么用知识武装自己,就是助力中国梦;如果你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精进医术,就是奉献社会;如果你是一名工人,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就是建设祖国。故而,不论现在你身在何职,其实,祖国与你同在,一刻都不曾分开。
爱中国,它不是一句口号,一句歌词,它融在每个人的骨血里。在你的举止言行中,你对这片土地深情与否,远行时会不会捡起路过的垃圾,听到不实之词,会不会忍不住义愤填膺,看到国旗,听到国歌,汹涌澎湃的内心不可遏制。有的时候,我们无需走出国门,去标榜中国文化,去舌战群雄,依然可以做些什么,向世界展示这美丽的中国。
“不要问我为什么饱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突然想起艾青的这行诗。中国,这个古老又常青的国家,曾风雨如晦而今耳目一新。未来中国会是何种模样,虽未可知,然过去的70年是每一个国人前进的底气,我们自此出发,不惧浮云,不畏骇浪,一往无前。
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作文学生经典(二)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一阵音乐响起,望着飘扬着的五星红旗,我的内心非常激动。我是一名八零后,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最幸福的一代人。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是土房子,一下雨,哪儿都是泥,周边邻居家也都是低矮的土房、土墙,雨水一冲倒的倒塌的塌。有时候很粗的树都能连根拔起。小孩子不懂事,光着屁股漟着泥水玩,一直到很晚家里有人叫吃饭才晓得往家里跑。那个时候的农村还不流行下雨打伞,雨水稍微缓一点,就有人跑去看庄稼。雨水一停,集体出动开始劳作。在大人的眼里好像只有粮食。是啊,穷了多少代人,终于能敞开肚子吃了,我记得那时候我妈经常地锅蒸馒头,好吃的现在想想都流口水。能吃饱真好,新中国真好!
留在记忆里最深处的还有树上的榆钱、吱吱呀呀的石碾、开始引以为傲的二八自行车后来又眼馋的二六自行车……,我开始漫不经心的上学到后来又到外地读大学,绿皮火车轰隆隆的,载着我和全家的迷茫驶向陌生的城市。楼是高的,地是柏油的,大街小巷的人讲的是普通话,窗户是玻璃的,教室是明亮的,老师讲课深奥多彩的……啊,城市真好,中国真好!
很多年过去了,我辗转周围的省市农村,并在城市有了自己的车和房,学会了网购生活用品,想去看父母了,一油门加下去,到了,村里的路铺成了水泥路,十分便宜。家里以及村里的房子基本上都成了两层楼房,父母开始改吃素了,以前总是希望顿顿不离肉,好像总也吃不够,现在家中小院内和墙外土地种点豆角、黄瓜、荆芥、辣椒之类的,到吃饭的时候 ,掐上一把,怎么做吃着都很美。晚上路灯亮起的时候,带着孩子扶着老人,门口路上溜达溜达,四处邻居在一处站站,聊两句家常。生活如此惬意。不禁感叹:中国真好!
也许九零后的孩子以及再小一点的,不明白一顿白面馍馍到底有什么意义;也不明白,被这些孩子看成日常的东东,怎么就会被我们这些人碎碎念念;也许,他们现在看到的中国现状也只是文字记载。可是我们可以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看别的吃不上饭的国家,看看现在还迷漫着战争硝烟的国家,看看他们眼里的惊慌,看看他们像蝼蚁一样的生命。我们应该感叹能生在中国长在红旗下真好!
当我呀呀学语的时候,我的心中就深深地刻下了“祖国”,一个多么美丽、神圣而又庄严的名词!祖国的一切都让我无比自豪!虽然我只是个升斗小民,但我依然爱我的祖国。我希望我的祖国一直好。
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作文学生推荐(三)
我也快到七十岁了,在我们新中国70华诞到来之际,我要和我们伟大的祖**亲,说说我的心里话:没有您,就没有我今天美好的生活!
我十六岁那年,我们全家下放到农村,我家下放的那个小村庄,是属于丘陵地貌,住户都非常分散,那年我刚刚初中毕业,那个时候,灶台都是土坯垒的,烧火做饭全靠柴禾,煤票只有吃商品粮的家庭才给供应,下放后,我家就成了农村户口。
我经常没事的时候,就到田边地头,或山脚下,去割草拾柴禾。这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我来到离家三里外的一个山脚下,我看到山上的树有很多枯枝,这可是烧火做饭的好材料,我忙拿起镰刀,把它们一一砍了下来,砍着砍着,天不知不觉地就黑了下来。
我把砍好的柴禾捆扎好,就在我背着柴禾从山上下来的时候,我的脚一歪,一下子跌倒了,当时,天已经很黑了,那个时候乡村没有电,山周围,又没有住户,到处是漆黑一片,就在我手撑着地,摸索着起来的时候,我感到左眼被树枝扎了一下,紧接着,是一阵钻心的剌痛。
我忙丢下柴禾,捂着眼睛,就往家跑,我一路哭着叫着,但这个时候,外面根本没有人,任我怎么大声地哭叫,也没有人来帮我,我拼命地往家跑,路上,我感觉有血顺着我的手指往下淌。当我跑到家的时候,我的身上几乎全汗湿了,爸爸举起煤油灯一看我的眼睛,一下子惊叫了起来,妈妈也跟着哭了起来。
“快!快!快送老二上医院!”爸爸叫着,哥哥忙背起我就跑,一路上,哥哥和爸爸轮换着背我,丝毫也不敢有半分的歇息,好不容易到了乡医院,医生说,他们看不了,让我们快到县医院!乡医院院长不知在哪帮我们找了一辆半挂车,车子一路上也没耽搁,但等到我们冲到县医院的时候,我的左眼,还是没能保住。
失去了一只眼睛,我绝望到了顶点,我觉得自己成了残疾人,以后,我还能成家吗?但事已至此,我又能奈何。不知是不是因为手术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右眼也经常出现一些毛病,或痛,或肿,令我痛苦万分。二十八岁那年,邻村的小玲不嫌弃我,我们组成了家庭,后来我们的孩子相继出世。
起初家里一直都非常困难,右眼一痛,我就用热毛巾慢慢敷着,中间断断续续也曾到地市和省城医院去检查过,当时,医疗设备也有限,加之我们也没有钱去认真做治疗,我的视力逐渐下降。我想,反正我又不看书写字,家里也没有闲钱治病,要瞎就瞎吧,随它去吧!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几十年过去了,就在前年,在省城工作的儿子回来,说要带我去北京检查眼睛,儿子说,他在省城听同事说,现在有一种治疗眼睛的设备非常先进,他同事的妈妈眼睛都看不见了,后来都治好了。儿子说,本打算带我到省城去治疗,但考虑到我这眼疾年限久了,还是到北京稳妥些。
我听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难到我这半瞎的人,老了老了,还能治好?儿子肯定地说:一定能治好!说去就去,儿子带我来到北京的一家大医院。一下车,我就被这气派震惊了,在心里,我也坚信了,首都的医院一定能治好我的眼睛!
经过一段时间地治疗,我的视力明显有了好转,不仅如此,北京的大医院还治好了我的耳朵,更让我高兴的是:这些医疗费很大一部分,都经医保报销了,自己并没有花多少钱。
如今,我的眼睛好了,耳朵也好了,精神气倍儿足,越活越有劲头!我感谢党,感谢我们的国家,我为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骄傲!国家富强,人民的生活富裕了,党和国家给了我们最大的福利!站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前,我幸福!我骄傲!
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作文学生热门(四)
今年是新中国70华诞,而出生于七十年代初的我已人到中年,马上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半个世纪的风雨飘摇中,我和祖国携手同行,同呼吸共命运。
七十年代发生的很多大事件因离我太远或因我太小而无法感知,而唯一记得的是八十年代后我的小学岁月,那是一段非常快乐和幸福的时光:记得那时候村里的孩子非常多,大家总是结伴而行,在冬天微弱的亮光中提着烘笼去学校,在月明星稀的晚上聚集在一起讲故事、做游戏,还有提着小板凳去稻场占位子看电影,还有走几里路去看那时候的惊悚片《夜半歌声》,这个状况直到我家第一个在村子里买了电视机才改观,记得那时候正热播《霍元甲》,每天我家的小院人山人海,就连我的班主任老师也放下面子挤在人群中一睹为快,而我们小学毕业照中,有很多女生就梳着那时最流行的歪马尾辫,这是被港台剧带偏了的节奏。
而我勤劳而有头脑的爹妈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一代受益者,很快就成子村子里第一个万元户,在老爸的带动下,我们那个村成了真正的拖拉机村,而作为裁缝的老妈也同样带动了很多缝纫小能手;尔后他俩又率先洗脚进城,在厉山镇盖起了三间三层的楼房,那是1987年12月,我清楚记得老爸雕刻在二楼的小泥栏杆上的时间,那是他留下的唯一的墨宝;而作为厉山镇桥头中学的第一届学生的老姐,也因那时穿大敞、戴手表的“暴发户”形象而成为桥头中学的传奇,一直到我进入桥头中学时,这个传说还曾被我的班主任老师提起。
进入90年代,老爸也从一名货车司机转型成为一名修理工,补胎换胎成为他的主要工作,那时候没有下胎工具,他需要架一个千斤顶,然后用大棰一下下把轮胎砸下来,劳动强度非常大,且工作环境很恶劣,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不过在他的带动下,我们那一片家家户户都做起了过路司机的生意,不是修车就是开饭店的,甚至有些店主为了招揽生意,用“小姐”在路边拦车,一时间成为风化重灾区,老爸一面感叹世风日下,一面因自己的不变通,在各种恶性竞争中慢慢淡出了江湖。
,在香港回归那一年,作为大中专生毕业包分配尾声的受益者,7月毕业的我,终于在193月如愿上班,进入那时的随州市驰乐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工车间工作,经过近一年的车间锻炼,于年初出任集团公司团委书记,一年后又兼任妇联主任,惹得我们那时的厂办主任总是无不艳羡地说,我创造了建厂40多年来最年轻的中层干部的奇迹,可惜好景不长,,伴随着国退民进的浪潮,我们夫妻双双下岗了,每月的15号再也等不到那菲薄的工资,家中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和那套还在还款之中的商品房。随后为了生活,我们开过打字复印店、婚介公司、承包过学校食堂、开过茶餐厅等等。而我再做过职校老师,然后又通过招聘进入现在的农口事业单位,循环反复,又从体制外进入体制内。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地级随州市的发展,我们家也跟着有了新的气象,也在碧桂园买了一套假别墅,虽然房子园子都不大,但也能偶而象陶渊明一样,秀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而我们家的个体工商户也变成了企业业主,虽然只是一家刚刚起步、小小的建筑公司,但他每天仍开启了王健林人生模式,早上五点起床,一直忙得月上柳梢头,虽然每天累成狗,但也为了自己心中的小小目标而努力奔跑。
被这个时代巨浪裹挟着前行的我们,永远在出发的路上,也许成功离我们永远是咫尺天涯的距离,也许我们的故事和经历平凡而卑微,但又不失为大海中的一朵浪花,终将汇流到大海,成为这个美好时代的一个缩影。
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作文学生最新(五)
4.庆祝建国70周年初中生关于于点赞,我的祖国主题征文 篇四
此刻的和平是无数革命家的血肉铸就的成果。1935年,为了躲避***反动派的追捕,红军跨越在无边无际的草地上,副连长李玉胜为了更多的伤员能吃上死羊肉,自己躲在一旁吃着野菜,这种吃苦赖劳、牺牲自我的精神最终鼓舞着二十多名掉队的战友走出了草原。1935年,__同志应对敌人的诱惑和威胁,毫不畏惧,视死如归,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自我牺牲的革命精神引导这更多的革命者为了革命胜利抛洒头颅,最终让革命走向胜利。铁血将军陈树湘带伤掩护转移,被敌人抓获后,扯断自己的肠子,英勇就义,这种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震撼了敌人……这些伟大的革命家,为了民族的复兴,中华的崛起,抛头颅,洒热血,这种革命精神无不让我们后人感到震撼。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建设新中国时期,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为建设新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红旗渠,一个艰巨而壮观的伟大工程,一处处险阻、一个个隧洞,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无数劳动者流血流汗,把满腔的热血都奉献给红旗渠,奉献给人民,奉献给年轻的共和国。正是有这种坚忍不拔、攻坚克难的英雄气概,才为我们的祖**亲富强奠定了坚实基础。县委书记焦裕禄,为了改变兰考贫困面目,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不怕困难、不畏风险,为兰考脱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系列的感人事迹证实了祖国崛起之不易。
改革开放后,古老的中国迈上了繁华富强现代化道路。以深圳为代表的改革之窗取得了显着成果,上海、北京、天津……众多一线大城市也跻身为国际大都会。现如今,我国在科技、教育、卫生、工农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就。高铁进入我们的生活仿佛就在一夜之间。目前我国高速营业总共里已超过2.2万公里。覆盖了16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60%以上。是全球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
祖**亲这一路艰辛走来,无数革命先烈和先驱者用血泪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章。他们的精神飞过村庄,飞过原野,飞过河流,飞过山岗,飞向璀璨的未来,飞向明日的辉煌。成功之路还会不断延伸,广阔的天地等待着我们这些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实现梦想。
金秋十月,稻禾飞黄,丹桂飘香。流金溢彩的秋光,东方燃烧的红霞里,升起一个崭新的中国,她喷薄而出,势不可挡。她像一块温暖的土地,为我们奉献上沉甸甸的花果。高高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穷二白的中华人民屹立的脊梁。
我为祖国点赞征文(10)
通往幸福的路
中国,我的祖国。您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喜欢您,热爱您,祝福您。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从我开始上学后,我就每天都要早早的离开家,在狭窄的泥巴路上走一小时左右才到达一条宽阔的水泥路上,继续往前走近半小时才能到学校。还记得那一天正好赶集,爷爷要背一些黄豆去集市上卖。但由于连续下了好几天的大雨,上学的路似乎成了“黄浆糊”,还没走多远,我原本一双比较新的小白鞋就变成了“湿黄鞋”。正当我在心疼鞋子时,脚下一滑,摔我个四脚朝天,我顿时哇哇大哭起来。爷爷赶忙走了上来,把我扶了起来,一边替我擦掉身上的泥巴,一边既生气又关心地说:“叫你看着点路,你就不听。这下舒服了,你看你,满身都是泥。有哪儿摔疼了没有?有哪儿摔伤了没有?”这时小伙伴们也走了上来,本来以为会安慰我几句,不料却是一阵哈哈大笑。我哭得更伤心了,嘴里不停地说:“我不去上学了,全身都摔疼了,我不去上学了!”爷爷仔细看了看我,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地方受伤,便要我继续往前走,还说不快些走就要迟到了,老师会惩罚我的。但不管爷爷怎么说,我就是站在原地伤心地哭着,不愿再往前走一步。后来爷爷没办法,只好把背篓放到了路边的土里,然后背着我走完了这段泥巴路。之后我依然是很不高兴地和小伙伴们一起走向了学校。从那以后,我讨厌雨天,更讨厌去上学。
幸运的是,随着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政府领导的带领下,没过多久,泥巴路经过乡亲们齐心协力的修建,变成了一条宽阔的水泥路,甚至有些地方还铺上了沥青哩!近两年,党和国家政策更好,就连田野里,山坡上,也修了许多便民水泥小路。如今不论天晴还是下雨,走在上面总是那么舒服,不再担心我心爱的小白鞋变脏,也不再担心一不留神会摔跤,上学也成了一件幸福的事。
路修好了,还带来了许多好处哩!以前大人们种的玉米、稻谷等粮食,全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种和双肩扛,收获的时候,从地里背回家都不知道要来回跑多少趟。一年下来,吃不完的要拿去换钱,也只能靠肩扛着走上近一个半小时的山路到集市上去才能换钱,可是每次又能背多少呢?现在路修好了,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每到收获的季节,不但会有收割机帮助我们收割,而且不用再向以前那样一背篓一背篓的往家里背。大人们把收下来的稻谷装成一袋一袋的,然后用三轮车一下就拉回家了,等晒干之后,会有许多商人开着货车到家门口收购。每年的这个时候,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5.庆祝建国70周年初中生关于于点赞,我的祖国主题征文 篇五
谁不曾有过美丽的梦?谁不曾有过欢乐的童年?当你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你不觉得是一种幸福吗?然而,这看似普通的幸福生活却饱含一曲曲动人的颂歌,经历一段段悲壮的历史。
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拥有着无数的文明。从夏朝到商汤,再到西东周,一直到腐败的清政府,有多少英雄风范?说不完也道不尽……成汤灭了夏,让百姓过得安居乐业;周武王伐纣,战败了暴君殷寿;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一切的一切,曾凝结着多少代人的痛苦、辛酸和血泪、曾凝结着多少仁人志士的希望、信念和奋斗。数十年的期待,数十年的煎熬,数万万同胞的奋斗,终于换来了天安门城楼前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看到了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看到了奥运健儿手中那金光闪闪的奖牌。
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荣的祖国正兴盛。当于根伟一脚怒射,把中国队第一次踢进世界杯时,我们怎能不狂欢?当我们听到萨马兰奇老人轻轻说出“BEIJING”的时候,我们怎么不欢呼?当神舟六号即将腾空而起,再次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焦点时,我们怎么不自豪?曾经的民生凋敝,曾经的满野战乱,曾经的东亚病夫,俱往矣……如今,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概而慷,龙腾虎跃今胜昔了。
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哪一寸没有深深地烙下华夏后代的足印,哪一寸不值得炎黄子孙引以为荣?长江黄河是我们奔腾的血液;千万座耸入云霄的山脉是我们不屈的盘古;无限的肥田沃土是我们开阔的胸膛;无边的森林草地是我们乌黑的头发;祖国的每个部分,都嵌在了我们的身上,更深深地嵌在了我们的心上。我们是祖国的骄子,是新时代的宠儿。风华正茂的一代啊,怎样用钢筋铁骨支撑起共和国的大厦,怎样迈开走向世界的步伐?同学们,祖国在我们心中,我们就应该为之而付诸努力。努力学习吧,直到我们反躬自问时能问心无愧地说:“祖国在我心中!”
少年强则国强,祖国人民在盼望着我们,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能忘记吗?当然不能。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点燃心中那团火焰,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再铸我们的民族之魂!
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作文1000字
在这个蓝色的、富有生命的星球中,在世界这片广阔的地域里,有一只雄鸡它巍然屹立在亚洲的海陆之中,它——就是中国!
中国,多么俊秀的名字啊!真是这片神奇的神州大地上,生活着十三亿个生生不息的中国人,他们勤奋,他们顽强,更可贵的是他们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正是在这神奇的大地上,巍巍长城才会连绵不断,犹如一条盘虬卧龙,滚滚长江黄河才会川流不息,哺育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使我们祖国日益富强!
上天给中国的其实是公平的。上天给了中国抗日战争,却让我们看到了开国大典,改革开放从此中国又谱写了新的一页。上天给了中国冰雪灾害,却让我们看到了战士们奔赴前线铲雪除冰的壮举。上天让中国汶川遭遇大地震,却让我们看到了顽强不屈、不畏灾害的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和大和谐,因而让世界也为之感动。接着,中国争取到一次举办世界奥运会的机会,这又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热情善良和积极向上的品质及顽强拼搏的精神!
中国,它震惊了世界,世界因中国而更加美好!
中国历史古老而又文明,中国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现在的中国已经开始崛起了,它早已冲出了传统的束缚,打破了封建的思想牢笼。它,正在向人文社会前进,向国际化迈进!有个伟人曾说过:“中国,它就像一头熟睡的狮子,一旦叫醒,必然轰动整个世界!”不错,我相信,而且所有的中华儿女也相信,中国,一定会腾飞的!
每当看着操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我的心都犹如大海那样汹涌澎湃,我相信中华儿女们都会深深的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祖国哺育了我们,而我们见证了祖国的伟大。仔细想来,祖国已经成立了69周年,69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已经是古稀之年了,然而对于中国来说,正像小孩子那样茁壮成长,中国是永远不会衰老的,它永远都会朝气蓬勃,受着春雨的滋润、夏阳的普照、秋风的吹拂、冬梅的飘香而健康成长。中国,未来的路还很长,就好像一只大鹏正要展翅飞翔,中国,将会勇敢去闯!
6.庆祝建国70周年初中生关于于点赞,我的祖国主题征文 篇六
庆祝建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7篇
【篇一】
刚刚记事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就曾在小小的课堂上给我们讲“祖国”,“祖国”是什么?有一年的清明节,我跟母亲乘坐去往花桥老家的小巴车,透过窗户看到远远的小山坡被油菜花装点得十分的艳丽,顺口就说了一句“妈妈,妈妈,你看哪里,祖国美丽得跟画儿一样!”引得了同车人的一阵哄笑。那个时候眼中的祖国没有具体,就认为那一排排坐落的小山坡、那一头头翻耕的小水牛、那一片片错落的小村庄,还有来往县城与乡村之间的所有,就是祖国。
小学到初中,我经历了1997年的香港回归、1998年的抗击长江大洪水、1999年恢复行使澳门国家主权。我眼里的祖国是一个强大力量的集体,在当时抗击长江大洪水时,多少军民驻扎在武穴三镇的长江干堤上,守护着三镇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当撕下历史里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在香港、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流浪在外的同胞们欢庆不已,祖国的领土更加完整。我的祖国就跟母亲一样,不让自己的孩子在外面遭受任何外人的伤害。
2006年,我来到了武汉,到汉阳的一所大学。清楚的记忆着入校时,上午的班车从武穴到武汉,转乘多辆公交车后都已经到晚上了。离开了汉阳的中心王家湾以后,就只能看到孤单的龙阳大道还有漆黑的车内的寥寥几个乘客。自从06年,汉阳区也开始了快速的建设变化,拔地而起的摩尔城,规模越来越大的东风汽车城,身边的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着,2008年学校的一些志愿者被招募,参与到北京奥运会了,志愿者中竟然还有同班的同学。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我离奥林匹克如此的近,就像一伸手就能触摸得到那样。我的祖国就如一只搏击长空的大鸟,张开千里巨翅俯瞰着这世界民族之林。
2015年,我参加省考分配到了龙坪镇,这个有着上千年的小乡镇。这里看不到大城市那样眨着眼那样变换的发展变化,但却有日积月累,水滴石穿那样的传承和人们的守望。2016年同样是抗击长江大洪水,我和我的同事们驻扎在下冯村的长江干提上,有一个小男孩跟随着母亲到江堤上来找爸爸,看到了自己的爸爸小男孩很开心的钻到了他父亲的怀里。小男孩好奇的看着我们,从他的眼里我感觉回到了18年前我好奇的看着当年驻守在武穴江堤上我父亲的同事们那样。长江依然流淌着,但驻守人却成为了我们。祖国是家,是一个千千万万的家,以前是父辈们的付出,现在是我辈们的回报,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守护的家。
祖国,你一直都是一条大江,从珠穆朗玛一直奔腾汹涌的流淌到这里直入东海;我愿意化为一条小河,缓缓的环绕在龙坪镇的港渠之间,为这一方平静的土地带来滋养、生机。祖国是大江,我愿意成为小河。
【篇二】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最近每每看到电视上播放《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我总要停下来把它看完,并跟着哼唱。电视上各行各业的人都在高声唱着这首属于祖国和我的歌曲,令人振奋,令人神往!
7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或许微不足道;但在新中国成长历程中却足以刻骨铭心。70年,斗转星移,不移的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奋力崛起之志;70年,风云变幻,不变的是华夏儿女披荆斩棘、赤诚报国之情。
我们伟大的祖国,经济繁荣发展,政治形势稳定,社会共同进步。现在,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
我不禁想到自己的偶像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志,我不禁想到毛泽东主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精神,这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新时代,我们更不能忘记祖国予我的意义,要坚定我和我的祖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坚定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那时我还是少年,我骄傲我的祖国像只雄鸡,屹立在世界版图的中央;那时我还是少年,我骄傲我的祖国有美丽的东方之珠,维多利亚的港湾是如此的迷人;那时我还是少年,我骄傲我的祖国有一个叫做台湾的宝岛,日月潭的湖水是我心心念念的向往;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所说,日出东方,其道大光,而今,在党的领导下的祖国,欣欣向荣共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相信祖国未来一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而我也将是这其中创造美好的一份子!
【篇三】
无论在何时何地,每当响起国歌总会有一种骄傲让我热泪盈眶,总是会因生在中国而幸福,因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
忆往昔峥嵘岁月,百年历史浸满了多少屈辱的泪水,我们曾背负落后挨打的枷锁,在黑暗中艰难地蜗行摸索,在泥泞里唱着疲惫的挽歌,数十年抗争又流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的热血。九十年前,一艘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航向。党以七月的名义,呼唤八月的南昌风暴,点燃秋天的井冈星火,唤起了长矛、大刀和红缨枪。九十年风雨兼程,说不尽的坎坷沧桑;九十年风云巨变,道不完的丰功伟绩!忘不了,太行山下抗日的烽火,忘不了,微山湖畔的凯歌嘹亮。在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党旗上,翻卷着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怒涛,流淌着的是为保家卫国而澎湃的血浪。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如今,祖国在成长,如雄鹰展翅,美丽中国,惊叹了世界的目光。凝视火箭点燃的瞬间,升腾起无限的荣光,乘坐“复兴号”动车,满载幸福的行囊。奔驰在跨海大桥上,碧海蓝天令我们诗情荡漾,踏上穿越沙漠的京新铁路,四季变换让我们豪情激昂。当你聆听阅兵队伍里铿锵的脚步声,当你寻觅浩瀚苍穹中“天眼”的踪影,当你惊闻“神舟”与“天宫”的成功对接,当你见证大海与高铁邂逅的美丽传奇,当你亲临洋山港全自动的装卸现场,当你理解“一带一路”融入世界的构想,你一定会情不自禁的高唱:厉害了,我的国!祖国的成长,承载着几代人的心愿,一代又一代的拼搏,才赢得了今天的辉煌!
祖国在成长。吾辈青年更该应奋发向上,锻一身好本领,加紧脚步紧跟祖国的步伐,我与祖国同成长,我不停止脚步。成长的过程是痛苦,正如祖国,纵使前方荆棘满地,历尽磨难终取得耀眼成就。而我哪能丢盔弃甲,暗自泄气,我愿忍受这痛苦,破茧成蝶,紧追祖国的脚步,我和祖国同成长。
【篇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最深的感受是住房——家的变迁。
父亲1964年在昌吉参加工作,1990年以前,我们一家四口人居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的房子里,一间当“客厅”兼父母“卧室”,半间是我们兄弟俩的“卧室”,过道是“厨房”,摆放煤气灶,简直就是“蜗居”。那时候,一遇下雨天,雨水就会顺着屋顶流进屋内,我和哥哥就用盆子接。记得有一次夜里下大雨,屋内漏雨,土坯墙经水一泡,墙皮就吧嗒吧嗒往下掉。雨滴落在大盆小桶里的响声不绝于耳,睡梦中的我,时常被雨惊醒,难以入睡。
当我们兄弟俩上中学的时候,房子显得更加拥挤。尽管我们利用了一切空间,上下床,箱子、柜子都高高码起来,还是免不了碰胳膊绊腿。实在将就不下去了,父亲便在煤房里打扫出一片空地,用白纸把墙壁糊了一遍,支了张床板,便成了我栖身的地方。
1990年秋,父亲单位盖起了一栋住宅楼,分给我家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看着这套三室一厅的新房子,甭提有多高兴了,除了有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我和哥哥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举家迁入新居的那一天,我特意买了一挂鞭炮,以祝贺我家乔迁之喜。
2000年,我家又搬进了设计新颖、精巧别致、设施齐全的新楼房,父母再也不用为冬季养花发愁了,因为新居有一个阳台,是很好的温室花房。
2006年父亲调到乌鲁木齐市工作。不久,父亲单位集资建设高层住宅楼房。楼房建好后,父亲分到一套120平方米的新房,三室二厅一厨一卫。房间布局合理,宽敞的客厅,明亮的厨房,光洁的卫生间,还是地采暖。2016年,我家从昌吉搬到乌鲁木齐。搬家那天,亲朋好友都来帮忙,大家对新房子赞不绝口。父亲感慨地说:“看看现在,想想过去,都是党的政策好,我们生活才发生了巨大变化,你们更应该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父亲说的是心里话。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稳定,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国民经济呈现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如今,哥哥是一位公安民警,我是路政执法人员,各自成家立业,过着幸福的生活。
当我独自坐在窗明几净的屋子里,回想起我家住房的变化,感慨万千,从土屋到楼房,从小房搬到大房,我家的变迁,印证着时代的发展。当我看到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看到公路两旁各式各样的居民楼时,都会为自己生活在这美好的时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篇五】
“你看,我们退休了有退休金,看病有医保,老了可以免费乘坐公交,想吃什么都可以买到,现在的日子真好,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这是我已经70多岁的母亲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父母亲都是山东人,都是出生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国家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为了吃个饱饭,爷爷所在村子的村民们四处逃荒。爷爷、奶奶和三个孩子的日子也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境地了,只是还没有想好逃荒的目的地。
爷爷的一个同族兄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兵,来信告诉爷爷兵团是一个“可以吃得上饱饭的地方”,并劝说爷爷到新疆去讨生活,那一年爷爷刚刚40岁,父亲刚刚十六岁。
思前想后,爷爷奶奶最终决定,由爷爷带着最小的孩子——我的父亲来新疆讨生活。据我的父亲讲,当时他们从莱阳坐汽车到济南,然后从济南坐火车到兰州,再从兰州坐汽车几经辗转才来到新疆乌鲁木齐,然后到达现在所在的兵团团场,这一路走了近二十天。
来到新疆八年后,父亲和差不多同年从山东来新疆讨生活的母亲结婚了,同时父亲和母亲双双被吸纳为兵团职工。
“刚刚来的时候,这里除了几排用作农场办公室的土坯房子,就是一片长满了各种梭梭、红柳和叫不上名字的野草组成的大草滩。我们住的是地窝子(即在地面以下挖约一米深的坑,形状四方,面积约两三平米,四周用土坯或砖瓦垒起约半米的矮墙,顶上放几根椽子,再搭上树枝编成的席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以抵御风霜雪雨)。”
对于在兵团团场的那段生活,母亲至今记忆犹新。
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没有可以耕种的土地,就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辟,没有住房,就凭着人挑肩扛进行建造。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近十年后,父母亲结束了住地窝子的日子,分到了两间属于自己的干打垒土坯住房。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化,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后期,我家所在的连队每个居民家庭都有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自来水也通到了家家户户。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各个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父母亲享受着兵团危旧住房改造政策,拿出多年承包土地攒下的积蓄,率先在连队建起了占地面积一百平米左右的砖混结构的平房。电灯广泛使用后,电话、电视也逐步成为寻常百姓家再普通不过的消费品了。只是,那时候,对大多数兵团团场的一名职工来说,距离曾经想象中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生活似乎还有一些距离。
时间进入了二十一世纪。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开启了新疆发展史上的新纪元,吹响了兵团快速发展的冲锋号,推动了以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为主的“三化”建设进程。
已经退休父母亲毫不犹豫地拿出了积攒多年的近15万元钱,在团场场部买了一套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三室两厅的楼房,高高兴兴地搬进去了,真正实现了萦绕在他们心间几十年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化生活梦想。
虽然住进了水电暖齐全、宽敞明亮,电灯、电话、电视、燃气一应俱全的楼房里,但父母亲仍然不舍自己在连队工作生活时居住过的砖混结构的平房,每到春季,闲不住的他们就会搬回去侍弄房前的土地,种上各类瓜果蔬菜,养鸡养鸭,还不忘在边边角角种上各类花卉。到了初冬,带着满满的收获再回到楼房居住。
父母总会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我们赶上了这么好的时代,感到非常幸福!你们也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好日子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篇六】
“爸爸,那是什么山呀?”
“那座山叫妖魔山。”
父亲抱着孩子,坐在一个废旧轮胎上。路上的水泥车来来往往。灰黄的烟尘折射着深红的阳光,还是有些迷茫。孩子在父亲的怀里,抱着一只已经没了眼睛的毛绒猴子。
“为什么要叫妖魔山啊?”孩子转过头看着父亲。父亲看着那座山,缓缓道出了她的故事。
“以前啊,咱们这儿有一条很大很大的河,但是有两条巨龙一直住在这里,兴风作浪,祸害百姓。后来,西王母娘娘为了百姓的安宁,将这两条龙压在两座巨塔下面,一座就在咱们看到的妖魔山上,另一座,在红山上。”
“难道山上真的有妖怪吗?”
父亲笑着看怀里满是疑问的孩子:“是啊,听说牛魔王的家还在上面,说不定哪天你不听话,牛魔王就会下来把你抓走,就像这样。”密密麻麻的胡须蹭在孩子的脸上,有些扎人。
夕阳西下,深红敷在远处的高山一侧,成群的鸽子在烟囱的迷雾中寻找着回家的路。
母亲准备好了晚饭。简单的酱油调料在掉了色的大碗里沉着,雪白的面条盖在上面,放上几缕菜叶,才不会让这面条看上去突兀。有的饭菜虽然简单,只要家人在一起,就弥足珍贵。
要下雨了,黄彤彤像纱一样的东西盖住了本就不大明亮的太阳。一片灰黄在山顶上滚动着。慢慢地,那灰黄的物体开始向山坡下滚动。像是翻腾的浪、积卷的云,更像无数战马在荒漠奔腾厮杀时所激起的层层尘雾,奔涌向前。当这尘雾翻滚至山脚,突然炸起,向着四面腾去。
一阵烈风让孩子有些站不住脚,原本的灰黄看上去更加黑暗。狂风大作,路面上到处翻滚着不知从哪里来的广告牌与垃圾,刺耳的声响填满了周遭的一切。
孩子用瘦小的身躯竭力顶住两页木门,可门外像是有庞然大物,不断地试图顶开。父亲拉过孩子,用手腕一般粗的铁棍支起家最后的屏障。
“今天这风还真是大啊。”父亲笑着说道。那爽朗的笑声盖过了孩子的恐惧与房内的尘土。
当世界逐渐安静,父亲缓缓打开门,眼前只有还未褪去的灰黄,和遍地的凌乱。
“风还会再来吗?”孩子站在父亲身边,环视着周遭的一切。“放心吧儿子,风不会再来了。”父亲笑着说道。
“会越来越好的,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当我再来到这个地方时,已经过去了十八年。
空气没有了记忆中的晦涩,阳光显得格外通透。坚硬的水泥路面被崭新的沥青所代替。路上也已看不到来来往往伴着迷眼飞灰的水泥车。
远眺而去,成片红色的房顶在阳光的照射下是那样的清亮,屋旁的树木并排生长,枝叶繁茂,油亮的叶片在风的轻抚下婆娑。
“妖魔山”依然横躺在那里。她还有个美丽的名字——雅玛里克山。
曾经赤裸的灰黄山体如今在连片的树木装点下显得不再那样清冷,她曾经的狂放在这一抹绿纱的装点下,变得温暖动人。山脚下,鸽哨的清脆声响不断徘徊在这蔚蓝清爽的天地。
不见了参差不齐的烟囱;不见了令人不适的黑烟;不见了坑洼土地与垃圾遍布;不见了记忆中的灰黄尘土。那曾是我记忆中的灰暗,如今已是色彩斑斓。
落日的橘黄打在脸上,略感刺眼,山的一侧在光的映射下有些红了脸,平静的如同准备入睡了的样子。清风徐来,我仿佛听见了密林叶间的沙沙作响,午间的炙热一下就冲淡了去。
驱车回到家中,扑面而来的饭香让我的胃最先哀嚎了起来。母亲看到我进了门,拍了拍身旁的父亲,便小跑着去了厨房。
伴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身形已没了儿时记忆中的那样,父亲的脸上也刻满了时间的纹路。个头高过了我的弟弟早已在大快朵颐了。饭桌上,精致的餐具让饭菜看上去愈发可口,父亲笑着夸赞母亲的手艺,我也在一旁不停地附和着。
有的饭菜,只要家人在一起,就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电视里正播放着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回顾专题片。虽然没能看到前五十年的波澜壮阔,但在我所能看到的二十年里,我见证了一个家的成长,见证了一座城的蓬勃腾越。
“会越来越好的,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美满幸福的家,华丽蜕变的城,无比自豪的国,我爱着我所珍惜的一切。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要为你保重自己。
谢谢你,我的家;
谢谢你,乌鲁木齐;
谢谢你,我的祖国。
【篇七】
我的爷爷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支边青年——1958年,乌鲁木齐铁路局印刷厂招聘印刷工人,爷爷作为为数不多的识字人,从甘肃天水来到了新疆。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连绵起伏的山脉、一眼望不到头的绿皮火车,是新疆留给爷爷的第一印象。那时兰新铁路刚刚修到乌鲁木齐,南北疆还没有铁路,从天水到乌鲁木齐也没有直达车。他是坐了汽车,又坐火车,一共花了6天的时间,才来到乌鲁木齐。当时铁路局这片尚属郊区——甚至连柏油马路都没有几条,两排低矮的瓦房,人烟稀少……
爷爷没有皱眉,住下了,如远方飞来的燕子。可燕子,有春去秋来的迁徙,爷爷他们没有,到了新疆,变成了留鸟。
70年来,依靠国家的技术资金支持和乌铁人的艰苦奋斗精神,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兰新高铁已经运营四年多了,从乌鲁木齐到兰州仅需12小时,乌鲁木齐到全国多数城市都有了直通车,其中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开通了直达特快。频繁的调图,只为提速扩能。南北疆城际列车“公交化”了,形成了5个小时的交通圈,提升了老百姓的出行效率,切实改善了疆内中小城市间的交通条件,加快了地州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更是对新疆的区域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买火车票再也不用熬夜排队了,电话订票和网上订票,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伊犁的草原、喀什的老城、阿勒泰的喀纳斯、吐鲁番的葡萄沟……铁路,给旅游注入了新的生机,安全、舒适、高效……将新疆的美展现给全世界。
现在的铁路局,已经是乌鲁木齐市区最繁华的商圈之一——公路交通呈立体式发展,不仅马路修得宽阔平坦,还有纵横交错的立交桥……路边绿树成荫、高楼林立、人流密集,大型商场、院校、医院、公园一应俱全,各种国内外的品牌店、专卖店百花齐放。
当速度把一天变得更长,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建设家乡;当速度把思念的距离缩短,亲情的牵挂就会不再遥远。70年,可以是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是老中青三代人共同奋斗过的青春,更可以是从贫瘠到富饶的见证。
正是有了人们一代代的坚守,才让荒野变成了家园。
庆祝建国70年征文6篇
【篇一】
前几天外出打车,汽车电视播送了一段1999年的春晚小品,由宋丹丹、赵本山主演《昨天、今天、明天》。可能是年岁渐长的缘故,对过去的那些影片、节目,总有一些怀旧心态,也总能饶有兴味地领会到一些新东西。
“我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准备跨世纪。想过去,看今朝,我此起彼伏……”时隔二十年,当再次听到这句台词时,内心不由一颤,我不禁联想到了我的母亲。
母亲是1962年生人,出生在陕西省镇安县的一个贫穷山村里。没上过学,从小就被外公撵去放羊,在家排行老大,所以外公叫她“大女”,但村里人都习惯叫她“羊女”。四十多岁的时候还没进过城,也不知道“山外”长啥样,所以“过几天好日子”“去山外转转”,成为了她最大的愿望。
婚事
1979年,母亲17岁。
大山里的农村,女儿家普遍早婚,大致十四五岁就出嫁,算起来,母亲是比较晚婚的了。听长辈说,年轻时的母亲,是村里有名的“俏姑娘”,从十二岁起,就有远近的人来提亲了,其中自然有母亲相中的“心动男生”。但那时的婚姻,全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容得儿女自行做主。虽然自家条件不怎么样,但外公眼光却很高,前来提亲的人差不多都吃了“闭门羹”。母亲的婚事就一直没定下,这一拖就拖到了十七岁。
我们家也是个“穷家儿”,外公自然是瞧不上的。但眼瞅着母亲年龄越来越大,外公也着急。爷爷找了好几个“媒人”,费了很大功夫,终于是说动了外公。又请算命先生占了好几卦,查清了父亲和母亲的“八字”,办齐了“三媒六证”,挑定了日子,这才和父亲拜堂成了亲。
爷爷是读过八股文的,性格更是古板,眼里可看不得人闲着。母亲刚嫁来第三天,就被呵斥着去大队“上工”,父亲拗不过,只好带着母亲来到公社,领了半年的“集体活”。那时做活按“工分”算,劳力每天10分,不带孩子的妇女每天5分,带孩子的妇女每天3分,活计的内容大致都是费体力的修路、刨地、垒田,每天工作11个小时,每3个小时能休息20分钟。休息时间,男人们多扎在一起抽袋旱烟,女人们就排着队列做“工间操”。
听母亲说,那时每天有两顿大锅饭,时间分别是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吃食都是包谷糊汤(玉米榛子和水煮成的粥),因为榛子很少,煮出来后的水基本还是清的,用当时话说是“能照镜子的汤”。“下饭菜”只有盖菜(白菜的一种)做的酸菜,幸运的能在菜里拾到几粒夹生黄豆,那香味儿就够回味一天了。
晚上“放工”,做了一天活儿的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家里有3间石板房,那是爷爷年轻时候建的。用“洋火”点上煤油灯,依稀能看见一张条桌、两口箱子和一对板柜,那是母亲的“陪嫁”。普通家里是很少有“现粮”的,不然会被队上说成是“走资派”;就算有点粮食,也会被家中“管事的”(爷爷)藏起来,留着过年吃。所以母亲只能在锅灶煮几颗白天工地里捡来的苦麻菜(蒲公英)或者冻土豆,那便算是“宵夜”了。
为了省灯油,吃完后就赶忙灭灯睡下,在饥肠辘辘的睡梦中迎接第二天的到来。
分家
1989年,母亲27岁。
“包产到户”时,家里分到了3亩地,父亲请人在老房子顶头接了一间石板房,搭了一间“灶屋”,便算是和爷爷分了家。
父母亲虽然独立了出来,但要负责种全部的地。那些地土壤很薄,用老家话说叫“板地”。每年能收点玉米、小麦、土豆、包菜,产量虽然有限,不过吃食总算是丰富了不少。包谷糊汤变得浓稠了一些,和土豆一煮,便成为家家户户的主食。小麦还是珍贵的,拿石磨一磨,做出来的“黑面”馒头和手擀面,便是招待“贵客”稀罕物。“油水”大致没有,多是用漆树籽榨出来的“漆油”,凝固成型后和黄蜡酷似,在热锅上抹一抹,便是炒菜煮饭的食用油了,不过全得趁热吃,要不然一凉,“漆油”就会重新凝固,吃起来“腻嘴”。
“苦还是苦,但比起以前,是好了太多”,母亲说。这时乡亲们嘴边常挂着一句话,就是“三中全会好啊”。
母亲养了几只鸡,在那时的村里,算是比较“流行”的法子,因为当时的鸡蛋是可以当钱用的,毕竟粮食要用来“糊口”,最有交易价值的,就是鸡蛋了。像母亲这样的家庭主妇,对鸡仔们更是望眼欲穿,每天早上都要把前天洗碗剩下的“饭渣”洒在鸡圈前,来“讨好讨好”这些土鸡们。鸡圈门一开,母亲就堵在门口,挨个把每个鸡屁股都摸一边,看看哪只会下蛋,以此来估计当天的“收成”。就这样,土鸡成了农村家家户户物质和精神的“寄托”,我们当地形象地称之为“鸡屁股银行”。
那时的物价很低,鸡蛋大致5分钱一个,一个鸡蛋可以换一大堆“水果糖”,存上几个鸡蛋,就可以拿去换些盐、针线、棉布等日用品,以及蜡笔、铅笔、毛头纸等学习用具。40多个鸡蛋,就可以换一匹够做一件衣服的花布。做完衣服剩下的“边角料”,手巧的母亲就拿“刃片子”(用废的菜刀)裁好,给姐姐缝成一个文具袋;再剩的小块儿,可以拿来做补丁,往破衣服上一缝,显得格外“耀眼”;实在用不了的花布“绺子”,母亲也不会放过,往一起一拼接,就成了姐姐的“头绳儿”,系在头上可漂亮了。
村里通了电,灯泡一亮,满屋子都亮通通的。母亲可开心了,她说“再也不怕踩缝纫机扎着手了”。邻家的堂哥老早就出门打拼,年底回来带了两个“洋玩意儿”——电视机和“大哥大”。这把全村都震动了,每天干完活儿,大家就早早来堂哥家等着看电视,挤了满满一屋子。《封神榜》《新白娘子传奇》《白眉大侠》等片子,是大家津津乐道必“追”的剧目,母亲也是乐在其中。
堂哥当然是最神气的,把他的“大哥大”天线拉的老长老长的,还故作神态对着喊“嗯,啊,好的,明儿联系”,引得大家脖子抻得老长老长。毕竟大家都不懂,那会儿村里还没信号。
姐姐已经9岁,马上要念三年级。每学期18块钱的学费,让家里左右为难。“姑娘家的念那么多书干啥,家里那么多活儿要干,别念了!”“我一天学没上过,不照样活得好好的?”在母亲的执拗下,姐姐抹着泪儿辍了学,每天背着背篓,跟着母亲沿着泥泞的小路“打猪草”。这一打就是十几年。
盖房
1999年,母亲37岁。
大队组织村民把路修了修,虽然坑坑洼洼,但走起来方便得多。路宽了,四个“轱辘”的车可以过来了,村里的商品也就跟着多了些,有了“散酒”、花生米、“头油”、塑料袋装的“汽水”等“奢侈品”。姐姐说她最喜欢缠着母亲给她买“汽水”喝,有时趁母亲不在家偷个鸡蛋出去换,有绿色的,有橙色的,有红色的,喝起来可甜可甜了。
父亲攒了几年的钱,买了一辆“时风”三轮车,整天开着去30里外的镇上运瓦、运石灰、拉木材,经过半年努力,盖了三间瓦房。以前的纸窗户换上了玻璃窗,墙搪得雪白雪白,玻璃擦得透亮透亮,母亲乐呵呵地给父亲送来白面馒头和大米粥,蹭蹭玻璃说:“这房子住起来准舒坦!”
村里“扫盲”工作开展得火热。乡政府下命令,让每个村校开“夜校”,为村民教文化。每天晚饭过后,母亲就带着纳鞋底的篮子,早早地抢在大家前头坐着,边纳鞋底边听“先生”(那时对教师的敬称)讲课。内容大概是算数、拼音,后来发了农技的课本,都是些养殖、嫁接、耕种类的知识。一段时间下来,母亲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能背诵九九乘法口诀,还学会了嫁接果树。
母亲得了膝关节炎,当地话叫“劳伤”,一到阴雨天气就发作。我们劝她去药铺开方子抓点药,她总是用烧红(烧烫)的木板烤着腿说:“抓啥药啊,糟蹋钱,还没我这土法子管用!”
村里开了商店,父亲成天跑去买烟抽,他的烟瘾很大,有时一天两包都不够。烟自然是不便宜的,由最开始几毛钱一包,涨到后来的一块、两块。手头钱紧,父亲就跑去商店“拉账”(赊账),店主碍于邻居情面,每次都赊给父亲,一到年底,就攒了好几百的“烟债”,要知道这在当时,可是笔不小的开销。母亲可没少骂他。
我9岁了,读三年级。小时候总那么馋,每天放学就喜欢去村里的商店“望嘴”(馋嘴)。母亲为此没少收拾我,有时大发慈悲给我5毛甚至1块零花钱。我很舍不得花,有时拿出1毛,就跑去商店买5颗“大白兔”糖果,然后在家里16英寸的背投小电视前度过一个周末;有时买到3颗“大大”泡泡糖,嚼一上午都舍不得吐。
当家
2009年,母亲47岁。
这几年,村里的小矿场办的不错,父亲也在那里做工,起早贪黑的,说是多劳多得。小矿场开的是金矿,开山打洞的活儿,自然免不了有风险。隧道很窄,矿砂的运输只能靠工人推两轮的“架子车”来完成。在一次拉车中,有节隧道顶部的“枕木”断裂了,隧道半段塌了方,父亲和几个工友整个被埋了进去。
这可把“工头”急坏了,赶忙喊来其他工人,挖了半天才把父亲他们挖出来,虽然生命无碍,但父亲的右胳膊粉碎性骨折,腿上也伤得不轻,只能回家疗养,以后也干不了重活了。
父亲这一出事,家里也就没了经济来源。姐姐吓得直哭,母亲却很刚强,撂下一句“这不还有我吗?”于是便挑起了整个家。
“工头”是个憨厚人,他准许母亲到矿上做点轻省活儿——给矿工们做饭,每月有小两千的收入,这也算是对我们家的补偿,母亲也很乐意地应承了。
母亲很节省,挣到的“工钱”基本全部拿回家,几年下来,也有了一些积蓄。虽然节俭,在改善家中条件上,她可从不吝啬。看到别人家盖了平房和小楼房,母亲按耐不住了,她和父亲一商量,咬咬牙把老房子推平了,盖了4间平房。
“家电下乡”来到了我们村。对国家补贴这种好事,乡亲们自然高兴得不得了,纷纷跑去购置家电,母亲也没少忙活。村里“大电改网”了,母亲也不担心用电贵的问题,于是把彩电、电磁炉、电冰箱、洗衣机买了个遍。
我已经读了高中,学校在县城,离家70多公里,所以得住宿,一个月才回一次家。母亲有时抽空,坐三个多小时的班车来学校看我,回到村里还跟乡亲们“显摆”,说她这也算是进过城了。
村里的超市开了张,母亲跑去给我买了个“点读机”,说要跟别的孩子一样学英语。我所住的宿舍里有一部电话机,一到周末就赶忙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舍不得买别的手机,一直用着她那个小黑诺基亚,经常对我说:“娃呀,你可要好好念书,现在没文化可不行哟!以前没让你姐上学,现在后悔也晚了”“国家政策好啊,听队上说,农村娃上大学有助学贷款呢!家里你不用操心,也别担心用钱的事,只管好好念”。
盼头
2019年,母亲57岁。
村里的矿场被国家关闭了,说是要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乡亲们也都支持,纷纷改了行,出门务工的、在家开农家乐的、合资开店做生意的,各有各的奔头,好不热闹。家里以前的那几亩地承包给了别人,说是用来种植中草药,每年还能根据项目效益分红。
“失业”了的母亲可是闲不住,整天想着找个活儿干、挣点钱用,我和姐姐劝了很多次才说服她。村里的路加宽了、硬化了,平平整整的,两边还载上了杨树柳树,而且“村村通”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每个清晨傍晚,母亲都会去路边遛遛狗,和乡亲们唠唠家常。听她说还学了几套广场舞,说是能锻炼身体。
村大队成立了很多“政策宣讲”“普法宣传”“健康教育”等志愿者队伍,母亲也没闲着,有事没事去大队听听宣讲、看看节目,还主动加入了“健康教育”队伍,成为大队年纪最大的宣传员,这也为她闲暇的时间增添了几分乐趣。
村里张贴了很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画报和横幅,还经常有人解读,村民们都兴致勃勃,每次都把解说员围得满满的。母亲也乐此不疲,还经常跟我说道:“共产党真是好啊!过年之前大队还给你爷爷送米面油和慰问金了,说是啥高龄慰问!”“你看我能入党不?”
毕竟是上了年纪,母亲的身体大不如以前了,定期要上卫生院去检查,这也是我最挂心的事。每次问起,母亲都会兴冲冲地说:“家里好着呢!现在医保政策很好,我们有合作医疗,看病吃药都花不了多少钱,你就甭担心了”“你快给我领个儿媳妇儿回来啊,快生个胖孙子!趁我还能动,我给你们带着,家里附近幼儿园条件都蛮好的,又不用操啥心。”
我在北京参加了工作,离家远,一年到头也回不去几次。前段时间接母亲过来住了几天,带她逛了天安门、故宫和长城。母亲站在天安门城楼前,乐得合不拢嘴,“这是毛主席啊!”“做梦也没想到还能来天安门逛逛!”……
结语
母亲这一辈子,是勤劳的一辈子、辛苦的一辈子,也是充实的一辈子、乐活的一辈子。
几十年时光,弹指一挥,转瞬而逝。岁月带给母亲的,是匆忙、是青丝换白发,但更是盼头、是希望、是实惠、是“好日子”。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关山飞度,70年惊鸿一瞥。今天,当我们站立在共和国温热的土地上,阔步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沐浴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春风里,回顾母亲这一辈子,回望祖国这70年,我们都应该铭记峥嵘岁月,珍惜幸福生活,感恩国家富强,感恩党的领导。因为,时代在变好、政策在变好、生活在变好、一切都在变好,不是吗?
【篇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小桥、流水、人家,青瓦、白墙、鸡鸭”,这是我幼时对村子的印象。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村里没有水泥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延伸到尽头,下雨天一脚下去泥可以溅出老高,弄得裤子上全是泥点,裤筒也湿了大半。大冬天更是可怕,寒风刺骨,骑着自行车往返10里外的学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像是故意与人作对,恨不得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抖落出来,你必须伸出手死死抓住冷得透骨的车架,任由寒风的肆意吹打和疯狂的颠簸。那个时候,我做梦都期盼能够早点修通水泥路。
2010年,从大学刚刚毕业的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初入服务的江西省蒲亭镇附城村时,一户户白墙红顶的农家小洋房映入眼帘,有比较富裕的家庭甚至在院子里建起小花园,种着蔬菜,像黄瓜、冬瓜、豆角一类的,几个大爷大妈拿着小马扎坐在自家的院子门口嗑着瓜子有说有笑拉着家常,好不惬意;一条环村道路铺着柏油、平坦而干净,墙体粉刷一新,道路两边整齐地排列着绿化树,一派美丽新农村的形象。回望走过的路,在基层工作了10年的我愈发感受到新中国70年来的风雨征程和昌盛之路。
一路走来,对“吃”的变化的感触是最深的。“我们小时候在乡下,家里七八个小孩,别说沾点荤腥,能吃饱就满足了。”每到饭点看到小外甥们这不吃那不吃的挑食,父亲总会感慨他的童年。
80后的我虽然不能跟3岁的女儿相比,牛奶、猪肉、鸡蛋、水果和绿色有机蔬菜等等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吃食应有尽有,却也没有父辈们口中的咸菜疙瘩、盐粒子和看见就头大、吃也吃不完的地瓜,农家的菜肴、米饭温饱半点不成一问题。
童年记忆中,觉得最美味的食物大概是鸡蛋。放学回家的我肚子早已“敲锣打鼓”,顾不上还在田里忙活的父母,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鸡窝里摸鸡蛋.两个鸡蛋,一手一个,轻轻一碰就破了,倒在碗里搅拌,把锅放在煤炉上烧热,放入菜油,加热后,倒入鸡蛋,熟了一面再翻一面,加一点点水,放入生姜和大蒜,加盐加味精,扔一点韭菜或者其他的菜叶子,一碗简单又好吃的人间美味就成了,这应该是我最早学做的一道菜。在当时鸡蛋的魅力无所不在,比如谁家有结婚、过生日、乔迁之喜,都喜欢拿鸡蛋在邻里之间礼尚往来,是一样无可替代的送礼佳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鸡蛋在那个物质上涨,生活高质量的年代里显得微不足道。
今年4月,我让在村里扶贫的老公在村民那买点土鸡蛋,结果却空手而归,原因是现在的“土鸡蛋”是香饽饽,大有“一抢而空”的架势。逢年过节回家时,家里的老人家一定会在你走的前一晚给你一摞攒了小半年的土鸡蛋,用超市买的调和油的空瓶子装着带回城里,特别是家里有孕妇和孩子的,找朋友找亲戚,都得吃上乡下买的土鸡蛋,才觉得是绿色健康的食物,对身体是大大的有好处,这样才觉踏实。
“现在乡亲们脱贫的劲头可足了,政策这么好,谁都不想错过好机会……”6月份,组工干部联系点——德安县聂桥镇梓坊村调研“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时,第一书记蔡龙龙在和笔者聊天时感慨。2014年,从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他作为大学生村官回到家乡,在党建+脱贫攻坚政策引领下,采取“一领办三参与”模式,通过“党建+扶贫+旅游+农业”的发展思路,发展起“葡萄产业+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壮大村级集体收入。梓坊村从2001年开始种植葡萄,经过18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达到1200亩,销售额达1260万元,41名贫困户每年获得产业直补和光伏发电分红6万多元。
现在德安每个乡村土地承包、产业化种植、产业化养殖、特殊农作物产业园、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已经屡见不鲜,大家将土地流转经营,一边可以分红一边还可以打些零工,收入逐渐增多。这在几年之前还是不怎么敢想的事情。
村民几年前不敢想的还有“携着父母老婆孩子出门旅游”。前两日,在海南旅游的大姨拿着那新入手的华为4G手机发视频给妈妈,“炫耀着”旅途的遇到的形形色色的新鲜事。60岁的大姨现在是个潮人,没事刷刷微博、翻翻抖音,听到谁谁介绍哪里好玩,就在镇旅行社报个团,在网上买点旅行必备物,出发了。自从5年前表哥自驾了带她周边游了一圈后,大姨就爱上了旅游。“北到内蒙古、南到香港、西到云南、东到上海,甚至是新马泰要游个遍.”用她的话说,“现在交通这么方便,动车、飞机咻的一下,眯一眼就到了目的地,不出来走走可惜了。”过去村里人挤着头往城里奔,如今倒是人人有着个农民梦,年轻人奔于生计的闲暇渴望着田园的诗情画意;老人退休后渴望回归故里种上两三亩地过闲云野鹤生活;村里的老人也走向城市,旅游购物。我想,这应该才是新时代下的城镇化融合。
每当我看见飘扬在蔚蓝天空上的五星红旗,心里就会泛起一丝骄傲,嘴角就会浮起一丝笑容。七十年的风风雨雨,七十年的艰辛历程,我们的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祖国强大了,人民富裕了,生活方便了,正如古诗中写到的那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的生活真正实现了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转变。
【篇三】
时光飞逝,年华更迭。从一名工程设计人员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干部再到县委主题教育办的材料组干事,忽然回首,发现自己工作已经有三年了。回望三年,一幕幕的“精彩瞬间”依旧历历在目。从初出校园的稚嫩,到步入社会的独立,从面对岗位的困惑,到忠诚履职的担当。它们就像风味不同的调味包一样,有酸,有辣,有甜,有苦……更像一个个灵动的小音符,有的高,有的低,一个接着一个,一串又一串,组成了一支悦耳动听的交响曲,把我对“初心的感悟”点缀得多姿多彩!
2016年:带着“担当”去工作,点燃“初心”之火。三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有着火一样的热情,也有着少不更事的冲动和直率,我满怀对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期待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来到了上海从事一名工程设计人员。2016年9月4日,告别了十几年的课本和书桌,作为一名企业校招人员,我满怀激动来到了上海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报道,正式从懵懂学生变成懵懂“社会人”,有了工作岗位上的第一个头衔——工程设计师,负责对前期施工的图纸进行设计。这一年,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让我明白工程设计人员是团结互助的有爱集体,是敢闯敢拼、担当有为的忠诚战士,是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责任先锋。这一年让我明白,这种浑然天成般自心底喷薄而出的激情与干劲是我对“初心的感悟”。
2018年:带着“使命”去工作,照亮“初心”之路。2018年我参加江西公务员省考,顺利经过笔试、面试的选拔,来到了安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报道。我始终记得参加新入职公务员培训时,培训老师告诉我们,党员干部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直照亮着我前进的方向。那一年,我负责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品等行业的日常监督管理,以及日常市场交易经营秩序的维护。我发现市场监管干部根本不是想象中“朝九晚五、喝茶看报”的状态,而是“万金油”般的存在。在市场监管的岗位上,我学会了统计企业年报、打印营业执照和执法办案的方法等等。那一年忙碌而又充实,那时的我终于体会到了别人说的工作的乐趣,因为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每一天都能学到新东西。
2019年:带着“感恩”去工作,擦亮“初心”底色。2019年,我被借调到县委主题教育办公室的材料组。在那段时间,我一直羡慕材料组的“笔杆子”们,总是妙笔生花,随手一提就是一篇好文章,直到我每天晚上到主题教育办加班的时候才发现,“笔杆子”们每天都在加班。原来这世上从来没有空谈的“诗和远方”,只有“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尺竿头立不难”。"别小看材料工作,材料工作就是建立在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严谨中的。”部长的话让我了解了材料工作的“见微知著”。也是从那时起,我从常常犯错的“马大哈”到一眼就能看出错别字的“计较人”。当然,我现在还是会经常放错,但我会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经手的每一项工作都严谨细致、规范有序。我要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常怀一颗感恩和知足的心,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就能在工作中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份抱怨、多一份责任,少一点懒惰、多一点进取。
【篇四】
近些天同爸爸聊天,刚好聊到了爷爷他们那个时代的穷苦日子,和我们现在的日子相比,天壤之别啊!
解放后几年,爷爷的一场重病让爷爷下定决心回到自己的家乡。当年为了逃避国民党抓壮丁爷爷带着一家老小被迫离开家乡,这一走颠沛流离整整十年啊!回来后,物是人非,自己曾经的房屋被人无情的占有了,爷爷连夜砍草和泥,盖房子。那个房子我也是听爸爸说的,没有见过,就是拿草编织好墙体,外面和上一层稀泥,房顶就是用稻草之类的铺盖上。一家几口人就这么挤在两间简陋的茅棚里过日子。那时的日子那个苦啊,天天见不着米粒的,一大家子老的小的七八个人开饭,一大盆红薯,一两个青菜。爸爸跟我说,小时候有一次他一脑袋头发脱得一根不剩,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严重的营养不良,后来还是大姑姑家条件稍微好点,每天给爸爸吃上二两白米饭,爸爸的头发才慢慢长出来!
后来到爸爸成家了,从爷爷的茅草屋里搬出来了,自己盖起了用泥巴建筑起来的房子,比以前爷爷那个风雨飘摇中的茅草房进步多了。没几年结束了大集体生活,分产到户,但是苦日子并没有因此结束。刚开始啊,一切都得摸索,没有现成的致富模式套用,也没有任何的信息网络,很闭塞的,就守着自己家的几亩田地,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小时候我家有六七个菜园子,我们一放学第一个不是写作业,而是去地里除草,小小的我们扛着比我们高出好多的锄头,到地里锄草;菜地里种的最多的是红薯,干嘛用啊?喂猪啊。每年养头猪,宰年猪是我们孩童时候最大的盼望,那时可以吃上一顿饱肉!父母也可以炼出一榻油吃上大半年。平时的饭桌上,都是自家种的蔬菜,平时是看不到肉的,一个月左右爸妈会去肉铺买一次肉,妈妈现在经常回忆说,那时候,见着肉,我和哥哥的眼珠子都掉肉碗里了!
再后来,哥哥成家了,那时候农村里流传一句话,要娶媳妇先盖房子。所以农村九几年的时候,楼房陆陆续续成为了农村的一道道风景,遍及乡村的角角落落。爸爸为了给哥哥成家,拿出了积攒半辈子的积蓄,不到一万元,再从亲戚家东拼西凑把楼房建起来了。所以到我们这代开始都告别了泥土房子,住进了楼房。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乡村引进了技术,都根据当地条件发展了加工业,我们那盛产楠竹,很快,乡亲们加工的凉席,竹筷销售遍及全国,很多还被销往国外。爸爸和哥哥合作也办起了凉席加工,小日子开始红火了,小车也替代了摩托车!生活越来越便利了!
现在我的孩子也上中学了,从小在衣食无忧中长大,天天鱼肉不断,我有意识地跟她聊起以前爷爷爸爸辈的苦日子,让她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她幽幽的来一句,他们那会为什么不多挣钱,为什么不买肉吃?没有过那样的经历,她们似乎很难理解那段艰苦日子了!
70年,四代人,经历着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常去回忆那些曾经的艰苦岁月,多跟孩子们讲讲,让她们知道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样才会懂得珍惜!
【篇五】
记得刚上班时,偶尔和同事们聊天,听着大家的口音不尽相同,总会好奇地问:唉,你老家是哪里的呀?而大家的回答也不尽相同,比如我的老家就是涪陵。虽说在重庆城里生活了20余年,但那一口不改的乡音还是隐约能让你认出我是一个涪陵人。而说到我们一家人的进城之路,还要从我爷爷那时说起。
1965年,幺姑婆从涪陵石沱镇老家经人介绍嫁到了重庆,从此一家人便分隔两地。由于是家里最小的妹妹,又一个人嫁到了城里的农村,虽说替她高兴,但爷爷也会担心,时常写信问候。偶尔还会从石沱老家经麻柳、木洞等地赶上一天的路到重庆城里看一下妹妹过得好不好。爷爷的进城路,系着远方亲人,连着骨肉亲情。
1982年,父亲作为家中老大,被爷爷奶奶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通过读书“跳出农门”,18岁的父亲缴了近20元的捐资助学费踏入了高中校门。或许是真的不喜欢读书,读了差不多一学期,第二学期开学没多久,父亲便自己去找校长要回了学费,偷偷拿着钱买了一箩筐鸡蛋,还有一张到重庆的船票,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那时上重庆的客船从石沱码头出发,得开整整一夜。但没多久父亲便被爷爷“逮捕”,回老家参军入伍。他的进城路就此被终结,但我觉得父亲的进城路,系着理想,饱含勇气。
1988年,父亲带着一个三等功,从部队光荣退伍回到老家,干起了放电影的工作。或许那个被无情“终结”的进城梦,无时无刻在召唤着他。1991年便带着母亲、一岁多的姐姐和出生没多久的我一起来到了重庆。一家四口住过20平米不到牛毛毡和石棉瓦拼搭屋顶的小屋,住过公用公厕的民房……但无论条件如何,父母从未想过回老家,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以后可以真正“踏出农门”。父母的进城路满含寄托,饱含希望!
2002年,父母用近10年的存款缴了首付,贷款买房,将一家人的户口迁到重庆,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成了“城里人”。趁着假期,我和姐姐偶尔也会乘坐班车回老家探亲,一开始需要坐3个小时的班车,2010年重庆到老家的二级路通车了,重庆到石沱只需要1个小时车程,再后来火车也通了!我惊喜地发现,我们脚下的路由最初的进城路,不知不觉中竟变成了返乡路!
2016年随着自己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每天看着拥挤的公交车,奔忙的轻轨线;再看看父母焗油之后依然掩不住的白发,我恍然大悟,他们送我到这儿,要想在这座城市里扎根,我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篇六】
在我的书房里,有一个书柜是专门用来摆放父亲读过的书和一些生活用具,也有曾经伴随我成长的小物件,收录机、耳机、我小时候读过的《儿童文学》等,其中相机要多一点,有不同时代不同型号的。
我买第一部相机是1992年,花300元买的Kodak傻瓜相机,上电池胶卷的。九十年代初,Kodak是胶片相机时代的网红。当时买它很纯粹的一个概念就是为了赚钱,在学校填表报一些个人资料都需要贴一寸照,我想:照相馆照一版需一元钱,我收八毛就行。都是穷学生,二毛钱都很算计,女生吃饭时都舍不得买六毛一份的肉菜,买三毛钱的炒白菜,省下钱买衣服,那时十元钱能买一件。现实和想象是有差距的,和同学们逐渐都熟了,拍照也不好意思收钱,相机只为大伙方便和周末出去玩用,但也不能随便乱拍,整个胶卷冲洗出来满意的照片没几张,而洗相的费用却觉得很心疼。为不浪费胶卷,每拍一张照从画面构图到光线和所拍摄角度都要反复比划好长时间,按快门慎之又慎,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面部发酸。我的摄影爱好估计就是那时逼出来的。
到了2000年,我听说有数码相机,拍照之后能立即看到图片,对不满意的或不需要的照片可以立即删除,这样冲洗照片时不再花冤枉钱。我便托人从北京花1000多元买了一个科兴牌数码相机,内存卡片和现在的不一样,有三公分见方那么大,内存只有5兆,我整天拿着乱拍,随意拍,然后用数据线连到我的586电脑上。为了能打印照片,我投资600多元把点阵式打印机换成了Epson喷墨式彩色打印机,听说墨水很贵,一般舍不得打。有一次,在打一张图时,发现打出来的图片和电脑屏上显示的颜色不一样,问部队的技术处长,他看了看说,是墨水风干了,我听了好心疼。这款相机已经找不到了,连续搬家都不知道放哪了。
在以后,眨眼的功夫,数码相机铺天盖地,我陆续买了SONY、CanonG10、Ganon
60D几款相机。
相机,陪我跑遍晋西北的黄土高原,触景生情随手拍,记录了生活中的一些瞬间。翻开电子相册,每张照片都能勾起我那时生活中的美好回忆,让记忆成为永恒。
2017年航拍机的盛行,我买了大疆MAVICPRO型航拍机,三轴云台相机可稳定拍摄4K超高清视频与1200万像素照片,飞行器配备先进的五目视觉系统,能实现指点飞行、智能跟随等功能,并可自动返航以及在室内外稳定悬停、飞行,摇控器配合完备的功能按键可在最大7千米通信距离内定成飞行器与相机的各种操作与设置,并可通过App在移动设备实时显示高清画面。
这些天,媒体都在报道70周年大庆热点,有关相机的发展史,得知在新中国成立到1956共生产12部,冲洗底片要用显影液和定影液,把胶卷放在专用的显影罐里冲洗,然后挂起来晾干。让我想起1986年我小学毕业时学校去了一名照相师,拍完后要到地窑里冲洗,洗出来的照片一块灰一块白一块黑,说是药水没搅匀。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我国的照相机生产企业开始技术引进,傻瓜相机开始盛行。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照相机生产企业的目标已不是传统光学相机,而是更时尚化的数码相机。
如今,电子商场的相机琳琅满目,手机的拍摄更加生活化,使用率已超过了相机,现在人人都是摄影家。有一次,我把随手拍摄的一张《春耕》图发在微博,一位网友留言:“点赞太多你别烦。”
【庆祝建国70周年初中生关于于点赞,我的祖国主题征文】推荐阅读:
点赞祖国征文,庆祝建国70周年的优秀作文08-14
点赞,我的祖国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变化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09-22
我和我的祖国高中生作文 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作文1000字06-20
祖国是我家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作文11-08
庆祝建国70周年,我爱我的祖国的优秀爱国10-13
庆祝建国70周年经典征文09-23
唱响我爱我的祖国庆祝建国70周年观后感 大国崛起心得体会11-14
共圆中国梦奋进新时代主题活动征文庆祝建国70周年作文10-10
庆祝建国70周年心得体会征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