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实验研究(共8篇)
1.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实验研究 篇一
创新模式
破解难题
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生态处理
——在旺苍县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普济镇党委 普济镇人民政府
(2011年2月25日)
近年来,我镇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灾后恢复重建、城乡风貌塑造、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努力向基层、村庄、盲点死角延伸,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生态处理 “户集→组分→村运→镇处理”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投入少、见效快、生态化、可持续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新路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一种模式,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生态处理。
为有效地改善全镇人居环境,强力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分类化、生态化,我镇采取“户集→组分→村运→镇处理” 农村生活垃圾生态处理模式,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该模式的具体做法是:①农户将生活垃圾就近投放入户集池。②各组保洁员定期将户集池中的垃圾运至生态垃圾池进行分类处理,保洁员将废纸、废金属、废塑料等可回收垃圾进行收集,送至村再生资源回收点进行变卖;将树叶、泥土、尘灰等可降解垃圾,采用生物 1
堆肥的方式在生态堆沤池中进行储存、发酵,转化成有机肥料,还园还田;将建筑废渣、废旧织物等不可回收、不可降解的垃圾集中于不可回收垃圾中转屋。③村转运车辆将各组不可回收垃圾进行收集并转运至镇垃圾处理场。④镇垃圾处理场对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填埋处理。
二、破解两大难题,着力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生态处理建管机制 统一规划,坚持标准,着力破解基础设施建设难题。在县规划和建设局、县城乡治理办的指导下,我镇按照“布局合理、经济方便、便于处理”的原则,全面加强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组为单位,每5-10户农户规划修建1个规格为200cm×100cm×80cm的二格封闭式户集池(分可回收垃圾池、不可回收垃圾池)。二是以村为单位,在公路沿线每120—150户集中点规划修建1个规格为400cm×200cm×120cm的三格封闭式生态处理池(分可回收垃圾池、不可回收垃圾池、生态堆沤池)。三是以镇为单位,统一规划修建1座垃圾集中填埋场。目前,全镇规划建设封闭式户集池210个,生态处理池30个,现已分别建成18个、5个,形成了镇、村、组、户整体联动的垃圾生态处理体系。
强化教育,构建机制,着力破解垃圾处理运作难题。一是通过广播、标语、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生活垃圾生态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制定了垃圾生态处理技术规程,召开由镇村组干部、保洁员和户代表参加的垃圾分类处理培训会,2
对垃圾分类知识和方法进行详细讲解,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如何分类、怎样处理的问题。二是以组为单位,采取村民“一事一议”的办法,在各组村民中公开聘选1名群众公认、责任心强的保洁员,由保洁员每天负责本组公共区域的保洁,每周负责分类处理户集池、生态处理池中的垃圾一至二次,确保各组公共区域有人清扫、垃圾有专人处理。三是建立农村生活垃圾生态处理运行经费保障机制,采取“户集一点,社会筹一点、镇投一点,县补一点”的办法,积极筹措运行经费。以村、组为单位,根据村民“一事一议”,按照“谁受益、谁付费”原则,每人每月收取1元垃圾清运服务费,主要用于解决各组保洁人员工资,不足部分由镇政府给予差额补助。
三、彰显三种效益,积极巩固农村生活垃圾生态处理成果 从经济效益看:以大营村为例,在没有实行垃圾生态处理前,全村每年共有890吨垃圾产生,仅转运费一项就近5万元,而实行垃圾生态处理后,基本实现了5%的垃圾回收利用,55%的垃圾作为生态堆肥利用,仅40%的垃圾需转运处理,一年将节省转运费3万元。
从生态效益看:采取“户集→组分→村运→镇处理” 农村生活垃圾生态处理模式,不但实现了农村垃圾的再利用、减量化和生态化,而且还产生了大量的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农民的购买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低碳、可持续发展。
从社会效益看:农村垃圾生态处理新模式,不仅是广大干部群众 3
纵深推进治理工作向基层、村庄、盲点死角延伸的又一载体,有效破解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题,同时也改善了村容村貌,增强了广大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我镇农村垃圾生态化处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与兄弟乡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新的起点,举全镇之力,全方位发动,大马力推进,努力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这场持久战,为建设“产业兴旺、城镇秀美、生活殷实、社会和谐”的新普济而不懈奋斗!
2.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实验研究 篇二
近年来,城市污水处理作为一项重大课题,国家在人力和物力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城市污水得到了治理,江河水质有了较大改观,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城乡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成为农村文明建设的一个瓶颈,严重的制约了农村居住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广大城乡居民对水环境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条件下,“十二五”提出了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提出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建设目标。加强农村地区的污水排放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工作,避免因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而对农村地区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产生污染影响,确保农村水源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既是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所要解决的最急需、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为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鹤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探索,分别利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和“厌氧污水处理技术”,在河南省率先开展农村污水治理试点工作,探索村庄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的新路子,争取使20世纪80年代淘米洗菜的河渠重返乡间。
1 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途径主要是直接排向地面,就近排入河道或通过沟渠入河等。农村污水排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不少农户在新建房屋和旧房卫生设施改造中,虽然建有化粪池,但却没有排放设施,而是依靠土壤渗透这种虽简单,却严重污染了周围的地下水的方法;2)即使有排水系统,绝大多数也是合流制排水,且一般采用明沟排水,由于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加之农药的大量使用,禽兽粪便随雨水流入沟渠,一到晴天气味难闻,严重污染着农村生活环境。
农村生活污水包括:人畜排泄及冲洗粪便产生的污水,厨房产生的污水,洗衣和家庭清洁产生的污水,农村居民洗涤产生的污水等四种方式。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农村生活污水的量和质也相差较大,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生活污水量远高于欠发达地区,污水中氮和磷也高于欠发达地区,而有机污染物较发达地区的要低。总的说来,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具有广分散,来源多,增长快,污水成分复杂,水质及水量变化大的特征。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或不完善,其建设与进行管理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一方面乡村环境意识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工程建设资金不足、运行管理欠缺、缺乏运行机制。
2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技术分析
农村污水处理方式大致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无动力厌氧处理、人工湿地处理、组合处理模式、沼气处理模式等五种模式。适合农村污水处理的有人工湿地处理模式和沼气处理模式,而沼气处理模式适合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其适用于养殖业比较多的农村。目前,河南省新农村畜禽养殖业处于合作社模式,相对集中在个别村庄,大部分村庄还是畜禽养殖业少或没有的现状,这些村庄污水适合人工湿地处理模式,既处理了污水,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是当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的不二之选。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一种土地处理工艺,它是将污水投放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且生长有芦苇、香蒲等耐水植物的沼泽地上,使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通过耐水植物和土壤联合作用,污水得到净化。湿地处理系统对污水净化的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物理沉降作用、植物根系的阻截作用、某些物质的化学沉淀作用、土壤及植物表面的吸附与吸收作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等。此外,植物根系的某些分泌物对细菌和病毒有灭活作用,细菌和病毒也可能在对其不适宜环境中自然死亡。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以生长在沼泽地的维管束植物为主要特征,繁茂的水生植物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维管束植物向其根部输送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每一株维管束植物都是一部“制氧机”,使其根部周围及水中保持一定浓度的溶解氧,根区附近的微生物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其次,植物也能够直接吸收和分解有机污染物。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人工湿地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自由水面(敞流、表面流)型、地下水流(潜流)型和潜流渗滤型,近年来和其他工艺相结合,形成了氧化塘——人工湿地床系统、多级人工湿地系统和序批式人工湿地系统等。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的负荷和污染物去除效果不同,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一般认为自由水面型湿地具有操作简单、投资少等优点,但处理效率较低,占地面积在40 m2/(m3/d)~200 m2/(m3/d);潜流湿地处理效率相对较高,一般占地面积约25 m2/(m3/d)~60 m2/(m3/d),且卫生条件较好,受环境影响小;垂直流型湿地类似于渗滤型土地处理系统,由布水装置向湿地表面布水,污水垂直向下经过土壤截滤,由设在土壤中的多孔集水管收集出水,其处理效率较高,占地面积约3 m2/(m3/d)~10 m2/(m3/d),但基建要求高,并易滋生蚊蝇,发生堵塞现象。
人工湿地系统经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地面水水质标准,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深度处理的方法。特别适合处理饮用水源或景观用水区附近的生活污水或直接对受污染水体的水进行处理,或者为这些水体提供清洁的水源补充。
根据国内人工湿地技术,结合鹤壁现场实际情况,其结构设计为:第一级湿地处理池内从下至上依次放置鹅卵石(5 cm~8 cm)厚400 mm,鹅卵石(1 cm~3 cm)厚150 mm,砂石(1 cm~5 cm)厚300 mm,泥土厚50 mm。第二级湿地池内从下至上依次放置鹅卵石(5 cm~8 cm)厚200 mm,干净大砂厚300 mm,鹅卵石(1 cm~3 cm)厚200 mm。湿地床的进水系统应保证配水的均匀性,一般采用多孔管,进水管应比湿地床高出0.5 m。湿地的出水系统一般根据对床中水位调节的要求,出水区末端的砾石填料层的底部设置穿孔集水管,并设置旋转弯头和控制阀门以调节床内的水位。
污水生态化处理离不开植物。其植物设计应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筛选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减少管理上尤其是对植物体处理上的许多困难。一般应选用当地或本地区天然湿地中存在的植物。植物选择应具备以下优势:1)植物应具有抗冻、抗热、抗病虫害的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2)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BOD5,COD,TN,TP主要靠附着生长在根区表面及附近的微生物去除的,因此应选择根系比较发达,对污水承受能力强的水生植物。3)应选择年生长期长的植物: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常出现因冬季植物枯萎死亡或生长休眠而导致功能下降的现象。4)应选择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的植物,保证生态安全性。5)应选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价值,景观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的植物。结合上述特征,鹤壁市人工湿地常用植物配置如表1所示。
结合实际情况,在鹤壁市后柳江村采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该项目主体设施占地面积402 m2,规划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55 t,工程投资约5万元。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表2所示。
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态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1)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一些农民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对农村污水处理工作认识不够;而且污水处理本身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因而造成农民自发参与农村污水处理的积极性不高。
2)建设资金严重缺乏。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各县区和乡镇财政比较困难,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治污项目很难开展。
3)政策不健全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实施的瓶颈。
缺少科学合理的资金补贴分配、监管机制、运行管理机制等引导政策。如后续管理措施跟不上,造成管网堵塞,易成为新的污染源。
4 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态化技术的总结
从总体上看,所采用的人工湿地处理具有工程总投资、处理单位污水的投资额、年运行费用及单位污水的处理费用均比其他传统方法低等特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明显。1)带来了村容村貌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新变化。过去污水横流现象得到杜绝,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进一步激发起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带来了农村精神风貌和农民文明素质的新变化。随着工程的实施,农村一些陈规陋习、不良习俗得到改变,由污水排放引发的邻里纠纷得到消除,保护环境、重视公共卫生意识得到提高,呈现了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
摘要:为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从农村生活污水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污水生态化处理的模式,着重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进行了探讨,实践表明:人工湿地处理模式具有低投资、高效益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生活污水,人工湿地,生态化处理
参考文献
[1]田海龙,李岩,高维春.人工湿地应用适宜性评价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0(1):67-68.
[2]彭继峰,汤立华,马凯.人工湿地处理小径流地表径流污染工程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技版),2010(4):111-113.
[3]柳文丽.人工湿地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10(5):7.
3.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实验研究 篇三
关键词:鄱阳湖;生活垃圾;现状;农村;政策建议。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2009年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然而农村生活垃圾已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源,堆放的农村生活垃圾在雨季被冲刷到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水质环境,实现资源化利用,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环鄱阳湖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进行研究,选择好适合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案,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环鄱阳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调查选点及方法
1.1调查选点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由38个县市组成。本次调查选取鄱阳湖地区的九江、新建南北两县作为样点,调查时间为2010年9月13-14日。选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首先,两县环鄱阳湖地区,且一南一北。新建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下游西岸,鄱阳湖的南面,全县区域面积2337.84km2。九江县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总面积911km2,其中陆地面积占81.5%,素有江西的北大门之称。其次,两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8个县的平均水平相适应。如:两县的人口、人均GDP、一二产业所占比重等均与鄱阳湖地区平均值相差不大(见表1)。
1.2水样采集及实验分析方法
1.2.1水样采集
九江县选取沙河河段,新建县选取邹家村河流,采样点将两地河流分别设上、中或下游段,并且在每段沿岸及中心不同点取样。采样考虑沙河上游左侧垃圾堆放较少,水质清澈,作为A点,其相对脏乱一侧选取B点,中游一段有施工现象,有建筑垃圾流入水体中,分别设为A、B点,下游地带泥沙较多,水质浑浊,同样设点,邹家村河流则选取不同三点。在不同地段设点取样,以测出不同环境下生活垃圾对水质条件的影响。
1.2.2实验内容及分析方法
①用铂钴比色法或稀释倍数法测水样的色度值;
②用酸度计测量样品的PH值;
③化学需氧量(COD),利用酸性高锰酸钾冷凝回流法进行测定,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计量:
④溶解氧(DO),采用碘量法测量样品中溶解氧的含量。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里氧的量,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
2.调查地生活垃圾水质影响分析
2.1色度、PH值及浑浊度(见表2)
三项数据结果显示,沙河上游的水质较清,呈中性,倍数均较小;中游A点水样浑浊,碱性较强,倍数偏大,B点水样较清,但碱性过大,倍数值不高;下游段A点水质浑浊,倍数值偏大,且水样显弱碱性,B点水样理想,倍数和PH值正常;邹家村A点水质较差,倍数值过高,碱性也较大,B、c两点水样透明度较高,碱性强。
2.2溶解氧及COD值(见表3)
河流水样的COD值普遍偏高,主要由于上游及下游的生活区排放的生活污水、中游一段排出的工业废水中含有油脂、染料、有机原料等。这些有机物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而导致水中缺氧,这同样可以解释上述溶解氧含量低的现象;同时会发生腐败发酵,使细菌滋生、恶化水质、破坏水体,散发出臭味。
实验中测得取样地河流水质状况并不理想,水样中溶解氧(DO)大部分含量不达标,原因可能是由于从上游至入湖口河道周边企业、居民区、垃圾处理厂存在等,特别是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在河边随意堆放,这样的环境容易氧化分解,产生发酵消耗水里的氧气;另外,几条河水中几乎没有水生植物,也是水中溶解氧含量不达标的一个原因。其他几个点的溶解氧含量均低于国家二类水标准值,这几个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因此,整体而言,调查地的水环境,受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影Ⅱ向比较重,多处水体的COD和溶解氧含量并不能达到标准要求,长此以往,水质会继续恶化,生活垃圾仍然肆意堆放,只能会恶性循环,进一步影Ⅱ向农村居民饮水、浇灌、居住乃至生存问题,因此,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着实应该引起广泛的注意,并切实采取行动进行合理治理和改善。
3.调查地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3.1调查地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见图1和表5)
3.1.1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现象严重
经实地考察,九江、新建两县城区一、二级主干道和住宅小区内生活垃圾的处理相对及时,而沿护城河两岸倾倒垃圾现象突出,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问题仍然很差;在新建县部分乡集镇,居民随意在沿路两侧和附近沟塘中堆放垃圾,集贸市场内污水横流。调查发现:农村垃圾杂物大多没有得到处理,随意堆放在农村道路两旁,田头、路旁、水边以及干涸的河道均成了“天然垃圾箱”。个别地区也仅有一些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点,而生活垃圾处理也是采用简易方式填埋,处理方法单一、原始:由于受垃圾填埋场建设资金和技术条件限制,配套设施建设简易,填埋场周边截排洪沟等防污基础设施几乎都未实施到位,垃圾填埋场产生的二次污染非常严重。
3.1.2生活垃圾产量多,种类繁杂
据2005-2008年垃圾统计数据,鄱阳湖地区垃圾总量大(见图1),鄱阳湖地区38个县市区目前生活垃圾日产总量已经达到约0.92万T。调查统计,两县现平均日产生活垃圾约500T,年产约17.5万T,其中农村日产生活垃圾约400T,年产14.6万T,约占垃圾总量的83.4%,且垃圾量仍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
农村生活垃圾种类繁杂。调查显示,鄱阳湖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附属垃圾、燃料废渣、建筑材料类、厨余物、日用品废弃物、危险废旧物、人畜排泄物等。在垃圾构成上,塑料袋和塑料薄膜等无机垃圾及建筑垃圾所占比重增长较快,约占垃圾总量的25%左右,这类垃圾不易降解,对环境污染较大(详见表5)。
3.2调查地生活垃圾处理成因剖析
3.2.1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处理技术存在弊端
2009年江西省统计年鉴显示,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目产0.92万T垃圾中,处理总能力仅为0.77万T/d,占83.6%。统计资料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垃圾处理能力比较高。但从实地调查情况看,整个地区垃圾产生量和设施处理能力之间存在比较大的缺口。目前,为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标,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大多处于超负载运行状态,处理设施使用寿命降低,垃圾污染控制
难度增加。
近20年来,鄱阳湖地区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是:填埋占用大量土地;裸露的垃圾堆存场臭气难闻、蚊蝇鼠害滋孽,成了疾病滋生地和传播源:垃圾发酵挥发出的气体含有致癌致畸物;废旧的灯管、废电池中的重金属,产生生物毒性和植物生长阻碍毒性等等。建垃圾焚烧处理厂虽然具有占地小、处理时间短、减量化显著、可回收热能等优点,但投资很大,农村地区因财力不足不宜采用。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建垃圾填埋场,只是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隔离问题,不产生任何经济回报,运行费用天天都要支出。
3.2.2垃圾处理方式单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提高,无害化处理水平偏低
经实地走访,就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鄱阳湖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大部分以填埋为主,每年平均消耗几百亩土地,而且由于居民生活垃圾中的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使得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恶劣,成为污染空气和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塑料薄膜不易降解,有毒有害垃圾污染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整个鄱阳湖地区生活垃圾的日产生量为0.92万T,能达到无害化处理的仅为0.54万T/d,这远远不够。加之居民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的意识不高,想要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标,存在一定的难度。且因各垃圾填埋场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防漏措施等都达不到技术指标,从而对水体、土壤、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不同程度地产生了二次污染。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减量化、资源化以及无害化处理的要求相差甚远。
3.2.3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文明卫生城市虽是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但环境整治并没有真正引起县乡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农村垃圾、污水处理上,政府不论是舆论宣传,还是工作举措都缺乏必要的力度。调研中了解到,县乡两级政府在垃圾处理上的投入虽逐年有所提高,但远远不能满足垃圾处理工作的必要支出。由于受经费的制约,县城区垃圾中转站数量和垃圾转运车辆偏少,机械老化,垃圾填埋场配套设施不全等,严重影响了城区保洁质量和垃圾处理效果。在农村,因经费原因,乡镇集镇保洁人员过少,且工资偏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更为薄弱。少数乡镇集镇和大部分村至今都没有建立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大多采取露天堆放,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3.2.4垃圾管理工作机制不灵活,城乡居民的卫生意识不强
目前,垃圾管理工作仅靠县乡环卫部门单兵团作战,各部门、各单位配合环卫部门做好垃圾管理工作的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各部门、各单位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由于受长期的卫生习俗影响,城乡居民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之政府缺少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城乡居民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的现象较普遍,已成为垃圾处理工作滞后的重要原因。
4.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政策建议
4.1积极进行环境宣传教育
政府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对群众进行环境宣传教育,不仅要从正面引导,还要将垃圾的数量、垃圾对环境的危害等告知群众。经有关环保部门提供资料,鹰潭市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宏伟战略,着力建设“洁净乡村”,不让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注入鄱阳湖上游水源,从而为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政府出钱修建了公厕,对群众改厕、建沼气池也予以了补贴。通过这些举措,赢得了村民们的理解与支持。
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广泛实施垃圾分类,深入社区进行宣传教育。如较落后的农村可通过环保交流大会、环境宣传单等方式向农民普及环保知识:将垃圾分类落实到家庭,建立与垃圾分类有关的家庭档案。组织村民观看垃圾与环境类展览,义务服务深入到农村宣传垃圾分类,在中小学教育中将环境保护纳入素质教育课程中通过中小学教育,让孩子带动家庭;有条件的可通过广播、电视等途径,组织媒体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单位、社区进行跟踪报道:解答有关垃圾分类问题的咨询,收集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2强化垃圾分类制度,落实农村垃圾收费政策
要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减轻工作量,就要在家庭垃圾收集上做好分类。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虽然大部分村民了解废旧报纸、塑料等的经济价值,但很多家庭都将可回收垃圾直接丢弃。居民抛弃的“生活垃圾’中甚至包括完好的木柜、板凳、儿童玩具等物品。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制度,在对垃圾进行完全分类后,再针对不同种类的垃圾进行有效的相关处理,从而最终达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从综合效益分析,以垃圾收费为手段的减量化措施主要发挥以下两个方面作用。
第一,垃圾收费的直接目标是筹措资金。
事实证明,这是缓解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资金匮乏这一现实矛盾的重要手段:
第二,垃圾收费的根本目标还是在于从源头对垃圾排放量进行控制和消减。
以完善的垃圾回收体系为前提,拓宽村民排放垃圾的选择途径,采用垃圾收费的管理政策,将能真正实现垃圾减量化。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村民同意向个人征收垃圾处理费用,幅度在5~15元年。
4.3改善农村生活垃圾经济技术手段,采用综合处理技术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特性伴随存在的人力和财力不足等问题决定了很难有一种垃圾处理技术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必须采取多种技术对其进行综合处理才能达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借鉴国外生活垃圾成熟的处理模式,这需要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去考虑综合处理模式中各种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针对目前农村地区混合收集垃圾的特点,将生物处理技术作为填埋或焚烧的预处理技术,是解决我国垃圾处理难题的一种有前途的技术组合。机械生物处理技术在欧洲作为填埋处理或焚烧处理的预处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出现了机械生物处理——卫生填埋、机械生物处理——焚烧发电等一些综合处理的趋势。
4.4完善生活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我国为防治固体废物污染也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修订)、《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2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0年)等。此外,在国家制定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以及有关工业企业“三废”排放标准、排污收费标准、卫生标准等标准中,也对固体废物的排放控制及其污染防治作出了规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作了明确的规定,如该法第35条是关于在指定地点倾倒、堆放城市生活垃圾的规定:第37条是有关城市生活垃圾的及时清运、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置的规定:第38条对清洁能源和净菜进城作出了规定。
我国现行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法规为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其中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维护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妥善处理垃圾堆。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制定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已十分全面,然而关系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上,只有部分根据国家制定的现成模式套用出来的标准或是试行办法,没有权威的法律起到约束作用,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足。
乡、镇、村的固废管理机构及相关人员均非常缺乏,造成日常的固废管理脱节现象。因此要尽快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4.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实验研究 篇四
摘要:农村生活污水问题是水资源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对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有密切联系。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污水收集难度大、工程设计未完全透明且淡化内容、政策建设资金紧张、设施建设质量得不到保证、设施运行管理水平不足等问题。本文从生态工程的角度分析应对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论述人工湿地系统、稳定塘系统、地下渗滤系统、蚯蚓生态滤池四种现行生态工程在污水处理的应用,以期为促进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应用
长期以来,由于治理资金短缺和对农村水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成为江河湖泊水体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水供应和卫生合作理事会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中有25%的居住人口享受不到卫生系统提供的便利,相比而言,农村人口的比例高达82%
[1]
。现有的成熟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能够达到很好的处理效果,但是它们又存在自身的限制,如运行过程中需要化学药剂的添加、释放恶臭、运行管理要求掌握相关技术技能,基建、运行维护相关投资费用高,从环境友好角度而言,它们也不是最佳选择[2-3],尤其是对于经济、技术实力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而言,因此人们开始致力于高效经济的自然生态处理工艺研究。进行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探索适合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模式,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1.1 污水收集难度大、管网欠缺
污水收集上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的共性问题。由于农村地区居民,并非像城市居民居住相对集中;因其居住相对较分散,且地势高低不平,污水难以通过自流进入污水处理设施。同时,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及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等原因,绝大多数村庄没有完善的污水管网。已建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由于管网不够完善,收集范围小,户接入面窄,导致污水收集率低。
1.2 工程设计未完全透明、淡化内容
虽然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都是通过专业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但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针对农村地区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相关规范,工程设计和施工往往只能参照其它相关规范进行。同时,由于受工程总承包等相关利益的驱使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或因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单个项目投资额小,设计收费较低等原因的影响,设计单位在方案中对一些须具体明确化的设计内容往往加以淡化或模糊化,这使得设计单位的设计文件内容深度不足,比如涉及到人工湿地(生态绿地)等工程时,对水力负荷的论证、湿地管道的铺设、管道布水孔的设置,湿地填料的优化级配、填料的孔隙度、填料的具体要求,湿地植物的选配、种植密度、种植面积等往往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这对后期的工程监管、工程施工、工程审计等留有较大的疏漏隐患。
1.3 政策建设资金紧张、缺口较大
由于上级部门资金投入不足,基层配套资金不到位,导致工程建设无法完整实施,达不到设计标准,工程设施简陋、管网不全、污水收集和处理率较低。
1.4 工程运行管理欠缺、缺乏机制
虽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大都选用运行费用低廉,管理维护简单等技术,但并不完全是指所有污水处理设施不需要运行维护管理。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也反映出了诸多问题(1)专职的管理人员缺乏,甚至无管理人员。即使有专人管理但主要以兼职管理为主,由于管理人员其他工作的限制,未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上,使得出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影响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2)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管理人员大都未经过相关的专业技术指导或培训,同时,设计单位未在设计方案中指明具体的管理内容、管理范围和管理方法,无法对其所负责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正常维护和有效管理;(3)缺乏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管理部门多头管理,比如涉及包括农办、环保、水办等部门,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整个环节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系统的管理程序,治理资金分散,工程运行维护和管理出现空位。生态工程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1 人工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系统是自然湿地系统某些功能的强化,美国权威湿地研究与设计管理专家Hammer 定义人工湿地为: 一个为了人类的利用和利益,通过模拟自然湿地,人为设计与建造的由饱和基质、挺水与沉水植物、动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
[4]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利用低洼湿地沼泽地处理污水的方法,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填料)生长有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的土地上。人工湿地对废水的处理机理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当湿地系统运行成熟后,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中生长了大量的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系统主要去除填料及根系阻挡截留,有机质则主要通过生物膜中微生物的同化吸收及异化分解而得以去除。湿地床层中植物对氧的运输、传递、释放作用,使其根系周围的微环境中依次呈现出好氧、缺氧和厌氧状态,有利于硝化、反硝化反应和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保证了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最后通过湿地基质的定期更换及植物收割使污染物质最终从系统中去除。目前,在美国有600 多处人工湿地工程用于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5],新西兰也有80 多处人工湿地系统被投入使用
[6]
。在过去的20 年里在我国的广大郊区、农村地区超过1 500 个人工湿地案例已经成功应用。由于单一的生态处理方法不能够达标,近年来复合工艺兴起,复合工艺就是将生态处理系统的不同类型按照场地条件、目的进行组合或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相结合使用,可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负荷,从而减少了对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太湖流域的宜兴市尹家村污水处理工程采用MBR/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通过对参数的合理选取及精心设计,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 2002)的一级A 标准。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单元、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单元、表流湿地单元、氧化塘单元属于典型的生态处理等工艺的综合运用;清华大学“九五”期间在滇池流域采用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填料对磷的吸附/沉淀作用、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对营养物氮、磷的去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7],但是在推广应用上仍有不足。
2.2 稳定塘系统
稳定塘是一种土地经过人工适当的修整,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它具有显而易见的优点: 可充分利用地形,节省基建投资;运行维护费低,系统基本不耗能;无需污泥处理;可实现污水资源化。20 世纪50 年代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Oswald和Gotaas 在稳定塘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高效藻类塘。高效藻类塘是传统稳定塘的一种改进形式,它通过强化利用藻类的增值来产生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形成更紧密的菌藻共生系统,同时创造一定的物化条件,达到对有机碳、病原体尤其是氮和磷等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在法国污水处理领域稳定塘颇受人们喜爱,据统计,法国现在有2 500 ~3 000个稳定塘投入使用,平均每个稳定塘可服务600 个人,处理量为污水处理厂的20% 左右
[8]
。对稳定塘等复合工艺的应用,我国山东东营市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其具体工艺流程为: 污水→总提升泵站→压力管线→平流沉砂池→高效兼性塘→曝气塘→养鱼塘→曝气→养鱼塘→芦苇塘→藕塘→自流或回用,此系统以高效兼性塘、曝气塘和曝气养鱼塘为主要处理系统,对污水净化效果较好,还可以利用污水养鱼、鸭、鹅,达到污水处理效果的同时也获得了经济效益
[9]。
2.3 地下渗滤系统
地下渗滤系统通常由化粪池和土壤渗滤装置构成,是将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预处理后投配到地面下一定距离,在渗透性良好的地层中,通过土壤的毛细力、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污水扩散运动,地下渗滤系统净化机理除了物理截留、物化吸附、化学沉淀、生物降解、动植物等作用,也存在一些土壤生态处理系统中的特殊机制,如光催化、光降解、植物吸取等。地下渗滤系统具有氮、磷去除能力强,处理出水水质好,可回用,基建及运行成本低,运行管理简单、维护容易、不产生剩余污泥且对进水负荷的变化适应性强等优点外,还对各种病原体具有很好的降解作用,适用于新兴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因而成为人们所关注和广泛使用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上海市闵行区汇浦江镇正义村和汇中村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处理对当地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示范工程,并详细地比较了面积分别为9 m2(服务人口11 人)、45 m2(服务人口170人)、90 m2(服务人口170 人)以及200 m2(服务人口170 人)的处理系统在工程实际中出水水质的不同,试验结果显示处理系统面积越大出水的各个水质指标相应变好,200 m2 的处理系统出水水质保持在一级A 水平,研究推荐对各农户污水进行收集后在统一建设,面积在90 ~ 300 m
2[10]
。张建等在滇池周边进行地下渗滤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中试,处理规模为30 ~ 40 ms /d,可处理200 余户村民产生的生活污水,运行效果良好,水力负荷为8 cm/d 时,系统对COD、NH4+-N、TP 和TN 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90%、95% 和80% 以上,出水水质优于建设部颁发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采用间歇配水
[11]。
2.4 蚯蚓生态滤池
蚯蚓生态滤池,又称蚯蚓生物滤池,是利用蚯蚓具有提高土壤透水性能和促进有机物质分解转化的生态学功能而设计的一种生物、生态相结合技术。蚯蚓生物滤池的滤料由上部蚯蚓有机分解层、中间层和下部碎石承托层构成。蚯蚓生态滤池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内部生长着蚯蚓和大量的细菌、真菌、霉菌等。滤池就是利用基质、蚯蚓和微生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污染物在这些复杂而又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作用下被去除。蚯蚓生物滤池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低,除污效能高,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量少,可实现污水、污泥的同步处理,减少后续污泥的处置处理相关费用等,通过蚯蚓的运动疏通和吞食增殖微生物,还解决了传统生物滤池所遇到的堵塞问题南京大学郑正等对将蚯蚓生态滤池工艺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将农户现有的化粪池改装后直接加以利用的示范工程
[12]
。王树乾等将蚯蚓微生物生态滤池用于城镇生活污水研究,蚯蚓生态滤池对COD、BOD、TSS 的去除率都在80% 以上,对NH4+-N 的去除率在55%以上,总磷去除率在45%以上
[13]。
3总结讨论
中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随着全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政策的倾斜,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建设示范工程和规模化运行的处理设施,但其治理技术多是借鉴国外已有技术,并不完全适用于国内。先进的技术不一定是最适用的,只有高效、低投入、低运行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才符合国情。上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投资省、效果好的特点,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酌情选择。此外,这些技术也都有自身的不足和值得改进之处,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科学设计、优化组合,达到技术上的互补。未来的污水处理技术会向着多方面、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可以预见,多种系统的联合使用会成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参考文献
[1]CNES(Citizen Network on Essential Services)Approaches to Sanitation Services[R].2003.
[2]CARTY A,SCHOLZ M,HEAL K,et al. The universal design,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guidelines for farm constructed wetlands(FCW)intemperate climates[J]. Biores Technol,2008,99: 6780-6792.
[3]WILSON D. Fateful Harvest: The True Story of a Small Town,A Global Industry and a Toxic Secret[M]. New York: Harper Collins,2001.
[4]HAMMER D A.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M].Michigan:Lewis Publishers Inc,1989: 5-204.
[5]陈长太,王雪,祁继英. 国外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12): 105 -106.
[6]吴亚英. 人工湿地在新西兰的应用[J]. 江苏环境科技,2000,13(3): 32-33. [7]刘超翔,胡洪营,张健,等. 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2,18(7): 1-4.
[8]RACAULT Y,BOUTIN C. Waste stabilisation ponds in France. State of the art and recent trends[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51(12): 1-9.
[9]曹蓉,王宝贞,王琳,等. 东营的生态塘污水处理系统[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13): 153 -156 [10]沈小青,王卫琴. 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应用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35(7): 15-17.
[11]张建,黄霞,刘超翔,等. 地下渗滤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中试[J]. 环境科学,2002,23(2): 57-61.
[12]苏东辉,郑正,王勇,等.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1): 79 -81.
5.钻井污水处理工艺的实验研究 篇五
钻井污水处理工艺的实验研究
钻井污水是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成分复杂、CODcr高、色度大的`废水,其达标排放是环境保护中较难解决的问题.实验研究发现,采用PAC絮凝剂絮凝和Fenton试剂化学氧化两步方法可使钻井污水达到排放标准.介绍了实验过程,通过正交实验方法给出了最佳操作条件,分析了絮凝和化学氧化的各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絮凝和化学氧化”两步方法可使钻井污水的色度和CODcr同时达标,CODcr去除率达95%.
作 者:王广金 陈文梅 褚良银 周先桃 李艳 王枢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四川,成都,610065刊 名:工业水处理 ISTIC PKU英文刊名: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年,卷(期):24(10)分类号:X703.1关键词:钻井污水 絮凝 化学氧化
6.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实验研究 篇六
作 者梁嘉威 周梓健 马建桃 指导老师冯桂泉 审稿李南萍 摘要本文通过对横沥镇各村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问分析当地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处理现状知道了农村生活污水的危害实验探究了生活污水对生物的危害实验探究了用简易方法净化生活污水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现状及其原因提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对策。关键词 生活污水 排放 处理 危害 对策 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预计到2020年中国农村污水排放量达到270亿吨。有关专家曾做过测试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一天的粪便可使5吨水不能饮用而要把这5吨水净化成可饮用水需要10至12元。那么要处理270亿吨的污水需要投入多少的资金呢那将是一个惊人的数目。“环保是全社会的事情不仅城市要注重环保农村也要注重环保。”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村都没有排道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率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随意排放直接进入河流或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少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渗入地下严重污染河水。所以生活污水已成为目前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使农村地区 2 环境状况日益恶化使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搞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会直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生活在农村的我们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希望为改变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和处理方式减少其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尽我们中学生应有的贡献。2调查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调查法、搜集资料法 3.调查研究过程 1 2008年10月份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形成总体概念、思路。22008年11月15、16日到横沥农村调查、访问、实地考察了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其原因并查找可实施的对策。2008年11 月实验探究生活污水对生物的危害 42008年12月整理和分析数据、资料撰写论文。52009年1月在老师的指导下补充有关资料修稿、定稿。4研究结果分析 为了解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现状及其原因我们重点对南沙区横沥镇大远、义沙、前进、新兴四个村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见附录和采访农户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这样的好处在于农民对调查内容有不明白之处可以进行当面解释。对不识字的农民我们可以讲给他们听让农民自己决定选项。本次共 3 调查了80户农民 收回有效问卷72份。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4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4.1.1 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排出的水它是从住户、公共设施和工厂的厨房、卫生间、浴室及洗衣房和酒楼等生活设施中排出的水。通过访问农民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农民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洗刷、排泄、生活垃圾随意丢放、家庭养殖禽畜粪便排放、雨水冲刷等。这些污染物来源可以作如下分类一是农民日常生活排放的生活污水二是家庭式养殖禽畜产生的污水三是雨水冲刷产生的污水主要指雨水冲刷地面的垃圾、污物所形成的污水.412 农民日常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随便排放 在问到你们的生活污水如何处理时95的农民回答是由管道直接排放到河涌里面5的农民回答随便排放而无人回答是由专门污水处理系统处理 如图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农民日常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由于横沥是水乡村民住宅几乎是建在河涌两旁农村日常生活污水、禽畜粪便和禽畜养殖废水基本没做任何处理除一些家庭的化粪池外就通过简单的排水通道排放到附近的河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如下图造成河流、水塘污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潜在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在考察中我们还发现有个别村民家的茅厕直接建在河涌上如右图。以上结果都表明农村生活污水处于一种处理率低随便排放状态。4.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原因 从调查统计结果中我们发现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方 4 面 421大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在问到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危害性时有30的人认为很大65的人认为不大5的人表示不关心如右图这表明部分村民关于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环保意识薄弱这是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原因之一。422村镇经济力量较为薄弱政府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投入较少。在问到生活污水处理的必要性时16的农民认为非常必要40的农民认为没必要44的农民认为有必要但关心没用。如图这表明部分农民还是认同生活污水要进行处理但无能为力。在问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主要途径时4的农民认为是加强媒体宣传86 的人认为是需要政府投资工程加强管理 10 的人认为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治污工程。如图 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有部分农民希望生活污水能进行处理但由于村镇经济力量较为薄弱政府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投入较少使得农村缺乏污水处理系统而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4.2.3 乡村的环境保护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的环保人才。在访问中我们发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关环保方面的工作通常都由村领导代为管理由于其重经济轻环保进而导致农村环境管理混乱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4.2.4 生活污水的治理工艺推广困难。尽管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理论技术已经很成熟但在实践方面基本上还处在试验阶段没有积极推广。现行的治理方式大都套用城市污水的治理模式未 5 能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治理效果也不理想。我们发现横沥新兴村正在进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试点如图但是这需要进一步克服农村的一些实际困难。4.2.5 外来人口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压力加大。据调查在问到属于哪种市民时本次参与调查的人员中75的是固定居民 15外来居住人口 10的是流动人口。如图 随着南沙区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他们在对南沙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境。在农村由于外来人口居住相对分散管理较困难且环境保护意识较薄弱给村镇的管理人员带来极大不便。所以外来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压力。43生活污水的危害 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不但本身不能使用而且会产生连带效应无论它流到哪里都会对那里的水、泥土和物体造成污染。它的危害性主要在两个方面 43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目前全国农村每天有超过2700 万吨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河流、水塘污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严重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有关专家研究表明水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密切相关的。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类等人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特别是人畜粪便污染。由于人畜粪便具有导致血吸虫病和钩体病等疾病的病菌其对水体和环境造成污染要比洗涤和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更为严重是导致农村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水被污染势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如饮用水被带有病菌的粪 6 便、化肥、农药和工业、生活废水所污染人喝了就有可能感染各种疾病一旦超过一定的量还会引起中毒性疾病等等。预防疾病从很大程度上讲就是要从治理污水抓起。432破坏生态环境 农村村民将生活中的洗涤污水和卫生间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涌。废水中有机物质直接溶解在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中氮、硫、磷的含量较高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易产生硫化氢、硫醇等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从而破坏水中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外来人员的大量涌入农村居住人口不断增多加上养渔业、养殖珍珠以及家庭加工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农村生活污水也越来越多由此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日趋严重。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人口密集的村、生产队的河段生活污水对水体污染影响更加严重天气一热臭气熏天蚊子、苍蝇随处可见。由此可见生活污水对水质污染的严重性。5.对生活污水的实验探究 5.1测定生活污水的 pH值 为了了解被生活污水污染后的水pH值我们分别对义沙、大远、前进、新兴四个点的污水进行了pH测试如图结果如下 地点 义沙 大远 前进 新兴 pH值 6 8 7 7 7 结果表明有的地方污水基本呈弱酸性有的地方污水基本呈弱碱性有的地方接近中性这说明污水的 pH值没有特殊规律 这是由于生活污水的复杂性造成的但污水的 pH值均在 68这说明生活污水对水的pH值影响不大。5.2 实验探究生活污水对生物的危害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生活污水对生物的危害我们进行了实验探究生活污水对金鱼的危害 我们在两个大小相同的金鱼缸中各放入4条大小相同的金鱼1号金鱼缸放的是被生活污水污染后的水2号金鱼缸放入的是干净水都定期换水。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探究生活污水对金鱼影响的实验结果 水源 金鱼生存情况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1号 金鱼缸 被生活污水污染后的水 4条金鱼生活正常 4条金鱼生活正常 3条正常1条出现游动欠佳 2条正常2条出现游动不灵活 2条正常1条出现游动不灵活1条死亡 2号 金鱼缸 干净水 4条金鱼生活正常 4条金鱼生活正常 4条金鱼生活正常 4条金鱼生活正常 4条金鱼生活正常 从实验初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生活污水在某种程度上对金鱼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影响了金鱼的活动性。说明被生活污水污染后的水对生物的身体会产生一定的危害。5.3 探究利用简易方法处理生活污水 为了能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处理生活污水我们尝试进行探究实验通过采用不同的净水方法并进行观察、探究哪种方法对污水是否具有净化作用 8 及哪种方法相对效果更好。5.31做实验 操作 现象观察 浑浊程度 气味 ①把污水静置1天 液体依然浑浊 有臭味 ②再把上述液体加入明矾搅拌后静置1天 液体开始变清瓶底有很多沉淀物 有臭味 ③再把上述液体加入自制净水器过滤 液体变清但仍然有沉淀物 有臭味 ④再把上述液体用滤纸过滤 液体变清几乎看不见沉淀物 有臭味 ⑤再把上述液体加入木炭过滤 液体变清几乎看不见沉淀物 几乎闻不到任何臭味 5.32结论 1上述的净化方法中静置沉淀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2加入明矾能加快水中的悬浮物沉降起到净化作用 3小卵石、沙子能起到过滤作用但过滤的效果不算好 4用木炭能够去除污水中的臭味 5最好综合采用上述多种方法水质净化效果最佳。6.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对策和建议 为减少生活污水对人体和环境产生的危害我们可以从导致生活污水处理 9 现状的原因几方面着手来研究处理生活污水的对策 6.1 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群众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因此政府必须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将环保宣传深入到农村、社区甚至每一个农民家庭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为自己造福为子孙后代造福。62 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 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各镇、村统一建立环保所站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负责辖区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各行政村委要落实人员负责本村环保管理工作。及时汇报、交流环保情况和信息。在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的同时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建立在法制基础上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涉及很少即使有涉及也都局限于原则性的规定未把农村、农业和资源的保护统一起来。农村环境保护法的建立既要明确相关机构的职能也要明确相关的管理体制。因此我们建议尽快制定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63 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一直是制约农村环境改善的一大难事原因之一就是农村缺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因此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另外我们建议由村、镇投入资金给每户发放一个垃圾桶让农民把生活垃圾放到垃圾桶每生产队有一个运送垃圾的环卫工每村建立一个垃圾堆放场每村都要有若干人员清理河涌上的垃圾每镇都有一辆运输垃圾的运输车把全镇的生活垃圾运到区 区建立一个垃圾综合处理站将区内所有的生活 10 垃圾回收、利用杜绝生活垃圾直接丢到河流里而污染河水。6.4 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针对农村分布散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居住方式、生活习惯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有关专家提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化的污水处理模式。对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单村或联村则采用集中处理模式即对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建设一个处理设施统一处理村庄全部污水以达到占地面积小、运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质好的效果。6.5利用“三级净化” 方式处理农村污水 在农村一些农户在宅基地后面地下建有一座水泥砌起的池子 每座2—3 立方米不等。该技术通过一座集沉淀、生化、清水” 三功能于一体的三格池池中分别放入小卵石和沙子明矾木炭 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 池子上方栽种根系发达的花草植物 吸收污水中分解的有机物 从而净化污水 经过这样的处理 污水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这种“三级净化”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特点: 一是不受地形制约 既可单独建造 也可几户联台建造 二是投资不大 三是运行维护简单 每隔2—3 年清洗一次即可四是处理后的污水可浇花种草 对分散的农村农户家庭非常适用。6.5 采用厌氧池和三级净化相结合 用厌氧—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法主要原理是先将污水在厌氧池进行发酵处理后再利用人工湿地中的美人蕉等植物发达的根系来吸附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因为污水中的有机物先经过厌氧池发酵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其余含 11 氮、氨的水体腐殖质、泥浆等进入湿地那里种植着根系发达、喜湿、吸收能力强的美人蕉、水葱、菖蒲等植物经过“过滤”生活污水就经能够达标排放。曾经有地方用这一方法年处理生活污水达到50余万吨处理费用很小很小。6.6将改厕、改厨、与净化沼气池建设相结合来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由村级统一规划把各家各户的污水、废水用一条管道收集 使生活污水收集在一处或多处 采用①沉淀→沼气池→过滤池→人工湿地②沉淀→沼气池→过滤池→农田或果园等使用③沉淀→沼气池→过滤池→鱼塘等方式 进行厌氧发酵、好氧过滤、植物或水生动物吸收等方法处理。7收获与体会 我们经过这几个月的调查、访问、实验和写论文不但了解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原因及其危害。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活动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搜集资料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及合作能力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活动还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加强了我们的环保意识这真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值得高兴的是当我们把这份抽查报告送到村、镇的有关部门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答应会积极考虑我们提出的建议促成有关建议的落实。12 主要参考文献 1梁祝倪晋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73:18-22.2成先雄严群.农村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J.四川环境2005242:39-43.3秦峰柴晓利赵爱华等.粪便处理与处置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 http:/// 13 附录农村生活污水问卷调查 本调查活动目的在于了解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和处理现状及其原因并为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希望您真实填写调查内容。衷心感谢您的参与
1、你属于哪种市民 A固定居民 B 外来居住人口 C流动人口
2、你认为生活污水有必要处理吗 A非常有必要 B有但是关心也没用 C 没必要
3、你认为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危害大吗 A 很大 B不大 C不关心
4、你们的生活污水怎样处理 A 有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 B 由管道直接排放到河涌里面 C 随便排放
7.高频振动膜处理含油污水实验研究 篇七
关键词:振动膜,剪切强化过滤,膜污染,含油污水
振动膜过滤系统(Vibratory Shear Enhanced Processing),简称VSEP,是一种较为有效减缓过滤介质污染、增强分离效果的动态膜过滤技术。振动膜过滤系统能够在膜面产生正弦剪切波。高剪切力能够破坏过滤介质表面的边界层,使沉积在膜面的物质返回到料液中去,并可提高由介质表面向液相主体传递的速度,有效缓解浓差极化。
由美国 New Logic 公司研制的 VSEP 系统装置主要由驱动系统,过滤系统、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1]。其核心部件为共振驱动系统。通过驱动轴上偏心块旋转产生的惯性力,惯性力通过扭弹簧传递到过滤圆盘,引发膜盘振动并使膜表面形成Stokes流,产生强烈的剪切力。膜的最大有效膜面积可以达到150 m2,最大膜振幅是3 cm,共振频率约为60 Hz。VSEP系统的优点主要有:抗堵塞能力强、能量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少、应用范围广、运行费用低等。
由Genkin等[2]研制的振动中空纤维膜系统,中空纤维膜连接在轴向运动的滑杆上进行轴向振动,产生和VSEP系统类似的Stokes边界层。膜的有效面积为57 cm2,膜的孔径为0.2 μm,处理面包酵母悬浊液时,膜的最大振幅是4 cm,振动频率为10 Hz。在轴向振动时,最大临界通量是75 L·m-2·h-1。在增加横向振动后,最大临界通量达到了130 L·m-2·h-1。
目前,众多学者对振动剪切膜过滤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3]。Daniel和M.Cheng[4]试验处理垃圾渗滤液,振动膜能以113.6 L/h的过滤速度去除85%~90%的一般污染物,流出的渗透液可以直接排放或者循环利用。O.AI Akoum等[5]处理了酵母悬浮液和牛血清蛋白,研究了振动频率、振幅、操作压力、温度等参数对分离效果和渗透通量的影响。M.Y.Jaffrin等[6]通过处理酵母悬浮液和脱脂乳来比较VSEP系统和旋转圆盘的水力性能。赵福雄等[7]研究了中国珠江啤酒集团采用专用酵母振动膜过滤系统(VMF)的效果,回收酒的浊度等指标基本能达到过滤后清酒的标准。回收酒的质量较高,能大大降低酒损,说明该系统有很大的推广应用的价值。
1 实验部分
本实验通过自行设计的高频振动剪切膜装置,研究了振动频率、进口压力、料液流量等操作因素对膜系统渗透通量的影响,并将静态和振动模式的过滤性能进行了对比,优化各种运行参数。同时,进行了含油污水以及反冲洗实验,研究高频振动膜系统处理含油污水和冲洗的效果,为高频振动剪切膜这类新型膜处理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实证。
1.1 实验装置设计
1.1.1 实验装置结构介绍
自制高频振动膜系统试验装置主要有驱动系统、滤系统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试验装置驱动系统主要是采用了由上海广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GP-ZDDCS20型电磁吸合式振动台。基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电磁力作用而运动的工作原理,即振动台磁路中的动圈通过交变电流信号时产生激振力,经过由台面、动圈(含骨架)、动圈的悬挂连接件、柔性支承、电器连接件和冷却连接件组成的运动系统形成了振动作用,并将振动作用传递到了膜组件上。
本试验装置控制系统有管路阀门和电磁吸合式振动台自动化控制主机组成。管路管件的内径为25 mm,具体操作步骤见工艺流程说明。电磁吸合式振动台自动化控制主机,可以实现振动方向、调频、调幅、时间控制、远程控制等功能。
1.2 实验材料和试剂
实验污水取自舟山中石化港口浦油库,由于污水存放时间过久,污水中的油膜集聚在容器壁面,大颗粒污染物却沉积在底部,所以每次实验都必须进行强烈的振荡摇匀。实验用水说明见表1。
1.2.1 实验装置组件配置设计(表2)
1.3 实验工艺流程
1.3.1 实验工艺流程介绍
本套实验装置完全在实验室条件下设计制造而成,充分考虑了减少实验室用地、降低制造成本、完善系统运行功能的要求。试验主要考察高频振动剪切膜系统在无振动静态和不同频率振动两种模式下具有的过滤性能,并进行比较。通过按计划安排的各类料液过滤和反冲洗运行操作,调节振动频率、料液流量、进口压力等系统运行参数,最终获得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实验装置工艺流程图如图2。
1.3.2 实验工艺运行操作步骤
1.3.2.1 料液过滤运行操作步骤
(1)按顺序开启阀1、阀3、阀5、阀6、阀8、阀9到最大开度状态,其他阀门保持关闭状态。
(2)按照实验需求,调整振动台的振动频率。
(3)启动供水泵电机,开始供应料液进入管路。调节阀5、阀8、阀9到适宜开度。
(4)读取流量计L1、流量计L2、进口压力表、出口压力表的读数。
1.3.2.2 反冲洗运行操作步骤
(1)按顺序开启阀2、阀5、阀7、阀8到最大开度状态,其他阀门保持关闭状态。
(2)按照实验需求,调整振动台的振动频率。
(3)启动供水泵电机,开始供应清水进入管路。调节阀5、阀8到适宜开度。
(4)读取流量计L1、流量计L2、进口压力表、出口压力表的读数。
1.4 实验参数及分析方法
1.4.1 渗透通量
过滤过程主要考察膜的过滤性能,通过渗透通量可以清楚的得知过滤装置处理料液能力,实验室条件下不能直接精确的测得渗透通量这个值,通过公式(1)计算间接得到。
式中:A——膜有效过滤面积,m2
由于无法直接读取
式中:A——有效过滤面积,m2
Q1——料液流量,L/h
Q2——浓缩液流量,L/h
J——渗透通量,L·m-2·h-1
P1——进口压力,kPa
P2——出口压力,kPa
1.4.2 纯水通量恢复率
为了表征清洗效果,采用纯水膜通量恢复率FR,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FR——纯水膜通量恢复率,%
Jw——清洗后膜的纯水通量,L·m-2·h-1
Jfw——未清洗前的纯水通量,L·m-2·h-1
2 试验结果讨论和分析
2.1 非振动和各个振动频率下的膜通量变化情况
超滤膜存在污染现象,为了研究振动频率对超滤膜过滤的影响,选择了0 Hz、20 Hz、40 Hz、60 Hz、80 Hz频率来进行实验。首先将进口阀1、3、5全开,关闭阀门2、4、7,当启动泵机时控制出口阀门8,使得出口流量计开始值为600 L/h,之后打开振动台选择某一频率每5 min记录一次进口、出口流量计值,以及进出口液压表的数值。得到如图 3所示的各频率下一段时间内,超滤膜的通量变化曲线。所有频率下,膜系统的通量在一定时间内,都会出现下降的情况。这是由于当进口阀门完全打开而出口阀门一定时,经过一段时间,进出口流量值均会减少,流量越小,进出口压力也越小,跨膜压差也降低从而导致渗透通量逐渐减小。
由于前后多次实验对膜组件本身的影响,使得40 Hz、60 Hz、80 Hz的曲线在0 Hz曲线下方,但依然可以从图 3中发现0 Hz(非振动)曲线相对其他频率的曲线下降的趋势更显著,其他频率下膜通量变换是比较缓慢和平缓的。也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污水过滤,非振动时的超滤膜受污染阻塞更容易,而有频率振动时,超滤膜受污染的速度会减慢,较0 Hz相比受污染速率减缓20%。这主要是超滤膜在有振动的情况下工作时,通过在膜面处引入振动产生的高剪切力,使得污染物悬浮于膜表面,提高了过滤通量,而且振动频率越高,膜通量变换越平缓。
如图4,全开出口阀门,控制出口初始值分别为500 L/h、600 L/h、800 L/h,然后每隔5分钟改变一次频率,由此得到通量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从图中看出,每一个出口流量曲线均呈总体下降趋势。从0~20 Hz,通量变化较大,主要是由于实验进行时间较短,超滤膜仍处于被污染阶段。30 Hz以后,超滤膜被污染较严重,我们从曲线可知,30 Hz之随着频率增大,曲线小幅度降低。这是由于实验中
2.2 振动与非振动反清洗恢复率比较
恢复率由反清洗后进行纯水测得的通量与对污染的超滤膜进行纯水通量测试的比较。实验中控制进口纯水力量为800 L/h,振动反清洗取的频率为80 Hz。由此可见,非振动反清洗,膜的恢复率基本小于0。而在振动情况下反清洗,膜的最高恢复率能达到30%。这说明振动对于超滤膜反清洗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增大恢复率,保证受污染的膜在清洗后仍具有一定的过滤效果。
2.3 化学清洗与振动反清洗的比较
实验室中采用了0.1% NaOH溶液与0.5% SDS试剂混合进行碱性清洗。实验比较了振动反清洗和化学清洗两种方式对膜性能的清洗效果,并用纯水通量恢复率FR这个值表达。
由前文介绍可知恢复率可由公式(3)计算。
从图 6可见两种清洗的效果均没有达到50%的恢复率,而化学清洗恢复率要比振动反清洗恢复率高,主要是化学清洗剂能够分解大油污分子为小分子物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清洗。振动反清洗属于物理清洗,为膜组件仅仅提供高频剪切力,减缓受污染速度。因此就两种清洗效果来说,化学试剂的清洗是更佳的,但同时,化学试剂也会残留在水体中,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这两种方式的恢复率低也同时说明两种清洗都不能完全使经过长期运行的膜组件的膜通量恢复到初始通量,这是由于膜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可逆的膜污染。
2.4 进出口水质检测
本实验采用了取自中石化舟山分公司港口浦油库所产含油污水进行试验。比较了在振动和静态运行模式下的过滤处理效果。进行该实验前对膜系统进行了化学清洗,以保证系统所用膜的性能基本恢复到新膜初始状态。
含油污水过滤处理过程的操作条件控制为料液流量900 L/h,进口压力35 kPa。反冲洗过程中加入了振动强化作用,振动频率为90 Hz,运行时间为3 min。已知采用的膜其初始纯水通量为105 L·m-2·h-1。
全程需要提取水样,采取了未处理含油料液和经过滤处理产生的渗透液,通过水质变化考察高频振动剪切膜过滤系统的水处理效率。含油污水料液和处理后渗透液的水质情况如下表:
通过上表可计算得膜对油的截留率振动模式截留率为99.49%,静态模式截留率为98.89%。可以知道适宜振动频率下振动状态对含油物质的截留率略好,这是和膜介质材料及工艺水平有关。
3 结 论
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高频振动剪切膜装置,研究了振动频率对膜受污染速率的影响,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依据动态剪切强化膜过滤原理,将电磁吸合式振动台和内压式中空纤维柱状膜进行耦合联接,设计制造的高频振动剪切强化膜系统具有较好的过滤性能。
(2) 由于振动剪切作用,膜受污染的速率比静态时的速率减缓20%以上,受污染时间延长。
(3) 膜渗透通量随跨膜压差增大而逐渐增大,料液流量的大小影响跨膜压差,膜系统的渗透通量随着料液流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4) 料液浓度影响膜渗透通量,越大的料液浓度会使渗透通量下降更大[8]。
(5) 高频振动剪切超滤膜系统有效的减缓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现象,振动膜对油的截留率为99.49%。处理含油污水获得的渗透液含油量为0.436 mg/L,达到国家污水排放 《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小于5 mg/L)的要求。
参考文献
[1]K.S.Hasan,C.Visvanathan,P.Ariyamethee,et al.Introduction to vi-bratory shear enhanced membrane proces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tarchwaste water recycle.http://www.vsep.com,2003.
[2]G.Genkin,T.D.Waite,A.G.Fane,et al.The effect of vibration andcoagulant addition on the filtration performance of submerged hollow fi-ber membranes[J].Membr.Sci.,2006(281):726-734.
[3]吕斯濠,张赵田,蔡勋江,等.振动剪切强化膜过滤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9,28(7):1111-1121.
[4]Daniel,M.Cheng.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fouling resistant:VSEPmembrane technology in solv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a.www.vsep.com/pdf,2010.
[5]O.Al.Akoum,M.Y.Jaffrin,L.Ding,P.Paullier.An hydrodynamicinvestigation of microfiltration and ultrafiltration in a vibrating membranemodule[J].J.Membr.Sci.,2002(197):37-52.
[6]M.Y.Jaffrin,L.Ding,O.Akoum,A.Brou.A hydrodynamic compari-son between rotating disk and vibratory dynamic filtration systems[J].J.Membr.Sci.,2004(242):155-167.
[7]赵福雄,徐谋华,孙青春,等.酵母振动膜过滤系统的应用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5,21(2):116-117.
8.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的实验与研究 篇八
【关键词】作文;生活化;实验;研究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新课程语文教学以走向开放、走向实践、走向综合为理念,为作文生活化教学知名了导向。“生活即教育”,生活处处都有知识,生活处处都是作文教学的课堂。封闭守旧的教育模式,技能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不能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和作文的热情,学生体验不了写作的乐趣,自然谈不上习作的提高。
一、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小学生习作最苦恼的莫过于“无米下锅”,是呀!没有米怎么能做饭呢?没有内容怎么习作呢?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构成了学生生活的广阔天地。生活中可写的事情多着呢!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捕捉生活中的习作材料呢?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丰富家庭生活。如新课改的六年级的第一次习作是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前我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特别布置学生在课余时帮妈妈做些家务活,如洗碗煮饭,整理房间,整理书包等等。然后每节课前让学生进行两分钟自由式的口头作文,轮流让学生把自己怎样做家务以及做家务活后的收获和感受说给同学听,没想到只是三年级的学生,竟然说得条条是道,有的说帮妈妈煮饭,有的说怎样洗碗,有的同学还帮同学做补充。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所说的写在日记里,强调怎么说就怎么写。到了习作课时,学生就不用惧怕“没什么事可写了”。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生活天地,也为学生作文训练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如组织诗文朗读比赛,口头作文,演讲比赛,游戏活动等。如在“记一次有趣的活动”习作课前,针对学生素材贫乏的问题,我先带领学生玩“贴鼻子”游戏。游戏过后,只需稍微点拨,点明游戏意图,指导如何开头,如何结尾,讲清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这些活动,搜集了有关素材,所以作文中能畅谈自己经历和感受,写起文章来也得心应手。
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访问,郊游,这是解决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好办法。有一次习作要求“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物”,我带领学生参观了果园,事先我布置了写游记的任务,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点,回校后组织他们谈感受,把自己身边的事讲出来让同学们进行评论,由于同学们参与了这些活动
二、表现生活,激发兴趣
学生掌握了丰富的素材,不是就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文章了。不能只谈生活,不谈技巧,如何让学生用习作来表现生活?以随笔为突破口,让学生随时随地尝试用随笔来表现生活,描绘生活,既可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收效甚多。
首先,让学生勤于动笔。不拘形式,不设条件,自由自在地把见闻和想象倾注于笔端,抒发灵感。可以是短句,可以是洋洋洒洒上千言;无论是片段无论是心中闪过的灵光。无形之中,一切都在成长。其次,让学生善于表达。除了注重素材收集整理,一词一句,布局谋划方面的指导。还要改变过去以教师分析为主的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手、动口,确立以体验为主的作文教学。创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独立构思写作。最后,学生写随记时。充分体现层次性,既有“扶着走”的方法,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对于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应有不同要求,使学生都不畏困难,快乐习作。
三、感悟生活,活跃思维
以提高生活质量角度来理解作文生活化的意义,让写作来反映生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继而又深入生活,促进学生作文深度的发展。最终让习作走进生活,生活就是作文。作文是学生心理功能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作文总是一个“物”(客观事物)——“情”、(观念情感)——“辞”(语言文字)的双重转化过程。作文生活化强调使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自我表现、是生活真实写照与学生生活的空间相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情感的大海就有壮丽的浪涛,需要感悟,需要激活。只有生动感人的语言找到火热的情感,所写之作才有血有肉。因此,平时应抓拄契机,丰富的积累,让学生领悟生活之美,有强烈的写作冲动,顿生“一写为快”之念。活跃思维,给学生以自由命题的空间, 在实践中,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互改→誊写→再改……”,不受时空限制完成习作,大胆张扬其个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秘诀。
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话,正为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屠丽琴.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09(04).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实验研究】推荐阅读: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议10-19
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的调查问卷07-31
镇安县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理对策09-16
农村污水处理设计方案07-19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合同06-27
丰富农村学生的暑假生活09-15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建设方法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