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教学模式 正稿

2024-07-17

新课堂教学模式 正稿(精选9篇)

1.新课堂教学模式 正稿 篇一

XX县生态养殖扶贫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XX县自2008年被列为全省33个国家科技扶贫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重点县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推动了生态养殖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建立了财政扶贫资金、企业资本和农户投入 “三位一体”的股权制企业化扶贫模式。这一模式具有“六个内核”,明晰了 “五个关系”,取得了“五化成效”。即:以“政府引导、部门监管、企业经营、群众参与、科技支撑、市场运作”为核心内容;理顺了部门和企业、企业和农户、农户和市场、生态与畜牧、扶贫与发展五个关系;在扶贫科学化、经济生态化、畜牧产业化、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生态养殖扶贫模式的产生过程

2010年,国家科技扶贫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实施两年后,我县在对这项工作的调研和评估中发现,项目建设改变了多数农户的养殖观念,提高了养殖水平,增加了农户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但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少数农户认识不到位,追求项目实施的短期个人利益,忽视项目帮助农户脱贫致富的长远效果;二是相当部分农户不掌握技术和市场,养殖成效不明显;三是部门监管和指导力不从心,有限的技术力量不能覆盖众多的农户,服务不够到位。

这些问题引起了县委和县政府的思考,着手探索一条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走一条社会化、产业化、企 业化扶贫的路子。即:由职能部门(扶贫办)对接龙头企业,通过约束手段将扶贫资金投向企业,再由企业对接农户,承担市场和自然风险,为农户提供种羊、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服务,通过企业行为扶贫农民。

位于我县王家寨镇境内的鹏腾生态农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拥有成品圈舍和待建圈舍万余平方米、牧草基地15000亩,是一家有技术、懂管理、敢拼搏、有资金的实体企业,主要从事生态养殖、种畜繁育和市场开发,饲养羊、牛、猪、鸡、鹅等畜禽,配有相应的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覆盖了品种、防疫、基地、市场等养殖要素,是一个政府眼见为实、农民心知肚明的实体。

2010年6月以来,我县先后向这家企业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71万元,公司利用扶贫资金扩大规模,依靠成熟的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基地条件,向农户免费发放种羊,并提供草料、防疫、市场等服务,由农户分户养殖。约定三年后,农户按当初种羊的重量还回公司,利润部分由公司和农户按照三七开比例分成,农户实现了“零投入、零风险、多收入”。运行一年来,公司已向周边4个村9个村民组村寨92户农户发放种羊1860只,前来公司领养羊只的农户,络绎不绝。截止目前,农户的养殖效果非常明显。王家寨镇路尾村农户姜远荣,有劳力,但无资金,不懂技术,远离市场。自去年10月与公司签订代养合同后,无偿获得70只山羊饲养,半年后数量增加到106只,实现利润约5万元,除去公司提取部分,获利3万多元。随着时间的推移,像姜远荣这样的农 户会越来越多。

二、生态扶贫养殖模式的做法

“三位一体”的股权制企业化扶贫开发模式,兼顾了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保证了财政扶贫资金效益的最大化,保证了企业应有的市场利润,保证了农户稳定的收益,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政府引导。扶贫是政府行为,群众脱贫是政府的目的。政府主导的扶贫方式中,扶什么、怎样扶?决定权在政府。实践证明,政府主导的扶贫模式漠视了群众和社会的参与意识,其扶贫效果没有真正体现。企业为主导的扶贫模式,塑造了企业和农户两个市场主体,农户通过合作方式,通过合同法律保障获得了来自政府的扶贫收益。政府在其中充当了一个设计者的角色,明确财政资金的使用上,按每平米70元标准补助公司修建圈舍,按每亩200亩标准补助公司建设草场,其余资金用于购置种羊,在农户中滚动使用。

二是部门监管。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但企业是一个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组织,扶贫资金不直接投向农户而是投向企业,如何监管?具体实践中,明确扶贫部门投入的资金所有权人为县扶贫部门,使用权在公司,收益权由农户、公司、扶贫部门按约定比例分享,扶贫部门分享的资金用于扩大的再扶贫。县扶贫办向企业派驻工作人员,全程监督项目的实施,负责有关工作的协调,并由财经部门对公司的账务进行月查月审,保证扶贫资金的应有用途。

三是企业经营。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按照市场规律 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享有对作为代养者的农户进行约束的权利,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扶贫对象与企业形成了利益的共同体。在这一模式的三个主体中,扶贫部门和公司为出资者和管理者,农户作为饲养者。具体利润分配方式为:农户获得所领养种羊孳息的70%,公司获得30%。通过公司财务核算,公司利润的80%用于扩大再生产,利润的20%由公司和扶贫部门平均分配。

四是群众参与。在公司运作过程中,周边有养殖能力的贫困群众与企业签订饲养合同,由村组织作担保或五户以上农户联保,形成代养法律关系。这就使扶贫模式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由以往政府要扶贫转变成为群众要脱贫,充分调动了群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五是科技支撑。目前,公司除县农牧局指定的技术服务人员外,还聘请了贵州大学8名专家教授作为常年技术顾问。公司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远到山东、江苏、河南、四川,近到平塘、龙里、毕节、大方、赫章、威宁等地考察学习,以提升自身业务和技术水平。从去年建场以来,来场上指导工作的领导、专家共有26批130多人次,外县考察调研人员达14批210多人次。

六是市场运作。经营的终端是市场,市场的法则是市场规律。部门与企业签订合同,遵循的是市场规律;企业向农户放羊分利,遵循的仍然是市场规律。这一模式的各个环节,蕴藏着相应的利益关系,各个利益主体都在市场活动中追寻利益的最大化。

三、生态畜牧养殖模式的成效

以上六个方面的做法,进一步理顺了“五个关系”,取得了“五化”效果。

一是理顺了部门和企业的关系。企业到部门办事时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不复存在;部门对企业的服务、指导和监管进一步加强。这一模式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部门提高了工作效能。

二是理顺了企业和农户的关系。企业和农户之间不是雇工和老板的关系,而是利益的共同体。领养农户成为企业的一名编外员工,实行计件制,多劳多得。

三是理顺了农户和市场的关系。农户和市场之间增加了企业这一桥梁。农户向企业领养种羊三年后,可按照市场价格自行销售或按照公司提供的市场信息销售,保证了农户获得合理的市场利润。

四是理顺了生态与畜牧的关系。分散养殖和传统养殖大多以放养为主,对生态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以政府引导、公司中介、农户主体、种草养殖为形式的生态养殖,注入了更高的科技含量,既发展了畜牧业,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五是理顺了扶贫与发展的关系。职能部门直面群众的扶贫模式易于产生群众对政府的依赖情结,导致部分群众出现惰性、依赖心理、自卑心理。年年要资金,年年无收益。企业为主的扶贫模式,更能让贫困群众自强自立,更能让群众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

“五化”即: 一是扶贫科学化。在这一扶贫模式中,政府与农民的联系上,避免了群众对政府的直接依赖,变背着农民走路为扶着农民走路;依托公司这一平台,培育了群众反贫困的内生力。

二是经济生态化。在整个扶贫链条中,公司种植15000亩草场,满足了生产需求,又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是绿色的,产业是环保的。

三是畜牧产业化。公司的技术、资金、基地、市场优势,为农户提供了保障,实现了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与千家万户小生产的对接;农户的人力优势,为公司解决了用工困难。通过公司这一平台,推动了畜牧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有望形成产业化格局。

四是收益最大化。农民在不投入资金、技术的条件下,通过适量规模饲养,分配七成利润,实现了收益最大化;公司从圈舍建设和草场种植中得到部门的部分无偿扶持,从代养农户中得到一定的经济回报,收益同样实现最大化;扶贫部门将扶贫行为转变为企业行为,通过公司行为实现了扶贫效益。

五是风险最小化。农民零投入、零风险,多受益;企业少投入,少风险;政府多投入,多监管。通过市场和法律约束,保证了各参与主体利益最大化。

2.新课堂教学模式 正稿 篇二

一、师生角色的转变

传统课堂模式中, 教师永远是主角, 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新课程标准下, 老师要放下权威, 学生要变得主动。当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的时候, 学生的角色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转变, 由被动地学习变成主动地学习, 主要表现为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增强团队合作学习和个人探究相结合的观念和能力、提高勇于提问和积极展示自己观点的意识。

师生角色的转变应该贯穿整个课堂。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 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是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 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 将15克食盐全部吸收了。同样的, 老师就像技艺精湛的厨师, 知识就好像是盐, 新观念新模式就好像汤,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到知识的“美味”, 感受习得知识的奇妙。

二、课堂结构的转变

传统课堂45分钟基本上都是教师的一言堂, 教师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而学生主要是听教师怎么讲就怎么来学习, 是被动式的学习。我们称这种传统模式为填鸭式。在新型课堂模式下, 课堂45分钟发生了彻底转变。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形成了具体的流程: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学生课前自学预习——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课堂检测。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教师编写导学案, 学生自主预学

学生自主预学是通过自己研读教材和结合导学案来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 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养成读书习惯, 扩展阅读面必不可少的途径。自主预学, 这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剖析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预学的热情, 教师编制的导学案要由浅入深, 紧扣重、难点,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能力。

第二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展示预学成果

结合预学情况, 小组进行讨论, 十几分钟后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当众展示, 这是个人和集体智慧的具体表现。借助演示, 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认识和收获。知识层面, 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情感和价值观层面, 能使学生增加在解决问题后产生的自豪感, 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幸福感。

结合学生的展示, 教师可以及时地提出一些共同的疑问或者问题的变式, 让学生当堂解答。当这位学生不能解决的时候, 教师就让小组进行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合作讨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它利于集思广益, 相互启迪, 实现信息之间共享, 可以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并使得对知识的认识得到深入理解;同时能充分暴露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情况, 这样教师就及时了解了学生的学情;这种方法信息反馈及时, 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老师掌握学生的认识状况, 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他们在提出问题、论证解答问题、归纳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能力。

第三步:学生小组阶段性小结并完成针对训练, 教师巡回辅导并给予评价

展示结束后, 根据学生的掌握及小组反馈情况, 教师给出课堂作业让学生及时练习。及时练习的优点就在于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温故知识, 这样的重复刺激有助于记忆和理解知识。在完成课堂作业的时候, 教师应注意巡视辅导, 随时解答学生作业中的疑难问题, 并评价学生的作业情况, 及时的帮助和正面的评价都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最大的推动。

第四步:学生最后总结回顾, 教师布置作业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最后, 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 让学生通过再练习, 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当减少了教师“填鸭式”的讲授, 增加了教师适时的引导;减少了学生“机械式”的学习, 增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 就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拓学生眼界和思维,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评价机制的转变

长期以来,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的就是考试成绩。这种唯考试成绩、“一卷定终身”的评价机制也要进行改革, 新型课堂学生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三个方面。

教师的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热情,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教师每次备课都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来设计, 不能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新型课堂教师的评价也要紧扣三维目标来进行。教师及时、肯定、鼓励、期待性的评价, 对学生完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有着积极推动的重大意义。

新型课堂中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 学生之间的互评能够让他们互相学习, 使得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学生互评由预学效果、小组研讨、课堂展示、归纳总结等几部分组成。通过这些互评, 就能够让学生认清自己在哪方面存在不足和在哪些方面比较成功。有了这些准确的自我认识, 学生在掌握知识上就能达到理解深刻, 不易遗忘的效果。

新型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因而课堂教学评价要强化小组合作与小组竞争意识, 学习小组的评价要对预学、展示、合作、检测等教学过程赋予分值, 及时公布, 从而调动学习小组的积极性。科学利用小组评价能促进小组成员互帮互学, 把评价主体让给学生, 使学生在合作中借鉴, 在借鉴中思考, 在思考中提高, 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3.课堂新模式教学 篇三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题,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在新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大的背景之下,自主学习已经逐渐取代接受学习, 成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對新世纪的挑战,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式,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紧靠在学校学的知识远远不够,每个都必须终身学习。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能,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的驾驭知识的本领,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个体发展的必备要素。培养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的效率和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

陶行知曾说:“思有其序,学有其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历史课堂中践行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明确学生是实施自主学习方式的主体。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只是作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教师是通过学生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因此,真正的课堂主体不是学生,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被动的。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的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感受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其次,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大胆改革,勇于探索,通过自主预习、创设情景,启发导学、自主探究,质疑释疑、小组研讨、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等步骤,构建了具有校本特点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第一步:自主预习(5——8分钟)

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内预习。教师要布置预习,明确提出预习任务与要求,并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巧设问题。通过预习把握学生学习的动向和兴趣,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打好基础。

第二步:创设情景,启发导学(3分钟)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悔不发。”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由浅入深的启迪学生智慧,根据学生的预习首先创设引人入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为启迪创新思维创设有利条件。出示由现成的知识结论改编成的探究性问题,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操作的目标和方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第三步:自主探究,质疑释疑(10——15分钟)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学生自学探究要包括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第四步:小组研讨、合作学习(10——15分钟)

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是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模式的重要策略。小组成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既可互相学习,又可互相讨论、共同研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上一环节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第五步:归纳总结(3分钟)

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探究的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重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

第六步:小结、作业(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和预习)(2分钟)

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主要讲自己通过本节的学习,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牢记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并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地。

4.物理教学新模式 篇四

物理教学也是一样,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之后, 就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本文首先对几种常见的物理课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接着提出一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模式---系统教学法。

一、几种常见课型的教学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必须熟悉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课型, 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物理教学的特点, 我们把物理教学中的课的类型主要划分为三种, 即实验教学课, 知识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

1、实验教学课。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即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 课外实验。

(1) 演示实验。所谓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为配合教学内容而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因此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起学习兴趣, 同时也能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起一定的示范作用。为了确保演示实验成功, 并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课堂演示实验要首先做好准备, 力求演示的现象清楚, 并配合必要的说明和讲解。

(2) 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掌握实验技能, 使学生受到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初步训练的主要措施。

(3) 课外实验。这种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补充形式, 可作为实验作业布置给学生, 也可作为建议, 由有兴趣的学生自愿进行。

2、知识教学课。

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并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3、习题教学课。

习题教学, 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讲述若干重要概念和规律, 或者在重要的教学单元之后, 一般要安排以解题指导为中心的习题课, 及时而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和解题训练。要上好一堂习题课, 重要的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程度, 选编好例题和习题, 认真研究教学方法, 把复习讲评、示范解题和学生练习等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物理教学新模式——系统教学法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笔者倡导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系统教学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轻松愉快而卓有成效地学习。

1、系统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 注重信息系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学习活动, 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阶段, 这八个阶段是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 相应的八种心理过程为: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 就是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 揭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既然如此,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 系统中的每一阶段都是为学习者安排外部教学情境, 以支持他们每一阶段的学习。

(2) 明确教学目标。整个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并将它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 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 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 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 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 ([美]奥苏伯尔语) 。

(3) 强调意义接受。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学生学习是以间接知识为主, 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类的知识财产。而接受法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知识, 避免走很多弯路。但是, 我们要求的是进行有意义接受, 而不是机械接受。有意义接受, 不仅可以迅速地接受知识, 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4) 完善认知结构。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理论, 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 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在有意义学习中, 学生的认知结构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 使知识系统化, 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5) 注意随堂记忆.每一节课上都留有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记忆所学知识。

(6) 允许免交作业。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教材中的习题全都在课内完成, 学生可以免交作业, 可指导学生对课堂练习以“互查法”判阅。鼓励和建议学生选做课外习题, 只要通过适当措施, 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做更多的习题, 并且也会做得更好。

(7) 重视单元过关。每单元教学结束后, 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学习”的情况, 不使问题积压成堆。变换讲解的方式, “对没有命中的目标, 再射一箭”。

2、系统教学法的课堂设计。

根据加涅的学习阶段理论, 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讲, 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 也是信息的摄取、加工、贮存和反馈的过程, 即知识的知觉选择、理解领会、记忆贮存和作业反馈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为这一过程, 特别是内部加工过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为此, 把课堂教学设计为四个阶段。

(1) 自学探究、知觉选择阶段。每上一节课, 教师事先拟发自学提纲, 提供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接着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 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观看演示、动手做实验、展开讨论等。教师巡视指导, 启发质疑, 收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这一阶段, 是知觉选择的过程。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 引起注意, 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视听知觉进行感知, 定向地摄取知识, 获得感性认识, 但对教材的意义尚未真正理解。

(2) 重点讲解、理解领会阶段。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 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澄清模糊观念, 解答疑难问题, 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联精讲, 纵向串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横向串讲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讲清易错易混处,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一阶段是在知觉选择的基础上领会和理解教材。领会是明白、知晓知识的意义及结构、规律, 在领会过程中,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新知, 并把新知纳入旧的认知结构中。理解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 在理解的过程中, 将个别事物、个别现象类化、概括为普遍的原理;或者将一般原理具体化, 用一般规律解释个别事物或个别现象。领会和理解是知识获得的重要环节。

(3) 整理吸收、记忆贮存阶段。教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总结出要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指出学生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其原因。接着, 创造安静环境, 让学生默记本节所学知识。

经过领会理解, 知识就进入记忆阶段, 通过记忆, 保持知识, 习得知识, 实现学习知识的期望。为了保持知识, 就必须根据遗忘规律, 指导学生同遗忘作斗争。

(4) 练习巩固、作业反馈阶段。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师提出各种类型的有一定梯度的典型习题, 让学生当堂练习。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 教师予以必要的矫正和辅导。学生已获得的知识, 要经过练习、作业才能巩固, 它是检查学习结果, 提高、充实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巩固知识的途径, 一般是通过练习形式去强化知识。同时根据练习、作业的水平, 了解知识学习的结果, 为教师和学生本人提供学习反馈。

总之笔者认为, 物理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关键是要博采众长, 综合运用, 合理组织, 并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启发式, 让物理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 使之成为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摘要:本文对物理教学中常见的三种课型——实验教学课、知识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的基本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参照现代教学理论的新成果, 兼收并蓄, 设计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系统教学法。这种教学法, 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验教学,知识教学,习题教学,教学方法,课堂设计,系统教学法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材教法》,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5年。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

[3][美]罗伯特.M.加涅著, 傅统先、陆有铨译:《学习的条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年。

5.教学“新模式”引领优质课堂 篇五

北京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主要定位于对不同学科课堂教学程序的一种规范。因为我们通过深入常态课堂,发现由于课堂结构不清,特别是教学程序、重点环节的落实不到位,使课堂学习存在水过地皮湿的现象。因此,我们认为不能把鲜活的课堂模式化,但是教学需要模式,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我们开始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

附:嘉铭分校“优化课堂”要则:

课前三问:

一问目标——学生学到什么; 二问设计——学生怎么学 ;三问效果——怎么知道学生学会了。

课中三看:一看学生主体参与度;二看学生思维的广度,长度与深度;三看学习成果展示真实度。

课后三思:一思学生和教师的快乐指数,二思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度,三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加强教研组学科建设,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从2013年7月,落实陈经纶中学人人参与教研组学科建设要求,我们始终让教研组学科建设植根于课堂,围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历練并提升教师的施教能力与水平。

我们先后分成数学、语文、英语、综合(含美术、音乐、科学、劳技、综合实践、品德与社会(生活))、体育五个大教研组,围绕一个核心,即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注重两个角度即教师课堂教学程序的优化和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学习方式与效果的优化。

课堂学生学习规范:

课堂环节要完整——上课起立问好,下课起立再见,课中遵规守纪。

文具准备需到位——物品齐全,码放有序。

课堂答问要标准——举手作答,右跨出位,目视师生,声音洪亮,表述清楚,彰显学科特点;

小组交流求实效——学案引领,生生互补,人人发言,音量适当,注意倾听,自我订正,精彩展示;

反馈评价必到位——成效反馈不能少,学会评价重激励,参与率100%,目标达成率95%,课堂检测95分以上。

教师课堂规范:

课堂即舞台——仪容大方且雅致、美观;精神饱满且阳光、激情;环节紧凑且自主、开放;表述清晰且正确、有致;板书规范且美观、精当。

课堂即效率——按时上课和下课,精当设问和讲解,关注全体和个体,把握预设和生成,突出引导和启发,注重反馈和评价。

课堂即生活——容许学生犯一次错,让学生至少一次自我展示,让学生有自己的角色。

课堂即竞争——面向全体,学生参与率100%;明确目标,目标达成率95%;注重效率,课堂检测均分95分以上。

制定了嘉铭常态课堂规范评价表,确定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评价要点,确定了相应的评价等级。

教师依据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课例设计,规范课堂教学的流程,清晰课堂教学的思路。

基于教师备课,教研组、备课组初步探究的基础上,作为嘉铭分校,我们坚持每月请教研员等进校园,举办讲座,引导我们问诊课堂,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各学科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一学年中老师们参与区级、市级课程比赛多有斩获,在区“朝阳杯”基本功团体赛中获得优胜奖。在朝阳区中小学生创新性学习成果评选中有三项分获银奖和铜奖。植根课堂,研究优化,才能促进教学的常态优质,为此,我们将且思且行。

(作者单位:北京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

6.教学新模式 篇六

关键词 探索 创新 历史模式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回想课改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我从一开始的困惑到慢慢适应,从无从入手到尝试探索,我的最大体会就是要敢于尝试。下面就谈谈我尝试的几点思考:

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爱好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源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新课程教材无论是排版、色彩、插图还是引言、标题、内容都十分新奇,都可以看出激发学生爱好的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比如阅读“历史纵横”,补充一些相关史料,讨论解决“学思之窗”和“阅读与思考”里的问题,这些都可以调动学生的爱好。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了教学中学生情绪的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营造布满生气活力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呢?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自身的情绪

教师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消除学生对历史课本身的“距离感”。在课堂教学包括课后辅导中我都非常注重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在精神饱满、情绪振奋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活动。认真备课,设计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灵活发挥运用,同时辅之以必要的仪态、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语言,强化教学的语言、情感信息,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愉悦与激情是可以“传染”的。只有当教师自己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学生才会处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并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教师的激情可以去掉学生的睡意,激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另外,愉悦与激情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对老师的教学也有相应的促进效能。当师生在教学中形成了良好相互促进的氛围,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学生有没有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要想让学生主动的学,要害还是在教师身上。长期以来教师大都陷入“高高在上”、“老师总是对的”等教学误区中,这都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必须在内心深处尊重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真正体现民主和平等。

(三)教师的引导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课堂教学气氛不好,不连贯,甚至陷入尴尬境地,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的“导”出了问题。课要上的生动,首先要精心备课,认真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得内容环环相扣。其次,提问要深入浅出,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后,引导回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同个体的不同情况灵活进行。

三、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一种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如必修1第二单元第1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涉及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诸多内容,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直观性强,增强学生学习爱好

利用多媒体可以简便、快捷地制作二维、三维动画,做到图、文、声并茂,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展示,将难以表述的抽象概念解释清楚。这一课,我通过地图演示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经过,通过资料短片回顾八国联军侵华事件,既节约了时间,讲清了史实,又调动了学生爱好。

(二)信息存储量大,便于整理知识结构

这一课要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借助多媒体课件很轻易展现这一过程。

四、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与思考的习惯

(一)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

把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学好历史的基础。我实践中总结出指导学生看书的方法是:先编写预习提纲,以方框结构形式展示课文脉络,以填充的形式体现基础知识点,以简答的形式体现重点知识,同时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材料题、讨论题来解决难点。

(二)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碰到问题要多想、会想、善想。只有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才是自己真正把握的知识。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我经常创设讨论的情景,鼓励学生争论,然后适时点拨,这样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练习和提高。

五、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练习是巩固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这一“传统模式”不可丢。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如选择题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把握水平,材料题可练习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问答题可练习学生的归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另外,通过小结、学习心得的方式来总结归纳教材内容、知识结构,对旧知识加工梳理,对所学内容提炼要点,找出规律,清理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完整、清楚的印象。

7.新课堂教学模式 正稿 篇七

一、创设恰当施教情境, 提出相关问题

1. 创设情境的形式与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受教者所汲取的数学内容需要具备现实及实践价值, 彰显挑战性; 同时指出应当着眼于受教者的生活, 令其能够在实践中提取现实元素, 并将其幻化为数学模型, 直至对这一模型予以阐释及运用; 通过上述活动令受教者感知数学原理并能够提价值观、情感态度及升思维能力等水平。所以, 小学数学授课环节应当着眼于学情, 将具备现实价值及挑战性、生动的课堂情境创设出来, 将受教者的兴趣激发出来。所设计的情境包含着眼于受教者身旁的相关事件、人物等。

2. 于情景中将数学问题提出

( 1) 感知情景价值。施教者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进行施教情境设计的时候, 应当引领受教者思考所设计的授课情境, 令其依据现存认知构成特征及生活经验, 独立对问题进行思索, 解读情景价值, 汇总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理念, 之后将所得结论和同学进行探究。

( 2) 质疑数学情境。学生于授课情景之中, 应当依据自身的知识储备特征及生活经验, 大胆质疑, 所质疑内容可以和本学科存在联系, 也可以没有相应关联, 一些质疑点哪怕显得很怪异, 施教者也应当对学生的这种质疑品质予以肯定, 引领其正确质疑, 继而自相关联的数学问题查找和教学情境相关的授课内容。

( 3) 妙用数学语言。施教者设计相关的授课情境, 需要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引领, 学生在阐释心中观点的初始阶段, 可以根据自身理解借助自我语言阐释观点。诚然, 这样的语言也许欠缺规范性, 这就需要施教者对其进行具体引导, 在潜移默化中令受教者掌握数学语言特征, 并依其阐释所要质疑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 协作交流

进行自主探究, 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实则为整个授课环节的重心, 也是对受教者学习习惯及能力予以培养的重要举措, 具体而言, 实施自主性探究, 注重协作交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 自主探究, 小组探讨。小学数学施教环节将有效的问题情景创设出来, 需要受教者实施自主性探究, 构建专属性质对问题予以解决的思索方案. 因此, 整个授课环节, 施教者需要对受教者主动参加到授课情境的举动予以引导, 对其积极主动的参与授课情境的做法予以鼓励。

其二, 重视授课过程, 激发受教者主动探究意识。课堂主体变为受教者, 施教者应当根据学情, 将便于提升授课效能的授课情境营造出来。所以, 施教者应当引领受教者借助存储的知识探究新知。比方说, 在讲授运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 能够引导受教者借助学生利用图形间关系借助的众多实际操作, 进而积累学科知识。

其三, 给予学生机会, 对其思维予以引导。整个授课环节, 施教者需要注重将便于受教者置身其中的情境创设出来, 令其在参与环节把握解题策略。受教者学习环节实则为对问题的发现、探究及解决环节, 这一环节受教者心中的困惑, 可以借助小组讨论等方式, 汇总受教者的才智, 并将质疑环节所展现来出的个体亮点予以显现。

其四, 师生协作总结, 令知识结构更为完备。章节授课结束之后, 教师引领学生汇总所学内容, 可以辅助受教者把零散的知识予以汇总, 令受教者把学的知识不断内化, 夯实自身知识构成。施教者应当辅助受教者对学的知识予以整合, 并将其转换成自我知识, 构建知识架构,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巩固训练, 强化能力

施教者依据授课活动将新问题设计出来, 也可以对受教者予以引导, 令其能够积极质疑。其一, 注重借助质疑进而学得数学知识, 将问题视作学习的出发点、动力并且存在学习整个发展历程; 其二, 注重借助学习勇于质疑, 将学习历程视作对问题的发现、提出、探究及解决历程, 实现不仅仅学得知识, 并将能力提升的目的。当受教者掌握了学的知识之后, 施教者应当借助课堂练习, 洞悉受教者所存储的知识, 汇总受教者知识储备信息, 有所针对性地予以指导。

作为一类理论形式的小学数学授课模式, 这一模式应当对实践有指导效用。施教者需要意识到, 小学数学授课模式应当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一部分知识尽管有着一致的性质, 不过实践操作应当具有差异性, 施教者唯有借助授课模式将细化施教策略, 才可以将这一模式的效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彰显小学数学授课模式的实效性。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社会各界更为关注创新授课模式, 丰富多彩的数学授课模式呈现在大众视野, 最为数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 其授课模式亦呈现出多种方式。但是, 将数学授课落实到实处, 不能仅仅依托于授课模式, 事实上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将这一授课形式予以运用, 根据实际不断完善授课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授课模式,多种形式

参考文献

[1]李志敏.小学数学教学中新授课教学模式[J].小学数学, 2011, (32) .

8.新课标与课堂教学新模式 篇八

一、巧导入

课的导入要讲究“灵巧”,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巧妙的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成功的导入可为学生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景, 能牢固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迅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迈出体现其自主性的第一步, 为实现本节课中的新课程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有一位上课一向准时的语文教师在上某一节作文课时, 居然迟到了整整5分钟!在这5分钟里, 学生们交头接耳, 议论纷纷, 都在猜测老师迟到的原因。5分钟后, 该老师在黑板上赫然写下这节作文课的作文题目:《假如老师也迟到》, 结果这次作文学生都写得得心应手, 佳文多多。我们不禁为这位老师出色的导入而拍案叫绝。

二、巧设问

如果把知识比作海洋, 把学生比作航海者, 那么, 课中所设计的问题就是一盏盏指向航行目的地的导航灯。如何创设问题, 如何提高所创设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与技能, 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求, 这既是教师“导”的技巧, 也是新课程中所涉及的重要内容。

问题的创设要体现出新课程的目的要求, 所创设的问题除要体现出所学的知识点之外, 还要包含有体现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内容。题型也应多样化, 根据情况的不同可创设出问答题、选择题、讨论题、抢答竞赛题等等。设置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宜, 既要考虑到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又要使学生的深层思维得以锻炼, 但切忌设置只回答“是”或“不是”的题目。

我在组织学生学习《月亮上的足迹》这一课文时, 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谈谈你对月亮的认识 (各抒己见) 。2.你了解人类登月史吗 (分组探究) 。3.说说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或故事 (小组竞赛) 。这几个问题囊括了整篇课文要理解的内容, 还可以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 一下子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果学生很快就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课堂上,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 说了很多自己对月亮的认识;还找到了一些关于月亮天文知识的图片, 述说了阿波罗的登月过程;还展示了多张宝贵的登月图片;朗诵了关于月亮的古诗词;播放了与月亮有关的歌曲等等。这堂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 还可以打破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提问法, 大胆地将问题的创设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学课文后提出疑问 (每个学生都要准备有提问本) , 然后再将问题交给学生亲自去探究解决。对于教学目标内学生涉及不到的其他问题, 教师再作补充。

三、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强调, 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其主要是让学生自觉主动地积极参与小组的学习, 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交流见解、统一共识, 从而解决问题, 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1.明确要探究解决的问题。2.自学思考问题。3.分组交流思考所得。4.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

例:我在指导学生写以“笔”为介绍对象的说明文时, 是这样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的:先让学生明确写这篇说明文手头上要掌握哪些材料 (如:笔的历史、种类、大小、结构等) , 以及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说明的顺序、方法、重点等) ;然后分组完成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查找了解笔的发展史, 笔的种类、找同一类型的笔量度它们的长度与大小, 观察它们的里外特征与结构等;最后将各组的手头上的资料进行整理交流, 各组再讨论这篇作文的写法并各自完成作文。结果, 学生都比较轻松而较好地完成了这次作文任务。

实践证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提高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探究活动, 还培养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与团体协作精神。

四、归纳

1. 归纳知识点。学生先归纳, 老师再补充。

2. 归纳心得体会。主要是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交流学习心得与心理感受等。

3. 小结学生学习情况, 提出克服不足的建议或措施。

9.英语教学课堂新模式探索 篇九

关键词:语言教学交际课堂模式形式主义创新

前言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因此,一切语言教学的工作都应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帮助语言学习者养成该语言运用的综合技能。而研究语言则是语言学家和研究学者们所做的事情。对于绝大多数的语言学习者而言,他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学以致用。

语言教学者应该以帮助学习者习得语言的综合技能为目的,通过采用恰当的方式和途径来实现。但现实的语言教学活动存在诸多的问题,极大地阻碍了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的实现。笔者就旨在探索一条新的途径,试图解决现存的问题,更好地帮助语言教学者来完成他们的工作。

一、目前语言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语言教学绝大多数的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被动地完成上级教育部门所规定的教材内容的教学工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各级教师疲于奔命;而同时为了响应一些先进教育理论的号召,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辛勤的园丁们又绞尽脑汁地构想出了许多课堂模式,如听力课怎么上,口语课又该如何,阅读课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课怎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于这些想法而相应的将不同内容的课制定了较为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些奋斗于一线的教师们确实很辛苦,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目前的这种教学模式总是不如人意。这其中确实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笔者经过认真思索与探讨,发现这些问题最为严重的体现在下列方面:

1.注重形式主义。凡是注重形式的东西都会缺乏变化,而一成不变的东西总会因缺乏吸引力而让人厌烦。当一个事物对人没有吸引力时,此人对该事物也就没有兴趣。

2.内容较为固定。教材规定了教学内容,而这些内容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感兴趣的。事实上我们的教学宗旨或意图也并不在这些教学内容上,只是利用这些内容来学习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技能。但绝大多数的教师只会围绕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采用下列相关的课堂模式来展开他们的教学计划。

不良后果

1.形式呆板,缺乏趣味性。枯燥无谓的教学内容加上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岂能不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纵有万丈热情也会被磨灭掉!而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的学习就是消极被动的。

2.难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当教学内容被固定后,教学活动必定围绕完成该内容来展开,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其它一切所谓的以学生为中心都只是形式。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与需要,调动他们的热情与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与追求知识,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需求。如果偏离了这一原则,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都只是纸上谈兵,在现实教学中都没有意义。

3.扼制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一旦语言教师受制于固定的教学内容与单调的课堂模式,他们就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老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学得好;另一方面,学生厌倦了那种固定模式的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对学习毫无兴趣更没激情,在课堂上变得消极被动。这样师生双方的期望与现实都存在巨大的差距,久而久之,师生关系逐渐僵化,这既影响学生的学习,也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形式教育限制了教师的思想,扼杀了他们的创意,不利于发掘他们的创新能力,最终也会极大地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既然目前的教学存在如此严重的问题,我们就该进行改革。要避免上述问题就要从事一线教育的教师们脱离俗套,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组建自由开放式的课堂,做到课无定型,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表达需要为中心,激发他们的情感,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所学并努力创新。

三、实施途径

自由开放式的课堂并不是打乱仗。这对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水平要求较之固定模式的课堂要高得多:教师一是主导,二要自行设计科学实际的教学内容;既要学生主动学,还要保证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

1.构想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每一节课要做些什么事情、要收到哪些效益,教师必须提前有个预案。然后围绕这一目标要求巧妙设计基本流程。如基本词汇与基础句型,引导学生围绕这些基本内容展开联想,然后将所想付诸文字,用于交流,在交流当中相互学习。

2.主导、监控与帮助:在课堂教学中引导与指挥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监控全局,在活动中适时调整或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有意引进学习内容,如教材中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与句法,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学习与巩固。

3.总结与评估。谁都无法准确地预测在这种自由开放式的课堂中学生会随兴提出哪些问题。而且,学生在积极参与和思考的过程中也有来不及记录的时候。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及时的总结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总结既让学生对该课堂所学清楚明了,同时也可充当一次及时的复习与巩固。而作为教师,这并不意味着该课堂的结束。教师必须在课后及时写下书面总结,并对该课堂进行反思,对后期的课进行必要的调整。另外还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定期的检测与评估。

四、结语

上一篇:调价通知函下一篇:大学校园活动策划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