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

2024-10-21

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精选8篇)

1.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 篇一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在哪个学校是重点学科.txtゅ你不用一上线看见莪在线,就急着隐身,放心。莪不会去缠你。说好的不离不弃 现在反而自己却做不到╮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在哪个学校是重点学科_ 最佳答案

1、复旦大学:该学科点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是国家重点学科。1989和1993年获硕、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为博士后流动站;1994年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997年为“211工程”建设项目和校“985工程”重点学科,是全国卫生厅局长培训基地。可以说,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在全国最好、最强的是复旦大学。

2、其它:以下为省重点或校重点学科 博士点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第三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东北大学

复旦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

四川大学

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硕士点

安徽医科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第三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东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广州医学院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河海大学

河南大学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湖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河北理工大学(含华北煤炭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江苏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中医学院

军医进修学院

昆明医学院

兰州大学

南昌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南华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开大学

青岛大学

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汕头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石河子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

苏州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潍坊医学院

武汉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大学

厦门大学

湘潭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云南大学

浙江大学

郑州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重庆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2.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 篇二

一、招生对象

①医院机关、各科室从事文书、秘书及管理工作的人员;②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及卫生事业单位从事文书、秘书及管理工作的人员;③医学院校办公室、教学、科研、人事管理等部门从事文书、秘书及管理工作的人员;④与医药卫生相关的社会团体单位的文书、秘书及管理人员等。

二、招生条件

①政治合格, 事业心强, 工作勤奋, 业务素质好。②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 毕业及获得学位两年以上。

三、招生人数

本期计划招生40人。

四、入学及培训形式

学员免试入学, 研修班采用自学与集中授课相结合的形式。集中授课时间另行通知。

五、培训时间

学习时间为一年 (2010年6月~2011年6月) 。

六、培训地点

华北煤炭医学院 (河北省唐山市) 。

七、研修班所学课程

科学社会主义、自然辩证法、英语、卫生统计学、管理学基础、组织行为学、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服务研究、计算机在管理中的运用、社会调查方法与写作、卫生领导科学、医事文秘写作、秘书学专题、公文管理与写作。

八、学员待遇

修完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发给经河北省学位办备案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研修班结业证书》;符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者 (三年内学位英语考试及卫生管理综合考试合格) , 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后, 可申请办理硕士学位有关事宜。

九、其他

报名截止2010年5月15日, 具体事宜请与华北煤炭医学院医事文秘学科联系。

3.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 篇三

【关键词】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171-02

社会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属于医学、管理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从学科建设至今,很多学科建设人员积极投身于建设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区域卫生规划以及重大疾病防治建设中,不但在慢性病以及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在国家医改计划中也起到了咨询的作用。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居民对健康的需求也有了根本变化,因而社会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学科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针对此研究目的,笔者选取我国5所高等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对社会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我国设立有社会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学科高等院校,同时依据学科建设时间以及学校性质,重点选取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后又选入具有综合性质的哈尔滨医科大学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1.2研究内容研究社会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在高等院校中的开设情况和学科区域分布情况,其中对重点研究对象进行学科比较,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以及教学两部分,选取的指标是依据中国教育部颁布的高等院校第三轮重点学科评估中的标准,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并且指标评价内容能较好地体现出目前学科的发展现状。

1.3研究方法在学科发展基础上采用网络检索法以及文献研究法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比较,其中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①科研类指标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指标,卫生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基金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服务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②教学类指标数据来源,主要是精品课程,对国家精品课程网进行检索,选择本科课程教学中的国家精品课程,其中精品教学课程教材主要是“十一五”以及“十二五”期间使用的相关本科教材。

2结果

2.1社会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在高等院校中的开设情况在对我国研究生信息网中高等院校社会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学科专业目录进行统计后发现,目前我国有近65所院校开设了社会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学科硕士点,其中有61所院校开设了社会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博士点。并且在65所硕士研究院校中,无医学的综合类院校有14所,有医学部的综合类院校21所;医学类院校有20所,军医类的院校有4所,中医类的院校有6所;在开设博士点院校中军医类院校1所,医学类院校有7所,中医类院校1所,综合类院校10所,如图1所示。

2.2社会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区域分布情况在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学科硕士点院校中,若是按照地区性质来划分的话,在东部地区的11个省市中分布了29所社会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学科院校,在西部地区的9个省市中分布了18所,在中部地区10个省市中分布了18所。在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博士点院校中,分布在中部地区5所,东部地区12所,西部地区2所,如图2所示。

综合上述硕、博点分布情况来看,硕、博点分布主要集中在开设医学部的综合类院校以及医学类院校,在没有开设医学部的综合类院校中仅开设了硕士点,并且仅占到所有硕士数量的20%左右,并且从分布地区情况来看,东部地区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发展水平要优于西部地区。

2.2教学指标分析教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三类:精品课程、重点学科以及主编规划教材。其中哈尔滨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复旦大学在主编教材、重点学科以及精品课程方面表现发展较好;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为重点学科,社会学以及卫生法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并且从综合评估指标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取得成绩最佳。

2.3科研情况分析此次研究主要分析了5项指标,具体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3讨论

社会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建设至今已经过去了30多年,在此期间,每一阶段都取得了相应的标志性成果,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31学科建设发展水平不均从学科建设的总体发展水平分析,中东部地区发展情况要好于西部地区,建校时间较长的科研院所发展仍然表现出较强的科研水平。区域以及院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充分反映出院校发展不但受到外部环境限制,还与院校对学科建设的重视程度、团队建设水平具有一定的联系,另外,各个学校之间的发展的不平衡性,也能反映出人们对学科认识水平的差异性。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下,学科建设会向院校的重点学科倾斜。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学科发展之间的差异性。

32教学实力发展不均针对教学实力而言,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以及哈尔滨医科大学都是教学实力较强的院校。其他院校虽然在各个方面也所有发展,但发展水平和这三所院校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学科队伍建设的重要储备力量。因医学类院校中师资力量主要是以医学为主,缺少必要的公共知识管理模式,对行政管理以及宏观政策知识都缺少必要的了解,加之医学综合类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水平在知识结构体系建立时也缺少一定缺陷。因而,要不断强化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同时促进交叉学科间的深度合作。学科发展建设不但要重视提升科研能力发展水平,而且也不能忽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要重视对教学团队的培养力度,对本领域所学知识进行广泛传播,并在教学方法、内容以及形式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综上所述,社会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发展不但要考虑外部环境发展水平,而且要重视对科学发展内部环境的优化。强化学科建设的未来发展规划,积极建设师资队伍,打造团队精神,从而充分发挥出学科建设的带头作用,使我国社会医学以及卫生事业发展的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荣华,宗乾进,袁勤俭,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研究热点领域与趋势[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208-210.

[2]陈任,胡志,马丽娟,等.关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9):888-891.

[3]张荣华,宗乾进,袁勤俭,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研究热点领域与趋势[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208-210.

[4]陈任,胡志,马丽娟.关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9):888-891.

[5]刘向莉,方鹏骞.卫生改革背景下医院管理学创新教学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8):835-838.

4.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 篇四

2010届毕业生实习方案

为了加强我院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竞争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学院决定 2010届毕业生从 2010年1月 26日开始进入实习教学环节。具体方案及要求如下:

一、目的和要求

毕业实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最后环节。通过专业实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指导学生把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热爱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充分理解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通过实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从事医药卫生事业管理的技能。学生应在实习单位了解有关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对象、任务、性质和内容,熟悉并部分掌握其管理职能、管理体制及管理方法,学习与掌握处理一般的日常行政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操作及办公自动化的技能。并根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实习工作实际,自行选题,在实习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撰写一篇有关卫生管理理论、探讨卫生管理经验的毕业论文。

二、实习安排

(一)实习地点:河南省人民医院、一附院、二附院、三附院、新乡市中心医院、郑州科鸿公司、郑州市疾控中心等。

(二)实习时间:起止时间为2010年1月26日—4月19日,实习时间12周。(其中机动1周)在实习单位实习期间,同时做好毕业论文资料的收集和准备。4月20、21日学生返校,到辅 1

导员处报到。4月20日—6月30日在学校撰写毕业论文,进行论文答辩、办理毕业手续时间。

(三)实习方式:采取分组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的形式。

(四)实习小组划分及实习地点安排(见实习分组名单)

三、实习的组织领导

(一)建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正晓马振江

副组长:蒋利国李新国张帆

成员:赵磊袁秀伟刘蕊余海峰王海燕

马帅鲁淑芳王冉孙翠勇

(二)分工

坚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原则,由马振江院长、王正晓书记负责统筹安排落实实习基地;李新国副院长、张帆副院长联系、安排实习轮转,落实实习大纲,检查实习质量、实习考核等;蒋利国副书记具体组织落实学生实习小组的划分、实习动员、实习纪律、接送实习学生等日常管理工作。

四、实习内容和要求

(一)实习内容

1、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各级疾病防控中心:

根据实习单位实际情况,从医政处、办公室、药政处或医政科、办公室等部门中选择1-2个部门进行重点实习。

掌握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以国家行政机关对公务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熟悉实习单位的管理职能、管理体制及管理方法。熟悉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熟悉组织贯彻执行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卫生条例、部署的医疗任务等。熟悉我国药品管理的政策法规。掌握行政事务承办工作,学习如何拟订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熟练掌握适应

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学习如何起草各类公文、文件,并进行文档归类收集、整理、反馈全局的管理信息,掌握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联系国家行政机关的实际,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如何作好协调工作等。

2、附属医院、教学医院:

根据各医院实际情况,从医务科(科教科)、办公室、信息科等部门中选择1-2个部门重点实习。

熟悉医务科职责范围,学习如何拟定医疗工作计划和总结,如何组织贯彻有关卫生工作制度、条例和标准,如何组织调度医疗力量,指导、协调全院的医疗业务;了解各科室医疗工作情况,掌握有关医疗质量管理的指标标准,协助检查各科室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进度;了解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考核情况,学习如何建立技术人员的业务档案。掌握行政事务承办工作。学习如何起草各类公文、文件,并进行文档归类收集、整理、反馈全局的管理信息,如何作好协调工作等。熟悉病案管理的意义、业务内容和基本方法;掌握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等。

(二)实习要求

1、分散实习的学生,2010年1月15之前,提交毕业实习接收单位反馈单。

2、在实习过程中,要做好实习过程记录(填写实习日记)

3、实习结束由学生写出总结,专业实习总结字数不少于3000字

4.按时参加实习单位(或带队教师)安排的各项政治业务活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5.尊敬实习单位的所有老师,服从老师安排。

6.严格遵循实习单位各项业务工作的规程,不得违背或擅

自更改。

7.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和作习制度,不迟到,早退,不得无故旷工,无特殊原因一般不得请假,因病或有特殊原因需请假时,必须严格按规定办理请假手续。

8.积极参加实习单位的各项活动和公益劳动,自觉保持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卫生整洁。

9.指导教师要做好对实习学生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实习结束时,公正合理地评价每个学生的成绩,并认真填写成绩鉴定表。

五、实习考核及成绩记载

1.毕业实习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2.毕业实习成绩均由实习单位指定的实习指导教师负责考核。

3.实习结束由学生写出总结,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总结及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的总体表现,全面综合,评定毕业实习成绩,并填写《毕业实习鉴定表》。

4.毕业实习结束时将《毕业实习鉴定表》交教学办公室存入学籍档案

六、实习安排及轮转办法(另定)

管理学院

5.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 篇五

卫生事业管理

(一)学科现状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科一直是山东大学的重点学科,多年来,两个学科相互交叉,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山东大学的两个优势学科,总体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某些研究方向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实验室为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该学科目前有教授21人,副教授18人,高级实验师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0人,兼职博士生导师5人。

拟重点建设的4个学科方向现状如下:

1、慢性病与伤害流行病学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是导致人类死亡、伤残的主要原因。主要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先天性缺陷、恶性肿瘤等,围绕此类疾病的易感性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从群体水平与分子水平探讨在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交互作用;目前该项目组正与瑞典Karolinska医科大学、WHO社区安全促进协作研究中心合作,在我国开展一系列意外伤害基础性研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预防、控制措施。该方向己完成多项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曾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励16项/次,在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群体干预研究方面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方向正在承担着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重点科研项目。

2、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 在继续从事医学统计预测

以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的同时,近年来开始基因空间异质性理论研究和地理流行病学研究。建立基因空间异质性变异函数模型,定量分析基因空间异质性;建立疾病空间相关理论模型。目前该方向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7项。

3、传染病流行病学主要针对AIDS/HIV感染、性传播疾病、流行性出血热、肝炎及与TORCH感染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相关病原体的致病机理、受感染机体的防御机制及人类行为与病原体感染的关系等。目前该方向承担着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

4、卫生事业管理学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在国内已形成优势。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主要由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和欧盟组织资助的热带病研究特别项目(TDR),已完成的9项成果得到TDR高度的称赞,该研究领域已居国内领先地位。同时结合我国国情,研究筹资和运行机制,并提出卫生服务价格与成本测算的有效操作方法,目前该方法已经由国家颁布实施,成为全国通用的医院成本测算方法。

(二)建设目标

总体建设目标:建成全国一流的分子流行病实验室和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实验室。巩固现有的总体科研能力国内领先的地位,将该学科点建成我国重要的分子流行病研究中心和在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成为国内一流学科。

1、学术队伍: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通、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积极做好现有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后备力量培养,为现有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鼓励中青年教师在国内和出国深造,争取在3年内至少有10人获得博士学位,70%以上的教学、科研人员具有博士学位,同时选聘国内

外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包括引进兼职院士和青年杰出基金获得者各2名,选聘客座教授12名,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研究队伍。

2、科学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强化创新,大力拓展综合交叉研究。积极申请科研项目,在完成现有科研项目的同时,在未来3年内再申请5-6项国家级科研题目,20余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国外合作科研项目15-20项,科研总经费1500万元左右。使该学科的整体科研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年中完成科研课题20-30项,其中1-2项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5-7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发表有影响科研论文180-200篇,其中1/3以上的论文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

慢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成果将达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2~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间再申请1~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5~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6项国际合作项目,新增科研经费500~600万元。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预计有1~2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并再申请1~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2~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3项,再申请1~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已有的主要研究方向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建立和发展与国际研究方向接轨、满足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新领域。新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国际上形成重要影响。争取10项左右科研成果应用到国家和地方的管理决策中,并被国际组织认可,对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卫生政策产生影响。争取国际合作项目15~18项,国务院各部门科研项目10项左右,科研经费500~700万

元。

3、人才培养:继续加强该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增加博士生、硕士生招生数量,提高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教育水平,博士生年招生数量达到15-20人,硕士生年招生数量达到25-30人,博士生、硕士生在校人数达到80-100名。

4、重点实验室建设:改建现有实验室,特别是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室。购置、更新相关大中型仪器设备,扩大实验室面积,改善实验室条件,并在改善实验室硬件条件的同时,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术和实验室管理水平,在适当的时机24小时开放实验室,三年内使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室达到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的水平。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该领域国内一流实验室,为争取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奠定基础。

5、国际合作:巩固与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明瀚亚拉巴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怀特州立大学医学院、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病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和瑞典Krolinska医科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继续开展科研和培训等方面的交流活动。

(三)经费及拟购仪器设备

建设总投资300万元,投资来源是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实验室建设及学术交流。

拟购置的代表性的仪器设备:

荧光倒置显微镜

大容量高速离心机

定量PCR

6.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 篇六

1.2.2预防性卫生监督文书模块该模块由1个父窗体和3个子窗体构成。利用了VisualBasic多文档界面(MDI)和单文档界面(SDI)两种类型.父窗体多文档界面MDI作为停留窗口用于预防性卫生监督文书多窗口的相互连接,并组合菜单、工具箱、窗体布局窗口停放在屏幕上部边缘。预防性卫生监督的三个文书采用单文档界面(DI)窗体,作为MDI窗体的子窗体,可直接调用,调用时停放在父窗口的下部。

1.2.3预防性卫生监督程序模块采用微软公司提供的网页制作系统,将预防性卫生监督程序的有关内容制作成一个HTML代码文件.可以插入图像、控件、表格等。然后有HTMLHelpWorkshop帮助制作系统进行编译。

1.2.4资料信息模块资料信息模块同样采用上述网页制作系统,制作成HTML代码文卫生监督领域的法律、法规、部令规章和国家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1.2.5卫生学评价模块卫生学评价模块是根据卫生学指标体系的内容研制而成的。由9个单文档界面(SDI)窗体组成,包括公共场所评价和餐饮业场所卫生学评价两大部分。其中公共场所评价部分又由7个小部分组成,即宾馆、旅店,文化娱乐场所,美容美发场所,游泳馆、体育馆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以及商场(店)、书店等场所,医院候诊室和公共交通等候室场所,饭馆(餐厅)等。每一部分评价由多个指标构成,指标分值分为四档,采用单选形式。利用OptionButton控件单选功能来实现,即在选择一个OptionButton时,同组中的其它OptionButton控件自动无效。

1.2.6帮助模块为了帮助用户及时、正确地使用这一可视化软件系统,为软件编写了帮助系统。帮助文件采用微软公司提供的HelpWorkshop图形化帮助制作系统。帮助文件包括软件的安装、使用两部分内容。该模块具有目录搜索、关键词搜索、全文搜索和即时帮助等功能。使这一可视化软件面对用户更加友好。

1.2.7安装程序设计一个优秀的软件应该有一个完善的专业安装程序。在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卫生学评价信息管理可视化软件系统中创建了安装程序,用户通过安装程序提供的帮助信息,可以轻松地完成该软件系统的安装。另外在软件系统设计中,还添加了较强的纠错功能,有效保证了用户在误操作时自由地返回和退出,有效地避免了出现错误、死机等问题。该软件系统在选项菜单还设置了背景供使用者选择,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工作。

1.3系统功能

1.3.1可直接查询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查时所需的有关信息.系统在广泛收集有关预防性卫生监督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行政文件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归纳、分类和系统分析,建立了预防性卫生监督信息资料管理库,使查询十分方便。1.3.2结合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内容和要求,给出了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程序。即使工作人员不熟悉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只要拥有此可视化系统,即可在系统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同时也为规范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奠定了基础。

1.3.3在中文WINDOW6XP操作平台上,采用VISUALBA-SIC程序语言和网页制作系统开发完成预防性卫生监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预防性卫生监督办公自动化。该系统主要特点:1)在预防性卫生监督文书模块,实现了文书标准化,具有文字编辑和文件保存、打印等等功能;2)信息资料管理库模块,分为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部分,带有查询、修改、更新、打印功能。

2卫生学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

根据目前预防性卫生监督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卫生学评价内容,结合各行业建设工种的特点和卫生要求,建立了餐饮业场所、公共场所(设计)、食品生产场所、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等四个方面的工程设计阶段的卫生评价指标体系。

(1)建立预防性卫生学评价指标体系可视化,指标赋值标准化系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以评价场所—评价环节—评价指标为轴线,每个分指标又分好(0分)、较好(6分)、较差(2分)、很差(不得分)进行打分,对合理缺少项目进行标化。(2)建立预防性卫生学评价模型,包括自动统计和计算处理。系统建立了预防性卫生学评价模型:标实际值之和—各项指标就值之和X100%。标准分90%以上为优级,设计基本符合卫生要求;标准分80%~90%为良级,卫生设施的设计只需稍作修;标准分60%~80%为差级,卫生设施的设计需作较大修改;标准分60%以下为差级,卫生设施部分需重新设计。(3)实现了指标体系中卫生要求与监督意见书的对接和监督意见书的半自动生成。

预防性卫生监督信息管理与卫生学评价可视化软件系统是在简体中文WindowsXP平台上,运用目前具有兼容多种数据库类型、可视化很强和运算能力卓越的VisualBasic6.0程序语言研制而成,该系统是目前国内在预防性卫生监督领域较早研制完成的可视化软件。该软件系统集数据处理、计算等功能于一体,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独立的数据库系统,且数据库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连接多种类型数据库;

(2)计算模块由卫生学评价、信息管理两部分构成,计算功能强,与数据库接口友好;

(3)软件可视性好,操作简便,易学易用,功能性强、界面友好;

(4)软件带有较为完善的帮助系统,使用户对软件的使用更加方便;

7.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 篇七

1 我与刊物30年之回顾

30年来, 我从一个忠实的读者到作者, 当通讯员, 编委, 至今基本完整地保留了30年的全部刊物。翻开刊物初创时期 (从不定期到季刊、月刊、双月刊、直至月刊) , 纸张已泛黄, 并有一种简约和粗糙之感, 对比近年的大开本, 首先是一种精美的感觉, 编辑规范、内容丰富、刊题下还有几行, 如保健组织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核心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 这些都代表了刊物在学术界的分量。

多年来, 我在拜读每期刊物时, 接受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方面的信息, 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工作实践中去, 再总结提高, 写出点东西, 就成为刊物的作者。同时把刊物不断推荐给周围的同事们学习, 大家共同提高卫生管理水平, 在我们无锡地区出现一批农村卫生管理工作的实践者, 同时也是刊物的作者, 如姚正平、许毛大、吴红夏、杨树南、唐明、虞金才、许坚才等, 对促进无锡地区农村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时称华夏第一县的无锡县,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始终保在90%以上, 30多所乡镇卫生院均为一级甲等医院。

2003年底,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苏、锡、常地区通讯联络站在无锡成立, 成立会上, 就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及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 主编朱敖荣教授专程到会, 随后身为通讯联络站站长, 为推荐新秀传播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继续添砖加瓦。2010年在百度科学网发布的《中国医疗卫生改革文献计量分析报告》 (1978—2008) 中, 在排行前50位的杂志收录国内文献5 347篇, 收录笔者的作品7篇, 根据计量分析前50位排列第40, 很有意思的是在7篇作品中有6篇是笔者发表在《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上。

2 刊物的特色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作为一本专业杂志创刊30周年, 为什么要隆重纪念, 我认为是有其道理的。

2.1 坚持中国特色

作为内部资料的创刊号《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研究》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 刊登了公共卫生学家, 曾任国民政府卫生署署长、中华医学会会长的金宝善原作《我国近代乡村卫生史料初辑》一文, 使时处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读者了解民国时期, 一些有识之士如陶行知、梁漱溟、晏阳初等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中国农村卫生工作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我国农民占全国人口85%, 只有解决好农村的医疗卫生问题, 才能算真正解决中国的卫生问题, 这就是中国国情, 中国特色。《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始终坚持中国特色, 一干就是30年, 值得纪念。

2.2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创刊30周年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整个国家改革开放的大道上, 在不同阶段均有重量级的研究成果, 具有导向性的学术论文, 农村卫生管理经验介绍, 还有一些探讨性的论文发表, 使读者及时了解国内外卫生改革和发展动向。杂志社在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系的一批专家协作下, 开展系统的函授教育, 为全国培养了无数农村卫生管理干部, 当可称为中国农村卫生管理干部的孵化器、摇篮。

2.3 坚忍不拔的办刊精神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拿办刊而言, 一些刊物二年三载办不去就停刊, 而我们的《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已届30而立, 风华正茂。为什么?办刊都有困难, 很重要的是在主编朱敖荣周围有一批执着的关注民生, 忠于事业, 不怕困难的老中青队伍, 使刊物坚持下来, 而且越办越好。

3 祝愿永作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排头兵

我们纪念《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创刊30周年, 是对过去30年的小结和纪念,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期望。改革开放30多年, 刊物对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乃至对整个中国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进入21世纪以来, 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医疗体制的改革, 城乡医疗保健制度的创新、建立和发展, 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 以及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疗制度的确立, 为我们提出了很多新问题。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创新和突破。

8.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 篇八

关键词 农村经济体制 卫生事业

卫生管理事业是保护和增进人们健康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提高卫生管理事业的水平,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卫生管理事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发展不仅受资金投入水平的约束,同时还受经济体制的约束,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产生了巨大的辐射与影响。因此,深入了解和剖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的农村经济体制变革对于农村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所构成的影响因素,了解农村卫生管理事业曲折而独特的发展过程,探讨其相关性具有十分现实的探索价值。

一、农村卫生管理事业演变及历史发展

解放初,中国人民的健康指标属于世界上最低水平的国家,到七十年代末,中国已成为拥有最全面医疗保障体系的国家之一,80%~85%的人口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每逢国际组织对各国进行排序,按人均GDP,中国的排名虽然不高,但按健康水平,中国的排名则高得多,在世界上赢得广泛的赞誉。

建国初期,我国政府即致力于农村卫生保健网的建立和完善,到1965年就初步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县设医院,公社设卫生院,大队(村)设卫生室。公社卫生院兼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技术指导及乡村卫生行政管理的功能,成为三级预防保健网的枢纽,许多流行病控制都由公共部门管理,其筹资、治疗、人员培训等都是由公共部门來完成。

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全面铺开,家庭成为农村的基本生产单位,绝大多数行政村变成“空壳村”——集体经济解体,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了依托,曾经轰轰烈烈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大多数农村地区迅速崩溃;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由20世纪70年代末的90%迅速降低到1985年的5%。

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在总结新中国50年来农村卫生工作的成绩和问题的基础上,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2003年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过程中的问题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和指导。

二、农村经济体制变革对农村卫生管理事业的影响的现状

1、对乡镇两级卫生服务机构经营方式的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使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为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受其影响, 使部分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和村级卫生机构由单纯集体办医转变为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私人经营、乡村医生联办及个体办医等多种形式。伴随着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公有成分的降低,导致盈利性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特点凸显。

2、对农村卫生资源分布的影响

我国卫生资源的布局和结构很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呈现倒三角。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却集中了70%~80%的卫生资源,大医院不但有着高精尖的设备而且有很多兼具学历和资历的医生,城市里医院设置过多,竞争相当严重,造成一些城市大医院的卫生资源相对过剩,而占总人口70%的广大农村只占全国卫生资源的20%,在有些村里甚至没有村医,这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农村卫生资源的严重短缺。豍

3、通过法制手段规范农村卫生管理事业

在向新的体制转轨中,医疗卫生机构要逐步摆脱卫生行政机关过多的行政干预,变成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其生存和发展将更多地转向依靠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立市场规则更加重要, 这是维护消费者权益,保证公平竞争的前提条件之一。目前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上出现的某些混乱现象, 恰恰是市场发育不成熟、法制不健全的表现。因此,要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就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行业法规, 使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都能够增强法制观念, 依法办事, 以明确经营者的经营方向。豎

三、农村卫生管理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产业结构和城镇建设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现行卫生经济领域中,寻找一种适应新形势的农村卫生经济运行模式十分必要。

1、探索农村医疗机构产权形式多样化

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对政府办的公有制医疗机构也将“有进有退”。可以预期,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的趋势,将呈现医疗机构产权形式多样化格局。豏

2、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

财政投入历来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支撑, 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近年来,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政府对县级及以下卫生单位的投入较低, 对乡镇卫生院的预算投入也不能兑现, 严重影响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使许多医疗单位成为实质上的自收自支, 农村卫生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同时,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也很难得到满足。

3、发挥市场机制,拓宽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筹资路径

在保证国家财政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占主渠道地位的同时,要拓宽卫生经费筹资渠道,动员社会各界广泛筹集资金, 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村卫生筹资体制。如合理调整消费支出结构,积极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和农民个人增加健康投资;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资助医;在农民负担的乡村统筹资金中,要按一定比例提取农村卫生经济发展资金等。豐

注释:

豍李孝玲. 新时期农村卫生经济制度改革途径探讨[J].

豎朱敖荣,权循珍,夏北海,江启成,左文远. 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J].

豏李厚冲,包章炎,何可忠. 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J].

豐唐颖,曲江斌,张西凡. 论新时期中国农村卫生经济改革[J].

参考文献:

[1]陈锡文.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革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J].农村卫生,2001(1).

上一篇: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签名寄语下一篇:用眼睛发现自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