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报告

2024-07-10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报告(共8篇)

1.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报告 篇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研招报名录取情况统计

2011年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情况统计表

招生学院 专业名称 报考数 录取数

(001)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020202)区域经济学 64 5

(001)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020203)财政学 74 11

(001)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020204)金融学 807 106

(001)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020205)产业经济学 109 10

(001)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020206)国际贸易学 561 80

(001)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020209)数量经济学 73 11

(001)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025100)金融硕士 36 65

(001)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025400)国际商务硕士 23 54

(002)金融学院 (020204)金融学 966 110

(002)金融学院 (025100)金融硕士 91 67

(003)国际商学院 (120201)会计学 613 68

(003)国际商学院 (125300)会计硕士 159 56

(003)国际商学院 (120202)企业管理 209 36

(003)国际商学院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15 6

(003)国际商学院 (125100)工商管理硕士 1180 259

(004)信息学院 (020204)金融学 37 9

(004)信息学院 (020205)产业经济学 126 41

(005)法学院 (030101)法学理论 10 0

(005)法学院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7 0

(005)法学院 (030105)民商法学 113 16

(005)法学院 (030106)诉讼法学 10 4

(005)法学院 (030107)经济法学 91 14

(005)法学院 (030109)国际法学 494 58

(005)法学院 (035101)法律硕士(非法学) 379 41

(005)法学院 (035102)法律硕士(法学) 57 79

(006)英语学院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760 37

(006)英语学院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166 20

(006)英语学院 (055201)英语笔译 255 45

(006)英语学院 (055202)英语口译 404 77

(007)外语学院 (050202)俄语语言文学 26 8

(007)外语学院 (050203)法语语言文学 32 6

(007)外语学院 (050204)德语语言文学 77 12

(007)外语学院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 160 19

(007)外语学院 (050207)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37 7

(007)外语学院 (050208)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26 11

(007)外语学院 (050209)欧洲语言文学 11 3

(007)外语学院 (050210)亚非语言文学 124 11

(008)公共管理学院 (120401)行政管理 259 33

(008)公共管理学院 (125200)公共管理硕士 147 49

(009)保险学院 (020204)金融学 164 50

(009)保险学院 (025500)保险硕士 17 39

(010)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 (020201)国民经济学 27 7

(010)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 (020105)世界经济 26 8

(011)国际经济研究院 (020105)世界经济 83 28

(001)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020206)国际贸易学(单考) 23 13

合计: 9128 1689

注:报名人数仅指现场确认人数,非实考人数;录取人数中包括推免生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2012年,我校将结合生源、考试和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等情况确定分专业招生计划。

kaoyan/

★ 研招统考网报考试方式、专项计划概述以及相互关系

★ 可研报告指南

★ 成都小升初网上报名

★ 天津财经大学报考点研招报名现场确认通知

★ 天津科技大学报考点研招报名现场确认须知

★ 北京联合大学报考点研招报名现场确认说明

★ 山东省高考网上报名开始

★ 新加坡大学读研申请指南

★ 中国新闻社校招网申指南

★ 研考全国报名人数201万!

2.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报告 篇二

1杨家湾村基本情况

杨家湾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 距县城35公里, 111线国道穿村而过, 交通十分便利。共有18个村民组、505户、2025人。全村社会总面积25.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925亩, 其中川平地1800亩、山地2125亩。农民主要以种植马铃薯和玉米为主。截至2009年10月份, 全村有牛存栏248头, 其中1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4户。辖区内主要有铁矿和金矿等矿产资源。2008年人均纯收入2230元。

1.1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杨家湾村共有党员54名, 村民小组18个, 村民代表43名。村支部书记王艳新, 村主任王玉生, 计生干事邓学华。村委会工作运转正常, 效率较高。定期召开村委会议和党员会议, 村“两委”成员精神面貌良好, 在群众中威信较高。坚持贯彻执行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制度, 虚心接受群众监督, 使村里的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2产业发展情况杨家湾村境内有铁矿及金矿等矿产资源, 因受国际金融危机、铁粉价格低糜及缺少外来投资等因素影响, 铁矿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粮食作物主要有马铃薯、玉米, 经济作物以种植胡萝卜为主, 甘蓝、大白菜为辅。通过近几年乡、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布局趋于合理, 蔬菜种植逐渐形成规模, 2010年引进外来客商进行土地合理流转, 现已签订承包合同1000亩, 建蔬菜种植示范园区一处, 全部用于种植胡萝卜, 这对该村种植结构的改善将产生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社会事业发展情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杨家湾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111线国道贯穿大半个村, 另外几个组也有“村村通”工程, 有线电视、通讯信号、自来水实现全村覆盖。居民住宅绝大部分为砖瓦结构, 庭院卫生干净, 院子水泥硬化。家用电器基本普及, 好多家庭已购置电脑及家用轿车, 家庭年收入十万元以上户大量涌现。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有村卫生所1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农民参保率达90%以上。计生工作水平进步较大, 计划生育达到99%, 人口自然增长率稳步下降。

2杨家湾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通过调研走访, 了解到杨家湾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村集体经济薄弱, 财政支撑乏力, 干部想干事但缺乏资金保证, 集体经济整体素质不高, 结构单一, 全村无规模以上企业;公益事业体系不完善, 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适宜;社会稳定任务加重, 人民群众对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的状况日益关注。

3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

3.1交通优势杨家湾村位于乡中心地带, 东与内蒙赤峰市毗邻, 国道111线穿村而过, 交通十分便利。

3.2产业优势今后相当长时期内, 胡萝卜种植将是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和增长点。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外来资金为胡萝卜产业形成规模提供基础保障, 实现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互融。

3.3人力优势目前全村有2025口人, 具有劳动能力人口为三分之一以上, 劳动力十分充足, 且多数村民都有丰富的胡萝卜种植和销售经验, 人们的商品意识普遍较强。

4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措施

一是培养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经济要发展, 结构要调整, 人才是关键。立足职能, 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 切实提高他们增收致富本领、依法办事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奔康致富的带头人, 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二是找准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 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区位和气候优势。在农业上今后相当长时期将继续向农业要效益, 着眼市场需求, 立足基础条件, 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做大做强胡萝卜产业。在稳定1000亩胡萝卜示范种植园区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做好“胡萝卜文章”, 提升胡萝卜生产的档次。积极外联, 优化发展环境, 鼓励客商建设冷库等胡萝卜产业配套设施, 为胡萝卜等蔬菜产业深加工选好路子,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在工业上将等待国际金融形势好转, 铁粉价格上扬之机加大外联,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吸引外来客商合作开发我村铁矿资源, 增加集体收入。另外, 要有组织地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及培训力度, 提升他们的工作及服务能力, 促进劳动力就业, 带动农民增收。

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抢抓发展机遇, 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经济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创新招商模式, 拓展招商领域, 走出去、引进来, 认真梳理我村急需解决的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民生保障等问题, 加大外联力度, 除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外, 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 以上级投资、外来投资和农户投资为主体,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我村。

四是健全制度抓管理。认真执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制, 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党务公开, 加强民主管理, 建立健全村级资产和财务管理各项制度, 确保村集体资产安全完整及有效增值。同时, 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措施, 努力降低债务风险。

摘要:围场县杨家湾村位于杨家湾乡政府所在地, 距县城35公里, 共有18个村民组、505户、2025人。全村社会总面积25.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925亩, 其中川平地1800亩、山地2125亩。农民主要以种植马铃薯和玉米为主。截至2009年10月份, 全村有牛存栏248头, 其中1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4户。辖区内主要有铁矿和金矿等矿产资源。2008年人均纯收入2230元。为进一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 县委党校领导和教师组成调研组, 对杨家湾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

3.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公主岭;棚膜经济;发展情况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24-1

1 棚膜经济发展情况

公主岭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全市幅员面积4028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含4个街道),404个行政村,3142个自然屯,19.2万农户,农业人口72.2万人,农村劳动力35.5万人,耕地面积480万亩。

2009年以来,按照《吉林省2009年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实施意见》和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棚膜蔬菜建设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把棚膜产业作为经济振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高位运作,强力推进对棚室蔬菜园区建设,形成了全市上下把棚膜经济发展作为加快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的新局面,坚持标准,稳妥推进,坚持以“政府推动、镇村主办、部门专管、农民自愿”的原则,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行,规范化管理,探索出一条“创新农业发展方式,以棚膜经济为发展方向,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截止到2011年末,全市共发展温室、大棚面积3万亩。新建温室、大棚2.45万栋,在全市24个乡镇街道中,完成新建、扩建有发展规模的园区20个,占全市乡镇街道总数的83.3%。其中:获得省里百亩以上棚膜园区补贴项目的园区9个,2010年度被四平市评为“十佳园区”的有3个,环岭石人特色棚膜园区靠山生态园在2011年7月被农业部评为“全国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示范单位”。全市棚室年产量25万吨,实现年产值7亿元,棚膜经济已经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 棚膜经济发展特点

我们公主岭市的棚膜蔬菜园区建设的速度之快,推进的规模之大,效果显著。主要特点是:

(1)在发展定位上:市委、市政府把棚膜经济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大背景下谋划,着眼发展未来,举全市之力,建设全省最大的棚膜蔬菜生产基地,全力打造东北地区的寿光。

(2)在发展目标上:全市实施 “棚膜蔬菜建设工程”, 结合公主岭市实际,制订了2009年至2015年棚膜蔬菜产业的发展规划。自2009年起到2015年,利用7年时间,温室、大棚建设每年以5000亩,3500栋以上的数量向前推进,全市棚膜蔬菜总面积要发展到5万亩以上,温室、大棚要达到4万栋,年产蔬菜40万吨,实现产值11亿元以上。

(3)在发展规划上:实施全市“一带两轴”的发展战略,重点发展长春周边的大岭,范家屯、响水等3个乡镇棚膜果蔬经济带;沿102线两侧8个乡镇和长郑线两侧的9个乡镇为主的两轴棚膜果蔬经济带。按照“一乡一业、一区一品”的发展思路,总的要求是:每个乡镇每年要建设一个百亩以上的棚膜果蔬园区,以此推动全市棚膜园区的快速发展。

(4)在发展模式上:学习山东寿光、辽宁海城、鞍山、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等地的经验,综合考虑相关产业衔接、百姓经济实力等因素,重点推广3种建设模式。一是砖结构日光温室,一般长度80~100米,跨度7~8米,造价8~10万元,使用年限18~20年以上。具有使用周期长,土地利用率高,投资比较大回收期长等特点。二是半卧式土墙结构的日光温室,下卧0.3~0.5米,长度80~100米,跨度7~8米,造价6~7万元,使用年限15年以上。具有保暖效果好,土地利用率高、投资回收期短等特点。三是钢架结构塑料大棚,长度80~100米,跨度12~13米,高4.3米,造价4~5万元,使用年限20年以上。具有土地利用率高、投资少等特点。

(5)在发展措施上:坚持“六个到位”的原则,一是提高认识,思想统一到位;二是领导重视,部门主动到位;三是宣传发动,学习培训到位;四是把握原则,科学规划到位;五是主攻园区,布局建设到位;六是落实政策,惠农强农到位。

3 棚膜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棚膜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农户融资难度大。一般,建一栋高标准日光温室最低需要投入7~8萬元,建一栋大棚需要投入4~5万元,多数群众无能力一次性支付建棚所需的费用。农民融资渠道少,加上现在银行贷款手续繁琐,标准高,款迟迟不能到位甚至根本贷不下来,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棚膜经济的发展。

二是解决棚膜园区建设所需耕地难度大。现在随着玉米价格的上扬,各地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加上开发建设征用土地费用的上涨,土地流转价格普遍提升,对发展棚膜经济征用土地带来一定难度,使棚膜经济发展又出现了新的难题。

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就整体而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绝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建立起技术服务体系、技术力量薄弱,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对新菜区菜农的培训和跟踪指导服务不能及时到位,菜农对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掌握的少,生产中粗放管理,产品质量差,效益低;绝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建立市场信息服务体系,许多农民还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很低。这样,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棚膜经济的发展。

我市棚膜经济发展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棚膜经济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市场环境好,群众积极性高,政府扶持力度大,各种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比较成熟,只要我们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信息传递和典型推广力度,加大社会化服务力度,全市棚膜经济建设就会有较大的发展。

4.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四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截止目前,我镇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完成招商引资5.8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达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800万元,线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万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00万元。农民人平均纯收入达到6900元,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目标。

(二)全年经济发展目标预计:力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达到7.1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8.8%,达到4.3亿元;财政收入增长8.3%,达到13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增长13.1%,达到7130元。

(三)经济发展突出亮点与经验: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壮大镇域经济。加大楠竹垦复力度,在源头村、梅田村、下陈村扩建高效楠竹基地4000亩;调整水稻种植品种,在新民村、孟垅村建优质再生稻实验种植基地300亩,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扩建优质稻基地1000亩。二是探索农业新路,寻求发展契机。依托长茂油茶和万山红油茶基地,发展高效油茶基地1.2万亩;依托中雄苗木基地,发展苗木种植基地3210亩;依托新康牧业和拾金畜牧合作社,发展养猪、养牛、养羊专业户15家;依托涌泉中华鲟养殖基地,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依托柏树村玉米示范种植基地,沿肖星线发展玉米种植1800亩,建起高效玉米种植长廊。在高槎坪村建起铁皮石斛实验种植基地目前已经栽植成功,计划扩大规模200亩,并为周边群众提供种苗。在高槎坪村今年新种植蓝莓200亩,并开始筹划建起蓝莓种植研究所,实现产业化发展。在泉塘村建起吊瓜实验种植基地500亩,先已经上市销售。在新民村、毛杨村、晨光村和烽火村建立起小龙虾高效养殖基地,目前已经完成300亩养虾池的建设,带动了一批养殖大户。烽火村和中通村目前正在大力发展蘑菇种植业,今年已完成种植基地40亩,计划每年扩大100亩。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一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黄沙铺镇农村人口占比重大,农村中总量供给不足,产业结构调整仍有局限性,发展不平衡。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整个经济发展的缓慢。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教育、科技、文化及信息滞后,科技含量低,产业化进程难以形成规模,农民增产增收较慢,人民群众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增收渠道不畅,人民群众的生活仍然处于低水平。三是受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制约。由于资金短缺,人才缺乏,总体上技术力量薄弱,经济建设的资金、人力、技术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楠竹加工、种养殖业的支撑,新的经济增长点较少,财政收入低,项目资金投入不足,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

(一)有利条件:一是竹木资源丰富。森林面积31.8万亩,其中楠竹面积6.5万亩,蓄积量800万支左右。二是矿产资源藏量丰富。主要有锑矿、钒矿、大理石矿等。锑矿分布于大幕山以北的徐家山等地,储量(为纯金属量)2.2万吨,品位28%;钒矿分布于大幕山以南的万家,储量为500万吨,属中型矿床;大理石矿村村皆有,品种为墨玉、木纹红、大红、虎皮黄、荷花绿、墨底白等。三、旅游资源丰富。大幕山森林公园、盘龙溪漂流以及一批革命遗址,每年都吸引5万人前来参观旅游。

(二)不利因素:一是税源结构单一,招商引资产业化项目少,大税源和可持续税源较少,财政增长后劲不足;二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多数村集体经济基本是空白,而且村与村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为民办实事的力量较小;三是个别单位、个别村不稳定的因素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上述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都将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努力加以改进。

三、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一)总体思路:按照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六型通山这一目标,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集镇新区建设、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二)主要目标:农业生产总值完成2亿元;工业生产总值完成4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5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达到7800元。

(三)重点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壮大农业相关产业。以壮大传统农业、引进新兴产业为基础步调,建起竹炭生产线、扩大楠竹种植规模、扩建优质稻基地、发展高效油茶基地、发展苗木花卉基地、发展家畜家禽养殖专业户、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扩大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和蓝莓基地。多渠道融集资金,创新合作社及联社运行方式。二是扶持工企业实现快速发展。扶持野荞神酒业、竹福尔公司等特色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加快旅游产业开发步伐。着力推进万家旅游开发及石龙洞开发,推进两个重点项目启动实质性建设。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结合我镇资源优势,利用各种机会,拓宽招商领域,以情招商、以诚抢商,大打回归创业牌,争取黄沙籍在外经商老板回乡投资创业,开发荒山、矿山,开办竹木制品加工企业等。五是着力抓好精准扶贫。深入分析贫困户的致贫愿意,结合扶贫户实施找准帮扶突破口,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致富措施。同时落实好各项惠民惠农政策,积极协调帮助贫困村、贫困户争取项目资金,严格按要求做好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公开公示工作。 (四)关键措施:一是抓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立足自身实际,着力推进具有黄沙特色的`产业,形成产业结构多样化的经济发展格局,促进人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二是抓基础建设,打造宜居家园。抢抓幕阜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政策机遇,着力打造绿色、畅通、宜居新黄沙。三是抓民生工程,保障和谐稳定。从落实政策,加大投入入手,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四是抓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只有优化发展环境,形成综合优势,才能抢占发展先机,吸引更多的重点项目落户黄沙;只有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才能让企业留得住、壮得大、做得强。

四、十二五发展主要成就及十三五发展思路和重点

(一)十二五发展主要成就

预计全镇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 7.1 亿元,比增长6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820万元,比20增长62%;全部财政收入实现140万元,比年增长102%;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130元,比2010年增长138% 。

经济方面:一是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着眼于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基地、快上大项目的目标,谋思路、定举措。五年来共启动亿元项目3个,千万元以上项目4个,固定资产累计投入1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为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增添了后劲。二是大力扶持优势产业。野荞神酒业、新康牧业、竹福尔企业等优势产业,走科技创新、快速发展之路。三是着力发展旅游经济。着力抓住我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了一批特色优质旅游资源,如大幕山杜鹃、盘龙溪漂流以及一批革命遗址,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基础设施方面: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针对个别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现状,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难问题,镇党委政府确定了以道路硬化为重点的工作方案。五年来,共新修建连村公路25条,全长50公里,与辖区内17个村及周边乡镇村庄全部贯通,形成四通八达的连村公路网络,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硬化村内街道 1.3万平方米,实现了街道硬化全覆盖;铺设地下排水管道5000余米,解决了排水难问题。二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五年来,镇村两级累计投入万元,完成中通村、孟垅村、高槎坪村、新屋和烽火等8个村自来水改造工程,解决了1.2万群众吃水难问题。

社会事业方面: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实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校舍安全和校园改造工程,五年来累计投资3000万元,新建、改建、迁建小学、幼儿园8所,投资1000万元,完成镇中学教学楼新建项目,全镇教育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镇卫生院改造工程,建成村级标准化卫生室15个。办理城市低保户147户共203人,农村低保户2072户共3169人,五保户267人,有效解决弱势群体生活困难。农村和城镇低保工作推进顺利,农村医保和养老保险参保率99%。投资200万元,今年建成新福利院,将实现全镇五保老人集体供养。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树立婚育新观念,稳定了人口低生育水平。

(二)十三五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工作、关键措施

发展思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紧紧围绕富民、强镇两大主题,抓住工业经济这个核心,重点突出小城镇建设,强化基础设施、产业化、旅游文化产业等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实现农民收入、财政收入双提高。同时,抢抓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全力推进经济转型换挡进位升级,在十三五内要调优经济结构,改变发展方式,扩大经济总量,提高运行质量,注重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三化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靓丽新黄沙目标。

主要目标是:到,财政收入达到300万元,比十二五期增加160万元,年递增22%,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4000元,比十二五期末增加 6800元,年递增18%,最低生活保障达到100%,城镇化率达到100%。到十三五末期,全镇的综合经济实力将明显增强,经济结构发生质的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工业经济比重大幅度增加,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化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建设起覆盖全镇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弱势全体救助体系和教育发展体系。

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使全镇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变,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二是实施产业强镇,着力培育镇域经济支柱。三是加强公共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四是加快旅游项目开发,推进万家生态旅游片区、大幕山原始森林旅游开发、石龙洞、盘龙溪漂流等旅游项目,建议打造一批优质旅游资源,真正做到旅游强镇,生态富民。

关键措施:一是抓住黄瑞高速交通优势、肖星公路改造、村村通等项目建设的机遇,推动全镇道路建设升级,使道路辐射各村每组。二是以农村饮水、田间灌溉、沟河整治为重点,加大水利项目建设力度,重点是协助完成大幕山蓄能水电站的建设工程。三是完善电力设施。争取对30万伏孟垅村光伏项目实施建设,并对电力薄弱地方进行电网改造。四是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突出抓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药、新机械运用。五是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加大科技培训和品改力度,引进新的、高效、质优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力。六是进一步突出产业主导发展的核心地位,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促进镇域产业经济跨越式发展。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前提。同时积极寻求产业经济发展新亮点,统筹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做好加工制造业、新型建筑建材业的配套发展。七是民政工作规范化运行,各项扶贫工作有序推进,认真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八是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农村学校、文体设施、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九是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十是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到十三五末,农村新合疗每年参合率达到100%。

五、对县政府工作的建议

5.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篇五

近年来,我县依托丰富的农产品和矿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矿产品加工、棉花加工、绿色食品加工和建筑建材加工为主的四大产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财政增强。特别是在20__年全面完成工商企业改制任务后,进一步放活了机制,理顺了体制,使工业企业发展迈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目前我县共有工业企业453户,注册资本16237万元,从业人员5649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户,注册资本6346万元,从业人员20xx人,其中: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7户,注册资本5480万元,从业人员966人;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3户,注册资本3639万元,从业人员518人。20__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489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4754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602万元,实现利税1464万元。

纵向看,我县工业无论在产品开发上、还是在市场开拓上,无论是在体制转换上,还是在规模经营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但横向看,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全市人均国内外生产总值为1199美元,基本接近工业化中期阶段,而我县在全市七县市区中最低,仅为820美元,仍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从第三产业比重来看,20__年,全国、全省、全市经次产业比重均已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其中,全国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1.8,全省达到了45.7,全市达到了44.6,而我县仅为26.5,名列全市倒数第二;从城镇化水平来看,全国、全市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了39.1和51,已进入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而我县城镇化率仅为21.4,不仅低于全国、全省和全市水平,而且名列七县市区最后;从工业化程度系数来看,全国、全市均已达到了1,已进入工业化社会,全省达到了0.7,也已进入半工业化社会,而我县仅为0.29,离半工业化社会还相差很远。

二、我县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从以上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和四项指标横向对比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我县工业化发展的低下和落后,也更加说明了我县加快工业发展的迫切和艰巨。形成今天的这种现状,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工业总量不足,整体规模偏小。20__年,全县工业企业共45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家(年纳税在5万元以上的企业),其余395家均为个体私营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万元,上缴税金*万元,纳税在百万元的企业只有5户,占总数的1;纳税在20-100万元的企业21户,占总数4.6;在这么多的企业当中,大中型企业为零,小型企业占87.2。

2、重复建设、低水平扩张还比较突出。由于受经济效应和利益的驱动,近年来县上一哄而起,新上了一大批棉花和蔬菜初级加工企业,这引起企业的建成,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恶性竞争,对产业发展构成了威胁;另一方面造成了加工能力的相对过剩,使工业发展面临结构性挑战,工业结构单一、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全县共有棉花加工企业36家,各种收购点20多家,棉加企业加工能力已达到100万担以上,而我县目前,棉花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25万亩左右,年生产皮棉50万担左右,棉加企业有近一半的生产能力过剩。

3、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县工业企业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形成的,在运营生产过程中,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目前,县内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工业产品结构中原材料、初级加工产品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特别是影响我县财政增强、农民增收的棉花产业发展上,基本上都是资源型的粗加工,在棉花深加工和棉纱纺织方面始终没有“破题”,对棉花产业发展构成了潜在的隐患。

4、工业的科技含量的待进一步提高。大数工业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技术水平一般,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的占的比例还比较大,一些小企业的设备还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老设备,耗能高,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经常发生故障。全县工业技改投入和研发投放也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推广运用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人才挖掘、培养和使用不够,存在着人才积压浪费和人才缺乏问题并存现象,一方面一些小企业缺人才,主要缺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在社会上闲置和待业,人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5、工业发展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太少。去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用地控紧,银根收紧,运力趋紧,审批从紧的情况下,主动适应调控不够,应对措施不够有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发展。如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虽然这几年县上采取了一砦措施,但总体上贷款难的问题仍很突出。又如去今两年运力紧张,生产销售企业要不上车皮,造成产品积压,所需原料运不进来,对生产造成影响。还比如,对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解决资金无保证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县工业企业的发展。

6、对现有企业挖掘改造不够。近几年随着省市发展抓项目和地方新上项目、招商引资激励政策的影响,我县也兴起了一股新上项目热,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新上项目对县域经济的拉动和对财政的贡献有限,我县财政增强和农民增收仍然由原来的老企业和传统产业支撑和左右。但正是在这一大的环境影响下,一些老企业享受不到有关优惠政策,发展积极性不高,意见较大,造成本身具有比较优势的老企业和传统企业依托自身优势、依托自身设备新上项目、嫁接重组不够,利用空闲场地、厂房、设备、技术新上项目不够,出现了新上项目投资大、数量多,但财政无税收的怪现象。

三、对策与措施

针对我县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工业发展,今后我县工业要坚持以农产品加工增值为重点,以新上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为突破口,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主攻绿色食品加工、棉花精深加工和草畜产品加工业,引进开发新型建材加工,积极探索新型制造业,巩固发展传统采矿业,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利润、上缴税金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为完成上述任务目标,应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措施的落实。

1、依托优势资源,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一是要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工作。认真落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配齐配全专兼职工作人员,确保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机构精心测划项目、包装项目,提高项目的可信度和成功率;按照“前期储备一批,建设实施一批,规划论证一批和超前谋划一批”的思路,精心筛选一批资源状况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及时充实完善项目库。二是建立科学的项目咨询机制。要通过建立咨询机构、完善决策程序和推行公示制度等办法,增强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减少和避免风险。特别是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知名专家的合作交流力度,建立稳定长期的咨询协作机制,搞好项目研发和论证评估,寻找我县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真正把中央政策机遇和我县资源产业优势变成现实项目、现实投资和现实生产力。三是要完善项目建设的责任机制。一要逼着抓。进一步建立完善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包挂重点项目和部门捆绑包挂项目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建立领导包挂项目年初公示、年中汇报、年底述职制度,探索推行重大项目建设一票否决制和免职代职制,乡镇和部门尤其是经济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协调、外引内联,每年至少靠实1个项目,两年引不进新项目的部门,对其领导班子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二要鼓励办。切实落实和完善项目建设各项激励措施,建立多层次的奖励制度,完善和兑现工业项目建设、中介人引资等奖励办法,对引资有功部门和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对税源型项目和重大项目进行重奖。同时改革现行县乡税收分成体制,增加乡镇留成比重,调动乡镇办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千方百计的鼓励社会各界上大项目、大上项目和上好项目。三要引导上。把抓项目、上项目作为重要的用人导向,继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系统,建立任务考核、实绩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立体考核系统,特别是对能抓项目、善抓项目的经济型人才要提拔重用,放到重点工作岗位和主要经济主管部门。通过转变用人导向,建立一批大抓项目和抓大项目的领导班子,造就一支会抓项目和能办成项目的干部队伍,引进一批项目运做的专业人才和职业代理人,加快我县项目建设进程。

2、依托现有企业的挖潜改造,推进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是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将工业调强调大,调出水平,调出效益和后劲。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力度,鼓励引进高新技术来改造本地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二是运用科技助推,加大中小企业技改力度。对中小企业进行脱胎换骨改造,提高现有企业技术水平;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改造现有企业设备,提高企业的产出效益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与合作。积极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进行联系和沟通,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引导企业健康长足发展。四是积极破解中小企业人才制约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吸引中高级科技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到金塔参与科技开发和创新。

三、认真研究解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是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的形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研究与其相适应的发展策略。紧跟国家政策和动向,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时机、方面、力度和重点,进行适时、适度调节,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的机制和手段,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把宏观调控的力度和重点把握到恰到好处。二是积极化解资金短缺的问题。尽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信用评价体系和社会中介组织,促进银企合作,增加信贷投入,化解资金短缺的问题。三是积极化解运用紧张的问题。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争取车皮,化解运力紧张,限超载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四是要积极化解企业改制后的遗留问题。对确需财政出钱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应拿出一部分资金尽快予以协调解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维护社会稳定。

四、搭建项目发展平台,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一是提高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完成园区一期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功能,提高档次,增强园区的承载力。二是加快园区的规范化进程。要强化园区的规范化管理,尽快制定出园区管理条例,把园区的管理、服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培养和健全灵活多样的管理机制,对制约园区经济发展活力的问题进行突破和创新,减少运用成本费用,降低工业园区和园区企业的.运作成本,确保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三是积极探索园区建设新的发展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方式方法,积极筹措园区建设资金,提高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挥园区的聚集幅射作用。

五、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

6.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六

城关镇南街村工作组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2012年2月上旬,我们就南街村的村情及当前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该村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的梳理,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街村位于彬县县城正南方向,地理位臵优越,全村5个村民小组,其中一组现仍居住在南山塬顶上,全村332户1232人,原有耕地576亩,现除一组有450亩土地外其余4个组均成为失地农民。2011年人均纯收入7630万元。目前,该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8名,支部班子健全,分工明确,支部一班人精诚团结,埋头工作,扑下身子,全身心的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南街村依据优越的地理位臵,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目前该村321户,就有160户向外租房,每人每年收入平均8000元以上,运输户20户,个体工商户108户,该村村民40%现如今资产上了每年2万元收入。为使村务公开工作公开、透明,切实接受群众监督,近年来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社会帮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都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村务公

1开的阳光操作,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使干群关系日益融洽。

二、存在问题:

随着彬县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处于彬县县城城中的南街村因周边土地用于城市建设而逐步被县城包围,但剩余土地性质,建筑格局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仍保留传统农村特征,成为典型“失地村”,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劳动者文化素养低,绝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加之未受过任何专业技能培训,主要从事脏、累、苦、重等工作,收入相对较低。

2、农村社会化服务不到位,青壮年外出务工后,老人赡养、幼儿托管问题突出,使得外出务工人员难以安心务工创业。

3、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至目前,全村社区征地已将泾河新区耕地全部征用,群众主要从事建筑、餐饮、贩运蔬菜、房屋租赁等。目前,该村二、三产业发展不够,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比较狭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难以形成气候。

4、重点项目配合不到位,致使项目推进滞后,由于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不到位,致使郭家台的拆迁和南一组生态公园项目推进受到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一)发展优势

一是地理位臵优越,该村属典型“城中村”,能够抓好抢抓发展机遇,促使大开发,大建设。

二是劳动力转移优势明显,该村距离城区,加之毗邻的厂矿企业、餐饮业,群众务工方便。

(二)发展目标

一是积极配合县建设局征收南山紫薇生态公园建设用地和郭家台旧城改造剩余户的拆迁工作。

二是争取赶4月底对该村预留土地的开发相关手续办理完毕,5月份有实质性进展。

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依托周边厂矿企业、工业园区,大力开展劳动力培训,使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扩大就业,为群众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四、主要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据该村年初重点项目规划,重点剖析,稳步推进,解决群众的住房难、行路难问题。

2、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前提是农民就业社会化、非农化和充分化,顺利实现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加快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该村地理位臵优越,应利用优势发展汽车修理业、洗车业、百货零售等,使村中留守人员有事可做,有钱可挣。

4、强化规划引导,制订城中村改造进度计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按照就地、就近安臵的原则,制定完善农村拆迁安臵用地规划,安臵地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更改占用安臵地块。

组长:黄高鹏

成员:纪粉玲

车卜涛

池康宁

王永春

武健

7.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报告 篇七

近年来, 产业集群这个名词在报刊杂志, 学术论文上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早在1990年, 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 (Industrial Cluster) 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通过对19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分析, 波特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简而言之,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 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 且在地理上集中, 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在一定程度上, 产业集群是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 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 从而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当下,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纳入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产业集群之所以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表现出良好的竞争态势, 在于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大量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的集聚, 能够形成其他区域所没有的强劲而持续的竞争优势。

1.外部经济优势。

产业集群的外部竞争优势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共享的优势。通过这三种外部经济优势间的相互作用, 降低了产业的生产成本, 有利于集群开展低成本战略参与市场竞争, 并通过区域品牌获取整体营销优势。

(1) 规模经济优势。

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 形成了产品的规模生产和大规模的市场需求, 使集群内企业获得从原材料到人才的低成本供给。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建立区位品牌, 使集群内的单个企业借助集群的整体品牌效用获得营销的规模经济优势。

(2) 范围经济优势。

外部范围经济是由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而形成的。由于集群内专业化程度很高, 企业往往集中于生产某一专门的产品, 同时利用自身的技能与其他企业紧密合作, 协同参与价值链的全部增值活动。企业之间通过建立合作的网络关系进行交易, 这些专门化的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多样化产品的生产, 便可以形成集群的范围经济。

(3) 劳动力市场共享优势。

随着集群的扩大, 集群内的人才机制也会逐步完善, 吸引了大量本地或外地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涌入, 形成劳动力供给充足的区域性市场。

2.社会资本优势。

社会资本通过行为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而产生, 将交易的社会环境赋予经济涵义, 其功能体现在作为社会结构的资源, 为行为人获取收益。社会资本优势在产业集群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于信任与承诺的合作关系。

集群内企业具有地理“根植性”, 如许多产业主相互熟悉, 往往形成产业家社会网络关系, 有利于产业间建立以信任与承诺为基础的社会网络, 通过网络关系降低交易成本, 加强相互合作。

(2) 共同的文化基础。

产业集群往往基于共同的区域文化背景, 在此背景下, 崇尚创造的奋斗精神深深地扎根于区域环境中, 挑战困难已经成为区域的一种精神, 并将这种精神融合于经济发展之中, 不仅培育大量产业家资源, 更孕育着创新的精神和动力。

3.创新优势。

随着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大, 大量企业聚集在一个地区, 一方面加强了彼此的竞争, 强大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或者提升产品质量与产业层次, 改善服务, 或者将同质性竞争转变为差异化竞争, 另辟蹊径, 开发新的产品品种和工艺, 竞争压力转化为集群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可能产生互相学习的效应, 使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 发展为创新优势, 大大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步伐。

二、沛县概况

徐州——沛县位于江苏省的最北,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的交界, 既是中国东部地区的南北过渡带, 又是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腹地的重要结合部, 因此具备有资源、环境、区位、市场等多重优势。近年来, 沛县紧紧围绕富民强县目标, 突出经济建设中心, 抢抓发展机遇,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06年已实现生产总值150亿元, 财政收入12亿元。为加快发展, 沛县依据能源特点和产业基础, 建立了以沛县经济开发区为载体, 煤化工产业园,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 盐化工产业园, 铝深加工产业园, 宜兴—沛县工业园为组团的“一区五园 ”布局结构, 竭力发展煤化工, 盐化工, 铝深加工, 外向型农副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 形成了项目向开放区集中, 园区向专业化发展, 产业向上下游延伸的新发展格局。资源的丰富, 政策的实惠, 产业园的创建, 如今已吸引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此落户, 对于各种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起到了推动。

三、沛县铝产业产业集群现状

2009年5月9日至10日, 中国铝产业高层论坛暨市场分析研讨会在沛县举行。举办这次铝产业高层论坛暨市场分析研讨会, 既是为国内铝产业界同行加深了解、加强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也将进一步宣传沛县的资源优势, 彰显沛县的产业特色, 延长产业链, 吸引更多客商到沛县投资发展。与会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认为, 沛县铝加工产业起点高、实力强、潜力大, 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待多数项目建成投产后, 初具规模的铝产业集群就将在沛县形成。坐落在沛县的“江苏新型铝材产业园”, 是江苏省目前惟一的新型铝材产业园, 在沛落户的铝业企业集聚在此。如今已经跻身“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 正成为江苏省铝产业的发展“高地”, 沛县将重点发展包装印刷铝材、工业建筑铝材、车用铝材和电子家电铝材四大新型铝材。

目前已吸引了大屯铝业、上海大屯能源高精度铝板带、江苏华丰铝业高精度铝板带、江苏丰源铝业铝箔铝棒等多家铝产业知名企业在铝材产业园投资落户。开发区铝加工产业链条不断拉长, 铝工业对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社会效益好、产业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相继落户, 一个以铝及铝加工为特色的产业园区正在快速形成。目前, 落户产业园的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超过63亿元, 已完成投资24亿元, 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值近170亿元, 利税近14亿元。江苏大屯铝业10万吨/年电解铝项目由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煤能源香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 总投资13.5亿元人民币, 设计规模为10万吨/年电解铝及配套6.4万吨/年阳极碳素。上海能源10万吨高精铝板带由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计划投资17亿元, 主要产品有高档铝箔坯料、高档PS板基、高档合金板, 目前已正式开工建设, 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 利税2亿元;江苏丰源铝业3.6万吨铝箔项目由江苏丰源铝业有限公司, 总投资9亿元, 主打产品铝箔是铝加工产品中的贵族产品, 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经济效益好, 主要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包装等众多领域……

四、金融危机下的应对与发展

此次金融危机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引起的, 其严重影响如病毒般迅速蔓延全球, 紧接着到来的是全球性经济危机。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应对金融危机, 中国政府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指导方针, 先后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和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对企业来说, 应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 尽量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微笑曲线”中占据有利位置。使产品从原来低档往中档、中档往高档走的办法;追求的不是提高附加价值, 而是创造不同的市场, 让营销固定成本下降, 创造规模经济效应;缩短销售渠道, 建立直接供销关系, 渠道缩得越短, 附加价值就越高;生产技术升级, 通过研发和自主创新, 增加企业生产技术的科技含量;垂直整合及水平延伸, 既包括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整合, 同时是对于生产线的延伸及结构的调整。江苏作为经济发展的大省, 金融危机对其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冲击。温家宝总理针对江苏经济的转型及沿海经济的发展曾先后三次来江苏考察调研。在调研中, 温总理多次强调了企业与企业间技术联合及资源利用的重要, 把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起来。在应对金融危机中, 企业要抱着敢做世界第一的雄心, 把困难当机遇, 在风浪冲击下成熟起来, 在历练中更上一层楼。

5月15日, 江苏华昌铝厂有限公司在沛县举行二期工程动工仪式。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多条铝材生产线建成后, 其母公司广东华昌集团的产能将突破15万吨, 一举进入全国铝加工行业第一方阵。华昌铝业只是近期北移沛县的南方铝业巨头之一。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广东铝业企业, 看中沛县的煤电、交通和电解铝资源优势, 纷纷北移到沛县这“避风港”, 广东华豪铝业、广东大同金威铝业等先后投资建厂。苏南铝业企业顺势而动, 江苏华西集团年产10万吨高精铝板带、江阴联通实业年产10万吨再生铝和5万吨铝型材等项目相继来沛落户。目前, 沛县已汇集总投资近70亿元的铝产业重大项目, 形成了“电解铝—铝型材”、“电解铝—铝板带—铝箔”等多条产业链。

对北移沛县的铝业巨头来说, 企业“迁徙”的同时伴随着产业“升级”。江苏华昌二期项目“主打”高档建筑型材, 采用热顶密排、电极氧化、氟碳喷涂等高新技术工艺, 全套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江苏丰源铝业有限公司引进瑞士及德国的先进仪器, 生产被称为铝加工产品“贵族”的铝箔。在完善铝产业自身的同时, 沛县着力发展以铝产品为原材料的下游产业, 发展铝产业及其下游产业的配套服务型企业, 形成以铝产业为主干、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型企业为分支的工业集群。这些工业集群将为沛县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不难看出, 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铝产业群——徐州沛县铝深加工产业园已在新形势下呼之欲出。

五、沛县铝产业集群的优势

1.以能源为依托, 壮大铝产业集群

沛县电力充足, 新建, 扩建4座电厂, 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 年发电量可达40亿度以上, 每小时供热300余吨, 足以满足大项目的供电, 供热的需求。铝加工产业迅速崛起, 目前已汇集了大屯铝业、上海大屯能源高精度铝板带、江苏华丰铝业高精度铝板带、江苏丰源铝业铝箔铝棒、徐州联通再生铝铝型材、广东华昌铝业铝型材、徐州大地铝业铝型材、沛丰铝业等总投资近70亿元的重大项目。此外, 汽车铝轮毂、电解铝余热发电等一批有价值项目正在积极洽谈推进。

2.资源环境的优势, 壮大铝产业集群

顾名思义, 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 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 (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 , 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 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产业集群的微观层次分析, 即从单个企业或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 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 可以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 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通过纵向一体化, 可以增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稳定性;通过纵向一体化行为, 可以在生产成本、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 提高企业进入壁垒;通过纵向一体化, 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灵敏度;通过纵向一体化, 可以使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利润产业等。

举例来说, 江苏大屯铝业公司一期10万吨/年电解铝已建成达产, 二期20万吨/年的电解铝项目正在筹建之中, 这些可为发展铝板带项目提供优质原料。因此毗邻该公司建设的铝板带项目具有明显的优势, 以铝厂液铝为原料, 每吨可节约铝锭重熔费用500元左右。大大降低了成本,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从成本源头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通过互补性生产, 一方面可减少上游电解铝铸锭损耗、铸锭工艺成本支出, 可节约销售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减少下游生产铝产品的原材料运输成本, 减少电解铝铝锭的熔化损耗及熔化电解铝的电力消耗, 节约电力资源, 增强产品竞争力。

3.地域化集聚和专业分工相结合

一是地域化集聚条件。新型铝材产业园已形成了地域优势, 并进行了科学的分工。已有多家企业在市经济开发区集中布局, 随着配套企业跟进, 将构成企业群落, 从而集聚生产要素和释放规模效应。众多关联企业集聚, 一方面促进产品的集聚, 另一方面促进信息的集聚、人才的集聚, 并在市场经济竞争规律的激励下, 激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二是专业化分工条件。专业化分工正在逐步形成, 在销售、运输、原材料供应方面已实行了专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 有利于吸收利用国内外最新的技术, 从而形成企业集群发展壮大的良性循环机制。

4.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沛县政府从土地费用,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等方面给投资者制定了真正的实惠政策, 此外, 外来投资者子女在就业, 入托, 入学等方面还享受优惠待遇。同时, 还对投资者的项目进行权益的保障,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 使得投资者能够安心投资, 放心投资, 对于铝产业链的形成起到很好的促进。

5.顺应时代潮流, 应运而生

沛县经济开发区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可为做大, 做强沛县新型铝材加工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7年12月18—19日, 中国首届煤电铝高层论坛在徐州成功举行, 而沛县此后每两年都将承办国家级铝业高层论坛。

江苏新型铝产业园是江苏省批准的唯一重点发展新型铝材加工的特色园区。08年11月, 已跻身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江苏大屯铝业最为江苏省唯一的电解铝企业, 可为发展新型铝材加工产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产业园目前已拥有大屯铝业11万吨电解铝, 上海能源10万吨高精铝板带, 江苏华丰10万吨高精铝板带, 江苏丰源3.6万吨铝箔, 这些都可为发展新型铝材加工项目提供良好的上下游产业配套。

根据市场调研显示, 近年来, 随着外墙建筑, 室内装饰, 铝箔制造, PS版制造业, 家电和食品包装等行业的加速发展, 铝深加工产品供需缺口大, 市场前景广阔。

六、沛县铝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企业还处在试生产阶段, 生产尚未完全成熟

丰源铝业第一期生产于7月投产, 重点在铝板带和铝箔等项目。一期主打为单零箔, 年生产3.6万吨, 二期主打的双零箔将于九月份正式投入生产。可以说, 企业的发展尚未完成熟, 产业链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资源浪费现象仍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新型铝产业的发展无不例外的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因此, 对于刚刚在沛县起步的铝产业, 无疑也是一个大考验, 能否开辟出一条光明的大道, 完全取决于产业的新政策, 新的生产管理理念。

2.尚未找到合适的铝电结合模式。

电解铝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电能, 电解铝的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电价的竞争, 谁能获得低电价, 谁就能生存和发展。沛县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 吸引了大屯煤电有限公司到此落户, 实现了非上网电0.2元/度, 上网电则高达0.34—0.38元/度, 沛县虽然已是江苏省内的电力大户, 但如何能更好地让铝电结合, 才是让铝业能够迈向另一个高峰的关键!

3.高效产业链的意识尚不浓厚

发挥资源优势的意识不浓。发展铝工业主要有两大要素:电力和铝土矿, 其中电解铝生产中, 电费占全部成本的40%左右。煤电一体化, 把煤变成电, 煤电结合, 使电价降低, 对于铝业的发展无疑是很好的促进, 然而虽然多次强调煤电铝一体化的重要性, 但在现实中, 由于种种原因, 至今形成一条煤—电—铝产业链仍旧是纸上谈兵, 难以得到有效的施行。

确保大屯铝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这是沛县铝业集群式发展的关键, 应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由于产业链起始段的原铝 (电解铝) 产能不大, 导致集聚的规模还谈不上壮大, 因此只有让原铝的产量上去, 才有资本去扩大下游产业规模。目前中、下游铝产品生产能力已与上游电解铝的产能持平, 增大上游电解铝的产能, 为中、下游铝产品生产企业提供原料支持, 才能确保铝产业可持续发展。

4.持续创新能力的建设有待增强

持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集群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率, 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创新。所以当地的铝产业企业应利用自己的集群优势, 加强自己的创新。一旦某项核心技术获得创新性突破, 在集群区内各专业细分的企业很快会协同创新, 相互支持, 共同参与这种网络化的创新模式。

七、沛县铝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前景

1.尽快制定沛县铝产业长远发展规划, 充分利用现有大屯铝产业的优势, 包装好铝加工项目,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引进资金、引进人才, 加快铝工业集中区发展。扩大沛县铝业集群式发展的规模, 壮大产业, 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 为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2.构建铝产业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铝产业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已经建立, 企业之间, 以及企业与各种机构、组织之间的互动已经形成。应建立和完善政府协调机制, 引导铝产业企业之间相互沟通, 增强互信, 互为参股, 提高共同抗御风险能力, 从而促进铝产业企业健康发展。

3.完善和落实产业扶持政策, 支持铝业企业发展壮大。要研究铝业企业发展初期在征地、信贷、税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措施, 尽力减少企业初期建设投入费用, 支持企业低成本扩张, 健康发展。

4.虽然沛县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是政府指导经济的一项重要成果,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 政府已提出了不少人性化措施和优惠政策。

此外, 政府需引导和推动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建立健全、强化社区的信息服务功能, 从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政府与企业关系, 协调行业纠纷, 保证行业公正等方面独有的作用。同时, 行业协会要及时提供行业投入产出、竞争程度、产业发展态势的相关信息;确立诚信、质量与品牌保证;提高法律、会计服务的质量;发展融资担保机构, 创业服务中心等。制定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 吸引外资进入园区, 重点扶持大企业和核心企业。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 帮助企业完善体制建设, 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在此过程中, 政府只是起到指导和引领, 绝非代替企业做出各项决策。

根据竞争理论大师波特所提出的钻石模型, 一个成功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应具备以下条件:

资料来源: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华夏出版社, 2003, 224页

5.拉长产业链, 真正做到“煤—电—铝”一体化发展。从敏感性上分析, 煤电铝一体化有一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使企业的成本从源头上得到有效的控制。延伸煤电铝产业链条, 有利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技术, 充分利用煤矸石、中煤、矿井水、电厂废渣等, 加快节能技术推广普及应用, 尽快淘汰落后;加强能源生产、运输、消费各环节的制度建设和管理, 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著.竞争论[M].中信出版社, 2003.

[2]刘恒江, 徐继祥.要素、动力机制与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逻辑[J].中国软科学, 2005, (3) .

[3]赵峰, 魏成龙.创新扩散、创业集群机理分析及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 2004, (12) .

[4]许庆明.产业集群发展的可持续性[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3, (11) .

8.凤阳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篇八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政策扶持

近年来,安徽省凤阳县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积极探索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模式,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凤阳县出台应对措施,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凤阳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凤阳县目前有15个乡镇、2个省级工业园,共有198个行政村、26个农村社区、3265个村民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即经营收入、固定资产租赁收入、集体资产出让或转让收益、其他经济收入。

凤阳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布局看,村级集体经济西强东弱;从强弱看,省级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强于市级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市级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强于县级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从同一乡(镇)看,乡(镇)所在地的行政村(社区)优于其他行政村(社区),中心村优于其他村,尤其是边远村。

二、凤阳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

(一)盘活存量资产。组织开展清产核资,摸清资产总量结构,分类搞活资产经营。一是盘活现有资产。引导村级经营实体对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校舍、厂房、仓库以及机具设备、水利水电工程设施等集体财产,通过依法改造、发包租赁、入股联营等方式进行盘活,取得经营收入。二是改进经营方式。对集体所有的小型、微利、亏损企业,通过租赁、联合、入股等方式进行要素重组,增加经营性收入。三是增加土地收益。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用地范围外,经依法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的非公益性项目,允许村级经营实体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可采取自主经营、租赁、抵押、承包、作价入股等方式经营,增加资产收益。

(二)开发集体资源。一是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纠纷调处。对无偿占用、低价发包的村集体土地、林地、水面和未利用土地等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对原发包合同操作不规范、内容与价格有失公平的承包合同,依法按程序重新修订完善,并重新发包,或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进行转让、出租等交易,规范使用行为,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二是发展产业经济。鼓励村级经营实体采取股份合作、自营、联营、发包等多种方式,开发荒山、荒坡、荒水、荒滩等资源,兴办企业,发展产业。有旅游和矿产资源的村,支持村级经营实体在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并保证安全生产的情况下,采取多种形式开发利用。三是开发劳务经济。支持村级经营实体加强与龙头企业、城镇企业和单位联系,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劳务输出服务。

(三)挖掘潜在收益。一是开发项目投资建设。鼓励村级经营实体投资经营水利、交通、通信以及城镇建设等项目,推进农村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进步。对村级经营实体投资建设的服务性社会事业项目,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确定合理价格,实行有偿使用。二是增加集体资产收益。将各级财政资金建设的公益性设施,纳入村集体资产范围,工程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村级集体经济产生的资金收益,纳入村级经营实体统一管理。

(四)发展服务经济。一是开展社会化有偿服务。鼓励村级经营实体创办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服务组织,本着“自愿、有偿”的原则,为企业、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指导、信息提供、农机作业、物资供应、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产品加工运销等生产经营服务,增加集体收益。支持村级经营实体通过创办综合服务、便民服务店或劳务服务队等方式,开展家政、环卫、养老、商贸、道路养护、绿化管护等社区服务和金融、保险、广电、通信等有偿代理服务。二是增加管理服务性收入。鼓励村集体受农户委托统一组织土地流转,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流入方,收取适当的基础设施使用费和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或其他公益性支出。

(五)投资实体创收。一是开展经营。鼓励村级经营实体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流转,适度集约规模经营。以资产、资源、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到有市场前景、有发展潜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龙头企业以及其他经济实体。二是参与经营。对拥有旅游资源优势或潜力的村,大力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村级经营实体采用投资入股方式,开展餐饮、住宿、文化体育、广告宣传、休闲娱乐等旅游设施配套建设。通过经营性收入或股份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项目投资建设支持。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县财政出资新建办公用房,也可用于对外租赁创收。坚持“村民自建、让利于民”原则,鼓励村级经营实体带领村民自建美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和民生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自建项目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

(六)招商引资促收。鼓励村级经营实体发挥自身优势,为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其他产业园开展招商引资、企业招工服务。其独立引进的落户企业,所实现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到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七)出台扶持政策。

一是財政扶持。积极整合有关项目和资金,用于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县级财政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对注册成立的村级经营实体,按照“选择重点、树立典型、逐步推行”的原则,每年重点选择一些村(社区)给予资金扶持,或提供贷款贴息。同时,利用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扶贫开发资金等专项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二是落实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村集体依法开展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大型农用机械、集体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开展应收账单、仓储单、存款单,保险单、股权、知识产权等质押贷款。县担保公司积极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入、项目建设、应收账单、仓储单、存款单、保险单等提供融资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村集体企业参股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实现分红增收。

nlc202309081758

三是落实土地扶持政策。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预留部分国有建设用地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城乡建设用地增減挂钩试点中形成的挂钩指标,安排适当指标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村集体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经验收确认后,所产生的补充耕地指标获得的收益,全部直接返还村集体经济组织。

四是落实结对指导帮扶。组织开展部门帮村和村企结对、村银结对,把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帮扶重点,从资金、项目、人才、规划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凤阳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呈现“两极分化”。有的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创收上千万元,而有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几千、几百元。

(二)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区域位置好的村,依靠工业经济发展区位优势,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依靠自然资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三)对财政补助政策的依赖,阻碍了自我发展。少数农村干部群众有“等、要、靠”等惰性思想,主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想意识不浓,完全依靠上级财政补助,村级组织勉强度日。

(四)集体资产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村集体成了“无产者”。经过几番村民委员会换届,村级集体资产出现了毁损和流失,一些村集体经济成了”无源之水”。

(五)村干部和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企业心存疑虑,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片面地认为,村干部搞集体企业,一无精力、二无财力,三无能力,力不从心,不如不搞。缺乏敢想、敢做、敢为的勇气和魄力,放弃了发展集体经济的主动权。

(六)村级组织人员老化,村干部综合素质亟待加强。部分行政村(社区)的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影响了村集体组织的决策能力,多数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严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七)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当前村干部抓集体经济发展有两怕:一怕担责任,创办经济实体失败后,给集体造成重大损失,遭群众谴责。二怕困难,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发展集体经济面临诸多问题,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严重影响了集体经济发展。

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推进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界定和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以村(社区)为单位,注册成立经营实体,实行村级资产股份化、公司化管理与运作。

(二)创新集体经营体制。按照股份有限公司运作模式,村级经济实体的股东为全体村民,村民委员会代表村民行使管理权力。公司要设立董事会,村(社区)“两委”成员任董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法人代表(董事长),公开选聘或由村委会主任兼任公司总经理。同时,设立监事会,乡镇包村干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任监事,乡镇包村干部兼任监事长。按照“收入稳定、长期受益”和“参股不控股,投资不经营”的原则,鼓励村级经营实体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村社会化服务,兴办种植养殖型、中介服务型、加工增值型、产业综合型和产品营销型经营实体。

(三)规范村级“三资”管理。一是加强村财务管理。要建立健全民主理财、财务收入预算、开支审批、现金管理、财务公开等制度。完善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台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村不良债务。二是依法管理村级“三资”。涉及“三资”管理重大事项,集体资产处置,重大投资项目、资产资源经营方式确定和变卖等,都要履行招投标规定程序,实行民主决策,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加强村级审计监督。要把村级经营实体资产管理、收益分配、财务收支等纳入“村两委”经济责任审计重要内容,每年对部分重点村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同时搞好常规化的财务审计,每年对20%以上村的集体经营实体进行财务审计。四是加强村级集体“三资”网络监管体系建设。对现有“三资”网络监管系统增容改造,使“三资”网络监管系统更加畅通快捷,保障查询、预警、实时监控等手段的落实,切实提高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构建经营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体系。要以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为平台,统筹全县农村产权交易;以乡镇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为载体,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站;以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为信息网点,设立村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信息员岗位。二是建立健全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要建立完善的农村集体产权市场评估、信息发布、交易鉴证、交易机构管理等相关制度,集体资产发生拍卖、转让等所有权转移时,由社会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三是建立集体产权交易风险保障金和集体产权交易退出等机制,切实防止农村集体产权损失,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作者单位:安徽省凤阳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上一篇:江苏某三星级酒店装饰施工组织设计下一篇:我国税制结构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