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类专业介绍

2024-06-26

石油类专业介绍(精选7篇)

1.石油类专业介绍 篇一

留学美国热门专业石油工程专业介绍

美国留学热门专业石油工程专业。美国石油工程就业前景薪水是多少?美国石油工程专业还是发展比较成熟的专业,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美国石油工程专业就业情况,希望给大家明确的`职业参考。另外,在美国学习石油工程专业毕业后回国就业情况也非常良好,属于比较稀有的专业人才。

石油工程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向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石油工程专业主要学习如何寻找新的石油以及开采新油井,评估开采项目的价格效率比。所以申请该专业对学生的物理,数学,化学和计算机成绩有较高要求。

美国石油工程专业就业,其实,石油工程师并不一定要在油田附近工作,实际上,许多工程师都是在摩天大楼里办公。美国现阶段减少了在美国本土的石油开采项目,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受到一定冲击,但同时由于该专业毕业生较少,就业市场竞争不太激烈。在本科毕业生中,石油和煤业工作者最吃香,平均起薪达6万美元/年。一般该专业毕业生都去了石油公司工作,待遇很好。

2.石油类专业介绍 篇二

(一)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国有近三百所高等学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 从专业开设基础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普通高校在实施教育部1997年撤并部分本科专业过程中, 把原来与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相关如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技术经济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进行重新组合, 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二是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原来专业如投资经济、建筑经济等专业的基础上, 改设为工程管理专业;再之, 就是一些少数高校在学科和教师基础不完全具备的条件下, 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 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增加, 也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 学界认为目前工程管理人才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有如下看法: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结构和中国的经济发展脱节;专业目录和课程体系设计比较落后, 且缺乏学科交叉;三百所高等学校开设工程管理专业, 领域广泛等。中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工程管理人才, 要积极推进工程管理教育, 应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的学科地位, 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和组织体系, 对工程管理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研究。

(二) 建设部的课程设置建议

对于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建设部的“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给出的方案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性[1], 其把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性课程三部分, 其一, 公共课程共1 200学时;其二, 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性课程共1 000学时, 专业平台课程包括技术、经济、管理、法律4个基础平台, 特别强调技术类的专业平台课程, 该类课程总计850学时 (其中50%用于技术类专业平台课) , 专业方向性课程占150学时;其三, 安排300学时, 学校可根据其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自行使用。

该方案的特点是突出专业平台课程, 特别是突出技术类专业平台课程。方案适用于有专业工程背景的院校, 开设技术类专业平台课程, 对于有专业工程背景的院校, 是强项和优势, 但对无专业工程背景的院校, 却是其弱项和劣势。

(三) 教育部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 另一个更具有权威指导性的文件就是教育部1998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的各专业主要核心课程[2], 其中对于工程管理专业 (专业编号110104) 给出的主要核心课程如下: (1) 管理学; (2) 经济学; (3) 应用统计学; (4) 运筹学: (5) 会计学; (6) 财务管理; (7) 工程经济学; (8) 组织行为学; (9) 市场学; (10) 计算机应用; (11) 经济法; (12) 工程项目管理; (13) 工程估价; (14) 合同管理; (15)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16) 工程项目融资; (17) 土木工程概论; (18) 工程力学; (19) 工程结构。

以上课程包括了经济管理类主要的核心课程, 这些课程构成经济管理知识体系平台;同时还有八门工程管理与工程技术方面的主干课程, 构成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的基本构架, 是各个高校在制订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计划时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要依据。在此核心课程的基础上, 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 设置专业方向的其他课程, 因此该课程方案更适合于一般性质院校, 即无论有无专业背景的院校, 为培养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该核心课程体系建立的知识平台是充分的。

二、石油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思路

(一) 石油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石油类院校的人才培养, 要和石油石化企业的人才需求相结合, 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主要结合油田企业和石油化工企业在油田地面建设、建筑安装、石化设备安装和工程项目管理等生产活动, 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 因此该专业应该以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建筑工程学科相互交叉为特点, 依托石油、石化企业, 突出油田地面建设、建筑工程安装、工程造价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等培养方向, 体现“既懂管理又熟悉工程”的特色, 培养学生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建筑、安装工程技术知识;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

(二) 石油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要求

石油院校的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悉建筑、安装工程技术知识;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 学生应该了解石油行业的相关知识, 对石油石化行业的生产环节、建设需求、管理特点都要有一定的了解;石油石化行业主要包括石油勘探开发, 油田建设, 石油储运, 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生产等, 学生在掌握一般的工程管理相关基本理论和培养各种能力的过程中, 也要能做到专业学习和石油生产相结合, 突出行业培养的特色和优势。

三、石油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1.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 按照学科大类科学制订培养计划。依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依照拓宽专业口径的思路按学科大类构建学科基础课程, 依照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路以及体现学校教育特色的思路设置专业课程。

2.在保证通识课程教育的前提下, 把专业基础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建筑制图”等前移, 让学生尽早接触到专业课程, 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在进入校门之初就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3.注意传承石油类院校的办学历史与服务面向, 在专业培养中体现石油特色, 开设“石油工业概论”、“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钻井工程概论”、“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课程。

4.鉴于学生在“大四”学习中出现的考研、求职等“大四现象”, 建议第七学期只开设选修课程, 不开设必修课程, 第八学期设置“毕业设计/论文”及专题报告等项教学活动。

在这些关于课程设置的思路之下, 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的教学研究结果和教学经验, 建议石油类院校可有如下表的课程基本设置:

四、小结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 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 从整体性探索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 培育学校专业品牌与办学特色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培养新模式是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如何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项长期工作重大课题。建设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科学的课程体系的两点思路:一要有准确的专业定位, 结合石油特色方向, 推进多模块培养目标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二要注重教学环节的研究和思考, 课程设置的研究至关重要;此外, 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分层实践体系构架、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 也都是高等教育者应该重视的研究课题。

摘要:针对石油类高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在研究中国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教育部以及原建设部就专业课程的设置规范与建议的基础上, 结合目前高等教育的特点和石油类院校的教育特色, 提出了对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并构建一个具有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石油类高校

参考文献

[1]王立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08, (2) :4-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208.

[3]钟昌宝.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07, (3) :89-94.

3.石油类专业介绍 篇三

关键词:石油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就业心理

2013年的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为699万,被称为最难就业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进一步增加,达到727万,可谓更难就业年。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加之油田企业等经过多年的人才储备,对石油专业人才的需求减弱。同时,石油高校近几年的扩招也使得毕业生数目增长,造成供大于求的状况。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就业形势严峻程度连年加剧,曾经不愁出路的石油类专业学子也不得不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1]。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本人的心理因素对求职过程和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分析其成因并进行正确引导关系对学生顺利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石油类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现状

1、就业心理压力大

传统观念下,对于石油类专业学生来说,毕业生去向多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然而随着企业用人机制的改革,也使得毕业生的求职之路趋于坎坷,给毕业生造成了相当的心理压力。比如中石化2013年的人员结构优化政策,造成招聘人员从往年的9000余人锐减到2000人,这无疑对石油类专业的就业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当今学生一直生活在温室里,缺少生活经验和阅历,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学生进入大三、大四就开始被就业压力所困扰,这些压力如果不能及时调适,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上的不良反应,比如会影响到睡眠、食欲等,严重时将可能会导致焦虑和抑郁等表现。

2、盲目从众心理

从众行为,就是指在群体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主张和意见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从众行为也许不一定会造成不好的结果,然而盲目從众却可能丧失正确把握自己的机会。大学生的人格正处于完善阶段,比较容易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从众心理较强。许多学生在求职的时候不能正确对自身的专业及综合素质进行定位,在求职的时候容易跟风。比如有些学生对于其他同学不去的单位自己也不去,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的问题。求职是不仅要考虑到自身的专业吻合度,也要综合考虑家庭等因素。一些毕业生扎堆去寻求待遇和环境较好的单位,或者是仅仅把求职目标限于油田单位,其实在油田等国企发展受限的时期,很多民营企业、外企、地矿单位都是毕业生好的求职选择。

3、就业依赖心理

石油类专业一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时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过分依赖自己的父母和亲朋。据调查,一些毕业生迟迟没有签约的原因是等待家里给安排工作。当面对招聘会的时候,这部分学生的态度是消极的,并不会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对待应聘面试草草了事,这种“走过场”对毕业生自身是严重的不负责任,同时也对学校的求职氛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从而也影响到用人单位对学校以及学生的印象。毕业生这种“找关系”的做法不仅影响到身边的同学的求职积极性,也会让自己在入职以后的工作生涯陷入恶性循环。

4、自卑与自负心理

部分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缺乏自信,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畏首畏尾,不敢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由于工作性质等客观原因,石油类专业女生在求职的时候要比男生困难些,一部分女同学在经历了几次求职失败后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不愿再去参与就业竞争[2]。目前大多数单位还是会看重学习成绩,那么部分学习成绩不占优势的同学在求职过程中便显得缺乏自信,不敢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其他方面的才能。

相反,有的毕业生因自我评价太高而变得自负,比如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或者因为自己有过学生干部工作经验,在求职的时候自认为高人一等,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进行分析,反而会在求职中屡屡受挫。还有部分毕业生求职的时候过分追求某一单位,从而错过了许多其他机会,以至于到最后面临着签不上单位的结果。还有少部分同学凭着自身的优势条件多次参加面试,也通过了多个单位的面试,但最后却拒绝与用人单位签约,这样的做法势必会给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可能会影响到学校整体招聘工作的进行。

二、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就业观念不合理

心理问题产生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正确[3]。一些毕业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或者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比如面对油田单位招聘的时候,一心只想去好的城市,过于看重就业环境的好坏、薪酬的高低与地理位置等情况。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敢于创业的学生甚少,因此在当前国家鼓励学生创业的大政策下,石油类专业学生也需要培养其创业精神。

浓烈的国企情结也会体现在就业观念上,由于石油类专业长期的就业传统,使得大部分学生都有“毕业后就该去国企”的惯性思维,但事实情况是各大油田企业的人员需求日益饱和,招聘人员数量不断减少。相反,随着国家政策对石油投资领域的放宽,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对人才有着较大的需求,也能为毕业生提供较好的发展平台,然而事与愿违,这些企业在校园招聘会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冷遇。

2、家庭因素

一些学生在学校及专业的选择上,完全是按照父母的想法,而子

女的未来也是被家长精心设计,子女的主观意愿、个性特点和能力特长完全被忽略。大部分家长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缺乏了解,过高估计子女的能力和素质,把自己家族的希望和荣辱都寄托在子女身上,无形中给子女的求职造成了压力和影响。石油类专业的毕业生部分来自油田,经过家长的干预,似乎毕业之后回家工作变成了唯一出路,这也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消极求职。

3、学校因素

高校的扩招使得毕业生数量大增且学历贬值[4],使得学生并不能充足地享受教学资源,石油类专业此种现象也比较明显。油田等石油企业比较看重实践能力,但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法可能会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偏窄,社会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普遍缺乏。学校在构建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时,应该考虑到指导工作的全程性和系统性,而不是学生大四毕业时的临时辅导,在学生整个求学过程中促使其职业意识、职业心理的不断发展及成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

三、建议及对策

1、毕业生的自我调节与认知

对于石油类专业毕业生来说,在求职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应树立自信心,学会自我推荐,求职过程中努力获取用人信息、做好面试、谈话、签约等环节的充分准备。毕业生要客觀评价自己,分析自己的技能水平、性格特征、爱好特长、个人价值取向、情商、工作经验、能力及身体状况等,这样才能对自己准确定位,有针对性的做好就业准备。同时,对于自己意向的单位要做好充足了解,在求职前要了解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毕业生来说,要在校期间争取多种机会锻炼自己,如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老师科研项目,通过这些活动逐步完善自己欠缺的能力,积累经验,丰富自身阅历,争取能在就业时脱颖而出。

2、加强就业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我国各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形式包括讲座、系统课程的讲授、模拟招聘会及主题班会,教学内容涵盖了就业形式政策、求职应试技巧以及更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应该加强队专业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要掌握国家就业政策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知识。同时,要在学校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因为单凭专职就业指导老师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其他教学任课老师也应该在课堂上以及其他阵地给学生传授正确的就业观。

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通常放在学生求职前夕,大有“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之意,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接受完学习培训之后,马上就能投入实际运用。但实际情况证明,学生的职业选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贯穿始终。想让学生在短时期内完成职业生涯的设计,显然是不合理的。同时,学校在石油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上,应该突出自己的特色,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使学科专业适应市场机制,加强实践环节,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同时,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要进行多种引导,比如参加公务员、选调生和事业单位等考试。加强石油精神行业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开展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培训,并开展自主创业精神教育。

3、家庭应给予正确引导

家庭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家人的价值观和择业观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进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在家庭的成长和生活逐渐熏陶,从而潜移默化的。通常情况下,家长会根据自己的职业现状、对职业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发展前途的认识影响子女的选择,而在考虑这些问题时,多数是基于对生活等方面的考虑,功利性较强,对于与工作的匹配程度以及个人职业兴趣考虑较少。因此,毕业生如果单纯按照家庭意愿进行职业的选择,很可能使得自身的职业发展偏颇。

因此,家长应该平等地与子女探讨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不能过多代替子女进行抉择,这种全程代劳助长了子女的依赖心理,也降低了子女承受困难的挫折的能力,从而不能自主择业,这种不良影响有可能会贯穿子女的工作生涯。父母在子女读书时就应该充分发掘子女的兴趣所在,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定位及潜力的挖掘。

参考文献:

[1]戴兵,郭虎.石油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1,(15):219-220.

[2]王艳碧.石油类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203-205.

[3]牛家丛,何培玲.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实证分析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3,(4):124-125.

4.石油类大学自动化专业好不好 篇四

自动化专业在就业时范围比较广,新能源行业、电子技术行业、仪器仪表行业都可以涉足,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集成电路、电子商务、机械设备类工作,可以做机械、电气、软件测试工程师等。

自动化专业培养的.是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电气工程师、技术员是毕业生的几个主要从业方向,而谈及具体行业或企业,毕业生的主要工作领域是产品及电路设计、工矿企业设备维护与操作、业内销售人员、相关电厂仪器维护工作、化工厂及集成厂商平台搭建、科研机构、到高校任教等等。

不同院校自动化专业侧重点不同,北航自动化专业侧重的是机电结合,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侧重的是铁道信号方向,东北大学自动化是优势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属于重点学科。

5.地质类专业介绍 篇五

地质工程专业(综合找矿方向)(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基础地质学、矿产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工程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和运用综合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建设中各种地质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各类工程建设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从事综合勘查、评价、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面向国土资源、油气能源、工程勘察、地质灾害、水利水电、环保、城市规划管理等地质工程相关部门或科研院校。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工程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运用现代地质学理论和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勘查技术方法与手段,进行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和解决工程建设中各种地质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及矿产资源评价、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工程等勘探方法的选择、设计、施工、数据处理以及成果地质解释和综合勘查与运用的初步能力,具有对资源环境做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基础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磁法勘探、电法勘探、重力勘探、地震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掘工程学、综合勘查技术、遥感技术、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学、采矿工程与矿山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灾害地质学等。

地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方向)

地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方向)(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进行地质工程综合分析、勘察设计、施工设计、岩土工程施工、岩土改良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对地质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具有从事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规划和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地质学、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灾害地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地球物理勘察、工程钻探、岩土体室内和现场测试、地基基础施工和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备利用计算机和测试仪器进行勘察、制图、统计和分析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基本原理、工程测量、岩石力学、土质学与土力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工程测试技术、岩土工程设计、基础工程、地基处理、灾害地质学、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工程监理等。资源勘查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6.管理类的专业介绍 篇六

从教育部公布的2442个本科专业名单中不难发现,“专业细化”是目前高校专业设置的一大趋势,管理类专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可授予管理类学士学位的专业在今年新增专业中几乎占近“半壁江山”。其中既有老面孔比如“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还出现了不少新成员,比如“连锁经营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物流管理”等,粗算一下有15种之多。喜爱管理类专业的考生由此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专业细化、指向性更明确对学生就业更有益处。

7.石油类专业介绍 篇七

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和掌握连云港港赣榆港区建设项目所在海域当前的海洋环境状况, 对港区水质、沉积物的石油类和生物体中的石油烃的含量及分布进行监测与评价, 为港区生态环境保护、港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监测区域选择在赣榆港区, 地处绣针河、柘枉河、龙王河、兴庄河入海口, 监测区域周围有旅游景区、养殖区域、锚地等, 覆盖赣榆港功能区划海域, 具体站位见图1。

调查选择在2014年4月和5月进行, 采样、贮存、运输、试验均根据《海洋调查规范》[1]和《海洋监测规范》[2]的规定进行。水样均系用水质石油类采样器采集表层水样, 装入玻璃瓶, 水样不可装满, 留有空隙, 加入少许硫酸使水样的p H值<2, 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表层沉积物用抓斗式采泥器采集, 取其中央未受干扰的表层0~5 cm泥样, 密封保存;生物样采用拖网式捕捞。

2 结果与讨论

2.1 水质

调查区域水质中石油类监测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知, 石油类含量范围为0.005~0.028mg/L, 平均含量为0.013 mg/L, 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3]中第一类。部分站位两次监测结果因入海口排放量、潮汐、海流等的影响相差较大。

监测结果显示, 码头、航道附近站位 (4、12、13、17和22号) 点水质中石油类含量略高于其他站位点, 说明港口建设、航道运输对邻近海域海水中石油类含量的升高有一定影响。

2.2 表层沉积物

调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监测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 表层沉积物石油类含量范围为7.24~645 mg/kg, 平均含量163 mg/kg, 除24号站位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4]中的沉积物质量第二类标准外, 其余站位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

mg/L

mg/kg

海水中的石油类吸附在悬浮物上随潮流迁移, 在迁移过程中被沉积物固体颗粒吸附, 沉淀在海底的沉积物上。而沉积物的组成则影响了沉积物对石油类物质吸附强度[5]。有研究表明[5], 不同粒度的沉积物比表面积不同, 与石油类物质的结合能力也不同;细颗粒物质的比表面积较大, 比粗颗粒物质更容易吸附石油类, 黏土比粗砂、砾石对石油类更有显著的吸附作用。监测结果显示, 调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呈南高 (21、23、24和26) 北低的趋势, 与监测区域表层沉积物中的粗颗粒沙质沉积物含量是由南向北是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是相符的。港区码头8号站位和航道上12号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的含量相对较高, 说明港区建设、运行对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的升高是有一定影响。调查区域海湾内侧站位点8、21、24号表层沉积物石油类含量略高于海湾外侧对应站位点12、23、26号, 这说明, 由于潮汐和海流的运动, 湾内到湾外石油类污染是一个降低的趋势。

2.3 生物体中石油烃

调查区域生物体中石油烃监测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 石油烃含量范围为3.42~18.5 mg/kg, 除黑鳃梅童鱼和香衔中石油烃含量符合《海洋生物质量》[6]中第二类生物质量标准外, 其余种类均符合海洋生物质量》中第一类生物质量标准, 且含量符合《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7]标准, 生物质量良好。

mg/kg

3 结论

调查区域水质中石油类含量范围为0.005~0.028 mg/L, 平均含量为0.013 mg/L, 均符合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一类, 码头及航道附近站位点含量相对较高。

调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范围为7.24~645 mg/kg, 平均含量163 mg/kg, 除24号站位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沉积物质量第二类标准外, 其余站位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呈湾内侧到湾外侧下降、南高北低的趋势, 码头和航道海域含量相对较高。

调查区域海洋生物体除黑鳃梅童鱼和香衔中石油烃含量符合《海洋生物质量》第二类标准外, 其余生物体均符合《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 且含量符合《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生物质量良好。

摘要:初步调查了研究区域水质、沉积物中石油类及海洋生物体中石油烃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水质中石油类含量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除24号站位符合《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二类外, 均符合《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一类, 且呈南高北低、湾内至湾外下降的趋势;生物体中石油烃含量处较低水平。

关键词:调查与评价,石油类,赣榆港区

参考文献

[1]GB12763-2007, 海洋调查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2]GB17378-2007, 海洋监测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3]GB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S].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

[4]GB18668-2002, 海洋沉积物质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5]李海明, 郑西来, 刘宪斌, 等.渤海滩涂沉积物中石油烃迁移特征[J].海洋学报, 2006, 28 (1) :163~168.

[6]GB18421-2001, 海洋生物质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

上一篇:景区营销经理工作计划下一篇:我帮你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