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管理平台(共7篇)
1.工艺管理平台 篇一
自制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安全管理措施
一、安全技术管理
(一)建筑施工现场使用悬挑式卸料平台。严禁不搭设卸料平台而直接将物料放在脚手架上吊装,严禁将钢管作为悬挑式卸料平台的支撑系统,严禁搭设简易悬挑式卸料平台与脚手架相连接。
(二)悬挑式卸料平台在搭设(安装)之前,应由建筑施工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方案应对卸料平台的结构稳定性进行计算,对悬挑卸料平台悬挑梁与建筑物的结构连接、卸料平台钢丝绳与结构的连接等关键部位绘制施工节点大样详图。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经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与审查,经审核合格并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后方准实施。土建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节点大样图的要求做好预埋和预留工作。
二、搭设(安装)安全管理
(一)卸料平台在搭设(安装)之前,搭设方案的编制者必须参加对搭设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履行好交接底签字手续。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的专业架子工。
(二)卸料平台搭设(安装)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搭设。搭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进行监护,监理公司派人员到现场旁站监督,发现违章操作和事故隐患及时给予制止和纠正。
(三)卸料平台搭设(安装)完毕,必须经施工技术人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并签署意见,办理验收手续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检查验收中如发现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的,应立即落实整改。对检查验收的结果及整改情况,应按实记录,并由验收人员签名留档保存。
(四)卸料平台悬挑结构的安装、斜拉钢丝绳的固定及预埋件的施工验收应单独进行,悬挑结构预埋件的验收应作为隐蔽工程进行验收,验收表和验收单要作为安全资料经监理单位确认归档。
(五)卸料平台验收合格后,应在架体醒目处悬挂验收合格牌和限载标志牌。
三、使用管理
(一)卸料平台投入使用后,现场相关负责人、专职安全员要定期组织检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并将整改情况进行登记、存档。
(二)卸料平台使用过程中,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破坏连墙件、立杆、防护栏杆、钢丝绳等杆件和设施。
(三)严禁超载,吊运物料时,禁止长料夹短料,对穿入钢管一端的顶托必须拔出,单独装入吊篮内吊运。
(四)工人在平台上作业中,应注意自我安全保护和他人的安全,避免发生碰撞、闪失和落物。严禁在平台上戏闹和坐在栏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
(五)每班工人上平台作业时,应先行检查有无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存在,在排除和解决后方许开始作业。在作业中发现有不安全的情况和迹象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检查,解决以后才能恢复正常作业。
(六)平台上作业时应注意随时清理落到平台上的材料,不得超载堆放物料,不得让物料在平台上放置停留超过2小时。
四、监督管理
各标段负责人、安全员、相关班组长要对施工现场的卸料平台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卸料平台未按方案搭设(安装)的,要立即停止使用并拆除。项目部将卸料平台的搭设(安装)专项整治作为施工现场安全监管的重点,对不按规定搭设和使用卸料平台的,一律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责令停止施工并给予处罚。
2.工艺管理平台 篇二
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迫使制造企业从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模式转变为大规模定制模式, 生产手段也逐步从机械化过渡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 产品设计和工艺规划不仅需要先进的CAD及其它软件快速高效地产生图纸和文档, 也需要PDM、CAPP/MPM、ERP、MES等信息系统高效协同地开展各种数据的信息管理。
国内制造企业已广泛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产品研发及工艺规划的各种数字资源, PDM、CAPP等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具有结构化工艺设计数据管理功能的MPM、CAPP应用较少。结构化工艺规划数据管理系统是在细化工艺数据类型、强化系统集成的基础上产生的, 采用结构化工艺设计系统能更好地实现数据与PDM、ERP、MES的集成, 同时能提高工艺规划设计的重用效率。目前市场上支持结构化工艺设计的国外系统有Siemens的Teamcenter Manufacturing Process Management (TCM) 、Dassault Systèmes的DELMIA、PTC公司的Windchill MPMLink等, 国内支持结构化工艺设计的系统有清华天河T5-CAPP2014、华天3D-CAPP、天喻3D Inte CAPP等。
1 Teamcenter构架与功能简介
1.1 Teamcenter的特点与功能
Teamcenter是基于一个单一的、开放的、面向服务的体系构架, 是业内首个将单个软件应用转变为在SOA的基础上建立的, 跨专业、跨项目阶段和计划的真正集成化的PLM解决方案, 为大小制造企业平台提供可扩展性、应用丰富性以及可配置性[1]。Teamcenter将各种工作流程统一在单一的产品和流程知识源内, 保证了单一数据源, 为并行协同工作提供保证。
Teamcenter PLM针对产品研发到制造的三大模块的简要功能划分如图1所示, 主要包含了PDM、MPM、ERP/MES三大部分。
Teamcenter主要功能模块包含: (1) 系统工程和需求管理、 (2) 产品组合和计划及项目管理、 (3) 工程过程管理、 (4) 物料清单管理、 (5) 法规符合性、 (6) 可持续性和环境合规性、 (7) 内容和文档管理、 (8) 配方、包装和品牌管理、 (9) 供应商集成管理、 (10) 机电一体化过程管理、 (11) 制造流程管理、 (12) 仿真过程管理、 (13) 维护和维修及大修、 (14) 报告和分析、 (15) 社区协同、 (16) 企业知识基础、 (17) 平台可扩展性服务、 (18) 生命周期可视化。其中“制造流程管理”也称作“制造工艺管理”, 是工艺数据管理的专业功能模块。
1.2 Teamcenter软件构架
Teamcenter系统根据应用需要可采取两层构架或四层构架, 采用四层构架对中文的支持、易用性比两层的较好, 四层构架包括客户层 (Client Tier) , 网络层 (Web Tier) , 企业层 (Enterprise Tier) , 资源层 (Resource Tier) , 如图2所示。
Teamcenter 8是基于Eclipse开发平台的解决方案。其中的每个应用程序 (比如说My Teamcenter、PSE、Workflow Designer) 都是一个Eclipse插件 (plug-in) , 而整个Teamcenter 8实际上是改装过的Eclipse, 因而系统配置及定制开发较为灵活, 且易于实现跨平台移植。
2企业TCM应用需求及规划
2.1 MPM简介
学术上将以MPM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系统定义为:连结设计和制造之间的桥梁, 它通过一系列工厂、工艺设计及管理工具, 仿真产品制造的全过程, 在实际产品制造之前用可视化的方式规划和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方案[2]。
制造工艺过程管理 (MPM) , 是一种贯穿计划、设计、制造和管理全过程的协同工作环境, 旨在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信息进行协调的统一管理。
2.2企业TCM应用的功能模块筛选及规划
Teamcenter平台在企业实际应用中应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PDM和MPM部分应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一体化, 并与ERP/MES集成应用。某企业Teamcenter应用的功能规划构架见图3。
由于TCM需要利用产品设计数据并和产品设计数据保持关联, 因而在实施次序上应先实施PDM部分后实施MPM部分, 或者PDM和MPM同时实施。
2.3企业产品和工艺结构树模型
Teamcenter系统提供以Root为根的类层次结构, 通过为类增加属性、在不同类之间建立关系, 为类或者对象定义消息 (Message) 以及处理消息的方法 (Method) 来组织整个系统, 系统中各业务对象或数据对象都是类的实例。另外它还提供菜单 (menu) 、菜单选项 (Option) 以及动态类Pdm Dialog等来建立用户交互界面。
某企业的工艺结构树 (Process Tree) 模型如图4所示。
该模型为PPPR模型, 即自制产品 (Product) 及零部件为制造目标、工艺 (Process) 与制造目标相关联、工艺与工厂 (Plant) 和资源 (Resource, 包含材料、工装工具等) 相关联。
3 TCM实际应用效果
3.1系统部署及用户使用体验
企业实际应用中采取了C/S构架, TCM胖客户端的安装一般不超过30min, 但配套软件如NX、Autocad、Msoffice的安装时间较长, 采用普通方式单台客户端的总安装时间一般需要2h以上, 并且需要人为排除安装错误。在引进了Citrix虚拟桌面系统后, 部署工作量大大下降, 新增单个用户的软件环境部署由原来的2h下降到1min以内。
在操作易用性方面, TCM胖客户端的操作友好性比office、NX等工具软件要差, TCM系统内的操作鼠标点击次数较多, 缺乏编辑回退功能, 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在不同的功能区间切换, 如工作时需要根据工作场景在“更改管理器”、“结构管理器”、“工作流查看器”、“制造工艺规划器”等功能模块中切换, 如不通过培训, 用户很难摸索软件如何操作。
在响应速度方面, TCM胖客户端较一般的工具软件的响应速度慢, 由于网络环境和计算机硬件对运行速度有一定影响, TCM胖客户端的操作响应速度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如打开客户端、工艺流程编辑、调用相关程序、界面切换、可视化启动等的响应时间在不同的计算机硬件上相差较大, 在一般的办公计算机、图形工作站及虚拟桌面上执行相同操作的测试耗时分布如表1所示。
注:上述测试数据为企业内部选择一般办公计算机 (DELL 360, winxp) 、图形工作站 (DELL T3600, win7 64bits) 、高配办公计算机 (DELL 7020MT, 配固态硬盘, win7 64bits) 各两台执行相同操作各6次, 网速限制均为10M/s, 采用秒表记录, 取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将原始数据四舍五入得到。
对比于国产CAPP, 虽然部分操作不具备可比性, 但整体上TCM的响应速度较慢, 某企业应用TCM以来其响应速度一直受到工艺人员的指责。
TCM系统内置可视化 (Teamcenter Visualization) 功能, 可在查看器中直接查看图片 (jpg、cgm等) 、dwg文档、pdf文档、三维轻量化模型 (jt) 等, 可以对支持的模型开展精确3D测量、制作基本3D剖面、PMI显示、显示3D CAE结果。Teamcenter 8.0内置的Teamcenter Visualization不完全支持查看Msoffice文档, 系统安装MSoffice2003并设置为默认程序时能在查看器中直接查看.doc、.xls等文件, 但对只安装了Msoffice2007及以上高版本Msoffice程序不支持, 文档管理时需在服务器上将Msoffice文档转化为pdf文档以供系统内查看使用。在产品研发项目管理过程中, 纳入项目的工艺人员能直接利用系统可视化工具查看产品图纸, 但未纳入项目的工艺人员无权查看。
Teamcenter Visualization内置注释功能, 可以在文档工作流程中对pdf、cgm等文档批注, 但当文件的页数较多时, 编制者不能定位批注的具体位置。
3.2与其它系统的数据集成
企业级应用根据实际需要与ERP开展数据集成, 集成的数据主要有工艺资源 (工装、工具、原辅材料) 、工艺明细表 (PBOM) , 工艺资源的集成较易实现, PBOM的集成难度较大, 由于企业应用中在ERP中的工艺集合规则和TCM中的工艺集合规则不一致导致变更的后的逻辑关系不易处理, 因而PBOM变更后的集成暂未实现。
3.3非结构化工艺设计的实用性
非机构化工艺设计以文件管理为中心, 在TCM中的应用操作较为简单, 包含工艺文件 (如指导书、工艺卡片、工装图纸) 的文档管理、变更管理、审核流程 (签字流程) 管理、编码管理、权限管理、资源分类管理等。
某企业实施TCM后, 已实现50多种工艺文件的管理, 实现了二维和三维工装的数据管理, 实现了TCM和相关办公编辑软件 (word、excel) 、CAD软件 (Autocad、NX) 的集成。
其中工艺文件和二维工装图纸的管理在TCM中实现编码的半自动化, 即申请编号借助系统辅助生成, 但文档内部的编号和系统辅助生成的编号需要人工控制, 未实现自动化, 实际应用中出现过文档内部和系统中的编号不一致的情况。TCM中的审核流程支持串行流程和并行流程。NX三维工装设计已实现编号和其它属性传递的自动化, 标准化程度较高。
非机构化工艺设计在企业内部有较强的适用性, 由于基本不需要改变原来的工艺设计方式和习惯, 因而能被广大工艺人员所接受。
3.4结构化工艺设计的实用性
结构化工艺设计需要较完善的工艺资源库 (工装、工具、设备、原辅材料) 、规范的设计数据管理 (如BOM结构及物料编码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相关设计数据对工艺人员开放权限) 、规范的工艺知识及分类管理、规范的工艺设计流程管理, 结构化工艺设计才能顺利开展并发挥效率。
某企业实施TCM后, 结构化工艺设计功能已通过验收, 但实际应用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结构化工艺设计一直处于试验演练阶段, 比较突出的原因有企业应用中相关数据的不规范性导致在开展新产品设计时Teamcenter系统内不能及时获取完整的BOM结构和工艺资源信息、企业的工艺资源及其它工艺数据管理规范性的不完善、结构化工艺设计在TCM中操作复杂、材料消耗定额的应用操作易用性较差。
理论上结构化工艺设计能提高工艺设计的重用率、增加各系统间的数据集成性、减少重复工艺设计工作、缩短新产品的制造准备周期。但由于结构化工艺设计是传统工艺设计的一次重大变革, 因而结构化工艺设计在很多企业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3.5 TCM与一般国产CAPP的应用对比
TCM与一般国产CAPP相比有如下优点:功能面更广泛、可视化支持面较广、与三维软件NX的集成性更佳, 结构化工艺设计细化了工艺数据的管理颗粒度, 能较好地管理工艺知识、提高重用效率, 能较好地支持三维及仿真数据, 结构化工艺构架较为完善, 系统基于Eclipse平台构建, 模块化和开放性更佳。
TCM与一般国产CAPP相比有如下缺点:操作复杂, 满足企业的运作需要开展较多的二次开发, 操作易用性、界面友好性及反应速度上不如一般国产CAPP, 软件授权费用较CAPP高。
3.6系统稳定性与维护
从某企业全面应用TCM管理工艺数据以来, 系统运行基本稳定, 大约每个季度会出现一次系统故障, 需要管理员进行手工维护才能使系统恢复正常, 排除异常的时间均在15min以内, 异常排除对正常使用有较小的影响。系统故障类型主要有网络连接失效、服务程序异常关闭、数据库连接故障等。
4 TCM增强适用性的建议措施
4.1提升软件的用户体验
Teamcenter核心层软件构架需要进一步完善, 系统核心层应采取使用执行效率更高的编程语言、优化算法等措施提高软件运行速度, 软件的操作友好性应得到改善, TCM客户端需要解决结构化工艺设计界面操作复杂、工序和工步次序调整不便、鼠标点击次数多等易用性较差的缺点。
二次开发方面, Msoffice文档转化pdf效率低、耗时长, 对于新建工作流程的工艺文档用户通常在3min之内无法看到pdf文档, 且文档签字及转化为pdf时在服务器上存在等待排队现象, 建议采取措施加快转化pdf文档的速度, 如使用MSoffice内置另存为pdf功能、单线程改为多线程并行转化等措施。
结构化工艺设计方面, TCM应允许用户根据实际需要对数个工序做工序合并, 合并后的名称在系统中直观性较好, 并可以更改, 在ERP/MES系统中直接利用合并后的工序。工序合并模型图如图5所示。
4.2开展必要的管理变革
为适应信息系统的结构特点, 企业的工艺管理应从以文件管理为中心向以数据管理为中心转变, 数据管理从非结构化向结构化转变, 数据分类分级应向国际国内标准靠拢, 对于企业特色的工艺数据应建立企业标准。工艺资源应建立工艺资源分类标准, 并对工艺资源名称、编码、型号、规格等属性信息进行标准化, 避免一物多码。工艺过程应参照DIN 8580、JB/T 5992.1等标准结合企业的工艺范围建立工艺分类标准并对工序名称等属性信息进行标准化。
工艺管理进行一定的变革, 工艺管理应简统化, 减少不必要的流程, 减少工艺文件的种类, 这些做法均有利于软件的推广应用。
同时软件使用的日益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专业或兼职人员对软件的推广使用做好培训及辅导工作。
4.3从管理上保证各信息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
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管理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不应仅局限于产品研发和工艺规划环节, 应从产品研发至产品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考虑, 产品制造、质量保证、维护维修甚至售后应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能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管理、增强可追溯性、降低成本的尽量采用信息化手段。从提高效率上讲, 各信息系统间的数据集成应实现自动化、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因而不同信息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应逐步实现。
制造业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应结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TS16949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及安全管理体系 (如ISO14001、OHSAS18001) 、精益生产、项目管理等实际需求进行综合系统的考虑和规划。
4.4从改善计算机硬件与网络、优化软件运行环境上加快系统的反应速度
服务器端及客户端采用固态硬盘等高速存储装置, 缩短相关程序的启动时间, 提高网络速度理论上可适当减少客户端的数据加载速度, 客户端网速峰值限制应根据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做必要的调整。
客户端软件环境应统一, 操作系统及相关配套软件如NX、MSoffice等版本应相同, 如采取虚拟桌面则可有效避免软件不统一的矛盾, 同时也可减少软件部署时间。
5结束语
如企业不开展结构化工艺设计, 采用TCM管理工艺文档, 由于界面友好性较差及响应速度较慢, TCM较国产CAPP而言总体上没有优势。
如企业需要开展结构化工艺设计并实行设计工艺一体化、工艺仿真应用、数据集成, 使用TCM, 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工艺数据并和产品设计实现同步工程, TCM结构化工艺设计理论上能够提升制造工艺设计的效率、提高工艺知识重用率, 结构化工艺数据理论上能更好地和后续的ERP及MES系统开展数据集成, 在解决了前后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后理论上能实现数据集成的自动化, 能提高产品研发整体信息化效率, 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由于国产CAPP大多从2013年以后开始开发结构化工艺设计的功能, 国产CAPP具备结构化工艺设计功能的历史比TCM晚得多, 因而在开展结构化工艺设计方面, TCM较国产CAPP有较大优势。
如能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优化程序算法、优化网络及计算机软硬件环境、规范数据管理, TCM终将给企业的工艺规划工作带来裨益。
参考文献
[1]韩彩夏, 文勃, 夏清洁.基于Teamcenter的机车车辆PLM系统的应用[J].微型机与应用, 2012, 31 (8) :1-3.
[2]李险峰.从CAPP到MPM, 数字化制造与管理系统应用思考与实践[J].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1 (9) :21-25.
[3]周静.基于Team Center的协同设计系统[D].河北工业大学, 2006.
3.工艺管理平台 篇三
[关键词]塑性成形专业;实验综合平台;主观能动性;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1)03-0048-03
0引言
在教学改革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仍按传统的模式进行,严重制约着教学改革的进程。塑性成形专业热加工工艺实验应用开发较为薄弱,如何进行有效的、立体的实验教学是一个新的课题。
CDIO国际工程教育组织提出的新型的工程教育模型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构想一设计一实施一操作”)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前沿的工程大学的机械工程和航空航天等专业得到了很好的检验和应用。因此,以培养国际化制造业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完善实验教学机制,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型构建机械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建设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型的研究型教学实验体系,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实验教学研究的一个新起点。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型,以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为契机,着手热加工工艺实验平台的建设。在原有实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大型设备功能并完善引进先进的实验教学技术手段,将多学科内容综合并系统化。热加工工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将大大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有助于巩固、提高塑性成形专业毕业生在该方向的人才市场竞争力。
1传统热加工工艺实验教学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总是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实验教学一直是整个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内容有限:课时安排仅围绕理论教学大纲开展,无拓展性、开放性;实验形式单一:一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多,创新型、综合性实验少,学生缺乏各门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缺少独立动手和创新的机会,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自由发挥空间和学习兴趣;实验教学经费投入少,实验条件落后,设备陈旧,教师对实验教学缺乏积极性等。种种原因致使各热加工工艺实验不能系统化,各子实验没有任何承接关系,只是对有关理论的验证或是演示。学生进行实验也缺乏积极性,总是做此忘彼,虽然实验算是成功但是欠缺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如何改善薄弱的热加工技术实验现状,开展高效的、立体的热加工工艺实验教学,值得进一步讨论和实践。
2创新实验教学手段,促进教学平台搭建
十几年来,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锻压实验室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实验工作,产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如何将科研成果与实验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形成统一的整体,使实验教师积极参加到各项科研及培养学生的工作中去,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科研动向及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利用基金项目搭建的实验平台,对传统实验课内容作出合理调整,大幅降低了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数量,将专业实验课进行全面规划调整,将几门课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以往由于实验课程单独开设,内容局限、实验水平受到限制的问题。
由于本专业历史悠久,实验室现有设备中有不少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因此怎样改造陈旧设备,让这些设备重新焕发青春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降低实验教学成本的重要途径。实验室中大多数实验设备是过去几十年生产的,其数据采集、记录、处理功能十分有限,若将设备更新换代,势必面临着巨大的资金投入问题,针对这一状况,将现代测试控制技术应用于传统仪器设备中,设计开发了几套技术先进、适用于各种专业设备与工艺实验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系统采用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数据采集卡、信号调理模块及软件开发平台。系统具有适用性强、采样速率高、系统操作平台先进、信号处理功能强及集成化程度高的特点。
自行设计开发了测试技术综合实验台,该平台包括:位移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测试平台、光电转速传感器应用平台、电机正逆换向控制平台、机械震动信号分析平台等,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多媒体技术,以此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实验室应用LabVtEW测试软件,二次开发出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实验程序及实验装置。Lab-VIEW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的使用,充满高新技术气息的氛围,调动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和积极性。用LabVIEW软件编程可方便地自行开发出各种实验仪器,代替传统仪器来完成实验,生动直观地展示出许多抽象的物理概念,易于理解,能够达到课堂讲授很难达到的效果;由于实验内容综合了当前新技术新仪器新软件的开发,这正符合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科研与教学结合,使学生在一堂课的容量下体会到了基础实验和学科前沿的结合;通过对设备更新改造以及开发研制专用教学实验仪器和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在基本不增加设备投资的情况下推陈出新,解决了实验设备不足、部分设备陈旧的问题,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节约了教学成本。通过开展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软件平台建设,为广泛的实验课程提供了一个公共的实验平台,而且该平台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展;通过扩展实验室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功能,使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内容更容易实现。模拟实践环节开设设计性实验课,让学生根据实际需求,利用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设计产品开发流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3面向塑性成形专业的热加工工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实验课应根据专业特色,利用科研成果及现有仪器设备,改造陈旧设备,植入新的实验技术与手段,搭建面向塑性成形专业的热加工工艺实验教学平台,将实验课程进行整体重构,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将不同的实验课程内容贯穿起来,并融入最新的专业科研成果,统筹安排,构建立体交叉式的实验教学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兴趣,分层次教学,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实验课的积极性,为市场需求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
将专业知识融合系统化,打破以前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分离的教学模式,通过合理调整将几门
课程的内容通过一系列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系统,整体性的立体实验教学知识平台。实验室将理论课中有关热加工的原理及工艺综合在一起,形成系列实验内容。包括《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成形设备》、《测试技术》等多门课程。统一编制实验教学大纲及热加212212艺实验指导手册,指导学生设计完成整个工艺过程的一系列实验。
将热加工仪器设备平台化,实验室利用已经具有专门的压力设备、普通的加热设备,配备专门的温控设备、组织性能测试设备和成形过程模拟设备,组成一个较完整的热加工实验硬件平台。例如一组学生要完成某新型材料的齿轮热锻成形实验,首先需要用到性能测试设备,如10吨万能材料试验机等获取新型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等参数;接下来根据新型材料的性能参数进行简单数值模拟,选用热加工压力设备,如315吨普通液压机并进行模具设计;用铅试件进行模拟成形后,加工试件并加热,进行齿轮热锻成形。其中用到相关的成形模拟、测试、加热等设备。实验室将二十多台套设备整合、熔炼,形成服务热加工工艺实验的硬件平台。
将实验教学软件平台化,应用软件与专业课实验教学相结合,二次开发出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实验程序,配置于相应的实验装置。LabVlEW综合实验教学甲台就是自行软件开发与测试硬件相结合的完美产物。实验室将热加工试验过程涉及的一系列造型、数值模拟、虚拟仪器技术软件:AutoCAD、Pro/E、SolidWorks、CATIA、Deform、MSC,MARC、LabVIEW等刻录成光盘,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利用课余充分放宽了软件学习时间和空间。软件平台的建设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面向塑性成形专业的热加工工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形成了热加52212艺知识的系统化、热加工设备平台化、相关教学软件的平台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些学生不但完成实验要求的内容,还自己主动做一些工作,学生普遍反映实验内容新颖,设计安排合理。从基础内容到综合实验,专业知识相互关联性强,从硬件学习到软件编程,各个实验环节紧扣,课堂气氛活跃。
4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面向塑性成形专业的热加工工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工程背景的了解。将本专业几门课程的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于本专业各门课程的实际应用有更深的理解,有助于他们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科研与教学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一堂课的容量下体会到了基础实验和学科前沿的结合;通过对设备更新改造以及开发研制专用教学实验仪器和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在基本不增加设备投资的情况下推陈出新,解决了实验设备不足、部分设备陈旧的问题,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节约了教学成本。通过开展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软件平台建设,为广泛的实验课程提供了一个公共的实验平台,而且该平台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展;通过扩展实验室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功能,使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内容更容易实现。模拟实践环节开设设计性实验课,让学生根据实际需求,利用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设计产品开发流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面向塑性成形专业的热加工工艺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经过边发展完善边应用的过程,将7门课程的17个实验融合成一个实验教学平台,已经培养了本科生15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00余人。由于实验课内容新颖、系统化,学生实验课的主动性、目的性明显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日趋合理,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普遍反映燕山大学塑性成形专业的毕业生综合能力强,新知识新技术掌握扎实,能够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很快适应本职工作。
根据实验平台建设的情况,总结经验,发表了教学类文章5篇,在同行业实验室建设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一些兄弟院校相关专业前来实验室考察,学习建设经验,己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学校提供了技术支持,在交流学习中进一步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
本实验平台的搭建是根据专业的发展需求,将科研工作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态势。应用本实验平台,不仅可以优质、高效完成实验教学,还可为相关专业的其它实验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5结束语
4.工艺管理提升方案 篇四
一、工艺的相关概念
企业在生产中,怎样制造,用什么生产资料,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按期制造出质量好、成本低的产品。
对工业企业来讲,工艺工作是以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对产品制造的途径、方法、手段、过程进行研究、策划、安排的一系列活动的统称。工艺是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最后使成为成品的方法,它是人类在劳动中积累起来并经过总结的操作技术经验。
工艺管理是科学地计划、组织和控制各项工艺工作的全过程。它的基本任务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应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对各项工艺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使之按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协调有效地进行。
工艺纪律是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为维护工艺的严肃性,保证工艺贯彻性执行,建立稳定的生产秩序,确保产品加工质量和安全生产而制订的具有约束性的规定,是保证企业有秩序地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厂规、厂法之一。即在生产过程中员工遵定的工艺秩序。工艺纪律检查的主要内容:1)技术文件的质量。技术文件的种类(装配顺序书、操作指导书、设备操作规程等工艺文件),对技术文件的要求(正确、完整、有效、受控)。2)设备和工艺装备的技术状况。3)材料、在制品符合工艺要求。4)操作者。5)环境文明卫生。6)检验的正确性和及时性。7)均衡生产。
二、我公司工艺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公司处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公司对各系统和部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由于受到企业实际情况的影响,各部门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工艺工作也不例外,一些问题甚至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现将目前工艺工作主要现状例举如下:
1、工艺管理弱,工艺执行差,重复和反复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工艺管理力度小,工艺纪律检查重复问题多,工艺优化或提升项目推进慢及不到位现象较为严重,阻碍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技术工艺的进步。
2、工艺人员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公司整体质量监控系统效率不高,生产组织难度较大,导致员工质量意识和积极性存在问题,低级、重复问题较多,工艺人员较多的参与到对出现问题的现场处理上,占用较大的精力。反而在技术工艺基础研究、基本保障和管理方面欠缺较多。
3、产品过程开发和设计不到位,即产品设计工艺并行不到位。和大多数企业一样,公司存在着重设计轻工艺,重产品轻技术的现象,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工艺处于被动局面,较难在产品设计的前期或重要接点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工艺开展不足。
4、工艺流程和工时管理弱。由于客车行业的特殊性,存在车型产品多,结构复杂,特殊要求订单多,以及新厂区全面应用时间不长,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制造工艺要比原来要先进复杂的多。相比2005增加底盘组装线、漆后机装及电泳工艺等,工时管理体系与工时标准还是10年前建立的现在已不适用。现在只有1人负责工时与工艺流程制定管理工作,只能应付日常管理,很多本应开展的工作都无法开展:如车型细化工时定额的制定,工艺流程的细化及节拍生产相关工作。由于整车工时较为落后和僵化,很难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也是阻碍产品质量不可视的因素。
5、工作接口太多,重点工作不突出,基础能力提升慢。从工艺的相关概念可以看出工艺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如何设计图纸转化为产品的问题,但现实与工艺接口有交集的部门太多,主业务流程中有营销、设计、生产、物流、车间,支持业务流程上质管、财务、人资、基建等几乎所有的部门。工艺涉及面较多,一些系统性重大课题都少不了工艺的参与,甚至由工艺牵头,如细节、三漏、密封、防腐、噪音等,可能受设计结构、外购件、现场施工和现有技术水平等较多因素影响,但有些问题工艺只能起到一部分作用而起不到决定作用。用一句经典的话说,工艺自己的事情没干好,把别人的事都做了。
三、下一步工艺工作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对于问题我们不应回避,而应拿出拨乱返正的勇气,针对存在不足,查找问题根源,系统策划解决方案,立即行动全员参与,分重点分阶段的进行改进和提升。以下是下一步工艺工作重点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加强工艺管理力度
强化工艺管理职能,建立科学有效的工艺管理体系,修订工艺纪律管理办法,加大考评力度,并宣贯培训到位,在全公司范围内营造工艺执行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使其思想上有认识,行动上有规范。从工艺参数、人员、工艺装备、设备、量具、材料、环境要求等方面进行全方面控制和管理。
建立健全工艺管理组织,整合车间技术组和检验员的工艺管理职能,成立公司级工艺执行网络组织,加大工艺管理频次和整改力度。建立多层次工艺管理平台,策划工艺管理细则、计划,利用质管人员、车间技术人员对工艺执行进行把关、指导、落实,形成三位一体的工艺管理体系,将工艺执行管理作为常态化工作。
加强关键工序和重点工序的控制,关特工序和质量控制点对于整车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影响产品的安全、寿命、性能,或对后道工序产生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些工序先鉴定,再控制的,2015年一线员工技能鉴定即以关特工序、质控点为主要内容,提高相关人员的技能和质量意识,实行定员管理、持证上岗,确保这些工序的达标率。加强工装管理工艺设备管理,修订《工装管理办法》《大型油压模具管理办法》《小型模具管理办法》,明确车型标准工装配备及归属,健全工装管理档案,梳理工装制作及维修流程,标配外工装由提出部门申请,相关部门批准设计制作;强化工装设计、制作、验收、领用、维护保养流程及责任,确保工装的适宜有效性。组织专人每月进行工装模具点检,对工装模具完好性进行统计,并进行通报考核
建立工艺执行发布台及奖罚机制,将工艺执行情况、整改要求、验证要求、奖罚等及时进行发布。
2、工艺梳理和工艺审查
突出工艺的规范作用和桥梁扭带作用,明确重点车型,结合TS16949相关要求,对照工艺设计及管理现状,对工艺文件体系进行梳理,梳理出工艺保障体系的现状和不足,投入主要精力强化重点和标配车型的工艺保障体系。
加强对图纸的工艺性审查,修订产品工艺性审查管理办法,对新产品或订单图纸实施工艺性审查,并严格执行。产品图纸下发前必须进行工艺性审查,无工艺人员审查图纸不能下发,即使下发也无效,保证产品零部件的可加工和可装配性,确保产品高品质。
3、加强产品过程开发和设计,强化工艺评审和定型。
包括产品研发前期参与立项、分析,新产品所需工艺装备、器具、设备,产品工艺流程图,过程特殊特性,试生产控制计划,工位作业指导书、批量生产控制计划及产品工艺准备验证。做好过程设计和开发的先期质量策划,为批量投产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作好充足的准备。
四、工艺部内部要求
1、梳理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明确工作内容和接口,做到职责清晰、重点工作突出。
2、加强部内计划管理,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以问题为纲,以项目管理为基础,确保计划按计划完成。
3、调动工艺人员积极性,提高工艺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度和敬业精神,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特别是老员工的能力,4、强化良好的学习氛围,攻关问题,采用研讨会的形式,加快年轻人的成长步伐,保证工艺人员的岗位胜任力
5、加强工艺创新,创新是工艺工作的重要线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对先进或标杆企业的成熟技术快速论证和应用。
5.工艺管理制度 篇五
1、组织制订或修订产品或生产装置的工艺规程技术文件(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2、组织制订或修订各级工艺控制指标,操作指标,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3、对现有的产品生产工艺,原材料消耗,以及中间控制进行定期的分析与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制订原始记录,工艺控制台帐、组织工艺技术分析
5、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
6、组织和参加工艺查定工作。
7、配合技术情报,技术档案部门,收集和整理
国内外有关工艺技术资料。
8、开展技术交流和协助开展技术教育活动。
9、参加新产品技术鉴定工作。l0、参加制订和修订技术改造计划和长远规划工作。第二章工艺规程的编制和管理第五条:凡正式生产的产品和装置均需制订技术标准,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分析规程,均应该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批准,并给予受控编号后,方可贯彻执行.第六条:工艺规程是生产的法规,是各级生产指挥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技术依据。工艺规程包括了产品的工艺路线和流程图,产品的质量,工艺和主要技经指标等基础资料。岗位操作法是按照工艺规程和生产实践经验组织编制的,是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必须共同遵守,执行的基本依据。工艺规程内容:一.产品概述1.产品名称、化学结构式、主要理化性质2.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规格、包装贮运方式3.主要用途、使用方法须知二.原辅材料1.原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2.辅助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3.其它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三.生产工艺过程1.工艺沿革(包括装置能力、技术进步等内容)2.化工工艺路线及其技术依据3.主要化学反应及副反应4.主要物料的平衡及流向5.工艺过程及流程图四.生产控制技术1.配方和配料(可列配方编号、配方另立)2.工艺控制点示意图3.各项工艺操作指标4.主要生产工序的控制方法5.中间控制技术及检测手段6.其它五.原材料动力消耗定额六.安全生产技术1.使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一览表2.易燃易爆工序岗位一览表3.安全生产的贮存、运输要点4.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处理方法5.工业卫生与劳动保护措施七.环境保护1.三废排放示意图2.三废排放及其治理3.三废排放地方标准与现状对比4.副产品回收的综合利用八.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1.工段岗位划分示意图2.工段岗位的定员3.单位产品所需工时、产品生产周期4.原始记录和工艺台帐的表式九.设备
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十.仪表计量一览表及主要仪表规格型号附录
1、有关的理化常数、曲线、图表、计算公式等
2、工艺操作指标修改情况(年份、修改内容、技术依据等)
3、工艺查定的情况(年份、查定内容、查定结果)岗位操作法内容:一.岗位任务、岗位编号二.工艺操作指标一览表三.中间体和本岗位制成品的质量标准或规格四.原辅材料或其他材料规格、性能五.岗位工艺流程图(带控制点)及叙述六.生产操作方法和要求1.开车①.开车前准备②.正常开车及操作2.停车①.正常停车②.临时停车③.紧急停车3.生产操作4.原始记录格式和要求七.常见不正常现象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八.生产控制与分析九.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和重点操作复核制度1.交接班制度2.巡回检查制度①.巡回检查制度②.巡回检查内容3.重点操作复核制度十.安全生产十一.工业卫生与劳动保护十二.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十三.设备仪表一览表十四.计量器具及仪器仪表的检查及校正第七条:现有产品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等技术文件由生产运行组织制定和修订,相关部门会签。第八条:新产品在试车前,技术发展部应根据试验情况,制订暂行工艺规程和操作法,内容应包括产品概述,原材料,辅助材料规格,化学反应,工艺规程,技术安全,原材料消耗定额与三废治理等方面,待正常生产一年后,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正式的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第九条: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人操作经验的积累和技术革新成果的推广,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变化,需要对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定期或及时组织修订。第十条:工艺规程的修改,特别是涉及到能耗、单耗和工艺控制点的更改或指标更改,各分厂应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或更改申请,经生产运行部审查,技术副总经理批准同意后,方可执行。第三章生产工艺控制第十一条:为保证生产按预定的工艺过程和目标正常、安全地进行,工艺规程规定对能够明确工艺要求或操作依据的各道工序建立工艺控制点和操作控制点,规定中间控制指标,各工艺控制点和操作控制点均需配置在线仪表或配备取样、检测、分析人员按规定的取样方法和测试频率以及分析方法,对规定的测试和分析项目进行分析,做好原始记录,并作好反馈工作,第十二条:中间控制指标的执行,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产量、质量、单耗、安全等各项指标的完成。中控指标是化工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指标,因此认真地执行工艺规程,严格工艺纪律,加强中控
管理将对化工生产连续,稳定、安全地运行起重要的作用,第十三条:中控指标的管理:(1)中间控制指标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分为三级,即公司级控制指标、车间级控制指标和岗位控制指标。分别由公司、车间、岗位三级管理。(2)分厂每旬进行一次工艺抽查,生产运行部每月进行一次的工艺抽查,抽查结果填入“工艺抽查记录表”。(3)生产运行部每月根据工艺抽查情况对工艺合格率进行汇总统计,并建立台帐。(4)生产运行部应把公司级中间控制指标汇编成册,并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第四章生产岗位原始记录管理第十四条:为及时掌握生产技术经济活动动态,保证产品质量,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方面的变化情况,必须建立原始记录。第十五条:原始记录是通过一定形式,按照规定要求,用数字或文字,对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每项具体事实所作的最初的直接记录。原始记录是各种工艺、技术、成本、原材料消耗统计的最主要的依据,是生产工艺过程分析的基础资料。第十六条:原始记录的内容。
1、各生产岗位的操作记录。
2、质量分析记录。
3、重要参数的仪表记录。
4、设备运行参数记录。
5、交接班记录。原始记录还必须详细写明生产情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效果。改进建议等。第十七条:原始记录的要求:要使原始记录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原始记录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性:原始记录应全面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活动,每个生产过程,每个环节都应有原始记录,否则会产生生产过程的失调,系统的不稳定以及发生操作事故与安全事故。
2、及时性:原始记录要及时,传递要快,使它能及时反映生产动态,掌握生产过程的变化,为保证产品质量,防止事故发生创造条件。
3、准确性:准确地填写原始记录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原始记录一定要真实可靠,不能“假数真记”或“真数假记”,这样的原始记录加工出来的信息、便是“仿信息”对生产、指挥、决策将造成危害。
4、适用性:原始记录内容要符合实际要求,简明扼要,便于系统整理,便于分析。
5、统一性:在企业的同工种、同工序、同岗位、应尽可能采用统一的原始记录便于比较分析.6、严肃性:各岗位在填写原始记录时,要保持其整洁,清楚,字迹工正,要随时作好原始记录的整理分析.原始记录要保持其“原始”的面貌,不得随意涂改,复制,要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第十八条:对全厂各生产岗位上的原始记录时间统一规定为正点抄表(仅指每小时抄一次表的岗位)第十九条:原始记录格式的制订与修订。各生产车间根据各岗位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分析的需要,制订原始记录的格式,报生产运行部批准后正式使用,原始记录应随生产技术经济活动的变化而作相应的变化,原始记录表式的修改由分厂提出申请,报生产运行部批准后方能实行。第二十条:原始记录的管理原始记录由各岗位认真、如实地填写后于次日及时交车间汇总。车间工艺员对每天上报的原始记录进行分析,对所发生的问题进行处理,对涉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的主要参数进行登录,并建立相应的工艺,技术台帐。车间统计应每天对涉及产量、成本、质量等主要经济指标按要求登录并将这些数据及时报各有关部门,原始记录数据由车间按年、月整理成册,存放三个月后交分厂生产运行科归档。生产运行科对原始记录的保存期一般为三年。第五章台帐、资料第二十一条:台帐是把原始的主要数据(为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所需要的数据)分类按时间顺序汇总在一起的记录册、为便于比较分析,应按不同要求、定期保存。为工艺管理所需要的台帐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1、工艺指标执行合格率台帐
2、原辅材料、中间控制分析台帐
3、主要能源消耗台帐
4、综合统计台帐
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统计台帐第六章技术分析第二十二条:及时地从技术上分析生产动态,找出薄弱环节,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有效地指导生产,并为挖潜、革新改造提供可靠的依据,是保证和改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第二十三条:技术月报。是在原始记录及台帐的基础上,对生产技术经济状况、运行状况和工艺控制状况进行的综合统计分析.各分厂的技术分析月报应于次月3日前,上报生产运行部。生产运行部次月5日前完成公司的生产月报。第二十四条:生产运行部应定期组织工艺会议,对生产情况进行分析,交流技术工作经验,促进工艺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七章工艺查定第二十五条:工艺查定是在规定的时间与范围内,同时测定工艺及设备的各种参数及化验分析等第一性数据,通过核算、分析,以确定装置或设备的实际状况(如能力、负荷、效率、质量、单耗、三废等),从中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
6.工艺装备管理规程 篇六
1目的
确保工艺装备满足产品生产需要,对工装进行验证和复检,保持工装能力,以使其加工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2适用范围
用于产品生产的在用和库存的工艺装备,包括模具、夹具、样板等。3职责
工艺部门负责工艺装备的设计和验证。
工具厂负责工艺装备的制造,生产制造部及有关生产工厂负责工艺装备的贮存、使用和维修。4工作流程 4.1设计
1)工艺部门根据产品设计图样和技术要求以及生产设备能力,确定是否需要新的工艺装备,提出工艺装备设计任务书,明确与所加工(或安装)的产品待性相关的工艺要求。
2)如需要新的工艺装备,则应进行工装设计。工装的设计输入是产品设计图样和技术要求,设计输出是工艺装备图样和技术要求以及验收准则(包括工序卡片)。3)工艺员负责设计工装,工艺部门领导审核并报主管领导批准。4.2制造和加工
1)制造部门根据工艺装备图样和技术要求以及工序卡片,进行加工、制造。2)加工完成后应报工艺部门进行工装验证,并保留验证记录。3)需要外部单位协作的,则应提供有关的设计文件进行验证。4.3复检和复查 4.3.1分类
各部门的在库、在用工装,必须进行复检、复查。
1)在库、在用工装,按工艺装备分类标准,涉及关键、重要特性的属于重要工装,要进行复检。
2)在库、在用工装,按工艺装备分类标准,属于一般工装,要进行复查。4.3.2复检
1)使用部门根据生产准备计划,按季度提出工装复检计划表,保证在使用前完成工艺装备复检和修理。
2)工具员将准备复检工艺装备和图纸与记录卡送往工艺部门提请复检。
3)工艺部门工艺员/质检部门,收到检查记录卡和图样后,按图样和质量控制精度要求,对工装进行检查,认真填写“工艺装备检查记录卡”,并随图样返回工具室。
4)工具员将返回记录卡中检查站的质量状况,登记在工装档案上。
5)对精密样板、重要工装的样板和作为检验手语段的样板,使用部门在使用前要送计量部门复检,发给校准证书后才能使用。对于长期使用的,应由计量部门规定复检的范围的周期,并进行周期复检。发给校准合格证书后方能使用。
6)经复检的工装,精度不能保证产品的合格特性时,工艺员应通知使用部门工具室委托修理并提出修理内容和要求。7)工具室办理工装修理委托时,应对完工日期提出要求,以保证在使用前修好。4.3.3复查
1)根据生产准备计划提前进行复查,最迟在生产前60天复查完毕。2)当年不使用的工装,根据保管条件,每年进行一次复查。3)复查内容主要为;不磕碰、不锈蚀、不变形、保证帐、物、卡相符。如发现问题,工具员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采取措施解决。4)经复查的工装,将质量状况登记在工装档案上,注明复查日期。
4.3.4复检、复查中发现的问题,由各使用部门负责整理,属于内部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措施,认真落实解决;属于外部解决的,报有关单位解决。4.4验证 4.4.1范围
需进行工装验证的范围是:
1)第一次设计制造的关键工艺装备、新结构工艺装备,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的或用于产品新工艺的工艺装备等。
2)各类模具、都必须进行试冲或试压,以保证产品质量。
工装验证与模具试冲、试压,在工装使用单位进行;所需机床、坯料、辅具等准备工作,由工装使用单位准备。4.4.2工装验证
1)需要验证的工装,在新工具清单、工艺装备设计任务书、工艺装备明细表上注明。在工装底图的零件明细表右上角,注明“验证”字样。
2)使用部门领用后,要做好准备工作,与工艺部门协商,确定验证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
3)工装的验证由工艺部门负责组织、使用部门工艺员、设计人员、工装监督员、工装检查组等有关人员参加。
4)工装验证后,由工艺部门在验证书上填写验证结果。经参加人员签字后分发工艺部门、设计部门、工装管理部门、质检部门、使用部门各一份。
5)经验证需修理和修改设计的工装由使用部门转送工艺部门,按下列办法进行处理:
a)属于加工工艺方面的问题,由工艺部门修正,重提工装制造工艺文件,制造部门安排修理。
b)属于工装设计方面问题的由工装设计员修改图样,工装制造部门安排修理。c)属于制造的问题,由原制造部门按图样修理,直至合格。
验证后又经修理的工装,除验证书注明不需验证者外,要进行再验证工作。6)工装验证中,发现所加工的产品零件个别尺寸与产品图样不符合而不影响产品质量者,由工艺部门与产品设计部门联系,按实际情况修改图样。产品设计部门没有修改图样或没发放修改通知单前,验证工装不算合格。7)工装设计员收到签署合格的工装,不准使用。8)未经验证或验证不合格的工装,不准使用。
9)验证不合格需报废的工装,由工艺部门填写报废清单,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办理报废。
4.4.3模具的试冲、试压 1)冲模、弯模等都必须进行试冲、试压。
2)模具的试冲、试压是模具的最终检验,如制造部门设备条款不足,试冲、试压工作可在使用部门进行。由外单位制造的模具,试冲、试压工作由供应部门与供货单位联系,商定实施办法。
3)试冲、试压的模具,由使用部门填写模具试车票,安排试冲、试压。应将试验结果填在试车票上返回。
a)试冲、试压合格后,开具合格证交使用部门存查,并做好首件记录。
b)试冲、试压不合格者,制造部门根据模具试车单填写的问题,修理模具后再进行试验。
4)凡需试冲、试压的模具,由生产部门安排计划,送到使用部门。应按计划一周内试验完毕。
5)试冲、试压合格模具,由使用部门办理领用手续,入库管理。5质量记录
1)工艺设备设计任务书。2)工艺装备验证书。
3)工艺装备履历卡(工装档案)。
7.工艺管理平台 篇七
关键词:负压闪蒸脱硫,海上平台
0概述
随着油田滚动开发, 部分油井 (角尾组地层) 出现高浓度硫化氢。为减小硫化氢对地面设施及海管的危害, 需要对含硫井液进行脱硫化氢处理。通过各种方案对比, 最终选择负压闪蒸脱硫的方法对硫化氢进行脱除。
负压闪蒸脱硫系统的投用, 有效地脱除角尾组地层中产出的硫化氢, 降低了硫化氢对下游设备以及管线的腐蚀。
1 脱硫方案优选
1.1 常规脱硫方法
国际上通用的脱硫工艺可大致分为膜分离法、湿式脱硫法和干式脱硫法。其中湿式脱硫法又有催化氧化脱硫、醇胺法脱硫。
1.2 可选脱硫方法对比
(1) 角尾组产出物进行油气水分离脱硫。将角尾组含硫化氢的油井产出物与其他不含硫化氢的油井分开收集, 角尾组油井进入三相分离器, 在150 k Pa压力下进行油气水分离, 经分离的油流进入液体增压泵, 将压力提高至500 k Pa, 然后进加热器, 将油流升温到85℃, 最后进入静电脱水器脱水处理。得到的合格产品用增压泵将液体升压到600 k Pa, 经冷却后与其他不含硫油井产物经下游分离器分离后的液体相混合进外输泵外输。
(2) 超重力方式脱硫。角尾组油井产出物, 在超重力机的高速旋转填料的离心作用下, 气体排出到闭排系统进入火炬系统, 液体在超重力机内与药剂充分混合反应后, 脱除硫化氢后的流体与WZ11-4N平台来油混合进入下游分离器。该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 设计原理比较精巧, 占地面积很小, 工艺流程比较简单, 该方法在技术上是满足要求的。
(3) 负压闪蒸法脱硫。将角尾组含硫化氢的油井产出物与其他不含硫化氢的油井分开, 并送入新增加负压闪蒸脱硫化氢流程处理。采用物理脱硫方法脱除硫化氢, 它满足现场空间、电力以及工艺要求, 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 操作费用低。系统设计一次性投入2900万元, 后期维护成本低于40万元每年。10年期投入总成本最低, 可行性最高。因此, 最终选择负压闪蒸脱硫方法。
2 工艺设计思路
负压闪蒸法工艺设计思路类似于注水处理系统的脱氧塔设计。脱氧塔设计一般采用立式脱气罐, 配合真空泵抽汲作用和化学药剂除气可以达到比较良好的效果。溶解气在立式罐脱气塔中经过缓冲接触深度脱离, 最终出口液体含气非常少。
负压闪蒸脱硫装置由进口分离器、闪蒸罐、两级增压泵、真空泵及仪控系统组成。含硫井液以不低于50℃进入进口分离器完成初步气液分离, 操作压力130k Pa, 分离后的液体进入负压闪蒸罐, 利用水环真空泵将闪蒸罐的负压控制在-50 k Pa, 含硫液体由闪蒸罐进行两级负压闪蒸脱硫:从一级腔出来的液体由一级增压泵升压至600 k Pa, 再将平台不含硫的天然气以30 m3/h的气量, 经静态混合器与含硫液体混合、溶解后, 进入负压闪蒸罐二级闪蒸塔脱气分离, 最终将含硫液体中的硫化氢浓度降低到要求范围以内, 经外输泵增压外输。
脱硫原理包括:
(1) 进口气液分离器预脱离。分离器收集来自井口的含硫原油, 将大部分的自由气脱硫至火炬燃烧, 并起到缓冲的作用, 给下游闪蒸罐提供稳定的来源, 避免了波动。
(2) 一级/二级闪蒸罐。在闪蒸罐内, 溶解在原油中的溶解气开始脱离, 一级来液通过一级增压泵增压至二级闪蒸罐进一步脱硫, 然后外输到下游分离器。
(3) 真空泵。真空泵降低闪蒸罐运行压力使溶解气分离出来, 同时通过抽汲作用使罐中大部分硫化氢气体脱除。
(4) 气提天然气。通过引入处理合格的或不含硫化氢的天然气进入二级缓冲罐进行气提, 使溶解在原油中的硫化氢气体更好地脱除。
3 存在的问题
当系统处理量增加后出现单台增压泵无法正常外输的情况, 增压泵振动变大, 故障率升高。外输硫化氢分压偶尔会超过0.3 k Pa导致不达标。系统液量增加后, 来液进口粘度增加, 也使系统不稳定, 振动变大。
分析增压泵振动变大的情况, 主要原因如下:
(1) 系统波动导致增压泵频繁进气振动变大。负压系统无法有效排气。
(2) 筒式泵进口管线内径不够流动不畅。
(3) 甲板安装后无法有效固定, 存在甲板受力不平衡的可能。
(4) 可能的原油粘度增加和滤网堵塞。
(5) 设计余量不足。系统在设计的时候本着节约成本考虑, 没有考虑到未来处理液量的变化情况, 脱硫系统进口分离器、脱硫闪蒸罐、脱硫真空泵特别是脱硫增压泵没有预留足够的余量来应对脱硫负荷增大的情况。
4 改进思路
4.1 运行参数优化
优化系统运行参数可以提高系统使用效率, 特别是在系统负荷饱和以后能够在有限条件下保持系统正常脱硫, 保证外输硫化氢分压不超标。
(1) 运行压力。上文说到合适的运行压力应在-30KPa到-40 KPa之间, 适当降低压力可以应对系统硫化氢超过处理量的情况。但降低压力过多会增加轻烃损耗, 导致液面不稳。
(2) 运行温度。提高运行温度可以降低原油粘度, 改善泵的工况, 减少振动。
实践中将该油田脱硫系统的上游来液导入加热器后升高3~5℃, 至60℃后进入脱硫闪蒸罐进行脱硫, 外输增压泵的振动明显降低了。
(3) 气提气量。提高进入二级闪蒸罐的气提气量可以增强溶解硫化氢的脱除效果。调整气量到合适值对脱硫效果起正向作用。但若进入的天然气过多, 一方面会造成天然气的浪费, 另外一方面对增压泵的运行造成了影响。导致增压泵频繁进气, 振动变大, 或者增压泵无法输送液体。
4.2 工艺流程优化
(1) 气提气注入点也可以优化。在进口分离器接入气提气, 使进入脱硫闪蒸罐的来液提前气提, 可以减少进入闪蒸罐的硫化氢气体, 使系统脱硫的效果变好。
(2) 流程优化和增压泵选型。该系统设计二级脱硫闪蒸, 一级脱硫流程和二级脱硫流程分别对应两台一用一备的增压泵, 流程之间互不相通。可在设计的时候优化该系统一二级流程的增压泵互为备用, 减少系统故障率, 同时也可以减少一台泵, 2用1备即可。若场地空间允许, 可选择卧式增压泵代替立式筒袋泵减少在甲板上的安装难度, 并加粗进口管线, 提高液体进液稳定性。
4.3 药剂优选
应当综合使用各种硫化氢脱除方法达到彻底脱除硫化氢、消除下游设备隐患的目的。可以优选脱硫药剂注入脱硫系统, 增加脱硫系统的适应性和处理能力。
5 结论
(1) 负压闪蒸脱硫工艺为海上高含硫化氢液态流体脱硫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
(2) 该方法为物理方法脱硫, 无污水排除, 电力负荷低, 设备占用空间小;解决了平台空间紧张的难题。
(3) 闪蒸负压的最优值可以脱除85%以上的硫化氢;负压闪蒸的温度、负压值、气提气量等均可调, 其中调节负压值对脱硫效果影响最明显。
(4) 该项目从产生硫化氢的源头解决了硫化氢影响生产工艺系统乃至下游海管运行安全的问题。
(5) 相对其他脱硫方法, 具备巨大的经济优势, 后期维护成本低, 系统自动控制简单。
参考文献
[1]胡昌华.氨吸收法 (NADS氨-肥法) 烟气脱硫技术经济分析.四川电力技术, 2001 (5) :1~3.
【工艺管理平台】推荐阅读:
工艺指标管理考核细则09-11
产品技术工艺管理流程10-12
工艺管理基础知识10-14
工艺及制程管理制度07-13
工艺用水监控管理制度08-01
工艺部工作管理制度10-23
生产车间工艺管理制度11-02
环保设备和工艺管理制度09-18
工艺总结报告06-29
加工工艺论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