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

2024-07-11

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精选12篇)

1.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 篇一

依据下列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除诗歌外不限。不少于800字。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审题点拨:

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这必须经过选择、鉴别和心灵的“巷战”,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如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己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2.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 篇二

一、审人称

1.中考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字,在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中有没有要求写“我”,如《我的一次 × × 的决定》《因为你,我懂得了××》《我最想感谢的人是你》,这样的命题对叙述者“我”的口吻就有特别要求,强调倾诉性。

2.若题目里不是 “我”,而是 “我们”,如 《我们这个班》《那一刻,我们××》,这类作文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

3.如果题目出现的是第二人称“你”“你们”或第三人称“他”“他们”,则要注意在行文过程中的人称始终要符合题目要求,不能随意地转换人称。如《有你陪伴的日子》,写作时不管题目中的“你”定位为谁,行文中都应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而不能半途转换成“他”或“她”。

二、审范围

有些作文写作范围非常宽泛,但出题者为了防止套作,有些作文题不得不注意出题者明里暗里设置的范围。那么,怎样快速而准确地审查出一道作文题的写作范围呢?主要是从题目的要求或提示语中得到信息。如以下作文题: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美丽就如路边的野花,在淅沥沥的春雨中摇曳,在轰隆隆的夏雷中绽放,在哗啦啦的秋叶中顽强盛开,在白皑皑的冬雪中傲立枝头。用心体味你三年的学习生活,在惊喜中你会发现———美丽就在生活的路上,美丽就在身旁…… 请以“收藏生活的美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收藏生活的美丽”,乍一看,生活的美丽写作范围似乎很广,但提示语“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这一句已暗示了写作选材范围是校园生活。

三、审文体

现在,初中作文命题几乎是“文体不限”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写,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如2015年贵港市中考作文《想念那段温暖的时光》的要求中也有“文体不限”一项,但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无疑是深情的回忆性的记叙文、抒情文,而议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了。也有些地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不再笼统地说“文体不限”,而是特别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或“写一篇记叙文”。

四、审数量词、副词等关键词

接触到作文题,还要特别注意题目里的关键词、时间词如“一天”“冬天”,地点词如“校园”“窗外”,数量词如“那一刻”“一件事”等。如《美丽的瞬间》,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发生的,不能用“三年前……一年前……现在”这样的时间顺序娓娓道来。另外,题目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也不能忽略。例如《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 “其实”,这个副词隐含了写作时应写出“不是这样”那应该是“怎么样”的事情真相及产生误会的过程。

五、审题目中的比喻义、引申义

近年中考作文比喻入题的现象很普遍,如“心中有盏红绿灯”“收藏阳光”等。这类作文题要注意理解好比喻义,善于由虚到实,把比喻词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把题目里的比喻词跟自己成长的具体感悟链接起来。如上述题目中的“草”“开花”应分别指“平凡的个人”和“成长、成功”,“红绿灯”应指“每个人应遵守的规则”,“阳光”应指“别人的帮助或爱或美好的感受等”。

又如《我眼中的色彩》,“色彩”不能单纯地写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如果简单地写成“我看到了红色、绿色、黑色”,那是很肤浅的理解。考生得琢磨其中的比喻义,比如黑色跟灾难往往联系在一起,绿色往往跟希望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可以写汶川地震,表现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六、独词类作文的审题

所谓独词类作文,指文题是一个词语的,在中考作文中也时有出现,如《路》《收获》《风景》。写作水平中下的学生遇到这类作文真是一筹莫展,那怎样审题打开思路呢?其实审独词类作文时常会用到题目拓展法,即在题目中间、前面、后面添字词打开思路,发散思维,这样写作的思路就宽了。如作文《路》,可以这样拓展:是什么路?(成长之路、发展之路等)谁走的路?(自己、别人、民族、国家)怎样走的?或在路上发生了哪些故事?这样拓展题目,学生就能快速打开写作思路,言之有物,写作内容自然就充实了。

3.中考作文如何审题 篇三

第一步:审要求,确定文体

审要求,就是审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或显示或隐含于作文题目及要求中。写作要求大致包括字数限定、选材范围、表述对象、表达方式、文体类别、写作禁忌等方面。通过对作文要求的研读审查,考生就会明白作文用什么文体,采用什么结构,写什么,怎样写,写作思路就会很清晰,可以说审要求是中考作文的重要环节。如陕西省2013年中考作文《热情让青春灿烂》提出了四点要求,这四点要求中确定文体是关键,文体选对了文章就好写。建议考生把握一个原则——记叙文以叙为主,议论只为点睛;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议服务的。文体选择好了,编排文章结构也很重要,结构安排巧妙,会让阅卷老师耳目为之一新,给人留下较好的印象。记叙文可采用顺序、倒叙和插叙等方式,议论文则用并列式、总分(总)式、递进式以及对照式等方式,相对来说议论文结构方式考生容易处理。

第二步:审题眼,确定写作重点

审题眼,就是审写作的重点。《热情让青春灿烂》中的“热情”,它会是什么呢?是对什么的热情呢?是什么造就了你的热情?考生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回答,不需要太全面,因为“热情”不是主题,这个题目的中心其实是“青春”。需要考生刻画出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青春模样。陕西省2009年中考作文命题《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这一题目中,题眼是“美好”,文章要表现的是生活的美好。此外,“在我的世界里”则限定了选材的范围,文章应该围绕考生的生活,进行选材,写自己切身感受到的美好,而不是他人生活中的美好。考生审题时要关注一些修饰限定性词语,以便更精确地提炼主题。审题一旦出现偏差,使文章主题偏离正轨,作文就失之大半。再如以“欣赏自己”为题写篇文章,这个作文的写作范围是“自己”,但题眼是“欣赏”,欣赏自己的什么?可以是自己的勇敢、聪明、坚强、善良,也可以欣赏自己的放弃(功名争斗)、柔弱(女性柔情)等,考生只要抓住了作文题眼,确立文体,就能在行文时开拓出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文章就会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

第三步:审立意,确定写作中心

审立意,就是审文章的写作中心。一篇作文见地高不高、值不值得人进行思考全赖于立意好不好。除了材料作文,有些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题目前面会有一段较长的文字,它们不是一定要用上的作文材料,也不是进行限定的条件,而是语言优美精粹的富于理性或激情的导语,作为文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也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品味导语的语言,揣摩其蕴含的意图,是中考作文审题的必要过程。陕西省2012年中考作文《逗号》,作文前有这样一段提示语:逗号表示句子中较小的停顿,说明句子的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毕,这正如生活一样,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其实只是漫漫人生中的一个逗号,后面的路还很长很长,请以“逗号”为题写一篇作文。理解“逗号”的内涵是关键,如果把“逗号”内涵理解为人生中的一个个驿站,而不是终点,那么人生就应该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其实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要求考生表达出自己积极向上、乐观处世的人生态度。考生如果理解到这个层面,作文至少成功了一半。确定作文立意要统观作文要求、作文题目、作文导语等全部内容,考生要综合考虑,慎重对待。

作者单位 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教研室

4.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及 篇四

去种子商店的妇人“要买平安、爱、快乐、聪慧以及刚强”,最好“现在就可以提货”。天使的回答竟是:“我们这里不卖果子,只卖种子。”人人渴望实现理想,达成目标,然而天使只卖种子,平安、爱、快乐、聪慧以及刚强,这一切美好的理想愿望都是“种子”,而要实现理想愿望,收获成功的果实,要靠自己努力奋斗。

鲁迅说“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换句话说就是有理想才会有奋斗的动因,有奋斗才会有理想的结果。

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儿子们望着天上自由飞翔的大雁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不拍劳苦,不怕牺牲……二十多年后,他们发明了飞机果然飞起来了。美国的莱特兄弟首先是有了飞翔之理想,然后是为之奋斗不息,终于获得成功的果实。

有奋斗才会有成功,我们需要理想,我们更需要为理想而奋斗。

理想并不就是参天大树,而是要把一颗小种子培养成参天大树,需要你去播种,去耕耘;理想并不就是绿洲,沧海变桑田,使荒漠变绿洲,需要你筚路蓝缕,开拓进取。伟人们都是怀揣理想,立志奋斗,才走出失败和困顿达到成功。成功者皆非一帆风顺,更不会“心一想”事就成,无一例外地竭尽全力,奋斗不息。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的现实,萌发了从武报国的志向。接着就是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寒暑冬夏,苦练不辍,终于练成了岳家枪,率领岳家军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司马迁“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为实现理想在蒙冤入狱后,仍“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这才坚持完成了《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5.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 篇五

绿萝很好养,折上几枝,放进盛水的玻璃瓶里就行了。摆在桌上,眼前一片绿意。可让人遗憾的是,它在水里慢慢生了根之后,几乎就不再生长,没精打采,枝蔫叶稀。是缺少阳光?放到窗前晒些日子,不见起色。是氧气不足?打开窗子常透透气,也没效果。后来,试着往水里投了一把石子,原来在水中飘来飘去的根须似乎一下有了依托,它们使劲往下扎,把石子紧紧缠住。没过多久,绿萝就绿油油的,枝繁叶茂了。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接原来材料)上帝沉思良久,不禁感慨道: “我赐予你们最珍贵的翅膀,你们却浪费在身上。我没有赐予人类翅膀,他们却有了灵魂的飞翔,这是最崇高的飞翔。 ”

【范文】为灵魂插上翅膀

上帝把最珍贵的翅膀赐给了动物,然而它们却浪费在了身上;相反,上帝没有赐给人类以翅膀,人却有了更高的心灵飞翔。所以,没有翅膀,只要心怀梦想,你可能飞的更高。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上天总是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打开一扇窗。尽管你没有苍鹰那翱翔于蓝天的飒爽;没有鸵鸟那飞奔于沙漠中的豪迈;没有企鹅那遨游于深海中的自由,但你却可以静思人生,探索灵魂,用自己的智慧和梦想让灵魂飞得更高。

灵魂飞翔,如傲立于寒冬的雪梅,飒爽英姿,香飘万里。

还记得“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吗?从小双目失明,与黑暗相伴。然而,虽然没有了光明的翅膀,但是他飞得更高。他以他超人的意志,傲立于星光舞台上,铸就了自己灵魂的飞翔。唱出了感动世人的充满阳光,充满渴望,充满真爱的歌声。

上帝在剥夺他光明翅膀的同时,却让他灵魂飞得更高。

是否依然记得那位伟大的加拿大温哥华市长萨姆·苏利文。一次滑雪出现的意外,让他从颈部以下完全瘫痪,但他以万分坚强的意志,对生活充满梦想,组建助残团体,组建市长顾问委员会,担任议员,最终成为温哥华的市长。

尽管上帝剥夺了他行走的“翅膀”,但他的灵魂也因此而飞得更高。

没有翅膀,生命的价值依然存在;没有翅膀,只要心怀梦想,并为之奋斗,你依然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用文字抒写人生的史铁生;用肢体伸展生命的邰丽华;用灿烂笑容打动世界的桑兰;在轮椅上思考太空的史蒂芬·霍金;用自信良知弥补生命的李丽; 用默默无闻东山再起的艾柯卡……

这些伟人经历了熔炼和磨难,挖掘了潜力,把苦难作为垫脚石,使自己的心灵得以飞翔。尽管没有最珍贵的翅膀,他们的却功成名就,灵魂飞得更高,更远。

6.中考作文解读之审题立意 篇六

生活是气象万千的,作者的感受也是纷纭复杂的;而文章的构思也应是注意率法,丰富多彩的。每一种思想感情,都应当具有它自己独特的流动形式。构思上的雷同、因势,将会给人以厌倦之感。

从独特的感受出发,寻找独特的表现角度。作家、艺术家都非常注意艺术观察和表现的角度。我们先来看一则材料:

我国宋代大文豪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我们再看一则材料: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说过这样一句话:“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稍微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

这两则材料告诉我们,无论绘画还是观察,都需要善于选择不同的角度。只有对一事物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观察思考,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景象才会展示于我们的脑海中,任我们去欣赏、品味。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事物、景物的不同点。画画,才能画出新意;观景,才能观出奇景。

写文章同样是如此。你同大家一样想,一样写,又岂能“鹤立鸡群”,夺得高分?郑板桥主张写文章要像“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说文章要如同初春二月的花朵那样,在万木复苏、百花尚未含苞的时候便凌寒开放了。这样的花自然惹人注目,文章也就熠熠生辉了。所以中考作文切忌尾随人后,立意要求运用变向思维,选取最新最佳角度,提炼出超乎常人的独特新颖的见解。下面请看如何以“水”为话题,进行多角度构思、立意。

水是生命之源。它是大自然的灵魂,它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意蕴。水有有形之水:江水、海水、雪水、河水、泉水、自来水;有无形之水:心中涌动的有情之水、无情之水、忘情水、泪水等等。

从以上水的特性可生发出以下几个角度:

(1)多姿多彩,装点大地秀色的水——要为别人带来快乐。

(2)孕育一切生命,哺育万物的水——伟大的母爱。

(3)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水——利人利己,乐于助人的心胸。

(4)认准方向,千曲百折不回头的水——要有坚强的意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有恒心。

(5)遇到阻力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水——愈挫愈坚的顽强品格。

(6)变化为雾、雨、雪,凝结为晶莹的冰,千变万化又不失其本性的水——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不失做人的本性。

(7)清清自来水——饮水思源,节约用水。

(8)污水——环保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

(9)汗水——做勤劳的人,劳动人民最可爱。

(10)心底涌动的水——友情、亲情,心情如水,以诚待人。

(11)水的精神——以柔克刚,滴水穿石的精神。

多角度立意不是目的,我们还要善于从多个角度中,经过比较、权衡,最后选择一个最佳角度。这样构思作文,作文的立意和成功便胜券在握了。

在角度的选择上,是反映着作者之智慧、才华、观察力与判断力的。一篇文章构思的角度选得好,不仅能给予读者以新鲜感、而且还能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发挥得深刻、尖锐、机警、幽默。

[教你一招]

在你面前摆着这样四种物品:A.一本平装书;B.一瓶百事可乐;C.一根纯金项链;D.一台彩色电视机。首先请你开动脑筋,从上述四种物品中找出“与众不同”的物品。

如果你选A,那你选对了,因为在四种物品中,图书是惟一的一种用纸做成的,供人阅读的物品;

如果你选B,那你也选对了,因为在四种物品中,可乐是唯一的种由液体构成的,供人饮用的物品;

如果你选择C,那你同样选对了,因为在四种物品中,项链是惟一的一种用纯金制作的、戴在身上供装饰用的物品;

最后如果你选D,那你还是选对了,因为在这四种物品中,彩电是惟一的能把无线电波转换成声音和图像的物品。

然后,请你再一次开动脑筋,从四种物品中找出两种“属于同一类”的物品。这一次,你肯定会迅速地把任意两种物品组合起来而得到正确答案。比如:平装书与可乐,属于“价格低廉品”这一类;平装书与彩电,属于“能作为知识用品”这一类;可乐与彩电,属于“诞生于现代的物品”这一类;项链与彩电,属于“贵重物品”这一类;如此等等,这就是多样化思维。它具有思维的独特,它能刻意求新。能使你在众多的思维材料中找到最佳立意。佳作举例:“考试”是学生经常写的话题,那么如何能写出新意呢?

1、考试

下午考政治,教室里人声鼎沸,犹如群鸟噪林。祖国的花朵抱佛脚果如和尚诵经,虔诚与声势亦无愧头顶七八点钟的太阳。

枫素来是老师的红人,而且红得发黑。每次测验,任它小考、“中烤”、“大烤”都稳拿第一,他的霸主地位高如珠穆朗玛。枫不会也不能失败,自然这成了人为的公理。此刻,枫泰然自若地背着,其实急得五内俱焚——该死的感冒,害得他复习起来有些迷糊不清,底气自然欠佳:大渡河畔,是束手待毙呢,还是飞夺泸定桥?

不知何时,满脸文言文般神秘庄重的语文老师冒了出来,拿起黑板擦权作惊堂木,重重一拍,大伙的声波全被腰斩,教室里静得只剩灵魂出窍的声音。

“啊”?“同学们的嘴呆呆地开着,枫也暗叹自己命苦,竟如祥子般经历酷暑折磨后又遭暴雨袭击。

复习时间绝对不够,只能聚焦一门了,若两者兼顾,只怕玉石惧焚。

最终,枫决定复习自己相对较弱的语文。这样一来,语文与政治便如苏联的重工业与轻工业般严重失调。后果自然不堪设想,但也只能这样了。

语文考试完毕,枫没了以往胜似闲庭信步的轻松,天知道,政治考试是否将是一项“豆腐渣”工程。

政治考试。一道12分的辨析题如一位抢钱的彪形大汉挡在了枫的眼前。糟了!我明明明记得看过一遍的,怎么就„„枫绞尽脑汁,想找到答题的灵感,可灵感就如我国的某些村官,你不找他,他溜得比兔子还快。枫找不到灵感,就只好找同学了。

枫向邻座一瞟,哇,他做出来了,密密麻麻的答案。枫阵阵欣喜于是边监视着老师,边用肘把邻座碰了碰。邻座疑惑地望了他一眼,惊疑了一下,然后表情复杂地把试卷挪向他这边。枫羞喜交加,觉得自己裸体般让邻座看得清清楚楚。唉,今日用面子换来分数,且待日后再用分数赎回面子吧。想到这里,枫不再苦恼,把邻座的答案些许增减,改头改换面后便堂而皇之地搬了上去(也许中国的冒牌货就是这样流入市场的)。

考毕,枫对邻座半句感激的话也没说,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过。枫只是把头埋进书堆里一如既往地刻苦,只不过这次多了点躲藏的感觉。

第二天,教室,枫的课桌上,一张76分的政治试卷,一个打着大*的辨析题,还有一个呆呆的枫„„

点评:这篇作文语言鲜活灵动,让人读来趣味横生。本文采用小说的叙述方式,抛开了过多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抛开了前因后果的纠缠,情节简炼而集中,是短小记叙文值得借

鉴的。还有,文章在塑造枫的形象上花了不少心思,心理描写准确生动。

2、考试风暴

一提到考试啊,同学们个个都心惊胆寒,看到那一张张雪白的卷子,心都快要跳出来了。每一次的考试场面都那么惊天地泣鬼神。

突然袭击

“把桌子调过来,拿出笔,把书交上讲台,准备考试。”地理老师一进教室就嚷开了。同学们一听,“哇”地叫了一声。地理老师眉头一皱:“谁在叫啊?再叫就是零分!”在地理老师的威逼之下,我们只好无奈地放下“屠刀”——暂时压抑住心中的怒气,“立地成佛”——乖乖地把桌子调过来,接过试卷,开始埋头苦干。一题,两题„„“丁零——”终于下课了。我们飞快地交了试卷,用“后会无期”的目光送走了地理老师„„

虚惊一场

我们班的“大内第一探”——易成智急急忙忙地冲进教室,还没站稳就扯着嗓子叫:“同学们,日本鬼子进村了!”一同学大声疾呼:“来者何人?”易成智向外瞧了瞧说:“此人乃下凡仙女向老师是也,她正抱着试卷以每秒50米的速度向我班杀过来了!”话音刚落,向老师已笑盈盈地站在门口了。同学们一见她手里的那一沓试卷就六神无主了,忙着交并接耳,商量瞒天过海的对策;还有的把书翻得哗哗作响。正在这九死一生之际,一个语重心长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同学们,这是你们上一次的考卷,瞧你们这个成绩,真叫人痛心。”“啊!”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大叫起来,提到嗓子眼儿的心终于落下来了,原来是虚惊一场„„饮泣疆场

“组长下位收书,其他同学拿出笔,桌上不准放任何边籍,准备考试啊。”班主任杨教师边说边发试卷。“怎么又是突击检查啊?杨老师,这么下去我们会疯掉的!”同学们大声哀求着。可是任凭我们怎么呼喊,那一张张杀人魔王——语文试卷仍向我们快速地飞过来。“不要讲话了,快点儿写,今天的题量非常大,希望大家能够按时做完。”杨老师严肃地说。哇!我的天啊,四张卷子,40分钟搞定,当我们是神童啊?这也太不讲人道主义了!我痛不欲生,但不能说了来。“加油,快点儿写„„”整个教室都充满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即便这样,该死的下课铃还是很快就响了。同学们开始不安了:糟了,还有这么多没写完,怎么办呢?死了,死了,这次绝对又不及格。但杨老师“执法如山”,把试卷一张张地强行收上。老师拿着卷子走了,教室里开始回荡起那几位没有答完卷子的女同学的哭声,让人备觉心酸。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考师的法宝。何时考试才能离我们远去,我们何时才可以展翅高飞?

点评提起考试,考场上的“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现在想仍心有余悸。然而,小作者却以幽默风趣的笑调为我们展示了几组活泼有序的考试镜头,让人心头一松,哦,原来考试也可以这样写呀!个性化的语言是本文的亮点,不管是同学们的苦中作乐,还是教师们的绝不手软都极符合人物个性,颇为传神。别外,小作者对成语恰到好外的运用也为本文增色不少。

3、在考试中成长

“考试”,一个用来检查某段时间内学习效果的手段,在校园里引起了不小的争论。优生以此为荣,差生为考所困。但我们都在考试中不断长大。

从“呱呱”坠地到如今成为一名中学生,我经历了无数次考试:小考、中考、大考、毕业考、分班考„„其中有庆幸也有遗憾,从中我对“考试”的理解也日趋深刻。

3岁时我就就参加了“考试”那时的我只觉得“考试”很好玩儿,认为“×”和“√”是同一种符号,可以共存。5岁时,考试得“√”的同学有小红花,得“×”的同学却只有掉眼泪的份儿,使我认识到“×”与“√”有明显的区别。

上了小学一年级,我对考试有了特殊的感受,常常为“√”而疯狂,为“×”而叹息。三年级时,大家都开始认真地做功课,“√”成了同学之间竞争的目标,大家都想在考试

中为“√”而拼搏。此时的考试是位老师,及时提醒我们预习、复习。

五年级时,考试成了人人讨厌的过街老鼠,因为“√”的骄傲,骤然增多了“×”,使自己在年级的地位自由落体一样飞速往下掉。而“×”接连不断地来临又使我陷入悲伤不能自拔。

在痛苦中我逐渐明白考试对于我的意义,虽然我在“√”“×”面前仍然有欣喜、失落,但我懂得了能从“×”中去探求新的真理以获取更多的“√”才是最大的收获。

如今上了中学,面对一张张血淋淋的竞赛试卷,我惊奇的发现,我很坦然,没有欣喜,没有失落,而学会了独自在寂寞中冷静思考。终于明白考试是一种自我检测的工具,哭与笑对考试来说毫无意义,只有勇敢地去面对它,改变它,才是考试于我真正的意义。

考试犹如母亲和蔼地用“√”告诉我勤奋、刻苦、奋斗,才有可能赢;又犹如父亲严厉地用“×”告诫我失落、痛苦、消极,必定输。母亲的鼓励使我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父亲的谆谆教诲使我懂得了“失败乃成功之母”。

我在考试中慢慢长大,我会以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将“×”不断变为“√”!

点评:文章以中学生活中的焦点事件——考试为题,可谓抓住了校园中的热点,自然情真意切,发自肺腑,具有极强的阅读召唤力。

作者有着丰富的应试经验。文章以象征考试成败的符号“×”和“√标志,娓娓道来,将成长的烦恼浓缩在小小的考分之间,思路清晰而辩证,稚气中透出了一分难得的成熟,洋溢着积极上进的精神。

[模拟指导]

1、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使我们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经历和见闻,对这些道理也会有自己的认识。请以“做人要”为内容,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求:①必须从以下10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与上面题中“做人要”组成一句话(如“做人要诚实”)作为文章的中心或论点。这10个词语是:诚实、真诚、守信、宽容、正直、尊重他人、有责任感、有孝心、有主见、有合作精神;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如果写记叙文,必须写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中心,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少于600字;如果写议论文,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阐述一个论点,不得少于5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地名和人名,否则扣分。

[思路点拨]

遇到这样的题目,即有10个可选择的中心或论点,建议同学们尽可能地避开大多数人或者平时作文中用得比较多的中心或论点。有的中心或论点可能更能写出时代的特点而表现出一定的深度和新意。当今社会,是提倡科学发现,张扬个性和主体意识的时代,选择“做人要有主见”这样的主题,不但有可能避免撞车和重复,而且比较容易写出时代特点。写议论文是这样,写记叙文也是这样。如果让“做人要有主见”的对象是一个人物——“我”或者他人,你完全可以在文章中“塑造”一个活泼开朗、爽直干练、有啥说啥、风风火火、有主见、有识见、有创见的新时代中学生形象,这样的文章写出来,一定会避开雷同,富有新意。希望同学们能试着练练。

2、以“音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选取某一角度,就“音乐”这一话题写下自己想讲的故事,想表达的感受,或想陈述的见解;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化名代替。

[思路点拨]

由于文体不限,散文、杂文、随笔、小品文、小特写、小故事等样式均在该作文试题要求之列。根据试题要求,直接用“哆来咪”作题目当然可以。最好你能自己起个题目,如“当我听到《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难忘古筝情”、“同心曲”、“从追星族看今日流行歌坛”

等。就作文规律而言,写自己直接经历过的事比较容易打动人,写起来会比较顺手,而且该作文试题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贴近自己的生活”。所谓自己的生活实际,并不是机械刻板的照相式记录,在一些具体细节上,特别是情感抒发上可以作大胆的想象和精致的描写。做好这一点,有利于将文章写得饱满,写得有血有肉,写得生动有致。

[真题热身]

1、生活有坎坷,可脸上不能没有微笑;生活有叹息,可心灵不能没有微笑。狂风暴雨中笑一笑,美好的前和向你走来„„

请以上述文字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胸中怒火中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触犯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人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

请以“学会”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在对表少年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少学校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心留给自己。

请你从这五句话中任选一句作为题目(或作为写作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小说、戏剧外,文体不限。可单独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中的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这几种表达方式。不少于600字。

4、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XX》为题 写一篇文章。要求: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书写清楚,600字左右。

7.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 篇七

所谓“多角度审题立意”, 就是针对同一作文题目, 或者是根据同一材料, 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构思, 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立意, 并提出不同的主题, 阐述与众不同的见解, 通过这样的训练,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异向思维、同向思维、扩散性思维) 。

当然, 用来作为“多角度审题立意”的题目和材料, 应该是经过教师认真选择和精心设计的, 而不能是随意摘抄或信手拈来, 否则训练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并且会显得枯燥乏味, 学生兴趣索然。

怎样选择“多角度审题立意”的作文材料?

有一则材料:《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初竖执之, 不可入。横执之, 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 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由于寓言是用生动具体的故事来表达抽象的思想, 而形象往往总是思维多侧面的, 形象要大于思想, 可以超时空和地域, 取得广谱效应, 因此, 今天人们对此作出新的理解, 将其赋予新的内涵。对这一则寓言一般可从讽刺“老父”角度作出概括: (1) 应该善于从多方面观察思考, 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2) 经验主义的自诩见多识广是十分可笑的。也可以从讽刺“鲁人”的角度作出分析。如轻信盲从是可悲的。那么, 我们能不能作出某种更全面一些、更深刻一些的概括呢?寓言的前一半, 这个“鲁人”也许只是一点孤陋的经验, 仅仅知道有“竖执”, “横执”两种入城方法, 想不出还可能有第3种、第4种方法。这个人蠢笨, 这就在于思维守旧、呆板、僵化, 没有灵活性、变通性。后一半说明这个自诩为“见事多”的“老父”虽然提出了“以锯中截”的第3种方法, 其实也囿于狭窄经验, 自作聪明, 显得更愚蠢、更可笑, 在更大程度上表现出了思维的守旧、呆板、僵化, 没有灵活性变通性, 这两个人都是被一种思维定势支配才做出这种蠢事的。从中就得出新的结论:我们要不断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 破除陈规陋习, 解放思想, 发挥创造性思维, 创造崭新的方法, 以低投入获得高产出。像这样的材料, 可作“多角度审题立意”的基本材料。

从前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作为“多角度审题立意”的基本材料, 至少要满足以下要求:

(1) 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启发学生创新立意, 让学生能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2) 学生不陌生, 觉得有话可说, 不至于无从下笔。

教师只有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多角度审题立意”写作训练的兴趣,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才能提高写作训练的效益, 达到训练的预期目的。所以, 教师在“多角度审题立意”方面的训练还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现状, 引导学生开阔思路, 走出思维中的局限性, 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多角度审题立意”训练中保持旺盛的激情。有时要求学生“不这样想”“而要那样想”的做法, 会使学生在“山穷水尽”的困境中步入“柳暗花明”的境界, 能够使学生从近乎凝滞的思维状态中得到解放, 重新“思如泉涌”, 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其实, “多角度审题立意”, 就是不要沿着多数人的思路去想, 不要单从某一个角度思考。有一则材料“一个仙人点石成金救济穷人, 而穷人却想要他的指头。”一般人会从“穷人”角度思考, 认为“穷人”恩将仇报、忘恩负义、贪得无厌, 得了“金子”还不满足。如果只从一个方面思考, 那么哪怕再聪明的学生也会感到文思枯竭、兴味索然或单调无聊的。从最佳角度, 立意新颖, 就是要把握整个材料中心, 要想别人之所未曾想, 运用异向思维、创造性思维, 选取与众不同的角度。仍以“仙人点石为金”为例, 如果从“穷人”的认识上思考, 仙人点石成金救济穷人, 他只能救济一两次, 解决“穷”只是暂时的, 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穷人的“穷”。由此可得出“穷人”认识到仅仅靠救助是不行的, 他希望得到点石成金的方法, 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创出了新意, 对原材料也就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就可独辟蹊径, 立意可谓更高、更新,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8.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烟雾弹”浅说 篇八

【关键词】审题 关联 行为方式 意蕴 主体认识

写作一直以来都是学生语文学习重难点。学生抱怨:写作难,得分低;老师抱怨:写得差,不切题。其实,写作不难,难的是审题;写的不差,差的是跑错龙套。所以,审题是影响写作方向的重要因素。一旦此环节出现问题或偏差,结果可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作文审题也有“烟雾弹”

中考命题作文形式多样,从字数长短上分,有词语类的,短语类的,句子类的;从话题上分,有成长类的,自然类的,社会类的,人文类的;从情感体验上分,有感悟类的,励志类的,亲情类的,关爱类的……不论哪种类型,都要严防烟雾弹的迷惑,做到切题写作。

就拿2016年徐州市作文题目《以心传递》为例,学生思考的是“传递”什么?接着就找出一个富有爱心和善心的人来传递他的故事和精神。而“我”被深深地感动,并且决心“以心传递”作为回报。最后,一句赞美,一句誓言或呼吁就为这篇题目画上了句号。这样的解读看似符合要求,实则走进了狭隘的误区,存在误读的诟病。

题目的中心词是“传递”,犹如接力赛:一个人递出,另一个人接棒并向第三个人传出,此过程才叫传递。所以感动过后仅一句誓言“我要以心传递”是不妥当的,这不叫传递。由此可见,一个词语把握不准,写作的重心就会发生变化,与文题也就渐行渐远。所以,一旦审题出现误读,就像中了烟雾弹,头重脚轻、走错方向。

躲过了误读这枚烟雾弹,就能切题写作了吗?别漏掉要“以心”传递这一要求。这不是来回重复的机械性工作任务,是对社会人的社会行为的评判,反映的是写作主体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即传递为了什么?在这种精神信仰下,传递才是由心而发,因情而美。反之,就会掉进漏读的烟雾弹里,“煽情”而不“动情”,给人虚情假意的印象。

此外,除了误读、漏读的现象之外,审题还容易出现偏读、错读等其他问题。

二、安全解除“烟雾弹”

审题要全面、仔细,要细细推敲、品味,不能有所遗漏、偏差或者误区。怎样审题才能做到为题发挥、切题写作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审题目中隐含的关联。

如《感谢有你相伴》(2016年巴中卷),“感谢”是中心词,感谢的对象是“你”,省略的主语是“我”(感谢的主体)。为什么要感谢“你”呢?我们不妨做个填空题。因为有你相伴,我____,所以感谢你?要填的是我受到的影响或发生的变化,即我的某段经历。这道题表面上显露“我”和“你”之间存在的关联,深层次上隐含了“我”实际经历和心灵成长之间的关联,即作者本人与中心事件的关系,同时“你”是中心事件的参与者。厘清了这些关系之后,才能回答写作的方向,才能做到不偏不倚。举一反三,《你用____温暖了我》,关联之一是你温暖了我;关联之二是被温暖前、后,我内心的不同状态和变化。只有同时关注题目中隐含地各种关联,文章才不会游于表浅,矫揉造作,给人虚情假意之印象。

总之,题目里隐含了多种关联,这些关联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要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推敲,既要紧密还要在理。

二审题目中隐含的重点。

所谓隐含的重点,是指写作中应该详细描写或者铺垫过渡但又易被忽略的部分。它直接通向中心主旨,甚至关系着立意的高度。这些隐含地重点可能是什么呢?

可以是行为方式。如《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2016年重庆卷),行为方式是“提灯”,这种行为方式就告诉考生,一定要写“提”的动态和神态,并且尽量生动形象地进行一段细节描写,这样,情感的宣泄和心中的“感谢”就水到渠成、真挚自然了。又如《____滋润我成长》(2016荆门中考作文题),行为方式是“滋润”,意思是带给人身体上的享受,或精神上的愉悦、满足,所以,这段“成长”在呵护与关爱、陪伴与鼓励下,是顺利的,快乐的,或幸福的。总之,抓准行为方式是审题解题的有效途径。

可以是意蕴丰富的词语。如《有那一抹色彩》(2016年盐城卷),“色彩”的意蕴很丰厚,可以是给人视觉享受的美丽的色彩,也可以是使人心灵愉悦的动人的亮点。除了在词义上可作出多元解释,在感情色彩上也有显著地倾向。“色彩”本身就给人一种绚丽夺目的美感,在情感态度上表现出的是一种赞叹,敬慕。有了这层认识之后,写作就迎刃而解了。

三者,审题目中的主体认识。

9.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 篇九

中考作文题中的“要求”有如下四种:

一是体裁要求。有的限得很死,如1990年浙江宁波市中考作文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其他文体一概排斥,别无选择。也有的要求比较宽松,如1991年贵州安顺地区中考作文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言下之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都可以写,选择的余地就很大。但不管写哪种体裁的作文,都必须明确,既要按规定体裁行文,又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二是拟题要求。要考生自已命题,有两种情况:①供材料作文拟题,如1991年四川省中考作文题,先提供简短的材料,然后提出“要求”,第一点就是“自已给文章加标题”。②直接要求考生拟题,但有一定的提示或限制,如1991年上海作文题,“但必须包含‘我’、‘第一’这两个词”。这就是限制,考生拟题时,一定要照此去做。

三是字数要求。文章的字数是与文章的内容相适应的,能否按一定的篇幅完成作文,也是考查学生写作水平高低的一个重点方面。该长不能长,说明考生思路不畅,文字表达能力差;反之则说明考生概括提炼能力弱。所以,字数要求,是每年每个省市中考作文题中都有的。大致有四种类型:①最小极限要求,如1994年云南省中考作文要求“不少于600字”,多者不限。②极限要求,如1991年贵州遵义中考作文要求“字数在500以内”,不得超过。③区间要求,即字数在两个极限之内,如1993年江苏苏州中考作文要求“不少于500字,不超过700字”,相差200字,约束并不太严。④伸缩要求,即多少字“左右”,如1994年江苏徐州中考作文要求“全文600字左右”,既可以600字以上,也可以600字以下。但不管哪种要求,要掌握这样一个总原则,中考大作文要在400字以上,700字以下,因为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初中生的作文“五六百字”就行了。

10.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 篇十

(高2015级19班)

【观念】

下笔前的立意构思就决定了文章的高下,决定了70%以上的分数。

【题目要求】

请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指导】

抓关键词吃透内涵,提问法拓展思维

“必须跨过这道坎”,从短语形式和内容来看都充满了人性的关爱。形式上是一个动补短语式的命题作文,体现出一定的祈使指令;内容上,“跨”这一行动之前加上了一个起强调意味的副词“必须”二字,和“过”这个时态助词正好构成了行为动作和结果二者之间的“坚决性”与“必然性”。

1.“坎”是什么?

“坎”的本义指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修筑的像台阶形状的东西;或者指低洼的地方,坑。如果写实恐怕只能在“符合题意”这个层次了。显然“坎”还可以指抽象事物,如指最紧要的地方或时机;或事情正处在坎儿上(指关键的地方)。因此,文题中的“坎”是一个比喻。它既可以比喻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艰难、挫折,也可以喻指一个家庭、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等。所以,考生既可以从小处入手,也可以从大处着眼,从世界、国家、民族、文化角度来议这道坎。而要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要务“虚”而不是写“实”,即“坎”的比喻义,(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是也。)

2.对“必须”内涵的理解与诠释。

“必须”有两层意义:其一,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的意思。其二,加强了命令语气,“不得不”的意思。例如,当我们的个人家庭遇到突发事件,或个人命途多舛时,就不能消极,一定要振作精神,积极对待,等等。这些都属于“必须”跨过的写作范围。

3.探究为什么一定要跨过坎呢?

先来理解“跨”。跨表示越过这道坎的行为举动,或战胜一切的物质和精神的内趋力。其中包含了超越一定数量、时间、地区等的界限。

例如,①从数量上讲,人活着就是跨越一个一个坎的过程。这说明跨是艰难的,需要付出努力。②从时间上讲,人生能有几回搏?时光不会倒流,青春的韶光也不会常在。因此,必须“跨”过。③从“坎”的区域界限来说,从跨过黑夜到黎明;跨过关内到关外;跨过历史到现实;跨过死亡到生存,等等,都说明了对待“跨”,要有哲理思辨。

4.构思行文时一定得确定好该文题的表述对象。

因为题目“必须跨过这道坎”是个无主句。主语的缺位,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较广阔的写作空间。从写作人称的角度,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写法。从写作的文体来看,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等。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选择多种表达方式,做到有事可叙、有景可写,有理可说、有情可抒。

【例文展示习】

一、议论文:

必须跨过这道坎

长路漫漫,又有黑夜相伴,我走在羊肠小路上,找不到方向,带着畏惧我问自己,是否还要继续?是放弃,是执著,是坚持,还是改变?每当遇到挫折与不顺,我心里这道坎就巍然挺立,貌似坚固不倒的古城墙。

遥望历史的隧道,来自历史的先贤们照亮我前进的路,向我发出了他们心底的呐喊:“必须跨过这道坎!”

我看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你的内心也一定经历着痛苦的挣扎,你的国家被颠覆,你的荣耀被剥夺,可永存的是你执著而不动摇的灵魂。你十年聚财,十年生育,二十年后重登九五之尊。这是怎样一颗顽强不屈的心啊!你成功跨过心中这道坎,你不畏黑暗,不畏长路,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你用执著告诉我,在我心中那道坎不是什么坚固的古城墙,而是用纸膜做出的假象,你告诉我,必须跨过这道坎!

阴暗潮湿无法将你击倒,腐刑折磨没有使你倒下。司马迁,你不仅大度包容内心之苦,世人之讽,你还以山的刚毅正直书写了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你心中的坎早已被你轻轻跨过,它显得那么渺小,你显得那么伟岸。你跨过这道坎,忘却了自己的荣辱,弹响“史家”之千古绝唱;你跨过这道坎,幽愁发奋,吟出无韵之《离骚》。你的坚毅撼动历史,彪炳史册,你的直上霄汉,照耀尘寰。你用最有力的呐喊告诉我,必须跨过这道坎!

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高地傲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沉思,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这广漠中消隐。你的聪慧,痴迷着汉赋唐诗的韵律,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深刻,承受着岁月无痕的忧伤,怎能不形销骨立?你的清高,拒绝着蝇营狗苟的生活,怎能不心力交瘁?你默默地离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名字载入史册,也记载下人们对你永恒的纪念。王昭君,你内心经历了复杂的斗争,你巧妙地跨过了心中那道坎,你选择的是另一种辉煌。你看似柔弱的心灵原来如此的坚强,你看似傻傻的举动原来充满智慧,你,令人叹服。你用轻柔却坚定的声音告诉我,必须跨过这道坎!

我完全被折服,全身涌动无限的力量。我要努力营造优等的心,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必须足以随时准备给予我“跨过这道坎”的力量。在人生的挫折与不顺中,我带着力量支撑身体,我会百折不挠,我会再接再厉,选出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乘上坚定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翅膀,即使这道坎再高再大,我都会有足够的力量跨越。

准备好了,必须跨过这道坎!

必须跨过这道坎

《诗经》道:“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人生路诚然是蜿蜒曲折,百转千回,可是有勇有智之辈,一定会对自己坚定地说:“必须跨过这道坎!”倘若不幸遭遇坎坷被称作是无奈的宿命,那么这掷地有声的“必须”二字,则是将无奈升华为一种旷远崇高的意识境界,一种意志品质。

我们必须跨过这道坎,因为我们任重而道远。就这一点,孔子是我们亘古不变的榜样。在刀光剑影、折戟沉沙的战乱年代,孔子并没有在黑暗腐朽的朝野中俯首称臣,他更没有隐遁山林,不问世事。孔子避人却不避世,一心追寻圣明贤主,实现“以礼安邦”的理想,眼看前人遥遥远去,后继者寥寥无数,耳听他人冷嘲热讽,他却始终义无反顾,策马奔波,逾越了重重阻隔,最终以“立言”而“立德”,千秋万世,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旷世瑰宝和不朽的民族精神。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笃信“任重而道远”才不甘停歇的吗?回首看我们这些血气方刚的青年,我们不也背负着实现人生价值,为民族崛起奋发拼搏的神圣责任吗?磕磕绊绊,头破血流,又何以不堪一击了呢?我们为自己,为时代而圆梦,怎能不勇敢地跨过这道坎!

我们必须跨过这道坎,因为我们对人生有着永不殆尽的眷恋和热爱。坎坷谓何物?与美好的人生比较,它只是海之一隅,山之一毛,抿抿嘴,咬咬牙,一切将会成为身后的浮眼烟云,而前方却是花团锦簇的幸福彼岸。海伦·凯勒在无光、无电、无声的世界之中生活了数十年却从未谈及放弃,因为她热爱每一株用手、用心触碰到的花草,她依恋每一个陪伴在身边的人,于是她握紧双拳,坚定不悔地告诉自己一定要跨过这道常人无法想见的坎。我们有信念,有美好的情景,这一切都让我们不得不选择在跌到中继续前行。

我们必须跨过这道坎,因为坎坷与崎岖是一种美,一种财富。落笔至此,我突然想起了此时此刻与我一样坐在考场中的七名盲校学生,他们一定正用敏锐的指尖触摸着试题吧,或许,在他们刹那间读至这

作文题时,脸上早已荡漾出会心的笑容。身体的残疾初是一道人生大坎,而现在却是他们引以为傲的财富吧!

道虽阻,路虽长,然而,当我们催促自己“必须跨过这道坎”时,所谓美景,便在水一方了!

必须跨过这道坎

中国在发展,中国在进步。然而我们通向高层次发展的路上,在我提高国民素质的途中,有一道坎必须跨过,那就是脆弱的民族心态。

我们曾经历过近百年的血泪史,这使得我们在重新崛起以后变得异常敏感、脆弱。外国媒体一报道华人犯罪,国内媒体便嚷嚷着“受到歧视”,外国人犯点错,我们便称是“辱华”,更别提网上“卖国贼”、“洋奴”满天飞,草木皆兵,敏感易怒。我们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一受称赞便欢呼雀跃,一有批评便立马辩解喊冤,甚至恼羞成怒。何必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就好。

脆弱的民族心理是横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坎,必须跨过。

必须跨过这道坎,因为它将扭曲国民的心态,这种脆弱是自卑的产物,它使我们太过注意别人的评价而忽略自身的立体性,久而久之会扭曲国民的心态,使国民在民族的问题上敏感异常。比如有教授呼吁另立“中华母亲节”,抑制情人节等,这种文化现象有其规律存在,何苦强求?否则,是不是美国也该抵制春节?韩国人也应该抵制端午节?脆弱的国民心态会使我们产生反向的自高自大,甚至滋生狭隘的民族主义。

必须跨过这道坎,因为这脆弱的民族心理不是一个大国该有的心态。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国民的心态应该是大气而坦然的,毁誉褒贬,一笑而过,一个大国的国民却听不进批评,这个大国的形象也将受到影响。

必须跨过这道坎,因为它将影响我国的发展潜力,一个国家的发展,其实就是该国国民的发展、奋斗。不成熟的心态何来广阔的前景?执着于民族情感会使我们无法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看日本那封闭的市场,狭隘的民族主义阻碍自由竞争,难成世界大国,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有人争论中国、印度孰强孰弱,强又如何,弱又如何?强便能欺负弱者,弱便只能受人欺凌?为什么不能携手共进?不要在争执中在贬低别人中抬高自己,这只是另一种脆弱。

中国的崛起呼唤成熟的国民心态,他骂由他骂,清风拂山冈;他贬由他贬,明月照大江。我浩然大气在,何愁民不富国不强?

脆弱的民族心态是我们必须跨过的一道坎,跨过它,我们才能走向成熟。

二、记叙文

必须跨过这道坎

记得是小的时候我很害怕在夜间出门。每当太阳的最后一线光明被黑暗吞噬的时候就一味着我噩梦的开始,因为母亲知道我怕黑夜,所以母亲要帮我跨过惧怕黑夜这道坎。

一天夜里母亲让我去倒垃圾,我偷偷的望了望窗外向母亲说了“不”字,尽管我看窗外的动作是那样的小,却还是让细心的母亲看到了,母亲看了看漆黑的夜用命令的口吻说:“你去倒垃圾!”我听出了母亲今天是铁了心要让我去倒那“该死的”垃圾,于是我极不情愿的拎着垃圾袋慢吞吞的走到玄关去换鞋,平时30秒就可以系好的鞋带,我几乎用了一个多世纪才将它系好,在穿上最后一只鞋的时候我幻想母亲可以收回成命,但在系好最后一支鞋带时我知道我必须去面对黑夜了,就像太阳每天都必须升起一样。

我终于出了家门,向垃圾箱走去。二三十米的路程好像没有了尽头,白天看上去美丽的花花草草此时显得如此狰狞,平日里看上去高大的树木此时就像长着很多手的妖魔鬼怪。我试着唱歌给自己壮胆,可是听到自己颤抖的声音却更加害怕了,步子越来越小,几乎那二三十米的路程是我一步步挪过去的。

终于把垃圾送进了垃圾箱,我轻轻地呼了一口气,然后转身回家。突然听到了一声奇怪的声音,我不禁停住了脚步,身上的汗毛都竖了起来,身上的冷汗没完没了的冒,就像是趵突泉一样,脑子了的每一根神经都绷的紧紧上的。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不一会那个声音再一次响起,我什么都不管了,疯了一般向家里跑去,终于看到了路口那盏昏黄的路灯,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它的光与太阳所发出的光不差上下,我站在路灯下看着自己刚才所走的那段路,轻轻的笑了,我对自己说“都已经走过来了,不是吗?”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向家里走去。

再看看刚才让我感到恐惧的东西,现在开来也没有那么恐怖了,甚至觉得天上的星星更加明亮了,脚步也随之轻快了,终于回到了家。

母亲说:“丫头。黑夜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白天五光十色的世界固然美丽,但酝酿新生的黑夜也毫不逊色。知道吗?太阳它很孤单的,而夜空有月亮和那么多的星星陪着,夜空也有光啊,只是不像白天的那么强烈,夜晚的很柔和。也有很多人喜欢研究夜空,你不是喜欢星星吗?既然喜欢星星那就更不应害怕黑夜啊,要跨过惧怕黑夜这道坎你才能说自己喜欢星星懂吗?......”

我郑重的点点头,其实我早就明白了,就在那盏路灯下,我知道了自己已经跨过了恐惧黑夜这道坎,也知道我已经学会了战胜自己,更加明白以后的人生中将会有许许多多的坎等待着我去跨越,只要拿出战胜自己的勇气,无论多大的坎我都能跨越。

我期待着。

必须跨过这道坎

放假期间,倘若有空下的时间,总是要跟着我的美术老师去偏远的山间写生。景区的环境自是如瑶池仙境,教人流连忘返,而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倒只有我们那暂时栖身的农家门厅前,一道高高垒起的门坎儿。

我的老师喜欢未被开发而经人工雕琢的环境,他要的是那种自然质朴的景。而在那种地方我们所能居住的农家,都只有老旧破败的门庭,和高低不同的门坎儿。

几年前刚开始出去写生时,我常会被那垒至小腿肚的门坎绊倒,往往是走进一扇门,毫无预警地就栽了一跟头,结结实实地向八仙桌上的菩萨嗑了个大头。在吃了不少闷亏后我终于学聪明了,但凡见着高度超过两米,厚度超过十公分的门,就会下意识地做高抬腿动作。

后来我才明白个中玄妙,原来在这僻远的山区,民俗守旧落后,思想封建保守。而那门坎儿的高度是与这一家在当地的地位等等被划上等号的。门坎儿越高。它所象征的地位就越高。我当时心里乐呵,敢情我住的便是那村上领军人物的家。于是开始留心那些门坎儿,留心起这闭塞的村落。

七月里的天气,山里虽说暑气不重,却也依旧燥得让人发闷。我们开始从早晨五点,画到上午九点左右。山里不时有人踱过,偶尔回头瞧上两眼,又像是怕惊扰了我们,缩在一旁不敢吱声。有过对话的,只是一些山里头的孩子,十来岁光景,却不上学,满山遍野地乱跑,看见人画画便围上来,开始怯怯地不作响,尔后有胆大的孩子问了句“画的是否是远处那个金色草垛”。我答是,他们渐渐多话起来,问我这画什么价钱,我抚额失笑,告诉他们这只是习作,不卖钱。一个小孩问能否送她,我点头,把画取上,让她等画风干后再拿走。期间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上课,一群孩子都是坦然地说家里穷,或是祖辈没有读书人,说着从父母亲那里听来的读书无用的理论。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垒的门坎儿,和里面昏暗的厅,仿佛被门隔绝了千百世的光阴。

画干了,却被风吹上了许多细密的尘,涩涩地嵌进粉质的纸里,小孩也不嫌弃,像得了宝贝似的捧了去。我开始觉得这景并非那么心适怡然。

回家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我搀着她跨过那堵门坎,她颤抖地扶着我,吃力地迈出来,她说下次再来,夹着浓重的乡音,我点头,盯着她的小脚。车渐行渐远。

11.作文审题训练两组 篇十一

题目1

观念变迁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各种观念快速变迁的阶段,各种观念的变迁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力量。

研究显示,观念变迁表现在下列这些方面:价值观念,消费观念,就业观念,教育观念,道德观念,环保观念,时间观念,等等。

对于中国的这些观念变迁,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以“观念变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不必面面俱到;4.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审题立意】

所谓“观念”,指的是“思想意识”。作文时应注意:1.务必化大为小,集中写一种“观念”;2.题目在时间点上有限制——“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3.对某种“观念变迁”持批评态度时,应当做辩证分析,要把握好语言表达的分寸。

题目2

后来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

台湾女歌手刘若英的这首《后来》被很多人喜欢,因为世间有很多悔不当初,但错过的何止是爱。

请以“后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不必面面俱到;4.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审题立意】

“后来”是相对于“以前”“以往”而言的,为此,理应在作文中展示出“先前”认识上的浅薄、粗疏之处,例如不懂得珍惜,没有把握好机会等。

题目3

这只是一个笑话/

这不只是一个笑话

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定立意,不少于600字。

题目:这只是一个笑话/这不只是一个笑话

【审题立意】

题目中的“笑话”是个名词,即笑料、笑柄,“能引人发笑的谈话或故事”,无须认真对待的事情。这个“笑话”可以是寓言、童话、网络或社会上的人与事,其性质是可笑的、荒诞的、戏谑的。

写作时须注意:1.写“这只是一个笑话”的,应展现“笑话”的“可笑、荒诞”之处,以“无须认真对待”或“无须相信”的态度去评论“笑话”;2.写“这不只是一个笑话”的,应揭示“笑话”的“可笑、荒诞”之处,进而分析它背后隐藏的内涵,例如折射出的社会问题、思想观念等。

题目4

生于“独生”年代

这是一个“独生”年代。独处,独行,独享,独立……是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独特之处。

请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以“生于‘独生’年代”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立意】

对于“独处,独行,独享,独立”等词语中的某一概念,构思立意时可褒可贬,也可辩证剖析。应注意写作对象当是“这一代独生子女”。

题目5

经典台词

法国电影《天堂电影院》中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If you don’t walk out,you will think that this is the whole world.”(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对这句话你是否认同?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

“对这句话你是否认同”——一般应予以认同。具体可写“跳出个人生活的小圈子,以免坐井观天”“开阔视野、勇于开拓、突破极限”“摆脱惯性思维与创新创造有着丰富的内在联系”,等等。

题目6

一品百姓

古往今来,立志做“一品大员”“一品高官”的比比皆是,而立志要做“一品百姓”的却寥若晨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做了天下第一人。半个多世纪前,陶行知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做人要做“一品百姓”的口号。他毕生以此自勉,认为“想老百姓,做老百姓,学老百姓”则光彩照人、彪炳史册,比那些一品大员、一品高官都要高大得多。

请以“一品百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不必面面俱到;4.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审题立意】

“一品百姓”无位无阶、无权无势,却懂得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把平凡事做得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到极致,做成精品,是百姓中具有高尚品德的那些人。

题目7

人生的纱线

莎士比亚说:“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与恶两种纱线交错织成的布。要不是有过失的鞭挞,我们要得意忘形了;要不是有善行的庇护,我们又要完全绝望了。”

请以“人生的纱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不必面面俱到;4.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审题立意】

提示语由两句话构成,一句是观点,一句是解释。莎士比亚的话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讲善行与恶行(过失)在人生中是共存的、难于避免的;二是讲善行和恶行都有其积极意义和人生价值的。题目“人生的纱线”,是一个比喻性说法,实际是以“纱线”比喻构成人生诸多矛盾的对立面,如善恶、美丑、真伪、成败等。

两点说明:1.关于切题。题目中心词为“纱线”,但不可就“纱线”谈“纱线”,要把它放在“人生”的背景下思考,谈出“纱线”的比喻、象征意义。布匹是由多经多纬构成的,“人生的纱线”也应该包含多种元素,不可孤立地单写一个方面。脱离导语,任意泛化、引申“纱线”的内涵,视为不切题。2.关于立意。命题有引导学生对人生做辩证思考的意图。提示语中仅涉及善与恶,但考生也可以由此对人生中的美与丑、真与伪、成与败等方面做辩证思考,以求对人生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把握。例如,谈人生的善与恶,善行固然可以感召我们活得有意义、有尊严、有希望,而恶行(过失)也可以警示、督责我们学会反思、改过,并由此使得人生不断完善和深刻。再如,善与恶相辅相成、互相衬托,才是我们真实的人生图景。说恶行难以避免,并非为人生中的恶德、恶行开脱,而要警醒自己抑恶扬善,并以对善的不懈追求不断去战胜恶,使“人生的纱线”变得纯美。

nlc202309090441

B组

题目1

打开紧闭的窗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打开紧闭的窗扉,你会看见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请根据你的阅读感悟,选择合适的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审题立意】

本题可以写实,也可以比喻引申;可以写个人,也可以写群体、民族。

构思引导:1.开启一扇窗,意味着走出封闭,打破隔阂;2.从狭小的空间里拓展视野,便会感受到美好;3.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应该走出去拥抱它;4.走出封闭狭窄的空间,意味着走向开阔美丽的世界;5.打开心扉,走出封闭的自我,就能拥有美丽人生。

题目2

父子对话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一个男孩儿蹲在那里,专注地注视着一颗露出地面的种子,种子已开始发芽。“爸爸,芽苞是种子的伤疤吗?”孩子问站在旁边的父亲。

父亲认真地想了想,说:“孩子,种子在发芽时,确实会留下伤口,但那伤口处开出的是希望,是生命之花。孩子,你看这芽苞,是不是更像一朵美丽的花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这是一段饱含寓意的父子对话。男孩儿看到的是自然现象,提出的是童稚的疑问,父亲回答的是深邃的哲理。面对材料中的“芽苞”“伤疤”“伤口”,我们可以做诸多的思辨:1.它们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也是人生的一个过程,甚至是人生的一笔财富;2.人生中遭遇“芽苞”“伤疤”“伤口”,我们应该有“向前看”的眼光——它们不只是伤害,也可以化作“养料”。如“教训后的见识”“泪水后的汗水”“潜力、潜能的激发”“知耻而后勇的一搏”等,从而培育出生命之花、人生之花、事业之花……

题目3

没什么秘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从前有个出色的雕塑家,他的手艺远近闻名。一天,一个雕像爱好者向他请教秘诀,雕塑家毫不隐瞒地说:“没什么秘诀,只要做到以下两点就行了:一是把鼻子雕大一点儿,二是把眼睛雕小一点儿。鼻子大了,还可以往小里修改;眼睛小了,还可以扩大。如果一开始鼻子就小了,就再也无法加大了;眼睛一开始雕大了,也就没办法改小了。”雕像爱好者听后茅塞顿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为人处世,一定要为自己和他人留下回旋的余地。话不可说满,事不可做绝,只有这样,你才能行动自如,别人也才会更加自在。

题目4

大起大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古时候有个很有才能的人在朝里做官。一天,他接到皇帝旨意,安排他去放牛。这个人并不觉得委屈,而是一心一意地放养牛群。他早起晚睡,把牛喂得头头体格健硕,毛色顺亮。皇帝见他不计得失,不图名利,把养牛这样的小事都做得如此好,于是委以重任,让他担任宰相。一下子从一个放牛的变为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重臣,这个人依然全心为公,为人谦逊,一点儿架子也没有。他还常常深入民众,了解民间疾苦,深得百姓爱戴,政绩非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讲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要想建功立业,需要从一件件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那种视善小而不为,认为做小事属“小儿科”与“低层次”的眼高手低的人,那种长明灯前懒伸手、老弱病残不愿帮的“不拘小节”的人,要成就大业也难矣。肯以办大事的心态做小事,并且以伟大的志向从事卑微的工作,这就是成功者得以成功的秘诀。

题目5

跳蚤的教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一个喜欢昆虫的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跳蚤放进敞口的瓶子里,它立刻便跳了出来。当他把瓶子盖上时,跳蚤还是会竭力往上跳,不停地撞击着瓶盖的内侧。一个多小时后,它还那样跳着。差不多三个小时后,它依然在跳,只是它不再撞着瓶盖,此时它跳的高度离瓶盖大约1厘米,而且每次都是如此。这时,盖子被拿掉了,但跳蚤并没有跳出瓶口,它依然保持着有瓶盖时的高度,再也跳不出瓶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生活其实就是一个没有盖儿的瓶子,你可以“跳”得很高,但是真正“跳出瓶口”的人并不多,因为他们一直以为上方“盖着盖子”。

不要为自己设下种种限制,解除思想上的束缚,我们将不再为“瓶盖”而烦恼。

题目6

小和尚买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小和尚去买油,大和尚厉声警告:“别把油晃到碗外。”小和尚买了油,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丝毫不敢左顾右盼。可是快到庙门口时,踩到了一个洞,洒掉了三分之一的油。大和尚指着小和尚大骂:“你这个笨蛋!”小和尚难过而大哭。老和尚闻声而来,温和地对小和尚说:“我派你再去买一次油。别在乎油洒掉没有,多看看沿途的风景!”小和尚高兴而去。奇怪的是,当小和尚把油交给老和尚时,碗里的油竟然装得满满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1.态度决定结果;2.有压力未必有动力;3.轻轻松松地享受生活的美好;4.减轻学生压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12.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 篇十二

训练一 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

[备考导语] 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写新材料作文,第一关就是审题立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应成为新材料作文训练的主线,贯穿高三的始终。训练时必须注意:读懂材料,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多角度立意中寻找最佳立意。

[真题回放](2016·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品读佳作] 大音希声,大智涌泉

江苏一考生

读魏晋之小品书本,妙句横生,隽永意深,句句凝练独到,绝无重赘他人之语;品《岳阳楼记》,虽前人之述备也,范公亦有异于他人的览物之情,自文笔中恣意流淌,涌出灵泉。

两者看似相悖,实质蕴含了为文的蔚为大观之实。大音希声,即他人之妙解应赞许默声,君子和而不同;大智泉涌,即于看似已至江郎才尽之绝境中,创新灵动,尽显思想之光辉。在这两种境界中游刃有余,文章的灵气便从纸卷中喷涌而出,留给世人以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充盈饱满。

写文章当然讲究“道行合一”的心照不宣的暗示,不赘述他人之语,才可见心灵的契合。当崔颢在黄鹤楼上题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令人拍案叫绝的奇句时,李白惊喜,默叹,只留下一句文人相知相惜的欣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样的胸襟,不仅仅是自知、知人之明,更是对“文章千古事”的敬重和真诚。既然已有先知照亮,又何必巧言令色?吾可笑宋词之繁杂绮丽的文风,众人竞相模仿,只让宋词这一条传统文脉的清溪泛不起一朵饱满生命活力的飞溅的水花了。

明晰了“大音希声”这一道理,更可贵的是“大智涌泉”,循序渐进,不用他人之言,又言他人之语言,创新的火花由此闪现,点亮文脉相承、继往开来的漫漫长路。

齐白石老人的智慧在那一幅为荣宝斋的绘画中尽显:晶莹的水晶盘中,盛满了饱满的孕育着鲜活欲有崩裂之势的樱桃,并题之以“女儿口色”。传统的樱桃已被寄予了忧愁百般之伤感之语。“最是无情一点红”,但是,齐白石老人却灵光乍现,为樱桃赋予新的生命力,这就是“无活则长”,以创新的灵蝶带起文风四溢,留给后世一段精神波涛的佳话。

凝练时,妙句往往藏于希声妙语的大音之中,以达到心灵的相涌与融合,而智慧与创新,便如在荒野中掘出一口井来,给他人以源源不断的妙悟。

愿文艺创作者以心为笔,言之自尽,意之无穷,人的心灵方可从中获得累累硕果,宛如从清水中浮现一个精神的纯粹世界。笔者自然即可“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

这是一篇阅卷专家组评定的标杆范文。文章之所以被定为标杆范文,由以下几点特色决定:

1.类推举例。一般来说,根据材料单纯地写“说话”是肤浅的,很难拿到高分。必须类推开去,找到合适的承载事例。整篇文章由“说话”类推开去,选取文艺创作这一特定素材来阐述对作文题的理解。

2.以例释义。“大音希声,大智涌泉”这个题目暗扣材料“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在文章的第二段做了解释。文章借李白因崔颢已写黄鹤楼之诗而举笔又止之佳话来论述“大音希声”,同时结合“有话则短”来谈;借齐白石画樱桃论述“大智涌泉”,同时结合“无话则长”来谈。选例典型,以例释义,形象生动。

一、读懂材料:审题之前提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是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因此,读懂材料就是要知道其内容和含意,知道它说了哪些主要的人、事,其核心语意是什么。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从材料类型上审题

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文字类的,另一种是图画类的。这里谈的是文字类材料。

(1)从数量上看,有单则型和多则型。高考新材料作文大多是单则型的,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意。多则型的,如全国乙卷作文题,在阅读多则漫画的基础上立意。(2)从关系上看,有单一关系型和多重关系型。高考题有的是多重关系型,如2013年江苏卷作文题;大多是二元关系型的,如2015年浙江卷“‘言为心声’与‘心画心声总失真’”、2015年四川卷“老实与聪明”。

(3)从表达上看,有直白型和含蓄型。直白型的材料多是时政类、故事类,审题立意要提取中心,溯果求因。含蓄型的材料多是比喻类、寓言类,如2016年全国乙卷、山东卷作文题。

2.从材料内容上审题

这是审题的关键。读懂材料,关键是把握核心语意。核心语意在哪里呢?

(1)在关键句上。2016年江苏卷题目中“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2)在暗示立意的关键词上。请看下例的审题:

1972年,尼克松竞选总统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然而尼克松本人却担心失败,于是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

初看这则材料,似乎无关键东西可寻。但仔细审读,“担心失败”“推卸责任”已暗示了立意的方向。

(3)在句间的逻辑关系上。如2013年安徽卷作文材料: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 核心语意在后一句上,因为句中的“却”点明了语意重心。3.从对象和关系上审题

(1)厘清对象。新材料作文中涉及的对象不止一个,有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每个对象都至少可以提炼出一个写作角度。因此,要学会厘清对象。

(2)辨清关系。新材料作文中故事往往涉及几个对象,这些对象绝大部分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审题立意时,一定要辨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1)请提炼这则材料的中心:

(2)确立你的文章的立意: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议论类材料作文。

[应用体验]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1)请提炼这则材料的中心:

(2)确立你的文章的立意: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叙事类材料作文。

[应用体验]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立意。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请运用由果溯因法,确立你的文章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寓言类材料作文和图文类材料作文。

[应用体验]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立意。

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请运用由物及人法,确立你的文章的立意:

(五)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情感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情感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应用体验]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相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相。”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1)体现这则材料的褒或贬的语句:

(2)确立你的文章的立意:

(六)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也就是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既可以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也可以反向立意(就是把

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既可以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做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申),也可以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应用体验]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请运用多向辐射法,写出这则材料的立意角度及立意。我来审题立意:

(七)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所给材料是多个时,可以在这多个材料中寻找相似点,也可以从相似的材料中寻找不同点。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多则材料类作文。

[应用体验]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英国《每日电讯报》文章称,上海世博会架起了一座中外沟通的桥梁,世博会将中国与世界联系在一起。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与世界的再次广泛接触,世博会为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之间的沟通理解提供了机会。

材料二:美国沃尔玛公司总裁萨姆·沃尔顿曾说过:“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可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

材料三:两个孩子都需要橙子,他们得到一个橙子后,为求公平达成了协议: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优先选择切好的橙子。切橙子的孩子小心翼翼,尽力将两块切得大小相等,结果他们各自取得半个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一个孩子回家后,把半个橙子的皮剥掉扔了,把果肉榨成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出来扔掉,把皮留下来磨碎,将其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请运用异中求同法,确立你的文章的立意:

【答案】

1.(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1)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2)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3.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或:创造来源于创新。)4.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5.(1)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2)人不能崇洋媚外;历史不能忘记,尊严不可放弃。

6.(1)从幼龟“侦察兵”的角度来思考:

因为它的失职导致小龟们被老鹰捉住,故可立意:失职与责任、个人与群体。(2)从好心的游客的角度来思考:

事与愿违,本来是帮助小海龟的,却给整个小海龟群带来了灾难,故可立意:好心可能办错事,善心可能帮倒忙。

(3)从幼龟群的角度来思考:

①整个小海龟群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只知道按照以前的经验来做,不懂得事情已经起了变化,故可立意:不轻信经验,不墨守成规。

②小龟们的失败和它们没有分清周围的环境有关,一味盲从、不懂甄别,故可立意:拒绝盲从。

(4)从老鹰的角度来思考:

①它们之所以成功,与它们善于把握时机有关,如果游客不走,它们就无法捕获更多的小海龟,故可立意:把握时机、审时度势。

②老鹰勇于坚持,不轻易放弃使它们得到了捕获更多猎物的机会,故可立意:坚持不懈。(5)从材料整体来思考:

①辩证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要人为地去破坏,打破自然的平衡。②主观愿望与客观结果的不统一性。7.世界需要沟通。(或:沟通才能双赢。)

三、多角度思考,寻最佳立意

新材料作文都可以多角度立意。一则材料,有哪些立意角度呢?

从材料内容讲,不同的人、事、物就有不同的立意角度,甚至主要人、事也有多个立意角度。

从立意方法讲,可以正向(顺向)立意、反向(逆向)立意、类比立意。

在众多的立意角度中,只能选一个角度立意,当然要选“最佳”立意。何谓“最佳”立意呢?

从命题者角度看,能对接命题者命题所依据的社会、现实、时代背景和特点的,就是最佳立意;能重视思辨法的立意,就是最佳立意。例如2013年福建卷作文题,如果使用抓关键句法,抓住诗末句“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写追求、坚守、信念、扎根、底线这样单方面的文章,立意就比较普通,不够出彩。考生要能从全诗着眼,写到“仰望夜空与立足脚下”“自由与坚守”“避免浮躁,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间的二元辩证关系,这才是命题者想要考查的思辨能力,因而,这才是最佳立意。

从材料本身看,能体现核心语意、从主要对象角度切入的立意是最佳立意。当然,只要合乎材料意思,不是片面理解、生硬地寻词摘句的,也是最佳立意。

从考生角度看,只要是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能写出自己独特见解、真实感受的,就是最佳立意。

一、请对下面的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并注意审题方法的运用

1.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企业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留有缺口的圈,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圆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企业家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

(1)审题方法:(2)参考立意:

【答案】(提示)对该题使用的审题方法最好是抓关键句法。

正确理解与把握关键句:“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

这句话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第一,“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果),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因)”。第二,“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是对观点句的比喻。考生很容易断章取义,直接拿“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立意,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我们做事不需追求圆满”“不圆满也是好的”等难以论证甚至错误的观点。如果我们能从“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深入理解,应该容易发散思维。

“句号”的本体是什么?当然是“做事”。做哪些事?这里可以发散思维,例如做管理、做教育、写书法、画国画、搞研究等等。“缺口”的本体又是什么?这可以根据选择做的事而相应转变。例如“做管理要给下属留点机会”“教育孩子要给孩子留个自己发展的空间”“画国画要在宣纸上留点想象的空间”等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追逐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1)审题方法:(2)参考立意:

【答案】(提示)这是一篇寓意型、关系型的材料作文,在审题时,既要考虑到材料中“鹿”与“山”的比喻内涵,又要考虑到“鹿”和“山”的辩证关系。

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

①鹿是眼前利益,山是长远利益;鹿是个人利益(小我利益),山是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此立意可以从当前个人发展、商家发展、国家发展等方面写,如食品安全问题、学生教育问题等。立意有:放眼未来,才能开拓境界;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等。

②鹿是功名、金钱、仕途、名誉,山是生命的乐趣、人生美好的风光、健康的生命等。此立意可以从古代的隐士、当今的淡泊名利者,或生活的方式等方面写。立意有:慢慢走,欣赏啊;莫让名利遮望眼;放下名利,学会欣赏;享受生命等。

③鹿是目标、理想、梦想;山是许多目标的代指,或阻碍理想实现的困难、挫折、诱惑等。此立意可以联系古今中外许多功成名就的励志人物来写,如林丹、林书豪等。立意有:追逐梦想,不畏穷途;征服困难,梦想起航;与专注同行等。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装扮成街头艺人在一个地铁站里演奏了6首世界名曲,共演奏了45分钟。在这45分钟里,大约有2 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有20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了。这位演奏家总共收到了32美元。而几天前,他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平均需200美元。

(1)审题方法:(2)参考立意:

【答案】(提示)该题最适合用由果推因法。(也可用概括中心法)这则作文材料能引发思考的角度较多,容易入手,但不容易写好。同一个演奏家同样的乐曲,在不同的地方,听众的反应判若云泥,原因多多。

从受众来说: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说明人们需要高雅艺术;平均需200美元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说明人们对这位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的追捧与热爱。那么,人们是慕其名而去还是慕其演奏水平而去?去聆听的观众中有多少是能真正听懂其所演奏的曲子的?如果能真正听懂其所演奏的曲子,那这个小提琴家在哪里演出是不是就不重要了?并不会因为在剧院演出就被热捧,而在地铁站演奏就无人欣赏、少人欣赏了。从听众的角度来写,则要叩问听众是不是真懂小提琴家所演奏的曲子。

深入一步想,剧院的听众和地铁站的听众肯定不可能是同样的人。地铁站里的人们,行色匆匆,难有闲情逸致。高速运转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无暇顾及近在眼前的高雅艺术。地铁站客流量大,来来往往的人多,环境嘈杂,对听演奏来说,外界干扰很大。“阳春白雪”屈就为“下里巴人”,按理说应该能更好地为普通大众服务,为什么却事与愿违呢?人们的脚步匆忙啊,行色匆匆中错过了多少次生命中值得驻足、值得欣赏的事啊!从演奏家的角度琢磨,为什么要选在地铁站演奏,并且是装扮成街头艺人?是检测听众的素质还是衡量大众的水平?同样的曲子,同一个人演奏于不同的地点,效果却有天壤之别,这种现象初看觉得奇怪,细想也在情理之中。

4.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一:古语:树怕没皮,人怕没脸。俗语:死要面子活受罪。

材料二: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人的脸面,不但可以洗,可以刮,还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面子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可以倾家荡产而为之。

材料三: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整形外科统计数字显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数的60%至70%,就诊的青少年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必须进行修补以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甚至有的举着一些名模明星的照片前来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其整形标准。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人承认的双重原因,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被“面子”观念困扰。

(1)审题方法:(2)参考立意:

【答案】(提示)该题适合用求异同法,异中求同。

上述三则材料都是讲的中国人的“面子”。“面子”在这里有两重含义,浅层义是指人生理上的脸面,深层义是指心理和精神上的脸面。中国人爱争面子,在国人看来,面子是人们身份的标志,是有才干的表现。面子关系着人的尊严、荣誉。国人看重脸面,这对于维系人情和稳定社会不无积极意义,但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变成虚荣,就会产生浅薄,就会导致社会风气的奢华浮靡。然而,为了面子而不顾实际,为了形象而不顾人的死活,却是当前某些人的一种通病。

面子关乎人们的尊严、荣辱,当然要讲,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面子就是讲尊严。但是,面子不等于虚荣心,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更不能为了所谓的政绩而劳民伤财、弄虚作假。有时候,勇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恰恰是给自己争来了面子。我们要的是表里如

一、形式内容相统一的面子。

二、请对下面的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并注意多角度立意和最佳立意

5.(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多角度立意: ①课堂有效教学的角度: ②课外大量阅读的角度: ③社会生活实践的角度: ④三种途径,综合论述的角度:(2)最佳立意:

【答案】(1)①课堂有效教学。从一个好老师的影响、引领和严格教育的角度写。古往今来,很多学问大家都曾在课堂学习中受益。比如孔子讲学杏坛,造就贤者七十二人;朱熹讲学岳麓书院,成就一代理学大家;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让我们看到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可拟题为“好课照亮人生”“小课堂,大世界”等。

②课外大量阅读。读书可以陶冶性情、丰富阅历、提升境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毛泽东博览群书,诗词、文章大气磅礴、挥洒自如;俄罗斯人喜欢读书,最普通的家庭主妇都读文学名著,因而这个民族的文学素养和文明程度很高。可拟题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读书,何以立?”等。

③社会生活实践。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沈从文、莫言都没读几天书,是湘西的山水、民情成就了沈从文的艺术风格,是高密的红高粱给莫言的小说以生命的力量。可拟题为“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纸上得来终觉浅”等。

④三种途径,综合论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司马迁为写作《史记》,不仅遍览自家与皇家藏书,还曾仗剑远游,实地考察。可拟题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带着书本上路”等。

上一篇:实习陈列员的转正申请书下一篇:读《国画大师张大千》有感陈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