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计划

2024-09-11

淮阳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计划(共3篇)

1.淮阳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计划 篇一

全国广播影视系统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模拟试题

(个人理解,答错勿怪,但我觉得基本上是对的)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

1.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是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2.数字电视按照传输方式分类,也可以分为(卫星)、(有线)和(地面)三种。

3.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

4.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广播电视专业人员;(2)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广播电视技术设备;(3)有必要的基本建设资金和稳定的资金保障;(4)(有必要的场所)。

5.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该是生动的、鲜明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

6.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会议提出,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生活)、(群众)。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每题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个最佳选择)

1. 关于新闻政策的观点,下面哪一个是正确的___ D ___。

A、古代没有新闻政策,只有现代社会有;

B、只有我们国家有新闻政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

C、我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有新闻政策,只不过或隐或显而已;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我国一样,都有明确的新闻政策。

2. 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份上网的中文电子新闻周刊是_ D ___。

A、《华夏文摘》;

B、《华声报》;

C、《南风窗》;

D、《神州学人》。

3. 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是在_B ___统一的基础上,充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A、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B、客观性、时效性、公开性、导向性;

C、党性、群众性、导向性;

D、准确性、民族性、知识性。

4. 以下各项哪一项的内容全部是法定的隐私__ D __。

A、银行存款、个人日记、疾病、人工流产、宗教信仰;

B、个人日记、疾病、宗教信仰、离婚诉讼、收养情况;

C、个人嗜好(如洁癖、赌博)、性倾向、收养情况、离婚诉讼、人工流产;

D、银行存款、疾病、人工流产、离婚诉讼、收养情况。

5. 某人即将被提起公诉,你在报道中应当采用以下何种称谓__ D __。

A、坏蛋;

B、贪官;

C、罪犯;

D、犯罪嫌疑人。

6. 我国《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二百四十九条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__ C___。

A、三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B、五年有期徒刑;

C、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D、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7.TABLOID特指的英国小报名为C___。

A、泰晤士报;

B、Hello;

C、每日镜报;

D、时报。

8.2001年颁布的__B__中第31条规定了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A、《中国报业自律公约》;

B、《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C、《新闻法》;

D、《新闻记者法》。

9. 从世界范围看,职业新闻工作者是伴随着近代__B__报刊的形式而产生的,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欧洲。

A、无产阶级;

B、资产阶级;

C、地主阶级;

D、中产阶级。

10.播发虚假新闻需要承担的责任是__D__。

A、没有任何责任;

B、只有纪律责任,没有法律责任;

C、如果损害他人名誉承担民事侵权责任,除此没有其他法律责任;

D、除了民事法律责任还可能导致行政法律责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群众性原则的内涵包括哪些?

答:1)、指导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以人民群众为新闻报道为主体

2)、报道内容: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3)、报道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新闻信息

4)、工作路线:坚持人民群众参与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

2. 谈谈广播电视新闻媒介在突发性事件中的作用。

答案1:它的特点主要是广播电视新闻是通过对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通过无线电波或者电缆技术来公开传播新闻报道。.广播电视技术可以对重大的新闻事件,特别是事发的新闻事件现场进行现场直播。受众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媒介的现场直播,来报道正在进行中的新闻事件,可以同步了解新闻现场的最新变化,使广播电视新闻的价值在现场同步直播中得到极致性的发挥.1、直播是广播电视频道的时间版面处于动态的开放的形态,从而实现了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观。新闻直播,就是要成为现在的新闻现在报,不仅随时地插播,同时还进行大时段的直播。这是跟踪重要突发事件报道的有效的报道手段。

2、跟踪突发实践的后续报道,跟踪事件的变化,随时增加新的内容,滚动播出是实现广播电视新闻事实的高密度、大信息量的重要的形式。所以,作为广播电视新闻来讲,它的编辑部应该具有处理新闻滚动跟踪报道的这样一种能力和机制。

3、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新闻、半点新闻、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社会话题谈话等等,包括多种形式的受众参与,特别是评论性解决的群体型论证,大大提升了节目的专业性、权威性

答案2 答: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媒介应该如何应对?

1、必须充分尊重百姓知情权。从媒体的角度来说,它的最大作用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满足公共决策的知情

权。与广大民众相关的问题人们需要知情权。因为,百姓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此次疫情发生后谣言四起的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为这个事情太重要了,也就是流言传播的主体。由于SARS和大众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每个人都非常担心,怕影响到自己。第二个原因是信息不对

称、不透明、不平衡,就是信息社会里面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信息社会里的信息虽然呈爆炸性的增长,但信息

在高度集中之后,也会出现一种匮乏。也就是说,有些正面的信息,公众特别需要了解的信息没有。在这种情

况下,手机发短信和网络传播实际上就填补了这一空缺,它起到了大众传播媒介没有办法起到的作用。第三个

原因,当时的传播缺少权威。当谣言通过手机短信大量发送时,大众传播媒介就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广东最初

是卫生局长、卫生厅长出来讲话,他们在老百姓看来是政府官员,不是专家。这种时候公众更加相信的可能是

权威,这方面的权威,比如钟南山院士。

2、革新媒体的思维惯性。最先知道SARS的蔓延是通过网络和手机短信。但这些既不是来自政府也不是来自

专业人士的信息没有职业道德,没有把关意识,因此无法阻挡虚假信息的发布。媒体的发达带来了信息的泛滥,当社会危机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有让老百姓相信权威的媒介。如果美国的老百姓在这时候上网的话,他们一定会

看华盛顿邮报,他们不会去看其他乱七八糟的报纸。由于传播网络技术的发达,少数人的谣言也可以广为传播。

现在网络这么多,如果我们的媒体不在第一时间报道的话,网络必然要报道。

媒体要发挥自己的责任与作用。媒体不能走极端。有些媒体好像抓不住重,跟着嚷嚷。说恐惧,就到处去讲恐惧,好像北京就恐惧得不得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搞得国外许多媒体很少有肯定北京的抗非典工作。可是生活在北

京,就觉得生活没太大的改变,小孩依旧在草坪上玩。学生在学校里也安全,很有秩序。一开始不了解情况,北

京人有些慌,但现在好多了。其实北京、广州的人不紧张,离这儿越远的人越紧张,因为他们不了解情况。这就

是个别媒体走极端造成的。法学家萧瀚:香港疫情的扩张,当地个别媒体应该担负一定的责任。在广州爆发疫情

时,香港是隔岸观火,一些媒体对非典的严重性进行了不当的哄抬。这种行为使得病情在香港爆发时,媒体对治

疗及病理性介绍已经失去了兴趣。而内地的媒体在4月20日之后,对抗击SARS的报道开始转向透明和公开,对抗击非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说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调

控新闻还是很有意义的。

3、在新闻公开的同时,也不能矫枉过正,忽略新闻的监控。公众信息体系至关重要。一些媒体在广东爆发非典的早期阶段,没有及时报道防治非典的知识,未能充分满足读

者的迫切需求。这表明,一个社会具有独立和负责任的公众信息体系是十分重要的。有关部门和管理机构显然应

建立一种主动思维方式,因为使社会长治久安和民众根本福祉得到保证才是党的根本利益。

4、新闻频道开播意义重大。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雷跃捷教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开播非常及时,报道也很好。应该把新闻频道作为改革的一个标志,扎扎实实地做好。为什么这次新闻频道的开通引起这么大的轰

动呢?因为这关系到千千万万的人。所以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想法是对的。

3. 简述“政治家办报”的方针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答:1、必须努力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质;

2、保持头脑清醒,冷静处理问题;

3、必须突出宣传重点,把握政治方向;

4、增强全局意识,加强宏观意识;

5、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4. 解决舆论监督不力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答:1)、充分认识舆论监督的意义

2)、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掌握舆论监督的基本规律,并且做到:找准切入点,抓准典型,避免误伤,掌握火候,留有余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3)、具体注意:

a问题要抓准(群众的普遍性,焦点,热点,政府工作的重点)b事实要校准(本质真实,证据确凿,立场鲜明)

c基本观点要拿准

d批评方式要把准(有理,有力,有节,真诚,恳切)

e社会效果要吃准(服从,服务,有利于大局;自身定位准确,自知之明)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994年陕西某报发表通讯,报道河南南阳恐龙蛋化石文物被盗掘走私的情况。配发两幅照片,其中一幅为一男一女在山洞内交谈,照片说明为“走私犯在洞内进行罪恶交易”。但照片的真实情况却是河南省西峡县文化局局长刘金茹同文化局股长谢启超在恐龙蛋出土地点调查违法活动的情况。这张照片为文化局工作人员所摄,被通讯员拿去投稿,辗转传递,发生差错,遂引起诉讼。请分析:本案构成侵权吗?如果构成侵权,侵害了原告人的什么权利?谁会成为本案被告?被告将以什么方式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你认为应当如何避免此类纠纷?

答:本案构成侵权吗?是的如果构成侵权,侵害了原告人的什么权利?肖像权和名誉权

谁会成为本案被告?通讯员或报社

被告将以什么方式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承担责任的方式就是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而赔偿损失又包括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你认为应当如何避免此类纠纷?

1、充分尊重他人权利,切实加强自我约束;

2、第二个办法就是将新闻与创作分开,避免虚假新闻;

3、第三个办法,将过程与结论分开,避免媒体审判;

4、第四个办法就是将报道和评论分开,避免夹叙夹议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方式,充分利用“公正评论”免责的法律空间;

5、第五个办法,这就是将客观与主观分开,避免超越喉舌的职能,充分地利用特许权给予的法律空间。

6、第六个办法是要学会运用平衡报道的技巧,避免成为纠纷或者事件一方的代言人。

7、接下来的一个办法是,征求本人的同意,尊重并且保障当事人对隐私的控制权

8、最后还有一个办法是对事不对人

2.分析广播短消息《浙江省率先为贫困农民筑起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新闻价值和报道特色(广播短消息要求不超过1分30秒)。

浙江省率先为贫困农民筑起最低生活保障线

10月初,浙江诸暨市牌头镇66岁的农民周信均,到民政部门领取了全家每月16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费。从这个月开始,浙江省23万贫困农民同城市贫困居民一样,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10月1号实施的《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在全国首开先例。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浙江省从一个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位居全国首列。有了强大的经济后盾,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将贫困农民纳入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制定了专门的地方法规。全省各级财政每年将拿出1亿多元资金,确保所有贫困农民能够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浙江省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认为:

【出录音】

“设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这是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大举措。这一办法可以让少数目前还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民,也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

展。”(中央电台2001年10月9日首播)

答:这篇消息从报道题材、内容、事实来看,都是“独家”所具有的。它报道的是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浙江省以法规形式,将贫困农民列入社会保障的范围,这一做法在全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重要实践。这些新鲜的新闻事实,正像消息所指出的,是“率先”,是首次、最早向社会公布,并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它具备了作为新闻精品最主要的特征。

从发现、识别到采写出独家新闻,是记者高标准的追求。它要求记者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新闻敏感、采写技巧和深入实际的作风。据介绍,记者通过采访权威的浙江省法制办,发掘出该新闻在全国的“首创”意义。

二、它用事实说话,具体、实在、可靠。

用事实说话是中外新闻界公认的新闻写作基本要求之一。新闻靠事实影响受众,新闻的本源是事实。这篇消息在选用事实说话时,没有简单罗列事实,而是选取最能反映本质、体现主题,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服人、打动人的事实来说话。作为新闻精品,它应在刊发之后,就很快成为“街谈巷议”的内容,新闻精品对新闻市场的占有率应是很高的,具体表现在发行量(尤其表现在报纸的零售方面)、转载量(被其它新闻传媒转载)、传闻量(同一条新闻被多少人传闻)、引用率(被受众在讲话和写文章时所引用)、反馈量(受众来电、来信对某条

新闻的反应),等等。这些指标越高,表明传播效果就越好,在受众中产生的共鸣就越大。用新闻精品应具有的上述特征来看,这篇消息称作精品,应是受之无愧的。据介绍,这篇报道发表后,许多农民来电询问“参保”的相关事宜;浙江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加快了《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实施的步伐;其它省的一些民政部门前往浙江取经。

此外,这篇消息写作简练,背景穿插得当,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2.淮阳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计划 篇二

一、公民新闻的概念

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公民新闻的不断发展。目前,对于公民新闻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含义,相关人员解释为:公民通过一些个人通讯工具或是大众媒体,向社会发布自己所获得的,一些新近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公民新闻借助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为普通公民提供了快速的、多元化的信息传递平台,从而最大发挥了公民参与新闻事件的权利。研究表明,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公民新闻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说

信息说主要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大众媒介所传播的新闻内容。普通公民在没有接受专业新闻培训的基础下,采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充分利用网络全球传播技术的特点对新闻事件进行创作。这样不仅能查证传统媒体所报道的新闻内容,还能为传统媒体提供更多的报道资料。

(二)报道说

报道说主要是指不具备专业性的新闻人员的报道。这些人或者是现场的目击者利用现代技术,将自己所见、所听以及所感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从而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新闻生产和传播。

(三)行为说

行为说主要是对公民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并强调了公民在新闻生产各个环节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公民新闻重在公民参与,所以又被称为参与式新闻,主要是指公民积极参与到新闻生产中,从采访、收集资料、编辑以及发布等,促使新闻传播成为单个或是群体的行为方式。主要目的是为公民提供一个可靠、独立、广泛以及精准的信息传播平台。

(四)对话说

对话说主要是对公民新闻的表现形式进行体现。公民新闻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之前只有少数人掌握网络传播技术,但如今网络传播技术面向普通民众,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此渠道传播信息。

由此,我们能够得出公民新闻的定义:公民新闻属于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是指不具备专业新闻经验的公民个体或者是群体,通过一些高科技的传播媒介,主动报道和评价自己所掌握的新闻资料。

二、公民新闻的起源

(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为公民新闻创造客观条件

目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由于互联网具有一些现代科技优势,如操作平台低、信息传递速度快、没有时空限制以及具有匿名性等,这些优势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另外,由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一些高科技产品在人们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使用,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DV影像以及数码相机等,这不仅是对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变革,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获取信息也不再是靠口口相传,或者是局限于电视、报纸等单一的传统媒介渠道。如今,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设备,通过手中的移动设备了解时事新闻,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自己所参与的、经历的以及所要表达的事件进行有效传播。

(二)公民意识不断加强,促进公民新闻内在动力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新闻事业的不断改革,加快了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同时,公民意识也在不断加强,针对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以及人们所要表达的感情和重大新闻事件的传播等方面,提高了公民的意识能力。通过个人的不断努力为公民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提供了内在动力。目前,中国处于转型时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良社会问题,传统媒介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新闻传播的需求,从而更加需要公民积极主动地去挖掘和揭露。这样公民在了解新闻事件的时候,就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介的新闻传播,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来掌握新闻事件,从而确保了公民的知情权与话语权。因此,公民新闻是顺应时代发展而兴起的,其发展也是新闻事业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公民新闻的特点

(一)快捷性

快捷性主要是指新闻报道速度的快捷性。对于新闻报道而言,第一时间掌握资料并进行报道是极其重要的。公民新闻的报道者就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由于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所以也是在第一时间获得的新闻线索,从而能在第一时间对新闻进行报道。

(二)公共性

公共性主要是指新闻报道内容的公共性。公民新闻所报道的事件多为公民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公民通过新媒体技术途径,将自己所听、所见、所感以个性化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

(三)主位性

主位性主要是指新闻报道视角的主位性。传统新闻媒体在报道过程中主要采用客位报道的形式,其能以观察者的身份进行报道,从而保证新闻事件的客观性。但公民新闻采用的是主位性的报道方式,公民在现场积极地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将自身所见所闻以一种鲜活、有力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更加体现出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四、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对公民新闻兴起的对策

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公民新闻的兴起对传统电视媒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应对公民新闻的兴起,是目前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将电视新闻的固有优势与公众自发性的新闻传播行为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促进公民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一)在广播电视媒体上开辟公民新闻节目

在广播电视媒体上直接开辟公民新闻节目,并对公民新闻记者进行定期的培训,有助于实现广播电视新闻形态的多元化发展。公民可以利用手中的移动设备记录身边的新闻事件,然后采用规范化以及制度化的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管理,这样不仅提高了公民记者的文化素养,还能加强公民新闻节目的质量。

(二)将公民新闻作为传统媒体新闻素材的源头

电视新闻记者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需要加强自身的新闻敏感度,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挖掘新闻热点并提高寻找新闻线索的能力。同时,在报道新闻的时候,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将公民新闻作为有效素材,报道一些没有经过修饰的、原生态的新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公民积极参与的兴趣,还能扩大广播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公民新闻进行正确引导

由于公民新闻的报道者缺乏专业的新闻编辑能力,导致公民新闻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一些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问题,广播电视媒体需要在这方面凸显自身的优势。一方面,需要严格监控自身的新闻节目,确保节目的品质;另一方面,需要查证时事新闻,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从而作出正确的引导,积极传播正能量。

目前,公民新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公民新闻记者作为许多重大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对新闻信息实现了实时传播。虽然其在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仍然使传统媒体产生了新的变革。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需要充分利用其快捷性、公共性以及主位性的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四)支持公民新闻,为其提供有益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现代新闻事业传播的要求。公民新闻可以顺应“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在官方网站中设立公民新闻版块。同时,在官方网站上普及新闻的相关知识以及视频采集制作技术,从而为公民提供有益的平台。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新媒体技术得以迅猛发展。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公民新闻的兴起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如何应对公民新闻的兴起,是每个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分析公民新闻的优势和劣势,从而采用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多元化发展,保证广播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并对公民新闻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积极传播正能量,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凤义.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J].科技传播,2014(23):37-28.

[2]王芫.浅谈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J].商品与质量,2016(3):29.

3.淮阳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计划 篇三

我大学所学的专业不是新闻,从事新闻工作压力很大,以前也看过很多新闻写作方面的书籍,这次经过近一周的系统培训,使我将自己看书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讲师们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思考,学到了许多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了解而我却不知道的东西,对编辑记者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对这份工作的责任和意义更加深了理解。

在开学典礼上,省新闻出版局的领导强调了此次培训的重点,最关键的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国家与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宣传纪律。尤其要学习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它是我们新闻领域的理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党性原则,坚持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积极推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要知道,新闻工作不是随心所欲的;二要有政治家的眼光,从政治上思考分析问题,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自觉地反映社会情况;三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把握好舆论导向,坚持舆论争辩的方针和宣传团结的`原则;四是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全面、客观、准确、鲜明、生动地进行报道,在新闻报道中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反映社会主题。我想,不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会给我们的事业造成损失,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利,因此,记者要有纪律、法规意识,应该本着对社会、对新闻、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宣传纪律。最后省新闻出版局领导强调了此次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新闻采编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并进行出版法规与出版业务的培训,最重要的是运用所学知识将培训与工作结合起来。

兰大新闻学院副教授马忠博士对新闻活动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讲解,他的授课形式生动活泼,语言风趣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教授从建国以后的第一起新闻侵权案件讲起,深入浅出,分析了新闻侵权的原因,讲了我国对名誉权隐私权等进行保护的法律文件都有哪些,重点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事例向我们讲解了新闻侵害的责任要件。新闻侵害行为如虚假报道,是性质虚假或具体细节严重偏差。马教授举例说,将某人贪污5000元误写成贪污50万元,将某人走私钢材写做走私淫秽物品,虽然报道事件性质仍然是贪污或走私,但其细节描写发生重大错误,足以改变人们对事件性质的认识,这样的报道仍然构成虚假报道,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侵害行为还有用语不当,侮辱、诽谤,如,某作家在《好一朵蔷薇花――符号产品王发英》中将抚宁县农机公司统计员王发英描绘成“小妖精”、“大妖怪”、“流氓”、“江西生产的特号产品”、“疯狗”等,严重损害了被报道人的人格尊严。新闻侵害行为还包括广告夸大,对违法者过于贬低,不正当公开、揭露事件等等。最后马教授对“死者的权利”、“内部出版物引发的名誉侵权纠纷”、“纪实文学作品侵害名誉权”、“新闻责任的承担主体”、“抗辩事由”、“承担责任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讲解。

在“报纸新闻采访报道艺术论”这堂课上,西北民大新闻学院副院长牛利红教授强调了采访要脑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我想到自己有时采访,大多失败在采访前的准备环节上,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材料,提不出问题,提问时又颠三倒四,缺乏逻辑性,自始至终都是被动式采访。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要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我们在平时就要有所准备――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了解全局情况,掌握社会动向,多方面增长知识,扩大采访视野;广泛积累资料,适应工作需要。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究竟该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呢?牛教授对平时准备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她说,了解情况和掌握动向的重点,包括各行各业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干部和群众在一个时期的思想活动,实际工作中的成就、经验、矛盾和主攻方向,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典型、冒尖的人和事。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呢,不仅平时要多读书看报,广采博取,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际工作,重点攻关,注重社会实践,无字“天书”,不可忽视。当然,资料积累也很重要,平时就要进行思想积累、情况积累、信息源的积累、业务资料的积累和知识性资料的积累。

诚然,充分的准备是前提,那么采访时应该如何进行提问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呢?通过学习,我知道首先要把重要的问题分成几类,把每一类问题化解成提问时的具体问题,然后把这些重要的问题捋成几条主线,排列成一个问题的脉络和序列,记录在笔记本上,这样方便记忆,也方便随时根据这条脉络来监视自己提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牛讲授说,提问更讲求艺术,好问题可以开掘出最大的新闻价值,好问题要从既定目标和受众出发,要能抓住重要性事件,要客观,避免诱导性,还要有“新”意识。好问题离不开提问技巧的烘托,一般都具体、明了,切中要害,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提问方式还要有针对性。

这堂课还使我知道了在采访中观察和交往也有艺术性。观察不仅可以帮助记者获得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还能帮助记者发现和捕捉富有特征的细节。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采访中应该抢占视角、突出重点,要多视角地看。我想,记者在采访中,之所以能同采访对象面对面地融洽交谈,甚至是心灵上的沟通,最终获取新闻素材,既取决于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认识和了解,更取决于记者正确运用公关人际交往艺术,特别是人际吸引获得采访对象对记者的印象和信任。

上一篇:我与邮储共成长征文下一篇:洪泽县规划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