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2024-10-30

啤酒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共10篇)

1.啤酒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篇一

高档啤酒是近期各啤酒企业工作的重点之一,是中国啤酒入世的第一年,对中国啤酒业产生了正面的效应,全年啤酒量达到2386.83万吨,一举超过了美国,登上了世界啤酒产量的最高峰,效益明显增加,中国啤酒销售出现了价格回升的势头,销售费用明显减少,扭转了啤酒价格多年下滑的趋势,各大啤酒集团的利润明显增长,其中各品牌高档啤酒的销售功不可没。

一、高档啤酒的渠道策略 高档啤酒可以如同快速消费品一样的销售,在理论上可以任意定价,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认识清楚,高价位不一定带来高利润,因为每一价位的制定都需要有相适应的资源做支持。定价低可能销售费用少;价位过高,可能促销费用增大。另外,价位与需求成反比,一般来说,价位越高,消费人群越小,购买频率越低,总销售额会降低。作为高档啤酒选择什么样的价位必须和公司的核心能力相匹配,既取决于公司的核心市场竞争能力,又取决于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中与投资者心态取向下核心竞争能力的发展趋势。一般来说,公司在成本领先战略上选择偏低价位;公司在差异化上有核心能力,则多选择高价位的撇脂定价。许多啤酒企业对高档啤酒产品从质量到包装都达到了与国际高档啤酒不相上下的档次,但相应的市场营销资源仍然是老一套,不适合于运作高档啤酒产品,如销售方式仍然是大批发大流通式,销售人员仍然热衷于大批发商的关系营销,没有认真的研究高档啤酒产品与普通啤酒产品在销售方式上有何不同,需要运用那些资源,通过什么方式去配置。对于类似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认真地去思考,就会造成资源结构的不合理,或缺少、或过剩、或流失、或闲置,所以,高档啤酒的运作不像普通啤酒那样易于操作。

对高档啤酒而言,全国各地的发展非常不平衡,有的品牌在几个城市内集中度很高;有的品牌全国销售,却没有占有率较高的市场,但主要集中于发达的城市市场,

发达的城市市场对于高档啤酒的市场价值,不仅取决于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当地人民的购买习惯,预期收入、社会保障、文化传统和消费取向等多种因素。如果某品牌的高档啤酒被认为物有所值作为购买与否的衡量标准,那么,该高档啤酒的定价应该是物超所值,才能让消费者建立购买欲望,达到以上目的所需要的费用,由此确定该城市对该啤酒的市场价值。当然对于高档啤酒没有市场价值的市场可能对于低档啤酒有市场。在具有市场价值的城市中,高档啤酒的市场基础应该放在餐饮行业。因为高档啤酒作为身份象征的消费品,餐饮行业的显示值远高于商店、超市。并且推销作用较大,品牌效应减弱,这也就是许多高档啤酒进入餐饮行业交了很高的公关费用,仍然认为餐饮行业是最好的终端。因为,高档啤酒在没有较高的知名度之前,即使进了大商场、超市,交足了各种“进场费”“堆头费”“宣传费”“店庆费”等高昂的费用,勉强进了场,由于没有品牌效应,消费者指明购买率低,最终被彻下货架,所有的费用均成为白费。作为高档啤酒在没有形成品牌优势的时候,进入商场和超市要慎重,因为在那里几乎是名牌通吃。假如一瓶青岛啤酒和一瓶黑山啤酒,你又会选择哪一种呢。餐饮消费最终利益是感情,把高档啤酒与感情利益联系到一起,就可以降低对价格的反应,另外,餐饮行业中由于品牌有限,没有足够的品牌参考,更易于新品牌的高档啤酒推广,新品牌的高档啤酒在餐饮行业销售时遇到很多的困难,诸如,消费者认为价格高,包装档次低等等,但实际上只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感觉与价位不相匹配,正确的做法应该让消费者认为该产品物有所值。

二、高档啤酒地差异化策略 高档啤酒销售要建立让消费者购买的理由,如功能利益,如清爽,纯生,纯鲜等等都可以形成支撑高价的差异化。如果高档啤酒失去了差异化,走向同质、大众化,就会导致贬值而降低价格。

2.啤酒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篇二

一、武汉啤酒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1、武汉是啤酒市场状况

(1)按啤酒档次划分武汉市2009年啤酒自然消费量约为18万KL。武汉啤酒消费市场按零价位大致划分5个档次。分别为:主流酒:零售价2元 / 瓶;主流低价:零售价2—3元 / 瓶;中价:零售价3—4元 / 瓶;高价:零售价6— 10元 / 瓶;超高价:夜店产品。各档次啤酒所占比例公司啤酒产品在主流、主流低价、中价酒区域占有80%以上的份额。(2)按主要啤酒厂家及所占市场份额划分武汉啤酒市场主要竞争对手:雪花 / 青岛 / 燕京 / 百威。公司产品在武汉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主流酒细分市场的主导地位是保持武汉市场现有份额的基础,也是武汉市场利润的主要来源;主流高价细分市场具有发展潜力,是武汉主流酒市场的未来利润区,是业务活动重点。

2、武汉市啤酒市场竞争特点

武汉低端市场基本上是金龙泉啤酒与华润雪花的二分天下,金龙泉啤酒一直以来以其优质的口感和低廉的价格成为江城“酒民”的首选。湖北金龙泉啤酒以抢占高端市场、控制中低端市场的策略为导向建立分销渠道。尽管在分销商数量上与华润雪花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对于分销领域的细化以及公司多年来持续在江城高端餐饮市场的投入,使得公司打造出一支竞争力极强,忠诚度颇高的分销商团队。对于终端方面,向来都是各大企业的营销手段中的重中之重。至于终端之争,各大商家无不用其极。各种促销手段轮番上演,揭盖促销、瓶箱促销等只要可以用来炒作的地方全用上。其中进店费也是促销的一种,有些酒店的管理者除进店费外还索要回扣。商家为了抢占终端不得不拿出这些费用。甚至为了竞争,各啤酒商家更是不断提高终端投入费用。

二、湖北金龙泉啤酒营销渠道现状与问题

1、湖北金龙泉啤酒集团公司与金龙泉啤酒介绍

湖北金龙泉啤酒集团公司成立于1978年,是一家拥有国资背景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自发展啤酒至今,走出了一条“以素质促质量,以质量促市场,以市场促规模,以规模促效益,以效益促发展”的健康发展之路。公司紧抓时代发展的脉搏,特别是“八五”期间,实现井喷式发展,十多年来,依靠先进的设备、引进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员工团队,使公司逐步走向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并于1996年率先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自从2003年,年生产能力达60万吨,产品行销全国,并辐射到东南亚等地区,产销量连续居湖北同行之首。

2、啤酒行业渠道状况与一般性问题

武汉市啤酒渠道竞争的一般状况,总体来看经销商 / 二级商能力不强。武汉市场经营主流啤酒的经销商经济实力普遍不强,一般性经销商只能控制50—80个左右终端售点;签约经销商,在享有公司提供的支持及服务的同时,能够积极配合公司应对竞手的竞争。二级商普遍处于多家啤酒公司的争夺之中,他们在不忠实于销售任何一家公司啤酒产品的同时,自身的发展也有限;处于多家公司激烈竞争环境中,经销商经营获利期望值逐年上涨;从终端售点来看,大部分终端售点与经销商之间供货关系相对稳定;处于多家公司争夺中的终端售点,自身议价能力得到提升。大部分啤酒企业的销售渠道为:销售公司—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消费者,在这种销售渠道中,产品销售利润层层分解,产品销售价格层层加码,并且二、三级批发商利润偏低,从而导致向心力、销售力不足。由于近年来,我国民族啤酒品牌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国外啤酒企业的大规模进入,使啤酒工业产能的过度增长,啤酒行业营销渠道的落后,造成整个啤消费需求增速趋缓,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就当前我国啤酒行业来看,计划经济时期分销渠道的国有化、行政化和垄断性、排他性已基本不复存在。

3、金龙泉啤酒渠道现状及问题

以雪花为代表的啤酒厂家,所采用的拉拢经销商的策略主要为“低价、高毛利”,即:同档次啤酒产品终端售点供货价低3—4元 / 箱,经销商的经营利润高2—2.5元 / 箱。 该策略对武汉市场经销商具有极强针对性,为获得更多的分销利润,部分分销商利用自身运力、资金、客情关系优势转向经营雪花系列产品。利用价格优势,在自身所能控制的二级经销网络中大力推广雪花啤酒,同时向其它由金龙泉公司分销商供货的二级经销商推销雪花啤酒,很快在武汉市场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并在局部区域取得优势地位。 竞争对手执行其渠道策略的结果:2008年底至2010年初,公司接近30户年销量在1000KL以上的分销大户转向经营其它厂家啤酒产品,30%~40%经销商的啤酒销售终端受到竞品冲击,最严重时期,公司40%签约经销商暗中经营竞品。在武汉市场,雪花份额大幅提升,暴露出金龙泉以分销为主的经销商渠道结构,抗击竞手低价打击能力不够的致命弱点。整个市场渠道部分薄弱部分过强,经销商之间也存在竞争的矛盾,公司目前缺乏有效的机制平衡经销商之间的利益,因而经销的忠诚度和稳定性差。总体来说,金龙泉啤酒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对渠道成员的规范化管理问题,从选择、培训到发展,都缺乏完善的机制,公司必须加强整合,构建合理的渠道分布、挑选优秀的渠道成员, 并整合区域发展,最大程度满足渠道成员的成长需求,最终构建忠诚度高、稳定性强、业务能力强的经销商团队。

三、武汉湖北金龙泉啤酒营销渠道改革对策

1、武汉湖北金龙泉啤酒渠道改革的总体思路

在保持现有渠道不发生根本动摇的前提下,对经销商渠道进行调整。调整方法简单地说,就是经销商渠道扁平化。实际上就是企业自身的条件,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高科技技术,最大限度地使生产者直接把商品出售(传递) 给最终消费者以减少销售层级的分销渠道。经销商渠道扁平化,是对原有渠道的调整而不是改变;是对原有渠道的优化。

2、湖北金龙泉啤酒深度分销的渠道变革

相对而言,啤酒本身很难制造技术壁垒,即使有技术领先,也比较容易被模仿。所以有条件的啤酒企业在通路建设方面都费尽心思,尤其在深度分销方面,湖北金龙泉啤酒也不例外。深度分销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量化管理, 构建强大的竞争力。湖北金龙泉啤酒为了增强渠道的控制力,渠道管理重心逐渐下移,而且在渠道分销上不断丰富和细化。从品牌建设和分销范围来看,发展虽然受到国内一线啤酒的限制,但还是在尽力摆脱困境,力争上游。除了借助全球第一大啤酒酿造商英博集团的雄厚实力,来改善它的设备和提高其工艺水平,保证产品质量,创造社会效益,更重要的还是湖北金龙泉啤酒独到的“非常分销模式”。目前啤酒企业在分销策略上不是很清晰,沿用的分销方式大多是传统的。湖北金龙泉啤酒的营销渠道从5年前开始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改造和提升。

湖北金龙泉啤酒在提炼内功的同时,注重营销渠道的重组和再造。第一,湖北金龙泉啤酒很讲究绩效,考核销售人员管理的这些业务,策略是什么,战略是什么,是否跟公司的战略相吻合。第二,所有的市场运作都实行预算管理, 预算是否被公司认可,考核是不是执行到位,业务结果好不好。第三,人员筛选。湖北金龙泉啤酒在利益分配上有一套严格的制度,“能者上,庸者下”为什么收购一个企业后销售队伍会马上整合好?靠的就是它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整合销售队伍的时候从来不主动说不要哪个人,销售人员犯错误也很好界定。第四,完善大客户管理制度。采用大客户制是百威啤酒率先在啤酒行业兴起的一种现代化管理理念,其经营理念的本质是回归企业经营本质的创新。但是大客户制也有其本身的弊端,企业市场的发展过多依赖大客户导致大客户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企业市场开发和管理的水平,因此,要想继续走大客户制的路线政策,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强管理,避免大客户掌握资源又精耕细作的利用的局面;二是完善财务管理机制,避免大客户出现假账从而客大欺主的情况,三是加强监督企业客户经理爱对大客户的营销维护工作,以保证业务长久健康的发展;四是定期对大客户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大客户的整体素质。

3.中国啤酒行业未来走势分析 篇三

所谓“3+3”模式就是以雪花、青岛、燕京为主的三大国有品牌以及英博百威、SAB(拥有雪花啤酒49%的股份)、嘉士伯三大外资品牌为主。二线品牌以珠江啤酒、金星啤酒、金威啤酒等为代表,目前徘徊在亏损或者低盈利,甚至“卖身”的边缘。

中国啤酒市场作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对于大鳄们无疑是巨大的诱惑,英博百威在中国已经达到460万吨的总销量,未来几年中,英博在中国将会有200个亿的投入,在中国市场上将有8-10个100万吨的新厂布局,目标直逼1500万吨。

未来三年中国啤酒市场将出现三家千万吨级别的企业:雪花啤酒、青岛啤酒、英博百威。千万吨级别的企业碰撞已经不能局限在一城一池的地盘争夺。企业一手抢地盘,一手抢利润,量利平衡成为新的竞争主体。

二、从传统地盘战到品牌战,从资本闪电战到运营持久战。

啤酒行业的低值高物流特性决定了啤酒经营必须依托分厂为跳板,不适宜远距离进攻,从而造就了传统的啤酒行业就是以地盘战为主的作战方式。占据几个县乃至一两个地级市就可以成就一个十万吨级别的中小啤酒企业,占据一个省的市场就可能成就一个百万吨级别的大型企业。

以地盘争夺为中心的营销战就此展开。地盘小到一个个终端,一个个县城乡镇,大到一个地级市一个省,纵观啤酒行业的营销发展过程,以攻城夺地为核心的地盘争夺战一直是核心,具体表现在:

1.小企业买店

因为没有大资本,小企业因地制宜利用地产优势把当地终端中的优质网点用返利或者返酒的方式“买“下来,只允许卖自己的啤酒,以此利用地头蛇效应阻击外地品牌,使其无法落地。这种手法屡试不爽,曾经让众多的中小企业看到了以小搏大的奇迹和希望。

2.大企业买厂

大企业可以不买店,但是会买厂!

攻击中小企业以专卖店为主组建的围城,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策。攻击的过程就是一个血拼的过程,就单店瓦解而言,往往会形成不计后果的竞标式抬价,从一万到两万甚至到十几万、几十万……结果是店抢到手了,赔本的日子也就开始了。

一个店赔本没关系,当成千上万的终端都亏损时,企业不战自败。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在资本面前,营销手段大多都要失灵的。很多中小企业的营销将士们在攻城伐兵中血淋淋厮杀的不分胜负时候,总部却被资本袭击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资本的闪电战的魅力。

如果说攻城破店是持久战,那么资本收购就是闪电战。资本收购尤其是战略性的连片收购造就了巨头们以省为单位的基地市场开始形成,垄断型的基地市场打造也就成功了,基地市场也就是企业的品牌基地,利润基地!

传统地盘战与资本闪电战贯穿了中国啤酒的发展历程,但是在集中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可以争夺的地盘没有了,可以收购的对象少之又少了。资本的逐利本性就显现了,品牌战就此开始!

对于企业而言,品牌的最直接作用就是盈利,企业能否持久的发展不是销量多大,而是通过运营获取持久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量利选择,大与强的徘徊成了企业决策者两难的命题。

三、销量减速,利润提速

啤酒是个利润率不足5%的微利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啤酒行业利润甚至不及搬运工报酬。

行业三甲6%的毛利与银行利息基本持平,这种微利环境给三甲之外的中小品牌带来了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众多的啤酒企业因此而倒下,被收购兼并。

2008年之前,啤酒行业的增幅连续多年高居在10%以上。截止目前,中国啤酒行业已经连续5年增幅下降到个位数,今年1-7月份销量增幅仅仅为4%。

销量的低增长对于行业并非末日,吨位销量的低增长是现实,但是销售收入的增长却成为亮丽的一面。也就代表着行业的顿酒价格提升速度会大大快于吨位销量的增长。行业消费升级、产品升级的大幕就此拉开!低价竞争的下行路线渐行渐远,以中高端竞争为主流的品牌上行竞争惨烈。

四、易拉罐时代

易拉罐罐体国产化及成本下降,加之消费结构升级给易拉罐普及带来机会。

瓶啤易碎、笨重、回瓶等弊端导致了销售中必须采取高劳动力密集操作手法,在人力成本急剧上升的今天,很多经销商会为无人送货、回瓶烦恼。

易拉罐的低营销成本及消费便利性给普及带来可能。易拉罐市场井喷式增长时代来临,未来增长幅度会大大超过瓶啤,拉罐市场从高端消费下移到普通消费,从季节性节日消费变为常态化消费,年度增幅会超过30%。

现阶段,中国啤中国啤酒市场的罐装啤酒挑战瓶装啤的各种条件已经成熟。从世界市场上看,美洲啤酒市场罐装产品占到70%—80%,日本啤酒市场的罐装啤酒占到80%—90%的份额,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易拉罐占比达到27%。而目前中国市场的罐装啤酒产品份额尚不足13%,可以预见,易拉罐未来的增幅将会成为啤酒行业的所有品类中最快的一种。

啤酒在细分市场竞争上没有白酒成熟,白酒的文化内涵及香型、度数上的变化,加之包装上的千变万化是啤酒所不能企及的。纵观啤酒的近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度数上在变小,口味上变淡,瓶型上变小,包装上的变化受制于机械化流水线,无外乎从捆扎时代转为塑包、塑框、纸箱时代。这些制约条件造成行业整体换代的速度很慢。

包装物的变化成了啤酒行业产品升级的最主要标志。从捆扎到塑包,啤酒行业用了几十年!塑包啤酒风行了也有20年,目前逐步在淡出,纸箱普及时代已经来临,未来包装物的升级必然是易拉罐市场的放大及普及!

五、高端、超高端时代来临

如果说单瓶啤酒价格能到50元,很多人会大跌眼镜。在传统的观念里面啤酒就是和饮料差不多,几块钱一瓶。单瓶几十元那是白酒才能做的事情。

未来几年中,啤酒的价格带将进一步拉长,单瓶价格从2元到50元并存,低档酒萎缩,产品结构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过度,具体表现在低端市场萎缩,中档产品上量,高档产品飞速增长,超高端产品被外资垄断。

以塑包塑框为代表的单瓶2-3元为低端,以单瓶4-6元为中端,以7-10元为高端,以10-50元为超高端。

未来五年高档啤酒消费量将逐步增长,中国啤酒市场的平均价格将增长17%,中高端产品比例迅速放大,其中,超高档酒占比将达20%,。以塑包塑框为代表的2-3元产品逐步退出城市市场,下沉到农村市场。

近几年,啤酒厂商纷纷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基本形成了6元以上每瓶的高档啤酒和4-6元每瓶的中高档啤酒的消费格局。中低档和3元以下的啤酒销量在逐年萎缩。据统计,百威品牌占到了整个高端啤酒市场份额的40%。在超高端市场,单箱定价则将在50-150区间,通过以价格相应的品质,满足新族群的消费需求。以百威、喜力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基本垄断了超高端市场。青岛啤酒近几年推出逸品纯生,奥古特等超高端品牌,也在努力抢占这部分蛋糕。

就全国性品牌打造而言,各个啤酒巨头以青啤经典(醇厚)、雪花勇闯天涯、燕京清爽,哈啤冰纯为代表,集中在单箱35-50元价格带,成为企业利润主体。在这个平台之上,各个啤酒巨头绞尽脑汁寻找向上延展的机会。近几年,青啤祭出青岛纯生、奥古特、逸品纯生,雪花推出纯生、自然之美,燕京玩起了无醇,哈啤之上则是百威一枝独秀。

4.中国啤酒行业未来走势分析 篇四

所谓3+3模式就是以雪花、青岛、燕京为主的三大国有品牌以及英博百威、SAB(拥有雪花啤酒49%的股份)、嘉士伯三大外资品牌为主。二线品牌以珠江啤酒、金星啤酒、金威啤酒等为代表,目前徘徊在亏损或者低盈利,甚至“卖身”的边缘。

中国啤酒市场作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对于大鳄们无疑是巨大的诱惑,英博百威在中国已经达到460万吨的总销量,未来几年中,英博在中国将会有200个亿的投入,在中国市场上将有8-10个100万吨的新厂布局,目标直逼1500万吨。

未来三年中国啤酒市场将出现三家千万吨级别的企业:雪花啤酒、青岛啤酒、英博百威。千万吨级别的企业碰撞已经不能局限在一城一池的地盘争夺。企业一手抢地盘,一手抢利润量利平衡成为新的竞争主体。

二:从传统地盘战到品牌战,从资本闪电战到运营持久战。

啤酒行业的低值高物流特性决定了啤酒经营必须依托分厂为跳板,不适宜远距离进攻,从而造就了传统的啤酒行业就是以地盘战为主的作战方式。占据几个县乃至一两个地级市就可以成就一个十万吨级别的中小啤酒企业,占据一个省的市场就可能成就一个百万吨级别的大型企业。

以地盘争夺为中心的营销战就此展开。地盘小到一个个终端,一个个县城乡镇,大到一个地级市一个省,纵观啤酒行业的营销发展过程,以攻城夺地为核心的地盘争夺战一直是核心,具体表现在:

1:小企业买店。

因为没有大资本,小企业因地制宜利用地产优势把当地终端中的优质网点用返利或者返酒的方式“买“下来,只允许卖自己的啤酒,以此利用地头蛇效应阻击外地品牌,使其无法落地。

这种手法屡试不爽,曾经让众多的中小企业看到了以小搏大的奇迹和希望。

2:大企业买厂。

大企业可以不买店,但是会买厂!

攻击中小企业以专卖店为主组建的围城,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策。攻击的过程就是一个血拼的过程,就单店瓦解而言,往往会形成不计后果的竞标式抬价,从一万到两万甚至到十几万、几十万……结果是店抢到手了,赔本的日子也就开始了。

一个店赔本没关系,当成千上万的终端都亏损时,企业不战自败。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在资本面前,营销手段大多都要失灵的。很多中小企业的营销将士们在攻城伐兵中血淋淋厮杀的不分胜负时候,总部却被资本袭击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资本的闪电战的魅力。

如果说攻城破店是持久战,那么资本收购就是闪电战。

资本收购尤其是战略性的连片收购造就了巨头们以省为单位的基地市场开始形成,垄断型的基地市场打造也就成功了,基地市场也就是企业的品牌基地,利润基地!

传统地盘战与资本闪电战贯穿了中国啤酒的发展历程,但是在集中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可以争夺的地盘没有了,可以收购的对象少之又少了。资本的逐利本性就显现了,品牌战就此开始!

对于企业而言,品牌的最直接作用就是盈利,企业能否持久的发展不是销量多大,而是通过运营获取持久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量利选择,大与强的徘徊成了企业决策者两难的命题。

三:销量减速,利润提速。

啤酒是个利润率不足5%的微利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啤酒行业利润甚至不及搬运工报酬。

案例:来自上市公司年报。

白酒前几名企业行业经营情况

1、贵州茅台实现营收184.02亿元,净利润87.63亿元

2、五粮液实现营业收入202.26亿元,净利润61.92亿

3、洋河公司20实现营业总收入127.16亿元,净利润40.10亿元

啤酒行业前三名企业盈利情况

1、青岛啤酒营业收入 196.10 亿元 利润 15.2亿

2、20雪花啤酒营业收入174.57元利润5.56亿

3、201燕京啤酒 营业收入103.00 亿元 利润7.7亿

白酒行业利润率:588/189=36.9%

啤酒行业利润率:473/28=6%

行业三甲6%的毛利与银行利息基本持平,这种微利环境给三甲之外的中小品牌带来了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众多的啤酒企业因此而倒下,被收购兼并。

之前,啤酒行业的增幅连续多年高居在10%以上。截止目前,中国啤酒行业已经连续5年增幅下降到个位数,今年1-7月份销量增幅仅仅为4%。

5.啤酒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篇五

2014年中国啤酒包装机械市场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目前,我国啤酒包装机械行业产品虽然比较丰富,但其受到制造厂商发展水平的限制,产品线不够完善。由于技术水平的原因,成套设备的整体性能还不够好。

当前,国内包装机械行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研发创新能力差。我国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啤酒包装机械行业少之甚少,而正在掌握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更是寥寥无几。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很多,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的看待技术的研发。

目前,我国啤酒包装机械行业产品虽然比较丰富,但其受到制造厂商发展水平的限制,产品线不够完善。由于技术水平的原因,成套设备的整体性能还不够好。其综合实力有限,一些单机发展不错,但配套设备不完善,导致整个生产线的性能大打折扣。

国内啤酒包装机械行业有待建立科学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观念。国内啤酒包装行业要想做强做大就需要把满足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国内啤酒包装机械行业应时刻把握市场的需求,积极打造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6.从啤酒销量浅谈啤酒行业现状 篇六

中国年人均啤酒消费量现为35.14升,与欧美平均80升的水平相距甚远,与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如巴西人均消费量达到了65.3升,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目前还较低的人均啤酒消费量,为未来的啤酒增长增加了更多的预想空间。此外人均GDP增速与人均啤酒消费增长显著正相关,人均收入增长每提速10%,人均啤酒消费将增加近1.5升。中国人均GDP增速一直领跑全球,人均啤酒饮量提升空间可观。

品牌知名度与销量持续正比

1-9月啤酒累计产量3960.82万千升。(由于啤酒全年销量的统计数据一般在下一年度的3、4月份,各大公司才能出具准确数据,所以这里仅列出201-9月份准确销量。)其中排名前5的啤酒销量如下:

1 、雪花啤酒 906.2 (万千升)

2、青岛啤酒 682.0 (万千升)

3、燕京啤酒 466.4 (万千升)

4 、金星啤酒 66.0 (万千升)

5 、金威啤酒 39.8 (万千升)

数据来源:各公司正式公告数据。

从啤酒销量来看,啤酒的销量多寡亦与啤酒品牌知名度高低成正比例关系。雪花、青岛、燕京作为国内一线品牌牢牢占据一线阵营,将二线阵营远远甩在身后,排名第三的燕京啤酒要比排名第四的金星啤酒多销售400万千升,而后者销量还未到100万千升,整体销量明显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二线阵营需上演绝地反击的品牌大战

当前啤酒行业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品牌阵营。以雪花、青岛、燕京为主的三大国有品牌,以及百威英博、SAB(拥有雪花啤酒49%的股份)、嘉士伯三大外资品牌为主。二线品牌以珠江啤酒、金星啤酒、金威啤酒等为代表,二线品牌目前徘徊在亏损或者低盈利的边缘,甚至“卖身”的边缘。(发文前,了解到其中金威啤酒于2月份被雪花收购。)

啤酒产业间的竞争早已上升到资本的逐利之战,因此越来越多的啤酒企业被收购、兼并、融资入股。总体来看,一线品牌跑马圈地,二线品牌都困于挣扎。一线阵营的品牌,财大气粗,在继续攻城拔寨、高歌猛进的同时,亦都各自展开自己的品牌公关,以雪花为例,持续多年的勇闯天涯为品牌注入勇敢、挑战的品牌积极因子。

“大企业买厂,小企业买店”,大企业利用买厂、收购等方式,逐渐合围二线品牌。区域啤酒品牌本土为王的渠道优势也在被逐渐蚕食。在一线品牌和外资品牌的围剿之下,二线品牌们当何去何从?面对一线品牌来势汹汹的资本优势、品牌优势、人员优势、经验优势、渠道渗透优势,二线品牌大多都在疲于应付。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笔者认为,越是面临逆境面临险境的时候,二线品牌更应奋力一搏,反戈一击,上演绝地反击的营销好戏。越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越是敢于亮剑品牌,因势利导,利用品牌传播、话题炒作的公关手法,大书特书品牌,采用事件营销的传播策略,谋取四两拨千斤的营销效果,为自身企业发展和品牌提升制造机会、储备力量,同时也为品牌合作和企业融资增加谈判话语权。

7.物流行业岗位需求分析 篇七

关键词:物流,岗位,需求分析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物流行业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走向世界的助推器。当今, 我国的物流企业通过并购、资产重组, 加强合作, 明确企业定位使企业的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物流市场蕴含了较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物流人才匮乏却成为制约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物流专业人才已经被列为我国最紧缺的人才之一。因此, 分析物流行业的岗位需求, 对指导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以及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制订服务于经济社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流岗位分析

1.物流岗位分类

我们依据物流专业人才具备的能力, 并结合物流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 将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及晋升岗位进行如下分类 (表1) :

(注:表格中的序号顺序表示岗位晋升的层级)

2.用人单位的岗位能力要求

(1) 采购岗位的能力要求 (表2) :

(2) 仓储岗位的能力要求 (表3) :

(3) 运输岗位的能力要求 (表4) :

(4) 配送岗位的能力要求 (表5) :

(5) 信息处理岗位的能力要求 (表6) :

(6) 货运代理岗位的能力要求 (表7) :

3.物流岗位需求特点

第一, 物流基层岗位需求量巨大, 高层物流管理人才难觅;第二, 物流专业大专学历就业优势高于研究生。相关数据显示, 2014年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通过读研转专业的比例逼近40%, 充分说明, 物流业虽然快速发展, 但是物流专业研究生的就业趋势不良, 导致物流专业对研究型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下降;第三, 相对于学历, 管理层岗位和决策层岗位更加注重应聘者的经验和技能。前面已经提到, 物流涉及的环节多, 流程复杂, 即便是物流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也不可能在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前提下, 直接作管理人才。这次调研数据显示, 沿海城市某一知名物流公司聘任运输主管要求8年的工作经验, 是所有职位中经验要求最高的;第四, 仓储主管 (经理) 对计算机的要求最高。第五, 对于物流经理 (采购经理、运输经理、配送经理、仓储主管、货代主管) 和物流总监, 用人单位不约而同提出了“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具体而言, 包含了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物流行业的需求趋势

1.物流行业的市场空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将会呈现井喷式增长, 快递业的创新值得关注

《2013—2017年中国物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 在过去的2014年, 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跃居世界第一, 对应的电商物流费用约3000亿, 快递行业承载了其中的80%。所以, 快递行业的市场空间还会很大。但是, 值得关注的是, 快递业不仅仅需要的是规模快速增大, 更需要创新。我们现在随处可见的社区电商, 给快递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会。Bto C模式会随着电商的驱动向Cto B转变, 因此, 如何满足更多终端客户个性化需求将成为快递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2.物流需求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

在物流需求不断扩大, 行业成本不断上升, 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 除了丰田、海尔这些资金实力足够雄厚的企业自营物流, 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开始重视物流的整合。《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显示, 2014年, 工业企业、批发和零售企业支付物流外包的成本比上年增长14%, 占企业物流总成本的63%。随着物流外包比例的持续上升, 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3.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将会快速发展的趋势明显

科学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 仓储管理的自动化立体仓库, 运输管理的GPS和GIS以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配送管理的RF、电子标签拣货技术能有效降低物流管理的成本, 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但是, 相关数据显示, 这些先进的物流技术并未完全投入使用, 针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调查表明, 将近60%的受调查企业并未给企业使用物流信息系统, 这正是造成物流行业服务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鉴于此, 企业要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必须依托高速发展的物流信息技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要加强学生对物流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培养。

4.越来越多成功的物流企业自己培养物流人才

当下, 越来越多成功的物流企业都遵循一个原则:自己按照自己的要求, 培养所需的基层人才和中层管理人才。在这个方面, 宝供物流 (宝洁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唯一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做到了, 宝供建立了物流学校, 对教师、刚刚入职的毕业生、物流企业的管理者进行培训, 而且培养的人才各司其职, 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精细化的岗位需求, 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确划分物流岗位并对岗位需求能力进行分析, 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规划职业晋升通道, 把握就业方向, 明确就业目标。

参考文献

8.啤酒市场变局 篇八

进入2004年,国内外啤酒企业集团再次掀起新的并购浪潮。3月初,英特布鲁完成了对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在中国啤酒业务50%的股权收购;3月底,燕京啤酒正式收购惠泉;紧接着丹麦啤酒商嘉士伯收购了云南最大的啤酒制造企业大理啤酒;4月30日以来,两个国际啤酒业巨头美国AB公司与南非SAB公司在哈啤不期而遇,一场大肆争夺中国上市啤酒公司股权的对决战风起云涌;5月初,英特布鲁和巴西AMBEV两家饮料集团合并,成为全球啤酒产量第一的跨国集团公司;5月底,英特布鲁旗下的德国贝克啤酒10年后重返中国市场……中国啤酒市场原有的三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有关统计显示,英特布鲁已以9%的市场占有率列为中国市场四强,逼近青啤、燕京和华润。

中国市场的吸引力

有关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啤酒消费量达到了2500万吨,已连续两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即便如此,我国目前人均年啤酒消费量仅为18升,比美国人均年消费100升、德国118升还差之甚远,甚至距世界啤酒年平均消费23升也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欧美啤酒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中国啤酒市场的巨大潜力正在为世界瞩目,啤酒巨头纷纷通过各种形式进入中国。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啤酒行业开始快速发展,国内各省几乎都有地方品牌占据本地及周边的主要市场分额,如黑龙江的哈啤、辽宁的雪花、北京的燕京、山东的青啤、福建的惠泉、广东的珠江、湖北的金龙泉等等,省内还有一些地区强市品牌,如济南的崂山、宁波的开开、四平的金仕百、温州的双鹿等。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无休止的啤酒大战,一方面地方啤酒企业发展遇到资金困难,另一方面强大的啤酒集团多方渗透,大多数地方品牌逐步被内外强势啤酒品牌收编。以浙江省为例,华润收购了钱江啤酒,英特布鲁收购了宁波开开和温州金狮等7个啤酒企业,从而在这个国内第二大啤酒消费省份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

地方强势啤酒企业虽然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弱势,但由于多年的本地运营,在当地多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加上自有的销售网络渠道和品牌运作经验,这些企业成为国内外啤酒巨头争夺的首选目标。英特布鲁董事长艾比亚向记者透露:“未来10年内,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市场的老二或者老大。”香港的投资分析专家随即为英特布鲁开出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预算。

兼并收购在继续

中国酿酒行业协会啤酒分会理事长肖德润说:目前国内已培育出青啤、华润、燕啤为首的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啤酒企业集团,但与英特布鲁、AB、SAB等国际航母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未来,兼并与整合在啤酒行业还要继续下去。

靠收购和兼并起家的华润啤酒,从1994年收购沈阳雪花开始至今,已经成功地收购了36家企业,第37家目标已经锁定,有消息透漏,这个目标直指青啤的大本营山东。华润收购的企业要渡过整合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目前至少有10%的企业不赢利。

燕京啤酒的收购始于1995年对北京华斯的兼并,大规模的扩张是在1999年以后,短期内收编的企业达到8家。与青啤相比,燕京更注重集团效应,对被兼并的企业实施整合管理、技术创新、品牌和企业文化整合。但从最近收购惠泉啤酒双方达成的备忘录看,惠泉要求品牌和管理的相对独立,使之成为一个例外。

青啤从1998年起,陆续收购控股企业达40家,曾长期占据中国啤酒行业第一的位置。青啤收购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在扩张上实现了低成本,但相应地出现高成本整合,由于遇到资金规模的限制,目前来看,青啤的整合远没有结束,大多数被收购的企业处于单兵作战的局面。

国内三大啤酒集团的崛起得益于兼并或收购,但在不断的收购和扩张过程中,资金成为制约持续扩张的瓶颈,三强形成的规模远不及国际巨头。

事实上国内三强的背后都有国际啤酒大鳄的影子,和美国米勒啤酒公司合并不久的SAB公司与华润有战略伙伴关系;AB集团持有青啤25%的股份。中国加入WTO以后,啤酒行业成为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企业购并日益频繁,资本运作交易金额屡创新高。三强加快跑马圈地,国际啤酒加快进入中国的速度,尤其是英特布鲁,在其完成对世界排名第五的巴西AMBEV的兼并之后,中国成为其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耳目一新的国际化策略

艾比亚告诉记者:“兼并与收购就是英特布鲁的成长历程。”

比利时老牌啤酒酿造商英特布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366年的比利时啤酒厂,1987年经过合并后的公司正式命名为英特布鲁,然而直到2000年12月上市之前,一直是家族企业。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它还仅仅在4个国家设有分公司。1995年,位居世界啤酒行业第17位的英特布鲁收购了排名第16位的加拿大啤酒巨头拉巴特集团,从而一跃成为世界啤酒业第四大;2000年,公司宣布收购英国BASS集团子公司股份,由此成为世界第二大啤酒集团;2001年8月,英特布鲁把赫赫有名的德国贝克啤酒纳入囊中。这又是世界啤酒行业的一次地震:德国是公认的啤酒之乡,外国同行一直难以闯入,而贝克啤酒居然一转眼换上了比利时的东家。

艾比亚说:“一般来说,收购行为的目的大致有3种,一种可能是需要获取不同的产业类别;第二类是获取当地的生产设备和条件,在当地生产然后出口到其他地方;第三类是购买当地的工厂并拓展当地市场。对英特布鲁来说,我们的目标显然是第三类,第二类很少。例如我们收购珠江啤酒,因为它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位。不久前,我们收购巴西的Ambev,我们不仅仅是收购了巴西的一个酒厂,而是占据了整个南美洲市场。”

1984年以来,英特布鲁一直活跃于中国市场,为国内包括广东珠江啤酒集团和北京五星啤酒厂等多家企业提供酿造技术的支持。1997年,英特布鲁正式进军中国市场,收购了南京啤酒厂和金陵啤酒厂。去年,英特布鲁收购开开啤酒70%的股权和广东省珠江啤酒厂24%的原始股权;今年3月英特布鲁完成对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在中国啤酒业务50%的股权收购,从而获得金狮集团在中国11家啤酒厂的管理权。目前,英特布鲁在中国参控股的企业已有16家,占据了中国啤酒市场9%的份额。英特布鲁与国内伙伴长久以来的合作,为公司建立了广泛的本地关系网络,使公司对中国啤酒市场有了深入的了解。

据悉,在英特布鲁参控股的16家啤酒厂中,经营管理基本上由原有的本土经营团队担当,英特布鲁更多的是提供技术、资金和战略支持。对于原有品牌,英特布鲁强调其本地化和国际化兼顾,即品牌依然是当地的品牌,但是产品品质和品牌内涵要国际化。近期在温州举行的“国际化的温州”论坛上,艾比亚表示:英特布鲁的远景定位是成为全球化的当地啤酒酿造商。

一直以来,兼并、收购、合资过程中,涉及是否保留其中一方的品牌问题,一直是众所关注的一个焦点,业内人士呼吁:谨防自有品牌丢失!目前燕京所控股的17家啤酒企业中,除惠泉外其余全部更名为燕京啤酒,如燕京啤酒衡阳有限公司、燕京啤酒赣州有限责任公司等。从品牌分散到集中品牌,从子品牌到回归母品牌,是一个品牌做大做强的可循之路,但其成效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

英特布鲁从其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远景目标定位,令我们耳目一新,全球化并不是放弃本地品牌,而是通过技术、资金管理和品牌经验的输出,使被收购企业获得国际化提升。

艾比亚称:“我们注意到,中国和巴西都还是发展中国家市场,这可能有其特殊性,我们在发达国家采取的市场措施可能就不能奏效,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中国是英特布鲁海外市场开发的重点,虽然现在还不能说是最为重要的海外市场,但是不管怎样,中国在两年前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谁都不会忽视这一点。”

9.移动电源市场需求分析 篇九

一.移动电源发展趋势

现今社会,手机等数码产品蓬勃发展,不难想象,人手一台手机,每个家庭必备数码相机,mp3,mp4的普及都是近在咫尺的景象。但随着数码产品功能的增多,多媒体应用的高耗电量,电池的续航能力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而且数码产品的丰富多样更是需要市场上出现可以给所有数码产品充电和供电的便携式电源,因此移动电源的出鞘势在必行。

二.移动电源产品优势

1、移动电源已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要工具

移动电源在国际上不仅定义为消费电子产品,更重要的被定义为生活和工作的日常工具产品。由于移动电源实现了电能的随身应用,比通常定义的日常工具类产品,具有更深度和广度的影响。特别在移动数码设备(手机,pda,mp4.psp,等以及usb-b的便携型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表现愈来愈重要的今天,移动电源也日益凸显其作为生活和工作重要工具的意义。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电子类工具,它是各种移动数码设备使用的坚强后盾;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家居类工具,它完全可以取代家居生活中可能需要的所有电池类产品(5v或一次性电池或充电电池等等),同时容量大,使用方便,均摊使用成本低,而且环保,特别随着usb-b便携性设备进入生活,它的应用将会更为广泛。我们还可以把它定义为工作类工具,学习类工具,旅游类工具等等。

2、移动电源是您推敲后的正确选择

移动数码设备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移动使用性,但是由于原装设备电池容量有限,不能使移动数码设备持续长时间的使用。如果要更大程度发挥移动数码设备的功用,只能通过二种方式,一是加配一块或多块设备电池(部分数码产品用一次性电池或充电电池),二是购买一块移动电源。下面就从适用性,使用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对这两种方式作出比较:

适用性:

※ 设备原装电池只适合原设备使用,而移动电源只需转换接头就能为多种数码设备充电或供电和充电,同时不限品牌和型号。

※ 移动电源能广泛的应用于USB On-the-Go(USB-OTG)的便携型设备(usb的电灯,风扇,按摩器及医疗设备等等),涉及范围广。

※ 某些数码产品(例如收录机,复读机,cd,老式dc等等)通过一次性电池(5号或7号)或可充的小型电池(5号或7号)完成便携使用,移动电源完全可以取代这些电池产品,同样实现方便的移动使用。

※ 某些款式的移动电源配上合适的接头,能成为“万能充电器”,并且一个能为多种数码设备同时充电。您完全不会因为身边的数码产品增多,而每次带上一大堆让人困扰互相纠缠的充电器。

使用性:

※ 移动电源的容量通常是原装电池的数倍,视容量大小甚至可以达到8倍或8倍以上,从而可以实现多次的充电或长时间供电。

※ 某些数码设备(PSP、数码相机等)在使用中更换原装电池必须停止工作,而移动电源可在不影响设备工作的情况下对设备供电,这是产品人性化设计的体现。

※ 有些移动电源设计得精密小巧,甚至比原装电池更易携带,使用方便。

经济性:

※ 通常加配的设备原装电池价格不菲,而非原厂的电池的品质无法保证,而良好品质的移动电源虽然容量是原装电池的数倍,但价格可能和原装电池相差不大,有的甚至更低。※ 移动电源的适用性广,使得不会因为拥有多种数码设备加配多种电池。而加配的原装电池却可能由于数码产品的更新或者疏忽遗失了手机等数码设备而浪费了。

※ 移动电源高容量,适用范围广,可以适合家庭或工作小组中多人使用,甚至可对身边有需要的朋友提供应急帮助。

※ 移动电源可以给使用小型电池(一次性的或可充电的)的数码设备供电,同样实现移动使用,使得使用成本降低,同时更环保。

※ 移动电源使用寿命长,通常设计为在充放电500次以上仍然保持70-80%的电容量,按照平均每周2次完整充放,可使用5年以上。比较而言,时间成本更低。

三、移动电源市场需求分析:

根据最新最新的IDC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国内手机和数码电子的总用户量超过8亿多,数码相机等电子类产品更是超过了1亿多用户。而移动终端电能供应的瓶颈问题已是世界各国以及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根据保守的数据分析,仅仅按照市场3%的立即购买需求,即未来一年多的移动电源市场容量约为2400万台,即高达50多亿元的市场销售容量。

行业市场分析:随着手机大屏幕的主流配置,数码电子产品的多功能化集成,终端移动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在电源供应上经常遭受电源供应不足的尴尬,而未能及时处理和尽兴的事情几乎随时困扰用户。

2007年6月14日,国家强制规定的手机厂家以后新生产的手机充电器不在作为标配,统一USB接口的连接线标准也将大大带动移动电源类产品的通用性,促进市场需求。按照中国广播电视局推广出来的新型移动网络,可以在任何有显示功能的移动终端上随时收看电视信号,此技术会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全面的推广开来。

目标市场分析: 我们的目标是在手机、数码播放器、摄像机、复读机、PMP、MP3/

4、笔记本电脑等移动数码电子产品移动电源的首选产品和市场领先品牌,我们主要瞄准如下目标市场:

手机市场:拥有手机的用户是国内市场的消费主力,由于手机的电池持续供电有限性,越来越多的PDA多功能手机耗电量加大等等,移动电源最终将成为手机时尚一族的必备品。

旅游市场:户外自助游、商务人士外出,对通讯、摄像、音乐、娱乐等应用功能随时随地有需求,在旅途过程中的持续供电成为共有的瓶颈。

配套市场:新型的大功率手机、移动电视等终端多功能移动数码产品配套的捆绑销售。促销市场:移动、联通等全国各地区的促销活动,以及各种大型会议、网络会员市场。

礼品市场:送方便、送时尚是当今礼品市场的主要卖点,移动电源不论在功能上还是新

意上都涵盖了礼品的概念。

10.烟草市场需求调研分析制度 篇十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局(营销部)分析市场、把握市场需求能力,实现市场调研与分析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促进基层管理服务工作上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原则

1、坚持客观真实的原则。市场调研与分析必须来自实践,做到真实客观。调研人员在从事市场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不得弄虚作假和主观臆断。

2、坚持全面细致的原则。市场调研与分析只有全面、细致、持续才有实际意义。因此,要着力于建立完善的调查与分析系统,做到市场调研与分析的经常化、制度化和信息化。

二、市场调查

1、市场调查对象

卷烟零售客户、卷烟消费者。

2、市场调查方式

(1)资料调查。主要用于对零售户信息资料的建档与维护。

(2)访谈调查。主要用于市场经理、客户经理日常V3拜访记录、月度综合市场调研。

3、市场调查周期

(1)资料调查。对零售户信息资料的建档与维护坚持及时更新,每月末进行汇总。

(2)访谈调查。市场经理每周开展一到两次市场需求调研,客 1

户经理根据所属片区情况进行调研。

4、市场调查人员

市场经理、客户经理是开展市场调查的主要责任人

三、市场分析及分析结果应用

1、市场经理、客户经理每月末撰写调研报告。

2、市场经理、客户经理根据调研结果,将经验推广到整个互助卷烟销售市场,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县局(营销部)

上一篇:营业部消防工作总结下一篇:最新超市服务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