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与感悟

2024-07-01

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与感悟(精选8篇)

1.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与感悟 篇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博爱小学 杨丹

我不过万千师范生中平凡普通的一员。一年前,我怀着青春的理想,走进了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的园地,凭着对教育的满腔热情和对孩子们的无限喜爱,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力求在教育生涯的漫漫长路踏出精彩的第一步。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忙碌伴随着充实,汗水浸润着收获,在这个平凡的三尺讲台上,我满怀期待和信心关注着学生每一天的成长。

一、以爱心滋养爱心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们。智慧需要智慧来启迪,那爱心则需要爱心来滋养。其实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行为稚拙,却又常常语出惊人,看着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总觉得美好的童年似乎就在身边,惹人不舍。班里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是听我讲故事。我一直觉得只要他们听了故事能大致复述出来,能引起些许的学习兴趣即可,可是那天我讲完《我是妈妈的宝》,一个小朋友竟红着眼睛跟我说起了她妈妈的辛苦,她那哽咽的话语让班上许多的孩子都眼含泪水。那一刻,我才发现其实小朋友们都懂事的,只是有时候还不那么自觉。孩子们喜欢我、信任我,他们的真心让我欣慰,与孩子们的相处没有设防、没有心机,只要用心。我们班的小朋友喜欢下课就围着我“唠家常”,你一言,我一句,争先恐后就怕自己没插上嘴。有一个小男孩几乎每节课后都要和我说话,一天要喊上百句“杨老师”,如若我正忙,没来得及答应他,他便会一直喊直到我答应。那天围着我的孩子特别的多,他好不容易挤到我身边,一张口却是喊了声“妈妈”。我也笑了。不是因为他喊错了笑话他,是觉得我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二、用耐心对待孩子

教育学生是一个特别复杂的工作,要求我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充足的耐心。尤其当你面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时,他们几乎是什么都不会。无论做什么,我都必须一点一滴地从头教起,规范他们的一言一行,而且要不厌其烦,具备超强的耐心。比如说教学生怎样“读书、放书、发言、握笔、听课、扫地、排放桌椅„„”。这些平时看似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但却又难以记住,还容易遗忘。特别是同时面对43个小朋友,这工作难度就更甚了。有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总不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常常跟不上我的节奏,还容易走神、发呆、自说自话、开小差,甚至随意走动。对于这样的小朋友,我必须时刻关注他们,予以提醒,还不能随意责骂,他们脸上的委屈说明其实他们也不想被批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管不住自己。我必须克制自己,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思考,曾经自信满满的我有时面对他们真正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我想这是很大的挑战,然而也是转机,是获得突破的希望。面对这些小淘气,我也许应该耐心对待,寻找让他们犯错的根源,循循善诱,慢慢转化教育。

三、让欣赏成就教育

执教以来,我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和摸索,受益匪浅。首先发现了表扬的巨大威力。一旦发现孩子的不规行为,千万不能动气,这样的教学只会不愉快。我一直告诫自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以童心对待小朋友,为他们换位思考,我发现其实许多要求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挑战,需要极大意志力来实现。对于调皮的孩子,我尝试了偶尔当好孩子来对待他们。刚开学时,有一个小女孩特别爱说话,不管上课还是下课她总是转前转后,不但自己不认真听讲,还影响周围同学。我多次提醒、批评都不见效。也是在一次偶然的契机下,我发现她坐得特别端正,于是我大大的表扬了她,还奖励了小红花,说我最喜欢这样的她。于是从那天起,她就变得特别乖巧,我说完口令,她总是第一个执行的,坐姿也是最端正。现在不用我特别表扬,她也会表现很棒,还被评选为最乖巧的小朋友。另一个感悟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对于小朋友的某个细小的坏习惯,坚决不能放纵,对于个别小朋友的调皮捣蛋也千万不能宽容。例如出操这件小事,我总是在队伍前面喊口令,同时看着全部小朋友踏步走,大部分小朋友都能感受到我的目光,不敢马虎,精神抖擞地踏步,有两个后排的小男孩特别调皮,总是会偶尔东张西望,踏步也不起劲,我一开始只是看到了就用眼神提醒,可是几天下来,我发现他们更变本加厉了,不但自己不好好走,还去推拉别的小朋友,导致后排的小部分男生都不能好好排队。这时,我再去整治就范围很大,花了很长时间才教育好,还有个别孩子还不能自觉。如果我能一开始就重视,不漏过任意细小错误,也许就没有那么麻烦了。

一年来,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我也由当初的焦躁慢慢磨练成现在的沉稳。在积极主动地向优秀老教师学习的同时,探索自己的教学方式和道路,自身实践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抱着教育工作者的崇高感和使命感,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让教育绽放光彩。千里之行,我一直在路上,探索、反思、实践,沿路收集美丽。期待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终有一日也能名家大师般“桃李满天下”!

2.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与感悟 篇二

一、对新课改的困惑

由于我未经历高一、高二新课程的基础教学, 因此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对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和选修内容有一个迅速的了解和掌握, 难免会觉得有些仓促和纰漏, 从而产生一些困惑。

1. 对新教材某些知识点的难易要求很难把握

尽管新课标教材已经减少和降低了知识点的数量与难度, 但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学生又会遇到一些老教材知识点的练习, 而新老教材对一些知识点的难易要求又不同。如必修1中“宇宙中的地球”部分, 关于“地球的运动”内容, 只知道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而这部分内容中涉及的规律难, 现象多, 知识内容复杂、抽象, 要不要作补充, 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 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所以我只好面面俱到。这样可能会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

2. 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

高中地理新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必修内容较广泛, 而选修内容涉及的领域专业性较强, 内容较新。如果我们在高考复习时能将必修与选修的某些内容衔接好, 将会大大节省时间, 同时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赣州选修模块有两本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在复习过程中, 必修模块中大气运动、地壳运动、海水运动等相关内容与自然灾害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学生在学习“环境保护”中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时, 教师如何结合必修3中关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实例,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资源枯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存在的问题, 以及如何进行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3.“探究式”教学与教学进度的矛盾

传统教学方式的特点是老师讲得多, 学生思考的时间少, 这种“填鸭式”教学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弊端就凸显出来了。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以课堂上, 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探究、思索、总结, 从而得出回答问题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模式。例如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我们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五个方面分析回答, 但在实际教学中, 若每节课都要启发学生探究答题思路, 那么一节课下来, 学生就只能探究两三个问题, 因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种看法, 我们都需花时间进行筛选, 所以长久下去, 必然复习进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且教学环节往往不完整, 讲到哪里算哪里。

4.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问题

新课改后, 教学内容的增多和课时的不足势必导致每一节课的容量增大, 多媒体演示可以节省大量板书和板图的时间, 并且能够形象生动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但是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 我感觉比以前更累, 而且学生做笔记的时间很紧, 很容易导致学生上课睡觉、开小差。在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 我作了一个尝试:一个班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学, 另一个班使用地球仪演示和姿体演示, 结果发现后者的效果更好, 所以不能只是人机对话, 而应该侧重于人际对话。这样可以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的关系, 同时自己、学生都会更轻松。

二、对新课改的一些感悟

1. 关于“学案库”的建立

精心备课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前提, 而备课环节不只是备内容, 更要备学生, 所以在课堂内容教学前, 就必须想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疑问, 把这些可能出现的疑问用文字提问的方式设置成学案, 让学生有一个知识接受的准备, 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讲解《热力环流》这节内容前, 设计了一个学案, 基本结构如下:课前预习导学 (含基本概念、问题思考、知识结构、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课堂教学探讨 (探讨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等压面的弯曲规律、热力环流的三个实例) 、课内效果评价 (习题:主要是让学生作图) 、学后记 (由学生填写) 。通过这学案的四个环节, 整节课学生有准备, 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效果显著, 且大大节省了时间。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 不断地积累一些优秀的学案, 建立“学案库”, 使学案与教案有机地结合起来, 必将事半功倍。

2. 让地理走进生活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两个基本理念, 新教材内容的选编也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终身发展有价值的地理内容,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

那么, 如何在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应用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一些电视节目广告、上街购物等方式让学生轻松地接受地理知识。如《天气预报》、《人与自然》、《地理中国》、《开心辞典》、《乡土》等节目都涵盖了许多地理知识。另外注意电视中一些旅游胜地的广告及食品广告。比如河南省是农业大省, 那么在平时教学中可结合双汇火腿肠、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三全状元饺等食品广告来介绍。又如学生很喜欢观看NBA篮球比赛, 那么可以联系美国各城市的工农业发展历史和特点来介绍美国NBA篮球队队名的由来。

3. 利用好探究案例

中图版教材每节课的“探索”则是由精心设计的小实验、小资料及相应的思考性问题, 既可以作为新课“导入”, 又是学生本课学习指导纲要和原理的验证。每节课的“案例研究”更是精选了近几年来人类对地理事物的最新研究和利用成果, 使学生在研究中提高学习兴趣, 扩展视野, 陶冶情操, 培养能力。比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这章内容时, 我开展了一项天文观测的活动。

高中阶段是充满了好奇与遐想的年龄, 每当学生们放眼苍穹, 心中难免生出一些疑问:茫茫宇宙中到底有些什么?宇宙的尽头在哪里?开展天文活动, 给学生们以寻找答案的机会, 宇宙是不是很神秘?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充分利用校天文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不但能丰富校园生活, 增进师生情谊,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谓一举数得。这一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 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索, 最终能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至此, 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4. 加强集体备课

新课程的教学因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的紧迫性、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要比以前更频繁且更稳定。比如学案库的建立、课件资源的共享、探究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老师的分工与协作。教师应通过集体备课, 集中智慧, 整合经验, 共享资源。

集体备课的方式有许多, 比如定期听课制 (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 从而提高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方面我校做得很好, 也可以通过说课、相互交换教案、共同制作课件、相互争论等相对宽松的方式进行。

3.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与感悟 篇三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由教育体育局组织的全县高中新课程改革考试,在复习及考试的过程中对新课程有了更准确的了解,但同时也对新课改存在一些困惑。因为我们甘肃接触新课改较晚,在新课改的指导思想、课改方向、课标要求、教材体系掌握、高考中重难点及高考出题板块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困惑。下面我就我的心得体会与同仁们进行交流与商榷,不准确的地方,还希望同仁们不吝指正。〖HTH〗一、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困惑〖HT〗困惑之一:对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 〖JP2〗从新课程教材内容的设置中感觉到,新课标教材已经减少知识点的数量,降低了知识点的难度,而增加了对学生的实践和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理论性文字和数据明显减少,一个章节内容寥寥几百字,增加了大量案例、图片、表格,如果用传统式教学,几分钟就可完成教材内容。但是,首先学生学不到什么,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题目会手足无措。其实,要完成新课程改革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还需要深挖教材,拓宽知识面,寻找大量的生活素材,理论联系实际。否则,很多东西只能是浅尝辄止,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因此,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不仅要有适当的师生互动,还要准确把握地理体系重、难点,更是要解决地理进度和时间分配,整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JP〗困惑之二:由“接受式”教学到“探究式”教学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现象。 以学生合作、探究为特征的自主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首要方法,但由于对新课改参与不够深入,仍存在用传统教学法来完成新课改的内容。如何将“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执其两端而用之”是我长期以来困绕的问题。有些教学内容较容易把握,安排教学环节时候游刃有余,生活实例结合恰到好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上完很有成就感,感觉课上得很成功。但是有一节课感觉上的很艰涩,明显感到课没上好,使人情绪很低落。而且对于同一节内容,在不同的班级由于学生的表现和反应不同,在某一个班明显感觉上课的效果要优于其他班级。困惑之三:由于新课程答题思路多样化,内容的充实与教学任务相矛盾。 地理的一门带有理性思维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讲究艺术,授课中不一定把所有的知识讲全、讲完、讲死,而是留有余地,更多的空间留个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填补一些空白。对学生的提问采取“问而巧答”、“答而必问”、“以问代答”几种方法,教给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学习方法。而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生的答题思路往往是多样的。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们要求用基本思路答题,三五分钟讲完一道题,局限性很大,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而新课程的问题没有唯一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再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涉及到的五种农业地域类型,不论讲到哪一种,在分析其区位因素中的自然条件,都必须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四个方面论述。如果老师教学生用旧的答题思路去解决问题,那么教学内容虽然完成很快,但是显得单调死板。而新教材上,每种农业地域给出几幅图,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从四幅图中自己总结,开放学生的思维,学生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答题思路,从而得到多种多样的答案。按新课程要求,课堂越开放,学生越踊跃,辩论越激烈,效果就越好。但如果每节课都这样让学生用探究思路答题,那么一节课下来所探究的问题非常有限,而老师就像节目主持人一样,要求具备相当高的课堂驾驭和掌控能力。否则,教学环节往往不完整,讲到哪是哪,很难做到预期的目标。〖HTH〗二、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感悟〖HT〗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在这里谈一下我的体会。感悟之一:创设生活情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在新课改中,地理教学应该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效结合,把教材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活中学生熟知的具体实例,通过营造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讲到城市中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分布位置时,结合我县的具体实例,比如讲到商业区的分布位置时,我就给学生举例我县位于312国道沿线的东门商业区以及学校附近位于十字路口的超市,学生通过实例很容易记住商业区通常分布在交通干线的两侧以及街角拐弯处。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联系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兴趣,发展思维;也保证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感悟之二:抓住生活素材,唤起学生的兴趣,实现课堂师生互动与共鸣。 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新课改下,地理教学更应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找出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做到把生活搬进课堂,让课堂融入生活。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讲到环境问题表现有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而其中对于生态破坏举例时就可以结合张掖市的湿地博物馆,和学生交流湿地博物馆中呈现的一些生物标本,从而讨论得出生态破坏有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等具体问题。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由于该内容为自己所熟知,自然而然更容易被氛围感染而主动思考讨论。感悟之三:在实践中去感知,变课堂为学有所用的学堂。 学会用所学知识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再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有用的地理。例如在最近世界杯开始了,每天都有不同的比赛,每个学生支持的球队不同,所看的比赛时间自然不同,这就很好的激发学生自己计算想看比赛的开赛时间,通过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多学,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位于西经48度左右,位于西3区,而北京时间所用东八区的区时,同侧相减异侧相加,8加3等于11,一共相差11个时区。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巴西在北京西侧,开幕时间为当地2014年6月12日17时,计算开幕时间应该为北京时间2014年6月13日04时。这样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派上用场”,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为我教学实践一年以来的一些困惑和经验,面对新课程改革,还需要我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总之,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致力于寻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致力于寻找一条既科学又易操作的评价方案,积极探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4.小学简易方程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篇四

洪江市安江镇第一完全小学 蒋志斌

认真翻阅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章《简易方程》的内容,却发现《简易方程》这一章内容解方程的方法完全是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通过了解,知道了新课程中的简易方程,是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生动、直观地呈现解方程的原理。其目的是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材开始教学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材用四幅插图展示天平实验游戏,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呈现探究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解方程的教学,也是借助天平演示的插图,展现解这些方程的完整思考过程。表面上看,似乎降低了学生计算的坡度,加强了小学和中学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但通过教学实践,却发现了诸多不应该出现的现象,这不禁让人对教材的编写产生了质疑。

在小学一年级时就出现7+()=10、8-()=2、2+()=6 „„ 此类的练习,当学生学习了乘除法后也出现过5×()=45、75÷()=25„„这样的练习,以后各册均有类似练习出现。通过这些练习,在学生的心目中就逐渐形成了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因数=积÷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而且这些关系在解简易方程时,根据方程的主结构类型:加减乘除中的某一种,搞清未知数(或含未知数的式子)在方程中相当于四则运算的哪一种数(如是被除数还是除数,是加数还是因数,是被减数还是减数),找出相应的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将方程变形为较简单的方程。

笔者认为这些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练习就是为解方程作准备的,然而教材编排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时却完全用等式性质来解方程,显得有些突兀唐突,让教师学生无所适从。

在小学数学新的课标中规定: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在学生的一次课外练习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 解方程:8-2χ=3

认真观察学生解题,发现大部分学生无法顺利解答,如果用等式性质来解就会出现以下情况:

解法一: 8-2χ-8=3-8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8

-2χ=-5

下一步要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对于负数的运算,小学生没有学习过,所以学生无法进行解答。解法二:

8-2χ+2χ=3+2χ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χ 对于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个代数式2χ,对于小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等式的性质涉及的只是同加、同减同一个数。

部分学生却利用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顺利地解出了这道方程:

解法三:

8-2χ=3

2χ=8-3

把2χ作为一个整体,它所处的位置是减数位置,根据“减数=被减数-差”的关系解答。

此类似题目,在以后也经常出现,然而教材翻遍了,没有这样的例题和练习,教材编写似乎有意回避了这个貌似不重要,不起眼的问题,目的也许就是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考虑中小学关于方程解法的衔接问题。

作为教师,对于教材出现这样的编写,应该怎么做?

新课标规定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简易方程,本意是与初中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保持一致。但笔者认为:在实践中却是事与愿违。一是造成了某些简易方程在小学不能解;二是小学生不习惯此解法,经常出现各种莫明其妙的错误;三是小学生熟悉的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不能在解简易方程时进一步得到巩固;四是如在小学就讲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则在中学学习不等式的解法时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的性质不能有效对比。

作为教师,不能完全按教材的编写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去传授知识,也不要因教材编写某些不足,而无视教材内容,另起炉灶按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方程。应该将两者在教学中进行有机的整合,将知识灵活有机地传授给学生。

所以在教学解方程之前,我们要利用一两个课时,加强关于四则运算之间关系的知识巩固。虽然这样的处理方式,相比原来学生通过数年积淀下来的理解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显得单薄和唐突。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在四年多积累的基础上,要通过一两个课时,实现较透彻地理解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应当也不是件特别困难的事。在学生掌握了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之后,再向他们介绍用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并通过对比两种方法,使学生发现两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对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更深认知。如教学χ-8=12,学生自己做出了χ=12+8,教师又引导学生理解了χ-8+8=12+8。之后,教师要有意识地作沟通:你们觉得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学生会发现,两种方法都有12+8。学生还会发现,实际上χ-8+8=12+8,-8+8抵消了,就剩下χ=12+8,这也就变成了第一种方法。此时,学生马上就会意识到,实际上两种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学生掌握了用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就不会出现学生学了解方程,却不会解答a-χ=b和a÷χ=b这两类方程的怪现象。教师及时强调学生如果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时,要考虑用另一种方法试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这无论对于学生完整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方程优越性的体验,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件好事。

这样做既解决了我们教学中出现的困惑,也解决了小学知识与初中知识的无缝衔接。

5.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疑难与困惑 篇五

回民小学马爱玲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教师的热情都很高涨,个个都气势昂扬,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我有很多的疑难与困惑:

一、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识字能力又怎么样培养?

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

6.小学生作文教学困惑怎么写 篇六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问题;困惑

一,问题的提出

现象一:又到了批改的时候了,笔者的办公桌上堆着学生的习作。说实在,每次改作文的时候都没有好心情。因为笔者任教的是小学五年级,可学生的习作有一半以上还停留在二三年级的水平,潦潦草草的就几句话,让人看了都心寒。

现象二:笔者任教语文学科已有8年之久,应该说在作文教学这一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可是把前几届相对成功的经验,运用在现阶段的学生身上,并没有达到笔者理想中的效果,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现象三:上级部门征文比赛通知一下发到学校,大部分老师都有深切的同感,征文比赛比的根本不是学生,因为以学生名以参赛的征文绝大部分都是由老师代写得,反过来是否可以就此证明学生实际的习作水平并不是很高呢

现象四:曾经一次有商人在校门口商店推销50元一套的《作文一本通》,笔者提醒规劝学生不要前去购买,提倡学生前去购买《四大名著》,最终的情况却令笔者的心情非常的沮丧,全班学生共有二十多人前去购买了《作文一本通》,没有人愿意购买《四大名著》。

到底该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这已经是一个相对古老的话题了,笔者查阅了《小学语文教学法》中有关于永正等元老关于作文教学方法的论述,只感觉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这些元老的方法用在时下,不能发挥切实有效可行的作用。

同时,纵然网络上以及各类期刊中关于作文教学的观点满天飞,关于作文教学的课题研究也数不胜数,同行们似乎对作文教学的见解一日比一日深刻,可一旦具体到课堂教学实践时,具体到辅导身边的学生时,却总感觉那么多正确的观点,竟然没几个能用的上,还是感觉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太少,学生总是“笨”得难以启发。

二,对困惑的再思考

困惑一:学生写作厌烦情绪严重。

“我很喜欢写作文。”说这样话的学生肯定是一个不诚实的学生。据笔者的调查,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喜欢写作文,就笔者所接触过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写作情绪障碍。这种厌烦情绪不仅妨碍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也降低了教育对学生的有效影响。如以往的惯例是带学生出去春游,然后由学生写一篇以《春游》为题的作文。因此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春游的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困惑二:绝大部分学生深感可写的素材少。

一到让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总有学生问笔者写什么作文题目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却感觉

无内容可写,更多是天马行空,闭门造车,胡说八道,乱写一通。笔者认为这不能全怪罪于学生,学生生活经验少,家长更是望子成龙,学生的生活和劳动体验都很少,没有可写的素材也是情理之中,和小学作文教学的症结所在。

困惑三:学生手中的作文类辅导书利用率低。

笔者对每一届所任教学生的作文类辅导用书都作过调查,人均占有量为五本左右,最多的一个学生拥有21本。笔者认为从购买作文类辅导用书的数量,就可以看出学生对写作的情绪障碍程度,拥有数量越多的,对写作的情绪障碍越高,因为学生在购买这类书的时候都本着一个非常功利的`目标:似乎只要多拥有一本作文类辅导用书,自己的习作水平立马就可以得到提升。

困惑四:学生习作内容与学生生理发展水平的矛盾。

前面提到学生在写作文时深感素材欠缺,写起来的文章空洞无味;但也有个别学生的习作异常地老练深层,一点也不符合其相应的生理发展特点,造两极分化。

如:近日,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荷花小学校园网上卞煌刚老师的一则网络日志引起了本校许多语文老师的关注。这则日志呈现了一位五年级学生的作文,在没有成人的指导下,字里行间透露出语言的老到成熟,同时也缺乏儿童应有的生气勃勃。荷花小学针对这一现象,在语文组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网络大讨论活动。

困惑五:形成性评价与考试作文分比值的矛盾。

新课标中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新课标中的评价理念完全正确,也就是说只要学生动手写,就值得老师去加以肯定。可问题是作文的比分都占了试卷总分的四分之一,很多学生的作文不能得高分,就会影响到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各项考核,和教师本身劳动付出的尊严。

困惑六:学生的写,教师的教都有相当大的精神压力。

教师把来自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以及平行教学班的各种精神压力,统统强加于学生的身上,同时学生还得承担自身对考试的精神压力,教师和学生都可谓是心力憔悴。

困惑七:没有固定可行的经验。

先前成功的经验,只能属于过去。每一批学生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大不相同,面对新的学生,先前成功的经验不一定可行有效。几乎没有一条作文教学经验是可以固定下来,并可以一成不变地长期使用。教师只有必须不断地总结,不断地修改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满足于日常的作文教学。

困惑八:从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的同行们都有相关的困惑。

笔者以“作文教学问题”为关键字利用百度搜索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有991,000篇,内容涉及小学,初中和高中。不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的作文教学,都面临着共同的难题——如何提高自己学生习作水平。这是否又在摆明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的习作水平普遍不高呢

三,讨论与建议

1,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小学阶段应以培养兴趣为主,淡化写作技巧的传授。

作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在1924年所著的《作文论》开宗明义指出:“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遍愈好。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根据这两个心理,我们就要说话,歌唱,做出种种动作,创造种种艺术;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的,要推写作。”由此可见,作文就是要传达自己的思想,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愿望,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

张志公先生概括说:“中学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而不是专门从事写作的文学家的文学创作能力,虽然也不应当排斥少数中学毕业生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可能性,并且应当注意发现是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敬记不使用中学生的习作标准来要求我们的小学生,小学阶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热情,和乐于用写作表达的兴趣。

2,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多积累,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学生劳动的经验真可谓是少之又少,况且学校出于安全因素的考量,不敢轻易的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感受大自然。从多角度观察学生,绝大

多数的学生的思维过于天真,过于幼稚,学生大多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必须借鉴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模式,让学生去亲自感受,零距离的积累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多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的表达中有更多属于其自身的独到见解。

需注意的一个问题,人的经验积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情感理解上还有一个消化融洽的过程。为此坚决不能让学生在经受过某次活动之后,就立马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这就形同让学生把刚吃下去的东西给吐出来。如此,学生不仅会反感写作,也会反感由学校或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

3,合理利用学生手中的作文类辅导用书。

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都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为此,小学生在行为更为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反过来小学生的不良情绪也最为容易调整和引导。面对学生手中大量的作文类辅导用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首先应教会学生如何选择作文类辅导用书,让学生明白:想要提高写作能力,更重要的还是要去实践,去观察,去思考和去阅读,而不是一味盲目地购买作文类辅导用书。其次应教会学生如何更好的使用作文类辅导用书,如大声朗读,找出好词好句等阅读方式来使用作文类辅导用书。

4,提倡教师学习《写作教学心理学》,并使用交流的评价模式。

教师在参加工作前或多或少已掌握了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工作之后更是积累不少教师个体对心理学的感性认识。但这些仅有的心理知识和感性认识不够系统,不够详细,教师应该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积极地观察学生,思考学生,体谅学生,以求达到找出更有利于促使学生成长的对策,在此向各位小学语文教师推荐由朱晓斌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写作教学心理学》。

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作文教学的目的,建议教师在面对学生的习作,所表达的观点或事件多发表教师自己的看法,即使用平等交流的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笔者屡试不爽,一来可以激发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兴趣,二来可以缓解学生在写作过度程中那种紧张厌烦的不良情绪,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5,教师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社会的大环境是功利的,教师应该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尽可能减少自身的功利私心,尽可能避免立竿见影的非分之想。教师们常觉得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短期时间内,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时还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从而影响了学业成绩,进而就影响到了教师个人的考核和职称评定。

笔者认为教师个人在考核当然要争优,但这些争优创先,职称评定和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两者互为促进,并不会有太多的冲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会促使教师自身不断的思考和学习,进而提高教师个人的教育素质,为个人的争优创先,职称评定奠定基础。只有当教师个人功利心过强的时候,两者才会有冲突,从而致使教师违背基本的教育目标,违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从另一角度教师个人争优和职称评定只是苍海一粟,可由于教师自身功利的动机,造成不合情理的行为,却会影响一个班整整五六十个甚至更多学生的未来,有的更会给学生带去终生的伤害和遗憾。

教师拥有功利的私心少一点,学生成功的希望就大一点;教师拥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一点,学生离成功的距离就近一点;

参考文献

[1]利昂·费斯汀格(美)著,郑全全译。认知失调理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3]李维主编。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志坚。学校春游真成了“鸡肋”[N]。教育信息报,—4—8(4)

[5]李升琴。增强教职工“和谐交往”意识的实践与探索[N]。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2008—4—9(1)

[6]赵珈瑜。荷花小学语文组在校园网上开展作文教学问题大讨论。诸暨教育网[EB/OL]。2008—04—17/2008—04—28

[7]张志公。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人教网[EB/OL]。—05—23/2008—04—28

7.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与感悟 篇七

一、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

小学一年级上期要上完整个拼音教学与两个识字内容和四个单元的课文, 要会认四百个汉字, 会写一百个汉字。按新课标的要求, 每周就八节语文课, 我校也严格按这个要求排课。从实际操作来看, 一年级上期的课时安排非常紧, 再加上学生的接收能力, 就完全不够了。对于才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面对这种情况, 多数学生感到非常吃力:每节课的容量特别大, 而且每节课的内容都是新的, 复习和巩固提高全靠自己课后下功夫。作为一年级的学生, 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感觉有点不切实际。面对新课程, 我们又有了以前的感觉:讲授新课也就差不多了, 根本没时间补充其他内容, 而且要不停地赶课时, 哪有时间讲评练习、进行单元测试呢?但不进行反馈检测, 又怎能知道学生的学习水平?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做练习根本就有点摸不着头脑, 不知道应该把答案写在什么地方。

反思:这种问题的出现与教师、学生都还没有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有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吃透课程标准, 更新教学观念, 将“教教材”改为“用教材教”。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念。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 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 它仅仅是达成课程标准的中介, 它只起着参照物的作用, 需要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实现再加工。在课时拮据的条件下, 我们不求知识传授须面面俱到, 而是把握重点内容, 所做测试也不在多, 但求精准, 具有典型作用即可。

二、知识的内容该如何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若讲得过浅, 则学生很多读音和拼法, 包括儿歌就根本不会, 若把拼音的音节扩展, 多练习几遍儿歌, 则时间上也不允许。大部分学生上课感觉“浮”着的, 人云亦云, 教学完后, 马上出示一些类似的音节练习拼读, 学生感觉很吃力, 不知道怎么办, 要认识汉字也很难, 光靠上课的时间也记不住。如果内容作补充或者是将教学进度放慢一些, 就会使课时更紧张。

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要求的变化, 把握好教学中的“度”。与过去依大纲的教科书相比较, 很难用教学的要求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来简单地回答。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堂课,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时间情况有选择地布置, 对不同层次学生提不同要求。

三、合作流于形式

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 便宣布小组讨论。前排的学生唰地回头, 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 每个都在张嘴, 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 其余学生当听众;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

反思:作为新课程倡导者的四大学习方式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在实际教学中, 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表面上热热闹闹, 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 就可以发现, 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是“我怎么样”, 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 这不是真正的合作。再加上, 一年级的孩子本身就自我约束力不行, 怎么去合作呢?首先, “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 有了交流的需要后, 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有成效的。其次, “交流”应涵盖两个层面, 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实际教学中, 交流的效果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 缺少倾听的过程, 交流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 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 一味地强调小组合作, 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缺少对求职食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四、新课改就是导学案教学

在新课改下, 很多学校的一个改变就是导学案教学。导学案带给了学生新的学习方法, 带给了学生自由和快乐, 减少了学生的压力。给了学生施展的机会, 也就是给了学生的快乐。大家都崇尚快乐, 我也一样。快乐是一种美德, 我相信快乐会传递, 传递给我身边的这群孩子们。孩子们真正的快乐了, 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实施了课改, 学生的人胆子变大了, 敢提问了。孩子们的问题特别多, 他们特别活跃, 好像眼睛特别亮。

8.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困惑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是人在学习和发展上的关键时期,它起着启蒙的作用,如果教育是一座高楼,那么小学阶段就是地基。只有把基础打好,将来的成就才会更高,所以小学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语文能教授学生们认识文字,了解我国的文化,丰富一个人的内涵,锻炼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好语文是势在必行的,由于新课改的颁布,老师可以借鉴很多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锻炼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一、课堂气氛的困惑与思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亚里士多德也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可见兴趣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那么教育也是一样,想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就要先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对知识感兴趣,让他们想去了解知识。小学生刚刚从家庭走进学校,对现实世界和学校都不是很了解,加之他们童心未眠,上课时会出现说话、嬉戏的现象,有的老师不能合理地运用教学方式来管制学生,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厌恶感,不仅会讨厌老师,还会变得不愿意学习。不但起不到启蒙的效果,还会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很不利于学生塑造自己的人生观念。这样的情况是新课改所不允许的,老师应该合理地运用一些好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争取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从而既学到了知识,又有效地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小学生喜欢卡通人物和一些鲜艳的色彩。那么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来设计游戏,例如:老师制作一些大纸,把纸张涂成不同的颜色,在纸张的背面写上问题,还可以写各种动作或者奖励的物品。然后给学生们提一些问题,谁回答正确谁就可以有翻纸的机会,不管是奖品还是翻卡片的机会都会吸引学生。学生们就会积极踊跃地参加活动,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回答正确后,开始翻卡片时,整个课堂的气氛就达到了高潮。这样教师就达到了活跃课堂的目的,并且很有效地让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困惑与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一开始就会教学生认识字和词汇,但是由于小学生学习生字和词汇的时候没有什么技巧,往往都是死记硬背,这样就会导致今天学明天忘。此类情况,老师可以运用阅读形式来辅助教学,阅读本身就很重要,能让学生们了解课文,锻炼学生们的口语能力。有效地锻炼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可以巩固旧知识,一些句子能让学生们明白词汇的用法。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当老师让学生自己阅读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有的学生交头接耳,有的学生心思不知道跑到了哪里。这样不仅起不到巩固旧知识、锻炼阅读能力的作用,反而给学生创造了说话的机会。这时老师就要通过朗读来吸引学生,朗读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把全体的自由阅读变成单一的朗读。在学生们有了一定的文字和语言基础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朗读比赛,老师和不参加比赛的学生作裁判。在朗读过后,老师要给予奖励,朗读能让学生把内心的顾虑消除,释放自己,一般的学生在朗读的时候都会比较紧张,那么老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困惑与思考

作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难以操控的教学工作,那么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一、作文的指导,它包括训练的体系和写作前的指导。目前大部分的作文训练都非常盲目,老师的思路不是很清晰,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训练方式。每次上交作文后,老师只是随意地看一下,根本没有细心地去发现学生写作的缺点。从而导致老师无限制地给学生们布置作文题目,而学生们只是机械性地写,根本不能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们不断的进步呢?首先老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心理来布置题目,题目要贴近生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们了解生活,还能让学生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有思路。其次在学生们上交作文后老师要认真地批改,对于一些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的句子要标出来,让学生们回去改正,如果一位同学在比喻手法上运用有错误,老师标记出来,下次学生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这就是进步。最后老师在批完作文之后要对作文进行评价,当然一般情况下都是鼓励,这样学生们不仅能细心地去修改错误,还能起到鼓励的作用。

总结:新课改的颁布与实施确实会令我国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缺点。主张人性化,主张以人为本,但是也要有度,不要过分地纵容学生,这样就适得其反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但是制度是死的,教学效果的好坏,还是由教师个人素质决定的。所以老师要做一个表率,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以教育好学生和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为目标。

参考文献

[1]孙红伟.针对小学语文提问的研究[J].中国教育出版社,2001(05).

[2]吴士宏.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养成[J].浙江教育,2005(11).

[3]夏道明.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山东教育论坛,2008(12).

上一篇:九大员考试试卷及答案下一篇:创业动机创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