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A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参考答案(共6篇)
1.EBA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参考答案 篇一
2011--2012学第一学期《个人与团队管理》期末复习参
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工作中常见的学习机会和形式有许多,其中不属于正式学习机会的是(B)。
(A)正式的委托培训(B)工作观摩
(C)研讨会(D)开放式或远程学习项目
2:关于做计划前要考虑的事情,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正确设定工作优先级(B)平衡任务、团队、个人三方面的行动
(C)需要对日常典型工作进行分析(D)如果工作变化较大,可不用做计划 3:关于信息技术提供的沟通形式与其特点,对应正确的是(A)。
(A)即时信息沟通:不仅可以进行文字沟通,还可以实现图像、视频等交流
(B)电子邮件:实现即时反馈和交流
(C)数字传真:沟通地点不受局限
(D)视频会议:快捷,便利,成本低
4:沟通的方式有很多,它们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决定使用何种方式。最适于书面沟通方式的情况是(B)。
(A)需要思想共享(B)需要永久保留记录
(C)需要进行充分的意见交流(D)需要立即得到反馈
5:销售部经理将本季度客户需求反馈信息提供给研发部经理,这种工作报告的形式是(C)。
(A)从上到下形式(B)中间形式
(C)平级形式(D)从下到上形式
6:组织部门中,“全面主持工作,制订总体发展目标和计划”是(A)的基本职责。
(A)总经理(B)行政部门
(C)财务部门(D)业务部门
7:许多组织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为理念,某集团倡导:“不管我们在何处营业,我们都要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习惯、文化和爱好。”这体现了其价值观中的(C)。
(A)责任(B)自由
(C)尊重(D)正直
8:在使用活动跟踪表时,需要对每项工作进行侧重点分析,侧重点分析不包括(D)方面。
(A)任务(B)团队
(C)个人(D)培训
9:好斗的人总认为自己的权利、要求和需求比别人的利益重要得多,不属于好斗的人的特点的是(D)。
(A)说话时过度使用“我”(B)不惜一切代价想赢
(C)不听取他人意见(D)自我牺牲
10:讲话中使用“嗯、啊、呀”这样的词语,表明暂时停顿或搜寻正确的词语,这属于副语言沟通要素中的(C)。
(A)语速(B)音量
(C)声音补白(D)音调
11:进行工作报告时,抓住听众心理是达到报告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抓住听众心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B)。
(A)吸引听众的参与(B)灌输更多的信息
(C)运用形体语言(D)建立良好的关系
12:在工作谈判中,出现的谈判冲突和其处理方法对应不正确的是(B)。
(A)批评——对于合理的部分,表示认可并予以接受
(B)轻蔑——产生自卑心理,不知所措
(C)大声斥责——尽可能地心平气和,让对方不要喊叫
(D)耍弄职权——就事论事
13:世界人口趋于老龄化,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使企业不得不做出调整和变化,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属于企业的(B)环境。
(A)经济(B)社会文化
(C)政治(D)生态环境
14:从客户中直接获取客户需求信息是获取客户需求信息的途径之一,这一途径的缺点是
(B)。
(A)可靠性差(B)工作量大
(C)不容易获取(D)隐蔽性强
15:运用头脑风暴法时,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属于第一阶段的工作的是(B)。
(A)检查所有想法,划掉那些不需要的(B)尽可能地多提一些想法
(C)思考那些有用的想法该如何利用(D)对有价值的想法进行编号排序
16:利用电子头脑风暴法,即使参与者不在同一个地方也能够相互交流,这体现了电子头脑风暴法(B)的优点。
(A)广泛性(B)同步性
(C)匿名性(D)权威性
17:根据KOLB学习周期,进行经验思考是从(B)阶段开始学习。
(A)获得经验(B)反思
(C)理论化(D)应用
18:要让反思发挥作用,需要(B)。
(A)对学习进行感性的思考(B)认识到情感和直觉的重要性
(C)仅思考事物的表象(D)独自思考,无需与他人讨论
19:商务文件除了需要条理清晰、开门见山外,还具有(D)的特点。
(A)文笔流畅(B)思维开阔
(C)有理有据(D)准确无误
20:环境的颜色搭配可以传递一定的信息,这是(C)方式的一种应用。
(A)副语言沟通(B)身体语言沟通
(C)道具沟通(D)书面语言沟通
21:刘总在开会时提出让销售部经理发言,销售部经理阐述了销售部门的业绩,并做了详细介绍,几乎占用了会议的所有时间。刘总在会议中遇到的困难局面是(B)。
(A)哑场(B)独霸会场
(C)私下开小会(D)私下插入消息和话题
22:在平衡计分卡中,成本属于(C)角度的指标。
(A)学习与成长(B)财务
(C)内部流程(D)客户
23:相对于个人来说,团队工作有很多优势,关于“合理决策”这一优势,说法正确的是(A)。
(A)更多的人参与讨论并发表意见(B)能更好地应付变化
(C)不同成员互相配合完成工作(D)能够安排团队成员做他们擅长的工作
24:团队中,不同的团队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其中谋士的责任是(A)。
(A)提出创新的想法(B)集中大家的注意力
(C)检查每个人的行为(D)管理其他角色
25:良好的决策需要在创造性和理性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提出不寻常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属于(B)的决策。
(A)理性(B)创造性
(C)经济型(D)文化型
26:团队领导在支持团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扮演多种多样的角色,最重要的是(D)。
(A)导师(B)教练
(C)培训师(D)鼓励者
27:在企业的发展活动与学习活动中,“针对技能和具有清晰结构的程序进行培训,提供明确的指导,帮助理解”属于(C)活动。
(A)团队(B)指导
(C)培训(D)训练
28:关于组织目标,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组织目标往往在远景规划中作出说明(B)组织内各个分支的总目标可以不同
(C)组织目标一般处于组织的最高层(D)组织的目标最终都是与客户相关的 29:不同类型的团队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供销团队的主要特点是(A)。
(A)包括消费者和供应商
(B)从事一次性项目,完成项目,团队解散
(C)生产优质产品,提供优质服务
(D)有正式的团队领导
30:各地方销售点常因总公司销售额分配不均而互相指责。这个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
(A)相互缺乏沟通(B)误传消息
(C)相互侵犯(D)标准的冲突
31:王总是销售部经理,为了对销售部门进行监督,他制定了一系列的硬指标,不属于硬指标的是(D)。
(A)市场占有率(B)合同成交率
(C)销售额(D)顾客意见调查表
32: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D)属于激励因素。
(A)工资、福利、人际关系(B)工资、成就、监督
(C)成就、监督、人际关系(D)成就、发展、责任
33:在公司,小孙所在团队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并且全部无纸化控制,某一步出错就会影响到团队整体业绩。这体现了组织文化中的(D)。
(A)组织成员穿着打扮的方式(B)阶层的层级
(C)是否很容易发表意见(D)政策和程序
34:六顶思考帽方法中,不同颜色的帽子代表不同的思考方式,其中白色的帽子代表(B)。
(A)创新与改变(B)中立与客观
(C)警示与批判(D)整体与控制
35:折中是面临冲突时可采取的方式之一。关于折中的方式,说法正确的是(D)。
(A)推迟冲突的解决
(B)因为没有争论,所以结果可能很差
(C)能快速取得最佳结果
(D)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结果,但人人都能有所收获
36:小高对团队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案的标准作出了规定:客户排队时间不应超过4分钟;排队制度必须对每个人同样公平;解决方案不应增加成本。这是团队决策的(D)阶段。
(A)获得信息(B)作出决定
(C)提出多个解决方案(D)建立选择标准
37:团队与团队的融洽相处需要彼此了解,彼此了解的内容不包括(C)。
(A)团队目标(B)团队主张
(C)团队核心客户资料(D)团队之间互相影响的方面
38:团队领导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团队成员思考他们所学的知识,可采取的方式不包括
(B)。
(A)交流(B)让团队成员自行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
(C)开展主题活动(D)要求团队成员为别人进行培训
39:研发团队正在进行一项训练计划,团队领导经常询问团队成员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帮助和指导。这属于训练步骤中的(D)阶段。
(A)计划和建立(B)简要介绍
(C)审查和评估(D)督导和检查
40: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由(A)来设定团队的具体目标。
(A)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和他们的上级(B)组织最高管理层
(C)下级团队成员(D)基层管理者
二、案例分析题
案例1:
小孙是人力资源部经理,最近他准备举办一个培训班,需要从各个车间抽调员工参加,为了争取车间的支持,他到各车间里去说服车间主任。第一位车间主任是他师兄,见面后小孙上去就是一拳:“我告诉你啊,下礼拜给我派两个人参加培训班,如若不派,从今晚开始我就到你家吃、到你家住、到你家闹去!你派不派人?”旁观者皆大乐,车间主任哭笑不得,赶快答应。第二位车间主任是他师傅,他换了个说法:“师傅,您不能把我扶上墙之后就撤梯子,您一定得帮我这个忙,派俩人下周参加培训班,帮我圆上这个场。”师傅欣然同意。第三、四、五、六车间他均随机应变取得了各位主任的支持。第七个部门是设计科室,“张工,这是今年上半年职工培训计划,您看看,第四次课还得麻烦您上。”张工表示坚决支持。“这第一次课还得您派俩人参加,您看派谁去?”张工也答应了并当场定下人选。小孙顺利地获得了各车间的支持。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各题。
81:小孙在与师傅进行沟通时,使用的沟通技巧是(C)。
(A)尝试用对方的观点进行思考(B)善于聆听
(C)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D)善于提问
82:小孙与师傅所采取的沟通技巧的方法不包括(D)。
(A)使观点合乎逻辑(B)有针对性地选择讲述方式
(C)使讲述的内容与对方密切相关(D)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
83:小孙挨个地去说服各个车间主任,这属于口头语言沟通方式中的(D)方式。
(A)小组讨论(B)电话
(C)简短指示(D)一对一
84:口头语言沟通包含多种方式,小孙采取的方式的缺点是(A)。
(A)不利于信息共享
(B)如果人们在忙于其他事务,会使人分心
(C)不适于讨论涉及个人的问题
(D)不能获得充分的反馈
85:与其他几种口头语言沟通方式相比,小孙采取的方式的优点是(B)。
(A)讨论团队问题和征求不同意见(B)可发现单独的问题
(C)命令性强(D)传播面广
案例2:
新泰公司的创始人余总勤奋、严厉,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公司创建之初在出口纺织方面取得了成功。之后,余总领导公司9100多名员工采取全新的市场战略将公司业务不断扩展到贸易、汽车、机械、电子、建筑、重型造船、电脑、电信以及金融领域,成为国家第四大企业集团。新泰公司是希尔斯、Christian Dior等多种产品的纺织品供应商。同时,还与某国际知名汽车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各题。
86: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决策和执行过程有重大的影响。利益相关者指的是(D)。
(A)来自立法机关的与组织有利益关系的人和团队
(B)能够使组织增加利益的人和团队
(C)使组织利益减少的人和团队
(D)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个人或者团队
87: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属于新泰公司的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是(B)。
(A)管理人员(B)希尔斯公司
(C)纺织部门(D)销售部门
88: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属于新泰公司的内部利益相关者的是(C)。
(A)消费者(B)分销商
(C)9100多名员工(D)供应商
89:根据Ansoff矩阵,新泰公司实行的是(D)的市场战略。
(A)市场开发(B)产品开发
(C)市场渗透(D)多元化经营
90:相对于Ansoff矩阵的其他几种战略,新泰公司实行的市场战略的特点是(B)。
(A)以现有的产品面对现有的客户
(B)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并将它们销售到新市场,风险性大
(C)涉及寻找新市场和新客户
(D)向现有客户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
案例3:
云经理把运营部分管的各分店经理召集在一起,向大家介绍了今年公司对运营部的工作要求:销售额增加25%,利润率达到15%,市场占有率提高3个百分点。然后,他清了清嗓子说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各个分店的情况,提提今年每个分店能完成多少销售额,初步估算一下自己分店的利润率能达到多少。”几位分店经理听了部门经理的话,都默不作声,只低着头看手里拿着的会议议程。沉默了好大一会,一分店的店长才第一个发了言:“去年我们的客源就少了很多,销售额今年不会提高很多。”二分店、三分店的店长也随声附和,各自强调自己店的困难。云经理忙出来强调:“现在是让大家提能完成多少任务,不是发牢骚。”“好吧,我们店能增加销售额15%。”一分店店长说。随后,其他几位经理提出的销售额增长率也都在20%左右。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各题。
91:云经理在对各运营部进行任务分解时可使用(A)。
(A)WBS(B)SWOT分析法
(C)PEST法(D)5W1H法
92:在任务分解的过程中,(C)不属于在“核实分解的正确性”阶段需要确认的问题。
(A)分解的最低一层是否必需
(B)每项任务的定义是否清晰完整
(C)项目的主要工作是否已经明确
(D)每项任务是否能够恰当地编制进度和预算
93:在任务分解的过程中,完成(C)的工作后,需要核实分解的正确性。
(A)明确并识别项目的主要工作任务
(B)确定每个工作任务已经非常详细,并可用于编制成本估算和时间估算
(C)确定每个工作任务的组成部分
(D)每个团队分头执行各自的任务
94: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云经理可通过非正式评估的方式了解情况。非正式的工作评估只有在(D)的前提下才能奏效。
(A)领导重视(B)深入交流
(C)员工积极(D)存在信任
95:正式评估也是一种检验团队成员工作成果的方法。不属于正式评估方法的是(B)。
(A)自我评估(B)私下聊天
(C)主管领导评估(D)汇报
2.EBA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参考答案 篇二
请以“群山拥抱着巫山镇”为基本句式,按要求变换出下列句子,并写出变换所用的手段。
(1)以“群山”为疑问点的特指疑问句。
(2)以“巫山镇”为中心语的名词性非主谓句。(3)以“巫山镇”为全句主语的主谓谓语句。
答案以下以例
请以“现在顾客们对大屏幕电视机都很感兴趣”为基本句式,按要求变换出下列句子,并写出变换所用的手段。
(1)以“大屏幕电视机”为疑问点的特指疑问句。
现在顾客们对什么都很感兴趣?(替代)
(2)以“大屏幕电视机”为中心语的名词性非主谓句。
现在顾客们都很感兴趣的大屏幕电视机。(移位,删除,添加)(3)以“大屏幕电视机”为全句主语的主谓谓语句。
大屏幕电视机现在顾客们都很感兴趣。(移位,删除)
二、简答
1、语言具有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这能说明语言是自然现象吗?为什么?
答:(1)不是自然现象
语言作为一种物质性的结构系统,有一定的自然属性,例如语音材料是由音波构成的,语义要素是大脑加工过程的产物,整个说话的过程是一连串生理、物理、心理的过程。
从语言三要素语音、语义、语法来看,语义与语法非自然现象。语音有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看似自然现象,但关键:音位是社会现象。如n与l。所以从本质上讲,语言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方面,但是,这一切都是为社会交际服务的,是构成语言这一工具的物质基础,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的。
2、“美”与“丑”有无明确的界限?应如何辩证地看待词义中的这类现象?
答:语言中的概念是模糊的。“美”与“丑”也是一种模糊的概念,且不论审“美”与“丑”观念不同,就是审美观念一致了,承认不承认她“美”与“丑”,也不很容易达到一致。
所谓语言的模糊性,同“含胡”不是一回事。它是普遍的客观存在,它表明了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词义是概括的,所以概括和综合的结果只能包括一个共同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具普遍性部分,而还有很多边缘用法没有概括进来。边缘区域是模糊的,中心区域是明确的。所以,模糊性是围绕着一个核心的边缘地带,这个地带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但不能过分,一过分,说这种语言的人就不承认了,如八十岁的老人不管怎么也总不能说是青年,零下十度总不能说是热。所以,词义的模糊性也不等于没有任何界限。3、、1990年6月,巴基斯坦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安妮塔•阿尤布代表巴基斯坦参加在菲律宾举行的亚太小姐选美比赛。一次,记者采访问及巴基斯坦的风俗习惯问题,安妮塔•阿尤布笑着评说道:“既然穆斯林男人可以要四个女人,那么穆斯林妇女也应有权同时拥有四个丈夫,这样才公平。”这话见报后,传到巴基斯坦。请设想引起了什么样的结果?并用语境理论加以分析。
答:
三、论述
如何辩证地看待语言符号在使用中的规范与不规范,试举例具体阐述。(P50)
答: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承认,而社会的组织和成员都要求语言有稳定的成分,有一定的社会规范,否则就会影响交际。因此,语言规则在语言稳定中起了“语言纠察”的作用,人们使用语言得遵守语言规则,一定的语言规则得维持相当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会发生重大变化,这就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3.EBA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参考答案 篇三
语言学概论 40 主 祝敏青
2008年12月第2版
海峡文艺出版社
书
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福师1108考试批次《语言学概论》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教学中心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简答(20分)
“世界语”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创造的,这能说明语言是个人现象吗?为什么?
考核知识点: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的发展也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语言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都是依赖于社会,离不开社会的。个人虽然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权利,但使用的依然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材料,依据的依然是全民语言的基础。
二、论述(35分)
如何辩证地看待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特点,试举例阐述。
考核知识点: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社会任意约定的;语言符号在开始制定时用这个声音代表这个义是任意的,如hua代表花;正是因为语言符号形式和内容的这种联系不是天生的、必然的,世界上才有多种多样的表示同样意义的符号,符号的形式和意义的联系才是可以改变的,语言符号才是可以发展变化的。
三、问答题(45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参考答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建立在民族基础上的。从最一般的、或最原始的情况看,一定的民族产生了一定的语言,同时产生了一定的文化。这样,语言和文化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目前尚有不同看法,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释。
文化,一般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关系:一方面,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反映该民族的面貌。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劳动中同时创造了语言这个宝贵财富,一个民族的面貌,不仅决定于它的信仰、伦理观念、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同样也
决定于它的语言。
另一方面,语言又作为文化的形式,反映民族文化的内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的一切知识都包含在语言之中,都借助语言来表达。没有语言而有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都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语言与文化的双重关系,一方面,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表现文化的一系列民族特征;另一方面,语言又作为文化的形式,反映民族文化的内容。典型的例子是词汇。在语言中可以划分出与文化特点有关的词汇范畴。具体地说,属于文化中心成分的词汇要比属于文化边缘特征的词汇详尽。反映文化现象的词汇,其数量与它在文化上的重要性成正比。
福师1108考试批次《语言学概论》复习题二及参考答案 一、简答(60分,每题30分)
1、词语的搭配要受到哪些语义条件的限制?
参考答案: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搭配来实现的,词语的组合要受到语法规则的约束,同时还要受到词义条件的约束。词语搭配的语义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受到现实现象之间实际关系的制约
“我读书”可以,“我读饭”就不行。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
语言不是废物堆,不是杂乱无章的一堆词的集合,而是很像“七巧板”。其中,每一块要和它周围的几块巧合妙拼,这就是说要从语义场去了解词义。处于同一语义系列中的成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甲的搭配关系不仅决定于它自己,而且还取决于它与乙、丙的关系,如果这个系列中消失了乙,甲和丙的搭配关系也会相应变化。如“汤”原包括开水、热水,后出现“开水”、“热水”,“汤”便仅指食物煮熟后剩下的汁水,不能与“洗”搭配了。
要考虑到社会使用习惯的制约。
使用习惯是由地域、民族约定俗成的,因此,词语搭配必须适应不同语言(方言)的表达系统的要求。比如,汉语普通话中用“吃”“喝”“吸”三个词表达的行为(如“吃饭”“喝水”“吸烟”),在上海话以及南方的一些方言中只用“吃”一个词就可以表达了(如“吃饭”“吃酒”“吃烟”)。再如 2
“肥”、“胖”在普通话和一些方言中的分工也不同。“寿”。民族:“龟”在汉语与日语中的寓意不同。
2、语法的特性有哪些?
参考答案:语法与语音、词汇既互相联系,又具有各自的研究对象。语法具有以下的特性: 抽象性
语法规则是从语言实践中不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研究语法时必先撇开词语的具体意义(词汇意义),才能从其中概括出抽象的意义(语法意义)来,这就是语法的抽象性,如“救火”与“放火”,“我打他”与“他打我”,语法学上的许多术语,生成性
语法表现为一系列的规则,人们可以根据这些有限的规则造出无数合法的句子,这就是语法的无限的生成性。
这一生成性表现在替换,这一替换涉及到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例:小明看书。→小王看书。→小王看报。→小王买报。稳固性
由于语法是抽象的,语法体系是逐渐形成的,它就具有相当的稳固性。它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如汉语的词类,组合方式。当然,也有发展、变化,如古今汉语、语序有了一些变化。民族性与普遍性
语法体系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如汉语:两本书two books,这两个意义相同的短语,汉语在数名之间需有量词,英语就不同,但英语名词常加上词尾s表示它是名词复数。汉语不用词尾表复数,而是名词前的数量词表示。
语法的民族性也是相对而言的,语法还具有普遍性。如一般语言都有名词和动词的区别,一般句子都可以划分为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这是因为人类的头脑构造和发音器官基本相同,人们所接触的客观世界相同,所以不同民族的思维规律也基本相似,语法规律受思维规律的制约和影响而产生普遍性。
二、论述题(40分)
语义有什么基本属性?(举例说明)参考答案: 1一般性
词义的概括舍弃了事物具体的特殊的东西,保留了一般的普遍的东西。如“水”: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黄河之水天上来。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才饮长河水,又食武昌鱼。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同是一个“水”,代表了多少不同的形象,有的是惊涛拍岸;有的是碧波荡漾;有的是春风吹拂,令人心醉,有的是清流孤注,感人神伤。但这一切都是“水”。不仅这些,“蒸溜水”,苦涩的“海水”,清甜的“泉水”,也是水。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是概括的,“水”不是指某一种水,而是指一切水。词所表示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东西,而是一般的东西。有人说“我喝水了”,那么他可能喝的是开水,生水或茶水。但它又是与其他东西区分开来。如与“稀粥”区别开来,因为“水”概括了这类东西与其他事物不同的特殊性。模糊性
语言中的概念是模糊的,如“大”“小”,什么是“大”,比认为“小”的大就“大”,比认为“大”的小就是“小”,所以可以说“小黄牛”、“大老鼠”,而实际上“小黄牛”比“大老鼠”大得多。细菌相对人体是小得无可比拟,但对病毒、原子、基本粒子等又是一个庞然大物。地球相对于人是 4
太大了,但相对于银河系、宇宙则又是不足为沧海之一粟,如果硬要在“大”与“小”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显然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再如“稀”与“密”,也是一对模糊概念。“头发之稀”与“树林之密”相比,头发要密得多。“美”也是一种模糊的概念,且不论审美观念不同,就是审美观念一致了,承认不承认她美,也不很容易达到一致,几个人同时说“她真美”时,各人心目中认为美的程度却不相等,有的打80分,有的打90分,有的只给70分。古语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西施是古时的绝世美人,但在情人眼中,对象的美如同西施那样,甚至超过西施。“美”在这里没有精确性,仅有一种模糊性。不仅形容词带有模糊性,其他词也大多带有模糊性。如名词“青年”、“中年”、“老年”之间也很难严格切分出一条界限。英哲学家罗素说过:如果要等头上最后一根头发脱落了,才说他由非秃头变成了秃头,那显然是可笑的。
3全民性
在阶级社会中,有些事物如人、军队、国家、监狱、都有很强的阶级性,但反映它们的词义却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因为词义的概括舍弃了这类现实现象的阶级性,保留了阶级所共同具有的一些普遍的东西,因而可以象其他词一样,一视同仁地为各阶级服务。
福师1108考试批次《语言学概论》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 一 操作题(30分)
请以“云雾笼罩着高山”为基本句式,按要求变换出下列句子,并写出变换所用的手段。
(1)(2)(3)以“云雾”为疑问点的特指疑问句。以“高山”为中心语的名词性非主谓句。以“高山”为全句主语的主谓谓语句。
参考答案:变换常使用的手段:P131
1、移位:指句式构成成分的相对位置的改变。
2、添加:主要指语法成分的增加。
3、删减:主要指删去一些语法成分。
4、替代:主要指虚词、语调等语法成分的换用 例如:以“云雾”为疑问点的特指疑问句。
什么笼罩着高山?
二、简答(30分)简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参考答案:语言与思维存在着辩证关系,这一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离的两种独立现象。
(一)语言与思维不可分离
(二)思维与语言是两种独立现象
三、论述(40分)
如何辩证地看待语言符号任意性(约定俗成)的特点,试举例阐述。P45 参考答案:英国著名语义学家瑞恰慈的“语义三角”理论:
意(思想)
约定成俗
概括反映
言-------物(现实现象)
代表
特点与语义三角有关系。处理两种关系:言与意;语言本身。
任意性与线条性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来的。一 任意性
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实际上这个特点应具体地,分阶段地看待:
符号在创制过程中带有任意性和强制性。
语言开头用这个声音代表这个意义时是任意的,如现代汉语的hua•代表“花”这个义,“ren”代表“人”这个义,为什么用这个符号代表这个意义,•不能不带有某种任意性或偶然性。与征候不同,如前所述。“粉笔”、“黑板”、“公路”似乎可从组合知义,但“粉”、“笔”等创制时是任意的。汉语的量词丰富,但人用“个”,“马”、“牛”用“匹”、“头”也说不出什么道理,只能是约定俗成。*留学生:“我在公路上看见一张兔子。”“一双裤子”。
当然也有些语言学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至少有一些语言符号包含着某些象征意义,似乎和某些意义有内在的联系,首先是各种语言中都有
相当数量的拟声词,如汉语中的“布谷”、“知了”、“噼啪”、“轰隆”,英语中表示“流动”意义的很多名词都包括“l”这个音。这种意见经久不衰,可见也不能随意地一笔抹煞。但总的来看,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语言的声音只不过是一种符号,符号与他所代表的东西没有任何的联系。中国古代的一些统治者就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总以为语言的声音和它所代表的东西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因此,他用了一个什么声音来称呼自己,就仿佛只有他自己才配得上用这个声音。在故宫,有一个“宣武门”,被清朝的宣统皇帝改成了“神武门”。因为这个“门”的名称和宣统皇帝用了同一个“宣”字,犯了忌讳。但“喧”与“宣”音同。一个新皇帝即位,就总要有一批人得更改自己的名字。再如我国古代皇帝传位给下一代是称为“世”的,“一世”相当于“一代”,秦始皇是“一世皇帝”,胡亥即位是“二世皇帝”。但从唐代开始,这种称呼改变了,“世”为“代”所代替。因为避唐代开国皇帝李世民的讳。这种避讳的事,在封建统治下确实十分严格,更有甚者,清朝一考官出题:“维民所止”,被认为是“雍正”去头,诛九族。布什的猫“印度”。现代数字迷信。
当然任意是就单个的符号最初产生时候的情况之来说的。一旦已经约定俗成,那就不是任意的了。如花已经是“花”,任何人就不能任意改变,除非得到全社会的承认。而这在实际生活中是办不到的。如有些是国际性的,“SOS”是国际紧急呼救信号,语言中的国际术语通用于全世界。
任何人企图改变语言的发展方向,改变整个语言的基本规律,哪怕是改变一个字的意义和用法,也是办不到的。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讲罗马皇帝狄伯里乌斯(•公元前42年-公元37年)有一天说话用错了一个字,大臣马尔凯鲁斯是语法学家,•就指出皇帝的错误,另一个语法学家加比多也在场,他拍马屁,说皇帝的拉丁语很好,即使现在大家不这么说,不久以后大家也会这么说。马尔凯鲁斯当即指出:“加比多是一个说谎的家伙,因为,陛下,您可以把罗马帝国的公民权授予任何人,却不能规定一个字眼眼。”
非语言的符号也是如此。如《东周列国志》“烽火戏诸侯”。文革也有这样的例子:红、绿灯这一对符号作为交通讯号是规定的,但文革时红卫兵企图改变,因为他们从来接受的都是“红”作为革命的象征:红旗、红领巾、红心、红太阳„„等等,而现在突然发现,在十字路口:红灯却表示要停止不前,他 7
们的幼稚而天真的大脑认为这完全是同革命开玩笑,“红”原当是所向无敌,而不充当是退却的,因此他们曾经提出改为红灯表示可以通过,绿灯表示不能通过。但这是不可能的。语言符号被非语言符号所代替,它也具有约定俗成的道理。在使用过程中带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承认,需要有稳定的成分。但稳定并不等于排除语言的发展变化,约定与变动可以说是一对辩证的统一。在语言符号使用过程中,有些符号的意义或用法有了改变,这一改变又有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于是又成为规范的用法。例:意义--帅呆了,酷毙了。组合--吃食堂,救火,打扫卫生,恢复疲劳。您们。出现了规范与突破的抗衡,谁胜谁负,看最后的约定俗成。
此外,在特定的语境中,语言符号有时突破了约定俗成的使用规律,产生一种临时用法。如文学语言:
①等绕到丹桂商场,老李自己种在书摊面前。
老舍《离婚》
②„„只见一皮鞭抽下去,屁股上陡然暴起两道红印!国杀猪一般叫着,哭得鲜艳而热烈!
李佩甫《无边无际的早晨》
③小村没有绿色邮亭,她喜欢缘小路,去投寄羞涩。
冯静辉《邮亭》
④滚圆的月亮,滚圆的诱惑,滚圆的温馨,滚圆的欢乐,中流《滚圆的诱惑》
有人将此称为“文学的狂欢节”。
这种语言的狂欢不但表现在文学语言中,而且表现在网络语言中。有人说,网络是一个没有过滤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语言的变异表现得无以复加。如“gg哥哥”、“mm妹妹”(读上声),以隐身的面目出现在聊天室的网虫们,为自己起了一个个能吸引人上前攀谈的网络名字,如四海为家的面条,大尾巴狼等等。这种变异现象在英美早已出现。英美一些青少年在用移动电话传递讯息时用了一些稀奇古怪、去头截尾的文字,早已形成风气。如RUOK(are you OK--你还好吗?)CULE(see you later--再见)。对这些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 8
关系的变异,能指符号形式的变异,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这是语言污染,有损祖国语言的纯洁,是语言的危机。有人则认为这是一种社会方言,是语言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把这种现象看成语言的危机是神经衰弱的表现。
歌词例:
《牵手》、《很受伤》、《你王菲所以我王菲》
此外,在广告用字中也常见超常规的变异,如:咳不容缓,随心所浴,衣衣不舍,信誓蛋蛋,一触而就,一网打尽,痔者必得等等。这些用法有表达效果还是有负面作用,值得探讨。
二 线条性
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依次出现。如:你好啊。(链条性)
说话总是一个字儿一个字儿一个字儿说的,没法几个字儿一块说出来,这就是语言符号的线性特点,也就说,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上形成单向的一维的线性排列。既然是声音,就指语词在时间上的先后承接。我们的认识和思维活动却可以是多维的,一下子就可以从各个方面去认识。我面前桌子上有一个苹果,又大又红又圆又香,我一下子就全部及时把握住了。但是我要把这种认识和思维内容告诉别人,由于语言符号的线性特点的限制,就没法一下子把我的印象全部告诉对方,而不得不通过语言符号把这种整体的认识分解成线性的结合,再传递给对方,由对方再还原为近似的认识和思维内容。有人打比方:喉咙象山洞,如“你好,你坏”一齐往外挤就挤不出。有时感觉到不知该怎么用语言来表达,大概和语言的这种特点有关。
4.EBA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参考答案 篇四
一、复习范围
根据教学大纲,本课程复习考试范围是第一章至第九章。
二、考试形式、答题时限
考试形式是闭卷考试,答题时限为90分钟
三、期末考试题型
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和问答题四种。填空题主要在常识中产生,个别内容在名词中产生。
四、期末复习题
(一)常识
1.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
2.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4.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
5.《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
6.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8.“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
9.《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10.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11.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12.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13.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14.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15.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16.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17.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
18.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19.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
20.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
21.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中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22.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23.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24.诗和词在风格上有何区别?习惯的说法是“诗庄词媚”。
25、唐诗的风神体现在阔大意境、少年精神、刚健气息和优美情调四个方面。
26、词的特质表现为细腻体察、意境幽深、结构曲折、婉雅声情。
27、元曲的特点包括语言通俗、气质俚俗、情怀质朴、形式自由。
(二)名词解释 1.国学P11
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精神追求和学术方法的总结。
2.今古文经学P24
经学因为版本的不同,形成了今古文经学。所谓的今文,主要是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这些经典多在文、景时期已经得到官方的认可,而古文经,则是在景帝晚期、武帝初期所发现的古本。
3.《尚书》P46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是虞、夏、商、周时期“典”、“谟”、“训”、“诰”、“誓”、“命”的汇编,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夏、商、周文献中最完整的文献资料。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成熟的标志。
4.《诗经》六义P5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六义”是对《诗经》内容和诗法的概括,可分为“三体”、“三用”。“三体”是指风、雅、颂三种体式。“三用”是写诗的方法,即赋、比、兴三种方法。
5.《论语》P60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今本《论语》共20篇,492章,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当时的诸葛侯、官僚、士人之间的对话,带有浓厚的语录体色彩,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6.《竹书纪年》P85—86 也被称为《汲家纪年》、《汲家古文》或《汲家书》,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竹简长2尺4寸,每简40字,共13篇。它用魏国的文字书写而成。《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启到魏襄王期间的历史事件,其不仅年表详细,而且很多年记载与《史记》以及儒家经典的描述不同。
7.《资治通鉴 》 P87—88 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贯穿16个朝代,记载了1362年的史事,共294卷。另有考异、目录各30卷。这部书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由刘羲叟编订年历,作为全书的骨架。司马光编这部书的目的是给国君理政提出借鉴,全书以政治、军事、外交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8.《通鉴纪事本末》P88 是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作者是南宋的袁枢,他曾任国史院编修官,并参修《宋史》列传。袁枢根据《资治通鉴》的重要史实,按照事件进行分类编辑,每事做一个标题,并把司马光的史论也附上,他编集了239个事目,从“三家分晋”开始到“世宗征淮南”结束,共42卷。
9.《通典》P88 是杜佑所编纂的一部典章制度通史。该书共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刊、州郡、边防9门,其下属子目共1584个。目下按照朝代顺序进行记述,以时代为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2
该书取材广博,其中注明出处的资料来源就有248种。特别是其所记载的唐代制度详于“两唐志”,并收集了很多唐代诏敕、奏疏、纪事,多是原始资料。
10.《文献通考》P89—90 为宋元时期的马端临所作。全书分24门,共348卷。由于马端临编写的《文献通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通典》的不足,对《通典》的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效社、宗庙、王、礼、乐、兵、刊、舆地、四裔19门加以补充,并对天宝以后到宋嘉定之末的制度进行了续写。另列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特异5门,为马端临的新创。对中唐以后史料的记述,最有价值。
11.二十五史 P91 “二十五史”是中国25部正史的合称,“二十五”这个数字是历代累积而成的。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先后有“前三史”、“前四史”、“十史”、“十三史”、“二十四史”等合称。最近的一次是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后来学界习惯将《清史稿》列入,称为“二十五史”。
12.《史记》P91—92 《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有时也省称为“太史公”。它为西汉太史令司马迁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自传说时代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大约近三千年的历史。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全书有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
13.《汉书》
P91—92 《汉书》,又名《前汉书》,是东汉班固待人所撰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反秦到王莽新朝败亡期间共230年的史实。该书有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
14.庄周梦蝶 P116 《庄子·齐物论》也记载了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周晚上睡觉时梦见了蝴蝶,第二天早上起来想:是我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呢?可以看出,在庄子心目中,物和我之间是没有界限的。
15.合同异
P128—129
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这一派认为天下的东西都是相同的,其与庄子的齐物论有点相类似。实际上是泯灭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与差异。惠施的合同异则是建立在逻辑表述之上的,是方法推导的一种结论。合同异泯灭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在看似不同的事物中寻找其相同点,在差异性中寻求其相似性,忽略事物的个性,而重视其共性。
16.“白马非马”
P130 “白马非马”是离坚白派的标志性观点,他是说白马不等于马,其理由有:第一,马是一个类的概念,白马只是类中的一部分,故白马不能等同于马。第二,马只是作为一个概念而存在着,而白马则是实在的。第三,白马是有专色指称的,而马则可以指称任何色的马。
17.朱熹 P151 朱熹早年学习佛道,31岁时拜二程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后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体系继承并总结了北宋理学的结论,而成为明清的官方哲学。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由无极而太极。第二,理气同体。第三,理一分殊。第四,性分天理和气质。第五,人心分为道心和人心。第六,居敬穷理。
18.王阳明 P155 真正将陆九渊心理理论进行完善和总结的是明中叶的王阳明。王阳明初学朱熹学说,批判地吸收了朱熹注重先验性的“理”的本体论。后来又出入佛、老,受宗教心性学说的影响,继承了思孟学派的“尽 3
心”和“陆九渊”的“心即理”说,并仿照朱熹的“求理于物”,提出了“求理于心的”观点。王阳明认为心就是理,把陆九渊的心学和朱熹的理学结合了起来。吸收了南宋以来的事功派的理论。
19.《文心雕龙》P169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魏晋南北朝文论的集大成著作。这本书受到当时风气的影响而讲究文法,全部彩了骈文的形式,辞采优美,内容丰富。全书共50篇,其中总论5篇。
20.别集P165 别集是作家的作品集,在汉末形成。按照内容分,可分为全集、体裁集、选集、分期别集。别集集中保存某一作家的诗、词、曲、散文作品,21.总集
P168
总集是汇编多人的作品而成的。有其选择的标准,标明“全”的总集,过分地追求大而全,而不分好歹地全部收录,其人微言轻资料可以,但阅读起来却很不方便,便有人从中选择编集。
(三)问答题
1.浅谈研究国学应具备的素养?P17 答:一要有文献根底
中国的传统学术集中于经、史、子、集四部之中,这是我们进行国学研究的基本资料库。
二要重小学基础
要掌握文字、音韵、训诂的基本方法,这是从事国学研究的基础。小学属于“语言文字学”。因为是古代小学生的东西,所以叫“小学”。即现在的文字、音韵、训诂学,这是阅读古代典籍之前具备的学术素养。
明训诂、辨章句、通旨趣、括精要是读书的四个步骤。
文字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字的形成,比如象形、指示、会意、转注等。音韵学就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读音。
“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学问。训者,顺也,指顺其义理、语气而理解其文意;诂者,故也,指通古今之言,而明其故。
三要以实证为法
国学研究很大程度上是文献研究和历史研究,因为其中很多现象、事件、思想,与我们现在的环境有很大不同,我们必须还原过去的“情景”才能想清楚,才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结果。二重证据法是王国维提出的,是将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进行对比,可解析传世文献记载中没有说清楚的问题。后这个方法发展成三重证据法,就是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出土实物进行对照。这是考古学常用的方法。
四要能纵横兼通。研究国学很大程度上要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文化和艺术进行概括,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历史时空观,才能准确地看出某一人和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作用。通常我们把一个现象放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进行研究,如地域文学、地域文化、区域风俗、方言等,正是用空间的视角加以考察的。或者运用时间建立一个坐标体系,把某一现象放在这坐标中看,就很容易清晰地看出其前后变化的意义、内涵和特征,同时再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因素,就能看出这个现象产生的背景。
2.经学的意义何在?P25 汉代经学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文化谱系的形成,也意味着知识分子和统治集团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始达成共识,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深刻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末帝制的结束。而对中国文化的浸润作用,到现在仍在延续。
经学以其形态,充当了中国传统政治意识形态儒学的基础性学说。
3.魏晋南北朝儒经转型期的标志是什么?P26 魏晋是经学的转型期。这一转型期的标志有两个: 一是今古文经学的融合。二是经学玄理化。
4.谈谈教材中所说的阅读儒家经典的三大原则和四种方法? 三大原则:
一、以扬弃的意识择善而从。
阅读经书,要注意吸收其精华的东西,抛弃糟粕的东西。我们现在也需要对儒学重新阐释,重新认识,来看哪些东西为我们时代所需,而不必一定复古,更不必回归原始经义。
二、以客观的眼光审视得失。任何一门学问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这局限性既来自于视角,也来自于时代。对于儒学,更要作如是观。我们要避免在不了解这个东西的时候,就先入为主,妄加评论。要注意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历史、文化和社会上的每一个现象,思考它产生、变异的各种因素,实事求是地去分析,而不要先入为主建立某些价值判断。
三、以自新的理念寻求出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加强研究,把积攒了几千年的学问好好梳理一下,看有多少财富可资交流。从整个学说体系演变的过程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学说体系。这一体系中有一些是落后的,不能与时俱进;但其中也有很多沉睡的文化资源、思想资源和方法资源值得提倡。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将先进的内容从传统文化中分析出来,关注其对整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文明形态的影响。
四种方法:一是循传注而精训诂。要选好的注本来读,把里面的意思弄清楚。
二是通大义而知宗旨。字句疏通之后,要知道每一段是什么意思,每一篇讲的是什么意思,是围绕着什么问题在说,通过章句之学而知篇章义理,进而通晓全书宗旨。
三是明演进而晓流变。儒学的发展具有时代性,读任何一本经书都要留意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如何阐释。
四是守一经而立根基。要研究中国传统学术,至少要精读一本,精通其本经、传疏和研究状况,这也是古代学者常用的入门方法。把一本经书及其历代研究作为根底,而把其他的作为辅助进行略读。我们一生能把一本经书读透了,精通了,已经很难得。
5.礼学的四个层面是什么?P52 答:礼学分成四个层面:一是礼义,它是对礼的本义的阐述,包括礼的来源原则、内涵等,是从理论的角度,或者说是思辨的角度进行的形而上的概括。二是礼仪,即那些形而上的概括如何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中。三是礼制,礼仪是规定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而礼制规定的是礼仪活动中所使用的器物的形制和数量,包括礼器和礼数。四是礼度,即讨论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对礼仪和礼制的调整的尺度。
6.《孟子》在仁义和民本思想四个方面的讨论是什么? 答:第一,《孟子》将《论语》的“仁”发展成“义”。
第二,孟子把孔子的“人本”落实到“民本”,从而使他的政治思想更具有时代感;
第三,孟子把商周时期的“天德”思想和孔子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阐述为“性善论”。第四,从“性善”论出发,孟子认为统治者有可能实行仁政,从“民本”说出发,统治者必须施行仁政,从而使“仁政”成为孟子主导的政治思想。
7.简答《尔雅》的研究价值?P69 答:《尔雅》的价值,一在于作为训诂的基础,使我们了解到很多字的本义。二是奠定了类书先例。古代的类书就是按类编纂,《尔雅》也是按照天地、日月、四时、禽兽来划分的,这是最早的类书体例,对后世很有启发。三是博物资料。其中了很多名物资料,如四野、五方等,对汉代博物意识的形成很有
启发,博物意识催生了汉赋的排比和博物。四是作为汉语史料《尔雅》保存了大量先秦时期的语言,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资料,来研究上古汉语。8.史书研读要注意哪些问题?P80
一、明大势:明晓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目的二、知得失:以史为鉴,以历史上的兴衰成败作为现在的借鉴。
三、审源流:分析中国古代历史制度变迁。
四、阐幽微:认真阐述中国史书的细节。
五、辨真伪:辨析典籍的真伪。9.简答先秦子学兴起的原因?P108 答:先秦子学兴起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官吏流散。平王东迁以前,学者主要集中在官府和贵族阶层,这时的学问很大程度上是王官之学。东迁之后,中央政权衰微,原先供职于王室的官吏开始流散,道术为天下裂,由于各种官吏所掌握的知识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对天下的问题的认识亦不相同,这就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学派。
二是士阶层形成。学术最初是在“士”以上阶层开始普及的,天下大乱之后,士阶层就谋略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开始建构自己的学说,来完善自己的学术体系,以达到救世之弊的目的。
三是官学解体。商周时期,学在官府、学在贵族,而下层的人民掌握不了文字,自然也掌握不了学术的根本。东迁之后,官府解体,除一小部分人留任外,多数则流散民间,或者投奔诸侯。前者以办私学的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后者则寄食诸侯、贵族门下,相互辩难,也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四是人才需求强烈。春秋时期的诸侯不再单纯地向上天乞求自己的合法性,转而向民间寻求对自己的国家和政权有所帮助的人,因此礼贤下士成为社会普遍的风气。春秋旧中国是士阶层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只要有才学,通过游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就促使更多的士人有意识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并提出见解。
10.以子学学派的地域性特点简介几个主要学派?P109 春秋时期,不同地域也产生了不同的学术体系,或者说是不同的学说体系适宜在特定的地域发展。两者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学派的地域性:
一是邹鲁派,其主要分布于现在的山东半岛一带,他们主要讲仁、义、礼、教化等,以孔子、孟子及后来的荀子为代表。
二是荆楚派,其主要分布于现在的湖南、湖北、河南南部一带,以尚道、守雌、虚无为旨,老子和庄子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
三是燕齐派,其主要分布于现在的河北、山东北部、河南东部,以空疏迁怪之谈见常,与邹鲁派的严谨守成不同。
四是三晋派,主要分布在战国时期燕、赵、韩等地,即现在的山西、河北、河南北部一带。
11.谈谈老子的思想方法和行为追求对后世的影响?P114 最主要的有三方面:
一是言不尽意的倾向:任何可以表达的道理都不是恒久不变的道,任何可以称呼的名称都不是恒久不变之名。
二是反对世俗的价值:回归于天性,天性即自然。
三是启发了重自我的一派:强调为我利已,轻物重生。
12.庄子的思想立足于那两个基点?P116
庄子的修养立足于两个基点:一是心斋。庄子所强调的心斋,就是虚心应物。虚心是让心灵清虚,把心灵打开;应物就是应对天地之万物,完全泯灭自己的内心,泯灭自我和万物之间的界限,而把天地万物都摄入自己的心中,把自己和宇宙运行的大道、宇宙混沌状态结合在一起,排除自己的一切杂念。
二是坐忘。坐忘就是独处。儒家所讲的独处,叫坐忘。慎独是指在你独处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道德。
13.韩非学说的思想体系有那几个特点?P125 答: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以性恶为重法的基点。第二,以法后王为变革依据。第三,以实用为求治的根本。第四,以法治为德治的替代
14.《吕氏春秋》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133 答:《吕氏春秋》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诸说、弃封建。第二,隆君主、明时变。第三,蹈清静、尚实用。
15.从子学的内容回答中国哲学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P127 答:概而言之,中国哲学主要关注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天人论。二是本体论。三是名实之辨。四是运行之理。
16.由子学看中西哲学的方法差异?P158 答:视角决定内容,内容决定方法,中西哲学之间的方法差异也是非常鲜明的。
一是求道理与求知识的不同。西方哲学注重追求对知识性的掌握,而中国哲学追求的是道理,即侧重探讨天地运行和社会运行中所蕴涵的伦理和道德。西方哲学求知识是注重研究客观规律,而不甚关注这些规律的文化意蕴和伦理意义,在思考的时候强调细部分析;而中国哲学追求的是整体的观照。
二是主体化和对象化的不同。中国哲学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常常是将对象主体化。西方哲学常常采用对象化的方法,把要分析的事物作为客体,即把它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加以思考。
三是重整体和重个体的不同。中国哲学或者中国学术对万物进行讨论的时候是从整体着眼的。重视整体的圆融观照,更关注物与人、天与人、人与人交际的领域,并将各种关系作为讨论的焦点。
四是重变异和重概括的不同。西方学术强调使用计量的方法来分析,而后通过归纳或演绎将各种现象概括出来,并通过形而上来概括描述自然、社会、人生的规律,这种概括更多是看到了事物的不变性。而中国哲学看来,天下万物都在变化,变化的事物是无法概括的。中国哲学不追求对一个事物进行准确的概括,而侧重用通变的观点来审视事物的演进。
17.谈谈楚辞的文学价值?P162 答:第一,文体启发
一是前四后三的字句;二是对偶句式;三是参与到散体大赋的建构之中,成为散体大赋的组成部分,促进了散体大赋的产生和演变。
第二,文法价值
一是象征;二是感兴。象征和感兴是中国诗歌构建意象和意境的基本手法。
第三,文风影响
楚辞的文风是非常肆丽的,丽是绚烂之丽,肆是恣肆之美。
第四,文气形成
所谓的文气就是文章中所流淌的气韵。
18.简述教材所举的研读《楚辞》的基本书目?P165 答:研究《楚辞》的代表性性作有如下几种:
1、王逸的《楚辞章句》
2、洪兴祖的《楚辞补注》
3、朱熹的《楚辞集注》
19.如何研读集部著作?P171
答:
一、以总集求博览
二、读一家求玩味
三、以纵观审通变。
四、以横观较长短
五、以文体明法式
六、以篇章赏意趣
20.中国文学的特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173
答:中国文学有着与西方文学不同的特质,就文体来说,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诗歌重抒情而轻叙事
西方文学有着发达的史诗系统,如《荷马史诗》等。但中国古代却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中国诗歌重视感情的表达,而轻视对事件的叙述,这是一个基本倾向。
二、小说重情节而轻人物
中国传统小说重视情节的叙述,相对忽略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这是由于中国小说在明清时期,多出于说书人表演的缘故。中国具有发达的史传系统,侧重刻写历史人物,小说有一部分是从史传系统中分化出来年,在形式上多有要采用纪传体,不可避免地更注重对故事情节的刻画。
三、戏曲重写意而轻情节
中国古典戏曲与西方戏剧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中国戏曲追求的是一写意性,而西方戏剧追求的是写实性。西方的戏剧重视三一律,即要求时间、地点和人物要有一致性。中国戏剧的写意性表现在:一是程式化;二是抒情性;三是虚拟性;四是综合性
四、文论重参悟而轻分析
5.EBA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参考答案 篇五
1、中国饭店集团跨国经营的现状与策略分析
2、智慧型饭店经营新趋势
3、饭店品牌个性塑造
4、我国饭店企业员工流失原因及控制方法
5、《旅游法》解读及饭店对策
6、高校周边饭店对学校住宿的渗透
7、论现代饭店经理的定位
8、论饭店文化对“90后”员工行为的影响
9、关于激励理论在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浅析
10、高星级饭店以大众化策略应对餐饮业发展现状的探讨
论文格式要求
1.标题:一般不超过 20 个汉字(副标题除外)。
2.作者姓名、单位:按“作者姓名(班级全称,学号,所在省 城市 邮政编码)”格式。
3.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为主语,可用“文章”),一般不超过 200 字。4.关键词:3-8 个,中间用分号相隔。
5.正文:3000-8000 字为宜,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引用要规范,数据要准确。
6.文内标题:要简洁、明确,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
一、(一)、1、(1)、1)。
7.数字用法:凡是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并以圆括号加注公元纪年;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以表示的概数,采用汉字。
8.表格:采用三线表,表内序号一律为阿拉伯数字,表序与表题居中置于表格上方。
9.参考文献:对引文作者、出处、版本等详细情况的注明。格式与示例:
(1)专著格式: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1] 陈朝阳,王克忠.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论文集格式: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2〕刘守胜.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 [A].关鸿,魏凭.人生问题发端——斯年学术散论 [C].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3)期刊文章格式: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
示例:[3] 吕文良.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政策选择[J].社科纵横,2003,(5).
(4)报纸文章格式: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4]丁士修.建筑工程管理 [N].建设日报,2005-12-24(11).
◆同一专著、论文集、期刊、报纸文章,都一律只用一个序号,而且要把页码统一标注在文章中相应序号之后。
◆参考文献的不同类型用不同的大写字母标注,如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 [D];报告:[R];标准:[S];专刊:[P]。
10.注释: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置于页脚。
6.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篇六
考纲:
名词解释(5个 十分)单项选择(20个 20分)简答(6个 40分)论述(2个 30分)
1.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多个的人协调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的目标。2.管理的职能:
计划与决策(决定组织的目标以及如何最好的实现目标)组织(组织活动和资源以促进目标的达成)
领导(指挥员工并将其引导向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方向)控制(监督和调整组织的活动以有利于目标的实现)3.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与从事工作或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人际技能(与他人相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概念技能(归纳、总结、和抽象思维的能力)4.成功的管理中什么是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
管理的效率(组织资源优化利用的程度——是否正确的做事)
管理的有效性(组织资源用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是否做正确的事)5.科学管理理论
(1)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罗(2)主要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发展生产力
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泰罗的管理制度)代替旧的经验式管理
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劳资双方在思想观念上来一次彻底的变革(3)泰罗管理制度:(科、制、科、刺、管)科学的制定工作定额
制定并实施标准化的工作方法 科学的选择并培训工人
刺激性的报酬制度——差别计件工资制 管理职能与操作职能相分离
6.法约尔的十四条原则(分、权、纪、统、统;个、报、集、等、秩;分、权、主、集)
分工、权威、纪律、统一命令、统一行动;
个人服从集体、报酬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 平等、人员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7.霍桑实验的结论:(工、存、提、要)
工人是社会人(作为复杂的社会系统成员、金钱并不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的动力,社会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构成的动力,如安全感、归属感、相互尊重和友情,对劳动生产率有极大的影响)
存在“非正式组织”(工人中的非正式组织具有特殊的感情倾向和领袖人物,以一种默契左右着工人的行为)
提倡新型的领导风格(新型的领导风格就是通过满足工人的合理需要,加强正式组织内部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从而鼓舞工人的“士气”,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要关心工人(管理人员应该设身处地的关心下属,沟通感情,让工人能心情舒畅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附:霍桑实验的意义:
为管理学者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组织中人的因素可能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能相反
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位置,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因素,这无疑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意义 8.需要层次理论:(生、安、社、自、自)
生理的需要(人类维护自身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
安全的需要(包括心理、劳动、职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如希望解除生病、失业、破产、意外灾难及养老等经济生活的担忧。)
社交的需要(包括社交和归属的欲望,希望得到别人的安慰和支持,离群独居会感到痛苦)
自尊的需要(尊重需要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情,也包括别人对自己的赏识或尊重。如成就、声望、地位和晋升机会)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目标是自我完成,或者是实现一个人的潜能,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9.社会系统学派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彻斯特.巴纳德
正式组织的协作基础是:成员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
经理人员的职能是:选拔并用好人员、建立组织的目标、建立和维护组织的信息系统
10.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
决策工作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即决策 决策有程序化和非程序化之分
人是有限理性的,决策的标准不是最优而是满意 11.权变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弗里德.菲得勒
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有效的管理方式应与具体的环境相适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 附: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斯宾塞.布法 组织是“经济人”
管理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模型来刻画,且存在最优解 计算机是重要的工具
12.组织的任务(行业)环境
行业现有的竞争者(同业竞争的态势和程度、自身的行业地位)
行业潜在的进入者(进入壁垒的大小:规模经济的大小、技术壁垒、政策壁垒)替代品的生产者(新技术、新材料的发明;替代品的出现;产品被替代程度)产品和服务的用户(用户讨价还价的能力:用户的集中程度、发展新用户的难度)生产资料的供应商(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的竞争程度、选择新供应商的难度)
13.计划的目的与作用(方向、风险、效率、标准)为组织行动提供方向
减少未预测变化的影响——降低风险
减少浪费和冗余——优化资源的利用并提高工作效率 为控制工作提供标准
14.影响计划制定的因素:(目标、环境、资源、时间)
目标的确定(战略目标的确定、目标的层次分解:子目标的确定)
环境的复杂与变化(信息的不充分和不确定、人的有限理性:影响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
资源的限制(人、财、物各项资源都是有限的)时间的限制(计划周期的长短、计划工作的时限)
15.(决策)按所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划分:(知道那些属于哪类)确定性(环境是稳定的或变化不大。企业组织中确定状态下的生产计划、分配方案、库存计划等决策)
风险型(概率确定型,能够确定为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当决策问题的一方为自然状态且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能确定)
完全不确定型(概率不确定型,不能确定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当决策的一方为自然状态,且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不能确定)
16.影响决策的因素:(环境、文化背景和组织文化、经验、能力、风险态度、认知和价值观、时间)环境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决策者的文化背景和组织文化 过去的经验 决策者的能力
决策者的风险态度 认知观和价值观 时间的限制
17.组织工作的本质:
以合理的方式对各项活动和资源进行组合安排的过程 工作设计 工作分配
权力、责任分配 人员配备
18.组织类型按组织的灵活性划分:(掌握二者区别)(工作分工和角色、部门划分和规章制度、上级对下级、基层人员自主权)
(1)机械型组织(组织的工作分工和角色都比较明确,部门划分和各种规章制度比较严格。上级对下属实行严密的监督,强调严格的纪律和命令。基层人员拥有较少的自主权,主要听从上级的命令,按照规章制度行事,以确保组织的运作有序和高效率。例如麦当劳)
(2)有机型组织(组织的工作分工和部门划分以及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易于随时调整。权力被下放、分散到中层和基层管理者手中,以鼓励他们承担责任。基层人员拥有较多的自主权,以及时地应对环境的变化,从而确保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
19.组织设计的原则:
因事与因人设计相结合(职位的设立必须与具体的工作相对应,但也要考虑人的特点和人与工作的相适应)
责权对等(权力必须有对相应的责任的约束)
命令统一(一个下级只能接受来自一个上级的命令和指挥)20.组织设计的依据: 组织的环境 组织的规模 组织的发展阶段 组织的技术 组织的战略 附:
(1)对于多变的环境,组织应更具灵活性和柔性,即有机型组织 对于稳定的环境,组织应更规范和更具有刚性,即机械型的组织(2)技术类型与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单件小批量,大批大量,连续生产)
(管理层次、高层管理幅度、基层管理幅度、经理人员的比例、技术人员的数量、规范化程序、集权程度(基层自主性)、书面沟通的数量、结构类型)(3)战略对组织设计的影响(保守型战略、风险型战略)
(集权与分权、计划管理、高层管理人员构成、信息沟通)
不同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组织功能,不同的组织战略要求组织要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业务活动,从而影响管理职务的设计,并需要相应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安排来支撑。
组织的设计要为组织战略的实施服务,必须服从组织所选择战略的需要。设计适应战略要求的组织结构,是战略实施和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组织的设计要为组织战略的实施服务,必须服从组织所选择战略的需要。设计适应战略要求的组织结构,是战略实施和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21.部门化:(概念)
定义:将组织的活动或人员划分为可管理的部门 职能部门化(按活动的相似性划分)
产品部门化(将有关同一产品的生产经营的所有活动放在同一个部门中管理)区域部门化(将不同区域的活动放在不同部门管理)22.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概念)管理层次(组织中权利等级的层级数)
管理幅度(向一级主管直接汇报的下级人数)附: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上下级的工作能力
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主管所处管理层次、下属工作的相似性、计划的完善程度、下属的工作难度)
工作条件(助手、辅助办公手段)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稳定性)
23.基本的组织结构:(各自的优缺点)职能式结构 事业部制结构 矩阵式结构
(1)职能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实现管理的专业化 维护组织的统一性 缺点:
各部门的贡献不易区分 部门间难以协调(2)事业部制结构 优点:
有利于组织活动的调整 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的竞争 缺点:
不利于统一指挥
过分的分权可能导致难以控制(3)矩阵式结构 优点:
增加了组织的灵活性
提高了组织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缺点:
违反了组织命令统一的原则
24.人员选聘的来源:(各自优缺点)外部招聘(由外部的人才市场选聘合适的人员,配备在需要的岗位上)内部提升(从组织内部选拔合适的员工,安排在需要的岗位上)(1)外部招聘 优点:
为组织带来新的冲击、新的理念、方法、经验,有利于提高组织活力 缺点:
选错人的几率高
对组织不熟悉,需要有适应期 对内部成员的打击(2)内部提升 优点:
提高正确选择的概率
较短的适应期,有利于工作的迅速开展 增加了组织成员的发展空间,鼓舞士气 缺点:
近亲繁殖,不利于组织的创新与保持活力
25.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确定报酬、人事调整、人员培训、内部沟通)为确定报酬提供依据 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
为人员培训提供依据(通过考评可以了解哪些人员在哪些方面不满足要求,从而知道哪些人在哪些方面需要培训和改进)
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考评的结果可以使组织了解自己的成员,同时也使成员了解自己可组织的要求,从而促进了信息的沟通)26.培训的目的和作用:
传递信息(通过培训可以传递组织对成员的要求,使其了解什么才是合格的成员)改变态度(培训不仅使成员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更重要的是改变工作行为和态度)更新知识 发展能力
27.领导的影响力:(区别)(1)职位影响力
由于拥有职位所赋予的强制性权利而可以影响他人的能力 法定权力、奖励权力、强制权力、专家全力(2)非职位影响力——个人影响力
与职位无关,在群体内自然形成的可以影响他人的能力 28.影响职位权力和非职位权力的因素(1)影响职位权力的因素
传统因素(下级要服从上级的观念)
职位因素(职位权力的强制性产生的敬畏感)资历因素(管理者的资历和经历所形成的权威)
(2)影响非职位权力的因素(品、才、知、感、作)品德因素(领导者的品格、道德)才能因素(领导者的能力、才干)知识因素(领导者的知识和专长)感情因素(领导者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作风因素(领导者的领导风格)29.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管理者拥有职位所赋予的合法的强制性权力,可以对下属进行命令、指挥并影响其行为
领导者的权力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力和模范作用的基础之上。领导者可能没有正式的职位和职位所赋予的合法权力,其主要依靠个人影响力影响他人 管理者不等同于领导者,一个领导者也不一定是管理者 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同时是一个领导者 30.管理方格 两个维度
形成不同的组合——领导方式 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1)1.1型—贫乏型管理 最差
(2)9.1型—任务型管理 士气低落,独裁式领导(3)1.9型—俱乐部型管理
纪律松散、效率低下,放任式领导(4)5.5型—中间型管理
没有全部投入,只求两方面都过得去(5)9.9型—群体合作型管理
努力使部下个人利益的满足与企业目标的实现有效的结合起来,因而士气旺盛、关系和谐、工作出色,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 31.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的生命周期理论:
(1)领导者应随着下属的不同和变化,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2)下属的成熟度:能力和工作意愿 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工作 有意愿但没有能力
有能力但不愿被指挥工作 有能力并且愿意工作
(3)命令型(高工作低关系)—>说服型(高工作高关系)—>参与型(低工作高关系)—>授权型(低工作低关系)
32.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的菲得勒的权变模型(1)领导风格(任务导向、关系导向)(2)LPC问卷关于最不喜欢的同事的问卷(3)情景因素:
上下级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否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喜欢 任务结构——下属的职责是否明确划分并被理解 职位权力(领导者所处职位的职权和组织支持)——权力的强调(4)中间以人为中心,两边以工作为中心的指令性(5)基本的解释:
有利的环境可以促进任务完成,但改善环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环境不利时,难以通过在短期内改变环境,来促进工作和目标的完成。33.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的路径目标理论(1)路径目标领导过程:
辨别下属的需要——设置合适的目标——与目标相关的奖励——对下属提供实现目标的协助——下属满意、受到激励、接受领导——产生有效的工作绩效——员工与组织都实现自己的目标(2)理论框架
目标的设置——领导要为下属设立合适的目标
路径的改善——领导要为下属实现目标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领导风格的选择——根据下属的特点,要运用相应的领导方式(3)可行的领导行为:
指导型领导(让下属知道期望他们的是什么,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对如何完成任务给予具体的指导)
支持型领导(关心下属的需要,营造愉快的工作环境)
成就取向型领导(领导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期望下属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参与型领导(领导与下属共同嗟商,在决策前充分考虑下属的建议)(4)权变因素
环境的权变因素(任务结构——工作任务划分的明确程度;正式权力系统——权力关系明确和层级分明的程度;工作群体——是否存在激烈的内部冲突)
下属的权变因素(控制点——内控和外控;接受他人影响的意愿;自我认知的工作能力)
(5)理论的引申假设
与具有高度结构化和安排好的任务相比,当任务不明或压力过大时,指导型领导会带来更高的满意度。
当下属执行结构化任务时,支持型领导会带来员工的高绩效和高满意度。
组织中的正式权力关系越明确、越官僚化,领导者越应表现出支持型行为,降低指导性行为。
当工作群体内部存在激烈的冲突时,指导性领导会带来更高的员工满意度。内控型下属对参与型领导更为满意。外控型下属对指导型领导更为满意。
当任务结构不清时,成就取向型领导会提高下属的期望水平,使他们坚信努力必会带来成功的工作业绩。34.理论的核心和关键点
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他们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相一致。有效的领导者应通过指明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来帮助下属,并为下属理清路程中的各种路障和危险,从而使下属更顺利的完成工作 35.关于领导理论的新观点(1)魅力领导论
该理论将领导者的成功,归因为其所具有的领袖气质和个性特征。House认为,魅力领导有3各重要特征:高度自信、支配他人的 倾向、坚定不移的信念。关键特点:
自信:领袖魅力的领导者对他们的判断和能力充满信心。远见:有理想的目标,对未来充满希望。
清楚表述目标的能力:明确地陈述目标,并使他人明白。对目标的坚定信念:具有奉献精神,敢于冒险和自我牺牲。不循规蹈矩:行为新颖,反传统,反规范。
变革的代言人:激进变革的代言人,不是传统和现状的卫道士
环境的敏感性:能够对环境的制约和变革所需的资源进行现实的评估。(2)交易型领导
交易型领导者通过明确角色和任务要求来指导或激励下属向着既定的目标活动。领导者的奖励是下属的服从的交换条件。
权变奖励:努力与奖励交换原则,良好的绩效是奖励的前提,承认成就。通过例外管理(主动):监督、发现不合规范与标准的行为,并加以改正。通过例外管理(被动):只有在没有达到标准时,才进行干预。自由放任:放弃责任,回避决策。(3)变革型领导
变革型领导者是鼓励下属为了组织的利益而超越自身的利益,并能对下属产生深远的影响。
变革型领导者与交易型领导者有本质的区别,交易型领导者聚焦于领导的管理方面,业绩监控、纠正错误和奖励等。变革型领导则是要将追随者从自我中心的个体变成忠于群体的成员,激发其取得超出预期的成绩。
领袖魅力:提供远景和使命,灌输荣誉感,赢得尊重和信任。
感召力(愿景激励):对追随者寄予很高期望,激励他们投身于实现组织愿景的事业中去。领导者利用信条和情绪感染力来凝聚组织成员,以取得比个人利益更大的成就。
智力激发: 激发追随者创造和革新的意识,对已有的信念和价值观提出质疑,支持 尝试新理论、新方法来解决组织的问题。
个别化关怀:关注每一个人的需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给予培训、指导和建议。
36.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同8.(2)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外在因素):不满意—>非不满意 ;个人生活、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工资薪水、公司政策、管理监督
激励因素(内在因素):非满意—>满意 ;工作本身、责任、成就、承认、发展机会 37.期望理论
(1)激励力=效价×期望
效价:(某种需要的心理价值)个人对自己所采取的行动将会达到的某一成果或目标的估价(有正值有负值)
期望:(某种需要得以满足的可能性)某一特定行动导致预期结果(或目标)的可能性大小(或叫概率)(介于0~1之间)(2)理论解析
付出的努力是否能有良好的绩效; 良好的绩效是否能得到应有的奖励;
得到的奖励是否符合和满足自己的需要; 38.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概念)
正式沟通(通过组织正式设计的方式和渠道进行的信息交流)非正式沟通(依赖于私人间的关系所进行的信息交流)39.(1)正式沟通的优缺点: 优点:
沟通方式比较规范、有保证、约束力强、形式严肃、易于保密等,可以使信息沟通保持权威性。缺点:
中间环节多、传播路线刻板、缺乏灵活性、沟通速度较慢、信息易损耗和失真等等。(2)非正式沟通的优缺点 优点:
沟通形式不拘,信息传递直接明了,沟通速度很快,容易及时了解正式沟通难以提供的“内幕新闻” 缺点:
沟通过程难以控制,信息常常不完整,可能导致小集团、小圈子,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人心稳定等。
40.有效沟通的障碍&41.有效沟通的管理 选择性接收——学会倾听 沟通的技巧——了解对方
沟通者间信任程度——建立彼此平等、信任的关系 沟通者间的相似程度——沟通的制度化 沟通者间职位的差别——减少沟通的层次 信息传递的链条——多渠道沟通 42.有效控制的原则 及时性 准确性
经济性(收益和投入之间进行比较)标准合理 重点控制
强调例外(控制反常现象,有效而不忙碌)43.组织变革的原因 竞争环境的变化
社会文化因素的变化 政府管制的变化 技术的变化 战略目标的变化
44.组织变革的内容:
组织结构——权力关系、协调机制、部门调整 工作任务——工作的重新设计
管理和运行技术——工作过程、工作方法、生产技术 人员——态度、期望、认知、行为 45.组织变革的阻力(1)来自个人的阻力 认知、观念和习惯
对未知的恐惧和不确定性风险 利益的调整
(2)来自组织的阻力 权力的重新划分 资源的重新分配
原有结构和关系的打破 46.组织诊断
(1)组织需要变革的征兆 决策失误——坐失良机
沟通不畅——不协调、人事纠纷
业绩不佳——无效率、得不到正常发挥 缺乏创新与活力——组织停滞不前(2)诊断重点 组织目标 组织结构 领导方式 控制系统 权力关系 集权与分权
47.组织发展(概念)
通过系统地运用行为科学技术,有计划地、整体范围地促进组织的健康和运作效率 1.管理的概念: 2.管理的职能 3.管理者的技能
4.成功的管理中什么是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 5.科学管理理论(1)代表人物(2)主要管理思想(3)泰罗管理制度 6.法约尔的十四条原则 7.霍桑试验的结论 霍桑实验的意义 8.需要层次理论 9.社会系统学派(1)代表人物(2)观点 10.决策理论学派(1)代表人物(2)观点 11.权变理论学派(1)代表人物(2)主要观点 附:管理科学学派(1)代表人物(2)观点
12.组织的任务(行业)环境 13.计划的目的与作用 14.影响计划制定的因素
15.(决策)按所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划分 16.影响决策的因素 17.组织工作的本质
18.组织类型按组织的灵活性分为 19.组织设计的原则 20.组织设计的依据 附:
(1)多变的环境、稳定的环境
(2)技术类型与组织结构间的关系
(单件小批量,大批大量,连续生产)
(管理层次、高层管理幅度、基层管理幅度、经理人员的比例、技术人员的数量、规范化程序、集权程度(基层自主性)、书面沟通的数量、结构类型)
(3)战略对组织设计的影响(保守型战略、风险型战略)
(集权与分权、计划管理、高层管理人员构成、信息沟通)巴拉巴拉
21.部门化概念及分类 22.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附: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23.基本的组织结构及各自优缺点 24.人员选聘的来源及各自优缺点 25.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 26.培训的目的和作用 27.领导的影响力及区别
28.影响职位影响力和非职位影响力的因素 29.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30.管理方格
31.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的生命周期理论
32.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的菲得勒的权变模型 33.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的路径目标理论(1)过程
(2)理论框架
(3)可行的领导行为(4)权变因素
(5)理论的引申假设 34.理论的核心和关键点 35.关于领导理论的新观点 36.激励理论(1)(2)
37.期望理论及理论解析
38.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的概念
39.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各自的优缺点 40.41.有效沟通的障碍及管理 41.42.有效控制的原则 43.组织变革的原因 44.组织变革的内容 45.组织变革的阻力 46.组织诊断
【EBA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参考答案】推荐阅读: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指导及答案10-07
管理概论复习要点07-01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管理学概论09-23
信息管理概论作业答案07-29
企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09-11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答案版07-09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试卷及答案11-12
公共危机管理期末复习10-28
《管理哲学》期末复习指导06-19
企业行政管理试题(含参考答案)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