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共8篇)
1.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篇一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意见
根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进一步扎实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致力建设和谐新农村,以我镇**村、**村、**村、**村四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为重点,在四个示范村的影响和带动下,到2010 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入学率达到98%以上,电话普及率达到52%,有线电视村村通全面启动,入户8000户,入户率85%,五保户供养达95%;村“两委”班子团结,财务、政务公开,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环境安定,生活方式健康,村容村貌整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成为一个“晚上亮起来,白天净起来,四季绿起来”的新型文明乡村。
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重点
我镇涉及**村、**村、**村、**村四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重点:以**强村建设为核心,规划发展工业带动型**村、养殖带动型**村、**村、劳务带动型**村四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业带动型**村重点要落实“一规划”: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依托**公司,进一步落实《**村2011年—2014年发展规划及规划》。养殖带动型**村、**村要建好“两区一阵地”:新发展占地5亩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2个,存栏在200头以上的养猪户达12户,存栏在5000只以上的养鸡户6户,并发展沼气60座;依托村小学,规范和完善文明农民学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劳务带动型**村2006年要规划好“两园一区”:加大跑部进厅力度,筹建全镇第一个“农村文化园”;发展沼气50座,规划发展150户的一个“庭院经济园”;启用温暖小区。同时要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水农户达到500户;规划整修村内道路5公里,安装路灯60座;新增有组织劳务输出1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
三、工作措施
(一)以转变干部作风为重点,强化争先创优机制。在机关内部实行目标管理,开展“评先创优”活动。按照县定目标,逐步分解细化下达目标,推行工作合力团制和工作台帐制,真正在机关内部形成肩上有压力,脚上有动力,争当先进,耻于落后的争先创优局面。要在干部升降、评先树优、物质奖罚上加大力度,真正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激励干事者,保护创新者,鞭策落后者,逐步树立一种“以发展论功过,以实绩定取舍,以民意论去留”的用人导向。
(二)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强化组织保障机制。按照上级对新一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不断加强村班子自身建设,2006年全镇“五个好”党支部达到60%以上,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以净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目的,强化社会稳定机制。探索
实施治安巡逻承包责任制,抓好村级治安;认真落实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制度,周排查制度、销号制度等四项信访工作制度,真正使信访案件件件得到落实,确保信访人员人人得到接待,件件得到处理,及时把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宽松环境。
2.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篇二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是事关百姓温饱、民族独立、国家稳定的天下第一大产业。 山阴县地处塞北黄土高原, 山多沟深, 土地贫瘠, 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 广种薄收, 农业基础十分脆弱。再加上我国加入WTO后, 农民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风险的约束。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收入连年徘徊不前, 农业投入减少, 严重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为此我们要爱护农业、支持农业、服务农业、为农民开绿灯, 要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大力保护生态环境。
要坚持生态环境战略, 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常抓不懈。5—10年内, 全面实施数字生态战略, 重点绿化北部洪涛山系和南部恒山支脉1.2×104hm2, 大运高速公路两侧抓好1.33×104hm2饲草基地建设, 建设南部经济林区、中部生态景观林区、西部天然林区和北部生态林区1.6×104hm2, 建起南部7km恒山支脉防风林带屏障、大运高速公路41km防风林带屏障、中西部川坡区38km混交林带防风固沙屏障、西部山区防风林带及天然林保护屏障。通过生态治理, 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45%以上, 形成山阴遍地是绿草、到处是树木、满眼是绿色的美好形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2008年要高标准完成退耕还林、荒山造林0.4×104hm2, 启动世行贷款三期工程, 重点抓好“一带、两园、三线”工程建设。“一带”就是高起点建设万亩大运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两园”是高标准建设万亩生态畜牧经济园区和西山森林公园;“三线”是高质量抓好2008国道、元元路、山和线两侧的退耕还林还草、荒山造林建设。要创优生态建设机制, 鼓励企事业单位、城镇居民、农民以及社会能人等参与林业建设, 所造林木归投资者所有。要积极扶持居民办林业, 扶持种草大户, 给予资金倾斜。要完善“四荒”治理林权发放工作。要加强林木管护、封山禁牧, 积极推进舍饲养殖。
二、实施畜牧富民战略, 抓好奶牛规模养殖和园区建设
(一) 要把规模养殖和园区建设作为奶牛业发展的突破, 推动畜牧养殖业实现质的突破。全县重点抓好大运高速公路两侧奶牛规模养殖和园区建设, 力争今年年底奶牛达到6万头。各乡村必须抓紧去年铺开的规模牛场和养殖园区工程建设, 争取早日竣工, 早日养殖。要全面落实允许农户承包地上建牧场, 依法流转土地经营权、鼓励干部职工走出机关兴办养殖场等政策, 吸引民间资金投向奶牛养殖业。
(二)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要加强畜牧兽医站建设, 健全奶牛谱系档案, 引进高产优质冷冻精液, 普及推广奶牛良种、防疫治病技术、高产奶牛培育技术等, 进一步夯实奶牛基地建设。要在古城镇搞好奶牛兽医院建设, 在全县起到辐射示范作用。
(三) 瞄准主攻方向, 建畜牧强县, 打乳业品牌。全面建设新农村根本出路就在于推进产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在山阴县加快推进这一进程的最易突破点就是畜牧业。因此, 我们要瞄准这一主攻方向, 抓住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良好机遇, 加快实施重点突破、龙头带动、科技兴牧、打造品牌四大战略, 通过创优环境、科技进步、政策引导、重点扶持, 把山阴县畜牧业这块蛋糕尽快做大做强。
三、实施龙头企业建设战略, 推进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山阴县最早是90年代初期, 以山阴古城乳业集团为代表的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了确保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不断探索出了公司+农户、产供销一条龙, 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这种模式, 把分散的、盲目的、弱小的农户与公司连接为“效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 率先进入市场, 并根据市场变化优化产业结构, 降低了市场风险, 获得了比其他农户多得多的生产经营效益。同时, 通过延长产业链条, 提高产品附加值, 不仅使参与企业化经营的农户可以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带来的部分利润, 还为剩余劳动力开辟了就业门路。
(一) 要抓紧古城集团16×104t液体乳品加工专项项目建设。
力争年内6条灌装生产线投入使用, 新增生产能力6×104t, 新增销售收入达6.9亿元, 新增税收8271万元, 成为乳品强势企业, 推动农民大养牛、大发财, 促进财政增收。
(二) 要扶持山西伊利奶业的快速发展。
要发挥强势企业的拉动作用和名牌效应, 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 做强做大企业。力争2-3年内公司系列乳品加工能力达到10×104t。依托两大龙头企业, 争取到2008年全县系列乳品加工能力达到20×104t。销售收入10个亿, 建设名符其实奶都。
(三) 要整合乳品企业。
逐步消除无序竞争、浪费资源、重复投资、低效益运行的不良局面。
(四) 要扶持星火养殖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引导养殖向加工转化。
四、实施村镇建设战略, 建设高标准新农村
加快村镇建设, 能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 加快造就产业工人、聚集生产要素、提升产业层次、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对建设高标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
一是依托煤炭、乳品、城郊经济等产业, 高标准规划建设建制镇道路、市场、学校、医院、居民及加工小区、商贸小区、养殖小区等, 努力提高玉井、古城、北周庄等三个小集镇的品位。二是集中整治村容村貌, 实施道路硬化、门前净化、院落美化、沿街绿化、杂物堆放统一的“五化”工程, 改造农村落后面貌。三是要利用好国补资金895万元、完成5个乡4.5万口人2.9万头大牲畜除砷改水工程建设。解决好到户问题。四是要解决山区4个乡31个村1.4万口人2743头大牲畜吃水问题。五是高标准建设移民新村, 安置410户400口人, 完成占地10hm2的岱岳大滩扶贫移民并村工程, 安置110户600口人, 新建玉井镇山和线附近占地6.67hm2的扶贫新村。今年起, 农村新建设房屋要统一规划, 统一标准, 集中连片, 做到整齐美观, 建设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山阴县坚持从实际出发, 尊重农民意愿, 扎实稳步推进。中央为推进新农村建设, 从资金、技术、物资、人才等多方面出台了扶持政策, 落实好、运用好中央的扶持政策, 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 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山阴县“四个战略”既是对农村典型经验的总结, 又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它们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缺一不可, 相辅相成, 融合于建设新农村的整个进程。只要山阴县把“四个大战略”落实到实处, 取得实效, 就能够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德政工程、发展工程、民心工程。
摘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态条件;实施畜牧富民战略, 抓好奶牛规模养殖和园区建设;实施龙头企业建设战略, 推进产业化进程, 实施村镇建设战略, 建设高标准新农村。
3.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篇三
1.指导思想
201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整体推进,实施投资拉动、政策驱动、示范带动,突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加快形成“百镇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2.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开好局,起好步,夯实基础,力争取得重大进展。
2.1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从2010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省选择基础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空间布局相对合理、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1000个示范村,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强化基础,完善功能,带动周边村屯发展。同时,按照分层推进、梯次跟进的原则,着眼于构建新型村镇布局体系,再规划一批重点村,进行巩固、完善和提高。
2.2启动实施万村提升全省有1万多个村级单位,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环境整治,着力推进以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的“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工作,改善提升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和人居环境。
3.主要任务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建设的需要,扎实落实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努力在科学规划布局、强化产业支撑、完善服务功能、突出环境整治、注重机制创新等5个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
3.1科学规划布局按照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要求,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集中力量建设1000个示范村,探索路子,积累经验。要根据地域特点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坚持进行分类指导,东部提高、中部突破、西部攻坚,加速形成全省新农村建设新格局。
3.2强化产业支撑2010年启动建设的1000个示范村,要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的产业示范基地。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原则,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进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培育、壮大、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把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强化产业支撑的主推模式,依托我省丰富的粮、牧、林、特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规模效益。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宜工则工、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特则特,推进产业兴村、旅游富村、商贸活村。积极发展农村商贸流通、观光旅游、餐饮服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服务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有利条件。
3.3完善服务功能把1000个示范村服务功能建设作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桥梁,作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纽带。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按照“微型小城镇”的思路,科学规划生产、生活、商贸、文化、休闲等功能区,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着力提高服务功能,用良好的环境吸引人,用人的集聚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快形成。
3.4突出环境整治 以环境整治作为改变农村面貌的突破口,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深入实施“万村提升”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改变农民传统生活习惯为重点,规范约束农民陈规陋习,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以建章建制为重点,把农村环境整治列入村规民约,发挥村民代表大会和屯务理事会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实建立起保持农村环境卫生、促进村容整洁的长效机制。
3.5注重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向农村转移。创新农村发展的政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财税政策、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平等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管理体制机制和工作运行方式上实现创新和突破,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优生优育。
4.保障措施
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关键在强化措施。具体要在以下8个方面加强组织、精心推进。
4.1选定好1000个示范村 在全省范围内选择基础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空间布局相对合理、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1000个中心村,进行集中建设。示范村要具备明显的区位优势,鲜明的产业特点,规划科学合理,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大,村两委班子组织工作能力强,农民自我投入、自我建设积极性高,在周边发挥示范引导、带头带动、辐射扩散、吸引聚集的作用。
4.2着力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对于选定的1000个示范村,按照省、市、县三级建设部门合力攻坚的要求,完成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规划、村屯改造方案等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的编制工作任务,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推动示范村建设健康、有序、扎实进行。
4.3组织好示范村项目建设2010年省继续安排2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示范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補助。市(州)和县(市、区)也要设立一定规模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示范村项目建设。项目建设重点是: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广播电视、清洁能源、院墙整治、排水处理、垃圾清理、桥涵建设、小流域治理和村部、卫生所、文化活动室、农民夜校、健身广场、美化社区等。着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治理脏乱差,创建文明、健康、时尚农村新型社区。
4.4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落实省级重点责任部门新农村建设工作责任,实行1000个示范村重点项目包保建设。在此基础上,把各类涉农的发展要素优先向示范村配置,产业发展项目重点向示范村摆放,加强对现有国家和省扶持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的整合,打捆使用,将泥草房改造、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消防水源、电网改造、商贸网点、批发(集贸)市场、清洁能源、科学普及、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农家书屋、信息网络、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畜禽养殖场(小区)、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社区建设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1000个示范村,形成综合性、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
4.5实行帮扶工作责任制省、市、县三级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1000户企业,按照一对一、一帮三年不变的要求,对1000个示范村实行重点帮扶。要切实发挥各驻吉部队建设第二故乡和全省民兵预备役支持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企业家和机关企事业干部到农村或到本人的出生地、生长地、创业地支援新农村建设。
4.6切实加强考核评比完善考核办法,细化考核内容,要把奖补考核作为表彰和专项资金补助的重要参考依据。按照建设周期,每半年考核一次,在年末考核时增加各市州互评,确保考核公平性。按照省规定新农村建设每3年表彰一次的要求,2010年要做好对各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示范村和省直部门以及个人先进表彰工作。
4.7做好宣传培训工作重点是在总结前两年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会同省纪检委、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和省财政厅、吉林农业大学,共同组织实施好万名村干部培训计划。2010年完成培训2000名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一村一名大学生”任务,共分5期进行,每期10天培训400名。通过集中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村级干部的理论水平、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增强对中央和省有关“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重大决策、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执行能力,增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能力。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业报、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短信平台、吉林农网、新农村简报等,加大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宣传力度,同时,创新宣传模式,主动策划一些有影响的活动,使宣传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4.某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篇四
各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有效地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以下简称“千百工程”),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现就我县“千百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我县实施“千百工程”,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为突破口,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有新改善、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农村文明有新进步。
——示范村建设:实行一次规划、全面实施、整体推进,通过三年建设达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标准,务求出成果、出经验、能推广;
——推进村建设:按照一次规划、分步推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以社推村的原则,通过三年努力,使推进村的面貌有显著变化。
二、把握原则
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五项原则:
1.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要盲目建设。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村落、不同收入类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规划,分类进行,避免建设的盲目性,确保全县新农村建设圆满完成预期目标。
2.要坚持因势利导、分步推进,不要一哄而上。
根据各地基础条件参差不齐、自身投入能力强弱不等、建设热情高低不一等情况,采取先易后难、因势利导,试点引路、分步推进方式,坚决杜绝一哄而上,使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实效。
3.要坚持因村而宜、分门别类,不要强求一律。
结合村情民俗,抓住各村的发展重点和建设难点,找准建设的突破口,因村而宜,分门别类,发展壮大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建设规范集中村落与分散院落相结合的居住环境,坚决杜绝脱离农村实际、强求一律搞建设的问题发生。
4.要坚持统筹兼顾、分工协作,不要各自为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投入量大。必须建立政府统筹,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杜绝各自为政的做法。
5.要坚持尊重民意、注重实效,不要形式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必须尊重民意,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县、镇(部门)、村和村民各自承担的具体任务,实行分级负责,真抓实干,注重实效,坚决杜绝“强迫命令”和“形式主义”。
三、工作重点
开展“千百工程”建设,要注重**实际,结合村情、社情、民情进行,以农民最关心、受益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以尊重农民意愿为首要,以全县示范村、推进村(以下统称实施村)“**”工程为切入,按照县委、县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54321”总体思路,突出“三抓四改五提高”工作重点,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务求取得实效。
1.抓特色产业发展。按照“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结合我县畜牧科技城建设和“猪、竹、禽、茶、桑、蜂”等特色产业优势,从现有资源和产品入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小区”、“种植小区”,组织产业群和拉长加厚产业链,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推动特色产业做强做大。每个实施村都要培育1—2个持续增收、快速增收、整村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80以上农户有较稳定的增收来源。大力发展生猪、竹笋、茶叶、名贵花木、蜂、蔬菜、优质蚕桑、家禽、水产、水稻制种、中药材等生产基地。落实有关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奖励办法,鼓励农业产业化企业通过建基地,从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支持新农村发展特色种养业,实现农业产业增值增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逐步实现农业经营产业化,使农民在加工增值的过程中增收。到2008年,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5000元以上,推进村达到4000元以上。根据各实施村的需要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到2008年,参合率达到50以上。
2.抓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比重,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科技功能,注重科研与生产衔接,加强对农民科学实用技术的普及,提高生产经营中的科技含量。加强重大病虫害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建立健全防灾、抗灾、减灾机制,不断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实施村进行精确测土平衡配方施肥工作,避免项目农业发展的盲目性。农口部门要在实施村开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清洁农业”技术推广,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加快气
象农业、网络农业信息化建设,拓展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覆盖面。在实施村加大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和服务力度,并落实有关农机具购置专项财政补贴政策,农业耕作机械化水平每年提高2以上。
3.抓农田水利建设。根据各村情况因地制宜地修建小微型水利设施及提排灌设施,确保人均有0.5亩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农田;组织开展农田整治和坡瘠地改造,大
力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土地产出能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和水利建设项目要向实施村重点倾斜;继续抓好“长治”七期工程,特别要解决好实施村的面源污染问题;开展生态林建设和农田林网建设,搞好山水田林路绿化美化,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4.改建村社道路。科学规划农村公路网络和结构布局,加强与干线公路网的有机衔接。建设和改造通往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的村级公路,全部实行油化或硬化,村级公路通达率达到100;通社公路硬化;建设适合于发展农业机械作业的田间机耕道和方便农民生产的田间道路;建设院落之间的石板路、碎石路、水泥路等出行便道,通户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探索建立“村民受益、集体维护”的乡村道路管养机制。
5.改善人畜饮水。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搞好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继续在实施村安排进行红层找水项目,为缺水农户解决一口卫生机井;利用山平塘、蓄水池、山泉水和水库等饮水水源,建设管道自流引水工程;利用地下水、河水等饮水水源建设水泵供水工程,让村民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实施村自来水(或卫生机井)用户普及率达100。
6.改造农民房舍。按统一设计新、改、扩建住房或对已建房进行外装,农民住房砖混结构达到85以上,建设安全、整洁、美观的农民新居;实行“一池三改”,建设沼气池,带动改灶、改厕、改圈,推广使用沼气、电等清洁能源,建设清洁、方便、实用的农村新型厨房;消灭露天厕所,实行人畜分离,建设清洁卫生的厕所和圈舍;配套完善住房设施,实现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户达到85以上,同时加快农村电视微波传送和信息宽带网络建设;在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上,配套设置简易的农具储藏室;有条件的村可规划布局相对集中的农民新村,鼓励和引导需要改建和新建住房的农民向规划建设的新村适度集中,将**委发〔2003〕8号文农民建房税费优惠政策延长到2009年。
7.改善人居环境。加强村民的卫生知识教育,培养村民良好的生活习惯,适时开展“村容整洁”整治活动。清除乱搭乱建,规范柴草、杂物堆放;根据规划布局和农民需要修建晾晒场地,改造和整治农户院坝,修建庭院花台;设立固定垃圾堆放点和填埋场,清理垃圾污物,实施乡村“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工程,加快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对农村房舍、道路、田间、沟渠的固体、液体废弃物进行清理,焚烧可化有机废物;改造和建设农户院落排放系统,清理淤泥,治理污水;鼓励养殖大户建大型沼气池,解决面源污染;搞好房前屋后绿化,全面整治卫生环境,美化净化村容村貌。
8.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抓好“一校三室”建设以及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建好村小学,改造学校危房,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功能,方便农村小学生上学;建好村卫生室,配备医务人员,并建立县、镇、村对口帮扶联系工作,搞好医疗服务,切实解决农民就医难问题;建好村两委办公室,进一步完善村两委办公室的配套功能;建好村文化、图书、教育培训等多功能活动室,作为会议、教育培训、文化活动、图书阅览等的活动场所;建立标准篮球场,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大力挖掘和培育优秀民间文化,引导和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鼓励商贸企业、供销社、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在实施村建立“放心商店”,发展现代流通服务业。创新农村防火救灾机制,加大农村消防建设力度。
9.提高农民素质。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素质。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农民子女受教育程度;以各类职业学校、闲置中小学、农广校、农业信息网站平台为依托,开展现代农业、精细农业、旅游农业、特色农业、务工就业、政策法律等各种类型的农民培训,未继续升学的中学生培训率达到80以上,使每个劳动力掌握1-2门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或外出务工技能,增强农民的自主创业能力,同时落实农民创业扶持政策;增加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有条件的村要建立集文化、广电、宣传、体育、科技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文化中心,在实施村开展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利用宣传文化工程积极开展文化娱乐、知识传播、科技普及、体育健身等教育活动,把农村文化建设与普法和政策宣传、精神文明创建、推广实用技术及环境、健康等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实施村文化体育事业建设。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向上的道德风尚,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通过教育、培训和引导,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10.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大力发扬孝敬父母,家庭和睦,邻里互助,诚实守信,勤俭持家,自立自强,致富有道,艰苦创业等传统文明,破除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些不良习俗和社会风气,特别是与市场经济建设和全民创业行动不相适应的陈规陋习,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用社会主义新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让健康向上的现代文明深入农村千家万户,在发扬传统优秀乡村文明的基础上,努力建立起学习科技、诚信守法、开放进取、奉献拼搏、艰苦创业等新型乡风。要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向农民普及文化、普及知识,促进农民由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转变。在广大农村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传播现代文明信息和思想观念,大力倡导文明乡风。
11.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开展以法制道德教育、村规民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党务、村务、政务、财务公开(“四民主四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农民纠纷调解,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件,村民对村治安状况满意率达到95以上,努力创造农村安全和谐、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继续深入推进“精镇壮村”工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带动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规范村“两委”工作运行程序,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决策制度,健全规范农民筹资筹劳的“一事一议”制度,实施“八步工作法”,尊重、保护“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发展,让农民真正享有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和受益权。
12.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加强实施村卫生室一体化建设步伐和规范化管理,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8年基本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实现农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加强实施村食品、药品等公共卫生安全建设,完善农村疫情监测和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建好敬老院或“五保家园”,对农村五保户实行免费集中供养,并实行专人专职负责制度,集中供养率达到90以上。积极落实兑现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引导树立正确的生育观。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养老保险和生活最低保障制度,切实帮助生活困难的群体,解除农民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
四、工作措施
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迈好步的关键之年。为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和关键年,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各级各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努力探索创新,从组织领导、选点建设、科学规划、资金投入、培训指导、全面参与、检查考核等七个方面,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效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千百工程”建设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既要系统分解,又要整合各方力量。为切实加强对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及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内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部署、指导、协调、督促和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有关职能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专门工作机构。实行县级领导包镇、县级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包村责任制。县级部门确定一名干部为新农村建设联络员,加强与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业务衔接。各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确定一名镇级领导专职抓。村支两委要认真统筹规划和全面组织实施好新农村建设项目。团县委要组织青年志愿者到实施村帮助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县上根据实际需要,选派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的机关干部组成“支农工作组”到实施村指导和帮助新农村建设。
2.选点建设实施。按照“先易后难、尊重民意”的原则,结合市对县分配的3个市级示范村和26个推进村名额,兼顾我县区域平衡,选择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地理条件的村作为实施村进行建设。示范村的选点要按照产业基础好,农民收入水平较高,村级班子有较强的组织实施能力,农民自愿、群众积极性高,基础设施较好等条件进行选择,以增强示范村的实效性、操作性和示范性。推进村的确定原则上参照示范村条件选择。市级示范村的确定由村委会申请、镇把关、县申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推进村的确定由村委会申请、镇申报、县审定、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3.科学编制规划。以各实施村为单位编制详细规划,落实具体项目。制定的实施村建设规划要与区域内的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相匹配,与各村经济状况、地理条件、生活习惯等实际情况相符合,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留历史文化古迹,保持自然风貌和田园风光。本着“节约占地、放宽建筑”的要求,统筹考虑农民住房、庭院产业、杂物堆放等问题,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不搞大拆大建,防止加重农民负担,扎实稳步地推进村庄建设。县国土、房管、建委、环保、农口、劳动、民政、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要具体帮助各实施村精心组织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并统筹做好相应的专题规划:一是镇村建设的布局规划;二是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应的劳动力转移规划;三是镇村文化建设和农民培训规划;四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规划,包括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和水电路、农村水利等。做好这些规划,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注重规划的科学性,要与已有的规划相衔接。规划编制后,要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户签名同意后上报审定实施。
4.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农民自助、政府补助、社会帮助”的原则,逐步形成受益群众出一点、财政投一点、农发资金和农村信贷倾斜一点、帮扶单位赞助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政策优惠减免一点的建设资金长效投入机制。整合资源,集成力量,推进实施村建设。县计委、财政、农口、金融、国土、建委、房管、劳动、教育、卫生等综合职能部门,要按照市里出台的“实行三个高于”、“提高三个比重”、“加大三个补贴”、“建立一个专项”等10项优惠政策,积极主动争取对我县的倾斜支持。各职能部门要将掌握的各项支农资金按照“安排渠道不变、投资用途不变”的原则,安排落实到实施村的具体项目上。县镇两级部门都要安排专项资金投入示范村建设,主要采取实物补助和资金补贴等方式,重点用于公共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规划编制和人员培训等项目。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发动农民筹资投劳,自力更生建设新家园。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发行要积极开发业务品种,采取多渠道措施支持新农村建设,发挥资金支持、信息咨询等作用。县域内邮政储蓄资金按一定比例返还农村,支持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不能举债搞新农村建设。尊重农民的自主创新意识,引导组建新型农村小额信贷组织。贷款利率由借贷双方自由协商,但必须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具体模式可从各村实际出发,由农民自主选择,但资金的融通运用必须限定在村或生产合作社社员之间进行,开展真正合作意义上的资金互助,不能跨村经营、超范围经营。
5.整合各方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搞好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同时也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方面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实行“县规划指导,镇村组织实施”的分工负责工作机制。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总体布置、政策拟定、协作调度、督促检查和考核验收等工作。县镇相关职能部门都要把实施村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好目标任务,履行好职能职责。宣传部门要建立宣传发动机制,通过会议、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标语等多种形式,全面动员、广泛发动、深入宣传县委县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动员全党全社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组织部门要结合“精镇壮村”工程的深化,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强化对党校培训工作的指导,搞好干部培训,使其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民政部门要扎实抓好村民自治及“五保家园”;各农业相关部门要切实抓好示范实施村的产业发展、基本农田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交通部门要帮助搞好村级公路的规划和建设,确保实施村“通村公路油化、通社公路硬化”及“院通石板路”目标的实现,并指导建立村级公路的养护管理机制;规划建设部门要指导搞好村级规划和农房建设;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要扎实抓好村“一校三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国土部门要用好用活土地政策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并简化手续,搞好服务;电力部门要搞好农网改造,解决好示范村用电问题;广电部门、电信部门要切实抓好广播村村通工程,推进电视电话户户通;计委、经委、统计、财政、税务、工商、环保、劳动、社保、教育、计生、金融等各相关职能部门都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中“三改变”、“两加强”、“一建立”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将项目安排落实到实施村,做到项目到位、资金到位、政策到位,并将实施方案书面上报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县级领导和部门定点联系帮建制、重点企业结对帮扶制、项目实施联席会议制、工作进展及项目实施定期通报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分片指导等制度。鼓励和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与实施村实行联姻结队帮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加强培训指导。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新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加大培训力度,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指导和服务,确保工程建设有序、有效地顺利推进。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对县、镇、村相关负责人等各级干部培训,着力增强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发挥村干部的带头作用;围绕实施村建设内容、实施办法、项目建设等内容组织开展规划编制培训;组织开展对相关项目技术人员、业务工作人员等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项目实施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要将培训对象优先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培训,使其能力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切实强化党校的培训服务功能。
5.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篇五
(讨论稿)
为贯彻落实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三农工作转型升级,切实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就花桥镇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大绿化建设年活动,重点发展苗木花卉、绿色果蔬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居民点建设和农村居民点环境整治,努力实现三农工作新突破。
二、目标任务
实施“54321”战略,做强粮油、果蔬、水产、畜禽、苗木等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建成四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年均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000亩左右,培育两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引进、建设一家投资大、规格高、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项目,加快推进我镇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16%以上;完成县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任务;尽快交付在建的446套新农村安置房,新开工建设6幢216套;完成新农村居民点已建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任务,促进安置点物业服务行业规范化管理;完成3个村庄整治项目和100户危房改造任务,并加强对违法建设的巡查和打击力度;至少完成一个村级组织公共服务场所新建任务。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打造高效优质设施蔬菜示范园“111”工程。即:一个市级蔬菜标准园—花桥村,面积500亩;一个县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东门村,面积300亩;一个镇级蔬菜标准园—成村村,面积150亩。
(二)推进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打造苗木花卉精品园。完成苗木花卉基地4000亩的任务,鼓励花桥镇苗木花卉服务专业合作社申报三级资质;争取引进一家园林资质公司到复兴村建立 500亩精品苗木花卉示范园。
(三)强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转型倍增计划。今年全镇计划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000亩,建立2个500亩,1个1000亩的示范片。形成粮油、果蔬、水产、畜禽、苗木为主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引进1家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镇投资发展,培育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以上。
(四)完成县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任务。按照县国土局要求,及时做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摸底调查、项目库建设和项目实施等工作。
(五)科学合理地建设新农村居民点。在严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在建的446套安置房建设速度,分期分批交付使用。启动庙音村书香名苑三期及九十殿敏灵新村二期,共6栋216套约2.4万㎡安置房建设,上半年完成前期设计、报建手续,年底全部封顶。
(六)深入开展生态花桥建设工作,全面实施大绿化建设年活动。加强生态建设,完成生态镇申报工作。建立严格的大绿化重点工程项目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确保在4月10日前全面完成880亩大绿化建设任务。
(七)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新农村居民点已建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任务,促进安置点物业服务行业规范化管理,努力实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环境绿化、场所亮化、卫生洁化、水体净化、空间美化、文明新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
(八)推进村庄整治及危房改造。整合资金和资源,推进3个村庄整治和100户危房改造工作,创建一个示范农村社区;加大对农村清洁工程的硬件设施投入,推动垃圾中转站市场化运作,提高垃圾清运效率;处理好横岗社区的违法建筑,加强对违法建设的巡查和打击力度,维护公平正义。
(九)稳步推进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庄整治和农村环境污染连片整治项目实施,采取整合资源、多方扶持、争取上级奖补等方式,逐步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场所建设,今年至少完成一个村级公共服务场所新建任务。
(十)切实加强宣传维稳、资金管理等工作。强化宣传,做 好维稳,合理调度和规范管理资金,重视制度建设、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机构。各村要继续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镇各相关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统筹兼顾,分工合作,积极主动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二)整合涉农项目。镇新农办、农办、文明办、财政所等部门要认真梳理农业综合开发、村庄整治、农村环境污染连片整治、大绿化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事一议、小农水田间治理及土地整治等各类涉农项目,整合涉农资金,有效配置公共财政资源,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集聚作用和整体效益。
6.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篇六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
为全面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订本意见: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改善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综合文明程度为重点,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抓住影响农村发展和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整合社会资源,统筹城乡规划,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促进城乡一体,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紧密结合本镇工作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不搞一刀切,不搞千村一面;必须坚持尊重民意、量力而行的原则,不搞强迫命令,不搞扰民伤民工程;必须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切忌零打碎敲、无的放矢;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不搞大呼隆、一阵风,持之以恒,抓出成效;必须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原则,不搞大包大揽;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条不紊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设新村镇
我镇被确定为全市新农村建设镇,为迎接全市上半年的观摩检查,我们确定以城镇建设为突破口,在搞好村镇规划的前提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旧村改造步伐,建设新型村镇。
一是抓好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在完成18个村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全部31个村的规划。规划注重打破村域界限,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做到科学布局、高点定位,特别注重市场、文体设施、医疗教育设施的规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今年四月份,计划举办一次主题为“打造烟台精品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镇建设规划展,以此取得上级领导和群众对规划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注重基础设施配套。今后两年重点抓好“两水三路一暖一气一广场”的建设。(1)“两水”。完成全镇自来水管线改造工程,解决管线老化和压力不足的问题;抓好投资580万元的莱山镇明泉--两甲埠污水管线工程的收尾,彻底解决驻地和部分村企业的污水排放问题。(2)“三路”。抓好烟乳线黄家疃至官庄路段和沟莱线莱山段道路修缮工程以及将新清莱路向南延伸至千金村道路建设工程。其中,对烟乳线河北段两侧及政府大街“三角”地带,全面进行绿化、美化整治;对新清莱路延伸工程,今年先完成东庄段的规划设计,逐步拉开全镇建设大框架,改善交通环境,切实方便群众。(3)“一暖”。主要是配套供暖设施,采取分步实施的原则,引进热力公司,铺设供暖管道。近两年先为工业园区和镇驻地两个组团配套供暖设施,再逐步向南拓展。(4)“一气”。就是配套液化气设施,采取与供暖设施相同的办法,逐步为全镇的生活小区配套液化气设施。(5)“一广场”。就是投资200万元,完成占地1万平方米的镇中心广场建设,为群众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三是稳步推进旧村改造。结合旧村改造,今年重点抓好政府大街改造工程,完成政府大街门头房、大厦的拆迁工程,对大街河道重新浆砌、扣盖;结合大厦的改造,将露天市场和门头房全部退路进厅,建设全天候交易市场和居民生活小区,优化驻地环境。扎实推进旧村改造,根据市场要求,循序渐进,对31个村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即对条件基本成熟的工业园区和镇驻地所辖村,以圣杰小区和碧水新城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旧村改造步伐,一步到位实现“居住楼房化、管理社区化、资产经营股分化和公共服务城市化”,纳入城市管理。今年,要采取得力措施,全面启动碧水新城项目。对镇驻地以南村庄,暂时以解决大龄青年自住楼建设为重点,待条件成熟后,再全力推进旧村改造。对于偏僻的山区村庄,则以维修整治为重点。2006年,全镇争取建设自住楼60栋,建筑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
(二)以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塑造新风貌
今年,我们要从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环境整治入手,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努力塑造良好的农村风貌。
7.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篇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 上海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 结合上海实际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中发[2013]1号) 〉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 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要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在全面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和农龄统计工作的基础上, 创造条件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要以明晰产权、维护农民利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根本目的。采取多种形式, 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创造条件, 探索镇级集体经济组织改革试点。至2015年, 力争使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改革后的新集体经济组织要依照章程建立健全成员 (股东) 代表大会、理事 (董事) 会、监事会。在坚持效益决定分配的前提下, 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实行收益分配, 依法保障农民的集体收益分配权,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全面推行闵行区开展以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为内容的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
8.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篇八
一、转变思想,积极探索,实现监管与服务的统一
近年来,全县供销系统运转星急速下滑趋势,特别是东阿县农资公司,经营不善,亏损严重,100多名职工生活无着落,农资经营主渠道地位不突出,市场私购乱销、垄断、挂靠、承包,无序经营或超范围经营现象严重,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横行,坑农害农现象频繁发生。针对这种状况,东阿县工商局将管理的视角延伸,进行了市场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假冒伪劣农资商品之所以不能根绝,市场秩序之所以无序,关键是没有一整套管理有序、符合市场规律的经营模式,必须积极探索出一条农资经营的新思路。
1、依托现有职能,积极向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针对全县农资经营的现状,县工商局开展市场调查,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市场情况后,得到这样的结论:农资市场前景广阔,由于体制的原因,原有的农资经营载体失去了活力,在新的载体还没有形成这个阶段出现混乱现象也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但是,如果培植和发展新的经营载体,投入的政策、物力、时间必然很大,行政管理的成本也必然增加,从全县供销系统的现状分析看,原有的经营人员还在、经营经验还在、场地还在,人民群众对于供销系统的依赖心理和信任的期望还在,供销职工渴望发挥作用的热情还在,缺少的只是激发新活力的酵母和方法,我们认为,发挥供销系统的既有资源,充实其新的生命活力,是从根本上治理农资市场混乱局面的良方,一是可以减少管理成本,从根本上解决农资市场的诚信问题:二是合理利用资源:三是解决了供销系统下岗职工吃饭问题。为此,起草了《关于加强农资市场经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农资市场经营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上报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给予了充分肯定,向全县下发了《东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资市场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并成立了县农资市场连锁经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关农资连锁经营事项。
2、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相结合,既当执法员又当服务员。正确的决策确定之后。关键在行动。谁来唱农资经营的主角,县工商局把眼光放在了县生资公司。该公司多年来一直经营不善,亏损严重,100多名干部职工生活没有着落。这一问题令党委政府焦心,企业忧虑。职工不安,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该局将其列为工商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集中人力、物力开展了帮扶活动。首先将目标锁定在企业的发展之路上,该企业有经营资质,有经营场地,有一支富有经验的管理队伍,决心要扬其长,避其短,运用现代农资经营管理理念,走农资连锁经营之路。兵分三路:一路深入到企业职工中去,走访座谈,深入了解企业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找准企业发展优势,做思想工作争取支持:一路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增强其信心:一路到外地借鉴先进经验,摸清路数,争取开局顺利。三路结合,与企业负责人一同制订建立农资龙头企业——发展农资大户——筹建建农资配送网络的三步走战略,明确了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企业运作起来,县工商局成立了由“一把手”亲自挂帅的服务工作小组,实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全面开通服务发展的“绿色通道”。企业启动资金困难,指导企业采取盘活一点、职工筹集一点、协调银行支持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300多万元。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设了一处占地30亩的经营场地。在经营场所的建设与布局上,本着节俭高效科学的原则,使办公与市场连到一起,节省建设资金50余万元。2005年1月份,“东阿利群农资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营业。公司成立后,如何发展壮大连锁经营,县工商局组织人员上门走访动员农资经营商户,召开会议,介绍农资连锁经营的优势与前景,使广大商户认识到加入连锁经营的必要性和长远意义。有一位商户经常出门在外,工商人员去了几次都没能见到他,后来听说其晚上十点多钟能回到家,几位同志冒雨前往。在讲明利益得失后,,这位商户激动地说:“没想到工商局为了我的发展如此费心,我一定要加入连锁经营的行列中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县13个较大的农资经营户全部加入连锁经营,并且与国内40余家大型农资生产厂家及经销商集团签订了总经销、总代理合同,东阿县利群农资连锁公司顺利起步。
3、充分运用行政指导,推进信用建设。诚信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石。为支持连锁经营高起点发展,我们成立了专门市场办公室,指导连锁经营制订了“七统一”,即:统一管理章程、统一门店标识、统一货源组织、统一配送服务、统一零售价格、工商部门统一监管、统一加贴防伪标签,帮助商户制定规范的经营制度,实行“两证两票,一书一卡一备案”制度。为了维护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注重加强对农资经营单位的引导,树立服务“三农”。共建和谐意识,视农民消费者为“上帝”和衣食父母,积极开展文明诚信商户评选活动:大力倡导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文明经营。2005年,利群公司被评为市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2006年被山东省工商局评为2005~2006年度山东省农资经营优秀诚信企业。为了使农资连锁经营这一平台不断好戏连连,东阿县工商局连续两年主持策划,成功组织举办了“东阿县农资产品推介会”,全国知名的农资生产企业和当地及周边地区经销商参加,既给知名农资企业推荐产品搭建了平台,同时也为农民用上优质价廉农资产品疏通了渠道,赢得了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县205家农商户已有190户加入连锁经营,覆盖率达93%。
二、农资连锁配送的基本方式
东阿县农资连锁配送的基本方式是:利群农资连锁有限公司与省内外名优生产厂家订立购销合同,公司在各个乡镇、办事处,村庄,建立统一编号的连锁配送站。公司成立配送中心,有专门人员、专门车辆送货到站甚至直接到田间地头,构建起生产企业一利群农资有
限公司——配送中心——连锁店——农户的服务体系。把生产厂家的资源优势同经营企业的销售优势结合起来,成本降低,市场竞争力和控制力增强。
在实际操作中,坚持市场化运作,有效地利用原有的农资经营户,整合网络资源,走上了一条投入少、建设快、风险小、见效快的路子。
三、农资连锁配送的实践效果
1、实施规范管理,推动健康发展。一方面用“七统一”构筑了农资企业规范的作业标准。确保了市场准入。凡申请加入连锁经营网络的,先审查其资金、信用、经营条件、专业人员素质等情况,符合条件的准许加入:另一方面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利群农资公司与各经营网点签订经营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确保规范健康发展:三是实现优质服务,便民利民的服务延伸。各农资连锁经营网点开展电话预约、上门服务、送货到户到田间地头等多种便民服务活动。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利群农资配送有限公司购置了20台测土仪器,免费为农民测量土壤情况,向农民建议科学地施肥,此项措施,避免了盲目施肥给农民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大大提高了农资连锁经营在农民中的信任度。
2、有力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农资连锁经营依靠健全的营销网络、规范的经营机制、良好的品牌效应、诚信的企业信誉,能有效地控制农资产品的质量和购销渠道。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价格合理,使经营者和农良都受益。连锁经营网点采用贴近农民的服务方式,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称心的农资产品。推行农资连锁经营后,发生质量问题,农民维权也更有保障。杜绝了假劣农资产品进入市场和重大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3、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离不开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农资连锁经营,能有效推进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将经营服务向农产品产前和产后延伸。通过测土一配方一供肥,送科技进村,为农民举办农资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推动农业的科学化,使现代农业服务业走向市场,使农民以较低的成本享受到便捷科学的服务。
4、有利于提高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单独、分散经营的农资经营方式。虽然适应千家万户分散种养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但随着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农资的规模化经营,已势在必行。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实行连锁经营后,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了经营效益:也提高了连锁经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推荐阅读:
花园乡镇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10-23
永平县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浅析10-29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09-15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意见08-18
新农村建设创业06-29
新农村建设对联07-07
新农村城镇建设06-23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07-01
新农村建设议事制度07-03
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