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要求

2024-07-16

平面设计要求(共14篇)

1.平面设计要求 篇一

广告平面设计制作的要求

平面广告一般只是侧重于在二维空间里表现设计目的及要求,而现如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创意思维更能得到实现与展示。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广告主都对广告平面设计制作提出了更加高标准化和高质量化的要求。

广告平面设计制作要求:

一般的平面广告设计制作都是有着严格要求的,下面小编就平面广告设计制作相关原则为大家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利用视觉元素(文字、图片等)来传播广告项目的设想和计划,并通过视觉元素向目标客户表达广告主的诉求点。平面设计的好坏除了灵感之外,更重要的是是否准确地将诉求点表达出来,是否符合商业的需要。

平面广告,若从空间概念界定,泛指现有的以长、宽两维形态传达视觉信息的各种广告媒体的广告;若从制作方式界定,可分为印刷类、非印刷类和光电类三种形态;若从使用场所界定,又可分为户外、户内及可携带式三种形态;若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它包含着文案、图形、线条、色彩、编排诸要素。平面广告因为传达信息简洁明了,能瞬间扣住人心,从而成为广告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平面广告设计在创作上要求表现手段浓缩化和具有象征性,一幅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具有充满时代意识的新奇感,并具有设计上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感情。

广告设计的优秀与否对广告视觉传达信息的准确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广告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使广告策划的深化和视觉化表现。广告的终极目的在于追求广告效果,而广告效果的优劣,关键在于广告设计的成败。现代广告设计的任务是根据企业营销目标和广告战略的要求,通过引人入胜的艺术表现,清晰准确的传递商品或服务的信息,树立有助于销售的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

平面广告设计作品的好和坏不能拿个人视觉的“好看”与“不好看”来评定,真正好的作品要看能够起到哪些广告效应,而不是整体版面的美观度,版面的美观度是衡量一份作品好与坏的,尤其是微小的一部分。更多信息尽在广告买卖网。

2.平面设计要求 篇二

1、展示设计的概念

是指在规定的空间范围内,通过空间的设计创造、运用艺术的方法,对既定的空间产生艺术的烘托作用,不止是展示展品同时也是为了宣传和沟通,这种艺术形式我们称之为展示空间,而对展示空间的精心创造过程就是展示设计。

2、展示设计的分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空间分类有:美术馆、科技馆、博物馆、展销会、购物环境展示、橱窗展示、企业展厅商品的陈列等都属于展示分类的范畴[1]。

1)布展空间

它是展示空间的主体部分,用于陈设展品展位的空间部分。其中布展空间的重要部分就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使观赏者注意到参展的展品上。设计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人和展品及其人和空间之间的连带关系[2]。在设计展示空间的时候重要是考虑到最终呈现的效果和人体工程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下,为观赏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环境。

2)流通空间

它又可称为公共空间,在展示空间中过廊、休息区、门厅等人流密集区域都可称为流通空间。在其设计的同时要考虑:人流人数、通行速度,还有一些固有的状态如观看、交流、洽谈等基本的沟通状态。同时要考虑展品的摆放形式,来合理安排人流与通道之间的构成关系。在进行展示空间设计同时要考虑到在主要展品前避免因参观者滞留而造成的疲劳。

3)辅助空间

它是指除去布展空间和流通空间以外的空间区域,其中包括休息空间、接待空间、工作空间和存储空间等。

二、展示设计的原则和设计要求

1、展示设计的原则

展示设计是展厅施工的重要部分但并不是展出的全部,展出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受众做以展示,要懂得展台设计的展出手段是以抽象、意向的方法用以实现的。

1)展示形式是采用动态、有节奏的方式

展台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其艺术欣赏性,用以吸引参观者的眼球。在前面说到了展示设计的分类有流通空间,因而在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到设计的流动性、不确定性、动态节奏的特性,参观者在空间中处于不定的流动的状态,在不断的观赏中才能体会到空间的展品信息。好的设计流线可使参观者流畅、明确、有序的体会展品的魅力所在。

2)突出展品地位

展品是展示空间中的主体部分,展示空间达到最佳效果的前提是合理的安排布置展品的位置,不同的展品有自己独立的展示空间划分和自己的形式。展品的信息是通过外在和内在信息传达给参观者的,而外在信息可通过物品的形状、质地、气味、性质直观的传达给受众,但是内在信息隐藏于展品的内部,了解比较困难,因而在设计的同时应考虑到这一点,进行资料信息的说明,这样全面的传达给参观者,许多展示空间的设计考虑企业形象的比较多,进而喧宾夺主,没有主次的进行展示,在我们展台设计的同时可以利用构成的手法加入点、线、面、体、色、光的应用来展示展品的形状、地位、肌理等。

3)突出展览主题

展示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要突出展览的主题。需要我们将展品展示的内容、企业形象,与展览的主题保持一致性。这样要求我们设计师,巧妙的将展览的主题与展示的内容及企业形象结合应用到一起。这种结合是任重而道远的,我们在进行方案设计的之前,就需要我们展览的组织者,对所要设计的展示空间有一个设计整体思维。

2、展示设计的要求

展示空间设计一直被设计师和参展者予以重视,主要是因为展览空间设计的好坏直接关乎对产品的印象,也同时影响着公司形象[4]。因而我们对展示空间设计提出了如下几点要求。

1)空间要和谐有序

在我们参展的时候不难发现只有和谐有序的布展空间才是整体的空间形式,整体的空间构成要素有许多,例如流线、展架、展台、展品、图标说明、色彩分布等。一个合格优秀的设计师能够合理分配有序的统一的进行设计施工。

2)要简洁明了不要杂乱无章

人们在进入展示空间后只能在短时间内接受有限的事物,而布置的复杂、没有重点,将每个展品都突出,就有点喧宾夺主,不分主次了,容易迷失,不会对个别展品留下强烈的印象。设计师在设计的同时需要进行一些取舍,与众不同。

3)明确突出展示主题

设计师要明确主题设计是展厅中最关键的体现,会直接关系到参展商的品牌印象,因而在进行设计时要统一整体色调、图表文字说明、展台、展架相关联。在很多设计中设计师喜欢用豪华的展示用具,完全和主题相脱离,不能传达给观众展示空间的主题。

4)设计定稿要谨慎,不可轻易该方案

在设计方案确定前都可以无数次的进行更改方案,而一旦定稿确定施工就不能轻易的进行修改,否则会影响整个预算和施工的进度,因而在设计前设计师要考虑的周全,如若设计过程中遇到了更改方案而造成的预算损失,应由设计师无偿承担。

三、总结

本篇论文我们了解了展示空间设计的概念,从展示空间设计的分类出发学习了展示空间的原则,并且提出了设计的要求。展示空间中参展的展品各有各的特色,需要我们将整个空间进行合理统一的规划,一个成功的展示空间设计就会体现张扬整个设计主题及其参展商的品牌风格、体现参展商的形象,为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师统筹整体设计方案、结合设计主题简洁明了的设计出优秀的展示空间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赵云川编著.展示设计[J].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王受之编著.世界现代设计史[M].新世纪出版社.1995.

[3]赵佳,王玉清.展示道具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置.2011(11).

3.导语设计的基本要求 篇三

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好的导语呢?

一、新奇性

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

二、艺术性

即美感与情感性的结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大多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时要力求有美感。要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追求美感的同时,也要注意情感性,因为只有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才是最美的甘泉。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必须首先感动自己,这样在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灵,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三、知识性

导语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教师设计导语时,除了追求新奇性与艺术性外,也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必须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既能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到新的教学任务中来。

4.工业设计毕业设计要求 篇四

专业毕业设计专业要求

工业设计专业方向(造型,玩具)

毕业设计专业要求

一、毕业设计总体要求:

1、学院要求

① 毕业设计期间,学生必须执行学校的考勤制度,因故请假离校,必须事先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系主任批准方可有效,否则以旷课论处;(无故旷课离校一周以上,将取消毕业设计资格)

② 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每周必须主动和指导教师见面最少一次;

③ 工作量达不到任务书要求、连续请假超过一周或累计请假两周以上取消毕业资格。

④ 毕业设计展板模型等制作费用学生自己承担。

⑤ 毕业设计制作一人一份,杜绝合作,如学生做的作品难度系数确实很大,经学生申请系部主任和副院长批准后才能2人一组合做。

2、系里要求

① 毕业设计需提交的材料:

a.设计报告书或演示文档1份(选做)

b.草图方案A4纸装订(最后提交)

c.展板(不少于2张,格式统一设计;规格:幅面70cm×100cm,装裱,装框,有支撑板)

d.实物模型一件(套)必须做!规格按照1:1进行制作,如需放大缩小可按照比例进行,展览时进行标注!

② 校内指导教师与学生每周至少见两次面。

二、具体要求

1、选题与市场调研

产品方向:每人一题,根据专业要求可选择交通工具类、家用电器类、公共

设施类、仪器仪表类、通讯设备类、卫生洁具类、家具、礼品类和旅游纪念品类等与人类工作、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产品作为设计课题。

玩具方向:每人一题,根据专业要求可选择木制玩具、塑胶类玩具、旅游纪念品类产品、毛绒类玩具、机械类等类别进行选题。

确定选题后,要进行与选题有关的深入市场调研工作,并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产品信息调研报告(A4)选做。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时,要力求条理清楚、言简意赅、易读好懂。市场调查报告应包括调研的对象、内容、方法、分析、结论及建议等。

2、草图方案构思

在规定时间内,绘制不少于30个创新性的草图方案,并接受指导老师检查,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建议进行反复推敲、分析与评价,确定最终设计方案。草图方案要体现出对设计课题的形态问题、功能与结构问题、尺寸问题、造型材料问题、人机问题的解决。

注:草图方案A4幅面,一张纸不超过2个方案

4、经过小组讨论从草图方案选出3个设计方案,绘制效果图(表现形式不限),A3幅面

5、经过论文指导小组讨论、评估确定最终设计方案1套,为主方案。主方案要求:

(1)计算机三维建模,独立运用计算机完成设计方案的三维建模,并接受指导老师

检查,进一步推敲、修改设计方案。

(2)对有些产品可制作演示动画(不做硬性要求,导师自行把握)

(3)效果图绘制,要求分别用手绘和计算机绘图来表现主方案。

(4)绘制技术图纸,根据课题需要,完成技术图纸的绘制,包括:外型三视图、局

部放大图等。

6、展板制作

展版(70CM×100CM)不少于2块

7、模型制作

实物模型一件(套)必须做!规格按照1:1进行制作,如需放大缩小可按照比例进行,展览时进行比例标注!

三、进度要求

1、毕业设计周期:第10周开始启动,18周毕业设计展板提交;

2、第11周周1毕业设计动员会;

3、第11周完成调研工作;

4、第12周指导小组第一次检查;

5、第13-14周概念设计,草图方案;

6、第15周方案确定;

7、第16周绘制精草图并确定主设计方案;

8、第17周效果图排版;展板中需要含有(手绘草图、手绘精图、三维电脑效果图、三视图、使用说明图)

9、第18周提交展板电子稿(尺寸:70×100cm;格式:jpeg;分辨率:72dpi)

四、其他未尽事宜,请咨询指导教师!

工业设计系毕业设计委员会

5.课程设计题目及设计报告要求 篇五

课题

一、篮球竞赛24秒计时器设计

一、设计要求

二、总体参考方案

三、单元电路设计

1.秒脉冲发生器 2.计数器

3.译码显示模块 4.报警电路 5.控制电路

四、附图说明各部分功能的实现

1.开始状态

2.启动、置数。3.保持 4.灭显示器 5.报警

五、整体电路图

六、实验室调试1.元件清单2.调试过程

3.调试结果(照片)4.调试心得体会

课题

二、数字抢答器设计

一、设计要求

二、总体参考方案

三、单元电路设计

1.定时电路 2.门控电路 3.报警电路 4.显示电路

四、整体电路图

五、附图说明各部分功能的实现

一、设计要求

二、总体参考方案

三、单元电路设计

1.秒脉冲发生器 2.秒、分、时计数器

3.秒、分、时译码显示模块 4.校时电路

四、附图说明各部分功能的实现

1.开始状态

2.时、分、秒分别校时

1.按下S1启动定时30s,开始抢答,LED灯亮。

2.某位选手抢答有效(如3号选手)3.清零、灭灯、复位

六、实验室调试1.元件清单2.调试过程

3.调试结果(照片)4.调试心得体会

课题

三、数字电子钟设计

3.满60秒向分钟进位状态。4.满60分向小时进位状态。5.23:59:59向00:00:00进位状态

五、整体电路图

六、实验室调试1.元件清单2.调试过程

6.欧盟修订咖啡机生态设计要求 篇六

2013年8月23日, 欧盟在官方公报 (OJ) 上正式公布 (EU) No 801/2013规定的咖啡机生态设计要求。从2015年1月1日起, 家用滴式过滤咖啡机 (保温壶) 完成最后一次煮咖啡周期后的时间不超过5 min, 完成除垢或自清洗过程后的时间不超过30 min;家用滴式过滤咖啡机 (非保温壶) 完成最后一次煮咖啡周期后的时间不超过40 min, 完成除垢或自清洗过程后的时间不超过30 min;家用非滴式过滤咖啡机完成最后一次煮咖啡周期后的时间不超过30 min, 激活加热元件的时间不超过30 min, 激活茶杯预热功能的时间不超过60 min, 完成除垢或自清洗过程后的时间不超过30 min。

7.三峡船闸未达设计要求 篇七

货船在三峡船闸长时间待闸和滞留已成了家常便饭,有车主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等待上滚装船的车辆,有时一等就是几天,长长的车队有的一排就是几公里,经常把公路堵死。

在船闸验收报告上签完字的10余位专家的忧虑是:从试运行情况看,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离设计要求显然还有一定差距,而这恰恰是未来数十年内长江能否重现昔日“黄金水道”风采的关键所在。

据《瞭望东方周刊》了解,现在,平均每天都有30多条船舶在船闸上下积压。待闸时间最长的一次,让900多艘滚装船等了整整5天5夜,致使水果、肉类等一些鲜货变质,个别船方由此赔偿损失一次性高达3万元以上。一些货车司机担心车上货物被偷被抢,整天整夜守着车子和货物,不敢随便走动。

万般无奈之下,许多船舶运输公司不得不重新选择翻坝转运的应急之策,甚至弃水登陆。于是,与长长的待闸船队相呼应,三峡沿岸又出现了长长的车队。

三峡船闸实际运行效率远未达到设计水平的尴尬现实,已经使许多有识之士对长江“黄金水道”的美好前景产生了种种质疑。

最尖锐的矛头指向了设计方案。今年“两会”前夕,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向交通部递交了一份紧急报告。报告称:“两线船闸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每日仍会有一定数量的船舶待闸,而且船闸日均运行闸次离设汁指标有较大差距。”

截至今年5月,双线船闸日均运行25闸次,日均通过船舶222艘次,日均运行效率仅相当于设计水平的57%。监测还显示:目前船闸实际进闸间隔时间为116分钟,这比设计的59,7分钟整整慢了56.3分钟,接近一倍。

三峡通航符理局的报告认为,导致三峡船闸目前口运行闸次与没计值存在较大差距的根源,还在于工程设计问题,船闸工程输水条件变化的进闸时间延长、一闸首突出部碍航、二闸首液压设备选型不同这三大因素的影响度达到了60,75%,而现行船舶(队)与设计船舶(队)存在差别的影响度相对而言则要低很多。

尽管有关方面强调设计方案着眼的是长江航运的未来,即“设计前提是2030年后长江上船舶已经标准化”,但若仍由现状持续下去,其间20多年的经济损失无法估量。

船闸试运行一年多了,主竹部门仍没有找到解决船闸提速问题的万全之策。业内人上认为,在长江航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二峡船闸对长江航运的瓶颈制约将进一步加剧。

交通部水运司副司长徐光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晌表示,由于受到当前运行条仆的限制,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大幅度提高的可能性不大,必须采收综合掐施来提高三峡大坝的综合通过能力,以满足船舶过坝的现实需求,这将是长江航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的首要课题。

经过初步沦证,专家们已提山了一些针对性措施:一是加强运行管理,提高船闸通过潜能;二是启动船舶标准化,既从尺寸上充分保证船闸空间利用率,又鼓励新建船只尽可能向大吨位发展,三是将本来作为特殊时期使用的翻坝转运长期化,并规定滚装船将全部走翻坝转运,而客船在高峰期时也将选择这一手段,

8.教学设计要求 篇八

(教学设计格式)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教学背景分析

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3、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等。

4、教学重点难点

5、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本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应把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表达清楚,可附教学流程图。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要具体、实事求是,评价方式应尽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强,灵活多样。

7、课时计划

教学设计比赛要求

1、课堂教学以教育部颁发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

2、按照《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进行评分。

3、教学设计要着重于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既要发挥教师教的主体性,又要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科学选用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9.毕业实习、设计要求 篇九

一、时间安排

第1-4周:毕业实习;

第5-16周:毕业设计;

第5周:实习结束,返校进入毕业设计阶段的工作。

第5-6周:收集资料,确定论文题目,准备开题;

第6周周末前上交实习报告(要求手写),不上交实习报告者不可参加开题; 第6周周五:集体开题,上交开题报告(按学校要求的格式书写);

5月中旬:上交论文初稿(电子版),老师给出初稿修改意见,学生修改。6月中旬:集体答辩。

答辩结束后,不通过者准备二辩。

二、注意事项:

1、安全方面(特别注意):

(1)人身安全:实习期间听从实习单位领导安排,一定注意个人人身安全,不擅自外出,不参与有危险性的活动。

(2)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往返学校注意交通安全。

(3)财产安全:保护好集体和个人的财物。

(4)仪器安全:实习期间爱护仪器,按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作业。

2、考勤制度:

从第5周开始实行考勤制:(1-4周不到校外实习的同学也按以下时间考勤)8:00am—12:00am

2:00pm—5:30pm

有特殊情况者,必须向指导老师及辅导员请假。

整个毕业设计期间,老师不定时去毕业设计教室考勤,三次不到者,取消答辩资格。

3、需上交的资料:

上交毕业实习和设计资料以及上交时间如下:

(1)毕业实习报告(手写):第6周周五前;

(2)开题报告(按格式要求):第6周周五前;

(3)毕业论文(按格式要求):答辩前;

10.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篇十

关键词:房屋建筑 结构 抗震设计

前言

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取决于抗震结构的设计,这就对对抗震结构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单位需要不断分析预见地震灾害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有效规避这些问题、不断优化抗震结构、尽量减小地震造成的建筑损失。

一、建筑场地的要求

地震的破坏主要是二次破坏。就是在地震后,建筑物的损坏对人类带来的伤害。地震中,由于地质的变化,使地质结构发生变化,破坏了建筑的地基结构。所以对于房屋建筑结构抗震的设计要求中,需要对场地进行认真选择。首先,尽量避开不利于抗震的地区。在地质比较松软,容易发生变化,河岸边、山旁和地势不平的地段尽量不要进行建筑工作,否则一旦发生地震,将会带来严重的破坏,甚至导致建筑物倒塌。如果非要在以上地段进行建筑,则需要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其次,选择合理的地理条件。在开阔的、地质稳定的地区进行建筑。最后。要避开危险环境,在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段严禁建筑。建筑的场地是影响建筑所受地震危害的主要原因。根据科学家调查表示,土质越坚硬,建筑物越结实,所受地震危害越小,相反,地质松软的地区,一旦发生地震,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地基和基础的要求

大量实践表面,同一个建筑,不能够建立在不同土质的地基上。在建筑过程中,只能采取同一种建筑方式,即相同的地基。房屋建筑对于地基的埋置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埋置的过浅,将会给建筑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建筑物的嵌固作用减小,在地震过程中不能发挥地基的作用,从而造成振幅增大,增加了地震带来的危害。所以,对于地基的埋置,要按照深埋理念,尽量加深地基,并做好基槽的回填和夯实工作,提高地基的稳定性。房屋建筑主要是由基础和上部建筑构成的。为了加强两部分建筑之间的整体性,基础在室外的地坪下不宜做内外交圈的基础圈梁。同时为了使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就要把上部结构的构造柱钢筋插入到基础的圈梁中。当地基的土质刚度不强时,还应该在基底的底部布置圈梁。

三、构建抗震的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支持,是建筑工程抗震能力的保障,能够均衡分配单元受力。第一航侧力构件,剪力墙是抗侧力的一部分,不断优化剪力墙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抗震能力。施工企业需在建筑周边地区规划剪力墙的位置,一般设计在承载力比较大的地方,利用剪力墙提高建筑的承载力保持高强度的稳定性,避免受到地震影响。建筑工程的建设并不是完全处于水平状态,实际仍旧存在凹凸部分,此类部分较容易受到地震影响。因为其在内力分配上缺乏稳定性,施工企业可以利用剪力墙,充当抗震部分将剪力墙设计成不同类型,弥补建筑工程抗震结构的缺陷。剪力墙发挥抗侧力时还需考量整体建筑的高度,防止侧力过大,干扰抗震设计。第二,注重结构体系的整体性。抗震体系的整体性能越高表示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越强,因此,施工企业需对建筑工程的重点部分进行抗震整体性设计,楼盖是抗震体系设计的中心,影响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楼盖在抗震体系中,具有水平作用力,能够平衡分配垂直方向的抗侧力。稳定建筑工程的单元结构,保障单元结构在抗震过程中发挥防震能力。施工企业设计建筑楼盖时,需充分考虑抗震结构的体系设计融合两项内容使其符合建筑抗震的基本条件。

四、抗震布局设计

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前期,提出抗震布局设计,合理分配体形、结构达到建筑工程的抗震标准。建筑工程不良的抗震布局引发地震对建筑连锁损害的机率比较大。加果抗震布局无法提供抗震条件,即使轻微的地震晃动也会干扰建筑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抗震布局内杜绝出现不规则设计,全部采用对称的设计方式,平衡抗震布局的受力分配。如此才可保障抗震布局处于强度稳固的状态。抗震布局对构件设置有明确的规定,包括材料强度。所以施工企业还需深入考察建筑工程的各项楼层。优化抗震薄弱地带,采用最有效的布局方式,提高自身抗震的能力。

五、建筑抗震结构的高度设计

建筑高度是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规范的抗震结构设计能够为建筑稳定提供保障。高度设计必须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部分建筑工程并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设计建筑高度,基本超过限制高度,不利于建筑工程的抗震安全性。所以针对建筑抗震的高度设计提出两点设计建议。第一,高度数据的确定必须以抗震试验为主,赴绝自主设计高度;第二,利用振动模型得出最准确的需求数据,模拟地震力度提升抗震设计高度的准确性。

六、抗震材料的选择

建筑单位为提高抗震能力,必须注重抗震材料的选择,确保结构稳定。我国抗震结构设计,基本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实际钢筋混凝土存在缺陷,无法达到高效的抗震能力。我国应积极吸取国外的防震建设的经验,采用刚性抗震材料。刚性抗震材料的韧性、延性等优势明显,与刚性材料相比,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的重量较大。本身会对建筑造成一定的压力,降低抗震效果而刚性材料属于轻质类型,虽没有高重量。但是可以发挥较强抗震能力,提高抗震结构设计的各项指标。例如:某建筑采用刚性抗震材料,与同规模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相比存在优势,该建筑利用刚性材料构成抗震结构,实际自重减少40%,如果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筑工程的防震设计,还需考虑柱体截面与使用面积的关系,但是利用刚性材料则可直接根据抗震结构设计进行施工,基于刚性材料,该建筑节约15%的成本,如期完成工程建设,没有出现延期现象。该建筑利用振动试验检测刚性材料。其在抗震方面显示出优质的延性,达到该建筑工程的抗震标准。

七、抗震防线的设计

抗震防线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属于抗震结构设计的一部分。施工企业设计抗震结构时,深度规划抗震防线,利用抗震防线,为抗震结构提供后补支撑。以某城市建筑为例。分析其对抗震防线的设计,该地区建筑抗震级别保持在7级以上。针对地震多发地带控制在9级水平,所以当地相关建设单位非常注重抗震防线的建设。例如:某省建筑已经完成抗震施工图的结构设计,但是还未通过审查。所以该建筑需按抗震新标准执行,该建筑充分利用抗震防线结构,体现抗震部分的协同工作,有效分担地震能量,该建筑分为三道抗震防线。第一是填充墙;第二是框架;第三为剪力墙结构。根据建筑工程的规模,规划抗震防线的数量通过剪力墙为建筑抗震结构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基本可以达到抗震结构的一半,配合框架构造,分配地震冲击波保护建筑工程。该建筑剪力墙的不同框架位置都具备承接能力。在填充墙的参与下确保抗了震防线设计的优质性。

结束语

总之,抗震技术属于房屋建筑设计当中的一项主要技术,抗震设计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需根据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对房屋建筑进行合理设计,满足房屋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尽可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于房屋建筑的損害。

参考文献

[1] 孙国伟.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 科技风. 2011(04)

[2] 张映超.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J]. 科技风. 2011(13)

[3] 杨超.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方法与加固设计[J]. 江西建材. 2011(04)

11.建筑物沉降观测的设计要求 篇十一

1 设计规范中要求进行沉降观测的工程

根据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 下列建筑工程必须进行沉降观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加层、扩建建筑物;深基坑工程、既有建筑地基加固、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建筑场地沉降、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基础和上部结构沉降以及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分析的工程。

2 结构设计说明中相关沉降观测的要求

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应明确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工程的性质, 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的类型;是否需要对本工程实施沉降观测及沉降观测具体要求。沉降观测的原则是沉降观测点位要稳定, 仪器、设备要稳定, 观测人员要稳定, 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 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根据以上原则应对沉降观测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2.1 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设计规范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一般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 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对于重要厂房和重要设备基础的观测, 要求能反映出1~2mm的沉降量:对于一般厂房建筑物, 精度要求可放宽些, 可以使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 观测闭合差应不超过±1.4 mm。

2.2 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的要求

沉降观测任务必须由有测绘资质的单位和人员完成。观测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测量理论, 仪器的操作规程和观测方法。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 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 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应进行检校。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 (S1或S05级) 和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2.3 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 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 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 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 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 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一般在增加较大荷重前后, 如基础浇灌、回填土、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砖墙、安装吊车和设备运转等都要进行沉降观测;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 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 或周围大量挖方等均应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层观测一次, 沉降速度≥2.0mm/d应减缓加载速度并增加观测次数。如施工过程暂停, 则在停工及重新开工时应各测一次, 停工期间2~3个月测一次。主体结构封顶后, 沉降观测2个月不少于一次。工程完工后, 应连续进行观测, 观测时间的间隔可按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而定, 开始时可每隔1~2月观测一次, 以每次沉降量在5~10mm为限, 否则要增加观测次数。以后随着沉降速度的减慢, 再逐渐延长观测周期, 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2.4 沉降观测的稳定标准和验收标准

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二、三级多层建筑以0.04mm/d, 高层和一级建筑以0.01mm/d为稳定标准。若施工过程中沉降大于2.0mm/d则应采取有效措施。建筑物竣工验收标准为最后一次观测的沉降速度:二、三级、多层建筑物和低层建筑物平均沉降速度≤0.10mm/d, 最大沉降速度≤0.12mm/d (2处) , 一级、高层建筑物平均沉降速度≤0.06mm/d, 最大沉降速度≤0.08mm/d (2处) 。

3 结构设计相关沉降观测的图样

3.1 沉降观测点和沉降观测基准点平面布置图

沉降观测点和沉降观测基准点平面布置图应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 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观测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工程影响范围以外, 水准点的布设要把水准点的稳定、观测方便和精度要求综合起来考虑。它们应埋设在受压、受震范围以外, 埋设深度在冻土线以下0.5m, 一般设置间距30~50m且数量不少于三个水准点。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 特别要避免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而无法观测。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的点位, 如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荷载分布、不同基础类型、不同基础埋深、不同上部结构、沉降缝和建筑物裂缝处的两侧等最容易变形的地方。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 应布设在建筑物的四角、转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布置一个观测点;建筑物宽度大于或等于15m, 或宽度小于15m但地质条件复杂的建筑物的内纵墙处;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结构体系的楼、电梯井和中心筒处;筏基、箱基的四角和中部位置处;多层砌体房屋纵墙间距6~10m横墙对应墙端处;框架结构可能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的相邻柱基处;高层建筑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应尽端处;对于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的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 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个观测点。

3.2 沉降观测基准点、沉降观测点做法详图

观测基准点、观测点的埋设要求稳固, 通常采用角钢、圆钢或铆钉作为观测点的标志, 并分别埋设在砖墙上、钢筋混凝土柱子上和设备基础上。埋入墙体的观测点, 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mm的圆钢, 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cm, 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 并稍离墙体, 以便于置尺测量。两种测点均应绘制出节点做法详图。

4 工程建设过程中沉降观测应按设计要求实施

在沉降观测前, 设计单位应进行技术交底, 讲清观测目的和要求, 观测过程中注意事项。如操作人员步步有校核, 每次观测结束后, 应检查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 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计算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 绘制观测日期和沉降—荷重—时间关系曲线图;并及时和设计单位紧密联系, 提交阶段性观测成果, 相互反馈信息, 做到对建筑沉降的动态控制, 确保工程质量。

5 结语

设计单位只有对沉降观测提出明确的要求, 并根据沉降观测单位对现场沉降监测数据的反馈信息, 对房屋沉降等问题进行正确分析, 各建设主体才能及时地做出比较合理的技术决策和现场的应变决定, 使得沉降观测在建筑物的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后的监测等过程中, 充分发挥安全预报、科学评价及检验施工质量等职能, 有效预防地基沉降事故。

摘要:提出了建筑设计规范中要求进行沉降观测的工程;分析了结构设计应对建筑物沉降观测提出的具体要求, 如, 观测方法、观测精度、观测点的布置等, 并应绘制相关图样, 供实际工程应用。

关键词:建筑物沉降,沉降观测,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JG J/T8-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任刚.完善建筑物沉降观测工作的思考[J].建筑, 2008 (10) :47-48.

12.课程设计排版要求 篇十二

一、封皮去掉任务书

二、文字行距为22磅或1.5倍行距。

三、施工图单独用A3纸打印,和计算书装订在一侧(对折后再装订,但装订后仍可打开);标题栏统一用下面的,具体尺寸看画法几何教材(同济出版社,李娃丽、李丽、张丽萍主编)

四、每段首行缩进俩字符

五、计算书中字体大小要统一、合理;图片、标注不允许出现模糊现象。

六、表头写5.1+1到2个空格+表名称,表中字体大小要统一。

七、图名标注同第五点。

八、标点符号字体要统一,例如“”与”;公式如果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字符大小要统一,不允许部分用word直接输入,部分用编辑器编辑;数字和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九、注意

一、1、(一)、(1)等的区别。

十、公式所在的位置要统一。例如居中,居左,居右。带等号的位置尽量要统一。

十一、参考文献不允许写英文文献。

十二、每小节写1.+节名,不要写1.+节名,其他类推

十三、其余的排版要求不变。

十四、重要的是排版,排版中图片、表格要求较高,请认真对待。否则其他成绩不及格。这学期先交一份纸质版的课程设计,假期返校后再交一份没有问题的纸质版存档,不合格者不能存档,其他课程的成绩均为不及格。

13.教学设计要求 篇十三

1.规划性。

2.超前性。

3.创造性。

一、重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1.落实课程标准,深入课改的需要

课改以后,许多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一套路,与其说课堂没有突破,不如说没有教学设计的突破。所以,课改教师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要从浅层次的编写教案进入深层次的教学设计,这是课改的必然需求。

我们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学确实是需要设计的,它就像建筑房屋一样,没有设计、构架,怎能施工?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质量的高低。

2.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的需要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加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用较少的学习时间而取得较大的学习效益。正如某位特级教师所说:“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极为重要。设计得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间与繁、易与难、顺畅与阻塞、生动与枯燥。间言之,就是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当前抓教师课堂设计刻不容缓。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需要

教学设计能力,既是教师的一种综合教学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在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因为设计教学的过程,既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又反映了教师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和创新思想。教师只有有了这种能力,教师工作才能上层次、上水平,才能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也许有人会说,课改提倡个性化,而不能模式化。研究教学设计,是不是会束缚教师,影响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呢?

诚然,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不可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由于人与人学识不同、阅历不同、性格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自然教学特点和风格也会不同,即使同一位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不同的文本、不同的教学要求,也不会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无“定法”,并不等于没有“法”,教学不能模式化,并非等于没有各种“思路”;教学提倡个性,并不等于教学无规律。我们所研究的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技术是一种基本性的规律。关键是教师应结合学科实际及个人实际,兼收并蓄,灵活运动,取长补短,并非要求教师机械地编写教案。

只有教师掌握了一般性的原理,通过举一反三、开拓思路,才可以用较少的学习时间,取得较大的效益。

二、关于教学设计的几个问题

(一)从学的角度想问题

新课程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翁地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

2.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

3.研究个别差异

(二)设计开放式的课堂活动

我国传统教学一般封闭在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小天地里。其实,学生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远比课堂和书本列举的社会现象生动得多、复杂得多。而仅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和课堂,包括老师提供的知识经验,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存和工作的需要,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突破这三个中心,实行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设计的开放性能体现在许多方面,这里列举几个主要方面:

1.教学内容开放

2.教学过程开放

3.教学问题开放

(三)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

教学设计的程序化、公式化、单一化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优化教学设计应注意超凡脱俗,使教学方法多样化,从而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多样的教学方法应考虑以下这样几个问题:

1.整体设计应有戏剧性

2.教学方法设计要有多样性

3.加强人文化与幽默感

4.尽可能多地开展学习竞赛

(四)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究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新课程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那么,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活动是一种载体,是一个平台。

活动性的教学设计有很多种,这里列举一些:

(五)课堂以问题为中心

传统教学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而新课程教学提倡“以问题为中心”,这种区别将给教学设计带来很大的变化。前者重视教学结果,是以知识为本位。而后者重视教学过程,是以能力为本位。而实现这种转移,教学设计就应变“知识的灌输”为“问题的解决”。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教学要教无疑须先教有疑

2.教学过程不仅应从问题开始,而且应以问题为终结

(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所以,新课程设计必须注重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学民主是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本条件。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所以教师在新课程组织当中要在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上下一番功夫。

三、怎样把握基于课程模块下的教学设计

(一)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

首先,基于模块的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模块教学内容的整体安排,即一个模块的内容整体对应的36个课时需要作出相对的时间划分,以保证模块教学内容的实施。因此,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在开始模块教学前完成对该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

2.要充分考虑模块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3.可将模块再分解为若干个单元

4.对单元(或主题)的教学内容再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使其更有利于接近日常的教学安排,即课时的安排。

(二)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

在目前的课程标准中,模块下还有较小的单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注意单元的特点。因此,针对单元教学设计是在模块整体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设计。

应该怎样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呢?任课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进行单元的教学设计。

单元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有明确的主题

因为单元是对模块内容的进一步划分,划分单元的依据应该是对模块学习主题的分解,所以,分解的单元应该有互相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的主题。单元教学的设计就必须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展开。

2.要对单元主题进行分解

对单元主题的分解就是对单元主题的深入分析,分析单元主题所包含的内容、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等,把一个单元分解为若干问题,并根据分解的内容和问题设计教学的情景和程序。

3.应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14.浅析QFN元件的钢网设计要求 篇十四

近几年来, 由于QFN封装器件 (Quad Flat No-lead package, 方形扁平无引脚封装) 具有良好的电和热性能、体积小、重量轻, 在电路板设计过程中常有其应用。QFN是无引脚封装, 它可以降低引脚间的自感应系数, 获得了广泛的应用。QFN外观呈正方形或矩形 (见图1) , 封装形式与BGA (Ball Grid Array Package, 球栅阵列封装) 相似, 但元件底部没有焊球, 与其他元器件的电气和机械连接是通过电路板焊盘上印刷焊膏经过回流焊形成的焊点来实现的。本文将对QFN器件的钢网设计进行探讨, 希望可以帮助指导用户进行QFN器件的钢网设计。

2 钢网设计

在表面贴装型电子/电气组件装联工艺技术中, 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锡膏印刷工艺, 锡膏丝网印刷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表面贴装型电子/电气组件焊接一次性合格率即FTY (First time yield) 的高低。笔者发现,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60%—70%的焊接缺陷与锡膏丝网印刷质量有关。因此, 有必要对影响锡膏丝网印刷工艺的各因素进行研究。在对影响印刷工艺的各因素研究中发现良好的网板开口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保证形成最优最可靠焊点的第一步。

2.1 网板网框设计

网板框架一般选用铝合金框架, 框架尺寸因印刷机而定, 例如, DEK265和MPM UP 3000机型需要的框架尺寸为29ˊ×29ˊ, 而DEK INFINITY APi需要的框架尺寸则为32ˊ×32ˊ, 框架型材规格为1ˊ×1ˊ到1.5ˊ×1.5ˊ。

2.2 网板绷网设计

绷网是将不锈钢网板与框架粘结在一起。一般采用红胶+铝胶带方式进行绷网, 将胶液涂在在铝合金框架与不锈钢网板结合处, 并均匀刮上一层保护漆。绷网时, 在不锈钢网板距网框内侧保留25mm-50mm, 用以保证网板在丝印过程中有良好的平整度和足够的张力, 新出厂网板的张力需要保证在40-50N/cm。

2.3 网板基准点设计

自动化生产线丝印机进行自动对位, 网板需要设计基准点, 但半自动化生产的丝印机则不需要。网板基准点设计是根据PCB的GERBER文件中MARK点的大小及形状按1:1方式开口, 并在网板印刷的背面进行蚀刻。一般来讲, 一块网板应至少对角开两个基准点。

2.4 QFN元件周边I/O焊盘的网板设计

钢网开孔尺寸与周边I/O焊盘尺寸推荐采用1:1的比例, 这样的开孔尺寸可以保证周边焊盘上回流焊接后形成的焊点有大约50-75um高度的焊锡, 对于细间距QFN, 特别是周边I/O引脚间距在0.4mm及以下的, 钢网开孔宽度应比PCB焊盘稍微内缩一点, 以避免相邻I/O焊盘之间引起桥连。网板开孔的宽厚比 (W/T) 应大于1.5。

2.5 QFN元件中央散热焊盘的网板设计

不合适的中央散热焊盘开孔设计会产生各种缺陷。当QFN元件进行回流焊接时, 大尺寸焊盘上的焊锡膏将融化, 首先融化的助焊剂将会产生一定的气体向外溢出, 形成气孔、针孔、锡溅和锡珠等缺陷。虽然消除这些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可将影响减小, 减小的措施是在中央散热焊盘区域网板设计时, 将大的开孔做成多个小的网状开孔阵列。每个小开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方形, 只要保证有50%~80%的PCB的中央散热焊盘面积有焊膏覆盖量即可, 这样便可保证焊盘上有50-75μm的焊点厚度 (见图2) 。

2.6 钢网类型及钢网厚度

钢网材质推荐采用不锈钢网板, 蚀刻方式推荐选用激光切割法, 漏孔孔壁进行电解抛光, 使漏孔孔壁更光滑, 减少摩擦, 有利于焊锡膏脱模和成形。

钢网的厚度决定了印刷在PCB上的焊膏量, 太多和太少的焊膏量都将会导致回流焊接缺陷的产生, 焊锡膏太多易造成桥连, 焊锡膏太少易造成空焊等缺陷。建议细间距的QFN封装 (0.4mm及以下) 使用0.12mm-0.13mm厚度的网板, 宽间距的QFN封装 (0.4mm以上) 使用0.15mm-0.2mm厚度的网板。

2.7钢网检验

(1) 通过目视检查绷网平整, 且开口居于网板中心位置; (2) 目视检查网板开口位置与PCB焊盘位置是否一一对应; (3) 检验网板开口尺寸 (长度、宽度) ; (4) 用显微镜检验网板开孔孔壁和网板表面的光滑度; (5) 使用张力计对网板张力进行测试; (6) 钢片厚度通过结果进行验证, 即通过后续SPI检测印锡后焊膏厚度来验证。

3结语

良好的网板开孔设计可以使印刷质量得到很好的控制。由于电子/电气组件朝超小型化、精密化组装方向发展, 对锡膏网板印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对钢网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给读者予以帮助。

参考文献

[1]鲜飞.QFN封装元件组装工艺技术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 2005 (11) :155-156.

上一篇:《短文两篇》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2019最新文档下一篇: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秘书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