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联的乐趣(精选11篇)
1.对对联的乐趣 篇一
对儿童要培养爱学习的乐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了以往的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起到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对学龄儿童,必须特别注意培养爱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欢乐、愉快的情景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对低段儿童,怎样培养爱学习的乐趣呢?
首先以谈话交流的形式开始。师生互相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让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了亲切感,平时还要多融入学生的生活中。
其次,为学生帮助寻找伙伴,让他们互相了解,组建一个活泼、愉快的群体,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的生活,并产生情感。
三,当学生有了活泼、愉快的情趣时,逐步转入课堂教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时时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以后的教学作基础。
就以教学数学为例,在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单元内容“数一数”。教师首先要用亲切的语言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对话。让学生对教师好感,进而发展为对数学产生兴趣。其次,创设情境,激发观察的兴趣“美丽的乡村小学”,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先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随儿童看,随儿童说,自由发言,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然后要求去观察,去数数,掉头、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到数数活动中去。此时教师要全面了解 学生数数、读书的情况。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入学教育课程中,教师必须先关注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师生间更近、更亲一些。然后转入课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学得轻松红,学得愉快,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2.对对联的乐趣 篇二
1乐学定义的讨论
孔子曾在《论语》中提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学对于一个人学习动力的推动作用和价值所在。张万龙认为,要想真正让体育课堂实现人文精神的渗透,必须要积极引入“乐学”模式,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百度对乐学的定义是:初指有关音乐的学问,后带有学科的意味,是乐在其中的一种学习境界。该研究的乐学是基于“快乐体育”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社会性,强调与“终身体育”接轨,强调“运动中的教育”,和以片面强调提高“运动技能” 、或片面强调“增强体质”为特征的中心主义论相反,改善了学生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
2理论研究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并维持学习活动的强大推动力,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驱动力。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罗伊德则强调内部驱力的作用,认为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是指导或控制内部驱力。行为主义心里学家斯金纳则强调外部刺激和强化的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则认为,学习动机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3结果分析
3.1学生对老师教学态度评价的统计
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老师教学态度的评价发现,认为实验组的老师的工作热情、关心和爱护学生表现的学生人数占68%,而对照组只有34%。对教师工作认真但关心学生不够的情况, 实验组只有6%,而对照组有36%。由于实验组老师开展的乐趣性教学主要从学生主体出发,按照学生的特点来安排课程内容,在课程中更多的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实行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体育老师主要是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来安排授课,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在安排课的难易程度时,主要考虑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忽略了少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见表1)。
3.2通过学生对老师课堂情景导入的统计
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老师课堂导入的反馈来看,认为实验组的课堂融洽、活跃有序的学生占77%,而对照组的学生人数只有21%,实验组中认为“课堂秩序好,但是比较死板的学生”占12%, 而对照组占68%。实验组中认为“秩序差、活跃性不够的”人数占1%,对照组占6%。由于在实验组教学中,以乐趣性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一板一眼的教学形式,主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学生对课堂参与情况的统计
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反馈来看,采用乐趣性教学方法的学生上课时的积极主动性要大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人数,实验组的人数是79%,而对照组只有34%,差异非常显著。实验组较少主动参与练习和不参与练习的人数分别是12%和9%,而对照组较少参与练习和不参与练习的人数分别达到45%和21%,远远高于实验组(见表2)。
4结论
(1)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老师教学态度的评价发现,乐趣性教学对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2)实验组中认为“课堂秩序好,但是比较死板的学生”占12%, 而对照组占68%。实验组中认为“秩序差、活跃性不够的”人数占1%,对照组占6%。所以乐趣性体育教学要比传统体育教学更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3)85%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太死板,1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能结合学生特点开展,3%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能够体现校本内容。 而实验组有11%的学生认为内容死板,学习难度大,44%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能够结合学生特点进行,4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能够体现校本内容。所以乐趣性教学内容对比传统教学内容更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4)采用乐趣性教学方法的学生上课时的积极主动性要大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人数,实验组的人数是79%,而对照组只有34%,差异非常显著。实验组较少主动参与练习和不参与练习的人数分别是12%和9%,所以乐趣性教学方法对比传统体育的教学方法更能提高学生上课时的积极主动性。
(5)实验组学生学习动机程度从强、一般和不强分别达到71%、 23%和6%,而对照组是13%、34%和53%。两组差异非常显著。所以乐趣性教学法对于强化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比传统体育教学要强。
摘要:该研究对松陵一中3个年级,12个班级,共532名学生进行比较实验,各个年级各有4个班级,期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266名学生,整个研究为期4个月时间。该研究通过学校体育乐趣教学法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比较,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教学的态度、课堂情景的导入、教学内容、学生体育课参与的情况、学生学习动机和教学效果来看,乐趣性教学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受到学生的欢迎,该研究能够为苏南小城镇的初中学生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帮助。
关键词:乐趣体育,教学法,学生体质,促进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万龙.让“乐学”走进初中体育[J].学周刊c版,2014(6):208.
[2]刘毅玮.中小学生学习问题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评审委员会.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学术综述[J].体育教学,2007(1):33-35.
[4]司云.中国学校体育研究2006年度理事学术年会在江南大学召开[J].中国学校体育,2007(2):5-7.
[5]吕卫东.真水无香、渐修顿悟——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有感[J].中国学校体育,2006(12):6-7.
3.对自己的乐趣负责任 篇三
吴飞烨
1981年出生,中国台湾人。15岁入行,从面包学徒工做起,22岁拿下国际糕点大赛金奖,之后又在各类国际和台湾省大赛中拿下八金一银一铜。2007年,他随85度C来内地拓展事业。身为五大主厨之一,85度C近三分之一的蛋糕品种出自他的手。
爱好:做糕点、睡觉
喜欢睡觉是因为工作后实在太累了。偶尔看看片子,记得最牢的是韩剧《我叫金三顺》,因为很多女孩先是哈韩。看了金三顺后就改成哈蛋糕了,来85度C工作的女孩多是出于这个理由,听她们说多了,我不得不挤点时间去看,结果也上了瘾。另外一部喜欢的片子是《料理鼠王》,真希望有一只小老鼠能在我做新产品研发的时候,狠狠揪一把我的头发,给我点灵感。
最爱的面包
85度C的丹麦菠萝和皮利卡
吴飞烨
搜QQ好友或群,搜网页信息
QQ签名
7月10日巡店一天,累得不想动了,可是报表没看,研发没动。主啊,撑开我的眼皮吧。
7月15日东坡酥要上市了,28层酥皮,6层馅料啊,从上到下34层,还有比这更麻烦的手工吗?
7月25日创造甜蜜幸福滋味。
8月5日老爸老妈,85度C在内地开办两周年啦,我还在这儿哟。
8月8日老婆大人说很久没跟我说过话了,要给我上发条了。
“嘀~”,烤炉一阵蜂鸣,吴飞烨戴上防护手套,向下拉开把手,左手探进炉内,拖出烤盘,右手迅即跟上,还在热气中膨胀的东坡酥顿时泛出油亮的光泽。早已等候在旁边急不可耐的顾客操起夹子,转眼就将这盘点心席卷一空。
制作这种4厘米大小、却有着28层酥皮的点心是吴飞烨的看家本领。“做好东坡酥,需要皮与皮之间贴合而不粘连。入口酥松又让人感觉不到皮的厚度。精妙之处重在擀皮,做得好不好,凭的全是手下功夫。力度稍把握不准,厚了或是薄了,吃的时候都会影响口感,弄不好还会爆皮,功力不到的厨师还擀不了这个皮。”吴飞烨擀皮时,身边的徒弟们围着他啧啧赞叹,这位29岁的大厨管理着200多个员工。
从15岁开始当学徒起,吴飞烨已经在烘焙行业里做了14年。15岁时,吴飞烨因为不爱读书,经常被老师体罚。他在学校里过得越来越不开心,每天回家路上在街上闻到面包香,似乎就能减轻自己在学业上的挫败感。终于,吴飞烨跟父母提出要去面包店当学徒,父母淡淡地说了一句:“只要不让自己后悔就好。”
上世纪90年代的台湾地区管理风格受日本影响很深,以严格细致著称。学徒工什么都得干,既学技术又得打杂,同时还要懂得传统的美德——勤勉、尊师和任劳任怨。吴飞烨是学徒中最勤快、听话、肯干的一个,深得师傅的赏识。2002年,吴飞烨已经在烘焙业做了7年,有位饭店的糕点师去新加坡参加国际糕点大赛。因为深知他的敬业,特意请他去当助手。这次旅行让他视野大开,他决定来年一定要作为主厨参赛。
吴飞烨从有限的薪水中拿出一大部分钱租了间斗室,白天在饼房辛苦地站上一天,晚上便钻进所谓的“工作室”继续奋战,“那时我的钱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用来买原料和工作装备;一部分付房租;另一部分存着用于参赛的机票和食宿,饿了就吃我自己做的糕点,累了就在小木板床上趴一会。”2003年在日本举办的由十几个国家近千名高手参加的国际糕点大赛中,吴飞烨脱颖而出,获得结婚蛋糕项目的第一名,在对全部八个分项的冠军进行综合实力排名时,他最终拿下全会馆金奖。
此后,吴飞烨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种台湾省和国际的糕点大赛,前后斩获八金一银一铜。代价是他的白发有如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那两年为了比赛,我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白发就是那时生出来的。”
2006年,已经在五星级饭店管理四五十人的吴飞烨决定加盟台湾85度C。2007年。他又跟着公司到大陆拓展事业。在“五星级大师”云集的85度C,每个糕点师都会承担巨大的研发压力。85度C规定每45天要上一回新产品,每个新品要经过四次票选才能上市,产品可以是新的口味、新的造型。吴飞烨研发的“蛋糕水果忌”(在蛋糕上摆放香甜的水果)就因其造型特别漂亮大受食客欢迎。现在。85度C在上海的分店有近三分之一的蛋糕创新品种出自吴飞烨之手。与此同时,他还要管理几家分店,指导几十位徒弟。每天工作近15个小时,一个月最多歇三两天。
尽管如此辛苦,尽管做了14年,吴飞烨仍然常常陶醉在制作糕点时的乐趣中。“比如东坡酥,它的馅料之间口感和香味的配合度要高,既有自己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又要强调口感和味觉的和谐,强调整体一致性,这就像交响乐一样。”
当记者问到他会不会因为读书不多而有遗憾时,吴飞烨爽快地回答:“不会,在学校学习和在蛋糕店当学徒直到手艺精深,这两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有糕点大学,我应该可以毕业了,估计还是个研究生水准。我很喜欢阿甘妈妈的那句话。‘人生就像巧克力盒子。不知你会拿起哪一颗。’虽然我不爱读书,但我爱做面包,不管进入哪一行,只要喜欢、勤恳去干,总会有成就。”
Q父母当年支持你做蛋糕师傅这个选择吗?
A父母说学什么都可以,只要不让自己后悔就好,虽然我明白说这话时父母挺无奈的。我特别感谢他们的宽容,让我能按照自己的兴趣走下去。如果我依然读书,可能到现在都一事无成。
Q你怎样教导徒弟?
A我常跟他们讲,“我不可能照顾你们一辈子,所以一定要抓紧时间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在这里,我能教一个是一个,教了就要把他教到最好。我自己辛苦拼搏一路走来,太知道努力与不努力这两种结果对人的影响了。如果没个一技之长,一定会被社会淘汰。
Q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A是对自己的乐趣负责任,把工作做到位。
Q你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4.对对联的作文 篇四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备好了笔墨纸砚,准备写对联。可事情不是总一帆风顺的。“一”不是写粗了,就是顿笔顿得太大了;“马”的折笔太多,也不太好掌握……后来我把我们家里的“书法大师”-----外公请了出来。他的字写得可好了!外公先把对联在报纸上写了一遍。然后纠正了我的握笔方法。我在报纸的下面,把外公写的字照着写了一遍。练了几遍之后,外公说我写的字有进步,再多写几遍,写对联就应该没问题了。
我真佩服古时候的那些书法家们,竟能把毛笔字练得如此漂亮。“吾家洗砚池前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原来书法家的字都是这样锲而不舍地练出来的。
我想起了我们班字写得好的同学:黄颖妮、熊泽昊、左曦如……他们都不是一日之功啊!还有我们班的班主任吴老师,她每天中午让我们练字,都是为了我们自己好啊!
我的毛笔字还得再练几天,这样就能赶上我们班的同学了。
5.《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篇五
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缀宝玉;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 楹联作家白启寰
一、什么叫对联:
对联又名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辞典》释),有人将它定义为:“对联是由两组文义相关的对句所组成的联合体”。
早期的春联叫桃符,王安石有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讲的是贴春联的习俗。
对联旧称楹联,楹就是柱子,古人常把对联悬于楹柱,因此而得名。在旧体诗词中,对联又被称为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名称的来历。民间则简单地称对联为对子,创作对联就叫“对对子”。名称不一,实质却是一样的,都指汉语所特有的一种文体形式。从大的方面讲,古文分为两种--散文和韵文,对联属于韵文,被誉为“诗中之诗”。后面我们将对这一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作详细的讲解。
其中,第一组称上联,第二组称下联。来源于律诗的四联八句。上联叫出句、初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白、对母或对尾。
例如:明朝宰相邱琼山少年就学时,老师为解决学生争座位而出句:“细雨肩头滴”,本是平淡的句子,而邱琼山对以“青云足下生”,不但赢得了座位,而且表现了才志超群,全联生色多了。其中的“细雨肩头滴”叫上联、出句、对公或对首,“青云足下生”叫下联、对句、对母或对尾。上联叫被对句,下联叫对句,所以应说“青云足下生”对“细雨肩头滴”,或说“细雨肩头滴”对以“青云足下生”。
二、对联的形式
按时间和场合分:
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如:春满长征路,花繁民主枝。
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镂刻于木板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例如,1979年,杭州的岳飞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朴初,化用岳飞 《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的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书房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
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
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称婚联。
如:并蒂新开幸福花,同心永结富裕果。
5.寿联:他人过生日,送对联祝寿;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1941年时,马老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周恩来、董必武和邓颖超联名赠送了一幅寿联: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做伴支床有龟。
6.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谓之挽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
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三、对联的对法:
从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例:
福如东海
浮舟沧海
两个黄鹂鸣翠柳
春蚕到死丝方尽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寿比南山
立马昆仑
一行白鹭上青天
蜡炬成灰泪始干
2.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例: 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
白军中,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3.串对:又名流水对,单看上或下联,意思不全,上下联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意境。例:
春色满园关不住
人生自古谁无死
纸上得来终觉浅
一枝红杏出墙来
留取丹心照汗青
绝知此事要躬行
四、对联的特点:
传统的楹联与格律诗一样,都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律: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百字长联详见课本)
2.上下联某位置上的词性必须相同(下联词性与上联同位词相同),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
明月松间照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闭门推出窗前月
清泉石上流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投石冲开水底天
3.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平仄相间和相反。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否则拗口。
4.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在《怎样作对联》一文中,作了系统的归纳。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五、对联与对偶、对仗的区别
对联在修辞格里叫做对偶。
何为对偶?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读书写字”,“读书”与“写字”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读书写字”是句中自对,“读书写字,求学成才”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以“读书写字,求学成才”为例:“读”、“写”、“求”、“成”都是动词相对;“书”、“字”、“学”、“才”都是名词相对。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对称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对偶。
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北岛的《回答》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些对偶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
但是,对偶与对联不能混同。对偶从宽,对联则从严。对联缘出律诗的对仗,而律诗中的对仗除了要遵从对偶的要求外,还有它自身的规则。这个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因此,像上面的例子除了“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外,另两例都不能完全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
我们再举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句和对句不但字数相同,结构一致,词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对。上句“大漠孤烟直”是“仄仄平平仄”,与下句“长河落日圆”的“平平仄仄平”不是刚好对立吗?这就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了。
五言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七言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不平仄严明、对仗工整。对联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我们都熟悉的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就修辞方面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头”对“嘴”,“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联的平仄可以有一点变通,那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碰到单数字,平仄可以放松要求,上联是平声,下联也可以对平声,仄声亦然。但逢双的数字必须从严。这算是给我们开了一个口子,让我们不必太受拘束。例如上面的例子,首字就是平平相对。我们再举岳阳楼上一副名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家忧乐注心头
仄平平平仄平平
除第一字和第三字外,其他都是平仄相对,这也是一副工整的对联。可以这样说,凡是名联,基本上都能符合我们前面所说的要求。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我们的例子中发现对联在音韵方面的另一特点,那就是“仄起平收”,意思是“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这又是一条定律,轻易不能违反的。有这样一副老联: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上联最末用“水”字,仄声,下联末字“松”,平声,前后分明,错落有致。如果我们把它改一下:
福如东海水长流 寿比南山松不老
读起来是不是有点别扭?大家把次序颠倒过来试试:
寿比南山松不老 福如东海水长流
是不是又顺了呢?这就是平仄的妙用。老祖宗既然给我们立下了平仄的规矩,必然有它的不同凡响处。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会疑惑:什么是平仄?怎么分清平仄?下面就谈谈汉语的四声。
六、对联的平仄: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一个叫朱异的文人:“你们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大拍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这里,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其中“上去入”三声又合起来归入仄声一类。
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声,音高而平;二声为阳声,音由下往上。(以上为平声)、三声为上声,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声为去声,音由高往下(以上为仄声)。古入声字已消失。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例: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三四句,即是一副工整和谐的对联:
日出/江花/红/胜火(仄仄平平平仄仄)
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仄平平)
口诀中又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因为一三五是奇位字不影响整句音节的流畅,二四六偶位字是决定音节的关键字眼,我想平仄歌诀可改为:“平对仄,仄对平,相间
二、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三换仄平,可平可仄一三五,偶位句末定要明”,是比较准确些。
对联中一些特殊的字、词对偶,可以不拘平仄。主要有
(1)同字相对(虚词)。(2)专有名词相对。(3)文言虚词相对。(4)成语、熟句相对。名联赏析(感性知识储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书破万卷神交古人
——清代左宗棠作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
——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1934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陈寅恪出的对联题: 上联: 孙行者
下联: 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位置相同,词性相同
4、平仄相对,音调相谐
5、对联张贴,仄起平收 仄起平收
对联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而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要求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用平声。如:
上联:春晖盈大地平平平仄仄
下联:正气满乾坤 仄仄仄平平
同桌试对: 春兰——
落日—— 去伪——
花好——
书山——
绿水——
海角——
月转——
细雨——
天文——
柳暗——
虎啸——
水底月 ——
水帘洞 ——
刀子嘴 —— 蚕吐丝——
辞旧岁 ——
蜂采蜜 ——
情深似海——
山清水秀——
望梅止渴 ——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4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行千里路 ——
改邪归正—— 忠言逆耳――
见风使舵―― 流芳百世―― 狗仗人势――
雪中送炭―― 福如东海阔——
冬去山清水秀 ——
1、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
选出最恰当的一项(1987年高考题)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渠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2、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3、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2009年湖南高考语文卷第5题
4、“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5、从对联的角度为上联“劝君更尽一杯酒”选择合适的下联()A、西出阳关无故人
B、与尔同销万古愁 C、益友何妨去复来
D、开卷神游千载上
5、明末大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常以忠节自命。他曾在厅堂门框上亲自撰写一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兵败被俘,屈膝降清。当时有人十分鄙视他,在其自撰联后各添了一个虚词,顿使此联内容逆转,成了洪承畴的“自供状”。
请问添加的是哪两个字?
6、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一池翠影游鱼乐
雨滋春树碧连天 腊梅吐芳迎红日
书山万仞志能攀 学海无涯勤可渡
三径红香舞蝶忙 风送花香红满地
绿柳展枝舞春风
7、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下联调整为:
8、课后大显身手
(1)处处风光好,(2)荆轲有勇刺嬴政,(3),,; 悲也,愤也,颂也,革命文豪感情。
《纪念刘和珍君》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课后要求:
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中多做“有心人”,尤其当你有机会外出旅游时,请你留意那些名胜古迹、庙宇高堂上的对联,相信这能让你的旅途增添更多的收获!
较为常见的成语对联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鼎新革故――激浊扬清 守株待兔――缘木求鱼
见风使舵――顺水推舟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千山万水――五湖四海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追本穷源――寻根究底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循规蹈矩――安分守己 牛鬼蛇神――魑魅魍魉
落花流水――残枝败叶 开门揖盗――引狼入室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抛砖引玉――点金成铁
弃暗投明――改邪归正 苦中作乐――忙里偷闲
貌合神离――阳奉阴违 削足适履――杀头便冠
狗仗人势――狐假虎威 胸有成竹――目无全牛
卧薪尝胆――破釜沉舟 牵肠挂肚――提心吊胆
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井然有序――杂乱无章
伶牙俐齿――拙嘴笨舌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山珍海味――粗茶淡饭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横眉冷对――低眉顺眼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精雕细刻――粗制滥造
打草惊蛇――敲山震虎
6.【精华】对对联的作文集锦 篇六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对联的作文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对对联的作文 篇1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吃过早饭就去写对联。首先,我拿起书本,在拿几张报纸,最后再拿笔墨,就照着书上的字,在报纸上练:“春”字。开始我虽然写得不怎么好,但是我还是在练,最后,我终于把春字练得非常好,爸爸妈妈都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到了下午,我开始写对联了。爷爷先给我裁纸,然后,我就写了三幅,分别是:日出千山丽,花开万里春。日出三春暖,花开四季春。景美年国瑞,春新日历人欢。写好了爷爷还把我写的对联贴在门上面,哈哈!我可真高兴。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写对联吗?有时间也写写看哦!
对对联的作文 篇2随手轻挥,空间平面尽出
妙语微点,体积面积都解
尺子一把,心中自有曲直
粉笔几支,眼前早有横竖
人生轨迹,尽在曲线弧度中
岁月印痕,都含加减乘除里
点线面,横横纵纵演绎万象
甲已丙,指指代代细说百因
人生几何,点线面体共绘而成世事方程,加减乘除同算方行
爱问几何,点线角面关系到底如何
喜看数字,加减乘除换算究竟怎样
巧设计,细绘人生图象
精计算,巧解生活方程
代数几何,方程空间无限暇思
直线平面,函数极限不尽畅想
寥寥线条,勾勒智慧人生
小小平面,铺就美好前程
两指灵动,勾勒线条美感
双手轻盈,探索数字奥秘
手执粉笔,解世事代数
胸怀壮志,问人生几何
画线条,明目评判曲直
讲几何,盛气指点方圆
对对联的作文 篇3过大年啰!今天是大年三十,我们全家和亲戚们一同会老家,除了和奶奶唠唠家常,最主要是帮奶奶贴春联。
奶奶家共有11个门,由于门太多,奶奶老了,经不住贴春联上上下下爬高,所以我们都来帮奶奶贴春联。我们决定采用效率高,又简单的“分工合作法”来贴;我们分为:爸爸负责把需要贴春联的墙壁打扫干净;妈妈和二娘 把写好的春联剪裁一下;我和璐璐负责把裁好的春联送给贴春联的大伯和二伯,再把地上被爸爸撕下来的旧春联扫干净;由大哥和二哥往墙上刷浆糊;二奶奶呢!她老人家也就乐呵呵的给我们大家煮羊肉汤了。
分工完毕,大家立刻忙碌起来,刷浆糊的刷浆糊,贴春联的贴春联,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热闹非凡。只见刷浆糊的二哥个子高,是一位一米八的帅小伙,一抬手就 可以刷了,轻松的很,而大哥就不一样了,有的时候还得踩板凳,但也忙得不亦乐乎,高兴着呢;我和璐璐更是连蹦带跳的,送春联比妈妈和二娘裁得还快,像两头活泼的小鹿被放回森林,异常兴奋,虽然两手都被春联染成了红色,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情绪;老爸的活可是个苦差使,由于爷爷去世得早,家中只有奶奶一个人住,所以楼上楼下都落满了灰尘,爸爸一扫,灰尘就纷扬起来,害得爸爸又是打喷嚏又是咳嗽,唉!是个好汉就得挑重活呀!
终于,经过我们得不懈努力,春联全都贴好了,被贴上春联得奶奶家如同穿上了新衣服,立刻多了一份过年的气氛,再加上奶奶家院子里的菜地上还有一层薄薄 的积雪,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全家人喝着暖暖的羊肉汤,看着自己贴的春联,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只用了不到20分钟就贴完了这么多个门的春联呢?答案就是团结的力量。如果其中两三个人不干,也许不会影响大局 ;如果一半以上的人不配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生活中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大家团结协作,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
对对联的作文 篇4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贴上对联呢?那是因为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次新年,它就会来到这里来搞破坏,人们就买对联和鞭炮来吓唬它,用对联的红色把它的眼睛刺疼,用鞭炮来吓唬它。人们就把这个叫年的怪兽吓跑了。
每当过年的时候,书法家就大笔一挥,金光闪闪的大字就刻在了红彤彤的纸上,人们便把它买下来,贴在自己的家门上,防止那个叫年的怪兽再来捣乱。
对联有很多种类:有的是通用联——如春联,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
新年的那一天,我和爸爸起得很早,爸爸让我和他一起来贴对联,我当时的心里可兴奋了!
爸爸让我把胶带撕成一条一条的,我按爸爸的要求撕成一条条的,当我的`手快放不下时侯,我就问爸爸,爸爸您快好了吗?我的手快放不下了。爸爸让我把手上的胶带小心翼翼的贴了上去,当贴完的时候,看起来贴得很好,我心里美滋滋的,我还看见了两列字,上面写着,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我猜今年的祝福肯定在我的身上。
中国的传统文化真多啊!我一定好好学习,知道更多的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
对对联的作文 篇5还有一天就是新年了,根据我们家乡的习俗,年二十九这天要贴对联。
这天,天气特别冷,我一大早就起床了,因为妈妈告诉我今天是年二十九,早上要贴对联。我起床的时候妈妈已经在忙了,我就问妈妈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妈妈说:“你帮我粘一下双面胶在这些挥春吧!”我问:“挥春?什么是挥春?”“嗯,挥春就是贴在门中间的小贴子。”“哦,原来这些小贴叫挥春。”我拿起几张挥春念了起来:“新春大喜、迎春接福、出入平安、如意吉祥、身体健康等等,这些挥春的字样还真多!”贴完小的该到大的对联了,妈妈先把一张写着四个大字的纸拿出来准备贴双面胶,“妈妈,这个又叫什么呢?”妈妈说:“这是对联的横幅,写的是出入平安”。再下一张是长长的一张,妈妈没等我问就说:“这是对联的上联,写的是福星高照平安宅,这里还有一张是下联,写的是好景常临幸福家。对联是有分横幅、上联、下联的,可不能贴错哦。”
7.玩中的乐趣 篇七
今天的体育课上, 老师带领我们玩了一个丢沙包的游戏。
我们用黑白配来决定分组:赵可盈、黄若城、陈敏鑫扔沙包, 其他同学躲沙包。
游戏开始了。扔沙包的三位同学各自守在自己的阵地上密切地配合着。不信, 你看:黄若城来了一个声东击西, 我们左躲右闪, 结果徐可煊不知是计, 没来得及躲开, 被打倒, 壮烈“牺牲”了, 只好悻 (xìnɡ) 悻地下场了。陈敏鑫快速地捡起沙包一扔, 一箭双雕飞速打中了两个同学, 他们垂头丧气地下场了。“哎, 我怎么就下场了呢, 我该往左闪才对呀!”周佳抱怨道。只见一个沙包朝廖善仪丢去, 可他眼疾手快地蹲了下去, 逃过了一劫。黄若城不甘心, 又来了一个飞镖, 我们左一跃, 右一闪, 都没被打中。我们刚要喝彩, 却听见“嗖”的一声, 又有人中弹了。
“敌人”来势汹汹, 沙包飞来飞去, 像天空中的闪电一样, 幸好我们机智敏捷, 一次次瓦解了“敌人”的进攻。但只守不攻, 同伴慢慢减少, 只剩下得意扬扬的我了。忽然, 赵可盈趁我正得意时, 一个快速进攻, 把我打了个“人仰马翻”。
丢沙包的游戏真是其乐无穷啊!我最喜欢做这样有趣的游戏了, 你呢?
点评:
8.欧阳修巧对对联 篇八
欧阳修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独自抚养他,非常不易。因为家境贫穷,母亲没有钱供他上学,便亲自教他识字。母亲还在院子里铺上一层沙子,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写画画,教欧阳修写字。
除了教欧阳修识字、写字,母亲还教他诵读古代文人的优秀著作,让他学习写诗。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欧阳修慢慢地长大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了,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还将借来的书抄写下来。欧阳修的记忆力很好,往往书还未抄完,他就能背诵所有的文章了。欧阳修专心地读书、写字,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欧阳修小时候写的诗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十二岁那年的一天,欧阳修身背行囊,匆匆忙忙赶了一天路,又累又困。天快黑的时候,他来到襄阳城下,城门已关上了。他抬头看见城头有一个老兵在站岗,便拱手施礼说:“烦请老伯开门,让我进城好吗?”老兵问:“城下是什么人?为什么现在进城?”欧阳修说:“我是一个读书人,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想进城找个地方住一夜。”老兵本不敢违例开城门,但听出欧阳修是个很懂礼貌的书生,顿起爱怜之心,说道:“既是书生,我出一副对联,你对得出,我就让你进城;对不出,你就明天早晨再进来。”欧阳修答道:“遵命。”于是,老兵念道:“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欧阳修一听这上联,看上去是老兵随口说出来的,其实这副对联连用叠字,非常巧妙,便回答道:“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先生先对吧。”老兵大声道:“我是要你对的!”欧阳修笑道:“学生已经对过了。”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下城楼开了城门。
读到这里,也许同学们会问:“对联讲究的是字数相等,既然上联是十一个字,下联怎么是十六个字呢?”其实,这副对联是:“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思维互联网]
同学们,欧阳修家里贫穷,但他依然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欧阳修的勤学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龙 龙)
9.对对联的基本原则 篇九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
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如: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如:
建-曼荼罗坛-修法;于-阿兰若处-参禅。
直心-乃-万行-之本;贪欲-为-诸苦-之源。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
以上诸联,其音步位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如:
真身已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
10.猜灯谜的乐趣 篇十
进了公园, 我拉着妹妹的手奔到猜灯谜的地方。亭子里挂着许多红彤彤的大灯笼, 亭子外面围了一圈的人在猜灯谜。瞧!灯笼上贴着灯谜呢!哦, 原来灯谜会已经开始了, 我就用我的绝招——钻、钻、钻、钻。呼, 钻到前面了, 终于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一个灯谜映入我的眼帘——十九号:夹着尾巴 (打一字) 。我思考了一会儿, 夹着尾巴, 夹……我高兴地说:“知道了!”于是急忙去排队。哇!这么多人, 慢慢排吧!终于轮到我了, 我对负责的阿姨说:“十九号的谜底是‘来’字。”“你真聪明啊!嗯, 答对了。”阿姨说完还奖励给我一个日记本作为奖励。“谢谢阿姨。”我非常有礼貌地说。
“爸爸妈妈你们看, 我答对了, 阿姨还奖励给我一个日记本。”我开心地说。“嗯, 你真棒。”妈妈笑着表扬我, “继续加油!”我说:“爸爸妈妈, 咱们一起去猜灯谜吧!”“好哇!”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地说。“爸爸, 你和我一块去猜灯谜, 让妈妈和妹妹去排队。把咱们想到的谜底, 告诉妈妈和妹妹, 让她们俩去告诉负责的阿姨, 这样两边都不耽误。”我一边想一边说。“好!就这么办。”爸爸说。“可以。”妈妈说。
大家都分好工了。“来, 爸爸。”我说。我和爸爸往前凑了凑。“嗯, 我看到了。”爸爸说。“二十八号:上八是倒八 , 下八是正八, 十字当中 架 , 人人需要它。 (打一字) 。”嗯, 倒八, 正八……“猜到了, 是‘米’字。”我说。“聪明, 赶快去禀告妈妈和妹妹。”爸爸一边夸我一边说。“妈妈、妹妹, 知道了, 知道了, 二十八号的谜底是‘米’字。”我着急地说。“好, 好, 前面还有两个人就到咱们了, 不用着急。”妈妈说。“姐姐, 一会儿我也要领礼物。”妹妹甜甜地说。“好哇!”我说。“妹妹, 到你了。你赶快上去, 告诉阿姨谜底。”“好哇!阿姨, 二十八号的谜底是‘米’字。”妹妹甜甜地说。“小朋友, 你很棒!送给你一个小日记本。”“谢谢阿姨。”妹妹也领到了日记本。
11.有关对对联的作文锦集 篇十一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对联的作文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对联的作文 篇1今天我看见了一副有趣的对联。
宋代吕蒙正对贫富不均的世道非常痛恨,每逢春节,他就用对联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平,有一年,他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一副由数字组成的对联: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只有两个字:南北
我看了大半天也没有想出来是什么意思,爸爸提醒我说:“对联由上下联和横批组成,上下联的被字数一般是五,七,九,十一等单数,横批为四个字,你看它的上下联差了什么?”我说:“上联差一个一字,下联差一个十字。”爸爸又说:“十是不是和食同音,那么一呢?”
我心想,一不是和衣服的衣同音吗?缺了一个“衣”少了一个“食”,不就是缺衣少食吗!我高兴地叫了起来:是缺衣少食!是缺衣少食!
我又看了看下面的横批,心想,横批要四个字,怎么只有两个字?东西南北不是少了东西两个字吗?我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就是说他家里没有东西!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们辛苦了一年,到头来还是没有吃的和穿的!
对对联的作文 篇2过年了!过年了!这是每个小朋友都最喜欢的事,连我也不例外。
三十早上,爸爸一大早带回了一幅春联,大红的纸上写着金色的大字,透出喜庆和吉祥。上联写的是“人旺气旺身体旺”下联是“财旺福旺运气旺”横批是“恭喜发财”。爸爸很忙,春联在桌子上放了一上午还没有贴出去,看到这个情况,我自告奋勇地要求贴到大门上。爸爸这时赶过来,接过春联,对我说:“好!我们一起贴对联。”我去准备好剪刀和粘胶,协助他贴春联。我很快拿来了粘贴的工具,发现爸爸拿着春联,站在门边自言自语:“上联到底是贴在左边还是右边呢?”经过一番思量,位置很快就定好以后了。我拿出粘胶,用剪刀“喀嚓喀嚓”地剪成小段,帮助爸爸顺利地把上联、下联和横批贴了出来。我和爸爸站在大门外,欣赏着我们的杰作,看到红彤彤的对联,我们便有了自豪感。马路上的的鞭炮声响起了洪亮的声音。过春节了!我们全家人的心情多么快乐啊!我祝爸爸妈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我今天真是太开心了!
对对联的作文 篇3春节是中国人最重大的节日,没有之一。如今,我们经常在感叹,过年不再是轻松愉悦的欢聚时刻,有的只是繁琐的人际往来和乏味的人情世故,亲情、友情也在闲言碎语中逐渐淡漠,甚至于年夜饭也失去了味道。
年,成为了老人的年;年,成为了小孩子的年。唯独遇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无关。其实,不是年的味道变淡了,而是我们的心,少了对团圆的期盼。
年味的变淡,是从对联开始的,确切的说,是从人们不再自己写对联,为了图方便买对联开始的。这个转折虽说显得有些生硬,却有一些道理。不信,我说你听,不服来辩。
过年贴对联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使然。一来红红的彰显欢乐的气氛,二来表达我们对文化的传承和文字的敬重。
相传对联始于五代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就是那个投降宋朝后他媳妇花蕊夫人写出“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男主角。“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就是历史上第一副对联,从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副春联。
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当然,这是针对文人墨客的要求,对对子,也是文人雅趣,有很多传奇故事。在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之后,老百姓家门前贴的对联,只要喜庆、顺口就行。
过去,在我的故乡,春节时写对联的要求更低,毛笔字、不难看就行。不太讲究的乡亲们甚至会让自己刚刚念书的孩子来写,歪歪斜斜的倒也别有一番童趣。
更多的乡亲还是讲究的,字迹的工整是最起码的要求,工整,意味着来年挣钱堂堂正正,不走歪门邪道。
那时候的家乡,老一辈识字的人很少,我祖父算其中翘楚,百家姓千字文啥的,可以通读下来。到了我父亲这一辈,识字的人多了,也仅限于识字的水平,能写个毛笔字就不奢求了。于是,每逢过年回老家,就会有左邻右舍的亲友来祖父家求对联,场面堪称壮观。
农历三十一大早,天还没亮就有人敲门,早已整装待发的叔伯们故意慢吞吞地打开门栓,迎进一身冰冷的亲友们。众人进屋,各自寻座,小板凳、柴火堆都是难得的雅座,是辈分大的人的专属。剩下一众小辈中人,也不顾地上尘土未扫,纷纷席地盘腿而坐。掏烟卷的掏烟卷,抽旱烟的抽旱烟,不一会便烟雾缭绕,仿若仙境。
二伯和四伯毛笔字写得极漂亮,是写对联的主要负责人。我父亲写得稍差一些,只能为那些性子急的乡亲们代笔。他们三人围站在一张硕大的团圆桌旁,各自裁纸研磨,面色凝重。纸就是普通的.红纸,便宜实惠,一两块钱一大卷,沾水即掉色。墨是墨水,叫做“一得香”,味道很臭,像是没有腌制成功的臭豆腐一般。也没有砚台,找个盘子倒进墨水即可。
即便简陋如此,村民们也是敬若神明。在叔伯父亲操作时,众人停止喧哗,眼神聚焦,直到准备完毕,才敢出声大气。
对联的内容来自一本盗版的地摊文学作品《春联大全》,里面没有什么旷世绝对,甚至没有太过复杂的文字。大部分都是“五谷丰登人兴旺,农家幸福万年长”之类的通俗易懂的内容,事实上,乡亲们要求最多的,也是这类对联。
父辈们以《春联大全》为蓝本,发挥着自己无穷的想象力,尽可能地为大家写出不一样的内容。于是乎,什么“一家团圆都和睦,来年丰收谷满仓”等对联就应用而生,至于横批,只有“家和万事兴”、“福寿喜临门”、“人畜兴旺”这三种,乡亲们根据自己得到的对联来选择横批,读着顺口就行。
对联的内容可以潦草,但是自己绝对不能应付差事,祖父就是监工。二伯和四伯要是抽烟不小心掉下烟灰污了字迹,必须重写,谁要是敢糊弄,祖父一瞪眼便吓得二人赶紧把写坏了对联扔进灶膛。偶尔祖父心血来潮,自己也会动手写上几幅,字写得不好看,但是极受乡亲们的欢迎,在他们心中,儿子的字再好,也比不上老子。
为乡亲们写对联是免费的,可乡亲们却不会空手而来。拿到自己的对联后,往桌子下面放上一包烟,一瓶酒、一袋糖,算是酬谢。烟酒糖都不高级,甚至廉价,可祖父从不会推让,在他心中,这是对文字最朴素的敬重,也是自己“书香门第”最高的奖赏。
转眼经年,物是人非。祖父回归大地,叔伯们也终于苍老。现在过年,大家都已经习惯去买对联来贴。买来的对联制作精美,花样百出,花不了几个钱,简单省事。
多年未回老家过年,家乡变成了故乡。乡亲们也纷纷涌入城市,楼房的门上贴着的,也是买来的春联。农村老家只剩下几位老人在固执地坚守着,勤俭的他们不会去买对联,也无处央告别人来写,只等着子女们回村时带上几幅银行赠送的对联,贴上完事。
今年过年前,父亲忽发奇想,想要自己写对联。我立刻表示支持,匆匆买来笔墨纸砚,毡子镇纸,谁料一切准备就绪后,父亲又失去兴致,罢笔不写。我问原因,父亲言道,没人监督了,再也写不好对联了。
无奈之下,我去买了一副对联贴在门前。父亲左看右看,自言自语地嘟囔着:“贴上这买来的对联,咋看也不像过年。”可能,他心中的纠结和矛盾,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吧。
对对联的作文 篇4贴对联,最好在云淡风轻、风和日丽的时候,昨天下午就是这样一个好天气。
在一点多的时候,妈妈就把我叫了出去,我当时正在看电视就有点不情愿,心想:什么事啊,早不弄晚不弄,非得现在弄。
我就慢慢悠悠的走到了妈妈面前,看看脚下全是一张张红色的纸,上面写着黄色的字,还有长方形的门神。
我就把对联打开,拿出透明胶,在对联背面,贴上了,爷爷搬出梯子,爷爷爬上去把对联粘到墙上,用同样的方法把对面那门墙上也贴上,门神也用双面胶粘上往门上使劲一推就粘上了。
不像以前,放把对联挂的满天飞,现在好多了,一会就把门口的贴完了,该贴院子里的,我们就搬出凳子来,妈妈站到上面,把两边的对联贴完了就在厨房贴上福,两边贴上对联,又在墙上贴上满园春光、抬头见喜……
把春联贴完以后,把院子里弄得亮丽多彩。
对对联的作文 篇5过大年啰!今天是大年三十,我们全家和亲戚们一同会老家,除了和奶奶唠唠家常,最主要是帮奶奶贴春联。
奶奶家共有11个门,由于门太多,奶奶老了,经不住贴春联上上下下爬高,所以我们都来帮奶奶贴春联。我们决定采用效率高,又简单的“分工合作法”来贴;我们分为:爸爸负责把需要贴春联的墙壁打扫干净;妈妈和二娘 把写好的春联剪裁一下;我和璐璐负责把裁好的春联送给贴春联的大伯和二伯,再把地上被爸爸撕下来的旧春联扫干净;由大哥和二哥往墙上刷浆糊;二奶奶呢!她老人家也就乐呵呵的给我们大家煮羊肉汤了。
分工完毕,大家立刻忙碌起来,刷浆糊的刷浆糊,贴春联的贴春联,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热闹非凡。只见刷浆糊的二哥个子高,是一位一米八的帅小伙,一抬手就 可以刷了,轻松的很,而大哥就不一样了,有的时候还得踩板凳,但也忙得不亦乐乎,高兴着呢;我和璐璐更是连蹦带跳的,送春联比妈妈和二娘裁得还快,像两头活泼的小鹿被放回森林,异常兴奋,虽然两手都被春联染成了红色,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情绪;老爸的活可是个苦差使,由于爷爷去世得早,家中只有奶奶一个人住,所以楼上楼下都落满了灰尘,爸爸一扫,灰尘就纷扬起来,害得爸爸又是打喷嚏又是咳嗽,唉!是个好汉就得挑重活呀!
终于,经过我们得不懈努力,春联全都贴好了,被贴上春联得奶奶家如同穿上了新衣服,立刻多了一份过年的气氛,再加上奶奶家院子里的菜地上还有一层薄薄 的积雪,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全家人喝着暖暖的羊肉汤,看着自己贴的春联,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只用了不到20分钟就贴完了这么多个门的春联呢?答案就是团结的力量。如果其中两三个人不干,也许不会影响大局 ;如果一半以上的人不配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生活中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大家团结协作,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
对对联的作文 篇6明代江西吉水出了一个著名学者,名叫解缙。他通晓琴棋书画,谙熟诗词曲赋,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幽默风趣,尤其善对对联,留下了许多佳话。
解缙,出身在一个贫寒家庭,从小就立志刻苦读书,欲大济天下。
解缙九岁那年,塾师带他到江中去洗澡。塾师脱下衣服挂在树叉上,随口出对:
千年古树当衣架
解缙望着滔滔江水,应声答对:
万里长江作浴盆
洗完了澡,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遇见一位过客,向他们打听一户人家的住处。过客话音刚落,解缙用手朝街心一指,吟道:“杨柳东西摆,石狮左右蹲,红杏墙头出,绿荫有家门。”过客见他小小年纪才思敏捷,十分称赞,就问他是谁家的孩子,父母做什么营生。解缙笑盈盈地说出一副对联:
父亲肩挑日月
母亲手转乾坤
过客想了半天,莫名究竟。塾师笑着告诉他:“先生有所不知,他家以卖豆腐为生,母亲终日推磨磨豆腐,父亲挑着豆腐沿街叫卖,不正是‘肩挑日月、手转乾坤’么?”过客一听,赞叹不已。
解缙家的对门住着的是一个良田千顷、家财万贯的缙绅赵员外。
有一年腊月三十,赵员外府上张灯结彩,杀鸡宰鹅,准备欢度春节。解缙家却是家徒四壁,铁锅冷灶。解缙心想,过年了,也该帖副春联庆贺一番。他望了一眼对门赵员外家那片青翠葱茏的竹园,取出笔墨纸砚,提笔写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棵竹
家藏万卷书
大年初一,赵员外出门看见这副春联,大为恼火,穷人过年,还穷快乐。他叫来奴仆,下令把满园翠竹砍得精光。解缙看到这个情景,明白这是赵员外阴暗心理使然,心中既十分痛恨又十分痛快,他又在对联的末尾各加上一个字,变成:
门对千棵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赵员外一见,怒气冲天,下令把竹蔸连根统统拔掉。解缙一见,又在对联的末尾各添加了一个字,变成:
门对千棵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赵员外见了气得说不出话来,把自己的胡须拔下了一大把。
从此,解缙的名声传遍了吉水一带。
吉水有位赋闲在家的尚书,听说解缙对联好生了得,却不相信,故意派人请来解缙,准备出几个上联要他答对,要他当众出丑。
尚书派人请来解缙,却不让他从大门进府,而是从一条低窄的夹道里进去。解缙拒而不入。尚书闻讯后走出府门,吟出上联:
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昂首挺胸,应声对答下联:
大鹏有志恨天低
尚书只得邀他从大门走进官邸。
走进客厅,刚一落座,尚书一位幕僚已经吟出一则上联: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
解缙应声对答下联: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敢弹
尚书见解缙身穿绿袍,又出一则上联:
出井蛤蟆穿绿袄
解缙朝尚书望了一眼,只见他身穿大红官袍,顺口吟出下联:
落锅螃蟹着红袍
尚书十分气恼,但强作镇静,又出了一则上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毫不客气,立即反击: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
在座的人无不掩面而笑,唯有尚书老爷张口结舌,满面羞愧,只好借口身体不适而退。
吉水有位颇出名的秀才,人称红秀才,听说解缙诗词属对精通,很想与他比试比试。一天,红秀才找到解缙说:“我昨天来亲戚家做客,先乘牛车,后乘驴子,最后乘马,还是马跑得快;来到主人门前,马一叫,鸡鸭受惊乱飞,被天空中的老鹰抓去一只。于是我想到一副对联,特写出来,向世兄请教。对联是:
牛跑、驴跑,跑不过马
鸡飞、鸭飞,飞不过鹰
解缙一看就知道:这上联隐含着他文思敏捷,行文来得快的意思;这下联暗喻他是老鹰,是会抓小鸡的。意思是将要把解缙当作小鸡一样抓住。解缙治学严谨,向来就看不惯那些徒具虚名而无真才实学却又喜欢卖弄才华的人,他哈哈一笑说:“我也送先生一副对联。”于是提笔写道: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红秀才看罢,顿时满脸羞愧,气得浑身发抖,可又无言以对,于是拂袖而去。
对对联的作文 篇7春节到了,家家户户洋溢着欢乐的笑声,今天是除夕,吃完中饭,我和爸爸就开始贴对联了。
首先我们把旧对联拿下来,表示去旧迎新,我和爸爸抓住对联用力地往下一撕“哗啦啦”旧对联就掉了下来,接着,又把门框上的小纸片一点一点地撕下来,再用湿抹布将门框擦干净。
接着就是贴对联了。先分开横幅和左右联。爸爸拿出左联,在桌上摊平,在对联的四周均匀地涂上浆糊。然后,他小心翼翼地轻轻地在门框上按平压紧。过了一会儿,焕然一新地对联挂在了门框的两旁,我摇头晃脑地念起来,平安如意步步高,人和家顺年年好,横幅是一帆风顺。
当然,还少不了贴“幅”字。我正想把“福”字端端正正地贴在门中央,爸爸却摇了摇头说:“不行这样不行,中国人喜欢把“福”倒着贴。”“什么”我文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爸爸轻轻地刮了一下我的鼻子说:“不懂了吧,把“福”倒着贴谐音着福气到了。”我哈哈大笑,原来古代人也这么有趣啊!和我一样是个别字大王。
贴春联是我国传统习俗,代表在新的一年里辞旧迎新,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看着对联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给大家增加了一份喜悦,明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对对联的作文 篇8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了,早晨刚吃过饭,爷爷说:“二十八贴花花。”我问爷爷这话是什么意思?爷爷说:“就是二十八要贴对联了。”爷爷刚说完,我便嚷着要和爷爷去贴对联。
爷爷拿来大红的对联,雪白的糨糊,我俩高兴地到门外去贴对联,我帮爷爷抹上糨糊,爷爷往门上贴,贴了上联贴下联,贴了横批贴门心。上联是:“春风织 绿荫成长无忧”,下联是:“瑞雪映锦绣吉庆有余”,横批是:福如东海”,门心是个倒福字。我发现福字贴倒了,便问爷爷:“爷爷,福字为什么倒着贴?”爷爷 告诉我说:“倒着贴表示福到家了。”我高兴地说:“原来是这么会事呀!”
【对对联的乐趣】推荐阅读:
对对联的要领10-19
乐趣作文500字-读书的乐趣07-16
喜迎牛年春节八字对联100对08-17
思考的乐趣10-24
牛年春节大门霸气七字对联100对07-26
书的乐趣作文08-15
四季的乐趣作文10-29
淘米的乐趣作文11-18
读书的乐趣即兴演讲06-22
散文:童年过年的乐趣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