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成本控制对策

2024-07-15

冷链物流成本控制对策(精选8篇)

1.冷链物流成本控制对策 篇一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产品物流发展滞后,而冷链物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借鉴其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1.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全局。近些年来,人们对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潜力巨大, 但相关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的损耗率很高,发展冷链物流尤为迫切。

2010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定义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2.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

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目前全国有冷藏库近2 万座,冷库总容量880 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 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 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 辆,机械冷藏汽车 20000 辆,冷藏船吨位10 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 万标准箱。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国内农产品市场上只有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软件或者库存管理的软件;在企业内部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只有个别企业拥有自己的生产系统或信息发布网站。

软件设施包括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和物流系统中的管理及跟踪软件,加速对我国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及软件的开发是一个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整体。必须协调好从加工、贮藏、运输到销售各个冷藏作业管理。当前,国内冷链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对冷链发展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认识不足的员工甚至管理人员,要维持冷链的正常发展,适应国际冷藏链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

3.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

3.1硬件设施建设

中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从而产生大量损耗。专业运输设备、专业冷藏设备的缺乏是导致我国冷藏物流落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冷链设施装备情况如下:

3.1.1 冷链物流仓储设施方面

冷库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是冷链物流仓储地,是冷链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冷藏库容量约为880 万吨(折成库容积约为3800 万立方米),我国许多冷藏库是由其他建筑用途改建而成,存在诸如冷藏库装卸平台过窄,无库门密封,手动装卸等一系列缺陷和安全隐患。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实际利用率尚不足40%。在冷库建设中还存在一些误区, 重视肉类低温冻结冷库的建设, 忽视果蔬高温保鲜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 忽视产地加工生产性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发展及管理,忽视批发销售小冷库的发展及管理。

3.1.2 冷链物流运输设备方面

冷藏运输工具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冷藏运输工具比较单一且发展不平衡, 冷藏运输能

力明显不足。据统计, 目前全国每年需调运的易腐货物约4000万吨, 由铁路调运的易腐货物量约1000万吨, 而用冷藏列车运输的货物只占铁路调运的易腐货物总量的25%, 这些冷藏列

车仅占全国总运营车辆的2%。公路调运易腐货物的规模、数量有限, 冷藏保温汽车总保有量仅近20000辆(其中冷藏汽车约占15%)。而全国水路运输易腐货物量更是不足, 约占每年总需调运量的1%, 即40 万吨左右, 其中全国各型冷藏运输船仅200艘, 总容量仅为10万吨。冷藏运输设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比地面冷藏设施差, 作为农产品冷藏运输的先导环节的专用冷却站尚处空白。在各种运输方式上, 冷藏运输能力也很不协调, 各种冷藏运输工具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及步骤等缺乏统筹规划, 宏观指导和微观支持的机制没有建立。冷藏农产品运输过程中浪费严重,物流成本占农产品成本比重过大。

3.1.3 冷藏物流销售设备方面

大部分企业没有专用的食品和非食品销售平台, 或者即使有,平台之间也很少设有隔离

温度的设备, 致使冷藏效果大大下降, 极大影响了食品的保鲜程度。

3.1.4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建设的迫切性

近年来,大规模的农产品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正在逐步形成,但区域内农产品综合物流

与连锁超市生鲜区之间未能有效衔接,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没有出现。现在我国各级政府鼓励、支持的“菜篮子工程”中承担零售环节流通的主渠道仍然是传统的农贸市场或肉菜市场。大规模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立,局部实现了农产品不同地域及不同季节的调剂和互补,但还停留在初 始原材料性农产品的集散和销售上,由于常温状态下的初级农产品保鲜困难,损耗量大,反之 又给季节性调配带来无效物流和诸多不便。

作为供应链销售终端的城镇农贸市场频繁扩建,会给城镇规划管理中的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市容管理以至城镇土地的利用带来很大矛盾。生鲜商品为达到保鲜的目的,要求快速进入消费环节,流通中的环节越少越好。但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上的分散性又使生鲜商品在流通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由于农贸市场的无序发展和低效运作使得正规连锁超市生鲜产品在价格上面临巨大压力。在我国很多地方农产品是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或者农产品超市而进入整条农产品供应链的,而许多地方的农户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他们只有自产自销或者在集市上销售,这样既没有形成规模也影响了生鲜供应链活动的有效进行,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以至很疲软。

3.2 软件设施建设

我国农产品物流冷链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由于缺乏

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冷链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由于缺乏信息平台,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以供各企业进行信息交流,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之间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4.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对比(有待搜集资料)

5.优化对策

5.1大力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 建设低温仓库

对于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 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 积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 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针对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我国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 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 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对于低温仓库的建设, 我们应该根据冷藏食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进行建设。具体来说, 低温仓库依据仓库的温度进行不同分类, 分为冷藏库、冷冻库、特殊冷藏库。库温维持在产品冻结温度以上的属于冷藏仓库, 适宜存储鲜奶、鲜鱼肉(短期)、干鱼子、鲜鱼子等产品;产品温度维持在冻结温度以下的属于冷冻仓库, 适宜存储冻结鱼肉、冷冻食品、咸鱼子、熏制品、火腿、咸鱼子等产品;需要同时控制库内温度、湿度的属于特殊冷藏库, 如新鲜蔬果的冷藏等。

5.2 大力加强冷链信息建设

农产品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

5.2.1 售后服务方面

信息为农产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对于问题农产品可以追查到底。

5.2.2 运输方面

信息的沟通可通过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如 POS技术、EDI 技术和 GPS 技术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车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

5.2.3 采购和库存方面

可通过计算机系统可将产品与其储架的货位输入到冷冻冷藏产品的数量及储放位置,进行及时的提货和补货,同时可及时了解到产品的保质期、库龄等信息,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5.3 大力建设区域性的分销节点

根据我国农产品及区域比较分散的特点,我们可以考虑建设以下几种分销节点:

5.3.1连锁超市

由于绳县加工配送不同于常温干货配送,要求有相应保鲜条件并有不菲的投入,配送路

径有限,相对经营风险较大,加之制成品加工管理复杂,使得多数连锁超市一时没有贸然介入。

5.3.2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中心)

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向两头延伸,一是农产品生产领域;二是向下游流通领域延伸。但是无论集散属于大宗转运,要让它来承担面对各连锁企业的各个连锁分店的各类生鲜品集散和配送,又感觉未能形成足够的单店配送规模,即便是大型综合超市的单店生鲜经营规模也不足够大。

5.3.3中间商或供应商

目前承担这一任务的相对部分个体中间商和供应商,无论是配送能力、配送服务质量、产品控制标准等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对大型连锁超市体系,非正规的配送产生了不合理的配送成本,表明上配送成本推向了供应商,实质上高出的配送成本部分还会被计入商品价格,又在结算时返回到连锁超市,最终摆在消费者面前的是居高不下的售价,这确实是个挥之不去的难点问题。

目前的生鲜产品供应商的经营规模小、基础实力较弱,品种后续开发能力不足,影响到连锁超市的长期经营,加之经营和配送的地域限制,不易形成标准化的、稳定的供需关系。由于供应商中大企业和大投资者比较少,市场上缺少中坚力量。

由于未能形成技术含量较高的“一条龙”的产业经营链条,对处于下游的连锁超市生鲜经营来说,其上游始终是处于运作不顺畅、不稳定的状态甚至成为断档,这是继我国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产销衔接出现“盲区”之后,生鲜供应链上出现的第二个盲区——规范的生鲜配送体系,目前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连锁企业向上游延伸和发展,那就是生鲜加工配送中心。

加:所写的侧重宏观,许多地方需要精简、修改,对于微观未写,也是我们要着重写的部分,需要调查搜集资料。

2.冷链物流成本控制对策 篇二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生鲜电商的投入,使得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和需求增幅加快,仅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的年需求增长率就在8%以上,冷链物流行业也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而不断发展。冷链物流在显示自己重要性的同时,也凸显出了成本高、建设难、管理难和具有滞后性等问题。

1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冷链物流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于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和特殊商品的运输当中,但由于国家重视不足,缺乏行业规范,造成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无论是从我国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安全监管缺乏,标准缺失

发达国家对于冷链物流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冷链运输和设备有详细的规定要求,且执行严格。而我国虽已制定了多项与冷链相关的标准,但所有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我国的冷链市场仍然缺乏一套完整的执行标准。且由于缺乏对冷链物流环节的监管和追溯,冷冻冷藏产品物流管理失控,各企业执行标准并不统一,执行力度较差。

1.2 冷链系统缺乏,损耗严重

我国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欠缺规划,冷链物流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使得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配送过程中由于缺乏冷链支撑,变质腐败,损耗非常严重。具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80%左右的水果、蔬菜、肉类和水产是以常温车或保温车进行运输,仅果蔬损耗率就高达30%。

1.3 基础设施薄弱,功能失衡

我国多数冷冻冷藏库房建设年代久远,已达到甚至超过使用年限,卫生状况较差,设备功能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商品对冷链物流的要求。且我国冷库结构也不合理,无论是冷库的存储种类、性质还是冷库的地域性均存在较大偏差。具体表现为肉类冷库、冷冻库、经营性冷库、城市冷库、东部冷库多,而果蔬类冷库、保鲜库、加工类冷库、农村冷库、中西部冷库少。我国冷藏保温车辆占货运汽车的比例约为0.3%左右,且其中只有极少部分是配备了制冷设备、具备一定规模和吨位的专业冷藏车辆,在美国此比例为1%,德国等发达国家均为2%~3%;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不足20公斤,而美国人均占有的冷库容积是中国的5倍,我国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1.4 战略合作缺乏,市场化低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供需双方彼此之间开展的多是短期合作,不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规模较大的投资以扩大规模,长期战略合作的缺乏是制约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尚不足总体需求的5%,冷链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生产商或经销商自行完成,缺乏全国性、具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领袖,阻碍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

1.5 竞争手段单一,市场混乱

冷链物流企业为了追求各自的眼前利益,采用单一的竞争手段,彼此之间压价严重,恶性价格竞争现象非常普遍。由于冷藏车的运营成本高,且冷链物流企业从业标准缺失,导致非冷藏车也能进行冷链物流服务业务,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2 国外冷链物流发展经验借鉴

2.1 建立评价体系,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它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对易腐食品在储存、运输、配送等环节的温度要求进行立法,并对各种运输工具也有专门的规定,包括容器和托盘等,为食品冷链物流评价体系的编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如加拿大法律规定禽类加工环境温度应低于10℃,冷藏与运输温度则不得高于4℃。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严格按照评价体系进行管理和运作,在运输过程中全部使用冷藏车或者冷藏箱,配备先进的信息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易腐物品的冷冻冷藏运输率及质量完好率。

2.2 加大资金投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欧美各国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和执法检查监督等措施,促进其冷链物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如加拿大政府运用补贴、改制及政策扶持等方法,使国家铁路公司成为北美地区效益最好的铁路冷链物流运输企业;荷兰政府则通过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贷款贴息及政策、经营指导等手段,促进冷链物流企业良性发展。

2.3 重视技术创新,积极推广先进技术

冷链技术的发展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前提,运用冷链技术改造易腐食品储存、加工、运输、配送是冷链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欧美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冷链物流技术的研究与运用,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国外冷链物流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冷链物流行业的整体水平,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先进技术。如在冷藏品运输过程中,采用自动温度检测设备及自动温控设备实时监督冷藏箱内温度的变化,以保证运输中的物品不会产生质量变化;采用贮藏技术自动化、高密度动力存储电子数据交换及库房管理系统延长冷库贮藏保鲜期;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建立虚拟的电子冷链物流管理系统,促进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

2.4 市场化程度高,提高物品流通效益

冷链物流市场化即使用第三方物流提供的冷链物流服务,这样做可以节省冷链物品流通成本,有利于易腐食品的流通保值与安全。国外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美国几乎所有的易腐食品行业都将冷链物流外包给有实力的冷链物流企业。

2.5 注重人才培养,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美国建立了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并为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物流课程;在物流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规定所有物流从业人员都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取得相关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工作等等。通过以上各种渠道为冷链物流提供充足的合格人才,以满足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

3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目前,虽然我国冷链物流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其市场前景广阔,需要政府和相关行业高度重视,积极行动,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其健康、快速的发展。

3.1 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冷链发展

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宏观政策,通过将冷链物流作为国家投资、政策引导和吸引外资的战略重点,将冷链物流技术发展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和科技计划。加大对冷链物流的科技政策性投入,重视冷链物流平台建设,适当减免冷链物流企业的税收,加速冷链物流园区建设,鼓励、支持冷链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引进发达国家冷链物流技术等一系列方法,大力推动我国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

3.2 加强行业监管,统一执行标准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缺乏完整、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服务企业准入标准。由于行业没有形成标准,通常物流企业为了树立品牌而自定标准来运作,造成市场混乱,冷链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此,亟待出台可执行的完整、统一的行业标准,来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企业资质认证、诚信认证、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标准,提高行业准入资格,逐步规范市场。

3.3 加强共同配送,发展社会物流

我国现阶段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绝大多为中小企业,竞争能力弱,管理水平低,运营成本高。如果这些中小冷链物流企业能与大型冷链物流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开展共同配送,则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冷链生产企业应将冷链物流业务外包,毕竟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冷链生产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使用合格和优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来降低冷链物流中的消耗,减少货物的损失。

3.4 降低管理成本,提供增值服务

物流企业应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引进、学习国外先进冷藏保鲜新技术,不断革新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应用卫星定位系统(GPS)、RFID技术、电子定货系统(EOS)、电子车载地图等现代物流技术及客户管理系统(CRM)、仓储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等管理软件,降低管理成本,完善仓储、冷链运输、市内配送等基础服务;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开发个性化服务项目,通过提供诸如采购、库存管理、数据分析、配货、分拣、贴标等增值服务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客户满意度。

3.5 加大人才培养,发挥协会作用

冷链物流管理水平低下和操作人员的严重缺乏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各教育部门和机构应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以满足我国目前冷链物流发展的需求。

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中发挥着沟通情况、协调关系、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重要的纽带作用,应积极调动和发挥冷链物流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冷链物流行业协会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向冷链企业开展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同时又可以代表企业就完善物流政策和改善企业经营等问题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帮助冷链物流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从而帮助规范冷链物流市场。

摘要: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而不断发展,冷链物流在显示自己重要性的同时,也凸显出了成本高、建设难、管理难和具有滞后性等问题。我国冷链物流要健康发展应做到: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冷链发展;加强行业监管,统一执行标准;加强共同配送,发展社会物流;降低管理成本,提供增值服务;加大人才培养,发挥协会作用。

关键词: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增值服务,行业协会

参考文献

[1]戴定一.以服务标准为核心,推动冷链行业进步[EB/OL].http://www.xslkaz.com/?zs/96.html.

[2]黄成洲,谢如鹤.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对策[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04):37-39.

[3]向芝君.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发展趋势[J].中外物流,2007,(03).

[4]吴清.我国冷链物流标准蹒跚起步[J].中外物流,2008,(03):76-77.

[5]韩宇红.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对策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06):29-32.

[6]汪子琳.冷链物流面临四大问题[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07):18-20.

[7]李静宇.冷链物流的困惑与制约[J].中国储运,2008,(03):36-37.

3.冷链物流成本控制对策 篇三

摘 要:冷链物流作为挖掘“第三利润源泉”的突破口,是增强食品企业利润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想关的对策建议,以此促进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关键词:食品;物流;研究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时代的的日益变化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和需求也越来越大。食品消费观从最简单的传统单一向多元化,快捷化的趋势发展。在这种压力下,食品的企业们为了保持市场的竞争力,重点在于必须不断的减少产品的研制开发时间、减少生产的成本,这就要求我国构建完善的现代物流平台。近年来的“三聚氰胺”苏丹红”等事件,让人们对食品安全感到恐慌不安,一些不良企业为了达到保鲜等目的,在食品中添加对人体有害的防腐剂用以长期保持食品的保质期。在这类事件频繁的出现,食品的安全程度引起了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1]。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不仅关乎政府的社会道义责任,还和各个企业的发展,也最直接影响着各个企业从大众消费需求出发的长远投资效益。

2.食品冷链物流的概念

食品冷链(cold chain)是指食品原料在经过一定的流程之后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个流程主要包括运输、仓储、搬运、装卸、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食品必须处于一定的低温环境之下,从而确保食品的新鲜和安全[2]。

3.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缓慢,原因也是非常多,国际宏观环境,国内的总体经济情况,和一些体制制度的约束等等原因。要分析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内外环境因素结合起来,从机遇到劣势,以及所遇到的挑战,来确定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策略[3]。

(2)食品冷链管理和技术落后。目前虽然我国很多食品企业采取了现代连锁商业的配送模式,即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物流配送模式,但是与国际食品巨头相比,由于在管理、资金以及专业人才等方面,尤其是物流配送水平和管理方面,都与国外的国际食品巨头存在较大差距,在冷链物流管理当中,很多都还是靠手工来操作,这使得程序相当繁琐,而且效率低下,而此时国际食品巨头已开始用卫星传输信息,商品的调配就像在短距离调配一样方便、快速[4]。

4.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1)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的构建

从原材料的获取,到消费者的购买。冷链物流全过程有着特殊要求,必须在冷藏技术下完成,而我国现在不仅在技术上有欠缺。在其他机制上也有许多不足!所以应当认识和研究其中的不足,从而改善。现在我国在食品冷链物流给的支持巨大。建立财税激励机制,投资激励机制,政策激励机制[5]。在监管方面。国内一直没有同意的标准,没有各环节的规范要求。有关部门应该加强行业的管理调控,除了建立和实施食品质量的保证,还应当注重全过程的监管,完善冷链物流的建设,使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2)加强食品冷链物流的整体规划

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产量虽然巨大,但是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产品供应链上,仍缺乏相关的标准,法律法规。目前大部分对冷链物流的认识不高,总体的宣传效果不到位,第三方介入少。总体来说,体制不完善一直阻碍着冷链物流的发展,从食品冷链物流的市场和企业的长期发展问题出发。专业的第三方物流的介入,是未来冷链物流发展的主流。因此,必须快速的建设相关的标准和法律法规。在这个规划内,需要政府、企业以及行业组织的共同努力和互动,政府要为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企业要在政府的扶持下,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搞好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总之三方的共同努力为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3)加强冷链物流的硬件软件设施

在软件方面,应用最多的有仓库管理软件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以及客户端的对接系统,发展其软件技术,可大大的提高存储和运输管理,国外的许多技术都是冷链物流的新技术,如果能有在此方面做下巨大的突破。我国的冷链物流技术水平将有大步飞跃。在硬件方面,由于冷链物流硬件设施的投入需要花费巨额的成本,而一些食品企业根本无力承担这一费用,因此政府应该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为食品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在软件方面,食品企业之间可以联合起来共同为建设一个信息平台,以此来节省运营成本等问题。

(4)大量培养冷链物流的相关人才

目前食品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已渐渐的限制了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所以,企业要加强注重对冷链物流方面的人才培养,可通过有关研究所,学院,专业机构等等的配合与交流,积极的组织高水平规模化的食品冷链物流培训班,加快并积极的培养一高级人才。政府的扶持方面也在食品冷链物流的人才方面给出了巨大的支持。在这方面应优先加大重心。发展相关人才。将对食品冷链物流的未来发展,取得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宇红,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对策研究,农产品加工[J].2006,第6期。

[2] 李静宇,冷链物流的困惑与制约,中国储运[J].2008第03期。

[3] 苏玲利、李宏,城市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商场现代化[J].2007第36期。

[4] 汪子琳,冷链物流面临四大问题, 中国物流与采购[J].2005第7期。

[5] 吴清,我国冷链物流标准蹒跚起步 ,中外物流[J].2008第02期。

4.冷链物流调查报告 篇四

随着低温食品需求量持续增长,落后的冷链物流影响食品工业的发展,落后的冷链物流势必会引发社会问题。为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促进我镇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科学、合理规划冷链物流 和重点项目,加快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通过进行实地调查集中总结如下:

我镇主要的农产品品种有蔬菜、肉类、禽蛋等。2013年果品蔬菜产量为326000公斤,肉类产量为736137公斤,禽蛋产量为379400公斤。

辖区内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有四家,分别为绿韵果蔬保鲜库、顺兴恒温库、众发恒温库、蒙阴第二肉联厂冷库。冷藏冷冻设施、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冷链设施以及使用管理都比较落后,比较传统。

1.辖区冷链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

冷链链条不完整,“断链”是一种常态,冷链物流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冷链物流建设不能完全等同于冷库建设与冷藏车的普及;冷链物流的市场化尚未形成,第三方物流不占主流。冷链技术水平、规划设计能力落后,设备设施的统筹能力落后,观念落后。冷链物流宣传不够,消费者对冷链物流认识不深,冷链基础设施还相对比较薄弱。

2.冷链物流建设需要的政策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规划与指导,并对重点设施、关键环节、骨干企业

1的发展给予各方面的政策扶持。其次,行业协会应该在科技攻关、技术交流与操作标准、人才培训、各类企业间的业务合作等方面发挥组织与协调作用。再次,各类大型批发市场大型流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承担起冷链物流的主要组织者责任,要通过批发交易与物流配送,将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与零售门店销售衔接起来,以商业模式和创新带动冷链物流配送模式创新,加强相互合作,逐步建立健全冷链物流系统。

3.对我镇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建议:

首先,运用供应链先进管理理念规划食品冷链物流。其次,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和冷链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建设。最后,要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人力资源的培养。

5.冷链物流广告词 篇五

2. 厚德天下,朴泽万家。

3. 厚朴冷链,敢为人鲜(先)。

4. 厚朴冷鲜,带来最暖心的爱。

5. 领鲜冷业产链,打造物流平台。

6. 厚道物流,朴实冷链。

7. 德载所托,一路领“鲜”。

8. 厚德载物,朴实冷储。

9. 冷链物流全天下,厚朴服务你我他。

10. 厚朴天下行,冷鲜到万家。

11. 服务无限,一路 领“鲜”。

12. 冷链物流全方位,真诚服务零距离。

13. 冷链运输,领“鲜”一步。

14. 冷链物流全方位,厚朴服务永相随。

6.冷链物流监控解决方案 篇六

第一章 行业概括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冷链食品的消费需求也逐年提高,消费品市场快速扩大,初级农产品、各类水产品、速冻食品、包装熟食、奶制品、花卉等物品的仓储和配送过程中需要冷藏或冷冻,相关的冷链物流运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冷链物流一般遵循3T原则,即产品最终质量取决于在冷链链中贮藏和流通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产品耐藏性(Tolerance)。

当前,消费者对冷链物流公司的预期越来越高,对应的行业监管标准也越来越多,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冷链物流行业运营越来越复杂。冷链货运网络也急速扩大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设备专业性强、涉及行业广泛、从业人员众多的产业。为了实现冷链物流的信息处理及时、配送流程优化,以及存取选拣自动化、物流管理智能化,冷链物流迫切需要信息化技术作为辅助手段。现阶段我国还缺乏行之有效的食品药品冷链物流的管理方法,原有监测技术手段滞后是最大的技术瓶颈。现阶段我国技术手段的主要症结是:人工测量和纸面记录、无统一数据系统支持,实时性差、监管脱节;取证困难、无法确定责任;无法进行预警、损失率大等。

第二章 系统效益

此方案根据车辆定位追踪技术、温度传感技术和门磁传感技术,将货况信息数据自动传输给云平台。在运送过程中利用车辆定位追踪技术和温度传感器,可以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数据采集及跟踪反馈等有效的解决手段,在物流企业的车辆追踪、所运送物品追踪和供应链的身份识别与位置定位等方面都可协助企业充分有效地解决目前冷链物流企业中货况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系统概述

奥雷科技冷链物流云平台应需求而生,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在软件平台和硬件设备方面做出各项优化、增加相应的功能模块和业务接口,更为贴合现场应用环境和后台管理控制。

系统由车载终端和冷链物流云平台组成,其中车载终端有车载主机(四路传输)、定位天线、GSM/GPRS天线、电源线、监听话筒、报警按键、温度传感器、门磁传感器等实体设备等组成。冷链物流云平台由调度监控系统、应用管理系统、数据库、报表管理系统组成。其中车载监控终端又称车机、GPS终端、GPS监控终端,它负责接收、发送GPS定位信息、状态信息及控制信息,冷链物流云平台则是实现车辆与调度监控中心信息交换的载体,一般指GSM/GPRS/CDMA基站及Internet,冷链物流云平台是整个信息系统的通讯核心,负责与车载GPS监控终端的信息交换、各种内容和控制信息的分类、记录和转发。

系统通过各类冷链运输车辆实时回传采集数据,管理部门可实时了解所属车辆行驶状况、位置信息、温度湿度等相关情况,实现客户和合作伙伴间业务的高度协同,增强冷链物流服务的应变和监控能力,提高冷链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对冷链物流运作的统一调度与监控,实现运输路线最优、库存质量最佳、货物组配最合理、物流成本最低的目标,为客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冷链物流服务。

第四章 系统结构图

第五章 系统主要功能

 车辆定位: 实时查询车辆的位置和行驶数据信息: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让车载GPS终端上报信息,对于选中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和行驶数据信息(包括车辆信息、速度、方向、空/载车等)将向中心上传报告。

 历史轨迹上传及轨迹回放: 监控平台根据存储的历史数据,可通过监控平台选取时间,查询历史数据,平台管理人员可通过该功能,回放车辆历史行车轨迹,掌握车辆的历史行程。 温度监控:通过高灵敏度温度传感器,可对车内温度进行实时上传,并可设定最低或最高温度进行预警,超过温度范围时,监控中心自动报警,并将报警信息发至车辆管理者手机上,对产品的新鲜度、品质进行细致地、实时地管理。

 远程温度控制: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车辆实时温度状态以及货物温度标准要求,远程控制冷藏车的制冷设备,调节冷藏车箱的内部温度。(此功能实现的前提是冷藏车压缩机有数据接口)

 报警功能:车载终端设备具有监测车门开关状态,以及设定车门开关报警功能。在有紧急情况如遇劫、求助等情况发生时,在司机连续按下报警按键三秒钟后,摄像头拍摄车内照片,并将报警信息和照片一同发送到调度中心/运营商,在核实报警真实性后将报警车辆的行驶位置、线路等信息通知给110,照片将作为采集的案发现场证据供公安机关使用。

  语音播报: 车辆违章后中心可以直接发送语音调度信息对驾驶员喊话。油耗统计分析功能:(选配油量传感器)通过加装油量传感器实时记录当前油箱的油量在某段时间的油耗量,在输入百公里参数情况下,可计算出百公里油耗量、剩余行驶里程通过GPRS/CDMA通讯模块实时将数据传送给远程的监控平台上,详细直观地对车辆行驶及燃油消耗情况进行分析管理;通过管理平台分析系统的配合,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各条路线在各种情况下的油量消耗数据分析,油量消耗曲线及数据备份功能;为超耗原因分析,优化异常油量的监督和公司的管理操纵水平,为公司管理质量分析提供 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量数据。

 图像监控:(选配摄像头)最多支持4路摄像头,车厢监控的摄像头对准车厢,可监控车厢是否安全,路况监控的摄像头对准挡风玻璃前面路况,判断是否塞车和路况,司机监控的摄像头对准驾驶室,可以检查当班司机和驾驶操作是否违章。

 语音监听:(选配麦克风)当某些特殊情况发生后如劫警,按下紧急报警按钮,终端会自动启动监听系统,使监控中心可以监听车内情况;或由中心主动拨号监听车内声音。(终端可设置:允许任何监听或者仅允许报警后监听)

  越界报警:车辆超出规定的行车范围后报警并自动生成车辆所有报警记录文档。黑匣子——车辆行驶记录仪(选配黑匣子):车载终端设备可按照要求增加记录仪,可设置时间间隔上传车辆的状态信息,存储的时间间隔可以由监控中心通过无线方式动态设定,所存储的信息可通过GPRS/CDMA网络方式传输到管理中心。

 车载电话(选配通话手柄): 车载终端配备通话手柄和免提通话装置,使用者可以通过手动拨号和接听方式使用电话功能,亦可通过免提方式对来电自动接听,免提通话方式为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通话提供便利,从而确保了驾驶人员和乘客的安全,免提通话系统可直接接拨于车内音响系统。 远程遥控断油断电:(选配断油断电器)车载终端可配备断油断电装置,管理中心在确认警情发生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可以向车载终端发送断油断电指令,车载终端在接收到指令后在保证人车安全的前提下将执行断油断电的动作,车辆将无法点火。

第六章 系统配置要求

中心服务器:安装通讯软件、数据库软件、应用软件。

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可选)

地图引擎

网络组件:后备电源、主机配件等

GPS客户端监控软件

投影仪、监控电脑、标准柜机、电话机、监控室(可选)

7.无锡市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篇七

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理论

冷链物流是指从生产商、物流公司、分销商和终端零售商等诸环节运送产品的同时, 全程进行温度控制的可追溯的物流过程, 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和鲜活性。 冷链物流需要综合考虑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个要素。 通过冷链物流可以达到以下的效果:确保产品的品质;延长产品的适销的时间;通过降低产品的损耗达到节约成本。

无锡市冷链物流的具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征。 无锡市地处华东,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四季分明, 交通便利,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因此, 研究应结合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的影响来展开讨论。 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带来的影响是每季都有当季的新鲜蔬果;交通便利的影响是全世界的蔬果都可以快捷地抵达;经济发展水平高可以有较快的产品流通速度。 这一方面提高了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要求, 另一方面减弱了对冷链物流的依赖。

2 无锡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2.1 没有专门的冷链物流规划和操作细则, 对标准的操作未强力推行

无锡市在政府层面没有直接出台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划, 也没有强制推行冷链物流标准。 而反观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 在这方面就比较积极。 如深圳在2012 年就已出台《 深圳市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 计划在2013 年以前重点在加工型企业、专业冷链运输企业、冷链仓储企业试行新的冷链物流标准, 2015 年起全市范围内强制执行。 为了配合这个规划, 深圳还制定了首个《 食品冷链技术与管理规范》 , 对冷链运作流程, 包括包装、运输、储存、分拣、配送以及批发、零售每个环节都制定了规范的操作要求。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了《 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 ( GB/T 31080- 2014) 已于2015 年7 月1 日开始实施。

2.2 部分农产品已经实现了冷藏, 但冷链物流“ 断流”现象突出

目前, 无锡市农产品物流主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 在采摘收获阶段, 各农户在成本、技术和设备等条件的约束下, 对采后农产品的预冷无法真正实现, 缺少杀菌、预冷、分选和包装等过程。

在物流运输阶段, 众多物流公司、加工企业和贸易公司等虽然也采用冷藏, 但由于对不同种类的果蔬储存技术缺乏专业知识, 还停留在摸索、试错阶段, 再加上冷藏库设计落后, 设备老旧温控达不到标准等因素, 损耗率相当大;在零售环节, 个体商贩和超市基于成本考虑, 并没有严格执行冷链规范。 调研中发现无锡市的超市、大卖场或便利店等零售企业绝大多数没有专门用于低温食品的装卸场所, 装卸食品都是在常温环境下进行。 这样的操作方式容易造成冷冻食品的回化现象, 从而影响食品的质量。 因此, 冷链物流出现断链也是不难理解的。 而按《 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要求: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40%、55%以上。

2.3 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较快, 但监管体系、平台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

天鹏集团作为无锡市菜篮子, 拥有全货架、智能化管理的低温冷库、批发交易配送中心, 冷藏库具有1.1 万吨的冷藏能力, 满足了全市荤冻食品供应, 基本实现了服务全市、辐射周边的目标。 占地2.57 平方公里的无锡食品科技园已经处在建设之中。 然而, 无锡市冷链物流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相应的信息共享平台尤其缺乏。 例如, 按食品安全管理规定, 冷藏温度应当符合食品标签明示温度以及食品安全要求, 但实施细则的缺失, 管理部门监管缺位, 导致食品安全隐患。

在调研中查询无锡市冷链物流方面的信息, 有多家物流公司或政府相关部门或电商企业建设的物流信息平台。 如无锡物流网 ( 56982.com) , 无锡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建设的配送平台 ( wxcsps.cn) 等。 这些地方性网站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仅仅局限于建设了一个平台, 或是数据的收集、报送, 并没有起到整合无锡市冷链物流资源的作用。 而全国性网站如由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主管的官方网站中国冷链物流网 ( cclcn.com) , 由易通企业经营的中国冷链物流网等, 对无锡市的支持和影响有限, 且难以落地。

3 无锡市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业务融合, 扩大冷链物流企业规模, 增强企业实力, 培育三到五家专业服务能力强、经营效益好的本地冷链物流龙头企业。 落实扶持政策, 如配套的奖励资金、税费减免等。

合理规划, 区域型布局, 防止冷库建设同质化, 提高冷库的利用率, 大力推进一批传统冷库功能升级, 建设低温加工区, 发展增值服务。

与农产品产地对接, 在本地进一步引导建立农业合作组织, 摒弃农民散户经营的模式, 探索农民合作组织联合发展机制, 打破地域界限, 加强横向与纵向联合, 实现优势互补、规模化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B2B、B2C、O2O等交易方式冲击传统模式, 生鲜农产品电商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例如, 无锡市的特色水果如阳山水蜜桃、 马山杨梅等应季的水果可采用网上订单预售、冷链物流配送实现销售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兰洪杰.“北京市食品冷链物流问题探析”[J].物流科技, 2010 (6) .

[2]覃毅延.“广西新鲜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 2012, 1.

[3]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2014-2020)

8.冷链物流成本控制对策 篇八

关键词:互联网+;冷链物流;生鲜农产品

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农产品生鲜的质量及营养价值都极为重视。生鲜农产品是农业生产者或者企业养殖或种植出来的初级农产品,它们大多数没有加工或者只进行了少许初级加工。因此,易腐易损难以保存是生鲜农产品的主要特征。“新鲜”与否是衡量生鲜农产品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一直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与需求量也再不断增加,市场对冷链物流的储运、保鲜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增值空间、潜在市场巨大。

同时,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人们已进入到信息时代。“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里互联网发展的新型业态,正深度融合于经济、政治、文化这三大领域中,为社会的改革创新提供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互联网+”为冷链物流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将向规模化、标准化、网络化方向创新发展。本文在界定相关概念基础上,分析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并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杭州市生鲜冷链物流的发展战略和行动具有借鉴意义。

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和特征

(一)冷链物流。冷链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应用科学,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其主要由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这四个方面构成,由低温和冷冻生产加工、低温和冷冻贮藏、冷藏运输、低温和冷冻购销、终端处置这五个环节构成。保障食品安全、减少损耗、延长保鲜期、减少污染等都是冷链物流的重要作用。

在物流领域中,冷链物流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物流方式。因此,除了物流技术装备之外,冷链物流还有其独特的系统化装备设施和某些环节专用的装备设施。在汽车运输、水运及火车运输中都有冷链的专门设施。保温车、保险车、冷藏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

(二)生鲜农产品。广义的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初级生鲜农产品、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以及加工生鲜农产品;狭义的生鲜农产品是指由企业或农户经营、种植、养殖、未经加工或只进行初级加工的,可供人类食用的产品。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花卉、肉、蛋、奶以及水产品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产品,易腐易损性是它的主要特征,因此生鲜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其加工和流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三)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特征。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在冷链物流中占得比重较大,12015年蔬菜、水产品占冷链食品物流总额分别48.8%和31.9%,远超于其他产品的冷链总额。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生鲜农产品易腐易损性造成了其冷链运输相较于常温下的物流系统有着更高的要求和资金投入的特征。第二,由于农作物的自然属性,生鲜农产品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季节性,但消费是常年存在的,因此为达到供求平衡,产品在保险技术和贮藏要求十分严格。第三,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还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由于生鲜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地区分散。市场需求大的同时,受到天气、交通、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也很大,且很难及时把握市场全部信息,因此最后成本很难确切估算。

二、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作为浙江省省会城市,一直是浙江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2015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901.8万人,杭州市人口众多,生鲜农产品作为杭城居民必不可少的日常食用产品,仅靠杭州市本地农户生产完全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依靠外省供给,因此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同时至2014年末,杭州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6024.4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81.68千米,说明杭州交通发达,为城市冷链物流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外省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直接进行合作,由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者或供应商提供运输车或者物流外包给其它企业进行运输。这样的物流方式虽然交易环节简单,农产品量大且价格低廉,但远距离直接运输受各方面影响较大,若遇到突发情况未能及时到达,将会导致市场某些农产品无法供应,出现缺货现象。而且批发市场通常位于地价便宜、交通顺畅的郊区,大多城市消费者不会选择直接去批发市场购买。基于这样的情况,便产生了最常见的第二种城市冷链物流运输方式,即大型连锁超市或地方农贸市场个体经营者与当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合作,消费者再到当地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这样的物流方式虽然保证了货源的稳定,使消费者购买更加便利,但经过二次运输会增加物流成本与运输时间,生鲜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基本与时间长久呈正比,因此这种模式下的冷链物流也比上一模式更为严格。

三、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问题

杭州市经济发达、交通枢纽便利、区位条件优越,生鲜农产品潜在市场巨大,杭州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物流行业总体上呈较快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很多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硬件设施陈旧落后。杭州市电商发展迅速,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提供了巨大市场。但冷链系统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系统化、信息化的冷链系统。在冷链技术、设施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满足现代居民生鲜农产品需求相比仍有差距。经济日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公路冷藏车保有量为7.6万辆,美国为25万辆。同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我国冷链流通率不足20%,远低于美国90%的水平。就运输设备来说,杭州市大型农贸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大型连锁超市等仍用大卡车的形式常温运输,“塑料箱+冰块”的标配也随处可见。就储藏设备来说,生鲜农产品对温度要求严格,而且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温度要求。但杭州市地区的冷库,设备老旧、功能单一、空间利用率和年利用率低,在淡季,冷库处于闲置状态,储藏量低,效用低下。而在旺季,冷库储藏量饱和,可能造成部分产品无法储藏的损失。且冷库成本高,自动化控制水平低。在向社会开放后,营运管理水平低,加剧了冷库的损坏,导致食品质量下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二)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我国信息化平台正处于起步阶段,先进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不足,缺乏冷链物流的全程监控和无缝对接,大大影响了生鲜农产品在运输途中准时、准点、准确性,也造成了巨大的产品损耗和冷链物流成本浪费。杭州市绝大多数生鲜农产品批发中心难以做到信息的高效处理和准确传递。像是电子车载地图、电子订货系统、自动温控及检测设备、卫星定位系统、车载GPS、RFID(射频识别)技术领域等利用互联网技术很少能够普及和合理利用。杭州市大多数物流运输时仍以人工为主,缺少自动化的信息系统,企业与冷链物流联系的紧密度不高。例如在网上购买生鲜农产品,消费者下单后,企业自身的冷链物流平台不能快速响应,导致消费者收货时间延长,产品也可能因时间增加而质量下降。

(三)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滞后。冷链物流较普通物流相比,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难度大、成本高。因此,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若完全由销售商负责的话,投入成本过高,供不应求,必然导致后期价格上升、产品质量难以控制。这个时候就应该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但杭州市第三方物流中的冷链发展不齐、缺乏设备、人才、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也尚未成熟,销售商更多的会选择将物流外包给一家或者多家物流公司。正是因为体制和行业的封闭性,大大阻碍了杭州市第三方物流展开专业、高效、高质的冷链物流服务。

(四)杭州市生鲜农产品销售商和消费者对冷链物流运输

知识不足,且在冷链管理上缺乏专业人才。在调查中发现,杭州市很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销售商对冷链运输概念模糊,认为冷链运输仅限于部分进出口商品,像水果、蔬菜这些产品常温运输不会改变其本来性质。销售商的运输方式决定着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的质量,而消费者则因为缺乏一定的冷链知识而被动的接受常温运输下的高价低质产品。与此同时,冷链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其涉及的知识面、专业性、操作性远高于一般物流。杭州市更多的是从事传统物流,缺乏懂物流又懂冷链的复合型人才。杭州市各个大学的物流专业中,对冷链物流的深度剖析较少。要了解冷链物流相关知识,还需要自身从课外书籍、网络上学习,缺乏专业引导和能动性。

(五)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在交通上缺乏政府支持。杭州市交通拥堵是一直以来的问题。政府也采取了相关限行政策,针对外地车辆进城也有严格规定。(2016年杭州外地车限行规定:时间:周一到周五,早高峰七点到九点,晚高峰四点半到六点半。区域:除了包括老的错峰限行区域外,还包括绕城高速合围区域内的其它高架道路)这样的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环节了杭州市交通压力,但城市配送车辆存在“进城难、停靠难”等问题,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此外,冷链物流的上下游之间必须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这样才能保证冷链的稳定、高效运输,这也真是杭州市冷链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四、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杭州电商的不断壮大,电商四要素之一的物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物流如果不突破传统思维和体制上的桎梏,改善原有运输缺陷,谋求创新转型发展,将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物流需求,立足于当下的信息社会。下面是针对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一)由于冷链物流较一般物流相比,需要齐全的设施设

备,成本也将大大提高。杭州市政府可积极引导,并给与资金补贴或政策引导。例如,冷链物流公司在购买冷藏车时给予一定优惠、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冷链物流中、将强市内冷链物流运输的监管,严厉打击未按冷链要求运输车辆、建立相关监督平台,使消费者能针对自己购买的生鲜农产品质量进行评价、监督、开通冷链物流的绿色通道等措施。企业要在自备物流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冷链技术,积极引进外国先进冷链设备。在设备的使用上,规范操作,合理养护,避免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物流损失。

(二)构建以信息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平台中跟踪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地出发的一些列物流环节。如规划冷藏车的最优路线、记录冷库的实时温度、储藏容量等,在冷链平台上公布这些信息,做到信息的透明化。这样一来,能做到生产者、消费者、物流企业信息和资源共享,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到冷链物流的监督中。与此同时,也可由专门人员采集不同地域、不同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将这些信息及时发布在冷链平台上,避免农户盲目生产而导致的产品滞销和浪费。除此之外,农户可利用互联网直接发布产品信息,物流公司可根据自己企业冷链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与该农户合作。物流公司也可发布自己空闲的物流资源,由冷链物流平台充当中间者加以筛选,选择适合的物流需求方进行合作交易。供求双方借助互联网及时获取信息,避免了信息传递不及时或传递出错问题,这样既减少了双方时间成本,又能使资源合理利用达到最大效益,互利共赢。

(三)发展“互联网+第三方冷链物流”的新模式。杭州市经济发达,电商数量庞大,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展迅速,但其中核心业务为冷链物流且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的企业少之又少。政府同企业可联合打造,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中。政府积极引导或者给予相关政策补贴,鼓励杭州市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企业要高效利用“互联网+”资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发相应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在配送环节通过互联网的智能分析,确定最优路线,合理高效的将产品安全新鲜的送到消费者手中。做到合理高效的配送、实时准确的货物跟踪、快捷高质的服顾客服务。在运输过程中,以开发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实时跟踪神鲜农产品的运输情况,及时反馈双方,保证运输过程的迅速、透明化。在后期,提供高质量的顾客服务,建立消费者投诉机制,针对消费者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虚心接受、合理整改。

(四)利用互联网普及冷链知识,培养冷链专业人才。包括杭州市人民在内的消费者都因为缺乏一定的冷链知识而被动消费着,有些消费者则存在错误的冷链认识,认为冷链技术的应用只会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加,导致最终产品价格上升。针对这样的现象,政府要大力普及冷链知识,研究创新冷链技术。[2]例如,国家农产品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电磁声场辅助快速冷冻技术、农产品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移动式果蔬精准储藏保鲜库、多温区冷库温湿度环境监控报警系统等。此外,可发挥互联网普及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引导消费者全面认识冷链物对生鲜农产品的必要性,引起消费者的重视和高度关注,培养消费者参与冷链物流监督体制的责任心。杭州市冷链物流正处于起步阶段,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不仅要普及消费者的冷链知识,还要大力培养冷链专业人才。政府应鼓励各大高校开设低温技术、冷链物流的相关专业课程,与企业合作,毕业后的冷链专业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去相关企业实习。从企业角度出发,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展开相关冷链专业技能方面培训,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制定优秀员工奖励机制,吸引优秀人员为企业服务。引进专业人才、技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五)政府放宽对外地物流车辆的运输规定,同时物流车辆在进城时进行登记和检查。确认真实为物流运输车辆而不是一般外地车辆,避免一些一般外地车辆鱼目混珠。此外,要将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开展联合运输。通过开展公、铁、航、水运联合运输,加强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衔接,弥补各种运输方式自身的缺陷,发挥运输方式特长,实现更大范围的物流服务综合化。

五、研究小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分析杭州市生鲜农产品运输模式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给出相应建议。“互联网+”为冷链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冷链物流进行转型升级。互联网作为冷链物流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信息链,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依附于“互联网+”便于实现销售商、物流企业、消费者三方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产品监控和后期服务等。毋庸置疑,新的商业运营模式给传统物流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广阔。如何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把“互联网+”与冷链物流完美结合,解决消费者需求问题,提高冷链物流行业的附加值,开启冷链市场新格局,是当代政府、企业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互联网+”在冷链物流领域的渗透、融合,发挥着的巨大作用,必会给冷链物流行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冷链物流运营实物/邓汝春编著.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8(21世纪行业物流发展理论与实务系列)ISBN 978-7-5047-2696-4

[2]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难做 想要破冰应从何入手.供应链时代,2016-3-30.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1603/30/310849.shtml

[3]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14/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5 ISBN 978-7-5047-5189-8

[4] 傅俊,龙华,陈磊,海峰.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第1期,第34卷

上一篇:我的叔叔于勒续写、改写下一篇:单韵母a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