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人才培养项目设计

2024-07-02

关键人才培养项目设计(共8篇)

1.关键人才培养项目设计 篇一

【北京】《标杆企业项目开发设计管控要点与关键节点控制》实战研修班【课程背景】

万科、华润等标杆企业一线高管现场诠释国内最成功的全流程设计管理体系 案例式互动教学,形象展现设计管理的模式、标准及产品创新的流程与工具 教您构建规范化的设计管理体系,掌握设计管理中的核心要点、难点,提高项目产品设计的团队整体执行力,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课程收益】

1、了解标杆地产企业的最新产品线成果,住宅的万科、华润、星河湾;商业的万达、华润;

2、了解具体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工具;

3、发展型房地产企业如何打造自己的产品线;【学员对象】

1、房地产企业董事长、CEO、总经理、设计总监、经理、建筑师、产品研发及管理人员;

2、市场品牌管理人员、营销管理人员;【金牌导师】

沈老师:历任万科、沿海集团、华润等大型地产公司设计负责人、副总经理、项目总经理,负责产品设计及项目统筹管理工作。曾参与万科集团的标准化推广及

研究工作,对于不同的产品线创新与精细化控制、设计标准制定、管理流程再造、公司及商业项目的整体运营等工作均有一定的理解。成功操作多个一、二线城市大型住区及高端综合体项目的开发。参与项目类别涉及大规模城镇住区、超五星级酒店、城市精装修豪宅、办公及商业设计、健康绿色建筑、国家级超高层建筑等各类产品的策划和全过程设计实现。

【课程大纲】

上篇: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一、境内外设计案例分析、比较,精细化设计的功效案例分享

1、不同国家相同设计案例的比较

2、相同设计师在国内、外设计作品比较

二、精细化设计管理的组织保障

如何组织设计流程(设计流程优化、设计标准化工作组织、设计计划体系

1、标准化设计程序对常规设计流程的再造与优化

并行式设计管理的重要性,材料部品设计深化工作的意义与方法 万科、龙湖等标杆企业流程控制方法解析

如何有效保障材料设计的品质,华润万象城项目材料控制案例

2、设计成果标准化指引的巨大作用

万科、万达、绿城等企业对于设计组织模式的差异 不同的企业管控模式对于设计的不同的组织要求 以及对应的不同设计管理模式中要点提炼

3、如何对设计计划进行有效管理 设计工作的计划组织保障措施及标准工具 如何从项目开发计划拆分到设计计划 如何组织、管理一二三级设计计划

境外优秀设计管理者对计划工作的管理经验分享

三、标准化设计的管理方法

1、如何做一个符合市场价值的项目

精确产品的市场价值追溯对于启动一个设计的重要性 客户需求在设计研发过程的作用

万科、龙湖客户细分、精准客户定位工作的实例

2、材料部品的设计深化要求、范围、出图标准

3、实体辅助工具在标准化设计的作用

如何在设计深化过程中发挥模型等专业工具的巨大作用 设计模型工作的重要意义

模型在方案推进工作中的互动作用和管理手段

4、设计过程是如何决定了70%成本的 精细化设计的成本控制手段;

设计&成本的“七剑”,设计方案(及深化阶段成本控制的最重要的七个手段(对容积率、地下室面积、场地设计、物业管理的衔接等等方面如何突破项目成本的天花板;实战工具、龙湖、华润设计案例分享 限额设计的管理方法、指标控制要求 结构优化的手段及工具

5、精细化的性能设计

如何组织精细的设备、水、暖、电专业设计 精细的性能设计在住宅&商业项目中的作用

6、施工图过程控制 唯一的法定设计文件的管理

有效的设计单位分类、遴选、组织模式 施工图目录与施工指导书的管理要点

7、工作过程的有效沟通 如何使你的工作成果更让人接受 不同阶段的方案汇报组织要点

8、总图设计(项目开发市政条件控制

优秀总图设计对于项目开发和设计品质保障的意义如何有效控制总图设计,图纸标准、流程案例解析万科总图设计标准化工作的成果分享

下篇:标准化设计管理的实践

四、精细化设计成果分享

精细化、标准化的设计组织意味着设计成果的革命

1、标准化设计的目标及原则

2、精细化设计图纸较传统图纸的优化

装修深度的图纸引入、对于方案可实施性的控制案例

3、如何定义部品预埋件图纸

4、公共部分装修铺贴图

5、立面分色施工图的作用 立面铺贴图对于项目的控制

6、标准化设计对现场的指导和帮助 重点深化设计阶段案例解析 砖、石材等材料的现场控制

专业幕墙方案设计及施工图深化管理(华润综合体项目案例分享

7、标准化的总图竖向与管网综合管理

8、图纸、案例解析与分享

五、精细化设计对营销、工程、成本的帮助

1、对销售的帮助

销售培训资料--针对销售承诺问题, 设计对于产品说明书, 精细化设计对于营销的系统作用……

2、对工程实现的帮助

精细化设计对工程现场的支持作用

3D 设计辅助手段对于工程现场(示范区)管理的制导 标准化设计的工程管理标准的建立 材料样板先行制度案例分享

3、对成本的帮助 钱是怎么花的?--标准化对于成本的意义 标准化设计将对集团采购能力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支持 设计&成本--敏感点&风险点分析

六、精细化设计的效果比较 实际案例解析: 商业、住宅项目全景及设计局部案例分享、研讨、提问 【课程说明】 【主办机构】中房商学院 【时间地点】2014年7月12-13日 询会务组)【培训费用】人民币3280元/人(含学习费、场地费、资料费、茶歇),会务组提供酒店代订服务,如需住 宿请在报名回执单中说明,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北京(具体地点开班前一周统一发《报到通知》另行通知,详情请咨 报名

预想报名此课程请到中房商学院官网

2.关键人才培养项目设计 篇二

一、准确定位课程

目前, 进行项目化的教师设计的整体方案大多数是套模板, 没有设计出本课程的特点, 设计出符合本课程的课程项目, 效果一般。

其实每门课程都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链节, 各个链节环环相扣, 组成整个人才培养的链条, 只有各门课程都发挥其作用, 才能达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整体设计时, 必须明确授课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把握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 兼顾课程的性质及前期课程、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设计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在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授“机械设计基础”课时, 根据“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适应地方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面向机械产品设计加工企业第一线,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核心能力, 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相关的必备的基本知识, 具备必要的加工制造技能、机械产品比照设计技能、一定的数控加工技能等职业技术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机床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考虑到本课是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具有承前启后作用。其前期课程有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这些课程支撑本课程进行典型零件设计计算, 并用图样表达出来。并行的课程有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Auto CAD, 进一步使本课程设计的零件图样企业化。后续课程为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金属切削过程控制、机床夹具应用技术、车工工艺及训练、铣工工艺及训练、机械拆装工艺训练、机电设备维修及故障诊断、机械加工生产管理等课程, 要求本课程将松散的知识点系统化, 即常用机构、常用传动的结构、工作原理等知识集机床一体, 并了解机床的工作特点, 为本课程设计出符合加工工艺的典型零件。因此, 有必要从培养学生职业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学习能力出发, 本着服务专业、服务后续课程、服务专业岗位、服务市场为宗旨, 结合“本课程研究一般工况条件下的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动特性及使用维护, 了解国家标准以及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一使命, 选择以分析机床结构及典型零件设计为主线, 这既能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 又能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设计教学项目

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实质是课程教学项目 (简称项目) , 是以实际的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 按照认知论的要求进行改造过的一件具体工作。项目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 不产生利润, 课程项目要为教学服务, 因此, 不经改造的企业活动不是项目。项目作为课程重要载体, 承载着训练做“这件事”技能, 承载着做“这件事”需用的知识, 还承载着训练学生做“这类事”的技能, 以及为做好“这类事”需用的其他能力等四功能。

根据项目的内涵和外延, 研究本专业后续课程需要知识的面和量, 结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群 (普通机床操作岗位、普通机床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技术岗位、数控机床操作岗位、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岗位) 的定位, 考虑到本地区 (东北老工业区) 、本行业设备现状 (老机床与现代机床共存) 等因素, 遵循知识的认知规律, 按由简单到复杂顺序, 以企业真实工作岗位 (机床操作工、设备管理) 为背景, 以工作过程为轴线, 设计教学情境, 即设备完好正常生产;设备有问题, 生产出不合格品时 (可能调试好, 也可能有损坏件———需要设计) ;设备性能满足不了要求, 需要小改造 (即旧机床改造) 。将“机械设计基础”设计为三个项目, 即简单机床结构分析与应用、复杂机床机构分析与典型零件设计、现代机床机构分析与旧机床改进。

实施过程中, 引入企业“6S”管理理念, 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三、恰当选取教学内容

如何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在于恰当选取教学内容。以“学以致用”的原则, 以后续专业课程实际需要、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围绕实际项目、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依据选取知识点。将原课程中机械平衡、弹性连接等删除, 将齿轮传动、轮系及减速器等内容合并为广义的齿轮传动、平面机构与铰链四杆机构合并为广义平面连杆机构, 考虑到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 在实施项目时增加电动机的选择、机床的保养及机械故障诊断 (拓展) , 具体项目与知识点对应关系, 如表1所示。

注:表中*表示拓展知识;△表示创新知识。

四、结语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方向, 决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在新形势下, 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很重要。经过多年的项目教学实践, 在不断“探索———实践———改进———再探索———再实践———再改进”的过程中, 不断完善课程的整体设计, 教学效果也不断提高, 受到校内外专家及学生好评。普遍认为, 机械设计基础整体设计, 课程定位准确, 项目设计合理, 教学内容选取恰当, 课程既紧扣专业目标要求, 又符合职业岗位技能目标要求, 特点鲜明, 效果显著, 本课程在整体设计中解决的问题对其他课程有示范作用。

但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过程, 期望在进一步的探索中有新的观点, 更好地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论课程项目[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培养本土设计人才是关键 篇三

谢方明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纺织面料设计师这一新兴职业的概念与意义,并希望通过有步骤、有针对性的正规培训,来提高从事纺织面料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帮助企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纺织面料设计师项目负责人陈琦,对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的建立、发展,级别、工作方向以及知识和技能架构,以及鉴定的时间安排、鉴定题型、卷面结构、答题要求等在会上逐一做了详细介绍,让大家对这一新职业有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

据了解,此次培训参照《纺织面料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设置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分别讲述各级别、各工作方向纺织面料设计人员应熟悉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介绍了职业资格鉴定涉及的七种题型及其解题要求、例题和答题技巧并设有答疑时间以解答学员提出的相关问题。课程的主讲老师均是《纺织面料设计师国家职业培训教程》的作者,主要有马崇启、荆妙蕾、杨昆、范晓虹等几位教授。

课程内容上,荆妙蕾老师对纺织面料设计师《基础知识》和机织物设计及设计实施部分的内容进行了讲解,并对机织方向的学员进行了定向的辅导;马崇启老师讲解的课题则是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纺织产品创新和机织物用纱量测算;范晓虹老师主要讲解了纺织面料流行趋势的捕捉和应用以及流行色与色彩搭配的相关知识;杨昆老师对针织方向的学员进行了针织物设计及设计实施的专业辅导。

4.关键人才培养项目设计 篇四

沥粉画源于我国传统壁画、彩雕以及建筑装饰常用的一种工艺手段。沥粉画从构思、草图、绘制到成品的创作过程需要绘制者整合各方面能力,这些能力大多数与高职高专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要求相吻合。实践证明,在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引用沥粉画的实训项目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后阶段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工业设计专业需要扎实的造型表现能力和优良敏锐的设计思维,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要求较高,而高职高专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往往存在入学时基础水平良莠不齐、基础能力不均衡的状况,在专业基础教学时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让他们较快的进入状态,为之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设计基础能力的培养内容涉及到造型基础、形式基础、基础设计三个部分,课程每一项都有着各自的培养目的,但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往往只是独立的去理解某个课程作业,还不能很好地将这些能力整合在一起,跟之后的专业学习衔接不够。

沥粉画的制作从开始的构思到最后成品的整个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学生的多种技能,通过整合造型基础的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等相关课程,为之后的模型制作等课程打下手工基础。设计基础教育强调从造型向设计转变,沥粉画在培养观念、方法、技能、视角的转变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引入沥粉画实训项目在工业设计技术基础教学中既可以整合专业基础技能,又能够衔接专业课程。

从完成一幅完整的沥粉画要经历的工艺流程来分析各项基础能力在其中的体现:

一、草图构思阶段

要想完成一幅优秀的沥粉画作品,前期的草图构思阶段非常重要,在这个阶段可以先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构思画面。对于设计专业而言,能在众多的资源中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创作素材加以运用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前提,这个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素材的采集和转换能力。由于沥粉画在艺术风格上强调装饰性,表现上以凸出的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在构思画面的时候,可以选择以我国传统图案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画面,吸取民间艺术的特点,在形象刻画和色彩处理上可根据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加以适当的变形和夸张,力求动与静,疏与密,简与繁,以及黑与白,冷与热等艺术要素相结合,通过一系列从感性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转变,结合设计专业前阶段造型能力训练,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课程培训的成果,将构思用最好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绘图阶段

沥粉画作为一种工艺装饰的画种,它从古建筑和家具中单纯的描绘程式化或象征性的图案纹样装饰发展成为独立的表现作品,通过艺术构思形成一种用沥粉工艺完成的绘画,即“沥粉画”。因为有着独特的“沥粉”工艺,在绘制时比其他画种更突出工艺技巧性。沥粉画以凸出的线条为作画媒介,作画时,根据构图要求使沥粉材料从工具口中沥出在画布或画板上。要让沥粉线条的粗细均匀不仅需要在沥粉材料调配阶段比例合理、稀稠适宜,还要在沥线阶段手法纯熟、力道稳定,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手脑协调精细造型能力。

沥粉画的主要工艺流程为:

1.底稿复写。将设计好的底稿复写到准备好的画板上,最好是适合用线来表现的人物、静物、花卉、风景。这个部分将考验学生的手绘造型和归纳设计能力。

2.调配沥粉浆。沥粉浆是将立德粉、滑石粉、乳胶漆、乳白胶按一定比例调和而制成的一种膏状体。调浆所需的各种成分也决定了线条的性质,如滑石粉可使线条光滑,立德粉能使线条饱满挺立,乳胶漆使线条挺而不塌,乳白胶使线条能牢牢地粘在画板上。调沥粉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按比例调制十分关键,如果调得过稠或过稀或不均匀都会导致线条出现断裂、塌陷、粗细不匀等缺陷。

沥粉浆各成分的基本比例:立德粉、滑石粉、乳胶漆、白乳胶分别为1:2或3:1:1 或少于1,具体比例可根据材料性状的不同稍作调整,先放一份立德粉,两份滑石粉稍稍搅拌一下,再倒入一份乳胶漆用手(可戴上一次性手套)搅拌,稍后再加一点乳白胶,用手细细搅匀调成均匀膏状,最后用丝袜过滤。沥粉浆的.最佳状态:

沥粉浆的粉质细腻,均匀的膏状,粘性强,流下呈线状,不断。沥粉浆如果太稀,会导致沥粉线挺不住而塌下,如果太稠,则挤线困难,甚至线条过细或出现裂缝。如果沥粉浆中胶的含量过少,则会导致线条容易脱落。这个阶段,学生从调配沥粉浆可以感受材料的不同特性和作用。

3.挤线。将调好的沥粉浆放入安装好裱花嘴的裱花袋中,可以根据想要的线条粗细程度选择相应孔径的裱花嘴,挤线时要随时拧紧裱花嘴多余的部分,握住裱花袋产生均匀的压力使沥粉浆能流畅的挤出,挤线时,沥粉嘴应与画面保持一定的距离,起线时注意沥粉嘴保持干净,收线时干净利落。线条应当流畅、饱满、挺拔,注意断口的位置结合画面线条的起合。当线条挤得不成功时,可在未完全干透的情况下将其铲除(注意顺着线条方向),然后重新来过。对于沥粉画而言线条美是贯穿整个画面美感的基本要素。要求沥粉线条不但要饱满,连贯,粗细要得体,而且在制作线条特别是长线条时最好一气呵成,有一锤定音之感,避免一根线条上出现多点接痕和修修改改的痕迹,以至影响线条美。

4.绘制赋色。沥完轮廓线后,用丙烯颜料绘制画面。由于沥粉画是以凸出的线条组成画面,当光源侧面照射在画面上时,大多线条都留有阴影,这阴影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画面的固有色。因此,就沥粉画色彩而言,大多数不以光源色为标准,较多地用理想色,即放弃各种明暗,阴影,投影等复杂的色彩变化,以追求单纯、明快而富于装饰性的色彩效果为主。在绘制画面的过程中,笔法既可以运用平涂的手法也可以运用笔触制造各种肌理效果丰富画面。色彩的搭配是影响沥粉画面整体效果的关键,一般沥粉画用色可单纯些、浓重些,因为金银在较重的底子上可产生最佳的装饰趣味。优秀的配色能力、敏锐的色彩感受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能力之一,学生在沥粉画的绘制过程中通过所学的色彩的搭配技法,完成适合画面表现风格需要的美好的配色。

5.描金线、贴金。最后的工序就是根据沥粉画图案的形式和色彩,在之前沥好的线条上涂刷金色或银色,有时根据画面需要可以留白或涂黑。有时为了更好的表现艺术效果,在作品中可以镶贴金银箔或嵌以其他多种特殊材料,使画面更加富有装饰情趣。传统沥粉画的贴金工艺是先把金胶油(桐油加适量的清漆熬制)仔细描在沥线上,待八九成干时再贴金箔。过干,金箔易于脱落;过湿,则金银不光亮。这个部分需要学生非常沉得住气,工艺精细才能有良好的画面效果。

5.SAP关键用户项目总结 篇五

从2012年10月至今,在公司各层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关键用户和最终用户的团结、努力下,以“严谨、认真、高效、负责”为宗旨,在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齐心协力,吃苦耐劳,最终完成了于3月1号上线的目标,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先将这半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

从刚开始的项目准备,到最后正式上线,项目经历了个阶段。由于是第一次接触SAP,在关键用户进行培训的时候,很多知识挺的模模糊糊,一知半解,有的甚至是不知所以。所以,在刚开始的蓝图设计阶段,心里很迷茫,总是没有方向感。后经和顾问多次探讨和沟通学习,终于摆脱这种困境,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

二、项目工作时的心得

1.服务意识

SAP是一个串联的系统,每一个环节的下一个环节都是上一个环节的客户,当下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进行追溯的时候,上一个环节要无条件的进行配合和改改正。

2.团队合作意识

出现问题时,要积极的面对和解决,不能“踢皮球”式的相互推脱,简单的逃避责任。因为一个项目出现问题时,不是找出主要负责人就可以让项目成功的,最终还是要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3.项目经理意识

当项目出现问题时,尤其是问题环节的关键用户,必须要有超出关键用户达到一个小型项目的项目经理的意识,要自觉的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快速的进行处理。

4.充分利用资源的意识

在项目中碰到任何问题和正常需求时,要积极充分的利用手里已掌握的资源和人脉关系,达到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目的。

5.求助意识

当碰见超出自己能力而又属于对项目的进行起到阻碍作用的问题时,不要放任不管,要及时的进行上报,通过更多的资源进行及时的解决。

6.需求或要求表达要明确

在提出自己的需求或要求时,不能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要严格清晰的列出要求的人物,时间,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随着时间的进行,新的问题将会出现:

1.对于最终用户而言,SAP系统无可避免的在有些环节增加了操作内容,最终用户会出现不理解或抵触的行为,要及时的做好沟通。

6.项目管理成功有哪些关键要素 篇六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0-04-29 09:23 共

49人浏览[大] [中] [小]

企业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新产品开发日益成为企业成功经营的核心。持续推出成功的新产品将使企业保持活力,发展成为市场的“常青树”。然而,一个研发项目的失败率很高,使得企业不得不对之慎重对待。那么研发项目成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它们包括:

项目的目标、范围是否明确

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计划是否完整和适当

项目的组织是否健全、稳定;是否获得领导的积极支持

是否建立了有序的、有效的、良好的沟通渠道

是否具有有效、全面的项目管理,严格的变更控制

是否建立了良好的、积极的、团队合作的文化氛围

需求识别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了一半。一个项目的成功,也是如此。研发项目的成果,无论它是一个实体产品,还是一个软件或是一项服务,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企业的利润。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新产品就需要得到市场和客户的认同和拥护。而设计人员的主要误区之一就是,过于关注产品本身的技术,而忽略了产品的使用性(客户需求)。设计人员往往为了产品的性能而设计产品,出于职业上的习惯,设计师经常容易将其所负责的产品项目看作自己的一件艺术品,很容易陷入对产品的性能追求“完美主义”的陷阱,却忽略了用户的真正需求,不能充分考虑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性能比和商业受欢迎程度。事实上,功能最齐全、性能最好的产品往往并不是市场上最畅销的产品。

索尼公司的“机器人”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例子。公司在研发早期就发现了“技术并不完美”,想要让机器人完成任何一项家务事都是那么的困难。然而,索尼公司很快就认识到,不必追求完美,为什么一定要开发“完成任务型”的机器人呢?如果功能达不到消费者的预期,只能为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还不如创造一种供人娱乐,功能简单的机器人!正是这一英明的决断为索尼公司的机器人产品迎来了巨大的成功。相反,我们却看到本田公司耗时15年花费上亿美元,但最终都没有拿出可以推向市场的产品。原因就在于它将机器人定位于功能型机器人,而造成消费者对其期望过高。所以一个好的市场切入点,准确地需求识别能力是研发项目成功的首要因素。也只有这样,项目才可能有明确的目标和范围,目标是企业在市场这个大海里航行的明灯。

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计划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项目计划的制定对于整个项目运行来说无疑十分重要。在进行产品预研和立项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调研内容至少应当包括:

市场可行性调研

技术可行性调研

经济及成本可行性调研

知识产权调研

企业在发现目标市场以后,还需要具备了各种资源条件,确定自己是否能够达到目标,如果发现欠缺,就应当及时创造条件去弥补。一个完整的项目计划应当包括一下内容:

清晰的目标

资源

成本、质量

时间进度

完成标志

任务名称、层次及其分解

上层任务的约束

下层任务的配合 阶段里程碑

团队组建

“有什么样的开发团队,就有什么样的新产品。”人,无疑是项目运行中最重要的因素。许多项目最终的失败,就是由于项目缺乏有力的领导,没有得到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团队协作不力等人力资源因素造成的。那么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呢?

首先是领导者的支持。有些关乎企业整体研发项目,没有一把手的支持,是很难想象的。研发项目往往不是单个研发小组的问题,它牵涉到技术部门、生产部门、采购部门等多个团队的协作,没有企业最高权力层的支持,有时很难得到资源的分配,导致项目陷入困境。另一方面,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是产品专家,他们对于新产品开发的管理更多地体现为对新产品开发团队的管理支持,而具体问题应当放手让研发专家去做。研发项目需要创新精神,如果企业一把手,总是以自己以前成功的经验来干涉研发团队,往往适得其反。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在企业多元化战略发展的过程中,就做好了老板的角色。他对新项目团队充分放权,同时又给予了强大的后勤保障,使得企业在新的领域迅速壮大。

其次,充分考虑组织形式的优缺点。“矩阵式组织结构”是最常用的项目组形式,它可以看作是跨部门的临时团队。它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充分利用各部门的人力与物力,有利于员工的专业增长,有利于扩展员工的知识面与眼界,易于适应工作任务与客观需要的变化。然而它的缺点亦很明显,首先,部门之间存在着观念和信息的“隐性文化壁垒”,这些壁垒很难打破,而打破这些“壁垒”,恰恰是新产品开发管理的关键。为保持各部门之间的平衡,需要管理上进行不断的调整。同时双重报告制度引起矛盾和“多头管理”的混乱,渠道的增生会创造信息的阻塞,责任的重叠会引起利益地盘的争夺等等。所以企业需要对项目的组织结构精心考虑,尽量避免可能会形成的障碍,发挥团队工作的优势。

最后,要形成好的研发团队机制和文化。建设好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时发现项目进行中的问题,建立开发团队的协调机制,其目的在于沟通信息、明确责任、协调进度。平衡好正式机制和非正式机制。正式机制多体现为团队会议,非正式机制则是不同部门的开发人员之间的随机交流。非正式的团队机制是不好用制度规定下来的,而恰恰是这种地下的机制有时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可以想象一个谣言四起的组织内,是很难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而这就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团队文化的建设。企业应当鼓励并支持研发团队形成:

创新性,鼓励原创性的工作

协同性,鼓励随时随地通畅的交流

风险性,重视细节和不同意见

容错性,容忍一定水平的试错

沟通管理

沟通在团队工作中的重要不言自明。除了企业要制定好沟通计划安排,定期根据项目各相关利益主体的信息需求、沟通的要求进行进度交流、绩效报告和信息处理以外,企业还应当重视与客户的沟通。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和评价者是客户,不论它是一家企业,还是广大的消费者,保持有效的沟通渠道,是保证项目按正确方向行进的有效方法。沟通中纠缠于细节,是十分不明智的,有时这样的沟通成本非常昂贵。企业应当鼓励多从大局出发,多考虑客户真实需求的沟通文化,建立一支高效的沟通团队。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关键职能,也称为进度管理,它对于项目进展的控制至关重要。在范围管理的基础上,通过确定、调整合理的工作排序和工作周期,时间管理可以在满足项目时间要求的情况下,使资源配置和成本达到最佳状态。进度是计划的时间表,应该按计划安排进度。计划决定需要做什么、谁去做、花多长时间、成本是多少等问题。项目时间管理由下述5项任务组成:活动定义、活动顺序、活动时间的估计、项目进度编制、项目的进度控制。

我国的三峡工程实施了项目管理,其中进度管理很有特点。针对三峡工程的特点、进度计划编制主体及进度计划涉及内容的范围和时段等具体情况,确定三峡工程进度计划分为三个大层次进行管理,即业主层、监理层和施工承包商层。通常业主在工程进度控制上要比监理更宏观一些,但鉴于三峡工程的特性,三峡工程业主对进度的控制要相对深入和细致。这是因为三峡工程规模大、工期长、参与工程建设的监理和施工承包商多,任何一家监理和施工承包商所监理的工程项目及施工内容都仅仅是三峡工程一个阶段中的一方面或一部分,而且业主在设备、物资供应、标段交接和协调上的介入,形成了进度计划管理的复杂关系。为满足三峡工程总体进度计划的要求,各监理单位控制的工程进度计划还需要协调一致,这个工作自然要由业主来完成,这也就是三峡工程进度计划为什么要分三大层次进行管理的客观原因和进度计划管理的特点。

在时间管理中,“项目里程碑”的制定十分重要。项目里程碑要确定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交付物”。到某个阶段,项目组要拿出实现定义好的“交付物”。企业及时对交付物进行评审,确认前一个阶段的工作,才能继续下一阶段的工作。这对于项目时间和质量控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在一定阶段,没有明确定义的“工作成果”,会对项目会带来莫大的风险,因为任何工作没有得到评估和肯定,以后一旦出现反复,不但会浪费时间,还会影响员工士气,直接导致延误项目的进度,超时、超支情况的发生。

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并不仅限于现场管理、降低物耗、提高生产效率的联想,事实上企业的成本包括了设计(研发)成本、制造成本、销售成本三大部分。我们在关注制造成本、销售成本等方面的同时,还应把目光放得更高一点,以研发过程的成本控制作为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起点,这才是从整体出发,全面控制成本的关键。

产品研发和设计是生产、销售的源头之所在,一个产品的目标成本其实在设计成功后就已经基本成型,作为后期的产品生产等制造工序(实际制造成本)来说,其最大的可控度只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损耗以及提高装配加工效率(降低制造费用)。有一个观点是被普遍认同,就是产品成本的80%是约束性成本,并且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也就是说,一个产品一旦完成研发,其目标材料成本、目标人工成本便已基本定性,制造中心很难改变设计留下的先天不足。所以研发项目的成本管理,就决定了未来的整个生产成本,对于企业的利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研发过程中,成本控制应当遵循的原则:

1、以目标成本作为衡量的原则。目标成本一直是我们关注的中心,通过目标成本的计算有利于我们在研发设计中关注同一个目标:将符合目标功能、目标品质和目标价格的产品投放到特定的市场。

2、剔除不能带来市场价格却增加产品成本的功能。我们认为顾客购买产品,最关心的是“性能价格比”,也就是产品功能与顾客认可价格的比值。

3、从全方位来考虑成本的下降与控制。有时一个小的技术细节,看似对成本的影响不大,但是一旦考虑到各个部门的协同运作,譬如采购、生产、工艺等相关部门,就会有较大的隐性成本暴露出来。所以成本控制,更应当听取多方的意见,杜绝为了降低某项成本而引发的其他相关成本急剧增加的现象。

风险管理

在项目管理中,风险的定义是“能够影响项目一个或多个目标的不确定性”。这里,想强调的就是相关性。那些与目标不相关的不确定性,应该被排除在风险管理过程之外。譬如,我们在上海实施一个IT项目,那么苏州的产业政策变化是个不确定性因素,但是与上海的项目就是完全不相关的风险。把风险和目标相联系,就可以确保风险识别过程关注于那些起作用的不确定性,而不要被不相关的风险分散了我们宝贵的精力。

风险识别以后,我们就应当考虑这种不确定性会导致的后果。我们可以假定不确定性的几种情况,分别分析它们会导致的结果,这就是“情景分析”方法。然后,企业就可以为各种情况制定应对措施。根据项目风险特性、项目组织抗风险能力、可供选择的风险应对措施和办法、机遇和威胁等因素,采用购买保险、制定应急计划、从外部获取各种资源、设立应急的不可预见费用、制定可代替的项目总体方案或具体实施方案等等。

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对于,及早识别项目的风险,努力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积极消除风险事件的后果,充分吸取项目风险管理中的经验与教训来说,十分重要。

结束语

7.关键人才培养项目设计 篇七

项目和项目管理实践从人类社会开始形成而开展社会活动时就已经开始了, 经过项目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的不断努力, 伴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项目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单独的专业或者学科[1]。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也从最初的工程建设领域渗透到了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和活动中, 项目和项目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之一[1]。在教学领域中, 教研活动、课程教学、实践项目教学等均可以应用项目管理技术以增强教学效果[2,3,4,5,6]。在高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甚至学校的效能管理等方面, 运用项目管理方法也有了较成功的实践[7,8,9]。

现代项目管理认为: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 在一定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约束条件下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工作[1]。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或者设计是高校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并在考虑自身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制订的大学生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具有明确的目标, 每间隔一定时间就需要修订或者设计, 每次修订和设计均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 并充分考虑相关的人员、教学条件等资源约束因素。由此可见,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符合项目的若干特征, 其本身就是一个项目。因此, 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设计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是可行的, 更是合理的。本文结合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特征, 提出基于项目管理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 并对模式的应用过程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提供了更好的思路, 能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水平, 从而更充分地利用高校现有资源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 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的提出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的问题。一般来说, 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等。培养目标旨在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体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路径和方法。因此, 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的唯一目的是形成学生的基本的理论素养和必要的实践技能, 即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目标分析、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时间分析等。应用项目管理思想中的项目相关利益者概念、项目活动分解方法和项目活动进度控制等方法。因此, 提出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 如:图1.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

在目标分析阶段, 旨在确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培养目标是培养计划中最关键的问题, 是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安排的最终依据。培养目标的相关利益者包括外部相关利益者和内部相关利益者。外部相关利益者包括家长、用人单位、教育管理机构等;内部相关利益者包括学生、教师、教辅行政等。这些相关利益者各有不同的诉求, 结合自身的利益或者对信息的了解情况对培养目标的期望不一样。所以确定培养目标必须综合考虑各相关利益者的主要期望, 力求协调好多方的不同利益和期望, 做到求大同而存小异。

课程体系的确定旨在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不同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所以课程设置必须针对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利用项目管理的WBS技术将培养目标细分为具体的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要求, 然后将这些细分的具体要求进行汇总整理, 将相近的技能要求纳入同一门课程, 最终形成针对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培养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

在确定课程体系后, 还需要将课程按照先后次序安排到各个学期, 并确定每门课程所占的学时数。借助项目管理技术的活动分析和时间分析方法, 可以用网络图法首先确定课程间的逻辑顺序, 然后根据课程内容多寡和教学目标要求确定每门课程所需学时数, 最后按照学期的课时数限制将课程分配到各个学期而得出具体的培养计划。

3. 设计模式应用实证分析

应用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水平, 有利于更好地利用高校资源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有利于提高人才的针对性和毕业生的就业率, 有利于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强化教学效果等。实施中需要注意解决好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培养目标确定要慎重。培养目标是整个培养计划的灵魂, 如果目标确定不合理, 那么培养计划注定是失败的。确定培养目标前要经过充分调研, 准确把握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家长和学生的求学期望, 同时要注意借鉴学习同类院校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二是在目标分解和设置课程体系是要严格按照培养目标的需要设置课程, 务必做到不设置和培养目标不相干的课程, 课程内容务必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相一致。坚决杜绝因某教师擅长某课程而设置该课程的“看人点菜”式设置课程。三是在课程进度安排上注意兼顾课程之间的内容上的逻辑衔接关系, 尽可能遵循科学的学习规律, 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

为清楚地展示模式的应用过程, 本文结合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介绍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应用过程。

由于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已经存在多年, 已有人才培养方案, 因此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质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但是,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符合社会需求, 学校在汲取既有经验的基础上, 并不固守已有的模式, 而是以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思想开展培养方案的修订和优化工作。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调研阶段, 二是设计论证阶段, 三是完善确定阶段。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融入了三个阶段之中, 从而使得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了立足实际、定位准确、内容合理、安排科学、符合需求、特色鲜明。

调研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当前培养方案的不足和优点、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发展趋势等, 确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保留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势经验, 汲取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精华, 为最终打造科学而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设计论证阶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参考往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汲取相关院校的先进经验, 并充分考虑各方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后, 以教研室为单位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初步设计。然后, 由学校统一组织, 邀请同行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士同本学院专业教师一起召开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研讨会, 充分收集听取各方意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 我们首先进行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分解, 同时结合我院工商管理学生的具体情况, 抽象出相应的实践技能要求和理论学习要求, 针对两者的具体要求, 设计和相关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 我们又运用了项目管理的进度管理技术, 利用网络图分析了理论课程和实践技能之间的逻辑关系, 安排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进度。

完善确定阶段:根据设计论证阶段的意见, 由教研室结合具体情况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至此, 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初步确定, 最后报学院和学校教务部门审批后确定。

4. 结语

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充分考虑了人才培养方案各相关利益者的不同诉求, 从方法上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质量, 可以有效地避免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缺陷。在运用该模式的同时, 可以采用项目管理方法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全过程, 从而使得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更加合理和科学, 并有效地保障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随着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应用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必将进一步为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大学毕业生的能力结构和就业能力。结合项目管理思想和方法提出的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真正做到了将学校资源特色和社会需求相结合, 将学生就业能力和学生基本素质相结合, 将教师科研和教学课程体系相结合, 形成了整合各种资源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人才培养平台, 实现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教师、学校和社会等多方共赢。作者结合所在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介绍为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应用提供了具体的实践范例, 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

参考文献

[1]戚安邦等.项目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2]傅慧.项目管理在技校教研活动中的应用.教育导刊, 2001.7:35-36.

[3]王芳, 王秀平等.建立项目管理机制促进教改不断深化.中国高等教育, 2001.5:35-36.

[4]陈惠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项目管理.科技管理研究, 2008, 28 (11) :266-268.

[5]邓晓红, 赵锦锴.基于项目管理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12:107-109.

[6]马玉慧.运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协作学习过程管理.电化教育研究, 2009.4:82-85.

[7]黄建平, 罗道全.在教学管理中实行项目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继续教育研究, 2002.1:69-70.

[8]张传玲.论项目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中国成人教育, 2008.1:38-39.

8.关键人才培养项目设计 篇八

混合式学习已经成为企业人才发展项目设计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培训领域的从业人员几乎都知道这个概念,但实际上,大家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其实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研讨混合式学习的有效性之前,有必要先对混合式学习的概念进行一些澄清。

通常,在我们谈到混合式学习的时候,常常认为这就是学习形式的混合,即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混合。其实混合式学习的要素远不止线上和线下这么简单。首先,线下学习可以供大家混合的学习形式非常多,除集中授课外,行动学习、轮岗、辅导、布置挑战任务等各种形式都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线上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在e-Learning方面,社区、企业微博、移动学习等都可能成为混合式学习的重要元素。混合式学习除了有学习形式的混合外,也有不同学习目标的混合,比如有基于工作任务和能力提升的混合,也有基于行动学习解决问题和知识技能提升的混合。

现在比较公认的混合式学习(B-Learning)定义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从这个定义出发,混合式学习包括所有可以用来改变人们知识、技能、态度的学习方式。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工作节奏加快并且同步性差,人员层级及层次复杂多样,培训组织始终面对着众口难调的问题。市场中培训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非常多样,企业选择培训的过程也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给培训的组织增加了负担。伴随着企业人力资源成熟度的提升和网络技术的演进,越来越多的元素可以被组织用于混合式学习项目设计。通过组织中项目管理和人才发展规划,可以有效实现各种元素的组合,从而更快更好地实施人才培养项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甚至提出了U-Learning的概念,也就是说通过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无论是混合式学习还是U-Learning,都是为了能够更高效地利用时间和环境资源,帮助组织快速高效地培养所需人才。

如今,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变化在加速,学习活动也必须实用、易得、灵活,混合式学习方式可以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不仅可以让学员更快更好地提升岗位能力,也可以促进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氛围。

混合式学习项目设计要点

需求调查是设计项目的基础

项目需求调查是项目设计的基础,需求调查可以从组织需求、岗位人员现状、工作任务分析三大角度出发,具体可以采用高层访谈、问卷调查、岗位写实、焦点小组、BEI行为访谈以及专家建议等方式获取培训需求。项目需求调查的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除以上所述需求调查外,还可以从素质模型和测评获得人员现状和需求差距,最终确定能力提升目标。

有效运用混合式学习的各种元素

要设计好的混合式学习项目,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学习形式和元素可以被设计到学习项目中去。当然,不同学习方式的特点会有所不同。根据笔者大量项目设计和实施经验,以下列出了集中学习和非集中学习可供选择的混合式学习元素供读者参考。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组织的变革,未来将会有更多学习方式供混合式学习项目设计者使用。

集中学习可以采用的学习方式(不局限以下方式,仅供参考)。

非集中学习中可采用的发展方式(不局限以下方式,仅供参考)。

高层领导重视和学员上级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企业在竞争压力下,各层管理人员的业务压力都非常大,这就不能确保管理人员对培训项目有足够重视。其实从资源投入来说,领导者参与是对培训投入产出最大的一种资源。我们需要让管理者知道,他所带领的团队能力决定其个人是否能够实现关键业务目标,并且他需要对自己团队的技能开发和绩效表现负责。明智的领导者会很自然地用工作培养员工。如果学员的上级领导具备有了良好的辅导下属能力,那么非集中时间的上级辅导将会大幅提升知识技能内化到学员的程度。

我们在项目设计时也可以考虑充分发挥领导的影响力。通过让领导者成为导师和教练可以不花或少花成本使组织学习力大幅提升。领导者在担当教练或者导师过程中,一旦发现学习机会,所有适宜的学习方式都应该尽力用到,可以是电子化工具、研讨会、一对一辅导等。只有让管理层参与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将学习融入工作,促进业务发展。

在重大学习项目启动时,邀请公司高层来做启动动员,这样能够确保学员以及学员上级重视培训项目,促进学员在非集中学习时用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学习项目管理能力是项目成功的保障

为保障项目成功,必须明确项目组成员,成员至少要包括发起人、项目经理、项目实施人员、部分重点学员上级、其他重要利益相关人。其中项目经理是项目质量的关键人物,学习项目管理人员的能力点可以参考ASTD在2004年发布的培训发展人员胜任力模型。该模型指出学习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在设计学习方案、实施培训、改善绩效、衡量与评估、促进组织变革、管理学习职能、教练、管理组织知识、职业生涯规划、人才管理等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另外,作为项目经理,项目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建立能力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建立信任、影响他人、有效沟通等软性能力在项目管理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学习评估确保学习成果可衡量

学习的评估和衡量是评价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项目管理闭环管理的不可缺失的环节。常用的测评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人员和组织的评估(如360度的前测和后测、Q12的前测和后测);学员对项目的评估(评估问卷、访谈、行为绩效改进调查);对学员知识技能点掌握的评估(网络考试,结业答辩)。

在过去20年里,ASTD对学习职能模块进行了很多研究,研究发现绩效最好的学习具有以下共同特点:对学习的整体投入水平较高;学习和公司的业务战略之间有益的结合;使用明确的策略来衡量效用和效率;通过培训实现效率最大化;同时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证明学习的效用;学习形式范围广泛,包括正式学习,也包括以工作为基础的学习机会;高层管理者的参与;将非培训解决方案与培训解决方案结合,促进机制增值的绩效改进。

nlc202309011450

从以上研究结论来看,混合式学习项目应该在这些方面都有非常具体的体现,最终衡量混合式培训是否有效的成果是能否帮助组织实现组织绩效提升。

混合式学习实践案例:运用PARR方式设计某国际化公司国家代表发展项目

国内某通信设备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业务发展到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的国家代表是在本地区域的最高管理者,承担了本区域的战略业务规划、业务发展、运营等管理工作。在此培养项目中,培训设计人员首先通过需求调查确定国家代表的能力发展STROBE模型,如图2所示:

在此基础上,通过以下模型确定了学习内容,如图3所示:

在内容架构确定以后,在所有内容学习中运用PARR方式设计具体学习实践活动。PARR(在岗实践活动)是一种将员工从离岗学习转为在岗学习的练用相结合(Work Enabled Learning)的学习模式。PARR提供了一种简单、易操作的结构化任务说明,它包含以下四个步骤。

该项目中的PARR分为5大主题。每一主题下各有两个难易程度不同的PARR。要求学员根据自己的准备程度挑选完成每个主题中至少一个PARR。

1.每个PARR都有一份详细的任务说明文档。在开始PARR的四个步骤之前,认真阅读PARR任务说明书,理解将要采取的步骤。

2.完成一个任务所需时间(含实践活动、自我反思、分享回顾,但不包括准备阶段的在线学习)约为90~120分钟,视任务难易程度有所增减。请事先安排好工作。

3.在P(准备)阶段:学习与该主题相关的在线课程;参加计划中的课堂体验学习班并积极参与讨论。

4.如果感到某些步骤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可请同事一起进行预演。

5.在A(实践活动)阶段:按照任务步骤,在工作中实际完成任务。

6.在R(自我反思)阶段:积极思考,对照任务说明中的启发性问题,将自己行动上的可取与不足、心得体会、发生的主要事件和应对措施等经验和教训记录在PARR系统中。

7.与直接主管约定进行分享回顾的时间、地点。

8.在R(分享回顾)阶段:积极与主管就行动与反思进行讨论互动;深入探究行动背后的原因;尽量运用创造性思维,考虑进一步行动计划。

该项目共覆盖学员140人,每批学员要经历6个月的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此项目的实施,该公司迅速提升了全球化扩张中区域高管能力不足问题,为未来几年国际化业务的拓展奠定了管理人才基础。

上一篇:考试感想作文300字下一篇:it服务管理沟通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