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探究式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共12篇)
1.论小学数学探究式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篇一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都要有较大的提高,但现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频频出现,不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结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以期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寻找理论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
新课改的提出,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目标,都相较于传统教学有了较大的改变,原有课堂教学的死气沉沉的气氛要变得活跃,老师主讲的地位也要得到打破,需要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不再成为课本的“奴隶”,而是成为学习的主导。这些就要求课堂教学变得有效,变得高效。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的现象却是学生上课的气氛很活跃,老师准备得也很充分,但是课后练习的效果却不好,课程考核的时候更是不理想。这就是一个老师投入了,教学资源运用了,教学效果却非常不理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造成了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这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频频出现,不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结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以期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寻找理论基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地区都是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法,就是主要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呆板地听,学生给自己灌输的思想就是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自己得认真地听,自己毫无任何思考的空间,甚至有的学生是逼着自己听,时间长了,就处于一种被迫学习的状态,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后期学起来就相当的吃力。总的来说,就是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已经忽略了学生主体的存在,是一种不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但面对新课改的提出,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下的教学需求以教学目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处于一种无效状态,有部分地区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自主探寻实施了所谓的有效策略,但结局都是因为没有针对性,没有充分地将教学资源运用起来,也没有起到课堂教学现状的改变,取得的教学成绩微乎其微,也就是一种课堂教学低效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新课改下的长期教学要求。总的来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现状不能有效实现新课改下不断提升改进的教学需求,课堂效率着实太低,提出的部分改进措施也是不理想的,对现下和长远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小学数学着重是对一些数学的基础性知识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培养也不是让学生能有多么厉害的解题能力或是让学生能够进行足够高效的自我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一种主动思考数学的能力,以及学生未来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但是小学生这个性格活跃的群体,课后几乎不能自主进行学习,教学成绩的获得关键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这就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很大的要求,就是需要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可以有效实现教学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以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效率意识,对于学生长远的学习思想培养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面对现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解决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情况以成为实现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需求的关键。也就是说,不管从现实还是长远发展的角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3.1 生活化教学的运用
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就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跃,将原本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自发地去学习,能充分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地准备,寻找最贴切、最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条件允许的地方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物教学或是情景再现教学。
3.2 合作教学的实施
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传统的灌输教学变为彼此的合作,进而进行教学,这里的合作可以是老师与学生的合作,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知识的探寻,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将传统的预习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教学。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继而时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毛正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读写算,教学实践,2013年第21期,186页 [2] 曹斌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究与反思,教师博览(科研版),理科看台,2013年第10期,61页
[3] 连航娥,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新课程,2010年8月28日,125页
2.论小学数学探究式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 要掌握适当的时机,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应用知识,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课堂教学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 交流与合作是现代教育的精髓。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设计好问题,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 创设各种形式的交流情境, 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 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 经过分析、比较、筛选, 发现最佳思路、解法或结果, 使个体思维在集体智慧中得到升华。
比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 为了启发学生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 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几个大小全等的梯形, 在课堂上自己动手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通过动手摆拼, 就会发现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而且会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之和, 在这个基础上就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个梯形沿着其中位线剪开, 然后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通过这个办法也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 能实现学生之间优劣互补。同时还要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 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 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每个成员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 互相补充, 总结归纳出计算法则。
二、课堂教学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世界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 要注意做好几个方面:一是创设“质疑”的环境。要根据具体情况, 积极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积极探索, “想问、敢问”, 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要多鼓励学生, 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 以此激发其质疑的兴趣。二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采取多种措施, 让学生学会质疑, 让他们想问、敢问、会问, 结合学生们好问、好奇的天性教给他们适宜的质疑方法, 使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困惑或问题, 做到问得巧、问得准、问得有价值。三是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启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巧妙地进行激活, 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教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创造。四是做学生“质疑”的主导人。在讲授新课前或新课结束后, 教师要把握好这些质疑良机,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实践证明, 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 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一环。
三、课堂教学中要即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即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及成果等进行全面的点评, 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高涨, 思维是否活跃, 交流是否投入, 气氛是否融洽。对学生出现的闪光点及时捕捉, 及时表扬, 还可以采取小组竞争, 每课、每天、每周、每月评比等,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励人人进步。在即时评价时, 教师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区别对待, 关注学生的差异。每个学生的素质、生活环境、兴趣爱好以及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都有不同,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目标也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差异性。二是要引导学生互评。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参与评价, 使评价不再是教师的“独白”, 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评互析的伙伴关系。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 相互争论、相互启迪、相互理解, 大家便有了思维火花的碰撞, 对讨论的问题便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三是即时评价要与延时评价并重。教师的评价要适时而行, 并非一律都是即时评价。比如在学生答错后, 教师如果马上进行判错, 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因此要采用延时评价与即时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对于学习成绩相对差一些的学生, 在进行评价之前要和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
总之,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师生的教与学是和谐互动的, 学生要在一种和谐、主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因此既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使课堂变成生动活泼的知识乐园。
参考文献
[1]冯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浅探[J].广西教育, 2009 (19) .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 篇三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氛围;有效性
要全面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必须树立整体意识,从而使教学这一多层次的、动态的“共生效应”整体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把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到实处,为了全面优化教学过程,我着力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认真备课,讲究教学方法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引入课题时我设计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口渴难忍,八戒找水找不到却抱回个大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每人吃四分之一。”八戒一听满脸不高兴:“哼,西瓜是我找的,我应多分一些,最少也要五分之一。”悟空听了直笑:“切八分之一给你,怎么样?”八戒兴高采烈地答应了。正当大家津津有味地吃西瓜时,八戒突然拍着脑门大声说:“嘿!嘿!我真傻。”听到这些,学生热情倍增,问题也喷涌而出:“猪八戒吃的西瓜是不是最多,为什么?为什么猪八戒吃西瓜时直说自己傻?分数该如何比较大小呢?”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其主动性得到了发挥,质疑、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以学生所感兴趣的卡通人物为切入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设计“红包发的是否公平”环节,自己当回“小法官”,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最后一个环节“给小羊们送礼物”,让他们在乐中买、乐中认、认中学、学中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融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紧密相接。
三、讲究教学艺术
德国著名教育家期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优化教学艺术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内容,要想取得最佳效果,必须加强教学艺术的吸引力。目前,一些课堂教学,教师单向控制,师生之间只有知识上的联系,缺乏情感交流。在心理上是疏远的、冷冷冰冰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学过程刻板化,教师只能完成“双基”任务,对学生的需求、兴趣、情感不注意,缺乏整体的育人观念。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发主动探究欲望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现如今创设数学情境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许多知识的引入、问题的提问和解决都是在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也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时,授课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激趣导入:“在开车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标志,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我从哪里可以看出我是否超速了呢?”(引出汽车上的仪表盘)“仪表盘上的km/h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谁来猜一猜。”接着又出示了一道题目“我从家到学校,全程限速60km/h,我的平均车速是60km/h,我超速了吗?”这时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这种强烈的认知冲突触发了他们想弄清楚其中奥秘的决心,接着又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创设情境的本质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问题,但不能让情境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应该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抓住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等方面入手创设有效情境,让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重视提问方法指导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因此,从儿童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措施。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未见)”时,有意识让学生计算40-9、54-6,学生在计算时发现各位相减是不够的,于是心里充满了疑问。这时教师适时地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心中的疑问:“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呢?”接着让学生同桌两人相互讨论,并借助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以往学生习惯于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不习惯独立思考,也就无从质疑,很难发展他们的个性。其实学生在听课时,脑子里肯定有产生疑问的瞬间,但大多数学生都不敢或不愿向教师请教。对于这些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要予以热情鼓励,“说说自己的看法及问题。”“说错了,也没关系。”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习信心。与此同时,在提问方式上也给予指导。如,学生刚刚学习发问时,完全可以从小疑问开始: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讲?自己有没有掌握?通过老师讲的,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师指导或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多种因素形成合力的综合体现。只有把教学过程中诸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和谐地运用,才能使教学过程产生一种巨大的能量,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序、可控。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优质、高效,使受教育者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国辉.脑学习理论及其对有效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1(8).
4.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究 篇四
(一)提问形式过于单一
单一提问形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是最常见的。这种提问形式通常以教师为教学主导,教师授课讲到某一知识点时,以即兴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回答完成后继续授课。教师对学生的答案大多限定于“正确”与“不正确”两个模块当中,其他学生既未对教师的问题提出质疑,也未对被提问学生的答案进行深入的思考,更未思考是否还有其它的解答思路。其次,问题的提出通常以学科内容为主,极少能延伸至课外知识,问题设计的单一性,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都未起到促进作用。
(二)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通常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以正确与否对答案进行判断,而对答案是否有其它更科学合理的解答方案,教师与学生都未作出关注。这种单一的问题评价方式,仅以答案的正确性为评价标准,不能做到针对问题引发的一系列分析,使问题的设定缺乏针对性。其次,数学教师课前准备不足,问题的提出过于表面与空洞,缺乏深度与延伸性,都使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不强。
二、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一)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问题的提出,是否能启发学生对某一知识点进行着重记忆,是问题设定中应当重点关注的。在课堂教学的关键处或知识的转折处,教师通过问题的设定,以实现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生对图形进行学习时,针对小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乐于学习这一特点,可以通过进行剪纸活动,进行直观的操作。教师提问,纸是什么形状的?回答是长方形。那么如何将长方形的纸剪成一个圆形,再将剪成圆形的纸又变为正方形?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剪纸,通过图形的变化,启发学生认识到各个图形之间的联系。还可提问教室内各个物品是什么形状的,例如橡皮擦,学生会发现既有长方形也有圆形的。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学到新知识,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学会主动的去探究发现,同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提问应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
小学生群体大都活泼好动,乐于发现。小学数学问题的设定应符合小学生这一群体特点,在问题的设定上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时,对问题的设定,应将抽象的“时、分、秒”设定的通俗易懂。数学教师可以设定问题,钟先生有三位儿子,时钟、分钟、秒钟三兄弟,他们高矮不同,胖瘦不同,所以走路的速度也不同。秒钟个高、细长所以走得快,他走完一圈以后,分钟才走一步,时钟比分钟胖和矮,分钟走了一圈,时钟才走完了一步。那么时钟走二步,分钟要走多少圈?通过一系列趣味性的问题设定后,教师可以自然的引导学生怎样认识钟。趣味性的问题,使课堂氛围也因此更生动,学生也因此对知识点有了更深的记忆。
(三)提问应有层次性
问题的提出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种层层递进的提问形式,能够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的提升与进步。具有层次性的提问首先应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能力,以最基础的知识点为台阶,引导学生一级一级的往上攀登。其次,提问过程应符合小学生整体学习能力,使学生在问题的提出与回答过程中,不会有一头雾水的挫败感,也能享受到回答出正确答案的喜悦。环环相扣的提问才能带动学生循序渐进,使知识的梳理更具有条理性。
(四)提问方式应科学合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应进行充分的备课,才能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环节,以简要的语言,紧扣知识点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问题的设定上不能太空洞,也不应在教学过程中频繁的提出问题。而应尽量在提问中涉及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突出教学过程中应当重点记忆的知识点。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科学适当的进行提问,能对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进行提升。提问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点名某位学生回答,还可采用小组代表回答,自由抢答等方式,促进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其他学生在听完答案后积极开动脑筋,是否还有其它思路,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此一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思维都得到有效提高。总而言之,课堂提问环节的有效性,对教师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应当认识到当前课堂提问中的不足,通过加强备课、在问题的设定,提问过程与评价等细节上,逐渐掌握与应用提问的方法及艺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使课堂提问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秀花 单位:威县侯贯学区
看过“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究”的还看了:
5.论小学数学探究式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篇五
工作单位:吉格斯太中心小学 课题主持人:康顺其
课题成员:王玉卯、王霞、乔丽、康顺其、柴霞、田巧丽 报告执笔人:康顺其
一、课题的提出及课题界定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并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得到充分发展。”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任何年龄的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吉格斯台镇中心小学是一所最偏远的农村学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使得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知识的能力差距很大。然而,我校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教学必然显得死板、机械、沉闷,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脚踏西瓜皮,练到哪里算哪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得不到主动的发展;也没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题组的有效性研究”这一子课题的研究,正是探索如何使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的要求并给予切实指导的研究,也是为好落实和实施《数学课程标准》,推动我校小学数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界定
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3、皮亚杰认知发展结构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结构理论认为,儿童对经验(知识)的认知有两种:第一种是关于客体的物理经验,“它是通过一种简单的抽象过程从客体本身中引出的”,“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等对形成这类物理经验形态的知识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二种是叫逻辑—数理的经验,它发端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它产生于主体对客体所施加的动作及其协调。课堂上学生在教师主导的“问题场”里动手、动口、动耳、动眼、动脑等,通过亲自参与操作、活动、游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情节;主动地感受经验获取知识。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充分发挥练习功能,提高练习的效率的研究。
2、探讨不同类型的数学课进行练习选择的策略研究。
3、组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课型的练习体题组的研究。
4、如何通过设计练习,开发学生思维的研究。
5、以有效性为原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多元化的练习题,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过程。
6、实施课堂教学分层评价讲评学生练习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四、研究过程及方法选择 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9——2010.10)
(1)制定课题方案与申报工作。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2)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做好成员分工。
(3)建立学习交流信息的制度,组织学习理论,收集有关文献资料。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11——2011.10)
(1)确定发展目标。培训参与研究的人员,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定时交流研讨,做好阶段小结。
(2)通过和实验教师的共同研究,撰写实验方案。(3)前测,调查问卷
(一)。(4)开展评价活动、验证实验方案。(5)注意资料收集归档。(6)后测,调查问卷
(二)。(7)积累实验案例,分析实验效果。(8)初步评选优秀案例及论文。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11——2011.12)(1)按计划完成实验任务。
(2)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
(3)指导参与课题的教师进行实验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研究研究报告及相关教学论文,优秀研究案例等,总结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和问卷法为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抽样法、观察法、数学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地实施。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期望等情况,分析原因,找准衔接的切入点,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为摸索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奠基。
2.行动研究法、比较法:通过各学段教师相互听课、说课、评课等方式,进行实例研究,了解各学段课堂教学的模式、方式、策略上的异同,形成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3.观察法: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标,有较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以及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能获得详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4、文献分析法: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比较分析“标准”中对各学段学生要求的异同;钻研各学段的教材,以及关于衔接有关的教学专著和论文,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等,为后续的研究作好知识和理论上的准备。
5、比较法、分析法:通过收集材料、整理研究成果;发现实际问题并提出修正方案,为进一步研究各学段教学衔接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条件:
1、主观条件:课题成员是新课程教材的任教者,并且参加过各级各类关于新课程的培训活动。平时注意积累教科研知识。课题研究的主观条件能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2、客观条件: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管理来实施进行。目前我校数学科组也有相关的教研活动,需要将其整合,协调统一,滚动发展,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部分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而相关的教研活动、相关的教师就成为本课题研究的资源保障,是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充分条件。预期成果:
1、探索并形成我校小学数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题组设计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练习题组的设计能力、更加有效地发挥数学练习在使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方面的知识能力。
2、通过实验:形成若干系列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题组设计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
3、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题组设计的有效性练习在评定检测学生数学成绩方面的评价功能,以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本课题成员为:王玉卯、王霞、乔丽、康顺其、柴霞、田巧丽。主持人为康顺其。
注:
①每人每月一份心得体会
6.论小学数学探究式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篇六
【摘要】高中课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即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有二,一是要树立良好的数学思想,二是要精心做好教学设计。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想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2-026-01
1.切实把握高中数学教学思想,以教学思想引领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第二,以数学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数学学习要解决“问题”,课后练习是演练“问题”,数学考试是回答“问题”。因此,问题是贯穿数学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是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驱动力之一。
第三,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四,反思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理性和批判的意识,不仅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主动建构。反思既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学习习惯。
2.精心研究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教学设计是在研究课程与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规律和学科教学思想和方法,为教学组织与实施设计的教学预案。通俗地讲,就是我们上课前准备的备课――教案设计。
首先,研究教材和学生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一是备教材,备课不是把教参上的目标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深刻理解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我们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切实避免对一般学生就教教材,而对优生就脱离教材的现象,深刻理解数学学科的本质,把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数学学习内容,并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二是备学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在于学生。课前准确了解学生现状,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一堂课学生要有所发展,首先要明白学生的起点在何处,有哪些已有的知识,有哪些已会的技能。可见,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有差异的,忽视了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无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高。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认知的起点,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才能对学生的实施有意的影响;才能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台阶,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所发展。
第二,确定准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标具有显性和隐性目标之分,显性目标是指《大纲》或《课标》明确提出来了的教学要求。一般地说,教养性目标是显性的,智能发展目标和思想品德教育、情感培养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目标是隐性的,隐性目标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认真思考才能确定的教学目标。
第三,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达到掌握学习目标。教学设计中可采用“低起点、多层次、勤交流、常总结”的方法.(1)低起点。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课堂上尽量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轻松的学习。为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关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2)多层次。降低起点,降低难度,但不能降低要求。对于较难的数学问题,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对于较浅的典型问题要注意引申推广。(3)勤交流。数学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交流过程,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倡导学生合作交流。(4)常总结。良好的总结能力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想方法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要引导学生小结,在每一个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也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经常总结归纳,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第四,精心研究和设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节数学课教学策略总体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体现数学的逻辑性;二是有一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思维价值;三是有一组递进性的课堂练习,体现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四是有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小结,体现数学的规律性;五是有一个和谐充满情趣的教学氛围,体现数学学习民主性。
7.试论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互动教学 篇七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必要性
互动的本质是“交互”,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并将自己的思考、知识与经验等分享给学生,从而达到丰富教学内容、取得新发现的教学效果.其中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教学一段时间后,学生取得了具体进步及发展,其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升,由此我们能分析出,教师教学效果好坏,并不单纯在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与否,或者是教学态度是否认真,更多指的是学生是否在课堂上学到了知识及学习的好坏[1].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或者是学习非常认真,但都没有取得进步与发展,教师教学也是无效的.
二、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教学的具体策略
1.提升素质,大胆实践
现在提倡人人都要活到老学到老,因为社会及人类一直处于不断发展进步中,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教师不能再用以往旧知识体系来教授学生,应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现在的学生求知欲增强、视野也有所扩大,书本教材上内容不能满足其求知欲望,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提升自己专业素质,广泛涉猎有关书籍,并且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创新教学方法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获取知识手段多样化,也经常提出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教师使用自己原有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解答学生问题,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正确对待,从教学思想及实践上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2.转变理念,关注发展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应该有针对性,尽量不要提一些问答式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问题设置数量及提问频率等都要合理有效,不能提太多问题或者是过于频繁的提问,这样很容易使学生陷入被动地位,学生也缺少思考时间,从而达不到互动教学目的.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实际情况,对课堂问题及提问进行合理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在互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2].教师提出问题时,要善于卖关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接着观察其非语言暗示,主要是观察其身体姿势及目光,目光躲闪、低头多数是不会回答或者是没听清问题等原因;而那些举手的学生则表明其会回答这个问题,教师要根据这些观察在问题提出后停顿时间内选择提问对象、把握好提问时机找学生回答.
3.改变角色,平等分享
以往教师角色都是主体、“统治者”,但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教学中心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若干个教学中心,教师角色及作用也有所调整与改变,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个体,教师现在更多应充当引路人角色,引导、帮助学生,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方法,积极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及组织者转变.教师还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学习主体,创造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积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采取师生对话、师生互动等教学形式,创设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本课中比较钟面上角的大小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悟并创新.教师以往教学生通过数钟面上格子来比较大小,现在采用互动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地动手动脑,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将两个钟面图复印下来,采取小组合作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尝试比较,教师这时应充当指导者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应和蔼地指出学生错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创造环境,允许学生犯错误,尊重保护学生的创造性,然后分享自己的比较方法,提高学习有效性.
4.创设氛围,积极参与
教师成功地实施课堂互动教学,还需要创建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让其在和谐、愉悦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思考.首先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走到学生中,放低姿态与学生一起学习,积极努力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不能因成绩将其划分成三六九等,教师还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取得学生的信赖与支持,这样才能创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更好地开展互动教学.例如,教师在讲授“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应首先创设一个故事情景:孙悟空与猪八戒进行分饼,到最后时就只剩下了一块饼,他俩怎样才能平均分成2份呢?教师使用学生感兴趣实例引入数学新课,创设一种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并让学生猜一猜每人能分得多少块饼,再实践操作进行分一分,分到半块饼要使用分数1/2表示,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对分数的产生有了一个初步感知,在愉悦轻松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获取了数学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地开展互动教学,首先要了解明确互动教学有效性的定义,然后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有效性措施,教师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创建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摘要:小学生天生好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但是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教学,则是当前教学研究热点.本文则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
参考文献
[1]罗丽珍.大班额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5(5):23-25.
8.探究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构建 篇八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有效性
在小学教学学科中,数学是最具理性的学科,逻辑性强,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小学生接受相对较难。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上好数学课是我们一线教师永恒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喜爱这门学科是值得认真思考的教学课题。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学生喜爱数学
1.无限爱心唤醒学生。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崇高而神圣。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与孩子们相处时,需要用爱心承担起这份崇高与神圣,要将全部爱心倾注学生,满腔热情对待学生,爱护关心学生,信任尊重学生。特别是针对学习成绩较差、出现问题较多的学生更要给予更多的爱心。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找机会与学生展开情感交流活动,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让学生体验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信,从而喜爱小学数学教师,进而喜爱小学数学这门学科。
2.满腔热情感染学生。教师的热情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满腔热情,从而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目以传情,情以感人"。通过目光这一无声语言来传递爱的信息,表达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比如对于课堂上胆小不敢发言的学生,可以用温柔的目光表示激励,对于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学生,可以用善意的目光表示提醒,对于回答问题犹豫不决的学生,可以用自信的目光认可鼓励,对于回答问题正确、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用赞许的目光表扬称赞等等。此外,在与学生相处时,教师要尊重、爱护和理解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做知心朋友,要让学生获得上进心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高尚人格吸引学生。教师为人师表的意义重大,小学生心里教师就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因此教师的人格势必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养成产生重大影响。教师的品格修养、仪表风度、知识才华都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如今,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知识信息的普及,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但要仪容整齐、端庄大方,更要拥有健康的品质、丰富的知识、开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态等等,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增强个人魅力,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学生交流思想,吸引学生学好知识。
二、构建快乐教学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交流学习
1.微笑态度融入课堂。教师这一职业要求其必须学会微笑。教师一旦步入教室走上讲台,就如同演员走向摄影棚一样,需要立即进入角色。绝不能把个人不良的思想情绪带给学生,因其个人情绪而影响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修养,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始终面带微笑,仪表大方,态度和蔼,如此才能营造课堂愉快详和的氛围,才能给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2.轻松愉悦活跃课堂。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常开展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展示真实的自我。针对教师的课堂提问,学生可以私下讨论,也可以高声辩论,然后踊跃发言,对于学生独具个性的发言,教师要及时给予回应,表达赞许之情,对于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通过语言和表情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树立信心,充分表达思想,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3.表扬鼓励充满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经常表扬鼓励学生,让每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练习时,学困生如果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奖励一面"小红旗",给予鼓励表扬。学生获得表扬鼓励,自然就会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
三、创设课题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是一堂数学课的成功的关键小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起就很容易进入教师预先设定的情境中。创设情境的形式有:
1.生活展现情境。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学生对数学的感知首先是从自己的现实生活开始的,同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的直接经验和已有体验又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创设现实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进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而且可以使间接经验的学习由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实物演示情境。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形象思维的主导地位,实物演示可以将观察与思维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感知对象具有典型意义。如在教学四年级的“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拉动窗帘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转动自制的风车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制作成课件或者是影视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含义,知道“平移”和“旋转”有时是同时存在的。以实物演示情境不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而且可以将观察与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乐学、好学,体会到数学的奥秘,激发起主动性。
3.游戏表现情境。低年级学生的注意特点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不长,持久性差,注意的范围也有局限性。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经常在巩固练习中采用游戏教学,可使学生兴趣浓厚,常用的游戏有: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争红花夺金牌、漫游数学宫等等。教学时在巩固环节中创设一些恰当的游戏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轻松愉快。
4.故事描绘情境。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异的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因此,联系教材内容编出一个个饶有趣味的简短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二年级的新教材中有一节表内乘除法的复习课。木节课从跟随“淘气”、“笑笑”和“智慧老人”到月球旅行引课,整节课都围绕月球旅行这一情境展开:从火箭几点发射复习时分秒部分的知识,到参观月球游乐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复习表内乘除法的知识,再到设计月球学校复习方向与位置部分的知识,整节课用故事情境贯穿,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四、科学、机智地评价学生,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学中,即使学生答不对问题,教师也不需全盘否定,而是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体验进步。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课堂上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平静。对于智力发展较迟缓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要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教师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赞美,来温暖学生渴求得到认可和理解的心。对于智力发展较好的学生不要轻易表扬,要通过评价来拓展他们的学习思路,并帮助他们提升学习经验。
五、结语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名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随着形势的发展,课堂教学势必将呈现出形形色色的教学方式,只要对教学有益,都有可尝试的价值。让我们一起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
[2]《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
9.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沙龙 篇九
有效教学,就是教学的效益以及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主要指通过教师在课堂这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主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有效的课堂需要设计能引起学生探究欲望的课堂提问
首先,问题要难易适度,我认为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难度,又要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过难过易都不利于学生探究学习: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因而失去探究的兴趣。
其次,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启发性的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培养能力。课堂提问有的放矢,才会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提高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算理法则,同时,还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提高思维能力。
三、有效的课堂提倡有效的小组合作
在有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还有的小组成员相互之间不够友好,不会倾听和分享,甚至出现了放任自流的现象。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合作落到实处,这是走进新课改后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是要选择恰当的机会组织合作交流。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找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合作的新的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参与小组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为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知识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才能获得实在的发展。
10.论小学数学探究式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篇十
【论文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极力倡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新教材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因此,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现代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要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以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是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身心变化为目标,这些变化是以直接可观察的行为指标为依据的。因此,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我们可以理解为:它表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说明教师将要做什么;其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避免用含糊不清或不切实际的语言。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由备课开始,自始自终都必须明确所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者说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程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就是定向,指明教学活动的方向。
高中生处于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证思维过渡,对高中生来说, 设计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学生思维的水平,又要有适当的难度,严格控制数学讲授的深度和进度,使大部分学生能够消化接受,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第八章的《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
3. 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计算机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画图的手段,像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定积分概念的形成过程都可以用计算机来演示,它还提供了许多有效的途径去表达数学思想。使用计算机和科学计算器,学生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现实问题,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对数学过程的理解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益。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又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难以接受。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通过投影,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在进行点、线、面投影规律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几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观察当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改变时,投影图上的对应投影又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其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记忆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再如,在讲到三垂线定理时,教师可以制作一组幻灯片,以立方体为模型,使之从不同方位转动,得到不同位置的垂线,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定理中各种情况的理解,增强对该定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 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新授课,我们可以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情境,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实践和学习新知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5.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6. 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11.论小学数学探究式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73-01
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探究”模式进行几点分析研究。
一、运用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是近些年来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其合理的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中,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动力和乐趣。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意义总结如下:
1、学生更加活跃,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与传统教学相比,探究性教学更加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由于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探究教学的引入,是利用情境创建,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进而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与此同时,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利,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思考,进而对新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更加喜欢数学课。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运用生动的语言,借助形象性的教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加,产生很多奇妙的遐想,激发学习兴趣。特别是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使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激发兴趣,优化思维过程。
2、增强综合能力,塑造良好个性
小学阶段的教学,所面对的主体是小学生,这些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完全实现自主教学的可能性比较低,因此,教师应该合理的进行引导和帮助,在课堂中将学生作为主体,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问,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探究性教学的应用,还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探讨,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会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进而养成乐于动脑,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应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也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二、小学数学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有效性分析
1、建立一个供学生学习的平台非常重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从学生认知发展入手,将学生兴趣作为基础,开展自主探究教学,学生之间要进行合作,探討,这样才能够顺利进入到问题中,进而提高学习有效性。如: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他们发问,学生提出问题“3+2=?”那么这个时候教师从学生的认识程度考虑,采用小棒计算的方法,让学生之间首先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先数出三个小棒,接着在数两根小棒,最后让学生自己研究合起来的小棒数目。学生自己数数,强化记忆。最终能够很快得出问题的答案是5。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地思考实践,动手动脑实践,建立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平台,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问题的讨论,教师的直接讲授非常关键。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应与“尝试教学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尝试教学法在经过多年的实践之后发现,其教学有效性的效果非常显著,因此将其与自主探究教学房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提高小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有效措施。所谓尝试,其本质就是学生独立进行学习,也就是一种学习上的尝试,其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小学数学课堂上不能够一味进行知识的灌输,科学的将提问、合作与讨论相结合,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本联系、组建小组进行讨论,动手操作,中途合理提问,最后实现问题的解决。
3、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时,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能忽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要依靠教师的引领,才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正确认识,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对于问题的理解困难也会比较大,因此在学生探究问题过程中,教师在旁给予正确性的指导非常必要。
4、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进行个位数的加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西游记情节进入教学中,唐僧师徒共有四人,现在悟空手里有一个果子,八戒贪吃,手里有三个果子,沙僧手里有1个果子,师傅有两个果子,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师徒四人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呢?
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学生引发学生共鸣,让学习更加容易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结束语:教师在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思考问题的时间以及讨论问题的机会,引导他们尽心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进而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现阶段我国小学教学改革形势十分艰巨,传统教学思维以及教学方式的影响对于小学教学影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强制性的讲解往往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只有真正领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法的本质内涵,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红川.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3)
12.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 篇十二
一、当前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
1. 新课程理论与教学实际缺乏联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师生的对话引领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近年来,教师基本摆脱了“满堂灌”但由于应试教育的理念根深蒂固, 被动接受的现状仍未改善,课程理论与教学实际缺乏联系,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彼此割裂,课堂教学仍以“师问生答”为主.
2. 教师忽视了提问的重要性. 大部分教师忽视了课堂的互动,师生之间缺乏对话交流,提问的时间达不到课堂的三分之一,甚至有一些问题是随机发问的,并未经过事先的预设,对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加分析,设计的难度或过易或过难未能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师的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或过于强调纪律,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或提问后教师听之任之,对学生不加管理,使课堂提问缺乏实效. 部分教师注重记忆性问题,而对理解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问题视而不见,无益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提问应具目的性.部分教师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味追求提问的趣味性,为提问而提问,而不去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思维发展特点,提问缺乏知识性,变得漫无目的.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学生困惑点和易错点设计提问,使问题问在“点”上.如在“观察物体”教学中,教者让学生用四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出如右图所示的图形. (1)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图形? (2)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上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 你会如何摆? (3)动手操作演示,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总结一下规律. (4)请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教者通过提问,引领学生观察、操作、分析、交流归纳,让学生的思维逐步明晰,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而提升学生对实物与视图的转化能力.
2. 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尽可能的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取成功的果实而部分教师不顾学生的生活背景,设置的问题过难,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要让学生亲历主动观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才能解决问题, 让学生感到胜利的愉悦. 如在 “认识三角形”教学中,师生交流如下:
师:(出示苏通大桥图片)同学们,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三角形吗? 生:(上台指出)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能在哪些地方能看到三角形?
生:空调架、交通标志、自行车……
师:你能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吗? 小组合作完成,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生1:用小棒摆.
师:(提示)用小棒摆一定要注意首先相接,不能有多出来的部分.
生2:用尺子画.
生3:在纸上分别画三条围起来的线段,形成一个三角形.
师:大家观察这些三角形,它们形状各异、大小不同,但它们有着什么共同之处?
生1:有三个顶点.生2:有三条边. 生3:有三个角.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逐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
3. 提问应具有广泛性. (1)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内容应具广泛性.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生活中挖掘资源,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在 “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张美丽的图片,想欣赏一下吗? 生:想.
师:(呈现)美丽的蝴蝶,可爱的蜻蜓、青翠的树叶,它们漂亮吗? 生:漂亮.
师: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它们,发现这三幅图片从外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1:右边好像是从左边翻折过去一样.
生2:对折能完全重合.
师:生活中正是有了这些对称现象,才会变得如此美丽除了在生活中, 对称现象在我们的数学世界也有很多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轴对称图形.
(2)摆脱单一的举手提问方式,提问方式应具广泛性.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学生齐答或学生举手回答的提问方式,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成灵活多样的题目,如口算题可在快速抢答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抽号的方式答题.
4. 提问应具有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 他们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师若采取“一刀切”提问,势必会使部分后进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 如在“认识整亿数”教学中,教者提问如下: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计数单位? 生:个、万.
师:10个一万是多少?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百万呢?
生:十万,百万,千万.
师:谁能一千万一千万地继续数?生:1千万,2千万,……
师:数完了吗?10个一千万是多少?生:亿.
师:还有更大的计数单位吗?生:十亿,百亿……
师:百亿与十亿有什么关系?千亿与百亿呢?
生:10个十亿是1百亿,10个百亿是1千亿.
【论小学数学探究式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研究07-31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07-28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有效学习的策略09-2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王好08-28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导入10-0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07-2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发言稿10-07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09-30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究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