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散装水泥工作 实现可持续发展(精选6篇)
1.大力加强散装水泥工作 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一
加强党性修养大力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和弘扬良好作风。改革开放之初,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中央领导集体就突出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加强党性修养大力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改革开放之初,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就突出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大力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并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整党和端正党风工作。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风建设,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关 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强调要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弘扬求真务实精
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木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经过全党共同努力,党的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发扬光大,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当前,领导干部队伍作风总的是好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积极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在去年应对重大挑战、完成重大任务的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经受住了考验,赢得了人民群众广泛赞誉生了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山西襄汾溃坝事故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了三鹿奶粉、齐二药等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了贵州瓮安、云 南孟连、甘肃陇南等重大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这些事故和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突出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问题相当严重。当前,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宗旨意识不强,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坚持以人为本,甚至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置群众生命安全于不顾。二是理论和实际脱节,理论学习不扎实、不深入;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能力不强,遇到具体问题就无所适从,遇到突发事件更是束手无策;甚至把学习理论当作装磺形象的工具和自我炫耀的资本,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三是责任心和事业
心不强,对工作不负责任,作风飘浮,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贪图安逸,奢侈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甚至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享乐主义严重。四是政绩观不正确,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尊重规律,乱上项目、乱铺摊子,做表面文章,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五是个人主义严重,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新台阶”;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向组织讨价还价;利欲熏心、见利忘义,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亲友谋取利益。六是纪律观念淡薄,自恃地位特殊,放松纪律约束;对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规定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对领导干部自身成长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就难以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难以顺利实现。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事实充分说明,领导干部作风与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作风和党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我们党始终强调通过加强党性修养来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使党始终
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的核心就是党性。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每个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终生课题。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努力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大力加强散装水泥工作 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二
2012年,镇江市发展散装水泥工作按照省散办、市经信委下达的全年目标考核要求,立足长效管理,狠抓制度建设,服务一线企业,规范行政管理,扎实稳步开展工作,克服困难,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主要指标迈上新台阶,呈现出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新态势。一是全市散装水泥供应量稳步增长。累计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达到1100万吨,完成省计划的120%,比上年增长12.5%。二是预拌混凝土供应量增长速度迅猛。全市累计完成预拌混凝土供应量1000万m3,完成省计划167%, 比上年同期增长67%。三是散装率高位增长。全市散装率已达到90%,比省计划和上年高出7个百分点。四是预拌砂浆生产应用态势良好。全市预拌砂浆生产量突破10万吨大关,全年生产13万吨。
市委、市政府的言必信、行必果的执行力,使得去年20个大型城建项目如期竣工。今年镇江市推出城乡建设行动计划,端出了超900亿元的投资总盘子,巨量投入必将带来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在铺天盖地的城建过程中,必然促进全市散装水泥工作实现新的飞跃。“禁现”、“推预”工作将迎来自己的春天。2013年,全市将新建3~5家生产企业,使企业数达到10家左右,形成年产近250万吨预拌砂浆的生产能力,并保证满足当前全市的需求量。
3.大力加强散装水泥工作 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三
“十一五”是湖北省散装水泥发展较快的历史时期。到2010年, 全省散装水泥年供应量达到4200.15万吨, 是2005年的3倍;水泥散装率达到46%, 较2005年提高14个百分点;商品混凝土年供应量达到3627.22万立方米, 是2005年的5倍;普通干混砂浆供应量达到6万吨;新增散装设施设备综合配套能力2900万吨, 形成散装水泥设施设备综合配套能力4300万吨, 是2005年的5倍。回眸“十一五”湖北散装水泥发展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一、全面落实国家散装水泥发展政策, 推动湖北散装水泥实现了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 国家把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湖北省坚决贯彻节能减排方针, 把大力发展散装水泥作为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举措, 2006年1月1日公布实施的《湖北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81号) 和2009年6月1日实施的《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明确规定“推广应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县级以上城市城区应当分步实施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的规定”, 为做好全省“十一五”时期散装水泥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为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加强了对散装水泥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强化了行政管理职能。为加强对散装水泥发展工作的管理, 出台了5个政府部门文件, 各市、州、直管市和大部分县 (市) 政府为推动实施城市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发展散装水泥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全省上下基本形成了一套推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发展的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 推动了本省散装水泥又好又快发展, 确保了省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五年来本省散装水泥持续、快速发展, 累计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1.43亿吨, 节能减排综合效益:折合节约标准煤329万吨;减少粉尘排放14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5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8万吨;创综合经济效益64.5亿元。
二、大力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推动湖北散装水泥实现了和谐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把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作为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途径, 要求在城市和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对节能减排、降低污染、改善人居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⒈大力推进预拌混凝土工作, 为城市“禁现”、环境友好提供了有效保证。为了大力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 做好城市“禁现”工作, 各级散办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发动、组织协调、督察监管等工作, 建立起了各环节促进、多部门协同监管的推广应用机制, 确保了混凝土禁现工作顺利实施。目前, 全省16个市、州、直管市和74%的县 (市) 中心城区实行了“禁现”。到2010年底, 全省共有商品混凝土搅拌站197座, 商品混凝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200万立方米。
⒉稳步推进预拌砂浆工作, 为城市“禁现”、环境保护增添了发展后劲。按照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 各级散办积极启动砂浆禁现工作。一是协助制定政策文件, 为禁止砂浆现场搅拌提供政策保证。有2个城市已出台了预拌砂浆管理的政府规范性文件, 有4个城市出台了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政府部门文件。二是积极抓好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全省各地广泛宣传, 召开现场会, 采取以会代训, 发放宣传材料, 发布预拌砂浆生产企业信息,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考察培训, 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三是按照“积极推进、分步实施、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的砂浆禁现工作思路, 各地搞好干混砂浆企业发展的规划和布局。到2010年底全省有6家干混砂浆企业建成投产, 年设计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全省实际供应干混砂浆6万吨, 供应湿拌砂浆7万吨。
⒊做好重点工程服务工作, 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高质量和高效率。加强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 积极做好为重点工程用散服务工作。立足于工作思路上的转变, 强化服务意识, 深入施工现场, 宣传散装政策, 通报信息, 及时了解用户的意见和要求, 协调解决反映的问题, 为企业办实事, 把被动用散变为主动用散, 扩大了重点工程散装水泥使用量。目前, 本省交通、水利、铁路、机场、桥梁、市政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全部使用了预拌混凝土, 散装水泥使用率均达到80%以上。
三、散装水泥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推动湖北散装水泥实现了绿色发展
“十一五”时期全省各级散办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 推动本省农村散装水泥健康发展。坚持抓好农村散装水泥示范网点和示范项目建设。省散办和各市州散办每年都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投入农村示范点建设, 完善了配套设施设备, 规范了网点建设, 发挥了示范效应。抓好水泥制品企业 (包括预制构件、水泥砌块砖、水泥彩瓦等) 用散, 积极引导企业建立水泥散装设施, 鼓励他们向周边的农村销售散装水泥, 既提高了散装水泥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又方便了农村建房用散装水泥。依托水泥企业, 合理布局发展农村散装水泥网点。引导和协助他们在乡镇设散装水泥销售网点, 扩大散装水泥使用面。通过实践, 逐步探索出荆州松滋模式 (农村散装水泥营销机制) 、武汉阳逻靠山店模式 (农村散装水泥超市机制) 、襄阳模式 (重点水泥企业与地方散办联手在农村建立散装水泥网点) 等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运作模式和机制。到2010年底全省共建有农村散装水泥供应使用网点880个, 农村网点销售散装水泥490万吨, 同比增长26%, 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28%。
四、在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中, 推动湖北散装水泥实现了加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 全省水泥工业以节能减排为中心, 展开了结构调整, 加快了淘汰落后产能, 许多地方小水泥厂被关闭, 水泥生产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各级散办抓住这一契机, 积极做好重点水泥企业的发展散装水泥工作, 要求在水泥产能扩张中, 严格执行国家散装水泥政策, 按散装比例70%以上发放能力的要求, 进行设计和同步建设, 按期投入使用。并将“十一五”散装水泥供应量目标, 按年分解到重点水泥企业, 加强考核检查, 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鼓励支持水泥企业发展散装水泥设施设备。2010年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分公司在湖北的年散装水泥供应量达到了2100万吨, 占全省散装水泥供应量的50%, 水泥散装率达到60%, 高出全省平均散装率14个百分点。五年来, 全省散装水泥供应量年平均增速达到了24.6%。
五、严格执行国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政策, 推动湖北散装水泥实现了健康发展
“十一五”时期全省严格执行财政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 在专项资金征收中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水泥企业的征收, 采取签订发展散装水泥目标责任书;二是对用户的征收, 采取事前依法在行政服务中心或招投标中心等设立窗口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事后实行市场稽查, 查遗补漏。依法取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支持, 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使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在征、管、用几个环节的管理更加规范。
六、加强宣传舆论、教育工作, 推动湖北散装水泥实现了全面发展
“十一五”期间, 全省各级散办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坚持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围绕城市“禁现”、农村推散, 抓好日常宣传活动, 充分发挥广播、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作用, 采用编写信息简报、拍摄专题片、开辟专版领导访谈、编撰服务手册、知识手册、纪念画册、发行知识台历等多种形式, 多层次宽领域营造加快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良好氛围。为推进行业的宣传文化建设, 坚持办好散装水泥信息网, 加强网站建设, 创新管理模式, 丰富宣传报道内容, 不断扩大影响力, 武汉等9城市散办发起成立了“武汉城市圈发展散装水泥工作联席会”。搭建发展、交流、合作平台, 积极推动城市圈散装水泥一体化和多样化发展。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加强行业自律, 积极推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职工培训, 先后举办了行政执法培训班、财务统计培训班、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培训班, 努力提高职工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围绕推动本省散装水泥发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了以“敬业、创新、奉献”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 开展了行风、政风评议、文明单位创建、党风廉政建设等活动。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出色完成。
湖北省散装水泥工作在“十一五”时期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还存在不足:一是政策法规建设相对滞后, 还不能适应散装水泥加快发展的需要;二是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工作, 发展不平衡;三是全省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较低。
二
展望“十二五”, 根据湖北的省情, 已绘制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计划到2015年, 全省散装水泥年供应量达到5000万吨, 累计达到2.24亿吨, 水泥散装率达到48%;商品混凝土年供应量达到3800万立方米, 累计达到1.7亿立方米, 全省县以上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普通干混砂浆供应量达到300万吨, 武汉市中心城区和其他省辖市州、直管市中心城区禁止现场搅拌砂浆。
一、加强城市“禁现”工作的检查和督导, 巩固和扩大预拌混凝土发展成果, 加快预拌砂浆的发展
“十二五”时期混凝土禁现工作的重点是县级城区, 加大力度推进县城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强化检查督办力度和措施, 将有关“禁现”的法规和政策落到实处, 对不按规定进行现场搅拌的施工单位进行查处。扩大城市“禁现”范围, 向城乡结合部, 周边具备条件的大乡镇、集镇、村拓展。加快推广应用预拌砂浆, 重点做好地级以上城市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 抓好预拌砂浆推广应用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抓好预拌砂浆市场的培育和生产企业的合理布局。到“十二五”末期, 全省地级以上城市中心城区施工工地, 基本实现“三禁”, 即禁止使用袋装水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全省县 (县级市) 城区实现禁止搅拌混凝土。
二、推动“散装水泥下乡”工作, 加快实现农村水泥散装化步伐
积极探索和推动“散装水泥下乡”工作。大力推广农村在自建房中使用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对经济较发达、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相对集中的农村地区, 从建立中小型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发展预拌混凝土入手, 提升农村建筑施工文明水平;对偏远山区, 为适应农村水泥消费结构和建筑需求的特点, 采取建立水泥制品厂、生产节能墙材以及混凝土多孔墙砖等混凝土衍生产品的方式, 发展散装设施, 集中使用散装水泥。同时, 扶持和鼓励向周边农户销售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利用农村供销社、农资销售点、便民超市等经营资源, 引导水泥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建设乡级或者村级散装水泥销售网络, 以点带动和辐射周边散装水泥发展。到“十二五”末全省所有的行政村都建有散装水泥销售点, 并与乡镇散装水泥配送中心联网, 基本形成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络。
三、完善政策法规及行业标准, 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根据国家有关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环境保护等政策法规, 完善有利于全省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做好《湖北省发展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各市、州、县制定和完善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管理的政府规范性文件, 完善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推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科学发展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制定和完善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产品质量、生产使用等相关技术标准, 努力提高行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
四、抓好散装水泥科技创新,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加大专项资金对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技术进步的投入。鼓励和引导省内外有关科研机构、企业对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关键技术进行开发, 鼓励开展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 加大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应用技术及配套装备的开发与推广力度, 开发适合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的物流配套装备和技术, 进一步提升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应用领域的科技水平。按节能减排和环保的要求, 规范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的发展, 提升管理水平, 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五、切实抓好宣传工作, 为发展散装水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发展散装水泥对促进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意义为重点, 切实抓好宣传工作。不断创新宣传形式, 丰富宣传内容, 注重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开展日常宣传活动, 提高宣传效果。
六、加强散装水泥行业管理, 抓好散装水泥队伍建设
把全省散装水泥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 纳入全省建设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和行业年度工作目标计划, 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 加强管理和检查。建立厅际联系会议制度, 与发改委、交通、水利、铁道、商务、建材、公安、高法等相关部门经常保持联系, 以期取得各部门对散装水泥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形成合力。加强队伍建设, 重视干部队伍的培养, 加强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法律法规的学习。推进行业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4.大力加强散装水泥工作 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四
一、创新理念, 求真务实, 切实改变工作作风
2012年是郴州市委、市政府发出“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动员令的第一年, 如何“大干”, 创造什么样的“辉煌”, 是摆在全市散装水泥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结合郴州市实际情况, 市散办在年初提出了“散装水泥、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 城乡结合、全面开花”的发展思路, 确定了“三年后全市散装水泥年供应量要突破700万吨, 散装率达到70%, 农村主要建筑市场供散率达到50%, 进入全省发展散装水泥‘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
加强纪律性、工作无不胜是夺取发展散装水泥工作新胜利的基础和保障。市散办按照市委”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的要求, 大张旗鼓地开展机关作风整顿, 解决了少数人存在的纪律不严、作风不实、创新不力、正气不足的问题, 纠正了”做事的不如不做事的, 做实事的不如做虚事的, 干工作的不如混工作的”错误思想。
通过一年的作风整顿, 职工精神面貌新、干事氛围浓, 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整顿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全市散装水泥工作队伍精神面貌发生了崭新的变化, 想实事、做实事已蔚然成风。
市散办主要领导为临武祥丰建材公司60万吨水泥粉磨线和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规划选址、项目立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等事项, 先后十几次亲临现场指导, 出谋划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该项目预计于今年投产后, 将实现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供应由中心城区向边远县城和农村市场的转移, 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为全市西南区域迅速提高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散装执法队做到了切实改变工作作风、解放思想, 真抓实干、开拓进取, 他们坚持以《湖南省散装水泥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为准则, 以全心全意服务基屋企业为宗旨, 以加快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 (砂浆) 工作为出发点, 以规范行政执法活动为纽带, 以提高行政效能、优化经济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着力点, 突出主题, 抓住重点, 采取日常监管与集中执法相结合, 加大巡查力度, 促进散装水泥、预拌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健康有序的发展, 使全市散装水泥工作再上一个台阶。他们经常深入基层、下到工地检查, 在执法过程中, 做到了主体、程序、内容、形式合法, 证据充分, 处罚得当。对群众举报施工现场使用袋装水泥的单位或个人, 执法队人员及时赶赴违法现场, 调查取证并在一个工作日内给予举报人回馈查处意见。执法力度大大加强, 在宣传《条例》同时, 积极为“用散”单位排忧解难, 得到了建设方和施工单位的理解和认同, 专项资金征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齐心协力, 攻坚克难, 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为保证完成省散办下达的全市全年实现散装水泥供应量530万吨的目标任务, 全市散装水泥战线的同志, 特别是战斗在散装水泥生产、使用一线的同志们, 顶住了经济增长下行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 大干实干, 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2012年全市散装水泥供应量达到538.32万吨, 同比增加58.26万吨, 增长12.14%;水泥散装率61.13%, 同比增加0.66%。社会综合效益和环保效益明显提高。散装量、散装率均再创历史新高, 超额完成了省散办下达的计划任务。
二是2012年共征收专项资金1108.83万元, 其中市本级征收880万元, 同比上年增加84万元, 增长11%, 县 (市、区) 散办征收228.83万元, 为全市推散、促散、扶散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是全市全年生产商品混凝土330万立方米, 折合使用散装水泥132万吨, 已成为本市使用散装水泥的主力军, 为完成供散任务、提高供散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紧扣主题、形式多样, 开展立体推散宣传工作
一是2012年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期间, 市散办及各县市区散办在各主要街道、闹市区域、施工现场、大型集镇共悬挂了50幅气球标语, 印制散发《条例》摘要及有关散装水泥宣传资料6 000份, 在人口集中、交通便捷的乡村张贴散装水泥宣传口号800张。
重点宣传国家、省、市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法规, 设置宣传点, 出动流动宣传车, 在乡镇、农村巡回宣传农村推散的重要意义。尤其是临武县散装办, 领导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 认真实施, 通过一系列扎实细致地宣传方式、方法, 极大地渲染了宣传氛围, 凸显了宣传效果。
二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来扩大宣传面, 广泛宣传本市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农村使用散装水泥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大力推介绿色、低碳的散装水泥发展理念。6月11日至1 7日, 市散办在《郴州日报》、郴州电视台、车载电台相继刊登、播报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常识。举办散装水泥知识有奖问答竞赛, 发放获奖纪念品400份。通过不同形式的广泛宣传, 使全市的散装水泥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了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意义。
四、调查研究、规划未来, 脚踏实地、服务基层
2012年10月22日, 市经信委下发[2012]138号“关于对全市现有水泥企业、预拌混凝土及干混砂浆企业进行专题检查的通知”要求, 由市散办牵头, 市混凝土协会、水泥协会参加, 对这些企业进行专题检查活动。内容包括查清摸准现有企业的分布地点、企业规模、占用土地、相关证照办理及近年来的生产经营情况。目前已经对全市13家水泥生产企业、26家预拌混凝土搅拌站进行了摸底调查、备案建档。根据调查摸底情况, 起草了《郴州市散装水泥发展工作“十二五”规划》及相关配套管理办法, 现正在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不断进行修改、完善。这些工作将对全市散装水泥规划布局、宏观控制、监督管理和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本市各县市区散办归口的主管部门不统一, 机构不够完善, 少数人员编制尚未到位, 给全面有效地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 市散办密切保持与各县市区散办的联系交流, 加强业务指导, 大力支持他们依法行政、规范执法, 在全市散装水泥工作会议上对先进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极大的鼓舞了他们的干劲, 涌现了不少富于主观能动性的先进典型。
桂东县散办动脑筋、想办法, 能找准切入点, 经常向县领导请示汇报散装水泥工作情况。通过他们的努力争取, 县政府在下发的桂政通[2012]10号通告中将违反《条例》的建设项目定为违法违规建设工程;县委、县政府印发的桂办发[2012]25号《桂东县城规划区内建设活动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所有建筑工程必须经过经信部门审查, 方可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从源头上控制和堵塞了违法漏洞, 规范了专项资金征缴程序, 使全县的散装水泥工作进入了规范运行、阳光操作的正轨道。
五、严格执法程序, 规范行政执法
目前面临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经济环境极其复杂, 社会矛盾日益增多, 稳定发展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形势下, 严格执法、规范执法的重要性愈发明显。
市散办积极组织全市的散装执法人员参加省、市学习, 提高了政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素质。所有参加培训的行政执法人员通过培训、考试, 全部换发了新的执法证, 真正做到了执证上岗。
嘉禾县散办通过培训学习后, 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规定, 认真实施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并入政务中心联合审批并征收的办法。一年来对该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建设项目没有出现一例减、免、缓征的, 全部做到按规定征收, 既节约了征收成本, 又使资金的征管及时到位, 成效显著。2012年共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53万元, 是2011年的5倍多, 是2010年的10倍多。
六、预拌砂浆从无到有, 呈现喜人的态势
预拌砂浆实现了零的突破。郴州市科泰建材有限公司在市散办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 现已具备年产1 0万吨干混砂浆的生产能力, 成为郴州建筑市场预拌砂浆改革的先行者。尽管预拌砂浆市场条件尚未成熟、供应机制尚未完善, 但科泰公司克服各种困难, 2012年已成功对本市两个房地产楼盘供应干拌砂浆万余吨, 为今后大量供应、使用预拌砂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华新 (郴州) 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500万元, 年产30万吨预拌砂浆的项目, 现已经取得规划部门同意, 正在争取早日开工建设。郴州市汇力建材有限公司的年产30万吨干混砂浆生产线, 在市散办和有关部门的扶持下, 可望于今年下半年建成投产。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 将成为本市中心城区全面实现砂浆“禁现”的风向标, 市散办将积极帮助他们做好备案登记事项, 配合企业进行产品宣传, 为全面推广应用预拌砂浆创造条件。
七、突出重点, 扶持农村推散新型示范项目
市散办在抓好城区推散工作的同时, 农村发散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根据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 为鼓励农村发散, 市散办制定了对农村散装水泥网点及中小型散装水泥用户资金扶持的补贴办法, 从资金、政策、技术上给予扶持。
2012年共投放2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县乡散装水泥事业的发展, 其中130万元用于扶持多家混凝土搅拌站, 30万元用于支持干混砂浆的建设, 其他用于水泥企业散装罐的配置, 用有限的资金有效地拉动了辐射农村的推散市场。
2012年全市各种形式的农村推散网点已建成, 共完成农村散装水泥供应量195.5万吨。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的一年, 也是全市散装水泥工作全面清理整顿的关键时期。
省散办下达给本市的年度推散任务是630万吨, 而市散办自已制定的计划是650万吨, 散装率64%, 预拌混凝土供应量440万立方米, 预拌砂浆使用量85万吨, 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要达到45%。
5.大力加强散装水泥工作 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五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贯彻国务院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要求, 大力宣传推广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对推动节能减排、保护大气环境、提高建筑质量、促进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宣传周工作要求
各地要根据本次宣传周主题, 重点针对建设施工单位和农村用户, 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宣传范围,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努力提高散装水泥的公众认知度。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当地主要媒体, 宣传散装水泥发展取得的成效, 宣传推广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重要意义, 宣传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发展散装水泥的方针、政策。”
6.大力加强散装水泥工作 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六
一、“十二五”期间发展散装水泥成绩显著
(一) 散装水泥供应量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水泥散装量由“十一五”末的8462万吨发展到2015年的9336万吨, 年平均增长1.99%, 位居全国第二。“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散装水泥达4.91亿吨, 比“十一五”的4.12亿吨提高了19.17%。
水泥散装率从“十一五”末的57.37%提高到2015年的61.53%, 同比提高了4.16个百分点, 年均提高0.83个百分点。居全国省区第六位, 高出全国平均值3.11个百分点。已经超额完成了国家“十二五”水泥散装率58%的发展目标。
(二) 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
“十二五”期间, 散装水泥的使用可节约标准煤1128.12万吨, 减少水泥损失287.24万吨, 减少粉尘排放493.45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33.14万吨,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59万吨, 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11 724万吨。实现节能减排综合经济效益220.95亿元。
通过发展散装水泥, 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水泥制品, 提高了施工效率, 改善了劳动条件, 保护了工人的身心健康,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低碳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三) 政策法规建设有了新的突破
在《山东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规定》的推动下, 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散装水泥发展, 围绕着政府令的贯彻实施, 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济南、青岛、淄博和潍坊等16个市以及20个县 (市、区) 出台了有关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和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等方面的政策。各项配套政策的相继出台, 进一步完善了发展散装水泥政策法规体系, 极大地推动了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四) 散装水泥装备能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 全省散装水泥发、运、储、用各环节装备能力配套增长。
截止2015年底, 全省拥有散装水泥发放库1441座、中转库35座、固定接收库1305座、专用汽车3469辆、散装水泥罐8366个。综合配套能力由“十一五”末的9500万吨提高到1.2亿吨, 同比提高了26.32%。
预拌混凝土企业发展到972家, 年设计产能达到46 359万立方米, 拥有混凝土搅拌车8213辆、混凝土泵车978辆。年设计产能比“十一五”末的21 600万立方米增加了1.15倍。
“十二五”期间, 我省预拌砂浆的发展从小到大, 截止2015年底, 已经建成预拌砂浆企业158家, 年设计产能达到5773万吨, 比“十一五”末的937万吨增加了5.16倍。拥有干混砂浆运输车303辆, 干混砂浆背罐车36辆, 干混砂浆移动筒仓2565个。
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物流装备体系逐步完善。水泥企业加大了散装水泥库容, 强化均化工艺, 配备了先进无尘装车系统, 散装水泥发放效率和环保效果有了较大的改善。大方量混凝土生产线得到快速发展, 预拌混凝土企业遍布全省所有市县, 并不断向发达乡镇拓展, 混凝土的保供能力提高。预拌砂浆生产企业正在向县级城市发展。
(五) 散装水泥应用程度显著提高
随着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力度的加大, 节能减排意识的增强, 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建筑工程和交通、水利、电力、市政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均使用了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水泥预制件的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散装水泥应用程度得到显著提高。
1、散装水泥供应量由“十一五”末的8462万吨, 增加到2015年的9336万吨, 应用程度提高了10.33%。
2、预拌混凝土供应量由“十一五”期末的8595万立方米, 增加到2015年的12 315万立方米, 同比增加了43.28%。
累计供应预拌混凝土66 075万立方米, 比“十一五” (25 608万立方米) 增加了1.58倍。
3、预拌砂浆累计供应量达2389万吨, 比“十一五” (165万吨) 增加了13.48倍。随着机械化施工的普及, 预拌砂浆的优越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发展前景广阔。
(六) 散装水泥社会知名度显著提高
2012年, 中央电视台采访了我省农村推散经验, 在央视新闻报道了“山东送建材下乡, 散装水泥便民利民”的先进经验, 中央电视台的宣传是对全国散装水泥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影响面广, 宣传意义深远。
各级散办以“发展散装水泥, 减少粉尘污染”等为主题, 利用电视台、电台、网络、手机公益短信、微信、出租车LED显示屏、报纸、杂志等媒体, 以及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数字电影下乡等方式, 积极宣传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法规、重要意义、先进工作经验。在“全国散装水泥宣传周”期间, 与节能宣传紧密结合, 全省统一开展声势浩大的集中宣传活动。通过广泛宣传为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创造了良好氛围。
(七) 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显著增强
政府令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作用的有效发挥, “十二五”期间全省征收专项资金达7.75亿元, 比“十一五” (3.85亿元) 增加了1.01倍。各级散办认真执行专项资金政策, 对于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符合条件的工程项目, 及时办理资金返还, “十二五”期间共返还5172万元。
各级散办按照《山东省散装水泥“十二五”规划》目标, 协助财政部门加大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投入, 引导、拉动社会资金参与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农村散装水泥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全省用于散装水泥项目的专项资金投入总计11 127万元, 比“十一五”增加了1.78倍。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约159.2亿元, 专项资金的带动比例高达1:143, 政府型基金的宏观调节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八) 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稳步发展
农村推散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以及散办的高度重视, 各地抓住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 学习借鉴章丘、桓台、菏泽和平度等典型经验, 因地制宜, 开展农村推散工作。一是通过散装水泥销售网点, 扩大市场覆盖面, 提高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二是积极推广预拌混凝土, 拓展农村散装水泥市场;三是创新发展, 向农村推广使用预拌砂浆, 不断开创农村推散工作新局面。
2015年, 沂源县散办创新农村推散方法, 结合县政府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 在3个乡镇设立12个预拌砂浆销售网点, 向农民宣传使用预拌砂浆提高建筑质量、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通过试用农民认识到了预拌砂浆的好处, 全年推广使用4000余吨, 预拌砂浆进农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淄博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工作的通知》, 提出要加大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工作力度, 争取2016年末全市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57%, 2020年达到65%。同时, 要求各区县根据实际需求, 每个镇每年可新建2~3个预拌砂浆销售点, 力争2020年达到200个, 基本完成预拌砂浆农村销售网络布点工作。
“十二五”期间全省建设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达到1241个, 在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8802万吨, 比“十一五”增加了65%;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4247万立方米, 比“十一五”增加了3.86倍;首次在农村推广使用预拌砂浆4000余吨。为农民节省建设成本约13.2亿元。
(九) 城市“禁现”工作有了新突破
在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和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工作的通知》和省经信委《山东省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备案管理实施细则 (暂行) 的通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建筑质量的意见》的推动下, 没有列入国家要求“禁现”的城市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 全省16个地级市和20个县级城市出台了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的规定, 配合大气污染治理, 各级散办与建设部门联合做好“禁现”工作的督促检查, 加大“禁现”力度, 扩大“禁现”范围。采取有力措施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禁现”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十) 散装水泥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
我省将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促进建筑业、房地产业和散装水泥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在政策支持、技术标准、产业培育、示范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全省累计建设装配式建筑624.2万平方米, 已经具备大规模发展的基础。
2014~2015年, 省财政安排资金7900万元, 支持创建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 组织开展两批、17项试点项目建设, 项目规模达80万平方米。2016年, 启动了18项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 预拨省财政奖励资金3158万元, 示范面积88万平方米。试点示范激发了装配式建筑发展活力, 目前, 全省累计建设装配式建筑624.2万平方米。
山东万斯达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先后被批准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55家企业被列为省级生产基地。万斯达集团既能生产装配化所需的部品, 也能生产制造部品的机械设备。
截至2015年年底, 山东省已有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18家、生产线48条, 年生产能力达480万立方米。
2015年1月, 我省首个装配式公租房——济南港新园公租房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由山东万斯达集团全过程主导设计、构件制造及安装施工, 是我省规模最大、装配化率最高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项目, 装配率达85%。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4.52万平方米。预计2017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届时可提供9栋2017户高层住宅。
济南打响建筑产业化攻坚战。目前已经形成了推进建筑产业化的“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 正在积极探索“济南模式”:围绕一个目标, 打造千亿元的产业集群;突出两个重点, 推进项目落实与园区建设;建成长清、章丘、济阳三大产业园区;构建四大服务平台;强化“五化”标准, 即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 完善项目标准化产业链。此外, 济南市为了确保产业化绿色健康发展, 避免“为了产业化而产业化”, 还将建立起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与服务、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建筑部品 (件) 认证管理、科技创新与应用、人员教育与培训六大保障体系, 使当地建筑产业化发展真正做到“量增质更优”。
即墨市万科东郡住宅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 总建筑面积17 009平方米。烟台市首个住宅产业化TUS体系示范工程———嵛景华城48号楼已正式投入使用。威海市《关于加快推进威海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的意见》出台。国内首家装配式农村住宅产品在日照落户。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61号文件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75号文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分别提出推进建筑 (住宅) 产业现代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要求。
预计到2017年, 全省建筑部品生产线将达到30条, 产能1200万平方米, 建筑产业实现产值260亿元, 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我省有水泥制品企业500余家, 其产品有水泥混凝土排水管、压力管、电杆、管桩、预制装配式箱涵、检查井和海绵城市建设用透水砖、透水管等水泥预制件。2015年主要产品产量:水泥混凝土排水管2861.84千米、水泥混凝土压力管1704.77千米, 水泥混凝土电杆73.71万根, 水泥混凝土管桩712.85万米。
未来建设需要大量工厂化生产的水泥制品, 大规模、高质量、多品种的水泥预制件的应用, 进一步延伸了散装水泥使用产业链, 必将带动散装水泥行业的发展、变革, 为散装水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一) 散装水泥统计工作得到加强
按照商务部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对全省80余名财务及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了“全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网上智能直报系统”培训。统计工作者能够认真执行统计法律法规, 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统计工作。同时, 还及时上报《山东省散装水泥行政执法情况统计表》。为分析行业发展存在的差距和趋势, 制定行业发展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省散办以及多个市县连续被评为“全国散装水泥统计先进单位”。
(十二) 为行业发展做好服务
为了更好地指导和服务行业发展, 组织编制《山东省散装水泥“十二五”规划》;济南大学共同开展了“山东省散装水泥在农村推广和普及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和“山东省预拌砂浆生产与工程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等课题。
2014年11月, 省人社厅、省建材协会、省散办和省建材工会共同举办了首届“方达康杯”预拌砂浆行业职业技能大赛, 这在全国尚属首创。来自全省70家预拌砂浆企业的134名选手参加了竞赛, 有40名选手获奖。第一名的选手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技术能手”和“山东省首席技师”称号。
省散办主办了“2012中国 (山东) 预拌砂浆产业展览会暨预拌砂浆产业发展论坛”, 多次组织企业参加了中国散装水泥暨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和中国散装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
举办了四期全省预拌砂浆生产和检测技术培训班, 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400多人次。青岛、济南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散装水泥管理平台, 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
省散办参与商务部《焊接式散装水泥钢板筒仓》和《螺旋卷边式散装水泥钢板筒仓》《预拌砂浆生产及其装备制造企业等级评价规范》《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等标准的编制工作。负责完成了《散装水泥行业系列教材——预拌混凝土》的编写任务。
“十二五”期间省散办还荣获“促进全国散装水泥行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促进行业发展与标准化建设工作优秀单位”“全国散装水泥宣传先进单位”和“省直文明单位”等荣誉。
【大力加强散装水泥工作 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荐阅读:
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09-16
大力发展海洋旅游07-26
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11-01
关于大力发展我国橡胶产业的提案08-19
发挥职教资源潜能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09-23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绿色桂东的调查与思考07-07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10-29